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英語閱讀教學
1.通讀文章,了解主要內容,揣摩中心思想。
2.認真通讀所有題目,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
3.逐條解答,要帶著問題,仔細地閱讀有關內容,認真地思考、組織答案。
4.檢查,看回答是否切題,內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
② 高中生英語閱讀策略
高中生英語閱讀策略
閱讀是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的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是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和途徑。下面是我收集的英語閱讀的策略,大家可以閱讀參考一下哦!
【英語閱讀的策略】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近年來中考英語閱讀理解的題型,闡述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課內外閱讀訓練,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策略,並在英語閱讀專項訓練中運用這些策略,體驗這些策略所帶來的作用,並最終使學生能在考試中根據不同的閱讀要求,採取不同的閱讀策略,從而獲得高分。
【關鍵詞】 新課標 閱讀策略 主要題型 解題方法
兩年前曾聽過全國特級教師,北京四中的英語組長李俊和老師的講學報告。覺得最深刻最精彩的是他的“得閱讀者得天下”的觀點。
確實,中考英語閱讀理解是全國各地中考的“重頭戲”,多個地方的命題都出四篇閱讀理解,而完形填空何嘗不是屬於閱讀這方面的?閱讀佔分比例很高,往往閱讀取得高分使得整份試卷也會得高分。所以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是很必要的。
那麼,為了得閱讀而得天下,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
首先,教師必須為學生認真解讀好新課標。做到教師人手一本新課標。2011年國家教育部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五級中關於閱讀方面的技能描述為:1. 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2. 能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3. 能找出文章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4. 能讀懂相應水平的常見體裁的讀物。5. 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6. 能利用詞典等工具進行閱讀。7. 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領會新課標後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要鼓勵引導學生樂於閱讀,使學生養成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些閱讀策略。我認為下面幾種常見的閱讀策略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老師應該給學生做閱讀理解策略方面的專項訓練。
一、去掉雜念,安定心緒,養成良好的閱讀心理
如果沒有安定的心緒,當遇到生詞,難句,學生就會心煩意亂,無法自控,進而會隨意做出判斷。只有從容不迫才能對所讀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二、學會掃讀,找讀,跳讀以提高閱讀速度
學會把習慣上的一詞一句的點式閱讀變成一次掃描一句的掃讀。找讀即心中帶著問題,視線在文章中查找相關信息。跳讀即學會在閱讀中跳過文章中與題目無關的句段,直接閱讀與題相關的句段。
三、學會留心關鍵詞,注意弦外之音
文章第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後一段的第一句往往隱含關鍵詞。善於找關鍵詞,關鍵句的學生,更容易掌握文章的全貌,更易理解文章的主題。
四、學會邊讀邊做標記
一種標記是逢人物時間就圈,因為人物在文章中比較重要,是記敘文六要素之首,而時間線索對理解把握文章大意很重要。另一種標記是劃線,要求學生用筆把每道題的答案在文章中的位置劃出,並在旁邊標出題號。這是一種很好的掌握文章細節的方法,而且養成這種習慣能使學生在檢查時一目瞭然。
近幾年來,南寧市中考閱讀理解的命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題材包括科普知識,社會,文化,生活,環境保護,廣告,人物故事等,體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命題的題型有閱讀並判斷正誤,閱讀並作出選擇。下面是四種主要題型:
一、主旨大意題
主旨大意題在閱讀理解試題中所佔比例及難度都相當大。文章主旨大意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要找出主旨大意,應該用掃讀的快速閱讀方式。不同的文章,中心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就不同,往往文章標題就是文章的主題。主旨大意的句子有著概括性,針對性等特點。主旨大意是全文的核心,所以作者會在文章中努力通過各種細節來闡述中心。老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通過字里行間蘊含的意思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根據以往做題經驗,英文閱讀理解文章的第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後一段的第一句往往是主旨大意所在的句子。天星教育網的《試題調研》中把考主旨大意的常見命題方式歸納如下: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 concern?
The main theme of this passage is_____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is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The title that best express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_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writing this passage is_______
找主題句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英語閱讀中最常見寫作法是演繹寫作法。也就是主題句出現在文章開頭,開門見山提出主題,接著用細節來解釋,支撐主題句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常見的還有歸納法,即主題句位於段末,作者先擺事實,然後作出結論。
二、推理判斷題
推理判斷是指在理解原文字面意義的基礎上,通過對語篇邏輯關系的分析和細節的暗示,作出一定的判斷和推理,從而得出文章的深層含義的過程。常出現的推理題有邏輯推理,常識推理題等。推理判斷題在閱讀理解中時較高難度的題型,通常占總體數的20%左右。它主要考查考生理清上下文邏輯關系關系的能力以及考生的識別能力。老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到理解整體語篇,從字面意思去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線索,通過分析判斷,符合邏輯地推理。做這類題切不可主觀臆斷,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要特別注意哪些描寫環境氣氛的以及表達作者態度觀點的詞語。
天星教育網《試題調研》中把考推理判斷的常見命題方式歸納如下:
From paragraph one we can infer that_______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________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____
The author implies that________
This passage would most likely be found in_________
三、詞義推測題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測詞義和語義的能力,突出考查學生對具體語言環境的分析能力。主要的題型是:
In the … paragraph,the word….means_____.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means_______
The underline word “…”means________
老師們要指導學生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的意義,線索,內在邏輯關系去作出猜測。一般情況下,上下文所提示的意義與所考詞彙通常是同義,反義,或是它的解析的.關系,可以直接確定詞義。當根據上下文無法作出判斷的,就考慮用句法和內在邏輯方法。比如首先確定詞性,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或副詞。然後研究所考詞所在句與相鄰句之間的關系。作出猜測後,還要根據上下文檢測猜測結果是否正確。
四、細節理解題
細節就是文章的細節信息和事實。細節理解題的特點是選擇的答案一定在文章中找到相關的詞,短語,句子或段落。選擇的依據必須是短文本身提供的信息,而不是自己的主觀假設或推測。細節理解考的就是考生迅速,准確地查找信息,並分析信息的能力。老師要指導學生,碰到的細節是長難句時,先判斷是簡單句還是復合句,是復合句還要判斷主句從句,再分析意義細節理解的命題通常用“Wh-”形式來提問,如what ,when,where, why ,who等涉及時間,距離,次數,數量,有的要通過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 還有的細節題是有關事實,原因,結果,目的等。
那麼做閱讀理解題的一般方法步驟怎樣呢?老師們切不可發幾張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最後對答案了事。
一、應該發下文章,指導學生先看題干,帶著問題讀文章
分清每篇文章後的五個問題分別是主旨,推理,還是猜詞,細節理解。然後有針對性地對文章進行掃讀,對心中的那個問題進行快速定位。對於圖形,表格,廣告類的文章一定要用這種方法,考試就是考速度用這種方法能節省寶貴的時間。
二、用掃讀,跳讀等方式快速閱讀文章
找關鍵詞,主題句,掌握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同時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語篇性質。
三、詳讀細節,理順思路
特別是讀記敘文,通常有脈可尋。詳讀記敘文的人物,時間空間線索,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詳讀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
四、先做細節題和猜詞題,最後做邏輯推理題和主旨題
歸納概括中心思想,找文章標題,推理判斷題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題。必須以文章提供的線索為依據,找到立足點,用已知推斷未知,不能憑空想像,隨意猜測。
總之,老師要根據2011版《英語課程標准》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策略的指導。要求學生每次做閱讀都要計算用時多少,要求學生按老師指導的方法步驟去操作,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每個學生掌握獲高分的技巧。專項訓練或模擬考後,老師要對閱讀理解部分收集數據,進行考試質量分析,以便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 2011.
[2]天星教育網. 試題調研――閱讀理解 資料. 2012.
[3]鄭勁群. 淺議中考英語閱讀策略(資料匯編). 2011.
[4]李春雷. 談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英語周報,2008-11-11.
[5]李俊和. 英語學習方法演講. 課件,2010(9).
