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英語閱讀課的導入論文
㈠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例分析論文怎麼寫
小學英語教學案例分析
一、教學設計
Step 1 Warm up 熱身
1.greeting
2 .to sing a song finger family
T: Do you like to sing a song?
Ss: Yes.
Ask students to sing the song together
Step2. Presentation
1.to introce 「hat, pen」 to the students by using a hat that is filled with pens…
Hat (new word)
T: Now, look, what』s this?
Ss: A hat.
T: Yes, it』s a hat.
(1)to teach the word 「hat」
Let students read the word as they touch the hat.
T: There is something in my hat.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Put the pen under the hat on purpose)
Ss: Pen, pencil, ruler…
(After the students』 guessing)
T: Oh, where』s my pen?
Ss: It』s under the hat.
2. To teach 「where』s my pen?It』s under my hat.」
Where』s my pen?
It』s under my hat.
T: Where』s my pen, now?
Ss: It』s under the hat.
3. To teach 「Where』s my hat? It』s on my hat.」
Use the same way to teach 「It』s in my hat.」
Play the radio and let them read after the radio.
4. To learn the text
Read the text together. Let four groups have a train game. Read it one by one.
5 .games
(1) To play the first game to enhance their memorizing of 「in, on, under」
T: Do you like games?
Ss: Yes.
T: Now, let』s play a game.
(2) to have a rest by doing exercise 「up and down」
(3) to play the second game to practice the text
T: Now class, we will play the louder game. Do you like it?
Ss: Yes.
T: Ok, let』s begin.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To hide a pen in a student』s hat)
Ss: Where』s my pen? Where』s my pen?
Step3 Practice
To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to read the text by having a competition
Step4 Check-up
To finish two exercises: One is finished together by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he other is finish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Step5 Summary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What they should master after the learning?
Step6 Homework
To read the text skillfully and try to recite
To practice part 3 with their parents
二、 設計說明
(一)話題 小學新標准英語第一冊Mole 10 Unit1 「Where』s my pen?」
(二)課題 本課的教學內容方位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聯系。教學重點是掌握
三個方位詞 「in, on, under」
(三)課時說明: 本案例是第十模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本模塊是整冊書的最後學習內容,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文具等內容。因此,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如何在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和利用所學的舊知識,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四)學情分析通過對第七模塊的學習,同學們對文具已經有了較好的掌握,這為本單元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方位詞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將分散的語言點進行整合,拓展,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准確運用。
三、教學詳細案
課題名稱:Mole 10 Unit1 「Where』s my pen?」
Teaching materials: 教材分析
This lesson is taken from New Standard English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ich includes three parts as listen, point and find 「in, on, under」, listen and say, practice. In part 1,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 dialogue about 「where』s my pen?」 In part two, it is the extending of part 1. While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aims: 教學目標
Knowledge aims: 知識目標
1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
2. To let them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use them in real situations.
Ability aims: 能力目標
to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distinguishing the positions 「in, on, under」
Emotional aims: 情感目標
to foster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教學方法
In this lesson, I mainly use such teaching methods a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在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任務型教學和小組合作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剪子包袱錘的游戲和尋找物品的游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分組朗讀課文則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The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points: 教學重難點
The difficult points are the use of the sentence to speak in daily life; while the important points are the mastering of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教學重點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英語句子;而難點則是課文單詞及句型的學習。
The teaching proceres: 教學過程
Step1 Warm-up 熱身
In this step, I use a song 「Finger Family」 related with this lesson. This step is employed to foster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以與本課有關的歌曲導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Step2 Presentation 呈現和操練
1. to play a song to introce the word 「where』s」
Let them sing the song finger family, and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where』s」 ,通過歌詞引入本節重點單詞 「where』s」
2. to introce the new word 「hat」 and the text by showing a hat filled with pens, pencils…Let them watch the hat that I prepared to master the word 「hat」. Then let them guess the things in my hat. The proposing of this process is to review the words that we have learned and introce the text.
通過向學生展示自製魔術冒,教授新單詞 「hat」,通過讓學生猜測帽子里裝的東西復習以前學過文具的單詞,新舊知識結合。同時引出本課課文。
3. to learn the text.
Let the students learn to read this text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讓學生聽錄音並跟讀,學習課文。
4. to play a game to enhance their memorizing of 「in, on, under」
通過玩剪子包袱錘的游戲,來加深本節課新授單詞的學習。
5. to have a rest
做課間操,使學生得到短暫的休息,以便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6. to play the louder game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通過讓學生玩聲音由大到小的游戲練習課文,加強朗讀。
Step3 Practice 練習
To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to read the text by having a competition 通過分組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獲勝的小組獎勵他們一顆星星。
Step4 Check-up 檢測
To finish two exercises: One is finished together by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he other is finish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練習一以課件的形式展示,師生共同完成,主要是針對課文第一部分而設計,練習二以學案的形式,讓學生連線(圖片與句子連線),本練習把知識擴展到課文第二部分,學生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檢查,最後師生通過課件共同檢查。
Step5 Summary 總結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What they should master after the learning? 總結本節課所學重要知識。
Step6 Homework 課後作業
To read the text skillfully and try to recite
To practice part 3 with their parents
熟練朗讀課文,爭取背誦;和父母一起玩練習三的游戲
Step7 Blackboard design 板書設計
I divide the blackboard into two parts. One part is used to writ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xt; the other part is used to show the ppt to the students. 把黑板分成兩部分,左邊板書課文及重要單詞,右邊向學生展示課件。
四、Self-reflection 教學反思.
本堂課開展的活動符合一年級孩子心理,適合他們對語言的學習;課堂氣氛活躍,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學步驟上處理恰當。
回頭看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還有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的語言少,對學生要求過於嚴厲;鞏固單詞這一環節游戲時間過長,導致鞏固句子時間過短;課堂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教學環節設計的還是不夠完善,不能靈活自如的銜接;上課過程中應盡量用全英,培養孩子的語感;開火車的游戲在英語課堂當中應該換成英語的說法,比如何鳳老師在課堂中運用的snowball(滾雪球)。
㈡ 如何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
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的方法:
一、有效預習——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材料和預習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背景知識材料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視野。預習練習能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使預習有的放矢。課前預習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准備。
二、有效練習——拓展閱讀能力的空間
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教師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採用諸如Look and Say這一類的方法,藉助圖片、錄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對語言感知,對課文內容感知,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慾望。在閱讀課後,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練習、鞏固和擴展在閱讀課中新學到的語言知識,還要發展其說和寫的能力。課後練習有多種多樣,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閱讀課而設計練習形式,如縮寫、改寫課文、復述故事等。在關注課後練習的同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能,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後閱讀,延伸課堂閱讀。閱讀後可以以手抄報或英語讀書筆記的形式展出,給學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語學習風采和獲得成功感的平台。
三、閱讀環境——營造閱讀活動的氛圍
閱讀環境是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閱讀的場所。在此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文字材料、書籍、英漢雙解詞典、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應按學生層次的不同因材施教,給予不同的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得到教師的幫助與支持,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協作和支持。閱讀應當被促進和支持而不應受到嚴格的控制與支配;閱讀環境則是一個支持和促進學習的場所。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活動意味著給學生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充分發揮學生使用工具和利用資源的自覺性、選擇性。
四、師生角色——有效閱讀的策略
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並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1)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2)培養學生根據意群認讀的習慣;(3)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請學生做「老師」,解釋句子,分析文章結構和段落,綜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分析、綜合教材,難度比較大,教師有必要對其不足之處進行修正、補充和評議,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雖然學生未必能夠對課文中的句、段作出令人滿意的分析.但這一過程實踐卻鍛煉了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交流,使原來由教師來解決的問題在討論中共同求解,能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體現。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在自導與互補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形成了學習的能力。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我們不斷去實踐,去研究。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㈢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案例
當前初中學生 學習英語 主要是在英語課堂中,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所以導入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案例,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案例篇1:
1. 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如:圖片、掛圖、 簡筆畫 、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等等手段導入教學。直觀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直觀的手段要比言語描述更加生動,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因此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條件,利用課本教材,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創設一種有利於語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學得主動、輕松、生動、活潑。直觀生動的課堂導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師生們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教和學的過程中來。如牛津版 8A Unit4 Wild animals 的Reading部分是關於大熊貓希望的 故事 ,我事先上網找了一些有關大熊貓的錄像,通過放映,觀看後,再討論一下有關大熊貓的一些問題:Giant pandas are our national gems. They mostly live in China . The number of giant pandas i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Why? Because they are many dangers in the wild. What dangers are giant pandas facing that we can know from the text? 這樣能讓學生懷著激情和求知的慾望去閱讀 文章 ,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2.
