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魯子問英語閱讀教學理論

魯子問英語閱讀教學理論

發布時間: 2023-05-18 09:21:10

1. 如何將本期培訓所學到的知識,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一.勇於實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戰場,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學習知識,突液慶顯學習、主動探究全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敢於探索,敢於實踐,敢於創新的精神,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多進行師生互動。將新的教學理論授予學生,使孩子們會學了、樂學了、愛學了,就一定能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二.加強學習,盡快適應新課改

課改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從過去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圍繞學生設計課堂教學,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煥發學生的潛能。

三.提高自身素質水平

素質教育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應該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不斷地加強學習。寬正在培訓中,全國著名英語教育專家魯子問教授獨到的教學設計、富有激情的表演、流利的英語口語、課堂教慎埋悔學的生動活潑,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中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成了教學目標任務。

我受益匪淺,深受啟迪,並且深刻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我決定以後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要向課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多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多與同事進行交流,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或者利用網路與更多的同行進行交流與學習。

2. 中考英語動態:中學語法教學 強化還是淡化

在傳統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中,語法一直是教師的授課核心和考試的考查重點,不少教師心中存在這樣一個誤區:教英語,重點就是教語法。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也產生了巨大變化,交際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開始走入英語課堂,聽、說、讀、寫等技能訓練成為教學重心,語法是否還要教、如何教成為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進入新課改後,教材由以往以語法規則為線索的編寫方式改為以話題為中心、穿插語法的編寫方式,高考中直接考查語法結構的試題也明顯減少,這使不少英語教師產生了淡化語法教學、甚至拋棄語法教學的想法。然而,就在今年秋季開學伊始,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特級教師夏谷鳴卻反其道而行之,為高一新生專門開設了一門名為「英語語法要略」的選修課,突出了語法教學的地位。

選修課的嘗試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夏谷鳴已經為自己的英語語法要略課做了頗為詳細的課程設計,包括課程目標、課程項薯叢目、課程計劃、課程資源、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內容。夏谷鳴告訴記者,他計劃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為學生系統地進行語法知識的教授。「開設這門課的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形成英語語言結構意識,並能夠使用正確的英語書面語。我還將依據教學實踐的情況與學生共同編寫一本《中國學生英語基礎語法要略》(以下簡稱《語法要略》)。」夏谷鳴說。

在談及開設該語法課的設想時,夏谷鳴說,在這門課上,他將以組織學生做書面語法練習題為主,同時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共同討論在練習中所犯的錯誤,然後讓學生到講台前陳述,並最終以組為單位形成書面總結,作為編寫《語法要略》的重要參考資料。

在問及這樣的語法教學是否會令學生感到枯燥時,夏谷鳴表示,這門選修課是學生英語必修課上語法教學的一個有益補充,在必修課上進行語法教學,教師主要以情境教學的方式來實現。在選修課上,夏谷鳴會盡量選取豐富、有趣的語言材料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他也將通過相對枯燥的語法課來教育學生:並非任何學習都是有趣的、愉快的,在很多情況下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枯燥的、艱苦的過程。

教學方法是關鍵

對於高中新課改後語法究竟還要不要教的問題,華中師范大學北京研究院的魯子問教授曾在前不久教育部組織的新課程遠程研修中做過這樣的總結:英語在中國是一門外語而非第二語言,作銷局為外語學習,語言規則的學習無疑是必要的;其次,高中階段的學生與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同,高中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為他們講解一定的語法規則可以幫助他們更數斗櫻有效地掌握語言,因此,語法教學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魯子問認為,雖然現在英語教學強調聽、說、讀、寫等技能的訓練,然而語法是技能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語法,才有條件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這正如夏谷鳴所說的,「Grammar is not the end, but a beginning.」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絕大多數學校依然將語法教學作為必修課的一部分,像夏谷鳴這樣將其作為獨立選修課的少之又少。上海市南匯區教師進修學院的沈冬梅老師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市高級中學中有部分學校嘗試了交際口語、報刊閱讀、影視欣賞的選修課,但語法選修課還沒有學校開設過。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外語系的王篤勤副教授也對記者表示,多數學校認為目前英語必修課的教材已經將語法項目總結得非常系統,語法教學完全可以在必修課上實現。專門的語法課通常會為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為中學生設置的比較少。

采訪中,王篤勤反復向記者強調了語法教學方法的重要性。王篤勤認為,學校沒有開設語法選修課並不意味著他們忽視語法教學。對於不少高中英語教師來說,如何在語法教學中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交際性教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是他們最關心的。

王篤勤同時表示,目前各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教材對語法規則都講解地非常系統,也設計了許多好的語法活動,體現出了語法教學的過程性和應用性。教師如果能夠接受並理解教材的編寫理念,按照教材的設計進行語法教學,就可以達到交際性教學的目的。夏谷鳴也告訴記者,他非常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歸納法教學。他的語法選修課就以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為主,要求學生從所給材料中歸納出語法結構、意義和用法,讓學生在反思、體驗的過程中了解語法知識,並掌握語法知識,同時培養學生進行研究的能力。夏谷鳴反復強調的自主、反思、體驗正是新課標所要求的基本理念。夏谷鳴同時表示,教師不應完全放棄演繹法,教師應在適當的時候為學生講解語法規則,並列舉大量實例,給學生以必要的幫助。

明確目標 有的放矢

盡管新課標對於基礎英語教育各階段的語法教學目標都有了明確的規定,然而不少基礎英語教育專家表示,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還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目標。王篤勤認為,教師應區分口語和書面語所要達到的語法級別。例如,在書面語中對語法的目標要求更高一些,而在口頭表達中語法目標則可能相對低一些。夏谷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教師應明確中學生需要達到的語法學習目標。「當前中學生學習語法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夠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基本的日常交流,我開設的語法選修課也正是要讓學生達到這一目標。」夏谷鳴說。

