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課例
㈠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
教育 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語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一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多地了解我國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影響。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進一步使用恰當地閱讀方式與技能,如略讀(skimming), 快速閱讀 (fast reading),細讀(close reading)等
(3)情感目標:讓學生不但學習袁隆平的科研精神,更要學習他不計較名利,踏踏實實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閱讀課文更多地了解我國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影響。
教學過程
1. 話題的引導。(Pre-reading)
1).開頭通過設計了一首熟悉的詩歌,讓學生知道話題---farming.
2).涉及到提高產量從而解決世界飢荒問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中心話題--偉大人物袁隆平。
2. 跟讀與閱讀 完成導學案練習
貫徹目的與困難策略,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 文章 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採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1)、通過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略讀(skimming)的 方法 把握文章的大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2)、精讀各個段落語段,側重培養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的能力和猜測生詞的能力,學會欣賞文章中的優美 句子 。
3: 閱讀過程--淺層次閱讀。(Reading I)
1). 其中關於人物的基本信息中,通過設計了一個信息表格的淺層次閱讀練習,對文中人物有了初步了解。
2). 關於他的夢想,書本上描寫得非常生動,我讓班裡有藝術特長的學生畫了一幅漫畫,利用畫面反映課文第四段所描述的內容,同時用第一人稱配了聲音效果。
4. 閱讀過程--深層次閱讀。(Reading II)
在處理了一些簡單信息之後,閱讀人物最重要的是要讀出人物不同於其他人的成就以及值得學生學習的一些可貴品質。就這兩方面的內容,設計了一棵樹的形象,引導學生去尋找袁隆平作出的成就以及他身上擁有的可貴品質。
5.知識點的處理:由句子的分析帶出語言點,記住句子,記住了單詞用法
課後習題
一、單詞拼寫
1. ____________ vt. & vi. 斗爭; n.努力
2. ____________ adj. 感到滿意的
3. ____________ n.自由; 自主
4. ____________ vt. & vi. 配備; 裝備
5. ____________ n. 產量, 輸出量
6. ____________vt. 輸出 n.出口
7. ____________vt. 搞亂, 使糊塗
8. ____________ n. 補給; vt.提供
9. ____________ adj. 適當的, 相配的
10. ___________vt. 使膨脹 vi. 發展
二、單詞運用
1.We had a ___________(努力) to stop the criminal.
2. The document will be _____________ (傳閱) to all members.
3. I』ll type your report if you』ll baby-sit in e_________.
4. Our farm ___________ the market with fruits and vegetables.
5. We should s__________ the results of the exam briefly and report to the headmaster.
6. Sydney』s population _____________ rapidly in the 1960s.
7. He has a ____________ (曬黑的) face and bright eyes.
8. The plane _________ speed as it was approaching the airport.
9. The workers there worked _______ crazy, with only thirty minutes』 break at noon.
10. He __________ (耕作) the farm with great success.
Comprehending:Paraphrase these sentences.
1. At that time, hunger was a disturbing problem in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side
2.Using his hybrid rice, farmers are procing harvests twice as large as before.
3. Thanks to his research, the UN has more tools in the battle to rid the world of hunger.
4.He would much rahter keep time for his hobbies.
Consolidation Exercise;
1._____ your generous help, or I will not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A.Thanks to B. Because
C. Thanks for D. Thank to
2. It is so_______ that he is always making noises.
A. disturbed B. disturbing
C. disturb D. disturbs
3. He missed the bus, for ________ he came late for work..
A. whom B. that C.where D. which
4.你必須戒除掉自己吸煙的壞毛病。
5. 滿意於學生的成績,他如釋重負的笑了。
6. 他寧願在家裡看電視也不願意打 籃球 。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二
《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
一、教材分析
1.單元內容所體現的意義:本單元的主題為Celebration,主要是介紹了中外國家的一些主要節日,以及人們在一些重要節日的慶祝活動。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交際中的 文化 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2.課前的內容與本節內容的內在聯系:在Warm-up 環節部分,學生已了解一些關於「慶祝」的內容及相關詞彙,為本課的話題作了一些詞彙和內容的鋪墊。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年齡特點,和對學科學習的情感表現: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表現出多樣的學習技能和策略,喜歡把語言學習與自己的現實生活和興趣聯系起來。
2.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生對本課話題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s 已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經歷和 經驗 ;況且在Warm-up 環節,學生已了解了一些相關的內容及詞彙,這些都有助於語言活動的開展 。但是要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3.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其他技能:高一的學生已初步具備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但需進一步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目標:
A.詞彙和 短語
seasonal, journey, celebrate, traditional, including, Lantern Festival, origin, decorate, take part in, burn down, sweet mpling, culture, Zongzi
B.重點句子
1)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by Chinese people.
2)In the old days, dragon boat races were held in Chinese communities.
3)Lanterns were usually lit by candles and decorated with pictures of birds…
2.語言技能目標:
1)提高從文章中獲取主要信息,並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2)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3.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用英語簡單介紹中國的節假日。
2)進一步了解我國的一些主要的節日及其相關的歷史源源,從而尊重 傳統文化 ,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4.情感與人文素養目標:
1)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變化,引導學生形成樂於與他人合作,具有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2)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學會獨立獲取信息和資源,並能整理、分析和 總結 ,從而充實生活。
3)通過文化的了解,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5.重點與難點:
1)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獲取信息,理解全文。
2)在語言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設計理念與策略
1.教學設計理念:1)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
2)採用激發主體興趣的教學模式。
3)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
2.教學策略: 1)Fast reading to get general idea.
2) Careful reading to get detailed information.
3) Free-talk before reading to mak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will learn.
4) Group work after reading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etter.
五、教學用具
a recorder, a computer, and a projector
六、教學過程
Step1 Lead-in
T: 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at festivals happen ring your favorite season?
( 以問題的形式引入本課的主題: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 由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導入課題)
S1: I liker summer. There are Children』s Day, Dragon-boat Festival and Mother』s Day.
S2: My favorite season is winter. They are Spring Festival and Lantern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S3: ……
T:Well done. Thank you. Now, let』s enjoy some interesting pictures and guess what is happening and what is being celebrated.
(欣賞圖片和討論的同時,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與本課有關的三個節日上:
端午節 、 元宵節 和 中秋節 。並且通過圖片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節日和如何表達,如 清明 節, 母親節 等)
Step2 While-reading
1.Fast-reading
Read the texts quickly.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festivals.
Picture A Mid-Autumn Festival
Picture B Dragon Boat Festival
Picture C Lantern Festival
(快速閱讀環節中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 快速閱讀技巧 和獲取文章整體信息的能力,達到理解課文表層意思的目的。此類問題可提問一般的學生,增加他們 學習英語 的信心。)
1.Careful-reading
1)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irst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3 questions below.
(1)When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ed?
(2)What do people eat on this day?
(3)Why is this festival important?
