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形象阐明,行为习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可谓终身受益。英语新课标告诉我们: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知识和终身学习英语的能力,英语阅读非常重要。但是,英语阅读在学生中往往引不起足够重视,多数学生阅读不能持续,经常半途而废,以致收效甚微。因此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课余良好阅读习惯,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讨论,以期能使读者获取少许启发。
1. 改善和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1.1积极主动参加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传统英语教学中,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枯燥乏味,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且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学好的一门学科。通过开展英语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提高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逐渐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进而养成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1.2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消除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知识面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阅读文章就会受到极大限制,无法体会到文章的主旨意思,进而影响对阅读理解和兴趣。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学生提高知识面,增加阅读的流畅性和愉悦性,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3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帮助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初中英语教学的成败。初中英语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后增设了阅读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突出实际功能。在这方面,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词汇的巩固力度,把握好词汇关,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词汇外,还应对现有词汇进行扩充,让学生理解和灵活应用,提高词汇量。其次,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要从传统说教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给学生足够的而时间,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2. 加强教师指导作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意识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外相结合,通过课内精读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完成文章,巩固词汇,锻炼阅读能力;通过课外泛读,使学生对所学的词汇和语言基础知识进一步熟悉和加深认识,培养阅读习惯。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谈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2.1建立课外阅读小组,营造英语阅读氛围
教师要督促和帮助学生成立课外阅读小组,使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共享,积极营造一个好的英语阅读氛围,并鼓励学生多多交流一些在阅读中心得体会,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另外,教师可以每周固定一定的时间,成立英语角,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应以引导和鼓励为主,且不可一味强制施压或者放任自流,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应该让学生从最初的督促到自觉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完善奖惩机制
英语课外阅读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所以在刚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部分学生往往会不主动或者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教师要制定和尝试各种方法激励他们,尤其在初期阶段,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所定指标和要求,并引进评价机制,增强竞争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实现被动消极阅读到主动快乐阅读。
3. 结束语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在一朝一夕,其成果也非立竿见影,所以教师要坚持督促和指导,积极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交流,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去学习,久而久之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一种习惯,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
B. 如何指导高中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栏目主持:徐克容教授 答:课外英语阅读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英语学习手段,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逐渐扩大词汇量、提山厅亏高阅读理解力并不断加深自己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可以说,课外阅读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比如,向他们提供一些好的阅读方法或是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英文书目。此外,教师还应当分清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切莫让课外阅读演变为成课堂的延续。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教师须让学生明白:(1)课外阅读不像课文学习,学生可以放松和随意。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读完一本简易读物之后,不要问自己记住了多少单词,而应问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2)尽量不要查词典,学会根据上下文猜出生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阅读时应尽力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无需将句子细分成一个个单独的词组。(3)不必过于注重细伏高节。(4)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不能读得太慢。(5)不要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认识到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教师推荐书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标准:(1)文字浅易,所用词汇在2000字以内。(2)内容健康但趣味性强、知识性强。(3)读物应包含各种不同的题材,比逗神如故事、笑话、对话、日记、短剧、小品文、诗歌、科普读物、游记、人物传记等,此外,也可推荐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英文报纸,例如《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4)为检测自身的阅读水平,可让中学生做一些阅读测试题以测试阅读效果,或由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质量高的阅读测试题。 徐克容: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主要从事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以及教材编写和研究工作。已主编全国自学高考英语专业《综合英语》(一)、(二)等。
