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英語閱讀量調查與研究
㈠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閱讀能力課題研究
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在此階段側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小學生學習的規律。我們英語教師應將英語讀寫能力和聽說能力有機地結合,使其相互促進。而在英語教學的啟蒙階段,對小學生認讀能力的培養也有所側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言而語是非常重要。但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課堂上,學生能夠良好地跟讀,並且效果和學習氛圍都好,當時的學習效果也好。課外進行復習的時候,要求學生自己單獨認讀中,以及從家長的反饋意見中出現過同樣的問題:學生的英語認讀能力要加大力度進行培養。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認讀能力的培養呢?
一、教給認讀技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妨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拐杖,教他們一些認讀的方法。認讀,通俗地說,就是朗讀。首先,教師要要求學生在朗讀英語時,眼看詞句,口讀音調,耳聽讀音,腦思語義,多種感官同時參與語言學習活動。其次,小學生的朗讀以模仿為主,在模仿過程中教師要做必要的指導,如句型朗讀中重音連讀,語音語調等,注重培養學生按意群朗讀的習慣,指導學生以片語和句子為單位進行朗讀,幫助學生糾正逢詞朗讀的不良習慣。如:I llike the big elephant .Do you llike the big elephant,too?這個句子可以說是一個很長的句子,在這里,老師首先要利用直觀教具進行短語的熟練,接下來進行句型的操練,然後進行語調的朗讀,這樣在學生能認讀個別單詞的情況下,加上教師示範的語感,就會很快把這句話掌握。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可讓學生進行指讀。指讀的習慣就是培養學生對單詞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讀到哪,指到哪,而且老師一定要每次督促指導,既使學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訓練了學生認讀單詞、句子的能力。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
1.認讀的操練方式要多樣化
在我呈現新的知識後,接下來的操練也很關鍵。操練分為很多種,比如我在讓學生認讀動物單詞,首先可以將圖片和單詞放在一起認讀;反復幾次之後,可以只給圖片或只給模擬的動物聲音讓學生說出單詞;最後可以只出示單詞卡,讓學生認讀。在這三個環節里,第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對新知有所熟悉,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有意識地回憶剛學過的新知,第三個環節就是讓學生熟悉單詞形式,培養認讀能力了。這樣環環相扣,逐漸將要求拔高,學生的能力才能漸漸提高。
2.在讀課文時,讓學生指讀
對於朗讀,我們常常視指讀(用手指著讀)為一種壞習慣,可是,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適當的指讀很有必要,因為低年級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有時候教師或錄音的朗讀開始了他還在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光跟著張嘴,心思沒有投入進來。要求低年級孩子指讀,一方面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培養認讀能力,提高認讀效率。等到學生的年齡到達一定層次,朗讀水平到達一定高度,指讀就可以放棄了。
3.對於重點單詞,教給基本的發音方法去記
每課都有3個是2---3個3會單詞,對於這些單詞的記憶我常常有意無意教給基本的發音方法。如:」nose」中的/n/ 的發音,head,nod,hand,read 中輔音字母/d/的發音。feet,foot,stamp,rabbit,cute,elephant,what,Snow White中的/t/發音。 學生剛開始只是象小和尚一樣聽聽,跟著讀讀,對於什麼叫音標也不清楚,我也沒有要讓他們明白,只是在老師不斷說,讓他們不斷讀,這樣自然而然在他們的腦子里就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學生也很容易記單詞.另外,如 「big」和「little」這兩個單詞在認讀上,學生很容易混淆,是因為在前面的兩課當中,學生已經形成的語感,有一定的定勢思維,對於a little elephant----a bit elepant,a big panda---- a little panda,a little tiger----a big tiger.認讀的時候,很難分清楚,我就試著讓學生看單詞,進行簡單的拼讀。然後發音,這樣對學生是有一定幫助的。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適當教給學生發音方法和拼讀規則,久而久之,學生面對單詞就會自己去摸索怎樣拼讀,這樣不僅培養了認讀能力,更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
㈡ 小學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小學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摘要] 閱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然而對廣大學習英語的小學生來說,目前還沒有很適合他們學習的閱讀資源,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英語閱讀資源進行了開發和利用,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 小學英語閱讀資源 開發與利用
一、 小學英語閱讀的重要性與現狀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閱讀。英語學得好的人,一般說來,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反之,也只有讀得比較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黃源深,2005)。
這段話是英語教學專家對英語閱讀重要性的認識,相信也是所有英語教學者的共識。
新課程標准規定小學階段英語閱讀量達到累計10—12萬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對於小學英語教學來說,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的聽、說能力,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聽、說基礎之後,就需要不失時機地加強閱讀教學。因為英語學習需要不斷地復現,需要大量的輸入來強化能聽、說的語言材料並加以拓展。簡單機械的復現和輸入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只有將所學的知識放到新的情景中,放到新的閱讀活動中才能吸引學生,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也需要大量的閱讀輸入。
然而,現在小學生所學的教材中,閱讀材料比較單一,很難滿足學生大量閱讀的需要。於是,廣大的教師和家長把眼光放到了教輔市場,但是目前,在林林總總的教輔市場中,也很難找到完全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
小學英語閱讀很重要,但事實上又很難找到現成的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想到了對於小學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二、 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為了滿足學生的英語閱讀需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和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閱讀資源進行了開發和利用,具體做法如下:
1.博覽群書,篩選閱讀材料
如今的小學英語教材種類很多,各有各的特點,但是在話題、結構、功能等方面的編排都比較相似。因此,在教學同一話題的時候,不同教材中的閱讀資源就可以相互補充。我校主要採用的是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和上海版的牛津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我往往還同時參考劍橋少兒英語、階梯英語、智能英語、靈通少兒英語等多種教材,根據實際需要,選用這些教材的.閱讀材料作為學生的補充閱讀內容。
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a let』s learn部分時,我選用了劍橋少兒英語第三級上冊unit 2 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中的一篇文章which season is it? 作為學生的課外補充閱讀材料,圖文並茂的閱讀材料直觀又生動,學生既鞏固了課內的語言,又學習了新的相關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2.結合教材,編寫閱讀材料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並不需要很費心地去尋找適合的閱讀材料,只要把教材中的語言材料進行簡單的加工,就可以成為很好的閱讀教材。
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 my home part a let』s learn部分時,我把study, bathroom, kitchen, living room, bedroom這五個單詞與let』s do部分的內容組合在一起,編成了這樣一個閱讀小短文:
look at my home! there are five rooms in my home. you can see a living room, a study, a bathroom, a bedroom and a kitchen. you can 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 or read a book in the study. you can take a shower in the bathroom and have a sleep in the bedroom. you can also have a snack in the kitchen.