(細讀環節則是對重要的段落進行細讀,加大信息量,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選取了文章的第一段,引導學生觀察和提取與中秋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
2)在老師示範完第一段提問後,把學生分成兩大組,然後兩組間針對此段文章內容互相提問(以小組競賽形式進行,既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拓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發問和回答的能力,也從而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3)Read the texts again and fill in the table.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三
《Scientists at work》
一、教學背景分析
1. 單元背景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新的發明和發現都層出不窮。生活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學生們更應用心去體會並感受科技和發明創造者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進而能聯想到他們平時所學的學科及知識,並用英語為媒介進行知識的整合與串聯。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科技進步的同時,我們的社會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與爭論,因此如何正確的看待或處理這些問題,也成為廣大學生應該了解並掌握的知識。
2.學生情況分析
本單元的設計與實施是建立在學生經過高一上半學期新教材學習基礎之上。學生已經逐步的適應了在活動與任務中學習英語以及如何處理語言知識與活動開展的關系。並且,他們也已經形成並培養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分析
語言技能
聽:在聽懂教師向學生講述實驗中注意事項基礎上,繼續學習並強化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以及確定全文主要話題的概括能力。
說:應能在了解一定的現代科技發明基礎上,思考並學習如何對一種新的事物進行描述。同時能與他人進行交流,敘述事物的利與弊端。
讀:強化略讀、查讀等閱讀微技能,訓練通過尋找關鍵詞,主題句等方式更快速並准確的確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繼續運用已經掌握的基本猜詞技巧猜測部分單詞,並在上下文體驗中感受某些佳句給讀者帶來的深層含義。
寫:學習在對事物進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運用恰當的句型與詞彙描述對事物正反面的不同觀點,同時更應注重掌握一些必要的過渡詞增加此類寫作的條理性與層次感,並應熟悉議論性 作文 的基本寫作框架。
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
(1)。進一步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調查、采訪、討論等活動完成任務,取長補短,加強團體協作意識。
(2)。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不同學科特點的思考,體會學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通過話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用批判的思維去接受新的事物,增強他們的 辯論 意識與能力。
(4)。意識到科技工作的艱苦以及所必需的個人品質與素質,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語言知識
詞彙:學習並使用一些與science 和scientists有關的詞彙。
語法:進一步了解一詞多義現象與合成詞的構成。
功能:學習如何就某一事物給予別人指導與說明。
話題:掌握有關實驗說明的話題表達以及如何從正反兩方面對某一話題進行分析討論。
學習策略
指導學生運用已學會的抓重點、做記號、摘筆記等方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並鼓勵學生增加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合作,繼續培養正確的 自我評價 與相互評價的習慣,從而總結交流學習所得,進一步形成有效的 學習方法 。並指導學生把 英語學習 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發揮已掌握的使用工具書,查找資料、上網等方式增加用英語思維與表達的能力,了解實驗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向上的 學習態度 ,形成具有批判性的看問題習慣。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science and scientists。話題依附於聽力、對話、閱讀與寫作等語言載體中。本單元的話題內容與學生的日常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應該說是以英語為媒體讓學生表達他們對平時理化生等理科課程,特別是相關實驗,所想到及感受到的內容。因此,盡管本單元的話題對學生而言有著一定的難度,但卻有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貼近學生生活而又富有時代氣息的特點。
Warming up設計了四幅與學生的理科課程有關的圖片,學生通過對日常熟悉的相干實驗工具及場地的識別,展開相關學科特點與學習的討論。同時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們在Listening部分能熟悉某些實驗室的規則及注意事項,掌握如何給予別人指導與說明,並能抓住文章的中心話題,捕捉相關細節內容,回答有關的問題。
Speaking則是一個極富時代氣息的討論練習。要求學生們能對現在熱門的尖端科技有所了解,(練習中提供了諸如Maglev train, cloning, nuclear energy, computer 與 space flight等內容)然後能就這些新的科學技術與工具進行理性的辨證的思考,既能感受到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利益,同時也能發現其中所存在的不足與弊端,並能通過討論、對話等形式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這一部分也應該是本單元寫作內容的一個鋪墊。
Reading講述的是科學家 Franklin的風箏實驗,從而證明Lighting and electricity are the same的 故事 。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能充分感受到實驗對於科學工作的重要性及科學家是如何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的。同時能落實材料中所出現的一些單詞與短語的使用。
Language Study是在本單元詞彙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並掌握一定的構詞法。主要是兼類詞、一詞多義現象及合成詞的構成。
Integrating skills 通過學生對科學家是否應利用動物進行實驗,從而達到發明新產品現象的討論,理性的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這一問題。同時在閱讀、思考與討論的基礎上,寫下一篇闡明自己觀點、立場與看法的短文。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能就某一話題進行合理的分析,並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展示一個物體的利與弊兩個方面。同時能在討論時學會運用哪些結構與單詞對事物進行評價,諸如「 It』s good / bad / harmful for… / It』s dangerous / expensive / important / unnecessary/ It brings people …/ It can help people…
(2)。掌握如何就某一話題給予別人指示與說明,能熟練運用 Don』t do… / Don』t forget to… / Make sure… / Remember that… / Do be careful of…等結構進行討論、對話與表演。
(3)。能進一步了解一詞多義及合成詞的知識。以便能更好的區別單詞詞義與猜測單詞詞義,利用構詞法知識擴充詞彙量,並能真正做到為閱讀服務。
㈡ 高中英語優秀教學教案(通用5篇)
你知道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都需要有哪些內容嗎?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語優秀教學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枝虧困大家閱讀。空手
篇一:高中英語優秀教學教案通用
一、 教材分析:
學生在度過一個假期後,英語知識較生疏,教師應當復習好猛念以前單詞,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Let』s talk A部分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Good morning We have a……復習民第一冊中內容。「I』m from America」這一句為B Let』s taik「Where are you from?做了鋪墊,教師應充分注意這一點。
boy、girl 、teacher student 、meet等單詞又是第一次出現,也需要我們特別關注。
二、教學目標:
1、能夠得簡單地表達自己心情,如:nice to meet you welcome back to school
2、能夠聽懂並回答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3、認識、會說字母A——E
4、掌握A、B Ler』s talk中單詞。
5、理解A、B Ler』s talk中內容。
三、教學重、難點:
能夠聽懂並回答 Where are you from?
掌握A、B Ler』s talk中單詞。
理解A、B Ler』s talk中內容。
四、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A lLet』s talk Let』s learn B Let』s sing
第二課時 A Let』s practise Let』s play Let』s chant
第三課時 B lLet』s talk Let』s learn
第四課時 BLet』ssay Let』spractise
第五課時 B Let』s Let』s
第六課時 C story time
篇二:高中英語優秀教學教案通用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生詞的含義:
anecdote, annual, witness, accommodation, shore, yell, pack, flee, drag, depth, lip, tongue, abandon, relationship, help out
2、幫助學生掌握文中一些描述事物和情景的生動手法,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精髓。
3、幫助學生通過兩個故事,對生活在大洋的虎鯨能有更多的了解,同時對虎鯨給予我們人類忠實的幫助產生由衷的感激,從而加強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過程
Step1 Lead –in &Warming-up(5mins)
問題導入——教師呈現問題和圖片
T: Have you seen plants andanimals that live under the sea? Where did you see them? What』s this? Yes,they』re killer whale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 I』ll show you a shortvideo。
【意圖說明】在讀前這個環節,通過幾個問題,激發學生原有的對海洋生物的知識儲備,再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認識一些常見海底動物的英文名稱。最後出現虎鯨的形象,以拋出問題What』sthi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來引出今天閱讀的主角——虎鯨。先播放一段視頻——「虎鯨捕獵」的場面。
Step2 Pre-reading (Predicting)(2mins)
T: Now please look at the title「Is Old Tom an old man?」 Right, it』s notan old man。 It』s the name of a killer whale。 Here are two pictures of thekiller whale。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to him?
【意圖說明】標題導讀是指導英語閱讀的重要方法。通過解讀題目,觀察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預測故事的內容,這樣更能激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Step3 While-reading (28mins)
Task 1 Fast-reading(3mins)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complete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 text consists of two ________written by Clancy。They are mainly about how Old Tom helped the whalers ________a whale and savedJames from the _______。
Explain new words:
anecdote: short, usuallyamusing story about a real person or event
【意圖說明】採用完成句子的形式來給出文章的大意,這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難度,可以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完成,從而產生成就感。
Task 2 Careful-reading(3mins)
Read the first story again and finish the chart。
Fill in the blanks。
【意圖說明】訓練學生尋找細節信息的閱讀技能,同時突出本課的生詞和短語。要求學生不看書來完成,這樣更具有挑戰性。
Task 3 Discussing and Speaking(5mins)
Discuss in pair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s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Old Tom and the whalers?
【意圖說明】活動2的填表活動只是幫助學生對故事主要情節有大概的了解,而這個環節的提問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讀懂文章,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使他們能夠正確對待動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
Task 4 Read the second story again and finish the chart。(2mins)
Fill in the blanks。
Task 5 Discussing and Speaking(15mins)
Read the second stor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How did Old Tom help James?
2、As far as you know , what other animals everhelp out human beings in history?
