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關於張海迪的英語閱讀題

關於張海迪的英語閱讀題

發布時間: 2021-03-01 00:28:37

1. 張海迪(英文版)

5分太少了

2. 張海迪在醫院里 閱讀

1:即時身體抱病,仍用功學習,關心他人。品質:勤奮,關愛他人。
2:第二件吧(個人感覺!)至於為什麼……你自己隨便說說!

3. 張海迪住院期間閱讀答案

閱讀什麼呢,問題不太清啊

4. 以小六的水平用英語寫一段關於張海迪的4~6句的小段落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葯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葯物,努力研讀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針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跡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准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葯,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5. 張海迪 英語作文

文再帶中文翻譯: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my parents,my bother and I.My family is pretty good. I』m really happy.

My brother is shy and funny. He is good at sports and does well in volleyball.But he hates studying and his grades are bad. He like telling jokes. He always plays jokes on his friends and my family, and always makes us laugh.

My father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a hospital of Sanya. He doesn』t like watching TV, but he likes reading newspaper and read it every night.

My mother is a waitress. She works in a restaurant. She has good habits. She likes eating vegetables and drinking milk every day. But I don』t like milk. It is awful. She likes watching Beijing Opera at free time. She says it』s good for her to keep young and it can make her relaxed.

My families are always doing what is best for me.They are always on my side.

I love each person in my family. I love my sweet warm home.

我的家有4個人:我的父母,我的哥哥,和我.我的家庭很棒,我很快樂.

我的哥哥害羞而有趣.他很擅長運動並且在排球運動上猶為突出.但他不喜歡學習並且成績不好.他喜歡講笑話,經常和朋友和家人開玩笑並且總能使我們發笑.

我的父親是一位醫生.他在三亞的一家醫院工作.他不喜歡看電視,但他很喜歡看報紙並且總是看到很晚.

我的母親是一位侍者.她在一家餐廳工作.她有良好的習慣.她喜歡每天吃蔬菜和喝牛奶,但我不喜歡牛奶,它遭透了.空閑時間她喜歡看京劇,她說那有利於她保持年輕並且可以使她放鬆.

我的家人總是做一切對我有利的事.他們總是站在我這邊.

我喜歡我的每一個家庭成員,我喜歡這個溫暖的家.

Spring Festi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in China.I like Spring Festivel very much.Because on Spring Festivel I can set off firecrackers.It makes me very happy.My parents also give some money to me.Becoure this money is given to me
for good luck by my parents.I can use the money to buy a lot of things for myself.For example:I can buy more beautiful new clothes.I can also buy something to eat.That is vrey interesting.

6. 寫一篇在高中必修4配套中關於張海迪的英語作文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二)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張海迪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學習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活著,就要為人民做事。」張海迪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裡缺醫少葯,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葯物。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復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這時張海迪深深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張海迪同志把為社會、為人民做事,當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閃爍著共產主義的光芒。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憤圖強,用自己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編輯本段人物簡介張海迪,1955年9月17日在濟南出生。5歲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她張海迪最新照片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中學課程。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並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張海迪呼籲允許殘疾人學開車2008年11月13日,中國殘聯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張海迪為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2010年03月31日,人民網消息稱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已報名學車,有望成為國內首批拿到駕照的雙下肢殘疾人[1]。編輯本段人物事跡成長經歷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病導致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張海迪》陳玉先繪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她以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出版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後,張海迪成為道德楷模。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主要事跡1.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余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發、釘扣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裡缺醫少葯,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葯物。她先後讀完了《針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針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復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送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張海迪各類活動圖片(8張)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2.張海迪身患高位截癱,而她在病床上,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4國語言,並成功的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3.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宣傳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鄧小平的親筆題詞是:「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4.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里的殘疾人問題》。1993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張海迪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5.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6.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997年被日本NHK電視台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7.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並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傑出代表。

7. 求張海迪中英文對照簡介

張海迪,女, 1955 年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創作協會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 5 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經在日本、韓國出版。 Zhang Haidi, female, was born in Jinan in 1955, Han, Master of Philosoph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Shandong Province, creating an association of writers, Ninth, Tenth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member and vice chairman of the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member of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Writers Association Vice-President. Zhang Haidi at the age of 5 e to spinal cord tumor blood vessels, high paraplegia, she did not cross into the schools, when children began to self-knowledge and strong determination, she has a self-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1983, Heidi embarked on the path of literature, she's stubborn determination to overcome diseases and difficulties, to create excellence, dedication to fight for Literature, has published works include: full-length novel "Dream of a wheelchair," "In excellent shape." Essays "Hongyan fl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open a window to the sky," and "questions of life." Translation work, "the seaside clinic," "Rebecca of the new school", "Miller travel", "Modoc - the true story of an elephant." She works in the community at a young attracted a strong response, full-length novel "Dream of a wheelchair" in Japan, South Korea publication.

