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語新聞閱讀的看法
⑴ 英文報刊教學對閱讀能力的提高有何意義
英語報刊閱讀對提高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意義:英語報刊的豐富內容和反映時代特徵的新詞決定了它比其他材料更加具有促進語言學習和擴充社會科技與人文知識的價值。在報刊閱讀中發現豐富的學習資料,提高聽力、閱讀理解、語言交際及寫作等語言綜合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一、英語語言學習與英語報刊閱讀的關系
當今世界,英語被廣泛使用,已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其普及性體現在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學術、信息交流等各個領域。「全世界有45個國家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全球1/3的人講英語,75%的電視節目是英語節目,在聯合國各種場合中使用的語言95%以英語為工作語言,互聯網上的信息80%也是用英語傳播的。」可見,英語的地位和作用在目前和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其他語言可以代替。我國今天的高校大學生是明天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生力軍,畢業後將要在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21世紀取得卓越的成績,而是否具備良好的英語運用能力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一門外語,同時可以學到特定國家的社會、歷史、文化與傳統。我國英語教學(不論是大學英語教學還是專業英語教學)要幫助學生轉變「為語言而學語言」的觀念,讓他們通過學習外語來培育國際視野,了解外國特別是英美國家的社會與文化,增強跨文化交流意識。因此,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在聽、說、讀、寫等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中滲透文化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2)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英語報刊閱讀在提高學生語言的綜合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范圍方面具有其他教材不可相比的優勢,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正是基於英語報刊閱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國家教委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明確把理解英語報刊的能力列作評定各級英語閱讀水平的重要標准,二級要求能閱讀難度相當於Reader』s Digest(《讀者文摘》)的英語淺顯材料,四級要求能讀懂難度相當於美國Newsweek(《新聞周刊》)的國際新聞報道,六級要求能讀懂難度相當於美國的Times(《時代周刊》)或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的社論和政論文;八級要求能讀懂一般英美報刊雜志上的社論和書評(《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9)
二、英語報刊的特點
英語報刊閱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由其特有的優勢所決定的。首先報刊是新聞媒介手段,其信息新而快、多而廣、隨著語言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而報刊語言最能迅速及時地反映這些變化。其次,英文報刊所涉及的內容廣泛而豐富,從政治、經濟、外交到科技、文化、教育等無所不有,而且文體形式不盡相同。這些優勢決定了英語報刊較高的實用價值。
(一)內容豐富全面
英語報刊內容廣泛,刊登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社會、人物、教育、體育等有關社會文化方方面面的新聞,其豐富多彩的新聞內容是內容相對單一的英語書籍所不能相提並論的。除內容外,英語報刊還大量使用新詞和簡短詞及縮略詞,能夠最快地反映英語語言詞彙的發展和變化。英語報刊的修辭也十分活躍,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雙關、借代和仿擬等。可見,英語報刊涉及到了文體學、詞彙學、修辭學等方面的知識,綜合性強,是了解當代西方社會的文化特點、英語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及風俗習慣的最直接的途徑。
(二)編寫時新創新
英語報刊及時報道了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及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充當了時代潮流的喉舌,提供了有關各行各業的最新消息。報刊在提供最新消息的同時也傳播了相關的新詞、新的表達方法,由於這些新詞和新的表達方法是伴隨著特定的社會環境而產生的,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特色,易於被讀者普遍理解和接受。如,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E-mail(電子郵件)、E-commerce(電子商務)、cyberspace(網路空間)、cybernaut(網路用戶)等新詞都是通過英語報刊傳播後為公眾所熟悉接受的。可見,報刊英語是最有創新性和濃厚時代生活特色的語言。