my home is very nice. welcome to my home!
這樣的閱讀短文只是把原本零散的語言知識組成了一段完整的話,但是對學生來說意義卻不一般,因為他們能讀懂這么長的一段文字了,這會給他們帶來很強的成就感。同時這個短文也為學生練習表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3.引導學生,創作小短文
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並且表現慾望很強,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就能寫出很好的小短文。另一方面,學生寫的文章貼近他們自己的生活,符合其他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更具吸引
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引導學生仿寫、試寫小短文,並將寫得好的文章推薦給全班學生閱讀。
如在教完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my new room後,我讓學生仿寫一篇主題為my room的小作文,讓他們把自己的小房間介紹給好朋友,就這樣,好朋友之間為彼此創作出一篇閱讀短文。通過這種形式的交流,同學之間還能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學生都樂於寫,也樂於閱讀。
又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 i have a pen pal part b let』s read時,我讓學生試寫一篇題為my friend的小短文,其中有一名學生的小作文是這樣寫的:
my friend
i have a good friend. she is a girl. she is tall and thin. she has long hair. she is very active. she likes playing the piano and listening to music. s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her home is near our school. we are in the same class. we often play together after class. we like each other very much. who is she? can you guess?
這篇習作所用的語言知識比較普通,學生都能看得懂,而且裡面的每一個句子大多數學生也都能寫。而且這篇小短文幾乎把一個六年級學生所學過的關於描寫人物的所有語言都用上了,可謂是一篇典範之作。再者,這名學生在文章的結尾還拋給了讀者一個問題,讓讀者猜猜她的好朋友是誰,這也是學生所熱衷的事。於是,我就把這篇習作發到學生手中,學生邊讀邊猜,興趣盎然,在讀的過程中還學習了寫小文段的範例。
4.鼓勵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
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信息環境里,學生獲取閱讀資源的能力不可低估,如英語報、英語畫刊、英語故事書等,幾乎人人都有,再加上日新月異的互聯網資源,只要教師發動得當,措施得力,學生自身就能提供出大量的閱讀資源。一般學生推薦的閱讀材料都能適應大多數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學生所接觸的閱讀材料也往往是他們所感興趣的話題,很有推廣價值。教師只要將這些閱讀材料稍作篩選,就能建成一個適合學生閱讀的資源庫。
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我還會請提供某一閱讀材料的學生負責他們所推薦的材料的過關和相關練習的批改,做得好的學生將被評為每月的閱讀之星;我把學生所推薦的閱讀資源放到校園網上,開展比賽看誰推薦的閱讀資源點擊率高,得到的肯定評價多;除此之外,我還讓推薦閱讀資源多,質量又高的學生當校園網英語論壇的版主,由他們輪流負責英語論壇的管理;另外,我還在學生當中開展課外英語閱讀量的評比,讓課外閱讀量大、閱讀習慣好並且英語成績優異的學生獲准期末英語免考。
通過這一系列的鼓勵措施,大多數學生都能主動推薦課外閱讀資源,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外閱讀活動中來。
5.發動教研組,開發校本閱讀課程資源
為了進一步滿足學生的英語閱讀需求,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使學生的閱讀資源更加系統化,筆者還發動教研組的教師共同開發校本閱讀課程——《校園英語》。
《校園英語》的編寫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a. 趣味性原則,即從學生的年齡特徵與興趣愛好出發,相關的閱讀話題必須是學生津津樂道的內容。b. 真實性原則,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語言情景需真實,主題需與學生的日常校園生活相關。c.實用性原則,所採用的語言必須有實際交際意義,學生通過閱讀所獲得的語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運用。
《校園英語》的編寫根據功能分成以下幾個方面:課堂英語、課外英語、餐廳英語、體育活動英語、游戲英語、禮儀交際英語。每個方面都有對話、小故事、說唱等不同形式組成。
《校園英語》作為每年校園英語等級考試的必考內容之一,學生都能認真進行閱讀,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收效良好。
三、 開發與利用英語閱讀資源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意義
1.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只學課本,學不好英語。由於教學的需要,「課本英語」多是一種「理想化」的語言材料,它與現實生活中以交流為目的的真實語言材料有一定的距離。通過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接觸到了地道的英語,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2.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由於所開發的英語閱讀資源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提供給學生的話題大多是他們喜歡的內容,學生的閱讀行為更加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加濃厚。豐富的閱讀資源給學生帶來了無窮的閱讀樂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課堂英語學習。
3.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通過大量的補充閱讀,學生的課內語言知識得以不斷地復現鞏固,進一步增長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了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閱讀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滿足了學生表現自我的慾望。閱讀之星的評比、免考和校園英語等級考試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夠不斷體驗成功,獲得成就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4.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在閱讀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有關閱讀技巧的指導,如教會學生抓關鍵詞閱讀、根據上下文猜生詞詞義等方法,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嘗試,不斷練習。大量有指導的閱讀訓練使得學生的閱讀速度大大提高,閱讀能力也獲得了長足發展
;㈢ 淺談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論文 [淺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既是我們從外界獲取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一種最為便捷的語言信息輸入方式。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歷來是廣大英語教師教學激局姿的重中之重,閱讀課所佔的課時也是最多的,但是閱讀教學效果卻往往不盡人意。因此,如何做好閱讀教學是擺在我們廣大高中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共同課題。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教科書明絕上的篇章閱讀教學
