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家英語閱讀
1. 英語翻譯。傳說中國古代哲學家墨子用了三年時間在濰坊製作了世界首個風箏。這個句子主謂賓是什麼
風箏的起源的三種傳說關於風箏的起源,大體有三種傳說。一是斗笠、樹葉說;二是帆船、帳篷說;三是飛鳥說。但就風箏起源於中國的結論,則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 【斗笠、樹葉說】斗笠是一種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當人類由漁獵轉為耕作時就開始使用,特別在熱帶亞熱帶是必不可少的,那時的斗笠製作很簡單,系繩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軟的樹皮纖維。據說有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狂風大作,捲起了他的斗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系繩。恰巧這系繩很長,斗笠便象風箏一樣在空中飛行。農夫覺得非常有趣,以後便經常給村民放斗笠,後來演變成放風箏。樹葉說來自於中國南方一帶。據說古時候人們對風卷樹葉滿天飛的現象十分崇拜,便用麻絲等拴樹葉放著玩,逐漸演變成放風箏活動。中國台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人,早些時候就是用麵包樹的葉子做風箏。 【帆船、帳篷說】人類使用木舟的歷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於生產。後來又有了帆船。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風帆。帆是藉助風力的機械,人們便仿照帆的原理,紮起風箏放飛。還有人說,風箏起源於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颳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象製造出來的,之後逐步演變成了一種游樂活動。 【飛鳥說】從目前的歷史記載和發現的古代風箏看,其結構、形狀、扎繪技術等,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以鳥的形狀多。因而得出結論:最初的風箏問世,是受飛鳥的啟發,模仿飛鳥而製造並以飛鳥命名的。人們崇尚飛鳥、熱愛飛鳥、模擬飛鳥而製作風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風箏因此而生,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風箏起源於中國,這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結論。中國最早的風箏是有古代的科學家墨翟製造的。據中國的史料《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2. MTI 翻譯碩士英語 作文怎麼寫呢
樓主是要考2017年的研究生么?推薦你去看看歷年真題和作文相關書籍材料,比如《2017年翻譯碩士(MTI)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聖才教育出的,希望樓主學業有成!么么噠~
談談你對MTI(翻譯碩士)的了解,謝謝!!!
這是我在另一個問題的回答:翻譯碩士除了政治是全國統考之外,其他科目全部是每個學校自主命題。
一共考兩天,四科。
第一科政治是全國統考。
滿分100分。
第二科翻譯碩士英語,題型跟專八差不多,是考語言能力的。
滿分100分。
第三科英語翻譯基礎,考英譯漢和漢譯英的水平,裡面涉及專有名詞翻譯,縮略語翻譯以及篇章翻譯。
滿分150分。
最後一科,漢語網路知識。
這一科用中文考,從古到今,從天到地,天文地理文學歷史……涉及范圍非常之廣。
還會考到應用文寫作(小作文)和大作文。
滿分150分。
還想知道啥,我正讀著這專業,盡量回答吧。
MTI翻譯碩士都考什麼?
翻譯碩士除了政治是全國統考之外,其他科目全部是每個學校自主命題。
一共考兩天,四科。
第一科政治是全國統考。
滿分100分。
第二科翻譯碩士英語,題型跟專八差不多,是考語言能力的。
滿分100分。
第三科英語翻譯基礎,考英譯漢和漢譯英的水平,裡面涉及專有名詞翻譯,縮略語翻譯以及篇章翻譯。
滿分150分。
最後一科,漢語網路知識。
這一科用中文考,從古到今,從天到地,天文地理文學歷史……涉及范圍非常之廣。
還會考到應用文寫作(小作文)和大作文。
滿分150分。
(我說的是英語的翻碩)
急求!誰能給我講講MTI這個專業怎麼樣?怎麼准備?我是應屆考研的...
