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的感想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的感想

发布时间: 2023-08-19 20:04:06

1. 分级阅读究竟好在哪

01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如今这个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阅读英文原版书早已不是什么时髦的概念。事实上,不少父母与老师都会早早地让孩子以绘本为起点,逐步接触英文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书,以及怎么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早在19世纪初期,分级阅读的理念就已由国外学者提出,随后这一理念在国外,尤其是在欧美国家被广泛接受并不断发展,各种分级阅读标准体系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

分级阅读主要是指读者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能力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读物。通俗地讲,就是孩子学习阅读时,应该阅读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书,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英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设计出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系统”。这些分级阅读体系的分级理念同中存异,并没有任何一个体系成为完全的主导,只是根据不同地区或人群的实际情况,而成为较适合的一种。

英文分级阅读,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始终保持在适龄、科学、效果领先和提升孩子智慧自信方面获得最佳效果。作为“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的少年儿童的阅读模式”,分级阅读凭借其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正在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外辐射,大有占领地球之势。

既然分级阅读有如此多的优势,自然我们也不会错过。在结合了国外分级标准和我国具体国情之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蔷、陈则航教授经过严谨地考察和论证研制出《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简称“标准”),此标准的产生对英语阅读乃至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英语阅读素养”正是其中重要的理论框架。

02

分级阅读中最关键的,就是“分级”二字,也就是说,要为每个孩子找到合适难度的书,同时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最终形成持续阅读的习惯。那么,此次的《标准》究竟是如何给孩子的阅读分级的呢?

王蔷教授带领团队基于阅读素养理论框架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从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品格的发展趋势,最终确定了“三阶九段”的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的结构和与年级的对应关系。

其实“三阶九段”并不复杂,大家看下图就秒懂了。

三阶九段主要由“读者能力概况”、“读者阅读素养目标”和“读物特征描述”三个部分组成。

“读者能力概况”关注本阶段读者的年龄特点、兴趣、学习特征等;

“读者英语阅读素养目标”具体描述该阶段读者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发展目标;

“读物特征描述”从读者特点和能力水平出发,推荐了相应的读物。

三者互为补充,一方面对读者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挑选到合适的读物,其目标都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03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标准》提出了“英文阅读素养”的概念,它与我们过去常常说的“阅读能力”有何差异?

其实,“英文阅读能力”如今已越来越偏应试,主要指的是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这也是在考试中最常考察的两项基本功。

而“英文阅读素养”来自英语中的`reading literacy,其概念的外延更广。“英语阅读素养”是紧跟英语教学的时代新要求,对英语阅读提出的新概念。而我们以往所说的“阅读能力”的考察和应用范围越来越有限。所以当我们一味地强调阅读能力时,一种“伪阅读素养”(aliteracy)就应运而生了:一个孩子的解码能力很强,阅读理解能力也很强,但他就是不爱阅读。孩子的阅读能力强,也许是因为家长的督促或老师的作用,但是出了校园,就没了可持续性的阅读发展。

“可以说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我们最终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学校教育可能只是教给孩子技巧,给他创造环境,但是出了校园,孩子却不读了,这就有些本末倒置。”

敖娜仁图雅老师说,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伪阅读素养”,正是因为孩子的阅读教育,缺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即阅读品格。

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外语学习者的外语阅读习惯和外语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阅读品格也逐渐塑造,正因如此,传统的阅读能力概念正在逐渐被“阅读素养”这一新的概念所取代。

为什么说“阅读素养”的概念比“阅读能力”更厚重呢?这要从“阅读素养”的内涵说起。“标准”把我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目标概括成“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方面,6个维度共20个要素。

04

科学的标准是个好东西,难道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制定相关的中小学英语学习标准吗?其实,我们早就有《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7)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各个级别的学生应达到的阅读量、阅读理解水平和相关阅读策略的运用。

遗憾的是,这些标准面向的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对阅读有一定要求,但是并没有按学段、年级、学期提供有关阅读的具体内容、文体形式和阅读理解等可操作的标准。

并且,在中国的学校,阅读教学还是比较传统,这里面当然有考试的反拨作用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因素。而在课堂上,老师们也往往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另外,大部分老师还没有接触到比较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更别提接受系统的培训了。

反观美国的课堂,你会发现自己始终被书环绕着,而孩子最爱读的绘本自然是数不胜数。这得益于美国人数众多的童书作家,又有明确的阅读分级体系。

美国课堂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动机和兴趣问题,培养孩子自己提出假设和疑问的探索欲望,而不是仅仅让孩子被动地去接受。

相比之下,《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首先是针对英语阅读而制定的标准,目标精准。其次,用“分级阅读”的概念解决了标准过于笼统的问题,增加了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对每个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都有详细的说明,其中阅读能力分为4个维度、14个要素,阅读品格分为两个维度六个要素,标准严谨科学、内容全面的同时,更适合中国孩子的英语阅读习惯。这套标准是家长朋友们的福音,让咱们照着“标准”,选书、阅读操练起来吧!

