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王薔英語閱讀方式

王薔英語閱讀方式

發布時間: 2023-04-24 04:21:26

1. 《繪本課程這樣做》筆記

我的題目是《繪本課程這樣做》。我將會從繪本課程的背景,繪本課程的設置以及繪本課程的實踐三個方面來進行分享。

一、繪本課程的背景。

第一個大背景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11版)》。課程標准里已經對閱讀能力和閱讀量、課外閱讀量都提出了相對應的要求。那僅憑教科書提供的閱讀量是有限的,僅憑老師在學校四十分鍾的課堂里,對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不足的。這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呢?在實施建議部分課標提到教師可以適當的擴展教學內容或延伸原有的教學活動。那我們又應該擴展什麼呢?在分級目標,我們可以看到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聽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在教學資源里也同時提出,教師應注意使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形式與過程更為直觀、生動、形象,以適應兒童的認知特點。這就提醒了我們可以用圖與文都講故事的繪本。教材的語言不夠鮮活,情境不夠真實,而且內容少,輸入少。這時候繪本卻能夠發揮其強項。繪本有地道的語言,有生活化的情境,還有豐富、多選擇的閱讀材料。其實繪本就是教材的一個非常符合的互補資源。

第二個背景是《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這本書里,王薔老師帶著她的團隊,對中國中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發展目標理論框架作出的優化和調整。從前我們可能都以為閱讀能力就是閱讀素養,甚至以為閱讀理解就是閱讀能力。在中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發展目標理論框架里,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把以前被忽略掉的一些因素也納入了進來。就如解碼能力、文化意識,更有閱讀品格這個部分。什麼是閱讀品格、閱讀習慣與閱讀體驗,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如何提供給學生豐富的閱讀體驗?繪本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選擇。繪本是適合零到九十九歲的讀物,用圖片和文字共同述說著生動有趣的故事。故事後面又有深刻的寓意和道理,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同時也是一種非常符合教育教學的優秀的資源載體。

第三個是我們學校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中華民族情懷,國際視野的五美六會陽光少年。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繪本創作起步比較晚,大量的經典繪本都來自國外,而正好是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地域的繪本,他們從不同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自然的各個方面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同的內容文化,表達了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情感以及多元的價值觀。繪本也是國際理解教育的一種優秀的課程資源。

就是在這樣三個背景下,課標,中小學生英語素養理論框架,以及我們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我們開始了繪本課程。

二、繪本課程的設置。

我們的繪本課程是怎樣做的呢?這里我將從目標、特色和內容三個方面來講。

課程的總目標是希望通過繪本課程學生能夠習得自然拼讀,掌握閱讀策略,加深文化理解,從而提升閱讀能力。採用豐富的評價機制,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以提升閱讀品格,最終指向自主閱讀,實現從學會如何閱讀到在閱讀中學習。分級目標是低年級的目標側重於自然拼讀,培養閱讀興趣。中年級側重知識獲取,豐富閱讀內容。高年級側重思維培養,加深閱讀理解。

我們的課程有四大特色,第一大特色是審美教育。我們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五美六會的陽光少年。六會,其中一會就是審美。如何在繪本課程當中體現審美教育呢?繪本是圖畫書,圖在繪本里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形式,而且是內容,學生除了讀文字還要讀圖。在讀圖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線條的虛實,線條的長短,線條的粗細,造型的不同,顏色搭配的不同,近景遠景的運用,包括構圖的不同等等。在學會觀察圖畫,思考圖畫的過程中,其實就是打開了藝術的大門,提高了美感的體驗。第二個特色是批判思維的培養。繪本課程又是如何做到培養批判思維的呢?我們知道繪本跟教材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繪本是獨立成冊的,能夠提供完整的文本閱讀體驗。如果放在教材,可能就用一頁紙就可以把全部內容呈現出來。但是放在繪本,有可能就是一個句子或者幾個句子,就形成了一個頁面,多個頁面湊成了一本繪本。那在一個完整的閱讀體驗中,就會有翻頁的過程,翻頁帶來停頓,這短短的停頓就會帶來思考的時間。這短短的思考時間,學生會想什麼?他會根據線索來推測,預測一些問題。然後他會檢驗上一張圖的推測和預測是否正確,或者會看這張圖有什麼新的發現,提出新的問題。諸如這類的預測、想像、提問,其實就是思批判思維的一個奠基。當然,在學完整個繪本以後,對繪本人物的評價,對繪本故事的評價,對繪本人物的分析都是批判思維的培養活動。第三個特色是學科育人。課堂是落實核心素養的主陣地,如何從學科教學轉化為學科育人,繪本課程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我們知道繪本的主題是豐富多元的,有適合兒童的,也有適合大人的。因為它的主題可能從幼兒園故事一直到歷史、地理、健康、人文,甚至是生命生死這樣的一些話題都涵蓋了。不僅有豐富的圖面,從圖畫可以感知,還可以從文本去解讀領悟文章的主旨和主題。而這個主旨和主題恰恰就是深刻的寓意和道理所在。育人就是這樣,在文本的閱讀之間,潤物細無聲的發生了。第四大特色是全員參與。我們這個繪本課程是自上而下全面統籌的。我們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有一個系統的規劃。

我們的課程內容分為三大塊,一個是自然拼讀,一個是課內精讀,另外一個是課外泛讀。我們都有配有課程資源。自然拼讀我們選擇的是麗聲北極星自然拼讀繪本。在二年級開始加入第一套英文視覺詞讀本。課內精讀選擇的是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課外泛讀部分是推薦了麗聲網路、萬花筒、麗聲英語繪本劇以及領先閱讀x 計劃。

三、繪本課程的實踐。

我們繪本課程的實踐,我將從時間安排、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來談一談。

時間安排上,首先是課內。課內我們是每周有一節繪本閱讀課,是選擇與教材的主題相關聯的繪本來做繪本精讀。然後是利用其他一些碎片的時間,凡是在學校老師能夠接觸到孩子的時間,都盡可能的創設機會。一個是課前的持續默讀五分鍾,還有早間的大聲朗讀,還有午間的安靜默讀。下午放學後的社團,我們也開設了戲劇社團和繪本閱讀社團,都是讓孩子們在不同的時間接觸到不同的繪本。在課外沒有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也是能夠接觸到繪本的。一是在我們的教室,圖書角放置了大量的英文繪本,讓孩子們可以在課間做同伴共讀。繪本也是允許帶回家,讓他們回家做親子共讀。能力水平達到了的話是可以做獨立閱讀。

