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中译英怎么做好
this is my sister
those are his younger brothers
there are some family photos of me
where's your baskerball?
it's under the desk
where are your sises?
I don't know
please take these books to the classroom
bring me some water
㈡ 初中英语(中译英)
Make him can't stand up.
Have to use the computer.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him.
It's hard for me to understand.
Knowledge and wisdom can clear your mind.
How can be a empire if you don't study.
Characteristic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The biggest success.
Got lots of awards.
㈢ 怎么才可以把英语的英译中、中译英学好啊怎么学,,要点是什么
一、增加词汇量
词汇量偏低是制约学生阅读速度的瓶颈。据统计,去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超出考纲的词汇多达59个,如果考生只满足于记住课本以内的词汇和用法,甚至连课本上的词汇都要大打折扣,怎么能适应大容量、快节奏的高考阅读要求?因此,扩大常用词汇必须成为我们英语教学中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扩充词汇主要有三个渠道:精读、泛读、构词。在课本教学时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词汇的考查,要通过听写、替换、造句等手段,促使学生首先记住课本上的基本词汇。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泛读教学,通过补充大量英语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复习词汇、巩固词汇、增加词汇,并将补充词汇纳入考查范围之内。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构词知识有助于学生快速、高效地积累词汇,同时也为猜测生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能观其形,知其意。
二、扩大知识面
阅读速度与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话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阅读材料是自己熟悉的内容,阅读速度就会自然加快;反之,如果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是非常陌生的话题,阅读速度便会很慢。所以增加一些题材广泛的泛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当今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人物传记、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知识对提高阅读速度是极其重要的,即便是增加非英语阅读也有助于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除了教材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泛读教学,要选定一种内容广泛、话题时兴、难度适当的国内外优秀英语教材,(如New Concept English,Oxford English,the Multicultural Workshop等)作为泛读课本,并将其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与精读一起进行考查。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英语报刊、杂志,切勿将英语教学局限在有限的课文教学之内,否则,想要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就是不现实的。
三、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坚持意群阅读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应注意克服一些不良阅读习惯以促进阅读速度有效提高。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指读、声读和回视。
指读是指为了在阅读时能集中注意力,同学们常常用手指、铅笔、尺子等指着一个个的字或放在这些字的下面阅读。指读减慢了阅读速度,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因此,阅读中一定要克服这个毛病。声读一般有三种形式:出声读、默读和心读。事实证明,阅读速度缓慢一般都是因为读者采用了某种声读的方式,所以要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自觉地克服这种习惯。
回视又叫返读或复视。如果我们在阅读中多次返回重读,既会影响速度,也会影响理解。
所谓意群,就是有意义的短语和语法结构。意群阅读是以意群而不是单词为最小阅读单位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利于对句子的整体理解,而不是死抠字眼,逐词理解。因此,坚持意群阅读,要克服以下不良习惯:指字读、声读、不断回视;一次一词。
在网上搜到的一些方法,还望对您有帮助!
㈣ 初中英语的中译英怎么提高快来人帮帮我这个好学的孩子~!
对于非谓语形式作宾语,大致有三种情况:
1. 只能用不定式作宾语。如 afford, agree, decide, decline, fail, hope, offer, pretend, promise, refuse, wish 等。
2. 只能用 -ing形式宾语。如 admit, avoid, consider, deny, delay, enjoy, finish, imagine, mind, practise, risk, suggest 以及 put off, give up 等。
3. 既能用不定式又能 -ing形式。如 begin, start, like, prefer, remember, regret, need, try, mean 等。
对于第3种情况中的许多动词,用两种形式还有一定的差别。
⑴ begin, start, continue 等,用两种形式一般没有明显区别。
⑵ like, love, prefer, hate 等,用不定式和 -ing形式通常也没有区别。但是对于 would like, would love, would prefer,就只能用不定式。
⑶ remember, forget, regret,不定式表示将来,-ing形式表示过去。(regret to do“遗憾地…”;regret doing“后悔做了”)
⑷ need, want, require,用 -ing的主动形式相当于不定式的被动形式。(need doing = need to be done)
⑸ stop, go on. stop doing “停止正在做的事情”;stop to do“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这里 stop 是不及物动词,不定式是目的状语)。go on doing “继续做先前在做的事”,= continue doing = continue to do;go on to do“接着去做另一件事”。
⑹ try to do“尽力做”;try doing“试着做”。
⑺ mean to do“打算做”,= intend to do;mean doing“意味着…”。
⑻ help to do“帮忙做某事”;cannot help doing“忍不住…”。
另外,对于 allow, permit, advise, forbid,其宾语用 -ing形式,宾语补足语用不定式。allow doing, allow sb to do, etc.
