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高中英語學生論文關於閱讀

高中英語學生論文關於閱讀

發布時間: 2023-07-24 14:00:31

❶ 淺析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問題設計英語論文

淺析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問題設計英語論文

【摘要】閱讀課的問題設計關繫到教師能否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學習。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淺析各個環節的問題設計,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課 教學目標 問題設計

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該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筆者認為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是培養和形成學生上述能力的主要戰場,而教師的准確引導則是培養和形成學生上述能力的利器。在當今的教學中,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想成為一個好的引導者,教師必須時刻謹記教學目標,認真設計每一堂課。而閱讀課的提問設計的成與敗無疑決定了教師是否能完成這一使命。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究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各個環節中的問題設計。

一、導入部分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始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問題,主要是為了引出本堂課的中心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的問題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例如 B5U2 Puzzles in Geography 的導入部分可以提問 Whichcountry will hold the next Olympic Games? 學生的答案肯定五花八門,有的說是 England, 有的說是 Great Britain,有的說是 The UK. 這樣正好可以引出題目 ---Puzzles inGeography, 也讓學生知道自己知識的欠缺,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願望。其次,問題的答案應該是發散性的,其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例如,B1U1,Anne』s bestfriend, 可以就題目和旁邊的圖畫,讓學生來猜一猜誰會是這樣一個女孩的好朋友。Who do you think would be Anne』sbest friend? 讓學生來回答並給出一定的理由。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來尋找答案。

二、快速閱讀

這一部分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整篇文章,把握基本信息,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因此這一環節的問題設計應該簡單一些,能讓學生直接從文章中找出答案。在學生完成這一階段的閱讀任務後,應了解整篇文章的整體建構和文章中涉及的基本信息。問題類型可以包括以下幾方面。一,Information questions, 即幾個 W-----WHO, WHAT,WHEN, WHERE 等。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二,讓學生來找找文章的關鍵段落和關鍵句,從而分析整篇文章的'構建,初步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例如 B6U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but doesit matter? 是一篇典型的新聞類文章,第一段即全文的關鍵段落。可以讓學生快速閱讀第一段,提問 1)Who wrote thearticle? 2) where is the article from? 3) what do youthink the article will mainly talk about? 通過這幾個問題,學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題材。三,可以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先進行預測,再到文章中去找答案。例如 B6U5Anexciting job, 可 以 提 問 1) what does a volcanologistusually do? 2)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dangerousring the volcanic eruption? 學生通常會根據自己的常識進行猜測。帶著疑問去閱讀,會大大地提高閱讀效率。

三、精讀部分

這一部分是整堂閱讀課的核心部分。也是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考的能力的重要環節。這一部分問題設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緊密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提問,引出文章中的詞,習語,句型等,讓學生對文章的細節有深入的了解,對語言知識有初步的認識。有些老師在這一環節設計的問題過於簡單淺顯,流於表面,甚至迴避新生詞彙。然後再通過填鴨式的方式來教授知識點。這樣的安排是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的。

學生不但對課文內容沒有深入理解,對知識點也毫無概念。

因此將文章的理解和知識點的掌握相結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通過問問題,讓學生用文章中的語言來回答是完成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在問題中,用同義詞來呈現生詞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推測新生詞彙的意思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手段。第二,問題的設計要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用英語思考起來,討論起來,有話可說。如果所問的問題只需學生用yes or no來回答,或者是一些浮於表面的,無話可說的問題,那麼根本無法訓練學生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能力。第三,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任務後,學生應對整篇文章的內容和英語語言知識有了全盤的把握。教師應已通過

某種手段,呈現本課的中心內容和關鍵詞彙,為接下去的教

學任務做好鋪墊。下面筆者將舉例自己一堂課的精讀部分,以探究如何提問。 B4U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的精讀部分,設計了三個問題。1)Why does he consider himselfa farmer? Do you think he is more of a farmer ormore of a scientist?2) What does he think about beingfamous and being rich? How does he deal with it? 3)Can you find out all the sentences from the text thatare concerned with his achievements? 第一個問題的前半部分,能讓學生找出文章中對袁隆平的外表描述 --- 一個普通農民的形象;第一個問題的後半部分,是要引導學生關注袁隆平的成就。兩者對比,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袁隆平的偉大。

第二個問題是讓學生關注文章中對袁隆平的精神世界的描述。

回答完這個問題之後,學生對袁隆平豎然起敬。第三個問題,能讓學生對袁隆平在農業科學上取得的成就有更詳細的了解,明確他在中國農業發展中無可取代的地位。在回答這三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文章的各個部分進行梳理,找出文章中相應的句子。又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對文章內容進行整合之後再來回答。那麼在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後,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已經非常完善了---袁隆平的外表,內心,和成就;

同時,學生對詞,習語和句型也有所把握了。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老師已將關鍵的語言結構在黑板或 PPT 里呈現。

那麼這樣,就為本堂課的最後一部分復述課文做好了鋪墊。

一堂英語閱讀課的結尾,教師往往會採取小組討論、辯論等形式,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在採用各類形式的過程中,合理問問題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筆認為,這一階段的問題要注意幾個方面。第一,問題的設計應該是綜合性的,需要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全盤把握的基礎上來回答。第二,問題的設計應該源於文章又有所深化,能讓學生用英語思考起來,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完成情感目標。比如,上文所列袁隆平的文章,最後就可以這樣設計:Would you please introce Yuanlongping tous and tell us your opinion about him? 那麼學生首相要對剛才所提三個問題進行整合來復述, 其次需要談一談自己對袁隆平的認識。這是一個完整的用英語獲取,處理信息,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過程。

合理的問題設計能夠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使英語課堂生機勃勃,教學內容渾然一體。每位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的英語老師,都應不斷地思考問問題的藝術。

參考文獻:

[1] 英語課程標准 .

[2] 李躍紅 . 高中英語課堂提問分析 .