除去全國統考的政治外,備戰MTI的同學們還有三門專業課需要復習:150分的網路知識與中文寫作,100分的基礎英語,以及150分的英漢互譯。
【北外是個例外,北外的MTI也要考二外的!日法德西任選一門!在此不作討論!】 對於網路知識與中文寫作。
有許多同學「不敢」報考MTI,就是因為擔心網路知識涉及面太廣,備考起來不知該如何下手。
的確,根據MTI大綱的要求,網路知識涉及到中外文化、文學、政治、宗教、經濟、法律、歷史、哲學等多個方面,看上去瑣碎又繁雜。
但實際上,大家並不需要太擔心。
因為50分的網路知識,多以選擇題和名詞解釋的形式出現我的建議是,大家不必一味地糾結於網路知識的「廣」,而應該「有針對性地」復習。
即:專門地復習幾門課,比如中國文化、英美概況等。
這樣就可以把整個面縮為幾門課,提高復習效率。
還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學的是英語專業,因此很擔心自己在中文寫作這一部分發揮不好。
但我覺得同學們對此不必太擔心。
中文寫作包含兩個一個大作文和一個小作文,同學們要做好的就是要抓住中文寫作的規律,平時多練筆。
尤其是小作文,即公文寫作,是有一定的形式和規律可循的,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練習、修改、再練習,努力精益求精,即可面面俱到。
[參考書目]1. 盧曉江,《自然科學史十二講》,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2. 葉朗,《中國文化讀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3. 楊月蓉,《實用漢語語法與修辭》,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4. 白延慶,《公文寫作》,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4) 基礎英語分為三個部分,詞彙語法30分,閱讀40分,寫作30分。
詞彙語法部分出題靈活,可以出現很多題型,比如最常見的選擇題形式,以及比較有難度的改錯題形式,難度起碼要達到專八的程度。
因此,同學們從備考的開始階段起就要多背單詞,在此基礎上,大量地做單詞語法題和專八系列的改錯題,反復記憶,總結技巧。
至於閱讀部分,筆者認為傳統選擇題的難度大致為專八水平,但也可能出現GRE水平的理解題,而對於一些非傳統的閱讀題型,比如paraphrase, answer questions等,考察的不僅是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考生的表達能力。
所以,筆者建議,同學們在平時做閱讀理解題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語言「輸出」功力,不可辭不達意。
英語寫作部分類似於專八,但有的學校可能更突出時效性,會出一些與時事文題。
筆者對於寫作的建議就是,多寫多練多積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老師的批改,不可一味地求數量而忽視每一篇的質量。
有的同學寫了很多作文,但成績提不上去。
就是因為他總按照自己的路子寫,寫了十篇作文就把自己的錯誤重復「強化」了十遍。
[參考書目]1. 薑桂華,《中式英語之鑒》,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2. 張漢熙,《高級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3. 蔣顯璟,《英美散文選讀》,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8)4. 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公司(1997)5. 陳福康,《中國譯學理論史稿》,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6. 劉宓慶,《文體與翻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7. 李明,《翻譯批評與賞析》,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8. 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翻譯基礎,也可以稱為翻譯實務,由兩部分組成的,即詞語翻譯和篇章翻譯。
詞語翻譯這一部分是因校而異的。
【注意!這是水平考試!沒有詞彙提示!不許使用字典!】 比如北航MTI考試中這一部分涉及到的詞語翻譯大多是翻譯理論的詞語,而北外則更傾向於考時事政治經濟這類的詞語。
因此,同學們在備考時,要好好研究自己目標院校的歷年試題,抓住每個學校考試的側重點,看詞語翻譯到底是跟中國文化有關還是跟政治經濟有關,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復習。
而對於篇章翻譯,我想說,沒有捷徑可走,不存在什麼速成的辦法。
在150分的翻譯基礎卷中,篇章翻譯起碼要佔到100分,可能包括一到兩篇的漢譯英,以及一到兩篇的漢譯英。
這樣來看,這一部分的量還是很重的,也就使我們不容易判斷翻譯的類型是散文類還是時文類的,或是經貿類的,還是外交類的。
因此,這就要求大傢具備較高的翻譯素質。
但翻譯素質的提高,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聽某個老師講了翻譯理論就可以達到的,更多的還是依賴同學們自己大量反復的練習,以及,同前面講到的寫作一樣,要依賴老師有效的指導和修改。
有的同學認為翻譯有了答案就可以了。
但事實上,看沒有指導下的答案就只能讓你看到與好的翻譯的差距,並不能幫你找到縮小差距的方法,不能指出你的不足是什麼。
[參考書目]1. 庄繹傳,《英漢翻譯簡明教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2. 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3. 陳宏薇,《新編漢英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4. 王恩冕,《大學英漢翻譯教程》,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2009)5. 楊士焯,《英漢翻譯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6. 連淑能,《英譯漢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MTI考研的翻譯碩士英語,英語翻譯基礎和別人說的英語一和英語二有...