提問式導入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除了藉助具體的實物外,更多的時候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提問,使用問題導入法。這是一種常用的、傳統的導入法。提問要注重針對性,利用教材知識結構循序漸進的關系,利用已有的知識引出新的知識,以加強知識結構的縱橫聯系。提問要能激起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強烈願望,亞里士多德說:“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 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從不同角度精心設計問題,突出課的中心,引起學生濃厚興趣,激起他們思維的浪花,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快速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如我在教學牛津版 7A Unit3 Let’s celebrate的Reading 時: T:There are many festivals in China. Right? Ss:Yes. T: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S1:Yes. Spring Festival. May Day S2:Dragon Boat Festival. National Day .Children’s Day and so on. T:OK. Very good. There are also many festivals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Christmas. Easter and Halloween. Right? Ss:Yes. T: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alloween?
Ss:No. T: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Halloween. 這樣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新授課的學習。
3. 自由談話導入法
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話題,各自自由地發表看法,也可分組匯報,或者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內容不限,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新聞話題、社會 熱點 、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我利用學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滿足等的特點來使用自由談話,既可寓教於樂,又可記得牢固。但自由談話要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傾向性,
讓學生明白將要學習什麼。因此課前一定要好好准備,做好談話主題的選擇,不打無准備之仗。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適時地引入主題。如在教學牛津版 8A Unit5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部分時,我從 5月12日 發生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談起,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件事,大家都很熟悉,都很了解,在談論的過程中順便復習一下跟地震有關的詞彙,然後就自然而然地導入Reading部分所講的發生在台灣的一場大地震。這樣做學生更能很好的理解課文。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案例篇2:
良好的課堂導入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優化課堂效果,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 教材背景 本節課的重點:1.讓學生理解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概念。2.學生能理解和進行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中的人稱的轉化。
二、 教學思路 教師用一個傳話游戲作為課堂導入。首先,按座位將學生分為若干個縱列小組,將事先寫好 句子 的紙條發給每個小組的第一位同學,然後讓該同學將看到的句子小聲說給第二位同學,接下來第二位同學又傳給第三位同學„„依次類推,由最後一位同學說出該句是什麼,然後與第一位同學手裡紙條上寫的句子進行比較,看哪一組學生傳得又快又對。有兩位教師碰巧在各自的課堂上用了相同的導入,但效果卻完全不同。
三、 教學過程 課堂情景一:教師宣讀游戲規則,學生們表現得都很感興趣,做好了准備。游戲開始後,學生們都很興奮,積極參與,句子被傳得五花八門,當最後一位同學說出聽到的句子後,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課堂氣氛很是熱烈。就在此時,教師卻宣布活動停止。 課堂情景二:同樣的授課內容,同樣的課堂導入,學生們玩得同樣高興,唯一不同的是該教師在每組最後一位同學說出句子之前都要用很重的語氣問道:“what did he/she say?”並要求回答的同學用“he(she) said„”來說出聽到的句子。學生的回答中雖然有許多錯誤,但卻涉及到了本節課的重點——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轉換中的人稱變化,緊接著教師糾正了學生回答中的錯誤,並引入了新課。
同樣的課程內容,同樣的課堂導入,但兩位教師在操作中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教學效果。第一位教師只是將課堂導入停留在了娛樂和活躍課堂氣氛的層面上,沒有很好地對這一導入加以利用。其實,將傳話游戲作為這節課的導入是非常合適和有創意的,因為可以緊扣本節課的內容——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轉換,但是遺憾的是第一位教師卻沒有將其加以充分的利用。但第二位教師就不同了,他將游戲和課程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做游戲的過程中,一再強調讓學生用“he(she) said„”來完成句子,這就為即將進行的課程內容做好了鋪墊,這樣一來課堂導入的游戲既起到了預熱課堂,調動學生學習氣氛的作用,又深入到了課堂,使課程內容通過一個游戲變得既有趣又淺顯易懂。 四、教學 反思 如果教師是演員,那麼講台就是教師的舞台,一堂課的開始就如同一幕劇的序曲。好的課堂導入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將全部心思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課堂導入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案例篇3:
課堂導入的作用及目的
常言道,響鼓還需重槌敲。鼓,那麼,導入則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渾厚激越,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的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因此,應運用多種導入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參與教學過程,為整節課做好開路先鋒。
三、課堂導入方式討論及課堂實踐
(一)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進行導入
1、利用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它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在初一年級Mole 9 A trip to the Zoo這一單元中,教師在講授文章之前製作了若干動物頭飾,讓學生在課前選擇佩帶上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並且扮演所選擇的動物介紹包括動物名稱、生活習性、主要食物、生活地帶等。當學生佩帶上頭飾之後狀態立刻變得很高漲,很樂於介紹並且在下課之後,主動去了解相關的知識及詞彙。還有一次,再介紹families這一單元,教師要求學生帶來他們的家庭照片。學生在課堂的導入階段,學生通過投影把照片展示給大家,並且利用已認知的詞彙進行介紹,在過程當中學生自然會遇到一些不會的單詞或句型,這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這堂課的主題——介紹家庭。用“介紹照片”導入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得學生在隨後的課堂學習中目的性明確,並且主動地獲取關於介紹家庭方面的詞彙及句型。
多媒體視聽導入
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豐富的信息資源給了我們廣闊的選擇空間。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有選擇地使用多媒體技術,藉助聲音、動感畫面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無論是精美的圖畫、美妙的音樂,還是精彩的電影片段、巧妙的課件都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利用,使之成為構思新穎的導入形式。
在外研版教材初二上第5模塊Western music 這一單元的閱讀部分,授課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了聲音影像等視聽覺材料進行導入。這樣一來,這篇因涉及到音樂領域的知識而不太容易理解的文章,頓時變得“樂”趣橫生。授課具體步驟如下:
本節課的定位是一節充分結合聽覺信息的閱讀課。這堂課的導入部分採用的是給學生三個“Guessing Games”(猜謎游戲),內容分別是圍繞西方音樂這個主題來展開的:包括不同種類的西方音樂,不同種類的樂器,以及根據逐步給出的信息猜音樂家的名字。其中前兩個部分採用了大量的聽覺信息,優美的音樂給學生傳達的是最直接的信息,這樣既為理解閱讀材料打下了知識背景上的鋪墊,更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由於在導入階段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一節“沉默”的閱讀課,變得十分輕松與活躍,學生也被帶入了一個渴望閱讀進一步獲得更多相關信息的狀態當中。所以閱讀、理解文章的過程變得水到渠成,游刃有餘。更重要的是,這種聽覺信息與閱讀課的結合方式也是對於一向被人們認為有些“死氣沉沉”、“枯燥乏味”的閱讀教學帶來了很多“樂”趣。當然,這節閱讀課之所以可以結合聽覺材料來完成,也是由它的具體內容決定的。它所講述的音樂主題與“聲音信息”有著最佳的結合點,能夠最大的發揮聽覺信息在閱讀文章中的作用。
利用背景知識導入
對於一些 文化 題材的課文,讓學生事先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增加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或以課文的關鍵詞出現、或以課文的時間為序、或以圖片形式展示。教師以介紹話題背景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實際生活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符合語言的輸入大於輸出的原則。
設置情景,布置任務
而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的任務型教學語言 教學 方法 的引入,為 英語學習 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早導入階段設計出真實自然的教學任務,不但能讓學生學習語言知識,而且做到“言”“行”一致、情景交融,給學生剛進入課堂的階段就明確學習目的,以後的教學始終未要教學任務展開,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看過"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案例"的人還關注了:
1.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方法
2. 淺談英語課堂導入的策略
3.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兩例
㈣ 初中英語教學教育論文範文
英語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語言,英語教學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尤其是初中英語教學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語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初中英語教學論文篇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運用》
摘要: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 反思 ,分析其正面作用與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英語;學習資料
1前言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當今社會充滿信息化,故而英語這門語言課中所蘊含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多媒體技術是學生在課堂上接觸信息化社會的重要媒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安裝成本逐漸降低,越來越多的學校實現了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實現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日益明顯,成為初中英語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2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初中英語課堂的正面效應
巧用多媒體提高學生 學習英語 的興趣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初中英語的一個首要作用就是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在小學階段接觸過英語,但是 英語學習 更多是集中在口語練習和興趣培養方面,到了初中階段英語學習發生很大變化,學生除了要記憶單詞、 句子 之外,還要學習系統的語法知識。隨著英語難度的增加,學生逐漸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而多媒體技術運用於初中英語課堂,可以將抽象的語言知識以文字、動畫等形象展現出來,將枯燥的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小學階段學習英語時,由於教課內容較為簡單,教師多採取直觀的教學方式,如模型、實物、掛圖等,採用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聽覺、視覺受到直觀的沖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但是這種教學隨著初中學生學習內容的增加,實物教學的效果受到限制。採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則可以極大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多媒體技術具有實物模擬功能,為學生提供聲情並茂、形象生動的學習資料。巧用多媒體創造真實的學生練習口語的情境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聽到一些學生抱怨: 英語口語 學習怎麼那麼難;很難遇到外國人,見了也不敢說話……英語學習是語言的學習,學習語言就需要口語訓練環境。學生耳濡目染的都是漢語的各種說法,英語練習缺乏真實的能夠說英語的環境。盡管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學到很多的英語知識,但是受到母語的限制,在課下很少有練習的機會,僅靠課堂上的學習很難掌握。再加上初中英語知識要比小學階段復雜難懂得多,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多是講解性質的,不可能向小學教師那樣玩耍著教學,同時也很少關注學生的語言練習,故而也就成為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困難。採用多媒體工具進行初中英語教學,將文字、圖片、動畫等元素進行有機融合,為學生創設跟本課內容相關的英語學習真實環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口語練習,並學以致用。