;

❷ 高中英語閱讀論文參考範文

閱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可以讓人溫故而知新,不僅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還可以有效地預習新知識。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高中英語閱讀解題技巧

【摘 要】對閱讀理解能力的測試是英語考試中必不可少的測試專案,主要考查學生對於不同體裁或不同題材語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通過材料的閱讀,對材料中資訊的捕獲能力。要求掌握所讀材料的主旨大意和文章中的詳細事實與細節,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義及全文的邏輯關系,又要求根據其含義及邏輯關系進行判斷和推理。

【關鍵詞】單詞量;題型;段落中心;把握作者意圖

一、單詞量是英語閱讀最基本的保障

很多同學普遍出現文章看不懂,意思理解的不清楚,覺得哪個選項都是對的或者是覺得時間不夠,總會沒有時間看完全部的閱讀。這類問題統統的原因是單詞量不夠導致的。針對於這一塊的學生,再多的閱讀方法都是枉然,督促他們背單詞,不要覺得太基本,也不要太相信他們的自覺性。就是按部就班每天布置一定量的單詞和段落給他們背誦。作為老師必須對他們的背誦結果進行嚴格的把關。堅持每天聽寫,每天檢查,認真批改,確保質量。如果你們覺得這一套流程下來課堂講課時間不夠,不能完成每天的課程量,那我也不建議省略或者敷衍這個環節。我覺得可以採取的方法是佔用課間時間,可以提早幾分鍾去教室,給同學聽寫,然後批改工作可以分配給課代表。在開始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可能會接受不了,但是長久保持的話,一定會有很明顯的效果。單詞這關把住了,以後的英語學習就一定事半功倍了。

當然,也有同學反映說背單詞花了很長時間背了就忘 這樣的情況。其實這是正常的。即使是英語成績很好的同學,在接觸到新詞時,想通過一遍記住也是很難的。背英語和被語文是一樣的,要反復記憶。一遍,兩遍,三遍。而很多成績不太好的同學覺得他們背單詞不如成績好的同學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之所以他們背不下來的原因是沒有習慣背單詞。等他們背多了,養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背單詞的方式,自然背單詞也就不是難事了。這里提出一套比較適用大多數人的單詞記憶方法:

1.讀出聲

2.邊背邊寫

3.第一遍在晚上睡前背,第二遍早上起來背,第三遍老師上課的時候夾雜在課文講解時背。

二、英語閱讀題型分析

高中一篇英語閱讀一般是五道題,雖然並不是每個題型都有,但統共加起來、共分為六種題型:細節題、猜詞題、判斷題、推斷題、主旨題、態度題。不要忽略這些題目分類認為沒有用,弄清楚每個題目的題目型別,在按照科學的順序做題目,哪怕僅僅是五道題也能節約很多時間。提倡的發放是拿到一篇閱讀,先不要著急去看文章,先把問題瀏覽一遍,然後再心中迅速將題目歸類。最先做的應該是細節題。找到問題所在位置,再根據目標句子的前一句後一句或者前兩句後兩句就能得到答案。然後是猜詞題。解題方法和細節題一樣。

接著是判斷題。這前三類題目都是能迅速准確在短暫閱讀時就能找出答案的。而推斷,主旨和態度題就比較難迅速解決了。需要通篇閱讀,然後對文章內容作總結,再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根據中心句中的一些情感詞語才能判斷出作者態度。老師們不要覺得這方面不好教導,通過限時訓練就行。大量的顯示訓練學生自然就能找到快速解題的方法。即使不是嚴格的按照我們講述的這樣明確歸類再去找答案。但是他們再解題的過程中也會預設將需要理解體會的題目留到最後。當然,這是指標對英語功底還不錯的同學才適用的方法。做題目講究的不是快,而是對。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正確答案才是目的。

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做了的每一題都作對就是最好的結果了。先確保正確率再提高速度。這一類同學的方法就是細心投入做。能在文中找到的細節題、判斷題和猜詞題就一定要穩穩的作對。五道題目中這三類題目至少有三個。能確保十分得道這六分也是穩中求勝的好方法。等能力提高了,對閱讀更加得心應手了,再來根據上述方法提高速度,英語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

三、抓住英語閱讀段落主旨中心

1.段落主旨的歸納方法有以下幾種:

主題句位於段首,其特點是演繹式,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再分別說明;

2.主題句位於段尾,其特點是歸納式,即細節在前,歸納在後;

3.主題句位於段中,其特點是引題―主題―解釋或提問―回答―解釋;

4.首尾呼應的主題句,通常是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相互對應。了解這一點有利於根據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進行綜合推理。

這幾種方法都是很常用很實用的。在普通的閱讀和考試中也都運用的上。也是學生必備的閱讀能力之一。在向同學們講解這幾種方法時,不要空洞洞的講解,可以通過結構圖形來更直觀的展現給同學們。給每一種定義成一種形狀,幫助同學理解和記憶。也可以通過具體的例項給同學展現每種方法的鮮明特色。讓同學在遇到各種方式的時候能更敏感。

四、把握英語閱讀題目中作者的意圖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寫作目的。那麼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體現自己的思想呢?他通過哪些語言向讀者傳達了自己的感受呢?我們在閱讀的同時怎樣收集、綜合各種資訊,體會作者的情感呢?了解這些有助於我們在做閱讀理解題時把握作者思路,領會文章內涵,做出正確的選擇。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二是把握出題的角度。有的文章只是客觀地介紹一件事或物,或各方觀點,作者不發表自己個人的意見,如一些科技文,新聞事件報道等。這樣的文章屬於「廣而告知型」。要根據客觀事實答題,一是一,二是二,凡與事實不符的選項,或文中沒有提到的事實,當然都是不能選的。這樣的題目難度一般都不會很大。最難於駕馭的是一些故事性、情感經歷性的文章。因為作者在行文時會用到一些寫作手法,如倒敘、插敘等。往往還會有一些思想、情感的波動。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時認真把握,細心體會。

將自己想像為故事中的主人公,體會其心理感受。有一篇文章,寫一個老太太剛剛在海邊買了一座別墅,打算在那裡度過餘生。因為那裡的氣候溼潤溫暖,更適合她的健康。此時她站在曾經生活了25年的房子里,最後環顧這曾經裝載了她的大半生的房子。所給的問題是:How does the old lady feel at the last moment in her old house?正確答案是:Her feeling is plex.其他的選項如She is happy/She is sad等都片面。只要我們設身處地站在老太太的位置上想一想,就不難找到正確答案。

【參考文獻】

[1]黃惠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04

[2]崔麗花.高中英語閱讀課任務型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4

<<<下頁帶來更多的

❸ 圖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圖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一、引言

1、課程標準的教學活動建議

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新課標在教學活動類型中還建議,為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採用圖表的方式幫助學生組織信息,表達觀點,發表見解,開展閱讀和寫作活動。