教學模式一塊,非常感謝王薔老師和她的團隊給我們總結出了多種閱讀策略,包括圖片環游、拼圖閱讀、持續默讀以及閱讀圈。在教學模式上,我們也是參照這四種模式。

最後是我們的評價方式。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孩子們持續閱讀,保證閱讀的數量,提高閱讀的質量,也是全面落實我們的課程。評價方式有很多,在這里簡單的介紹我們常用的幾種。一個是漂流閱讀。漂流閱讀三步走,首先是精選繪本,要確保人手一本繪本。接下來是讓他們在閱讀後做一個簡單的閱讀記錄。大量的輸入以後,是希望他們有一個輸出。我們在每周的英語午讀時間做讀後分享。第二個是核心素養測評。核心素養測評是我們學校的一個特色,是一個全科活動。在英語學科,叫做繪本表演。繪本表演需要劇本。我們的劇本可能來自麗聲,也有可能來自每一周的繪本閱讀課的改編。第三個是繪本展能活動。我們知道不同年級的學生,不同年齡的學生,他們是有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心智要求和語言學習的規律。我們給每個年級設定了不同的主題。一年級繪本故事我會講,二年級繪本故事我來演,三年級繪本故事我推薦,四年級繪本故事我來做,五年級繪本故事我改編,六年級繪本故事我來寫。第四個是繪本評價冊。通過閱讀評價冊,我們是希望記錄孩子們的閱讀過程,記錄他們的閱讀感受。基於評價冊的表現,我們設置了閱讀學位的評審,分別是閱讀小學士、閱讀小碩士以及閱讀小博士。最後是寒暑假的綜合實踐。我們學校的寒暑假是所有的科目一起布置寒暑假作業,語文和英語都選擇了閱讀書目推薦的方式。在開學後,他們的手抄報就收集起來,做成一個優秀的作品展。在開學初跟大家做一個作品分享。

以上是我們學校在繪本閱讀教學的一些經驗和做法。有說的不當之處,請多多包涵,多多指正。不管怎麼做,最後都是希望孩子們能夠通過繪本的無窮無盡的美好,讓孩子們能夠抵達閱讀的世界,讓繪本架起閱讀的橋梁。

2. 李莉老師《The Trunk and the Skunk》說課筆記

一、教材內容

我的課例選自外研社麗聲拼讀故事會第三集中的一個繪本故事。故事的名字叫《The Trunk and the Skunk(象鼻和臭鼬)》。這個繪本的內容是非常有趣的,也是一個典型的自然拼讀類繪本。出現的單詞,大部分都是可解碼的,句型韻律也很強,讀起來朗朗上口。

二、繪本分析

這個繪本在故事上可以挖掘的知識點很多,尤其是故事的兩個主人公,猛獁象和臭鼬。單從其習性特點上就可以當做一個網路類繪本來習得。因而,為了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扎實,我們用兩個課時來完成了該繪本的閱讀教學。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拼讀方法,藉助自然拼讀,理解故事大意,並能進行流利閱讀。

三、學情分析

在參加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之前,我校學生並未系統學習過繪本課程。當年還沒有接觸到繪本教學與PEP教材融合這一理念。因此,我選擇了英語基礎稍微扎實一些,具備一定詞彙量及知識面的四年級同學來上這節課。四年級學生已經學過二十六個字母及一些字母組合的發音,具有一定的拼讀意識和能力。他們能夠運用簡單的拼讀方法,閱讀繪本,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理論依據

除參加培訓和課題研究帶來的收獲外,我設計這節課的理論依據主要還是基於《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英語,愛「拼」才會贏》以及《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這三本書是我設計這堂課的寶典,也為我日後的英語教學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二零一一年版的英語課程總目標中,我們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作為核心目標,有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這五個要素構成。但對比新修訂的課程目標,我們看出語言能力不再是核心,而變為綜合素養中的一部分,與文化意識、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共同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四大要素。這四大要素交織在一起,互相滲透、融合、互動、協調發展密不可分。因此,我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也是基於核心素養做出的目標定位。

五、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語言能力目標從語音、詞彙、句型三個方面來設定。語音方面的目標是熟練掌握輔音叢nk、th,能獨立拼讀以輔音叢開頭或結尾的單詞。詞彙方面,能夠理解trunk,skunk,stamp,slosh,smell, dig, pick up,lift 在故事中的含義,並且能夠運用。I can do sth with...表達能做某事。學習能力目標是:一、掌握相關字母或字母組合的拼讀規律。二、通過聽、說、讀、寫、看的方式,全面理解故事內容,並用課堂所獲得的策略發展對繪本閱讀的興趣。三、能通過觀察圖片和閱讀文本,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故事內容。這節課的思維品質目標是能夠理順故事線索及細節,並且能夠針對故事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觀點。文化品格目標是通過故事閱讀,讓學生意識到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的獨特性。我們應該學會包容與他人和諧相處。基於教學目標,我所設置的教學重點是掌握生詞、句子,讀懂並理解故事大意。難點是:一、學生能夠用批判性思維表達自己的觀點。二、對較難的單詞及短語,如stink,get rid of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這堂課整體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大板塊,熱身導入、拼讀解碼、繪本閱讀,最後是朗讀輸出。所以這節課整體的設計思路是先解決拼讀障礙,再進行閱讀理解。在拼讀解碼的過程中,我完全採用了《英語,愛「拼」才會贏》中對拼讀方法的指導,主要運用到了音素培養、音素組合、音素切分、音素歸類、音素刪除以及尾音。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圖片環游法以及任務型閱讀。接下來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吧。

首先我以一首好聽的輔音叢視頻作為icebreaker,讓學生觀看跟讀並做動作,把孩子們帶入自然拼讀的世界。這個視頻動感十足,而且出現的字母組合剛好和這節課要學的內容相匹配。緊接著我就通過自然拼讀卡片的形式,又帶著大家回顧了一遍這節課將涉及到的輔音叢。這個活動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們的音素意識。當時在參加第五屆自然拼讀與英語閱讀研討會時,一名外籍老師在培訓時講到Build a foundation for reading,為閱讀打好基礎。那什麼是基礎呢?Sounds are the foundation.House is built upon the foundation.所以整個自然拼讀體系的構建是基於每一個小的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在熟悉了這些輔音叢的發音之後,我們就可以用它們來拼讀單詞了。這就是音素組合,也就是將簡單的音素拼合成一個完整的單詞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所有的單詞都是圖文結合的。藉助圖片,學生可以很直觀的理解。我也會通過TPR肢體語言讓學生理解詞義,還會讓學生自己動一動。這些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為接下來的閱讀理解掃清詞彙上的障礙。在拼讀到最後兩組詞thick和that的時候,我會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詞當中有幾個音素。這就用到了音素切分。音素切分是指將完整的單詞拆分成單個音素的能力。在音素切分的過程中,學生就自然而然的發現了在兩個詞中,th 的不同發音。這也是我這節課語音學習的難點。為了更加有效的突破難點,我又設計了Who is the spy,誰是卧底的游戲,讓學生找出th發音與其他兩個不同的單詞,這是在培養學生的音素歸類意識。通過音素歸類,孩子們會發現單詞that與其他兩個詞的首音不同,從而突破字母組合th在發音上的難點。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也訓練了視覺詞that 和the並且鞏固了核心詞Mammoth的發音。在學生找到所有的spy之後,我會對他們給予及時的肯定。然後又以thank這個詞為切入點,通過音素刪除的方式,啟發學生輸出字母組合nk發音。這也是本節課語音環節的一項難點。音素刪除就是當一個音素從單詞的整體發音中移除,孩子能說出剩餘的發音。我是逐步刪除單詞thank的首音和中間音。最後,學生能夠准確說出nk的發音。最後,通過游戲的形式,鼓勵學生自己拼讀出一些包含押韻音ank組合的詞。這些具有相同押韻音的單詞,屬於同一詞族。詞族的學習,在拼讀拼寫上給孩子們提供了一條捷徑。通過掌握一兩個詞,可以拓展到更多的詞。此外,語言是講究韻律和節奏的。詞族的運用,增強了孩子的語言駕馭能力,也增加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拼讀的最後落腳點又落到了本課的主人公skunk,臭鼬上。由此,自然導入繪本閱讀環節。