【意圖說明】這里給學生時間去交流他們所知道的動物救人的奇聞軼事,然後請個別小組來匯報討論結果,與全班同學來分享故事。如果學生知道的不多,教師可讓他們閱讀以下三個小故事。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過一件奇事:音樂家阿里昂乘船返回希臘時,水手們意欲謀財害命。阿里昂乞求水手們允諾他演奏生平最後一曲。他奏完樂曲就跳入大海,一頭海豚游過來馱起這位音樂家,將他送到了伯羅奔尼撒半島。
有一個車老闆趕著馬車從山上往山下走,這時轅馬的套掉了,老闆俯下身想揀起來,沒想到穿在身上的棉大衣被壓在車輪底下,將人帶了下去。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轅馬一口將車老闆叼起,隨著巨大的慣性向山下跑去,一直跑到安全地帶,車才慢慢停下來,把人輕輕放下,這時馬跑了一身汗。」戰獸醫師說,「這個老闆心地非常善良,平時與馬很有感情,從來不打馬,這次有難,是馬救了他。
」 1999年《哈爾濱晚報》登載了這樣一條新聞:黑龍江省阿城市有一個聾啞人,有一天坐在火車道上,當火車路過這里時,怎麼鳴叫他也聽不見。這時,在路邊吃草的一隻山羊見到了,它拚命地跑了過來,用角把這個人推出了道軌,而它來不及躲避,不幸壯烈犧牲。)
3、What conclusion can we come to after weshare these stories?
【意圖說明】通過交流幾個動物救人的感人故事,學生會由衷地產生對動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會認識到大自然的一切,我們都要感恩,都要愛護,我們與動物要和諧相處,世界才會更美好。
Step4 Languageappreciation(10mins)
【意圖說明】接下來這個環節是要引導學生學會鑒賞文章中語言的美,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部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真實想法,給出他們認為寫的精彩的'句子,以及給他們留下最深印象的場面。
In the first story, which sentences do you thinkbest describe the scene of the whale hunt and the actions of Old Tom? In thesecond story, what scene impresses you most?
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教師可著重分析以下幾個句子。
We ran down to the shore in time to see an enormousanimal opposite us throwing itself out of the water andthen crashing down again。
我們及時趕到岸邊,看到對面有一個龐大的動物猛力躍出水面,然後又墜落到水裡。
throwing itself out of the water形象地表現了鯨躍出水面的動作。throw的用法很靈活,能表達出豐富的含義。如:
I felt discouraged when he threw cold water on myidea。
他給我的想法潑冷水時,我感到很沮喪。
She threw herself into a chair and began to cry。
她倒在椅子上,哭了起來。
The fire threw hundreds of workers out of work。
大火使幾百個工人失業。
…when we approached him, I saw James being firmly held up in the water by Old Tom。
當我們靠近他的時候,我看到老湯姆在水中正穩穩地托著詹姆斯。
Step4 Homework
1、 Surf the Internet andlearn more about the killer whale and other marine animals。
2、Try to retell the story using your own words。
篇三:高中英語優秀教學教案通用
一、 課程類型:
高三復習課
二、 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句型和語言點(見教學重點)。
2.用所學的知識與夥伴進行交流、溝通,學會改錯、寫作。
二)情感目標
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積極和諧教學氛圍,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情景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智力目標
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想像力和自學能力,幫 助學生加強記憶力,提高思維能力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激發創造能力。
三、 教材分析:
這是高三復習階段的一節寫作課。這節書面表達課就從審題謀篇等方面入手來完成教學目的,側重於引導學生在把握書面表達的寫作前准備即謀篇審題能力,使學生在動手寫作前迅速構思按照規范的模式來完成謀篇審題:在教學中不僅僅強調寫,對於與寫作緊密聯系的聽、說、讀、改錯都有兼顧。採用任務型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擴大課
堂的語料輸入量及學生的語言輸出量。
四、 教學重點:
1. 學會審題和謀篇
2. 掌握多樣化的表達方式
3. 熟練各段中的固定寫作套路
五、 教學難點:
1. 如何幫助學生運用寫作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寫作。
2. 使學生了解謀篇的重要性,培養謀篇的能力和習慣。
六、 教學方法:
1、活動教學法:
2、任務型教學法:
篇四:高中英語優秀教學教案通用
《Unit 1 Friendship》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英語新課程實驗教科書必修1 Unit One, The first period。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本單元以及本教材的第一節課,本課談論的是:朋友是不是僅限於人類、朋友的真正含義、如何與人相處的問題等關於朋友的話題。本課涉及的有陳述句和疑問句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掌握和運用等語法要點。學生從初中到高中,來到一個新的學校,同學彼此陌生,不免想起老同學,老朋友。這樣的話題正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本課的內容和語法的啟發性和實用性都很強,能使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對綜合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目標
英語教學大綱規定,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和使用陳述句和疑問句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
2、討論朋友和友誼。
3、學習掌握本課的重點詞彙。
技能目標:
1、學會閱讀的技能——scanningand skimming 。
2、通過談論朋友和友誼,既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理解閱讀文段,復述故事。
情感態度:
1、患難之交才是真朋友。
2、知音難得。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文化意識:
認識德國納粹黨。讓學生了解那段德國法西斯殘害猶太人的歷史,使學生在感受外國歷史文化的同時自然而然的習得語言。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
1、訓練scanningand skimming等閱讀技能。
2、認識朋友的真正含義以及與人相處的問題。
難點:
1、閱讀技能的訓練。
2、陳述句和疑問句的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互相轉換(人稱的變化、時態的變化、指示代詞、時間狀語、地點狀語和動詞的變化)。
(四)教具
本課利用錄音機、投影儀等輔助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展開話題提供豐富的材料,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法分析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本課採用討論法,主要採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在讀前階段我就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是不是只有人與人之間才可以交朋友,然後在閱讀中通過安妮的日記向學生說明我們也可以與動物及無生命的日記交朋友。在深刻理解、充分訓練的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幾個與本課有關的話題,展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通過創設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把語言知識和技能主動轉化為交流能力,變苦學為樂學,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學法分析
教務於學。傳統教育的弊端是教師「滿堂灌」,只重視怎麼教而忽視怎樣學,結果高分低能的現象十分嚴重。為了改變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被動狀態,我通過創設話題,寓教於樂,引導學生自學、自做、自助、自悟,讓學生學會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用所學語言去實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感悟體驗所學語言的規律,培養語言意識,積累語言經驗,形成語言感覺,達到語言運用的目的。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過程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單詞和句型,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語言來交流思想,辦實事。因此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務於新知
一節課的良好開始,對於整節課教學的順利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Warming up 部分我分四步進行:
1、用問問題的形式導入(屏幕顯示)。同時板書Unit 1 Friendship。
Do you have any friends? Are you good to your friends?
Which kind of friend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riend?
2、做調查:在Warming up部分有5個問題,我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在屏幕上顯示下列表格。
3、調查結果:顯示各得分情況所對應的調查結果,讓學生自行對照。
Grade 1 (5分以下) 直截了當,做事果斷,沒考慮不良後果。
Grade 2 (10分以下) 能用更合理的方法處理問題,又不傷朋友之間的感情,但自己的利益有時會受損。
Grade 3 (10分以上) 不傷感情,又能保全自己利益。
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間發生的真實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最後的問卷調查結果讓學生興趣和熱情倍增,這樣能促使學生很快進入語言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去,愉快的進入學習狀態。
4、學習三句諺語,使學生明確對待朋友和友誼的態度。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之交才是真朋友。
Real friends are few and far between. 知音難得。
Long distance separates no bosom friends.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二)創設話題,教學新知
新課程指出,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合作者。
1、我布置Pre-reading部分的幾個問題啟發學生對「朋友」和「友誼」進行思考,使學生明確不僅人與人之間可以做朋友,日記也可以成為人們的朋友。接著讓學生就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讓個別學生回答問題。
接著屏幕顯示我補充的問題:
Why do you need friends?