宋代学者赵季仁曾满怀期待地说:“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欧阳修也曾感叹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阅读习惯的培养,往往是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智力发展就越有益。

2. 读王蔷《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后对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些理解

一、教学目标适切。

教学目标的定位,它将故事教学定义为两个作用:一是辅助常规教学,二是单独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辅助常规教学一般很少使用到,文中说可以利用故事引出学习主题,呈现和总结知识,或者辅助特定的教学活动。注意,这里有四个定义,他们定义了故事教学作为辅助常规教学的四个作用:一引,二呈现,三总结,四辅助。

所谓引,我认为作为辅助作用的故事是可以和学习的主题相关的类似的故事,也可以是相同的语法知识点,或者具有相同的教育意义。比如,在我们的译林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一个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个故事来源于《伊索寓言》,但学生对这个故事其实并不熟知的,而大多数的孩子一定知道《农夫与蛇》这个故事,两个故事来源相同,我认为这便是引的第一个作用,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出处,导入也非常方便。引的第二个作用,相同的语法知识点。这个我觉得很好理解,不再赘述。第三是相同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相对于语言知识而言,更有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教育是教人做人,学做真人的过程。例如,在译林版教材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几个小朋友在打乒乓球,球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小洞里,手无法够到球。在大家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拿来一盆水,倒进了洞里,洞里浮出了好多的球。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丢球的可不是就这群小朋友,但他们丢了也就丢了,没有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另一个故事,就是The crow and the pitcher,他们用了类似的方法达到了相同的目的,教育的意义也由此而出。

二是呈现。其实,我觉得用故事来呈现知识并不是一个好的处理方式,除非这个故事就是教学的内容,而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对故事的理解,而是对知识的传授。如果用教学内容外的故事来呈现知识,这显得有些喧宾夺主。教材的位置怎么定义?教材的作用如何体现?而如果故事就是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定义为知识的传授,倒并不是不可以。但故事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是需要进行思考的。如果用故事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故事本身的作用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故事,陈述的是一件事情,说明的是一个道理。忽略了故事是件事情的实质、是个道理的本质,故事教学的意义就荡然无存了。

总结知识在我认为,可以是将有相同知识点的故事,在课的巩固部分,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去感悟知识在具体语篇中的运用,并领悟出其真实运用的状态。比如,我们教学了副词,可以让学生阅读一段含有副词的小故事,来领会副词的构成和运用。这样的总结,对于学生更有意义,比上教师的定义式的语法讲解,更有实际的运用意义。当然,教师的语法讲解还是需要的,这个可以作为一个补充,或者是在教师讲解之前,学生的一个自我领悟和发现。

四是辅助特定的教学活动。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如上几个小点都是在辅助特定的教学活动。我不知道李静纯在其专著《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是如何陈述这一点的,改天我去淘一本,看了再理解理解吧。

2. 单独教学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故事可用来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其中阅读活动最为常见。

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的语言技能,我且称之为“四基”,而阅读活动所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阅读能力是否包含着四基能力呢?那是当然的。阅读活动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四基能力的综合运用,缺一不可。再配合上阅读技巧和策略,那就完全构成了一个阅读活动。我们姑且不谈什么学生的阅读素养,那离我们的现实还是有点遥远,但在阅读的活动中,四基能力的操练和阅读技巧、策略的培养,我们是要逐步去尝试的。记得去石阡支教的时候,协助老师完成了一节课的设计。一开始热身是一首英文歌曲The sick song,除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外,对学生听的要求在一开始就提出了。其实,从这一课的设计来看,可以回到上一个话题,就是故事辅助常规教学的问题。The sick song我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引导出需要的主题,并且处理掉部分的语言知识。也就是我所阐述的用同类故事引出主题和用故事引出相关的语言知识,引的第一和第二点,完整结合在了一起。在进入文本的教学后,我在设计时先是一个看动画回答问题,这也就是听技能的训练,也是对文本的一个整体的感悟。然后,再以病历的形式,进入文本的分块阅读。这就是读技能的训练。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提供的阅读的指导,如“快速浏览全文,并找到对话中有关Patient’s statement(病人自述)的部分,完成填空。”,这就是阅读技能和策略的教学。学生完成病历的过程,就是写技能的体现。这里,对于技能和策略,我理解为方法。已经掌握,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潜意识使用的阅读方法为阅读技能,而还没有完全掌握,还需要他人去提醒,需要大脑去刻意操作的,则为阅读的策略。策略是可以向技能转换的,换句话说,技能就是熟练的策略。学生说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输出过程。说通俗一点,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想法,用英语讲出来。在那课的设计中,Let’s talk环节,就是起到一个说技能的操练。说技能也是石阡学生最弱的一个能力。