《新高中英語》教科書提供了大量的閱讀材料,文章題材和體裁形式豐富多樣,如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或應用文體。所選文章內容既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需要、心理特徵和實際情況,又通過學習文章,讓學生學習了新的詞彙、語法和語言結構。所以,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課本上的篇章閱讀。
教師方面: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利用好教材上現成的教學任務,但同時又不應該局限課本上已設計好的教學任務,而應該根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盡可能優化設計新的學習任務來更好地幫助學生通過學習閱讀材料來提高閱讀技能。首先,重視閱讀教學的導入。教師課前應結合所要學習的閱讀材料,考慮學生實際學情與興趣愛好,對教材的現成教學任務進行取捨,如可要求學生上網查詢一些與閱讀材料相關的信息與背景知識,並於課前通過問題形式來對學生准備情況進行檢查。其次,在設計學生閱讀後的教學任務時,除了可以通過選擇正確答案、根據原文內容填空、正誤判斷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外,可以設計一定的句子翻譯練習,此時可先要求學生在翻譯時使用文章中的詞彙及結構,且句子內容也應盡可能與文章相吻合,這樣有利於降低學生完成任務的難度。待學生完成後,教師可啟發學生用學過的詞彙及結構來進行替換,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的目的。最後,在完成包括閱讀材料中的詞彙、語法和句子結構教學後,除了可以通過讓學生寫文章的總結形式外,還可以通過要求學生寫 讀後感 的形式來設計任務,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理解與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學生方面:學生要改變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方式,不要只滿足在閱讀課上記了多少筆記,而應該藉助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盡可能多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特別是在做句子翻譯練習時,學生可以培養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鞏固增加新的詞彙及結構,鍛煉口語,從而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二、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一)整體法。運用整體法閱讀就是對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的理解。文章的取材都依據文章中心,因此,我們可以抓住中心、分析標題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從整體上縱觀全文結構和內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的思維發散,真正在閱讀教學中既能放開又能收攏,既抓大放小。著手的主要內容:main ideas ,title topic sentence and each section main idea and title。
(二)線索法。尤其在閱讀記敘文(narrative)時要採用這種方法。記敘文多以記人敘事為主,包括的內容有:個人經歷、文學傳記、新聞、消息、歷史文獻及講述故事的小短文、小說之類。閱讀時應抓住幾個要素5W+H(Who When Where Why What How)以時間順序(chronological order)展開的閱讀文,閱讀以事件發生順序安排的文章。
(三)北京知識介紹法。英語的題材比較廣泛,反映了各英語國家歷史和地理、風土人情、名人傳記、新聞、禁煙、自然災害、環境保護、體育運動、飲食習慣、文物,貨幣、國際大型會議簡況、黑人等問題。題材的廣泛性延展了學習者思維的開放性。利用背景知識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閱讀文的梗概,而且在教學內容中滲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加深對閱讀材料的領悟,從而有利於啟迪他們正確的認識臘改世界,激發他們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背景知識是英語文化的重要部分。挖掘英語文化,並將這種文化融入到外語教學中,是將英語作為一門活脫脫的語言進行教學的體現。
(四)速記法。是依據讀者的目標速記某些信息。如:person event time place ideas evidences and so on .
三、重視對課外閱讀材料的延伸
高中英語大綱明確指出:〝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單純通過教科書中的課文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如何行之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教師的引導和監督作用不可忽視。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閱讀也不例外。如果沒有興趣,要想讓學生長久地將課外閱讀堅持下去將是一項困難而艱巨的工作。
第一、教師首先應該考慮現在的青少年興趣愛好,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寫總結和讀後感或讀書筆記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對學生完成情況教師應及時給以評價,且多以正面積極鼓勵為主。
第二、教師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作品,文章體裁應多樣化、題材涉及面要廣、可讀性要強。
第三、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 按意群閱讀,擴大視幅。閱讀理解的基本單位是意群組成的句子,在閱讀中應按意群閱讀。切忌出聲閱讀和指讀。(2) 少用或不用詞典。在閱讀時切忌一遇到生詞便,其一是影響速度、其二是時讀時查,讀讀停停,不利於理解文章的信息內容。最好解決辦法就是鼓勵培養學生學會猜測詞義,掌握猜測技巧。
第四、注重學生生活體驗與閱讀心理素質培養。很多時候,一篇文章中,生詞很少,學生卻難以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寫作意圖。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體驗缺乏,解決途徑可以鼓勵學生多做些中文雜志讀物。很多學生在考試時容易心理緊張,特別是遇到生詞或是難句時,這時教師應該及時告知他們任何一篇文章都會有生詞或是難句,只有繼續讀下去,可通過上下文來幫助我們理解。
總之,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多方面努力,既要重視課本閱讀,也需要有做一定課外閱讀材料練習,僅僅依靠課本上的閱讀材料來實現提高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然而閱讀能力的提高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形成習慣的過程。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堅持廣泛閱讀,注重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實現我們提高閱讀能力的學習願望。
㈣ 如何提高小學生中高部的英語閱讀能力的結題報告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加強閱讀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閱讀理解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隨著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根據《英語課程標准》的要求,英語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不僅要完成傳統閱讀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適度深化課文的內涵和拓展課文的外延。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我談談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現行的《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閱讀材料,而且圖文並茂,
語言生動有趣,是學生最好的閱讀資源。針對五、六年級教材,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精心設計每個Unit中的A部分,幫助學生准確理解課文,就是引領學生正確完成一篇閱讀理解的方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粗讀和略讀課文,布置簡單的任務,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大意,並回答簡單問題。
