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語言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
㈠ 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探究
引言
近些年來,伴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英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優化英語教學結構已然成為了基礎教育的重點任務。尤其是面對高中階段即將要應對人生中最後一場關鍵性考試、同時馬上要與社會密切接軌並運用英文語言參與社會生活的學生,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培育其學科核心素養是勢在必行的。因此,從高中英語的學科特徵和知識結構出發,立足於單元教學的系統性、完整性優勢,探索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方法是迫在眉睫的。
一、深入研讀教材,明確單元主題與語篇話題的聯系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參照、也是學生學習的依託,想要真正實現單元整體教學,就必須加強對教材的分析,從中尋找單元主題和不同語篇話題之間的關系,進而深入分析不同內容之間的思維、情感聯系,確定整體教學目標,再以不同語篇內容、情感價值態度為劃分依據設計相對獨立的基礎教學活動,分別培養學生的不同英文素養,如語言能力、文化品格等[1]。這樣一來,由單元主題到單一語篇來設計、由單一話題向單元主題來落實,由簡入繁地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單一目標的實現逐步完成綜合性人才培養任務,學生不僅能夠很好地理解並掌握知識,還能學會學習的方法,即:單元(整體)學習方法,形成嚴謹的學習思維。毫無疑問,這不僅對他們在現階段英文領域的發展大有裨益,還能為其後續在其他學科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以Teenagelife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1內容),教師為更好地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工作,就需要先對單元主題「Teenagelife」展開分析,再對ListeningandSpeaking、ReadingandThinking、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ListeningandTalking、ReadingforWriting等不同語篇的內容展開分析,尋找其與總話題「Teenagelife」之間的深層聯系,再對應不同語篇的教學任務設計與總目標緊密相連的語篇教學目標,循序漸進、目標明確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聽力引領教學,由主題到話題培養學生英語思維
英語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包括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其中聽力是最基礎的一部分,也是在傳統教學環境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我國學生本就長時間處於中文語言環境當中,已經形成了比較難以改變的中式語言思維,若聽力教學始終缺少,學生無法「浸潤」在英文語言環境當中,他們勢必不會很好地形成英文思維,也就談不上發展語言能力、文化品格等素質素養了。因此,落實單元整體教學、加強對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必要給予聽力教學足夠的重視,從聽力開始重新設計教學活動[2]。同樣以Teenagelife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1內容),以ListeningandSpeaking為第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聽力材料將學生帶到話題討論的情境當中,同時藉助聽力過程中標準的英文語言發音熏陶以及快節奏的思維變化培養其語言敏感度和英文思維。簡單來說,教師可以將教材配套光碟中的音頻文件在課堂上播放,鼓勵學生一邊聽音頻一邊對照教材「做聽力習題」。在這樣的過程中,通過「聽」和「做」的結合,沉浸在英文語言環境當中,大腦不斷跟隨音頻中的語言表達和習題對「聽到了什麼(單元主題)」、「聽到的內容與即將要學習的內容(語篇話題)」展開思考,學生的思維品質必然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後續教學活動也能更「自然」地展開。
三、話題引領閱讀,結合語篇深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接前文所言,閱讀一直以來都是英語教學與學習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高中生的英語學習重心,教師想要將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出來,就必須加強對閱讀教學活動的優化設計。簡單來說,秉承「讓閱讀不脫離單元主題」的原則,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閱讀文本、結合單元主題思想設計「閱讀引導題目」,鼓勵學生從「引導題目」出發獨立閱讀文章,讓他們在「讀文本」的過程中思考題目並在閱讀結束後回答[3]。這樣一來,以「引導題目」為支持,學生的整個「閱讀」都是自主並充斥著思考的,其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英文思維自然可以得到進一步發展。以Travelingaround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2內容),將ReadingandThinking(閱讀活動)設計為第二課時,教師就可以圍繞單元主題「環球旅行」以及「旅行者在旅行中的心理變化」,依託語篇「AmazonRainforestTour」、「LakeTiticacaTour」等設計「Doeseverytripinvolveaboatride?」、「?」、「?」等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讀文本,鼓勵他們自主讀並分析作者對不同旅行風景的介紹及其背後蘊藏的情感,同時尋找問題答案。如此,本就在問題的影響下對語篇內容產生了一定好奇的學生,自然會更主動地閱讀文本並思考問題,學會在文章中尋找問題答案的有效方法,不僅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實現很好的發展,日後在考試中的解答閱讀題目也會更游刃有餘。
四、拓展引領學習,豐富內容促進學生文化品格發展
再者,就是關於教學內容的拓展。受篇幅限制,高中英語教材能夠呈現給學生的知識是存在一定限度的,這在無形中阻礙了他們對於英文知識的深入探索,以及英語核心素養的協同發展。因此,設計單元整體英語教學活動,教師有必要圍繞單元主題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加豐富的英文知識,同時利用豐富的內容影響其文化意識,促進其文化品格的正向發展[4]。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學生在豐富素材的支持下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品格,他們就會對英文語言越來越感興趣,進而更主動地探究相關內容、交流相關問題,最終在不斷的探究、思考、討論中持續加深語言和思維素養、優化學習能力。以Naturaldisasters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4內容),將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與ListeningandTalking結合起來設計為第三課時,圍繞主題思想「讓學生對自然災害形成科學認識,培養學生應對自然災害的信心和能力,使學生產生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教師就可以在網路中搜集更多與自然災害相關的圖片、視頻,如「汶川地震和災後重建」、「洪水和搶險救援」等,提出「?」、「?」、「?」等問題,要求學生自行查詢其他科學資料並運用英文語言闡述自己觀點。這樣一來,學生既可以在話題討論中加強對「自然災害」的認識、意識到「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意義,提升自然文化意識,又能發展語言能力、資料搜集能力,其文化品格與語言素養、學習能力均能發展到新的高度之上,尤其是文化品格,可以輕松達成質的飛躍。五、閱讀寫作結合,深入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綜合素養最後,就是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在基礎教育的英語課程中,閱讀與寫作始終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在重視閱讀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才能真正落實「學以致用」教育任務,讓學生在理解「英語」、學會「說英語」的基礎上,獲得「將思想通過英文文字表達出來」的能力,在根本上提升語言能力、深化思維品質。因此,教師在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活動中,應適當布置寫作任務[5]。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單元所學知識運用在寫作當中、以單元主題思想豐富自身作文情感,在閱讀結束後、寫作開始前帶領他們系統總結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以Languagesaroundtheworld為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Unit5內容),單元主題就是「世界各地的語言」,是應用性比較強的,與學生學英文知識的「運用」目標不謀而合,教師就可以在第四課時ReadingforWriting中圍繞閱讀文本「TheChineseWritingSystem:」,結合「EnglishWritingSystem」設計寫作任務,要求學生結合學習所了解到的中英文文字表達方式差異運用英文進行寫作。並在其正式開始寫作之前,將思維導圖工具利用起來,帶領他們總結可能在作文中應用到的單元詞彙、句型等,一方面為作文做准備,一方面夯實單元學習、將「語篇教學」向「主題任務」做最後的整合,培養學生總結性學習思維,深入發展其總結素養。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單元視為最小的教學單位,系統地將單元內各個語篇銜接起來圍繞聽、說、讀、寫設計形式多樣、內涵相關的教學活動,尤其是在講授後部分內容時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回憶前部分所學知識,能夠在無形中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有助於全面培養其閱讀理解、語言表達、英文思維、文化品質、學習能力等綜合素養,對高中生在英文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大有助益。教師應對此形成科學認識,積極從核心素養角度出發探尋更科學的高中英語單元教學設計方案,以便更好地發揮單元教學優質促進學生成長。