《中學語法教學 強化還是淡化?》由英語我整理,更多請訪問:https://www.liuxue86.com/english/

3. 英語教師必讀的10本書

今天我特別推薦「英語教師必讀的10本書」,其中包括教學理論、教育思想、教學技能、教學研究等內容,對於愛好閱讀,想讀好書的英語教師來說,這是一份難得的權威讀書建議,大家不妨來參考一下。

1、《優秀教師的四項核心素質》

趙希斌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一切教育教學行為的驅動;

良好的個人素質——為人師表的前提;

深厚的專業素養——教育教學行為的基礎;

高效的課堂教學能力——教育教學的歸宿。

作者沒有採取「說理」的方式,而是運用大量的案例,結合教師實際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以幫助老師解決問題,乃至從教學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角度說明了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與技能。

2、《英語教學論》

魯子問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隨著中小學英語課程的全面推行,英語教育必須在學科基本素質、教學能力和科學人文素質等方面有所創新。本教材通過觀點介紹、實證研究的案例分析營造一個科學的英語學科教學空間,為培養新課程條件下英語教育的合格師資服務。本書可以作為一個學年或學期的必修課程教材,也適用於基礎教育師資培訓和其他進修課程教學及師范類成人教育。

3、《教師花傳書:專家型教師的成長》

佐藤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書中以「匠人氣質」(craftsmanship)為關鍵詞探討了專業化的教師形象,以鮮明的案例展示了日本的教師們開展課堂教學、構建同僚性、參與課堂變革的專業場景,剖析了教師作為「學的專家」的學習與自我修養,還特別關注了轉型期「受難」的教師的生涯,呼籲教師回到課堂原點,不斷反思和砥礪,從而實現知性、創造性的實踐轉向。

4、《教育的細節》

朱永通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大夏書系資深編輯、《教師月刊》首席記者朱永通先生新作;深入教育現場多年觀察和思考的結集,「散發著親切的.泥土氣息」(王木春)。

這是一個獨立教育研究者的平實述說——在常識的框架內,說出教育的本質;以敏銳的眼光,透視教育行為中的真善美和虛假丑。

讀此書,您會明晰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學校,什麼是好的教師,您會有一種「夢在遠方,路在腳下」的平靜和力量。

5、《好用的英語教學游戲》

(哈薩克)杜申諾娃,王小慶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外資深英語教師聯合編寫。收錄了200餘個英語教學游戲,中英雙語,圖文並茂。符合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一線教師課上用起來得心應手。

所有游戲都用簡明、地道的英語撰寫,並附有中文旁註和點評。提供大量課堂游戲指令用語,以及典型的游戲教學實例等等。

附課堂用語、精彩課例、英語謎語等優質資源。

6、《英語教學設計》

魯子問,康淑敏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英語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分析了英語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從學習者、學習需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層面展開對英語教學要素的分析,說明了英語教學策略設計、英語教學過程設計、英語教學媒體設計、英語教學評價設計的理念與方法,並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真實教學實踐或案例分析,最後提供了評價英語教學設計的方法。

7、《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鄭志戀,應建芬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為高等師范院校英語(師范)專業教材,主要內容為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介紹,共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編英語課程教學准備技能,第二編英語課程教學實施技能,第三編英語課程教學研究技能。並且,本書案例豐富,教材分析到位,盡可能多地提供教學情境,結合實際情境解釋教學方法的功能,在實例中讓職前師范生感悟使用具體方法的原因。

8、《英語素養閱讀》

王瑞賢

北京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專門為中小學生量身打造的、恰逢時宜地、理想的英語讀物。這是一素材原汁原味、命題權威科學、覆蓋課標話題、聚焦核心素養的綜合性圖書。它既能能夠解決教師將核心素養落地的疑惑,又能增強學生的知識面和綜合素質;它既能滿足對課堂教材的深入和補充,又能滿足學生精神世界的發展需求。

它是關注應試的素質讀物,也是提高素質的應試讀物。

9、《優秀教師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兒》

任勇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何謂「優秀教師」?怎樣才能成為優秀教師?我可以成為優秀教師嗎?翻開這本書,你定會找到答案。

其實,優秀教師的成功往往緣於他們比別人「多做了一點點」。讀完此書,你不僅會發現那些「一點點」到底是什麼,還會受此啟發發現更多。

每個人都有成為優秀的可能,不妨從書中提到的事情開始做起,先「優於過去的自己」,最終成為真正優秀的教師。

10、《赴一場思想的盛宴:「聚餐式教學」36招》

高嵐嵐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聚餐式教學」在目標上,強調多元體驗、愉悅享受、釋放心靈,我們將之概括為「解放」;在內容上,強調話題多樣、智慧碰撞、精彩生成,我們將之概括為「對話」;在過程上,強調組團互助、分享生成、孵化提升,我們將之概括為「分享」;在方法上,強調方式多樣、參與活躍、精彩紛呈,我們將之概括為「活躍」;在評價上,善用點贊鼓勵、學會欣賞、收獲自信,我們將之概括為「贊美」;在文化上,注重環境溫馨、關系融洽、生態和諧,我們將之概括為「陽光」。

4. 魯子問的簡介

魯子問,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學習方案教學」倡導者。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中國外語戰略中心客座研究員
西奈山國際教育研究院院長
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專家組專家
教育部首批國培專家;
教育部英語教師專業標准學術委員;
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
華中師范大學北京研究院副院長;
加拿大卡爾頓學院孔子學院副院長;
倫敦三一學院中國首席學術代表