简单归纳了各种主要的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然,自己逐个熟记是不可回避的过程,做题目的时候还可能有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进行时没有作主语的。
to do 可以做主语
eg : To see is to believe.
doing 动名词可以做主语
eg: Helping others makes me happy.
帮助别人做我高兴。
书上写的to go to , to have 是不定式短语。在运用时,看它在句子中的成分。eg:He goes to school at six.
Xiao Ming has lunch at school
I want to go to school
be 在用时,也要变化成为 am , is , are.
我用am, 你用are , is 用于他,她,它
㈤ 如何做好中译英翻译题
一、分析句子结构、寻找合适的句型
中文必须仔细读,一定要看的就是题目给我们的关键字或关键的词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ey words。尤其是最后两句翻译句子,它们大都在句子结构上提高了难度。读什么?读出句子结构:对于简单句,辨别出主谓宾,分清定语、同位语和状语;对于并列句,记住两个语法意义上独立的分句,须由连词连接起来;对于复合句,须区分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以及状语从句。一般来说,中译英的句型可分为三大类:1.简单句;2.并列句;3.复合句;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非谓语动词及其他一些特殊结构。回顾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时,也不难发现试题中考了一些特殊句式。如:It句型(近几年考得较为频繁)、倒装句、with结构。
二、明确考核要点、选择词语搭配
在高考翻译题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每一句常含有二、三个词语搭配,翻译时稍不注意就会失分。因此,在做每一道中译英题时,首先要确定句中几组(个)动词或动词词组,然后选定恰当的词语以及相应的搭配,尤其要注意括号内所给词语的准确运用。
三、确定时态和语态、注意前后呼应
时态语态一直是英语考试中考查的重点。在高考英语翻译中,每句一般都含有二三个动词或动词词组,因此,正确的思路应该是首先浏览全句中文,考生要能够做到根据句中的时间状语和字里行间所给出的提示来定位一个基本时态,即主句的动词时态,而其他动词必须与之呼应。
四、了解文化差异、避免中式英语
作为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特别应该注重中英文表述习惯的不同之处,克服母语造成的潜在障碍,在做中译英题时,切忌将两种语言对等地进行交换,尤其是对成语、俗语的翻译,否则就贻笑大方了。
五、检查
在整个句子翻译好之后,检查很重要。因为英语对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毕竟是门外语,在做翻译练习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多的都集中在中文的句子里,十几年的母语习惯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干扰我们进行正确的翻译。所以要想保证翻译的句子得满分,检查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㈥ 初中英语(中译英)
1 have a good time/ enjoy yourself
2 on one's way to
3 walk past
4 have a good trip
5 take a taxi
6 welcome to Garden District
7 Daqiaolu is a nice place.
㈦ 初中英语翻译技巧
翻译类题在初中英语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试题形式主要有翻译填空、翻译句子、英汉词组互译、选择正确译句等,而中考翻译类题采用最多的还是“翻译填空”这种形式。下面就谈谈翻译填空题解题技巧。
先说这类题的出题形式吧!这类题一般采用根据给出的汉语句子完成英语句子的形式,一般空出几个空,空格内有时限填一个词,有时不限制词数。要求同学们补全空格从而使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还有一种出题形式是给出汉语句子和几个英语单词,要求把这几个词按照汉语意思排列正确的顺序,有时还需要加上几个词。
那么翻译填空题常把哪些部分空出来呢?即它常考查哪些内容呢?先看几道题吧!
1.多喝水,这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Drinkmorewater.I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ourhealth.
2.外面正下着大雨,你最好呆在家里。
It\'srainingheavilyoutside.You\'d
__________________athome.
3.这个故事和那个故事一样有趣。
thisstory,is,interesting,thato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各题不难看出翻译填空题所考查的主要内容:(1)一些常用词组和短语。如:begoodfor等。(2)一些常用词语的用法。如:hadbetter后接动词原形等。(3)一些常用句型、句式。如:as...as等。这类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步,先读一下汉语句子,了解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步,跳过空格读一下已给出的那部分英文内容,然后再仔细分析一下要求翻译的英语。
第三步,观察一下要求翻译的汉语,然后联想一下相关词汇和句型,再考虑语态、时态、词形变化、主语与主谓一致等问题。
第四步,试填空格。不要一看空格就填,有的同学一看“照顾”就填lookafter,实际上根据情况还可填takecareof或takegoodcareof。若对第一个空格要填的词没有把握时,可试看从下文中得到启示?