C. 谈如何将小学英语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英语是人类生活各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丰富的该语言环境中,无需任何外在压力,没有任何任务意识,自然地形成对语言的认识,进而掌握这门语言的活动,英语的学习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最普遍的场所是课堂,最实际的方法是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学习和练习。很少有英语习得的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我们学习英语的教学模式大致只能是: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跟教师一点一滴地学习和操练英语,课堂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学生接触和使用的仍是自己的母语汉语。同时在课堂上,学生是在非自然环境下十分小心地使用英语的,尽管提倡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接近真实的英语环境,并与学生一起进行以听说为主的活动,但由于缺乏习得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仅靠课堂上的有限接触,是不足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 要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英语。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英语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宽广。诚然,学生周围的语言环境是汉语,但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出虚拟的"英语世界",教育学生要有随时随地学英语的意识,经常问问自己:这个事物用英语该怎么表达?在这种场合或情景下,老外会说些什么话?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发现:走到哪里都可以学英语,一辈子都在学英语。 然而,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它必然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如果脱离实际运用而单纯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势必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成功地将课堂中学习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英语教师应尽量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结合起来,与校本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利用多种教育媒体开辟各种语言信息源和应用语言的情境和氛围,扩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深度,拓宽学生的视野,将课堂内学习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各种活动之中。 语言学家强调,语言学习是习得,而非学习,即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是以语言习得为理论基础,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的的先进教学模式。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程改革呼唤小学英语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分析、钻研教材,注意观察学生的各种活动,才能不断挖掘出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靠课堂上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老师在课堂内、外导出来的。1、布置作业,延伸知识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特点之一是: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结合。因此,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资源,布置课前或课后任务让学生完成,以课外任务促进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课前及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到网上去查阅资料或收看电视,组织讨论,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如:学习The Great Wall一时,由于本课的学习与地理、历史学科有相互联系,上课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查找有关The Changjiang River/The Yellow River/ The Great Wall/The Summer Palace/的资料.又如在学习 What’s the weather like?后,教师布置学生回家收看中央电视台九套或四套的英语天气预报节目,下一节课向同学们介绍我国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这种将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模式转变为质疑探索转化创造新的学习模式,把学以致用突出出来,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创新的能力,加深和拓展了课堂教学。2、自办板报,圆编辑梦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根据教学目标、学习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随之不断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时间如:元旦、春节、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国庆节等,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内容,确定主题,让学生围绕着主题自己编辑英语板报,圆孩子们当编辑的梦。如:快放寒假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复习已学内容,根据自己和家人的春节活动,每人自编一份以迎新年、庆春节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经过教师指导,选出每班较好的个人作品,由学生轮流当英语板报编辑,将个人作品张贴在年段或学校英语板报,有的学生将自己与父母在公园游玩的情节拍摄成照片或动手绘画,再为各图配上小编辑的解说:Today is Spring Festival. My father, my mother and I are in the park. This is me. I’m flying the kite. My father is rolling the ball with me. Now we are at the zoo. My mother is pointing to the panda. Oh, how lovely the panda is!Today we are very happy. I hope everyday is Spring Festival.还有的学生将自己家人与亲戚朋友在家或酒店团聚的情节拍摄下来(或动手绘画),配上文字:Happy New Year ! We have peanuts and sweets for Spring Festival. My father and grandfather drink wine. I drink Coca-colo. ( or Cool ) My parents give me gift money. We sing Happy New Year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孩子们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小作品中。自编板报使学生的英语思维由课内向课外得到了延伸,使知识烙上了时代的印痕,还使孩子们领略到设计成功的喜悦,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3、利用媒体,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课内、课外学习兴趣保持一致,使学习内容向课外延伸,变课堂教学延伸的第二课堂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可以根据本校教师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开办红领巾广播站。这广播节目由教师辅导,学生自编自播,播音稿件来自各班学生,内容丰富多彩,有每周一歌、每日一句;有班级或个人生活、活动报告播放给全校同学听;学生边听边议,喜形于色,有利于激发学生门的写作和开口讲好英语的欲望,从而达到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4.营造英语氛围,实践语言交际: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生活和学习在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了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 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 这些活动,延伸了课堂教学,实践了语言的交际。 5、尝试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它指出:语言学习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但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也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为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要求学生理解、尽量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而在课外,则可尝试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涉猎,要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为学生提供或推荐的阅读材料中,要求绝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供阅读的信息,如广告词、天气报告、告示、时刻表、各种须知,甚至是一个路牌符号等,因为,这一切都有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开扩及阅读能力的提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教师将课内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教学延伸,迁移运用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课内向课外延伸,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小学英语教学尝试课内向课外延伸,面向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D. 如何指导英语课外阅读经验
