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高考故事阅读理解答案
『壹』 做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目时,为什么读懂了文章,可总是做出来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呢
那还是你没读明白呗!
还有就是,高考嘛!肯定会有难度的,光读懂就能写出答案,那岂不是谁都能得高分吗!
『贰』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
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是考查综合水平的题目,平时积累一些解题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来说说我的建议:
在做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过程中,要做到如下几步:
1、先粗略阅读全文一遍。
对于阅读理解,可以先看一下文章后面的若干个小题,目的是了解你将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以便带着问题阅读,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完形填空,可以随意选择答案填入文中,以便于通读全文。
这一遍的目的是了解文章属于什么方面的内容,是说明文还是叙事。。。文章的重点是要告诉读者什么与众不同或鲜为人知的东西。
2、仔细阅读全文第二遍。
这一遍进入解题阶段。对于完形填空可以直接选择答案填入文中,对于阅读理解,就要带着刚才预先浏览的问题去阅读,并做好解答。
3、检查校对阅读,第三遍。
如果时间不足了,第三遍阅读,就要对自己的答案没把握的部分仔细阅读、核查正误。
如果时间充足,第三遍阅读就要持一种否定自己答案的态度来阅读全文,以检查自己答案的正误,必要时仔细推敲。
特别提醒注意两点:
一、我在这里均说阅读“全文”,意思是要整体把握,尤其是文章中局部内容不明确的情况下,要从全文的整体意思来思考局部的可能意思,不能独立于全文这外。
举个简单例子:
全文都讲某人是如何的为人好,局部的内容也要从“为人好”的大局出发来考虑。如果文章局部确实讲的是他“为人坏”,那么,在讲“为人坏”的内容之前,必然有一个转折词如“但是”等。(可见,一些“but"之类的“小词”,你可千万不能轻视它,它的作用很关键。)
二、第二遍阅读解题过程非常重要,一定要静心、专心。答案一旦做出,在第三遍及以后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绝对把握就绝对不能改变了。因为后面的脑子必然比前面时候更糊涂。
最后,关于要不要查字典。
在平时阅读中就要尽量根据全文的整体环境来猜测字义,实在猜测不出,就算了。因为有些生字纵然不明字义,也不影响理解或不影响解答所需要解答的问题。如果它就要考这个生字的意义,那根据上下文就应该能猜测得出来。在做完后,根据需要(注意:没有必要全部生字都去查。查多了,一影响情绪和解题目兴趣,二影响速度和效率。三没有必要了解全部生字,比如一些偏僻地名等。)以查字典形式来检查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叁』 找一篇英语高考阅读理解
1.每天都接触,每天两三篇 2.先看问题,再看文章,并把标出答案所在的地方,标上题号专,这样可以减少错误率 3.做错属的题目要重新看,找出正确答案所在处 4.课本的单词一定要掌握,另外,阅读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也要知道,这样做的时候就不至于连文章说什么也不知道了 5.尽量不同方面的题材都涉及到,比如故事,科学,经济等.
『肆』 哪里有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有追加)
最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训练题
http://jlzx.k12.com.cn/derup/page/detail.php/K12CENTER000002-0000000000382897
2006年高考英语阅读新题型——任务型阅读题专练
http://www.downe.com/Software.asp?id=589
最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训练题(69)
http://www.ezy.org/word/36/55/365569.htm
『伍』 2014年全国卷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答案
2014年全国卷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答案网络一下
『陆』 英语高考 阅读理解
56题选不对的,B选项Printing is taught in preference to writing in cursive的意思是在教学中,打印(体)优先于草书。原文中American children traditionally first learn to print, and then to write in cursive, which connects the letters跟这个意思是相符合的。 而C. Handwriting is taught for its own sake.书法是为了自己本身的目的而学的,原文中说的是传统书法并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用途去学,而只是现在的专家认为(建议)they say it should be used as a way to get students to express ideas.学书法并用来表达思想。 所以应该选C
57.Some people might think handwriting is not important any more because of computers and voice recognition programs.原文中明确表示了原因“because of computers and voice recognition progr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