第五步,将已填好的句子再读一遍,从时态、语态、词形、数的一致等方面检查一下,若一切没问题,该题就OK了。
解题步骤掌握了,做题时还要注意可以缩写的词汇。因为这类题的空格是一定的,多填或少填都是不对的,即使意义相符也不合乎答题要求。填空时一定要灵活。
看看上面几个题的答案吧!第一题考查的是词组begoodfor,应填isgoodfor;第二题考查hadbetter后用动词原形,填betterstay;第三题答案为:.
要做好这类题,平时应怎样做呢?
1.熟练掌握常用词和词组。2.熟练掌握各种句型结构。3.掌握语法知识。4.熟读课文,因为有些题可能会出自课文原文。5.平时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
词类转换是英汉翻译很重要的手段之一,运用得当,可使译文通顺流畅,否则译文可能生硬晦涩。下面将英汉互译中最常见的词类转换现象介绍如下。
1.汉语中的动词转换成英语中的名词
汉语中动词用的较多,除了动宾结构外,还有连动式、兼语式等两个动词以上连用的现象。英语则不然,一句话往往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但英语中的名词比汉语中的名词用的多。基于两种语言的这一特点,在汉译英时常把汉语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中的名词。如:
你必须好好地照顾病人。.
他善于观察。Heisagoodobserver.
在上述两句中,\"照顾\",\"观察\"都是动词,但译成英语,则用的是名词care和observer。
不过,在翻译过程中,有时也要把汉语中的名词转换成英语的动词。如:
他的演讲给我们的印象很深。Hisspeechimpressesdeeply.
2.汉语中的动词转换为英语的形容词
汉语中一些表示知觉、情感的动词,往往可以转译成英语形容词,通常用\"be+形容词......\"的结构来表达。如:
我为他的健康担忧。Iamworriedabouthishealth.我们对她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Wearesatisfiedwithwhatshedid.
3.汉语中的动词转换成英语的介词或介词短语
与汉语相比,英语用介词较多,而且有一些英语介词本身是由动词演变而来,具有动词的特征。因此,在汉译英时,汉语中的动词常可用英语中的介词或介词短语来翻译。
露西和莉莉上同一个学校。LucyandLilyareinthesameschool.
我反对这项法律。Iamagainstthelaw.
4.汉语中的形容词转化为英语中的名词。如:
你说他傻不傻?Don\'tyouthinkheisanidiot?
他的生日宴会很成功。.
5.英语中的形容词转化为汉语中的名词。如:
.罗宾汉经常劫富济贫。
6.英语中的副词转化为汉语名词。如:
WhatisthefaretoNanjingandback?去南京一个来回车费是多少?
.她体质差但头脑健全。
当然,英汉互译中的词类转换远不止这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翻译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
㈧ 汉译英答题技巧 初中英语
所谓的汉译英考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英语句型的掌握情况,往往是根据所给汉语,空出句型中的关键词。明白了此类题型的要点,就可以对症下药。多记忆一些句型吧,特别是英语中常用的重要句型,还有,要注意一些特殊句型。
莱曼英语为你推荐一下特殊句型,仅供参考:
1. so... that...
2. in order to do...
3. in order that...
4. not only... but also...
5. be worth doing...
6. be busy doing...
7. be used to doing...
8. neither...nor...
9. either...or...
10.too...to...
11.look forward to doing...
12.It is said that...
13.It is reported that...
14.It is easy for ab. to do...
15.It takes sb. ... to do...
16.It seems that...
17.as...as...
18.not so...as...
19....as soon as...
20....as if...
21....in case...
22....only if...
