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大学 » 大学中庸四书英语怎么说

大学中庸四书英语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1-03-06 05:56:54

A. 四书五经的英语怎么说

四书五经的英语是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内四书五经翔实的记容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1)大学中庸四书英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B. 英语翻译四书五经六艺书名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四书五经的英文译名为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注意,不管是“四书”的译文Four Books,还是“五经”的译文Five Classics,由于是专有名词,它们都是每个词的词首大写。

四书 Four Books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The Words of Mencius

五经 Five Classics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尚书》:The Book of History
《礼记》:The Book of Rites
《周易》:The Book of Changes
《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 四书五经的英文怎么说

四书五经
[例句]背后蕴藏的是代表知识才华的四书五经,诗书礼仪春秋一一内在上。

Contain represents behind the four books five through, intellectual talent in spring and autumn on one fuhai etiquette.
四书:容four books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孟子:Mencius

五经:five classics
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礼经:the rites
书经:collection of ancient texts
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D.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英文怎么写

论语:TheAnalectsofConfucius。孟子:TheWritingsofMencius。中庸:TheMiddleWay。大学:TheGreatlearning。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4)大学中庸四书英语怎么说扩展阅读:

《中庸》,《论语》,《孟子》,《大学》并称“四书”。

《大学》作为《礼记》中的一篇,它对于汉儒的思想有直接的启发。特别是到宋代理学勃兴后,借助科举的力量,又使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宋以后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受到《大学》的影响。

《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学

E. 你知道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如何用英语翻译吗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些是古代必考的内容;而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因为四书五经体现了儒家思想,所以称为儒家经典。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主要指十三经,同时也包括历代儒家学者的评注和解说。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其中,“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最初只有《六经》,后来《乐经》失传,剩下五经,随着历史的发展,便有了七经、十三经、十经等名称。

F. 中庸英文怎么说,孔子英文怎么说

中庸 mediocracy
孔子 Confucius
不过四书里那本《中庸》叫“the Doctrine of Mean”

G. 英语翻译 对于《大学》、《中庸》、《论语》这样的英语翻译,采用哪个版本比较好谢谢

问题补充:我是问哪里有辜鸿铭翻译成英文的《论语》、《大学》、《中庸》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像这样融会新旧、这在南方人是比较

H. 四书五经用英语怎么说

The Four Books 四书
The Great learning《大学》袭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中庸》 理论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论语》 论语

Mencius《孟子》

The Five Classics 五经

The Book of Songs《诗经》

The Book of History《书经》

The Book of Changes《易经》

The Book of Rites 《礼经》 仪式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春秋》编年史

I. 英语翻译,对于《大学》、《中庸》、《论语》这样的典籍,一般采用哪个版本的翻译谢谢

《大学》用理雅各的,《论语》用刘殿爵或许渊冲的,《诗经》用许渊冲版怎么样?

J. 求大学中庸的翻译

中庸全文及解释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藏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原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反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普通人很少有能长久实行它的!”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超过了中庸的度,愚蠢的人智力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出滋味。”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浅显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缺点,宣扬人家的好处。两个方面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 “你是说南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还是你认为的‘强’?用宽容温和的精神去教育人,对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 ‘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了也不后悔,这是北方的‘强’,勇武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 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改,这才是真‘强’啊!”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追求隐僻的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处,就能大得连整个天下都放不下;君子说到“小”处,就能小得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 “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面下面都清楚。君子的道,从普通男女开始,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与整个天地相通。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尔!”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远离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远离他人,那就不算是道了。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不愿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 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命,下不抱怨别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靶子,应该到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原文】
“凡是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译文】
“凡事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讲话之前预先想好,讲起话来就不会中断。办事之前预先想好,做起来就不会遭受挫折。行动之前预先想好,行动起来就不会抱愧。实行道德之前预先想好,实行起来就不会行不通。
“处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上面的支持,就不能治理好民众。要得到上面的支持有方法:交朋友要讲信用,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不会得到上面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也有方法:对父母要孝顺,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也有方法:要使自己诚实。

大学全文及解释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

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

“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

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

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

”,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

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

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

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

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

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

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

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

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

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

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

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

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

,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热点内容
用英语写一篇爸爸的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9-20 11:48:12 浏览:765
小学英语作文怎么评分标准 发布:2025-09-20 11:26:42 浏览:339
独立到不需要你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20 11:19:46 浏览:775
让球怎么翻译成英语 发布:2025-09-20 11:19:45 浏览:269
打出来的字怎么翻译成英语 发布:2025-09-20 11:19:35 浏览:257
在中国吃怎么是健康的英语作文 发布:2025-09-20 11:18:56 浏览:357
加拿大怎么学英语作文 发布:2025-09-20 11:18:44 浏览:538
用英语目的怎么写作文 发布:2025-09-20 11:13:06 浏览:237
英语课上的建议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9-20 11:07:47 浏览:430
高分英语作文怎么写 发布:2025-09-20 11:07:45 浏览: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