;③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學生實踐為基礎來引導學生多看、多讀、多練,通過一系列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的技能,提高其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英語閱讀的教學策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讀前活動:利用與話題相關的材料,激發學生大腦中已有的知識網路
1. 教師用與話題相關的關鍵詞、圖片、歌曲、錄像等導入,開展熱身活動,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使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狀態。例如,教魯教版八年級(上)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時,我先給學生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歌You and Me來導入課文,讓學生在歌聲中領悟到通過學唱英語歌曲也能提高英語水平。
再如,教魯教版九年級Unit 11 Reading It’s important to get enough sleep時,我針對中學生面臨中考,學業負擔重、睡眠不足的現狀,提出以下幾個問題: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Is it enough for you? Do you often feel sleepy when you have a lesson? What will happen if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sleep?學生反映熱烈,他們有了想去了解課文的需求,產生了閱讀願望。可見,課前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內容,構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圖像。
2. 通過標題和插圖預測閱讀內容。這相當於閱讀前的熱身,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
標題:標題往往言簡意賅,提綱挈領。魯教版初中英語自八年級起,每單元的reading都有標題。標題與內容緊密相關,不要忽視標題的作用。通過解讀標題引領閱讀活動是一種實用的閱讀策略。標題有助於預測文章內容,成功的預測能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下一步閱讀和理解做好鋪墊,同時活躍課堂氣氛。一般說來,可引導學生對文章標題進行以下預測:
Read the title, guess what’s the passage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is about?
What question can you rais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What would you write about the title if you were the writer?
例如,教魯教版八年級(上)Unit 4 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時,通過對課文標題的預測,引領學生了解支教老師和貧困地區孩子的生活,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插圖:學生在閱讀之前,往往先看插圖。通過看插圖,可以對閱讀材料有個預先的認識。
例如,魯教版八年級(上)Unit 7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中講的是說英語國家的etiquette,文中的插圖畫的是在公共汽車上各種不文明的行為,在閱讀之前,先讓學生看圖分析,用英語說出不文明的地方在哪?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去認真閱讀。
再如,魯教版九年級Unit 7 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中的插圖簡單明了,一看就明白e-mail English 的兩種構成方法,即abbreviation和homophone。學生對這種插圖會過目不忘,同時也通過插圖對文章有了預測。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預測也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積極而有效的閱讀是讀者不斷地預測並且不斷驗證預測的過程。
二、讀中活動:運用整體閱讀的教學理念,對課文進行整體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速度
1. 英語閱讀教學應遵循語篇整體教學的原則。整體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一定詞彙量的基礎上,以較快的速度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獲取所讀文章最大信息量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只是把語言的基礎知識如詞彙、句型、語法結構進行簡單處理,學生理解的知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不利於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無助於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過程應是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通讀全文,藉助上下文等來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大意、層次結構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閱讀時,根據文章內容,提出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速讀全文,從整體上理解文章,找出問題的答案,找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每個段落的主題句。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於學生日後寫作水平的提高。例如,教魯教版九年級Unit 9 Section B 3a 時,我提出兩個問題:
How many disast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reading?
When and where did they happened?
通過閱讀全文,才能正確回答出這兩個問題,並對全文有整體的了解。在第二遍閱讀時,我提出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
What happened to the water level in Fushun? Why?
Why did people stay in New Orleans ring the flood?
Which of the disasters in the reading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erious? Why?
2. 文章標題、篇首段、結尾段、每段的第一句往往體現著文章的主旨大意,篇首段會揭示主題,引出文章的核心問題;結尾段則會概括全文內容,再次闡述中心思想,與篇首段相呼應,使讀者對文章有更清晰的認識。
如魯教版八年級(下)Reading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可以引導學生讀小標題來抓住文章的重點:By learning to forget, 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 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這三個小標題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抓住解決問題的三個主要方法,便於完整地理解課文。
此外,要培養學生找每段的主題句、關鍵詞(主題句往往在句首或句末)。如魯教版八年級(下)Section B 3a的郵件中,My family and I want to take a trip this summer somewhere in the east of China. I hope you can provide me with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kinds of vacations that your firm can offer…這一句就是文章的關鍵句,下面的內容就是圍繞此句來寫的。
三、讀後活動:通過完成各類習題,鞏固運用語言材料
1. 設計詞彙練習,引導學生歸納詞彙、結構的用法,也可以編選擇題、填空題、詞義配對題。
2. 利用圖表題可以使學生更具體、全面地獲取與文章相關的信息或細節,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 圍繞閱讀內容開展語言交際活動。如:復述整篇課文或片段,或進行改寫、續寫等,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就某一事件或人物展開,讓學生進一步熟練閱讀材料和內容,鞏固所學語言,理清結構層次和意圖,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總之,要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應該積極探討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採用語篇的整體教學法,結合任務型閱讀,有效地提問來貫穿整個閱讀過程。同時,要運用預測等方法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技能。如果能持之以恆地堅持閱讀,並成功地運用閱讀策略,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④ 初三如何做好英語閱讀
問題一:初三如何提高英語閱讀和完形填空 擴大單詞量是必須的,但不是死記硬背,要靈活運用。
在做完型和閱讀時,是要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而不是每個詞每個詞的讀。
還是平常多加強練習吧,每天堅持練。LS說每天保證做兩篇閱讀,一篇觸形填空是個好方法。
多讀多練語感就上去了。
加油!!
問題二:初三英語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怎麼做。有什麼技巧? 做完形填空的話先把文章看一遍,大概了解意思以後再填單詞,這樣正確的幾率高。閱讀理解的話就是先看問題,再從文章中找答案,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問題三:初三英語閱讀理解應該怎麼做才能盡量的拿到滿分 三、選一本與你教科書程度相近或略難的帶有英語練習的英語書。這類書的特點是書中的文章都是短小有趣,可讀性很強,因為文章後設置了理解性的練習,讀者可讀了文章後做這些練習,以檢查是否看懂了,看懂多少。四、讀所有是英語的東西。如:我們在看《解放日報》、《新聞晚報》等報紙時常看到外資公司用英語寫的招聘廣告,在吃時包裝上的英語說明、走進賓館時所見到的英語告示....,實球上英語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要是你有心的話,你可隨時學習。 快速閱讀 讀文章如同看樹林一樣,人站在樹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著一棵樹,甚至只盯著樹上的葉子,一張一張地看,看到最後,還是一張一張葉子,葉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樹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們必須迅速把視野擴大,這樣才能對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讀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強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閱讀文章材料時要學會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綜合運用閱讀技巧,在快速閱讀時通過邏輯思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在整個快速閱讀過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讓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中。如果念得很慢,一詞一詞地讀,往往念完全文,很茫然,詞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文章講什麼。所以現在的英語測試都有一個閱讀速度的要求。 整體理解 我們常有這樣的情況:句子都能看懂,但讀完文章印象卻不深,這就牽涉到對文章框架結構的整體理解。如何學會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題目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環繞主題展開。首句很關鍵是因為首句是文章的導入,點明作者寫文章的意圖,背景等。接著的每一段的第一句也很重要,因為每段的第一句實際上多半是每段的主題句,然後進行陳述或論述,逐步展開,給予例證,最後把該段內容用一句話來小結,所以每段的最後一個句子常常是該段的結論句,而整篇 文章的最後一句就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們在閱讀文章時要養成這樣一個習慣:見了文章的題目,要停頓一下,想一想,如果讓你寫這篇文章將如何寫,或猜一猜,這篇文章大概寫什麼,然後你會饒有興趣地讀下去。接著在往下閱讀時特別注意每段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並用心記往,在讀完全文時清晰地將全文的主要內容像看電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腦中,記憶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內容、論點、論據,又學會了作者的邏輯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結構,而這是寫文章最重要的,也就是文章的構思。 積累詞語 要提高閱讀水平,詞彙量與短語量非常重要,打個譬方:造房子要磚瓦材料,詞彙就是閱讀英語的磚瓦材料,沒有相當量的英語詞彙,閱讀英語是無法進行的。所以要提高閱讀水平,我們就得學會積累詞語。我們不妨這么做:在通讀全文後看第二遍,遇到生詞盡可能根據上下文來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把這些生字查好詞典,然後抄寫在一本可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時,就拿出這小本子背誦記憶,這樣做不費時,效果卻很好,因不時接觸,反復記憶,詞彙量增加得很快。 按上述幾種方法訓練自己,沒多久,英語閱讀能力就提高了,對付考試也就沒有問題了。快速提高書面表達能力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應試還是有一些小訣竅。考前可以將歷年常規考題的題型進行一下歸納。將每一題型的寫作結構、步驟、方法弄清。並背記同一類型2-3篇範文。這種背記要做到十天一個循環的重復。也許會對你答題有些微幫助。另一忠告是,每天定時大聲朗讀背記一些不太難的語篇,培養語流直至高考。如果你認為有價值可以嘗試。以下建議或許對英語學習有幫助。 第一,每天不要一做題就是單選題,應花相當的時間體會語篇,無論是完型還是閱讀,都要能夠在做前,做後都把文章通讀幾遍。這種學習類似高......>>
