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初中课外阅读教案
㈠ 英语课外的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能无误进行,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活动方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课外的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语课外的活动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上级教育部门对教育的指导精神,积极落实《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学校对科组教育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
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英语阅读的教学可开展阅读英语报刊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口语教学可开展英语角,英语辩论赛等活动,结合写作教学开展英语小说读后感,外贸信函写作等活动。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将会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与社会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主要通过开展英语报刊阅读课,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4、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广播、课外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机构建设
综合实践
课程组长:
组员:英语老师、班主任
五、具体安排
周次 活动
1 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3 英语角
8 英文商标、标识介绍会
13 英语剪报、板报展览
17 英语演讲比赛
19 写实践活动小结
六、活动总结
通过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书写活动的体会,提高英语写作能
【范例】
活动时间:周一下午4:20——5:00
活动地点:五年级2班教室
参加班级:五年级2班全体同学
活动目的:练习巩固形容词最高级形式
活动规则:老师或组长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为成一个圆圈,活动主持人手拿一个写有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的词卡,各组即按该词的提示推选本组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参加评比,待各组代表选齐后,主持人宣布后面的名词,最符合条件者即获胜。例如:
主持人:who’s got the longest …(省略名词)?
(各组):猜测后面的名词,如t—shirt, hair, neck, arm, legs, feet 等等,统一意见后分别推选本组最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出来参加竞争。
主持人:who’s got the longest leg?
(各组): 各组代表分别进行比试,竞相说“i’ve got the logest leg.”最后选出腿最长的代表为获胜者。
主持人在黑板上小组积分栏里画一面小旗,然后再给出另一个形容词,并按上述程序反复进行。
注意:在活动刚开始时,教室可配给特征明显的词语,如longest hair,biggest eyes, smallest hands 等,待学生兴趣调动起来后,即可给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搭配,如longest eyelashes, shortest fingers 等,以增加游戏的娱乐性。
英语课外的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发学生浓厚的情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忘现象比较严重,出现学时会、用时忘的现象,长此以来,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偏差,慢慢对英语学失去兴趣,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
英语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可塑性:首先,它与英语课堂教学接轨,有助于巩固、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并通过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次,它融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积极思考各种感兴趣的问题,发展了思维,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另外,它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对英语及英语学习的兴趣;
2.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4.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5.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
三、活动要求
1.活动对象:兴趣小组人数不宜过多,现定为四——五年级的20位学生;
2.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固定,时间定为周二到周五中午的读报写字课;
3.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活动室大声喧哗,破坏、损坏活动室的财产;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教师要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精心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四、活动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活动,重视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极积性,努力把英语兴趣小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为了给爱好英语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将本学期英语兴趣小组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1.语音教学;
2.词汇学习;
3.学唱少儿英语歌曲,做英语游戏,看、听、学、讲、演英语小故事等;
4.小诗、短文的阅读与欣赏。
英语课外的活动方案3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书香校园”,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培养学生酷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结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相关意见,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小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好读书,读好书,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1、更新教师观念,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总结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2、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班级、在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落实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目标。,构建理想的学生成长文化环境。
三.活动步骤:
1.营造读书氛围
各班要充分利用黑板、展板等宣传读书好处,在图书角设置醒目的标语,增添图书种类,营造温馨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2.制定“读书计划”
开学初各位语文老师根据本班实际和阅读量的要求制定班级读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读书计划,要求有读书篇目和读书时间,确保读书活动的有序开展。 3.上好“读书指导课”
每位语文老师要在必读书目中选择一本自己认真阅读,阅读之后设计阅读指导课教案,总结课外阅读的方法,本学期的公开课和相互听课每人都要围绕读书指导课进行。
4.保证读书时间。
学生每天早上到校后坚持阅读15分钟,每天在家阅读半小时,每周五的读书课语文老师和学生要静心阅读,保证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5.提倡“亲子阅读”
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读书的好处,号召家长参与到读书的活动中来,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共同进步。
6.坚持“三分钟”演讲
利用早读前三分钟时间进行“三分钟”演讲,要求学生将昨天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给同学,激发读书热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巩固读书成果。
7.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
各班可以利用黑板、展板等宣传读书好处,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如制作读书推荐卡、读书手抄报,读书推荐活动、好书分享活动、读书交换活动,跳蚤市场等,以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8.读书成果分享
各班要以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方式鼓励学生记录读书过程,语文教研组要在3-6年级开展一次阅读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评选各年级的阅读之星。六一儿童节以课本剧、朗诵等形式汇报读书成果,学校根据各班平时读书表现评选“书香班级”并颁发奖状。
四.实施办法:
1.在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具有“书卷味”的同时,切实做好阅读方面的常规工作,使之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从而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质量。
2.确保每一个学生有书可读,要求学校图书室定期开放,安排好各班借书还书时间。积极建设好班级图书角,班主任定期进行检查督促,使图书角的图书不断更新,不断流通。
3.确保每一个学生有时间读书,每天早读前15分钟可以让学生畅游书海,自由阅读;也可以由教师导读、讲述故事等方式进行阅读,切不可挪为他用。
4.积极开发学校现有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学校图书室开辟“好书推荐”栏目,定期为学生推荐新书;班级建立图书角,可以集体购书,也可以学生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班级图书资源共享;向学生推荐优秀书、报、刊,鼓励学生积极购书读书。教师利用晨读课、阅读课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利用班级板报等阵地,辟出栏目,让学生来推荐喜欢的书籍。
㈡ 怎样教初中生做英语阅读
1. 快速泛读(fast extensive reading)
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读书定额,定额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可行,可多可少。例如每天读20页,一个学期以18周计算,就可以读21本中等厚度的书(每本书约120页)。
2. 计时阅读 (timed reading)
课余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starting time),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finishing time),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3. 略读 (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 and 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如同从飞机上鸟瞰(bird's eye view )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skimmer)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阅读时,先把文章粗略地浏览一下,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工作和学习需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然后确定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细读。在查找资料时,如果没有充分时间,而又不需要高度理解时,就可以运用略读技巧。“不需要高度理解”并非指略读时理解水平可以很低,而是说略低于一般阅读速度所取得的理解水平是允许的。
一般阅读的目标是在保持一般阅读速度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理解水平,通常达到70%或80%。略读时,理解水平略低一些是预料之中的事,平均理解率达50%或60%就可以了。
略读有下列四个特点:
(1)以极快的速度阅读大量材料,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2)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3)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4)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达到的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
(1)要利用印刷细节(typegraphical details),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书和文章进行预测略读(preview skimming)。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模式),以便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及其相互关系。 ??
