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論文提綱
A. 小學五年級英語教學論文參考【三篇】
【 #小學英語# 導語】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無 小學英語頻道整理了小學五年級英語教學論文參考【三篇】,具體如下:
【篇一:新課改小學英語創新初探】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讓他們在自主學習階段有效掌握教材中的知識,促進他們英語素質的發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的組織和引導作用,使教學活動在師生的積極互動中高效進行。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主動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他們的情感,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從非智力因素出發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積極地投入到知識探究中。在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中,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使學生受到教師的感染,主動投入到英語知識的探究中,不斷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擺脫傳統教學的*,挖掘新課標的要求,用創新的思想進行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以緊湊的速度進行。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關注學生的情感,有利於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慎悶蘆生對教師產生信賴感,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能積極地探究,有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並針對學習中的疑問進行積極思考。在和諧輕松的學習過程中,英語學習不再是學生的壓力和負擔,成為了他們學習的樂趣,有助於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在不斷的思考和分析中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使他們的學習能力獲得提高。
二、優化導入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導入環節對一堂成功的英語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課堂導入環節不僅能讓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還能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對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迫切感和好奇心,從而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堂學習內容的探究,使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在導入環節的引導進行分析,促進他們英語思維能力的發展。導入環節的設計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把教學內容作為設計的依據,靈活選擇設計方式,使導入環節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懷著探究知識的目的進行教材內容的分析,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入環節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寬頻的主動性探究成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促進因素,實現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三、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要構建創新的教學模式,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根據他們的認罩姿知結構和規律來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使課堂教學內容能激發學生的探究*,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分析知識。在主動探究過程中,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目的性,能有針對性地分析教材內容,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重難點,促進他們英語探究能力的提高。
1.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使他們的思維活躍,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在多媒體的引導下,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使他們通過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合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開展對話表演,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有關對話的內容,在讓學生進行探究閱讀和思考後,教師要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人物,開展對話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拿著課文進行對話。在熟悉對話內容後,讓學生放下課本,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對話表演。在脫離了課本之後進行表演,學生需要發揮他們的思維積極性,認真回憶教材中的內容,順利地完成表演活動,使他們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並學會了如何運用學到的知識。通過對話表演,使學生的英語思維獲得了發展,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提高。
3.創設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活動,在游戲中進行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深刻掌握教材中的內容。在游戲環節,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他們能快速運用已有的英語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加深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開展豐富的英語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基礎階段。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意識,並努力給他們提供運用英語知識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英語知識,促進他們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英語手抄報,從他們的興趣出發,充分發揮思維的創新能力,寫出有創意的手抄報。在寫手抄報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專門設計一欄,放入自己寫的小短文,以此激發他們用英語寫作的興趣;為學生創設英語角,給學生提供英語交流的機會和場所;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寫有英語知識,如包裝盒和購物袋上的英語標志等。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學環節主動進行知識的探究,不斷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掌握更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優化,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環節中發揮探究主動性,促進他們知識結構的構建,使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高。在開展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技巧和方法,使他們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高效掌握教材內容,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創新教學。
【篇二:課堂對話教學策略】
摘要:
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實現以對話型為主要教學方法的英語教學,逐漸成為廣大一線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所追求的理想教學手段。對話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教學環節,但是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更關注的是對字句的教學,忽略對話的整體應用性,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隔斷英語詞句與對話的聯系,同時給學生將英語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增加一定的難度。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本文將以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對話教學為主要內容進行相應的策略探究。
關鍵詞: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策略探究
為了迎合素質教育提出的教學要求,許多小學英語教師都開始對英語教學課堂進行一定的創新和改革,其中以提高英語對話教學效率與質量為最。英語對話教學,簡單地說,就是教師通過實際的英語課堂培養學生的對話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對話技巧,以求最終幫助學生自如地掌握和運用語言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話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環節及教學模式,它的開展不僅能有效促進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有更深的理解。
一、創設教學情境,構建對話平台
在對話式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會採用教學情境的創設這一方法展開教學,因為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入真實的對話世界,創造良好的對話環境,在加強學生對對話內容的理解能力的同時,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馬林*曾說:「如果沒有語言情境,詞就沒有了意義,而且不能代表什麼了。因此,詞語也只有在情境語境中才能產生意義。」由此可見教學情境對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重要性。在實際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的情境越是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就越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越能使學生積極地開展有效的對話練習。例如在學習「AtChristmas」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事先將教室布置一番,像是擺放聖誕樹、粘貼綵帶等,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再藉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有關聖誕節的視頻、圖片、音樂等,通過聲音、色彩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讓自己以聖誕老人的樣子出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教學情境的設置,不僅貼近教學的內容,同時有利於激發學生濃濃的興趣,使學生很快融入對話的氛圍之中。在「DoyougetChristmaspresents?」「Yes.」等一系列的相關對話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會變得更融洽,同時師生的真情實感在教學情境的引導下會逐步步入本課的教學主題中,進而實現提高學生英語素養提的教學目標。
二、豐富教學方式,創新對話手段
對話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豐富性,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教師在改進教學方法的時候,要努力做到趣味與教學的有機結合,玩與教是缺一不可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在玩中學,感受到英語對話教學的魅力。首先,聽音正音。在對話教學中,讓學生跟著教學課件或是錄音機進行跟讀學習,不僅可以糾正學生的發音問題,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近距離地了解外國人對話表達的特點。對小學英語對話教學而言,它基本上是不具備與外國人接觸與交流的條件的,而聽錄音或是課件就是重要的接觸途徑了,因此,教師應當重視聽音的這一教學環節。其次,合作學習。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找到對話的夥伴,實現組內或是同桌之間的對話學習,像是分角色朗讀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對話的教學模式。最後,表演展示。即讓學生以表演的方式進行英語對話展示。可以說,角色表演展示是學生鞏固自身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方式。在傳統對話教學的過程中,當教師問道:「學會了沒有?」學生基本上只會回答:「學會了。」這種方式是看不出學生實際的掌握情況的。學生在對話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什麼沒有理解、還有什麼沒有掌握,都只能在實際的演練中才會有真正的體現。同時,表演展示是學生增強自信、展現自我的一種重要方式,為此,教師應當積極地將這種對話教學方式應用於英語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讓學生在展現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重視拓展練習,升華知識應用
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課堂中,教師除了要樹立「尊重教材,源於教材」的教學理念之外,同時也要關注英語對話教材拓展的問題,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為基本依據,豐富和拓展語言教學資料,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將學到的語言知識應用於實際對話中。例如在進行「Theplanningforweekend」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以「Takeaboutyourweekend」為主題的討論活動,然後藉助「做一個調查」的教學環節,安排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或是電話等理解其親戚朋友的周末計劃,以此將課堂上有關周末的對話話題聯繫到實際上去,實現教學上的理論聯系實際,使對話教學的內容得以進一步的升華和提高。又如在教學「Myschoolbag」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藉助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對話情境中進行對話練習,這種方式有利於學生掌握「pen,knife,book」等新詞。之後,教師就可以藉助小游戲進行教學對話拓展練習,通過名為「What』sinmyschoolbag」游戲的開展,對單詞與句型進行鞏固練習,在拓展了練習形式的情況之下,還拓展了對話與詞彙的操練,極易提高學生的英語對話水平,促進小學英語對話課堂教學的開展。
四、結語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培養學生靈活的掌握英語對話知識和技巧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展示、提升的平台。為了成為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更應當營造有趣、合理、科學、輕松的對話教學氛圍,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英語對話的過程中不斷地彌補自己的不足、增加自己的優勢,發展思維,進而幫助學生實現英語素養的提升。
作者:劉金釧 單位:泗陽縣育才雙語學校
參考文獻:
[1]曾秀麗.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有效策略探索[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xx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
[2]章格.小學英語課堂「對話教學」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5.
