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跨文化英语阅读教程

跨文化英语阅读教程

发布时间: 2023-05-14 20:27:47

A. 跨文化交际英语阅读教程2的答案,是2!

网页链接

B. 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的主旨是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态度、主动性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是指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各种方式达到顺利交际目的的活动。通过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让学生达到认识自我所处的文化,接受文化差异,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提高评判性思维技能,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岩耐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 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 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 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同时,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又比如,在中国,dog 是一种比较低贱的动物,形容人多数都是贬义的,中国的成语: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等等,都带有一种贬低的色彩。但是,在英国,dog 是一种受宠爱的宠物。所以,当外国友人赞叹的说:“You are a lucky dog! ”时,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反差,影响友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如果教师在教课过程中给学生介绍适当的文化知识, 就会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英语词汇,并充分理解了英语词汇。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汪亮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困枣宽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思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三、 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自身扮演的角色,综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所在语境,从对话者的反应判断出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 并努力使受话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让学生说之前要告知其对话发生的相关背景, 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语用策略,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例如,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应当避而不谈的话题。教师可以将谈话禁忌归纳为四个词: I, WARM, where, meal。其中I 代表income, W代表weight, A 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 代表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例如,我们最了解的一个问候语“Nice to meet you! ”教师在讲解这个问题时,往往只是做了中文的讲解:作为见面时的问候语。但是,教师没有深入结合实际情境进行讲解,致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普遍现象, 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经常见面的两个人问候语都使用“Nice to meet you”。事实上,“Nice to meet you! ”是用于互不相认的两个人初次见面的礼貌用语, 而“Nice to see you! ”才是熟人之间见面时的用语。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对话,构建真实的口语交流氛围,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 使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进行对话,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使学生在频繁地口语锻炼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四、 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并从中感受英语文化,培养其跨文化意识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的好处就在于学生对观看视频非常有兴趣,它具有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视频资料里能生动、自然地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展示出来, 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英语国家的礼仪和风俗等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视频,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初中英语教师可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三个方面,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熟练、准确地掌握英语口头或书面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课堂的跨文化教学是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 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它能充分的体现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能够为学习英语提供真实的语境,使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当语言的学习有了真实的人或者真实事物的衬托, 就使语言显得更加丰满,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信息,为学生介绍其文化背景知识。跨文化英语教学既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充分地发挥了英语教学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

C. 你好,你还有大学英语跨文化阅读教程3的答案吗

对不起,已经没有大学英语跨文化阅读教程三的答案了,因为我已经是研究生毕业了。

D. 跪求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的复习资料以及课后答案啊~~~~~~~··

二○○四年小学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题 号一二三四总 分
得 分
一、基础知识(41分)
1、看拼音写词语,再把所填的字按音序排列。(6分)
dǔ jiè zhān liú
目( ) 慰( ) ( )仰 ( )览
yù yuàn ruì mèi
抵( ) 报( ) ( )雪 ( )力
按音序排列: (2分)
2、把下面的字规范、匀称地写在田安格里,再完成填空。(6分)
女 戈 凸
起笔是 末笔是 共 画第四画是
爽 医 迅
共 画 共 画 共 画
最后两画是 最后一画是 第二画是
3、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6分)
jī kāi guān
神( )妙算 ( )国大典 等量齐( )
zhì pō kān
鼎( )昌盛 ( )负盛名 ( )称楷模
4、在括号里填上能与括号外词语恰当搭配的词语。(5分)
发扬( ) 态度( ) 美丽的( ) 发挥( )
神情( ) 美好的( ) 发展( ) 性格( )
美妙的( ) 奇妙的( )
5、按要求填写词语。(6分)
⑴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a、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 b、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c、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 d、父亲一味爱着他们。( )
⑵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
a、叙利奥受父亲的责备后,没有中断抄写工作。( )( )
b、经过改建,街道变得宽阔了,路灯变得明亮了。( )( )
⑶在句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生活在澳大利亚干旱沙漠的巨刺晰蜴,( )长相奇特,( )行为十分怪异。( )谁不小心打翻了水壶,巨刺晰蜴( )会跑过来,它并不低头喝水,却只是直挺挺地站在水渍上,水流光了也不肯离去。
6、把诗(词)句补充完整,再说说句子的意思。(6分)
⑴俏也不争春,
句意:
⑵ ,报得三春晖。
句意:
⑶却看妻子 , 喜欲欢。
句意:
7、把你喜欢的谚语、对联、名言佳句各选两条(副)写下来。(6分)
谚语:⑴ ⑵
对联:⑴ ⑵

