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研討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摘要]:本文探討初中《新目標英語》英語進行閱讀課堂教學的可行模式。從國外的閱讀理論模式縱觀初中《新目標英語》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模式,結合實踐,歸納出適合初中《新目標英語》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可行模式及基本結構、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目標英語、閱讀教學、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新目標英語》中每個單元分Section A 和 Section B兩部分, Section A是一個單元的基本內容,Section B是一個單元知識的擴展和綜合語言運用。在平時的閱讀課教學中,有的教師在Section A的教學中強調基本詞彙、語法項目的掌握與記憶,Section B部分也是操練目標語,進行詞彙的擴展,所以B部分再出現一篇閱讀文章往往就被忽視了;有的教師則是把閱讀教學定位於核對3a所設置問題的答案,完成3b的練習、3c的寫作;而有的教師教學模式單一,使學生很難形成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同時也阻斷了創造性思維的路徑。因此,研究《新目標英語》採用何種閱讀教學模式,對使用《新目標英語》教材地區提高教學水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國外閱讀理論的主要模式。
國外閱讀理論的主要模式是指Gough, Goodman及Rumelhart等提出的三個模式,即「自下由上」(bottom-up)模式,「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和「相互作用」(interactive reading)模式和圖示政論。
1 、「自下而上」模式理論。「自下而上」模式又稱為信息加工模式。閱讀是由低級的單詞解碼到最終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是讀者從辨認字母開始,到組成單詞、片語、句子、語段等,逐級由語言、詞素等最基本的單位聚合而成,向整體意義發輾的過程。 閱讀教學的合理順序是先教字母、詞,然後過渡到培養高級閱讀水平的閱讀技巧。依據這一理論,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主要是通過教單詞、片語,幫助學生掃清語言上的障礙。但人們發現,盡管有些文章不存在任何語言障礙,但要理解文章的整體或是作者的意圖卻很難。
2、「自上而下」模式理論。該閱讀模式又稱語言心理模式,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K.S.Goodman F Smith提出了另一種閱讀理解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該理論認為:閱讀並非是一個精確知覺的系列加工過程,而是一個以讀者先驗知識為基礎的取樣、預期、檢驗和證實的「由內而外」的循環過程。他認為閱讀乃是一種心理語言學的猜謎游戲,它包括了思想和語言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效的閱讀並非精確地辨認所有的文字成分的結果,而是選擇那些對於產生有效的猜測來說是必要的,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線索的技能。與自下而上模式相反,該模式強調運用對有關主題的了解及上下文所提供的語境來猜測整體意義。但是如果不具備識別詞彙和句法結構的基本能力,僅*這一模式,是談不上真正理解文章的。「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強調讀者是閱讀的中心,過分誇大了讀者在閱讀中的主觀預測、推理等作用,忽視了構成閱讀基礎德自下而上的「讀」的解碼過程,忽視了篇章在傳遞信息過程中的重要性。
3、交互作用模式理論。該理論包容了「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和「目上而下」的閱讀棋式這兩種視角,更能體現閱讀的本質,因此優於上述兩種模式,是一種更有效、更理想的閱讀模式。這是人工智慧學家D.E.Rumelhart於1977年提出了第三種閱讀模式,即「相互作用」模式。該模式強調閱讀理解既是語言文字的處理過程,又是讀者已有背景知識的運用和處理過程,即把閱讀過程描寫為雙向的,即有效的閱讀是將「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緊密聯系,使讀者在大腦里的知識與文字材料之間達到最佳的相互作用。
4、圖示政論。圖示理論認為,任何篇章,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其本身並不承載任何意義,而是向讀者提供該如何從他們先前獲得的知識中檢索和構建意義的指示。讀者先前獲得的知識叫做讀者的背景知識,先前獲得的知識結構叫做圖式。根據這種理論,我們的知識不是靜態的,而是不斷重新組織的結構,在信息的認知加工過程中重新入到已有的圖式中去。圖式閱讀理論充分揭示了閱讀的木質,認為讀者理解一篇語言材料的過程就是讀者頭腦中的圖式與語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對這種交互作用的兩方面予以足夠重視,才能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閱讀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1、培養學生合理運用多種閱讀策略的能力。閱讀材料具有多樣性,它們具有不同的閱讀難度。這就要求我
Ⅱ 跪求:英語畢業論文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的應用部分該怎麼寫
應用就是指在初復中英語教學中制怎麼以任務型教學法設計教學,進行教學的。具體的還要你自己想哦。我的英語論文就懶得自己動手了,太麻煩,怕反復。我是二本,在淘寶找人寫了一篇與教學有關的本論,新蕾寫作店,居然一次性過了,老師就讓改了一下關鍵詞、摘要之類的。還問我,是不是你自己寫的呢?呵呵呵。。。我早有準備,對論文非常熟悉,順利通過,耶
Ⅲ 如何有效改進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
