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研修閱讀專著
A. 要寫一篇英語的書評,麻煩推薦一本簡單點的書,是專著,好寫書評的
the Great Gatsby
the Wuthering Heights
《語言學教程》 胡壯麟
B. 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理論研究屬於專著還是期刊
英語這門科目最重要的就是平時的積累.你自己想想看,你上完一個單元和沒上其實沒什麼較大的區別,不可能說多學了一個單元就會考高多少分。所以平時要多讀、多背、多寫。英語的聽力不能拉分,這個題型很好訓練,自己買本訓練書籍附帶磁帶的,每天聽半個小時。另外平時聽歌聽英文的,看電影也是一樣,並且在聽和看的過程中盡量去想各個單詞的意思,想不透也不必深究,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其次是單選題,我認為單選就是在考基本功,老師上課時講過的語法巨型等要牢記在筆記上,並且要記下1到個例句,常翻看筆記。我建議你做單選時必須保證在10分鍾內,畢竟你會就是會,不會就不會,不要浪時間。接下來是完形,做完形題時,我總結的方法是先通讀一遍,不要急於下筆,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之後在做時要注意「瞻前顧後」,沒必要讀懂每個單詞的意思,也不可能全讀懂,重要的是自己要融入文章中。做完形單詞和短語量也很重要,畢竟有許多生詞在裡面。其次就是平時要多看英語雜志,舉個例子,去年月份左右我們老編的一篇完形解析題,被刊登在雜志上,今年就被高考的遼寧卷採用了,你說誰要是之前看過,那該多爽啊!第四就是閱讀,也是最能拉分的一項,最重要的是耐心和毅力,堅持一星期多幾次,做完後一定要總結,是哪裡犯錯。做閱讀最忌諱的就是做三篇就沒有心情繼續,不能這樣。有的閱讀不必全文通讀,比如他會分段呈現信息如廣告這類的閱讀題就直接看問題,看準他問的是什麼,然後到文中找答案,絕對找得到,還是提醒你:耐心!第五是改錯,這題和單選有些相像,都是考基本功,你得練就一雙慧眼哦!最後就是作文,有大部分考生不重視作文,其實寫作也很重要,一個人的英語寫作水平高,那他的改錯、單選也一定不會差!你堅持每星期寫一篇作文拿給你們老師幫你批改,盡量多用巨型和短語,多用地道的英語,不能出現中國式英語。學會寫主旨句,就是在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必須要有歸納個概括整段的意思,要具有歸納性。在寫時必須要認真讀題,嚴按照要求,但不必死搬題目,可以適當地加入內容,但是要注意字數。寫得越多就會暴露自己更多的問題,最多不要超過一句話。英語文章一定要體現出層次感,絕多不能東一點西一點,在寫最後一段或最後一句時,要注意積極向上。順便說一下,我目前上的ABC天卞英語的老師和我們說過 如果要掌握好英語是不難的!一定要有一個適合的研習空間與實習口語對象,重點就是老師教學經驗 發音純正非常重要,不間斷天天口語溝通,1&1針對性教學才能夠有非常.好.的學習成果。課程結束後記得重復復習課程錄音音頻 更可以加深印象~實在是真的沒有練習對象 最好能去旺旺或滬江取得課余學習材料閱讀 多說多練一下子口語就提升起來 學習效果肯定會達成目標的。(字要寫得好,不能出錯,寫前打草稿,時間必須保證在分鍾以內!)加油啊!!
