初中英語閱讀李雲迪的人生經歷
㈠ 急急急 在線等 英語翻譯 「為音樂貢獻了他的一生」 一定準確 畢業論文內容!
這是有關西方浪漫派音樂家的一些資料,等你寫作文時看看吧,興許對你有幫助
十八世紀末19世紀初,西方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受到社會變革的影響,人們不斷增長的失望悲觀情緒需要一種宣洩的途徑和方法,在藝術上就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的幻想。首先是德國和奧地利的文學家高舉反古典主義的旗幟,打出「浪漫主義」的旗號。在文學思潮的影響下,音樂上也開始出現了浪漫主義風格。在韋伯和舒伯特之後,浪漫主義音樂開始了中期的發展。其中特別是門德爾松和舒曼,肖邦這三位代表人物,在歌劇、藝術歌曲、鋼琴小品甚至演奏特色上,都形成了嚴謹、抒情的浪漫抒情音樂學派的傳統。豐富了浪漫主義音樂的成果,為浪漫主義音樂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門德爾松就像他的名字「費利克斯」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felix 意思是「幸運」)一樣,是音樂史上的幸運兒。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不曾受到過任何經濟方面的困擾。他的順利成長,得益於一個經濟、精神、文化、音樂都十分豐富的家庭。幼年的門德爾松熟悉了音樂,繪畫和語言學,但是最具天賦的方面還是音樂。他20歲時,開始游歷國內外重要的文化名城,為其創作提供了素材,許多作品都是從旅行中得到的印象為基礎寫的。門德爾松的作品圓潤流暢,輕松自如,如歌的旋律、幻想的形象、光彩的諧謔,都顯露出他非凡的浪漫主義音樂色彩。門德爾松的鋼琴曲技巧嫻熟,風格自然,沒有太多的強烈和炫耀。最受世人喜愛的作品是他所開創的被稱為《無詞歌》的48首鋼琴小曲。其中不乏浪漫派特性曲的精彩之筆,有《紡紗歌》、《搖籃曲》等,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春之歌》!堪稱原生態音樂的經典之作,樂曲的羨空戚伴奏部分從頭至尾貫穿著豎琴式清脆的琶音音形,旋律動人,表現了人們在風和日麗的春天情不自禁歌唱的心情。門德爾松還開創了與歌劇無關的音樂會序曲。與古典時期不同的是,他創作的序曲不依附於歌劇或戲劇,獨立成章,單獨在音樂會的舞台上演出,採用奏鳴式的純音樂形式,又注入了浪漫主義的風格。他的序曲《仲夏夜之夢》等都描繪了大自然的客觀形象,體現了人在大自然中的主觀感受,並為浪漫主義的音樂會序曲的形式樹立了榜樣。而他後期最成熟的器樂代表作《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更是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這首無標題的音樂作品,細膩柔美,光彩照人。在大的布局上遵循了莫扎特器樂協奏曲的原則寫作,但是去掉了引子,選用眾人迴避的e小調調性,速度的反常使用,諧謔曲個性化的處理等,表現了作曲家的機敏才智和浪漫主義的超然情趣。1843年,他又積極參與籌建了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萊比錫音樂學院。門德爾松用他個人的奉獻,為西方浪漫主義音樂發展打下了早期的基礎。
R.Schumann(1810-1856)
德國作曲家、鋼琴家、音樂評論家羅伯特·舒曼是19世紀上半葉西方浪漫主義音樂史上的先鋒人物,他的一生代表了時代進步的傾向,給西方近代音樂以強烈的影響。舒曼出生於一個進步書商的家庭,自幼愛好文學這對他的音樂評論和音樂創作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7歲開始學習鋼琴,也嘗試著虧雀寫作樂曲。父親的早逝,迫使他遵從母親的兄陵願望中斷學習音樂攻讀法律。20歲時放棄了法律的學習,說服了母親,回到萊比錫立志獻身音樂。他乾脆住在維克老師家裡,練習鋼琴演奏,可是過度的勤奮練習使得他手指受傷,將夢想轉入作曲。30歲時不顧老師的激勵反對,娶了老師的小女兒女鋼琴家卡拉拉。此後開始了創作的繁榮時期,從主要創作鋼琴曲等小型作品轉向了聲樂曲,大型管弦樂曲、室內樂和戲劇音樂的創作。作品有《桃金娘》、《核桃樹》、《詩人之戀》、《C大調第二交響曲》、《日諾維瓦》等。但是,後來由於遭受母親、哥哥、嫂子、朋友的相繼去世等一系列打擊,舒曼脆弱的神經日益衰退。1854年因精神病入院治療,於1856年7月29日告別人間,年僅46歲。舒曼堪稱第一流的音樂詩人,每首作品都充滿了詩意的環境,他喜歡在文學中汲取主題和形象,極力把音樂和文學相接近。他以詩人的靈感把握音樂的意境,以詩意的想像勾畫人的情感。他細膩敏感的心總處於感情的漩渦中,並在波浪起伏中日漸衰弱,他只有在自己構建的世界裡才能獲得永恆。他沒有壓倒一切的力量,卻有著豐富多彩的藝術手法。舒曼的音樂是一個人文知識分子內心世界的純粹表露。對舒曼來說,音樂是靈魂的完美表現。從自覺的程度上說,舒曼比其他音樂家更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浪漫主義者。無論是藝術評論還是音樂創作,都使他成為浪漫主義浪潮中的核心人物。
