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干擾項命題特點
Ⅰ 有誰分析了考研英語一的新題型的命題特點
考研英語(一)新題型命題特點研究
閱讀理解B節題型是對閱讀理解A節題型和「英語知識運用」所考查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綜合測試,在難度上遠遠高於這兩種題型,以下對該題型的命題形式和考查要點進行詳細分析。
一、命題形式
考研英語大綱規定,閱讀理解部分B節(5題,每題2分,共10分)主要考查考生對諸如連貫性、一致性等語段特徵以及文章結構的理解。閱讀理解B節有3種備選題型,每次考試從這3種備選題型中選擇一種進行考查。
備選題型有:
(1) 一篇總長度為500~600詞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後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據文章
內容從這6~7段文字中選擇能分別放進文章中5個空白處的5段。
(2) 在一篇長度約500~60O詞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順序已被打亂。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和結
構將所列段落(7~8個)重新排序,其中2~3個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給出。
(3) 在一篇長度約500詞的文章前或後有6~7段文字或6~7個概括句或小標題。這些文字或標題分
別是對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闡述或舉例。旅遊管理考研要求考生根據文章內容,從這6~7個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
5段文字或5個標題填入文章的空白處。
二、試題考查要點
閱讀理解B部分試題主要考查考生對連貫性、一致性、邏輯性等語篇、語段整體性特徵以及文章結構的理解,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整體和微觀結構。考生既要理解和掌握文章總體結構和寫作思路,又要弄清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
這一新題型的增設,使文章長度從傳統閱讀理解中的400詞左右增加到500~600詞,大大增加了閱讀的總量。這就要求考生在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還要能夠准確的獵取文章的具體信息,並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要義,尤其是要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區分出論點和論據,並能把握文章的寫作結構和脈絡層次。新題型考查重點從較低的語言基礎知識即詞彙和語法、句子的層次提高到段落和篇章這些較高層次的語言知識上來。因此,考生不僅需要了解文章的主幹內容還要把握文章結構上的邏輯關系和整體布局,從而准確無誤地將選項部分和文章某個部分一一對應,並可以與空白處的上下文有機地銜接起來。
新題型更加突出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密切關系,因為在英語文章的寫作過程中有其表達上的語言規律和篇章結構上的層次安排,所以,如果在進行英文寫作時可以做到主題突出、段落層次鮮明、行文自然流暢、銜接手法多樣、文字連貫,在做此類閱讀新題型時必然有所裨益。
(三)文章結構特點
由閱讀理解B對知識和能力的考查要求所限,該部分所選取的文章,邏輯性強,結構緊密。常見的閱讀理解B的英語篇章結構包括以下幾種:
1.問題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這類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種現象或話題開篇,該現象或者話題可能涉及社會生活、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接著,針對此現象或話題展開討論分析,找出其存在或產生的根源從而得到2014考研解決問題的辦法。
解答這一類型的文章,考生關鍵要抓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條主線。
2.議論型:提出論點—列舉論據—得出結論
這一類型的文章與我們較為熟悉的議論文有很多共同之處,與問題型文章也不乏相似的地方。所以考生解答起來應該頗為容易。其基本模式是:在文章開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觀點,接下來用所掌握的論據對此觀點加以論證,最後得出結論。閱讀這類文章,考生只要細心掌握哪些是論點,哪些是論據,結論又是什麼即可。
3.立論/駁論型:提出觀點—表示贊同—論證觀點
提出觀點—發表異議—駁斥觀點—建立觀點—論證觀點
這類文章雖然與前兩類文章有很多共同之處,但相比較而言,頗為復雜,同時也是考試中出現可能性較大的一種。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開始提出一種時下比較流行的觀點或者現象,接著作者闡述自己對此現象或者觀點的看法(也可能會涉及到大眾的輿論)。在闡述自己看法的同時,作者會表明自己的態度,或贊成或反對。如果作者持贊成態度,就直接對它加以論證;如果持反對態度的話,則還要提出自己的觀點,並給出充分論據證明。遇到這一類型的文章時,考生首要的任務就是通觀全文,弄清楚其中哪個是作者的觀點,哪個是作者要駁斥的觀點,每個觀點都有哪些論據作為支撐就基本完成了。由於這裡面大多有明顯的轉折意思,考生可以去找一些提示語,比如:However/But/Nevertheless/As a matter of fact。這些詞語常常可以作為作者觀點和其他觀點的分水嶺。
4.因果型:結果/現象—原因/成因
這一類型的文章接近於說明文。文章大多以一種現象或者一種結果開篇,然後進一步探討導致這種現象或結果的原因或成因。(文章大多圍繞社會生活,文化教育等領域展開)