㈨ 如何做好中译英
翻译不是边缘科学,但是涉及的学科超过了任何一门专业。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三教九流,风土人情, 文化娱乐,吃穿住行,无所不涉;散文报道,传说掌故,诗词歌赋, 应有尽有,真可谓地地道道的 “ 杂 ” 学。多种知识、 多种体裁往往在同一资料中同时出现。虚心学习,多思勤问, 多查各种资料,必要时还要到现场考察,对原文读懂弄通, 表达时符合有关行话,具备用简明、流畅、 准确的语言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不能全指望工具书 现有工具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普遍的情况是英译汉多、大、全, 而汉译英的工具书则数量少且收词重复率高,尤其是技术性的词语, 英语译文很不到家。 现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专业性汉英词典林林总总, 但是具体到一种设备一个产品,确有许多客观问题并未解决。 一是相互雷同甚至一字不差,行业特征不明显,即使是 “ 金山词霸 ” 也令人失望。二是真正反映中国特色事物的词汇少, 例如中国人说了几十年的 “ 大件 ” 一直未见收录,再如 “ 超生 ” 一词 , “ 超生游击队 ” 的小品在中央电视台都演多少年了, 可一本大型汉英词典只有这么两个解释: 1. be reincarnated; 2. spare sb.’s life; be merciful ,而这两个词义在如今很少用到, 或者说用得着的人不需要使用英语来表达。三是新词少, 汉语媒体中的许多新的说法没有体现,绝大多数的汉英辞典和经济、 贸易、其它商务方面的工具书都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 而这些词汇往往是经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成分。这既有社会、 技术进展快、词典出版周期长这些客观因素,也有图省事、 没有认真积累等原因。译者经常感觉到: 出版物中汉译英方面的差错率一般要比英译汉的高得多。 查字典是个好习惯,但依赖字典翻不好译。 即便手头的词典应有尽有,也不能唯它们的马首是瞻。 具有决定性权威的是上下文。要透彻理解原文,了解两种文化差异, 应当根据上下文、语境实际情况来译, 而不能生搬硬套字典里的释义。 一词多译与表达多样化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自己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一定的风格和传统。 英汉两种语言不仅用词造句的语法结构不同, 而且表达思想的方法不同,所用的形象也有不同。 我们在翻译时必须以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的原则进行变通。 该变不变则太 “ 死 ” ,读者难以得到清楚的概念和流畅的译文; 不该变而大变,则失之太 “ 活 ” ,违背原作。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进行翻译时, 有时不能拘泥于词语的字面意思, 生搬硬套或单求英汉句型上的对等,需要做些变通。 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首先必须注意上述两种错误倾向: 追随原文字面结构,是谓机械主义;置原文于不顾, 只拣自个儿认识的只言片语翻译出来、堆积起来,是谓自由主义。 两种情况都是走极端,都脱离了翻译的本意。 扩大知识面体现在具体之中,可以说要更多地注意一词多译 ( 不是 “ 一词多义 ”) 现象。如果译者能对有关情况掌握得充分一些, 翻译时就会自如一些,译文表达也可能活泼一些。例如同是会议, 可以根据行业、级别、规模相应地译为 conference 、 co ngress 、 forum 、 session 、 seminar 、 甚至 receiving ;同样一个 “ 会见 ”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 talking with, speaking at, 也可以是 discussing with, speaking on ,还可以是 meeting with, at the ceremony of 。 表达多样化与一词多译不是一回事。就是说即便词汇具备了, 在句子层面上仍旧需要译者灵活处理。这里仅从 “ 如何学习汉译英 ” 的角度提出来,希望各位在学习以下各课时头脑中总是保持这根弦。 可以根据具体的文字内容灵活选择句型、用词及其时态、语态、 单复数等。翻译方法可以灵活掌握,根据不同情况从多种角度入手, 选择不同的句型结构,采用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等。 尽可能多地掌握背景材料 掌握大量的背景资料对做好翻译至关重要,应当广泛、 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如果译者对待译文本中的相关内容都不理解, 就很难准确地翻译出来让别人理解。 翻译时应当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否则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照汉语原文, 英语译文本身无懈可击,可是对照事实,却发现文不对题。 