二、遵循认知规律。

1. 学生的背景知识。在说这个之前,我需要再重复一个知识——图式。其实,我们对事物的记忆是采用图式的方式来存储在大脑中的。比如,说到apple大家会想到什么?颜色red, green,味道sweet, sour,形状round, big, small。还有吗?还能想到什么呢?其实还有很多哦,产地Shandong, Shanxi,品种Fuji, Gala,价格,副产品apple juice等。所有这些认知都是围绕apple这一个中心点展开,这就是图式记忆。现在有个新单词iphone需要记忆,我们也会先将有关apple的图式激活,然后再加入iphone,也就是说我们把上面以apple为中心点的图式,再加入了一个分支,这时候,这个新图式又扩大了,再重新记忆在大脑中。所以,我们可以说记忆的过程就是图式建构的过程。那么,学生的背景知识是什么呢?说白了,不就是学生已有图式吗?学生背景知识的激活,就是激活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再以石阡的那节课为例,需要激活学生怎样的背景知识,或者说是已有图式呢?当然是有关病痛的相关知识。那这些相关的知识,我们采用了何种方式去激活呢?采用了让学生听歌、观看动画的形式。当然,背景知识的激活有很多的手段,如图片、头脑风暴、主题式提问等都可以有效激活图式。

2. 生词的预教。其实,这一句话的表达存在一定的问题,至少是不全面的。我们在阅读前除了生词的预教,我们对一些新的句型结构也会让学生有一个提前的感知。注意,是感知而不是教学。感知是一个粗浅层面的了解,教学是一个全面的了解过程。但在故事的教学中,我是从来主张对句型结构的感知的,我一直觉得句型不应该在故事教学中进行教学,只要感知就可以了。故事教学是学生阅读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再如我在石阡协助设计的那节课,通过那个baby,我们已经把妨碍学生阅读的词汇进行了预教,对句型进行了感知。但我们并没有把所有词汇进行预教,而留下了部分词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猜测或者直接提示,这些词汇对学生的阅读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

3. 故事的呈现。文中说:呈现故事时,教师首先应特别强调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语言情境,因为意义建构依赖情境。什么是情境?在英语课堂,就是语言发生的一个真实且符合语言特征的一个环境。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所谓情境就是一种环境,说得更明白些,就是一种氛围。在这一点上,石阡那节课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情境的渲染,就是baby的引入。文中还提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达想法和情感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观察、思考和体验故事中的语言。这一个方面,并没有太大的体现。因为问题的设置没有做到很开放。什么叫开放性的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天马行空的答案都可以,就怕你想不到。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me?你可以说You’re handsome/helpful/tall/fat/clever/kind…开放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语言得到有效的表达,但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文中还提出:教师可结合图片和肢体活动,读故事或讲故事。所谓结合图片,就是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来复述课文或表演课文。而肢体活动,一般是学生脱离文本后,进行的表演,同时可以加入学生对文本自我理解的表情和动作。

4. 知识的学习。文中提到,知识的学习涉及这几个方面。一是细节,二是意义。在细节上,文中提出了三个方面:解释词汇和句型,分析故事脉络和主要冲突,学生理解的评估。在故事教学中,对词汇和句型的解释,我在前面已经表达过我的观点。故事教学是学生阅读的活动,词汇和句型的解释不应该放在这样的课堂之上。即使要解释,也是点到即止、适可而止的。当然,在常态的课堂之上,我们也是可以进行深入的解读,毕竟我们的课时是有限的。但故事教学中,故事脉络的理清是一定的。在石阡那节课,我们是通过让学生填写病历的活动,完成故事脉络的。在故事教学中,故事的脉络应该板书到黑板之上,方便学生的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一些词汇和句型融合到故事脉络的板书中,强化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故事冲突的分析,这不是小学英语的范畴,更多涉及的是初中的文本。学生理解的评估方式,那节课有很好的体现。从选择到填空,采用了多种的形式展开。二是意义。意义就是故事对学生的教育性。我在前面已经有过提及。我们通常可以采用这样的问题进行提问,如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What do you think of …?也可以理解为情感的导出,即情感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故事的呈现,一般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融合的。

5. 知识的消化。知识的消化就是知识内化产出的过程。说明白点,就是学生用今天学到的东西,进行表达的过程。学生的复述,学生的表演,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即情感的输出都是知识内化的体现。