問題四:如何提高初三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初三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閱讀是英語綜合實力的表現,它集語法、詞彙、速度、准確度、思維和背景文化等於一身,是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一種實踐過程,更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進入初三,閱讀理解能力在英語教學中佔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彙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閱讀能力的提高能為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學生從英語閱讀中認識學習英語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為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打下堅實的基礎。綜觀歷年的考試題型,閱讀理解都是重頭戲,在各級各類考試中都佔有很大的比值。
下面我就自己在日常教學中對閱讀教學的具體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 教會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
為了加強限時間閱讀訓練,提高閱讀速度,可讓學生學會讀、學會瀏覽、學會默讀,從而連貫閱讀,學會悟意。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從一開始就指導學生不要從頭至尾一字不漏地讀下去,而要採用跳躍式的閱讀方法。用英語表達就是(Don』t read word by word, read word groups),在閱讀過程中善於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和主題句,不要鑽在文章的某些細節里,否則會影響全文大意的掌握。也不要無目的、無重點地閱讀,而是要有目的、有選擇地快速瀏覽。在瀏覽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尋找所有需要的信息。要學會默讀,不出聲地閱讀可避免發音器官處於緊張工作的狀態,以便集中精力理解文章的中心內容,加快閱讀速度。它比有聲閱讀的讀速快得多,還可以避免有聲或無聲朗讀給人帶來疲勞而影響注意力。此外,不要因個別生詞而停頓或去查詞典,而是通過文章的上下文或者構詞等方法快速猜測出該詞的意思,從而更快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加快閱讀速度。通過上述閱讀教學方法的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有明顯提高。
二、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我們要引導學生快速閱讀問題,並帶著問題重新閱讀文章,再次閱讀那些沒有答出的問題。必要的時候可以用筆將有用的信息標出來,這樣可以節省尋找答案的時間。
三、 要有緊迫的時間觀念。
閱讀開始就要集中精力,不能鬆鬆垮垮,看多少算多少,看到哪裡算哪裡,這樣閱讀的話,效果就不太明顯,也是不可取的。對此,我們一定要強調閱讀的時間觀念。
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以自己正確的語音、語調作示範,同時要充分利用錄音磁帶所提供的標准地道的英語做示範,指導學生多聽、多模仿,以便更有效地做好閱讀。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盡可能地給學生呈現豐富的、有趣的閱讀材料,加強學生的語言輸入量,按照有關教學大綱的要求,遵循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適量的課外補充是必需。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 理解能力,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使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並結合課內外的閱讀訓練實踐,認真分析學生閱讀英語文章中存在的問題,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感興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樣可學,積極學習,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問題五:怎樣做好中考英語閱讀理解 平時積累詞彙量首先第一點,其次多做一些相類似的題目。有助於提升自己的空間
問題六:如何提高九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一、詞彙量是閱讀的基礎學生在閱讀理解中遇到的關鍵問題就是詞彙障礙。沒有詞彙量的積累,何談閱讀能力的提高。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已是必然趨勢。詞彙量積累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求學生平時注意積累,善於總結,詞彙量越大越有利於閱讀,通過大量閱讀也可以鞏固擴大學生詞彙量,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於是我經常開設閱讀課,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各種體裁的文章。體裁包括人物傳記故事,日常生活,社會文化,史地知識,科普小品等內容。學生在閱讀課上主要是自己約束,遇到問題查工具書或向老師質疑。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一個學生只有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把閱讀看成自己的願望和需要,才會由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才會有閱讀的信心。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在教學起始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時,教師應對其做以下指導。(一)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閱讀心理閱讀時要去掉雜念,心緒要安定,精神要專一,要形成一種愜意的順向心理。造成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切不可一遇到幾個生詞難句,就心煩意亂,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任何恐慌,過分緊張的情緒都會形成一種消極因素妨礙大腦的正常思維功能。因此,遇到困難一定要從容不迫,心無旁騖。這樣才能對所讀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二)要提高視讀的速度考閱讀理解,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考的是考試速度。因此做閱讀理解時,要注意培養自己快速閱讀的習慣。閱讀時眼球總是不斷地移動停頓移動著。理解是在眼停的瞬間進行的。我們要使眼停的時間相對增加,就要擴大視讀的廣度,把逐詞逐句的點式閱讀變成一次掃描一句的線式閱讀,並且把看到的東西迅速報告給大腦,形成眼腦較快的直映能力。切不可在個別難懂的詞句上磨蹭,只要全篇理解了,個別難懂的詞句可以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去猜測,去推斷。(三)閱讀時要注意培養語感所謂語感是指人們對語言中詞語搭配及句型結構的熟練程度。語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強,視讀的速度就快。閱讀時要留心詞語的搭配,即慣用法。必要時可用筆劃一劃或記下來。讀完每一篇文章,都應總結歸納一下,積累了多少單詞,慣用法和句型,這樣語感自然就會好起來。(四)讀完一篇文章後,要回味一番對文章的段落結構,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論點論據要做到心中有數。對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看幾次。要留心關鍵詞句,注意弦外之音。對文章的評價分析,一定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原意,而不能按你自己的意願去想當然。切記:一想當然,就會出錯。
問題七:怎樣做好中考英語閱讀理解題 我的做法是先看問題,然後再針對問題在文章中找答案。你可以試試。
⑤ 怎樣提高初三英語閱讀理解的成績
初三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尤其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除了靠課本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外,還要靠大量閱讀各種課外讀物,加大培養初三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為今後打基礎都至關重要
首先,閱讀能力的提高,詞彙量是關健,作者列舉了歸類法、對比法、形象思維法來擴大學生英語詞彙量。第二,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持久及學習效果影響很大。只有養成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長年累月地堅持下去,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三,科學的方法有助於閱讀能力的迅速提高。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能力的提高,詞彙量是關鍵,沒有相當量的英語詞彙,閱讀英語是無法進行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幫助學生擴大詞彙。
1、 歸類法
初三學生學了幾年英語,掌握了一些詞彙,因此我們在教學新單詞時,可根據其用途、性質和類別,適當介紹一下它同類的詞彙,擴大學生的詞彙量。例如:在教人稱代詞時,把物主代詞、反身代詞歸為一類來復習。I的賓格是me,物主代詞是my和mine,反身代詞為myself。在教everywhere時,可把不定代詞一起歸類,every,none,some,everyone,someone等等。在教colour時,可以把顏色red,yellow,blown,green等歸類;又如把星期、月份、季節歸類。這樣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詞彙。對一些常見短語和片語也可用歸類法。如have a good time, have a look, have a rest, have a swim等歸為一類教學。又如look after, look at, look like, look the same歸為一類。通過歸類,學生們能舉一反三,他們學習詞彙時,可迅速回憶起同類的詞彙的片語。
2、對比法
我們在教一個單詞時,可將它的同義詞、反義詞、形似詞和同形異義詞一起列舉出來進行簡單的對比講解,以豐富學生的詞彙。
例如反義詞,在教學lend時,可舉出borrow和keep,同時指出它們的不同用法。lend指「借出」,而borrow指「借進」,而表示借多久時用keep。教expensive時,可舉出cheep。教different,舉出same等。如此,可以比較forget(忘記)和remember(記得),husband(丈夫)和wife(妻子),hard(硬的)和soft(軟的),poor(窮的)和rich(富的),empty(空的)和full(滿的)等等。這樣學生既可以復習舊的詞彙,強化記憶,又可以舉一反三,擴大詞彙量。
3、形象思維法
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片語教學,英語片語中約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可以通過形象思維來記憶的。因此,我們每教一個片語時,可以啟發學生運用形象進行思考,識別每一個詞和片語。例如片語look for,其中look是「看」的意思for是「為了某一個目的」之意,合起來則是「尋找」的意思。look into表示「往裡面看」正是「研究,調查」的形象表示。look up to sb.指的是「抬頭仰望某人」,那當然是「敬仰某人」了。look down所呈現的景象是「眼睛往下瞧某人」那當然是「瞧不起人」的含義。look forward to形象表示「伸長脖子往前看」,那就是「盼望」了。類似的片語還有look over, look the same, look around等等。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 閱讀材料的選擇
