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英語閱讀課備課組活動記錄
1. 英語課堂小組活動的一次經歷
◎◎◎◎方法◎◎◎◎一天至少一篇短文 泉州市普教室主任富士應向記者介紹說,原來舊課程標准初中只要求學生掌握800個左右的單詞,高中掌握2000個左右的單詞。但實行新課程標准之後,要求初中生掌握1600~1800個單詞,高中生掌握3300個單詞,新課標同時要求高中學生至少要有30萬字的課外閱讀量。現在高考的短文閱讀理解大約每篇300字左右,也就是說僅在高中階段,學生要完成1000篇這樣的課外閱讀量,平均一天要進行一篇短文閱讀。 從新課標實行幾年來的高考試卷形勢來看,短文閱讀還將繼續加強對學生閱讀速度的要求,對語言能力的考查不受大綱限制,閱讀中允許有「超綱」的單詞。試卷中將繼續出現一些不注釋漢語但不太影響對考試內容理解的生詞。對閱讀能力的考查不僅僅體現在五段閱讀材料上,同時也體現在整個卷面上,如分值比較大的完形填空也是對閱讀能力的檢測。短文改錯和寫作題也都與閱讀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語法部分也不是單純地考查語法知識,而是通過完整的語篇來考查的。所有這些預測信息都說明了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聽說讀寫讀為先 泉州五中高二學生吳詩靜曾經在中國日報社舉辦的「21世紀杯」第二屆全國中學生英語口語競賽中獲得二等獎,然而在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時,她還是將英語水平的提高歸功於平時的閱讀積累。 她告訴記者,除了每晚看央視九套的《希望英語》外,每周她還要完成至少5張英語提綱,每張提綱中都有5篇閱讀理解。在做這些閱讀理解時,除了刻意培養自己的閱讀速度外,遇到好句子時,她還會拿起來念一念並將它們記錄下來。而看班級訂閱的《21世紀報》則是她每天的必讀功課。 吳詩靜認為,閱讀量的加大,對英語水平的提高是潛移默化的。閱讀量少時,很多想用英文表達的語句一說出口經常詞不達意,閱讀量逐漸加大後,張口說英文自然也順當了許多。 在外語學習中,聽、說、讀、寫這幾種能力應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張志遠教授在專題講座中指出,雖然「說」是語言的第一屬性,但在英語教學中還是講求「其餘皆為次,閱讀最重要」,因為沒有知識的積累,實踐便無從談起。最普遍的例子是,英語課堂中的很多小組活動,最後都成為部分優秀學生的「獨角戲」,對於那些沒有掌握足夠相關詞彙的學生,活動根本無法開展。 課外英語大餐有三類 英語課外閱讀,首先面臨的就是英語材料的選擇。記者在市區各大書店轉一圈,發現各式各樣的英語課外讀物真是令人眼花繚亂,《英語世界》、《中學生英語》、《英語沙龍》、《瘋狂英語》……此外,網路、電視、廣播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課外英語閱讀大餐。 記者了解到,適合中學生的英語讀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報刊類,如早期的《中學生英語》,以及現在比較受老師、學生歡迎的《英語周報》、《21世紀報》初中版和高中版,報刊英語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實用性,內容豐富多彩,學生能通過報刊了解語言變化的日新月異,了解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動態,還有相應的配套練習;第二類是小說雜志類,有《學英語》、《英語通》、中英文對照的《英語世界》、《英語沙龍》,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蟲系列」,有《呼嘯山莊》、《霧都孤兒》、《傲慢與偏見》、《苔絲》等共50種,這類讀物的特點是故事性強且題材廣泛,如《英語沙龍》有詩歌、劇本等;第三類是有聲讀物,如《瘋狂英語》,還有央視九套和十套一些專門針對中學生的節目刻錄成的軟體,如央視十套每日中午播出的《OutlookEnglish》,這類有聲讀物趣味性強,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新概念英語的第一冊和第二冊也因其故事短小精悍、語言地道,而成為英語課外閱讀不錯的選擇。 閱讀材料選擇講求「時機」 在面臨紛繁蕪雜的閱讀材料時,學生們往往感到無所適從,有的學生一開始就選擇一些生詞量大的閱讀材料;有的學生則眉毛鬍子一把抓,這兒抓一點,那兒抓一點,缺乏條理性和系統性。 張志遠教授說,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時,應該講求「時」和「機」,也就是在不同學習階段,根據學生的實力向學生介紹適合他們的閱讀材料,並且將有聲讀物與無聲讀物相結合。 閱讀材料的選擇首先要講究「時」。泉州七中高一英語老師許海南說,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高一的學生,一般是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多讓學生讀一些諸如《21世紀報》這樣內容時尚、詞彙量要求低的報刊,並每天要求學生完成至少一篇閱讀理解;到了高二則要培養學生的應試技巧,多做閱讀題;高三則是大綜合階段。 所謂「機」,也可以理解為閱讀題材的選擇。泉州七中英語教研組組長祝敏老師說,學生固然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泛讀材料,比如愛好體育的學生可以多看一些體育新聞報道等等,但也不能僅限在一兩種題材中。據了解,很多學生在自主選擇閱讀英語書籍時,題材、體裁往往比較單一。比如很多學生不喜歡閱讀枯燥的科技文,而偏向選擇世界名著的簡易版,如《簡·愛》、《白雪公主》、《小王子》等。當然,這些書籍的可讀性較強,學生也比較有興趣。但從提高閱讀水平的角度看,只局限於文學類還不夠,還要接觸更多的其他領域,如科學、自然、地理等。如果一味「偏食」、「挑食」,那麼所攝取的「營養」也將不全面、不均衡。◎◎◎◎高中單詞◎◎◎◎貼不下了:http://www1.ebigear.com/NewsHtml/2005/12/04/29112e04.html
2. 怎樣安排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內容