㈡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語篇教學
知道高中英語的學習方法嗎?從閱讀理解開始學習
現在的孩子你們都應該都知道在英語科目中,瀏覽領會這一板塊吧,那麼你們都會做這種類型的題嗎?有的孩子看到這種題就頭疼,英語這個科目從小學就開始學習,到了高中英語,很多的孩子都不知道學習的技巧,我現在就就拿高中英語的閱讀理解板塊講一下.
高中英語試題
在上面的文章當中我給你們說了很多關於高中英語裡面,閱讀理解這一板塊的作題技巧,你們應該也都知道了吧,你們要改正之前自己不好的學習習慣,來接受新的做題技巧,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㈢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部分,也 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了一節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閱讀參考一下哦!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a) 學習掌握與地震相關的詞彙和短語,並掌握復雜數字的表達法。
2. 語言技能目標:
a)閱讀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克服生詞障礙,通過略讀,歸納出文章的大意;通過細讀,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通過查讀,捕捉文章的重要細節,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b) 讓學生復述課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c)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詞彙、知識,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創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目標:
a)學會有關地震的知識,並能通過學習討論懂得地震時的應急逃生,地震後如何科學救人和有關地震的形成和減少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等一般知識。
b)懂得地震無情人有情,即使發生了多麼可怕的災難,國家和解放軍官兵都會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培養學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友愛精神。
c)了解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後果,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d)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e)欣賞課文中優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語修辭手法,使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靈的愉悅和升華。
教學過程:
步驟一. Pre-reading activities
採用直觀教學法,引入話題,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
設計思路:先播放有關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畫面,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學生馬上就聯想到earthquake這一詞,這時教師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學生會不約而同地回答,地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緊接著引導學生「Can you fore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ce the damages?」通過圖片,學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識,為課文的閱讀作了很好的鋪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得出結論,教師進行一定的總結引導學生解讀文章標題、預測文章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處於主動認知狀態,學生可能一下子無法正確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層含義。但估計在前面所展示的畫面及圖片的啟發下,大部分同學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確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慮到文章生詞較多,且大部分學生對文章的背景知識了解較少。因此,在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的同時,有必要在討論「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這個問題時,引出單詞:injure、ruin、destroy、disaster、burst、rescue等。這樣既可向學生展示本環節的重點單詞,又可為閱讀掃清文化背景障礙和語言障礙,又可為突破本文的重難點作好准備。
步驟二.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採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1、通過限時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略讀(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設計思路:本環節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略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求學生在2分鍾之內,重點閱讀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快速歸納出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唐山大地震。該環節教師應通過限定閱讀時間,及時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等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2、精讀各個段落語段,側重培養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的能力和猜測生詞的能力,學會欣賞文章中的優美句子。
設計思路:本文的篇幅較長,生詞多。因此,採用分段細讀,根據段落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培養學生獲取主要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填寫唐山地震來臨之前所發生的奇怪現象,培養信息歸類能力。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出現很多的數詞。因此,以這些數據為依託,讓學生通過查讀方法迅速找出與之相關的信息。然後再以4人1小組為單位,討論這些數據給讀者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觀點。第四段,通過回答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地震後救護人員和解放軍官兵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體會地震無情人有情,感人至深。此外,在閱讀中教師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而非停下閱讀去查找單詞表。在這一環節中可適當處理一些語言難點(如:一些生詞、片語及定語從句),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體會這些片語的用法。每個段落剛好都有一個含有英語修辭手法的句子,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優美的句子並了解其中的英語修辭用法,學習理解並學會欣賞,提高學生的語言品位。
3.通讀全課文,理清文章的篇章結構,並歸納出各部分的大意。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挖掘文章的內涵。
設計思路:針對本文的結構較清晰,讓學生快速通讀全文,把文章分為三大部分,掌握文章的基本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和大意。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可讓學生先獨立完成任務,再用1分鍾的時間讓學生小組間互相交流各自的觀點。通過這樣的相互啟發、促進,學生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基礎較差學生也會得到不斷的激勵。最後教師可通過圖表展示文章基本脈絡及中心詞,一篇篇幅長的文章就轉化成一個非常清晰的圖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層內涵,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我設置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讓學生小組討論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步驟三.Post-reading activities
採用交際教學法和合作學習法,組織語言實踐活動,達到從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到知識的擴展與創新能力的形成。
設計思路:本環節共設置兩個任務,一是讓學生復述課文;指導學生以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後的時間線索展開復述,這樣把閱讀內容和所學的詞彙、句型有機地結合。二是采訪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地震的認識,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小組為單位,用英語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活動。
步驟四.Self-assessment: 反思學習成果的過程
設計思路: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旨在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並學會通過反思性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步驟五.Homework: 課文內容的鞏固、延伸與拓展
