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文介绍 » 讲者介绍英语怎么说

讲者介绍英语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1-01-02 05:03:08

⑴ 从事英语书面翻译或者口译方面的工作,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你好,我抄是英语专业的,袭现在的翻译工作并不容易做,我认为先要确定那个方向地翻译,是法律方面的,科技方面的或者其他方面的,比如说想要在报社工作的等等,再针对性地购买自己需要的翻译教程。口译的话,买中高级口译教程,也有很多。此外,能够考取一个全国笔译,口译证书的话就比较容易找这方面的工作,一般通过率15%,难度比较大,含金量比较高。
翻译要求的词汇量是很大的,对于流行词汇、新兴词汇、文化的了解等等也很重要。怎样才能地道地表达着就要求多阅读国内外知名的期刊杂志,任重而道远。祝你成功!

⑵ 请问一下如果以后要做英语翻译该怎样

是口译还是笔译呢
口译分两种
●同声传译

所谓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是指译员以几乎与讲者同时的方式,做口语翻译,也就是在讲者仍在说话时,同声传译员便“同时”进行翻译。由于同声传译员必须一边接收来自讲者的讯息,一边将讯息尽快传递给听者,因此“一心多用”这样的分神能力(Multi-tasking),是译员的训练重点。
同声传译经常应用于一般的正式国际会议中,通常口译员会坐在位于后方的“口译室”(Booth)中,透过耳机以及视线或视讯接收讲者的讯息,然后对著麦克风进行翻译,而坐于会场中的听众,则可透过特殊的音讯接收设备,以耳机听取口译员的翻译。正式的国际会议中,出于口译员精神负荷的考量,通常一种语言会由两位口译员负责,两人轮流进行翻译。
除了会议口译之外,其他的同声传译类型有:
耳语口译(Whispered Interpreting),口译员在听者的耳边轻声进行翻译,通常应用于只有少数一两人需要翻译的状况。
电话口译(Telephone Interpeting),由口译员为电话两端的话者进行口译,通常应用于医疗、国际公司客服等方面。

●交替传译

所谓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是指讲者讲到一个段落后,停下来让口译员进行翻译,以此方式交替进行。由于讲者说话的时间长短不一,为了不遗漏重点,在短时间内以笔记的方式摘要讲者说过的内容,是同声传译员的训练重点之一。

关于口译的考试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ATTI )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加强我国外语翻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根据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精神,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面向社会的、国内最具权威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方面的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认定。
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合格,颁发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并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是聘任翻译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之一。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已经正式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该考试在全国推开后,相应语种和级别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不再进行。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人发[2003]21号)的精神,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下,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以下简称“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与管理。根据《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中国外文局组建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拟定考试语种、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考试命题,研究建立考试题库等有关工作。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负责该考试的具体实施工作。
2003年人事部制定下发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和《二级、三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03年7月成立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并于2003年12月6日至7日,全国首次二级、三级英语口译、笔译试点考试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举行。经过多方协商、共同协作和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本次试点考试任务。考试结束后,人事部专技司、外文局、外专局培训中心和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考生对试点考试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本次试点考试共有1682人报名,1629人参加考试,492人经考试合格取得翻译资格证书。试点考试的参考率高、考生范围广,从各方面反映看,试点工作得到了人事部、外文局领导、各位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外文局常务副局长、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晓勇称“考试社会反响良好”。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考生反映的情况,外文局请英语专家委员会调整了英语考试大纲的部分内容。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报名条件放开,面向社会,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符合人才评价的发展方向。由高等院校和翻译一线的专家承担的命题工作是成功的,起到了通过试点检验命题标准、命题方式和试卷结构的作用,这为在全国继续扩大试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广大考生的认可。
2004年5月下旬,英语二、三级翻译资格试点考试继续扩大。二、三级口译考试扩大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武汉等六城市,笔译考试除以上六市外还扩大到西安、南京、郑州、成都、长春、福州等共12个城市。2004年11月13日、14日,英语二、三级翻译资格试点考试笔译考试在全国25个城市、口译考试在全国15个城市进行;法语二、三级考试在北京、上海试点考试;日语二、三级考试在北京、上海、大连试点考试。考试大纲的编写、国家翻译资格考试标准的确定、考试试题的命制等都是由翻译资格考试最高层次的专家组织——日、法语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参与完成的。这些专家都是翻译界的资深教授和学者,代表着法语、日语翻译界的最高水平。同时专家委员会对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更好地形成一套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的翻译人才评价制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刘宝英在日法语考试试点成立大会上说:“我们相信,这项资格考试在推行几年、十几年后,中国会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翻译、翻译家成长起来,更好的为我国的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说:“在翻译专业中实行资格考试制度,是中国提高翻译人才整体素质和规范国家翻译人才资格标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翻译人才评价方式的重大改革。”
据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介绍:预计2005年就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语种也将逐步扩大为俄、德、西班牙、阿拉伯等多个语种,英语还将开设同声传译。由于一旦某语种相应级别的考试在全国统一进行,将不再实行该语种相应的职称评审工作。停止评审后,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参加相应的考试,才能具备被聘任的资格。因此,翻译专业技术人员如有再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需要,最好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这项考试分三级、二级、一级口笔译翻译和资深翻译4个等级,大体同目前翻译职称中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职称相对应。考试的难度大致为:三级,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外语大专毕业生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二级,非外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或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水平,并具备3-5年的翻译实践经验;一级,具备8-10年的翻译实践经验,是某语种双语互译方面的行家。资深翻译实行考核评审方式取得,申报资深翻译的人员须具有一级口译或笔译翻译资格(水平)证书;一级口译、笔译翻译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取得。目前我们进行的是二级口译、笔译翻译和三级口译、笔译翻译的考试。
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的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与职称挂钩,建立这个翻译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后,翻译和助理翻译专业职称将不再通过评审,而是由二、三级口译和笔译考试、评定替代,从而改变了过去以单一评审模式对翻译人才进行评价的方式。而且,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要求的专业性比较强,不仅适合从事外文工作的专业人士考取,也是其他专业人士进入翻译行业的准入证。
翻译工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翻译事业也是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为提高翻译人员素质、加强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广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翻译专业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知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翻译是桥梁和纽带。翻译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人才战略的实施,“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翻译人才是我国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纳入我国职业资格制度通盘考虑、通盘设计,是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翻译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提高翻译队伍的要求,也是为了改革、改进、完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制度。
此外,现行的各级翻译人员的评审按地域或行业组织,因此,其评价水平也体现了地域性标准。实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制度,将有助于翻译标准的社会化。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作为国家的一种资格制度建立并组织实施,应当是翻译界的一件大事,它是为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做的一项制度建设,是为推动翻译队伍建设所作的一件大事。国家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目前已建立和实施31项。职业资格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机制,当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将来的发展领域会很广,任务会很艰巨。我们要从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出发,规划好、设计好、实施好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通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体系,将中国人才评价工作推向新的阶段,以适应我国人才战略的要求。