了解新題型所考查的要點,在閱讀文章時有意識地加強對文章寫作思路和結構組織安排的理解,對迅速增強此類新題型的應對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考生可以在備考階段選擇文章,勾劃掉幾個重要句子,自己進行練習。
三、各題型考查頻次
表一:2005——2013年閱讀理解B考查題型統計情況
年份
選擇搭配題
排序題
觀點例證題
2005
√
﹨
﹨
2006
﹨
﹨
√
2007
√
﹨
﹨
2008
√
﹨
﹨
2009
√
﹨
﹨
2010
﹨
√
﹨
2011
﹨
√
﹨
2012
√
﹨
﹨
2013
√
﹨
﹨
【分析結論】
由上表可知,雖然近年的考綱中明確列出了新題型的三種備選題型,可只有2007年考查了觀點例證中的標題選擇題,排序題考過兩次、選擇搭配題考過6次。該題型的命題趨勢呈現了這種格局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對於第一類題型即選擇搭配題,其側重點在於考查考生對連貫性、一致性的把握,難度適中,區分度較高。同時這類題型的考查范圍也兼顧了後兩種,其考查的概率最大。
對於第二類題型即排序題,其側重點首先在於考查考生教育學考研對文章結構的把握。同時還要兼顧對文章中語段的連貫性和一致性的把握。這類題目難度較大。但是是命題的新趨勢、考生也不容忽視。
對於第三類題型,其考查的側重點在於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這類試題本身難度就不是很高。如果考查,一般區分度體現的不是很明顯。
Ⅱ 英語閱讀,CLOZE會安排哪些干擾項
說說我的經驗啊,首先你想干擾項的目的就是擾亂你的思維,使你不能輕易或僅憑胡亂猜測就能找到答案。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總結了幾條干擾項的特點:
(一)以假亂真,即文章中根本沒有此意思,硬是編造一個信息,組成一個選項,以假亂真,以迷惑和干擾考生,它具有兩種表現形式:
1) 欺騙性的信息是利用文章中出現的一些詞。
2) 欺騙性的信息是利用基本常識和一般的看法。
例:比如文章說姚明比喬丹偉大,後面提問你誰是NBA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一般人想都不想就選喬丹,實際文章中說的是姚明。例子有些極端,就是要告訴你,一切以文章為准,別加主觀東西,他說地球是方的,你也要選方的
(二)偷梁換柱,即用原文的結構和大部分的詞彙,只是在不起眼的地方換了幾個詞,造成意思的變化。
例:比如is變成isn『t,he thought變成she thought等等
(三)張冠李戴,亦即將文章作者的觀點與文章中他人的觀點混淆起來。
例:比如問地球是圓的是不是A教授提出的?原文一看,地球是圓的這句話附近果然有A教授的名字,就選對了,實際是B教授說的。意思是做題要看準了,切忌一掃而過,一般答案在原句的前後不遠處,但也要看清了,一般迷惑的選項也在原文的前後不遠處哦
(四)以偏概全,亦即在猜測文章或段落大意、標題以及釋義題中,干擾項總是以偏概全,具體表現為:
1) 把文章中的次要觀點、細節混進體現文章主要觀點、中心思想的選項。
例:這個就要記住開頭結尾點出文章主旨,又是中間大篇幅介紹一個觀點,但其並不是主旨
2) 把超過文章討論的東西亦作為歸納或結論混進選項。
總的來說就是摟住在做歸納性、概括性題目時,要注意選項的歸納分寸,不要被歸納不夠或歸納過頭的選項所迷惑。
最後還有一句話,要多練多做,才能領會出題人的一貫思路,對於歷年真題,期末考題可以較較真,其餘的課外練習有些不要太較真,練練手就行,現在市面上的垃圾閱讀理解練習題太多了,做他們就是練練語感,增加些詞彙量,有些涉及文章主旨的題答案也不是十分嚴謹,摟住不必在他們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
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啦
是我沒說清楚,我的意思是要服從原文,原文說啥就是啥,即使和你得一貫看法有出入,摟住作閱讀不能太鑽牛角尖,英語本來就是和漢語有很大不同的語言,我們講閱讀理解時要用漢語解釋英語的答案,肯定不能讓每個人信服,除非用英語來講,但一般學生沒到那水平,更聽不懂,所以重在多做多捉摸出題者的思路,不要錙銖必較,好像每個字都要理解是的,那樣是不行的
那摟住就真的要多練習啦,首先什麼時候該鑽什麼時候不該鑽這根本解釋不清楚,也不是文字能夠表達出來的,其次,用我告訴你的,對那些期中期末考試,中考高考,會考,四六級考(不知道你多大哈)歷年這些考試中的閱讀要弄明白,吃透,這些題的答案一般來說絕對有理可循,不用說鑽不鑽牛角尖,絕對有根據的,要不也不會成為這么重大的考試的閱讀理解題的,那些市場上千奇百怪的閱讀輔導振的建議你少做,做多了就會產生困惑的,我以前就是,同樣方法者提適用,那套就完全不對了,不客氣地說,他們的題出的不嚴謹,不必太較真的,還有啥問題補充啊,我再幫你解決,憑我現在的經驗,英語得閱讀作文者得天下,這兩部分分值比例最高,完型單選慢慢已經被淘汰了,學好閱讀確實很重要啊
Ⅲ 怎樣做好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主旨大意題
主旨大意題是高考閱讀理解的主要題型之一, 旨在考查考生對鍛煉大意或者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歸納能力。
解題前先要了解主旨大意題的分類。
大部分情況下,主旨大意題可分為兩種,①篇章主旨:針對全文的主題進行提問。主題句出現在首段的居多,其次是末段。②段落主旨:針對某一段或幾段的主題提問。主題句可能是段落的首句、末句,也可能需要從上下文中尋找或總結。
所以對於說明文和論述文這2中問題,如果問篇章主旨的話,解題重點在於看首段;段落主旨重點在於看該段首句。
而如果是記敘文,就需要通讀全文,看懂全文在講什麼?然後進行回答。
最後必須了解關注主旨大意題干擾項的特點。我們了解干擾項的特點,有助於迅速、果斷地排除這些干擾項,從而確定正確的答案.通常情況下,干擾項具有如下五個特點:
1.主題變大.干擾項所歸納、概括的范圍變大,超過文章實際所提及的內容.
2.斷章取義.干擾項常以文章中的個別信息或個別字眼作為選項的設計內容,或者以次要的事實或細節充當全文的主要觀點.
3.以偏概全.干擾項只表述了文章的部分內容,也就是文章的局部信息.
4.無中生有,似是而非.有的干擾項中的關鍵詞語好似在文章中談到了,但認真分析之後會發現這類干擾項的內容與文章的內容毫無聯系.
5.張冠李戴.命題者有意地把屬於A的特徵放在B的身上,構成一個干擾項.我們不注意的情況下,會造成錯選答案.