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選擇閱讀材料很重要。在初三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選擇難度適當,有趣的閱讀材料。難度適當有兩個好處:一是容易提高進度,二是容易培養興趣。難度較大,學生讀起來費勁、費時,易於半途而廢,信心減退了,興趣也就隨之減弱。難度過低,學生讀起來雖不費勁,但不能提高閱讀能力,收不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材料內容應該多樣化,故事、寓言、英雄人物傳記,淺易的科幻故事、歷史、地理知識,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學生生活等,都是中學生喜歡的題材。這類閱讀材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興趣,還能豐富他們的知識。
希望能幫到你
⑥ 怎樣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怎樣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帶著問題閱讀短文,根據不同題型,選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即先看問題,再決定選用跳讀、略讀和精讀方法,這樣做,目的性強,能做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找出主題句,確定中心思想。每篇文章均講述一個主題,不管它有幾個段落,它們都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確定了中心思想,即抓住了關鍵。
3.推斷單詞、句子和通篇的含義。在做閱讀理解時,常常會遇到不認識的單詞、看不懂的句子等。這時不用緊張,而應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通過邏輯思維,去推斷出此單詞和整個句子的含義。只要靜下心來,絕大部分是能推斷成功的。
4.盡快選擇答案。在閱讀理解時,如碰到難題,如推斷、結論題,不要過多的花費時間,可留下標記,待那些有把握的題目做完後再回頭來做。有時候其他題目做完後,再做難題,能多少受到點啟發,對短文的理解也會有所幫助和加深,難題部分也可能就解決了。
我通過練習速讀記憶來激發右腦潛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我們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等的飛躍。
掌握速讀記憶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你的閱讀速度提高5-10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閱讀、學習效率,取得好成績。
關於寫作能力,在我們掌握了快速閱讀的基礎上,素材、知識的積累就不是問題了,問題在於多寫,學會借鑒、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英語閱讀理解上,一般都是快速閱讀,你盡量保持每天都能閱讀一兩篇難度適當的文章,在閱讀時刻意留意自己的時間,一般書裡面都有建議最合適的時間的,循序漸進,加快自己的閱讀速度。在閱讀時,要抓住重點來閱讀,一些虛詞什麼的不必要就跳過去。人名和學術詞也跳過。還有就是擴大詞彙量,詞彙量擴大了閱讀起來就容易些,單詞不會也要學會猜詞,這也是一種能力。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勤加練習才能看得見效果的。我一般是通篇看一遍有了印象,再根據問題找答案。
做語文閱讀理解,你要讀懂文章要告訴我們什麼。再針對問題尋找答案。答案一般有三種情況:1.答案就分布在文中提問部分的周圍,上下,或者其中。2.答案分布在幾個段落中,這就要自己好好歸納。3.根據主題不斷升華,找到更為深遠、實際的含義。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是我們生活中除母語——漢語外,接觸最多最頻繁的語言。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發展和與世界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加,對英語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多,英語作為交際
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古人雲:「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然而英語人才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英語的最初學習階段是關鍵。而中學階段的英語「教」與「學」是一個構築基礎的過程
,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對於即將面臨中考的九年級學生來說,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十分緊迫而亟需解決的要務。筆者總結三十餘年的英語教學實踐,就此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
「讀、寫、聽、說」四項技能之一的「讀」,是我們英語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也是英語考試中重點考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是一個充滿積極思維活動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在近幾年的中考英語試題中
,閱讀理解在試題中所佔的比重最大,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填空、口語表達、書面表達等題型的答題效果也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於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
。
一、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設法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組織活動,如英語小品、英語演講、英語角、英語節、英語會話競賽、英語故事會、英語晚會、學唱英
語歌曲等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強化,聽說能力得到提高,必然會間接地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在這些活動中,對於學生取得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毫不吝惜地及
時給予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愛讀英語的情感,使學生逐漸把讀英語作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筆者認為: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會讀英語書」,讀英語要持之以恆,也就是要
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學生要會讀英語,教師和家長應相互配合,持之以恆,加強對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善於讀英語。總之,讓學生在良好的、輕松的、身心愉悅的英語學習環境中學
習,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鞏固並不斷擴大學生的詞彙量,把好閱讀理解的基礎關
掌握一定的英語詞彙量是有效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詞彙量的制約是學生閱讀理解速度的「限速器」。因此對於初中生學生來說,擴充和掌握詞彙量是「第一要務」,我們必須首先按新課標要
求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詞彙,在課本教學時加強對學生詞彙的考查,通過聽寫、替換、造句等手段,促進學生牢固記憶基本詞彙,並適當教給學生構詞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積累詞彙,為學生
猜測生詞詞意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便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時能觀其形、知其意。另外,可以在泛讀教學時,指導學生適度閱讀英語課外資料,使學生在持續閱讀中復習詞彙、鞏固詞彙、增加
詞彙,並將補充詞彙納入考查范圍之內,為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
三、開拓視野,提高文化水平,是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必要條件
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歷史、政治、文化、風土人情、藝術等比較熟悉了解時,在閱讀相關英語資料時就有可能做到駕輕就熟,游刃有餘,從而快速地從閱讀材料中獲取信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否則,沒有相關的背景知識,由於英語國家生活習慣、文化差異等的不同,學生閱讀英語題材時,即使材料中沒有生詞,難度也不大時,也難以把握、理解題材內容和主旨,更談不上准確、快速解題
。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看簡短易懂的英語文章,多看中英文對照的報刊雜志,更多地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多收聽英語節目,多聽英語新聞,因為這些廣播電視節目多由
專家、教授或專業人士主持或主講,語音純正,語速適中,適合中學生擴展對英語國家的了解,形成深厚的背景知識。
四、精心選擇閱讀材料,全面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中對初中畢業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目標描述為: 能找出文章的主題,理解故事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讀懂常見題材的閱讀材料;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
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得信息;能利用英語學習工具書進行閱讀;除教材外,整個初中階段課外閱讀量累計達29萬詞以上。因此英語閱讀教學要做到課內外結合,適當擴展英語學習的視野很有必要。
初中生學生經常接觸的英語閱讀材料首先是課本,對課本應以精讀為主,在提倡朗誦和背誦的基礎上,全面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現有的實際水平,把握材料難易度;根據
學生心理特徵、興趣愛好,開展易於接受且易於實施的教學活動;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激活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樂趣,使學生在英語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遊。
五、正確的閱讀方法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敲門磚」
(一)、對於英語教材要以精讀為主,提倡朗誦和背誦,做到極為嫻熟,才能靈活運用。
(二)、對於課外閱讀材料,主要以泛讀為主。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讀「好的英語書」,向學生推薦題材豐富、題材廣泛並適合教材內容的相關英語書籍;其次要引導學生「好讀英語書」,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三)、以理解為重點進行英語閱讀教學,關注並重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使英語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成為學生自身知識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四)、創新教學模式,倡導「任務型 」教學。
「任務型」教學強調「以人的發展為本」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學生的感知、實踐、參與、合作,最大限度地體驗成功的喜悅和自我價值。筆
者認為,在英語課堂上,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導讀,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設置討論、介紹、猜謎、解難、展示、設疑等導讀方式,導入新課,讓學生主動參與,以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在英語閱讀課堂上
,教師要堅持一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做的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生自己能歸納的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去歸納,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於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艱巨的工程。 濃厚的興趣是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必要前提,足夠的詞彙量是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堅實基礎,充分的背景知識是提高英語閱讀