6. 活动拓展。其实,最后的两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知识的消化在活动拓展中得到展现,活动拓展也正是知识消化的过程。对于故事教学,我们的活动拓展除了表演、复述等,还可以进行故事的续编或者是同类故事的阅读。这样的话,我们又可以回到故事用来辅助常规教学这一节。故事辅助常规教学,其可以存在于课堂的开始,当然也可以存在于课堂的收尾。

三、强调学生参与。

课堂是师生交互的过程,是双方、多方的互动。有几个要点,我还是要提醒一下。文中说,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故事,让学生预测故事内容和情节走向。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呈现故事,让学生把故事内容和他们的生活进行联系。学生对故事内容的预测和情节走向,一般可以让学生通过文中插图的形式来开展。当然,如果是绘本的话,可以通过绘本的标题和封面来进行揣测。语言是用来运用的,生活中的语言是最为真实的。因此,故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也是需要思考的。

3. 如何陪伴孩子做好英语分级阅读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喜爱读书,也在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是大多数爸爸妈妈都有不少选书的困惑:书那么多,什么样的书才适合我家孩子?或者我的英语也不好,怎么给孩子选英文读物?

实时反馈的朗读纠音体验。斯坦福语音测评技术,提供精准到音素的语音测评反馈。

有了这样一款科学、专业、全面的英语分级阅读神器,不懂英语的小白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始原版分级阅读之旅了!

4. 英语分级阅读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英语分级阅读比一般阅读更容易提高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分级阅读是什么呢?

  • 第一专,是根据不同孩子的特性属选择适合他们的绘本,通过细致的分级阅读标准评测,从孩子的兴趣、真实英语水平等方面去选择适合该孩子的绘本。

  • 第二,乔希家的书主要就是做英语分级阅读的,他们家还有专门的导读师会引导孩子进行正确阅读。

  • 第三,通过定制专业的分级阅读规划和方案,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

如果你想提高你家孩子阅读能力的话,带你家孩子去乔希家应该会有惊喜。

5. 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英语读后感250字

跟上兔子英语读后感
是红色的.还发现兔子有四条粗粗的腿.兔子还专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属,立在圆圆的头上,兔子高兴的时候,长长的耳朵笔直的立在圆圆的头上,像军人一样,小学三年级作文《兔子》.兔子不高兴的时候,长长的耳朵就耷拉下来,看来很没精神.兔子还爱吃胡萝卜.兔子可爱的时候,是它跟我采蘑菇.它总是去蘑菇多的地方吃,我一来,它就走了.这样我就可以采到许多的蘑菇.它调皮的时候是它跟我去采棉花.我被棍子绊倒,趴到了地上.它也一边跑,一边笑我.好像在说:“活该,谁让你走路不看路啦.”我从地上爬起来,自言自语的说:“该死的东西”.这就是我姥姥家的兔子,你们觉不觉得它又可爱又调皮呀?指导教师

6. 英语分级阅读对小朋友有什么好处

少儿原版阅读的过程可以分成“启蒙期”、“入门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启蒙期

从幼儿园阶段(3-4岁)就可以开始了。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孩子建立对英语语音较好的感知能力,同时发展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这一阶段家长可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和动画片来“磨耳朵“,通过大量模仿有声读物或国外卡通片里的腔调,让孩子产生对英语句子的韵律、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则产生一定的直觉认知。这一阶段,除了让孩子接受必要的培训外,父母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这个阶段我们不建议涉及任何英语语法,一切都以感知觉为主。

二、第二阶段:入门期

大约从小学二三年级可以开始了,大约到四五年级结束。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从依赖声音和图像的阅读到基于文字的阅读这一历史性过渡,建立起基本的英语句子结构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从依赖于声音和图像的阅读发展到依赖于文字的阅读这个过程需要掌握一个渐进的过程。。关于这一阶段的语法学习,建议无需进行系统学习,对语法的讲解以帮助理解,扫除阅读障碍为主,无需展开。

三、第三阶段:成长期

大约从四五年级开始到八九年级。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养成基于文字的阅读习惯,开始阅读各种文体,并掌握英语的语法体系,适应英语的表达习惯。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学生英语阅读好习惯的养成。边读书边做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认为值得记录的词汇、好句或者关于内容的任何感想。这一阶段的阅读要开始强调语法和句意词意的精确理解,不可囫囵吞枣。在复述故事时,也可以逐步加入自己的评论和观点。

四、第四阶段:成熟期

这个阶段从9年级开始到12年级甚至终生。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扩大词汇量,通过大量阅读彻底掌握英语语法并形成强烈准确的英语语感,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培养批判思考能力,成为一个成熟的读者

7. 分级阅读,你的孩子到底适不适合

我想说的是,关于英语读物,尤其是第一年给孩子接触的时候,最好不要上来就读英文原版绘本(picture book),而是先进行分级阅读(level reading)。