翻譯的詞彙量是基礎,但翻譯真正挑戰並不是詞彙。
是對原文含義的徹底理解,以及用漢語的准確表達。
一般來說,熟練掌握三千詞彙,即可藉助字典做筆譯普通文章。
中級水平的翻譯,至少要掌握五千以上詞彙,高級的要用八千以上的詞彙量。
至於專業翻譯,文學翻譯,還有其它的特殊要求。
我報了今年上外的MTI,他們的出題方向這幾年是怎麼樣的,題型變...
上外MTI題型基本不變,以下是2011年的真題回憶版:1. 翻譯碩士英語一篇cloze一篇閱讀還有一篇作文cloze的那篇文章題目是Into Africa -- human ancestors from Asia文章不長 有15個空,但沒有任何選項供選擇,一篇閱讀是介紹華爾街的一個成功投資家的,他在診斷出絕症後決定把自己的投資技巧寫成書,供大家參考。
文章後只給出了四個問答題,每小題10分,供四十分。
記得最後一題是要解釋文中的一句話,when the end is near, the end is not the end.最後一部分是作文,就給出了一句話,Not all that counts in life can be counted, 根據這個話題寫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
2. 英語翻譯基礎題量依舊很少。
共四題,分兩類,詞語和語篇的翻譯Cancun conference 2010, Bogor Goals, 3R economy, Reforestation, UN security council,千年發展計劃,雷曼兄弟,國家一二五計劃,上海合作組織,美聯儲,其他的暫時記不得了 以後想到了再傳語篇翻譯,一篇英譯中好像是奧巴馬的每周演講,好像就是聖誕後那周的電台演講,將的是美國人民就業問題的。
中譯英將的是上海世博會的,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已經落下帷幕,創下了很多世博會記錄等等。
3. 漢語寫作與網路15個選擇題5個成語解釋選擇題考到了:李清照的如夢令里的綠肥紅瘦指的是哪個時節? 京劇里誰是性格活潑開朗的青年女性?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指的是哪位歷史人物?誰會跳掌上舞?等等。
成語解釋有:初出茅廬。
韜光養晦。
精衛填海。
來龍去脈,等等。
一篇應用文。
寫道歉信,注意格式。
大作文,給了一篇新聞報道,關於國考的,然後以相關內容寫一篇議論文。
我想考翻譯碩士,可是好睏難不是英語專業的,怎麼准備呢?