理解能力的有力保證,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是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助推器」。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其終身英語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
你好,我是速讀協會會員,很高心為你解答。
1、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能力等,語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2、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也就是練習快速閱讀(速讀),其次養成閱讀的習慣,多讀多練。閱讀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它激活我們的「眼、腦」潛能,培養我們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音現象,越過由發聲到理解意義的過程,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最終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的飛躍。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站》,《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安裝軟體即可進行試用訓練,我自己練習過的,用正式軟體堅持每天練習一個多小時,15-30個小時,閱讀速度差不多能提高5-10倍的。 提高閱讀能力,培養讀書興趣,讓閱讀成為習慣,對於提高自己的認知和思考不無裨益。
3、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特別閱讀記憶差的,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淺談怎樣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做題能力
建議平時可以多看一些英文小說,如書蟲這類書,有中英文雙意的,可以看完英文之後看中文,這樣很快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的。而且這些書都不難,語句用法都比較簡單。建議去看看。另外也可以通過這些閱讀來增加自己的詞彙量,詞彙上去了,自然理解能力就好。
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在小學教學中,當談到到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時,人們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讀。這當然沒錯,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但,讀也要講求質量。盲目無緒地亂讀未必就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不少學生感到委屈,自己也讀了不少文章,學了不少「密技」,可閱讀理解能力老是提不高。 另一方面,教師也對如何上好閱讀課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閱讀課上應當講些什麼,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面對這樣的情況,經過平時的實踐,下面就談談我校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指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上認為它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它能推動學生去尋求知識,開闊眼界。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狀態,從而提高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我校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以疑激趣的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慾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特別要在「想」字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如先抓住主要的問題來設問,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學習情緒極佳,很快便弄清課文的大概意思,並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
2、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如果閱讀粗略,養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將成為『終身之果』。可見,如果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了,將會終身受益。所謂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三個意思:一是要養成每天閱讀和習慣,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地吸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閱讀時,引導學生採取認真的閱讀態度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如認真檢索、勤查字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能圈、點、勾、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發表議論、思考問題、背誦摘錄的習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專心致志地讀,開動腦筋地讀,才能學有所得。
3、打破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強化個性化閱讀
傳統的閱讀教學,就是教師把一大堆從教科書看到的對註解、分析滔滔不絕地灌輸給學生,教師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自學活動,學生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影響了閱讀能力的提升。而個性化閱讀就不一樣了,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引導學生理解、鑒賞,讓學生對文本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感悟,最大限度地發揮閱讀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在富於個性的閱讀活動中發展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
一是快速瀏覽全文。為了提高學生閱讀速度,教師對每一篇要閱讀的文章,都限定一定的時間,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全文,然後回答問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生詞、難句,但由於時間的限制,不容許他們查字典,他們只能根據上下文的關聯來猜測生詞、難句的含義和意思。通過這樣的培養,學生不僅閱讀速度加快了,而且根據上下文猜詞斷句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二是快速回答問題。在學生快速掃讀完閱讀材料後教師會給出一些「是」或「不是」問題,要求學生快速回答,以加深對所讀文章的印象和理解。這些問題的設置都要淺顯易答。因此,教書常把這些問題留給基礎差的同學,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閱讀的興趣。三是堅持復述文章內容。復述文章內容就是學生在閱讀之後,按照文章的順序,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文章內容的一種閱讀理解能力訓練。在學生快速閱讀完之後,教師會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復述文章大意,鼓勵他們開口。具體來說有以下方式:①詳細復述。即要求學生按照文章的原意全面細致地講述;②扼要復述。即要求學生用概括而簡潔的語言講述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些任務要給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以此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四是強化精讀訓練。閱讀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許多學生反應,經過大量快速閱讀練習,自己的閱讀速度是上去了,但理解能力清寒是原地打轉,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單靠快速閱讀是很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語言知識是閱讀的物質基礎,反復朗讀理解是閱讀的必經之路。我校全體教師一致認為,對讀過的課文應選擇其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進行精讀,不但要求他們弄懂每個句子中詞與詞、分句與分句之間的修飾關系,而且要把難句解說清楚,反復推敲,深悟其意,深入到文章內部的語言點和語篇結構。此外,精讀完之後還要找出文章的主題句,並講出文章的構思層次、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及作者的觀點,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歸納和推理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校語文教師們保證學生每周有1個小時的精讀時間,做到邊讀邊理解。同時要求他們把精讀課文中的名句、好段抄在小本上,利用空閑時間進行背記。五是老師講課節奏稍慢。小學習畢竟理解能力較差,對於疑難點、易混淆的知識點教師應向學生交待清楚,直到學生弄懂為止,不要急於求成。文章中出現的新知識要教會給學生,不要一帶而過。六是重視引導學生的重復朗讀。朗讀需要重復,重復朗讀的目的就是為了快速提高流利程度,這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義的必然之路。只有重復朗讀,才能使學生覺得閱讀的課文熟悉而簡單,既有助於學生深刻地理解字詞,又能使學生讀得更加流利。
4、堅持課外閱讀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理解能力就增強了。我們老師要鼓勵學生課外廣泛閱讀。閱讀的內容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愛好,是課堂所學的延伸。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信息環境里,學生獲取閱讀資源的渠道有很多,教師要盡量多的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優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
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我們一線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只要我們明確閱讀教學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極開發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注重培養個性化閱讀模式,持之以恆,爭取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⑦ 中考英語教學總結與反思
英語中考復習教學反思【1】
考前得當有序地復習是取得好的成績的條件之一。
一。師生共同制定周密而詳習計劃
九年級的總復習時間緊、任務重。
如何通過短時間的復習,做到事半功倍,是擺在畢業班科任老師和學生面前緊張而艱巨的任務。
如果沒有計劃性,很難在短暫的時間之內復習周全。
因此幫助學生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復習計劃是成功地進行英語復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同時,我們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及考試說明的要求,制定好總復習計劃。
在制定計劃中,教師應根據近幾年中考試題新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復習方法。
做到著眼全面,突出重點,點面結合,把全面復習和重點復習有機結合起來。
這樣既系統全面又有所側面的復習,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二、對於基礎知識的復習要採用梳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框架的辦法。
使基礎知識的復習建立在知識之間相互聯系的基礎之上。
1. 吃透課本,抓住要點
這一階段復習主要是回歸課本,針對學生對已學基礎知識,因時間比較長,部分已遺忘的共性,本著“依綱靠本”和“溫故知新”的原則,要求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搞好基礎知識的復習。
這一階段應按教材順序歸納語言點,講透語言點運用,對各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梳理,同時應注重基礎詞彙、片語、句型的過關。