對於英語學習來說,除了記憶一些詞彙、片語之外,還需要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語言習慣等,這些單靠教師的講解並不能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圖片、視頻等展示,則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習興趣。巧用多媒體活躍英語課堂學習氛圍巧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初中英語課的學習氛圍。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輕松的氛圍下學習英語。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仍然保留有孩提時代活潑好動的秉性,通過多媒體技術學習初中英語,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以圖片、動畫展現的具象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興趣轉化成為最強大的學習動力,挖掘出學生的潛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如果學生對英語學習可以保留有濃厚的興趣,那麼這股興趣將成為學生英語成績提高的最強大的力量來源。對於教師來說,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就節省了書寫大量板書的時間,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將需要講解的知識全部打在課件上,這樣便有了更多的時間跟學生進行交流,有利於師生關系的融洽,同時促進課堂氛圍的活躍。
3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初中英語課堂的負面效應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濫用或錯用的現象在各個課堂都可以見到。多媒體技術運用於初中英語課堂的初衷是要提升教學效率,但是隨著濫用多媒體的現象出現,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便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下面談一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應用中出現的負面效應。
現象之一:教師應付備課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逐漸普及,一些負面的影響也隨之產生,阻礙了英語課堂的高效。如教師在備課中有種應付的心態,在原來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想上好課離不開對教材、教學參考的認真研讀,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隨著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的使用,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課件開展英語教學。網路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資源庫,教師可以從網路上很方便地尋找、下載自己所需要的課件和資源,這樣就造成教師在備課時不認真對待,應付心態嚴重,最終阻礙了教師自我素質的提升,同時也造成課堂教學的低效,不利於學生英語成績的提高。
現象之二:板書的重要性被忽視板書是課堂的靈魂,是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教師講課脈絡的重要憑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憑借板書傳遞給學生英語知識,加深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知識的理解。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的使用,教師適應了點擊滑鼠展現知識的方式,將書寫板書這一重要的步驟基本省略。雖然上文提到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的使用節省了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教學中完全拋棄書寫板書的環節。對於學生來說,雖然他們可以從課件上學到一些知識,但是學生無法區分知識的重要與否,這樣不利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系統掌握。書寫板書可以給學生進行知識的強調,幫助他們區分知識的重要性,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現象之三:課件製作不合理在多媒體技術和初中英語課堂整合過程中,有些英語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新奇性過分推崇和追求,認為只要英語課的課件製作得精美新奇就可以吸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臣服於課件,提高其英語成績。在這一目的的驅使之下,教師將一些動態的圖案、漫畫穿插進英語課件之中,如旋轉的小球、奔跑的小狗、跳動的小鬧鍾、一閃一閃的小燈等,通過這些動態圖案的應用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抓住,使之造成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在教師的知識講解上,最終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
參考文獻
[1]俞毅成.淺談多媒體教學及其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應用[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2]王軍.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4(2).
[3]趙雪芹.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 實踐與研究,2001(6).
[4]曾小艷.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5]張冬梅.多媒體與英語教學[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4).
[6]陳艷.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優勢、誤區及其對策[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初中英語教學論文篇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措施 》
摘要: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是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英語教師要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改進 教學 方法 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興趣;自學能力
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愉快的。為此,教師要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語知識,並能夠靈活運用這些語言知識,達到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下面筆者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長期以來,有些初中生對英語缺乏興趣,甚至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障礙。因此,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當前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有愛心,有責任心,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溝通交流互動,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另外,良好的教學氛圍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給學生提供均等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在課堂上要多使用表揚用語,鼓勵學生,使學生感到自信、輕松、愉快,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和技能。其次,通過趣味導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在上課伊始就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通過風趣幽默的開場白、生動有趣的小 故事 ,用多媒體播放視聽材料、歌曲、電影片段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運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在英語教學中適當開展游戲活動,將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中,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和鞏固知識,比如教學詞彙時可用猜詞游戲,講授課文時,可組織小組競爭游戲。最後,開辟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注意課內外相結合,課下可讓學生在教室辦英語角、英語專欄,收集一些英語小故事、 成語 、笑話等,組織學生開展故事會、游戲、對話比賽等活動。這樣,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准備,踴躍參加,能夠拓寬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並學以致用。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會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能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和技能,且印象深刻,經久不忘。
二、提高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自學能力。只有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自學能力,才能更好地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比直接傳授給學生英語知識更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更具現實和長遠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注意啟發學生,讓學生多讀多練,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 英語閱讀 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閱讀重在理解,學生要注意從整體上把握 文章 內容,還要從細節上理解,注意關鍵詞句。教師要讓學生多進行聽說讀寫的練習,通過不斷的練習,提高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使學生學會自主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教師還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比如,記憶單詞的方法、各種閱讀方法、寫作的方法技巧等,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此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多做 總結 ,使學生將前後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整體化。通過這些環節,全面提高學生自學英語的能力。
三、巧設活動,注重實效
課堂活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那麼,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怎樣設計課堂活動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要想使活動更具實效性,我們要遵循以下幾方面的原則:教學活動目標要明確,情境創設要合理,要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活動,要注意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要注意有效的評價和反饋。具體而言,首先,活動要圍繞內容展開。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前一定要理清思路,安排好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根據每一個環節要達到的目標設置相關的教學活動,循序漸進,並突出教學重難點。其次,活動要難易適當。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就要把握好課堂活動的難易程度,分層設計課堂活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在較有難度的地方給學生一些支持是非常必要的。這樣,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盡情表現,基礎差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有所收獲。
四、科學地運用評價手段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評價,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缺點和不足,從而達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糾正學生錯誤,使學生有效彌補不足的目的。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了正面評價,那麼他們就得到了教師和同學的肯定,就會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就會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進步的需要。相反,如果學生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就會產生消極情緒,有些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會下降。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他們有進步,就要鼓勵他們,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增強自信心,在英語學習上都能進步。教師還要注意在表揚的同時也要指出學生的不足,使學生查漏補缺,積極進步。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要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使學生信心十足、積極主動地學好英語。
參考文獻:
[1]徐永芳.初中英語教學問題及應對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12).