[3]鄭曉薇.淺談小學英語課堂中對話教學的有效實施[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
【篇三:課堂閱讀方式多樣化】
摘要
閱讀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學難點所在。對於小學生來講,獨立的語篇閱讀並不容易,因此教師有必要從方法上對學生進行引導,促進英語閱讀實效的提升。筆者立足於基本教學理論與實際,對閱讀方式的多樣化呈現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小學英語;閱讀方式;有效課堂
對於小學英語學習來講,閱讀是一項基本能力,更是學生的一大挑戰。從應用的角度來講,英語學科所講求的莫過於「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閱讀作為其中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學生不會閱讀,很難說是學會了英語。然而,對於接觸英語知識不久的小學生來講,詞彙、語句的掌握程度尚且不夠成熟,成篇的閱讀難度著實不小。對於這個既「難以完成」又「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需要教師從閱讀方式與方法的角度對學生予以指導與幫助。
一、技術手段輔助,激發閱讀興趣
有效閱讀的第一步是激發閱讀興趣。如果學生面對英語閱讀時,連最基本的熱情和興趣都沒有,一切教學設計都是枉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也可以算得上是最不容易讓學生提起興趣的教學活動之一。當較長篇幅的閱讀內容擺在學生面前時,不少小學生會抵觸和畏懼。將這種負面情緒打消,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閱讀活動,便成為教師此時的首要任務。例如,在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8「Dolls」單元中出現了很多對反義詞,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閱讀重點。於是,我提前將課文內容製作成了幻燈片,並在其中以圖片的形式將這些反義詞誇張地表現了出來。比如在同一張幻燈片中展示出兩個娃娃,一個非常大,一個非常小,由此表現「big」和「small」。在一系列圖片輔助之下,學生不僅初步感知了「fat」和「thin」及「long」和「short」及「tall」和「short」等幾對反義詞的含義,還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較高的閱讀熱情,紛紛希望看看這些詞語到底是怎樣在句子里應用的。當前的教學背景對於小學英語閱讀興趣的激發是十分有利的。如今,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可以為教師所用,遷移到英語教學活動當中來。一方面,閱讀內容在技術手段的輔助之下,能夠以更加生動有趣的面貌展現出來。另一方面,在這種形式的推動下,閱讀活動也得以更為順利地開展。所有這些,都有助於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
二、精心滲透略讀,推動閱讀發展
有效的英語閱讀離不開合理巧妙的閱讀方法,特別是對於知識基礎還不太牢固的小學生來講,在方法的指引之下開展閱讀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實際上,成功的閱讀並不一定是逐字逐句進行的。對於小學生來講,入門的閱讀方法並非精讀,而是略讀。略讀的方式,強調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從整體上對文章內容加以把握。通過略讀,既可以知曉文意,又能夠加快速度。例如,在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AtChristmas」單元中,課文里詳細描述了慶祝聖誕節的情景。為了訓練學生的略讀能力,我請大家從每一段文字中摘取最為核心的內容。大家陸續找出了presents,Christmastree,FatherChristmas,ChristmasEve,stocking,turkey,pudding等關鍵詞,並通過將這些語詞進行拼湊,已經可以將整個聖誕節的過程敘述清楚了。由此,學生也意識到在需要進行快速閱讀時,並不一定要將每一個字眼都摳得很細,而只要把關鍵內容把握住即可。在略讀方式的滲透之下,學生不僅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還強化了對於英語文段的感知。掌握了略讀的方法之後,學生建立起了一種宏觀的閱讀視角,即使陌生內容繁多,也不會影響學生對於語篇含義的掌握。
三、恰當運用尋讀,引導閱讀提升
在小學英語閱讀當中,「尋讀」是另一個有效閱讀的技巧。如果說,略讀是從「面」上對於閱讀材料進行關注,那麼尋讀則是從「點」的角度來把握語篇。很多時候,學生在拿到一篇閱讀材料時,並不需要將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掌握清楚,而是抓住其中的重點部分加以理解即可。這時,尋讀的運用便顯得尤為重要了。例如,在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7「ProtecttheEarth」單元中出現了四段篇幅較長且內容比較集中的語段。如果要求學生全部閱讀下來,存在一定難度。於是,我向大家提出了「Whyshouldwesavewater?」「Whyisenergysoprecious?」「Whyshouldwesavetrees?」「Whyshouldn』tweusetoomuchplastic?」等問題。這些問題很自然地將學生的目光引向了語段的關鍵位置,尋讀也就隨之展開了。尋讀方法的運用,讓整個英語閱讀過程更加有的放矢了,即只要准確地將問題提出,便可以引導學生將精力集中在目標位置,閱讀速度與質量隨之得到協同提升。
對於小學生來講,英語閱讀本身是比較困難和枯燥的。但是,隨著閱讀方式方法的不斷拓展,閱讀課堂的教學實效得到了顯著提升。由此可見,想要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不僅需要從閱讀內容這個實質角度加以關注,還需要從呈現方式這個形式角度著力打造,帶領學生不斷推進英語閱讀活動。
作者:卞金英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城南新區伍佑小學
參考文獻
[1]張柏華,張冠群.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英語教師,2009(07).