5. 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任務型教學英語閱讀教學應用

論文摘要:近年來,任務型教學作為交際教學思想的發展倍受人們關注,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正在使用這一教學模式。擬從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入手,分析和探討任務型教學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
1.型語言教學的定義。所謂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task),將課堂教學的目標真實化,任務化,從而培養其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就是說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做活動,在做活動的過程中發展運用自己所學語言,教育學生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中用,學了就用。
2.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輸入與互動假設”。Krashen區分出了兩個語言學習概念:學習(learning)和習得(acquisition)。學習是指通過教學有意識地學得語言;而習得則是指通過交際無意識地接觸語言系統而掌握語言。Krashen強調,掌握語言大多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Krashen認為,學生掌握語言必須通過“可理解性的輸入”。假如輸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個人的現有水平,習得就自然而然地產生。
Long提出,語言必須通過“對話性互動”才能習得。他認為,語言習得不可缺少的機制是“變化性的互動”,比如,學生通過改變話語來理解並獲取信息。例如,用”I don’t understand.Can you repeat”等。這樣,學生所需要的並不是簡單的語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輸入與輸出的機會。
根據上述理論,外語課堂教學應具有“變化性互動”的各項活動,即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對話性互動,進而產生語言習得。
3.思想。(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基礎的教學原則。(2)貫徹英語學習的交際性原則,創造使用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學以致用。(3)教師的作用:設計者、研究者、組織者、促進著、協調者。
4.型語言教學的特點。任務型語言教學立足於學生本身,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其特點在於:(1)通過語言交流可增強學生可持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達到提高學生交際能力的目的。(2)個人練習更加充分,每個同學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在共同的活動中,同學們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3)既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過程。(4)以學生為本,促使學生自主發展。(5)有助於將學習者個人的經歷,周圍的生活與課堂學習緊密聯系。
5.任務的結構。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任務具有結構性,並由教學目標、輸入、活動形式、教師與學生角色和環境五部分組成。(1)教學目標(goals):任務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不僅是指語法正確的說和寫的能力,還包括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2)輸入(input):輸入是指“設計任務的資料”。輸入的來源多種多樣,包括報刊、小說、課本、歌曲等。(3)活動(activity):活動是指人物,而不是指練習。(4)師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信息,具有學習的自主性,並經常進行兩人或小組活動。為了使學生成為交際者,教師應扮演促進者、組織者和監控者,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之中擔當學生的“夥伴”。(5)環境(setting):環境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包括任務完成的方式(個人操作還是兩人或小組合作)和任務時間的分配,也包括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等。
根據任務的結構,針對一次聽力活動可以作如下分析:1)教學目標是學生相互交流信息,尋找主題或信息的組成方式;2)向學生輸入的是該聽力材料;3)安排學生之間相互溝通所聽內容的活動;4)教師是助學者和監督者;5)學生是活動中的主要交際者;6)環境是課堂的兩人或小組活動。
6.任務型教學的步驟。Willis(1996)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三個步驟:(1)任務前(pre-task):教師引入任務。(2)任務循環流程(task-cycle):a.任務(task):學生執行任務;b.計劃(planning):各組學生准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情況;c.報告(reporting):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3)任務後(post-task): a.分析(analysis):學生通過錄音分析其他各組執行任務的情況;b.操練(practice):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
7.任務型課堂教學活動類型。任務型課堂教學活動根據其交互特點可大致分為五類:故事鏈任務(小組中每人講一段故事,全小組講完整個故事);信息差任務(兩組或多組信息互補,協商完成任務);解決問題任務(圍繞一個問題或根據一系列信息,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做決定任務(圍繞一個問題和多個結果,通過協商或討論作出選擇);觀點交換任務(通過討論,相互交換意見,不必達成共識)。其中信息差任務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徵。同時信息差任務過程簡單,也易於課堂操作。
在任務性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互動直接影響任務的完成的效果。教師在組織任務型教學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科學分組:任務型教學中的很多活動是在兩個人之間或小組內開展的,分組是否得當會影響任務完成的效果。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同一組內互相協作,共同完成任務。(2)科學分工:任務型教學要確保每個學生都有事做。因此,學生在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任務型語言教學優點。(1)有利於解決傳統語言教學中長期存在的問題;(1)有利於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2)有利於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3)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4)有利於實現個性化學習;(5)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任務型語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1)任務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學生只有根據目標有目的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務,達到交際效果。(2)任務型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在課堂實踐中,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給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空間,指導他們在有表達慾望的活動中得到結論。(3)任務的選擇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難合理。任務太容易或太難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任務型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必須講英語。(4)任務必須有一個結果並且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在任務完成以後,學生應該有一個成果。可用分小組口頭報告、書面報告、教師進行評價等方式展示出來。使完成任務的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我們對於任務型教學的實踐才剛剛起步,今後還需要在大量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運用任務型教學推進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4]魯子問.中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5]蘇秋萍.任務型教學在實踐中的定位[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4):52-55.
[6]曾文雄.任務教學法的實施模式[J].攀枝花大學學報,2002,(2):52-55.

相關論文查閱: 大學生論文 、 工商財務論文 、 經濟論文 、 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

6. 《小學英語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讀後感

      有幸讀到了魯子問教授的《小學英語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一書,使我又對小學英語課程標准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還本書中許多理論和觀點貼切了當今的教學,為我們對教材研究有了深入。