Ⅳ 英語閱讀
33.C
34.B
35.B
36.D
37.A
38.D
完整答案獻上,望採納!
Ⅳ 考研英語閱讀題中選項干擾項都有什麼特點
總的來說,干擾項從語言和內容兩方面欺騙大家。雖然花樣很多,但總是有些規內律可循的容。一般來說,錯誤答案都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偷梁換柱:即對文章不同內容的嫁接;
2、擴大或縮小范圍:即對文中提到的內容通過更改形容詞等方式放大或縮小處理;
3、斷章取義;
4、因果倒置;
5、具體事實羅列;
6、無中生有;
7、相似但不同性質詞語的替換;這種方式最具迷惑性,如2002年text1中第41題D選項,把「insympathywith(贊成)」換成「showsympathyfor(同情)」、2006年39題C選項把「livewith」換成「enjoy」等。
Ⅵ 英語閱讀時明明文章全都看懂了,為什麼選擇出來的答案正確率仍舊不高! 每次都錯了一大片的題
我以前做閱讀時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後來逐漸改變對英語閱讀的答題方法,專現在好多了。
出現這屬樣問題的原因在於:我們不能用做漢語閱讀的方法來做英語閱讀。
英語閱讀題通常考的是對某段、某個詞語或者對作者attitude的理解,這樣,做題時必須緊緊抓住題干,然後根據問題找到文章中對這個問題的說法,千萬不能通過自己的個人主觀臆斷。如果克服了這個問題,相信就可以降低你的錯誤率了。個人體會,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
Ⅶ 中考英語閱讀干擾項怎麼排除啊
閱讀理解答題方法
一、擇優選擇法
即根據所讀材料內容或文中某個句子來比較各個選項,從中選出最符合文意的答案。這是做閱讀理解最普通的一種方法,尤其適合於做難度不大的閱讀理解題。
二、錯誤排除法
有些題目從正面無法擇優選擇,此時可考慮用排除法來試試。所謂排除法,就是指根據文章內容排除錯誤選項來確定正確答案的方法。一般說來,對於那些與文意明顯不符或與文章內容不相關的選項比較容易排除,但有些選項與文章內容相符,卻與題干問題不吻合,即屬答非所問的情形,也應作為錯誤選項予以排除,尤其是那些從文章中摘錄的現成句子,要特別小心,它們很有可能是干擾項。對於這類選項,要特別小心處理,除了驗證其是否能回答所提問題外,還要看它是否回答了問題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說看它是不是最佳答案,如果它只能回答所提問題的一個側面或還有比它更合適的選項,都要毫不猶豫地將其排除。
三、跳讀查找法
這是做事實細節題的常用方法。一般說來,事實細節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某句話或某幾句話的理解,此時同學們只要根據題干內容從原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或內容,然後進行比較、分析、推理、判斷等,便可確定最佳答案。運用跳讀查找法時,同學們要特別注意試題(包括選項)與原文之間的適當變換。經驗告訴我們,命題人不太可能從原文中找個句子直接用於試題測試,而是要進行一定的處理。這個「處理」是多方面的,它可能包括對原文進行同義變換、對概念進行解析、對事實進行歸納、將具體問題抽象化或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將文中提到的原則或規則進行實際運用等等。
四、畫圖列表法
即根據所讀文章內容草擬圖表,以幫助理清思路,把問題條理化。此法尤其適用於所讀文章涉及的人物、地點、事件、活動、數字等比較多或事件比較復雜的場合。比如一篇關於地理的文章,在介紹方位時,可能講到A在B的東面,B在C的南面,而C又在D的北面,如此東南西北地轉來轉去,你一定暈頭轉向了,但假若我們根據文章內容邊讀邊畫個草圖,那就清清楚楚了。
五、推理判斷法
即要求考生根據所讀材料的字面意思以及文章的邏輯關系,揣測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領悟作者的言外之意。推理判斷題屬於主觀性較強的高層次閱讀理解題。做這類題目時,要嚴格依據作者所陳述的細節、事實以及作者的措詞,找出能夠表露作者思想傾向和感情色彩的詞語,然後利用自己已獲得的相關知識進行推理判斷,從而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運用此法時,同學們一定要忠實於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立足已知,推斷未知,千萬不能憑空想像,更不能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
六、常識背景法
有些題目可能在看了文章之後,答案還是不很明顯,這就需要運用一些基本常識甚至藉助有關的背景知識來得出正確的答案。運用此法時,同學們應特別注意一些西方國家的首都和主要城市及其地理環境,一些主要的歷史事件、主要歷史年代及一些著名人物的軼事,英語國家的主要節日及主要風俗習慣等。另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為人處世的常識、主要的道德規范等也可能在做題時用得著。順便提醒一點,考慮到試題的導向性,英語閱讀理解命題除應與閱讀文章內容吻合外,還應符合歷史背景和生活常識,同時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健康向上,所以那些不合歷史事實、有背生活常識、品位格調低下的選項通常是錯誤的。
七、先文後題法
「先文後題」即指先把文章讀懂,然後再做題目,與下面講到的「先題後文法」的做題順序相反。如果一篇文章不長,但題目較多,可考慮使用此法。因為,若文章不長,先讀它也不會用很多時間,再說若試題較多,則其信息也會較多,顯然,要先記住較多的試題信息再去讀一篇不長的文章不是太恰當。運用此法,同學們通常還可根據題目特點綜合使用前面講到的擇優選擇法、錯誤排除法、畫圖列表法、常識背景法、推理判斷法等。
八、先題後文法
「先題後文」即指先看題目,然後再帶著問題去讀文章,這與上面的「先文後題法」的做題順序相反。如果遇上文章很長但設題不多的場合,可考慮使用此法,因為先把試題看了,再去讀一篇長文章,可以加強閱讀的針對性,減少處理無關信息的時間,此時若能結合跳讀查找法,有意識地帶著試題問題跳讀文章,從中查找出與試題相關的詞句,則更會提高做題效率。
採用以上的方法來解答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就會取得好成績,閱讀理解能力差的人不妨來試一試以上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答題8大技巧吧,一定能夠幫到你。