[2]孫璐.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途徑[J].校園英語(教研版),2009(06)
B.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範文教案閱讀
作為一名教師,寫好教學教案是很重要的,也有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範文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範文篇一
【摘要】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教學在吸收了傳統教學的優點的同時,還應融入任務型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來進一步完善英語學科教學體系,使英語課堂教學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快樂;學習興趣;英語課堂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有了興趣,他才會樂於學、主動學,學習過程才會輕松。所以,教師應努力創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活動教學在吸收了傳統教學的優點的同時,還應融入任務型教學活動來進一步完善英語學科教學體系,使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並且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課程理念。如何做到讓學生輕松、快樂、主動、有效地 學習英語 ,筆者認為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營造快樂氛圍,讓課堂充滿愛
任何一種 教育 都應該是滲透著愛的教育,在充滿愛的氛圍里,學生們才能快樂地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平等、和諧、快樂的氛圍。因此,我們不妨這樣去做: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如在進行口語訓練時,不能只關注優等生,應面向全體學生,要給後進生更多的鍛煉機會。其次教師的語言要自然親切,眉宇間發自內心地流露出對學生的喜愛,這樣學生情緒自然活躍,能最大限度地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樂學精神。
2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本
新課程帶給學生的是全新的面孔與 思維方式 ,而帶給教師的是全新的挑戰。教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的過程。面對素質教育的今天,這就勢必要求我們教師要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高效率的教學課堂,從而使學生學有所獲,形成學習英語的學習能力,興致勃勃地學習英語。
2.1逐步使課堂教學英語化,教學表情化、動作化、合作化。
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境,這就要求教師盡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每節課,筆者都使用英語教學,從簡單的課堂用語開始,並逐漸增加句數。經過日積月累,學生基本上適應了英語授課,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覺得聽說英語並不難,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堅持值日演講及每日一句等常規活動。
每天,筆者讓學生堅持做值日演講,內容從簡單到復雜,話題廣泛,形式多樣,有猜謎、講 故事 、 唱歌 、笑話、小品等等。生動形象又具有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通過上台演講體驗到交際目的後的成功感和愉快感,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學英語的興趣,逐步能夠輕松愉快地進行表達,增強了自信心和毅力。
2.3採用探究式合作型 學習 方法 , 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
學生在課堂中不只是傾聽者、接受者、被訓練者,還是作為一個主動參與者、實驗者、探索者加入進來的。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成為課堂活動中的真正一員,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
例如,筆者指導學生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 通過開展小組活動積極合作,相互學習,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來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一切可利用的 渠道 查找、製作並講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通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創設情景,“授之以漁”,讓學生自主學習。在這樣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校里不存在“差生”。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同時,每個人又都是出色的。我們的教育應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種方式去發現學生、培養學生,視學生為教學中的真正主人。這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縮短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在類似生活的情景中學習英語輕松愉快,學生聽說英語的整體素質也得到了較快的提高。
3課堂設趣,寓教於樂
古人雲:“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興趣是學生認識的需要,也是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越濃,注意力越集中,觀察也就越細致,反應越清晰,思維、記憶等各種智力活動也最有成效。
3.1快樂——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很注意課堂紀律,課堂上學生靜靜地坐在那兒,人雲亦雲,這樣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採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做游戲、講故事、 繞口令 、猜 謎語 、唱歌、跳舞等形式,特別是游戲,因為游戲是小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90%以上的小學生喜歡課堂教學游戲,使他們的身心達到完全的投入,而且游戲會使枯燥、機械的句型操練變的生動、活潑、趣味無窮。
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如教一組顏色的單詞,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種游戲。每個學生拿一種不同顏色的紙牌,教師發出指令:red , red , red , sit? down? please ; yellow ,yellow, yellow,? touch? your? nose ; white , white , white , open? your? book。拿出相應顏色紙牌的學生就根據指令完成動作。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各種顏色的單詞,又避免了反復誦讀記憶單詞的枯燥無味,又運用這些詞彙進行了交際練習。
3.2快樂——物
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知識和 經驗 , 抽象思維 不夠發達,但形象思維占優勢。所以,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錄音機、多媒體等多種輔助工具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能使英語課堂形象化和趣味化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接受知識。
如教apple、banana、orange等實物單詞時,可以把實物帶進課堂。雖然這些實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但教師把它們帶進課堂教學,學生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在 英語單詞 與實物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系,生詞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記住並說出,但對於一些不便於帶入教室的實物,我們可以用相應的圖片、卡片、多媒體展示,用玩具代替等。用實物激活學生言語活動的興趣,學生充滿好奇興奮,快樂地學習英語單詞。
3.3快樂——想
想像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要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 想像力 ,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 簡筆畫 和教師的形體語言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例如在練習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句型時,教師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個餐廳,裡面畫有各種食物和飲料,讓學生想像他們去餐廳,兩人一問一答:Do you like chicken curry? Yes, I do .I like spicy food. Do you like pineapple juice? No, I don’t. I don’t like pineapple. 或者讓一個學生充當小記者,去采訪 其它 同學都喜歡什麼味道的食物,這時學生們都非常高興,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要做小記者,去了解其他同學的喜好。
3.4快樂——評
學習最大的快樂在於經過艱苦努力而獲得成功。成功的學習再受到教師的表揚,能推動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因此,在對任何一個學生進行評價時,切不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在評價中老師應用深情的贊許或是熱情的鼓勵,以鞏固提高學習興趣。根據學生表現的優劣,可以依次運用程度不一的話語:Ok / Good / Wonderful /Great等。當學生有了精彩的表演,我們可以說:”“ Great ! Boys and girls, Clap your hands !|接著引導全班同學鼓掌對其表揚,集體喊:“XXX, Very good ! ”有時教師也可以獎勵他們一些貼紙,或者送一些小禮物等。如果有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說好,則說:“Try again!”這樣的評價不會挫傷他的積極性,使他有勇氣,有興趣再試一次。
4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學英語
處理好語言知識與交際能力的關系。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知識,更是為了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能學以致用課堂上的知識到真實生活中,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會與日俱增,逐步養成用英語思維學習英語,從而可以輕鬆快樂地學習英語。
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在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大大增強,同時也促進了讀寫交際能力的發展,取得了學習英語的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以前被動的聽講者轉變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強化,從而增強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造能力。這些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例如,學習了“天氣預報”後,筆者讓學生用所學句型自由對話,同時還找來China Daily和其他日報,讓學生參閱天氣預報這一版進行對話。學習和練習中要始終用英語進行思維,這樣學生在自由交談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擴大吸收了書本以外的相關知識。這樣,不僅在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他們聽、說、讀、寫和語言的交際能力,達到了多元培養目標,而且還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輕松、自如,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培養了用 英語學習 英語的學習習慣,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