上外国语大学吧

⑶ 各位我想请教一下 英语笔译和口译可以只考一个吗急 谢谢

如果是CATTI考试,这样是可以的。
考全国翻译资格证书(catti)吧,可以先从catti三级考起。catti考试是人事部主持的,通过后能够得到相应的职称,这一点可是上海的中高级苦役口译考试所无法比的。央企和政府机关都很认catti证书的。
准备这个考试的话,你可能需要报班。不过,你需要擦亮眼睛,仔细挑选好的口译班。千万不要参加中译的林超伦大师口译班,大家都懂的,那个人是个……,嘿嘿

有这样一片文章,北外高翻写的,看看吧:

所谓大师的无稽神话(据说是北外高翻所写,炮轰林超伦)

5月27日晚,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去听《国际同传大师林超伦邀您共享“译”彩人生》的口译讲座。
林大师开门见山,先说学同传没那么难,其实可以“一步登峰”。他循循善诱道:这里的“峰”是“异”峰,而非“高”峰,如果是高峰,就无法在短期内到达,而“异峰有殊途”,可以走捷径。他还举例说,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用“点穴法”,这样才能“一点突破”。
紧接着,林大师开始正式培训,首先训练快速转换能力,具体做法是放映PPT,每一页PPT上有一个英文单词,比如university、park、staff,都不是很难的词汇,每换一页,让大家第一时间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最好脱口而出,越快越好。有些在座的同学词汇量确实不行,一些简单的词都未必认识,难免卡在中间,林便鼓励跳过生词不翻,“不求准确,但求跟上”,“想而必死,不想则活”。林还要求大家集体起立,据说“站着翻反应会更快”。这样连续放了4、5遍,由于就那么几个简单词,顺序丝毫不改地循环放映,在频频站起练习数次后,大家终于都貌似能“脱口而出”了(比如一看到university,就会立刻翻成“大学、公园”,而此时下一页的“park”尚未出现)。林大师于是恭喜大家已具备快速转换能力。
这让我想起赵本山的小品,本山大叔问范伟的都是范之前答过的问题,范每一答对,“赵大忽悠”就激动上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恭喜你都学会抢答啦!”
热身完毕,林开始介绍“大师班”14天课程的三个阶段:第1天(快速转换,刚刚练过)、第1-10天(掐表视译,稍后详解)、第11-14天(入箱点穴),然后就可以做同传了!今天的讲座,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培训体系和流程。
关于“入箱点穴”是怎么回事,林解释说初学者往往在翻译时去听自己所说的话,如果翻错了,会下意识说“哎呦,我不是这个意思”,可见自己在听自己所说的话。只有忍住,不听自己所说的话,紧跟发言人下面要说的话,才是好的同传。练同传要求聚精会神+起居配合(保证充沛的精力)+奋勇直前(坚定的信念)。谈到信念时,林拍胸脯说:“老师的信念绝对不会动摇,我敢收你为徒就能保证把你带出来,不存在带不出来的现象,在座的个个都能当同传!”
林说:“学同传要学到什么程度?学到你看见一个东西立马就想去翻它”。说实话,我非常不能理解这怎么会是学同传的特质,记得本科考中、高级口译的时候,我也是走在街上看见商店招牌就忍不住去翻,与同传无关。
于是继续播放PPT,每页以三个英文单词为一组陆续放映,三字一译,要求在场各位再次起立,迅速翻译依次闪过的PPT。(注:此时我感觉林不是老师,就是一个放PPT的,这个职业谁都能干哈)。林摸出自己的手机,打开手机的秒表,掐着时间让大家翻啊翻,30秒内必须译完90个单词。同学们大多不太反应得过来,于是林大喊“不会翻?扔掉、再扔掉!敢扔是一个重大的技能!翻错了?错了就错了,绝不改口!”
结果,不管三七二十一,该扔的扔,该错的错,经过扔得太多和错得太多之后,破罐子破摔也总算走完一遍。林大师不顾台下某同学质疑教学方法的声音(林说这个方法就是最先进的,“也许哪天你能发明出比我更好的方法”),宣布初级班的内容圆满结束,下面进入中级班!
他拿出一篇关于VISA卡的文章做视译训练,文章居然是1997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讲话!林说偏爱这篇文章,所以没有换。我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拿出14年前的文章练口译是缘于教材经典而非教师懒惰乃至毫无责任感,难道林大师领了VISA卡14年的明星代言费?
林先让大家翻译一遍,而后告诉大家正确的译文,再让大家视译,一遍又一遍。
全体起立,翻!本来不会翻的个别字词,耳听身边的“高手”同学会翻,便跟着鹦鹉学舌,也仿佛会“翻译”了。第一、二、三次,几乎都没有人能把PPT上的文章在规定时间(30秒左右)内翻完,但是第四、五、六遍,由于每个人都已掌握了中文大意,“完工”的时间在不断缩短,终于越来越多的人能“翻译”完了,虽然出来的句子相当拧巴,显然不是人话,但林大师无比兴奋地激励道:“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同传啦?”(这个笑话好冷啊)
林大师还自鸣得意道:“意思到位后就不要再译了,最后一两句翻不翻不要紧,只有末尾不翻,才容易跟讲者同时结束,显得‘很顺’。”
林要求所有在场听众起立大吼数声,我也入乡随俗,加入了干嚎的阵营,但林要求吼得短促而有力,要喊到“心口发热”,“肾上腺素涌动”,热血奔流沸腾。随后,林大师的至理名言诞生了!——“狗急了能跳墙,人急了就能学同传!”
再重复一遍:“狗急了能跳墙,人急了就能学同传!”(林超伦语录)
听到这里,恐怕不仅是我,所有人都在为林大师感到害臊。许多同学开始纷纷议论:“真是跳梁小丑!”、“咋这么像传销呢?”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林大师已经高调宣布:中级班正式结束,以下开始高级班!
按照之前的介绍,高级班就要开始“点穴”了。虽然之前的内容大多空洞无物,但我依然傻傻地期待林大师能为我们带来惊喜,哪怕只是一点点。
同学们再次被迫集体起立,随林大师大吼数声,很有胸口碎大石般的豪迈。林大师很满意,继续放PPT,依次让同学们翻译。兴许是中级班的东西消化不良,闹肚子闹心,大伙还是不大会翻,干脆听大师的——直接扔掉!还有的内容本来不会,但经林大师给出标准答案后,逐渐熟练,死记硬背,算是勉强可以继续,这样一遍又一遍,终于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说完,哦,说错了,是“翻”完。
我只能说,所谓点穴实际沦落成了挠痒痒——越挠越痒痒,不是挠得不使劲,而是没有挠到点子上。更糗的是,林大师在给出“正确答案”时,居然把six翻译成了7,全场哗然。大师可是国际化人才,不至于这么不靠谱吧。更不给林大师面子的是,中途已经开始有人愤而离场——他们认为林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间。