Ⅷ 如何做好英語閱讀理解解題
(一)直接解答題
1、題型特點
這種題型是高考閱讀中最為常見的提醒,主要考察考生對文章細節的理解,答案一般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在高考閱讀理解題中這屬於難度不高的題型。
2、解題技巧
做好標記:一篇文章如果多次出現時間、地點、人名等內容時,你不妨在第一遍掃讀時就用筆把它們做好標記以便做題時能迅速查找出答案。
找關鍵字:先弄清題意,然後在文章當中去尋找與題目當中關鍵字相關的內容直接找出答案或通過理解、計算等方式選出正確答案。
(二)歸納概括題
1、題型特點
這一題型主要考察考生在閱讀中篩選提煉信息,形成概念,得出結論的能力。如歸納段意或全文的主旨大意。有時採取為短文選擇最佳標題的方式。這屬於高考閱讀理解題中中上難度的題,約占閱讀理解題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下面就如何做主旨大意題簡單談一下:(1). 主題型主旨大意題的題干表現形式: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2). 目的類主旨大意題的題干表現形式: The passage is meant to ….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 (3). 標題類主旨大意題的題干表現形式: The best title fthe passage might be… 2、解題技巧 一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一般蘊藏在標題、首段或尾段中,另外通過每段主題句的歸納總結也可得出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主題句一般在一個段落的段首、段尾,有時也在段中。因此正確理解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以及正確找出主題句是解這類型的關鍵所在。這類型題四個選項有中的三個選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干擾:
(1)干擾項本身正確,但只是文章主題的一部分或只是文章中某個細節或事實,不是全篇的大意。
(2)干擾項表達主旨思想所使用的詞語概括的范圍太大,太籠統,超出了作者的本意。
(3)干擾項不是依據文章有關事實的主觀臆斷。因此在做這類題時一定要通讀全文,從整體上把握全文並認真分析選項從而得出根據文章內容所作出的正確的而非做題者憑自己主觀臆斷得出的答案。
(三) 推理判斷題
這一題型主要考察考生根據已知信息以及語篇的內在聯系去發掘文中沒有明確說出來的意思,包括作者的態度、意圖等。這屬於高考閱讀理解題中難度較高的題型,通常占總題數的15%—30% 。另外,閱讀理解題中經常出現的根據上下文推斷詞語的確切意思這類題也屬於這種題型。這種題的答案一般在原文中能直接找不到答案,需通過做題者的推理判斷後才能得到答案。
1、解推斷題應注意:(1)不能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2)推理的根據來自於上下文。2、推斷題的常見形式:(1)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____. (2) From the text we know that ___. (3) The story implies that ______. (4) The paragraph following the passage will most probably be _____. (5)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is ______. 3.解推斷題的方法: 解推斷題最主要的方法是根據上下文來推斷出具體細節。同時解推斷題應注意: (1)不能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 (2)推理的根據來自於上下文。 (3)答案不是文章原句,而是根據原文所做出的推理,因此如果選項是文章中原句應首先排除。 四、解題技巧 經過上述針對不同題型提出各種解題方法後,筆者認為解題步驟也是解題方法中關鍵的一部分。解題步驟的恰當與否對解題速度、解題正確率有很大的影響。但很多同學進入高中後仍不能從初中做閱讀理解的模式中轉變過來,總是見一個生詞就查一個,或遇到一個比較難的句子就不斷回讀,不具備跳讀能力。這種情況會造成當其在做題時如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或一個復雜的句子後就無法讀下去從而影響做題速度以及對整篇文章的把握。因此筆者認為要做好閱讀理解正確的解題步驟應為: 1、快速通讀全文,舍棄無關緊要的細節,全力把握文章主旨與每段大意以及文章中各種信息的主要位置以便再讀時查找; 2、看題; 3、帶著問題根據通讀全文後對文章信息的印象在文章中迅速找出細節題答案並對文章進判斷、推理、總結得出判斷、推理、總結題的答案。 綜上所述,提高解閱讀理解題的水平決非一蹴而就,而應經過長時間的大量閱讀。在大量的詞彙量的基礎上再根據已經形成的技能技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也才能在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Ⅸ 英語閱讀技巧
考研英語閱讀理解十大解題技巧精析
根據考研英語大綱的閱讀技能要求和文章的特點以及題目設置的方式,可以將考研英語閱讀理解的題型分為以下十種類型,針對不同題目類型總結出十大解題技巧:
(一)細節事實題
這是考研英語閱讀中數量最多、也最重要的一種題型,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把握:
1. 題型特點
根據文章中具體細節信息做出提問。細節事實題的考查內容和形式可以歸納為二種類型:(1)According型:題干一般圍繞5W和1H而展開。即who,what,where,when,why,how;(2)隱含的事實和細節型:需要在讀懂全文的基礎上,綜合概括作者展示的各種細節。
2. 標志
(1)題干中明確提到人名、地名、數字時間等細節性信息;
(2)往往針對文章中可以定位的一句話或幾句話設計問題;
(3)題乾和選項之間有時是因果關系。
3. 關鍵詞