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
篇五:高中英語優秀教學教案通用
《Scientists at work》
一、教學背景分析
1. 單元背景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新的發明和發現都層出不窮。生活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學生們更應用心去體會並感受科技和發明創造者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進而能聯想到他們平時所學的學科及知識,並用英語為媒介進行知識的整合與串聯。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科技進步的同時,我們的社會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與爭論,因此如何正確的看待或處理這些問題,也成為廣大學生應該了解並掌握的知識。
2.學生情況分析
本單元的設計與實施是建立在學生經過高一上半學期新教材學習基礎之上。學生已經逐步的適應了在活動與任務中學習英語以及如何處理語言知識與活動開展的關系。並且,他們也已經形成並培養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分析
語言技能
聽:在聽懂教師向學生講述實驗中注意事項基礎上,繼續學習並強化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以及確定全文主要話題的概括能力。
說:應能在了解一定的現代科技發明基礎上,思考並學習如何對一種新的事物進行描述。同時能與他人進行交流,敘述事物的利與弊端。
讀:強化略讀、查讀等閱讀微技能,訓練通過尋找關鍵詞,主題句等方式更快速並准確的確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繼續運用已經掌握的基本猜詞技巧猜測部分單詞,並在上下文體驗中感受某些佳句給讀者帶來的深層含義。
寫:學習在對事物進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運用恰當的句型與詞彙描述對事物正反面的不同觀點,同時更應注重掌握一些必要的過渡詞增加此類寫作的條理性與層次感,並應熟悉議論性作文的基本寫作框架。
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
(1)進一步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調查、采訪、討論等活動完成任務,取長補短,加強團體協作意識。
(2)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不同學科特點的思考,體會學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通過話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用批判的思維去接受新的事物,增強他們的辯論意識與能力。
(4)意識到科技工作的艱苦以及所必需的個人品質與素質,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語言知識
詞彙:學習並使用一些與science 和scientists有關的詞彙。
語法:進一步了解一詞多義現象與合成詞的構成。
功能:學習如何就某一事物給予別人指導與說明。
話題:掌握有關實驗說明的話題表達以及如何從正反兩方面對某一話題進行分析討論。
學習策略
指導學生運用已學會的抓重點、做記號、摘筆記等方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並鼓勵學生增加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合作,繼續培養正確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的習慣,從而總結交流學習所得,進一步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並指導學生把英語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發揮已掌握的使用工具書,查找資料、上網等方式增加用英語思維與表達的能力,了解實驗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向上的學習態度,形成具有批判性的看問題習慣。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science and scientists。話題依附於聽力、對話、閱讀與寫作等語言載體中。本單元的話題內容與學生的日常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應該說是以英語為媒體讓學生表達他們對平時理化生等理科課程,特別是相關實驗,所想到及感受到的內容。因此,盡管本單元的話題對學生而言有著一定的難度,但卻有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貼近學生生活而又富有時代氣息的特點。
Warming up設計了四幅與學生的理科課程有關的圖片,學生通過對日常熟悉的相干實驗工具及場地的識別,展開相關學科特點與學習的討論。同時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們在Listening部分能熟悉某些實驗室的規則及注意事項,掌握如何給予別人指導與說明,並能抓住文章的中心話題,捕捉相關細節內容,回答有關的問題。
Speaking則是一個極富時代氣息的討論練習。要求學生們能對現在熱門的尖端科技有所了解,(練習中提供了諸如Maglev train, cloning, nuclear energy, computer 與 space flight等內容)然後能就這些新的科學技術與工具進行理性的辨證的思考,既能感受到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利益,同時也能發現其中所存在的不足與弊端,並能通過討論、對話等形式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這一部分也應該是本單元寫作內容的一個鋪墊。
Reading講述的是科學家 Franklin的風箏實驗,從而證明Lighting and electricity are the same的故事。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能充分感受到實驗對於科學工作的重要性及科學家是如何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的。同時能落實材料中所出現的一些單詞與短語的使用。
Language Study是在本單元詞彙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並掌握一定的構詞法。主要是兼類詞、一詞多義現象及合成詞的構成。
Integrating skills 通過學生對科學家是否應利用動物進行實驗,從而達到發明新產品現象的討論,理性的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這一問題。同時在閱讀、思考與討論的基礎上,寫下一篇闡明自己觀點、立場與看法的短文。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能就某一話題進行合理的分析,並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展示一個物體的利與弊兩個方面。同時能在討論時學會運用哪些結構與單詞對事物進行評價,諸如「 It』s good / bad / harmful for… / It』s dangerous / expensive / important / unnecessary/ It brings people …/ It can help people…
(2)掌握如何就某一話題給予別人指示與說明,能熟練運用 Don』t do… / Don』t forget to… / Make sure… / Remember that… / Do be careful of…等結構進行討論、對話與表演。
(3)能進一步了解一詞多義及合成詞的知識。以便能更好的區別單詞詞義與猜測單詞詞義,利用構詞法知識擴充詞彙量,並能真正做到為閱讀服務。
㈢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中培養批判性思維
1.教學內容分析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旨在作出准確的判斷,是以有依據的判斷為目標,並採用適當的評價標准,確定事物真正的價值或優點的思考(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ty, 2015)。批判性思維讓人積極地、創造性地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權威或習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語教學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議論文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優質材料,但高中英語教材卻比較缺乏適合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議論文語篇。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必修模塊一至五為例,25篇主課文中包括15篇記敘文和7篇說明文,其餘3篇為對話,缺少議論文體裁。因此,備課團隊選取了1995年全國高考北京卷閱讀理解C篇作為此次培訓會的教學材料(見附錄)。
該材料的文體為議論文。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文章結構清晰,論點、論據以及結論明確。文章以反問句開頭,表明作者的觀點——把動物關在籠子里是對動物的不公平和不尊敬。第二、三段分別以動物園聲稱關心和拯救瀕危動物的陳述開始,然後作者通過事實、例證、研究發現以及數據駁斥動物園的說法,最後得出結論——人們不應再支持動物園,而應該支持保護動物棲息地的組織。作者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使用了很好的論證技巧,如使用研究發現來增加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作者的有些論據不夠客觀,語言表述過於絕對,某些言辭明顯有誇大其詞之嫌。該語篇適合培養學生辯證地、批判性地看待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該材料經過整合改編後全文總長231詞,一些生詞,如zoochosis,可以從上下文推測其意思,詞彙難度不大;存在一些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長難句,如文章開頭的反問句等。考慮到本篇閱讀材料結構清晰這一特點,在學習方式上備課團隊決定採用學生自主閱讀、記錄關鍵信息、自主構建文章形式圖式和小組合作分享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探究、體驗,與文本對話,豐富自我,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分析和鑒賞課文。在閱讀滿足學生個體需求的基礎上使課堂呈現思維的多元性,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學生分析
文本話題為動物園和動物保護,學生對此話題熟悉,基本都有去動物園的經歷和相關經驗。同時,高中學生已基本形成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與看法,因此從背景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思維能力上能夠與作者的思維進行碰撞,甚至產生沖突,這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最佳教育契機。由於本次觀摩活動是借班上課,可供選擇的授課對象為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學生,最後備課團隊選擇了高二年級的學生。原因有三:首先,材料來源於高考題,適合對象是高三學生,經過整合處理後從詞彙和理解能力要求看更適合高二學生。其次,高二學生的閱讀量和視野均較為開闊,他們通常會通過電視、紀錄片、閱讀材料和報刊了解一些有關野生動物和圈養動物的情況。第三,高二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更廣且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他們有更好的獨立思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對文章的內容作出具有個人意義的判斷。
3.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備課團隊將本節課定位為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閱讀課,並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通過快速閱讀識別並理解作者反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態度和觀點;通過細讀獲取並理解作者的論點、論據及結論,並用關鍵詞進行記錄,同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邏輯關系,並進行闡釋。
(2)能通過批判性閱讀來評價作者的論據、觀點以及結論,調整和豐富個人觀點,並進行分享與表達。
4.教學設計思路
(1)備課思維過程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化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作為一節代表北京參加全國高中英語教學觀摩培訓會的課例,應該在模式上有所突破,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新思路。
① 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
在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僅僅停留在信息提取層面,對發展學生的深層次思維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閱讀課上重點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做積極的閱讀者。教師引導學生對任何可能形成結論的陳述提出合理的質疑,尋找有力的證據,進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一直處於批判性思考之中:從識別文章的主要觀點,到獲取支持觀點的證據,再到最終找到作者的結論,教師一直鼓勵學生思考,與文本互動。在理解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學生就會將文章內容與自己的經驗進行比較,不斷對自己提問:文章內容與我的想法是一致的還是矛盾的?作者到底想要闡述什麼觀點?作者給出了哪些理由?我是否被這些理由說服了?我的依據又是什麼?我自己又得出什麼結論?我自己的觀點是否令人信服?