(2)以一般阅读速度(200~250wpm),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抓住主题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以求得略读速度。
(4)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转折词如however, moreover, in addition等;序列词firstly, secondly等。
(5)若无需要,不必阅读细节
㈢ 初中英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SectionA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和动词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
(二)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
(1)功能: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语言结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3)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I went to the aquarium、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I saw some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2、语言技能:听: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能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1)说:能在本课的任务型活动如:游戏、调查、故事接龙等中进行简单有交流。
(2)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对话和句型。能查阅工具书为完成任务做准备。
(3)写:能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单词和句型,能运用简单的句子写出过去的活动和感受。
3、学习策略: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助手势和表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标:通过描述过去所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
5、文化意识: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或自己的观点。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世界意识。
二、学情分析
1、初二上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2、本单元学情剖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过去的事情,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和Role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新词汇,掌握重点句型,同时能比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做到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教法渗透
1、教学设计思路与教材处理:
《新目标英语》中的具体语言目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Tasks来实现的。学生需要运用具体而特定的行动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1)活动性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
(2)合作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3)任务型原则:任务驱动―激发动机。任务完成―激励学习积极性。执行任务―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4)情感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3、教法运用:
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TPR全身反应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游戏活动。
4、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用flash软件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CAI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2)非测试性评价: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正确反映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唯有重视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因此,本课我将各种活动设计成小组活动并开展小组竞赛和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
四、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生交际,主动练习和实践,是调控策略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卡片等是资源策略。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案2
1、写课题(Topic)和课型(LessonType)
课题相当于文章的标题,讲课时要首先告诉学生,并写在黑板上。因此要写得准确。课型是指该节课的讲授类型。初中英语的主要课型有::新授课(Newlesson)、巩固课(ReinforcementLesson)、复习课(RevisionLesson)、语音课(PhoneticLesson)、听力课(ListeningLesson)、听说课(Aural—OralLesson)、阅读课(ReadingLesson)、语法课(GrammarLesson)等。不同的课型应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或方法,只有确定了课型,才能选择有效的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2、写教学目标(TeachingObjective)
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内容,是教师施教的准绳。教学目标要符合大纲对教材的要求。由于教学目标要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所以写素质教育目标时,要力求简明扼要,浅显易懂,便于操作和检测,一般3~4个目标为宜。
3、写教学的重点(Main/focalPoints)、难点(DifficultPoints)和关键点(KeyPoints)
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难点是师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障碍;素质教学关键是攻克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在教案中写清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提醒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4、写教具(TeachingTools)
课堂上需要什么教具要写清楚,如录音机、教材录音带、教学挂图、卡片、实物(或模型)、小黑板、刻印好的练习题、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5、写教学过程(TeachingProcere)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写教学过程主要写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写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即教学任务是什么要写清楚,做到心中有数。目前有些教师采用"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即:准备阶段(自由交流、复习检查)、讲练阶段(导入课程、分层操练)和发展阶段(巩固发展、布置作业)。
b、写知识点和所用时间。写好知识点,教师使用教案时能一目了然,有的放矢。写好所用时间,能使教师从容掌握教学速度,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c、写教师活动。不仅要写教师"教什么",还要写出教师"怎样教",即写清楚教师要教的内容,写出讲授这些内容的方法。写出课堂用语和各环节的过渡语。课堂用语要求简练、口语化,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熟悉的、听得懂的英语来解释或表达新的教学内容。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要自然流畅。写出使用教具的时机和方法,写板书内容等。
d、写学生活动。写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特别是怎样学应写清楚。不能简单地把学生活动写成听、读、思考、操练、做题等。
初中英语教案与其他科目的教案写法大致是一样的,知识牵涉到英语的表述,对部分考生来说可能相对陌生一些,不过没关系,只要勤加练习一定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课文,主要以“邀请”这个话题为主线,电话交际为辅线来展开教学活动,讨论距离(befarfrom),请求许可(MayI??Yes,youmay.No,youmaynot.),表明意图(Iwantto?)中展开教学活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打电话用语和MayI?句型,为学习本课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
2.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知识,熟练使用电话用语和邀请的日常交际用语,正确表达与本课有关的Distance、Permission、Intentions内容。
3.让学生感受勇敢地开口与同学交流合作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
1.1.词汇:want,come,hello,with,who,when,do,leave,for,arrive
2.2.短语:leaveforarrivein/attalkto/with3.3.句型:1).wantsomebodytodosomething
2).invitesomebodytosomewhere
3).Thanksfor?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小组演练、仿编对话
六、教学媒体MultimediaRecorderandTape
七、教学过程
Step1RevisionandLead-in
1.帮助学生创设情境编演一个小对话,让他们四人一组模仿编演:A:MayIplaypingpongnow?
B:No,youmaynot.
A:MayIdomyhomeworknow?
B:Yes,youmay.
2.告诉学生李明想请Jenny和Danny一起去北京,该如何对父母说,让学生试编一个小对话,由此导入新课。
Step2FastReading
八.板书设计.(BlackboardDesign)
Words&邀11.leave离开请某人去做某事
leave?for离开某地去某地invitesomebodytoaplace邀请某leavefor动身去某地人去某地
2.arrivein/at到达大/小地方6.6.CanadaisfarfromChina.Is
3.talkto/with和某人交谈CanadafarfromChina?
4.want想要7.
wanttodosomething想事
wantsomebodytodosomething想要某人去做某事
5.invite邀请
九.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很顺利,效果较好。
2.创设情境让学生仿编演小对话环节较成功,让学生感觉到说英语并非想象的那么困难。
3.学生小组互助自学环节不太理想,部分学生胆怯,主动性不强,应加强鼓励,设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增强自信。
4.前面语言训练环节用时间较多,使后面巩固知识的练习时间不足,只能让学生课后完成。今后应尽量控制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㈣ 七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
英语教案是教师把所学 教育 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的成果,是 七年级英语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这是我整理的七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英语公开课教案 范文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一、教学内容:
Un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单词:subway take the subway train ride a bike walk 等。
2、语言目标:how引导的特殊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听:能听懂谈话出行的方式。说:能表达自己想到达目的的出行方式。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对话和句型。写:能写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
3、学习策略:注意通过语言语调的表达来推测词义,也可借手势动作和表情来完成。(主动参与学习,善于和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目标:学会在交流活动中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增进情谊。
5、德育目标:在歌曲和游戏中习他人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团队合作精神。
6、多元智能: 人际交往 逻辑表达 个性呈现
7、 文化 意识: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上学的方式,培养世界意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how /how far /how long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 乘坐交通工具的表示 方法 .
3. It takes /will take/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
四、课前准备:
cards and a tape-recorder .
五、教学运用:情景交际法、游戏法等。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flash动画、ppt演示、歌曲游戏及肢体语言的应用。
七、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Great the class as usual.
Talk about the weather .
T: How’s the weather today?
T:How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 „„ point student A say
“ Hello! Listen to me ok ?.I will sing a song to you .But you
must „”.(用手指作安静动作)
Listening to a song
歌曲欣赏,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打下伏笔。 Step 2 、Games
用肢体语言表达让学生猜测意思,完成交通工具词汇的预知。
Step 3、Play
多媒体技术呈现以上预知的词汇导入新句型how do you get to „.?的学习。 Ask students to try to read these words :bike train subway car boat .and correct the wrong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 .Then do a words game .(比 记忆力 )。
Step 4、Listening .
过渡到Section A 1a 1b的学习,并逐步完成课文1b的填空。
Using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T: What are they doing?