有一本書叫《How to read a book》。作者這樣寫,拿同樣的書給不同的人閱讀,一個人卻讀得比另一個人好。首先在於這個人的閱讀更加主動,其次在於他的閱讀中每一項活動都參與了更多的技巧。有效閱讀的第一步就是讀封面。繪本的封面上有書名、圖畫、作者和出版社等信息。而在這其中,最應該引起讀者關注的就是書名和封面圖了。我先啟發學生讀標題,認識故事的主人公skunk,在引導他們通過看圖了解到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Mammoth。當然,學生一開始並不知道Mammoth與elephant的區別。我准備了關於Mammoth的介紹視頻。只有了解了猛獁象的特點,才能幫助孩子們更好的理解繪本內容。在認識了猛獁象之後,我們就開始圖片環遊了。為了增強課堂閱讀的趣味性,我將猛獁象請入到了課堂中,運用猛獁象玩偶鼓勵學生開口閱讀。在圖片環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細節。比如通過放大鏡的設計,讓學生觀察猛獁象的四肢,以及文章中的三個擬聲詞。由於有了前面自然拼讀的鋪墊,學生的閱讀很流暢,理解起來也毫無障礙。王薔教授在《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一書中講到,圖片環游的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從個人經驗出發,根據有限的圖片信息進行觀察、分析和預測,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開展閱讀,同時學習語言知識,體驗閱讀過程,構建意義,運用閱讀技巧和策略提升批判性思維和預測想像能力。所以我參考這一方法的指導,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並提出問題時,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給出不同答案。在這里順便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一直在提倡核心素養。許多研究者認為,核心素養包括4C,即溝通交流能力,合作協作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創新創造能力。所以接受學生的不同答案,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體現。在引領學生一起了解了象腿和象牙的作用之後,我就以任務型閱讀的形式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了解象皮的作用,學生通過連線完成圖文匹配。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故事大意,並能進行語言輸出。任務型閱讀的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留出了比較寬裕的探究式自主學習空間。這種空間對於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非常重要。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收放自如,有的放矢。所以自主學習後的檢測與歸納也非常重要。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追問的技巧。有效的追問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追問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發散追問,助推思維的創新性。這也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用的非常多的追問形式。還有逆向追問,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創新能力,啟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了解了象皮的作用後,故事的另一主人公skunk 就登場了。在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並發問猛獁象是否喜歡臭鼬的味道的時候,大家異口同聲的給出了答案。我又追問Why do you think so? 這是一種因果追問。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生給出自己的觀點後,教師追加提問why 或why not,這也是我們在平時的英語閱讀教學中用的最多的一種追問形式。因果追問的優點在於能夠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判斷依據和推理方法,體現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在進一步閱讀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詞彙上的難點,就是smell和同義詞sniff。這兩個詞都表示聞。如何在全英文的語境下讓學生感知這兩個詞的區別呢?這就需要我們用到多感官教學來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參與度。我將橘子放到盒子里,讓學生去聞,學生很容易就感知到sniff 和smell 的區別。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臭鼬,我也准備了一段視頻。在了解了臭鼬的習性後,我引導學生帶著猜測與想像,讀完了整個繪本。這個猜測不僅僅是對繪本大意的猜測,還包括對繪本中所出現的生詞意義的猜測。孩子們會結合上下文去猜測生詞和短語的意思,或者通過paraphrase的方式去鞏固和理解所出現的短語。根據上下文來猜測生詞的大意是很常用也很實用的閱讀方法。而充分利用繪本中圖畫與文字的對應關系,讓繪本自己給自己做解釋,這也是最簡單,孩子也最容易get 的方法。故事的最後,也落腳在整個故事的情感線上How does this skunk feel?How does the Mammoth feel?最終實現繪本的文化品格目標,即讓學生意識到每一個物種都有它的獨特性。我們應該學會包容,與他人和諧相處。為什麼我們要去挖掘繪本的情感線呢?因為在繪本的圖片當中,我們是可以看到許多文字當中沒有顯現的東西。比如從繪本圖片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猛獁象心情的變化,這其實就是一條情感線。而且在觀察繪本圖片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更多的關於繪本的細節。最後我們就是要跳出這個繪本去思考繪本想要傳遞的價值是什麼。這條線其實就相當於是思維線,這剛好符合王薔老師所講到的圖片環游教學法的活動順序及圖片環游結束後進行總結評論。在總結評論結束後,就進入到默讀與朗讀的階段。默讀和朗讀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流暢度。我讓學生自由選擇默讀或朗讀,通過這項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完整、充足、豐富的閱讀體系。再讓他們通過跟讀音頻加強閱讀的精準度、流利度和閱讀韻律,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最後通過reading show 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分享閱讀。我這堂課的homework是Tell this story to your friends. Make a new story between two animals.這也是鼓勵學生將繪本閱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用知識輸出進一步鞏固輸入的內容。

七、板書設計

最後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很清晰,隨著故事的情節展現出繪本的情節脈絡,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支架。但是現在回頭來看,板書中並未清晰的體現出整個故事的感情線,也是我這節課的又一不足之處。繪本教學的方法不是一概而論的,要始終堅持學習優秀的教育理念,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智慧不斷增長,又不斷的進行系統思考研究,做出調整轉變。要強調學生的體驗感悟,強調學生的深度參與,這樣才會使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3. 多維閱讀四級,這個故事關於什麼

多維閱讀第4級是關於斑馬覓食的故事。
故事講述了斑馬在覓食的路途中遇到各種危險最後安全吃到草的故事,讓小朋友思考,如果要去某個地方獲取食物,會遇到什麼危險,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多維閱讀》系列英語分級讀物是在貫徹學科育人,落實學生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改革背景下,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與紐西蘭GES公司合作開發的一套英語分級讀物。這套書主題語境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三大范圍,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等內容閱讀過程中貫穿語音、詞彙、語法、語篇、語用及文化知識的講解,綜合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看等語言技能。該系列讀物由中國英語閱讀研究院院長王薔教授攜手知名英語閱讀專家Jill Eggleton共同研發,將國際先進閱讀理念與中國英語教學改革要求完美融合,是一套完全符合課標精神的優秀分級讀物。

4. 初中英語分級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分級閱讀是指按不同年齡段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思維水平,根據語言學習規律而選擇確定階梯式系列讀物,以推動和促進青少年閱讀能力、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使他們在體驗閱讀過程和樂趣的同時學會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2017,王薔)

2019年初帶著學生開展英語分級閱讀,從最初的簡單導讀,到嘗試師生議讀,再到精彩多樣的讀後分享,這個過程中成長的不僅僅是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也在不斷嘗試、思考、總結中成熟起來,慢慢形成了一些適用於本校學生的經驗。