在這一系列的質疑、碰撞、調整的互動中,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積極的思維活動,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貫穿了整節閱讀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得到強化和提升。
② 關注具有個人意義的閱讀體驗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育部,2003)要求英語教學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但是,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過於簡單化和表面化,更關注結果,忽視閱讀體驗過程,而且對個性化閱讀關注不夠。
備課團隊決定在本節課上採用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閱讀活動以學生自主研讀為主,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積極思考,自主把握、分析和鑒賞課文,使閱讀活動建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
本篇閱讀文章的中心話題為是否應該支持動物園圈養動物。本節課的教學主線就是理解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據和結論。在信息輸入環節,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安靜閱讀,以記筆記的形式獲取作者對於這個話題的觀點、論證過程以及結論。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於課文有了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體會了作者完整的思維過程,也在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豐富了自己對動物園圈養動物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為最後個人觀點的形成和表達作鋪墊。整節課是一個豐富和表達個人真實思想的過程。
(2)課堂教學活動
在理清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後,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①激活圖式,形成閱讀期待。學生通過觀看動物在自然環境和在動物園里的兩種不同狀態,激活有關動物園及動物的背景知識和經驗,並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形成想要通過閱讀去了解作者觀點的期待。
②建立語篇圖式,深化理解。學生自主閱讀,識別並歸納作者的觀點、論據以及結論,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同時通過記錄關鍵詞和繪制不同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語篇的邏輯關系,將語篇信息轉換為可視的圖像信息,從而整體感知語篇的內在語義關系,推動深層理解,同時建立起議論文的形式圖式。
③豐富圖式,構建個人理解。學生通過小組分享,修正對文本的理解,然後再次進行批判性閱讀,結合個人背景知識和生活體驗表達對作者觀點的看法以及對作者論據的客觀評價,形成個人獨立的思想和見解。
(3)教學內容的調整
對於剛進入高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本篇閱讀材料無論從詞彙量上還是從句式結構的復雜程度上都有點偏難。因此,備課團隊對閱讀材料作了以下調整:
① 文本生詞的處理
由於是高考閱讀文章,文中一些詞彙對於高二學生來說是生詞,而且上下文並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幫助學生猜出詞義。因此教師在閱讀材料中對bar、claim、captive breeding等生詞標注了中文釋義。
② 復雜句式的處理
教師在前期教學中發現,在識別和歸納作者的論據時,很少有學生會提及圈養動物的效果。課後與學生交流發現,文章第三段中的句子「Captive breeding of endangered species has not resulted in their being sent back to the wild.」造成理解障礙,因此學生對這一點避而不談。由於本節課主要是思維訓練課,教師不願意打斷學生思維活動的連貫性,故不涉及過多的長難句講解。於是備課團隊經過與外教討論,將該句調整為:Captive breeding has not led to endangered species going back to the wild.
③ 文章篇幅的處理
由於本次課例的時間為35分鍾,在一節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英語閱讀課上,若要保證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思考時間。同時,自主閱讀並記錄關鍵信息的學習方式更增加了對時間的要求。因此,備課團隊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應該從原文第三、四段中刪去一段。最終我們選擇刪去第三段,保留第四段,原因是第四段有關圈養繁殖的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1.教師給學生播放兩段視頻。第一段是野生非洲獵豹自由奔跑的視頻,學生可以充分感受獵豹的速度。第二段是關在動物園里的美洲豹來回踱步的視頻,學生感受到的是美洲豹的焦躁不安。學生觀看第一段視頻後,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Excited. I feel its speed and power.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its natural habitat. 接下來,學生觀看第二段視頻。教師提問: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學生答:I feel the leopard is bored and anxious. 教師繼續追問:Where does it live? 學生答:In cages.
2.學生簡單表達個人對動物園圈養動物的看法。教師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並讓學生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教師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觀點。同時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學生的觀點。學生在與同伴的思維碰撞中激活經驗,激發閱讀興趣。
[設計意圖]
關於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兩段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野生動物與圈養動物的區別,更讓學生在為野生動物的智慧和自然美激動的同時,為圈養動物失去自由而痛惜,之後教師的「寥寥數語引領學生入境,激發了學生思想的火花」 (註:摘錄自比賽現場外專委的微信互動平台中老師們對本節課的評價,以下簡稱「微信平台」)。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從多渠道獲取信息,綜合各方觀點,經過分析判斷,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與全班分享自己的觀點,教師將學生的觀點分類記錄在黑板上,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為輸出環節的深入思考做好准備。
Step 2: Reading for the writer's opinion
1. 學生快速閱讀全文並回答問題: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該問題的答案「Keeping animals in cages is not fair or respectful.」出自文章的第一段。之後教師追問:What makes you think so? 有的學生找出文中的信息:Mostly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教師又問:That's a good try. Can you find a better explanation? 學生沒有迅速定位關鍵信息,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大聲朗讀第一段,之後繼續提問:Have you got a better answer? 學生答: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教師對這一回答給予肯定,並指出這個句式被用來表達強烈的質疑。接下來教師追問:Do you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Who else might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 學生答:Zoos or zoo keepers.
2. 學生再次快速閱讀文章,並檢測自己的推斷。學生的推斷是正確的:動物園方與作者持不同觀點。
[設計意圖]
批判性思維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識別作者的觀點(Cottrell,2011),此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找到作者的觀點。文章第一段只有一句話,是一個含有「How could we possibly think ...?」的特殊疑問句。本句話是文章中的一個長難句,首先這個句式學生比較陌生,另外該句還包括一個賓語從句和一個插入語。但這句話是作者觀點的出處,如果學生對這個句子不理解,那麼就會影響後面的閱讀,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教師在此帶著學生一起理解這個句子,並引領學生通過朗讀體驗這個特殊疑問句式表達的強烈質疑。
教師通過追問第一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文章的內容與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學生不需要馬上回答這個問題,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閱讀文章不只是理解作者的觀點,還可以與作者互動,甚至可以質疑作者的觀點和看法。
Step 3: Reading and taking down key information
1.學生細讀文章,並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以下信息:作者的觀點、動物園的說法、作者駁斥動物園說法的論據以及作者的結論。
教師提醒學生記筆記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以上信息以思維導圖、表格或流程圖(見下圖)等形式組織起來。
㈣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在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
一、引言
近年來,繪本閱讀教學在小學悄然興起,讓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閱讀繪本時更多的是關注意義,而不是生詞、語法,語言的學習融於閱讀之中,成為自然發生的事情。然而,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缺失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即思維的培養。由於教師擔心學生英語水平有限,所以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和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閱讀內容的理解展開,基本沒有讓學生就所讀內容展開討論的活動,更沒有給學生提問的機會。這是由於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差異,沒有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和對所讀內容的不同理解。小學生雖然英語水平有限,但不代表其思維能力弱,而且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學習語言,還應能讓學生發展他們的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問題,對看到、聽到、讀到的事情進行闡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等(Facione,1990),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理想的批判性思維者是好奇的,能不斷地質疑,思想開放、靈活;能合理、公正地作出評估,審慎地作出判斷,樂於重新思考,對問題有清晰的認識;能有條理地處理復雜問題,用心尋找相關信息,合理選擇評價標准,專注於探究,堅持尋求學科和探究環境所允許的精確結果(彼得·費希萬等,2009)。他們能夠主動、積極地思考,能夠比較全面地思考問題或看待某件事情,對自己的判斷或結論能夠提供充足的理由(Roche,2015)。