After this,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wo times, ask students to finish Activity 1b and write down the phrases of the transports.
takes the train, takes the subway, takes the bus
Then ask students to repeat the conversation and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
The teacher give the correct answers on the screen.
(通过听说使学生领悟如何表达使用交通工具)。
Step 5、Structures(操练词汇及句型 )
a、Show the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read these phrases , ask students to repeat.
b、show the pictures to them and ask them to say each phrase one by one. c、Then show the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one by one.
d、Then do another exercise.
The first student say “I go to school by „„or I take„„to school.”. Then the second student say “He/She goes to school by„„or He/She takes„„to school.”
(完成第三人称的转换,目的是从“ 句子 接龙”中让学生达到听与说的结合。) Step 6、Pairwork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about 1a.
Then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how students get to school in the picture.
As they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offering language or pronunciation support as needed.
Finally ask some pairs of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句型。)
Step 7: Exercises
1. ( ) do you get to school?
I take the bus.
A. Why B. How C. When D. Where
2. How ( ) Dave ( ) to school yester day?
A. does; get B. did; got C. does; got D. did; get
3. She goes to the library ( ).
A. walk B. on foot C. by foot D. in foot
4. How ( ) Tom and Marry ( ) home?
A. do; get to B. does; get to C. do; get D. does; get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特别是练习3强调了步行用“on foot”练习4强调了地点副词“home”前不用介词“to”)
Step 8 :Homework:
Write down your own conversations in pairwork.
Interview ten students how they get to someplace, make a list.
八、板书设计:
Unit4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takes the train takes the bus
takes the subway walk
I go to school by„„.
九、教学 反思 :
1) 基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遵循学习认知规律,通过设疑、提问、启发、诱导、游戏、多媒体动画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整个教学呈现轻松的发展过程。
2) 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了教学容量,使老师更好的利用和节省时间。
3) 随堂的几道习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所学。
4)多设计一些合适的活动吸取他人 经验 改进自己的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英语教学障碍及策略
一、当前中学 英语阅读 理解教学存在的主要障碍探讨
1.学生阅读不良习惯的障碍
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学生要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情况,并且在理解的过程中尽快详细地认识阅读材料的主要内涵。学生阅读不良习惯的障碍首先是缺乏良好的阅读技巧。有的学生由于对词语没有进行翻译就会有不安全感,所以总是在阅读材料时先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来完成阅读理解过程,然后再用汉语思维来判断英语阅读材料进行答题,中间无形增加了一个翻译过程。有的学生由于精力不集中对前面看过的内容印象不深,于是经常再度倒回来重新阅读材料,无疑会降低阅读速度。有的学生在平常阅读过程中一碰到不懂的词汇就直接采取查字典的方式,反而忽略了以逻辑推理技巧解决问题。这些阅读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到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和自身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
2.学生自身认识方面的障碍
目前考试已经成为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一个终极目标,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是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而奋斗。学习的功利性导致学生和教师为提高成绩而投机取巧反而忽略了学好英语阅读才是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正确途径,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态度不端正。据统计有超过80%的学生在课堂之外从来没有自觉进行过课外英语阅读,11%的学生是在家长的要求下而被迫进行课外英语阅读的。另一方面,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心理障碍,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英语的考试作用,反而忽视了其作为文化交流载体的重要作用。很容易导致学生将其阅读等同于考试做题,学生逐渐失去对 英语学习 的兴趣,甚至造成学生阅读理解的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负面情绪。
二、新形式下消除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应对策略
1.关注学生兴趣需要,提高其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自觉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是我们认识与理解任何知识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如果学生对英语阅读越有兴趣,其 学习英语 的积极性就会越高,主动性就越强,反之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甚至不愿做阅读理解题,势必阻碍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选择英语阅读教学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从学生的 兴趣 爱好 出发,选择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有趣的英文读物。以unit2TheUnitedKingdom为例,本课是关于英国政治、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英国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如:karlmarx,英国地标TheTownerofLondon等影像,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以此营造形象阅读学习本课知识的浓郁氛围。结合本课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英语游记短文,然后再模仿本节中的UsingLanguage形式,写一篇Sightseeinginmyhometown。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学生对异国他乡诸多知识点的陌生感,之前提及的因中西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阅读障碍与隔阂,也可以得到消除,同时,还可以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锻炼他们的读写能力。
2.注重语言教学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避免形成理解误差
我们在英语实际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将语言教学与学习文化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不会脱离英语的文化背景,避免学生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形成理解误差。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主动认识到汉英的文化背景差异,应充分利用英语教材中有涉及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隐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东西方存在明显差异的文化知识,教师更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自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教师除日常课程教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课外拓展阅读与学习,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阅读水平阅读和国外背景文化相关的材料,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传授阅读技巧,消除不良阅读习惯
在中学阶段,具备较强阅读能力的学生,在英语考试中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为了消除学生不良阅读习惯,传授学生阅读技巧使之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是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关键。首先,英语教师要注意研究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并且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克服各种不良阅读习惯,以便养成良好的阅读技巧。其次,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 文章 和题材的阅读要求使用恰当的阅读技巧,以节省阅读时间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再次,我们在平时应该开展限时阅读训练,控制阅读时间以训练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以便提高考试时学生阅读理解的效率。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逻辑推理的阅读技能。逻辑推理能力是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可以训练学生理解材料的深刻含义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材料的已知信息推导出语篇的深层含义,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㈤ 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七单元阅读课说课稿
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七单元阅读课说课稿
篇一: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七单元阅读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 是(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的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 ! Students,Book 八年级下册Unit7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对整个单元的升华。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用Would you mind??有礼貌地对别人发出请求.。本节课通过文章进一步加深对有礼貌请求的句式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同时通过对中西方礼节的对比和描述,使同学们认识到礼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忘记“有礼貌地发出请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原则(Learner -centered , teacher – assisted ),通过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 )创造性地使用英语。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到英语学习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可以用他来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增强我们交际能力的科目。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求知欲也很强。所以本节课采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为辅 ”的教学指导思想,并通过网络搜集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及动画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语言技能目标
1、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
2、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理解大意。
(二)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听、说、读、写)
voice ,term ,Asian, Europe, ,impolite, allow, public ,cough, smoke ,drop ,litter, pick?up, behave
2.语法
理解“Would you mind doing?”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三)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及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
3.激起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愤恨,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
(四)学习策略目标
1、学习利用文章中的主题句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2、根据图片、上下文猜测、理解语篇中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获得信息。
(五)文化意识目标
1、了解中西方礼节的不同与相同,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意识。让学生产生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添砖加瓦的愿望。
四、教学方法设计
1、独立分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2、任务型教学法。
3、情景激励。
五、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利用任务型及合作式、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愿望和自信心,促进合作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六、媒体设计思路
教师本着“课件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课堂”的原则在课前,从星沙英语网及人教出版社下载有关Unit7 的部分图像,图片资料。给人生动、活泼、耳目一新的感觉,变“死”的知识为活生生的声音及图片信息,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通过电子屏幕把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上课时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如何去做。对于学生来说,在情节中学习可以学会如何合作交流,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趣味性。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 Go for it ! 八年级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东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 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二:初中英语八年级下第七单元阅读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四会掌握下列单词和词组voice ,term ,Asian, Europe, ,impolite, allow, public ,cough, smoke ,drop ,litter, pick?up, behave :
2、理解和运用下列表达请求的交际用语:
Would you mind doing this ?