包括數字、時間、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學科名詞或帶引號的詞。
4. 命題模式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the author,who(what,where,which,when,why,how etc。)
5. 做題關鍵:准確定位、返回原文。
(1)根據題干中的明確關鍵詞返回原文;
(2)根據題干中的重點詞或其同義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返回原文;
(3)根據原文中的特殊語言現象,要善於利用因果、類比、時間、空間的關系將零碎的細節組成一個邏輯分明的有機體。如轉折詞but、however、yet等定位。
6. 做題步驟
(1)根據段落中主題句的名詞粗略確定段落內容方向;
(2)利用題干提問的內容,大致定位對應的段落;
(3)利用題干中的重要信息詞准確確定相關信息句,進行判斷並確定細節題的正確答案。
7. 注意事項
干擾選項的特徵:
(1)正反混淆選項的內容和作者在原文中提到的信息相反。
(2)偷換概念選項提到了原文的內容,但是卻將原文對應部分中的另一個關鍵詞或短語換成了意思不同的其他詞彙。
(3)無中生有就是說選項中出現了原文沒有提到或推導不出的形容詞或名詞。
(4)因果倒置選項中涉及的兩部分之間的因果關系與原文所說的因果關系正好相反,將原文的因換成了果或者將原文的果換成了因。
(5)擴大范圍將原文的特指(只適用於部分的情況)變為泛指(適用於全部的情況)。例如,在選項中出現表示泛指的復數名詞作主語時,要注意該名詞在原文的范圍。如果選項中所說的情況只適用於主語所指的一部分,那麼這一選項就是干擾選項。注意,上述干擾選項的特徵也適用於判斷其他題型的干擾選項。
(二)中心主旨題
該類題型考查了考生綜合、概括、歸納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通過對文章的閱讀,迅速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主旨。該類題型在歷年題型中出現的頻率極高,每年必出。中心主旨題可以分為文章主旨和段落主旨兩種。
1. 題型特點
命題方式中含有「main idea,subject,purpose」等詞。
2. 標志
題干中出現下列詞之一:best title,main idea,main problem,mainly about,mainly discuss,mainly deal with或問本文的寫作目的的詞(purpose,the author intends to…)。
3. 關鍵句
文章首段的句子以及各段的首末句。
4. 命題模式
(1)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reflec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3)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might be。
(4)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5. 做題關鍵
這種題目應主要看篇章中的主題句或者是從篇章的結構入手,利用推理能力,對文章信息進行系統分析,歸納總結,從而得出主題。
6. 做題步驟
(1)運用宏觀閱讀技巧做題,就是根據文章結構判斷主題。
(2)運用首段和首末句信息做題。就是說綜合各段的首末句的內容,可以得出主題。注意:只看首段有時容易以偏概全,因為首段有時只是在引出文章主體之前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3)運用寫作方法做題。 2003年以後的文章,以報刊文章為主,文章首段常以類比、故事、今昔對比等方式引出主題。問文章使用的寫作方法時,正確答案一般是類比等;問使用類比、故事、今昔對比等寫作方法的目的時,正確答案是引出主題。
(4)運用快速構思成文法進行判斷。在兩個選項難以分辨時可以分別以它們為題,在腦海中快速構思兩個寫作提綱,若所構思提綱與原文內容大致吻合者為正確答案,否則為干擾選項。
(三)詞彙題
1. 題型特點
詞義題的考查有兩種:一是超綱詞含義的推斷,另一個是熟詞僻義或是在特定場合的意思。
2. 標志
題干中具體給出原文中某處的單詞或短語,要求推測其意思。
3. 關鍵詞
能幫助讀者猜測詞義的上下文線索通常有定義、重述、解釋、舉例、同義詞或近義詞、反義詞或標點符號等等。如通常使用信號詞,如 is,are,is(are) called,mean, refer to,known as 等來引導定義。
4. 命題模式
(1)The word 「…」(in line…)most probably means 。
(2)From the passage,we can infer that the word 「…」is 。
(3)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we learn that。
5. 做題關鍵
注意單詞所在的上下文,尤其是上下句。假如所考單詞是常見詞彙,那麼其字面意思一定不是正確答案,要根據上下文得出其在特定場合更深刻的意思,該含義也許和其字面意思沒有任何的關系。
猜測詞義的方法:(1)構詞法:根據詞根,詞綴判斷詞義;(2)詞性加搭配:先判斷生詞在文章中的詞性,再看它與哪些詞語可以搭配,最後根據自己的常識推測;(3)找同義詞、同義解釋、反義詞、反義解釋:在上下文中找出生詞的其他表示方法,由此推斷其含義;(4)找同位詞:上下文中有可能有類似生詞出現的句子的平行結構,找出其中和生詞處於同一位置的詞去推測。
6. 做題步驟
(1)返回原文,找出該詞彙出現的地方;
(2)注意結合上下文理解該單詞的含義;
(3)如果該詞彙是簡單詞彙,則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確答案;
(4)詞彙題的正確答案經常蘊藏在原文該詞彙出現的附近。特別注意不能靠單詞詞義直接往下過分推理;
(5)尋找時要注意特殊標點、定語從句、構詞的前後綴等,特別要注意尋找時的同性原則。例如,冒號前的詞彙的意思可以由冒號後的部分歸納,破折號之後詞彙的意思可以由破折號之前的部分推測;
(6)代入法。將確定的答案代入原文,看上下文邏輯是否通順,如果通順就是正確答案。
7. 注意事項
干擾項特點:(1)與所考詞彙形似。(2)如果考的是熟詞,含有常規詞義的往往是錯誤選項。
(四)句子理解題
1. 標志
題干中給出原文中具體的一句話,要求理解其意思。
2. 命題模式
(1)By「…」,the writer means 。
(2)According to passage,what is 「…」?