二、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啟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多人都認為批判性思維在小學階段是無法培養的,然而著名教育家杜威(1990)指出,學校必須為孩子做的事就是關注他們的思想,發展他們的思考能力。在杜威看來,思維決定著人們的體驗和感悟,所以在兒童非常小的年齡時培養他們思維的習慣與品質非常重要。在美國,教育界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興起了培養批判意識的教學嘗試與改革;到了60年代,美國教育界更興起了一場全國范圍的批判性思維的運動,提倡在大、中、小學的課程大綱中開設有關批判性思維的課程,以強化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及精神(方展畫、吳岩,2005)。杜威的學生馬修·李普曼認同這一觀點,他同樣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學會思維,在其所有能力中批判性思維能力是關鍵(方展畫、吳岩,2005)。李普曼在自己的工作中發現,即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學生在批判性思維能力上仍是沒有很大的進展,這是因為在他們過去的教育中沒有能夠完成批判性思維教育,沒有能夠形成理性思維能力。兒童天生就有思考的能力,老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和激發孩子思考以及進行批判,不斷地深化理解,而非老師主導課堂,以老師所說為對(羅興剛、劉鶴丹,2012)。兒童教育中,教師和學生要形成對話關系,對話是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得以顯現的外在形式,在對話中沒有確定的答案,通過交流兒童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獲得思維的發展。小學英語教學本身就強調交流與對話,語言是用來傳遞思想的,因此如何給學生創造表達觀點、修正觀點、獲得思維發展的機會就成為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三、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途徑及策略
低層次思維多體現在跟讀、背誦、復述類活動中,而高層次思維是體現在比較、反思、分析、推理類活動中。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有意識地加強高層次思維的培養,學生就能逐漸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在語言教學中,批判性閱讀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途徑。所謂批判性閱讀是指對文本的高層次理解,它包括解釋意義和評價兩個層面。批判性閱讀就是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實與觀點區分開,並且確定作者的目的和語氣。同時,讀者需要通過推理推導出言外之意,填補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Pirozzi,2003)。批判性閱讀也指讀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對讀物的真實性、有效性及其價值進行判斷並作出評價的一種閱讀活動,一般包含理解文本、評價文本和作出反應三個步驟(何強生、劉曉莉,2003)。批判性閱讀不是讀者對文本進行粗略瀏覽,被動地接受和記憶其中內容的閱讀方式,而是對作者的觀點、傾向、假設進行分析、整合和評析(范莉,2008)。
可見,批判性閱讀對讀者的要求是能夠在理解所讀內容的基礎上對其展開分析與評價,大致可以從三個層次來實現。第一層次是對文本本身的處理,即理解大意,讀者的主要目標是努力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基於文本信息建立立體的網狀關系圖。第二層次要求讀者能夠跳出文本,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立聯系,推斷言外之意。第三層次是回歸文本,就文本結構、寫作方式、作者意圖、作者觀點等展開分析,並提出質疑或作出合理評價。讀者在這些活動中與文本進行了充分對話,不僅能提升語言能力,更能獲得思維能力訓練。
四、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建議
1. 理解文本大意(即「意」)
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利用合適的文本發展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可視化的能力。
㈤ 如何培養英語閱讀思維能力的判斷
#教育# 導語:想要學好一門功我們需要找到好的技巧,而不是死記硬背。好的方法和技巧會讓學到的知識更牢固,運用起來也比較靈活,下面 無 教育資訊。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更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其個人所掌握的知識與經驗,利用預測、分析、質疑、推斷、總結、評價等思辨方法,深刻理解閱讀材料並做出自我的判斷。
高中學生的思維處於發展階段,對客觀事物不完善的認知需要學生通過學習間接經驗拓展思維。閱讀文本恰恰成為學生重要的思維訓練載體。學生既可以在與文本的交互過程中訓練並學會如何欣賞、如何評價、如何質疑,還可以通過文本閱讀提高他們的思辨傾向。教師可以利用文體側重點、標題、文本關鍵信息、寫作背景、文化對比和角色轉換的策略設計批判性閱讀問題。
要抓住文本可培養思辨能力的亮點,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維,我們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入的分析、解讀、理解和評價。
文本分析首先聚焦文本內容。文章的主題是什麼?體裁是什麼?講述了什麼內容?由此創設理解層面的閱讀任務,幫助學生通過信息的提取熟悉文本,為與文本的深入交互做好准備。文本的寫作背景歷喚仔、文本中的圖示也需要深入分析。
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第一模塊第四單元中的課文《John Snow Defeats「King Cholera」》。John Snow在英國歷是一位重要人物,由於文化差異,學生對他的了解普遍不夠。教師需要在課前深入了解文本的寫作背景,並選擇重要的知識引導學生了解、掌握。
這篇課文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文本材料——John Snow調查問題時用到的地圖。地圖想告訴我們什麼?主人公和這張地圖之間發生了什麼?體現了主人公什麼品格?考慮到這些問題就可以通過對非文字文本的分析抓住重點,設定預測任務或在研究過程中分析任務,啟發學生的思維。
除了內容之外,文本中表達鏈雀了哪些觀點?字里行間有哪些深層含義?這就需要我們從作者的寫作目的進一步分析文本。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第一模塊第四單元中的課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為例。這是一篇記敘文,講訴了唐山大地震的前後過程。教師處理這篇文章時候往往會引導學生提取了事件相關時間、內容之後僅組織學生復述唐山地震,或轉述其他地震。這些任務僅聚焦文本肢汪內容,為滿足思維的引導,教師需要進一步從寫作目的角度深入思考:
作者為什麼要描寫唐山地震?文章的標題為什麼是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震前徵兆的描寫目的僅是告訴我們震前會發生什麼嗎?災後的營救描述說明了什麼?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針對寫作目的的深入分析無疑會揭開文字表層的面紗,讓讀者與文本及作者之間發生思維的碰撞。教師對文本挖掘的深度決定了課堂任務設定的深度。教師只有通過深層次的思考才能創設引導學生預測、分析、質疑、推斷、總結、評價的思維層面的閱讀任務。
文本的謀篇布局、行文特點也是文本分析的關鍵。作者為了突出主題會選擇不同的語篇結構和修辭方法。說明文、記敘文、應用文、議論文由於寫作目的不同,文本結構和文字特點各具特色。對此深入的分析能夠幫助教師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並設計好思維層面的問題。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本處理常規的文章外還包括劇本,采訪記錄等形式的文章。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第五模塊第四單元中的課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就是一篇訪談記錄,通篇為對話形式。一位教師抓住文本特點,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引導學生關注對話中提問方的問題,讓學生將所有問題分類,分析提問方就哪幾個方面提出了問題。這種歸類的訓練就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思辨能力中「闡釋」的能力。
㈥ 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Unit 5 Theme parks》教案
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Unit 5 Theme parks》教案【一】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閱讀文章後,大部分學生能夠歸納出三大主題公園的主題並列出園內的主要活動。
(2)閱讀文章後,學生能夠匹配圖片與相應的主題公園,並恰當使用課文中的關鍵詞彙和句型陳述理由。
(3)通過拓展閱讀與小組合作,學生能夠制定出一個簡單的主題公園一日游計劃
(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有較強的自信心自如陳述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1)閱讀文章後,大部分學生能夠歸納出三大主題公園的主題並列出園內的主要活動。
(2)閱讀文章後,學生能夠匹配圖片與相應的主題公園,並恰當使用課文中的關鍵詞彙和句型陳述理由。
(3)通過拓展閱讀與小組合作,學生能夠制定出一個簡單的主題公園一日游計劃
(4)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有較強的自信心自如陳述自己的觀點。
教學過程
Step 1 Warming-up and lead-in (5 mins)
(1)導入
教師提問學生“Have you been to a themepark?”與“What can you do in a themepark?”,以此導入到本課的課題。然後通過圖片介紹主題公園內常見的游樂設施,為文本閱讀做好鋪墊。
T: Hello, class. 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theme parks. First, Iwould like to ask you:
① Is our West Lake Park atheme park? What about Jingqi Water Park?
②Have you been to a theme park?
③ What can you do in a theme park?
S1: West lake is not a theme park. Jingqi Water Park is a theme park.
S2: I have been to Hongkong Disneyland. In a themepark we can do a lot of activities.