(1)自身方面 1、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藝術學科,是一種交際工具.在教學實際中,即使沒有一個真實的純英語交際的大環境,但我們絕對有能力營造、創設一個基本接近於說英語、用英語的交際小環境.如我們可以採用上課前幾分鍾讓學生做英語講英語笑話或小故事;創建有特色的英語牆報,黑板報;鼓勵學生課下做英語對話或交流,多參與英語角;了解西方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和不同於我們的文化意識;欣賞優美動聽的英文歌曲等等.2、豐富教學手法,激發學生興趣:不斷變換教學形式有利於保持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們在上HARRY POTTER 這一課時,我們採用了先讓學生觀看學生非常感興趣的電影哈利波特,一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為後面教學奠定了基礎.3.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成就一個完美課堂.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課前的積極准備,設計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先學的過程」.教師應該在學習過程中,應以積極參與的熱情,在利用創新意識來解讀新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積極有效地發現利用周圍的教學資源,適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習的實際,刪減和增加教學的一些內容,開發適合自己教學方式,從而把教學內容安排得引人入勝,具有科學性、啟發性,使自己的學生形成一種渴求學習知識的內部動力,能更快掌握理解知識的「新教材」.4、運用激勵評價,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就感.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哪怕是取得很小的成功或微弱的進步,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尤其是對「差生」,更要激發其成功動機.比如一段好的對話,一次測驗的好成績,都可以成為促進英語學習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機和內驅力.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出錯,教師要恰如其分地以鼓勵的方式處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語言錯誤.中學生因為不會學習而不喜歡英語者占相當的比例,所以教給學生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培養其良好的英語習慣是極為重要的.5、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學技能及教學水平.在實施任務型家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教學資源渠道,創造寬松的教學氛圍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英語教師急需更新觀念,學會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通過聽課、專題討論、案例分析、說課等研討形式,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質.(2)學生方面1.指導他們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有效的預習可以使學生在聽課時有的放肆,會抓重點,從而達到攻克難點的目的.所以我們每天必須給學生安排具體的預習任務,這樣我們的教學進程便會流暢的多,輕松的多.2.課堂學習習慣:課堂上我們可以指導學生用十六字方針去要求自己.即: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一個好學生必須要抓住課堂,只有將知識理解於課內,才能靈活應用於課外.一個連基本的知識都沒掌握的學生是談不上提高而言的.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向課堂要效率.3.課後鞏固習慣: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每次作業都要先復習然後再做題.然後要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每次作業.我們要告訴學生,人腦畢竟不是電腦,人的記憶力都有一個遺忘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復習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記憶性的復習;二是應用性的復習.第二種類型的復習是建立在記憶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要告戒學生萬萬不可眼高手低,應該從基礎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搞好自己的學習.(3)師生配合,共同打造「高效課堂」離開了師生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高效」都是空談,所以我們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特色課堂」.那麼,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第一,我們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建立了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我們才能知學生之所想,知學生之所需.只有解決了學生的思想問題,他們才會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第二,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我們只有充分的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同樣,我們也要充分的相信學生,理解學生,才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我堅信,只要我們每個英語教師都能積極去思考、研究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每個問題,我們的英語教學改革就會立於不敗之地,我們的課堂效率就能得到不斷地提高.