[2]陳露露.基於分層教學法的初中英語教學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9).
初中英語教學論文篇三:《初中英語口語教學》
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由於受到應試的影響,以及教學方法、教學觀念的落後,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21世紀的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引導和培養學生掌握語言行為交際,這就突出強調了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難么我們應從哪些方面做起來提高英語口語教學呢?
一、口語教學存在的不利因素
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方案中容易出現的誤區,主要表現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兩個方面。
1.從教學方式來看
雖然我國初中教育已經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應試教育體制的本質還並沒有發生變化,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之下,初中英語教師在口語教學方案中就容易延續以往的應試教學作風,採用照本宣科和理念式教學,也就是將口語的基本理論進行重點強調,而忽視口語練習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更注重通過閱讀課文或者背誦課本的方式,企圖讓學生通過更多的自我閱讀,來提升其口語水平,而忽視了對學生口語中的偏差指正和標准化教導;另一方面,在初中的口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是讓學生獨自學習,並沒有採用現代化的信息教學方式,或者合作教學方式,這就會讓初中的英語口語教學失去了趣味性,而無法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英語口語教學的質量。
2.從教學內容上來看
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是以課本內容為主,也就是模範課本的對話和句子內容,來讓學生進行口語方面的聯系,從本質上上來說,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內容是專注於英語本身,而沒有加註對英語的各類相關性的延生,那麼,像 英語 文化 、影視等內容並沒有引用到初中英語的口語教學中,而英語教學發展到現階段,口語教學已經脫離了傳統的機械式的教學,開始走向豐富性和多樣化的教學,像影視和文化等內容早就已經進入了口語教學,成為了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手段,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師卻因為教學課程的難度系數低,而存在一定的疏忽,這就讓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教學內容顯得單一,再加上教學方式上的疏忽,則會導致整個英語口語教學課堂的枯燥和乏味。
3.教師的綜合素質低
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來看,中學英語教師都非常的緊缺。這方面在農村體現得更為嚴重,甚至在大量的農村學校中因為沒有英語教師而放棄了英語這一學科,也有許多其他的學校沒有足夠的資金聘請合格的英語教師,只能聘請讀過高中的短期的代課教師,這些教師嚴重缺少規范而系統的訓練,只是隨自己的習慣心性來給學生授課,結果將使學生缺乏正確的訓練方法,進而接受了錯誤的發音,學習了地道的方言英語,最終錯失了學習標准英語的機會。
二、口語教學的具體對策
1.口語教學生活化
一節成功的外語課,應該設有豐富的情境,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不斷增強對已學知識的駕馭能力。英語口語教學應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可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創設生活情景,這樣更利於口語教學生活化。設置情境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特定的空間之中,讓他們用情感去體驗,在較短時間內能激發他們的情感。在設置情境時如果能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將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學好外語,學生只有更多接觸外語和使用外語。學習口語要有講究,讓學生學習不常用的口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此,教師在設置情景時一定要貼近生活,是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生活趣事。由學生已知的信息,導入目 標語 言結構,學生學起來就會輕松很多。甚至遇到一些生詞時,單憑理解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與用法。
2.注重學生英語基本功
語言基本功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是影響學生口語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多數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如語音不標准、語調不規范、句型運用不熟練、語法不過關等都是學生口語水平偏低的原因。
針對這一具體情況,教師應從基本的語音語流講解開始,夯實學生英語基本功。語音語流學習中有很多學生較難掌握的重要內容,如連讀、爆破、弱讀等。教師可先向學生講解相關的基本知識,再慢慢過渡到句型訓練,並以教材內容為依託。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鞏固練習,力爭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語音面貌。
語法也是制約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的原因之一.所以語法講解是西部不發達地區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進行語法講解。並引導學生大量背誦教材中的 經典句子 ,讓學生在掌握語法基礎的同時提升英語語感。
3.鼓勵學生大膽說
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為了鼓勵學生大膽說講英語,從而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堅持盡量用英語跟學生進行口語交流。比如,學習了簡單的交際用語後,教師早上上課前要求學生用英語問好:“Good morning,Teacher!”遲到時先問:“May I come in?”打擾別人要說:“Excuse me.”得到別人幫助以及受到別人贊美應回答:“Thank you!”等等。讓學生先由簡單的對話開始,慢慢習慣用英語交流,從而提高自身英語口語能力。而在學生運用英語的過程中,即使有時發音不準或者表達不夠流暢時,教師應委婉地幫助其糾正,並給予積極鼓勵。這樣,才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他們大膽說英語,最終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4.適時糾正錯誤
犯錯誤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在口語教學中,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是幫助、鼓勵學生開展各項交際活動.以期達到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大實踐量。口語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在實際運用中來實現的。教師切忌盲目地責怪學生.而要耐心地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從而提高他們說英語的自信心和興趣.促使他們能夠在課堂外自覺不自覺地運用英語交流.只有這樣,我們學生的口語能力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5.提高自身素質
初中英語口語的培養對於同學們日後的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英語教師一定要更加重視口語的訓練,提升自身素質,在日後的教學中改進課堂教育方式,讓口語課堂內容豐富多彩,更加具有意義,同學們能夠在課堂中得到更多的鍛煉英語口語的機會。
三、結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擴大以及國際交往日益頻繁, 學習英語並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已成為社會的需要。因此,加強英語口語的教學已被大家所注重,這不但是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要求,也反映了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教師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英語處理教材內容,並且要求學生用英語參加課堂實踐活動,用英語提問及回答問題,通過說的實際培養聽說能力。師生在課堂上都說英語,這已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徵和優秀課堂教學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提高我國英語教學的方向。
猜你喜歡:
1. 初中英語教學論文
2. 初中英語優秀論文
3. 初中英語教學論文發表
4. 英語文學類論文範文
5. 初中英語教學計劃範文
㈤ 初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論文
初中英語有效課堂教學論文2000字
論文題目: 淺談初中英語有效課堂導入法
摘要: 俗話說“良好胡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猶如一本小說中的“引子”、一首交響樂中的“序曲”、一部電視劇中的“序幕”,起著提領主題、渲染氣氛、數指手抓住人心、提升效果的作用。導入設計得巧妙、合理,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產生興趣與求知慾,消除學生對新課、對學業的恐懼、懷疑心理,為高效的課堂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就是對英語課堂導入所進行的探討。
關鍵詞: 英語課堂 導入 意義 基本要求 方法
俗話說“良好胡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猶如一本小說中的“引子”、一首交響樂中的“序曲”、一部電視劇中的“序幕”,起著提領主題、渲染氣氛、抓住人心、提升效果的作用。導入設計得巧妙、合理,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產生興趣與求知慾,消除學生對新課、對學業的恐懼、懷疑心理,為高效的課堂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就是筆者對英語課堂導入所進行的探討。談一談膚淺的感悟。
1英語課堂導入的意義
1.1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一個人去認識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種重要動機,是一個人學習和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如果能運用好的導入方法,循循善誘,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意識到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意義,便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1.2是課堂教學良好的開端。
課堂導人,作為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雖佔用的時間不長,但“牽一發而動全身”。新穎而富有時代性的課堂導入能使學生輕松自然地進入到課堂中去,形成對新學習內容的“興奮”,把其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中來,為完成新的學習任務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
1.3能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
恰當的導入與教學效果息息相關。新款課導入時,教者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選定不同的導入方法,力求課課有變、堂堂出新,使學生在每節課中都感到新鮮而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因此,導入要求教師講究藝術,如果能做到巧妙導入、以趣啟思,便能使學生在心理和知識上做好學習的准備,激發其學習興趣,喚起其學習動機,從而集中精神學習新內容。
2英語課堂導入的基本要求
2.1學習的趣味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的起點,首先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薯嫌趣和願望。”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導入是教學的起點,所以逗旁其關鍵就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導入的針對性
課堂導入不能千篇一律,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不同的導入方式,但前提必須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並服務於課堂教學,切忌單純為了“導入”而“導入”。
2.3“奇”招的新穎性
導課形式要多樣化要出“奇”招,“出奇制勝”。新穎有趣的導課,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有利於引導學生進入課堂。21世紀的初中學生不僅富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因此,新穎而富有時代性的導入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會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使課堂的教學氣氛變得更加輕松活潑,課堂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積極探索,我在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上找到了多種方法。
3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
3.1角色表演法
學生分角色表演不僅很適用而且很具有吸引力和可操控性。是一種經過提煉、升華的交際活動形式。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既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又能把枯燥的語言現象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親身體驗,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活”起來,“動”起來,在做中學,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Unit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可以讓學生扮演有不同外貌特徵的人物上台表演,這樣導入:
Teacher:Oh,Tom,you look so cool.