    文中提到的小學英語課程的教與學給予我很大的指導,怎樣將教材所呈現的課程內容轉化為課堂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行為發展,這是每個老師教學的主要內容,那怎樣才能合理有效的轉化呢,魯教授文章中提出了幾大理念值得我們學習。理念一是要求小學英語教學具有全體性。義務教育特性要求小學英語教學要洞喊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方面,都應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不能只是讓優秀學生有展示的機會,還要讓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機會展示他們的進步。當然,也不能因為照有學習困難的學生而拉低全班學生的學習水平,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適合於他們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評價標准等。小學生處在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性格、認知方式等方面會出現比較快的變化,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不同,從而有著不同的學習優勢;他們的成長環境各有差異,英語學習目標與需求也不一樣。小學英語教學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優勢,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全體中扮性是對教的要求,即對教師的要求。看老師如何把握度,怎樣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行為發展。理念二是要求小學英語教學要具有全面性、漸進性和持續性的特點。教育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的,小學英語課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部分,要服務於全面發展這個總體目標。而且,小學語言學習本身強調「全語言」學習。全語言教學觀也譯作「整體語言教學觀」)是一種從語音、語詞、語義、語境、語篇、語用等語言整體,而不是音、字、詞、短語等片段理解、設計和開展英語教育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從學習者、學習、語言學習、教學、教師角色、課程等全方位,而不是只從教材理解、設計和開展英語教育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強調尊重學習者的好奇心、意願和探究意識等,鼓勵他們創造性地使用語言,主張語言學習應該是自然而真實的,學習的重點是真實的言語及語篇的「意義」而非語言本身。全語言作為語言教學中的種教育理念,是一種關於學習的本性以及如何在課堂和學校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理念;或是一種教學/學習環境,在這種教與學的環境中開展與全語言教學教育理念相符合的教學活動。換言之,全語言是一種教育哲學觀,而非某種具體的教學施全語言教學時,所表現出來的形式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全語言主張語言是整體的,由語義、語形、語用組成,不可分割;語言中的音、字、詞、短語等,都只是語言片段。語言的學習並不是從片段開始的,而是先整體感知,然後才認識整體中的部分之間和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讀者整體感知後再去理解其中的只言片字,就不是很難了而反過來,如果只懂得一個一個孤立的單詞、短語或句子的意思,很容易「見木不見林」並不能形成對文本整體意義的把握。我們可能也有過在讀一段文字時,沒有一個生詞,但就是不知道所讀這一段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的經歷。古德曼從心理語言學的觀點出發指出-閱讀並不是一個字母接一個字母或一字接一字的逐字編碼的過程,而是一種「心理語言的猜游戲」,是讀者自然地根據文字的字形、字音、語法及語意等線索來建構文章的意義是讀者從對該文字所要傳達的預期信息中,以及從語言如何發生作用的常識中來推測,擇性地抓取文字,並同時運用字形與字音線索、語法線索、語義線索進行分析,最後建文本的意義。也就是說,語言學習是先整體再局部的漸進過程。在小學英語教育中,教師不僅要把握全語言教學理念,更賣顫灶要把握我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理念三,小學英語學習是一個實踐過程,這要求小學英語教學具有實踐性。我們知道,英語不是學會的,而是用會的。教師應引導小學生為運用英語而學習英語,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知行合一,發展自己的英語運用能力。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小學英語的實踐性既是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教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學是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內外引導學生開展英語學習、促進課程目標和學生發展目標實現的教育實踐活動,而小學英語學習則是小學生在各種因素的引導下,通過接觸英語、理解英語、開展英語實踐活動,從而發展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並實現全面發展。小學英語的教與學只有從這一本質出發才能把握小學英語教學的全體性、全面性、漸進性、持續性、實踐性,真正促進小學生的發展,實現小學英語課程的目標。

        魯教授的這本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對我的思想和教學實踐中都有了深刻的影響。我會繼續細讀、精讀這本書,認真學習書中的理論知識,更好的應用於教學實踐中。

7. 實驗論文格式

分類: 教育/學業/考團寬試 >> 論文報告
問題描述:

急求實驗論文格式,哪位知道啊~~

謝謝!!!

解析:

如何撰寫實驗論文

華中師范大學北京研究院 魯子問

在教育實驗的實驗過程中,實驗教師應深入研究實驗,特別是實驗基本理論、實驗假設的理論基礎、實驗的方案等,不斷總結實驗教學,總結經驗,發現新的成果,將這些研究撰寫成實驗教學論文,以促進實驗教學更好地實現實驗的設計目標。

實驗教師在實驗過程中撰寫的實驗論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准確把握實驗理論。實驗教師要深入學習和研究實驗理論,不僅准確、深刻地分析實驗理論對於

實驗教學的指導意義,而且詳實地分析實驗理論對於教學的指導意義,並從不同層面深度分析實

驗理論在這一層面的教學實踐的理論意義和操作方法。

2.密切結合實驗實踐。實驗教師在實驗理論研究方面不具有優勢,所以應該重點從實驗教學實踐的

不同層面,深度剖析實驗理論在實驗實踐中的運用。

3.基本符合論文規范。實驗論文也是一種論文,所以應該遵循論文的一般規范,比如論點明確,論

據科學、合理、充分,語言明晰,格式符合基本要求(一般應包括標題、作者、摘要、關鍵詞、

正文、參考文獻等。)

論文的不同層次可以包括實驗理論的實踐論證層次、實驗理論的實踐操作層次、實驗實踐的案例分析層

次等。以「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實驗為例,我們可以撰寫以下不同層次的論文:

一、實驗理論的實踐論證層次

1.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科學性

2.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理論基礎

3.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本質特性

4.圖式理論與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教學

5.動機理論與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教學

6.興趣原則與中塌世亮小學英語真實閱讀教學

7.插圖對於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有效性探討

8.中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的真實任務研究

二、實驗理論的實踐操作層次

1.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實驗的基本程序

2.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實驗的課堂教學

3.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實驗的課外閱讀

4.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實驗的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

5.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有效監控策略

6.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計劃策略

7.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元認識策略

8.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學習策略

9.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真實興趣策略

10.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真實困難策略

11.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活動設計

三、實驗實踐的案例分析層次

1.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真實任務案例分析

2.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小組返滑閱讀案例分析

3.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寫作案例分析

4.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課堂活動案例分析

5.中小學英語真實閱讀的閱讀摘錄案例分析

8. 知到英語教學設計是什麼課

英語課。
《英語教學設計》是2008年7月1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子問、唐淑敏。本書可以作為英語教學設計方向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為英語(師范)專業的本專科教材,或作為中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設計培訓教材使用。
《英語教學設計》是培養適合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師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專業課程,也是英語專業學生獲得教師從業資格的必修課程。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觀,了解基本的英語教學理論和方法,熟悉英語教學設計的理念、原則和方法,有效開展英語聽說、閱讀、寫作、語法等不同課型的教案設計,通過教學案例觀摩、評析和討論開展教學。