例如两张图片的说明文字各是 “ 直刺蓝天 ” 和 “ 拔地而起 ” ,到底是指什么,只有要来照片看过才知道: 前者是一座建筑物的屋顶,上面安装了几副卫星天线, 后者是一座高层建筑即将封顶, “ 刺蓝天 ” 比 “ 拔地起 ” 要低得多。 这样就可以相对地贴近真实的语用环境把前者译为 Telecom facilities in the sun ,后者译为 Another sky-scrapper ,或 A new high-rise against the blue sky ,也就是说, “ 直刺蓝天 ” 其实是 “ 晒太阳 ” ,而 “ 拔地起 ” 反倒可以 “ 刺蓝天 ” 啦。 译者对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得越深入,翻译起来就越有把握。比如 “ 高层建筑擦窗机 ” 译为 high building window cleaning machine ,很难说译文不对或不好, 但是看到机器本身才知道,敢情这机器擦不了窗户,擦窗户的是人, 它只起一个吊篮的作用,所以应当改译为 window cleaning gondola for high-rise buildings ,否则买主是要索赔的。 学点专业知识 应当特别注意术语的行业特征和 “ 行话 ” 特色。在吊斗、 传送带等运送散装物资的机械上,起清理、平整、刮除作用的 “ 橡胶 刷 ” 可能是 rubber cleaner ,但在一家经营汽车零配件、轿车保养用具、 装饰品等的公司之简介中, “ 橡胶刷 ” 便不大可能是 rubber brush ,而是 squeegee , 即蘸水后擦洗风挡玻璃的简单用具。在车间里使用的 “ 传输系统 ” 不 大可能是 transportation ( 指市政交通或异地运输 ) ,也不应该是 transmission system( 指电力或电信传输 ) ,而应当是 conveyor 或 者 conveyance system 。 行业不同,理应选择不同的词语。例如 “ 接头 ” ,是电力的、 还是电子的?是管道上用的还是电缆上用的?是塑料的还是铸铁的? 英语中相应的词汇多,选择哪个取决于原文词的具体含义, 从原文前的公司名称中、周边产品外延上并不总是能够看得出来。 写的人是自己专业的行家,但译者不可能事事精通。 “ 接头 ” 可以行 业的不同而分别译为 coupler 、 coupling 、 conn ector 、 joint 、 terminal 、 grapples, wire-rope buckets( 钢丝扣,即钢丝绳的接头 ) 、 junction box 、 binding post 等多种形式。又如 “ 硬化 ” 一词, 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分别译为 vulcanise, cure, harden, solidify, cirrhosis, inration, ossify, rigidification, sclerosis 等。 应当尽量通过翻译用户提供全面的相关信息。 有些汉语词语概括性比较强,单看汉语不成问题, 可在翻译时却会很费踌躇。例如 “ 图文装订机 ” 和 “ 图书装订机 ” 都 译成 bookbinding machine 似无不可,但是到工厂看看才知道是两码事: 前者简单的像个订书机 (stapler) 或者铁圈装订器 ( ring spiral winder) ,后者则是由电机提供动力、有一系列机械传动、 电子控制的真正的 “ 机器 ” 。故而 “ 图文装订机 ” 还是译为 book let binder 或 brochure binding device 好一些。 译者的学习和积累 既然工具书赶不上时代、赶不上客户需求, 即使赶上了你也不可能及时购买齐全, 那么自己动手便是当然的补充手段。想做一个称职的译员就得 “ 喜新 厌旧 ” ,应当留心收集新词、专业词汇、常用简称和缩略词, 虚心向懂行的人求教,注意自己的知识更新、拓展。例如不要一听说 “ 网络公司 ” 就译成 Internet companies ,可以紧追潮流译为 startups, dotcoms, Net operators, net players, ISPs 等。再如 “ 奥运场馆建设 ” ,不一定要把 “ 场 ” 和 “ 馆 ” 的 英语词都查一遍, venue 一个就够了。 如今 Internet 应用日趋广泛,翻译工作也可从中受惠, 可以利用 Google, Yahoo, Infoseek, Lycos 等搜索引擎查新词语。现学来不及, 至少可以手勤快一些,临时查阅一下可以及时纠正不少错误。 今后还要出现更多的新名词,业务上会有许多新的术语, 译者应该经常阅读一些时代感强的报刊书籍,以扩大知识面, 有意识地积累新词,密切关注、及时收集、学以致用,更道地、 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 译文校对和润色 从笔者经历过的一些考试和实务看,许多译文需要大量修改润饰。 所以,译完后对自己的译文应当认真校核,确保译文句法、句义、 拼写等传达了原文内容,又符合译入语规范。为了提高译文质量, 译者最好能养成严谨的差错校勘习惯,贯穿原文梳理、翻译、打字、 审校、看清样等整个过程。严把翻译关,做到文字通顺整洁, 内容完整准确,不能 “ 想当然 ” ;严把校对关,做到准确无误, 在交稿之前通读一遍,往往会意外发现一些差错,如数字、时态、 体例、打印错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