有很多家长也许不知道,绘本和分级阅读不是一个东西。

有的家长,一说到英语启蒙和英语环境创造,就是想到绘本买买买!因为他们认为,绘本里面图片多、色彩饱和度高,宝宝肯定喜欢。

其实,绘本用英文说是Picture book,拆词可以理解为是妈妈给孩子讲故事, 既然是故事,更多是一种心灵的影响,亲子感情的加深。

所以,从语言层面来说,语言的难度是使用的范围,是没有太严格的限定的。也可以这么说:绘本当中,会出现一些生僻单词、低频单词。因为,在讲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如果妈妈不认识单词,是允许查字典的。

如果宝宝不理解单词,宝妈是可以用母语来解释的(虽然我一直建议用英语学英语,但是家长总是忍不住用母语解释英语啊)。

那么,绘本中为什么会出现生僻单词呢?

因为原版绘本针对的是母语为英语的孩子,这些生僻单词,对于这些孩子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是咱们中国的孩子不是母语使用者,而是外语学习者,低频生僻单词太多,影响正常的阅读过程了,就成了打断和干扰的。

那么,分级阅读相较于绘本阅读,有什么不同和有什么优势呢?

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儿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分级阅读起源于发达国家,在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了十几年,分级阅读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

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分级阅读的概念,其实来自国外。外国的专家出于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结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育程度和智力状况而专门编写的。

其实和中国的《语文》课很相似,为了能够从易到难、螺旋上升地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分级阅读的文字内容多少、篇幅长短、阅读难度、词汇分类和句子语法,都是有严格而科学的限定和规定的。

国外为什么会有分级阅读的概念?为什么说分级阅读比绘本阅读更科学和值得借鉴?

著名的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从一项美国的90年代初做的调查中发现:成人的阅读能力下降,已经导致了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的障碍。

于是,他带领由18名著名的学者组成的早期阅读委员会,经过三年的研究系统,整合了很多经验,建立了美国早期阅读系统的理论,特别是儿童阅读的目标体系。

国外的英语分级阅读起步早而且很细致,我们国人直接搬过来,其实都可以直接受益的。建议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4岁之前,除了英文儿歌童谣启蒙、亲子游戏启蒙之外,全部使用分级阅读。

阅读量是120-160本左右,经过1年左右的分级阅读的接触之后,可以开始调整比例:一半是绘本,一半是分级阅读。

为什么呢?经过一年左右(宝妈你能坚持住吗?)以及近乎140本左右的分级读物,宝宝基本可以接触到1000-1500个单词了,注意,这里的单词,是我上面的文章宝宝英语启蒙,搞不定1000个单词都不算数!中说的听力单词,听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有了词汇的积累,你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孩子已经能够根据图片的画面,来猜测你讲的内容的意思了。相反,如果一开始上来就是绘本的故事,里面的低频单词和高难单词很多,想猜,都无从开始。

所以,第一年可以开始从分级阅读开始,第二年可以把分级阅读和绘本的比例一半一半,第三年基本就可以给宝宝读更多的绘本故事了。

第一种分级方法:

A-Z分级法(Guided Reading Level)

该方法将图书按A-Z进行分级,共26级,从A到Z难度递增。它是由凡塔斯和皮内尔两位阅读专家(Fountas&Pinnell)开发的一套图书分级系统。

在其官网上已有32000种图书被分级。

A-Z分级法的主要测试标准包括:全文词汇数量、高频与低频词汇数量与比例、句子长度、复杂度、句义明晰度、句式、印刷规格、每页词汇数、插图信息量、思想深度、主题熟悉度等。

其中客观因素靠电脑分析,主观因素如图例、句子复杂度、思想内涵等则靠训练有素的分级阅读专家进行分析。采用电脑软件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从而避免了蓝思fenji分级法的“机械化”。

第二种分级方法:

蓝思(Lexile)的分级法

蓝思(Lexile也译作“莱克赛尔”)的分级的结构,已经经过了将近40年时间的发展了,是一个非常科学和客观的一种衡量方式。

一方面会对读者本身的阅读水平进行测量,另一方面也会对文本的一个难易程度进行测量,是两方面同时进行的。

莱克赛尔的分级结构是从幼儿园小朋友开始一直往上。对文本这一块,莱克赛尔分析结构就指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希望小朋友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至少理解75%这样的标准。

该分级法国内已有不少介绍,它由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制定,在蓝思分级标注中,蓝思(Lexile)是衡量读者阅读水平和标识出版物难易程度时使用的单位。