T: Exactly, in the theme park we can take roller-coaster,free-fall drop,swinging ship, Ferris wheel, merry-go-round and so on. In a word,there are various rides we can take in a theme park. Well, what does “ride”mean?
S3: 游樂設施
T: Yes. Here it is a noun, meaning “供乘騎的游樂設施”.
(2)揭題
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題目進行預測。
T: With these rid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e willhave great fun in a theme park, right? Just like the title of this articlesuggest: Theme parks – fun. But what about “more than fun”? What does it meanin your opinion?
S4: “more than fun” means you can also get a lot ofinformation.
[意圖說明]教師通過圖片及設問,從學生所熟悉的福州西湖公園和鯨奇水上樂園入手,激發學生原有的普通公園與主題公園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對文章題目進行預測,引發好奇心,從而導入新課。
Step 2 Reading (34 mins)
(1) 掃讀。引導學生回答以下問題。(3 mins)
a. How many theme parks are introced? What are they?
Andwhere are they?
b. Where do you think you would see this kind ofwriting?
T: Thank you, your opinion is quite reasonable. Nowlet’s do some reading tasks to check it. First, I would like you to find out:
“ How many theme parks are introced?”
S5: Three.
T: Yes. It is very obvious. When we try to find outthe main idea of a paragraph, usually we can focus on the first and the lastsentence. Then tell me what the three theme parks are? And where are they?
S5: Disney Land, Dollywood andCamelot.
T: Thanks for your accurate answers. Now that we havea rough idea of this article, where do you think you would see this kind ofwriting?
S6: Newspaper?
S7: Magazine?
T: Yes, very likely. Maybe from a newspaper or atravel magazine.
[意圖說明]引導學生掃讀全文,關注文章結構,思考文章的出處,整體理解本篇課文。
(2)跳讀及拓展閱讀。(20mins)
a.引導學生填寫以下表格。
T: Obviously, it aims to attract the readers to go tothese theme parks, so what else is it going to tell us? Now, please read thearticle through and find out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fill out the followingform.
T: All right. It is time to check. Will you?
S8: Disneyland fairy,the theme is tale stories; activities are travelthrough space, visit a pirate ship , meet fairy tale characters, ride a swinging ship, and go on a free-fall drop.
S9: Dollywood, the theme is culture of thesouth-eastern USA; activities are listen to American country music, see carpentersand other craftsmen make their work, try some traditional candy, ride an oldsteam engine train, see bald eagles, take a ride on Thunderhead and other rides.
S10: Camelot, the theme is ancient English history andstories. Activities are watch magic shows,
see fighting with swords or on horseback, visit farm area and learn aboutfarms in ancientEngland.
[意圖說明] 引導學生通過跳讀獲取特定的信息,將這些信息轉化為表格形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b.展示圖片,引導學生進行圖片與三大主題公園的匹配,並陳述理由。
T: Thanks! Anyone has any different ideas? No? Ok, itseems that all of you have had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is article. That isgreat. Next, We are going to play a game. I would like to show you some pictures,please tell me which theme park it belongs to and why. If you know, just stanp and say it, as soon as possible. Ready? Go!
Ss: Disney land.
T: Wonderful. What about this one? What is in thepicture?
Ss: Steam engine train.
T: Exactly. So, it is…
Ss: Dollywood.
T: Next one?
Ss: Camelot.
T: Yes. We can see knights fighting with swords. Andnext?
Ss: Camelot. There is bald eagle.
T: Ok. The last one, the last chance. Ready? Go!
S11: Camelot.
T: Why?
S11: it is a farm.
T: Yes, you have sharp eyes.
[意圖說明] 運用圖片,提供課文關鍵詞彙和句型的運用情境,引導學生復述三大主題公園的主要特點,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採用學生快速站起回答的游戲方式,可以調動課堂氣氛,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c. 回顧課文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其含義。
T: Now we have finished the reading, could you tell me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Theme parks -fun and more than fun”? Before reading, Shuman mentioned that it can providefun but also information. Do you agree with her or do you have a new idea?
S12: I think it means themeparks can bring people happiness.
T: Yes. It brings happiness.That’s the fun part. What about more than fun?
S12: more than fun meanstheme park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other parks.
T: Yes, it is moreinteresting. Anything else? No? Ok,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He mentionedit has a lot of fun. Yeas, it is. Aboutmore than fun, we can agree with Shuman’s idea. Theme parks provide us a lotinformation. For example, Dollyhood, what can we learn from it?
Ss: American culture.
T: Yes. What about Camelot?
Ss:Englandhistory.
T: Yes.
[意圖說明] 在掃讀與跳讀練習後,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一步檢測其對課文的理解。
(3)批判性閱讀。(6mins)
a.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①. Is it always fun and more than fun in the theme park?
②. Did you have any unhappy experiences in the theme park?
Orhave you heard about any unhappy experiences in the theme park?
T: Exactly. Besides those exciting rides, we can also learn a lot ofthings in the theme parks. But is it always fun and more than fun in the themepark? Did you have any unhappy experiences in the theme park? Or have you heardabout any unhappy experiences in the theme park? You just mentioned you went toDisney Land. Anything unsatisfied?
S12: At noon, we all hungry.We went to restaurant. It was expensive. It was bad.
T: So you were not satisfiedwith the food.
[意圖說明]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批判性閱讀,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
b. 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歸納作者行程不愉快的三個理由,提出相應的應對方式。
T: Actually you are not alone. Now let’s read A Bad Day at Magic Land and find out three things that ruined thewriter’s theme park trip.
S13: First, he threw up. Itwas embarrassed. Second, his food was ruined. Third, his glasses fell in thewater.
T: Yes, the reasons are that he went on too many roller coasters and had an expensive and terrible lunch.What’s worse, his glasses fell into thewater. We don’t want such a trip. Of course, we want fun and more than fun. Howto avoid all these things? Can we try all the rides?
Ss: No.
T: We don’t have the time aswell as the energy. So we need to ?
Ss:Plan?
T: Yes. We need to choosewhat’s our favorite, for example. What about food? It is always expensive in atheme park or any destination?
Ss: Sandwich?
T: Good idea. Maybe we canhave some homemade food. What about glasses? Besides glasses, what is easilylost?
Ss: watch, purse, phone…
T: Yes. To prevent it fromhappening, we should take care of our personal things.
[意圖說明] 通過拓展閱讀,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主題公園的認識,並為下一環節的一日游計劃做好鋪墊。
(4)創造性閱讀。(5mins)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主題公園,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一個簡單的一日遊行程安排表。
T: Indeed, a good plan is necessary. And let’s makeone. Suppose you are going to one of the three theme parks in our text, use theform in your handout to make a simple trip plan. Every four of you pick onetheme park from our text. And each one has his or her responsibility. One makessuggestion about morning activity; one noon activity; one afternoon activity;and the last one is the presenter. The presenter should be clear and loud, haveenough eye contact and of course show a well-organized plan. Clear?
[意圖說明] 根據課內文本與拓展閱讀這兩則語言材料創設較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一日游計劃活動,激活學生,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小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同伴互助學習,共同進步。
Step 3 Post-reading(5 mins)
學生小組代表上台陳述設計好的一日遊行程。其他學生使用評價表從三個方面進行簡單評定。
T: Everyone, it is time to present. Do rememberpresenter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all the three things. And the listenersneed to pay attention and evaluate.
S14: I would like to share my plan with you. From myperspective, besides a well-organized plan, some preparations are of greatsignificance. For example we may need to take an umbrella in case of badweather and some pills in case of emergency. And our group divided our planinto three parts: morning visit, noon visit and the afternoon visit. In the morning,we can see carpenters and other craftsmen make their work in the old fashionway, I think that would be great fun. In the noon, we can have a lunch whileenjoying the country music performed in the outdoor theatre. After lunch, wecan visit candy store and try the same candy made 150 years ago. Afternoon, wecan take a ride on the only steam engine train and even see some bald eagle.That’s all. I think we can enjoy our one-day trip in Dollywood. Thank you.