9. 【職業中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教學改革的設想與措施

摘 要:本文針對職校學生英語基礎普遍偏差,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模式陳舊落後,教學方法單一這一現狀,提出強化職校學生英語教學改革措施,旨在扒清行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職業學校; 英語教學;現狀;積極性;自主參與
1.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加快,職業中等學校英語教學已轉向「從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角度來衡量教學質量,,從而使得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得到高度協調發展」。因此應培養有正確價值觀,良好心理素質,外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其中外語素質的要求也從過去的會讀、寫提高到聽、說、讀、寫、 譯全面開花的復合型要求。然而在 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卻存在著種種問題。因此,分析問題的原因,在實踐中探討解決的辦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2.職業中等學校英語教學現狀
職業中等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社會所需的技術人才,其職業特點要求直接面向具體工作實用技能教育,所學、所教應緊密聯系實際,要有用、實用。而綜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英語實踐教學領域,要達到這個目標還存在種種問題。教師方面:有些教師把應該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英語教學變成了英語語言知識講授課,語法分析課,應付等級考試做題課,有些教師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對學好英語沒有信心。還有些老師把英語實踐教學簡單地認為是分組朗讀,聽聽磁帶,角色扮演等等。學生只是聽教師講,跟教師讀,沒有時間去思考,去分析,沒有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畢業正洞後還是不能開口講英語,不能動手寫英語,更不能與人交流。學生方面:學生的英語程度差別很大,成績優秀的能流利地朗讀課文,進行日常會春嘩話,具備相應的寫作能力,而成績差的學生甚至連26個字母都不會讀,更談不上要他們講英語、寫英語、讀英語、譯英語了。多數學生到職業學校就是為了混張文憑以便就業,他們不願意下功夫,更談不上吃苦,厭學現象普遍存在,教學活動被動應付,課堂交流不暢,課余時間不主動朗讀,日常用語交流少,大部分學生厭倦英語學習,導致了職業中等學校英語教學的困境。
3.職業中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加強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為學生塑造合格的未來的職業英語素質,是職業學校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英語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中面臨的問題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因此解決問題時應綜合考慮,解決的方法也不是單一的,應採取多種形式,針對不同的因素更好地解決問題。
3.1 分層教學和體驗學習相結合
目前職業學校生源的素質逐年下降,個體差異在增大,學生的各科成績相差較大,尤其是英語這門基礎文化課。因此可以根據學生的成績編班,把學習程度大致相同的學生編在一個班,選擇適合他們的教材,對於那些學習程度較差而願意學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實用的口語教材,交給他們一些日常的會話,使他們能進行簡單的交談就可以了;而對於那些程度較差又不願意學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選修別的課程來替代英語課,開設一些感興趣的課程,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學有所長。「體驗學習」途徑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者」的單一身份,成為學生學習的「管理者,信息提供者,幫助者,支持者」等多種角色,以學生的參與,感受,和體驗作為 重要的方式,搭建學生從「未知」到「已知」之間自主性探究式學習的橋梁。加強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改變過分重視語言知識的講解與傳授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發展思維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二者的結合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並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3.2 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其學習內動力的有效手段。職校英語教師應在科學設計教學過程,優化訓練形式上多下功夫,為全面發展學生素質服務。結合英語的學科特點,可以適當加大聽、說、讀的練習比例,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說英語,大膽地說,不怕出錯,教師加以指導並及時做出評價。
同時還可以「寓教於樂」,英語實踐教學依據教學內容創設語言環境,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在這個真實的或模擬的語言環境中,既有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既喚起學生學習的愉悅感,又展現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背景,激勵學生的求知慾。
在課堂以外的時間,教師可利用e-mail, MSN等方式與學生交流,解答學生未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還可以選取一些話題讓學生從網路或其他途徑查找感興趣的相關材料,也可以要求學生某一話題為中心進行角色扮演。多種教學手段的交替使用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課後學習的自主性。
3.3 進行直觀教學,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果
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多種感觀和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實踐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有助於感性認識的形成,有助於抽象知識的具體化。它給學生提供實際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從形象的感知達到實際理解的頓悟,縮短認識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利用現代傳媒技術,發揮眼,口,耳,手,腦的感知功能,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教師要熟練掌握現代傳媒系統的基本操作程序,具有電子備課,多媒體設計,製作課件並進行教學的能力,充分利用語音室的功能,強化訓練,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其次,從教學管理方面來說,要有針對性地抓好電教課的研究工作,通過操作,商討,交流,不斷總結完善,用新成果裝備教學,把現代傳媒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直接載體,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4 營造一種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言的交際性決定了英語課堂必然是參與型的課堂,學生只有在參與的過程中才有機會運用語言知識,並形成交際能力和發展其他相關素質。在參與型的課堂中,學生具有旺盛的學習動力,主動進行交流並積極自我評價。所以教學內容只能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到具體,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課堂中來。例如:筆者在上「Freedom Fighters 」時,因為馬丁. 路德 . 金和曼德拉都是黑人,我便問:「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學生回答:「I sometimes play basketball with friends. I like it very much.」我繼續問:「 Do you know the famous player who is a black man? 」學生回答:「 He is Jordan.」我再問:「 Would you like to know some more famous person who are black ? This lesson we』ll learn them.」因此,這種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通過表達,溝通,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掌握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5 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努力營造英語學習的大環境
一要有效利用有聲系統,定時播放英語聽力材料,創設感受空間:二要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課外活動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說創辦英語廣播電台,讓學生自己成為節目主持人,並對不同的節目進行評比,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組織各種英語競賽,如口語大賽、英語歌曲大賽、演講比賽等,還可以定期舉辦英語角以及一些英語晚會。這些活動都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用英語交流的環境,讓學生學會在一個真實的英語環境下用英語進行交流,建立濃厚的英語環境氛圍,擴展學以致用的空間,為整體推進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參考文獻:
[1] 魯子問. 中學英語教育學[M ]. 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2] 羅曉傑. 英語教學與研究[M].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
[3] 劉潤清. 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9
[4] 王路. 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的探討與思考[J].中小學英語教育. 2006

10. 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

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

隨著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台。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1】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這一專題的第一個視頻里, 魯子問博士通過小組教學演示給我們展示了 “閱讀中的信息處理”這樣一個教學片斷.