(三)價值實用有效
英語報刊的豐富內容和反映時代特徵的新詞決定了它比其他材料更加具有促進語言學習和擴充社會科技與人文知識的價值。英語報刊不僅是學習現代英語和提高英語運用准確性、流利性和得體性不可或缺的實用材料,更是培養21 世紀復合型英語人才的有效教材。
三、英語報刊閱讀對提高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意義
通過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的觀察,筆者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只埋頭於課本,背單詞、做練習,認為只要把課本學好就可以,對課外閱讀,尤其是英語報刊閱讀,幾乎沒有什麼概念。而結果往往是學習的效果不理想,在實際的運用中聽不懂,說不出,說話寫文章錯誤百出。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語言輸入是非常重要的。在非英語環境下學習英語,閱讀有時甚至是唯一的輸入方式。Harmer(2000)認為好的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範例,有利於他們提高寫作能力,而且提供了學習詞彙、語法、遣詞造句的機會,並為主動用英語進行交際作了准備。
(一)英語報刊閱讀對聽力能力的培養
新聞廣播一直以來都是高校英語專業八級考試聽力理解測試項目之一。而且近幾年大有使用報刊新聞來檢測學生理解新聞廣播的能力的趨勢,如:2001 年八級題中聽力部分的三條新聞全部選自報紙新聞,2002 年八級題中也有兩條報刊新聞。如:
The documents, which Russian gave the United Stateson Sunday, could be a particular interest because Kennedy』sassassin Lee Harvey Oswald lived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for several years before he re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was arrested for killing the former President on November22nd 1963. (2001: News Item 2)
該例子是一句由49 個單片語成的包含多個從句和多層意思的復合句,「信息過載」加大了聽力理解的難度。報紙新聞中復雜的句型,繁雜的表達方式是學生們的主要聽力理解障礙,增加了學生理解新聞的難度。總結自身的聽新聞的經歷和輔導學生練習新聞聽力的教學經驗,筆者深信新聞聽力前熟悉與新聞相關的背景知識,收集與新聞報道相關的詞彙、概念、人名、地名、事件等能幫助新聞聽眾預測新聞內容及更好地理解新聞聽力材料。
⑵ 看英語時事新聞對於提高英語水平有哪些幫助
看英語國家的時事新聞對於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是很有幫助的,那麼接下來就和來看看看英語時事新聞對於提高英語水平有哪些幫助?
拓展托雹塵者福考試詞彙量
原版英文新聞中會講故事,也會議論事情,涉及到的詞彙非常廣,其中不乏標化考試中的重點詞彙。甚至一些托福考生之前參加過的英語課程中使用的許多美國原版教材中,也選入了許多新聞,可見新聞素材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增加信息類文本閱讀量
很多托福考生可能未來不會以文學為專業,不會成為作家,因此文學作品可能並不會成為他生活的必需品,只能用來培養思維、陶冶情操源薯、放鬆心情。即便如此這些考生將來也有很大概率會讀大學甚至讀研究生、博士,而在畢業以後也一定會步入社會,開始工作。學習任何學科、從事任何不同的工作,閱讀信息類文本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信息類文本也是英文標化考試的重中之重。因此拓展信息類文本閱讀量是十分必要的。而新聞正是最為唾手可得的素材。
積累托福寫作可用素材
很多托福考生在備考托福寫作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不會舉例子,有時候面對題目無話可說,大腦空白。閱讀新聞多關注教育、文化、職業、政府、科技相關的文章,同時嘗試用精煉的語言總結新聞內容,並思考能夠怎樣與自己練習過的兄滾寫作題目匹配,可以在鍛煉總結能力之餘,積累素材。
學習地道表達,提高語言效率
有些同學在托福寫作中,語言總是難免冗雜,或者會寫出許多「Chinglish」,很多時候都是由於閱讀量不夠,而且沒有習慣去積累。新聞作為一種信息密集,要求表意准確的文體,其中有許多地道、精煉的表達。在閱讀的時候建立一個收集文檔,積累這樣的表達,無疑可以提高寫作中的語言效率。
接近美國文化和思維方式
新聞記錄的都是新近發生的事件。如果選擇關注美國媒體,能讓考生近距離接觸美國最流行的事件,而對這些事件的關注、思考、討論很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價值觀念、思考方式。因此多閱讀新聞,甚至是媒體上的評論文章,能夠幫助大家了解西方思維方式和文化習俗,更好的適應國外的生活、學習環境。
⑶ 學習英語新聞的好處。。。
一、英語新聞的語言都是很地道,很純正的,而且語速快,所含俚語、口語化回詞語多答,更能讓你了解英語語言文化。二、對練習聽力和口語有一定的好處,多聽,能培養起一定的語感。三、現在一些英語能力考試的閱讀理解都會從新聞中選取,比如口譯考試,還有一些商務英語BEC考試等等,多聽新聞對這方面也有一定的幫助!
