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蔷英语阅读方式
1. 《绘本课程这样做》笔记
我的题目是《绘本课程这样做》。我将会从绘本课程的背景,绘本课程的设置以及绘本课程的实践三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一、绘本课程的背景。
第一个大背景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标准里已经对阅读能力和阅读量、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相对应的要求。那仅凭教科书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仅凭老师在学校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不足的。这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在实施建议部分课标提到教师可以适当的扩展教学内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学活动。那我们又应该扩展什么呢?在分级目标,我们可以看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在教学资源里也同时提出,教师应注意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这就提醒了我们可以用图与文都讲故事的绘本。教材的语言不够鲜活,情境不够真实,而且内容少,输入少。这时候绘本却能够发挥其强项。绘本有地道的语言,有生活化的情境,还有丰富、多选择的阅读材料。其实绘本就是教材的一个非常符合的互补资源。
第二个背景是《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这本书里,王蔷老师带着她的团队,对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作出的优化和调整。从前我们可能都以为阅读能力就是阅读素养,甚至以为阅读理解就是阅读能力。在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里,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把以前被忽略掉的一些因素也纳入了进来。就如解码能力、文化意识,更有阅读品格这个部分。什么是阅读品格、阅读习惯与阅读体验,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提供给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绘本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选择。绘本是适合零到九十九岁的读物,用图片和文字共同述说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后面又有深刻的寓意和道理,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符合教育教学的优秀的资源载体。
第三个是我们学校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中华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五美六会阳光少年。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绘本创作起步比较晚,大量的经典绘本都来自国外,而正好是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绘本,他们从不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自然的各个方面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内容文化,表达了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情感以及多元的价值观。绘本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种优秀的课程资源。
就是在这样三个背景下,课标,中小学生英语素养理论框架,以及我们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我们开始了绘本课程。
二、绘本课程的设置。
我们的绘本课程是怎样做的呢?这里我将从目标、特色和内容三个方面来讲。
课程的总目标是希望通过绘本课程学生能够习得自然拼读,掌握阅读策略,加深文化理解,从而提升阅读能力。采用丰富的评价机制,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以提升阅读品格,最终指向自主阅读,实现从学会如何阅读到在阅读中学习。分级目标是低年级的目标侧重于自然拼读,培养阅读兴趣。中年级侧重知识获取,丰富阅读内容。高年级侧重思维培养,加深阅读理解。
我们的课程有四大特色,第一大特色是审美教育。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五美六会的阳光少年。六会,其中一会就是审美。如何在绘本课程当中体现审美教育呢?绘本是图画书,图在绘本里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形式,而且是内容,学生除了读文字还要读图。在读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线条的虚实,线条的长短,线条的粗细,造型的不同,颜色搭配的不同,近景远景的运用,包括构图的不同等等。在学会观察图画,思考图画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打开了艺术的大门,提高了美感的体验。第二个特色是批判思维的培养。绘本课程又是如何做到培养批判思维的呢?我们知道绘本跟教材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绘本是独立成册的,能够提供完整的文本阅读体验。如果放在教材,可能就用一页纸就可以把全部内容呈现出来。但是放在绘本,有可能就是一个句子或者几个句子,就形成了一个页面,多个页面凑成了一本绘本。那在一个完整的阅读体验中,就会有翻页的过程,翻页带来停顿,这短短的停顿就会带来思考的时间。这短短的思考时间,学生会想什么?他会根据线索来推测,预测一些问题。然后他会检验上一张图的推测和预测是否正确,或者会看这张图有什么新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诸如这类的预测、想象、提问,其实就是思批判思维的一个奠基。当然,在学完整个绘本以后,对绘本人物的评价,对绘本故事的评价,对绘本人物的分析都是批判思维的培养活动。第三个特色是学科育人。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从学科教学转化为学科育人,绘本课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知道绘本的主题是丰富多元的,有适合儿童的,也有适合大人的。因为它的主题可能从幼儿园故事一直到历史、地理、健康、人文,甚至是生命生死这样的一些话题都涵盖了。不仅有丰富的图面,从图画可以感知,还可以从文本去解读领悟文章的主旨和主题。而这个主旨和主题恰恰就是深刻的寓意和道理所在。育人就是这样,在文本的阅读之间,润物细无声的发生了。第四大特色是全员参与。我们这个绘本课程是自上而下全面统筹的。我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我们的课程内容分为三大块,一个是自然拼读,一个是课内精读,另外一个是课外泛读。我们都有配有课程资源。自然拼读我们选择的是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在二年级开始加入第一套英文视觉词读本。课内精读选择的是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课外泛读部分是推荐了丽声网络、万花筒、丽声英语绘本剧以及领先阅读x 计划。
三、绘本课程的实践。
我们绘本课程的实践,我将从时间安排、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来谈一谈。
时间安排上,首先是课内。课内我们是每周有一节绘本阅读课,是选择与教材的主题相关联的绘本来做绘本精读。然后是利用其他一些碎片的时间,凡是在学校老师能够接触到孩子的时间,都尽可能的创设机会。一个是课前的持续默读五分钟,还有早间的大声朗读,还有午间的安静默读。下午放学后的社团,我们也开设了戏剧社团和绘本阅读社团,都是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到不同的绘本。在课外没有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也是能够接触到绘本的。一是在我们的教室,图书角放置了大量的英文绘本,让孩子们可以在课间做同伴共读。绘本也是允许带回家,让他们回家做亲子共读。能力水平达到了的话是可以做独立阅读。
教学模式一块,非常感谢王蔷老师和她的团队给我们总结出了多种阅读策略,包括图片环游、拼图阅读、持续默读以及阅读圈。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也是参照这四种模式。
最后是我们的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们持续阅读,保证阅读的数量,提高阅读的质量,也是全面落实我们的课程。评价方式有很多,在这里简单的介绍我们常用的几种。一个是漂流阅读。漂流阅读三步走,首先是精选绘本,要确保人手一本绘本。接下来是让他们在阅读后做一个简单的阅读记录。大量的输入以后,是希望他们有一个输出。我们在每周的英语午读时间做读后分享。第二个是核心素养测评。核心素养测评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是一个全科活动。在英语学科,叫做绘本表演。绘本表演需要剧本。我们的剧本可能来自丽声,也有可能来自每一周的绘本阅读课的改编。第三个是绘本展能活动。我们知道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是有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心智要求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我们给每个年级设定了不同的主题。一年级绘本故事我会讲,二年级绘本故事我来演,三年级绘本故事我推荐,四年级绘本故事我来做,五年级绘本故事我改编,六年级绘本故事我来写。第四个是绘本评价册。通过阅读评价册,我们是希望记录孩子们的阅读过程,记录他们的阅读感受。基于评价册的表现,我们设置了阅读学位的评审,分别是阅读小学士、阅读小硕士以及阅读小博士。最后是寒暑假的综合实践。我们学校的寒暑假是所有的科目一起布置寒暑假作业,语文和英语都选择了阅读书目推荐的方式。在开学后,他们的手抄报就收集起来,做成一个优秀的作品展。在开学初跟大家做一个作品分享。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绘本阅读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有说的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多多指正。不管怎么做,最后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绘本的无穷无尽的美好,让孩子们能够抵达阅读的世界,让绘本架起阅读的桥梁。