2.精讀課文,學生互相討論語言知識點,教師指出重點、難點,同時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理解。例如:根據5B Unit 3「Hobbies」的閱讀教材,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What』s Ben』s hobby? (2) What』s Mike』s hobby? (3)Do Helen and Yang Ling have any hobbies ? What are they ? (4) What kind of stamps do you like ? 教師的提問並非無的放失,這樣的提問可喚起學生注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還可探測學生認知深度,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
3.總結課文,對課文進行信息梳理、歸納和總結,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強化和鞏固。為此,常用的方法是對課文進行改編,讓學生填入適當的單詞和片語。例如:在閱讀完5B Unit8「At the weekends」後,可讓學生完成如下的填詞:At the weekends, Wang Bing often_________. Sometimes he goes swimming, sometimes he plays basketball, because(因為)he and Mike like _______ very much. Helen likes ________, she and Yang Ling often do housework at home. Su Yang and Su Hai often watch________. Sometimes they_________butterflies in the park.通過這一環節,既了解了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理解,同時又檢測了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二、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增強學生記憶能力
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主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中,常用的有三種閱讀:略讀、細讀和尋讀。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尋讀能力。尋讀指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學生閱讀前提出問題,要求捕捉文章重要的信息,這不但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眾所周知,學好英語必須過好詞彙關。對於一些英語學習者來講,詞彙是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不少學生就是由於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無法掌握教材中的詞彙而掉隊,從而影響了閱讀能力的發展,為他們的英語學習造成了很大困難。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單詞記憶方法的指導,增強他們記憶單詞的能力。一般來講,小學階段記憶單詞有讀音記憶、聯想記憶和構詞法記憶。
讀音記憶是根據單詞的讀音來記憶單詞,這是培養學生記憶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讀音記憶法的前提是學生的讀音一定要准確,並掌握一定的發音規律。
聯想記憶法是設法把單詞的音、形、義聯系起來。如拼寫聯想,就是將拼寫類似的單詞集中在一起記憶,如peach&beach&teach, book&look&cook, boy&toy等;利用構詞法記憶,也是猜測單詞的一個好方法。英語中許多單詞是由一個詞根派生而來的,派生而來的詞由詞根加前綴或後綴構成,而前、後綴都有一定的意義。如:形容詞-ly就轉化為副詞,careful&carefully, beautiful&beautifully; 動詞-er轉變為名詞,work&worker, teach&teacher.
三、拓展英語閱讀渠道,促進課外閱讀延伸
小學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於此。課內閱
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實踐研究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技能的發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英語課外閱讀的機會,創造有利於學生英語閱讀的環境,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利用多種渠道,選擇閱讀材料
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教
師可以從一些科學性、時代性較強的讀物上選擇適合學生閱讀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內容,讓學生閱讀,以此豐富學生的視野。在教學中,我引入了《英語周報》、《時代英語報》、《閱讀》等報刊及讀物,讓學生親身感受、直接體驗英語。
(二)開展「漂流」活動,拓寬閱讀視野
「圖書漂流」是一項很好的交流活動,可在每學期初制定課外閱讀方案,為
各年級確定不同的閱讀書刊,在班級里、年級中進行「漂流」,學生交流閱讀後的感受,這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平台,開辟了廣闊的閱讀天地。
另外,還可鼓勵班級學生辦好英語黑板報、英語手抄報等宣傳欄目,刊登英語小故事、英語諺語和詩歌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利用每周一次的「小喇叭廣播」,播放一些學生喜愛的英語歌曲及其他英語節目,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知閱讀材料,訓練聽的能力。
㈤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開展該課題條件分析
農村小學增設英語教學以來,還處在一種缺乏語境、質量不高、效果不好、方法不多的階段,尤其是英語閱讀和英語口語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最大制約因素,也是英語教師最犯愁的地方。如何能夠有效培養和提高農村小學英語閱讀能力,是擺在小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亟需解決的課題。
新課改規定小學階段閱讀量達到累計10—12萬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閱讀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在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往往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其實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閱讀就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現實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
1、教師自身的指導能力不足
(1)重視語言知識能力,忽視閱讀技能的培養
(2)重視傳授講解和練習,忽視閱讀過程中的指導
2、學生自身閱讀能力薄弱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小學生明明知道一個個單詞的意思,但連詞成句,連句成篇之後卻又不知道它們的意思了。這樣就導致學生閱讀速度慢,閱讀內容有限,知識面狹窄。同時有的學生閱讀時注意力不集中,捕捉信息的能力較弱。這些使得小學生很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 除了上面的主要問題之外,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㈥ 中小學英語課外閱讀量標准出爐了嗎