我不敢妄评林大师的口译水平,而是善意地想:毕竟林大师在国外开公司有大把的银子可赚,培训只是副业,难免不常备课、业荒于嬉。我认为恐怕只有小学差生才会将six翻译成7,林的失误应该不是水平问题,而是对讲义不熟使然,其本质是对金钱的追逐和对学生的不敬,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亵渎。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经历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如同过山车般呼啸癫狂的变幻。我不敢说厌恶林,但至少已丧失了对他的任何好奇和尊敬。但我没想到的是,林大师此后的表现(观众提问环节),才真正让人感到痛心和不堪。
林环视全场,正色自夸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联合国译员可以边做同传边打毛衣?其实那个根本不算什么,老师我还可以一边同传一边发电子邮件”。话音未落,台下那个嘘声四起啊!!
我深信:真正的大师一定拥有严谨的学风与实事求是的精神。林若以大师自居,大可以搞个专场表演,边发电邮边做同传,用盖世神功让世人开开眼。浮夸的商业宣传与拙劣的信誓旦旦,恐怕只源于四个字:利令智昏。
自由问答环节正式开始。
有一位同学连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遵照林著《实战口译》没能学成笔记法,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出了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记不清了,总之一共两个问题,结果林大师说《实战口译》是03年的书,现在来看确实很不完善,然后……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来着?
总共就两个问题,林大师愣给忘记了一个,全场一片肃静!
那个同学可能是认为林大师被第一个问题噎住了没缓过气来,所以忘记后一个问题倒也情有可原,于是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
轮到下一位同学提问,前后三个问题,一气问完之后,林大师一鸣惊人:“不好意思,你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哦,对对对,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啊啊……那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彻底faint、faint再faint! 大家这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林大师的记忆力是如此之差!(见过差的,没见过这么差的!)
还有同学问到交传怎么学,林说经过多年的思考,突然琢磨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交传要学好,得靠三个东西:自有的知识、短期记忆能力、笔记,三者是互动的。三者只要占其一即可做交传。比如你若知识渊博,知道讲话人要说什么,那么不需要短时记忆和笔记就能翻译。他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例子,比如他曾去一家工厂,该厂工程师比总经理更懂业务,所以总经理说完之后,工程师不顾总经理刚刚说过些什么,完全自说自话,所说的内容不仅包含了总经理要说的,而且更加专业、丰富,这就是好的翻译,而完全不需要靠短时记忆和笔记。
在场的听众都暂时屏住了呼吸,似乎大家都觉得这跟翻译没什么关系,难道林大师的逻辑也出了问题?
紧接着,林大师又假想了另一种极致的情况,那就是短期记忆超强,没有知识和笔记也无所谓,因为你只需重复发言人的话即可。
听众们再次休克,如果这样,鹦鹉都是高级翻译。
再接着,林大师又设想了最后一种极致的情况,那就是笔记超强,没有知识和短期记忆也无所谓,反正都记下来了嘛——我想他大概搞错了口译员与速记员的区别。
林大师的结论是:初学口译的人要靠记忆力,注重短期记忆,因为此时他们的知识匮乏,笔记没上正轨,所以短期记忆能力对于早期学习最为重要。
“我现在记忆力特差”——“大师”化被动为主动,不动声色地试图为自己解围——“我不赞成培养记忆力,记忆与口译水平毫无因果关系,你的翻译水平什么时候最高?肯定是翻了10-20年后,但那时你的记忆力肯定减退了,是不是?”
其实,他“聪明”地偷换了概念,混淆了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我在这里也不想班门弄斧,大家只要有兴趣去翻阅任何一部口译教材,或网络一下,都可以了解口译中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概念及其质的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人记忆力如何,其实都是指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基于后天而很难改变(当然多吃黑芝麻糊、多喝豆奶没准会有点效果)
又有同学发问:您今天居然没有让我们听一段音频、一个字,就说我们能学会同传。如果我一句都听不懂,听力问题都没解决,该怎么办?
林大师只能摊牌:“口译技能只能说对听力有帮助,但不能解决听力的问题。”好一个“一步登峰”,原来是“一步踏空”!听力、听辨都没有训练,还谈什么口译?
好像是倒数第二个提问的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曾经亲自做过几次同传,身体很疲劳,有一次做完还病了一星期,您是否后悔过选择同传这条路?”这个同学话音刚出,林慌忙开始从皮包里掏出本子,一阵狂记,好记性到底不如烂笔头啊,再献丑可不得了。
林大师对照着笔记,小心翼翼地开始作答,他首先试探性地抛出了两个问题,我认为这两个问题集中反映了林的狡黠和老辣,推荐重点学习:
“你做不熟悉的事情肯定觉得累,对吧?”(林大胆假定该同学所翻译的素材是其所不熟悉的,此时该同学没有反应)
“你仔细想想,你第一次学骑自行车,肯定觉得很累,对吧?”
两个“对吧”,试图引起共鸣,说白了就是对该同学施加催眠。不料台下同学纷纷说不累,林相当懊恼,转而再次寻找突破口:“那是因为身体没好好锻炼吧,我们公司(林在英国自己创立的KL翻译公司)的员工都可以每天做10小时,连续做一周的”。
“我没有后悔过做同传”,林好像忽然记起了什么,补充道:“我从81年开始自学做同传,那会我是对外经贸大学的老师,总共花了两年时间练成同传。现在还能来教同传,多好啊。”
最后一个同学问到学习材料的选择,林不假思索答:“尽量要多用新材料”。我想林大师的记忆力可能真的超差,他已经忘记刚刚用97金融危机的材料让我们练过视译!
最后的最后,林图穷匕见,言归正传,开始推销自己的课程。我捧着招生简章一看,什么技“超”凡人啦,无与“伦”比啦,两万多的开价可真够贵的。招生简章上居然有好几个错别字,套句北京话——“活儿太糙了”!再次严重质疑大师或大师所代言的国营企业是否对学生足够真诚。
散会后,大家作鸟兽散,这也许是林大师最不愿看到的场景。按说总该有些同学上台,疯求签名或痴盼合影吧。很可惜,“粉丝”一个也没有出现,大师孑然一身,顾盼自雄,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彼此一声叹息。