F.chopin(1810-1849)
波蘭音樂家佛里德里克·肖邦生於華沙近郊,他的父親尼古拉斯是法籍移民,喜愛音樂,母親加斯蒂娜是波蘭人,雖然是伯爵夫人的侍女,但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會彈鋼琴。在良好的環境中長大的肖邦深愛著自己的祖國,無論生活在哪裡,他都眷戀著波蘭。他繼承了母親的敏感和富於想像力。7歲時,他優良的音樂素質使得父母為他找了一位鋼琴教師——61歲的內尼。在5年時間里,他循序漸進教給肖邦巴赫、莫扎特的作品,為肖邦打下了堅實的音樂基礎。年幼的他開始公開演奏和作曲,並告訴父親:「通過音符,我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感覺」。16歲的肖邦經過波折按照自己的意願進入了華沙音樂學院作曲班就讀,從師於華沙音樂學院院長、德國音樂家愛爾斯納接受全面正規的音樂教育。1830年為了在音樂上有更大的建樹,肖邦在家人的建議下出國深造。11月2日,肖邦攜帶了一抔祖國的泥土,離開華沙,從此再也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當他在路途中得知起義失敗華沙陷落時,他陷入了極大的精神痛苦和悲憤之中,甚至想返回波蘭參加戰斗,後被友人攔住。但是這些都使他精神受到了強烈的刺激,並在創作中留下了——悲劇性、戲劇性和矛盾沖突力量,作品從情感深度到形式技法都發生了轉折。在1833年和李斯特合作舉行音樂會後,他集中時間進行創作,寫下了大量流芳百世的作品,涉及到鋼琴音樂的各種體裁:練習曲、前奏曲、馬祖卡舞曲、波洛奈茲舞曲、夜曲、圓舞曲等等等等。其中《馬祖卡》和《波洛奈茲》,具有濃厚的波蘭鄉土氣息,民族精神體現得最為強烈。馬祖卡體裁直接來源於波蘭傳統的邊唱邊跳豪放熱情的鄉村舞曲。後者最早為貴族生活中隆重的儀式隊列舞,後移植到鋼琴音樂中。肖邦的夜曲最富於優美的旋律和浪漫的情感,抒情又個性化。其夜曲早期深受愛爾蘭音樂家菲爾德的影響,後期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使之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主題嚴肅悲哀能容納深刻的社會內容,音樂發展富於戲劇性和歌唱性。他的《葬禮進行曲》、《革命練習曲》情感嚴峻,氣勢磅礴,主題肅穆。肖邦將很多音樂體裁上進行了創新,使之成為獨立的鋼琴特性曲,並賦予了它浪漫主義的氣質。在鋼琴演奏上,他更是一位傑出代表。他受到帕格尼尼的影響,把鋼琴技巧不斷提高到新的境界。他精緻的裝飾音、輕盈的過渡句、自由速度等,都使鋼琴藝術有了詩意。他技術嫻熟,而且從不炫耀,卻懂得如何更好得讓技術去服務音樂。無論是樂曲創作,還是演奏技巧,肖邦都是西方音樂史上一位奇才,貢獻卓著。
門德爾松對傳統作曲的布局形式、樂器個性色彩的開發利用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改革。並且利用自己在音樂屆的聲望,以及良好家庭環境的基礎,不僅為浪漫主義音樂做出了承上啟下的作業,還宣傳新人,為音樂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舒曼不僅追求歌曲詩歌般的意境,而更側重於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表現。而且作為音樂評論家,他對音樂作品的社會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肖邦的藝術成就更在於他在鋼琴體裁上的創新,以及鋼琴技巧的提升,他的愛國情懷更是在後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浪漫主義音樂時期是歐洲音樂發展史上成果最為豐富的時期,它極大豐富和發展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優良傳統,並有大膽的創新,這一時期的許多音樂珍品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我喜歡浪漫主義音樂,因為他們重視個人主觀情感的抒發。作者的創作靈感,來自他們的情感世界,當然,他們不拘泥於傳統形式,不等於完全不注意形式。他們抒發的情感也不都局限於個人生活的狹小天地,都有與他們的音樂內容相適應的完美的形式。而他們的音樂內容,也遠遠超出了個人的范圍,具有廣泛社會性、普遍性的道德倫理的意義。西方浪漫主義音樂以它特有的強烈、自由、奔放的風格與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典雅、端莊的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