這個片段里,魯博士把閱讀文My first ride on a train分個兩個部分.

首先, 魯博士問學生是否有類似的體驗,如on a bus,從而激活學生已有信息.

然後,閱讀第一部分,回答兩個問題:What is the part about? What is it related to the topic? 在第一次閱讀之後,學生知道文章講camel,然後魯博士讓學生推測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mels and train. 引導學生明白both are means of transport…carry goods…教師一開始不評價,然後讓學生繼續閱讀全文,驗證自己的推測.

在這個視頻里,魯博士給我們顯示了閱讀的一種新的模式,主要給我們傳達了這樣一些理念:

一. 教師要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學生的閱讀心理.利用圖式理論激活學生已存儲的信息,積極調動原有信息去理解閱讀.

二. 閱讀理解過程不僅僅是一個信息解碼的過程,更是一個假設,推測,驗證和取捨的過程.

三. 針對不同的閱讀文,要有指導性地培養學生不同的閱讀策略,提升閱讀質量.不要在同一個層面上進行閱讀.比如這里就顯示了閱讀文要注重篇章結構和信息的組織建構,要站在 “整體閱讀”的高度去理解文章.

在另外一個視頻中,魯子問博士對於如何處理理解閱讀中的生詞給我們做了精彩的示範.

魯子問博士給出一篇短文,其中下劃線的單詞是需要理解的生詞.短文如下:

Despite the frustrating years of dragging children out of bed and persuading them to go to school, young children have an internal drive to learn about their world and become instrious and proctive indivials. Their ecational eagerness and curiosity can either be stifled or encouraged by parents, teachers, and other alts.

魯博士首先讓大家通讀全文,理解它主要講什麼---children’s ecation.在激活了學生的知識背景的前提下,再讓學生理解生詞.

魯博士通過鼓勵,啟發,引導,幫助,參與,監控,適時的反饋與評價,出色地扮演了教師在生詞處理中的角色.他恰當地 “粗放經營”, 對不同的單詞做了不同的處理.

一.利用context來猜測詞義.

比如frustrating. 下文後有dragging children out of bed, 在這里是一個negative word.而想到孩子們肯定那時是unpleasant.

又比如instrious. 在這里,並不是和instry相關,而和work hard意思相近.

又比如stifled. 根據句子結構either…or…,猜測與encouraged的意思相反.

二.運用構詞法和句子成分來猜測生詞的意思和詞性

比如internal drive 首先處理drive,魯博士用充滿激情的體態語和啟發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在這里的意思是sth makes you go forward,當學生說出motive,他指出這是名詞,即motivation,然後處理internal, 來自於in,和 inside相近的意思.

又比如eagerness 和curiosity .通過構詞法知道它們分別是來自詞根eager和curious.

從魯博士的精彩示範中,我們可以知道只要培養了學生一定的猜詞策略,讓學生在語境當中去理解詞語,學生是可以克服看到生詞難詞的焦慮和緊張,掌握更多的詞彙,更好的掃清閱讀障礙,更加有效的閱讀.

通過閱讀課程文本和觀看視頻,我對 “新課程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倡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高中英語新課標擯棄傳統的read for language, 倡導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beyond language, focus on meaning.超越傳統的語言知識的積累,把語言上升到語用的角度.

高中英語新課標的目標突出了語言技能的重要性,強調在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前提下,著重培養學生理解與表達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強調用英文思維,用英語做事的能力.這是符合當今社會實際的需要,因為我們面臨的是一個 “信息爆炸”的時代,靠單純的記憶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學會如何獲取,挑選,調取,整合信息,這對於他們未來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因此,我們的高考也非常注重考察閱讀能力,所以,閱讀的教學顯得至關重要.而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要幫助學生養成符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也就是說要教會學生 “會學”,而不僅僅教會學生 “學會”.

高中英語新課標倡導的閱讀教學方法有:

一. 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技能,如略讀,尋讀,預測,猜測詞義,推理判斷,了解重要細節,理解作者意圖,把握全文結構等.

二. 以人為本,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包括生詞處理策略,文本閱讀策略,圖示利用策略,選擇注意力策略,策略調控策略,文本利用策略,整體閱讀策略,信息分析策略,結構分析策略等.針對不同的策略,採取不同的活動.

三. 閱讀主要教學模式是PWP模式,即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採取 “任務型教學”.閱讀前,要通過提問,頭腦風暴,概念圖,圖片討論等激活學生的原有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慾望.閱讀中, 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任務,如略讀,尋讀,研讀,為文章添加或選擇標題,判斷信息的正誤,為文章的信息製作圖表等,積極調動學生開展有效閱讀.閱讀後,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改寫,縮寫,復述,討論,采訪,寫摘要等活動.

反思我的閱讀教學,有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一. 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技能.

二. 開展限時訓練,每天閱讀一兩篇,形成習慣.

三. 利用多種資源,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利用觀看精美的相關圖片,話題討論,知識小競賽,調查,歌曲,視頻等來進行課前導入.閱讀中,注意設置難易相當,形式多樣的任務來讓學生積極參加.閱讀後,常常採用復述課文,角色扮演,討論,做報告等形式進行升華.

比如學習SCEF Book3 Unit2 Working the land的Reading部分的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在導入部分我讓學生欣賞了<憫農>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唐詩,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教育了學生要珍惜糧食.在觀看非洲挨餓的兒童的圖片時,播放了Heal the world,啟發學生要學好知識,爭取以後為解決糧食問題做貢獻.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圖片和標題的預測,略讀,分段研讀,填寫袁隆平的基本信息,然後進行了設置了兩個角色扮演的任務,一個情景是袁隆平參加湖南衛視何炅和謝娜所主持的<成人禮>,袁老贈送了青年人超級雜交水稻,假設你是主持人,用英文介紹袁隆平.另一個是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節目曾經采訪了袁隆平.假設你是魯豫,對袁隆平進行采訪.事實證明,學生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在完成了相對容易的任務,獲取了大量信息的基礎之上,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當然我的閱讀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如:

1.雖然有培養學生閱讀策略的意識,但是培養得很不夠,尤其是整體閱讀策略,結構分析策略, 選擇注意力策略,策略調控策略等.