C. 請提供一些好的關於英語發音的專著,或是英語專業關於這方面的課本
<p>勤快點查字典咯!</p> <p>或者是在網上有很多在線英漢詞典</p> <p>都有真內人發音的</p> <p>給你推薦容個 <a href="https://wenwen.sogou.com/login/redirect?url=http%3a%2f%2fstudy.hongen.com%2fdict%2f" target="_blank">http://study.hongen.com/dict/</a></p>
D. 有關研究專著
目前與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有關的研究專著主要有《青藏高原新生代構造演化》(潘桂棠等著,1990)、《青藏高原地質演化》(常承法等著,1990)、《青海可可西里及鄰區地質概論》(張以茀等著,1994)、《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孫鴻烈等著,1996)、《青藏高原北緣火山作用與構造演化》(賴紹聰等著,1996)和《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板內火山岩》(鄧萬明著,1998),對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活動作了較為全面的論述。
近十年來,國內外對高原岩石圈和地殼縮短、加厚機制的論著很多(Dewey et al.,1988;Tapponnier et al.,1990;李廷棟等,1995;肖序常等,1998),主要觀點認為在雙向擠壓下,南北向縮短而在垂向上增厚;岩石圈的縮短、加厚並不是在整個高原上同時進行的;地殼和岩石圈並不一定按相同的比例加厚,陸內俯沖、斷裂、逆沖推覆更容易使岩石圈加厚,而地殼則可以通過岩漿的侵入活動來進行補充加厚。我們認為高原岩石圈的縮短、加厚與地幔拆沉、軟流圈上涌和異常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等一系列事件是一個有機而連續的動力學過程,其動力源主要來自印度-澳大利亞板塊持續向北的漂移擠壓,同時受到亞洲大陸幾個剛性地塊的阻擋或相對向青藏高原的俯沖和擠壓,而深部熱動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自19世紀末就有人涉足藏北高原羌塘和昆侖山新生代火山岩的野外地質考察和室內分析研究,但大多僅限於零星的野外觀察和描述,資料缺乏系統性和區域性。80年代中後期,我國地質工作者先後與英、法、美、日等國家的學者在青藏高原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科學考察,從而推動了對青藏高原新生代火山岩的研究,但多數為有限的、局部的地質路線考察研究成果,且大都偏重於高原的南部和東部,北部很少,尤其是高原腹地羌塘地區第三紀火山岩源區性質和岩漿起源等方面的專題研究卻明顯滯後(鄧萬明,1998;王碧香等,1999)。同時,從目前已發表的文獻資料來看,對藏北高原鈉質鹼性系列火山岩和鉀玄岩系列火山岩的研究程度遠高於高鉀鈣鹼性系列火山岩。
E. 有誰能告訴我有關英語教育研究類的書籍或雜志或文章。
丁雪英抄 (1941.12-),女,漢族,江蘇無錫人,中共黨員,教授。1960年至1965年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1965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1965年赴法國格雷諾布爾大學進 修一年;1984年赴法國巴黎二大新聞學院進修;1991年赴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進修。1998年赴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大學講學。目前擔任法語系四年級和研究生課程。曾參加全國法語專業高年級教學大綱的制定工作。主要研究法國與法語國家、地區國情;法國傳播學,法國文學。主要譯著有:《悲慘世界》(簡寫本)、《當代新聞學》(合譯)、《萬有網路的翻譯》《人生拼圖版》(合譯)。在瑞士以及加拿大、法國的《Année Internationale Francophone》年刊等報刊、雜志發表數篇文章。2001年5月赴巴黎參加國際研討會並宣講論文。參加了《法漢大詞典》及《現代法語疑難詞典》的編寫工作。
F. 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專著有哪些
多掌握一些單詞、句子。
大聲讀、讀大量的英語書。
G. 有沒有關於英語課堂教學提問技巧的英文專著
英語課堂提問技巧
2008-7-14 8:39:22 文章來源:報紙剪輯 點擊數:633
課堂提問可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啟發式提問就是設置疑問,把學生的思考力啟動起來,從而引導學生,督促學生獨立思考,達到自我強化目的。
一、明確提問目的
問和答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在英語教學中,問與答使用得最為廣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明確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提出問題造成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學生認真思考,領會所學內容,並運用語言把知識復述出來,從而達到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良好的提問技巧能優化課堂教學,使師生間處於和諧的信息交流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首先抓住提問時機
課堂教學之初,學生的思維還沒啟動,教師應精心設計一系列與本堂課程有關的問題,由淺入深,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從而把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學習的內容上來。但是,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注意力會有所分散,這時再巧妙設置新的關鍵問題,引導學生轉入新的學習內容。這樣一環扣一環,不失時機安排提問,就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集中學生注意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很快掌握所學內容。
(2)設置明確清楚的問題
教師設置的問題語言要簡練,題意要明確,不能設置籠統的、模糊的問題,使學生陷入迷茫之中,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高中第二冊課本中Unit 14 Freedom fighters 開課導入時,如果你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What do you think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這個問題就很籠統,不易回答。但如果你運用啟發式提問,設計出幾個小問題: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Martin Luther King, Jr.?
What nationality is he?
What』s his talk about?
What happened to him in the end?
What』s his great achievement?