2. 李莉老师《The Trunk and the Skunk》说课笔记
一、教材内容
我的课例选自外研社丽声拼读故事会第三集中的一个绘本故事。故事的名字叫《The Trunk and the Skunk(象鼻和臭鼬)》。这个绘本的内容是非常有趣的,也是一个典型的自然拼读类绘本。出现的单词,大部分都是可解码的,句型韵律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绘本分析
这个绘本在故事上可以挖掘的知识点很多,尤其是故事的两个主人公,猛犸象和臭鼬。单从其习性特点上就可以当做一个网络类绘本来习得。因而,为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扎实,我们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了该绘本的阅读教学。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拼读方法,借助自然拼读,理解故事大意,并能进行流利阅读。
三、学情分析
在参加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之前,我校学生并未系统学习过绘本课程。当年还没有接触到绘本教学与PEP教材融合这一理念。因此,我选择了英语基础稍微扎实一些,具备一定词汇量及知识面的四年级同学来上这节课。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二十六个字母及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具有一定的拼读意识和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拼读方法,阅读绘本,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理论依据
除参加培训和课题研究带来的收获外,我设计这节课的理论依据主要还是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英语,爱“拼”才会赢》以及《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这三本书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宝典,也为我日后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二零一一年版的英语课程总目标中,我们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五个要素构成。但对比新修订的课程目标,我们看出语言能力不再是核心,而变为综合素养中的一部分,与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共同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基于核心素养做出的目标定位。
五、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语言能力目标从语音、词汇、句型三个方面来设定。语音方面的目标是熟练掌握辅音丛nk、th,能独立拼读以辅音丛开头或结尾的单词。词汇方面,能够理解trunk,skunk,stamp,slosh,smell, dig, pick up,lift 在故事中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I can do sth with...表达能做某事。学习能力目标是:一、掌握相关字母或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律。二、通过听、说、读、写、看的方式,全面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课堂所获得的策略发展对绘本阅读的兴趣。三、能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文本,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故事内容。这节课的思维品质目标是能够理顺故事线索及细节,并且能够针对故事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文化品格目标是通过故事阅读,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独特性。我们应该学会包容与他人和谐相处。基于教学目标,我所设置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生词、句子,读懂并理解故事大意。难点是:一、学生能够用批判性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二、对较难的单词及短语,如stink,get rid of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这堂课整体的教学流程分为四大板块,热身导入、拼读解码、绘本阅读,最后是朗读输出。所以这节课整体的设计思路是先解决拼读障碍,再进行阅读理解。在拼读解码的过程中,我完全采用了《英语,爱“拼”才会赢》中对拼读方法的指导,主要运用到了音素培养、音素组合、音素切分、音素归类、音素删除以及尾音。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图片环游法以及任务型阅读。接下来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吧。
首先我以一首好听的辅音丛视频作为icebreaker,让学生观看跟读并做动作,把孩子们带入自然拼读的世界。这个视频动感十足,而且出现的字母组合刚好和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相匹配。紧接着我就通过自然拼读卡片的形式,又带着大家回顾了一遍这节课将涉及到的辅音丛。这个活动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们的音素意识。当时在参加第五届自然拼读与英语阅读研讨会时,一名外籍老师在培训时讲到Build a foundation for reading,为阅读打好基础。那什么是基础呢?Sounds are the foundation.House is built upon the foundation.所以整个自然拼读体系的构建是基于每一个小的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在熟悉了这些辅音丛的发音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它们来拼读单词了。这就是音素组合,也就是将简单的音素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单词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的单词都是图文结合的。借助图片,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理解。我也会通过TPR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词义,还会让学生自己动一动。这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接下来的阅读理解扫清词汇上的障碍。在拼读到最后两组词thick和that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词当中有几个音素。这就用到了音素切分。音素切分是指将完整的单词拆分成单个音素的能力。在音素切分的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的发现了在两个词中,th 的不同发音。这也是我这节课语音学习的难点。为了更加有效的突破难点,我又设计了Who is the spy,谁是卧底的游戏,让学生找出th发音与其他两个不同的单词,这是在培养学生的音素归类意识。通过音素归类,孩子们会发现单词that与其他两个词的首音不同,从而突破字母组合th在发音上的难点。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也训练了视觉词that 和the并且巩固了核心词Mammoth的发音。在学生找到所有的spy之后,我会对他们给予及时的肯定。然后又以thank这个词为切入点,通过音素删除的方式,启发学生输出字母组合nk发音。这也是本节课语音环节的一项难点。音素删除就是当一个音素从单词的整体发音中移除,孩子能说出剩余的发音。我是逐步删除单词thank的首音和中间音。最后,学生能够准确说出nk的发音。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鼓励学生自己拼读出一些包含押韵音ank组合的词。这些具有相同押韵音的单词,属于同一词族。词族的学习,在拼读拼写上给孩子们提供了一条捷径。通过掌握一两个词,可以拓展到更多的词。此外,语言是讲究韵律和节奏的。词族的运用,增强了孩子的语言驾驭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拼读的最后落脚点又落到了本课的主人公skunk,臭鼬上。由此,自然导入绘本阅读环节。