(3)By saying 「…」the author implied that…
(4)The phrase(sentence)「…」(in line…)most probably means 。
3. 做題關鍵
做這類題時要立足於本句,借上下句幫助理解。
4. 做題步驟
返回原文找到所考的句子,找出句子的主幹或看出作者所表達的態度,也可以利用微觀閱讀技巧,如標點符號或關聯詞對句子進行精確理解。
5. 注意事項
正確答案與原句之間是一個同義關系,其中一般不存在推理過程。干擾項特點:(1)根據命題原則,正確選項不會使用與原文過多相同的字眼,因此,對句子的解釋中含有過多原句中已有的詞和短語的選項一般是錯誤選項。(2)四個選項中與原句意思最接近的為正確答案,選項與原文之間沒有任何推理過程。
(五)作者態度(觀點)題
1. 題型特點
態度題是考研英語閱讀中的一種重要題型,主要考查對文章中作者態度的辨別。作者態度大致分為兩種:(1)支持或贊同;(2)中立或客觀;(3)懷疑、批評或反對。
2. 標志
題干中有attitude或think,believe,deem,consider,regard等詞彙,選項中是一些表示態度的名詞或形容詞。
3. 關鍵詞
可以反映作者觀點的動詞、形容詞等。
4. 命題模式
作者態度題:
(1)The author is most critical of 。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describe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towards…?
作者觀點題:
(1)What is the author』s idea about?
(2)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
5. 做題關鍵、技巧
(1)不要把自己的態度揉入其中,還要注意區分考查是作者的態度還是作者引用別人的態度。
(2)當作者的態度沒有明確提出時,要學會根據作者在文章中所運用的具有褒貶含義的語言去判斷作者的態度,如,wonderfully, successfully, unfortunately, doubtfully 等。
(3)某一事物是好是壞,作者對它是支持是反對,態度一般都很明確,而帶中立色彩的詞最不可能是正確答案。問作者對某事物的態度時,表示「客觀」的詞多為正確選項,如objective, impartial, unbiased 等;問作者對文中提到的人物或他們的觀點態度時,答案多是肯定或否定,支持或反對。如,critical, approval, opposed, supporting 等。
(4)既然作者寫了文章,他的態度就不可能是漠不關心的,因此見到indifferent, uninterested 可以首先排除。
6. 注意事項
解答態度觀點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區別作者的態度與其他人的態度。
(2)下列選項一般為干擾選項:indifferent(冷漠的),subjective(主觀的),biased(有偏見的),puzzling(令人感到迷惑的)。
(六)文章態度(觀點)題
1. 題型特點
問文中某人對某事物的態度。作為作者態度題的一種新形式,命題也開始注重考查文章中某人對某事的觀點和態度。
2. 標志和關鍵詞
題干中常有attitude,opinion,tone等。選項可能不再是態度明確的肯定或否定的詞,而改為帶有程度限制的詞語。比如guarded(慎重的),qualified(有條件的,有限制的),reserved(有保留的),tempered(溫和的,緩和的)。
3. 命題模式
(1)What is the tone(mood)of 「…」 ?
(2)What is 「…」 opinion about?
4. 做題關鍵
要注意區分作者的態度與其他人的態度。因為持有保留態度的觀點比較客觀,往往是正確答案。文章陳述的內容並非都是作者的觀點,要注意區分,這是命題最具有迷惑性的地方。因此,作者引用別人的觀點時,是作為支持或抨擊的對象,別人的觀點通常是為了證明作者的論據來給出的。
5. 注意事項
這類試題與作者態度題不同,作者觀點一般與文章主旨相關聯,而文章某人的觀點則不一定緊密相關。一般帶有絕對化或過於強烈的詞修飾的選項必錯。比如:strongly,completely,entirely,enthusiasticly等。
(七)推理題
1. 題型特點
該題型最大的兩個特點:(1)文章中往往沒有答題的依據;(2)一旦文中有依據,往往A,B,C,D表面上都對,很難判斷誰是誰非。
正確項特點:(1)不是文中明確說明的內容,因為即使符合原文,沒有引申或歸納總結的內容就不是正確選項;(2)如果四個選項全能憑常識判斷,其中含義深刻的是正確選項,有時唯一不是常識項的是正確選項。
干擾項的特點:(1)只是原文的簡單復述,而非推斷出來的結論,把直接表達當成間接推理;(2)看似從原文推斷出來的結論,然而實際上與原文不符,例如把原文的原因變成了選項中的結果,把原文的手段變成了選項中的目的;(3)根據常識判斷是正確的,然而不是在文章事實或上下文邏輯基礎上推理而得出的觀點,因此,考生要注意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想法或生活經驗去推理,因為命題者考查的是考生理解作者意圖的能力;(4)雖然以文章提供的事實或內在邏輯為推理依據,但推理過頭,概括過度;(5)有部分選項的內容純屬編造,無中生有。
抓住三錯一對的關系,即有三個選項與原文相矛盾,只有一個符合原文的意思。
2. 標志
題干中出現下列詞彙之一:infer,conclude,imply,suggest,learn等。
3. 命題模式
推理引申題題干中常有infer,imply,suggest,dece,indicate,conclude等詞出現,常見的命題模式有:
(1)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that…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not)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3)The author indicates in the passage that 。
(4)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5)We can infer(assume ,dece) that。
(6)By…the author implied (suggests, indicates) that。
4. 做題關鍵
返回原文,將選項與原文一一進行比較。
5. 做題步驟
推理題的答案一般是這么編寫的:
(1)將原文的某句話換個說法,如換成同義詞。
(2)將原文幾句話或一段話歸納一下,就是說以段落主題或句群的論點為答案。
(3)由構成對比的一方推斷另一方。如果原文中提到兩個事物,二者形成對比,而且已知其中一個事物的特點,那麼可以推斷另一事物的特點。所以,找推理題的答案時要特別注意原文表示對比、比較或有轉折的地方,這些往往是出推理題的地方。
(4)根據作者的態度進行推理。推理題如果涉及態度,一般應與作者的態度一致。正確答案應該支持作者的觀點或駁斥與作者相反的觀點。
6. 注意事項
(1)考生在瀏覽全文時,一要留意那些似乎話中有話的間接表達句。它們往往採用說半句、打比喻、反過來講的方式,留有讓考生自己作結論或推理的餘地。二是留意含義深刻或結構復雜的長難句型。考生對作者表達的意思不能一下子看透,它們往往是命題點所在。
(2)根據題乾的關鍵詞迅速搜索定位以便確定推理依據的范圍,利用語法、詞彙、語境線索,了解單句的含義,弄清上下文的邏輯關系,然後按題意進行推理。題目可能要求考生對某句話或數句話進行正確理解或釋義,也可能從某句話或某段話中深刻理解,分析一些細節事實。
7. 新趨勢
推理題按照難易可以分為:簡單推理題和復雜推理題。而後一種推理題是近幾年命題的趨勢。
(八)例證題
1. 題型特點