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that ?
3、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及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以礼待人的优良品质。
4、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所列内容1、2。
三、教学手段:电脑、投影仪、图片等。
四、教学步骤:
Step1 warming up
(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组,最后按照积分的多少发一,二,三等奖)
教师做自我介绍。Hello,every one ! Nice to meet you here .etc.My name is ?..You can call me Miss Dong ,ok ?
Step 2 Pre-reading
Show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doing ?引出本课的新单词 smoke ,drop ,litter, pick?up, behave :,cough 等,
2.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rules of etiquette can you see being broken ?( 出示幻灯,要求学生分组列举,指出一个积一分,最后累计)
1) Dropping litter on the bus .
2)Smoking on the bus .
3)Talking loudly on the mobile phone.
4)Spitting on the bus .
5)Talking and laughing loudly on the bus
3.learning strategy
Step 3 Reading
1.fast-reading to finish 3a
2.3c
3.True or false
Step 4 listening and explanation
1.paragragh 1
2.paragragh 2
3.paragragh 3
4.paragragh 4
Step 5 3b
Step 6 consolidation
情景交际选择
Step 7 Writing (homework )
Step 8 sum-up
篇三:初中英语说课稿范文
初中英语说课稿范文
课题:Unit 13 Lesson50 Standing Room Only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第三册第50课,本课为口语阅读课,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了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
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了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了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3、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了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5、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6、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了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㈥ 版初中英语教案全英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版初中英语教案全英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 period 1 1a to grammar focus)
一、The analysis of the textbook.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tasts and habits of the food.
Unit 8 focuses on the chinese food and it specialities.
The main languge targets are “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he she like ? I’d He’dShe’d like …… noodles.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he she like?” I’d He’d She’d like a small mediumlarge bowl of noodles.
It is an interesting topic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daily lives.
So it is easy to arouse the interests of the students.
二.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he students show a lot enthusiams and passions to the lesson .
Because the topic is useful and necessary in their daily lives.
They show great curiosity and inquiry.
Most names of the food are familiar to them.
However some students are not familiar with some new words of the food such as beef, mutton, cabbage and so on.
Besides the words of bowl , large, special are hard for them to pronouce.
Some students have never seen or eaten the food in the lesson.
So I will help them to overcome these obstacles.
I will help them enjoy the fun of English .
三.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1.The students are always the masters of the class.
The teachers are only the guides and organizers of the class activi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we should make the lessons close to their daily lives ,and complish the teaching goals in the activites.
We should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ays to study in the activities.
So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show their initiatives and creativities at their best.
2.I adopt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 mix the main words and main language targets into the pratical activities.
The students complish the goals through the experance of the class activities.
3.Groupwork is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the students more freedom to show and express themselves.
We should provide a stage for the students to mix the knowledge ,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and share the resources .
The teachers had better give them more praise and affirmation.
So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natural and democratic.
四.The teaching goals.
1.Knowlege object:
words: would, I’d, noodle, beef, mutton, cabbage, potato, special, juice, drink, bowl, he’d, he would, size
language goals: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he she like ? I’d He’dShe’d like …… noodles.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he she like?
2.Ability object:
The students are able to make the new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s.
They foster the ability to speak ,listen, read, and study by themselves.
3.Emotion object:
Let the students enjoy the English and learn by using , learn by doing.
4.learning strategy object:
Self study and cooperation in groups.
五.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mportant points:
1 The words of the food.
2 The target language.
Difficult points:
Teach the students to put the knowledge into use.
六.Teaching aids :
The pictures of the food; a radio;a computer; a paper;
七.Teaching procere:
Before ---task:
( Let’s begin the lesson with the English song “ A mouse likes rice”)
1 Warm up:
Play a gam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 Can you ? Yes, I can.
No, I can’t.”
T: My boys and girls, do you like games ? (The students may answer “ Yes, I do” )
T: Good ! now please take out a paper ( No matter how large the paper is .
Any paper is ok!) and fold it like me ! First fold it into a square and cut the unnecessary part.
If you can fold it easily , you can say loudly “ Yes, I can” If you can’t go on to fold it , you can say loudly “ No, I can’t”
T: Are you ready?
S: Yes!
T: Ok! Let’s go ! First fold it “ can you?”
S: Yes, I can !
T: Go on! “can you?”
S: Yes, I can !
T: Go on ! “ can you?”
S: Yes, I can!
T:Go on! “ can you?”
S: Yes, I can!
T: Go on! “can you?”
S: Yes, I can !
T: Go on ! “ can you?”
S: Yes, I can!
T:Go on! “ can you?”
S: Yes, I can!
T: Go on again! “ can you ?”
S: No, I can’t!
T: Go on again! “ can you ?”
S: No, I can’t!
T: Ok! Now unfold the paper and count how many times have you folded?
S:Seven !
T: Yes ! 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fold more than that, no matter how large the paper is! If you don’t believe it, you can try after class! Yeah! A very intersting game!
(Until now the students are warm.
They have prepared themselves for the coming lessons.)
2.Check the prevision of the new words.
The teacher prepares the cards of the food ahead of time.
The teacher presents the pictures to the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say English together.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twice.
Then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to the indivial students and they are expected to say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given pictures.
If they can say them correctly, the teacher will send them the pictures! ( The students are eager to get them, they need the teacher’s encouragement, so they will answer them actively!).
3.Presentation.
(1)Present the words of the food and the pictures of the food on the screen.
( the student have been familiar with them)
T: Do you know these food?
S: Yes!
T: Perfect! Now I will ask a girl and a boy to lead the other students to read them.
Then I will present the names of the drinks in the same way.
Until now all of the new words of the food have been presented to the students.
T: Look at these words please ! My students , can you find the differnces between these words?( The teacher says so while she is pointing to the “s” added to the words.
Volunteers!
S: A student may stand up and give his answers!
Present a collection of pictures of food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category .
T: Look at these pictures ! Which are uncountable words and which are countable words? Volunteers!!!!????
S: A student may stand up to show him.
(2) Lead into the class using “ What kind of vegetables would like ? ---I’d like …….
Present the pictures of the vegetables like : carrots, cabbages, broccoli, potatoes, tomatoes, and so on!
T: “ What kind of vegetables would you like?”
S: I’d like tomatoes.
( They say it together)
T: What about you ? (point to a student)
S: I’d like ……
The teacher leads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arget languages and makes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The teacher asks several pairs to show them .
Then the teacher presents the pictures of the meat like : beef, mutton, chicken, fish ……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s “ What kind of me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
The teacher calls several students to answer and then let them practice in pairs.
Later, the teacher names several pairs to show them.
The teacher presents the pictures of the noodles.
The teacher leads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 kinds of noodl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Then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s “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I’d like …….
noodles.”