T: That’s a wonderful plan. Clear and loud, fivestars. Well-organized, six stars maybe. But we only have five. About eyecontact, next time, you need to take some simple notes. Then you don’t need toturn over again and again. So I will you give you four stars. What about yourevaluat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presentation? Do you like it? Yes, ok justmake your evaluation on your handout. Now, What about next group?
S15: Well, what about my plan. Before I go to Camelot,I will search the internet g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English culture. In themorning, I go there, waiting outside the gate. I will be very excited; I willsee some fake royal members, like King Edward and the knights of round table.After the lunch, I will go the farm and of course I will feed the animals,maybe very exciting and interesting. And then jousting. After dinner, I will gofor the sightseeing. The night will be very intriguing. Of course I will buysome souvenirs. Take pictures, enjoy the beautiful things. Ok, thank you.
T: Charming accent, right. Well, it is your group’strip plan. So maybe next time you should present: “our group is going to do sth”,that will be much better. Well, I would to see every group’s plan, so pleaseturn it into a piece of writing. And see you next time. Thank you.
[意圖說明] 這是一個展示語言輸出成果的階段,學生上台陳述,既鍛煉學生的口語,又可讓教師了解本節課的有效性。運用同伴評價表,引導學生更加認真得傾聽他人,同時激發陳述者的積極性。
Step 4 Homework(1 min)
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學生講口頭討論的計劃重新組織為書面語。
[意圖說明] 引導學生將口頭討論轉化為書面語,強化本課的學習內容。
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Unit 5 Theme parks》教案【二】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Teaching Aims
1. Language Knowledge
Words: theme, fantasy, swing, attraction, unique, carpenter, engine, preserve, knight, cartoon, bald, craftsman, fairy tale, sword, pirate, whichever, wherever, tournament
Phrases: be famous for be modelled after no wonder
2. Language Skills
⑴.To help Ss with the skills of remembering words.
⑵ .To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⑶.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me parks.
3. Affection and Attitude
⑴. L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what a theme park is.
⑵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various theme parks all over the world
⑶.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教學重難點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1.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nd a summary of the text.
2. 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教學過程
Teaching Proceres
Step Ⅰ: Greetings
Step Ⅱ: Warming up by discussing
1. Discussion (Cooperative discussion)
Q1: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park?
Q2: What is a park? What is a park for?
Q3: Can you describe them? What about the old ones?
Q4: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theme park?
Q5: What do you think a theme park is?
Q6: 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theme park and a common park?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lead them to the topic of this mole.)
2. Vocabulary study
(1). Learn the new words on page99 and give Ss some explanation of the difficult words.
(2). 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mselves, and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do some exercises about the new words.
StepⅢ: Skimming
Read the passage to get a general idea a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these multiple choice exercises
According to the text, tourists can find Snow White and Mickey Mouse in ( )
A. World Waterpark B. Disneyland C. Central Park D. Camelot Park
2. What’s the Dollywood’s main attraction? ( )
A. Its culture B. Its country music
C. Its candy shops D. Its wooden roller coasters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hird paragraph that the main purpose of Dollywood is to ( )
A. entertain B. make profits
C. show cartoons D. ecate people
4. If you want to see fighting with swords or on horseback, which park would you go?( )
A. Dollywood B. Disneyland
C. Camelot Park D. World Waterpark
StepⅣ Careful reading: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complete the table:
Step Ⅴ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o te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1. Disneyland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 )
2. You can meet any cartoon character you like at Disneyland. ( )
3. Tourism develops where a Disneyland is built. ( )
4. Dollywood is in the mountains in the southeastern USA. ( )
5. Country music singers perform in Dollywood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 )
6. Dollywood has the only electric train still working in the USA. ( )
7. Visitors to Camelot Park can taste candy like the candy made in ancient England.
8. Camelot Park has the oldest roller coaster in the world. ( )
9. Camelot Park has an ancient English farm. ( )
10. Camelot Park has places for visitors to watch and maybe take part in sword fighting. ( )
StepⅥ: group work (design)
1. What is the name of your theme park?
2. What is the theme?
3. Any attractions?
4. What do you want to show visitors and teach visitors?
課後習題
1. Please recite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and try to use them to make sentences.
2. Read thepassage after class.
板書
Blackboard design
Unit 5 Theme parks
Phrases: be famous for be modeled after no wonder
㈦ 從布魯姆目標分類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福州屏東中學 鄢海珍
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了六個層次的教育目標分類:知道(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其中,知識、理解屬於低層次目標,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為高層次目標。高中英語新課標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思維品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閱讀課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課型。在此,我從布魯姆的目標分類來談談我在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兩次教學設計。
首先,以人教版選修六第三單元的Using language:HIV/AIDS: ARE YOU AT RISK?為例。我設計的是一堂讀寫結合課。課前,我先由兩個情景創設導入新課,一個是關於艾滋病的視頻情景導入,另一個是我校宣傳「世界艾滋病日」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在閱讀環節,我主要設置了知識理解類的問題,如讀第一段並回答:1. What』s HIV? 2. What』s AIDS?3.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V and AIDS ? 讀第二段回答:1. How is HIV spread? 2. Is there a cure for AIDS or HIV at the moment? 讀第三、四段找出How to stay safe? 讀第五段判斷正誤,請同學們正確對待艾滋病的誤解,學習哪些行為不會引起艾滋病的感染。讀後我設計了兩個思考題:1.Many people have prejudice against AIDS sufferers. However,Being looked down upon, people with AIDS will fee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 並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作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屬於應用,分析、綜合類。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在了解了艾滋病的知識後,應用所學的內容,分析艾滋病患者在遭受歧視的情況下會經歷怎樣的情感體驗?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如何幫助艾滋病患者?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討論後各抒己見,表明了看法。接著,我再次創設了情景:你從網上看到一篇關於一位叫莎莎的女孩,她因感染艾滋病病毒,受到歧視,沒法上學。請你寫一封信給當地的學校,幫助莎莎順利上學,過上正常的生活。這個任務的設計目的旨在 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實現從輸入到輸出的順利過渡。情景的創設幫助學生綜合所學,在語境中習得語言。學生寫作後,通過圖片展現學生作品,並讓學生從內容,語言兩個方面評價學生的作品。
這堂課的設計我認為做到了從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出發,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分成了從低到高的不同階段,展現了螺旋式的上升。由於文本簡單,遺憾的是沒能設計出體現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任務。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另一個課型是readnig for thinking. 以這個學期選修七第三單元的閱讀Old Tom the killer Whale 為例,我設計了基於思維的閱讀教學。
導入環節,我用了知識競賽的方式,Quick response on whales,激發學生對海洋動物鯨的了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讀前環節,我設計了兩個任務,1.看書里提供的圖片,讓學生析圖說圖,2. 閱讀背景介紹,填表。這兩個任務屬於知識理解類,屬於低層次目標問題。讀中環節,任務一:整體閱讀,從宏觀把握文章的結構和大意,這個任務的設置屬於綜合類。任務二:事件發生先後排序,這個任務屬於知識理解類,任務三,細讀文章回答問題,通過問題鏈的設置,達到訓練學生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培養的目的。
1. What evidence was there that Old Tom was helping out the whalers?
2. What other animals did the author compare the killer whales with? Why do you think the killer whales behave like this?
3. Why did George think that the killer whales worked as a team?
4. Why did the whalers allow the killer whales to drag the whale away?
5. How did Old Tom help James? Why do you think he did this?
從問題的設置看,"what" 類的問題是文中可以找到答案的,屬於淺層問題,"why" "how"類的問題則屬於高階思維類的問題。尤其是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虎鯨會去救人類?學生通討論回答,得出了虎鯨與人類是朋友關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論。
讀後,讓學生思考並討論:Whether human being should be allowed to kill the whales and how to protect the whales? 這個任務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當今社會下人類是否允許捕鯨?如何保護鯨?這個任務屬於分析綜合和評價類。學生在理解文本後需要實現自己與自己 的對話,不同的社會背景,人類與鯨的關系發生了改變,新時代如何保護鯨,實現人類與動物的和諧發展是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提出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布魯姆的目標分類指向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在教學設計中更好地依託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設計出符合新課標理念的高效課堂,值得更進一步的探討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