一、創設良好的外圍條件

分級閱讀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條件是良好的外圍條件。通過實踐,我們總結出以下四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1.確定固定共讀時間

在學生對全英文橋梁書沒有閱讀體驗進而產生閱讀興趣之前,前期的引導非常重要。開展分級閱讀的初期,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做到自覺自主閱讀,所以我們每周約定一個固定的時間,約30-40分鍾,師生一起共讀。這樣不僅能保障學生有一定的閱讀頻率和閱讀量,而且有助於學生後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2.指定專屬共讀空間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浮躁、急功近利的心境不適合閱讀。為了讓學生暫時拋開一切作業和情緒,靜下心來讀讀書,我們指定了專門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們走出教室,僅帶著指定書目在學校一樓大廳的學科空間進行閱讀。學科空間沒有教室那樣的課桌椅,放有10張小長桌,更像一間真正意義上的書吧,而且環境也相對封閉,這里成為了我們閱讀的專屬空間。

3.成立閱讀小組

閱讀小組是一種不可忽視的人文環境,其主要作用是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本著「教師引領、同伴互補互助」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本人意願、特長及性格特點等將同一班級的學生分成整體實力相當的幾個6人小組,進行「捆綁式共讀」。實踐發現:同伴的影響是巨大的。 同齡人之間有自己的語言,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與互相幫助,有時甚至比教師的生硬說教更有意義。

4.選擇適合的書目

分級閱讀標準的主要功能是將讀者的閱讀水平和讀物特徵進行匹配,幫助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閱讀材料。太難懂或太淺顯的材料都不利於學生堅持長期閱讀習慣的養成。所謂適合的材料是指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篇章結構、呈現形式等要素要符合學生總體的認知發展水平和語言發展水平。綜合考慮我校學生的整體情況後,我們為八年級學生選擇了黑布林叢書初一第1輯的六本書。

二、提供有力的閱讀指導

確定書目後,根據讀前、讀中和讀後這幾個不同階段,進行閱讀指導所採用的方法和意義也所不同。

1.讀前導讀

開始真正閱讀一本書前,課題組的老師們集體討論如何去做這本書的導讀。導讀不僅要把書的寫作背景、作者和書的結構等相關資料信息提煉介紹給學生,更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將導讀稱為「撩書」。「撩」表示用手去挑撥火堆,讓火變得更旺。通過「撩書」讓學生對這本書產生更多興趣。如《漁夫和他的靈魂》的導讀,以漁夫為中心,呈現他在不同時期遇到的不同人物,讓學生猜他們的身份,預測漁夫和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這讓學生興趣大增,迫不及待想走進這本書。

分級閱讀系列叢書的封面、封底、扉頁及文中都附有精美的圖片,我們平時最常用的導讀就是帶著學生一起觀察圖片,不斷拋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預測書本內容,進而關注內容的走向和情節發展,最終完成閱讀,形成自己的閱讀經驗。

2.讀中推進

「推進」是指對事物的運動狀態施加影響,使其繼續朝一定的方向前進。根據我校學生的閱讀節奏,一本書大約需要3-4個固定時間讀完,前後近一個月的周期。學生的興趣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退,所以,採取一些措施來維持學生的興奮點很有必要。

最簡單的方式是根據閱讀內容給出幾個信息判斷題來檢測學生的讀,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進度後,取中間值作為本次閱讀的任務量,提醒未達到的同學抽時間趕上。但這種方式的弊端是學生是被動的。

如何變主動為被動呢?推進課也可以賞讀課的形式進行:與學生交流這書里有哪些值得欣賞的地方,如《彼得潘》中Wendy開始想念媽媽的章節。或者選取書中的某個片段進行層層剝筍似的探究性閱讀;還可以選擇某個學生感興趣的矛盾點展開辯論,如Peter和Wendy對於「是否長大」發生分歧時,你站在哪一邊?為什麼?遇到生動的對話可以開展分角色朗讀或表演,如Peter和Huck正面交鋒的片段。這些都會推動學生進一步閱讀並積極思考。

3.讀後分享

書讀完之後,師生可以一起來議論、暢談、分享觀點。讀後分享課的教學模式類似於開放的小論壇,允許學生各說各話,互相補充互相指正,談話內容可以聚焦主題,也可以聚焦作品語言,還可以聚焦人物的性格特徵或變化。如:你如何評價《赤誠之心》中的Blue Feather這個人物?把《尋找安樂窩》中Penny在學校、在家的狀況和你自己作對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如果你是Penny,你會如何解決面臨的這些問題?

當學生表達的觀點與正確的價值觀不符時,教師不必急於打斷,應尊重其表達的權利。先將問題拋給其他學生,讓他們爭論,互相矯正,最後再從一個成熟閱讀者的角度平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保護學生參與分享的積極性。

三、開展多樣的成果匯報

成果匯報即讀完一本書後對這次閱讀體驗做一個總結,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以什麼樣的形式。形式多樣不僅是讓學生不輕易厭倦,更多的是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語言能力最弱的學生可以上交最簡單的reading log, 只記錄每次讀書的起始時間、頁碼和讀到的新詞等;喜歡畫畫和設計的學生多選擇製作reading poster, 畫出故事主要人物和情節,配以簡單的文字解釋;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生製作清晰的mind map, 提煉出故事梗概總結作者觀點;語言功底強喜愛表達的學生可以嘗試寫一寫reading report、reflection paper或rewrite;愛好表演的學生也可以將故事或其中的某些片段改編成劇本後,在學校每年的英語節或者社團匯報展演的舞台上一顯身手。

天賦等於熱愛,最初的熱愛往往是做某件事時被激勵的感覺。所以在學生達到較高的閱讀素養前,激勵比懲罰更重要。每完成一本書的閱讀,教師都會對學生的各項作品包括閱讀日誌、筆記、報告、分享等作一個評比、評獎、展出,在每月的公眾號上進行宣傳,各班老師還會在班級群、自己的朋友圈、QQ日誌或說說上對這些學生的作品和視頻進行宣傳和表揚。被肯定的學生會感受到極大鼓舞,其他學生也會被觸動。

我們做分級閱讀的「初心」是想辦法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讓閱讀真實地發生。我們不斷嘗試,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有歡喜心,自然就會去讀。所謂「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5. 分級閱讀究竟好在哪

01

朱永新教授曾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在如今這個倡導“全民閱讀”的時代,閱讀英文原版書早已不是什麼時髦的概念。事實上,不少父母與老師都會早早地讓孩子以繪本為起點,逐步接觸英文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書,以及怎麼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早在19世紀初期,分級閱讀的理念就已由國外學者提出,隨後這一理念在國外,尤其是在歐美國家被廣泛接受並不斷發展,各種分級閱讀標准體系也應運而生並逐步完善。

分級閱讀主要是指讀者根據個人不同的閱讀能力水平,選擇不同難度等級的讀物。通俗地講,就是孩子學習閱讀時,應該閱讀與其能力相匹配的書,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最好的發展。

英美國家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設計出了多種不同的“分級閱讀系統”。這些分級閱讀體系的分級理念同中存異,並沒有任何一個體系成為完全的主導,只是根據不同地區或人群的實際情況,而成為較適合的一種。

英文分級閱讀,大大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始終保持在適齡、科學、效果領先和提升孩子智慧自信方面獲得最佳效果。作為“起源於發達國家的一項成功的少年兒童的閱讀模式”,分級閱讀憑借其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的特點,正在從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向外輻射,大有佔領地球之勢。

既然分級閱讀有如此多的優勢,自然我們也不會錯過。在結合了國外分級標准和我國具體國情之後,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王薔、陳則航教授經過嚴謹地考察和論證研製出《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准》(簡稱“標准”),此標準的產生對英語閱讀乃至英語教學有著重要指導意義,“英語閱讀素養”正是其中重要的理論框架。

02

分級閱讀中最關鍵的,就是“分級”二字,也就是說,要為每個孩子找到合適難度的書,同時培養能力、激發興趣,最終形成持續閱讀的習慣。那麼,此次的《標准》究竟是如何給孩子的閱讀分級的呢?