The teacher gives them minutes to practice and then asks them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Cheer for them at the ly time.
3.While --- task.
(1)T: Please turn to P47 and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and let them check with their partners.
Then the teacher presents the answers on the screen.
(2) Let’s move on to activity 1b on Page47.
The students will listen to the radio twice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3) Present different sizes bowls of noodles.
( small, medium, large)
T: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eat noodles?
S: Yes!
T: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
S: I’d like small mediumlarge bowl of noodles.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then let them practice in pairs.
Three minutes later, the teacher asks the pairs to show their conversations.
(4) Guessing game!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 of a strong boy on the screen.
Let the students guess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he like? He’d like a ________ bowl of noodles.
Then the teacher asks several pairs to present their guesses.
Then the teacher shows the answer “ small”
Let the students who guesses right put up their hands and cheer for them.
(5) Let the students turn to p48 .
Listen to the tape and do 2a .
Then one student gives his answer and the teacher shows the right answers on the screen.
Let us go on activity 2b .
The students will 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and fill the blanks.
Then the seated students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the teacher presents the correct answers on the screen.
4.Post---task.
(1) Role play.
T: My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have noodles?
S: Yes!
T: Good! Let us go to the noodle house to have noodles!
One is a waiter, the other is a customer.
Just act it out!
Three minutes later, the teacher calls three pairs to act it!
(2) Make a survey!
Make a survey in the groups using the language goals :
They may do it like this :
A: Hello Peter!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
B: I’d like beef and cabbage noodles.
A: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B: I’d like medium bowl of noodles.
A: Hello Sally!.
Then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report the survey like this :
I’d like egg and tomato noodles.
I’d like a small bowl of noodles.
Peter would like beef and cabbage noodles.
Peter would like a mediun bowl of noodles.
And Sally.
5 Check themselves!
Do the exercise on the paper.
The exercise includes two parts: check yourselves and challenge yourselves!
6 Summary!
The teacher asks a student to sum it up , then the teacher help him add
7 Let us end the lesson with the english song “ A mouse likes rice”
㈦ 英语阅读课教案
英语阅读课教案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开始受到社会各界更为广泛的关注。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问题链接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及连贯性,同时还能最大限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提供的英语阅读的教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哦!
【英语阅读课教案】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体育班学生,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弱,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阅读)对他们来说也就困难重重。传统的做法,已不再相宜。自己一直在摸索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学生适应得很快,而且也取得一定的进步。他们会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表达观点,并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通过多种渠道巩固学习。不过,本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还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文章,文章描述了Daisy在梦中经历的一次奇妙的飞毯旅行中,看望野生动物的经历。通过女孩和藏羚羊、非洲象、猴子的对话,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越来越重要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确立环保的观念。
三、教学目标:
● 语言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并能运用本文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及句型。
(2)学会用英语表达与"保护野生动物"有关的话题。
● 语言技能目标:
(1)能继续巩固速读、概括、比较等阅读技能,获取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信息,培养其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野生动物话题有条理的做简短发言、对话等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 情感目标:
(1)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现课堂教学主体者的身份,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各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与同伴用英语进行积极地交流,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能意识到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非凡意义。能积极热爱生命,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感。
●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阅读技能,充分理解文章;并能运用所学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选择使用交际教学法。在具体教学中以情景教学和活动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利用投影仪等辅助设备,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表达和思维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贯彻交际教学原则,组织各种课堂活动,如表演、讨论等,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程序:
● 1.歌曲欣赏
赵传的动画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鸟》,当学生看到猎人拿枪想打那只小鸟时,学生都很气愤;当他们看到工厂排出的废气、脏水时,学生表现出对我们眼下面临环境的担忧。这首歌曲已经起到激发学生环保的意识。
● 2. Leading-in
呈现一幅幅野生动物惨遭杀戮的视频,然后问学生:What has happened to these animals? What will happen if human beings continue to do like this?
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表现。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他们急于通过课文学习获取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
● 3. Pre-reading
先问学生: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on page 26, can you gues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让学生利用标题和文中插图预测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预测话题的能力。也激发学生读文章去验证其预测的好奇心和兴趣。为下一步Fast reading获取文章大意奠定基础。
● 4. Fast-reading
Questions:
Which places did Daisy visit? What animals did she meet? 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本环节让学生快速阅读,完成英语周报上的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很适合体育班学生的英语教学。不仅能保证学生顺利的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通过速读、跳读等阅读技能获取所需信息及文章脉络结构的能力。
● 5. While-reading
本环节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别就关于the antelope, the elephant and the monkey部分进行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比如:让学生做一个关于对Antelope的报告;对大象进行一个采访;对Monkey部分自行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借助于阅读理解所获取的信息,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完成,教师必要时给与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 6. Post-reading
在了解细节的基础上,再次阅读(skimming)。全班分4个小组,分配任务给每一个组,文章共有4段,每组概括一个段落的大意,而且要求使用不超过3个单词来概括,既降低了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归纳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检查和评价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①Play a game.看图说话
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扩展;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② Discussion:
Topic:
(1) 个人展示Why are some wild animals in danger of dying out?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此任务适合英语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让学生充分练习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加以记忆
(2)我的舞台我做主------小小宣传家(我为保护野生动物献计策)
Design a slogan (口号) for a world wildlife protection organization.用英汉结合的
Protecting pandas, we work together保护大熊猫,我们一起努力
Animals are our friends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Please protect the wildlife请保护野生动物
Care about wildlife, protect our home 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本环节设计适合小组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共享意识。
●7. Summary
谈谈自己从中的收获(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让学生进行本堂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8. Assignment:
知识卡片小制作
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The title : Save the endangered wild life!