新课程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除教材外,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目前我们很多英语阅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文章为语言实体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阅读材料来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教科书上提供的语言材料作为阅读的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接触的语言现象有限,不容易在对比、概括和总结上下功夫,因而对语言的掌握就不牢靠。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把在教科书内所学到的东西,加以反复检验,反复印证,加以充实、巩固。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英语课外阅读属于泛读,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知道,泛读材料多,情景复杂,所提供的语言现象极为丰富,最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正因为有了大量的语言感性知识,他们才有可能在精读中进行对比、概括,从而认识一定的语言规律。
本文中课外阅读的教学亦即泛读教学。课外阅读的 “课外”不是相对于课堂或课内而言,不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来自课本上的,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教师运用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在课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提供策略上的帮助。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课内与课外关系。课外阅读对精读有补充和促进作用,课内精读对课外阅读有提高和加深的作用。这样,课外阅读实际上为课内精读铺平了道路,成为进行精读的有力手段。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必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也许有学生仍有顾虑:课外阅读会不会耽误正课复习的时间?于是死抱课本不放。这样其实把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学习对立起来了,是学不好英语的。要让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指导,为其进一步进行自主课外阅读打好基础。
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巧选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课外阅读,不要字字推敲,过多地细抠语法结构、时态等,而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如人物关系、故事的发展、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浅易的内容有利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较难的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因此,阅读材料的难度要适中。原则是:先易后难,多易少难。一般认为,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词汇,就是不要有太多的生词。如果生词太多,看一句要查好几次词典,就难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上,阅读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起始阶段可选择适合一般水平的材料,篇幅不必太长,使学生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的兴趣。不一定要指定某一本阅读教科书。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培养是必要的。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bottom-up ,top-down及interactive阅读策略。注意力放在识别和辨认课文中的词、句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和意义特征上,其教学顺序是“词——句——篇”。的阅读顺序是 bottom-up(自下而上)的阅读。而top-down(自上而下)阅读是运用一定量的信息来预测语言的结构,不是十分精确的感知、理解、领悟语言的过程。
interactive 则是语义、语法、词汇等各种信息的相互作用。阅读是互动的过程。当学生由于缺乏某一方面的知识而不能对阅读内容达成理解时,他们自然会依赖、借助其他方面的知识来克服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或困难。例如,学生由于缺乏有关阅读内容的背景知识而不能对所读材料作出准确的推测理解或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懂得单词或语法问题时,他们会凭借头脑中有关背景知识对所读材料进行推测,作出判断。因此,阅读不是单向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而是双向、主动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互动(interactive)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阅读文字本身所包含的信息,还利用自己原先所有的背景知识帮助阅读。此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需同时运用多种技能。学生既需要低层面上的技能(识别字母和词等),又需要高层面上的知识(普通常识和对主题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备才能理解一篇文章。
E.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要不断总结和提高,提出更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来看看这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相信你们会喜欢的。
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习评价是以学习目标为基础,观察、记录和测量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价值判断,以及反思和修订学习目标的活动。
信息反馈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评价作为一种学习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应该成为形成性评价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因此,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加强互动。
对学生英语阅读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组织评价活动等方式进行。
课外阅读延续课内学习
英语学习不仅是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0万字的目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在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对于如何提高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选择正确的阅读材料,为了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阅读材料应具有发展性、多样性、趣味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阅读材料的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逐步升级。
其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为班级订阅一些英文报纸、故事书、英美文化概括材料等,学生可以随时在教授里开展阅读。
最后,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达到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掌握默读、略读、跳跃式阅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阅读策略。