8. 有關張海迪的英語作文及譯文

About Zhang Haidi Zhang Haidi had cancer but she did not despair, self-taught primary, secondary and university curricula, as well as English, Japanese, German and so on. He started writing in 1983 and translated and wrote many moving prose and fiction. Done a lot of social work. Through speeches, motions, and so to 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mention greatness. China's Helen Keller. In November 2008 was elected as President of CDPF.

翻譯:張海迪但她沒有沮喪,自學小學,中學和大學課程以及英語,日語,德語等。1983年開始從事寫作和翻譯,寫出許多感人的散文和小說。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通過演講,提議案等方式鼓勵年輕人奮發圖強。中國的海倫·凱勒。2008年11月當選為中國殘聯主席。

9. 張海迪的英語簡介

ZHANG HAIDI, a national disabled role model, encouraged disabled people in Shenzhen in her speech in Wuzhou Guest House on Tuesday (May 10th).

Zhang flew from Shandong Province to Shenzhen to celebrate the national disabled day with Shenzheners Monday. The national disabled day falls on the third Sunday in every May.

Zhang, a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member, recently proposed the focus of the day be changed from soliciting help from society to encouraging the disabled to be more independent.

She told the mainly disabled audience, how she cherished her life as a writer and translator. "I like writing. Writing is the way I use to cheer myself up and tell disabled people how to face the misfortunes," said Zhang.

Zhang became a paraplegic at the age of 5 following four operations that removed tumors in her spine. She has overcome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the following 45 years.

"Disabled people should learn knowledge and skills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for living and for society," Zhang said, "Shenzhen is a modern city with vigor and fierce competition. Disabled persons here should try harder to learn how to survive."

Zhang started to learn English 20 years ago. She published a bilingual book Beautiful English.

She also translated some western literature works such as Modoc: The True Story of the Greatest Elephant That Ever Lived. The book, about a blind elephant, was awarded a national prize on foreig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Zhang also introced the art of living with her husband who is not disabled. She said the disabled should not lower their standards when seeking true love.

"Don't be self-contemptuous, and try the best to build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for the family," said Zhang.

Zhang visited Shenzhen some 20 years ago. She was very excited about the city's development in the 20 years. "There are numerous tall buildings now, compared with the old low ones in the past," said Zhang. 張海迪,全國殘疾人的榜樣,鼓勵殘疾人士在深圳,她在講話五洲賓館於星期二(5月10日)。
張飛往山東省深圳慶祝Shenzheners全國助殘日星期一。全國殘疾人日適逢在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張一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成員,最近提出了一天的重點從廣泛徵求社會的幫助,鼓勵殘疾人更加獨立的改變。
她告訴觀眾,主要是殘疾人,她如何珍惜作為一名作家和翻譯家,她的生活。 「我喜歡寫作。寫作是我常用的辦法自己打氣,告訴殘疾人如何面對不幸,」張說。
張成為在5歲以下四個業務成了截癱患者,在她的脊椎消除腫瘤。她克服了在45歲以下很多困難。
「殘疾人應學習知識和技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對生活和社會,」張說,「深圳是一個充滿生機和競爭激烈的現代化城市。殘疾人在這里應該更努力地學習如何生存。」
張開始學習英語,20年前。她出版了一本書美麗的英文雙語。
她還翻譯了一些西方的文學作品,如莫多克:這對曾經存在的最偉大的大象的真實故事。一個盲人的大象的書,被授予外國文學翻譯的國家獎。
張還介紹了與她的丈夫住誰不是殘疾人藝術團。她說,殘疾人士,不會降低他們的標准在尋求真正的愛情。
「不要自我蔑視,並嘗試建立最好的家庭一個和諧的環境,」張說。
張參觀了深圳市大約20年前。她非常興奮,全市在20年的發展。 「現在有許多高樓大廈,比舊低的過去,」張說。

熱點內容
怎麼組建樂隊英語作文 發布:2025-07-29 21:05:27 瀏覽:992
英語作文申請書格式怎麼寫 發布:2025-07-29 20:53:25 瀏覽:132
手機的好處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7-29 20:52:34 瀏覽:822
電影七點開始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7-29 20:44:12 瀏覽:194
運動能讓我怎麼樣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29 20:43:21 瀏覽:166
背英語作文怎麼被 發布:2025-07-29 20:36:23 瀏覽:433
小學生英語作文怎麼寫教室 發布:2025-07-29 20:36:21 瀏覽:94
做家務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7-29 20:34:46 瀏覽:86
你怎麼到我家英語作文 發布:2025-07-29 20:31:11 瀏覽:154
高中英語自我介紹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7-29 20:29:34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