有一本书叫《How to read a book》。作者这样写,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首先在于这个人的阅读更加主动,其次在于他的阅读中每一项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有效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读封面。绘本的封面上有书名、图画、作者和出版社等信息。而在这其中,最应该引起读者关注的就是书名和封面图了。我先启发学生读标题,认识故事的主人公skunk,在引导他们通过看图了解到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Mammoth。当然,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Mammoth与elephant的区别。我准备了关于Mammoth的介绍视频。只有了解了猛犸象的特点,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绘本内容。在认识了猛犸象之后,我们就开始图片环游了。为了增强课堂阅读的趣味性,我将猛犸象请入到了课堂中,运用猛犸象玩偶鼓励学生开口阅读。在图片环游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比如通过放大镜的设计,让学生观察猛犸象的四肢,以及文章中的三个拟声词。由于有了前面自然拼读的铺垫,学生的阅读很流畅,理解起来也毫无障碍。王蔷教授在《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一书中讲到,图片环游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经验出发,根据有限的图片信息进行观察、分析和预测,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阅读,同时学习语言知识,体验阅读过程,构建意义,运用阅读技巧和策略提升批判性思维和预测想象能力。所以我参考这一方法的指导,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给出不同答案。在这里顺便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直在提倡核心素养。许多研究者认为,核心素养包括4C,即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创造能力。所以接受学生的不同答案,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体现。在引领学生一起了解了象腿和象牙的作用之后,我就以任务型阅读的形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象皮的作用,学生通过连线完成图文匹配。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大意,并能进行语言输出。任务型阅读的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留出了比较宽裕的探究式自主学习空间。这种空间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重要。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收放自如,有的放矢。所以自主学习后的检测与归纳也非常重要。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追问的技巧。有效的追问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追问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发散追问,助推思维的创新性。这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用的非常多的追问形式。还有逆向追问,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了解了象皮的作用后,故事的另一主人公skunk 就登场了。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发问猛犸象是否喜欢臭鼬的味道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的给出了答案。我又追问Why do you think so? 这是一种因果追问。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追加提问why 或why not,这也是我们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用的最多的一种追问形式。因果追问的优点在于能够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判断依据和推理方法,体现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进一步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词汇上的难点,就是smell和同义词sniff。这两个词都表示闻。如何在全英文的语境下让学生感知这两个词的区别呢?这就需要我们用到多感官教学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度。我将橘子放到盒子里,让学生去闻,学生很容易就感知到sniff 和smell 的区别。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臭鼬,我也准备了一段视频。在了解了臭鼬的习性后,我引导学生带着猜测与想象,读完了整个绘本。这个猜测不仅仅是对绘本大意的猜测,还包括对绘本中所出现的生词意义的猜测。孩子们会结合上下文去猜测生词和短语的意思,或者通过paraphrase的方式去巩固和理解所出现的短语。根据上下文来猜测生词的大意是很常用也很实用的阅读方法。而充分利用绘本中图画与文字的对应关系,让绘本自己给自己做解释,这也是最简单,孩子也最容易get 的方法。故事的最后,也落脚在整个故事的情感线上How does this skunk feel?How does the Mammoth feel?最终实现绘本的文化品格目标,即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独特性。我们应该学会包容,与他人和谐相处。为什么我们要去挖掘绘本的情感线呢?因为在绘本的图片当中,我们是可以看到许多文字当中没有显现的东西。比如从绘本图片当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猛犸象心情的变化,这其实就是一条情感线。而且在观察绘本图片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关于绘本的细节。最后我们就是要跳出这个绘本去思考绘本想要传递的价值是什么。这条线其实就相当于是思维线,这刚好符合王蔷老师所讲到的图片环游教学法的活动顺序及图片环游结束后进行总结评论。在总结评论结束后,就进入到默读与朗读的阶段。默读和朗读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流畅度。我让学生自由选择默读或朗读,通过这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充足、丰富的阅读体系。再让他们通过跟读音频加强阅读的精准度、流利度和阅读韵律,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最后通过reading show 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分享阅读。我这堂课的homework是Tell this story to your friends. Make a new story between two animals.这也是鼓励学生将绘本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用知识输出进一步巩固输入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很清晰,随着故事的情节展现出绘本的情节脉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支架。但是现在回头来看,板书中并未清晰的体现出整个故事的感情线,也是我这节课的又一不足之处。绘本教学的方法不是一概而论的,要始终坚持学习优秀的教育理念,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智慧不断增长,又不断的进行系统思考研究,做出调整转变。要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强调学生的深度参与,这样才会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3. 多维阅读四级,这个故事关于什么
多维阅读第4级是关于斑马觅食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斑马在觅食的路途中遇到各种危险最后安全吃到草的故事,让小朋友思考,如果要去某个地方获取食物,会遇到什么危险,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多维阅读》系列英语分级读物是在贯彻学科育人,落实学生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改革背景下,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新西兰GES公司合作开发的一套英语分级读物。这套书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三大范围,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阅读过程中贯穿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及文化知识的讲解,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该系列读物由中国英语阅读研究院院长王蔷教授携手知名英语阅读专家Jill Eggleton共同研发,将国际先进阅读理念与中国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完美融合,是一套完全符合课标精神的优秀分级读物。
4. 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分级阅读是指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思维水平,根据语言学习规律而选择确定阶梯式系列读物,以推动和促进青少年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使他们在体验阅读过程和乐趣的同时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2017,王蔷)
2019年初带着学生开展英语分级阅读,从最初的简单导读,到尝试师生议读,再到精彩多样的读后分享,这个过程中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也在不断尝试、思考、总结中成熟起来,慢慢形成了一些适用于本校学生的经验。
一、创设良好的外围条件
分级阅读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外围条件。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四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1.确定固定共读时间