1.Language focus
設計思路:分組歸納出每個段落的語言點(引導學生通過上網、字典或參考書等渠道查找所需信息),下節課各組進行交流,教師協助歸納。旨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More language input
設計思路:本部分設計一篇閱讀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要求學生按老師所給的參考時間,進行限時訓練。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多與本主題相關的語言材料,通過限時訓練的'形式進一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Writing task:
設計思路:每個學習小組可根據自己采訪的結果,形成書面文字,盡可能多地用上所學的詞彙及句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2
高中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同時對於英語閱讀課文的學習既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然而,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追求語言形式的教學,這樣做既不利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也不利於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更談不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那麼,如何藉助閱讀課文來實現英語閱讀教學的多重目標呢?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不同的閱讀教學階段,應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以實現閱讀教學的多重目標。
一、跳讀和讀,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 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該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對學生語言基礎知 識的掌握不利, 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 然而, 由於強調整體篇章理解, 在閱讀時採取跳躍式搜索、 猜測等方法, 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速度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 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 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快速閱 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須建立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於陌生狀態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 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 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可採用設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可向學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 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二、精讀,側重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字母和單詞識別開始,逐步弄懂短語、分句、句子和 語篇的意義。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主要任務就是 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即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隨著學生對課文理 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 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 所以, 通過閱讀, 可以學習語言知識, 通過學習語言知識, 有助於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 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並發展成 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學習與運用則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 能力的必然要求。
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歸納知識。可引導學生按語言單位來分類歸納;也可按段落順序或情節內容 來歸納排列。
2、深化知識。可介紹一詞多義、詞與詞區別、長句分析和邏輯紐帶等拓展性知識。
3、運用知識。口頭上可採用命題發言、口述大意、復述課文、話題討論等准交 際或交際練習形式;筆頭上可採用改寫、縮寫、書面表達等准交際或交際練習形 式。
實踐證明,把閱讀課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不同閱讀活動階段採用不同閱 讀理論模式以實現閱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當的。這 種做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它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它有利於 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不同年 級應有不同閱讀達標要求,課堂上各階段的閱讀理解訓練也應隨之有所側重。
三、側重培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閱讀課教學既是一門閱讀課,也是一門語言課。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語言知識,有助於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並發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開展活動,培養自學能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對語篇內容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積極創設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條件和氛圍;給予學生明確的閱讀目標,並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動力和能力;鼓勵學生表達、交流閱讀體驗;讓學生讀有動力,讀有方法,讀有創造,讀有個性。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如搞「書訊交流」、寫「循環日記」、開展「讀書知識競賽」等等,指導學生閱讀英語簡易讀物,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閱讀潛能,最終達到提高閱讀速度及理解效率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吸收英語知識的能力、獨立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獨立解決英語問題能力的人。
當然,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解決教師的教學問題絕不是朝夕之舉,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但教師自身的努力是關鍵。外語教師需要從轉變觀念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以滿足現代英語教學的要求。
教師的發展是無止境的連續活動過程,因此教師之間要大力提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還要多讀一些有關教學法的書刊,以及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以便了解英語教學的新動向;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法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開闊自己的思路;要充分利用前人的經驗,爭取有所創新。
總之,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把上述教學設計運用於閱讀課文教學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3
一、案例實施背景
任何語言的習得和學習都離不開大量閱讀的實踐。許多教師也意識到高中閱讀對於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用盡各種辦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微技能。當然這樣做的目的確實也提高了學生測試性閱讀的能力。如閱讀前講解重點生詞或片語,閱讀中找main idea, 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幫助不同層次學生理解閱讀,呈現表格,運用復述,角色扮演,采訪等不同形式來開展閱讀任務。以上雖均衡了話題及功能兩方面,但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詞,句及其他細節的表層理解上。要想真正讓學生內化閱讀材料,除了表層的理解外,閱讀也要關注語言文字背後的深層理解和文化內涵。這點我們可以從語文學習上得到啟示。《英語新課程標准》就閱讀的知識性和欣賞性上提出了指導思想: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就是要關注說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從而加深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筆者認為高中英語閱讀課除了訓練測試性閱讀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賞性閱讀材料來補充教學。教師應該沖破詞彙,語法的束縛,在閱讀中突出技能滲透的同時,應將課文閱讀教學提高到欣賞性閱讀的美學高度,真正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為地震內容的閱讀補充材料,它是著名作家Jack London的筆下之作。