2.沒有做到每一堂閱讀都做出精心的閱讀設計, 閱讀教學模式有點僵化,不夠創新,使得閱讀效率不夠高.

3.堂上的閱讀課和課後閱讀缺乏一定的聯系,顯得有點脫節.

4.閱讀訓練缺乏梯度和分門別類,缺乏良好的規劃.

5.有指導性地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課外閱讀不夠.

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2】

一、立足校本,重視培訓

應該說,開展校本培訓和教研,是課改的重點之一,也是課改能夠順利進行,不走彎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手段之一。調研中我們看到,各校領導都把教師培訓工作放在首位,派出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地市級培訓。除此之外,他們更重視校本培訓和教研,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信心和能力。如開展新課程講座、教師論壇、觀摩課、研討課、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大賽,課件大賽、案例分析與交流、小課題研究、集體備課等活動,這些活動內容豐富,針對性強,講究實效。經過培訓和研討,轉變了教師的觀念,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提高了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師們明確了這次新一輪高中課改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深遠意義,加深了對於高中英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教學原則以及教學評價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為課改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新課程理念如春風細雨潤入到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中被逐漸接受,並滲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將一年的教學實踐,大部分教師對外研版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及教法,由很不適應到逐漸熟悉和適應,教學方式和方法在發生變化,有些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較大提高。

二、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隨著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台。隨之教學上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突出表現在:

(1)注重學法指導,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聽課中我們看到,教師們已經有意識的按課改要求上課,正在逐步進入新角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探究和思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注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多數課堂上能體現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教師能選擇學生感興趣和貼近實際生活的話題,設計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如:有師生問答、采訪調查、討論或辯論,競賽,成果展示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收集、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溝通和合作的能力,獨立思考、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些素養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2)任務型教學途徑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並有效踐行。多數教師能切實實行“任務型”教學方法。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實現三維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部分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易讀性強,種類多,內容生活化,與時俱進,學習不感到枯燥,以任務為中心,好操作,,學生活動多,體現“在用中學,學中用”的思想。任務的設計能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深入,形成“任務鏈”;語言技能的訓練,遵循先輸入,後輸出,先聽、讀,後說、寫的原則;通過小組討論,然後推舉代表陳述討論結果,完成終級任務;布置後續任務,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提供動力。不少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非常注意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能張揚個性,展現自我,又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性。

(3)考試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價手段,新課程倡導的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正在探索之中。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以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4)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許多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詞彙量大,教材的編寫也比較零散,板塊繁多,教學內容偏多、偏難,課堂教學活動多,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課時又很有限。針對這種狀況,多數教師能從實際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佳一中高一備課組,他們不是按步就班的按教參的建議實施課堂教學,而是充分利用集體合作的力量,將所有教師新老搭配分成五組,將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以“話題”為綱,根據邏輯順序,科學合理的設計為四課時,使其銜接自然,對於每一單元的設計,都從語言能力培養的五個方面考慮,經過反復推敲,每一課時都製作了精美的課件。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並把相關的語言知識點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節省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在教學內容多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到游刃有餘,而且在每一單元結束後,他們都有自行設計的一套練習,夯實了基礎,提高了效率。

三、問題與困惑

課改工作在平穩進行,有可喜變化,但問題也不少,任重而道遠。

(一)穿新鞋走老路”者仍為數不少

調研中通過聽課了解到,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准要求的課不太多,有的課仍然偏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灌輸,有的教師一節課一半以上時間用於講解,大包大攬,代替學生學習。如教課文, 教師自己讀,自己逐句翻譯,自己歸納主旨要義;回答問題,學生答不出,教師就自給答案;甚至讀單詞也要教師代勞。語言練習過於機械,缺少有意義和交際性練習。教學活動設計不從學生實際出發,與學生認知水平脫節,造成實際教學效果差甚至無效。

(二)重視英語新課改中的誤區

1、強調聽說教學,忽視讀寫訓練。

①許多教師對課標不理解,誤認為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僅“為交際”,從而忽視了對讀寫的訓練。

②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部分教師對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握不準,區分不了重難點,對讀寫的要求也不明確,往往上了一篇閱讀課文後就只讓學生學會了讀,卻不明白如何去構思一篇文章,不會將其寫作方法及技巧傳給學生,更不要說去仿寫一篇文章了。

2、照搬教師用書,片面理解“五步”。

①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老師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

②英語課堂中慣用的五步教學法:復習(Revision),介紹(Presentation),操練(Drtu),練習(Practice),鞏固(Consocidation),可是我們的部分老師只會機械地使用,沒有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包括很多,有課堂,教材,及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創新,給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充分開發他們的智力及思維方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有些教師片面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

表面上看,課堂上學生活動一個接著一個,但是否有效,則很少考慮。如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過難,學生勉為其難,完成不了,“討論來討論去,一節課結束了,還說不出個所以然,白白浪費時間”。閱讀課上學生還未充分理解課文,教師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綜合運用型任務,如編對話,寫作等。任務脫離學生實際,缺少任務前活動,任務之間坡度太大,沒有鋪橋搭路就讓過河,這些“任務型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反映了教師對於課程標準的理解的偏差。還有些課偏離教學重點,隨意拓展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負擔,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完成任務有困難,要分析原因,或因教師指示語聽不懂,或因詞語、句子理解障礙,教師要及時做必要說明和講解,有時還需做出示範。

4.課時問題。

由於教材內容多,課程標准規定每周只4課時,大部分學校超課時教學,一般最少開到周5課時,有的開到周7-8課時(包括星期六上課)。超課時原因,普遍反映教材容量大,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但也與教師講解多,包辦代替多,發揮學生自主性、主動性不夠,以及對教材處理缺少靈活性和創造性有關。