實踐證明,教師設計與所教內容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片語和句型, 通過交際訓練,即培養學生用英語學英語,能夠幫助學生擺脫無從開口或無話可說的尷尬,從而迅速進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交際訓練。交際性練習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最高形式,設計得當,學生樂於參與,其語言交際能力的發揮達到高潮,課堂氣氛的活躍達到頂點。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快樂地練習,培養了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是最理想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效果。
教學中通過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讓他們在這個舞台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輕鬆快樂、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與強化,從而增強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造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教師應運用各種 教學方法 ,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英語的快樂,讓學生在“樂”學,“樂”中練,變苦學為樂學,真正做到“樂而好學”。 在今後的教學中,筆者會深入探索,並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範文篇二一、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實現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
1.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無論是備課還是具體的教學活動,教師都需要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考慮與設計,要基於學生基礎、認知規律與接受水平,考慮到學生的興趣、 愛好 等來綜合設計教學活動,真正做到貼近學生的學情,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
2.給予學生主體參與的時間。
在教學時教師要合理分配教師講解與學生練思的時間,要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一言堂”成為師生的“群言堂”。
3.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空間。
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並不是單一地體現在時間上,還體現在自主選擇的權利上。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扶放有度,既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同時又要加強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在最恰當的時機進行自主選擇。
二、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實現從教材轉向多種資源的優化
以往的教學中視教材為經典、權威,教師在教學時不敢越雷池半步,嚴格地執行教材,這是典型的以教材為中心、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教材觀。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視野完全集中在教材上。現代教學提出生活即教育,這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只有這樣的教學才是“活”的教育,學生所學到的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以教材為中心,帶著教材走向學生,以教材為全部教學內容的教學觀,要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富有生活氣息,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此來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以達到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見識的效果。
1.立足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對教材進行全面掌握,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來掌控教材,而不是淪為教材的“奴隸”,要對教材的各個知識,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具體學情來合理調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學生的學情。
2.整合資源,開發校本課程資源。
對於英語學科來說,只有與生活場景結合起來,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語言的真諦。我們要將教學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將教學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結合起來,及時補充一些圖片、音頻與視頻資料,讓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這樣教學內容才能更豐富,才能真正將英語學習與 文化 背景結合起來,才能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從單一到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1.形象教學法。
小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形象直觀、新穎有趣的事物更為感興趣。傳統的教學手段枯燥無味,無法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採取形象教學法,這樣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更利於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圖片、簡筆畫、多媒體、實物等形象事物來進行教學,這樣大大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與趣味性,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熱情更高漲,整個課堂教學異常活躍,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單詞時,針對名詞類如apple、banana、ruler、desk等採用實物、圖片或簡筆畫,動詞類如jump、run、drink、eat等用多媒體來動態模擬或用簡筆畫來展現等。這樣的教學真正實現了寓教於樂,更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角色扮演法。
小學生有著極強的表演與模仿天賦,為學生提供劇本,讓學生進行表演,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從而使學生在表演中學到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將語言真正與運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學習語言,將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結合起來,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與交流能力。如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進行購物,扮演醫生和患者等等,從而將教室變成舞台,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主角,充分地展現著自己,從而使教室成為學生展現自我、展現個性的舞台,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
3.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最大的優勢在於圖文並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實現了由無形到有形、由靜止到動態、由抽象到形象的轉變,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教學世界,更能吸引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進入學習與思維的最佳狀態。事實證明,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時進行教學,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整個學習過程也是愉悅而快樂的。
4.任務驅動教學法。
自主學習能力是現代社會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任務引發學生的探究動機,促進學生積極地調用所學知識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性學習。當學生個體無法解決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展開合作交流,發揮小組成員的集體力量,在小組間進行積極的交流與討論,從而掌握知識,學到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與能力。
總之,教無止境,我們要緊跟教育形勢的發展,認真學習新理念,研究新教法,樹立新觀念,加快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富有活力與趣味性的課堂,讓學生愉悅學習、主動學習,讓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激情,學有成效。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範文篇三一、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缺乏語境。
語言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創設相關語言的語境,從小到大我們生活在漢語普通話的語境下,即便沒有人對我們進行專業漢語的教學,我們也能夠用普通話和他人進行交流,這就是語境的作用。語境對於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也很重要,不過現階段,小學英語語法知識的教學中,老師並沒有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很多英語老師只採用漢語進行英語語法的教學,對於英語單詞也是讓學生記住漢語意思,而不注重英語單詞的運用,造成學生聽寫單詞時,老師負責報中文學生寫英文,很多學生卻寫不出相應的英文單詞。
2.老師不善於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
語法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密切注意學生動態,很多時候,老師在英語上的學習已經達到了十幾年,然而,小學生在英語方面卻是剛剛起步的階段。在英語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產生許多疑問,老師應該耐心細致地作出回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要因為學生的問題比較幼稚就隨意應付學生。同時很多老師在課堂上不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朋友,也沒有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反應,師生交流太少,英語語法教學氣氛沉悶。
二、英語語法教學理念和實踐
1.隱性原則的運用。
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有兩種教學方法,一種是顯性語法教學,主要側重於在課堂上直接講述語法規則,另外一種是隱性語法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則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的語法規則,而是創造相關的情景讓學生體驗語言,接著通過對語言的使用歸納出語法規則。英語課堂的枯燥性往往是因為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而通過隱性原則的運用,則可以幫助老師與學生進行交流。
2.語法教學與多媒體結合。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顯得比較乏味的原因,主要是老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只運用課堂的口頭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要求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多媒體設備開始進入現在的中小學課堂,英語語法教學除了採用一般的教學方式,還應該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特別是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3.故事學習法。