在復習過程中,還要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鞏固和增強復習效果。
如做到:(一)根據復習內容,布置適量的難度適中的練習;(二)循環考試,即每學完一部分後,進行階段性測試,對試卷進行評分登記,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復習知識的掌握情況。
教師對資料要靈活運用,盡量選擇或自編與復習內容聯系密切的習題。
2. 加強語法歸納與練習
語法的復習不可輕視,一定的句法能力是提高語言能力的基礎。
不重視語法教學,勢必會造成學生張口動筆就錯、語言不規范。
教材的語法項目編排分散,復習時必須相對集中,系統歸納。
尤其是八種時態,兩種語態,應結合具體的句子,採取歸納總結、對比的辦法,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 重視功能意念項目的運用,培養跨國文化意識。
新課程指導下的英語試卷強調突出語境,注重交際。
在中考試卷中體現交際英語的地方很多,考查的題型有:聽力、選擇填空、閱讀理解及情景交際。
所以復習英語時要注重語言的功能,培養學生的跨國文化意識。
三、針對學生弱項進行重點訓練
通過對學生試卷中錯誤的分析,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在哪種題型上失分較多,在中考前應集中力量把學生的弱項補上來。
如加強詞彙的拼寫、積累好的語句為寫作做准備等等。
只有這樣,才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成績。
對於考查能力的題型,更要盡快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突破能力極限。
1. 加強聽力訓練
聽力測試主要是檢測考生通過聽覺獲取信息的能力。
在總復習的最後一個月,要根據中考英語考試的時間,每天早上進行15分鍾聽力訓練。
訓練時,要注重訓練學生預測聽力材料內容的能力,捕捉重點細節的能力,抓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能力,正確辨別人物態度與感受他們之間關系的能力。
同時,還應精聽與泛聽相結合。
2. 加強閱讀能力的訓練
培養閱讀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
閱讀理解能力也一直是中考英語測試的主題,如果加上以理解能力為基礎的完型填空題和詞語填空題,考查閱讀理解能力的試題則佔全卷的一半以上。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既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解答中考英語中的閱讀理解試題,也有助於解答完形填空試題和詞語填空試題,其基礎都是閱讀理解能力。
通過閱讀理解訓練,學生既可以鞏固和加強各項英語基礎知識,又可以學習到許多英語表達的方法和技巧,這些東西又成了書面表達的能力基礎。
因此,在復習階段,閱讀訓練一天也不能放鬆,並要按照中考題型和能力要求設計練習,要求學生限時閱讀,重點訓練學生總結歸納、判斷推理等深層次理解能力以及獲取信息和猜測詞義的能力,培養學生解題技巧。
3. 加強書面表達的訓練
中考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學過的句型、短語和語言功能表達一定的意義或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復習期間要訓練良好的寫作方法,多進行仿寫、縮寫、改寫、看圖寫話、按中文提示寫作等練習,並不斷總結改進。
在訓練寫作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分析題材,體裁,領會寫作要求,不漏掉要點。
在寫作中讓學生用自己最有把握的語句表達出來,避免使用復雜的長句,注意調整句式與順序。
最後要檢查是否有拼寫、標點、時態等方面的錯誤。
四、以實踐原則指導中考復習,促進能力轉化
在中考復習階段,有的學生英語基礎不錯,上課也認真聽講,可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就是不強;筆者也經常聽到有的老師對學生考試成績不佳的抱怨:“這道題目多次講解過,為什麼學生還做不好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學生缺乏語言實踐。
語言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和交際性,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大量的語言實踐。
多實踐練習,則熟能生巧,能力就會自然提高。
在最後復習階段,時間很有限。
我們反對題海戰術,反對無選擇地做大量重復的機械練習題;提倡精講精練,精選那些設計嚴密、具有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的練習題,限時完成,保證質量。
學生通過練習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分辨能力,增強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掌握解題技巧。
教師在講評練習時。
不要只求答案,要進行多角度設問,使學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通過典型試題分析,培養學生單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畢業班的英語復習課很難教,枯燥無味,需要有基礎、又要有毅力和耐心的學生才會跟得上。
這時如果融洽了師生關系,學生會親其師而信其道,聽從教師的安排與倡導,促使復習質量的提高;相反,則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態度產生消極影響,制約著教育質量的提高。
和諧的師生關系還需要滿足學生各種的需要,如關心、尊重、自身價值。
根據這些需要,經常進行“學生需要或意見調查表”,了解學生需要的結構與層次,及時解決學生的合理需要,而有些暫時解決不了的要創造條件逐步解決,並作好解釋工作。
在不斷的教與學的過程中,真誠地熱愛每一個學生,關心、理解、體貼、尊重、信任他們,把每名學生都當作天才來培育。
他們也就尊重、依賴、喜歡你,從而融洽了師生感情。
這樣不斷地深入培養,才會出現樂教樂學的喜人局面。
總之,九年級的英語總復習要針對教材的特點和中考的發展,更新觀念,理清思路,科學地安排,周密地計劃,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佳復習效果。
九年級英語教學反思【2】
期中成績已經揭曉,拿著成績單,看著學生們參次不齊的成績,我思考了很長時間,也想了很多。
學生成績考得不理想,原因很多。
有的因為英語基礎不好,有的因為考試前沒有認真復習,等等。
但我認為老師也應該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一下以前的教學方法是否適應大部分學生,或者教學態度是否端正、積極。
針對我所教的班級情況,總結上學期的失利原因如下:
一、在實際教學中沒能充分重視詞彙教學,詞彙教學方法偏於機械、簡單,形成了一種只重視詞彙簡單拼讀記憶,輕視詞彙情境應用的詞彙教學方法。
導致一些學生會寫單詞,但不注重單詞的形式詞彙的靈活運用能力較差。
二、由於畢業班新授課時間緊、任務重,疲於趕課,對一些題型訓練少。
1、對英語聽力未能給予足夠重視,聽力材料少、聽力磁帶不能及時更新。
部分學生缺乏聽力題中應有的答題技巧。
2、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訓練活動很少有閱讀內容,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考試前的突擊訓練,學生的閱讀量、閱讀難度、閱讀速度遠遠不適應考試對閱讀能力的要求。
3、寫作訓練少,忽視學生的翻譯能力,致使很多學生的寫作是中式英語,平時語法規則背得頭頭是道,寫出來言不成句,錯漏百出。
表達句子的能力較差。
根據質量分析中存在的問題,為使學生在英語這門學科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本人認為在今後教學和復習中,應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一、依託詞彙教學,強化雙基訓練,突出語言運用。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是扎實的雙基訓練,雙基訓練的效果主要有詞彙教學的效果來體現。
因此,應精心設計詞彙教學的方法,要通過詞彙教學,完成雙基訓練的目標。
二、強化閱讀訓練,努力培養語感。
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加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與培養,要多選用內容健康、時代感、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較強的短文,通過大量閱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及通過上下文捕捉信息的能力,還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
另一方面,應從思想上轉變教學觀念,把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閱讀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充分發揮語篇教學的作用,改變那種只重視知識講解和訓練,忽視閱讀能力培養的做法。
三、加大書面表達訓練力度,提高寫作技能。
近年來中考英語中的書面表達題對初中學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寫作要求,因此,在復習中要加大寫作訓練的力度。
寫作訓練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堅持有詞到句、有句到段、有段到篇的訓練程序,通過訓練仿寫、背誦課文、看圖說話、記日記等不同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寫作。
同時要加強答題方法與技巧的指導。
四、優化課堂教學,積極創設情景,加強口語交流。
1、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教學中力求做到精講多練,充分保證課堂的最佳效果。
2、課堂中貫徹交際性原則。
3、盡量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英語,控制使用母語。
五、注重實效,加強業務研究,設法排除教學干擾因素。
1、處理好時間緊任務重的矛盾:將聽力、閱讀、寫作能力的強化訓練分散在復習階段,採取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課余時間完成,可作為常規作業,定期布置、指導、檢查。
2、處理好新的教學要求與舊的教學行為之間的矛盾:樹立起崇高的敬業精神,建立扎實的英語教育技能,更新教學觀念,不斷迎接新的挑戰,自覺鍛煉成手。
3、處理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問題:初三英語教學的關鍵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教師首先應對初中三年的全部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且對三年所教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歸納、分析和整理。
在教學過程中,用以點帶面的方式,點線面結合,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初步系統化,掌握其核心部分。
做到目的明確,主次分明,能從一個知識點聯繫到某條線且掌握所學知識的全部,使學生的語言功能沿著少而經常、少而精練、滾雪球和螺旋上升的軌道前進。
六、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做好催邊促優工作。
1、狠抓尖子生,樹立榜樣作用
尖子生是班上學習的主力軍,在班上起著不可估量的帶頭作用。
為此,我計劃還要下大力氣抓尖子生,多看“額外”的書,避免上課“吃不飽”的現象,同時,在班上大力表揚他們,既促進積極性,又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楷模。
2、重視中游學生,促進全面豐收
中游學生是全班學生的主力軍,也對中考的成敗起關鍵的作用。
為此,絕不忽視每一個中游學生的發展,以啟發、誘導式的教學方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僅教會他們知識,更要提高他們的能力。
3、帶動下游學生,減少落腳生
要面向全體學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絕不能冷落“差生”。
對學生不歧視,又耐心,有信心,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表揚,增強其自信心,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
平時走到他們跟前,多停停,多問問,調動其學習的熱情,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從而自覺自願的努力學習,而且,最起碼也保證了課堂秩序。
七、樹立信心,明確目標,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信心是動力,目標是方向。
學生在學習中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因此,信心十足,目標明確是成功地進行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
首先,教師要上好課。
其次,教師要提高授課的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制定一個切實可行、周密有效的計劃。
同時老師要給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制定相應措施來保證目標的實施,要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思想教育與知識教學互相滲透,寓思想素質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讓學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好英語。
八、關注自身發展。