Student A:Yeah.I have a new look.
Teacher(to other students):What does he look like?
Student B:She is tall.And she has black straight hair.
Student C:She´s of medium height.
再如在講七下Unit5 I´m watching TV 中,如jump,run, clean, swim, talk on the phone等,讓學生做,老師問,學生答的方式來介紹現在進行時態,學生會更好理解。
在表演中,學生會揣摩不同身份的人物的心理,模擬出各種不同的語言、動作、神態。這種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訓練,可以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3.2直觀導入法。
教師通過實物、圖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維進入新的學習內容。
例1.對初學者用實物介紹一些人或事物名詞和新句型是非常必要的。
如:教師(指著書):What´s this?
學生:It´s a book/pen/pencil.
再如:學習七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這一新句型時,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用事先准備好的實物,banana, pear, apple.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熟句型)
S: It´s a banana/pear/apple.
T: Do you like bananas? (過渡)
S: Yes/No.
又如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也可用實物導入。
例2.圖片對於一堂英語課導入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如學習七下Unit1 Where´s the post office? 用求先准備好的一張城市平面圖,建築物的關系一目瞭然,路線圖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3.3歌曲導入法。
教育心理學表明:音樂教育與智育教育相輔相成。音樂以其優美的旋律和動聽的曲詞活躍和豐富聽者的思維和想像力,使學生在這音樂聲波刺激下思維活動處於敏捷和活躍狀態。唱歌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Bodylanguage時我用If you´re happy ,clap your hands《如果高興,你就拍拍手》這首歌導入課文;在導入形容詞的比較級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 will be《人越多,越高興》這首簡單易學的英文歌,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對語法點的認識加深了,教語法let sb do sth , see sb do sth和can 等情態動詞後接動詞原形時, 課堂就引用《揮著翅膀的女孩》導入,let me fly,I´m singing in the sky believe me, I can fly…… see me fly…
我發現優美的歌聲能引導體驗學習中的樂趣,學習興趣劇增,學習也就由被動轉主動了。
3.4謎語(Guess riddles)導入法
人們總是對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興趣,尤其是十三四歲的孩子,教師要充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利用謎語導入新課是一條較好的途徑。
如在教學新目標七年級下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教師教學動物類單詞時:
Teacher: They´re black and white. They´re from cheng. They eat bamboo.
What kind of animal is it?
Students: They are pandas.
3.5提問式導入法
教師應有意識地選擇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以“連珠炮式的提問”、“突如其來的提問”等形式,使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講過去時前,可以從提問現在時入手。
3.6練習導入法
練習導入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適合於上語法課,我在上完成時態語法課時先出了一些與過去時態有關的練習題讓學生回顧舊知識,然後再做一些完成時態的題。通過對比練習,學生對新時態有了初步印象,對語法也就不怕了。
4對英語課堂導入的感悟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多種多樣,變化無窮,但都異曲同工,其目的只有一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心智,使學生重塑自信,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減少焦慮,達到事半功倍。為此,要成功地導入新課,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擴大知識面,提高英語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導入這一環節中做到游刃有餘,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我願同所有英語同行們協作努力、共同探討,讓“導入”這朵藝術鮮花在課堂上綻放得越來越絢麗!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2]莫幸華:《中小學外語教學》
[3]錢希潔:《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深加工”》
[4]教育部:《英語課程標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5]田萱:“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初探”,《中學外語教與學》,2004年第四期。
[6]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首都師大出版社
[7]勞凱聲:《教育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8]張厚 粲 :《心理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㈥ 如何設計初中英語閱讀課導學案
摘要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語言輸入的重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目標之一。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有三個,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和教學過程設計。本文以筆者的實習經歷為例,對教學活動的單個環節進行了逐步分析。
關鍵詞:前端分析 目標分析 過程設計
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是教師充當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逐句翻譯文章大意,教師設法向學生解釋大量的語法知識點,這就是所謂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模式不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堂課下來,學生容易疲勞,感覺既枯燥又乏味。同樣,這樣的模式也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關於怎樣設計初中閱讀課的教學活動,下面我就從教學活動設計基本過程的各個環節來逐一闡述:
一、閱讀課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
1、對於學習者的分析。初中生剛正式接觸英語這一門學科,對一門新鮮的學科還是感到好奇並且極其願意學好的。但正因為從前沒有學習的經驗,所以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和習慣要靠教師來設計和培養。教師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既要逐步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評估他們對這一門學科的興趣和意見。
2、學習需要分析。《新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叫學生學。」 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後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且弘揚人的主體性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分析。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新目標英語》的廣泛使用,對初中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句型,詞彙和語法,但初中生閱讀的學習不能僅依賴於語法,句型和詞彙量,還要依賴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而閱讀策略是在老師系統的,長期的培養下形成的,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技巧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 英語閱讀課的過程設計
1、教學內容的分析和處理。對於閱讀內容,教師必須注意結合學生的需求、興趣和語言程度,循序漸進,精心選擇,合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英語教學。在閱讀的初級階段,教師應盡量避免傳統枯燥的填鴨式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到了中高階段教師應加大課堂輸入,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閱讀能力,拓寬視野,開發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媒體的選擇。在英語教學中、對教學媒體的研究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科學、合理、恰當地選擇教學媒體 ,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功能和優勢 ,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英語學科的教學媒體有直觀教具和電教設備兩種。如教師的言語、表情及演示 ,各種實物或模型 ,圖片、圖表和簡筆畫、黑板及各色粉筆等屬於直觀教具 ;而錄音、錄像、幻燈、投影及計算機等屬於電教媒體 ,這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現代英語課堂上的新寵。在考慮如何運用以上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時 ,需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學生狀況及媒體特性等方面來進行選擇。
3、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閱讀是一種復雜的認知過程,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學習英語的主要的途徑之一。那麼在閱讀課中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新教材擺脫了傳統的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死摳語法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導入(presentation)——閱讀(Reading)——練習(practice)」的教學模式。
下面結合我在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閱讀課的實習,作為案例逐步分析。
教學設計案例:3a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tags.