以一個目擊者的身份,介紹了舊金山大地震的所見所聞所感。語言地道優美,描述性較強。重點是欣賞閱讀中訓練略讀和查讀兩大閱讀微技能,逐步加深對舊金山地震及細節理解,並對地震中發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情感態度,體會人們地震後表現出來的勇敢精神。本課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paraphrase 課文中的幾個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學生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較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發展,有著更強的求知慾。不滿足單一的課本教材學習,具備對於興趣的話題會去網上搜索知識來獲得信息的能力。半個學期的英語教學已經讓他們意識到高中英語閱讀不同於初中的手把手閱讀,更多的是他們自主思考,對疑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本次欣賞性閱讀材料是美國文學原著,他們也是第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較難,注意給學生學法上的指導。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逐層進行理解課文,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認知識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實施過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師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樂錄音,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賞.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後問問題: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現一張地球板塊分布圖,並讓學生說出舊金山位於哪兩個板塊交界處。(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師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於學生剛學過唐山大地震的相關知識,了解板塊運動會引起地震,圖片即或學生原由有背景知識,為下文的閱讀做好鋪墊。
(二)pre-reading:預測全文。
瀏覽題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現兩個問題幫助學生預測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視頻讓學生用幾個句子來描述所見所聞。
學生一般都這樣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predicting是一項重要的閱讀微技能,目的是讓學生猜測文章可能會講什麼。提前預測能夠更快激活學生腦中原有的圖式,幫助學生更快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唐山大地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地震前,中,後發生的有所了解,讓學生用句子或小篇來描述所見所聞符合有效的輸入---輸出的英語學習規律。當然直觀的視頻教學也更能激發學生說的興趣。這環節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找到作者在舊金山地震中的所見所聞。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劃出作者的所見所聞句子。
Skimming是訓練學生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種閱讀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後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可跳過某些細節,圍繞問題,加快閱讀速度。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引導讀讀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該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如何進行略讀。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稱掃讀或尋讀。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閱讀理解題所需要的事實及依據。在對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掃描中,迅速定位信息點,而和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的部分則可一帶而過。該閱讀材料文學性強,所描述的細節也很多,學生很難以找出一主線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兩個問題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這兩個問題十分有效地讓學生去思考人們在震中和震後的感受。通過第一個班的教學,筆者發現可以先將Q2提前解決。因為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人們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師順勢抓住學生的思維,馬上問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進一步提升問題的本質,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撐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個班級教學中說到人們為什麼很悲傷難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有人說他們失去了家人,親人,朋友;有人說他們失去了房子,無家可歸;由於課文中的一句話還能證明他們可能會由於失去財產和至愛而悲傷。我也趁機問學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導學生這樣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後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幾個形容詞來描述么?其實這也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是組織,參與和引導,重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能動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讓學生觀察以下句子結構,引導學生發現重復和排比的修辭現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讓學生文中找出並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能體會其中的情感並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讓學生第做意譯,先滲透一些paraphrase的技巧:可以使用句子中的同義詞、反義詞,注釋性說明,改換說法,倒換順序等。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brave, library, address等的同義來意譯。
3.Comparative reading
NSEFC Book 1 Unit 4中前後兩篇閱讀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和「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雖然都是描寫地震,但風格截然不同。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體裁風格,教師設計了一表格來進行對比閱讀。
Tangshan earthquake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Main idea
Details
Point of view
Response of people
Where the writer shows more feeling
(六)布置作業:寫一篇描寫台風之後的小短文the story after a typhoon。
本單元中心是自然災害及自我保護,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描寫家鄉最常見的災害台風之後情景。
五、課後反思
本課以任務型為教學原則,本案例的每一個任務都是圍繞學習者「學」的角度設計的。通過小組活動,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學生的每一個活動都具有明確的目的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較好地體現有效性的教學。教學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一步接一步從閱讀文章表層意思,到探討深層意思,使學生體會地震後人們相互幫助並勇敢面對的精神。引入部分達到預期效果,用自己准備了錄音和圖片自然銜接,時間短但有效能引起學生興趣,猜測舊金山地震的相關內容。在各個環節中能運用激勵評價和過程評價來鼓勵學生去說。
不足之處是在於很多設計問題難度過高,教師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直到第一個班級的教學發現諸如這樣的句子讓學生去意譯有很大困難,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問題給出後一片沉默,即使是程度比較好的同學也是難以入手。到了二次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的同義詞去替換解釋。In what kind of situation are they called brave people? What does 「library」 mean? 這兩個問題的鋪墊較好地處理了教學難點。在今後類似的教學過程中,我想可以提供幾個選擇項,降低難度,以便更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
教無定法,高中閱讀欣賞課也不例外。閱讀可分導入,快速閱讀,表層理解,深層理解,欣賞,拓展等步驟進行。但教學過程不能只將重點放在處理詞彙或講解句子上。閱讀欣賞課可對開設英語文學欣賞選修課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首先,閱讀欣賞課的文學作品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其次,閱讀中啟迪學生思維,由表層及深層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內涵,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㈣ 怎樣上好高中英語閱讀公開課