Ⅳ 英語專業論文 教學法方向的,什麼樣的題目比較好寫,資料比較好找
我剛剛在四八級在線看到,在四級綜合區里有關於論文寫作的資料,你去看看吧
Ⅳ 如何解讀英語文本,構建思維型閱讀的課堂教學模式
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意思,英語課本其實未必講的是國外的歷史故事啥的
也就是身邊時常發生的事情,我還是覺得中文的課本更有一些特殊的教導意義的
Ⅵ 求文檔: 論文 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隋煜
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內容摘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優化學科課堂教學,要求對教學模式與課型特徵作認真的探索與研究。本文著重對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這一模式的特點及教學策略進行論述,以求達到課堂教學設計實施的最優和高效。
【關鍵詞】:創設情境、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學理論邏輯輪廓的,為保持某種教學任務的,相對穩定而具體的教學活動結構」(顧明遠)。初中英語Go for it!話題豐富,形式多樣。從語言知識來看,有語音課、語法課、詞彙課、句型課等;從教材編寫看,有對話課、短文閱讀課;從學生的技能培養目標看,有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綜合技能可;從教學過程看,有新授課、鞏固課、復習課、測試課以及測試分析課等。因此,它的教學模式也應該是各式各樣的。任務型教學模式是從20世紀8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是Go for it 教材的最提倡的主要教學模式之一。
一、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的內涵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任務型教學法就是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學生的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其自身的認知能力,充分利用自己已經獲得的目的語資源,通過交流獲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務,其學習過程是沿著開放的途徑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並不排斥。
二.任務型課堂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型教學模式是一種情境化學習,在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試圖攻克難題的信心,使其樂在其中。這里所說的樂在其中,是指學生學得快樂。葉瀾老師在論述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時指出:「我們的認識是,新的教學過程的形成,首先必須讓學生的內在能量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從原有的靜聽模式中走出來。如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缺乏重建過程的基質。」當學生在課堂中不再處於被動的角色,不再只是一個看客,而是深深地被教學情境所吸引,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索,去發現,去體會,去思考,去創造,去享受成功的快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生動的教學情境,揭示教學目標,往往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嘗試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情境來進行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例如,Go for it! 七年級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上課時,我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出幾張出遊的照片,伴著輕松愉快的音樂,介紹 This weekend, I went to……,I did……引入本節課談論的話題以及過去時態的語法知識。實踐表明,這種輕松愉悅的授課方式,能使學生思維活躍,營造出寬松的課堂氣氛,激發興趣,為學生們進一步探究新知打下心理基礎。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敢想、敢說、敢問,樂於發表意見,敢於大膽創新,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
(二)積極參與,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比如:在Go for it! Book 2 Unit 12Don』t eat in class的教學中,我設計了「Talk about rules,開展調查研究學習活動,讓學生采訪同學、老師、朋友,並要求學生在采訪、收集信息時一定要用英語交流。讓學生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習和掌握動詞短語的用法,比如:Don't arrive late for school.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Don't listen to music in the classroom. Don』t fight等等課本上的動詞短語。同時滲透到課外,如Don』t play soccor in the street. Don』t swim in the river. Don』t eat junk food等,還可告訴學生,You can do……\You can』t do…..\You』d better not do……告訴和引導學生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針對學校正在強調的安全問題在英語課堂上進行補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和教育的效果。教師們運用這樣的參與式教學活動,學生們接受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效率才會特別高。
(三)明確任務,可以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
任務型教學模式反應在課堂上最明顯的形式就是小組活動,為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有機會自學和參加小組活動。小組活動包括討論、競賽、分組實驗或實習和互查互評等。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學情,可以對小組成員及其活動作出不同的組合與變換。
同時,還要求教師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徵和英語水平、能反映教學目標的交際活動。例如,七年級下冊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中有關job的調查,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做一個調查表,然後四人一組進行,三位學生負責調查哪些職業最受歡迎,從事該職業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另一人進行歸納小結,這樣的活動分工可以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動起來。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啟發下,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積極參與的機會,易於保持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人際交往、思考、決策和應變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有效小結,適時地調控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小結也是英語學習中重要的一步。以往的小結往往是教師在結束課前總結一下這節課講了幾個主要問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這樣做並沒有引起多少學生的重視,他們以為這是老師教學必走的程序,和自己無關,其教學環節如同虛設。其實小結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自己的事,通過小結或者說「回顧」、「反思」,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認識升華,將新知識融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變為自己的知識。
通過學生作小結,教師能了解學生在學習上哪些地方是薄弱環節,哪些地方已經理解,適時地調控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便能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探索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體會到教學模式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並不排斥靈活性,相反,教學模式應根據年級的高低、課型的不同採取適當變式。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集趣味性、目的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於一體。這種模式,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體現了在「做」中學,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葉瀾 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教育研究,2002(10)
[2] 陶行之 《現代教育理論》[m]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