教學材料:七年級上冊英語教材
一、 前端分析
這篇文章講得主要是Huaxin 服裝店大甩賣。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來教,逐句分析課文,這樣很容易使學生感到倦怠。初一的學生剛接觸英語,所以教師必須要做到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以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 、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解決文章提出的問題,了解文章的主要知識點。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會談論商品價格。
三 、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本篇閱讀與我們這單元剛學到的新句型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有很大的補充作用,談論衣服鞋襪等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是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的。
(2)教學媒體的選擇
這節課需要學生跟錄音大聲朗讀,因此需要一些播放設備。同樣地,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服裝類的圖片,以活躍課堂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3)教學方法的選擇
1、採用任務型教學方式(Pask-based Learning)進行教學。
2、讓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新單詞和新短語仿照原文寫篇服裝店大甩賣的文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 、 主要的教學流程
1、先聽錄音 掌握大意
首先讓學生同一邊錄影材料,讓學生完成題目中要求填寫的價格標簽,同時,使用幻燈片展示衣服鞋襪等各種商品的圖片,產生情景效果,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
2、提出問題 設置懸念
在上課之前,學生要合作解決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如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如下一些問題:
Q1, How much is the sweater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Q2,What are these socks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
Q3,Can Mary buy a yellow T-shirt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Q4,Lisa has 20 yuan,what does she can buy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這些問題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並不容易回答,但這些問題的次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
3、團隊合作 解決問題
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先默讀課文之後再自發地討論這些問題,然後再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運學生們通過運用了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加強了對「How much...」句型的熟悉程度,而教師只是充當了引導學生正確地解決問題的角色,讓學生培養了合作學習的精神。
4、合理安排 逐步引導
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逐句翻譯文章的內容,再板書重要的語法知識點,這樣的課堂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也不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因此,我選擇讓學生先聽錄音,整體把握文章大意,然後,讓學生再跟錄音讀,在讀的過程中,再向學生解釋一些need、want、sweater重要的詞彙和語法,並適當引入了pink、purple、jacket等新詞,雖然生詞量有所增加但效果明顯,這樣學生不容易感到厭倦,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學生的發音,循序漸進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5、書面輸出 反饋調控
為了檢測學生對本篇文章的掌握程度,我選擇讓學生根據教材原文寫一篇服裝店大甩賣的文章,在學生完成文章之後引導個別學生上台讀出自己的文章並要求其作出自我評價,讓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我在充分肯定其寫作成果的同時也指出村阿紫的不足,聽過評價是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自信。另外,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強了語篇片意義的深層理解,這樣整堂課下來不僅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還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為基礎教育的英語教師,閱讀課教學不能只重視知識點或停留在知識的識記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具備加工、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用自己的觀點去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讓學生融會貫通,使書本上的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開拓思路、勇於創新,更好地培養自己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能力。總而言之,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仍需不斷探索和努力,讓學生在充分掌握閱讀技能的同時,享受英語閱讀的樂趣。
㈦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優秀範文
初中階段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打牢英語根基,學生今後才有可能學好英語;如果這一時期學不好英語,學生今後更學不好英語;同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中英語教師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篇1
試探初中英語滲透 文化
摘 要: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
關鍵詞:初中;英語;滲透;文化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在生活中交流,運用。而交際能力的核心就是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語言在不同場合中對不同對象進行有效的,得體的交際。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交際失敗往往因文化誤解而引起的,而忽視社會文化差異的言辭不當就更讓人接受不了。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認識中西文化差異,正確地理解中西語言差異,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一、語言與文化相互作用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 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徵,它不僅包含著該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 思維方式 。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由於文化和語言上的差別。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難。
學習一種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彙和習語 而且還要知道擇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行為;要懂得他們的“心靈之語言”,即了解他們社會的文化。實際上,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並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
因此,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人們的語言表現形式更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文化的制約和影響。文化內涵是語言交際的具體內容,文化意識是語言交際的思維基礎不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只是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內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這種語言。
二、語言於文化相互滲透
(1)語言教學有助於避免文化交際中出現 “文化錯誤”。為什麼西方的笑話,在中國笑不起來?為什麼在中國廣為傳頌的傳統美德“謙虛”,在西方則被認為是無能的表現?在東方,更強調集體表現和集體主義精神,在西方,則強調個人表現和個性張揚,他們認為, 不願顯露自己才華的人,是不可思議的和奇怪的。以上問題的症結,歸根到底是文化差異問題。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文化錯誤主要表現在稱呼方面、 問候語 方面、對贊揚的反應方面、談論的話題、詞語以及文化內涵方面的差異等。
(2)文化教學有助於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美國 教育 家斯賓賽提倡“快樂教育”,要盡量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快樂的情緒去學習知識變求知為一件快樂的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師生情感的融合,就能激勵起學生對 英語學習 的濃厚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獲得情感的滿足,從而更好的完成學習目標。因此,適時適量滲透文化知識教育, 尤其是跨文化交際中需要注意的知識 ,恰是調動氣氛的良好工具。
(3)文化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有關西方的文化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接受異國的文化,還可以在進行文化對比的同時,對本國文化有更深刻地理解,從而形成正確得體的交際,培養學生的世界文化意識,並能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交際能力。
三、語言中如何滲透文化
1.課堂教學滲透文化
毫無疑問,課堂教學是跨文化意識培養的主要途徑,教師要通過課堂講解滲透英語國家的文化。
(1)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材授課過程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出精美的課件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異國文化。通過製作一些相關的 PPt /flash,或是觀看一些英語原聲電影,動畫片或是科普短片,不但能使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學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的語言學習,提高對異國文化的認知與欣賞。
(2)引導學生就同一主題進行中西比較。在教授校本教材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就同一主題進行比較,如食品、習俗、節日等,從而加深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大的主題如節日 ―― 春節 和 聖誕節 ,將這兩個重大的節日進行比較, 師生間的活動可以通過問答進行When's Christmas Day/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Christmas Day/ at Spring Festival?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Why? 把西方的傳統節日和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比較,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另一方面能是他們體會不同的文化差異。
2.課外活動滲透文化
文化的學習不應只限於課內,課堂外的文化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延續和補充,它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具體 方法 為:
(1)指導學生閱讀有代表性的外國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是 傳統文化 的積累,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如《百萬英鎊》《雙城記》《項鏈》等。
(2)編寫系統地介紹文化知識的閱讀材料。盡可能搜集一些目的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科技、藝術、習俗、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的材料,力求通過大量的閱讀讓學習者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自己的文化含量。如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讓學生正確理解 big brother( 地面塔台的跟蹤雷達), brain drain(人才流失), rain check(雨票, 即球賽因雨中斷, 留給下次繼續使用的原票票根)等這些跨文化背景知識。
總之,學習語言與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開的。英語教學不僅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基本技能的過程,更是一個引導他們理解目的語文化、提高文化素養、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 因此在今後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貫徹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同步的原則,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文化教學,使我國的英語教學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篇2
淺析初中英語情景教學
摘 要: 教學方法 新穎又富有啟發性,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景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方法新穎又富有啟發性,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英語教學中,巧用情景教學法不失為一條錦囊妙計。創設情景的方法很多,結合筆者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從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兩方面著手, 總結 如下:
一、初中情景教學法的提出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人類語言學家都強調語言和它的社會環境的聯系性和不可分離性。人腦對客觀情景的反映用語言記載下來,所以語言是客觀環境的反映。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活動時,離不開社會語言情景。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景或模擬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景中所傳遞的信息和語言材料,觸景生情,激發表達思想的慾望,從而促進培養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思想的能力。而情景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激情,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成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從而從整體上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
二、初中情景教學法的概述和意義。
情景,即:(具體場合的)情形、景象。所謂的情景教學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出一種和諧的語言環境,並通過教師本人的語言、動作、表情及姿態傳遞給學生,從而以情激情,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實現知與情的統一、優化,最終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情景教學法的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為一體,其核心是激發學生的情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獲取知識或技能,並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景教學使語言更直觀,貼近學生生活和思維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在學習和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情景教學設計的內容一般可選用課外相關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根 據不同個體的 愛好 興趣,自主選擇不同內容;
3、情景教學對英語掌握程度不同的學生創造了一個平等的語言交流的舞台。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問題的提出沒有唯一的答案,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能力發揮的機會,談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初中情景教學法的策略
1、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傾向於認識和研究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是學生求知的富有生氣的內動力,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並且提高他們 學習英語 的自信心。
據調查發現,一個學校有一半多的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特別是鄉村中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些學生是覺得單詞量太多,背了又忘,忘了又背,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對付單詞,可是考出的成績又不理想,後來乾脆不去背單詞。
還有些學生覺得上英語課特別枯燥乏味,教師只知道滿堂灌,根本不管學生接受與否,而學生只是帶著耳朵來,充當一名速記員,不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的課堂氣氛相當沉悶,導致學生對英語失去了興趣。因此如何讓學生積極地、踴躍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呢?這時情景教學便適應這種趨勢,它能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學習英語變為了一件快樂的事情。
2、創設真實情景
英語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情景。教師從走進教室的那一刻起,直到課堂教學結束,離開教室為止,就是一個自然的、真實的、生動的、豐富多彩的語言交際情景。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英語教學的真實情景,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把單純傳授知識的課堂轉換為使學生自然習得語言的場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如教師進教室時,親切地與同學們進行如下交談,提供給學生一個真實的語言實踐的機會。T:“Hello, boys and girls.”Ss:“Hello, Miss Cai.”T:“How are you, ×××.”S1:“Fine, thank you, and you?”T:“I’m OK. What about you, ×××.”S2:“I’m not very well.”T:“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What’s the matter?”S2:“I have a cold.”T:“Oh, I think you’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 after school.”S2:“OK. Thank you.”在這親切的交談中,教師純正的母語式的教學和親切的師生間的互動活動,使學生樂於用英語進行交際。
把英語課堂變成一個師生間,生生間進行交際的語言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了解這種語言的慾望和用這種語言與他人交際的意識,且日積月累,學生對語言的感知也愈來愈深。又如: 八年級 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這時學生被輕松優雅的樂曲所吸引,會唱的學生還跟著節奏輕輕的哼了起來,之後我說: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 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有些知道的學生就說Strauss. 接著教師問:Where did he come from?知道的同學爭先恐後的回答,然後再播放幾首曲子,問他們是屬於那種類型的音樂,西方的還是傳統的,各種類型音樂的特點是什麼?自然而然的將學生進入了新的課程的學習。
3、進行直觀情景
以圖畫、 簡筆畫 圖畫、簡筆畫與動作,進行直觀情景教學,使學生眼看實物,耳聽聲音,這樣不僅使教學具體生動,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七年級上Unit2 Topic2 Section C,上課之前,讓每個同學准備好三樣物品:最喜歡的體育明星的照片、國旗(圖片)以及他們國家著名建築或自然風光的圖片。上完課後,讓學生用這些物品兩個一組進行問答,介紹中要包括句型: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Where is he/she from? He/She is from ---.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課堂知識,而且了解了一些課外知識,讓學生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
採用簡筆畫教學,同樣能讓學生對英語不厭煩。例如七年級上Unit1 Topic3 Section B,我用簡筆畫進行教學,在教學課程中,我邊畫邊問,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s: It’s a car.或是讓學生到黑板前畫簡筆畫,並且邊畫邊讓他問。這樣,不僅學生學習了日常用語,而且學到了一些簡筆畫的知識,培養了他們動口和動手的能力。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篇3
淺談初中 英語閱讀 課七步教學
初中英語新教材、新大綱中規定,初中英語教學要突出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2013年中考明顯增加了閱讀理解的題量,初一、初二教材增加了閱讀課課量。由此可見,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上如何滲透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綜合聽、說、讀、寫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廣大英語教師努力追求的方向。
近幾年來許多英語教學書籍,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作為英語閱讀課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對學生學法指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歸納出英語閱讀課七步教學法,即:預學、導學、聽讀、設疑、復述、解難、查測。
一、預學
在教學課文前,要求學生做好 課前預習 ,藉助詞典、單詞表或有關資料,能對 文章 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初步完成Workbook中所給出的問題,能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不懂的字詞句讓學生在預習時劃出來,留到課堂上或課後解決。把這一課前預習,作為提高閱讀課教學效率的第一步,不無原因,新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且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堅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預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並且每篇新學課文就是一篇典型的閱讀訓練題,堅持預習可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導學
在教學整篇文章前,教師把整篇文章濃縮成一段精彩的片段,把重點的片語、 句子 ,溶入其中,通過現有的教學工具,如掛圖、幻燈等媒體,展現出文章的基本 故事 形象。通過教師的介紹和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把整個故事梗概及重點的語言點呈現出來,並作適當的板書,把握課文重點,為下面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導學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學部分,教師不能忽視,教師應精心設計,引人入勝,要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三、聽讀
學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內容後,讓學生進行聽的練習,在聽之前可以提一、二個問題,問題要有代表性,要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後才能得出答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整體理解力。如果文章比較長,可以選擇部分重點段落,給學生聽。聽完後,核對答案,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可視學生理解情況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讀,也可以是學生集體朗讀或分組閱讀,或個體練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腦同時並用,提高記憶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語氣、神態,要通過朗讀做到心領神會。
四、設疑
學生聽讀後,已經對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要求學生默讀文章,解決教師精心設計或練習冊中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這幾點:①先易後難;②先理解後拓展;③先淺後深,兼顧兩頭。通過設疑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學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點。
五、復述
復述課文是閱讀課課堂教學的升華,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連貫表達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通過復述對所學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變文章中的語言為自己的語言。會說才會寫,堅持復述,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復述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視圖復述法、列表復述法、問題連結復述法、課文概要復述法、縮擴復述法、變更復述法等,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不斷交換復述方式;多種形式混合交替使用,不讓學生感到單調乏味,增強課堂教學興趣。
六、解難
所謂解難,就是指英語課堂教學中排憂解難的過程,是強化重點,突破難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後解答;另一種是學生將預習時或經過課堂教學後還有疑惑的問題提出來,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討論解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便於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精講精練,點撥到位,啟發學生思維,節省課堂時間,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七、查測
這一步驟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查測內容一般是課文教學中的重要語言點,也可以是拓展性問題。查測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筆試。用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些知識沒有完善需要補充或提高,進而盡量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使用閱讀課文七步教學法進行閱讀學習有以下幾個優點:
1.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可以使學生整體理解文章,保證內容的完整性、連續性。
2.能把聽、說、讀、寫綜合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各個器官協調活動,使之更好地學習語言。
3.把一個課時分為幾個階段教,讓學生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閱讀、理解文章,使之用腦更科學,記憶最有效。
4.各個環節,井井有條,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使學生感到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既自然又順理成章,從而克服畏懼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充分體現英語實踐課的特點,更好地顯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指導作用,改變以教代學的滿堂灌局面,重視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6.重視了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了學生的運用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之在閱讀中獲得無窮樂趣。
總之,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多種多樣,教無定法,只要能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都是值得提倡的,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完善自己的教法,把創新觀念運用於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猜你喜歡:
1. 初中英語教師論文
2. 初中英語教師教育論文
3. 初中英語教師工作總結及反思
4. 優秀英語教師自我總結
5. 英語教師個人發展總結
㈧ 初中英語優秀教學論文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
一、盡早抓起,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並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而是需要經過師生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方能一點一點的提高。那種你認為讓學生在初一、初二打好英語基礎知識的底子,等初三再突擊閱讀能力的訓練之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後,教師就需要制定周密的計劃,有條不紊,堅持不懈的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長期的系統的訓練。經過這樣長期的堅持訓練,學生的閱讀量會日益擴大,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加大,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二、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有層次地引導學生閱讀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捕捉大意,擴大閱讀視幅面,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訓練閱讀速度,提高概述能力。
2.指導學生精讀全文,把握信息,然後有效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培養他們理解、掌握和應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3.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本,強化課文整體理解教學,課文是最好的閱讀材料,須充分利用。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時,應把課文當作一個整體來組織教學。這種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除此之外,採取一定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必要的。如:在安排學生預習課文時可讓學生找出重點段落的中心句或用英語來說出這部分的意思來,這樣經過長期不懈的訓練,就可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㈨ 淺論英語閱讀課中的有效導入_英語閱讀課導入
一、 教學現狀分析1. 閱讀課導入的常見問題不少教師只是把導入當成進入下一個環節Reading的跳板,沒有用足夠的時間去展開,甚至有的教師認為導入課是浪費時間,乾脆刪掉不告戚悔上。所以,本來是一個可以讓學生發揮想像和鍛煉口語並且為進入課文內容做好准備的好機會,卻被白白扔掉了。
2. 閱讀課導入在單元教學中的功能
(1) 是Reading的精彩序幕
導入課是一種讀前熱身,有利於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已有知識,對所學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也可以緩解後面的教學壓力,還可以使這一板塊的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為上好Reading部分做好鋪墊。
(2) 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閱讀課的導入通常會引用有趣的話題,生動的圖片等新穎多彩的形式,提供真實的情境,創設貼近生活的任務。激發學生對課文話題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學習的心理狀態,體會感悟學習新語言知識的樂趣。
(3) 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導入課教學中學生的關注度、參與性最高,是學生鍛煉和提高聽說能力的絕佳時期。教師可運用free talk, discussion等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參與到創設的活動中來。這樣,不僅能增添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而且能使學生學到靈活多樣的英語表達形式,增加理解和表達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4) 幫助學生熟悉本單元的新詞彙
以模塊四Unit 1 Advertising為例,在這一版塊教學中,要求學生討論廣告方面的知識,並把廣告進行分類。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將會掌握advertise, promote, commercial, campaign等詞彙,緩解學生背單詞的壓力。
二、 閱讀課常見的導入方法
1. 圖片導入法
向學生展示與課堂主題相關的圖片是目前高中階段最為常見的導入形式。而且網路資源可以為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圖片庫。通過對這些圖片的提問和描述導入新課話題,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他們的求知慾。
2. 視聽導入法
視聽法是學生最感興趣,也是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手段之一。播放電影片斷或英文原版歌曲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牛津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可以用電影片斷作為導入。
3. 背景知識導入法
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盡可能地提供相應的主題平台,教師可事先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採用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點,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符合語言的輸入大於輸出襪正的原則。讓學生盡可能地接觸主題內容,進行知識的熱身。
4. 情景導入
情景導入就是提供與課文有密切聯系的案例、問題、情景等資料,激發學生興趣,啟動學生思維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以辨析、評估、辨認等多種有效手段,分析情景,讓學生經歷「過程」,讓學生對情景進行思索,主動學習。
5. 游戲競賽導入
現代學生爭強好勝,具有強烈的競爭與進取意識。游戲競賽導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激勵學生動腦筋,強化記憶,深入探討。上課之初,根據學生好奇、好勝的特點,立即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使學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高度集中,思維處於快速運轉狀態,必然會使課堂氣氛熱烈,並能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三、 教學建議
1. 合理運用,靈活處理
設計課文的導入時,要充分體現英語課的整體性和靈活性,不可以生搬硬套,要力求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機銜接。將課堂教學過程視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過程,既保證基本知識的掌握,又能促進語言技能的進步;既引導學生濃厚的興趣,又能讓他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有效評價
開展這類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生往往被放得很散、很亂。他們在討論和交談時往往習慣用中文表達,仔橋且個別同學甚至可能會用中文討論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事情。課堂雖然熱熱鬧鬧,但內容空空洞洞,秩序亂七八糟,效果一塌糊塗。所以,這種情況要求我們的老師除了做到上面提到的使教學生動化、情趣化和對教學內容適當增減以外,還要注重對教學的反饋和落實。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類型,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啟發性和趣味性等原則加以運用。導入是「點睛」之筆,有效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教師應避免盲目追求表面花哨和熱鬧,不顧及導入內容而使導入流於形式的做法,以達到教學效果的優化和學習效果的優化。
㈩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初探學術論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初探學術論文
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其掌握基本閱讀技巧,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而關繫到閱讀教學質量,最為講究的要數課堂提問了。課堂提問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之一,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特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相關的閱讀材料,設置一系列問題情境,要求學生思考回答,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經驗回答問題,提高分析質疑能力,從而獲得新的知識。課堂提問是教學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提問設計得得體、精巧,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培養學生英語表達的興趣和習慣。
下面我就從三方面入手,探討自己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這一重要環節的些許看法和認識。
一、課堂提問的數量
課堂提問的次數越多越好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課堂提問效果的好壞並不受其數量的直接影響。課堂提問次數的多少取決於閱讀材料的難易程度,取決於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相關的背景知識。教師在備課時應側重於問題的設計和提問的技巧,不必考慮提問是否達到45人次還是80人次這樣的量,更不能為了湊數而「明知故問」。如果閱讀材料淺顯易懂,學生又掌握了大量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有關課文表層理解方面的問題就可以少提甚至不提,以騰出時間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為閱讀後的言語交流活動打好基礎。雖然課堂提問效果的好壞不單純取決於提問的數量,但一堂成功的閱讀課,必須保證師生間一定數量的課堂交流,即一定的提問次數,而且提問覆蓋面要盡可能廣,讓每個學生都有課堂交流的機會。
二、課堂提問的質量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設計中,教師應該注意提問的質量,提的問題要明確具體,要有啟發性,難易適當,能為學生所理解,符合學生的水平,使學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稜兩可;提問要有訓練思維能力的價值,學生不動腦筋回答不了,但經過努力是一定能答出來的;提問對象要普遍,對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問題與問題間在內部涼席上要互相銜接、首尾相連、層層深入;問題設計要有計劃性,要全面安排提問內容,不能信口開河。據此,教師在問題設計時,要精心組織,甚至對某一個問題學生可能有幾種回答,對於學生這樣或那樣的回答怎麼引導、怎麼分析、怎麼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計、有所考慮。
三、課堂提問的技巧
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存在一些問題,如:提問淺顯,答案多是能夠直接回答的,不利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師生交流時學生的覆蓋面不夠廣,多是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學生回答少。
我根據自己的英語教學實踐,就提問技巧再進一步談談:
1、提問應注意難易適度,忌過淺過深
教師在提問時應難易適度。如果教師的提問過於簡單,學生幾乎不動腦筋就可以將答案脫口而出,課堂氣氛看似熱鬧,實際效果收之甚微,不利於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過難,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答不了,那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在現有的邏輯思維水平上,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 2、提問應注意內在聯系,宜層層推進
教師提出的問題還要符合邏輯性,要按照教材的內容層層設問,問題之間構成必然的內在聯系,前一個問題是後一個問題的基礎,後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化,層層推進,步步為營。對於教材中的一些難點和重點,我們在設計時應盡量准備一些鋪墊性的問題,依據學生現有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入簡,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從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看,這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
3、提問應注意麵向全班,忌以偏概全
教師提問時應當面向全體學生,先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思考後再指名學生回答。如果教師先指名後提問,別的學生會覺得事不關己,就不再主動思考了。教師提問還要面向好、中、差三類學生,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相應層次的學生作答,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4、提問應注意恰當評價,宜是非分明
有豐富課堂教學經驗的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不會不作出處理,不會不作出恰當的評價,這個教學環節不能省,不能松。當教師自己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必須肯定學生什麼地方答得好、答得正確,什麼地方答得不正確,並指出原因。這樣做,就能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切忌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含糊不清的評價。不少青年教師恰恰忽略了這一點,我認為這一點應足夠重視,評價環節疏忽不得。
綜上所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確是一門藝術,把握得好,不但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正確的閱讀技巧,而且能激活學生相關的知識網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作出正確的評價。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動態結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關繫到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
課堂提問,作為英語閱讀教學的聚焦點,更要做全面的理論研究和反復的實踐探索。只有深入鑽研教材,了解學生,才能對提問的角度、引導的方法、預期的效果等做到心中有數,作出合乎科學的設計,而不是隨心所欲、任意發問;這樣的閱讀教學才能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和終身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