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进一步扩大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并加以运用。
六、课后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意思,使学生明白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很重要性,要做好保护。例如,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接着概括段意,然后分析句子,(这是表层理解),最后总结全文,通过字面理解使学生达成共识――保护动物,升华到深层理解。
七、改进措施
不足之处是在阅读后回答问题那部分,设计问题大多是 wh-问题,因此对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没有完全照顾到,原因是我认为他们是高一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不难,何况这些问题并不是推理题,就以为他们都能接受。但下课后我了解到有一些学生并未能在短时间内回答完所有问题,在以后类似的教学过程中,检查时应兼顾全体,并及时告知学生提前做好预习。
;㈧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根据单元特点, 我认为Unit5 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应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能真正让学生动手制作shak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让两个班的每个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而我自己也准备了榨汁机、酸奶、纸杯、刀等制作shake需要的东西。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
第一节课在1班上,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一开始很顺利,学生很兴奋地看着我制作shake,听着我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一杯shake很快制作好了。是该给学生品尝的时候了,然而当学生看了看做好的shake的样子,闻了闻味道,说什么也不肯尝试。上课前一天我亲自在家做了一杯shake,说实话,的确没有“卖样”,而且闻起来味道也不怎么好,但喝起来味道还不错,据说还有美容、保健的功效。然而,不管我怎样劝说,还是没有人愿意尝一口。学生不愿喝,当然就没兴趣用自己带来的新鲜水果来制作shake。可以说,我这堂课的教学失败了,我看着剩下的酸奶,灵机一动我决定把下节课制作水果沙拉提前来上。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觉得还是有缺憾。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这些学生真不懂配合。
这堂课不成功,本应马上进行总结,加以改正。但在2班紧接着就有第二节课,而且还有老师来听课。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教室,按照我的计划进行教学。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能很积极的响应,在我在制作时,很多学生在认真看,我在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在认真听,还小声地复述,有的还作笔记。当shake做好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品尝,引得听课的老师也要求品尝一下。在轮到由学生自己边制作shake,边用英语介绍材料以及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都愿意上来试一试,而且做得也很好。可以说这堂课比较成功。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准备,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果?上完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发现我在备课时忽略了"备人",忽略了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由于我是2班的班主任,因此很了解2班学生的特点:活波、积极、爱尝试,在备课时可能不自觉地以2班作为对象;而对1班的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这堂课失败。
根据以上的单元特点, 我认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应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能真正让学生动手制作shak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让两个班的每个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而我自己也准备了榨汁机、酸奶、纸杯、刀等制作shake需要的东西。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
第一节课在1班上,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一开始很顺利,学生很兴奋地看着我制作shake,听着我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一杯shake很快制作好了。是该给学生品尝的时候了,然而当学生看了看做好的shake的样子,闻了闻味道,说什么也不肯尝试。上课前一天我亲自在家做了一杯shake,说实话,的确没有“卖样”,而且闻起来味道也不怎么好,但喝起来味道还不错,据说还有美容、保健的功效。然而,不管我怎样劝说,还是没有人愿意尝一口。学生不愿喝,当然就没兴趣用自己带来的新鲜水果来制作shake。可以说,我这堂课的教学失败了,我看着剩下的酸奶,灵机一动我决定把下节课制作水果沙拉提前来上。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觉得还是有缺憾。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这些学生真不懂配合。
这堂课不成功,本应马上进行总结,加以改正。但在2班紧接着就有第二节课,而且还有老师来听课。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教室,按照我的计划进行教学。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能很积极的响应,在我在制作时,很多学生在认真看,我在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在认真听,还小声地复述,有的还作笔记。当shake做好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品尝,引得听课的老师也要求品尝一下。在轮到由学生自己边制作shake,边用英语介绍材料以及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都愿意上来试一试,而且做得也很好。可以说这堂课比较成功。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准备,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果?上完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发现我在备课时忽略了"备人",忽略了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由于我是2班的班主任,因此很了解2班学生的特点:活波、积极、爱尝试,在备课时可能不自觉地以2班作为对象;而对1班的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这堂课失败。
我还是有点不甘心,于是在总结经验以及在和1班班主任交谈以后,我决定把第一课时未完成的内容补上。第二天上课,我准备了45杯shake(1班学生每人一杯),上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并放了一段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音乐,趁这个机会把shake放到了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要玩一种猜物游戏(猜猜面前这杯饮料是用什么做的),猜对有奖,但规则是不许看,也不许闻。我数1、2、3,大多数学生按照要求一饮而尽。当然大多数学生都猜不到这种味道还不错的饮料是他们昨天“死也不喝”的shake。有这样的开头这堂课也就变得顺利起来了。
从这样的一堂课,我体会到什么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和意义。“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所谓“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就是指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的这一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全面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其次,要面向大多数,教学深度和进度都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接受,同时注意集体教学条件下的个别对待。第三,要采取有力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加速学习(跳级),减速学习(延长学时),组织兴趣小组等,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学生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更好地学习成材。换句话说,因材施教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符合其身心发展所需的教育,这是一种适应性教育。如果不顾学生个体差异,用一种模式、一种方法使学生被迫地被动地接受教育,实在太不平等。活生生的人的个性之光将暗然失色,源源不绝的人的智慧之泉则面临冰冻甚至枯竭;充满幻想的人的创造灵感会消隐殆尽。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做得好又确实不易。所以,它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个问题,并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更进一步。
【2】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一、 案例呈现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在每个单元的section a 、b中都设计了听力部分,如何在这一模块落实新课标,切实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将听与说、读、写有机结合。
go for it grade9 when was it invented ? section a
task one:1a
lead-in
ⅰshow some pictures of inventions and talk about them.
ⅱfree talk: what can a computer/ a telephone…do ?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问题讨论,引入本节课学习的话题——when was…invented ?
task two:1b
ⅰ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inventions and the time when they were invented in a random order:
1876
1885
1927
1971
1976
listen to the tape and match the inventions
with the dates
task three:2a
listen and number the inventions in the order that
you hear them shoes with adjustable heels battery operated slippers heated ice cream scoop
task four:2b
listen again .match the inventions with their inventors and uses
ⅰcheck the answers by playing the tape.
ⅱread the listening material together.
ⅲ listen the tape again.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他们不注重有效的听
.第二,他们用图片的时候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前提
第三,学生缺乏文化意识,基础语言水平较低
第四,.听力教学前教师的引导缺乏合适的“度”
第五,.听力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缺少必要的“导”
(1)为听而听,使听处于一种盲目状态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有的教师一味盲目地让学生听,听一遍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就听两遍、三遍……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听的过程听力策略的指导和监督。比如不是忽视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理解,就是毫无任务地听,使听成为机械的放录音的活动等等。
(2)未能有效地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结合起来
任何听力材料都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有一定的主题和体裁信息,是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很好的范例。一些教师把“听听录音、对对答案,跟读解释”作为听力课的主要模式,在完成听力任务之后认为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忽略了学生对语言的操练,没有真正达到语言交际能力。
二,反思
反思,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但从学生反映出的实际语言技能来看,明显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从目前情况看,初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偏低,“聋哑”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最害怕听力”。也就是说,学生反映出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我们在英语的教学上是否存在着失重、偏枯的问题。