⑷ 我想做英语翻译,但年龄有些大了,28岁,请问谁能告诉我翻译人员的年龄范围(开始做的)谢谢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前来解答~~~
其实这行业,大部分出口并不会太挑剔年龄,但你要有相应的实力才行。
1.先来说一说这个“大部分”主要指笔译,就是翻译材料之类的书面翻译,想做笔译的话建议考取相关国家翻译等级证书,然后去外企或者专业翻译事务所工作。翻译事务所一般看你实力~~

2.还有剩下的“小部分”就是金字塔尖了,口译。像同声传译,这个一般都是年轻人中的精英来做,所谓精英,就是指你全国顶尖的英语翻译能力和反应能力(这个全国顶尖是真不夸张,绝对稀少啊,开这个专业的学校也少,都是北外上外之类的一流外国语大学,学生基础要求高,专八口语一级都是标配,入学通过率也很低,总之很严格的选拔造就稀少的精英啊);所谓年轻,就是指人脑机能等的反应能力,我大学老师以前干过同传,一般以团队为单位接活,太伤脑子了,虽然时薪很高,但基本30来岁就转行了。所以以楼主的年龄看,这个同声传译不推荐,除非个人能力真的很强。

3.口译还有一种是交替传译,就是别人说完了你再说,口译员坐在会议室里,一面听源语讲话,一面记笔记。当讲者发言结束或停下来等候传译的时候,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信息内容,如果楼主水平很高的话可以试试,毕竟口译薪酬可观,交替传译相较同声传译难度略小。

⑸ 英语翻译 高手请指教

按时交货

电视脱口秀与普通谈话的异同分析
本文使用了央视3套艺术人生节目的真实资料作为研究数据,并试图从几个方面探讨电视脱口秀作为一种正规机构的互动,与普通谈话的相似与不同,包括:对话轮次、问答相邻对、修正机制以及开场白和结束语。(译者注:“对话轮次”与“问答相邻对”是粗略参考了网上关于谈话研究的资料而采用的。)
从相邻对的规则来看,电视脱口秀采用了问答的形式,与普通谈话相同。然而从结构上讲,电视脱口秀又与普通谈话有着三大差异:首先,对话轮次的分配不均衡十分显著,主持人所选择的嘉宾发言比重占到76.9%,这当然是因为主持人有权选择下一位发言的嘉宾,而嘉宾却不能向主持人提问;第二,嘉宾发言的比重大于主持人;第三,电视脱口秀的开场白和结束语与普通谈话大相径庭。
5.4.2电视脱口秀与普通谈话差异的成因
电视脱口秀具有正规机构的角色,主持人和嘉宾也各有职责,因而往往与普通谈话存在差异。
Clark与French提出了个人社交结构与机构正规化结构的差异。在个人社交结构中,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对话轮次是自由交换的。这些对话轮次可能是闲聊、谈生意或其他千变万化的内容。相反,在机构正规化结构中,“交谈的形式与普通谈话相似,但同时受到机构正规制度的约束”。一般说来,正规化节目的参与者被看作是权威人物,而谈话轮次也根据各人按规定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预定分配。
在节目的进程中,主持人作为访问者占主导地位,而嘉宾作为受访者处于从属地位。普通谈话的参与者处于对等关系,正规机构的互动节目则恰恰相反,具有明显的不对等特征。