英語語法教學中通過故事的引用,可以讓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小學生正處於成長的過程,聽故事的興趣較為濃厚,在講解語法的同時,如果穿插進一兩個故事,學生會很樂意認真聽講的。
4.創設語境進行語法教學。
創設語境對於語言的學習十分重要,它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由於小學生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課堂教學全程英語,但是也應該採用雙語教學,幫助學生在英語的語境下學習英語語法知識。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展英語興趣小組,類似於大學“英語角”的模式,採用英語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互 相學 習,這種做法也彌補了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的弊端,使英語語法教學更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三、結束語
隨著英語在我國的普及,已經在小學開設了英語課程,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也被人們意識到,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更是受到人們的關注,英語老師在小學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故事的模式展開教學。善於利用包括多媒體在內的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注意創設相關的語境,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不斷地實踐,把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猜你喜歡:
1. 小學英語老師新學期計劃書範文6篇
2. 英語教案範文
3. 關於英語教學論文範文
4. 小學英語論文範文
5. 小學英語教師學術論文範文
C. 六年級英語教學論文【三篇】
【 #小學英語# 導語】積財千萬,無過讀書」。積累,積累,再積累,雪山終將孕出一條浩浩大江。 中考頻歲鏈道整理了六年級英語教學論文【三篇】,具體如下:
【篇一:小學英語中的課外閱讀】
隨著英語重要性的逐漸被廣大家長、學生所認識和接受,和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學生手中的英語讀物和音像資料除了課本之外也正在逐漸增多,但是一方面由於教師教學任務的繁重和緊張,對這些讀物沒有引起必要的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學生又缺乏自主、合理運用這些資料的能力和耐心,據我發現,這些課外的學習材料大多並沒有被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其實,在英語學習中,通過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和語文學習一樣,能讓學生擴大視野,獲取知識,不斷鞏固和提高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及其運用能力。同時,舊知識在新的語境中不斷復現,新語言現象的頻頻出現,通過反復的閱讀和合理的引導與幫助,能讓學生起到觸類旁通,拓展視野,深化知識的作用。如果開展的較好,必能加快學生英語學習的速度,提升閱讀及理解的層次,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眾所周知,在中高考中,閱讀的失分力一向是較高乎清孫的,而學生英語的靈活運用能力正是用這一種方法進行檢測的。因此,如何讓這些課外讀物與教材相結合與配套,共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語言知識,發展綜合運用能力,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一個新的課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在畢業時要達到二級目標要求——即除了能認讀、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單詞、短語和對話、短文外,還應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正確朗讀故事或短文,並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要達到這一目標和要求,僅靠教材所提供的語片和材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課外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即是對教材的有效補充,又是對教材學習的一種檢測和提升,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有效、直接的方式。
進行英語的課外閱讀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檢測和反饋。
一 、開展手抄報比賽
在教學過程的合理時機,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材料,辦一份手抄報,即可以獨立完成,又可以小組合作,共同完成,然後拿出來展示,讓大家一起來評判。如在教學5A Halloween 時讓學生作了一期關於萬聖節的小報。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找材料,做設計,忙得不亦樂乎,很多封存起來的書刊雜志都被找了出來,有的還從網上尋找相關資料,閱讀的積極性被極大的激發出來了。結果,學生所選的內容相當精當,有些甚至是教師都不熟悉的,版面設計得也很精彩,不免讓人驚嘆於學生的能力。
二 、開展講故事、作講演、演短劇等活動
閱讀的直接作用就是學生詞彙量的擴大和活動能力的提高。為了讓學生繼續保持並深外英語閱讀的興趣,有效進行課外閱讀,教師應該為他們展示課外閱讀成果提供一個平台。所以在每節課的開始,除了everyday English之外,還可以抽出幾分鍾,輪流讓一到兩名學生用英語來講一個故事,笑話,或作一段演講,甚至是唱一首英文歌曲。學生為了展現自我,同時為了避免丟臉,必會在家仔細鑽研手頭的閱讀材料,觀看久已成了擺設的英語碟片。久之對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習作能力也是一種鍛煉。如果能利用口語課,讓他們表演自己編排的短劇,如在教了At a birthday party 之後,讓他們為即將生日的學生去自己排一次Party,開一次party, 則興致會更高,也是對小組協作能力的培養。
三、讓學生自畫英語漫畫作品
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漫畫書小學生最喜歡看,因為漫畫滑稽、誇張、幽默,對話簡明、扼要,學生能通過圖理解其大意。英語漫畫也是一些學生英語雜志的重要內容。教師若引導學生自己創作漫畫作品,即是對那些閱讀材料的再利用,又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如Three little pigs 的故事許多雜志上都有,可以讓學生創作一個結尾並配上一兩句話,一方面學生必須閱讀弄懂故事內容,另一方面又必須用英語進行思考,同時還讓繪畫技巧得到了一次展示。
四 背誦和改編rhyme ,chant 等和唱一些英語歌曲
rhyme ,chant, songs 等是牛津小學教材正碧中的一塊重要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通常興趣都比較高。教師可以結合所教的內容另外提供一些給學生背誦和演唱,並可以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好惡來改編這些小詩和歌謠,這既是對閱讀材料的鞏固,也是英語思維能力的一種鍛煉。
五 鼓勵學生互相交換英語課外書和視聽材料
由於每個家庭情況的不同,學生擁有的課外書和音像製品的數量、質量也不盡相當。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他們所擁有的材料帶到學校,大家通過課外活動一起觀看或傳閱,或者進行同學之間的調劑和交換。這樣,一方面節約了閱讀的成本,另一方面又極大的拓展了學生課外閱讀接觸的面和量。
【篇二:淺談中小學英語閱讀能力的銜接】
通過牛津英語中小學教材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小學階段接觸的比較多的閱讀材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即使從五年級開始有一些語篇,但也只是出現在每篇課文的開頭,作為一種背景介紹,且篇幅較短。然而,在初中教材中卻更多的是直接一個或者多個的語篇,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飛躍。
在實踐中,我們也發現這樣的問題,一些同學對於完成對話還比較在行,但若是去補全一篇短文或者做短文的理解,卻往往有許多失誤,歸根結底其根源也在於學生無法吃透文章,無法跨越理解的鴻溝。於是,我想這種閱讀能力的銜接是一個我們應該設法予以解決的問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在小學階段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而在初一卻要做到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的書面材料。這裡面的兩個目標本身對學生就是一個挑戰,有無圖片的幫助正如學步的小孩,要扔掉這一輔助邁出獨立的第一步,其中必定會有許多艱難的磨練,更何況還有其他的文體呢?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好這方面的銜接,我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嘗試和實踐。一是可以讓學生試著把課文中的對話轉變為一段文章,這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還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方法,可以為今後的作文教育打好伏筆,當然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有提高,對寫好句子和關注時態、人稱、句式等方面都有幫助。其次,老師可以尋找一些語言材料和學生一起閱讀和理解,直接幫助學生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擴大學生的詞彙量,然後再和學生一起將這些小故事改編成小的短劇。一起來讀一讀,演一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我們也可以參照語文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一些圖片,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自編故事。還有就是老師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接觸一些難度適中,詞彙量合適的文章或對話讓學生閱讀,這對今後也是有幫助的。
總之,我們在從小學高年級開始,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的語言項目進行交際訓練,讓學生去意識和體會不同語言文化的碰撞,更要注意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三:如何激發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方法和相關資源】
一、與學生平等、和諧相處
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要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這樣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於求異的良好的學習心理,孩子的創造的火花才能迸發出來。例如:在教nose,ears等表示身體部位的單詞時,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輕輕地捏捏學生的鼻子、摸摸學生的耳朵等,會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和藹,並置身於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另外,教師要保護學生敢想敢說的積極性。有時學生說錯了,教師不直接說No,而是指指頭並微笑著對他(她)說:"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學生能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教師都要予以表揚。
二、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其想像力