一、理论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是这样确立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我们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由于我们忽略了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教师一味地“做学问”式地讲授,忽略了听说教学,才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毫无乐趣;由于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机会的减少,才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由于我们忽略了通过听说来引导、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才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得其法,对英语学习充满了焦虑、紧张、怀疑、厌恶,甚至逆反心理,最终才导致了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很多学生其他科目都还算不错,就是英语差,最讨厌学英语。此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深思。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原则,努力为学生更多地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加大听说教学的力度,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重新唤回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信心,真正体现《英语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全新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终目标。
初中阶段是英语课程的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通过视、听、读等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了大量的有声和文字的英语信息输入量,才能提高接受、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英语的思维、联想、想象、判断和推测的能力,增强语言分析加工能力,进而丰富英语词语的存储,强化语言知识,促进语言的表达和创作能力。只有听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有说的能力。特别是起始阶段的英语学习,只有从视、听、说入手,加大听、说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起英语的语感,进而为读和写打下坚实基础。
二、听力教学的深刻思考
近年来,听力教学愈来愈多的受到重视和加强,很多教师在听力教学上已经或正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对听力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1、听力训练教学反思
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期日积月累。
(1)平时灌输 首先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听力训练应贯穿于平常的每一堂英语课中。教师要尽量用英语授课,加强听说教学的力度,彻底改变纯用汉语的翻译式教学方法。《英语》(新标准)(new standard english)每一任务模块的第一单元均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这一教材设计思路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和指导,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充分重视和加强。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表达思想、展开讨论、传递信息、回答问题,从而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加大录音磁带的使用量,采用预听、跟读等形式,将听力训练渗透于每堂课。
(2)注意解决学生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解决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语音辨别问题(诸如音节、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还是语言知识问题(词意、语法、句意等);是技巧问题(记录、捕捉关键词等),还是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恐慌等)。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直接影响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在听力训练教学中注意加以解决。
(3)听力训练的选材 在听力训练的选材上,很多教师选择诸如《英语听力入门》(《step by step》)、《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课外材料,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所学课本内容其实也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材料。现行的jefc教材和新课程《英语》(new standard english ),每课都配有对话、课文的录音磁带,教师应充分利用,开展听力训练教学。教师可通过跟读、听写、听述、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听力训练。学生在得到充分的听力训练的同时,也对本阶段所学词汇、语言知识、语法等内容做了很好的复习。实践证明,学生很乐于接受,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考试成绩也有较大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也有很大增强。这一点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源策略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4)听力训练的时间安排 听力教学应本着“短而勤”的原则,听力训练不宜长时间、大篇幅的整节课进行,可安排每节课5分钟。时间长、内容多的听力教学,学生容易呆在教室里,处于心力疲惫状态,毫无思考能力,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学事倍功半。
(5)教师角色 在听力训练教学中,教师切忌“袖手旁观”式地只管放录音。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同时,要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适当的任务要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6 )教学反思 在听力选材的选择上,笔者也曾尝试选择诸如《英语听力入门》(《step by step》)、《新概念英语》等课外材料,但学生反映并不感兴趣,反而觉得枯燥。主要原因是初中生语言知识、技能还很有限,这些课外材料与学生课上所学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有较大距离,学生不够重视,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选材上应选择内容浅显、趣味横生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资料,其中影视节目,英文歌曲为好。配合画面或音乐,更助于学生理解,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教学事倍功半。
2、听力测试教学反思
各级各类的英语考试都有听力测试内容,分值均为30分,学生因此倍加看中听力测试。笔者认为,与其说学生看中听力测试,不如说学生看重的是听力测试的分值。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这种重视程度,将听力测试内容作为精听内容,以弥补目前专门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使用的材料不足的缺陷。
(1)高度重视 听力测试教师首先应高度重视。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都有听力测试题目,都要放录音进行。每次单元检测,各年级都是放录音做听力,学生感觉和期中、期末考试一样,其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同时学生也进行了一次听力集中强化训练。
(2)适当讲解 每一套听力题做完的讲解,切记一定要放录音进行。先把整套听力题听一遍,然后倒回来再放音讲解。放音讲解时一定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重复。如遇到较长的句子,可在意群或从句处“暂停”,待学生重复完前半句后再放后半句,让学生再跟着重复。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单独重复,两人对话重复,甚至小组、全班重复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看谁,看哪个组重复得更清晰、准确、完整。当遇到听不清的词句,或较难懂的句子,可多放几遍录音,甚至写在黑板上适当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明白为止。在整个学生重复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重复。教师和学生一起重复,可起到带动学生的作用,亦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连续几句听不清,跟不上,学生很容易走神不听,去干别的了。听不清、听不准没关系,再多放一遍录音,和学生再重复一次。注意整个重复过程学生一定要和教师一起重复。如果中途学生重复的声音越来越小,证明学生已逐渐跟不上录音,则立即停止重复,将录音带倒回重放。切不可不放录音,教师单独重复。讲完一套听力题后,一定要从头至尾再放一遍录音内容。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答案的选择上,应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录音内容上,心里跟着录音重复默念。虽然只放一遍,但此时学生已是心领神会,眼睛看着答案加深印象。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教师形成性评价中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渐培养起来,自信心也相应提高。
(3)教导学生听力测试的答案技巧 笔者认为,学生听力测试成绩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和答题技巧有关。涉及数字、时间、人物区别的听力测试,要记录这些最重要的信息;一句话的问题往往是关键词最重要( what、when、who、where等)。另外,先阅读答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答题技巧。试卷发下来后,快速将所有听力答案看一遍,做到放录音时有的放矢,有备而“听”。答案选错了,也不要费时费力地擦了重写,而这时往往耽误下一句的听力内容。直接划掉选错的答案,在前面写上正确的,全做完之后再一起整理。无论发生什么,做题的速度一定要跟上放音速度。这样才不至于丢题、漏题。不能为了写一个答案、一个单词而漏掉了后面的两道或三道题。
(4)教学反思 目前专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使用的材料的确有限,考试中的听力题可作为教师进行听力教学的很好选材,学生也非常重视。
3、泛听教学反思
教师课余时间可适当搜集、筛选课外内容供学生训练听力之用。在选材上应选择内容浅显、趣味横生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资料。诸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网络资源、英文歌曲等。其中,影视节目和英文歌曲是较佳的选材,配合画面,更助于学生理解,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有助于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
教学反思 认真搞好泛听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搞好泛听教学在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提高学生文化意识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总之,搞好泛听教学不仅对听力教学,乃至整个的英语教学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进行有效听力教学的具体对策
1.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听的兴趣和动力
2.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
3.训练学生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过好语音关
4.引导学生确定听力的任务和目标
(1) 听前活动
训练学生有目的地接受语言材料是课堂听力训练的一个原则。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听前准备并提出要求,明确听力目的。这些准备活动能帮助学生决定重点听什么,从而在听的过程中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听懂重点内容上。
(2)听时活动
教师要关注学生听的过程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对处理教材上整体的把握。学生在明确听的任务后,教师开始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理解。着重听出关键词语,理解重要细节,抓住主旨大意。同时在听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听的技巧。
;㈨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英语阅读 时,很多同学都会遇到浏览速度过慢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阅读 教学 方法 ,供大家参阅!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篇1
目前,在校的中学生在 学习英语 的过程中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诸多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差,考试中失分严重,即学习英语的时间少,只限于课堂,平时很少有听、说、读、写的机会。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以上情况,经过认真 总结 和思考,为大家提供几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七步教学法”
1、预学。在教学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 课前预习 ,借助词典、单词表或有关资料,能对 文章 内容有大概的了解,能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不懂的字词句让学生在预习时划出来,留到课堂上或课后解决。把这一课前预习,作为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的第一步,不无原因,学生要有一定的预习能力,且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坚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不但可以提高他们的预习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