王薔教授帶領團隊基於閱讀素養理論框架和其他相關研究成果,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不同心理認知發展特點出發,根據學生閱讀能力、閱讀品格的發展趨勢,最終確定了“三階九段”的英語分級閱讀標準的結構和與年級的對應關系。

其實“三階九段”並不復雜,大家看下圖就秒懂了。

三階九段主要由“讀者能力概況”、“讀者閱讀素養目標”和“讀物特徵描述”三個部分組成。

“讀者能力概況”關注本階段讀者的年齡特點、興趣、學習特徵等;

“讀者英語閱讀素養目標”具體描述該階段讀者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的發展目標;

“讀物特徵描述”從讀者特點和能力水平出發,推薦了相應的讀物。

三者互為補充,一方面對讀者進行准確定位,另一方面使他們能夠挑選到合適的讀物,其目標都是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

03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標准》提出了“英文閱讀素養”的概念,它與我們過去常常說的“閱讀能力”有何差異?

其實,“英文閱讀能力”如今已越來越偏應試,主要指的是解碼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這也是在考試中最常考察的兩項基本功。

而“英文閱讀素養”來自英語中的`reading literacy,其概念的外延更廣。“英語閱讀素養”是緊跟英語教學的時代新要求,對英語閱讀提出的新概念。而我們以往所說的“閱讀能力”的考察和應用范圍越來越有限。所以當我們一味地強調閱讀能力時,一種“偽閱讀素養”(aliteracy)就應運而生了:一個孩子的解碼能力很強,閱讀理解能力也很強,但他就是不愛閱讀。孩子的閱讀能力強,也許是因為家長的督促或老師的作用,但是出了校園,就沒了可持續性的閱讀發展。

“可以說這種教育是失敗的,我們最終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可持續性的發展。學校教育可能只是教給孩子技巧,給他創造環境,但是出了校園,孩子卻不讀了,這就有些本末倒置。”

敖娜仁圖雅老師說,之所以會出現所謂的“偽閱讀素養”,正是因為孩子的閱讀教育,缺了一個重要的維度——即閱讀品格。

隨著外語教學的不斷探索和改進,外語學習者的外語閱讀習慣和外語閱讀體驗在閱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閱讀品格也逐漸塑造,正因如此,傳統的閱讀能力概念正在逐漸被“閱讀素養”這一新的概念所取代。

為什麼說“閱讀素養”的概念比“閱讀能力”更厚重呢?這要從“閱讀素養”的內涵說起。“標准”把我國中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目標概括成“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兩大方面,6個維度共20個要素。

04

科學的標準是個好東西,難道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制定相關的中小學英語學習標准嗎?其實,我們早就有《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2007)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11年版)》兩個標准,其中明確規定了各個級別的學生應達到的閱讀量、閱讀理解水平和相關閱讀策略的運用。

遺憾的是,這些標准面向的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雖然其中對閱讀有一定要求,但是並沒有按學段、年級、學期提供有關閱讀的具體內容、文體形式和閱讀理解等可操作的標准。

並且,在中國的學校,閱讀教學還是比較傳統,這裡面當然有考試的反撥作用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因素。而在課堂上,老師們也往往沒有太多發揮的空間。另外,大部分老師還沒有接觸到比較新的閱讀教學理念,更別提接受系統的培訓了。

反觀美國的課堂,你會發現自己始終被書環繞著,而孩子最愛讀的繪本自然是數不勝數。這得益於美國人數眾多的童書作家,又有明確的閱讀分級體系。

美國課堂首先要解決的是孩子的動機和興趣問題,培養孩子自己提出假設和疑問的探索慾望,而不是僅僅讓孩子被動地去接受。

相比之下,《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准》首先是針對英語閱讀而制定的標准,目標精準。其次,用“分級閱讀”的概念解決了標准過於籠統的問題,增加了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可操作性。

《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准》,對每個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都有詳細的說明,其中閱讀能力分為4個維度、14個要素,閱讀品格分為兩個維度六個要素,標准嚴謹科學、內容全面的同時,更適合中國孩子的英語閱讀習慣。這套標準是家長朋友們的福音,讓咱們照著“標准”,選書、閱讀操練起來吧!

宋代學者趙季仁曾滿懷期待地說:“某平生有三願。一願識盡世間好人,二願讀盡世間好書,三願看盡世間好山水。”歐陽修也曾感嘆說:“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閱讀,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每一門學問都從閱讀書籍開始。閱讀習慣的培養,往往是在一個人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孩子的閱讀開始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復雜,閱讀時智力發展就越有益。

6.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1

教授王薔指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有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方面構成。」學生以主題意義研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實踐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構建結構化知識,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由此可知,語篇教學是激發學生思維、重新構建知識結構、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大部分一線老師的閱讀教學都是分解式訓練,其實英語閱讀課中,單詞、句子、段落都只是語篇構成的物質基礎,真正的語篇應該包含態度、價值觀、陳述、事實。真正的閱讀素養,是理解、運用、評價、反思文本的能力以及閱讀活動的參與度,只有跟社會、文化、思維掛鉤的閱讀理解和語言學習才是有血有肉。

河南中招考試英語題型已經進行了調整,語篇的比重增大,語篇多選自原汁原味的外刊,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習慣、歷史地理、科學技術等多方面,題材形式多樣,文本內容豐富,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理解分析、歸納概括、邏輯推理及評估等能力進行全面考查。中招考試題型的調整也在倒推初中英語教學必須重視在閱讀課中提升和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合理預習,有效提問,才能讓學生readbetweenthelines。而以問題鏈的形式深入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和學習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是引導閱讀課堂的推手,有效的問題鏈能引導學生對文本由表及裡,自上而下的理解文本。

而本校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我校大部分學生沒有英語閱讀習慣、英語閱讀能力較差,缺少對文本分析、綜合、評價的高級思維能力。

2、閱讀課中基於文本設計的問題較零散,缺少梯度,指向不明確。大部分問題都是基於對文本意思的理解,知識和理解性的問題較多,運用、分析性的問題較少,綜合、評價性的問題就更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和學生把大量的課堂時間浪費在很多簡單重復的問題上,課堂時間縮水、效率不高,長久以往不但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得到提升,也會磨滅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英語學習變得枯燥無味。

3、中招英語考試改革後,對閱讀的比重和考察增多,而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滯後於中招考試的需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思路,把視線放的更高遠,深挖文本,基於不同的語料,培養學生不同的核心素養。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2

