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语言和意义相结合
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阅读教学与语言知识的教学能否并行
高中英语(SEFC)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以SEFC 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
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
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
plate jump to the north ?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
earthquakes ?
6) What is " The Big 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 theory 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 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 做英语阅读的意义和方法
阅读是很重来要的环节,是全面提源高英语水平的最佳途径。但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其他课程比较重,受语言环境、词汇量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水平相对比较差,不要紧,只要坚持就行了。做阅读题,最重要的是语感,一句觉得读得比较顺口,往往就是正确的。但是,这种语感正是建立在多读的基础上的。希望你在克服浮躁情绪,沉下心来,细心体会,你会慢慢觉得其实学英语是一件比较快乐的事情。
3. 阅读对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觉得大量阅读能培养出一定的语感,你要是光看不读,个人认为其实不专会有太大提高,还是应该多读文属章,即增加了词汇量,又锻炼可自己的口语,不过需要坚持,原来我觉得英语很简单,口语也不难,现在学了二外,才发现口语没有那么好练,这是我现在的方法,就是要多读课文,课文中不会的单词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下次口语里想说这个词的时候才会说,呵呵,就是要坚持!
4.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体现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同意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专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属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情感态度的培养则成了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目标之一。
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就成了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兴趣是一种行为动机。 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从而把学习当作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能够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并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和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等长处,就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在乐中学的目的。
5. 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专语水平。根据教育部新课标的属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英语阅读量要达到20万词以上。阅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各级各类考试所占分值逐渐增大
重要的语言输入途径
丰富知识,发展人际和自我反省智能
6.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意义是什么
听说读写的一部分,就像中文的阅读一样,语言的重要作用之一
7. 英语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1.提升英语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已经开始分化,有的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识记和英语句型的背诵开始产生排斥情绪,有的学生对英语毫无感情,唯一的兴趣点便是英语老师课堂教学的一些技巧。面对这种状况,教师不妨引进英语经典名著,用英语经典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经典故事是最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进行情感互动。而且学生如果能读懂故事情节,也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肯定,从而产生自我效能感,以更强的自信投入阅读中。阅读经典,可以让学生感受真正意义上的英语语言环境,有利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和语法思维的形成。
3.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英语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阅读经典名著则可以不断增加积累语言知识。初中生在阅读经典名著开始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筛选出英汉双语版,这样学生在英汉对照阅读时可以猜测出单词的意思,减少阅读障碍,经典名著有很多的场景描写,对于喜欢了解故事情节的初中生来说显得枯燥一些,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阅读名著不要贪多贪快,要对文中的描写进行揣摩赏析,甚至要摘抄背诵。经典名著语言灵活,句型多变,蕴含着更加丰富的语法内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特点,经过自身的加工整合,在写作时可以随时迁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8. 什么是英语阅读理解中词汇的同现关系
英语阅读理解中词汇的同现关系:同现关系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在语篇中,围绕一定的话题,一定的词往往会同时出现。
现代语言学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是J.R.弗斯。..."借、读、还"都能与"书"一起出现,这种同现关系他称之为"搭配"。据他看来,非但语法有搭配,语音也有搭配。例如英语有lint[lint],link[li嬜k],但是没有[li嬜p],因为[嬜]和这两个音在这个位置上不能搭配。
篇章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粘合手段,按煦一定的思维模式,为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结合起来的语义毖体。粘合(cohesion)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它体现‘语篇的表层结构上。粘合手段分为五大类:照应(referene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词语(。。njunetion)和词汇粘合(Lexieal。ohesior、)。其中词汇粘合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复现(reiteratio:i)和同现(c ollocation)。①同现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在语篇中围绕着一定的话题,一些意义上相互联系的词语往往会同时出现在同一语篇中,而其他一些词语就不大会出现或根本不会出现。同现主要指反义词同现(antonym)、互补词同现。
1.词汇衔接:
Hoey曾经说过,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的形式,占篇章中衔接纽带的40%左右。[2]胡壮麟也指出“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取得统一”。因此,根据语篇词汇衔接的知识对语篇信息进行处理将是一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词汇衔接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同现和复现。同现关系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在语篇中,围绕一定的话题,一定的词往往会同时出现,而另一些词就不大可能出现或根本不出现,因此同现关系与语篇范围关系密切。如:(1)He told me that in some places customers don’t bargain about prices.(customers,bargain和prices为名词与名词的同现)(2)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stimulate the curiosity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teaching和students是名词与名词的同现,stimulate,curiosity和creativity为动词和名词的同现)复现指某一个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或概括词等形式在语篇中重复出现。语篇中的句子之间可以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相互衔接。请看下面的例子:(3)The smokers suffer a lot.In fact,the non-smokers who must breathe the air polluted by tobacco smokes may suffer more than the smokers themselves.(其中的smokers和suffer皆为原词复现)(4)He is always eager to see new places and keen to meet new people.(eager和keen为同义词的复现)
2.语法衔接: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王宗炎所谈到的“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连贯是采用这些手段得到的效果,有的学生看文章,总觉得抓不住重点,摸不出脉络,往往是由于忽略了衔接和连贯的重要环节的作用”。实际上,每个作者在写作时都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中心思想,作者在安排语言材料的时候必须围绕着写作的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安排。所以,文章的段与段之间、每一段里的句与句之间必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文章的意念联络关系,文章正是通过这种关系来达到整体连贯,而表现连贯的手段就是衔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文中出现的连贯和衔接现象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运用衔接手段,并结合非语言知识对文章进行推理,从而实现深入理解。(1)照应在语篇中,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了照应(anaphora)关系。因此,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也就是说,语篇中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在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学习英语的一些策略,文章第二段Nevertheless,while you cannot expect to gain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without sustained hard work,there are various helpful learning strategies you can employ to make the task easier.Here are some of them.此句中them指的是语篇上文中指出various helpful learning strategies,也就是说them和various helpful learning strategies构成了照应关系;而some则包括下文的六个策略,即Do not treat all new words in exactly the same way,Watch out for idiomatic ways of saying things,Listen to English every day,Seize opportunities to speak,Read widely和Write regularly,同样,some和下文的这六个策略之间也构成了照应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照应关系,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方面也就会容易得多了。(2)替代与省略替代指用替代形式来替代上下文的成分,从而达到既避免重复,又使语篇衔接的目的。例如:A:Mary is very good at handling difficult customers.B:Oh,I don’t think so.(so替代上一句Mary is very good at handling difficult customers)省略指的是为了避免重复,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从而达到简练、紧凑、清晰的表达的一种修辞方式。语篇中的省略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句法上是不完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理解的,因为阅读者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被省略的成分。也就是说,省略结构的出现,本身就预设了被省略成分的存在。因此,阅读者可以根据阅读的需要,从上下文中寻找出那些被省略的语言成分来补足省略结构,达到理解的目的。在语篇中的句子层面上,运用省略手段可以使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