考翻譯碩士,即MTI考試,考試的幾個科目,以及該如何有針對性地復習備考。
除去全國統考的政治外,備戰MTI的同學們還有三門專業課需要復習:150分的網路知識與中文寫作,100分的基礎英語,以及150分的翻譯基礎。
首先,談一下網路知識與中文寫作。
有許多同學「不敢」報考MTI,就是因為擔心網路知識涉及面太廣,備考起來不知該如何下手。
的確,根據MTI大綱的要求,網路知識涉及到中外文化、文學、政治、宗教、經濟、法律、歷史、哲學等多個方面,看上去瑣碎又繁雜。
但實際上,大家並不需要太擔心。
因為50分的網路知識,多以選擇題和名詞解釋的形式出現。
根據去年的考試情況來看,其難度並不太大。
我的建議是,大家不要一味地糾結於網路知識的「廣」,而應該「有針對性地」復習。
所謂「針對性」就是要專門地復習幾門課,比如中國文化、文學、英國社會文化、英美文學,以及要特別提到的,環球時代學校專門針對政治、經濟、法律、哲學、宗教等開設的網路知識課(以及針對以上課開始的專門課程)。
這樣就可以把整個面縮為幾門課,大大提高復習效率。
還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學的是英語專業,因此很擔心自己在中文寫作這一部分發揮不好。
但我覺得同學們對此不必太擔心。
中文寫作包含兩個一個大作文和一個小作文,同學們要做好的就是要抓住中文寫作的規律,平時多練筆。
尤其是小作文,即公文寫作,是有一定的形式和規律可循的,同學們不可輕視練習、修改、再聯系的實用性。
最好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做到精益求精。
也有的同學聽今年考上的同學說,中文寫作很簡單,因此掉以輕心。
我要說的是,今年是MTI正式開考的第一年,依照考試的一半規律來看,今後MTI考試的難度和廣度只會增加不會降低。
因此,同學們還是要積極應考,做到面面俱到。
其次,來談一下基礎英語。
基礎英語分為三個部分,詞彙語法,閱讀和寫作,每個部分所佔的分值還是蠻大的。
詞彙語法部分出題靈活,可以出現很多題型,比如最常見的選擇題形式,以及比較有難度的改錯題形式,難度起碼要達到專八的程度。
因此,同學們從備考的開始階段起就要多背單詞,在此基礎上,大量地做單詞語法題和專八系列的改錯題,反復記憶,總結技巧。
至於閱讀部分,認為四選一這種傳統選擇題的難度應該達到專八的水平,但也可能出現達到GRE水平的理解題,同學們不可掉以輕心。
而對於一些非傳統的閱讀題型,比如paraphrase, answer questions等,考察的不僅是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考生的表達能力,即(英語)作文水平。
所以,我建議,同學們在平時做閱讀理解題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語言「輸出」功力,不可辭不達意。
英語寫作部分類似於專八作文的模式,但有的學校可能更突出時效性,會出一些與實事有關的作文題。
我對於寫作的建議就是,多寫多練多積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老師的批改。
有的同學寫了很多作文,但成績提不上去。
就是因為他總按照自己的路子寫,寫了十篇作文就把自己的錯誤重復「強化」了十遍。
因此,練習寫作,要在老師有效的指導下進行,不可一味地求數量而忽視每一篇的質量。
最後,來談一下很重要的翻譯基礎這門課。
翻譯基礎,也可以成為翻譯實務,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即詞語翻譯和篇章翻譯。
詞語翻譯這一部分是因校而異的。
比如北航MTI考試中這一部分涉及到的詞語翻譯大多是翻譯理論的詞語,而北外則更傾向於考時事政治經濟這類的詞語。
因此,同學們在備考時,一定要好好研究自己目標院校的歷年試題,抓住每個學校考試的側重點,看詞語翻譯到底是跟中國文化有關還是跟政治經濟有關,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復習。
而對於篇章翻譯,我想說,沒有捷徑可走,不存在什麼速成的辦法。
在150分的翻譯基礎卷中,篇章翻譯起碼要佔到100分,可能包括一到兩篇的漢譯英,以及一到兩篇的漢譯英。
這樣來看,這一部分的量還是很大的,也就使我們不容易判斷翻譯的類型是散文類還是時文類的,或是經貿類的,還是外交類的。
因此,這就要求大傢具備較高的翻譯素質。
但翻譯素質的提高,並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聽某個老師講了翻譯理論就可以達到的,更多的還是依賴同學們自己大量反復的練習,以及,同前面講到的寫作一樣,要依賴老師有效的指導和修改。
有的同學認為翻譯有了答案就可以了。
但事實上,看沒有指導下的答案就只能讓你看到與好的翻譯的差距,並不能幫你找到縮小差距的方法,不能指出你的不足是什麼。
因此,對於缺少指導環境的考生,我推薦大家關注一下環球時代的定製輔導課程,以起到有效的輔助備考的目的。
MTI作為一門新興的專業,有其必然的優勢,那就是發展前景廣,目前競爭相對較小。
因此,對於有志於考MTI的同學,我建議大家把握好目前這個契機,積極准備,全面復習,為自己的理想奮斗一次。
祝所有的考生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詢問一些關於MTI考研的問題
經過苦逼的等待,2013年的考研大戰至此已經塵埃落定。
想想一路走來,歷盡艱辛,自己受益於學姐學長們的恩惠,先今自己也應為後來者做出一些貢獻吧,也算是分享。
先從復試說起吧我報考的是南師大翻譯碩士。
4月8號體檢,9號下午筆試,10號上午面試。
體檢只不過是個形式和過場,大家跟著流程走就行。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筆試。
筆試共有三道題目。
第一道英譯漢,大約800-900字。
是關於俄羅斯政治改革的問題。
這是一篇對政治的評論性文章。
第二道是漢譯英。
取材於莫言。
大約有600字。
共三段。
第一段2句話:「……大概是因為我天生愛說話的原因吧,我叫自己莫言,有時候也是對自己的諷刺吧。
」第二段:「………我小時候輟學的早,身子單薄,所以只能到荒廢的淺草灘上去放牛羊…天藍如海,碧綠的草原上一望無際。
……在我的家鄉,常常流傳著狐狸變美女的故事,所以我也幻想著有一個狐狸變成的美女,陪著我放牛羊。
……有時候我學著鳥兒鳴叫,跟它對話。
有時候我對著一棵樹講話,跟它聊心事。
但是鳥兒不理我,樹也不睬我。