2、导学。导学是一堂课的开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学部分,教师不能忽视,教师应精心设计,引人入胜,要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3、听读。学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听的练习,在听之前可以提一两个问题,问题要有代表性,要让学生听完整篇文章后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如果文章比较长,可以选择部分重点段落给学生听。听完后,核对答案,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可视学生理解情况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读,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或个体练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脑同时并用,提高记忆能力。另外,还应注意语气、神态,要通过朗读做到心领神会。
4、设疑。学生听读后,已经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要求学生默读文章,解决教师精心设计或练习册中设计的T/F判断题或问答题。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这几点:①先易后难;②先理解后拓展;③先浅后深,兼顾两头。通过设疑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点。
5、复述。复述课文是阅读课课堂教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连贯表达的重要训练手段之一,通过复述对所学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变文章中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会说才会写,坚持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解难。所谓解难,就是指英语课堂教学中排忧解难的过程,是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必经之路。解难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教师提出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语言点,由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解答;另一种是学生将预习时或经过课堂教学后还有疑惑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答。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7、查测。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查测的内容一般是课文教学中的重要语言点,也可以是拓展性问题。查测的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笔试。用不同的方式检查学生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没有完善需要补充或提高,进而尽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督导学生课外阅读
1、设定目标以引发阅读动机
教师应当重视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
均衡的课外阅读,努力使一部分课外阅读时间成为课内阅读训练的延伸和补充。
2、跨越生词障碍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最头痛的事也是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了。我们把英语作为外国语来学,中学英语所涉及词汇也有3800多个。这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常常听到一些学生阅读时抱怨:文章看不下去,生词太多。
其实,一般人在阅读时,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生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猜测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除外)。词义猜测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
(1) 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猜测词义
(2) 根据对比关系猜测词义
(3) 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
(4) 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常识猜测词义
(5) 根据列举的事例猜测词义
(6) 根据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3、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
(1)慢读(slow reading)。有许多中学生总认为读得越慢,对文章信息了解得越多,理解程度也就越高,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总把阅读速度放慢,以求对文章更好的理解。阅读速度与理解率几乎没有关系。
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首先要改变那种认为阅读越慢越好的错误观念,平常注意提高阅读速度。其次要经常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不仅要注意准确率,而且要注意一定的速度,逐渐养成 快速阅读 的习惯。
(2)指字(pointing)。读者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笔、尺等指着字行,并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反而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往往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而非文章的思想内容上。
对付这种毛病的方法不难,只要读者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提醒、克制甚至强迫自己将习惯用于指字的手或其他物体离开读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克服。
(3)声读(vocalising)。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读者缺乏默读训练或对文章中的文字不熟悉。实验证明,声读比默读慢得多(一般人默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而且不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要克服声读,一开始可采用阅读时紧闭双唇,用牙齿咬住舌头或口里含东西等办法,然后多做快速阅读训练。
(4)心读(sub-vocalising)。心读是一种除本人外其他人觉察不出来的有声阅读方式。心读时,读者在心里对自己清晰地发出某个词的读音并好象清楚地听到自己在念一个词。造成的主要原因和书面语言的性质有关。因为文字既代表意义又代表声音,读者自然地将文字声音联系在一起。但太多的心读过分依赖言语而非语义,因而影响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对阅读效率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克服心读惟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意识地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因为在这样的快速阅读中,读者已经没有时间去念出每个单词的声音了。
(5)心译(mental translating)。心译就是读者在阅读英文时,先将英文译成母语,然后经过母语去理解所读的内容。它是读者在掌握母语后再去学习外语时常犯的一个毛病。由于这种阅读方法必须经过多重的翻译环节,必然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6)过分复视(too many regressions)。复视是对已阅读的内容感到不放心或没看懂,再次倒回去读的现象。每个读者都需要复视,但复视次数太多会影响读速。
要减少复视,首先要明白对某篇文章的理解是相对的,阅读时并不是要你记住每一个单词和每一个细节,而是只要理解文章大意,并建立起一遍就能读懂的自信心。其次,除非在做阅读理解题我们可根据问题稍作复视外,在一般的阅读中坚持强迫自己的目光始终从左向右移动。
要消除这种毛病,首先读者要认识到它的害处,认识到阅读英文时用英文思考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并在平时阅读中自觉去克服才能有效。其次,这一习惯必须经过大量的快速阅读训练才能去掉,因为当没有时间让你重复多重翻译环节时,你的脑子会逐渐自然而然地与英语建立直接的联系。
4、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教师应通过课文教学、补充阅读量,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使他们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高理解能力。以下是快速阅读的几种方法。
(1)养成泛读的习惯
(2)养成“成组视读”习惯
(3)养成计时阅读习惯
三、以写导读
1、布置写作任务,激发学生查阅资料
实践证明,通过布置各类写作任务,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的课外泛读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布置写作任务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导向。
2、以写导读常用的方法
以写导读最常用的方法当数缩写。如果文章过长,也可选取其中的核心段落让学生缩写。设置这种缩写练习的关键在于不能让学生有机会摘录原文语句,拼凑成文。教师可以规定缩写文章的开头、衔接部分和结尾,并要求学生使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
总之,阅读,作为 英语学习 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方法是最基本的要素,但要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更主要的是在方法的指导下,阅读尽可能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并逐渐积累自身阅读 经验 ,久而久之,在做题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篇2
在阅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阅读。
一、略读策略
通过整体粗读快速浏览全文,领略内容大意,抓住主题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到文章的主题句,抓住中心论点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
【案例】略读技巧的巧妙运用
初三英语上册Mole8 Unit 2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 .文章以摄影比赛为话题,介绍了Tony为参加摄影比赛而拍摄的经历和上届摄影比赛的结果公示,学习定语从句。摄影比赛这个话题,学生非常地熟悉也很感兴趣。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第一段是
中心段落,其中中心句出现在本段的最后一句There are four prizes ,so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这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依次介绍了4个获胜者,最后一段总结这次摄影比赛的结果和意义。然后回答问题:
1. How many prizes are there in the photo competition?
2. 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prizes for the photo competition?
【点评】
通过学习,不但清楚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而且容易地掌握了文章的结构。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了解了文章的概貌。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这种略读的技巧,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一点点地进行练习,然后进行综合运用。
二、推读策略
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或语法。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阅读理解材料的生词率不超过3%,并且考纲还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即猜词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猜测词义要指导学生根据语法知识先猜测词性,然后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哪个类别的词,最后根据句意、文意推测它的大致意思。
【案例】词义猜测的种类和应用
推测词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通过对比猜测词义;通过定义或解说猜测词义;通过因果关系猜测词义;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及相互关联猜测词义;利用常识猜测词义等。
猜测词义阅读题通常针对文章中某一个词、 短语 或 句子 的含义而设置的问题,这类题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和旧的词汇来理解和猜测生词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型的设问方式通常有:What is the meaning of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例如,在教学初二下册Mole 9 Heroes 的阅读课文My hero-Dr Norman Bethune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In 1938 he came to China to treat the Chinese soldiers in the mountain north of Yan’an中的“treat”的含义。根据下文中的相关词语“few doctors, had to work hard, opened hospital to ”的意思,学生就能够猜出它的含义。
【点评】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又形成了一种
能力。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拓展学生的想像与思维。长期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推测能力,学生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能力都将得到加强。当然,若遇到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尤其是在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细读策略
细读属于精读的范畴,又称深读或研读,可以分段细读。它是为了准确地寻找所需要的细节,并理解细节,抓住主要事实和关键信息所揭示文章结构内在的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