名言:⑴

二、语言实践(8分)
在公共场所, 时有吸烟、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乱吐口香糖等不良现象发生。如果你看见上述某种不良现象,会怎样进行劝阻?
当我看见有人 时,会这样劝阻:

三、阅读理解(22分)
(一)读《荔枝》中的一段话,按要求做题。(11分)
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一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家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
1、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3分)
还没容我…… ⑴原谅 ⑵包含 ⑶允许、让 ⑷相貌
居然每个…… ⑴突然 ⑵竟然 ⑶果然 ⑷仍然
居家过日子…… ⑴住在家里 ⑵当家作主 ⑶居民家里
2、概括这段的段意。(2分)

3、这盘沙果原先什么样?
现在什么样? (3分)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相传宋朝时。有一年夏天,朝(庭 廷)举行绘画比赛,画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尝 赏)花,马蹄由于(睬 踩)着飘落在地上的花(瓣 辫),使马蹄儿变香了。
面对画题,许多画家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画家画是画了,但都画了满地的落花,再画一个骑马扬鞭的人,却没有把“香”字表现出来。主持比赛的官员看了直摇头。就在这时,有个年轻的画家把他的画递了上来,大家见这幅画上只画了一匹正在奔走的马,马蹄旁画了几只蝴蝶,此外再没画别的东西了。在场的人细细品味后,都对这幅画交口称赞。
蝴蝶为什么绕着马蹄飞舞?不是因为马蹄上沾着落花的香气吗?马蹄上怎么会沾着落花的香气?不是这匹马刚从满地落花的地方踏过来吗?这位聪明的画家用几只蝴蝶把看不见的香气具体地表现出来了,所以这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
1、读文思考,从下面的文题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⑴绘画比赛 ⑵聪明的画家 ⑶诗配画的故事
2、把第一自然段括号里不合适的字划掉。(2分)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拼音,用“ ”画出。(3分)
抓耳挠腮(ráo láo náo) 马蹄儿(tiér tír tíer)
4、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词。(2分)
直摇头 细细品味
5、把第三自然段的四个问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意思不能变。(3分)

6、简要说说“这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的原因。(2分)

三、作文。(30分)
1、书院小学合唱队定于5月20日去市福利院慰问演出,上午8时在学校集合出发。请你于5月19日代合唱队写一个通知,要求合唱队员准时参加。(4分)
2、“学会关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大会上提出的新世界的口号之一。父母、老师乃至全社会都关心爱护我们青少年一代,而我们是否也需要学会关心别人?请以《关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别人对你的关心,也可以写你怎样关心别人。(26分)
要求:①用典型事例,反映别人对你的关心或你对别人的关心。
②结构完整,叙述有条理,语句通顺,书写规范。分享给你的朋友吧:i贴吧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豆瓣MSN
对我有帮助
365

E. 严明主编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课文翻译以及课后答案

1、本题主要考察don't have和haven't(等词)的区别,根据以上几题,可知答案在B、C、D项,因为doesn't是助动词,后面加动词原型,排除D项。

接下来就是讨论B、C项,B项hasn't是没有的意思,而C项doesn't have是没有吃的意思,根据句意,可知应该是没有吃早饭,所以选C。

2、本题主要考察时态和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由every day可知该题是一般现在时,排除D,D是现在进行时。Marry是单数,开头的助动词应该用Does,所以选C。


(5)跨文化英语阅读教程扩展阅读:

(1)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我已经完成我的家庭作业)在这个例句中,用虚词“已经”来表示动作的完成,而在英语中,则是将句中的谓语动词finish转变成现在完成时结构have finished来表现finish这个动作已经发生过了。