在学生对全英文桥梁书没有阅读体验进而产生阅读兴趣之前,前期的引导非常重要。开展分级阅读的初期,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做到自觉自主阅读,所以我们每周约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约30-40分钟,师生一起共读。这样不仅能保障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频率和阅读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后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指定专属共读空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浮躁、急功近利的心境不适合阅读。为了让学生暂时抛开一切作业和情绪,静下心来读读书,我们指定了专门的阅读空间。让学生们走出教室,仅带着指定书目在学校一楼大厅的学科空间进行阅读。学科空间没有教室那样的课桌椅,放有10张小长桌,更像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书吧,而且环境也相对封闭,这里成为了我们阅读的专属空间。
3.成立阅读小组
阅读小组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人文环境,其主要作用是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本着“教师引领、同伴互补互助”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本人意愿、特长及性格特点等将同一班级的学生分成整体实力相当的几个6人小组,进行“捆绑式共读”。实践发现:同伴的影响是巨大的。 同龄人之间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与互相帮助,有时甚至比教师的生硬说教更有意义。
4.选择适合的书目
分级阅读标准的主要功能是将读者的阅读水平和读物特征进行匹配,帮助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材料。太难懂或太浅显的材料都不利于学生坚持长期阅读习惯的养成。所谓适合的材料是指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篇章结构、呈现形式等要素要符合学生总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我校学生的整体情况后,我们为八年级学生选择了黑布林丛书初一第1辑的六本书。
二、提供有力的阅读指导
确定书目后,根据读前、读中和读后这几个不同阶段,进行阅读指导所采用的方法和意义也所不同。
1.读前导读
开始真正阅读一本书前,课题组的老师们集体讨论如何去做这本书的导读。导读不仅要把书的写作背景、作者和书的结构等相关资料信息提炼介绍给学生,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将导读称为“撩书”。“撩”表示用手去挑拨火堆,让火变得更旺。通过“撩书”让学生对这本书产生更多兴趣。如《渔夫和他的灵魂》的导读,以渔夫为中心,呈现他在不同时期遇到的不同人物,让学生猜他们的身份,预测渔夫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让学生兴趣大增,迫不及待想走进这本书。
分级阅读系列丛书的封面、封底、扉页及文中都附有精美的图片,我们平时最常用的导读就是带着学生一起观察图片,不断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预测书本内容,进而关注内容的走向和情节发展,最终完成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经验。
2.读中推进
“推进”是指对事物的运动状态施加影响,使其继续朝一定的方向前进。根据我校学生的阅读节奏,一本书大约需要3-4个固定时间读完,前后近一个月的周期。学生的兴趣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退,所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兴奋点很有必要。
最简单的方式是根据阅读内容给出几个信息判断题来检测学生的读,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进度后,取中间值作为本次阅读的任务量,提醒未达到的同学抽时间赶上。但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学生是被动的。
如何变主动为被动呢?推进课也可以赏读课的形式进行:与学生交流这书里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地方,如《彼得潘》中Wendy开始想念妈妈的章节。或者选取书中的某个片段进行层层剥笋似的探究性阅读;还可以选择某个学生感兴趣的矛盾点展开辩论,如Peter和Wendy对于“是否长大”发生分歧时,你站在哪一边?为什么?遇到生动的对话可以开展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如Peter和Huck正面交锋的片段。这些都会推动学生进一步阅读并积极思考。
3.读后分享
书读完之后,师生可以一起来议论、畅谈、分享观点。读后分享课的教学模式类似于开放的小论坛,允许学生各说各话,互相补充互相指正,谈话内容可以聚焦主题,也可以聚焦作品语言,还可以聚焦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变化。如:你如何评价《赤诚之心》中的Blue Feather这个人物?把《寻找安乐窝》中Penny在学校、在家的状况和你自己作对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如果你是Penny,你会如何解决面临的这些问题?
当学生表达的观点与正确的价值观不符时,教师不必急于打断,应尊重其表达的权利。先将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他们争论,互相矫正,最后再从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角度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保护学生参与分享的积极性。
三、开展多样的成果汇报
成果汇报即读完一本书后对这次阅读体验做一个总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以什么样的形式。形式多样不仅是让学生不轻易厌倦,更多的是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语言能力最弱的学生可以上交最简单的reading log, 只记录每次读书的起始时间、页码和读到的新词等;喜欢画画和设计的学生多选择制作reading poster, 画出故事主要人物和情节,配以简单的文字解释;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制作清晰的mind map, 提炼出故事梗概总结作者观点;语言功底强喜爱表达的学生可以尝试写一写reading report、reflection paper或rewrite;爱好表演的学生也可以将故事或其中的某些片段改编成剧本后,在学校每年的英语节或者社团汇报展演的舞台上一显身手。
天赋等于热爱,最初的热爱往往是做某件事时被激励的感觉。所以在学生达到较高的阅读素养前,激励比惩罚更重要。每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教师都会对学生的各项作品包括阅读日志、笔记、报告、分享等作一个评比、评奖、展出,在每月的公众号上进行宣传,各班老师还会在班级群、自己的朋友圈、QQ日志或说说上对这些学生的作品和视频进行宣传和表扬。被肯定的学生会感受到极大鼓舞,其他学生也会被触动。
我们做分级阅读的“初心”是想办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阅读真实地发生。我们不断尝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有欢喜心,自然就会去读。所谓“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5. 分级阅读究竟好在哪
01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如今这个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阅读英文原版书早已不是什么时髦的概念。事实上,不少父母与老师都会早早地让孩子以绘本为起点,逐步接触英文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书,以及怎么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早在19世纪初期,分级阅读的理念就已由国外学者提出,随后这一理念在国外,尤其是在欧美国家被广泛接受并不断发展,各种分级阅读标准体系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
分级阅读主要是指读者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能力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读物。通俗地讲,就是孩子学习阅读时,应该阅读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书,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英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设计出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系统”。这些分级阅读体系的分级理念同中存异,并没有任何一个体系成为完全的主导,只是根据不同地区或人群的实际情况,而成为较适合的一种。
英文分级阅读,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始终保持在适龄、科学、效果领先和提升孩子智慧自信方面获得最佳效果。作为“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的少年儿童的阅读模式”,分级阅读凭借其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正在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外辐射,大有占领地球之势。
既然分级阅读有如此多的优势,自然我们也不会错过。在结合了国外分级标准和我国具体国情之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蔷、陈则航教授经过严谨地考察和论证研制出《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简称“标准”),此标准的产生对英语阅读乃至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英语阅读素养”正是其中重要的理论框架。
02
分级阅读中最关键的,就是“分级”二字,也就是说,要为每个孩子找到合适难度的书,同时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最终形成持续阅读的习惯。那么,此次的《标准》究竟是如何给孩子的阅读分级的呢?