⑷ 為什麼大學生更願意閱讀新聞類英語文章
因為作為一名當代學生,身處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大學生更代表著國家未來的希望,只型臘遲有盡可能讓大學生將注意力多集中在國家新聞上,才能多一點可局源能讓大學生多一點熱愛祖國!再者將新聞作為閱讀材料在個人看來有三大點好處:
一是能獲知基本的信息。新聞中會有國家大事,也會有民生小事,雖然說這些可能聽起來和我們還是比較遙遠的,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比如,新聞中也會有關於大學生的新聞,大學生近年來的就業卜李形勢等,這些都與我們緊密相關。
⑸ 如何解答新聞報道英語閱讀理解題
一.閱讀的模式1.自下而上模式
根據這個模式,閱讀首先被認為是對文本的識別,閱讀也因此被視為解碼的過程。也就是說,讀者對文本的理解是由單詞到短語、由短語到句子、由句子到語篇逐級辨認解碼,不斷進行信息組合,綜合運用一切語言數據,逐步弄懂短語、句子直至段落篇章的意義。信息處理是自下而上直線進行的,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因此,這種模式沒有文本的識別也就沒有閱讀;認為影響學生理解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文本;是構成文本的字母、單詞、短語、句法;認為讀者不能理解的主要原因是不能自動解碼,詞彙量缺乏,語法結構不清。
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解決語言知識方面的問題。這是最傳統的模式。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先解詞,再解片語,然後解句,最後才通篇理解。因此,常常是把一篇文章的所有生詞和短語放在最前面來單獨進行教學。事實上,閱讀是積極主動地獲取信息的交際行為,而自下而上的模式低估了閱讀者的主動作用,沒有把閱讀者看作是信息的積極處理者。
2.自上而下模式
Goodman在1970年把閱讀描述為一個心理語言的猜測游戲。到了80年代初期,人們的認識逐漸趨向一致:閱讀是一個主動的、有目的的、有創造性的心理過程。按照這個模式,閱讀者不必逐句解碼,而是在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的參與下對信息進行重新加工或構建,理解文字元號代表的真實意義,推斷作者的意圖。這個背景知識指讀者的社會背景知識、文化背景知識、認知策略、生活經驗及情感因素等,即所謂「圖式」。閱讀者調動一切言語和非言語手段進行信息解碼加工的過程,實際上是創造性的思維的過程。
這種模式是以圖式驅動論作為基礎的。認為缺乏必要的圖式往往是影響閱讀的主要因素。閱讀不是文本解碼的過程,而是利用自己已有的圖示對文本所要表達的意思、作者要傳達的信息和思想,對故事的發展進行預測、驗證、修正的過程。
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會重視背景知識對理解的作用。例如先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然後進入對材料的理解。在這個閱讀過程中,非視覺信息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這些非視覺信息包括閱讀者全部知識的總和。在這個過程中信息自上而下地得到處理。讀者不再是被動地從閱讀材料中獲取信息,而是運用已經具備的背景知識(包括語言知識),根據閱讀材料去預(猜)測、創造意義。其解碼方式不是直線 的成序列狀的,而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之前或之中不斷形成對意義的期待,然後用這種期待去試讀文章。3.互動模式這種模式是以交互補償論作為基礎的。認為經歷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識結構不同,
受教育不同,對同一件事情、同一個概念的表達方式不同。閱讀不僅包括對文本的識別,同樣需要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等。閱讀不只是一個解碼過程,也不只是一個猜測過程,而是語言與圖式交互作用的過程。認為閱讀是語言與圖式的相互補償,是讀者與作者的交互,是讀者與文本的交互。
⑹ 你認為大學生應該多讀英語新聞嗎閱讀英語新聞能在很多方面幫助大學生提高嗎
我認為大學生應該多讀英語新聞。
閱讀英語新聞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詞彙量,多閱讀還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和能力。
⑺ 英語新聞報道的特點
英語新聞報道的特點:
(一)語音特點。
語音特點是新聞英語報道與書面英語的最大區別,也是聽力理解的最大障礙。
1、重讀和弱讀。
2、語調。