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形體語言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例如,在教I』m feeling happy時.做出非常高興的表情;教學sad時,裝得愁眉苦臉;教學bored 時,做出很無聊的樣子等等。 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老師講的意思,接著可以再要求學生看動作和表情說出其它單詞及句子的含義。在練習Do you like……? Yes,I do.(No,I don't.)句型時,教師可以畫一個動物園,裡面有各種動物。讓學生們想像他們在手拉手參觀動物園,兩人一問一答:Do you like the little panda? Yes,I do. Do you like the big bear? No, I don't.……或者讓一學生充當小記者,去采訪其他同學都喜歡什麼。這時小孩子們都非常高興,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要做小記者,去了解其他同學的喜好。教師還應多角度地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在學習動物名稱時,可以先將小動物的聲音錄制下來,讓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和樣子來學。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這樣,學生就會很有興致,有的裝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難的詞在學生口中變得流利起來,枯燥的單詞很快被學生記住。
三、在創設的真實語境中實踐與模仿
兒童是善於模仿的。從母語學習的規律看,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尤其是兒童的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在模仿課文語言時,能獲得發現的樂趣,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語言實踐的情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型,精心設計練習,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及時把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例如在練習Is this your sweater ?這個句型時,教師手裡拿著一件毛衣,一邊走進教室一邊問:Whose sweater is it? Is this your sweater?這時學生很好奇,都想知道這件毛衣是誰的。於是,我就讓學生去找它的主人,學生拿著這件毛衣去問其他同學:Is this your sweater?教師還可以利用插圖來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插圖是語言的形象再現,語言是插圖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練習句型It』s a red pen ,It』s a blue bag等句子時,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圖畫,請學生根據圖畫的內容編一段問答對話。然後再說幾個句子讓學生根據所聽到的畫畫並塗色。也可以讓學生根據一段對話或小短文來畫畫。這也是一種運用語言的訓練。因為學生要繪圖,必須熟讀對話,反復揣摩,才能將腦中的圖畫繪諸筆端。
總之,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手段和方法多種多樣,教師作為英語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應該主動開拓進取。採取活潑、上進、扎實有效教學方法,把學生帶進一個生動活潑的英語世界中來,使他們快樂的學習英語,並運用英語快樂而靈活的進行交際。
D. 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論文
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論文
導讀: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並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下面我為大家帶來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英語繪本教學論文
【摘要】 小學階段是英語詞彙積累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這個機會將對學生未來英語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許多教師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積極的引入英語繪本閱讀教學,英語繪本教學主要是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強化學生的認知度,促進學生情感人格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實踐研究
英語和語文其實就是一門學科,作為語言性的學科本質上是相同的。學習的方式在語文中適用的在英語中也同樣適用。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與積累,英語的學習也一樣。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也明白英語閱讀的重要性,但採取的方式並不科學,學習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在新時期的教學中,繪本教學逐漸的引入到小學的英語教學中,並在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就根據目前小學英語教學狀況進行分析,繪本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繪本閱讀教學。
一、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內涵
也許在今天有很多教師都不熟悉繪本閱讀教學,繪本這一詞來源於日本,也是日本對對話圖書的總稱,繪本並不是我們常說的連環漫畫書,更是區別與漫畫書,漫畫書中的一些文字基本都是對圖畫的補充,或者是對漫畫的一種解釋,繪本則完全不同,繪本上的一些文字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與功能,簡單的來說就圖畫與文字,地位相同,價值相同,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互相配合,圖文一體,更高級的一些繪本通常都會有情節的輔助,有鮮明的人物塑造,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更是文字、圖畫、教育三者有效的結合,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育思想,因此在課改的今天教師積極的在教學中融入繪本閱讀教學,這一方面是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激發學生的英語情趣,另一方面是增強學生的詞彙量為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二、小學英語繪本閱讀的重要意義
之所以說繪本閱讀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不僅僅是因為它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而是因為它的設計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就是為小學生量身定做的。英語繪本中體現了圖畫的形象,語言生動簡單的特點,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比一般的事物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時還滿足了學生思想上的需求。
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能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學生審美能力都會有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促進學生在這幾方面的能力能夠平等發展,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繪本閱讀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1.調動學生的情趣,增強學生學習驅動力繪本上不僅僅有優美的畫面,在色彩的配置上也能吸引閱讀者的興趣,始終讓閱讀者在閱讀時保持積極的閱讀興趣,繪本上每個圖畫之間的設計都有大的聯系,邏輯性很強,所有圖畫連起來也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而且每個圖畫很獨特,再加上獨特的語言的文字,更能勾起閱讀者的興趣。
2.有助於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繪本中還能體現很強的語言的表意功能,這是所有漫畫所不具備的。學生再進行繪本閱讀時,首先掌握的不是單詞意識,而是掌握繪本的中心意思和語言的結構特點,其次才是掌握繪本中每個單詞的意思,這就充分的體現了繪本的語言表達功能。
繪本也是可以用來聽的,在聽的過程中學生能掌握繪本中的語言技巧,還能分析繪本中人物的心理變化,這對發展學生的情感價值有很大的幫助。
三、繪本閱讀在英語教學中的開展
繪本閱讀教學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與學生的認可,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的不是很好,許多教師仍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有的教師則沒有真正發揮繪本閱讀教學的優點。
繪本閱讀學習是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的過程,然而很多教師卻將其作為一篇英語文章講給學生,這就失去了繪本教學的價值,所以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繪本閱讀教學的方式,可以先從最簡單的繪本閱讀開始,慢慢的培養學生的`興趣,逐漸的讓學生依賴於繪本,教師作用主要是進行指導、引導,要隨著的解決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所遇到的一切問題,這更能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長時間的繪本閱讀中學生的思想變得豐富,不僅僅是學會了英語單詞,更是學會了英語語言特點,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語言能力,詞彙量也變得極其的豐富,對學生未來英語的學習發展有巨大的幫助。
例如:在教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DollsStoryTime一課的導入環節中,教師使用英語繪本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這樣的選擇不僅是因為繪本的生動形象,而且比較適合小學生的興趣,繪本中大多是一問一答的模式,適合學生的互動表演。而且在這繪本中還體現了英語語言之間的結構特點,便於學生掌握英語語法。
教師首先給學生呈現故事封面並提出問題:Whatdoyouseeonthecover?Whatdoesthebearsee?Guess!通過回答帶領學生復習動物詞彙,並引導學生觀察動物顏色、身體部位,嘗試描述動物形象。接下來分步驟呈現繪本,讓學生先猜測BrownBear看到了什麼,以及其他小動物看到了什麼,繪本中每頁只呈現一半圖片,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猜測的難度。這樣不斷的對學生進行繪本閱讀引導,可以使學生儲備了豐富的語言,,便於教師以後的英語教學。
繪本不同於其它的漫畫書,繪本上的文字與圖畫具有平等的價值,而且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更能吸引閱讀著的情緒,激發閱讀者的興趣,所以說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引入繪本閱讀教學是科學的選擇,不僅僅適合教育發展的趨勢,更是小學英語改革的核心所在,重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能力,增強學生的詞彙量,為學生未來英語的學習做好基礎,同時本文也提出了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意義與教學中的不足,希望對廣大的英語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虞利旦.讓英語繪本打開孩子們課外閱讀的天地[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01)
;E.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一直以來是個難點,我們常常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大家不妨來看看我推送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准,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通過日常英語教學,我想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年級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
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單的短文,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首先,培養拼讀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我們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就嘗試採用了「直接拼音法」.