王蔷教授带领团队基于阅读素养理论框架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品格的发展趋势,最终确定了“三阶九段”的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的结构和与年级的对应关系。
其实“三阶九段”并不复杂,大家看下图就秒懂了。
三阶九段主要由“读者能力概况”、“读者阅读素养目标”和“读物特征描述”三个部分组成。
“读者能力概况”关注本阶段读者的年龄特点、兴趣、学习特征等;
“读者英语阅读素养目标”具体描述该阶段读者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发展目标;
“读物特征描述”从读者特点和能力水平出发,推荐了相应的读物。
三者互为补充,一方面对读者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挑选到合适的读物,其目标都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03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标准》提出了“英文阅读素养”的概念,它与我们过去常常说的“阅读能力”有何差异?
其实,“英文阅读能力”如今已越来越偏应试,主要指的是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这也是在考试中最常考察的两项基本功。
而“英文阅读素养”来自英语中的`reading literacy,其概念的外延更广。“英语阅读素养”是紧跟英语教学的时代新要求,对英语阅读提出的新概念。而我们以往所说的“阅读能力”的考察和应用范围越来越有限。所以当我们一味地强调阅读能力时,一种“伪阅读素养”(aliteracy)就应运而生了:一个孩子的解码能力很强,阅读理解能力也很强,但他就是不爱阅读。孩子的阅读能力强,也许是因为家长的督促或老师的作用,但是出了校园,就没了可持续性的阅读发展。
“可以说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我们最终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学校教育可能只是教给孩子技巧,给他创造环境,但是出了校园,孩子却不读了,这就有些本末倒置。”
敖娜仁图雅老师说,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伪阅读素养”,正是因为孩子的阅读教育,缺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即阅读品格。
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外语学习者的外语阅读习惯和外语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阅读品格也逐渐塑造,正因如此,传统的阅读能力概念正在逐渐被“阅读素养”这一新的概念所取代。
为什么说“阅读素养”的概念比“阅读能力”更厚重呢?这要从“阅读素养”的内涵说起。“标准”把我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目标概括成“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方面,6个维度共20个要素。
04
科学的标准是个好东西,难道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制定相关的中小学英语学习标准吗?其实,我们早就有《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7)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各个级别的学生应达到的阅读量、阅读理解水平和相关阅读策略的运用。
遗憾的是,这些标准面向的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对阅读有一定要求,但是并没有按学段、年级、学期提供有关阅读的具体内容、文体形式和阅读理解等可操作的标准。
并且,在中国的学校,阅读教学还是比较传统,这里面当然有考试的反拨作用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因素。而在课堂上,老师们也往往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另外,大部分老师还没有接触到比较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更别提接受系统的培训了。
反观美国的课堂,你会发现自己始终被书环绕着,而孩子最爱读的绘本自然是数不胜数。这得益于美国人数众多的童书作家,又有明确的阅读分级体系。
美国课堂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动机和兴趣问题,培养孩子自己提出假设和疑问的探索欲望,而不是仅仅让孩子被动地去接受。
相比之下,《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首先是针对英语阅读而制定的标准,目标精准。其次,用“分级阅读”的概念解决了标准过于笼统的问题,增加了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对每个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都有详细的说明,其中阅读能力分为4个维度、14个要素,阅读品格分为两个维度六个要素,标准严谨科学、内容全面的同时,更适合中国孩子的英语阅读习惯。这套标准是家长朋友们的福音,让咱们照着“标准”,选书、阅读操练起来吧!