該題型要求考生(1)區分論點和論據;(2)理解文章的總體結構以及單句之間、段落之間的關系:主要是考察考生通過段落、句子來推測文章的主旨、支持的觀點等。
2. 標志
題干中出現下列詞彙之一:case,example,illustration,demonstration,exemplify,illustrate,demonstrate。
3. 命題模式
(1)The case of…demonstrated that。
(2)The author wants to prove the example of…that。
(3)The example of…is used to show 。
4. 做題關鍵
重要找出例子所支持的論點,而不是看是否完全理解例子本身的含義。一般例子支持它之前的論點,段落性的例子(涉及整個段落的例子)說明段落主題(一般位於段首或段落首尾兩處),全文性的例子(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段落)說明全文主題。
5. 做題步驟
(1)返回原文定位該例子;
(2)一般向例子前(有時向例子後)尋找該例子所支持的論點;
(3)與所找到的論點意思最接近的選項為正確答案。
6. 注意事項
干擾選項的特徵:就事論事。
(九)指代題
1. 題型特點
指代題主要考察考生整體理解文章的能力,並推斷出該處指代詞所代表的含義。
2. 標志
在題干中明確指出原文中某處的指代詞要求辨別其指代關系,常考的指代詞有it,that,one。
3. 做題關鍵
返回原文定位該指代詞。
4. 做題步驟
(1)返回原文找出該代詞所在的句子,並且仔細分析,正確理解該可話;
(2)向上搜索,找出離該代詞最近的名詞、短語或句子,以之替換該代詞,看句子是否通順;
(3)在四個選項中找出與所找到的名詞、短語或句子意思最接近的一個作為正確答案。
(十)判斷題
1. 標志
題干為下列兩種形式之一: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not) mentioned /true /correct?
(2)All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mentioned /true /correct except…
2. 做題步驟
(1)先判斷是三錯一對還是三對一錯。所謂「對」是指符合原文意思或作者態度,而所謂「錯」是指和原文相矛盾、與作者態度相反,或原文未提及的信息。
(2)返回原文,找到各選項所對應的原文,將它們與原文一一進行比較,切忌憑印象進行判斷。注意:這種題的選項有時考查的是集中於某段的信息或者具備一些共同的特徵,所以做題時可以先看一下四個選項,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再返回原文定位。
3. 注意事項
文章中容易出現考點的地方:(1)轉折處(2)最高級後面(3)帶有褒貶義的句子(4)虛擬語氣的句子(5)長難句
Ⅹ 闡述成功的英語閱讀課有哪些特點
一、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近年來,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已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變成主導。但長期以來,學生已經養成教師的分析,學生記,教師出題,學生做題的習慣,所以在閱讀完之後,就慣性似的等待著教師的分析與講評。因此,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就應當讓他們充分調動起學習的能動性、自主性,這其中就得讓學生充分享有「提出問題」的權利和機會。不過,教師要提前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作一些批註,畫一些符號,做一些記號,使他們逐漸改掉依賴教師的惰性,重新收回「自己」。當然,學生剛開始作批註時可能不知該如何下手,茫然無措,這時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他的主導作用了,在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的給予的鼓勵與肯定。這樣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精心設計閱讀課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渠道,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深挖教材閱讀內涵,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是很有效的方式。
(一)閱讀前的准備
激發閱讀動機,培養閱讀興趣是搞好閱讀教學的關鍵,所以,如何恰當的將學生引入到課文情節中是相當重要的。預測,相當於閱讀前的「熱身」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它可以在閱讀前進行,也可以貫穿於整個閱讀過程,閱讀前讀者可根據標題,副標題及文中插圖進行預測,它主要包括討論問題,選擇及判斷正誤等形式,具體情況如下:
1.討論問題
閱讀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或討論如下問題。
(1)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nd guess what the passage is about.
(2)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3)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is about?
(4)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s?
通常,文章的標題與內容是密切相關的,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教師往往會忽視標題的作用,教材中的閱讀練習也很少涉及對標題的考察,在此建議教師自行設計練習,培養學生通過變體預測文章內容的閱讀策略。
2.選擇
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些選項,這些選項涉及文章要談到的所謂子話題或關鍵詞,同時設置干擾項,讓學生預測文章會談到哪些子話題或關鍵詞。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標題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接近文章內容的選項。
Think before you jog.
A. The pleasure of jogging.
B. Statistics about the number of joggers.
C. The danger of jogging.
D. The popularity of jogging in the USA.
從think這個詞可預測文章會談及慢跑可能造成的問題;即選則c選項。
3.判斷正誤
閱讀中可以開展預測活動, 積極而高效的閱讀是讀者不斷的預測,並在閱讀中驗證預測的循環往復的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文章段落起始句預測後面的內容,也可以要求學生續寫未完成的文章。例如,在閱讀題目為Food Facts的文章前,教師可要求學生預測下列陳述是否正確。
Chick soup is a good remedy for a cold.
Eating chocolate can cause skin problems.
A vegetarian diet is low in protein.