這是一種按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拼讀和拼寫單詞的方法,它既可以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又可以培養學生看見詞能讀出來和聽音能寫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等壞習慣的形成。其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方法和閱讀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六年級的學生對語音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起來不容易了。因此,應在實際教學中盡量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學生形成標准地道的.語音、語調。然後教師可以再輔以朗讀技巧的講解,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重音、意群與節奏。再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已是五六年級的學生了還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如:閱讀時唇動和低聲讀、用手指著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習慣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從而影響閱讀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再幫助學生掌握抓關鍵詞的能力,如在閱讀時,注意事物(what)、地點(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怎樣(how)、原因(why)等關鍵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
目前小學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於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標准一、二級的要求。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看圖識(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
二級中的的要求是:(1)能認讀所學詞語;(2)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3)能讀懂教材中的要求或指令;(4)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5)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因此根據課標和日常教學我認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分年級實施。(1)小學四年級以聽、說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能從總體上理解閱讀內容,從聽到說,循序漸進。(2)小學五年級先聽錄音看範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理解文章後,完成課後練習。(3)小學六年級也先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總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後,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作準備。在掌握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後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做進一步理解。再讓學生提筆改寫或仿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系的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並結合聽、說、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年級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針對四年級學生採取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於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先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並產生要閱讀的興趣。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片語的含義與用法。同樣可以設計一些Yes/No的問題或簡單的選擇題,讓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
四、閱讀教學的教學渠道
英語閱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通過實際教學我發現,英語閱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教師還能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這些閱讀技能的訓練對四年級孩子的閱讀學習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不過緊緊依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的。於是,課外閱讀就成了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因此我們要鼓勵五六年級的學生閱讀課外英語報刊和英語書籍,同時他們可以利用網路進行網上閱讀。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閱讀技巧才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鞏固,他們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復雜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我們教師應訓練學生從讀字母、讀單詞、讀句子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從拼讀、認讀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並要與聽、說有機結合,才會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F. 英語教學畢業論文提綱
英語教學畢業論文提綱模板精選3篇
論文提要是內容提綱的雛型。一般書、教學參考書都有反映全書內容的提要,以便讀者一翻提要就知道書的`大概內容,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3篇英語教學畢業論文的提綱模板,希望大家喜歡!
英語教學畢業論文提綱模板一
Abstract 5-6
摘要 7-9
1. Introction 9-11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9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9-10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10-11
2. Literature Review 11-19
2.1 Some Attempts to Define expert and novice teacher 11-13
2.2 An overview of studies on teaching behaviors 13-16
2.3 An over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t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s 16
2.4 Limitation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16
2.5 Theoretical bases 16-19
3. Research Design 19-25
3.1 Subjects 19-20
3.2 Observed teaching tasks 20-21
3.3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s 21-22
3.4 Research method 22-24
3.5 Research Proceres 24-25
4.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25-51
4.1 Diversity in Speech Presentation behavior 25-33
4.2 Diversity in Text Presentation 33-38
4.3 Diversity in Action Presentation (body language) 38-40
4.4 Diversity in interaction behavior 40-51
5. 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 51-55
5.1 Conclusions 51-53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54
5.3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54-55
Acknowledgments 55-56
References 56-59
Appendix I Classroom observation worksheet of teaching behavior 59-61
Appendix II 唐衛海提問行為類別觀察表 61-62
Appendix III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論文 62
英語教學畢業論文提綱模板二
Abstract 3-4
摘要 5-7
Tables 7-10
1. Introction 10-14
1.1 Research Questions 11
1.2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11-12
1.3 Layout of thesis 12-14
2. Literature Review 14-24
2.1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journal 15-17
2.2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journal 17-20
2.3 Reflective level 20
2.4 The styles of teaching journal 20-24
3.Research Design 24-26
3.1 Purpose of Research 24
3.2 Subjects 24
3.3 Instruments 24-25
3.4 Procesures of research 25
3.5 Data collection 25-26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26-52
4.1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f quesionnaire 26-32
4.2 The wri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net professional ranks on reflective content and reflective level 32-45
4.3 The wri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on reflective content and reflective level 45-52
5.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ers' Reflective Ability 52-56
5.1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flection 52-53
5.2 The ways to improve teachers' reflective ability 53-56
6. Conclusion 56-58
6.1 Present findings 56
6.2 Limitations 56-57
6.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57-58
Acknowledgements 58-60
Bibliography 60-64
Appendix 64-65
英語教學畢業論文提綱模板三
Abstract 3-4
摘要 5-8
1. Introction 8-12
1.1 Research background 8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8-10
1.3 Organization of thesis 10-12
2. Literature Review 12-22
2.1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12-15
2.1.1 Definition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12-13
2.1.2 Classific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13-14
2.1.3 Studies on learning strategies 14-15
2.2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15-18
2.2.1 Defini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style 15
2.2.2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style 15-17
2.2.3 Studies on language learning style 17-18
2.3 Learning strategies training 18-19
2.4.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of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styles 19-22
3. Methodology 22-33
3.1 Purposes 22
3.2 Hypotheses 22
3.3 Research participants 22-23
3.4 Instruments of the research 23-24
3.4.1 Questionnaire 23
3.4.2 Observation 23-24
3.5 Proceres 24-33
3.5.1 Pre-treatment questionnaire 24-25
3.5.2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training instruction 25-30
3.5.3 Post-treatment questionnaire 30-33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33-47
4.1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33-43
4.1.1 The results of the T-test in pre-treatment questionnaire 37-40
4.1.2 The results of the T-test in post-treatment questionnaire 40-43
4.2 Discussion 43-47
4.2.1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were expanded with the help of learning strategy training 44
4.2.2 The variety of learning styles helps the students to learn better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tasks 44-45
4.2.3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better, more easily and actively33 45-47
5. Conclusion 47-49
5.1 Major findings 47-48
5.1.1 The learning styles of the senior high students were tended to be various 47-48
5.1.2 The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training can expand or even changethe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48
5.2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48-49
Acknowledgements 49-51
Bibliography 51-55
Appendix 55-61
AppendixA 關於英語學習風格的問卷調查 55-59
AppendixB 英語學習策略培訓觀察量表 59-60
AppendixC Listening Material 60-61
;G. 英語教育專業畢業論文提綱
英語教育專業畢業論文提綱模板
所謂論文提綱,是指論文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是論文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構思謀篇是指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以便論文作者可以根據論文提綱安排材料素材、對課題論文展開論證。下面我以英語教育專業畢業論文提綱為例,為大家介紹論文提綱的寫法。
英語教育專業畢業論文提綱模板一
摘要 2-3
Abstract 3
引言 6-13
一、研究的背景 6-7
二、文獻綜述 7-11
(一) 國外研究狀況 7-9
(二) 國內研究狀況 9-11
三、研究方法 11-12
四、創新之處 12-13
第一章 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理論思考 13-22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13
二、小學高年級實施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必要性 13-14
(一) 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13
(二) 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的特點 13-14
三、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理論基礎 14-18
(一) 心理學中的整體性原則 14-15
(二) 心理學中的認知理論 15-16
(三) 三種閱讀教學模式 16-18
四、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主要類型 18-22
(一) 對話類語篇整體性教學要素 18-19
(二) 故事類語篇整體性教學要素 19-22
第二章 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課堂模式實施的現狀調研 22-38