……有時候我牽著牛羊從學校前的門口走過,看到昔日的夥伴打打鬧鬧…」第三段:「中國的古代哲學家老子有句話叫做「禍者,福之所倚;福者,禍之所靠」,大概是因為我童年輟學,受盡飢餓,寒冷和無書可讀的痛苦,所以後來我能夠…後來我成為一名作家,將小時候的哪些幻想全都寫進書中。
很多人對我的想像力感到驚訝,有些文學愛好者還問我怎樣培養良好的想像力,我什麼都沒有回答,唯有一聲苦笑。
」大家可以根據我所回憶的內容,試著找下來自何處。
第三題是作文,叫你圍繞翻譯中的「domestication」和「foreignization」來寫一篇文章,引文就是一個長句對這個兩個概念解釋了一下。
實際上,這就是寫一下你對翻譯中歸化和異化兩種譯法的看法。
12年也是考的關於翻譯標準的問題。
可見近兩年,出卷老師在作文上,偏愛關心一下考生對翻譯理論一些基本問題的看法。
復試筆試總結:初試筆試和復試筆試根本不是一個層次上的問題。
有關初試的問題後面還有涉及。
初試的英漢翻譯基礎,英譯漢大約500-600字,漢譯英不過200-300字。
取材上,英譯漢基本一致,初試的英譯漢是關於凱恩斯的經濟觀念與美國羅斯福新政。
但是漢譯英上,初試考的是中國的崛起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不過威脅到任何國家。
時政性很強,很像外交聲明,在三級筆譯上隨處可見。
而復試考的不再是時政翻譯了。
但與往年大不一樣,今年考的根本就不是什麼近代散文大家的文章。
像往年朱自清的背影,匆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魯迅的葯,祝福都考過,所以我以為今年還是會考一下近代文學大家的著名文章,甚至古文。
所以張培基的散文選譯我一直覺得會考到,可惜沒有,但是這本書最好還是要看的,經典,要想將散文翻譯練出感覺,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素材,畢竟考研最終靠的是功底和實力,而不是寄希望於壓題。
一.復試的內容和細節注意(1) 細節。
進門時敲門,進門後鞠躬30度,用雙手扶正椅子坐下。
回答老師的問題一定要略作思考,不能搶答,回答時要讓老師領悟到你的邏輯。
要謙虛,自己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懂的地方不要掩飾,告訴他如果幸運進入南師大,一定會在以後的學習中彌補上。
離開時,說聲「老師辛苦了」,鞠躬離開。
態度很重要,看到你的禮貌,沉穩,謙虛和誠意。
穿著要大方得體,男生最好要穿淳樸大氣的休閑西服,襯衫,不過於正式也不過於隨意。
(2) 面試題目。
今年面試包括兩個內容:視譯和回答問題。
沒有自我介紹了,老師就問下你叫什麼,哪個學校的,然後你就開始視譯了。
視譯。
今年的內容是南京青奧會,簡介一下青奧會,和它的宗旨促進亞洲青年的交流,第一屆新加坡青奧會有來自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和奧委會官員參加,今年是第二屆由南京主辦,要把它辦好。
是一篇說明文,很簡單。
但是我翻譯的時候由於狀態不佳,還是結結巴巴的給譯完了。
評論:去年考的是 *** 工作報告中的一段話,我問過導師,導師的提點也是 *** 工作報告,於是我猛看今年的報告。
可是,今年給我的卻是青奧會。
我完全是沒想到。
唐突之下就有點緊張了。
現在想想,今年南京沸沸揚揚的就是青奧會,我再回頭想一下今年考到了莫言,嗯,南師大看來還是很抓住時事的。
問題。
第一個你為什麼要報考南師大,第二個,你在學習翻譯的過程中可遇到過什麼困難。
問完了就結束了。
今年沒有自我介紹,估計因為復試人數大幅增加,老師只能壓縮時間,每個人大概就10分鍾多點吧。
二.一些內幕10號上午面試之前,院長來了,告訴大家今年的復試線,英美文學,語言學和翻譯筆譯的復試線都是377分,口譯的是381分,復試的差額比並不是網上公布的1比1.2,而是1比1.5。
所以這里告訴大家,想進南師大,沒有380分是不靠譜的。
另外,南師大是個男女比例失調的學校,翻碩更是完全失調,10:1的比例絲毫不過分,所以眾老師都在期待一個男生的出現。
只要你是男生,可以占很大便宜,尤其是面試的時候。
說完了復試,接下來說初試和考研的一些其他話題吧~說說初試先說說考南師大在...
根據歷年翻譯碩士考試大綱:網路知識與寫作考試包括三個部分:網路知識、應用文寫作、命題作文。
總分150分。
(筆譯的)I. 網路知識1. 考試要求要求考生對中外文化、國內國際政治經濟法律以及中外人文歷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題型要求考生解釋出現在不同主題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內容的25個名詞。
每個名詞2分,總分50分。
考試時間為60分鍾。
3.復習方法這道題考得知識面很全,可能涉及到天文、地理、歷史、法律、政治、中外文學、中外文化、音樂、翻譯專有名詞等,准備起來比較棘手。
而且學校每年偏好讓人捉摸不定,可能突然變化,讓人始料未及。
比如北大09-11年偏重英美歷史文學,而12年突然轉到翻譯專業術語,13年又出了很多古文解釋。
3. 用英語介紹中國古代哲學家資料
急求,英語寫的中國古代哲學家的介紹!!!!
不然翻譯下面這些東西也行…………這是我們的假期作業阿,謝謝各位阿,一定要幫忙!!
老子
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 (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一書。
孔子 Confucious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者。 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少「貧且賤」,及長,曾任「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聚徒講學,從事政治活動。年五十,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後又曾周遊宋、衛、陳、蔡、齊、楚等國,自稱「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終為見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刪修魯史官所記《春秋》,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先後有三千人弟子,其中著名者七十餘人(賢人)。