宋代学者赵季仁曾满怀期待地说:“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欧阳修也曾感叹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阅读习惯的培养,往往是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智力发展就越有益。
6.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1
教授王蔷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研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实践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知,语篇教学是激发学生思维、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大部分一线老师的阅读教学都是分解式训练,其实英语阅读课中,单词、句子、段落都只是语篇构成的物质基础,真正的语篇应该包含态度、价值观、陈述、事实。真正的阅读素养,是理解、运用、评价、反思文本的能力以及阅读活动的参与度,只有跟社会、文化、思维挂钩的阅读理解和语言学习才是有血有肉。
河南中招考试英语题型已经进行了调整,语篇的比重增大,语篇多选自原汁原味的外刊,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多方面,题材形式多样,文本内容丰富,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理解分析、归纳概括、逻辑推理及评估等能力进行全面考查。中招考试题型的调整也在倒推初中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在阅读课中提升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合理预习,有效提问,才能让学生readbetweenthelines。而以问题链的形式深入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引导阅读课堂的推手,有效的问题链能引导学生对文本由表及里,自上而下的理解文本。
而本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我校大部分学生没有英语阅读习惯、英语阅读能力较差,缺少对文本分析、综合、评价的高级思维能力。
2、阅读课中基于文本设计的问题较零散,缺少梯度,指向不明确。大部分问题都是基于对文本意思的理解,知识和理解性的问题较多,运用、分析性的问题较少,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就更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浪费在很多简单重复的问题上,课堂时间缩水、效率不高,长久以往不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提升,也会磨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英语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3、中招英语考试改革后,对阅读的比重和考察增多,而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滞后于中招考试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路,把视线放的更高远,深挖文本,基于不同的语料,培养学生不同的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2
反思性教学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传入中国,并在教育界广泛受到关注,21世纪初就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反思性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要进行反思和分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英语阅读教学也需要运用反思性教学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空间,创造性地利用阅读教材,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判断。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新思维,对自己的教学不断的反思、修正,深入挖掘教材,促进课堂动态的生成,从而使英语阅读教学更加富有生命力。
1、在英语阅读课中反思,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不断进行自主的反思,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教师要注意新课导入和课中问题的设定,把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重难点提前预设,使课堂教学能够按部就班、顺利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教学设计不断的反思、检查,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调整、反思中对教学进行调控和应变,把反思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不断的反思尝试中,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不断对教学环境进行反思,可以激发阅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促进课堂动态的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阅读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借助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以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跨文化、跨学科交流,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比如在学习HaveyoueverbeentoSin—gapore?这篇介绍新加坡人文与自然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自己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一个介绍新加坡人文自然的短视频让学生观看,加深学生对新加坡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教师结合教材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一下自己家乡的名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分析课文内容,教师随后补充,这样既达到了提高阅读水平的目标,也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命活力。
2、不断反思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有54%的学生对阅读课毫无兴趣,感觉阅读课单调、枯燥、乏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阅读课堂模式过于固定,精读课文时间过长,单词讲解单调,没有互动。受到固定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往往要自上而下按照文字顺序层层推进,对文章进行假设、预测、验证最后获得结论。所有阅读文本都是按照读前、读中、读后的顺序讲解。其次,我国初中阅读教材一般都附有相应的课件,对讲课内容环节都有统一的安排,教学模式大同小异,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初中英语阅读课除了精读教材以外,教师还应该加设课文泛读训练。虽然当前英语阅读课有时间的限制,同时处理精读与泛读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英语课堂不能只是精读,每篇文章都精耕细作就会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扼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兴趣心不在焉的学习,自然不会有高效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和掌握。因此调整教学方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技巧非常必要。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略读阅读技巧训练,略读技巧就是要把握住不同文体的特点,根据文体特点去理解文章的主体含义,掌握文章结构,寻找文章主题句,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
3、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引发学生思维火花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反思,并对教材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在阅读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国外教材内容新颖、丰富、有趣,题材多样、难度适中,教师可以参考国外的教材形式,对本校教材进行挖掘、整合。比如,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改写、缩写、复述,也可以挖出教材的重点词语进行完形填空,进一步深化教学,把课本上的死知识转化成具有趣味性的活语言。比如为了督促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实效性、趣味性的英语报刊让学生阅读。为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对报刊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讲解,然后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放飞想象,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引导他们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的感悟、体会,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自发提问、主动开口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Animal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出表现动物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根据文章找出疑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抛出一个辩论题“?”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燃烧的更加旺盛,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总之,反思性教学在初中阅读课中的运用,增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意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利用反思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
;7. 英语绘本故事
英语绘本故事3篇
英语绘本故事1
夏至未至,伴随着初夏草香花语,4月17日上午,我们县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守候网络云端,聆听了来自北京双线教育咨询中心何娅超院长《“绘”做能思能辩的有机阅读课堂》的主题报告。何院长结合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剖析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内涵,将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设计直观、清晰的呈现在一线英语教师面前,何院长运用可视化阅读方式进行了课例分析和讲解,将整个在线学习气氛推向高潮。最后,针对教师们在线提出的问题,何院长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回复和解答,解决了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遇到的众多困扰和误区。
何院长“绘做能思能辩的阅读课堂教学”理念,使我明确了英语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的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探究、研讨阅读过程中,高质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能全面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学习英语很多年,使用率却很低。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现状,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本次在线培训给我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却是前所未有的。这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利用互联网这个教学平台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使英语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爱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参加东莞市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培训活动心得
5月11日,我参加了实验小学举行的“东莞市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活动为期一天,上午是黄美园老师和叶自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绘本教学课堂,接着又观看了一节无师课堂录像课。下午北师大王蔷教授对课例进行了点评,接着王蔷教授给我们做绘本阅读的培训,最后由张凝老师进行了小结。我一直对绘本教学非常的感兴趣,但也有困惑,不知采用什么方法来展开教学,这次培训正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这两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两个老师都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故事世界,让学生在“猜—听—说—读—演”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阅读技能,提升了思维和阅读能力,并且让学生懂得了道理。黄美园老师的课是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做到拼读生词、会断句、会把握语音语调,会表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预测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同学们都能通过思维导图,复述完整的故事。同学们的阅读技能得到了提升,并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叶自娱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课堂生动活泼,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猜—说—讲”故事,并以Mind—map的形式呈现故事,并通过Mind—map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并鼓励学生建构新的故事结局,注重培养学生语块阅读策略的能力。
一直以来,都觉得绘本教学就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读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纯粹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得过程。通过这两节课,我看到了绘本教学的优势: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它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知识,能够提供给孩子学习英语的真实生活情境和丰富的词汇,能协助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
听了北师大王蔷教授的精彩点评和讲座,让我对绘本阅读教学课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有了清晰的认识,阅读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如何提升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阅读能力。绘本阅读对于小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实现英语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适时进行绘本阅读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今后我一定会对绘本阅读教学进行潜心钻研,并适当地应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们的学生接触到生动鲜活的英语教学,在一个个童话般的故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英语绘本故事2
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什么是绘本呢?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尤其是儿童——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或是美感的经验。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文童书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覆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也最能让儿童察觉和掌握英语教师可以透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说故事」活动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学生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英语绘本故事3
There is a great kingdom under the sea.Where all the merpeople live and swim free.The king of the mermaids,Poseidon the Great,has six pretty daughters-the youngest is eight.