5.教材銜接有問題。

初中使用更重版本的教材,且教材詞彙量過大,在一個單元內生詞過於集中;話題范圍廣,與學生現有知識儲備有較大差距多數教師認為新教材,花樣多,內容容量大,面面俱到,知識凌碎,課時少,內容膚淺,(缺乏系統性),加上課標提倡“自主合作”學習方式,倡導任務型教學,使教學出現方法與時間,空間與完成任務之間的矛盾。教師忙教,學生忙學,教學任務套任務,任務連任務,為完成教材任務教師趕進度,搶時間,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輔導學生,得到的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師生疲勞。

四、對策與建議

1.加強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隨著課改的深入進行,沒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會困難重重。因此,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學習,可以摸索出一定的自主學習方法和如何在漢語環境下對中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能力的途徑,以及如何找出中國學生語言成長的規律,如何創造的使用教材,選擇教材,如何創造條件,營造學習氛圍,都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受益學生。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一些教學研討課、說課、評課、等活動,通過課題研究,個案分析,方法交流,加強校本教研,豐富教育教學實踐經歷,造就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隊伍。

2.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教學中進行的教學反思,固然極為重要,它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的規劃能力,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過程的調控能力,形成教學機智,促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學後的反思,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可以涵蓋前兩個階段的教學反思內容和功能。它以教學的結果為起點,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分析,使教學經驗理論化,能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形成自我監控的能力與自我超越的意識。因此,我們大力倡導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的工作,及時記錄教學狀態,寫下自己的片思偶得,或是成功的體會,或是失敗的遺憾,特別是及時錄下從中得到的啟迪和由此引發的教學設想。這些來自教學實踐的親身體驗和思考,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極為寶貴的財富。

3、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三種關系。

1)處理好聽說與讀寫的關系。我們知道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一體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大局,我們要做到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培養出會綜合運用英語的學生,而不是讓他們或“聾”或“啞”。

2) 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系。教參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參考,它只能起一個參考作用,我們備課要從實際出發,備教材,備學生,最好以一個單元為話題進行備課,對本單元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3) 處理好教學法與五步驟之間的關系。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情,適當地增減內容,把握上課的主要脈絡,分清重,難點,有條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可以嘗試改變傳統教法,鼓勵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

4.要樹立新的學生觀。

我們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系。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5.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

總之,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就是實踐,因此課程改革就是問題解決。它要求所有人都直接面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採用實踐的邏輯,提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可行的解決方案,並盡自己所能,把這一方案付諸現實,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我們與課改共同成長!

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3】

新課程的價值取向是人的發展。人類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而來的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已使英語獲得了國際通用語的重要地位。作為將英語視為第二語言的我們應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將英語課改提上日程已成為國人矚目的熱點問題。新課程改革旨在於通過促進人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實現課程價值的融合。其理念是非常好的,但在課程改革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的問題。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這里想簡單談談從開學以來對於新課程改革的看法。

1. 理念與現實的矛盾。

新理念的出現帶來實踐的困難,且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我們已經習慣了舊的體制管理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時沒有足夠進行課改的時間和空間,尤其是夾在應試成績與素質教育二者中間,造成課改口號喊得響,卻是“穿著新鞋走老路”。想要跟上課改的腳步,卻又覺得找不到方向,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新課改為我們的班級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面對面的座位排列形式固然有益於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同時也加大了紀律管理的難度。

2.課堂活動設計形式化。

新課改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要求對語言實踐活動作精心組織、巧妙設計和具體指導。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發現如下問題:(1)活動設計過多,沖淡了教學內容和目的,師生台上台下滿堂轉,令人眼花繚亂,學生太累,給人以做秀、表演之嫌。(2)課堂活動表演化,質疑問題顯得蒼白,不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3)照搬教師用書。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時候老師們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

3. 未處理好傳統教學方法的繼承與創新。

搞新課改,不能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要揚長避短,把傳統教法與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很好地統一。把知識與技能看作是融合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載體,三者不能分割。

面對這樣的問題,要在有限的時間、固定的教材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下完成英語教學,難度是相當大的。為此,本人有以下幾個觀點:

1.強化語言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

繼續教育強化口語、聽說訓練,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真正實現用流利英語進行課堂教學,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個人素質,為其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目的。要做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只有具備較好的政治與道德素質,才能為人師表;同時要具備較強的知識與能力素質,才能勝任工作。另外還要具有較佳的心理及審美素質,以便能全方位地開發學生心智,發現、培養和教育出各種類型的人才。

2.處理好四種關系。

a.處理好聽說與讀寫的關系;

b.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系。

c.處理好運用教學法與五個教學步驟的關系。

d. 處理好英語與母語的關系。

教師所使用的英語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要利用學生已學的英語來解釋或表達新的教學內容。最後要牢記"Use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use Chinese if necessary"。

3.經常進行聽課、說課和教法研討講座活動。

這一類活動能夠為我們解惑答疑,幫助我們解決英語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尤其是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說,經常聽課,學習別人的教學經驗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要充分了解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從新課改實際出發,採用有效合理的繼續教育課程設置,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開展多層次、多類別的培訓,進行多方面的教研討論,把握好評價的方向和尺度,才能切實提高教師的語言能力和理論水平,使這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從而解決當前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
熱點內容
不得鳥了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4 13:33:39 瀏覽:700
我正在工作翻譯成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4 13:11:04 瀏覽:776
同意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4 13:10:27 瀏覽:445
在我手裡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4 13:10:20 瀏覽:328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4 13:09:33 瀏覽:932
第三的怎麼讀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4 13:07:53 瀏覽:315
四點十分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4 13:06:18 瀏覽:324
英語在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5-09-14 13:02:22 瀏覽:273
明天是個新開始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4 12:59:04 瀏覽:109
一個桔子翻譯成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9-14 12:50:56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