據報道,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和教育水平的升級,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隨之改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突破英語教育的瓶頸由聽、說轉移到閱讀上。順應英語閱讀教學時代的到來,一份界定中小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量標準的計劃16日出爐,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全國中小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領讀計劃》由全國英語閱讀教學研究協作體發布,該協作體是由北京市教育學會學科英語教育研究分會發起,並由外語教育教學研究專家、教研員和教師志願加入。該計劃倡議全國中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有規劃地安排英語課外閱讀。
資料圖
少兒英語教育的相關培訓機構也認同英語閱讀的重要性,並在課程設置上有所傾斜。讀伴兒創始人、瑞思學科英語董事長王蘭柱說,英語學習的下一個重點,是提升孩子「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能力,讓孩子真正能把語言用起來。言之有物,就要求孩子基於英語形成對世界基本概念的體系化認知;言之有理,則要求孩子對自己所獲取的信息要有所感悟、有所思辯。而這一切,僅靠看動畫片、讀故事繪本或者練口語很難解決,系統化的閱讀是英語教育必須重視的部分。
徐濤是一名6歲孩子的父親,也是英語閱讀的忠實實踐者。多年來,他堅持與孩子一起做親子閱讀。他說,孩子的成長受益於此,因為閱讀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今後開展成功社會交往的基礎。交往依靠表達,而表達不僅包括淺層次意義上的生活溝通,還有基於知識的深度思想交流,這必須依靠閱讀來構建。
㈦ 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研究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要適應社會、時代的需求,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以學校發展的眼光對待英語教學。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課一直是最受重視的科目。無論在中學還是大學,英語閱讀課所佔的課時最多。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的小學英語並無明確的英語閱讀教學目標和配套的閱讀教材,因此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閱讀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怎樣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我們將這個問題作為我們的研究課題進行了研究。
通過我們課題組老師的研究和討論,制訂了研究計劃。通過我們課題組老師的探索與實踐,完成了課題的論證,並向全校展示了我們低、中、高三個年級段不同風格的研究課,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好評。我們的課題研究已經見到了成效。
二、 研究的主要內容與目的:
1、 研究的主要內容:
① 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研究。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埋說過:「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就是這樣,只有當他們真正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興趣」,並且在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興趣」。興趣越濃,求知慾越強,學習的注意力越集中,學習也就越積極主動。
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老師,考慮到學生好學、好動、好新、好問、好模仿的年齡特徵,在教學中因勢利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就是如何設法使他們的積極性長期保持下去。
② 培養學生英語閱讀方法的研究。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其主要原因是語言因素限制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所謂的語言因素是指字母、單詞、習語、短語和語法規則等。當學生遇到新單詞或新句式時,立即產生了畏懼感,覺得束手無策,便知難而退。究其原因,首先,學生缺乏濃厚的閱讀興趣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大部分學生除了作業中的閱讀練習,從來不主動閱讀課外材料,加之,學生又缺乏一定的閱讀方法的指導,很難養成閱讀習慣。其次,目前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容比較也匱乏。再者,在小學階段,教師對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還沒有足夠的重視與廣泛的研究。
在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往往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但是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學生的閱讀能力應在啟蒙教學階段進行滲透培養。針對以上幾個問題,我們認為,為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的養成和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打下扎實的基礎。
③ 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措施的研究。
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英語作為一門交際工具,其最終的目的一是通過聽說能力與外國人進行直接思想交流,二是利用英語閱讀材料來獲取更多信息,從而達到間接語言交流的目的。
《英語課程標准》規定小學生畢業時英語達到二級水平,其中讀的目標如下:能認讀所學的詞語;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讀懂問候卡中的簡單信息;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根據以上目標,我們可以看出認讀、拼讀單詞及朗讀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佔了很大的比重。對小學生閱讀的要求還只是停留在圖文並茂、短小有趣的基礎上。我在教學中力求在聽說的基礎上培養閱讀能力,朗讀的基礎上培養默讀能力。本著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培養閱讀策略,激發自主學習能力兩方面提高小學上的閱讀能力。
④ 對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評價的研究。
閱讀是英語學習形式之一,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和對閱讀能力的評價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本文就對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評價作一個探討。
長期以來英語閱讀都被認為只是接收信息的單向活動。評價單一,缺少互動,學生對英語閱讀缺乏興趣,產生厭倦的情緒,從而影響英語閱讀能力的發展,導致英語閱讀能力低下。究其原因之一,是以往的評價偏重於學生的終結性考試成績,而忽視對學生閱讀學習過程的評價激勵。不當的評價導致學生失去了閱讀的熱情和興趣,也失去了閱讀的動力,可見評價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有效的評價應該是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而不是讓學生感到評價是索然無味的學習壓力。我們應把評價發展的意識貫穿於閱讀教與學的過程,以發展眼光看待學生的閱讀學習,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引發學生閱讀學習的動機,還要發展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從而真正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躍進。
2、 研究的主要目的:
① 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② 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③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④ 探索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組織閱讀活動的策略