总之,阅读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有效地实施各种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评价和鼓励学生,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要不断总结和提高,提出更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F. 如何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英语的课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吸收更好的英语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就是要让学生与课本知识互相印证,体会英语知识的实用性,坚定学习英语的信心;就是要让学生直面世界,直面时代,及时汲取不同领域的信息和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培养学习情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x0d英语课外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复杂作用的过程;是检验自身英语基础,撷取更多知识的过程;是体味西方文化习俗,提升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做到:\x0d一、精选课外阅读的材料\x0d选取阅读材料要多角度、多方位,从寓言童话、趣味故事、探险小说到科普文章、时事报道等.在题材广泛的前提下,由易到难,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以激发阅读兴趣.如开始阅读些短小的英语文章,再进入长篇的外国原文原著的阅读,秩序渐进才不至于因选材过难而觉得费劲吃力,影响阅读积极性.\x0d特别应该指出,阅读材料的难度不要低于自己的阅读水平,只能略高一些,至少应是同步读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一些报刊上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和一些英美文字原著的做法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学会用英语思维.\x0d二、指导阅读方法\x0d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年级,各人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以及自身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阅读的形式也不能强求一律,应该各有不同.1、快速阅读(skimming)\x0d.要求阅读速度要快,着重于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内容,也不要求理解全部语法现象.2、推理阅读(inference reading)\x0d.把原著阅读和译著阅读一起进行,英汉互相对照.看一段原著,再看一段译文,再看原著.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翻译水平.\x0d巧妙的阅读方法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学生中加以推广.例如:1、笔记法:摘录生词、短语、美句、特殊语法和难句,分门别类归纳、积累并弄懂.有时可写下读后的心得体会,以加深理解.2、卡片法:分类收集自己读后所得,建立诸如生词卡、惯用表达卡、名言习语卡、异域文化卡等读书卡片,定期不定期地通过回放加深印象,以达到读有所得,得有所用之目的.3、图表法:运用图表形式理清文章头绪,表明文章内容,归纳文章结构,以利于继续阅读和巩固阅读效果.4、讨论法:和同伴同读一本书,针对语法现象、内容理解以及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以期取得阅读的最大收效.\x0d三、培养阅读习惯1.默读的习惯.遇有疑难僻字,不可停留嘀咕,查翻字典,应置之一边,略作猜测,无碍即过.切莫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文字符号、句型句式上,只求得思想与作者意通神合,欣赏其巧妙之处,领悟其言外意趣.长此以往,可培养收敛内神和顿悟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2.“成组视读”的习惯.扩大视幅,多点并收加快确认的前提下迅速转移,防止回视,所谓“一目十行”.有的学生视野脱节,贮存缓慢,似记又忘,回视频频,减慢了阅读速度.这很可能是这些学生基本功差,平时训练少,思维能力又跟不上的原因.所以,必须加大实战训练,扎实基本功,培养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应对其重点指导:把握整段意思,抓住关键词、关联语,迅速地从前一个句子扫视到后一个句子.待全段理出中心句,再进入下一段落.避免重复阅读,逐词读,减少停滞眼神,在最短时间内捕捉最多的语言信息,使大脑灵敏起来.3.猜测词义的习惯.4.\x0d限时阅读的习惯.5.做读书笔记的习惯.\x0d英语的课外阅读,教师的指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学生自己去实践.
G. 高中英语老师如何上课外阅读课
方法如下:
1、课内教师指导 。课任教师利用阅读课推荐阅读书目,激发阅读热情,检查阅读进度,规范阅读行为,优化阅读策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课外学生自读。学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老师所推荐的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适时地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阅读课上积极展示阅读成果。
3、活动促进阅读。依托校图书馆,凭借班级图书角,借助“班级英语读书论坛本”,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积极跟贴,畅所欲言,以便提升英语表达能力,使读写相结合。成立校园英语读书会,适时举办校园英语沙龙、英语角、书本剧表演等活动,创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4、精心设计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虽然“课堂导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占的比重不大,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它是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5、认真备课,提高高效课堂的前提。备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想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就必须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重点阅读当前学生所学教材、钻研教材,弄清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要求和在整个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H. 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不断地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在教学中,除了用足教材,用好教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可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但选择时应注意材料要有趣味性,贴近生活,难易适宜,内容尽量与教材匹配并适当加以拓展,这样便于学生巩固课本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积累词汇 激发兴趣 拓展延伸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教学语言知识中的语音、词汇、语法均要通过理解和表达技能的综合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而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兴趣,开阔视野,吸收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就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个人浅见:
一、注重词汇积累,打好阅读基础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如同建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 阅读能力,就要学会积累词语. 1.注重积累 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我将歌谣、游戏等多种形式带进课堂,在学习的同时完成词汇的积累.在班级经常开展一些词汇积累方面的活动,如听写比赛,认读单词比赛,单词接龙,课外阅读,收集单词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词汇量较以前大幅提高,学生也逐渐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2.联系上下文猜词 要想阅读取得好效果,必须尽可能地以多种形式记单词,扩大词汇量.平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猜词义,比如学了6B A部分后我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阅读材料,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It is a popular holiday in China. People usually spend time with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They eat a lot of delicious food.They have a good time at Spring Festival.而其中popular是一个生词,我就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联系上下文猜,学生很容易便猜了出来.如果学生在猜测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们跳过去,因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抓住文章主题,并不一定非抓住每一个细节.经过不断的锻炼,猜词的本领就会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创设课堂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1.游戏中阅读 牛津小学英语每个单元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图文并茂,有幽默小故事,有风趣小对话,有知识性的小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感悟和表现.5B Unit 8 E部分是由昆虫而引出的小短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猜谜活动.It’s very small,but they can carry big things.学生猜出“ant”. It’s very special.it glows at night.children like to catch them.猜出“firefly”.通过理解词句来认识各种昆虫,然后再用其他几个昆虫类单词让学生自由描述,接着在学这部分短文时学生便能轻松地掌握,这样的游戏形式学生喜闻乐见.