新課程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挑戰,因此教師要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己。
總之,我會拿出三個月的時間、拿出十分的力氣磨練自己,精心備課,精心上課,認真總結。
爭取在中考中取得優良的成績,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為學校爭光添彩。
⑧ 淺談如何有效地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淺談如何有效地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摘 要: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實施交互模式,進行閱讀課的教學;選取多樣化的題材和體裁,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習興趣;交互模式
眾所周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中學英語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也是現在中考的一項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階段閱讀技能的培養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造成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的教師過分重視知識點的'分析而忽略了指導學生對語篇的整體理解;有的教師過分重視閱讀的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指導;學生閱讀的材料形式單一;學生的閱讀習慣不好,如逐字閱讀、出聲朗讀等等。
正是由於上面的許多原因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語教師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閱讀能力與學生的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學生對閱讀能否產生濃厚的興趣是閱讀教學成敗的關鍵。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避免呆板和枯燥的教學形式,還要通過各種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做到讓學生由「要我讀」變成「我要讀」。我們都知道初中生對未知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其求知慾也很強,但缺乏毅力和恆心。所以,教師一方面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實施教學,培養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例如,對於一些科普類的文章,其內容比較枯燥乏味,為了使學生能對科技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在初步介紹文章內容之後,播放一些與科技內容相關的短片,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慾望。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八(下)Unit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在初步介紹這篇文章內容之後,就播放一些有關機器人的視頻資料,比如像狗造型的機器人可做廣播體操及表演倒立等各種動作,還有類似人造型的機器人會表演舞蹈和跑步等各種動作。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慾望被激發了,他們就會帶著一種「我要讀」的思想學習這篇文章。
二、實施交互模式,進行閱讀課的教學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僅僅停留在詞句的分析和理解層次上是遠遠不夠的,在現實生活中起不到真正的交際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鑰匙」,即如何有效地進行閱讀課文的學習。新目標英語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每個單元都有Reading部分,而且每一篇閱讀的文章都訓練一種閱讀策略和技能。閱讀理解的教學模式一般有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Top-down)和平行模式/交互模式(Parallel/Interactive)三種,而閱讀理解的教學模式一般以交互模式為佳。它的基本路徑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模式。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一般把閱讀課文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下面我就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對如何實施這三個階段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1.讀前活動(pre-reading)
2.閱讀活動(while-reading)
閱讀活動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獲取和提煉信息的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感知和學習新語言知識,包括語言結構、詞彙和語篇知識。閱讀活動這個環節一般要經過掃讀理解→略讀質疑→細讀賞析的步驟來使自己最終了解文章的細節、段落大意及段落間的聯系,加深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此外,設計閱讀活動這個環節要注意:不要第一遍閱讀就直接進入有關細節的閱讀,還有讀中活動設計的層次性要強。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九年級Unit 9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先要求學生快速閱讀(skimming)這篇課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It』s about the invention of basketball. 然後要求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scanning),把各個段落和它們的主旨大意配對:Paragraphs 12:Basketball is played everywhere.Paragraph 3:The origin of basketball. Paragraph 4: How to play basketball?Paragraph 5: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最後讓學生分段落細讀課文(close-reading),完成「腦中構圖」的圖表。 3.讀後活動(post-reading)
三、選取多樣化的題材和體裁,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大家都知道,中考閱讀理解閱讀材料選取的題材廣泛,包括幽默故事、語言文化、休閑娛樂、社會時事、科普知識等。選取的體裁也多樣,包括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這些材料的內容常常是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這就意味著閱讀文章的選材范圍很寬。因此我們閱讀訓練的面也要寬,材料要新,語言要地道,要有足夠的輸入量。因為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只有給學生足夠的輸入量,學生才能輸出。」學生只有熟悉各類題材和體裁的文章並進行適當的訓練,才能適應中考的要求。
總之,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需要經過長期的、有計劃的、有目的的系統訓練,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每一個英語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教會學生運用閱讀策略及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相信學生通過這樣持之以恆的訓練,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會隨之逐步提高!
;⑨ 中考 英語閱讀c篇和閱讀表達的技巧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中學英語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中考必考的一項重要內容。中考英語閱讀理解題一向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它主要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能力,包括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歸納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及對材料的評估能力等。
關鍵詞: 中考英語 閱讀理解 解題策略
在中考英語中,閱讀理解的比分佔總分的40%以上,再加上完形填空佔10%,及近年來很多省市中考的短文綜合填空佔10%(佛山的中考就由原來一個句子及中文提示填空提升到短文綜合填空)。由此可看出閱讀理解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筆者對於閱讀理解的解題策略作了一些粗淺的分析。
一、把握中考英語閱讀材料的體裁
中考閱讀理解的文章體裁多樣,包括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題材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習慣、歷史、地理與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或復習中有意地閱讀各種文體和體裁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一些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圖表、表格和廣告類,如火車或飛機的時刻表、電視節目表、課表、活動日程表、各種情況的比例圖、事物發展變化(增減)圖、各類標志圖、廣告等實用類文體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中考閱讀理解題和其他試題一樣,都是嚴格遵循課程標准及考試說明的要求命制的。它所涉及的詞彙與語法等都一般不會超出課本。
二、研究中考英語閱讀理解考點
中考英語閱讀理解主要考查考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一)考查掌握所讀材料的主旨和大意的能力。
此類題主要詢問的是段落(或短文)的主題、主題思想、標題或寫作目的等。其主要提問方式有:
(1)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is passage about?
(3)In this passage the writer tries to tell us that__________.
(4)This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考查把握文章的事實和細節的能力。
此類題是針對文章的細節設計的,其主要提問方式有: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in the passage?
(4)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is passage.
(5)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考查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含義的能力。
此類題要求考生根據上下文確定某一特定的詞或短語的准確含義,或者確定it,they,them等代詞的確切指代。其主要提問方式有:
(1)The word 「...」 in the passage probably means__________.
(2)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the passage refers to__________.
(3)The underlined word gulf in Para.3 most probably means__________.
(四)考查對閱讀材料全篇的邏輯關系的理解,對文章各段、各句之間的邏輯關系的理解能力。
此類題目的主要提問方式有:
(1)Many visitors come to the writer』s city to__________.
(2)Western people usually use 「cat」 to refer to(指代)
「__________」.
(3)Tom』s mother bought him a clock,because__________.
(五)考查依據短文內容和考生應有的常識進行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此類題目在文章中沒有明確的答案,需要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進行推理和判斷。其主要提問方式有:
(1)We can guess the writer of the letter may be a__________.
(2)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
(3)Who are the intended readers of the passage?
(4)From the story we can guess____________________.
(5)When a fire happens,__________if you open the hot door.