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開發智力,培養觀察、記憶、思維、想像和創造能力;了解文化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繼續學習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
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關繫到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我們既要重視對學生閱讀策略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學生對閱讀習慣、技巧的培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現行初中英語教材(Junior English Go For It人教版新目標)中,閱讀課文在各單元都有分布,在八年級下及九年級每單元還有一篇拓展閱讀,這些閱讀文章涵蓋歷史事件,旅遊,課餘生活等話題,具有篇幅長,句式復雜,詞彙障礙多,教學難度大的特點。閱讀課在我們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怎樣上好閱讀課成為英語教師教學中的關鍵。那麼,閱讀課應如何把握,遵循哪些原則呢?
一、主要原則
1、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一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單元整體出發,整體把握教材的邏輯體系,通盤考慮教材處理:將一單元中各課的內容和教學過程所涉及的有關環節作整體安排和設計,使各部分、各環節構成一個合理、優化的整體,在不同的階段有所側重。從閱讀教學而言,教師應當清楚在一個單元中,哪些聽、說、寫的內容與閱讀有關,教師應當有意進行鋪墊,或利用之進行擴展。其二,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語篇教學法。 語篇教學法是指從語篇分析入手,把語篇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要求學習者從其層次結構及內容上入手,最大量地獲取和掌握文章所傳遞的信息,同時逐步培養其恰當使用語言的能力。所以這種方法可以達到把語篇分析、打語言基礎及提高交流能力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的目的。
2、交際性原則。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交流可以是口頭的(聽說),也可以是書面的(讀寫)。閱讀教學也應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文字的含義,更要注意語境及角色。在閱讀教學中強調交流,實質上是強調語言的實踐。
3、實踐性原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形式的實踐性表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上,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現代外語教學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具有以下特點:1、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關照,教師善於覺察到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各種認知的或情感的需要,並能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2、最大限度的讓學生積極和自主地學習,在心理上、學習資源上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3、師生關系是合作的、互動的,教師協助學生學習而不是主宰學習。由此看出,教師的角色並非課堂的主宰者而應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
4、精泛結合原則。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個方面。精讀屬於分析性閱讀,它對課文中各種語言現象進行分析,並詳細講解其內容。精讀是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的重要途徑。而泛讀則是綜合性閱讀,它不進行語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泛讀是擴大語言知識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精讀和泛讀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是不同的。在入門階段應以精讀為主,教給學生基本的語音、語法、詞彙、句型等基礎知識,讓學生盡量多地背誦一些課文。在基礎階段應將精讀和泛讀結合起來,訓練學生掌握基本閱讀的方法、閱讀技能與技巧。隨著學習的逐步深入,泛讀的比例應逐漸增加,在大量的閱讀中熟練閱讀技能技巧,提高閱讀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精讀與泛讀相互結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5、兼顧聽說寫原則。閱讀領先的教學路子,是上世紀初直接法語言教學大師韋斯特首先提出的。他根據印度的困難教學條件,主張在入門階段的語音和口語訓練之後就開始直接領會式的閱讀教學,並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功。閱讀領先並非只強調重視閱讀技能的訓練,而是通過閱讀為突破口帶動其他幾項技能的訓練。全日制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側重培養閱讀能力」。這里的「側重」除了指從總的教學目標和安排出發,提出教學重點之外,還有另一個含義:指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著重培養某一兩項言語技能稱之為「階段側重」。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有所側重,而不能只重視閱讀就不顧其他技能的發展。