简单来说,一个蓝思(Lexile)是一个难度单位,读懂一本初级低幼读物与读懂一本网络全书之间差距的千分之一被定义为1个Lexile,蓝思最高分值为1700L。

蓝思分级法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一,能够对出版物难易程度和读者阅读水平用同一套分值体系进行检测,十分方便读者了解自己水平,并据此去寻找难度适中的读物。

二、分级标准精确、量化、可操作性强,其意义不仅在于“课外阅读”,更是一个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工具,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它让学习语言、阅读和写作,变得目标清晰、有章可循。

三、其缺点在于它主要是针对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不涉及读物的思想性、艺术性等主观要素,只关涉语言难度的水平判断、不涉及价值判断。精确和量化就像一柄双刃剑,优点同时就是缺点,因为思想深度等主观要素是无法量化评级的。

8. 小学英语书籍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英语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英语书籍读后感1

作为一名入行不久的小学英语教师,我深知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还很多很多。教学的各类书籍和期刊很多,而且众说纷纭。但是,所有的实践和经验都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借寒假之际,学习了一下课程标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性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要求,教师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个学生个体,而是群体。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情感因素都各不相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跟着学习最快的学生的节奏,而是综合考虑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它所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更加需要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独立学习。教学,教的不是知识,而是教学生会学习,并使其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更加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教学方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兴趣、情境和活动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动力,活动是提高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设计教学活动,并使活动情境化。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有了情境,各种活动有了依托,活动就会生活化、趣味化和真实化。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三维要求为一体

教师传授英语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文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展开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好语言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及想象力;注重营造生动的理念和活泼的课堂。

五、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检查英语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揭示英语教学过程的价值和效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倡导发展性评价的同时,我们要充分体现在教学评价中的人文性、过程性、开放性、激励性和多元性。

课程标准对教师在各方面提出了要求,既有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又有对教学目的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正式这些话题,让我开始深思和探索,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争取给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新鲜的色彩。

小学英语书籍读后感2

《小学英语教与学》一书以小学英语的“教”与“学”为主线,帮助小学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各种教学经验,使教师的教学有法可学,有经可取。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师,我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无论课堂内外,总是那么生气勃勃、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同时低年级的小学生又存在自控力低、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点。因此,我重点学习了与我的教学息息相关的章节,并把他们运用到教学当中,运用以活动为载体、激活课堂教学情境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活动激发兴趣,情境适当调控。

《小学英语教与学》指出:活动是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关键,只有课堂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力求使学生处于动眼、动手、动口的主体激活状态。因为充满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可极大调动眼、耳、口、手的动作。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作用下,使学生很快达到情绪的兴奋,主动探求知识,主动解决悬念、困惑的方法或途径,主动研究问题;在有了一些基础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想象创造动作、情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学生在愉快的创造、想象过程中,身心比较放松,主体意识大大增强,潜移默化地使自己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维空间。

我发现手指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妙用,如在教授一年级下册《Unit8 Shapes》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摆出各种图形、画出各种图形,边说边摆,学生就会兴高采烈的摆来摆去、画来画去。在画图形时我又把图形与单词的发音结合起来,如triangle有三个音节,我们正好是三笔把它画完,学生边画边有节奏的把这几个单词说出来,很快就可以记住了。当他们对单词初步掌握后,就可以让他们玩我画你猜的游戏,即用手指在对方的背后画图形让对方来猜。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单词。

在教授本单元Let’s say的几种动物时,我让学生设计几个动作来表示这几种动物,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达成协议:伸两个手指ostrich,伸四个手指是pig,伸八个手指是octopus,两个手交叉放在一起时是peacock,由于是自己设计的动作,再做起来、说出来时就会更加起劲,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效果自然就会更好。但是《小学英语教与学》也指出要从学生的第一节英语课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的同时一定要做到活而不乱、动静结合。如果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就会适得其反。当发现有的学生过于兴奋不能自控时要及时调整,可用善意的眼神、亲切的话语进行提示,也可通过树立好的榜样影响其他人,如当我们表扬某某学生一直说得很好、某某学生一直坐得很好时,我们会发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班学生都会立刻做到最好。

二、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精彩的语言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教与学》指出: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在众多渴求知识的目光里,老师是他们眼中的一盏灯,任何语言及表情都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的、幽默、宽容的气氛,教师的身体语言必不可少。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境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精彩、恰当的表情和动作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起来。英语是语言教学,英语教学更需要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教师的教学语言及表情要幽默、有感染力、充满鼓励性,要能与学生融合,能够被学生所接纳,让他们喜欢我们,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充满趣味性的语言会使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教师启发性的表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老师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探寻与启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一个鼓励的暗示能让学生变得勇敢自信。