反思性教學理論在上世紀90年代從國外傳入中國,並在教育界廣泛受到關注,21世紀初就在外語教學實踐中得到運用。反思性教學理論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要進行反思和分析,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英語閱讀教學也需要運用反思性教學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空間,創造性地利用閱讀教材,不斷對教學過程進行思考和判斷。教師要接受學生的新思維,對自己的教學不斷的反思、修正,深入挖掘教材,促進課堂動態的生成,從而使英語閱讀教學更加富有生命力。

1、在英語閱讀課中反思,促進課堂動態生成

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不斷進行自主的反思,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在教學前,教師應當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並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策略。教師要注意新課導入和課中問題的設定,把教學過程中的困難和重難點提前預設,使課堂教學能夠按部就班、順利地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對教學設計不斷的反思、檢查,在不斷的發現問題、調整、反思中對教學進行調控和應變,把反思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在不斷的反思嘗試中,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教師不斷對教學環境進行反思,可以激發閱讀課堂教學的生命力,促進課堂動態的生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閱讀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教材中的圖片,藉助多媒體製作教學課件,以激勵性的語言來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跨文化、跨學科交流,提高語言交際能力。比如在學習HaveyoueverbeentoSin—gapore?這篇介紹新加坡人文與自然的文章時,教師可以自己根據教材內容製作一個介紹新加坡人文自然的短視頻讓學生觀看,加深學生對新加坡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然後,教師結合教材鼓勵學生用英語描述一下自己家鄉的名勝,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然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分析課文內容,教師隨後補充,這樣既達到了提高閱讀水平的目標,也使課堂教學更具有生命活力。

2、不斷反思教學模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調查結果顯示,有54%的學生對閱讀課毫無興趣,感覺閱讀課單調、枯燥、乏味,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閱讀課堂模式過於固定,精讀課文時間過長,單詞講解單調,沒有互動。受到固定的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往往要自上而下按照文字順序層層推進,對文章進行假設、預測、驗證最後獲得結論。所有閱讀文本都是按照讀前、讀中、讀後的順序講解。其次,我國初中閱讀教材一般都附有相應的課件,對講課內容環節都有統一的安排,教學模式大同小異,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失去興趣。初中英語閱讀課除了精讀教材以外,教師還應該加設課文泛讀訓練。雖然當前英語閱讀課有時間的限制,同時處理精讀與泛讀有一定的困難。但是英語課堂不能只是精讀,每篇文章都精耕細作就會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扼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沒興趣心不在焉的學習,自然不會有高效率,同時也不利於學生閱讀技巧的培養和掌握。因此調整教學方式,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全面的閱讀技巧非常必要。比如,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施略讀閱讀技巧訓練,略讀技巧就是要把握住不同文體的特點,根據文體特點去理解文章的主體含義,掌握文章結構,尋找文章主題句,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快掌握文章的基本結構和文章主旨,提高閱讀速度。

3、深入挖掘教材內涵,引發學生思維火花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反思,並對教材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在閱讀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有助於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國外教材內容新穎、豐富、有趣,題材多樣、難度適中,教師可以參考國外的教材形式,對本校教材進行挖掘、整合。比如,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改寫、縮寫、復述,也可以挖出教材的重點詞語進行完形填空,進一步深化教學,把課本上的死知識轉化成具有趣味性的活語言。比如為了督促學生進行有效閱讀,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實效性、趣味性的英語報刊讓學生閱讀。為了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對報刊中的關鍵詞語進行講解,然後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放飛想像,激發出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啟發和點撥,引導他們掌握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的感悟、體會,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自發提問、主動開口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Animals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找出表現動物的句子,讓學生自己根據文章找出疑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文本的認知,拋出一個辯論題「?」讓學生思維的火花燃燒的更加旺盛,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發散了學生的思維。總之,反思性教學在初中閱讀課中的運用,增強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自我意識。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計劃。利用反思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

;

7. 英語繪本故事

英語繪本故事3篇

英語繪本故事1

夏至未至,伴隨著初夏草香花語,4月17日上午,我們縣全體小學英語教師守候網路雲端,聆聽了來自北京雙線教育咨詢中心何婭超院長《「繪」做能思能辯的有機閱讀課堂》的主題報告。何院長結合中小學英語課程標准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通過剖析繪本閱讀教學的現狀和內涵,將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育活動設計直觀、清晰的呈現在一線英語教師面前,何院長運用可視化閱讀方式進行了課例分析和講解,將整個在線學習氣氛推向高潮。最後,針對教師們在線提出的問題,何院長進行了詳細全面的回復和解答,解決了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遇到的眾多困擾和誤區。

何院長「繪做能思能辯的閱讀課堂教學」理念,使我明確了英語閱讀讀什麼?怎麼讀?讀的怎麼樣?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探究、研討閱讀過程中,高質量,可理解的語言輸入能全面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我們學習英語很多年,使用率卻很低。英語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現狀,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背後的問題,更值得我們深思

通過本次在線培訓給我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卻是前所未有的。這使我在思想上、業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受益匪淺,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作為英語教師一定要利用互聯網這個教學平台來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使英語學習成為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愛好。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在今後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參加東莞市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培訓活動心得

5月11日,我參加了實驗小學舉行的「東莞市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培訓活動」,這次培訓活動為期一天,上午是黃美園老師和葉自娛老師給我們帶來了生動的繪本教學課堂,接著又觀看了一節無師課堂錄像課。下午北師大王薔教授對課例進行了點評,接著王薔教授給我們做繪本閱讀的培訓,最後由張凝老師進行了小結。我一直對繪本教學非常的感興趣,但也有困惑,不知採用什麼方法來展開教學,這次培訓正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這兩節課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兩個老師都把孩子們引入了一個充滿樂趣的故事世界,讓學生在「猜—聽—說—讀—演」故事的過程中學習了知識,掌握了閱讀技能,提升了思維和閱讀能力,並且讓學生懂得了道理。黃美園老師的課是從「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演」故事等方式,讓學生逐步做到拼讀生詞、會斷句、會把握語音語調,會表演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預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最後同學們都能通過思維導圖,復述完整的故事。同學們的閱讀技能得到了提升,並滲透了思想教育,讓學生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葉自娛老師的課堂充滿激情和活力,課堂生動活潑,她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導學生「猜—說—講」故事,並以Mind—map的形式呈現故事,並通過Mind—map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復述和表演故事。並鼓勵學生建構新的故事結局,注重培養學生語塊閱讀策略的能力。

一直以來,都覺得繪本教學就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讀故事,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大意,純粹的是老師講,學生聽得過程。通過這兩節課,我看到了繪本教學的優勢: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它的介入,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知識,能夠提供給孩子學習英語的真實生活情境和豐富的詞彙,能協助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閱讀能力。

聽了北師大王薔教授的精彩點評和講座,讓我對繪本閱讀教學課的教學方法和步驟有了清晰的認識,閱讀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從故事中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如何提升孩子們的創新思維和閱讀能力。繪本閱讀對於小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實現英語語言輸出的重要作用,適時進行繪本閱讀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今後我一定會對繪本閱讀教學進行潛心鑽研,並適當地應用到我的課堂上,讓我們的學生接觸到生動鮮活的英語教學,在一個個童話般的故事中感受英語的魅力。