2、高考新增題型的啟示

江蘇省2008年高考新增加的題型任務型閱讀,它要求考生根據閱讀文章提供的信息,用恰當的詞語完成與短文相關的圖表。圖表的形式除了常用的表格外,還有流程圖,線形圖,樹狀圖,網路圖等。這樣的閱讀題型,已不同於傳統閱讀理解中的選擇題,它融合了詞彙、語篇、結構等多個層次的要求,實際上是閱讀信息的二次加工過程,更注重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為此,將圖表引入中學英語課堂就非常必要。

二、圖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優勢

蘇聯教育家沙塔洛夫曾對「綱要信號」圖表教學進行過實例研究。他認為,採用圖表的目的在於把教學內容轉化為條理清晰的圖表形式,使學生一目瞭然。圖表可以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編排設計。圖表與文字材料的表達意圖是相同的,但與文字材料相比,圖表的表現形式更加簡潔清晰,直截了當。圖表與英語教學的有機整合,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促使他們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路,濃縮知識結構,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將圖表運用於英語閱讀教學之中,能有效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同時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圖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1、閱讀前用圖表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是指學習者業已習得的知識(Carrell&Eisterhold,1983)。它通常包括人們所學的語言知識、對語言材料的體裁、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法等的理解以及與所掌握的所學語言材料內容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識等。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可以使其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這種知識的積累又為其以後閱讀活動中背景知識的激活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使用圖表激發學生的背景知識類似於我們通常所說的「brainstorm」。

2、閱讀中用圖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利用圖表進行課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輪廓,並在頭腦中創造有關課文內容的全景圖,建立系統和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進而對課文信息進行有效整理和組合,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閱讀後用圖表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學生對所閱讀的文章有了整體的感知和理解後,閱讀的教學並沒有結束。閱讀只是信息的輸入過程。教師還應設計一些讀後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的信息得以輸出,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採用圖表的形式將語言信息呈現給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口頭或者書面表達。 四、應用圖表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要「吃透教材」

運用圖表教學,要求教師要精心備課,特別要「吃透教材」。教師自己首先要確定篇章結構、理清文章脈絡,提取出主要的事實細節、觀點態度,確立不同層級的恰當表達,同時還要用盡量直觀、形象、生動的圖示展現出來。教師需要在備課上下大工夫,還要將圖表與其他教學活動融為一體,綜合運用。

2、圖表要簡潔明了,主題突出

圖表的結構要簡單明了,學生一目瞭然。盡量減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圖表結構或用途的理解反應時間,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圖表所展示的語言信息的理解上。避免圖表結構過於復雜,使學生難於理解,妨礙教學目標的實現。圖表所要呈現、承載的語言信息主題要單一、突出。

3、圖表形式要多樣化,切忌單一

形式多樣化是指,一方面圖表的結構形式要多樣化,如表格的單元格、列、行、長、寬等要有變化,不要千篇一律;另一方面圖表的種類也要多樣化,在表格、圖式的選擇上要根據所要呈現或承載的內容來確定。表與圖、圖與圖、表與表之間可以相互轉換,相同的語言信息可以用不同的圖表來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選擇運用,讓形式與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讓圖表的輔助作用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4、圖表的詳略設計應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

圖表可以用來表徵文章的主題、文章的結構、文章的主要事實細節、作者的觀點態度及它們的邏輯關系。信息的詳略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如果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應盡量用較少語言描述,可以選擇概括性較強的詞句,可以只給學生提供動詞原形,從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發揮的空間。如果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就要用相應具體而完整的信息描述,可以用表達信息的片語,最好選用適當的時態,以利於學生理解、記憶以及最後信息的表達。圖表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之中,可以將提取的信息顯性化,易於理解,便於記憶。在設計圖表的過程中,要注意主題間的上位關系和下位關系,可以用箭頭或大括弧等顯示主題的上、下位關系,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層級更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因此,要注意將信息的提取和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學習有效結合起來。

;

❹ 淺析高考閱讀理解題的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淺析高考閱讀理解題的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閱讀理解題是英語考試的難點,並且閱讀理解題的分數佔有很高的比重。因此,做好閱讀理解題對高考英語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閱讀理解題主要作為考查和測試考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形式。江蘇省高考考試說明閱讀理解要求:

(1)理解語篇主旨大意。

(2)理解文中的具體信息。

(3)根據上下文提供的線索推測生詞的詞義。

(4)根據文中的事實和線索作出簡單的判斷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和文脈邏輯關系。

(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

(7)用恰當的詞語補全文章提綱、概括關鍵內容或作要詞詞語轉換。

針對這些要求,考生做閱讀理解題必須要具備讀懂文章,看懂題目要求的能力。考試中,閱讀理解題型主要包括

1.主旨大意題。

2.事實細節題。

3.推理判斷題。

4.猜測詞義題這幾種題型。

考生熟悉了這些常考的題型,考試時心中有數,沉著應對。

考試中,主旨大意題一般以這樣的提問形式: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2、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oint?

3、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is__________.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5、What does the paragraph mainly suggest?

6、The paragraph centers on the point that____________.

7、The topic sentence of passage is __________?

8、Which is the best title?

主旨大意題可以有下面幾種情況:

1)主旨在開頭時,開門見山,提出主題,然後用細節來解釋,支撐或發展主題句所表達的主要論點。

2)首尾呼應。為突出主題,作者先提出主題,結尾時再點出主題,往往,前後表述主題的句子不是簡單的重復,後面的表述往往有進一步的引申或發展。

3) 結尾。在表述細節後,歸納要點,結論建議或結果,以概括主題。

4) 文中。通常前面只提出問題,而主題由陳述的細節或引申在文中導出,再作進一步的解釋。

5) 沒有主題句。即主題句隱藏在文中,沒有明確的主題句。必須根據文篇事實細節,進行綜合分析,然後找出共同的東西,歸納成主題。(教學論文 )必須注意的是,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在過於寬泛,要恰當。

細節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2、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

3、All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may be true except _______.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result of ___________?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feature of ___________?