(一)閱讀前——朗讀拓展促閱讀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語篇涉及讀者熟悉的主題,他們就能順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語篇主題,就會出現障礙。因此,應在學生閱讀前,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為學生創造足夠多的機會朗讀語篇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對即將要閱讀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為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作鋪墊。
(二)閱讀中——閱讀過程技巧與方法的調控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因此,我覺得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保證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在實際課堂中,我發現很多教師在提問後就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師或是不斷重復問題,或是忙著啟發(很多情況下是暗示)。試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嗎?學生能獲得多少「頓悟」和思維的閃光呢?可學生為了迎合老師的心理,匆忙尋找只言片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是走進了繁瑣而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中去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在提問後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當學生回答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這個等待的時間雖短,卻正是學生思維最為緊張活躍的時刻。
2. 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
在現實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的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可以對答如流,但是學生用英語提問的能力卻與之相距甚遠。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按意群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的速度及效率。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機會進行提問,其目的就是在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
3. 逐步滲透難點詞、短語
在閱讀教學中,將影響學生閱讀的難點詞、短語逐個地滲透到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在更加簡短的語篇的閱讀過程中、在圖片看說過程中、在其運用過程中將這些詞和短語理解並掌握,而不是像對話課教學一樣,刻意地將它們逐個進行教學。
4. 感知——理解——運用
英語閱讀是非常復雜的心理認知活動,是讀者通過感知書面語言材料,進而對其進行編碼重組、解析破譯,再現作者提供的完整信息的過程。感知是讀者對書面材料的識別和辨認,其意義在於獲得基本信息,為對語言材料的編碼重組進行硬體上的准備,這是閱讀中的信息交換過程。理解則需要讀者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感知的書面語言材料的基本信息進行編碼,然後重組,解析破譯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全面准確地把握閱讀材料的信息,這是一個復雜的信息處理過程,也是讀者得以順利有效地進行閱讀的關鍵環節。
5. 整體理解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難句是在所難免的。如果碰到生詞、難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思考,甚至還想把它譯成漢語才能罷休,其結果不但影響了閱讀速度,也不利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應養成從文章的篇章結構入手,越過少量生詞、難句所造成的閱讀障礙,領會文章的主體思想,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然後從整體上對詞句進行推敲,攻克難關,最後又回到對全文進行歸納總結的良好閱讀習慣上。使閱讀從感性認識進一步升華形成理性認識,從而加快閱讀文章的速度,提高對文章理解的正確性。
(三)閱讀後——語篇的有效延伸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於此。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實踐經驗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發展。
1. 選擇課堂教學的拓展語篇
選擇一些與課堂上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語篇,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的學習,又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2 .選擇生活化的拓展語篇
許多調查表明,語篇內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學生更易理解,有助於學生更好的閱讀,並習得一些生活、學習的經驗。
3. 帶著任務閱讀
許多實踐證明,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給學生課外拓展語篇的同時應給予一定的任務,如:(1)給語篇取個小標題。(2)回答與語篇相關的幾個問題。(3)聯繫上下文猜幾個生詞的詞義。(4)判斷與語篇相關的句子。
4. 閱讀結果的反饋
及時有效的反饋語篇閱讀的結果能促進學生更好的閱讀,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課堂時間有限,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將班級分成若干個閱讀小組,並委任一些閱讀組長,讓課外閱讀的結果在小組里進行反饋,讓每位學生在小組里分享彼此的信息與感受。這樣,既能讓學生對課外閱讀有所堅持,又能在課外閱讀中有所得,分享樂趣。
總之,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閱讀技能,高效的閱讀能力需要培養和訓練,教師只有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策略,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方法,實施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㈧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精選閱讀材料
2.藉助多種媒體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在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培養學生優秀的閱讀方法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在英語閱讀的海洋中乘風破浪。
三、擴大積極的語言因素,積累知識
對英語學習者來說,如果沒有詞彙,其他什麼都談不上。掌握詞彙是基礎。
1、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如「Cool」一詞,除了讓學生知道原意「涼快」,可告訴他們現代英語中的許多解釋。
2、擴大學生的詞彙量。詞彙量的擴大,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努力創造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巧妙地將詞彙教學滲透於學生的認知過程中。
四、加強閱讀過程指導,發展學生閱讀技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生才能有學習的動力。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起到積極的、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中,我通常引導學生分三步走:
1、閱讀前——想像說話,主題質疑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語篇涉及讀者熟悉的主題,他們就能順利進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如果不熟悉語篇主題,就會出現障礙。所以在閱讀前讓學生了解相應的主題背景知識有助於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2、閱讀中——激發思維,活學教材