怎樣上好高中英語閱讀公開課
一、 評價一節英語課是否一節優質課,本人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衡量:(一)課堂過程有沒有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和《英語課程標准》的原則.1.教學中有沒有體現到教師幫助學生學好「共同基礎」和滿足「不同需求」.2.有沒有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3.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4.有沒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5.有沒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進步,學習態度和參與程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二)課堂有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CAI課件進行教學活動.《英語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而多媒體CAI 課件教學則有三點優越性:1.符合推行素質教育的要求.2.符合教學評價原則.3.符合教師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是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先行者,必須「與時俱進」.因此,一節優質的英語課應該科學合理地使用電腦課件.(三)課堂准備是否充足,內容是否充分,節奏感是否強,是否高效輕松.(四)教學與應試是否達到和諧統一,即學生專業上是否有收獲,能力上是否有提高.二. 怎樣備好一節優質課.1.「吃透」教材,蒐羅教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備課應是以每個Unit 為單位,在集備之前每個教師都應先自行通讀單元的全部內容,找出重點、難點.蒐羅同步的Language Power 練習,以及如《English Weekly》等教輔資料上的內容,以便做到集備時的心中有數,上課時就會胸有成竹,有的放2.集體備課,網羅篩選. 集體的智慧是驚人的,三個臭皮匠可賽諸葛亮,世界指明快餐業麥當勞和肯德基的成功和穩步發展是因為裡面有一批專門負責市場研究與拓展的智囊團出謀劃策的結果,一個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備課也一樣,必須有同備課組的成員一起動起來,眾說紛紜,各抒己見,自己才會括然開朗,如獲珍寶.但也必須對各教師的教學建議作出適當的篩選和整合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3.廣泛蒐集素材. 隨著時代的步伐,學科間的縱向橫向聯絡不斷緊密,對學生和老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英語科的涉及范圍更是天文、地理、生活、工作、政治等各個領域.《高中英語標准》明確提出「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必須有一定的素材資訊蒐集能力,在課前廣泛蒐集相關的圖片、文字、動畫、錄音、視訊等資料,以便為學生創造學習條件,同時也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蒐集素材,以培養這方面的能力.4.突破重點、難點,研究教法. 每個單元每篇課文都有它的重難點,教師必須准確把握,並適時聯絡到高考題上面來,蒐集近幾年相關的高考題目讓學生高度重視起來,使學生不但看得見,還摸得著.由於英語課基本上是脫離了語言環境的外語教學課,那麼如何依託有限的教材和環境,最大化地讓學生受益,那就要在課文材料上不斷加工擴充套件,而這個加工的過程要求的是學生自己去探索、體驗,由學生去完成,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一個指導者、幫助者,而不是一個包辦者.所以創設的學生活動也必須大大多於老師活動,讓學生不但學會主動學習,而且能夠享受學習的樂趣和過程,正好這個過程就為老師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生成了條件.5.精心准備教具,精心設計課件. 作課件前先要就本節課的需求進行分析,因為多媒體課件並不是適合所有教學內容,因此選擇合適的課題相當重要.其次是素材收集,聲音、動畫和圖形這些基本素材是課件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既要學會從網際網路上收集素材,也要適當學習自製素材.根據英語專業CAI 課件製作原則,在課件設計時要有針對性、互動性、簡潔性、藝術性等四大原則.三. 如何上好一節優質課1.更新教法.要把過去的「五步教學法」(即Revision Presentation Drills Practice Exercises)轉向任務型教學法,所謂任務型教學法,就是以學習者完成某些任務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要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操作和執行哪些任務,就好象我們現在使用的北師大版新教材,一開始就是 Warming-up, 接著就是 Listening , Speaking 等,都要求學生完成一定的任務.這個任務型教學法突出了學生是主體;體現了主動的、積極的、參與式的、互動式的學習方式.2.創造開放、和諧、互動的語言氛圍. 教師應突破教學設計的程式化,採用互動的教學模式、開放的學習方式,更要放下權威的架子,以一顆寬容之心,一種多元的意識,向學生學習,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傾聽學生的獨特感受.其實,每個學生都是很豐富的資訊源,關鍵在於我們的老師如何挖掘、駕馭和利用.要讓學生時時感到他才是課堂上的主人,師生共同為外語課服務.3.展示真實、生動的教學情景.語言學習講求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因此教學情境的設計應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資訊,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感悟語言的功能.4.給學生創造參與交際的機會.語言習得研究的規律表明:學生參與程度與提高語言熟練程度成正比,當學生用英語積極地參與交際時,語言也被掌握了.因此,我們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發學生參與,促進學生參與,鞏固學生參與,並保證學生參與的時間(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應達到全堂課的三分之二或五分之四)和空間,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進行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進而達到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學生主體能力,使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以交際為導向,同時又有明確的語法講解,學得與習得同在,要比只注重語法教學或迴避語法講解的沉浸式教學效果都好.5.培養文化意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德育和素質滲透.我們重知識輕能力,重成績輕素質的做法應該有所轉變.教學活動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做到如何依託教材的具體內容升華教育目的,擴大學生的視野,陶冶情操,增強責任心,培養能力,錘煉品格、修養等等,這樣才會最終體現教育的價值所在.還是那句話,教學的結果絕不能使我們的學生--- 有知識卻沒有文化,受教育但缺乏修養.6.課堂要有起伏的節奏,飛揚的 *** .教學節奏就是教的節奏與學的節奏有機整合而成的一種組織節奏.教師如果能出色地把握好課堂節奏,必定會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感染力,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我覺得除了教師的桑音要達到抑揚頓挫以外,教學活動節奏應達到動靜相生.教學中的「動」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保持注意力;「靜」則有利於學生思維深入.一節英語課若一直處於動態,缺乏教師適時和適當的引導和點拔,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的過程,就會造成教學瑣碎零亂和課堂無度無序的失控狀態.但如果一節英語課自始至終寂靜,課堂氣氛乏味、沉悶,學生則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勢必不如人意.因此要做到動靜結合、動靜有致,這樣既可以提高節奏感,減少「平」、「淡」、「直」、「淺」,又可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魅力.7.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後進生.在教學中如果多採用小組活動的學習方式,就能夠帶動落後生學習.在老師和全班同學面前他們不也發言,但在小組中還有發言的機會,他們會倍加珍惜.心中的壓力得到分解,他們自然就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交流中,從中受益,獲得進步.對落後生的的關注還體現在評價上,對落後生評價的目的不在於打擊他們,而在於鼓勵他們,讓他們重新獲得自尊心,獲得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和動力,更體現在為他們創造機會,去體會成功,增添自信.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他們的特長,擅長唱的讓他唱英語歌,擅長寫的,讓他寫英語句子.這樣,他展風采,老師得資源,其他同學得知識,師生一道構建知識,享受學習,享受平等.學生的潛力,就是我們老師教學的動力,更是直接豐富的課程資源.總之,要上好一節英語優質課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才能不斷地進步.
一。自己口語要好
二。學生平時訓練好
三。形式都差不多,學生多說,老師少說。
如何才能上好高中英語閱讀課
要以大量的閱讀和聽力做基礎。要敢於說話,不要怕出錯誤,要請別人糾正錯誤。尤為重要的當別人確實為你糾正錯誤時,不要難為情,最重要的是培養了語感。
如何做好高中英語公開課?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和樓上想的一樣。
怎樣上好初中英語公開課?
怎樣上好初中英語公開課
課件使用不可過多,每出示一張幻燈片之前都需要一些匯入語或者是過渡的語言的。上好公開課重點在於抓好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來操練。教學重點要突出,重點的操練一定要到位,教學設計很重要,還有就是上課過程不要流於形式,操練好什麼都好。難點一定要突破。評課時不管你其他方面做的怎麼樣,只要你重點突出,就算成功了。
怎樣上好高中語文公開課?