6、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事實細節題解題技巧:

1)若針對特殊標點符號,舉例子,名人名言出題,只要閱讀符號,例子,名言前後的句子,再與選項核對。

2)在出現一些關鍵詞,如however、but、moreover、therefore、thus時,要注意句子前後意義的轉折,遞進,因果等關系。

3)細節題的答案往往是同義替換項或者同義轉換項。

4)選項中有絕對語氣詞的一般不是答案。如:must,never,the most,all,merely,only,have to,any,no,completely,none,等。

5)注意選項中

的副詞,形容詞和介詞短語等與原文是否一致。如:must,may,often,should,usually,might,most,more or less,likely,all,never,few 等存在程度不同,經常被偷換,容易被忽視。

6)細節題干擾項特點:與原文內容相反;與原文內容一半相符,一半不同,敘述過於絕對化。

推理判斷題往往這樣出現:

1、From the last paragraph,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

2、Following the last paragraph,the author will perhaps ____.

3、The text is intended to ________.

4、By this passage the author mainly want to say _______.

5、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example that ________.

6、The text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_______.

7、What lesson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推斷題的解題技巧:

1)對作者意圖和目的的推理。考生可以先確定短文的主題和大意,在全面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推測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目的。

2)針對作者態度、語氣、風格、傾向。考生可以從文章中悟出作者的觀點,有時可以通過對作者使用的詞彙(多為形容詞和副詞)的分析,來推斷出作者的態度。

3)根據數字的推斷。

4)細節的.推斷。

詞義理解題常見的題型有:

1、The author uses the word 「…」 to mean __________.

2、The underlined phrase「…」 means __________.

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word 「…」 means __________.

4、The word 「…」 in paragraph … refers to __________.

5、By 「…」,the author means __________.

6、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

7、What is 「…」?

怎樣做這樣的題目呢?。

1)利用定義和解釋猜測詞義。

2)根據上下文的語境來猜測詞義。

3)根據上下文中的比較、對照關系猜測詞義。

4)通過描述和例證猜詞。

5)通過同義詞和反義詞的關系猜詞。

6)通過原因與結果關系猜詞。

7) 根據前綴、後綴、復合、派生等構詞知識猜出生詞的詞義。

8)根據標點符號推測詞義。

9)注意熟詞新意。

10)根據片語推測。

11)根據句子推測。

除了上面的這些情況之外,還要注意下面的細節:

1.主旨大意題必須通盤考慮,取主題,舍次要的。

2.文章中的數字、日期、時間、表限量的詞或短語等都是細節設題的重要方面,若只注意明顯的內容,而不注意虛的內容,答題多半會錯。因此,必須學會「虛實結合」。

3.推測題必須避免主觀想法,以原文提供的事實邏輯關系為自己思維活動的基準點,切忌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作者的觀點混為一談。

4.猜測題多觀察理解才能確定。當然,這些是考試中常見的內容,要想拿高分,考生平時還必須不斷地提高英語水平,才能穩操勝券

;

❺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文章精選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題的解題障礙與高中學生的英語文章閱讀理解水平和學生本身所掌握的英語單詞詞彙量有關。下面是我帶來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文章,歡迎閱讀!

抱薪救火

Carrying Faggots to Put Out a Fire

摘要:戰國末期,秦國向魏國接連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魏國無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軍佔領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國又一次向魏國出兵,勢頭空前猛烈。

In the last year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State of Qin attacked the State of Wei on a large scale repeatedly and occupied large areas of land, for the State of Wei was too weak to defend itself. In 273 B.B., the qin army launched another attack upon the State of Wei with a momentum more vigorous than ever.

The king of the State of Wei summoned his officials,and asked with a worried look if anyone could propose a way to defeat the Qin army. After years of chaos caused by the wars,the officials trembled when fighting was mentioned, and no one dared to speak ofresistance. At the critical moment when a large enemy force was bearing down upon the border, most of the offinials persuaded the king to sue for peace, at the cost of giving away to the State of Qin the large area of land north of the Huanghe River and south of the Taihang Mountain.

However Su Dai, a counsellor, did not agree. He hurried up to the king and said:"Your Majesty, they don't think about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at all.It is just because they are cowardly and afraid of death that they ask you to sue for peace by betraying the country. Of course you can temperarily satisfy the ambition of the king of the State of Qin is insatiably greedy. It will never stop assaulting us until our land is totally given away."Once there was a man whose house was on fire. People told him to put out the fire with water, but he would not listen. Instead, he carried a faggot to put out the fire, only to make the fire fiercer. That was because he didn't know that,instead of putting out the fire, faggots could only make it burning more vigorously. Isn't it equivalent to carrying faggots to put out a fire if you agree to sue for peace at the cost of the land of the State of Wei?"

Though Su Dai's argument was very convincing, the king accepted the suggestion of those officials and gave away to the State of Qin a large area of the land of the State of Wei. For the king of the State of Wei was cowardly and only cared for peace at the moment.As might be expected,the Qin army assaulted the State of Wei on a large scale in 225 B.C.,surrounding the capital city Daliang and flooding it by digging open the dykes of the Huanghe River.The State of Wei was finally destroyed by the State of Qin.

This story appears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ma Qian.The set phrase"carrying faggots to put out a fire"is used to mean adopting a wrong method to save a situation and ending up by making it worse.

戰國末期,秦國向魏國接連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魏國無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軍佔領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國又一次向魏國出兵,勢頭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們召來,愁眉苦臉地問大家有沒有使秦國退兵的辦法。大臣們由於經過多年的戰亂,提起打仗就嚇得哆嗦,誰也不敢談「抵抗」二字。在這大兵壓境的危急時刻,多數大臣都勸魏王,用黃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為代價,向秦王求和。

謀士蘇代聽了這些話,很不以為然,忙上前對魏王說:「大王,他們是因為自己膽小怕死,才讓您去賣國求和,根本不為國家著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雖然暫時滿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國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只要魏國的土地沒割完,秦軍就不會停止進攻我們。」說到這里,蘇代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別人勸他快用水去澆滅大火,但他不聽,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滅火反而能助長火勢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著魏國土地去求和,不就等於抱著柴草救火嗎?」

盡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魏王只顧眼前的太平,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到公元225年,果然秦軍又向魏國大舉進攻,包圍了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於被秦國滅掉了。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文章閱讀
掩耳盜鈴

At the time when Fan, a nobleman of the state of Jin, became a fugitive, a moner found abell and wanted to carry it off on his back. But the bell was too big for him. When he tried toknock it into pieces with a hammer there was a loud clanging sound. He was afraid thatsomeone will hear the noise and take the bell from him, so he immediately stopped his ownears.