(2)She is reading a book carefully. (她正在认真看书)在汉语中,用虚词“正“来表示“读书”这个动作正在进行,而英语中,则需要将“read”转变成现在进行时结构”is reading”

(3)He will be back in ten minutes. (十分钟后他将回来)在汉语中,用虚词“将”来表示将来的动作,而英语中则需要用一般将来时的结构“will +动词原形”来表现。

F. 跨文化交际英语阅读教程1答案

I.CCBDDAADCB
II.1. parks2. people3. swimming4. because 5. shops

G. 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阅读教程1答案在哪里可以找到

你可以在网页上搜索,都有答案的。
现在大学生网课给不少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压力。
《跨文化交际阅读教程》是《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之一,包含四册学生用书和四册教师用书。

H. 如何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中国人,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他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的表达都有一种较为固定的方式,这种较为固定的方式还会对他的英语学习产生某种制约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报刊选读的教学中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
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所以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练地掌握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目标语文化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和评价立场,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具体说,必须遵循如下的原则:
1关联性原
英语报刊中的内容非常广泛,信息量也极大,反映的是英美国家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的最理想的材料。面对这样一种材料,要使自己的教学能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在海量的新闻中选择那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闻作教材,要注意它与目的语文化的关联性。在英语报刊选读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将与目的语文化有关联性的新闻作为教材,只单纯地直接向学生讲西方的文化或生活习俗,就会破坏课堂教学的连贯性,会使教学内容显得不着边际;另一方面,也会使教师的关于文化的讲授显得空洞与枯燥。因此,重视关联性,就成了英语报刊选读课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
2引导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矛盾,一直是教师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而引导性恰恰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尤其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常常要鼓励学生重视教材中相关事件或论述的文化背景。但文化背景是十分宽泛和复杂的,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谈举止和风俗习惯,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因此,在如此丰富的领域中,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也更不可能自主地将报刊中的相关材料与其文化背景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其引导性作用。可以通过提问式、讨论式或启发式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使之逐步形成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使之能自主地选择相关的信息并将其向相关的文化背景延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思辨能力。
3交际性原则
英语报刊作为一种英语国家的新闻媒体,其特点决定了对它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接受大量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的同时能学会更好地运用英语来达到成功地与人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应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各种文化现象之间的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并将之与自己的母语文化作对比,也能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现象的敏感性,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此才能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英语文化,直至将自己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之中去,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灵活应对,从而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休克”的状况。
4层次性原则
文化有其层次性,因此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这也就是说,语言文化知识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教师不可能通过一次或若干次的关于文化的讲解就能让学生对异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通过有选择地、分阶段的讲解以使处于初级层次的学生首先打好英语语言的基本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介绍应限于其浅层文化,如词汇、术语、专有名词、谚语、成语和习俗等。而在较高级的阶段,则要从交际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避免文化上的误解和冲突。另一方面,贯彻层次性原则还要求教师要考虑同一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对语言文化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的不同这一因素。考虑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在文化引入的选择上,就会设法既使程度稍差的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又使层次稍高的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二、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
在英语报刊中,新闻报道的题材包罗万象,词语浩如烟海,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教育等广泛的领域。面对如此状况,教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做到面面俱到,相反,必须根据对学生进行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需要而有所选择。笔者认为,这种选择很重要,选择应以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
1思想意识
思想意识中包括英语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等。例如,宗教代表着英语国家某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信仰