三、通过故事、歌谣,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教与学》第一章将如何以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上要不断变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多姿多彩,就能激起孩子对英语本身的兴趣。在课堂英语教学(尤其在起始阶段)中,我常常采用书中所指导的各种方法,如故事与歌谣教学(或唱英语歌)、游戏教学、课前或课后猜谜语等教学方法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单词教学是与歌谣教学相结合的,可爱的英语歌谣自身富有音乐节奏,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到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我发现一些单词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很难记住,那么怎样让单词教学吸引学生呢?我就把一个个单词编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轻松有趣,又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再把这些小故事用电脑课件做出来,辅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这每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生动的故事会,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有了较大的提高。再用简单的歌谣说出来,孤立的单词之间有了联系,有了情景,有了韵律,就变得简单易学多了。

如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Let’ssay中的单词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昆虫(aninsect)出国了,带回来好多东西,看:他穿着夹克衫(ajacket),吃着冰激凌(anice—cream),开着吉普车(ajeep)回来了。但昆虫(aninsect)是一个粗心的人,把冰激凌(anice—cream)弄了一夹克衫(ajacket),它赶紧擦啊擦啊,可是他忘了它还开着吉普车(ajeep),哎呀,快看!他的车(ajeep)翻了!他也哭了!我一边用充满感情的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讲故事,一边用电脑课件把它演示出来,学生也跟着我的故事做出各种相应的表情,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的欲望。这是我适时地把歌谣说出来:insect吃着ice—cream,穿着jacket,开着jeep;ice—cream撒了,jacket脏了,jeep翻了,insect哭了!学生们情不自禁的一边和我说、一边做出可爱的动作和表情,枯燥的单词变得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学生很快就记熟了单词,同时也懂得了粗心带来的后果。

在看到创设情境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后,我又在教授第十一单元Let’ssay时如法炮制,设计了一个卡通的.大西瓜,它有好几只手,它要出去旅游,一只戴手表,一只手拉小提琴,一只手打着伞,边走边唱:watermelon,watermelon,打着umbrella,拉着violin,看看watch!happy!学生们兴奋异常,跟着手舞足蹈,齐声吟唱。同时,《小学英语教与学》告诉我们:创造是学生快乐的源泉,因此,我鼓励孩子们自己编故事和歌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个个简单易学的顺口溜,学生就会爱学,知识也会易学。教师和学生由于轻松学会知识而产生的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四、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从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境内容。教师应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情境呢?《小学英语教与学》倡导任务型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好平台,创造性的对书中的情境加以运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任务,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一年级的上册的第六单元是Happy birthday!,我就让学生开了个Birthday party,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情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成各种不同的过生日角色,来练习本课的会话。他们设计的都很有创意,每组都有每组的精彩所在。在原有的会话内容中,加入所学的知识,将枯燥的会话演绎得别有生色,再加上毛茸玩具和生日蛋糕等道具,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积极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大胆的去说,创造性思维很好的发挥出来。

一二年级的教材中都有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及父母的职业等;教授数字时,可以让学生做趣味数学题;教授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喜欢的颜色、服装、学习用品等;教授表示衣服的词汇时,可让学生动手用纸、布等制作小衣服并开个服装展示会;教授表示食品、饮料的词汇时,教师可拿来实物或模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用这些实物进行对话,互相了解各自的喜好;教授表示运动的词汇时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开个运动会……

总之,只要教师开动脑筋,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任务,书上的知识就会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

《小学英语教与学》告诉我:英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边科研、边教学、边实践,不断的探索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才能更好地搞好英语教学。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我的英语课堂活了起来,我的教学能力有了质的提高,我的学生爱学英语、会学英语,他们能更加主动、轻松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他们,我学习、研究的脚步将永不停止。

小学英语书籍读后感3

回顾几年来的教学之路,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和无奈,一方面想尽己之所能,教好学生,不留遗憾;一方面却不能摆脱来自分数至上的压力。如何平衡这现实的矛盾,着实令人费周章,看了《小学英语教与学》之后,似乎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一、教师必须明确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小学英语应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通过听、说、认、读、唱歌、游戏、表演、画画等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对语言的敏感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较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并使其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初级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二、在教学时,要重兴趣、成就感、自信心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爱学、乐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能否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多做激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课堂教学,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课堂教学向课外体验延伸,教师可设立交际任务。把课内的虚拟情景放到课外的真实体验中,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安排学生按英文购物单到超市完成采购任务,使学生充分体验英语交际所带来的成功感。

总之,书中阐述了很多教与学的方法,我觉得对于我的英语教学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多多阅读与参考此类书籍。

小学英语书籍读后感4

仔细阅读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读后感觉获益颇多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准”,即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的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即体现了素质教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三是“实”,即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该书分四篇,共十四章。分别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外语课程比较,《英语课程标准》的改革方向,内容标准的具体描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要点》。看了该书,使我更清楚地知道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对第三篇的内容标准的具体描述更是了解深刻。比如书中在非常仔细地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进行了说明。