To worry about other people hearing the noise is understandable, but to worry about himselfhearing the noise as if stopping his own ears would prevent other people from hearing isabsurd.

【中文】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文章學習
幸福就是投入

Under the scorching sun, an old man sat by the bank staring at the buoy on the river. Fromdawn to sk he still got nothing in his hands. However, the old man was happy at ease. I feltso puzzled about it.

The old man said with a *** ile,」I』m the fish and the fish is me, I』m fishing and I』m also beingfished; like playing chess, the fish and I have such an equal stamina that I have a wonderfultime.」 At this point, an urchin threw a stone into the water. A circle of ripples wafted over. Theold man said, 「The wind rises.」

Life is a chess game while happiness is devotion.

【中文譯文】

烈日下,一老翁坐在岸邊,兩眼一動不動的盯著河面的浮標,從日出到日落,依然兩手空空,老翁卻怡然自得,樂在其中。我很是納悶。

老翁笑著說:「我即魚,魚即我,我在釣魚,魚也在釣我,就像下棋,我和魚的耐力旗鼓相當,這才過癮.」一頑童向水中扔一塊石頭,一陣波紋飄盪過來,老翁曰:「起風了。」

人生就是一盤棋,而幸福就是投入。

❻ 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論文

英語是一種活的語言,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語言。掌握英語並能靈活運用是許多人都想做到的事,掌握英語,首先必須學好語音、語法,然後就要開展大量的閱讀。
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能力,是人類活動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獲取知識,認識客觀事物,發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徑。閱讀能力是英語四會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養閱讀能力有助於擴大詞彙量,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是大面積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
眾所周知,由於各民族生活的地域、環境、社會制度、文明禮貌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從而導致了各民族的思維方式,語言交往,行為舉止等方面的很大差異,正是由於這種差異造成了各民族間人們交往時的許多困難與障礙。一個初到國外的留學生,往往感到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對當地文化的不適應。而其原因就在於他雖然學習了不少的英語語言知識,但對於該種語言息息相關的背景知識,即載體於該種語言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生活方式、文學藝術、政治結構、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知識都知之不多,這就告訴我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必須了解該種語言所附屬的文化背景知識,閱讀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並通過開啟這一窗口來保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是他們學習外語最需要的技能。因為,他們中學畢業後,進大學深造,或從事口語工作,或出國的機會相對來說比較少,而閱讀外文書報和雜志的機會卻很多,因此可以說,閱讀的重要性怎樣強調也不會過分。
閱讀分為精讀,泛讀,朗讀,默讀等幾種。閱讀可以保持學習外語的持久興趣,可以鞏固加深所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閱讀有助於開闊他們的視野,面向世界,不僅是語言本身而且包括大量的非語言性的知識,閱讀在很多情況下,正是我們學習外語的目的,沒有閱讀能力的提高我們對一門外語的掌握不可能是全面的牢固的,更談不上達到學習外語的目的。
既然閱讀這么重要,那麼我們就應該重視培養閱讀能力。掌握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想在本文中就我的教學體會,淺談一下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查閱法。
查閱法是一種查尋式閱讀,它是從閱讀材料中有目的,有選擇地迅速查找某一具體事實或特定信息的技能,其要求是快速,准確。即沒有必要通讀全文,只要能快速找到想索取的有關內容就算完成了閱讀任務。
在考試中,學生做閱讀理解題時,這一方法就可以應用,即學生先把文章後面的問題讀一遍,看清每個題干是什麼意思,然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文章,這樣,就有明確的目標,沒有必要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要弄清楚,而僅能回答問題即可。總之,這一方法要求學生在不連貫的、跳躍式的閱讀中能夠迅速掌握所需信息。
二、猜測詞義
有些學生在閱讀時,一遇到新詞就不知所措,總是去查字典以求得正確解釋,結果影響了閱讀速度,從而達不到閱讀的目的,也使閱讀量大打折扣。
閱讀中的生詞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基本上不影響對文章理解的生詞;另一類是對文章理解直接相關的生詞。對於第一類生詞,既使我們不知它的確切含義,仍可較為准確地理解原文,因此完全可以跳過去不予理會。閱讀時,應切記的一點是:不要試圖弄清文章中每一個詞的確切含義,否則既影響速度,又影響理解。

❼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水平

摘要:英語閱讀中存在的主要障礙 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對提高英語水平至關重要,但學生在閱讀中會遇到諸如詞彙、語法、背景知識、閱讀習慣等多種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閱讀效果。 詞彙量偏低 詞彙量是制約英語閱讀效果的基本要素。應對不同體裁、不同篇幅的閱讀資料,制約學生閱讀速度的就是詞彙量偏低這一問題。學生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往往是通過學習課文、閱讀報刊、考試考級等幾種方式比較集中地接觸英語資料的。在這一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生詞。生詞的存在先讓讀者在閱讀速度上大打折扣,然後直接影響到對語篇的理解。 英語語法混淆 英語語法對於每一個英語學習者來說應該作為必會內容。因為在熟記單詞的基礎上,要用英語清楚准確地表達自己,是需要掌握英語基本語法並弄清句子成分構成的。如今,英語語法亂用、語義混淆的現象隨處可見,一些英語學習者由於語法掌握不牢,致使表述不清,甚至錯用並產生嚴重歧義或誤解。 背景知識匱乏 背景知識的重要作用通常會被大量的英語學習者忽略掉,因為更多的人把閱讀障礙歸因於生詞和長難句的理解,由於對於所讀資料背景知識十分陌生,而造成對文章理解上的重重障礙。尤其是一些以特殊歷史為背景的英文資料對讀者來說更難解其義。 不良閱讀習慣 常見的不良閱讀習慣有:指讀、聲讀和回視。指讀是指為了在閱讀時能集中注意力,同學們常常用手指、筆或尺子等等指著一個個單詞或放在這些詞下面閱讀。指讀大大減慢了閱讀速度,分散了讀者的注意力。聲讀一般有三種形式:出聲讀、默讀和心讀。事實證明,讀者閱讀速度慢一般都採用了某種聲讀的方式。回視又叫返讀或復視,在實際閱讀中許多讀者多次返回重讀,既影響了速度又影響了理解。 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閱讀能力由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構成。理解能力取決於詞彙量和語法掌握程度;而閱讀能力更多地依賴於閱讀技巧。 閱讀技巧和方法的前提——突破單詞關 詞彙量是閱讀的基點,沒有單詞作為基礎任何閱讀任務都無法完成,更不要談閱讀速度了,因此詞彙量偏低成為閱讀的瓶頸。要擴充詞彙可以結合精讀和泛讀兩種閱讀形式。精讀的任務在於傳授系統的基礎語言知識(語音、語法、詞彙、篇章結構、語言功能意念等),訓練基本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譯),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泛讀的任務在於著重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細致觀察語言以及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論證等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速讀能力以及閱讀的興趣,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增強文化背景知識。從用途上看,泛讀的實用性最廣。在實際生活里80%—90%的閱讀都是泛讀。只有具有較強的、適應實際需要的泛讀能力的人,才可以說具有閱讀能力。其次,補充大量的閱讀資料將有助於學習者在閱讀中復習詞彙、鞏固詞彙、增加詞彙,這是一種快速、高效的積累單詞的方式。 常用閱讀方法——通讀和細讀 通讀是為了弄懂大意,細讀是為了掌握具體內容。首先,閱讀文章的開頭,熟悉作者將要討論的主題思想。然後閱讀正文中各段的第一句話,這些句子可以使我們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框架上的了解。再閱讀文章最後一段,這一段往往是一段結論性的概述。這種預讀應該進行得很快,這樣我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段落大意或文章中心思想上。一些讀者往往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個別生詞上,這樣必然會影響我們對整個段落或整篇文章中心大意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生詞。但一般情況下,三兩個生詞是不會影響我們對全篇閱讀材料的理解的。其次,要全面地重新細讀全篇。第二遍閱讀的速度取決於我們從對該材料的預讀中所獲得的信息和指導