(六)考查推斷作者的觀點、意圖和態度的能力。
這類題目的主要提問方式有:
(1)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____________________.
(2)The writer writes this text to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writer believes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
(4)The author mainly tells us__________in the passage.
三、學會利用主題句理解英語閱讀理解題
最有效的辦法是找出主題句。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通常都是圍繞一個中心意思展開的。而這個中心意思往往由一個句子來概括。這個能概括文章或段落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做主題句。因此,理解一個段落或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首先要學會尋找主題句。主題句一般具有三個特點:(1)概括性強,表述的意思比較概括。(2)結構簡單,句子結構較簡單,多數都不採用長、難句的形式。(3)受它支撐,段落中其他的句子是用來解釋、支撐或發展該句所表述的主題思想。在一篇短文或一個段落中,大部分主題句的位置情況有三種:
(一)主題句在段首或篇首。
主題句在段首或篇首的情況相當普遍。一般新聞報道、說明文、議論文大都採用先總述、後分述的敘事方法。例如(2008年中考題):
Tea bag drinking is most Westerns』 favorite way of drinking tea. Do you know how it came about?
The tea bag was invented in 1908 by Thomas Sullivan,an American tea seller.He was sending out free tea in silk(絲綢) bags for people to try.People put the bags together with the tea leaves into the cup and added hot water.The tea tasted good,and people thought it was easy to clean the cup.They were not happy when Sullivan started sending them loose(散的) tea again...
第一段即是主題句。這個句子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意思:The history of tea bags。後面講述了一個故事說明「Tea bags」的產生。
(二)主題句在段末或篇末。
用歸納法寫文章時,往往表述細節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在後,並以此結尾。這種位於段末或篇末的主題句往往是對前面細節的歸納總結或者所得出的結論。例如(2008年徐州市中考題):
Reading is a good habit,but the problem is,there』s too much to read these days,and too little time to read every word of it.There are hundreds of skills to help you read more in less time.Here are two skills that I think are especially good.
這段文章開頭肯定了閱讀是個好習慣。第二句提出閱讀時間的問題。於是,作者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首段段末的這個句子「Here are two skills that I think are especially good.」就是主題句。
(三)無主題句。
有時,一篇文章里並沒有明顯的主題句。這時考生應該怎樣來確定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意思呢?其實這也不難。可以首先找出每一段的中心意思,各段的中心意思往往都是圍繞一個中心來展開的,或者說是來說明一個問題的。這個中心或這個問題就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意思。
四、學會猜測閱讀理解題中的生詞詞義
詞彙是閱讀理解的基礎。考生必須掌握教材中所學所有的單詞和片語,了解構詞法知識,如熟記一些常見的前綴、後綴,以及詞語的合成和轉化等,並且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擴大自己的詞彙量。要閱讀需要一定的詞彙量,同時在大量閱讀的同時,不僅可以復習學過的詞彙,還可以擴大自己的詞彙量。盡管如此,在閱讀中還是不可避免會遇到生詞或者熟詞生義,在英語閱讀理解試題中猜測詞義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考生必須學會如何猜測詞義。任何一個詞語,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只能表示一個確定的詞義。據此,考生可以盡可能地利用上下文來猜測詞義,即從已知推求未知,也就是用熟悉的詞或短語來猜測不熟悉的詞的詞義。猜測詞義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根據定義或解釋猜測詞義(如2008茂名市中考題)。
When I first studied English,I was told to say,「I am fine」 when people say 「How are you?」 But in the US,I found that people say,「I am good」 or 「I』m tired」.
One day,someone greeted me with 「What』s up?」It made me confused.I thought for a moment and then smiled because I didn』t know what to say.
57.What does the word 「confused」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mean in Chinese?
A.困惑 B.憧憬 C.悲痛 D.後悔
在這篇文章里,「confused」雖然是一個新單詞,但緊接著後面就給出解釋「I thought for a moment and then smiled because I didn』t know what to say.」根據這一解釋,我們就可判斷出正確答案應為A。
(二)根據情景和邏輯進行判斷(如2008年恩施中考題)。
A recent survey shows that in modern society,most people pick up practical goals,such as 「earning money to buy a house and a car」,「to improve one』s life quality」,「finding a good job」.
73.The Chinese meaning of the phrase 「life quality」 is__________.
根據文章所提供的事實,在當今社會大多數人選擇現實的生活目標,例如「賺錢買房和買車,找好工作」,可以推出「to improve one』s life quality」意思是「提高生活質量」。
(三)根據同義詞或反義詞關系猜測詞義(如2008年四川自貢市中考題)。
If you want to be a musician,you usually have to move to an area that has a lot of jobs,such as New York City.The cost of living in these areas is usually very high.The third disadvantage is that you can』t have a stable family life.Different jobs will take a musician to different places,so most musicians are unable to have a regular family.
6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table」 mean in Chinese?
A.幸福的 B.穩定的 C.健康的
從後一句話說「Different jobs will take a musician to different places,so most musicians are unable to have a regular family.」,從句中的「different places」和「regular」所以可判斷B為正確答案。
五、學會應對閱讀理解中的細節題和推理題
(一)做細節事實題的方法。
在閱讀理解題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考查細節和事實的題目。這類題目相對容易一些。這些題目有兩個共同特點:(1)凡屬針對特定細節的考題,其正確答案大都可以在閱讀材料中找到對應的文字部分作為驗證。這一部分可能是一個詞或短語,也可能是一個句子或相關的若干句子,但句式、用詞和表達方式不同。(2)干擾項往往是主體思想與細節混雜,正確答案細節和非正確答案的細節混雜,甚至真假混雜。因此,要做好閱讀理解中的確定細節和事實的題目,一要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信息點,二要排除干擾項。
(二)做推理判斷題的方法。
所謂推斷,就是根據閱讀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斷出未知的信息。即把有關的文字作為已知部分,從中推斷出未知部分。據以推斷的有關文字可能是詞或句子,也可能是若干句子,甚至是全文。中考英語試題中的推斷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事實推斷
這種推斷常常針對某一個或幾個具體細節,是比較簡單的推斷。進行這種推斷,要先在文章中找出據以推斷的有關文字,然後加以分析,尤其要悟出字里行間的意思。例如(2008年河南省中考題):
( )50.We can infer(推斷)from the story that?__________.
A.The baby eagle lost his mother
B.The baby eagle fell down and died
C.The baby eagle could get food himself
D.The baby eagle was still angry with his mother
在閱讀材料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The baby eagle fell down,faster and faster.He looked up at his mum,「Why do you abandon me?」He looked down at the earth.The ground was much closer.Then something strange happened.The air caught behind his arms and he began to fly!He wasn』t moving to the ground any more.Instead,his eyes were pointed up at the sun.
「You are flying! You can make it!」His mother smiled.
根據這段文字,可以推斷:小鷹能飛翔,再也不會掉在地上,可以自己覓食了。因此,正確答案應為C。
2.指代推斷
確定代詞的含義和指代對象是閱讀理解題常見的題目。要確定指代詞所指代的對象,關鍵在於對所在上下文的正確理解。另外,指代名詞的指代詞,其單復數形式與被指代的詞一致,因此數的形式可作為識別指代對象的第一個輔助標志。
3.邏輯推斷
這類題目往往是要求根據文章所提供的背景、人物的表情、動作和語言來推斷出人物的態度或感覺。
4.對作者的意圖和態度的推斷
這一類考題大都要求考生就作者對論述對象持什麼樣的態度做出推斷,如作者對所陳述的觀點是贊同、反對,還是猶豫不定,對記述或描寫的人、物或事件是贊頌、同情、冷漠,還是厭惡。作者的這種思想傾向和感情色彩不一定直接表述出來,而往往隱含在字里行間。因此,進行這種推斷時,考生既要依靠短文的主題思想作為推理的前提,又要注意作者的措辭,尤其是形容詞一類的修飾語。
結語
要掌握以上策略,教師需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不斷地強化訓練和積累相關知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