要想上好語文公開課,得看你在一個什麼教風的學校。一般來說,依據新教學大綱,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與探究的能力,課堂上注重設計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集思廣益,教師做引導,牽引學生的思路。當然,必備的你都知道,目標要明確,整堂課要圍繞它展開。 *** 匯入,整體感知,集中分析,隨著一個個問題的集中解決,教師把最重要的思路板書在黑板上,板書一定醒目,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總之,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得活躍。師生配合好。
如何上好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
上好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需要循序漸進,從泛讀到精讀,從整體把握到細節處理,不可以一步到位。
首先需要有匯入。
引入與閱讀課文相關的話題,讓大家各抒已見,產生對即將進行的話題的興趣和思考。同時也是溫故而知新的好方法。
簡單的單詞處理,讓大家熟悉課文里要學習的關鍵單詞和片語,減輕閱讀障礙。當然可以結合多媒體形象生動地展示,利於記憶和加深印象。
泛讀。
讓學生通讀全文,在此之前提出幾個和課文有關的問題,一邊思考,一邊閱讀,找到答案的同時,了解文章的大意。可以的話一倆句話復述大意。
精讀。
了解了大意還不行,要深入了解文章的細節,這時可以通過不同的練習進行。如:做T or F練習,也就是判斷正誤練習;單選練習,根據文章內容選出最好的答案;做閱讀理解回答題,用簡略回答回答所在的題目。
重難點處理。
文章里出現的難點,需要幫助學生學習、分析和理解,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再一起探討「處理」。
最後,進行與文章有關的分組討論。
怎樣上好高中英語課
背單詞
背語法
上課好好聽
做筆記
課後要預習
自己多做練習
不懂問老師
㈤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有哪些
愉快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同時,在教學時,使學生進入語境,創造情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興趣活動。如:唱歌、游戲、饒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與快樂總是相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在教育中就應該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後進生,要多給予肯定評價。
2.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事物的印象,特別是教學一些字母、單詞時,利用實物、圖片、表情動作等創設大量的視覺情景,對兒童反復進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進行反復多遍的聽說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演示效果,而盡可能快的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理性階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質。例如:在學習字母時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單詞的時候可以用實物來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在新授的Isita...」時,可以直接利用學生手中的實物來進行對話,並且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加到學習中去,要以滿腔的熱情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們學習中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獎勵等,讓所有的學生在對自身學習的滿足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模仿練習法
學習英語模仿練習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學生要說得
㈥ 高中英語語法課說課稿
高中英語語法課說課稿
高中英語語法課說課稿1
一、 教材分析
1、 材的地位和內容
該課文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 是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5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閱讀課。文章介紹了有名醫生John Snow 是如何通過考察、分析和探究的科學方法,發現並控制「霍亂」這種傳染疾病的。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學生感悟到科學家的周密觀察、勇於探索、認真分析的科學精神,使學生了解到科學發現的全過程具有其科學的嚴密性。該課文出現了英語重要語法知識--過去分詞的用法。
2、 教學目標
根據該教材的特點以及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我擬定下列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詞彙:defeat attend expose cure outbreak control absorb severe valuable strict pump 等
語法:過去分詞作定語和表語
2) 語言技能目標
練習並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和寫的能力,側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科學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素養
4) 學習策略目標
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互動交流以及完成任務過程中進行有效地自我調控,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信息,並運用有效教學資源
5) 文化意識目標
3、 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所讀課文;把握過去分詞的用法
難點:利用所學詞彙、句型,圍繞主題進行敘述
二、教學法
根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根據「整體語言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以及當前教學改革的新理念,為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運用「任務型」英語教學法。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組織和監控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通過探究、獨立思考以及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採用「討論學習法」。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
三、教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根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實現該課的教學目標,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為重點,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我設計以下教學步驟
Task 1
任務1為導入教學環節,是學生進入閱讀材料和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的熱身活動。通過這個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具體作法如下:讓學生說出自己熟知的科學家姓名、其發明、工作、生活的情況。完成此任務將使學生學到知識、嘗到樂趣、獲得聰明、受到鼓舞。
T: Name some famous scientists you know and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m.
S: Charles Darwin---He was British. He wrote the Origin of Species.
S: Thomas Edison---He was an American inventor. He invented electric light bulb.
S: Stephen Hawking---He is a British. He studied black holes of space.
Task 2
任務2 呈現教學材料,設計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練習學生閱讀方法,利用Scanning閱讀法,閱讀課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探究,獨立思考,觀察和分析,瀏覽課文,尋找相關信息,在下表填寫,並口頭敘述。達到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練習的目的。
Task 3
再讀課文,完成以下判定正誤題。要求學生對讀到的信息進行理解和整理,通過討論的學習方式,在學生語言交流的互動過程中,重組信息,作出判定。從而提高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Task 4
任務4 課後作業。要求學生查閱有關霍亂知識的文章,向醫生了解什麼是霍亂,人類感染後回出現什麼症狀。並說出還有哪些傳染病。
教學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均以任務型教學法貫穿。任務的設計都以教材的特點作為重要依據,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任務的編排依照了從簡入繁,從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原則。符合學生實際,符合教學實際,符合認知規律。學生通過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習得了語言知識,培養和形成了語言技能,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加強了對學生品格情操的培養。同時,提高學生自我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策略。學生在討論學習和合作學習中形成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英語語法課說課稿2
《迪斯尼 米老鼠》
一、教材分析:
所授內容高二英語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課文主要介紹了迪斯尼以及他所創造的有名卡通人物米老鼠。文章文字運用正確,語言流暢、優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筆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目標
a 知識目標:把握下列單詞及短語:
cartoon take along in the hope of lose heart day after day unsuccessful character
b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加強學生語感方面練習,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英語進行口語表達。
c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學習迪斯尼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好的學習習慣。
d 重點、難點
重點:全面透徹理解整篇文章;學會新的語言表達方式。
難點:運用所學語言表達方式根據所提供素材進行口頭作文練習。
三、說教法
首先, 以課文為中心,以情景引路,以理解和運用為目的。力求做到情景領先,意含其間,以情激聽,以景促解。使學生形成一種渴求把握知識的內在需要和強大動力。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輕松獲得外語語感和增強記憶力。
其次,採取導學法、點撥法,始終實行啟發誘導。採取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基本方法。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自學能力。
四、說學法
愛因斯坦說過,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在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造出令學生感愛好的情景後,抓住學生求新、好奇的心理特點,教師適當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運用諸方面能力的發展。
其次,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老師的責任是指導學生如何去發現。教是為了不教,激發學生樂學和會學,提高創新能力。
五、教學程序
1、用動畫片頭導入。 目的是運用小電影式的開場,激發學生濃厚的愛好,為學習課文做預備。
2、背景介紹。 畫面出現三張迪斯尼青年、中年和老年的照片配英語旁白。引導學生猜出照片上的人物迪斯尼,然後讓學生談談他們所了解的迪斯尼。
3、展示數張迪斯尼電影中的畫面,製造懸念,讓學生猜電影名。使學生在唯美的享受中,興致勃勃,情趣盎然地急於了解迪斯尼,從而對課文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4、快速閱讀,根據課文填寫迪斯尼概況。目的是獲取有關課文的信息,初步了解課文概況。
5、放映有關課文內容的卡通片、圖片、音樂及英語配音。 目的是激發學生愛好。使學生在享受畫面的同時鍛煉聽力。使學生在脫離漢語干擾的情況下,直接用英語去理解畫面。使學生真正用英語思維去理解課文。
6、作正誤判定題。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7、講解語言點(包括情景演示)。 目的是使學生把握重點片語及其用法。
8、課堂練習。在屏幕上打出五個單選題。目的是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9、根據畫面及文字提示,用英語講故事。為學生提供兩套有文字提示的畫面《白雪公主》 和 《灰姑娘》。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個。目的是練習學生口頭作文和口語表達能力。
10、鞏固練習。動詞填空。目的是及時反饋,鞏固。
11、布置作業,根據上述鞏固練習,讓學生復述課文。
高中英語語法課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本課的中心話題是「世界英語」,介紹了英語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生活中所承擔的不同角色及所起的重要作用。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它介紹了英語是世界上最為廣泛使用的語言,並通過具體數字來說明英語使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大綱詞及短語:majority, native, total, in total, tongue, equal, government, situation, except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trade, tourism, global, communicate.