希望满意

⑹ 中级口译有考研英语难么

虽然是粘贴 但是是我自己写的 只是这个问题回答过别人

有时候 直接 输入关键字 收索就行 不用提问的

这个问题我以前回答过很多次啦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口译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大类。

个人建议看以后职业发展再选择 工作室很现实的 考虑要长远点

如果专八过了 成绩是良好 笔译可以试试,应该可以
但是口译?哎,建议你多了解,相信你没有问题,但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口译考试在武汉有不少免费讲座,大学内部和各个培训机构都有,你可以再网上收索,比如,彼得森,佳华等等……应该都有讲座……祝愿你好运,早做准备越好,这个考试有一定难度。
上海的证书可以代替专八,这是一种说法……
它的口译考试对持证人员的口语是一个较好的证明啊。
其他省市应该也有培训,你进入各个培训机构的网站就可以查询不少信息,关键要花费时间去收集资料,学习室积累的过程,无论你参加培训与否,以及师傅如何,自身的准备可以为口译学习添砖加瓦啊……
也可以进入各个考试的官方网站,网址输入汉语在网络收索就可以的……
要招自己喜欢的比如我喜欢英语的声音 所以记单词都是通过听英语 看文稿记忆的
直接当做咨询去培训机构问 他们会给宣传资料你 好的机构 资料很全 但是包补报名 不要当场决定 理智啊 理智对待培训

口译

时间安排:一小时讲座,15分钟至30分钟问答。

1、 口译是什么?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作为口译的两中主要形式反别怎么进行?

所谓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是指译员以几乎与讲者同时的方式,做口语翻译,也就是在讲者仍在说话时,同声传译员便“同时”进行翻译。由于同声传译员必须一边接收来自讲者的讯息,一边将讯息尽快传递给听者,因此“一心多用”这样的分神能力(Multi-tasking),是译员的训练重点。

所谓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是指讲者讲到一个段落后,停下来让口译员进行翻译,以此方式交替进行。由于讲者说话的时间长短不一,为了不遗漏重点,在短时间内以笔记的方式摘要讲者说过的内容,是同声传译员的训练重点之一。

2、 口译的职业前景?

同声传译商业市场

收入最高的“钟点工”每天收入四五千

在“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表中列出的54种行业里,同声传译以每小时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拔得头筹。

同声传译价目表中,英语类1天1.2万~2.1万元人民币,非英语类是1.8万元人民币。

3、 口译三种证书的介绍(颁发机构, 适用范围, 报名和考试时间, 难度对比……)

①考试难度不同、差异很大:

如果做个大致比较的话,这几种证书的难度依次是

人事部 教育部 上海市

初级:三级 > 三级 > 中级

中级:二级 > 二级 > 高级

高级:一级 > 一级 > 无

结论:考试难度:人事部 > 教育部 > 上海市考试同级别的难度。

②证书主考、颁证部门以及适用地区不同:

人事部和教育部口译证书分别由国家部级单位——人事部和教育部主考(全国统考)并颁发,全国通用,为国家级证书;上海市口译证书则由上海市浦东继续教育中心主办,在上海市适用,为地区性证书。

③考试形式(口译比重)不同,差异很大:

人事部和教育部口译证书全部采用口译实战题材和场景。上海市证书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笔试为听力、阅读、写作综合性测试,口试部分又被分为口头作文和口译,并且由考官单独对学生测试。

④考试通过率及获证人数差异很大:

人事部和教育部口译证书通过率在5%-8%左右,证书的高度含金量使获得证书者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由于上海市考试开办的时间较长, 其作用已经从口译行业转化为职场通用证书, 比专八的认证度高。

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国内口译人才缺口已达90%以上,同声传译员更是只有区区百人,从数据来看,其所指“口译人才”应当基本不包括上述达万人之众的上海市“中、高级”证书持有者。

⑤适用范围比较:

全国翻译证书:适合职业翻译

口译证书中,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最难获得,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双语互译能力,能胜任范围较广、难度较大的翻译工作,能够担任重要国际会议的口译或译文定稿工作。

中高级口译:适合职场白领

4、 联合国P型笔记法演示

材料选择的是: 汉语一两分钟讲话, 由我们学员当场示范, 请在场学生上台同时演示。

解读老学员笔记法。

5、 如何突破英语听力的瓶颈?

听什么好呢?

VOA Special English→ VOA Standard English→ CNN/ BBC/口译教材(上海和人事部)

怎么听?

泛听和精听相结合。

泛听: 随时可以进行, 比如把英语当作背景(QQ空间)音乐!

如何精听?

跟读/ 复述中心意思(3到5分钟)/记录笔记后翻译, 然后回译成英文, 看表达是否地道, 这样同时突破口语。

⑺ 跪求各位英语高手帮忙翻译!急!急!急!