3、連讀碼枝。
由於新聞報道的語速較快,因此連讀浮現的頻率很高。連讀可分為如下幾種狀況:
(1)輔音和母音之間的連讀。
(2)/r/音與母音之間的持續。
(3)兩個母音之間的持續。
4.濁化、省略和縮讀。
濁化、省略和縮讀的運春迅用把音省略或連接起來,使英語廣播聽起來就像流水同樣,既輕松又流暢,給人一種跳躍、活潑的感覺。
(三)句式特點。
(1)句式復雜,信息點密集往往會由於一時沒有進入狀態而忽視了它。
(2)句子比較口語化。
為了減少聽眾理解的困難,並增長親切感,廣播新聞英語往往較多使用平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彙,句子較為口語化。
(四)構造特點。
(1)「倒金字塔法」。
(2)時間順序法。
⑻ 看英語新聞對高考有用嗎
我個人覺得非常有用,高一時我開始看一些主流的新聞網站和報紙,不僅了解當下世界時事,拓寬眼界,也可以積累很多地道的英語詞彙和表達。慢慢地隨著詞彙量積累越來越多,閱讀和寫作能力會顯著提升,語言的感知能力(語感)會越來越敏銳。
高考除了考課本知識,還有一些課外的,比如時政新聞、文化交流、科技發展等,如果您有時間,不妨多接觸不同領域的新聞,如果時間有限,建議找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每天固定閱讀一兩則新聞,看到好的表達摘抄記錄下來,堅持養成習慣。
看英語新聞除了對高考有用外,也對日後大學學習和工作都大有裨益。經過若干年的積累,無論是英語能力還是眼界格局,都是超出常人的。
⑼ 閱讀英語新聞有幫助嗎
看英文報紙,聽英文廣播當然有幫助,但他們的幫助只是鞏固你現在有的英文水平,看報紙你也知識認識你知道的,聽廣播你也只是聽你知道的.用它們來磨耳朵,鞏固你的英文水平是很有好出的.
如果要提高實際能力,還要系統的去精讀,精聽.我是這么感覺的.
⑽ 想問下各位對英語閱讀的看法
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閱讀能力佔有重要的地位,因為無論是參加考試、工作或是留學都對閱讀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筆者去年來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更是體會到閱讀能力的重要。每次課前都有大量的閱讀任務,如果不能按時保質完成,那麼上課討論時就會感覺尷尬,甚至內疚。回答老師提問時如果總以一聲簡單的「sorry」應對,那無異於混日子。鑒於英語閱讀能力如此重要,筆者想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教學經驗,根據全球英語教學研究中證明行之有效的閱讀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給各位讀者的英語閱讀學習提供一些參考意見。為了方便閱讀,本文採取問答形式:一共分為七個部分,也就是從七個方面討論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其中前兩個部分是總的介紹,後面五個部分是具體的閱讀策略。希望本文對大家的英語閱讀學習有所裨益。
一、什麼是英語閱讀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容易被人誤解。我們通常所說的閱讀能力,主要是指學術性閱讀的能力。西方專家將閱讀方式分為四種:掠讀(skimming,旨在尋找主題),瀏覽(scanning,旨在定位細節),細讀(intensive reading,旨在獲取信息),泛讀(extensive reading,旨在自得其樂)。西方人看報常用前兩種方法,學術性閱讀通常使用細讀法,而小說一般使用泛讀法。當然,即使是學術性閱讀,有時也用到另外三種方法,但細讀是主要方法。細讀的內容主要包括:核心詞彙、重要句子、話語標志、段落大意、全文內容、文章結構、修辭手段、作者態度等。對於上述內容,下文擇要介紹其中一些方面。
二、閱讀策略
對於閱讀策略,坊間常和閱讀應試技巧混為一談。廣義的閱讀策略包含閱讀技巧,但閱讀技巧只是閱讀策略的一部分。閱讀策略適合所有的閱讀,而閱讀應試技巧可能僅適用於某一門或幾門考試。但是,各類閱讀技巧作為閱讀策略的一部分,具有一些共性,不妨討論一下。對於閱讀技巧,坊間有兩種看法,其中一種是:我的英語閱讀不行,那是因為技巧掌握不好,學好閱讀技巧就行了;另一種是:我的英語閱讀不行,完全是語言水平不夠,閱讀技巧對我沒幫助。我還是多背單詞和分析難句吧。全球英語學習策略的實證研究表明,閱讀學習策略是有效的。但是,有效不等於萬靈。所以,如果英語水平中等偏下,重點應該是語言能力的提高,輔之以一些簡單實用的學習策略,這樣英語閱讀進步就快。例如,可以練習如何尋找段落大意和文章主題。對於中等以及以上水平的同學,在繼續加強語言水平的同時,應該積極地學習和運用證明行之有效的閱讀學習策略,使自己的閱讀水平不斷地提高,最終實現質的飛躍。例如,可以練習尋找文章中的話語標志(如轉折等)和圖示文章結構。