Her name is Titania.She's golden hair.She likes to hear stories from grandmother fair.She tells her stories of a land far away where people don't swim-they walk,as they say.
"When can I see them? Can we go now?" "When you're sixteen,deer,but not right now.”
So every night,when it's time to sleep,she dreams of this land and then falls a sleep.
8.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经验交流总结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学期初,根据我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确立了本学期课题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在学期初制定了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现将总结如下:
本课题以《英语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以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为根本目的,从实际出发,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提高。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初步探索出了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即: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奠定了基础。
一、Pre-reading 的活动设计
Pre-reading 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扫除部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阅读学习做好适当的心里和知识准备。
二、While-reading 的活动设计
While-reading环节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训练学生跳读能力(scanning)、略读能力(skimming)、查读能力等。
语言学家Eddo Williams 曾经说过:“一般来说,读中活动应先把握整体,再深入到词句段落的理解。”因此在阅读中环节可以分为三步走:整体粗读,了解文章大意;分段细读,注意细节,解决问题;反复重读,深层理解,体会语言结构。
9. 王蔷教学法怎么背诵啊
王蔷教学法主要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背诵,每天早上和同学约着上课,每天下午和晚上就在备课做导图,我的脑海中有框架有些知识点的结构我忘不掉了考试时候。
即使遇到不会的题也能说一说我在后期讲课的时候只觉得心中有框架讲起来也比较顺。
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笔记建议要自己做如果你想买我的思维导图进行借鉴我还是很支持的你跟着我的思维导图做相当于梳理了教材内容如果能跟着我的带背班我带着你手把手教你梳理思路你再自己做导图那就真的就很不错了。
最想对大家说:只有过了自己的脑袋的知识才能真正记住买了别人的资料或者照抄并不代表你是真的会了。跨考学科英语,一开始对王蔷教学法很懵逼,尤其是教学法全英文,根本不知道要背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考,后来才慢慢找到方法。
其实它就像是英文版,其本质都是要背。理解了才容易背,才记得牢,才会变通。然后就是一遍遍重复的背诵,最后画框架图,看自己能不能把内容复述出来。教学法我是先大体浏览一下课本内容。
知道这章讲什么,然后再看划重点视频带你把课本内容过一遍,把知识点画出来,然后自己整理笔记,稍加背诵再去看精讲视频巩固一下,最后像333一样,每学完一个章节就总结一下,把会考的知识点都写在一张纸上,看自己能不能复述出来。
最后默写也有助于记忆,而且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最好是用考研的专业课答题纸默写)。还有就是一定要早开始早开始,越早越好。
10. 以《Monkey Fun》细说英语绘本阅读(续)
近几年,绘本阅读逐渐突显头角,成为文字类学科的主角,究其根本在于学界提出的阅读素养概念,阅读素养一直是国际评价界关注的领域,它是指阅读者为了达成个人目标、积累知识、开发个人潜力、参与社会等目的,理解、利用、反思和使用书面文章的能力。阅读最终会化为国民的精神财富,而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于己于名族,阅读素养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英语绘本相对于刻板的教科书而言,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方面有更多的优势。首先,它符合儿童语言认知发展规律,以丰富的色彩充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我们知道以中文为母语的孩子们没有任何其他语言准备的基础上,单方面强行外语输入,势必会造成孩子的反感,也会扼杀掉孩子的想象力。而一本“picture book”效果就大不一样,就如同婴幼儿时语言结构尚未形成,却能通过观察理解到妈妈各种动作的意义;其次,英语绘本每一本都能独立成册,包括完整的书本信息如封面、作者(译者)、出版社等,能够给孩子完整的阅读体验,特别是小说类的绘本,有助于孩子从小构建文本概念;最后,绘本能够将抽象化概念形象化,通过有趣的故事、真实的情境,传递深奥的道理,于此同时,也将一些英文习惯用语及文化差异渗透其中,非常有利于习得语言、感知文化差异。
现如今,各类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对英语绘本阅读素养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也积累了不少方法和经验。这里笔者主要分享 “图片环游” 教学方法,所谓“图片环游”(picture walk)[霍文保,2016:37]是一种分享阅读,是教师和学生共读一本绘本,通过阅读构建意义的过程,我们知道几乎没有一种听力体验,可以和老师为同学们讲故事或读故事相媲美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将文本故事演绎成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一些情景,阅读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观察绘本中人物表情、动作、语言感受故事,积极思考,不断推敲故事下一情节甚至是结局,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
笔者将以《monkey fun》为实例具体说明,《Monkey Fun 》这一绘本是选自《多维阅读第1级》,它是由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和新西兰GES 公司合作开发的英语分级读物,是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蔷教授携手英语阅读专家Jill Eggleton 以及国内阅读名师团队共同研发的,由于笔者所在学校为县级市且孩子英语周课时为两节的情况,因此选择三年级学生较为适宜。
在热身环节,老师简单的介绍自己,打过招呼之后,通过简单易懂chant(主要涉及相关动作,eg : dance , dance , Let`s