你用翻译工具你也厉害
不过怎么看怎么不像人话。。。。

⑻ 用英语表是五种地方,如北京上海之内的

[编辑本段]什么是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才作连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声传译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目前,世界上 95% 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特点是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译者仅利用讲者两句之间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译工作,因此对译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同声传译也叫同步口译。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以“闪电般的思维”和令人叹服的口译技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务( multi-tasking )间的交织、重叠和干扰给大脑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难,使听和说并行不悖,成为与源语发言人一样令人瞩目的明星。 根据 AIIC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的规定,同传译员只要翻译出演讲者内容的 80 %就已经算是合格了(同传译员翻译出演讲内容的 90 %、 100 %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很多人平时说话非常快,演讲时又只顾及自己的演讲内容或带各地的口音,同传译员只好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储备和经验来全力以赴。那些有意放慢速度照顾同传译员的演讲者毕竟不是太多,这就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 俗称“箱子” 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翻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需要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到自己所需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收听相应的译语输出。这一专门职业虽然叫做“会议口译”,但是除了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诸多领域。就两种口译模式的使用情况而言,交替传译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和准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以及一些小型研讨会等。而同声传译,由于其具有不占用会议时间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会议口译中最常用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国际场合。几乎所有正式的国际多语言会议以及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欧盟)都采用了同传作为标准口译模式。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语言只有6种,按英文字母顺序为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6种语言同等有效,代表们发言时可以任意选用其中一种。秘书处日常使用的工作语言,则有英语和法语两种,实际上英语使用更广泛。 凡是联合国的正式会议,代表们的发言都要在现场用阿、汉、英、法、俄、西6种语言“同声传译”。正式文件,包括重要发言,都要用6种文字印出,因而每次正式会议都必须安排6种语言的翻译,不得有任何疏漏。 为了完成繁重的翻译任务,联合国秘书处有一支庞大的翻译队伍,由会议事务部管辖。口译和笔译分开,两者加起来有470多人,分别由该部下属的口译与会议司和翻译司负责。 “联大”会堂和各个会议厅都配有同声传译。每个语种,都有一个称之为“箱子”的同声传译工作室。6种语言共有6个“箱子”。开会时,每个“箱子”里通常坐着3位译员,每位译员头上都戴有耳机倾听发言,轮流对着话筒翻译。会场内,每个座位上都装有6种同声传译机,代表们可以按旋纽选择自己想听的语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纽伦堡的国际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时,首次采用同声翻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翻译。 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常常被称为外语专业的最高境界。 收入最高的“钟点工”每天收入四五千。 在“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工资指导价位”表中列出的54种行业里,同声传译以每小时最高2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拔得头筹。 同声传译价目表中,英语类1天1.2万~2.1万元人民币,非英语类是1.8万元人民币。一般需要2~3位译员组成一个同声传译组进行交替工作,上述价格为一个小组一天的翻译价格,据此推断,同声传译最低一天收入4000元人民币。 同声传译员一天的薪水相当于一个白领一个月的收入,他们一天能挣五六千。 同声传译参加一天会议的薪酬是5000元人民币,而有的会议薪酬则会更高。会议繁忙的时候,比如3~7月和9~12月往往日程都会排得很满,有的会议都需要提前一个多月预订。优秀的译员在会议高峰的时候月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甚至更高,所以对于优秀译员年收入50万或者更多也不足为奇。 就拿北京来说,目前付给同声翻译的报酬一般是每天4000元人民币,这是每组三人的平均所得,如果不需要助手而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最高的可以达到每天一万元以上。时间的计算按照8小时工作日进行,从会议开始到四个小时算半天,四个小时以上到八个小时算一天。此外,客户将支付同声翻译的食宿费用、机票费用、地面交通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总的说来,收入很可观。 不缺钱,就是缺人。同声传译人才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30人左右,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白。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现在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翻译。全球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据说,欧盟和澳大利亚甚至还请中国老师为他们培训同声翻译,同声传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了。 同声传译需求量成倍地增加,但是合格的同声传译的数量却增长非常缓慢。据介绍,目前少数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更是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去聘请。 想当“同传”,一个字“难”。同声传译之所以能拿到绝对的高薪是因为人才少,物以稀为贵,之所以人才少是因为“难”,想当“同传”,太难了。 进入同声传译的门槛相当高,不是你读了研究生接受了相关培训或者考了同传的证书,就可以进入行业了。公司或者客户在选择同声传译员时相当看重其参加过的会议经验,如果一个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经验的译员,几乎没有踏入同传圈子的资本。 除了具备成熟的会议经验之外,进入同传行业还需要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只能成功,不能出错。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进行考评。要看一个同声翻译究竟胜任不胜任,将会直接由所服务的会议各方来作出评价。一般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会场主席、专家、中国代表团、其他国家代表团都会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表示感谢,如果觉得你的工作很出色,他们会给予热情的赞扬,有的会直接邀请你下一次再和他们合作。如果同声翻译很糟糕,会场里当时就会有所反应,跺脚的、咳嗽的、说话的都有。 外人看同声传译员,觉得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华酒店,参加国际会议,收入一天顶别人一月,但进入同声传译这个行业非同寻常,行业里面的压力也非常人所知,在这里,你不能失败。 同声传译时小的细节也要注意。翻译箱里动静要小,因为翻译箱里的麦克非常敏感,哪怕是轻轻翻书的声音传到与会代表那里都是巨大的响动,所以译员要尽量避免小动作或者磕碰,女译员甚至要防止带大的耳环,以免造成响声。 同声传译基本原则 同声传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因此,有一定的基本原则可以在翻译中遵循,以达到更加有效地完成口译工作。在同声翻译,特别是汉英同声翻译工作中,以下几条可以作为指导我们进行翻译的原则: (1) 顺句驱动: 在同传过程中,译员按听到的原语的句子顺序,把整个句子切成意群单位或信息单位,再使用连接词把这些单位自然连接起来,译出整体的意思。这种翻译方法为 “ 顺句驱动 ” 。如以下句子按顺句驱动的原则来译: “ 所有人 // 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 // 来学习,不论他们是哪个民族、 // 何种性别、 // 何种肤色、 // 只要他们可能接入互联网。 ” 译文: “All can study //by relying on internet resources//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 nationality and sex// providing that //they could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同声传译是与原语发言人的发言同步进行的,翻译活动必须在原语发言人讲话结束后瞬间内(或同时)结束。因此,同传译员要最大限度地在翻译过程中争取缩短翻译与原语发言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小,译员记忆的内容就会越多,译出的信息也就越多。英汉语的语序差别较大,要完全听明白原语语序、意义之后再进行翻译则很难跟上原语发言人。因此, “ 顺句驱动是英汉同声传译的一个最大特征。 ” (2) 随时调整: 调整是同声翻译中的校译过程,是译员根据接受到的新的内容调整信息、纠正错译、补充漏译的重要环节。如英语中的时间、地点状语等大多出现在句尾,在使用 “ 顺句驱动 ” 进行翻译时,会出现译完主句,又出现状语的情况。如: “I went to Holiday Inn//for a seminar// at 10 o’clock//yesterday.” 按顺句驱动的原则,可能这样译: “ 我去了假日酒店 // 参加一个研讨会 // 在十点钟 // 昨天。 ” 加上调整过程,这个句子在实际翻译中可能会被译为: “ 我去假日酒店 // 参加一个研讨会 // 时间是昨天上午十点。 ” (3) 适度超前: 同声传译中的 “ 适度超前 ” 是指口译过程中的 “ 预测 ”(anticipation) 技能。就是在原语信息还不完整的情况下,译员可能要讲的内容而进行 “ 超前翻译 ” ,从而赢得时间,紧跟发言人进行同步翻译。如在很多会议的开幕式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套话: “…… 我谨代表 ……// 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 并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 在翻译这段话的时候,译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发言人说出 “ 我谨代表 ……” 的时候把整句话都译出来 “Please allow me to be on behalf of …to extend to our warnest welcome to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conference…” 在听到 “ 预祝 ……” 之后,就应该知道后面要讲的是 “…… 本次会议成功 ” 。不善用 “ 预测 ” 技能的译员很难做好同声传译工作,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要是等到全部信息接受以后再进行翻译就不是同声翻译了。