,同时也体现出了那个时期、那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基督教、圣经及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对欧美国家人们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该国的新闻媒体中的成员,其记者在写新闻或介绍他们的某些政界人士的
政见或讲话时,引用一些宗教经典就是很自然的。如,the writing on the
wall(出自《圣经》,意为“灾祸将至的预兆”);再如Pandora’s
box(意为潘多拉的魔盒。该典出自希腊神话,比喻“灾难之源”或“是由于不明智的干预而引起的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此类词汇或短语常常会见诸英语报刊。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只从字面上对之加以解释,那就会造成误解。
2政治历史背景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无论是其中的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与该国的历史发展和政治制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英语报刊中,政治总是其中的重头戏;而在关于政治新闻的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又常会针对自己的读者群而大量地使用一些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表达方式。如,meet
one’s
Waterloo(1815年,由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德、荷等国联军,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决战,结果法军大败,拿破仑从此一蹶不振,被放逐到一个海岛上,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个成语是大败或遭到决定性的惨败的同义词,如果我们对该历史事件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就能很准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反之,则不可能对之有准确的理解。
3文学艺术
无论是英语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有其源远流长的关于文学艺术的历史。传统逐渐积累沉淀,就形成了他们的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所特有的文化喻意。英美报刊文章中常包含着英美国家深厚的关于英美等西方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古典文学的底蕴。例如,美国《时代》周刊曾把尼克松访华说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其中,Odyssey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一部英语史诗,该史诗描写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陷落之后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这篇报道中,作者如此表述,则是意在用来喻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过程的。对此,如果我们不了解Odyssey在这儿是“漫长历程”之意,那么我们就难以理解Nixon’s
Odyssey to China的真正含义。

三、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
虽说是教学应因材施教,虽说是教无定法,但在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肯定能激发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肯定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对比类比法
对比类比法是指将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与不同。英语报刊中的新闻报道均具有时新性,反映的是其最新的时政动态。所以,将中英文化的比较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报刊选读课的教学中,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的意识,有助于化解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例如,对“吴老师”的称呼,绝大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按中国的习惯总会使用teacher一词,中国老师也会认为这很自然,可英语本族语者对此则会很反感,认为这是不礼貌的。teacher是一种职业,不能作为称呼。我们可以说Mr.Wu,但不能说Teacher
Wu。Sir可以被作为尊称来称呼老师,如Thank you,sir类似的还有madam,Miss,Mrs.和Mr.
2扩展性
教师在讲解某一词汇或介绍某一背景知识时,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该词或该背景知识的表面意义的讲解上,而应该扩展该词的文化内涵,或应对该背景知识加以延伸。词汇构成了语言的物质外壳,而在其物质外壳的后面则隐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history一词,由其构成可以扩展到英语语言和文化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而当谈到数字“13”时,就不应该只讲“13”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厄运,而应该将其扩展到中英数字文化中的异同中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
英美报刊选读课的教学,传统教学资源是纸质教材和英美报刊,资源的局限性造成了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也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等问题的出现。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报刊,其特点是它的时效性和时新性。由于传统的纸质教材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能使用的往往都是“旧闻”,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把握英语语言文化的发展。目前,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可以使英美报刊选读课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样,同时也能消除传统英语报刊选读教学中存在的总在使用“旧闻”的尴尬状况。首先,教师可以登陆英语国家各大权威报纸的官网,取得他们最新的新闻报道。其次,教师还可以针对自己要阅读的报刊文章或新闻报道,收集一些与该类报道相关的英语国家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图片、电影、电视、幻灯和录像等资料,以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能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I. 英语阅读课的步骤

阅读课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一、阅读前(Pre-reading)

在这段时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材料做好导读工作(Preparations for reading)。

三、阅读后(Post-reading)

1、精读

本层次是学习型阅读阶段,任务是立足于全篇对课文的一些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进行集中学习,并作适当的扩展、归纳。同时利用教具、简笔画、实际场景、生活实际创设新的微型语境,运用词汇、短语乃至句型,并适时的融入语言知识、跨文化知识。

2、强化和巩固

学生对篇章结构、内容及融入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要围绕所读内容和遇见的新词汇和语法现象进行练习。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其学以致用。

3、课后阅读

课后阅读主要是指泛读,是课堂教师的延伸。教师应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或其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阅读,增强其信息量,扩大其知识面。通过大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

热点内容
最后致死带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9-14 23:45:16 浏览:997
成本单价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9-14 23:28:36 浏览:835
比赛用筷子翻译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4 23:20:53 浏览:998
棒球在椅子下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4 23:16:21 浏览:522
托儿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4 23:15:40 浏览:636
翻译机英语怎么读 发布:2025-09-14 23:08:33 浏览:290
这就是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4 23:08:26 浏览:483
新笔友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4 23:03:09 浏览:907
元的英语怎么翻译成英文 发布:2025-09-14 23:01:47 浏览:792
英语翻译事在人为的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4 22:53:25 浏览: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