3. 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研究教科研課題研究活動記錄
很高興為你解答。
我是快速閱讀吧吧主,我也學習了快速閱讀,以我個人的經驗,告訴你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1、高效閱讀的方法需要訓練,是一種眼腦相互協調的高效率學習方法,一般情況下,用在緊張的學習或者備考階段,也用於經常學習的過程,用以提高學習效率。
2、由於大家平時對快速閱讀接觸不多,所以學習起來不容易。舉個例子,網上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學習,不過大多局限與理論學習,比較難以學成。當然,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通過直接訓練,訓練大腦和眼睛的協調能力,整體說,這樣的方法更為實際。去年,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時說道,一般情況下用軟體進行訓練,30小時左右的學習,普通人300字每分鍾左右的閱讀速度會達到3000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力也相應的快速提升。我和我兒子去年就一直學習精英特快速閱讀到現在,她的速度在6000字每分鍾左右,我的速度在4000字每分鍾左右。學習效率提.升大。
3、快速閱讀主要針對考試或者學習的人,能.夠成倍的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幫助考試成.功。實際經驗,精英特提高到3000字的閱讀速度和提高3-5倍的記憶力是很有可能的。當然,訓練是必須經歷的過程,沒有訓練就不會有提高,不同的人,也有不一樣的經歷,希望我的經歷對你有用。希望我的回答幫助到你。
4. 如何進行有效地備課組活動
有效的備課組活動,可以營造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氣氛,同時也可以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備課組是如何進行備課組活動的。
一、備課組活動流程
1. 活動前的准備
開學初,由備課組長按備課組活動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了一學期的活動主題和中心發言人。在活動前組長會再次提醒備課組內的老師本次活動的主題,便於大家搜集相關的資料。而輪到中心發言的教師則需要提前一周寫出發言材料,交給備課組長檢查和修改,其他老師則根據本次活動主題提綱式地寫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然後由備課組長提前一周上傳到網上。比如我們第三周的備課組活動的主題是「備課組問題研究資料的搜集、問題現狀與解決措施的討論、完成申請表」,主講人是陳紅老師。所以陳老師就在活動之前就寫了一篇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現狀分析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而其他老師則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搜集了相關的數據和資料。
2. 活動中的參與
在備課組活動的一開始, 先有中心發言人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他老師一起交流研討,對中心發言人的觀點進行補充和完善,最後由備課組長對本次活動進行小結。還是以我們第三周備課組活動為例,在活動一開始,陳老師就我們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問題的現狀、原因分析以及准備採取的措施進行了一一闡述。其他老師在聽了陳老師的敘述後,紛紛表示贊同。然後凌老師又提出了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讀音規律拼讀單詞的語音教學;陸曉霞則認為在中高年級應該加強學生在句子結構方面的訓練,加強學生答題的正確率。最後備課組長進行小結:09學年第一學期五年級備課組問題研究的題目為「如何提高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問題研究」,同時明確了本學期在閱讀理解方面我們備課組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又根據制定的措施來分工准備有針對性的閱讀理解的文章,並要求老師及時做好統計與分析。
3. 活動後的反思
在備課組活動結束後,備課組長就及時整理好會議記錄,把每次備課組活動後的感想都能記下來,而中心發言人也通過與大家的討論,對自己的發言進行及時反思,完成備課組活動記錄表。然後由備課組長統一上傳到校園網教師博客。
通過形式多樣的備課組活動,備課組成員之間多交流,有利於優秀教師把獨到的見解、鮮明的觀點、最具實效的做法等呈現出來,增強教師之間的凝聚力;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科學性;同時,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增進了彼此間的友情,也提高了備課組活動的有效性。
二、開展有效的備課組活動要注意的問題:
1、要樹立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備課活動要想開展得好就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 重、互相合作的氣氛。備課組老師會受相互之間的工作熱情所影響,正如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所說的,「在社會交往中,一個成員的行為會激起另一個 成員的特定反應,反過來,這些特定的反應又促進了交互的對應反應,從而共同形成社會環境。
2、在備課組活動中,備課組長對備課組活動要善於管理。
「善於管理」就是善於調動備課組成員的積極性,挖掘組員的潛能,備課活動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做到組員分工協作、團結互助、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