即使翻译能够进行下去,也是断断续续。听众很难接收到完整的信息。 (4) 信息重组: 信息重组 (reformulation) 是同声翻译的总策略。初学同传的学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译 “ 语言 ” 上,结果经常 “ 卡壳 ” 。因为英汉语的语言差别较大,要做到一一对应地进行翻译是很难的。因此,在同传中应遵循译 “ 信息 ” 的原则。也就是根据原语的住处点在目的语中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习惯重新组织信息。如在翻译中遇到以下的原语: “Strange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s been observ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now. A team of marine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is behavior.But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arisen in Argentina about the theory.” 经过信息重组之后可能会以下面的内容译出: “Over a number of years,//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 have been observed//behaving strangely.//To explain this behavior,//a team of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But there has arisen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about the theory// in Argentina//” (经过好多年的观察,人们发现南大西洋的鲸行为怪异。为了解释这一行为,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但该理论在阿根廷却引起了争议。) (5) 合理简约: 所谓简约 (simplification), 就是同传译员在不影响原文主要信息传达的基础上对原文中出现的无法用目的语处理的材料或原文中出现技术性较强的材料,在直接译入到目的语中很难被目的语听众所理解的情况下而采取简化语言形式、解释、归纳、概述原语信息的一种翻译原则。同传译员要根据听众的背景决定本原则的使用频率。如果听众对于所译内容比较陌生,译员对翻译中出现的术语 (jargon) 则要最大限度的简约。如在一次对青少年介绍 “ 欧盟农业政策 ” 的会议上出现了这样的内容: “If the CIF price of proce at the community boarder is below the guideline price as determined under the Common Market Organization, then at levy, which is not a tariff ty, is imposed.” 如果 “ 忠实 ” 地译人到任何一种语言青少年听众都会出现听不明白的情况。使用简约的原则,可以按如下的内容进行法翻译: “If farm proce comes into the Community at a price below the official Community market price,a special agricultural levy is imposed” 。(译文:如果农产品进入欧共体的价格低于欧共体的官方价格的话,就要征收农业特别税。) (6) 信息等值:“忠实”(faithfulness) 一向被认为是检验翻译的标准。但在同声传译工作中,有时很难做到“忠实”于原文,有时虽然忠实于原文,却得不到听众的认同。口译不同于笔译,可以足够的时间去构思、推敲,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组,使目的语听众了解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因此,在同声翻译中,对原语中的字、词、句有时候很难译得十全十美,译员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据接受的词、句及语篇内容掌握原语发言人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同时用听众很容易理解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到整体“信息等值”。 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并非人人都能胜任。在国际会议那种紧张环境里,译员要能不间断地边听边译,是很不容易的。要学好这样的技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英语的听说能力要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要好,要思维敏捷,反应快,对国际问题有兴趣,知识面要广。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最难做的一种翻译。在国际会议那种紧张环境里,译员要能不间断地边听边译,是很不容易的。要学好这样的技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英语的听说能力要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语音、语调要好,要思维敏捷,反应快,对国际问题感兴趣,知识面要广。 随着国际交流的急剧增多,大型国际会议对高素质的同声传译人才需求极大。而目前的同声传译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外交往的需要。 目前,国家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硕士层次的学历教育完成,主要是同声传译专业硕士。正规的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小、培养周期相对较长,进入门槛较高,不能满足大量已经有一定英语基础,但希望能迅速掌握同声传译技巧进入同声传译行业的这一部分人才的需求。 报考者除了能够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之外,关键还要对两种工作语言系统熟练掌握。另外,同声传译专业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灵活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要求都非常高。如要对金融、经济、制造、市政、环保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且对非英语为母语的发言者口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对拉美人、印度人说英语的特点和方式有所了解。 国内能培养同传人才的院校寥寥无几。我国最早培养同传译员的地方是“ 联合国译员训练班 ”( 现已改成高级翻译学院 ) 。它是 1980 年由联合国与我国政府共同举办的一个合作培训项目,因为要求严格,每期正式学员平均只有 10 位口译人员,学员经过考核后再到布鲁塞尔接受培训。该班毕业的学员大多数在联合国担任过同传译员。 由于对同声传译的专业程度要求较高,师资力量紧缺,国内仅有几家外语院校对同传进行研究生层次的培训和招生。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一些社会培训学校开设有同传课程,现将北外和上外的招生情况介绍如下。 据报道,目前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仅25 30人左右,大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国际交往频繁的大都市。近几年来,同声传译已被列为紧缺人才之一。由于粥多僧少,供不应求,处于买方市场的同传自然薪酬不菲,据专业人士透露,优秀的翻译每天能赚800美元,一般水平的翻译也能挣到4000元人民币。同传被大家称为含金量最高的“金领”行业之一。 需求紧缺和高薪待遇引来了不少羡慕和追逐的目光。同声传译怎么考?报考人员应该具备什么专业素质?国内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和培训?许多人对其知之甚少,急切想了解相关情况。笔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同传专业的招生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如何接受同声传译的专业训练 由于对同声传译的专业程度要求较高,师资力量紧缺,国内仅有几家外语院校对同传进行研究生层次的培训和招生。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一些社会培训学校开设有同传课程,如新东方学校。现将北外和上外的招生情况介绍如下。 同声传译是各种翻译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翻译,并非人人都能胜任。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办公室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国际会议那种紧张环境里,译员要能不间断地边听边译,是很不容易的。要学好这样的技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英语的听说能力要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要好,要思维敏捷,反应快,对国际问题有兴趣,报考者除了能够用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之外,关键还要对两种工作语言系统熟练掌握。另外,同声传译专业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灵活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要求都非常高。如要对金融、经济、制造、市政、环保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且对非英语为母语的发言者口音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如对拉美人、印度人说英语的特点和方式有所了解。 口译专业属应用类研究生,考试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据笔者了解,入学考试多不开列参考书目,笔试也不考理论知识。笔试内容多为段落改写、填空、写作、英汉双向笔译、综合知识测试等实际操作的内容。这些全靠考生平时的知识积淀和能力培养。 该考试另外一个特殊性是该专业录取时以考生的复试成绩为主。学员在入学考试时除了要通过笔试外,口试即复试是选拔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复试中才能对英文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客观的考查。 据了解,复试包括: 1.视译:将一篇英文稿口头翻译成汉语。 2.复述:先听两遍英文录音(时间:3—5分钟,可作笔记),再将听到的内容用英文复述一遍。 3.面试。 上外复试包括: 1.演讲:从考试委员会提供的若干题目中挑选其中之一,作2—3分钟的即兴演讲。 2.复述:听1—2分钟的演讲,然后以另一种语言用自己的话复述演讲内容。 3.视译:听一篇短文,浏览该文1分钟,然后将其内容口头译出。 4.问答与对话。 专家建议 笔者就非外语专业的考生报考同声传译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认为,国内目前从事同声传译职业的多为本科外语专业毕业生。但是,国际许多知名同传并非都是“科班出身”,例如法国某知名同传就是数学博士。各大院校欢迎和鼓励非外语专业考生报考,但是同传毕竟是“金字塔”的塔尖,希望考生量力而行,理智选择,例如报考其他层次的口译培训(商务口译等),以免无功而返,收获甚少。 由于该专业的复杂性,想要通过相关考试最好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而且按照国际惯例,这类考试要邀请联合国资深人士和专家担任评委。要成为同声传译员绝非一蹴而就的事。在国际上,同声传译有国际同声翻译协会(简称AIIC)这一行业组织。该协会成立于1953年,是会议口译这一专门职业惟一的全球性专业协会,负责审查、认定会议口译员的专业资格和语言组合,制订其职业规则、工作条件、道德规范和专业培训标准,推广会议口译最佳实践,并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展集体谈判以确定会议口译员的待遇等。AIIC的会员身份被广泛认为是会议口译员的最高专业认证。目前,AIIC在世界各地有2600多名会员,中国大陆有20名,其中5名在上海。 培德锦绣英语同声传译培训班认为,英语速记是英语同声传译的基本功,可见学习好英语速记很重要哟!!英语速记(English Shorthand), 顾名思义,是用来记录英语语音的符号系统。 1888年,美国人John Robot Gregg 发明了英语速记,共有20个基本速记符号。 每年全世界都有100万人在学习英语速记。英语速记对美国的商业革命做出了不可抹煞的巨大贡献。