與此相關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運用技巧的能力存在反復。學習技巧時有這么一個過程:剛學會時運用順利,閱讀理解正確率大幅上升,過一段時間所學技巧運用不上,閱讀理解正確率與未學技巧時相比持平或偶爾低於原來水平。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是,第一,不要將技巧絕對化和簡單化,只依賴技巧而不注意相應的語言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第二,由於對技巧理解不夠正確或運用不夠熟練,也會造成這種情況。所以,如果所學的技巧是有根據的,而且反復運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能幫助自己超越原有的閱讀水平。
三、詞彙問題
上面兩個部分是對英語閱讀以及學習策略的一個簡單介紹。從這一部分開始,從閱讀策略的幾個方面作具體論述。首先是詞彙問題。很多人將自己的英語閱讀水平不高歸咎於單詞不過關,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閱讀能力當然還涉及其他因素,但對單詞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閱讀水平。關於廣度方面,可以參考這樣一個標准:如果認知詞彙(recognition vocabulary,也叫sight vocabulary)——看見就認識、但未必會使用的詞彙——低於六級水平(基本詞彙為5,500,不涉及派生詞),閱讀水平就會受限;如果低於四級水平(基本詞彙為4,500,不涉及派生詞),受限程度更高。所以,不管是否參加相關考試,大學期間的英語詞彙量至少要爭取達到六級水平。當然,如果所學專業將來根本用不著英語,那就另當別論了。要想順利閱讀英語外刊,如Economist, Newsweek, Time等,要求更高一些:詞彙量應達到雅思或托福等考試所涉及的范圍(7000以上)。至於深度方面,主要問題是對於常見詞的意思應掌握多少。常見詞一般有多個意義,確切的意思需要根據上下文判斷。好在這類常見詞彙的意思也不是多得無法應付。它們常有兩三個意思,由於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習慣,其中一個意思我們最熟悉,其他意思就不甚了了。由於這類詞不多,閱讀中碰到了就要記下來,然後進行處理。另外,這種較生僻的意義一般都是由其最常見意義引申而來,所以可以結合後者進行記憶。此外,在文章中碰到難詞時,如果不妨礙大意的理解,就不應糾纏。也可以根據該詞所在的前後判斷其大意。
四、難句的解決辦法
閱讀時碰到的難句,很多是其中一個關鍵詞或片語看不懂。也有部分情況是句子結構復雜。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特點不一樣,所以中國人理解有些英語句子結構有特別的困難。這樣的句子結構有:分隔定語、虛擬語氣、省略句、強調句等。閱讀時可以把不懂的句子摘抄下來,並進行分類,找出它們的中心,讀多了就能把握它們的特點了。
五、話語標志
話語標志(discourse indicator)主要指表明句子之間關系的連詞。常見的有表示轉折的,如but, however, yet等;表示因果的,如because, for等;表示舉例的,如for example等。只有閱讀時關注這類話語標志,才能弄清句子之間的關系,才能把握作者的論述邏輯。不過,要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原因是漢語的句子講究意合(parataxis),句子之間的關系需要根據意思判斷,有時並不藉助連詞表達。而英語講究形合(hypotaxis),特別強調以連詞表達句子之間的關系。
六、文章結構的重要性
與上一部分一樣,這個方面也是英語閱讀學習的難點。同樣,由於文化和思維的差異,英語文章的行文邏輯和結構(organization)與漢語不同,具有自己固定的套路,需要認真研究。所以,如果閱讀時不能把握文章的結構,就難於從總體上把握全文。英語文章之所以有一些固定的結構,也是為了方便讀者,使讀者對全文內容有一個可靠的期待。例如,很多英語文章運用這么一些結構:文章開始舉一個例子(進行類比);文章開始講點奇聞軼事(大多是陳年往事);文章開始給出中心意思。不同的開頭會導致不同的下文,所以只要熟悉了其中的模式,對文章整體把握的准確度就會大大提高。
七、如何看作者態度
英語閱讀中的難點之一就是作者態度的判斷。其實,一位高明的讀者不僅要學會區分文中闡述的事實(facts)和作者表達的意見(opinions),而且要學會區分作者的意見和其他人的意見。區分事實和意見不難做到:凡是含有贊同(approval)或不贊同(disapproval)等態度的部分就是意見表述,反之一般為事實陳述。把握作者態度同樣要關注作者表示意見的部分,根據其中表示意見的詞彙判斷態度的褒貶。
文章來源:青年人外語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