dance; skip,skip,Let`s skip; hang ,hang , let`s hang…开启教学,节奏欢快的韵律,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做,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文本学习奠定知识基础;紧接着输入文本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识别出Title ---Monkey Fun , 封面那张闲适安逸表情的猴子,让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教师顺势问道Is he happy ? 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把看到的表达出来,也是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摸底,紧接着教师介绍猴子的姓名,He is Jojo (把Jojo 的照片贴在黑板上),Let`s say hello to Jojo;进一步细看便能在书本中部的位置发现Writer --王蔷和Jill Eggleton,而最下面的一排小字就是出版社。同样的,对于封底的另一只猴子,也就是另一主角 Dodo (把照片贴好),教师问What is he doing ? Can you guess ? 由于在Chant 里面已经有接触过hang 这个单词,学生会很快说出 hang 。教师模仿Dodo并做动作说:I am hanging . 学生跟读。拿出鳄鱼的图片,This is crocodile , 教师继续模仿鳄鱼 Hello,girls and boys !,贴好图片(注意教师声调的变换,让学生感受到几个人物的不同),学生也跟鳄鱼打招呼: Hello, crocodile !教师模仿鳄鱼睡觉并说 I am sleeping.动作夸张一些发出睡觉呼呼的声音也可,让学生通过动作明白sleeping的含义。
简单的人物介绍完毕之后,就开启了First reading。PPT出示第一幅Jojo悬挂的图片,师提出问题:What is Jojo doing ?(并在PPT上出示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出示,如果无法说明,教师可播放插入的音频 I am hanging. (这也是绘本的第一句话)也将hanging 这个词语贴在黑板上,这是Jojo的第一个动作,为方便学生理解,教师会出示更多生活中的hanging图片,并询问Is that ok? 当然这些hanging的动作都是非常危险的,借机进一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通过仔细观察Dodo和Jojo的表情,推测Jojo可能有何想法:“你不行,我也可以!”I can do, too.这也是为什么绘本下一页出现了Dodo 去荡秋千,第二则音频出现:“Look! Look! Look!”是来自Dodo。教师追问:Why?课堂上有学生答到 He is pround。出示图片swing , 模仿语音I am swinging . 教师接着出示各种现实生活中swing的图片,学生互动,Do you like it ? Yes , I do.教师出示第三张图片并问Whatis Jojo doing ? “jump”这个词语对学生而言不会陌生,他们可以顺势答出 He is jumping . 教师引导:Look at Dodo`s face ? PPT上圈画出Dodo 的表情,引导学生猜测:It`s so easy . (这个动作太简单了),教师接着问:whose turn ? 自然而然就是那只骄傲自大的Dodo。出示第四张图片,who want to be Dodo,让学生模仿Dodo 说:“Look! Look! Look!”,有了第二张图片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十分准确的模仿出Dodo的那种极度想要吸引起Jojo的注意力的表情及语调,Now , what is Dodo doing
? 出示图片之后出现单词skip,
Let`s do it together.跟着韵律学生站起来一起无实物跳绳What is Jojo saying? 图片中只出现了一个单词“Wow! ”教师追问: Why ? Dodo is great!(Dodo 太棒了,它很佩服Dodo。)出示第五张图片,师问What is Jojo doing?学生配音的方式说出:I am hopping . do you know what hopping is ? can you do it ? 其他学生尝试,加深对“hop”这个单词的认知,教师将注意力引导Dodo身上:What is Dodo doing ?出示“Hee!Hee!Hee!”课堂中学生答出了Laugh这个单词,Dodo is laughing . 教师追问:Is that ok ?其实这也是绘本向学生传达的,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如何做到不伤害别人,同时为别人所接纳,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会反思,这是一种嘲笑行为,他们回答: No! 老师拿出现实交往中嘲笑的图片,教读:Don`t laugh at me !并尝试Be nice , Don`t laugh at others !
老师此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crocodile身上,What is the crocodile doing now ?眼尖的学生一下子会发现crocodile已经睁开了眼睛,He is
awake. What is he thinking ?(绘本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用一些学生没有学习过得词汇,讲述着可以配合动作让学生明白,这其实也是拓宽词汇的一个途径) 有学生回答道,He want
to join in . 也有回答道He want
to eat monkeys .教师切忌不可打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也激发学生继续往下面阅读欲望。猜测完毕之后,教师一句Whose turn next ?出示第六张绘本上的Dodo,教师直接引读 Dodo
will say ? 学生身临其境地说:I am
dancing . 依然骄傲自豪的Dodo,仔细观察的同学发现了两只鸟,老师立马将话语权交给这些孩子,The
bird is saying : Look! Look! Look! 从两只鸟儿的表情上,学生发现了突发情况,老师假装不知情地追问What`s wrong ? 学生已经异常激动了,他们枕着抢着说:The crocodile is coming . 教师配合学生的发现,表现出大吃一惊的样子,并询问道:What is Jojo doing ? 找到愿意发言的学生“Jojo”: I am
climbing . why ?教师追问。 The
crocodile is coming .此时所有的学生都发现了这一情况,the crocodile is dangerous . 故事到此,教师不再往下继续讲绘本了,而是让学生来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What will happen next ? 这也是我们这本书的第二次猜测。但这次猜测,老师是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可能出现的后果,让学生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乐于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分享,同时也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协调出小组的讨论结果告知大家。这个环节会视学生的口语情况来看,允许学生使用中文回答,很快我们在学生中得到了答复。小组1说到:鳄鱼吃掉了猴子的尾巴。教师顺势问道Why? 那个孩子用手指指着,老师你看,他的尾巴最低。没错,这就是绘本中没有出现的语言,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是得到了锻炼;小组2说到:Jojo saved
Dodo, 教师答复Maybe;组3说到:They help each other . 这是孩子们结合实际得出的答案,只有互帮互助才可以走出困境,这也是绘本向孩子们传递的精神。第一次阅读保持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在基本模式的操作下,学生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积极参与,并能从绘本细微之处观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就可以算作是成功了一半。
第二次阅读采用给图片排序的方式进行,排好序之后,我们再来同桌之间两两复述这个小故事,这样也就成第三次阅读,如果这个班级水平较高,我们可以给足时间让小组来进行演绎故事,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加入可能的动作,在语境中去深刻了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