⑼ 英语翻译

英英词典里的解释吧
查查英汉词典不就都有了
ain't
非标准用法 指am not的意思,是这两个词的简写
有时也指 are not/is not/have not
后面是用法说明,可以参看英汉词典, 其实只要知道前面的意思就行了

⑽ 英语句子翻译

1. There were so many electric toys to choose from in the shop that he didn't know which to choose.
商店里有这么多的电动玩具可供挑选,他不知道选哪一个好。
2. Body language helps the speaker to communicate his ideas to the listeners clearly.
肢体语言有助讲者将想法清楚地传达给听众。
3. All the volunteers here are expected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要求这里的志愿者都精通英语。
4. The sky cleared up shortly after the heavy rain.
大雨过后不久,天空就放晴了。
5. The singing competition provides me with a rare chance to challenge myself.
这次歌咏比赛给了我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去挑战自我。
6. Compared with other students, the girl has bette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in English.
同其他学生相比,那女孩的英语听说能力更强。
7. It was in the supermarket that I came across my former class teacher.
就是在那家超市我和以前的班主任不期而遇。
8. Thinking of the victims, he refused to comment on it.
为受害者着想,他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9. He chose to face up to the failure instead of giving himself up.
他选择勇敢面对失败,而不是自暴自弃。
10. I don’t like the color, so may I change it for a different one?
我不喜欢这颜色,可以换一件吗?

热点内容
你每天怎么回家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56:31 浏览:401
校准气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9-15 07:55:08 浏览:118
加点糖吧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46:36 浏览:394
喜欢马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29:21 浏览:849
简单的英语句子翻译成英文怎么说 发布:2025-09-15 07:28:36 浏览:115
幸运时光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5 07:28:36 浏览:771
变形过程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9-15 07:20:10 浏览:32
介绍自己的家在哪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20:06 浏览:167
学会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14:27 浏览:470
尤其是它的翻译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5 07:13:43 浏览: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