2) 能力目標:
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該文章,獲取有關於世界英語的信息,並使學生能閱讀類似難度的篇章。
3)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與各國人民溝通,獲取新的知識,從而為祖國做貢獻。
3. 基本技能:讀、說有關英語語言話題的知識。
4.三點
1)重點:掌握大綱詞及短語
2)難點:讀,說
3)關鍵:創設情景,讓學生溶入其中,充分調動其非智力因素。http://www.dakao8.com/
二、說學情
1.學生特點:1)基礎教差;
2)學習被動,缺乏好的學習習慣
2.知識結構:
知識零碎,沒有形成系統,結構不完整。尤其是基礎知識匱乏,在初中應當建立的基本框架沒有建立起來,給英語教學帶來一定難度。
3.思維特徵:
缺乏創造性的思維,有幼稚化的傾向;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缺少思想深度。
三、說教學過程
為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主要設計如下步驟:
教具:多媒體
1. 精心導入:教師首先提出問題:How many languages can you speak? 直接導入到語言這一話題。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方言,並利用多媒體將事先錄制好的聲音播放出來(用不同語言或方言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 整體閱讀:要進行有效地整體閱讀,首先應該讓學生具備篇章知識,了解偏重模式與內涵。掌握了常見的模式,就可以更好地進行篇章閱讀。在這一部分,我就文章內容,提出一個問題:How many rol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讓學生快速地找出英語所扮演的三種不同角色。再讓學生根據這幾種角色,找出各個段落的主題句或是大意。從而使學生在整體上對該篇說明文有所把握。再讓學生找出文章中幾個數字具體指代的是什麼以及學好英語越來越重要的原因。在以上這兩個環節中,運用了一些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如skimming使學生快速預測主旨大意;scanning跳讀找出信息。
3. 深層理解:我設計了六個正誤判斷題,引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4. 鞏固練習:在學生對文章有了較好地理解後,用blank-filling來鞏固學生對該文章的掌握,包括詞和短語。
5. 表演:教師給出一個語境:兒子不愛學習英語,父親勸說其要認真學習。通過對本篇文章的學習,編造對話。利用這種真實情景交際法,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並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6. 問題討論:漢語是不是會越來越被廣泛地使用呢?為什麼?這個開放性話題通過比較漢語與英語,闡述它們被廣泛使用的原因,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思考,並關注社會問題。
7. 情感教育:最後給出幾個有關學好英語的漂亮句子,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並能付諸於實踐中去。
8. 小結:再次提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9. 作業:根據所學內容,寫一篇有關於為什麼學習英語的文章。
高中英語語法課說課稿4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一) 知識背景及新課程、新教材
本單元圍繞「job」(工作) 這一主題開展聽、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工作」是一個非常貼近生活、具有時代性、可挖掘性的教學主題。
本單元所選的語言素材涉及許多種不同的工作,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各種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什麼樣的工作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是值得做的。今天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本單元的教學對教師本身的文化修養、等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體現了師生共同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的「與時俱進」的理念和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與工作相關的詞彙。
2.圍繞「工作」展開討論。
3.閱讀有關一個志願者的文章,對課文有正確的理解。
就文章中的主人公展開討論「什麼樣的工作是值得的、有意義的」。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學習、掌握一些有關工作的詞彙:
如:electrician,biochemist,volunteer,manager,scientist,chemist等。
掌握其他一些課文中涉及的詞彙:
如:survive,bend,lorry,toll,direct,take… for granted,come off等。
3. 學習掌握下列結構句式:
如:what sort of job would you like to do?
I want to do a job which helps other people, such as…
I like to be …, because …
4. 提高學生語言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情感態度
1.從故事中的這位主人公,我們可以懂得什麼樣的工作才是有意義的,做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值得的,同學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的看待金錢。
2.通過開展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積極與人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培養其團隊精神。
(三)學習策略
1.認知策略
在學習中藉助圖畫、圖表非語言信息進行理解或表達。
2.交際策略
充分利用課堂內外的討論來提高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在其過程中能藉助手勢、表情等非語言手段提高交際效果,能克服語言障礙,維持交際。
三、教學步驟
(一) Warming up
這部分的重點是引出本單元的話題---工作,了解學生對不同工作的態度,同時訓練學生說的能力。
活動步驟:
1.師生互動:教師展示圖片,提問題:
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in the photos?
2.小組活動: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每小組選一幅畫面進行討論,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出各種不同的觀點。
3.班級活動:向班級其它同學描述本小組所選圖片,其他同學可給出不同意見。
(二)Reading
本篇閱讀材料是給大家介紹了一位義務指揮交通的志願者。通過今天的學習,旨在讓學生懂得什麼樣的工作才是有意義的,做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值得的,同學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的看待金錢。
活動形式:
1.個人活動
教師展示圖片,學生對圖片進行預測,根據圖片猜想:
Do you think what the man is doing?
2.小組活動
快速閱讀課文核對與自己猜想是否相符。接著討論以下的問題:
1) Why did the man direct the traffic there?
2) Could he get paid from the job?
3) What made him do the job?
3.個人活動
獨立完成Activity4 和Activity5。
4.小組活動: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Do you think his job is worth doing? Why?