英語繪本故事2

所謂繪本教學,指的是教師利用繪本材料,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什麼是繪本呢?就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反映兒童生活為主的兒童圖書。書中的圖與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時候甚至圖畫的重要性還比文字要來得高。繪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讀者——尤其是兒童——在視覺方面的真實的或是美感的經驗。而繪本的內容常具有簡單的故事大綱,有時候也會集中呈現某種簡單的意義和結構。就英語文童書繪本來說,押韻或是反覆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現在其中的。這兩種行文方式也最能讓兒童察覺和掌握英語教師可以透過許多技巧的運用,通過對繪本的形象講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聽故事和說故事。在教學設計中加入「說故事」活動的另外一個主要目的是,透過感受教師在說故事時候的投入與專注態度,學生會了解到說故事本身也是一種很有趣,很有價值的活動。如此一來,學生也會變得願意與人分享他們自己創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事當中的真實生活經驗。

英語繪本故事3

There is a great kingdom under the sea.Where all the merpeople live and swim free.The king of the mermaids,Poseidon the Great,has six pretty daughters-the youngest is eight.

Her name is Titania.She's golden hair.She likes to hear stories from grandmother fair.She tells her stories of a land far away where people don't swim-they walk,as they say.

"When can I see them? Can we go now?" "When you're sixteen,deer,but not right now.」

So every night,when it's time to sleep,she dreams of this land and then falls a sleep.

8. 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經驗交流總結

《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學期初,根據我所教班級的基本情況,確立了本學期課題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並在學期初制定了自己的小課題研究計劃,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實踐研究,現將總結如下:
本課題以《英語課程標准》為理論依據,以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為根本目的,從實際出發,通過研究實踐,探索出英語閱讀的有效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英語素質的全面提高。
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與研究,初步探索出了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即: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為學生以後的閱讀奠定了基礎。
一、Pre-reading 的活動設計
Pre-reading 活動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掃除部分閱讀障礙,為接下來的閱讀學習做好適當的心裡和知識准備。
二、While-reading 的活動設計
While-reading環節除了幫助學生理解所要閱讀的內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訓練學生跳讀能力(scanning)、略讀能力(skimming)、查讀能力等。
語言學家Eddo Williams 曾經說過:「一般來說,讀中活動應先把握整體,再深入到詞句段落的理解。」因此在閱讀中環節可以分為三步走:整體粗讀,了解文章大意;分段細讀,注意細節,解決問題;反復重讀,深層理解,體會語言結構。

9. 王薔教學法怎麼背誦啊

王薔教學法主要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背誦,每天早上和同學約著上課,每天下午和晚上就在備課做導圖,我的腦海中有框架有些知識點的結構我忘不掉了考試時候。

即使遇到不會的題也能說一說我在後期講課的時候只覺得心中有框架講起來也比較順。


如果你還沒有自己的筆記建議要自己做如果你想買我的思維導圖進行借鑒我還是很支持的你跟著我的思維導圖做相當於梳理了教材內容如果能跟著我的帶背班我帶著你手把手教你梳理思路你再自己做導圖那就真的就很不錯了。

最想對大家說:只有過了自己的腦袋的知識才能真正記住買了別人的資料或者照抄並不代表你是真的會了。跨考學科英語,一開始對王薔教學法很懵逼,尤其是教學法全英文,根本不知道要背什麼,也不知道怎麼考,後來才慢慢找到方法。

其實它就像是英文版,其本質都是要背。理解了才容易背,才記得牢,才會變通。然後就是一遍遍重復的背誦,最後畫框架圖,看自己能不能把內容復述出來。教學法我是先大體瀏覽一下課本內容。

知道這章講什麼,然後再看劃重點視頻帶你把課本內容過一遍,把知識點畫出來,然後自己整理筆記,稍加背誦再去看精講視頻鞏固一下,最後像333一樣,每學完一個章節就總結一下,把會考的知識點都寫在一張紙上,看自己能不能復述出來。

最後默寫也有助於記憶,而且你會發現很多問題(最好是用考研的專業課答題紙默寫)。還有就是一定要早開始早開始,越早越好。

10. 以《Monkey Fun》細說英語繪本閱讀(續)

            近幾年,繪本閱讀逐漸突顯頭角,成為文字類學科的主角,究其根本在於學界提出的閱讀素養概念,閱讀素養一直是國際評價界關注的領域,它是指閱讀者為了達成個人目標、積累知識、開發個人潛力、參與社會等目的,理解、利用、反思和使用書面文章的能力。閱讀最終會化為國民的精神財富,而精神力量對於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於己於名族,閱讀素養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英語繪本相對於刻板的教科書而言,對於培養學生閱讀方面有更多的優勢。首先,它符合兒童語言認知發展規律,以豐富的色彩充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和想像力。我們知道以中文為母語的孩子們沒有任何其他語言准備的基礎上,單方面強行外語輸入,勢必會造成孩子的反感,也會扼殺掉孩子的想像力。而一本「picture book」效果就大不一樣,就如同嬰幼兒時語言結構尚未形成,卻能通過觀察理解到媽媽各種動作的意義;其次,英語繪本每一本都能獨立成冊,包括完整的書本信息如封面、作者(譯者)、出版社等,能夠給孩子完整的閱讀體驗,特別是小說類的繪本,有助於孩子從小構建文本概念;最後,繪本能夠將抽象化概念形象化,通過有趣的故事、真實的情境,傳遞深奧的道理,於此同時,也將一些英文習慣用語及文化差異滲透其中,非常有利於習得語言、感知文化差異。

        現如今,各類教育專家、學者以及一線老師對英語繪本閱讀素養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也積累了不少方法和經驗。這里筆者主要分享 「圖片環游」 教學方法,所謂「圖片環游」(picture walk)[霍文保,2016:37]是一種分享閱讀,是教師和學生共讀一本繪本,通過閱讀構建意義的過程,我們知道幾乎沒有一種聽力體驗,可以和老師為同學們講故事或讀故事相媲美的。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將文本故事演繹成我們身邊可能發生的一些情景,閱讀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觀察繪本中人物表情、動作、語言感受故事,積極思考,不斷推敲故事下一情節甚至是結局,這一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批判思維。

      筆者將以《monkey fun》為實例具體說明,《Monkey Fun 》這一繪本是選自《多維閱讀第1級》,它是由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和紐西蘭GES 公司合作開發的英語分級讀物,是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院長王薔教授攜手英語閱讀專家Jill Eggleton 以及國內閱讀名師團隊共同研發的,由於筆者所在學校為縣級市且孩子英語周課時為兩節的情況,因此選擇三年級學生較為適宜。