在這樣的小問題的啟發下,學生就能順利地進行思考討論,從而運用清楚的語言做出明確的回答,這樣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踴躍回答問題。
(3)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當
課堂提問面向的是全體學生。而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教師應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提出不同的問題,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圍繞主題,有層次地由易到難設置問題,啟發每個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達到大多數學生都能經過思考回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做出准確的判斷。
(4)提問時態度要和藹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所以課堂提問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態度和藹熱情,讓學生有一種被重視、被欣賞的感覺。還要善於利用有效的評價法,對學生多表揚、多肯定、多鼓勵。例如,每當學生回答對一個問題時,教師可使用下列贊揚語言:
You did a good job. Well done! Go on please. Your English is incredible. You are really talented. 等表揚學生。既使學生沒有回答准確,教師也可以說些鼓勵性語言。例如:
You are so brave. May you succeed next time. I』m proud of your courage; but you still need to work hard. Don』t be sorry.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通過以上賞識、鼓勵性語言及誠懇的態度,就能夠使學生消除緊張心理,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思考回答問題。現在提倡賞識教育、情感教育,作為教師就應該培養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並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友情及親情,從而創設良好的課堂思維環境,讓學生樂於開口,心情舒暢,無拘無束地參加教學活動。
(5)鼓勵學生質疑提問
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的,所以課堂教學也要講民主、人權,讓學生有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和機會。教師也可以設置錯誤問題,提示並教會學生質疑。讓學生善於緊扣課堂內容提出問題,並通過討論進行解惑。這樣學生不僅接受到來自教師的知識信息,同時也接收了來自同學間的知識信息。而學生自己的語言所傳達的知識更符合學生已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更容易被吸收,教學效果也會更好,而且通過質疑提問,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二、拓展提問平台
開放式教學是近年來英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課堂提問也可以運用開放式自主創新,靈活多樣。
(1)自由問答式
每開一堂新課,尤其是warning up, listening及speaking部分,讓學生通過網路或圖書館等查閱資料,收集信息,自己設計問卷,在課堂上限時分組討論,自由回答後,讓小組代表總結歸納並當堂發言,這樣可以加強學生間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2)采訪提問式
學業生們都有想當記者的慾望,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在課堂上讓一個學生扮演記者,就某些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問題采訪任何一位別的同學。這就使采訪者和被采訪者都必須認真思考,迅速做出反應,並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觀點。
當然課堂提問方式多樣,也可以採用有獎問答式、上台執教式、紙條傳遞式等,從而拓寬提問平台,讓學生們都有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課堂教學靈活多樣,而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一位好教師要善於鑽研、思考、創新,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運用啟發式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H. 英語小說翻譯出版物算專著嗎
《著作權法》第十二條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回,其著作權由改編、翻答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
因此,翻譯後的作品的著作權屬於你享有,只要你不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是可以行使對自己翻譯的作品的著作權的。
I. 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英語專業參考書目有哪些啊
英語語來言文學專業除了政治和二外源之外,還有兩門專業課,其中基礎英語的參考書:
Poole: Introction to linguistics;《新編英語語法教程》章振邦,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綜合英語教程》第5-6冊,鄒為誠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2003.1);談語言:寫作讀本/About Language: A Reader for Writers (5th edition) William H. Roberts & Gregoire Turgeon,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湯姆森學習出版社(2000.8)。
翻譯的參考書:
《簡明英漢翻譯教程》章培基等,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新實用漢英翻譯教程》陳宏薇,湖北教育出版社;《英漢、漢英翻譯教程》(第一版)張春柏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如果是考外國語言學與英語語言學,科目是二外和基礎英語。
J. 研究七角樓的專著有哪些
《七角樓》是霍桑的又一力作。就其故事梗概來講,《七角樓 》沒有很晦澀、錯綜復雜的故事情
節,然而其表現的主題和內容都十分深刻,並且豐富。
8流
《七角樓》不僅僅是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構建小說故事和豐富的情節那麼單一,而是多元化地融
10美
入了作者自己的審美傾向,通過揭示和解讀這些審美傾向,能夠使我們對小說生發出更深入的理解。
11過
12折
(一)傳奇的傾向
13折
在小說中,能夠表現出作者自身所主張的一種傳奇的傾向。作者表示他就愛那個小說看做是浮
雲,而絕不是現實的土地。這樣的說法實際上是告訴讀者在他的小說《七角樓》中,讀者們不可能以
這個小說為藍本和基礎找到自己所生活的正是世界的寫照和影子,它不過是一種虛構出來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有著作者希望表現出來的元素和主旨,但是這元素和主旨卻不用來提供給觀眾用以聯
系自己的』現實狀況。
在這里,作者似乎是要建構- -種虛無縹緲的美學殿堂,這種虛無縹緲使得讀者在閱讀中涉及的世
界和小說中構建的世界都成為了-種虛無縹緲無法定論的世界。在讀者仔細品讀文本的時候,能夠被
是醒到小說確實是講述了一個關於土地、民族甚至是- -個國家的故事,同時這個故事又起源於- -定的
傳說。讀者在進一步閱讀中也不難 發現,實際上作者霍桑還是能夠在這樣的故事建構中體現出一種獨
持的、有方向性的審美特性。而至於作者自身所賦子的作品是浮雲的定義,實際上正是給了讀者- -個
自由發揮想像的空間,給了他們一-定的自由,通過自己的閱讀而後理解,對小說所想要表現的主旨和
小說中具體的內容作出進一 步的思考,也可能是結合個人生活和現實的,正如這片浮雲還是具有雲朵
的性質的,能夠被人們的想像塑造為各種有意義和特徵的現實事物。
(二)融審美和教育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