联系实际,我觉得教师是英语教学的实践者,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家长对少儿英语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新的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英语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看完这本书,我也更清楚地知道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语言素质、文化素质、理论素质、驾驭教材的素质、教学实践素质和教育技术素质。

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首先要做到提高自身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素质提高不上去,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其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从一开始,有效的听磁带读课文。通过布置听录音的作业,让同学们自已听磁带,在上课时及时检查,这样很快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听磁带的习惯。第三,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英语角,歌曲大赛,抄写比赛等等。第四,掌握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第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第六,采用科学的评价策略,从忽视情感评价转向重视情感价客体转向评价主体。

第七,从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转向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单纯重视语言知识转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学生以多种方式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一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毕竟要通过学生实现。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根据学生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因材施教根据小学英语课堂具体情况,创造出学生最满意、收效最好的教法和技巧。

小学英语书籍读后感5

仔细阅读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读后感觉获益颇多。

首先就此书的特点而言,它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国内当前英语教学环境相结合,使新课标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同时,新课标的内容更为充实,指导性更细致明确,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更容易落到实处。

其次,就此书对我自身的教学影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更为明确。我在实际教学中曾出现教学达不到预设目标的情况,而在读过本书后这一困扰便随之清除。第二,教学重点把握更为准确。小学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信为主,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并非是让学生们会做题目。第三,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在这一课程标准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式课堂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英语教学要求。于是,我便采取更多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如小组讨论、表演展示、知识竞答等,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教学评价更完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改变了以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从更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看完这本书,我也更清楚地知道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语言素质、文化素质、理论素质、驾驭教材的素质、教学实践素质和教育技术素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一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毕竟要通过学生实现。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根据学生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因材施教,根据小学英语课堂具体情况,创造出学生最满意、收效最好的教法和技巧。

9. 读《小学英语分级阅读学:意义,内涵,途径》有感

有人这样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的当今世界,阅读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人们需要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跟上时代的步伐。随着英语教育制度的改革,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英语教师,我不断思考,怎样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王蔷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给我指明了方向。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这本书正如其名,给我们大家介绍了有关小学英语分级阅读的种种研究。通过仔细拜读这本书,我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分级阅读源于国外,近百年来,不断发展与完善,其科学性不言而喻。这里的分级指的是读物的分级和阅读者的阅读素养分级,阅读者的阅读水平在哪,就选择哪种水平的读物。读物难了,孩子们读不懂,不理解,就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读物简单了,孩子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不正是与课改中以“学生为本”的最好体现。

分级阅读的好处已毋庸置疑,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怎样利用分级阅读在课堂上展开有效的阅读教学呢?王蔷教授的这本书给了我答案。教师可以通过这四种教学途径在阅读课堂上设计教学活动,它们分别是:图片环游,拼图阅读,持续默读和阅读圈。

对于图片环游教学法,我还是比较熟悉,在课堂上运用过,比如我讲五年级下册第6模块第2单元《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时,就是结合设置问题和Lingling游玩的三张图片带领学生学习。图片环游很适合故事性的阅读材料。不过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图片环游后要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拼图阅读和阅读圈,是我在书中新学习到的。这两种方法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和监督。拼图阅读是对读物进行拆分,让学生像拼图一样,组内合作,拼出完整的故事。阅读圈是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各自负责己任,通过组内讨论学习整个读物内容。虽然之前我并没有用过这两种教学方法,但我愿意在课堂上尝试,多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持续默读教学法了,这种方法是将阅读回归本质,让孩子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享受阅读。教师要做的就是拿起一本书,和学生们一起默读。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孩子们在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其实,在我们学校已经开展这样的活动了,我也会尽我所能,帮孩子们创造持续默读的机会。

阅读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当孩子开始以阅读为乐,上了书本的钩之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毫不费力地掌握语言能力。我们小学教师最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10. 小学英语《step into reading阅读理解100篇》三年级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回、启迪
等写下来,写成的答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
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
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
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
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
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
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
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热点内容
到达什么地方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01 01:04:37 浏览:888
说他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01 01:04:25 浏览:540
小学去串门的英语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5-01 00:15:01 浏览:765
饭后喜欢吃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30 23:44:10 浏览:195
我最喜欢吃蛋糕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30 23:31:36 浏览:743
而且喜欢写作英语怎么写 发布:2025-04-30 23:10:03 浏览:376
我们都喜欢上微机课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30 23:05:42 浏览:974
拼读单词的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4-30 22:46:51 浏览:217
他阿姨是做什么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4-30 22:15:48 浏览:947
属于同一代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发布:2025-04-30 22:15:42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