其思想以「仁」核心,以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論點,提倡「忠恕」之道,又以為推行「仁政」應以「禮」為規范:「克己復禮為仁」。對於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採取存疑態度,以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又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風氣,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強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張,以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實副其「名」,並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觀點。自西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極大。現存《論語》一書,記載有孔子與門人的問答,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莊周
戰國時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 。曾任蒙地漆園吏。家貧,曾借粟於監河侯(官名),但拒絕楚威王厚幣禮聘。他繼承並發展老子「道法自然」觀點,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自本自根」、「無所有在」,「道未始有封」(即「道」無界限差別),而達到「萬物皆一也」(即萬物齊一無差別)。又以為萬物「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仄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莊子•齊物論》),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大小、齊生死、齊貴賤,提倡「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為文汪洋恣肆,想像奇麗,。所著有《莊子》。
Lao Zi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inkers, the founder of Taoism. Dan said that an old, surnamed Li from the ears, the word Bai Yang, Chu from the county (this Henan Lue East) Rural Qu Li Ren Li, Zhou dynasty done, "Shou history of the Tibetan Room" (the historiographer management books), Confucius had he asked ceremony, retired after, the "Lao Zi." I say that Tai Shi Danzhou, or old son Levin. "I," a book whether I made, there have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I" to "Road"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things that the "Road of Health one, and his two, the Health III Sansheng things," and "Road" is a "Fumo orders (orders) often natural" and therefore "people Law, the law of days, the law of heaven Road, Imitation of Nature. " "Road" objective laws of nature, but also with "independent not changed, but not perilous weeks," the eternal significance. "I" in the dialectics included a large number of plain view, such as that all things are all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des. "Road - to move," and by the opposi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is complex surprising, good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God", "calamity Reliance fortune by the blessing of the good fortune of something bad. " And the world that things are "yes" and "no" unified, "Yes, no phase", and "no" as the basis, "all things are born, not born." "Tian, the loss can not be replenished, while dealing Otherwise, the remaining losses are not Feng", "people's hunger, the number of its tax on food", "Light of the dead, its survival on the thick"; "Minbuweisi, ', the fear of death?." Its doctrine of China with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mainly see the "I".