(二)閱讀過程的指導
1.導讀(pre�reading)
「導」體現的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適當的講解與本課有關的背景知識: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進行導讀語言設計。通過warm-up activities掃除文中可能出現的語言障礙(但有些生詞詞義應該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並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正式閱讀作了准備。例如SEFCB3A Lesson26,利用視頻轉換儀展示了兩張在不同時間拍攝的吳哥窯的彩圖,設計導語如下: T:Look at these two pictures,please! What shows us in it? Ss:A temple./An old city./Angkor Wat.T:Do you know where it lies? Please point it out in your maps.Ss:In Northwest Cambodia.… 通過對話不僅使學生了解了Angkor Wat 的地理位置概況,也從彩圖中領略到Angkor Wat優美、恬靜的景色。 2.結構分析
結構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把握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樣將話題、主旨及支持細節串聯成一篇連貫的文章的。結構分析包括分析段落之間的關系,段落內部句子之間的關系及語篇標記詞。
(1)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
英語文章一般由三大部分組成:篇首段。主體段和結尾段。篇首段揭示主題,統領全文,主體段闡述文章主題,結尾段概括語篇是一個具有邏輯的有機整體,各段落具有一致性和連貫性等特點,一致性是指各段落都圍繞這個中心展開;連貫性是指各段落間自然銜接,協調一致,段落之間存在各種關系或順接,或轉折,或例證,或對比,又是段落之間還會有承上啟下的過渡段落,以下列舉的三類閱讀練習可以使學生明確文章各段落之間的聯系,訓練學生的篇章結構分析能力。
a. 將段落與段落大意配對,教師可概括各段大意,但打亂順序,讓學生將其與各段配對。
b. 給學生一篇段落順序被打亂的文章,要求學生閱讀後重新排列段落順序,組成一篇連貫的文章。
c. 完成提綱或圖表,教師可以為學生列出某篇文章不完整的提綱,要求學生補全,或用樹形圖表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2)段落內部句子之間的關系
每個段落都有一個主題、闡述或說明文章的主題服務於文章的中心思想,好的段落應主題突出條理清楚,意義連貫。以下閱讀練習形式可以訓練學生理解段落內部句子之間關系的技能。
a. 找出主題句和擴展句。主題句是概括段落大意的句子,一般位於段落的開頭或結尾,擴展句是用具體的事實或理論擴展,證明或支持主題句的句子,它的展開通常有舉例解釋和補充等幾種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篇文章讓他們找出主題句和擴展句。有些若沒有主題句,就需學生歸納段落主旨,段落主旨不能太籠統,也不能太具體。
b. 分辨概括性句子和細節性句子。這一技能是找段落主題句的基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幾個陳述句,要求學生指出哪些是概括性的句子,哪些是展開論述的細節性句子。
(三)對閱讀過程中生詞的處理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生詞,但為了提高學生閱讀速度,我們是不提倡學生查字典的,更不允許一遇到生詞就停下來查單詞,教師應引導他們根據上下文來推測生詞的含義,大部分是可以從語境中猜測出來的,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僅提高了,而且他們判斷詞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這之前,教師要對每一篇要閱讀的文章都限定一定的時間,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全文,然後回答問題。
(四)閱讀後的概括
閱讀文章後概括文章主旨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文章內容,寫概要是較高層次的策略,它需要學生區分文章主題、主要信息和關鍵詞,並能用自己的話客觀准確地加以概括。學生開始寫概要時易犯以下幾個錯誤:概括太短遺漏較多重要信息;概括太長,包括較多不重要的細節;誤解文章,包括錯誤信息;沒用自己的話概括而照搬文章原文,訓練學生寫概要的練習開始時不能太難,而應循序漸進。例如,讓學生閱讀一篇文章的概要,說說哪個概括得最好,並說明理由,然後過渡到給學生文章的概要,但省略概要中的關鍵詞,讓學生填空;最後要求學生自己概括文章內容,要有詞數限制。
三、在學習閱讀時要注意的問題
(一)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閱讀任務
精讀,一定要落實到詞、句、篇章結構,對重要內容還要加以朗讀,誦讀,加強記憶。瀏覽,要形成習慣,養成每天翻英文報紙、雜志的習慣,尋讀要始終記住自己要尋找的目標,不要看到有趣的資料就忘了原定目標。在查閱辭典時,很多學習者易犯這樣的錯誤,研讀,把重心放在信息內容上,不要過分關注語言現象。
(二)提高閱讀速度和提高閱讀理解的准確性一樣重要
培養速讀能力關鍵選好材料,大量閱讀,速讀訓練的閱讀材料,生詞不要超過1%,要在大量閱讀中培養理解的直接感悟力,不能把閱讀理解建立在分析和翻譯的基礎上,這樣永遠培養不出速讀能力,生詞率太高的閱讀材料,需經常查詞典,既破壞閱讀興趣,又降低閱讀速度。
(三)不要過分注意生詞和語法
許多學生都想通過泛讀來擴大英語詞彙量,這本來是可行的,但許多人舍本求末,把擴大詞彙量變成了閱讀的目的,一打開書就劃生詞,查字典,背定義,使閱讀完全失去了閱讀的本性。還有的學生明明讀懂了卻死摳語法,非要把活生生的句子肢解成一堆語法術語,結果嚴重影響了閱讀技能的發展和提高。
(四)不能把各種考試中的閱讀理解和閱讀能力劃等號
靠做閱讀理解題能否真正提高閱讀能力是值得懷疑的,閱讀能力很強的人也未必一定能在各種考試的閱讀理解部分得高分,因為閱讀理解作為一種英語測試手段,它必須滿足作為測試手段的一些要求,如信度要求,為了提高幹擾度,命題往往把干擾項和答案項搞得似是而非,理解考題比理解文章還難,做閱讀理解題變成了思辨游戲,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學生原文理解得很透徹,做閱讀理解題還是丟分,這樣學生閱讀的信心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因此,我們不主張通過大量的閱讀理解題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