課內英語閱讀教學是以教材為渠道,是一個引導學生探索未知知識的過程,又是一個溫故知新的過程,但不能死用教材,照本宣科,把課文教死了,應採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與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3.閱讀後——即時檢測,注重實效
這是檢驗學生閱讀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檢驗學生是否把所學的知識連貫了起來,融匯於了一體。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採用聽、說、寫的方式來對學生的閱讀質量進行反饋。
五、研究方法
1、個案研究法:對某一個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跟蹤調查研究並作反思總結;
2、案例分析法:對比較典型的閱讀教學的材料進行分析,或對課堂案例進行微格研究,直觀地體現研究情況;
3、調查觀察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外在行為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從而直接感知和記錄學生對所學閱讀材料的興趣、理解程度、掌握情況等。
㈨ 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研究報告
問卷調查法。
調查步驟:
1、確定調查對象。根據學校所處不同地理環境,按我區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層次,我們分別選擇了分屬不同層次的陳家橋鎮、回龍壩鎮、土主鎮、中梁鎮等四鎮,其中陳家橋鎮屬於經濟較發達的農村地區,回龍壩鎮、土主鎮屬於經濟發展中等水平的農村地區,而中梁鎮是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山地農村地區。在這些鎮,我們隨機選擇了陳家橋小學、土主小學、保農小學、玉屏小學、新發小學、中梁小學等六所小學的部分學生和他們的家長作為我們的調查對象。
2、設計調查問卷。在設計問卷調查表時,我們參考了一些相關的調查設計,問卷內容分學生和家長兩部分,共設計了30個學生問題(全是選擇式),涉及學生課外閱讀心理品質、閱讀方向、閱讀活動、外部影響和開展條件;共設計了5個家長問題(全是問答式),主要是了解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的認識關注程度。
3、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2007年10月,我們向上述學校的有關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表,並說明了填寫要求。歷時一周,我們共發出問卷396份,回收有效問卷365份。
4、調查問卷的統計與分析。
調查結果與思考:
一、學生問卷統計結果:
(一)課外閱讀的心理品質:
1、主動性品質:
(1)關於興趣:
「雙休日,你最喜歡干什麼?」選擇「看電視」的學生佔47.40%,選擇「出去遊玩」的學生佔27.95%,選擇「上網打游戲」的學生佔11.23%,選擇「看書」的學生佔13.52%。
(2)關於動機:
在如何看待課外閱讀的意義上,51.00 %的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14.25%的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有利於提高個人文化素養,22.47%認為可以積累優美詞句,提高作文水平,20%的學生認為可以擴大知識面,彌補課堂閱讀的不足。
(3)關於態度:
對課外閱讀活動的參與程度,選擇「很喜歡」與「喜歡」的佔51.78%,選擇「喜歡,但很少讀」的佔38.90%,選擇「一點都不喜歡」的佔9.32%。
平均每天堅持讀書一個小時及以上的12.05占%,堅持半小時左右的佔40.82%,偶爾讀一讀的佔35.62%,一點不讀的佔11.51%。越到高年級,平均每天堅持讀書時間半小時以上的學生比例越大。
(5)關於閱讀心理需求:
從學生關於課外閱讀的願望來看,15.34%的學生希望得到關於閱讀內容的推薦幫助,53.98%的學生希望得到閱讀方法的指導,6.58%的學生希望得到來自長輩或老師的監督,26.03%的學生希望有一個讀書交流場所或環境。100%的學生希望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
2、專注性(注意)品質:
區別不同年段閱讀能力,每個年級段每天閱讀量按200或300字級差為准,低段達到200字及以上的為32.73%,中段達到200字以上為37.80%,高段達到500字及以上的為53.95%。
總的來說,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課外閱讀的專注性品質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高段每天閱讀量不到200字的達26.75%,而六年級尤甚,高達34.53%。
3、持久性品質:
(1)以能否讀完一本書為例,隨便翻翻的佔14.52%,只挑選有趣的地方讀的佔47.95%,能認真讀的僅佔37.53%。
(2)從學生現有的課外閱讀總量來看,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課外閱讀要求,調查反映,各年段(以雙年級為准)已達到閱讀量要求的百分比分別是:低段9.4%,中段22.5%,高段17.27%。而六年級閱讀總量在30萬以下的,高達65.47%,距離小學畢業應該達到的145萬字的課外閱讀總量相去甚遠。我們還發現,在自發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較好的班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遠遠領先於其他班級的學生。
4、探索性品質:
(1)關於讀書方法:
89.86%的學生會用摘抄好詞佳句、寫讀後感、圈點批註、講述、邊讀邊思考想像等讀書方法,但選擇方法比較單一,尤其是寫內化程度要求較高的讀後感的學生僅6.30%。閱讀中遇到問題,63.29%的學生能查閱工具書或是問身邊的人。
(2)關於閱讀理解:
29.86%的學生認為自己不但能讀懂,還有自己的想法,60.82%的學生認為自己基本能讀懂,而只有9.32%的學生表示不認識的字太多,讀不懂,且主要集中在本身識字不多的低年級段。這反映出學生識字、理解等閱讀的基本能力整體較好。
(二)課外閱讀外部影響:
1、給予學生課外閱讀影響的人:
影響最大的依次是,教師,為27.94%,父母,為27.12%,同學,為16.99%,偉人、名人,為13.42%。
2、學生反映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態度:
否定的為11.51%,不介入的為11.23%,贊同的,佔77.26%,其中表示會主動為孩子篩選或購買的的僅23.29%。
父母最支持看的課外書依次為作文選,為59.45%,名著,為17.26%,網路全書,為14.79%,其他諸如上網閱讀、報刊雜志,為12.33.%,卡通漫畫,5.75%。
(三)課外閱讀活動開展情況:
1、關於日常課外閱讀:
18.63%的學生反映老師經常要求學生讀課外書,68.22%的學生反映老師偶爾要求讀課外書,13.15%的學生反映老師沒有要求課外閱讀。
2、關於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
18.08%的學生反映班裡有開展讀書交流活動,64.93%的學生反映班裡偶爾開展過讀書交流活動,16.99%的學生反映根本沒有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四)課外閱讀方向:
1、關於圖書圖文形式:
適應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低段喜歡讀純圖畫的圖書或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書佔78.19%,中段、高段逐步轉向喜歡讀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書或純文字圖書,分別佔75.60%和85.53%。
2、關於圖書內容類型:
讀教輔作文類的佔36.71%,讀文學故事類的佔31.51%,讀科普類的佔21.64%,讀卡通漫畫類的佔32.87%,讀報刊雜志的佔7.40%,讀其它類型的佔10.14%,其中讀教輔作文類的高居榜首。
(五)課外閱讀條件:
1、關於課外書的來源:
自己買的有54.79%,向學校圖書館或班裡圖書角借來的有21.92%,來自其它方式的有25.21%。
2、關於家庭讀書氛圍:
家裡訂閱報刊雜志(包括《少年先鋒報》)一份以上的有52.33%,而訂閱兩份以上的僅29.04%;家裡父母能平均每天讀書或報刊雜志半小時以上的有39.45%,能讀一小時以上的僅12.60%;有書房、書櫥或其中之一的為59.73%;擁有課外書不足10本的高達59.18%,實際上,一本課外書也沒有的大有人在,而擁有課外書30本以上的僅佔15.34%。
二、家長問卷統計結果:
(一)關於孩子課外閱讀習慣:
作為孩子課外閱讀的觀察者,25.5%家長認為孩子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47.12%的家長反映孩子有課外閱讀行為,27.38%的家長反映孩子沒有讀課外書。
(二)關於課外閱讀活動意義:
96.99%的家長認為讀課外書是有益的,只有3.01%的家長認為課外閱讀對孩子沒有什麼明顯幫助。但認為課外閱讀就是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學習成績的家長高達58.08%。
(三)關於親子閱讀:
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只有13.42%,偶爾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有35.34%,沒有親子閱讀經歷的有51.24%。大多數家長反映自己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
(四)關於課外閱讀困難:
69.32%的家長認為孩子課外閱讀最大的困難是理解能力不強(而低段多反映學生識字量不足,影響孩子閱讀),40%的家長反映孩子課外閱讀缺乏指導。
(五)關於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93.97%的家長對學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明確表示支持,只有1.10%的家長明確表示不贊同學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三、結果分析:
(一)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觀態度積極。調查結果反映出真正不愛讀課外書的學生並不多,不到百分之十。100%的學生希望學校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閱讀活動。這對我們即將開展的課題研究是十分有利的,同時也告訴我們,課外閱讀的關鍵是能否長期堅持。不過,我們調查發現,二年級選擇「一點都不喜歡」的學生比例高達20%,這是令人憂慮的。它提醒我們,課外閱讀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必須從小抓起。
(二)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濃厚,主動性不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調查表明,我區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缺乏,表現在年齡差異上,越到高年級,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越少。另外,遇到困難,有相當部分學生採取的是放棄與逃避,不能正視。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為越到高年級,學生的學習壓力越大;二是家長與教師對課外閱讀的片面認識與要求導致學生喪失閱讀興趣(家長要求學生課外時間看作文書的高達59.45%),三是充滿神奇、幻想的影視特別是動畫片的巨大影響。我們還發現,盡管地處農村,網吧對學生的影響雖然還不是很明顯,但所佔百分比已經超過了選擇讀書的,這尤其表現在中高年級,是我們需要引起重視的。
(三)學生課外閱讀意志品質不強,閱讀量小。調查發現,我區農村相當部分學生缺乏課外閱讀專注性品質即注意力,不愛讀課外書,且有愈來愈烈之勢。直接導致課外閱讀總量小,無論哪個年級,能達到新課程標准要求的學生很少很少。而且,相當多學生現有的課外閱讀量距離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去甚遠。這說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必須加強小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意志品質的鍛煉,提高其自控能力。
(四)學生課外閱讀畏難情緒較大,能力較低,方法不多。調查發現,盡管不少學生能夠用一些常用的讀書方法,但是思考程度不高,能夠綜合運用的很少,即使是高年級,相當多的學生也不願採用寫讀書筆記、讀後感等語言內化與思考程度要求較高的讀書方法。家長們反映,很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理解能力差,不認真,怕吃苦,持續時間短,懶於動腦思考,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
(五)學生課外閱讀內容單一,種類少。在內容選擇上,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是學習輔導(其中主要是作文)類、童話故事類和漫畫卡通類課外書籍。對於其它書籍,比如《網路知識大全》、《十萬個為什麼》、經典名著以及其它史地、人文等方面的書籍,即使適合他們閱讀,他們也不會主動選擇來讀。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家長只關注孩子成績,忽視孩子全面發展的急功近利思想影響,二是受自身對一些直觀性強的、能調動各方面感覺器官的事物比較感興趣的心理發展特點的影響。
(六)家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意義認識片面。相當大部分家長急功近利,希望課外閱讀能立竿見影,迅速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或是作文水平。而不少學生受家長影響,對課外閱讀同樣帶有很大的功利性,他們就是沖著能提高學習成績、作文水平而讀的。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絕大多數家長並不支持孩子閱讀卡通漫畫類純視覺讀物。
(七)學生課外閱讀文化氛圍差,無書可讀。離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給予他們的影響最大。由於自身素質的局限,家長普遍缺乏閱讀習慣,親子閱讀經歷極少,不能給學生樹立身邊的讀書榜樣。同時,由於農村生活習慣與經濟限制,大多數家長也沒有為孩子創造一個比較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因此,學生普遍缺乏來自家庭的文化熏陶。另外,家長們對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網路閱讀比較陌生,也不利於孩子閱讀視野的拓展。而更嚴重的是,學生無書可讀。幾乎所有被調查的班上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圖書角(掛上三五本或是幾張報紙,那不叫圖書角),學生個人藏書嚴重不足(不少學生把家裡所有課堂以外的書都算上了,數量也很低)。
(八)學校對課外閱讀重視不夠,學校圖書室利用率低,課外閱讀活動貧乏。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學校不夠重視,圖書室沒有專人負責,沒有做到向學生全面開放;二是學校現有圖書內容陳舊,數量有限,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嚴重不足;三是任課教師迫於教學壓力,很少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各種書籍。所以,幾乎所有被調查學校都很少或是根本沒有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盡管學校都配備了大量的圖書,但實際借閱率並不高。這是導致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喪失、閱讀積累少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九)廣大家長支持學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從家長的反饋來看,這次調查起到了一個認識引導作用,激發起了家長們對孩子課外閱讀的關注與思考,家長明確表態支持課外閱讀的百分比高達93.97%,明顯高於學生問卷反映出來的(過去時支持態度)77.26%,為即將開展的課題研究作了比較到位的前期宣傳、動員准備,有利於學生和家長觀念的轉變,有利於課題研究的施行。
對開展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建議:
一、 少些功利色彩,注重興趣培養。
1、轉變觀念,少些功利色彩。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首先要努力轉變教師,特別是家長對課外閱讀意義的片面認識。應該認識到,課外閱讀是學生課堂閱讀與學習的延伸,課外閱讀的直接目標應該是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具有較為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便能較好較快的同化新的學習內容,學得更快,學得更好。課外閱讀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良好個性與健全人格的形成。我們必須明白,語文素質的提升歸根到底還取決於學生自己的勤奮閱讀和領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升,同樣取決於學生自身的勤奮閱讀與領悟。因此,課外閱讀,絕不僅僅是多讀幾本書,簡單地達到一定的閱讀量。作為老師,或是家長,絕不能把它當成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或是學習成績的制勝法寶。
一定選我,我是特級教師,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