❽ 高中英語閱讀論文較好寫的範文

在高中英語學習中,閱讀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中生英語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優化策略

摘要:閱讀是吸收,教師一定要注意要學生吸收知識,然後才能運用知識進行創新。所以,優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要從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入手,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閱讀和寫作兩方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高中英語;優化閱讀;學習方法;閱讀能力;因材施教

高中英語的學習目的一定要明確,就是要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進一步發展語言綜合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高中生英語的篩選資訊和處理資訊能力,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高中英語課程應該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其愛國主義教育,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豐富多樣的選擇機會和表現的空間。對於高中生的英語閱讀要求是學生要能閱讀一般英文原著,概括故事主要情節,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能依據文字背景及上下文來猜測其不熟悉的語文現象,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英語的習慣和閱讀英語刊物的習慣,能夠利用工具書、網路等獲得和處理資訊。

一、優化閱讀教學一定要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成自然,閱讀能力的高低取決於兩大方面,一個是閱讀速度的快慢,另一個是閱讀理解的程度深淺。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或訓練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高中英語大綱提出的每分鍾讀不少於60個詞的要求。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時不要讀出聲音,最好用手帶動眼球向前移動,眼睛跟著手指往下看,不要用手或筆指著所讀的每行文字。默讀時要逐句、逐段地擴大視距,不能逐字、逐句讀下去,讀的時候更不能搖頭晃腦。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依據上下文或常識來推測詞義,不能一遇到生詞就去查字典。若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時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後面的習題,帶著習題採用逆向思維法去讀文章,更有助於答題速度的提升。

二、高中英語教師優化閱讀可以因材施教

高中學生好奇心較強,對周圍的事物非常敏感,也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不滿足於教科書上的知識,總是想獲得更多的資訊,學出樂趣來。他們不願意死記一些知識,而是希望學以致用,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運用中得到更好地提升。優化閱讀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差異和學習的要求,促進其更好地成長。

三、高中英語教師優化閱讀教學主體傾向於閱讀課文的交際化與整體化

閱讀是吸收,閱讀課文具有很多項功能,它既能通過課文來學習高中英語的語法,擴充詞彙,掌握句型,又可以學習英語閱讀的技巧。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一般的高中英語課堂按照以下三個環節來設定:匯入環節,讓學生整體感知知識,對文字有個整體的把握;然後就是精讀教材,邊讀邊理解,並學習相關知識及相關技能;最後是練習,通過反復的復習鞏固和運用知識,從而形成一種能力。這三步是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的。高中英語閱讀匯入環節的設定,以學生自學為主,預習知識,整體感知。如果學生的基本素質良好,能夠清晰地理清文字的脈絡,運用聯想和想像准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狀態,教師可以運用不同形式的匯入:如設定情景式。教師可以依據課本內容,提出一系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文章,從而對書面資訊的理解就會產生一定的目標性,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高中英語教師也可以採用話題討論或圖片實物形式均可,這些直觀的材料或圖片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鬆學習前的緊張心情。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了一些生字詞,可以運用聯絡的觀點來看待,運用舊詞聯絡用詞的方式讓學生去掌握不熟悉的新知識。以上種種匯入方式的最終目的都是啟用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變被動式閱讀為主動式求知,從而有利於學生閱讀技巧的總解和能力的提升。高中英語精讀教材環節,沒有讀無從談理解,這是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的過程,學生對閱讀有了感性認識後,結合教材進行精讀,從而為下一環節的練習打下夯實的基礎。學生可以先粗讀全文,找出中心句或主旨句,從而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這是閱讀文章的第一要務。如果課後習題有對某一細節的考查,那麼學生要放開那些無關輕重的句子,選擇這幾個重點的句子進行理解和掌握。若所選文字是精品,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品讀來分析其語言特點。

教師力求讓學生從所讀的內容中啟用思想,創造性地對待課文所提供的知識與結論。最後,當把課後習題完成之後,可以運用逆向思維法讓學生對習題進行檢查,從而提高做題的正確度,掌握本節課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高中英語優化閱讀鞏固與運用的環節。當學生理解了教材,完成了習題,掌握了相關知識點後,為了讓學生掌握得更加熟練,防止遺忘,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學來的知識在訓練中得到鞏固提高。

眾所周知,要讓學生從理解原理,到掌握理論是兩個層面的問題,掌握理論知識能不能運用到習題當中,又是一個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關口。學生要想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就一定要運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練習,在運用知識反復練習中會逐步地掌握一些答題的技巧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改進練習的方法。復習鞏固知識的方法一般靠提問題來解決,問題的設定也可以層層遞進,如教師可以先設定記憶性問題的考查,然後再進行理解性和應用性考查,最後進行創造性和評價性考查。教師為了優化閱讀成果也可以讓學生復述課文,可以讓學生先記住提綱,再記下來關鍵詞、關鍵句,最後連成文章。對於一些情境性較強的文章,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讀,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深刻地體會文章的內涵。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師優化閱讀教學要做到因材施教,找到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並讓學生進行練筆,從而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最後達到閱讀能力的飛躍提升,培養成符合社會發展的全面人才!