Confucius Confucious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thinker, statesman, ecator, founder of the Confucian doctrine. Venturi name, the word Zhong Ni. Luguo corner town (this southeastern Shandong Qufu) people. Xianshi Song for the aristocracy. Less "poor and lowly", and long served as the "appointed officials" (Secretary accounting) and "Norita" (of livestock), and other things. Division of impermanence, Legend has it asked Speaking at the old Dan, of happy changchu WONG, Xiang Xue-Qin in the division. Poly just lecture, engage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 50, both from the slaughter Luguo promoted Sikou, perturbation of the matter trip. Then has visited Song Wei and Chen, Cai, Qi, Chu, and other countries, who called himself "if I use, I Zhouhu its East?" To see to the end. Committed to ecation in their twilight years, finishing "Poetry", "book", and other ancient literature, and Xiu Lu historiographer censored by the mind, "Spring and Autumn" and become China's first book series in the history of. Legend has it a total of 3,000 disciples, which are more than 70 famous people (wisdom). His thinking "-" core, that "benevolence" "Lover." The "others what it does not want," Do not do, "Yu-li, old people have, to have up to the people" and so forth, the idea of "loyalty and forgiveness" of the Road, a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nevolent" should be "at the" norms : "Kejifuli Benevolence." The Yanzhou since the ghosts of religious superstition, and attitudes to doubt that the "unknown health, is a ghost in disguise", "I do not know life without also think that gentleman." Also pay attention to "learning" and "think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without thought is of note that, without thinking of the perilous" and "Wenguerxin" perspective. First private lecture atmosphere, and that's abilities, "Ecation without discrimination", "Huaerbuya, Huirenbujuan" and emphasized that "gentleman of the wife Road, the villain is easy to learn, also." Politically the "name" idea that "Junjun, Morrison Hill, Father Father, Son son," his deputy should be real "name" and the "but the inequality is not a problem, not a problem of poverty and suffering from anxiety" viewpoint .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doctrine of Confucius become more than 2,000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is the orthodox culture, great impact. The existin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which recorded the door Confucius and the quiz is to study the doctrine of Confucius key information.
Zhuang
Warring States when philosopher. A week. Song Meng (today Henan Shangqiu Northeast) people. Mongolia, a former Chatham Park officials. Through lack of, the supervisors had to SU River Hou (Guanming), but declined to Chu-wei WANG Hou-currency Lipin. H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Laozi "Imitation of Nature" with the things that the self-self, that "Road" is the "first world", "Since the self-root", "without all", "Road closures Weishi" ( "Road" Open difference), and to "All Things are also a" (that is, all things - a non-discriminatory). And that things "insensitive and the same, to say no sometimes," "in the world Qiuhao great at the end, and for small-Che; Mok Sau-between War, and PANG for Romantic Suicide" ( "Zhuangzi • aiwulun") I advocate of Qi, Qi right and wrong, homogeneous small, homogeneous death, Qi貴賤, the idea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I hygiene, and the things I was a" spiritual realm, when the Department Shun, Happy Contentment. Ziti to the flooding, imagine Yili,. Book "Zhuang 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