2.阅读中表演 6A Unit 1 E 部分是由一个公共标志引出的幽默小故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借助图片自己阅读,然后在通过课件对其中的重点词句作讲解和朗读指导,再让学生扮作Mr Smith和Park keeper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表演这个故事,看谁说得最生动,最有趣.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男生信步走上前来说;Last night I was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忽然神色凝重,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Suddenly I saw something on the grass.It’s a ten yuan note.(他东张张西望望)I looked around:nobody nearby! .(然后迅速地走过去,捡起纸币) I quickly walked to the note and picked it up.(就在这时公园管理员走了上来说)Fine ¥10,Can’t you see the sign on the grass? 一连串有趣的话语,诙谐幽默的动作引来阵阵掌声.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样的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课堂留有余地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时间或空间,让学生几人一组合作编对话或故事,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像编故事之类的,教师可以预先向学生作一些介绍,再给出一些词语,比如,在“The Wolf and The Lambs”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些词语:some bread,cakes,potatoes,long teeth,wide mouth,grey hair,Who is it?Wait a minute,Open the door.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编,尽管学生的设计显示出很多的差异,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邪恶得到了惩治,真、善、美的情感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
三、精心选编材料,拓宽阅读面
选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是发展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收集、选择和编定一些程度适合每个年龄层次的阅读材料,开展有益的阅读活动,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做到;
1.贴近生活 阅读材料要以趣味性为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需要动力来维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认知需要成为学习活动的重要的动力.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材的多样性,如浅显易懂的儿歌、习语、动物故事、幽默故事以及一些常识性的短文,只要学生有兴趣读,都可以列入考虑范围.
2.难易适中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往往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给进一步的阅读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教师应首先推选全部是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环境中理解体会.随后,生词量再逐渐递增.学生就不会觉得力不从心,就会品尝到阅读的乐趣.
3.逐渐渗透 在阅读过程中,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渗透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阅读过程中、在图片看说过程中、在其运用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他们逐个进行教学,如在教学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You can’t miss it.我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Mr Smith 所在位置的平面图,然后利用上下文来猜,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很轻松.
四、多种形式并举,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从整体对词句进行推敲,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同时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梯度性提问 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提问设计要有“度”;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只是给出问题,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探究,主动的感悟体验,做到引而不发.“引”是激疑,是提示,是点拨,是引导,是启发,通过“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知、发现、创造.
2.阅读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能解决的,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外,在课堂上适度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须的篇章知识,弄清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课的效率.
3.尝试表达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同时表现欲也较强,这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我表达,比如学完了5B Unit7 A busy day 我让学生说出他们一天的生活情况.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又如在教学完了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 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作一个自我介绍,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My name is ZhangZhongGuo, I’m a boy. I’m Chinese. I’m from Yi Zhen. I’m tall and thin. I have short hair. I am very active. I study at Xincheng Primary School.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listening to music. I like reading with my classmates.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拓展延伸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因此,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根据阅读教学要求,从单词、句子、短文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的阅读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得到延伸,让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活动、思维、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加对阅读信息的渴望和追求.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课堂绽放异彩.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氛围,积累词汇,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体裁,把课内课外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
I. 如何通过英语课堂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好英语必须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源自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交际的意识。因此,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的兴趣。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增加阅读兴趣。那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布卢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学的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它的用处,从而激发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更大热情。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如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有比较真实的感觉。现在很多的“英语角”活动,就是它的延伸、发展。在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其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可以大大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有很多种方法。A.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小游戏,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并满足他们旺盛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战胜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B.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英语对话的乐趣,甚至可以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对话自编,从而爱上英语。C.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文娱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聚会、英语游戏、学英语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