<<<下頁帶來更多的

❾ 英語閱讀的認知觀論文

英語閱讀的認知觀論文

摘要: 英語閱讀過程中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對意義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指出,知識是構成英語閱讀能力的認知元素,是學習者解讀意義的媒介、技能和策略。信息的編碼與解碼是學習者運用知識准確理解語言、文化和情感意義的能動的認知過程。

關鍵詞: 知識;意義;英語閱讀;理解

引言

哲學家賴爾(Ryle G.)於1949年將知識區分為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識(proceral knowledge)[1]。後來認知心理學家加涅(Gagne RM.)和安德森(Anderson JR.)等把它們應用於人類的學習理論和認知理論研究。我國學者皮連生教授通過多年研究,提出了廣義知識理論。[2]他認為,知識分狹義知識和廣義知識。狹義知識僅指陳述性知識;而廣義知識包括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是技能,是人們運用規則對外辦事的程序性知識,(即認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和動作技能,motor skills)以及運用規則對內調控的程序性知識(即策略性知識strategic knowledge),是有關「如何做」的知識。

閱讀是一個信息加工過程。人們為研究這些問題進行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閱讀理論與模式:自下而上模式(the bottom-up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he top-down model)、互動模式(interactive model)和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3]本文運用當代認知心理學廣義知識理論,從英語閱讀過程分析與討論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對學習者理解語言意義、文化意義以及情感意義的認知作用。

1 陳述性知識

閱讀是通過視覺感知語言符號後大腦處理、加工與理解信息意義的心理過程。[4]閱讀材料一般承載著三方面的信息:語言信息(詞彙、語法等語言結構)、文化信息(歷史、政治等)和情感信息(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因此,成功的閱讀意味著學習者能正確解讀閱讀材料中的語言意義、文化意義和情感意義。那麼,在英語閱讀認知活動中,陳述性知識對語言、文化和情感信息的編碼和解碼究竟起到了怎樣作用?

陳述性知識是人有意識掌握的、以命題(proposition)方式儲存在大腦中的事實、概念、或觀念構成的信息,是有關世界「是什麼」的知識。而命題是人們從事物的知覺信息中抽取出主要意義而忽略其細節特徵的一種表徵方式[5]。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學習者所獲取有關英語的陳述性知識反映出他們對英語語言及其文化規律性的認知結果。在英語閱讀認知活動中,學習者要理解閱讀材料的語言意義,必須提取頭腦中儲存的英語詞彙知識和語法知識(陳述性知識)。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理解某一詞語時,學習者會自動檢索自己陳述性記憶中的「心理詞典」( mental dictionary ),即首先激活陳述性記憶中的有關該詞的知覺以及該詞的所有含義,然後根據上下文做出選擇。比如:要准確理解「He lost the match and also lost the chance to play in the finals.」句中 「finals」的詞義時,學習者會自動激活該詞的所有含義:「最後的」、「決賽」、「期末考試」和「報紙每日發行的最後一版」,並能根據語境迅速確定「final」是「決賽」,而不是其他含義。可見,理解詞義首先需要具備詞彙知識。學習者的心理詞典內容越豐富,其提取詞義的速度就越快。同理,分析句子結構、理順詞句間復雜的`語法和邏輯關系離不開語法知識。要准確理解「He has built a mansion overlooking Lake Washington that he』s packed with high-tech gadgetry and TV monitors」 (徐小貞,《新世紀職高高專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這個句子,必須對這個結構較復雜的句子進行語法分析,理順「overlooking Lake Washington」和 「that he』s packed with high-tech gadgetry and TV monitors」與「mansion」之間的語法關系,即現在分詞短語和定語從句分別作名詞「mansion」的定語。

解讀語言意義需要語言知識;理解文化意義必須依賴文化背景知識。陳述性知識作為世界知識,它涉及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圖式(schema)是陳述性知識的綜合表徵形式,是對范疇(category)中的規律性進行編碼的一種形式(nderson R.C. & D. P. Pearson,1984)[6] 。圖式既是一種知識表徵形式,又是相互關聯的知識構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統,它是建立在個體經驗基礎上的、有層次的動態結構。比如,「打電話」的行為圖式包括摘機、撥號、問好、交談、告別和掛機一系列的動作程序。即便電話內容有所不同,但打電話的動作程序是大致相同的。圖式的這種結構性與程式性為讀者加工新信息提供了認知模式(cognitive model)和理解框架。安德森(Anderson,A.)和利恩奇(Lynch,T.)的聽力理解研究表明,聽者的意義建構是通過更廣泛的信息資源所獲得的,這種信息資源既包括圖式(schematic)知識又包括情境(contextual)知識[7]。這表明我們並不僅僅依賴於傳入耳中的語音性質來獲得意義,還必須運用大腦中儲存的圖式知識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和意義建構。此外,圖式還可以解釋話語中詞彙的多義(polysemy)現象(Lehnert W.G.)。讀者讀到 「 The royal proclamation was finished. The king sent for his seal.」 這個句子時,之所以不會將句中的「seal 」(印章)誤解為 「海豹 」;是因為句中的「seal 」、「the royal proclamation」和「king 」屬於同一圖式。可見,圖式能幫助讀者消除歧義(ambiguity)、准確地提取詞義。就文體圖式而言,論說文有論說文的文體圖式;記敘文有記敘文的文體圖式,等等。英語新聞的編輯圖式(who、when、where、 what、why、how)無疑有助於學習者更迅速、准確地理解新聞的內容。安德森(Anderson .R. C.)認為,在閱讀理解中,圖式具有為同化新信息提供信息框架的作用。[8]讓我們看一段文字材料:

The procere is quite simple. First,you arrange things into different groups. Of course,one pile may be sufficient depending on how much there is to do. If you have to go somewhere else e to lack of facilities that is the next step,otherwise youare pretty well set. It is important not to overdo things. That is,it is better to do too few things at once than too many. In the short run this may not seem important but complications can easily arise. A mistake can be expensive as well. At first,the whole procere will seem complicated. Soon,however,it will become just another facet of life. It is difficult to foresee any end to the necessity for this task in the immediate future,but then one can never tell. After the procere is completed one arranges the materials into groups again. Then they can be put into their appropriate places. Eventually they will be used once more and the whole cycle will have to be completed. However,this is part of life.[9]

一般讀者看完後會覺得這段文字難以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主要是因為讀者沒有將新信息與自己頭腦中的圖式知識建立起有機聯系。如果將這段文字加上標題「Washing Clothes」, 這時讀者有關「洗衣服」的圖式就被激活,理解起來也就更容易、更准確。

另一方面,文化背景知識有助於學習者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准確把握閱讀材料的文化意義。不同的閱讀材料涉及不同的內容,如政治、哲學、歷史、地理、教育、體育,民俗,等等。因此,我們難以想像一個對哲學知之甚微的讀者能看懂有關哲學的文章或書籍。從認知意義上說,學習者獲取的陳述性知識越豐富,在認知英語的過程中形成的英語語言與文化圖式就越多,其理解事物的能力就越強。語言學家努南(Nunan D.的研究也發現,在閱讀理解中,背景知識比語法知識起的作用更大。[10]

在解讀文本情感意義的過程中,陳述性知識以語言形式所承載的概念、命題的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分析、概括、綜合和推理的文字依據。學習者通過運用這些概念和命題來分析與理解作者的觀點或態度。比如,閱讀 「Two Kinds of Football」(李觀儀.《新編英語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這篇文章後,要求學生分析作者對足球運動的態度,並作出正確評價。要理解作者的態度,學生必須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找出作者對足球運動態度方面的信息,如「American football … is the American national sport」,「It excites tremendous enthusiasm」,「American football has a reputation of being a brutal and dangerous game. This reputation is not really deserved」,「Soccer games can now draw crowds of over 70 thousand in cities where baseball attracts a mere 20 thousand spectators」,「Soccer is being brilliantly promoted,like any other promising American proct」;然後進行分析、整合、概括和推斷;最終對作者的態度作出客觀、正確的評價:作者對足球運動持「贊成」態度。

綜上所述,在閱讀理解中,陳述性知識對學習者理解閱讀材料中的語言意義、文化意義和情感意義都起著重要的媒介或「橋梁」作用。然而,在意義理解的過程中,學習者僅有陳述性知識是不夠的,還需運用必要的閱讀技能與策略。

2 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對學習者閱讀技能與策略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程序性知識是運用規則做事的技能。就英語閱讀而言,這些「規則」主要指閱讀技能和閱讀策略(策略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的產生式「條件---行為」規則告訴我們,「規則支配行為」。只有滿足用規則做事的條件,才能實施與之相符合的行為。這說明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要充分理解文本意義,學習者必須掌握有關英語閱讀技能與策略方面的陳述性知識,並能根據詞、句、篇不同層面的信息加工的需要靈活選擇與運用與之相符合的詞義提取技能、語句理解技能、篇章理解技能。如理解段落大意通常使用「主題句」(topic sentence)閱讀技能。就英語閱讀詞義理解技能來說,有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上下義、上下文、定義、解釋、重述、識別指代關系等。英語教學實踐證明,經過大量實際練習,這些技能不僅會日趨熟練,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學習者對詞義的理解。

另一方面,作為閱讀策略,程序性知識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幫助學習者有效地設定閱讀目標、選擇閱讀技能等,以調節與監控他們分析、綜合、判斷、概括思維活動,提高意義理解的速度與質量。學習者知道英語閱讀技能方面的陳述性知識,但如果不能根據閱讀材料的性質和閱讀目標的需要靈活選擇合適的閱讀技能,這無疑會影響其閱讀理解。假如學習者的閱讀目標只是了解文章大意,那麼應選擇略讀(skimming)策略,然後對自己的略讀過程進行監控,即有意識地按照略讀的三個步驟進行閱讀——首先通讀文章的起始段和結尾段;然後細讀其他段落的主題句;最後瀏覽與主題句相關的信息詞。[11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英語閱讀能力是由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構成的(這里的『能力』指學習者通過獲取和運用知識所形成的能力,不包括能力的先天因素)。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在閱讀認知活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它們互相依賴、互相作用,共同促進學習者對語言、文化和情感意義的理解。

3 結語

本文運用廣義知識理論闡明了英語閱讀的認知觀:英語閱讀能力是由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構成的。意義理解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詞義的理解離不開句子;語篇理解又以詞句的理解為支撐。意義理解的過程既有自下而上(bottom-up)的信息加工,又有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加工。在英語閱讀認知活動中,知識既各司其職,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對學習者解讀文本意義起到了媒介、技能與策略的作用。廣義知識理論認為,英語閱讀理解不僅是學習者接受信息的過程,而且是他們運用知識主動加工信息、准確解讀文本的語言、文化和情感意義的認知過程。

參考文獻:

[1]賴爾,劉建榮譯.心的概念[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Grabe,W.Currentdevelopment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research. TESOL,Quarterly 25(3),pp.375-406,1991.

[4]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5]Anderson,JR.1983.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Anderson,R.C. & Pearson,D.P.1984. 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Carrell,Devine & Eskey(ed.)Intro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Anderson,A.and Lynch,T.1988.Listen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8] 同 [5].

[9]Carroll,D.1986.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onterey,California:Brooks/Cloe Publishing Company.

[10]Nunan,D. 2001.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1] 程曉堂等.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
熱點內容
陝西中考必備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6 06:45:39 瀏覽:497
高的怎麼寫英語作文 發布:2025-05-16 06:25:34 瀏覽:725
我不喜歡沙拉用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5-16 05:58:54 瀏覽:744
大象不喜歡紅色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6 05:56:40 瀏覽:862
困難使我成長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6 05:56:39 瀏覽:813
希望能跟你學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5-16 05:44:37 瀏覽:104
英語單詞的詞性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6 05:31:45 瀏覽:233
便條翻譯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5-16 05:26:48 瀏覽:555
我很喜歡吃元宵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6 05:17:56 瀏覽:742
過會用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5-16 05:13:36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