一、調研設計 22-23
(一) 調研對象 22
(二) 調研方法 22
(三) 調研內容 22-23
二、對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推進情況的調研 23-38
(一) 對語篇整體性教學實施態度的調研 23-25
(二) 對語篇整體性教學實施過程的調研 25-27
(三) 對語篇整體性教學實施效果的調研 27-34
(四)對語篇整體性教學實施困惑的調研 34-38
第三章 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調研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8-46
一、在實施語篇整體性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8-41
(一) 過於重視“整體”,完全放棄了 “局部”知識點學習 38-39
(二)為了體現“學生主體”,大膽放棄“教師主導” 39-40
(三)誤解“閱讀語篇”的意義,變成“反復朗讀語篇” 40
(四)為了“整體情境”,拘泥於“單一情境” 40
(五)為了“立足語篇”,拒絕“適當有效拓展” 40-41
二、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 41-46
第四章 優化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途徑 46-54
一、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課堂實施的原則 46-51
(一) 整體理解為主,細節理解為輔 46-48
(二) 語感訓練為主,語法理解為輔 48-50
(三) 思維訓練為主,知識技能掌握為輔 50-51
二、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的策略研究 51-54
(一) 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51
(二) 分配合理的預習任務 51-52
(三) 關注有效的情景創設 52
(四) 把握清晰的主線設置 52
(五) 關注豐富的拓展閱讀 52-54
結語 54-55
參考文獻 55-59
致謝 59-60
英語教育專業畢業論文提綱模板二
Idiom Translation under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Class XXX Number XXX Name XXX
Abstract: Nida, a famous translator, says, "For truly successful translation, it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familiarize two cultures than master two languages, because words are assigned meanings in its particular cultures."(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is is to say, trans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ot only languages but also cultures. Studies of the cultural distinction in idiom translation are still relatively weak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Exclusiv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is still incomplete.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idiom translation has mostly emphasized the level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ut cultural differences were rarely involved in it.(Identify problem)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then studies English-ChineseChinese-English idiom translation methods(Research subject)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e(Method) and points out some warnings concerning idiom translation: pay attention to context and choose the right version in line with the style and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passage(Results); culture is a whole way of life, when new culture emerges, new idioms also appear, therefore idiom translation should develop with the time.(Conclusion)
Key Words: idioms; culture; translation
論英漢文化背景下的習語翻譯
摘要 :著名翻譯學家奈達指出:“對於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
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義。”也就是說,翻譯不僅與語言有關也和文化有關。習語翻譯中對文化差異的研究在中國的翻譯領域中仍然較弱,專門對中英習語翻譯的研究還不很完善。近20年來,習語翻譯大多強調語際的交流,而很少涉及文化差異。本文通過分析中英習語的文化差異,進而從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習語翻譯方法,並指出中英習語翻譯要注意的問題:聯繫上下文,選擇與原文風格,意思相符的翻譯;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文化在變化,出現新的習語,習語翻譯要與時俱進。
關鍵詞: 習語;文化;翻譯
1. Introction
Idioms universally exist in every language. An Idiom is a word or an expression
that cannot be literally translated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because its idiomatic meaning cannot be understood by literally defining its component parts.(Background) In a broad sense, idioms contain set phrases, proverbs, colloquialisms, slangs, maxims, allusions, etc. (YinLi, 2007:9) In Chinese, they also include enigmatic folk similes. Newmark, a British translation theorist, in his wo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aid, "I define as culture the way of life and his manifestation that are peculiar to a community that uses a peculiar language as its means of expression. "(Previous research) English Idioms derives from English cultures and daily life. In real context, idioms explain themselves: nine times out of ten they carry their own explanations. If we are unaware of these, we will find ourselves in a state of confusion since we will assign literal meaning to them. The Chinese Idioms, especially the four-character idioms, have their own unique origins which are closely correlative to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s.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idioms, we should pay e attention and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ir cultures and customs. This thesis is designed to dig in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n elaborates on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 applied to idioms. (Subject + Method)
2.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2.1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2.1.1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of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 specific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roces a specific culture, which also leads to a particular expression.
Great Britain covers islands including the Northern one-sixth of the island of
Ireland betwee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and the North Sea, northwest of France. It has a moist climate with much rainfall. Rivers and lakes are numerous. No wonder that fishery is thriving and most important in Britain. Accordingly, idioms concerning fish and navigation constitute a great part in English idioms. (LiYuping, 2008:20)(Theory/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
For example,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 If you feel like fish out of water, you feel awkward and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an unusual and unfamiliar situation. Fish in the air 緣木求魚 An odd fish 怪人 Miss the boat 錯過機會
Trim the sails to the wind 順勢前進
A small leak will sink a great ship 小洞不補要沉大船 (Examples)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reputed a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of peasants.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find many idioms relevant to farming, such as "骨瘦如柴,對牛彈琴, 眾人拾柴火焰高,竹籃打水一場空......". Chinese people also have a mysterious and awe feeling for sea, so they have idioms like "海角天涯,海枯石爛,海闊天空,海底撈針,海市蜃樓......". (Analysis)
2.1.2 History
2.2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2.2.1 Colours
2.2.2 Numbers
3. Methods of Idiom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far more than a science. It is also a skill, and at the ultimate analysis, fully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is always an art. (Nida, 1982:49) Transla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cultural bridge and media between two languages. As there are wide differences in vocabulary and syntax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is no easy job. Therefore, in order to keep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 as well as cater for both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translation skills should be reasonably employ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such as the following translating methods:
3.1 Literal Translation
3.2 Free Translation
3.3 Translation with Notes
3.4 Replacement with Similar Idioms
3.5 The Translation of Corresponding Idioms with the Same Meaning
3.6 A Combination of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4. Some Warnings Concerning Idiom Translation
5. Conclusion
One of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identifying us as human is our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Langua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it enables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understand others' feelings. Language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culture. It i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language from culture. A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idioms also have close relations with culture. The contents of them range from society, history, psychology to customs and other various social phenomena. So,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factors, in doing this, he can dig up the implicit meanings. (Conclusion of research) Only the cultural factors are concerned, translators can have a satisfactory translation. Besides, people should get acquaintances with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when using idioms to avoid embarrassment in communication. (Suggestions)
References
[*] 作者. 書名(英語的斜體). (出版地:)出版社,年份:參考內容頁碼 [*] 作者. 文章名(英語的斜體). 刊物名稱. (出版地:)出版社,年份
[1] Li Mei. Mother tongue and translation. Shan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2008
[2] Li Qingming. A Comparison of the Cultur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Xi'a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7
[3] Nida Euge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 J. Brill, 1982
[4] Nida Eugen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1993
[5] Susan Bassnett,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Culture. Shang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1987
[6] Luo Shiping. A Research on English Idioms. Shanhai: Shan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2006
[7] Li Yuping. English Idioms and their Cultural Origin.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2008
[8] Yin Li. English-Chinese Idioms and Folk Culture. Beijing: Be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9] Zhang Yajun. A Kaleidoscope of Chinese Culture. Beijing: Sinolingua, 2008
[10] 李雲(Li Yun).《新編大學翻譯教程》.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7 [11] 馬愛英(Ma Aiying).《中英文化翻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