    在熱身環節,老師簡單的介紹自己,打過招呼之後,通過簡單易懂chant(主要涉及相關動作,eg : dance , dance , Let`s

dance; skip,skip,Let`s skip; hang ,hang , let`s hang…開啟教學,節奏歡快的韻律,讓學生一邊唱一邊做,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為文本學習奠定知識基礎;緊接著輸入文本概念,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繪本封面識別出Title ---Monkey Fun , 封面那張閑適安逸表情的猴子,讓學生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教師順勢問道Is he happy ? 簡單的問題鼓勵學生把看到的表達出來,也是對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摸底,緊接著教師介紹猴子的姓名,He is Jojo (把Jojo 的照片貼在黑板上),Let`s say hello to Jojo;進一步細看便能在書本中部的位置發現Writer --王薔和Jill Eggleton,而最下面的一排小字就是出版社。同樣的,對於封底的另一隻猴子,也就是另一主角 Dodo (把照片貼好),教師問What is he doing ? Can you guess ? 由於在Chant 裡面已經有接觸過hang 這個單詞,學生會很快說出 hang 。教師模仿Dodo並做動作說:I am hanging . 學生跟讀。拿出鱷魚的圖片,This is crocodile , 教師繼續模仿鱷魚 Hello,girls and  boys !,貼好圖片(注意教師聲調的變換,讓學生感受到幾個人物的不同),學生也跟鱷魚打招呼: Hello, crocodile !教師模仿鱷魚睡覺並說 I am sleeping.動作誇張一些發出睡覺呼呼的聲音也可,讓學生通過動作明白sleeping的含義。

      簡單的人物介紹完畢之後,就開啟了First reading。PPT出示第一幅Jojo懸掛的圖片,師提出問題:What is Jojo doing ?(並在PPT上出示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出示,如果無法說明,教師可播放插入的音頻 I am hanging. (這也是繪本的第一句話)也將hanging 這個詞語貼在黑板上,這是Jojo的第一個動作,為方便學生理解,教師會出示更多生活中的hanging圖片,並詢問Is that ok? 當然這些hanging的動作都是非常危險的,借機進一步強化學生安全意識。通過仔細觀察Dodo和Jojo的表情,推測Jojo可能有何想法:「你不行,我也可以!」I can do, too.這也是為什麼繪本下一頁出現了Dodo 去盪鞦韆,第二則音頻出現:「Look! Look! Look!」是來自Dodo。教師追問:Why?課堂上有學生答到 He is pround。出示圖片swing , 模仿語音I am swinging . 教師接著出示各種現實生活中swing的圖片,學生互動,Do you like it ? Yes , I do.教師出示第三張圖片並問Whatis Jojo doing ?  「jump」這個詞語對學生而言不會陌生,他們可以順勢答出 He is jumping . 教師引導:Look at Dodo`s  face ? PPT上圈畫出Dodo 的表情,引導學生猜測:It`s so easy . (這個動作太簡單了),教師接著問:whose turn ? 自然而然就是那隻驕傲自大的Dodo。出示第四張圖片,who want to be Dodo,讓學生模仿Dodo 說:「Look! Look! Look!」,有了第二張圖片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十分准確的模仿出Dodo的那種極度想要吸引起Jojo的注意力的表情及語調,Now , what is Dodo doing

? 出示圖片之後出現單詞skip,

Let`s do it together.跟著韻律學生站起來一起無實物跳繩What is Jojo saying? 圖片中只出現了一個單詞「Wow! 」教師追問: Why ? Dodo is great!(Dodo 太棒了,它很佩服Dodo。)出示第五張圖片,師問What is Jojo doing?學生配音的方式說出:I am hopping . do you know what hopping is ? can you do it ? 其他學生嘗試,加深對「hop」這個單詞的認知,教師將注意力引導Dodo身上:What is Dodo doing ?出示「Hee!Hee!Hee!」課堂中學生答出了Laugh這個單詞,Dodo is laughing . 教師追問:Is that ok ?其實這也是繪本向學生傳達的,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如何做到不傷害別人,同時為別人所接納,學生在教師的追問下會反思,這是一種嘲笑行為,他們回答: No! 老師拿出現實交往中嘲笑的圖片,教讀:Don`t laugh at me !並嘗試Be nice , Don`t laugh at others !

老師此時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crocodile身上,What is the crocodile doing now ?眼尖的學生一下子會發現crocodile已經睜開了眼睛,He is

awake. What is he thinking ?(繪本教學過程中難免會有用一些學生沒有學習過得詞彙,講述著可以配合動作讓學生明白,這其實也是拓寬詞彙的一個途徑) 有學生回答道,He want

to join in . 也有回答道He want

to eat monkeys .教師切忌不可打斷,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也激發學生繼續往下面閱讀慾望。猜測完畢之後,教師一句Whose turn next ?出示第六張繪本上的Dodo,教師直接引讀 Dodo

will say ? 學生身臨其境地說:I am

dancing . 依然驕傲自豪的Dodo,仔細觀察的同學發現了兩只鳥,老師立馬將話語權交給這些孩子,The

bird is saying : Look! Look! Look! 從兩只鳥兒的表情上,學生發現了突發情況,老師假裝不知情地追問What`s wrong ? 學生已經異常激動了,他們枕著搶著說:The crocodile is coming . 教師配合學生的發現,表現出大吃一驚的樣子,並詢問道:What is Jojo doing ? 找到願意發言的學生「Jojo」: I am

climbing . why ?教師追問。 The

crocodile is coming .此時所有的學生都發現了這一情況,the crocodile is dangerous . 故事到此,教師不再往下繼續講繪本了,而是讓學生來預測可能出現的結果。What will happen next ? 這也是我們這本書的第二次猜測。但這次猜測,老師是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可能出現的後果,讓學生學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樂於將自己的想法與其他人分享,同時也學習傾聽別人的意見,協調出小組的討論結果告知大家。這個環節會視學生的口語情況來看,允許學生使用中文回答,很快我們在學生中得到了答復。小組1說到:鱷魚吃掉了猴子的尾巴。教師順勢問道Why? 那個孩子用手指指著,老師你看,他的尾巴最低。沒錯,這就是繪本中沒有出現的語言,但是學生的觀察能力還是得到了鍛煉;小組2說到:Jojo saved

Dodo, 教師答復Maybe;組3說到:They help each other . 這是孩子們結合實際得出的答案,只有互幫互助才可以走出困境,這也是繪本向孩子們傳遞的精神。第一次閱讀保持著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在基本模式的操作下,學生很快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積極參與,並能從繪本細微之處觀察,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就可以算作是成功了一半。

    第二次閱讀採用給圖片排序的方式進行,排好序之後,我們再來同桌之間兩兩復述這個小故事,這樣也就成第三次閱讀,如果這個班級水平較高,我們可以給足時間讓小組來進行演繹故事,進一步拓寬學生思維,加入可能的動作,在語境中去深刻了解故事。

熱點內容
這對我們沒有好處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1:06:53 瀏覽:202
我和同學一起玩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11:03:53 瀏覽:646
這句英語怎麼翻譯呢during 發布:2025-09-16 11:00:55 瀏覽:453
高考英語概要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6 10:51:33 瀏覽:653
有一把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0:50:36 瀏覽:818
一氧化碳怎麼辦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6 10:49:45 瀏覽:401
上海自然博物館之旅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6 10:47:21 瀏覽:790
他喜歡唱歌跳舞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0:42:54 瀏覽:439
紐西蘭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10:27:45 瀏覽:819
窈窕的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6 10:19:04 瀏覽: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