(三)Summary
這一節我們主要學習了一些有關「job」的一些詞彙,大家一起討論了什麼樣的工作是重要的,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值得做的、是有意義的。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看待金錢。
(四)Homework
1.復習今天課上所講的內容,課下大家還可以針對該話題繼續展開討論。
2.以「什麼工作是有意義的」為主題,寫一篇作文。
3.預習下一個模塊「Grammar」。
高中英語語法課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美國" ,課文圍繞「美國南部」及「美洲平原上的野牛」展開,讓人感受美國的變遷過程。本單元有助於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進一步拓寬視野,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中的 Warming up部是為了讓我們從宏觀上和微觀上把握美國的地理特徵;Listening部分是為了培養學生在聽力中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設置的,同時有助於學生了解美國的背景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Speaking部分主要是要求學生描述一個場所。而我今天將要說的是Reading部分The American South。閱讀訓練在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通過閱讀訓練能培養學生的許多閱讀技巧(如快速閱讀、略讀、跳讀、精讀等)以及一些閱讀的細微技能(如識別關鍵詞、確定主題句、預測課文內容等),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閱讀策略。本單元的閱讀主要是培養學生如何閱讀記敘文,如何從文章中獲取有用的信息等閱讀技巧,在本單元教學中占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對課文整體把握, 了解美國南部的歷史及現狀。
2. 技能目標:
(1)通過速讀、精讀,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把握文章結構,善於尋找細節的閱讀能力。
(2)通過回答問題、復述課文,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對美國南部的介紹-一部充滿災難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充滿成功與希望的歷史,讓同學們進一步的了解美國的過去和現狀,同時增強同學們的奮斗意識。
三、教學重點 :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四、教學難點: 復述課文,識別關鍵詞
五、教學用具 : 多媒體、錄音機
六、教學方法
1. 教法構想:
(1)依據英語五步閱讀法,即導入-速讀-精讀-再讀-鞏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同時加大同學們對課文整體掌握的熟練程度。
(2)運用"導復述法",通過適當的引導,化解同學們復述課文的難度。
2. 學法指導:教會學生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方法,如本單元的比較論述文的閱讀方法。
七、教學程序
1. Daily report: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同時還可以用之檢查復習或引入新課,這一項常規訓練。
2. 導入新課:
1).通過多媒體展示American的圖片和下列問題導入新課,使學生自然進入情節。
(1) Do you know which country it is ?
(2)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2).運用pre-reading中的兩個問題,檢測學生對美國的了解程度。
3. 速讀:此步驟的目的是訓練學生迅速掌握文章梗概大意,文章分為三部分,說出每部分的大意。
4. 精讀:此步驟使學生掌握課本的一些細節。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快速瀏覽,從閱讀材料中找到特定的信息和具體的事實。問題設計如下:
(1)What suffering did the American South suffer?
(2)Who is the great leader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described in this text?
(3)Where was the Olympic Games held in 1996?
(4)How did the Atlanta becom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South?
(5)What kind of city has Atlanta become?
(6)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But the story of the South is also one of hope
and success"?
5. 再讀:此步驟訓練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同時掃清課文障礙。可以完成課本44頁第一題,另可以補充一些詞語與詞義搭配練習如下(詞義略):deal with,burn down,aim at,in honour of,in vain,proud of,be determined to,once again
6. 鞏固:此步驟要求學生根據提示和教師引導示範基本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 is ...; the suffering of ...; hope and success...;Atlanta recovered from......;the great leader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1996 ,Olympic Games......;representative......commercial and cultural centre.....
八、重難點處理
本課的重點是閱讀理解,通過速讀、精讀兩步,培養學生對不同文體材料整體的把握,同時訓練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難點是復述課文,通過掃清障礙和引導復述化解了復述的難度。
九、板書
用多媒體把所有的問題和設計顯示在屏幕上。
;㈦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
教育 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語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一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多地了解我國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影響。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進一步使用恰當地閱讀方式與技能,如略讀(skimming), 快速閱讀 (fast reading),細讀(close reading)等
(3)情感目標:讓學生不但學習袁隆平的科研精神,更要學習他不計較名利,踏踏實實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閱讀課文更多地了解我國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影響。
教學過程
1. 話題的引導。(Pre-reading)
1).開頭通過設計了一首熟悉的詩歌,讓學生知道話題---farming.
2).涉及到提高產量從而解決世界飢荒問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中心話題--偉大人物袁隆平。
2. 跟讀與閱讀 完成導學案練習
貫徹目的與困難策略,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 文章 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採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1)、通過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略讀(skimming)的 方法 把握文章的大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2)、精讀各個段落語段,側重培養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的能力和猜測生詞的能力,學會欣賞文章中的優美 句子 。
3: 閱讀過程--淺層次閱讀。(Reading I)
1). 其中關於人物的基本信息中,通過設計了一個信息表格的淺層次閱讀練習,對文中人物有了初步了解。
2). 關於他的夢想,書本上描寫得非常生動,我讓班裡有藝術特長的學生畫了一幅漫畫,利用畫面反映課文第四段所描述的內容,同時用第一人稱配了聲音效果。
4. 閱讀過程--深層次閱讀。(Reading II)
在處理了一些簡單信息之後,閱讀人物最重要的是要讀出人物不同於其他人的成就以及值得學生學習的一些可貴品質。就這兩方面的內容,設計了一棵樹的形象,引導學生去尋找袁隆平作出的成就以及他身上擁有的可貴品質。
5.知識點的處理:由句子的分析帶出語言點,記住句子,記住了單詞用法
課後習題
一、單詞拼寫
1. ____________ vt. & vi. 斗爭; n.努力
2. ____________ adj. 感到滿意的
3. ____________ n.自由; 自主
4. ____________ vt. & vi. 配備; 裝備
5. ____________ n. 產量, 輸出量
6. ____________vt. 輸出 n.出口
7. ____________vt. 搞亂, 使糊塗
8. ____________ n. 補給; vt.提供
9. ____________ adj. 適當的, 相配的
10. ___________vt. 使膨脹 vi. 發展
二、單詞運用
1.We had a ___________(努力) to stop the criminal.
2. The document will be _____________ (傳閱) to all members.
3. I』ll type your report if you』ll baby-sit in e_________.
4. Our farm ___________ the market with fruits and vegetables.
5. We should s__________ the results of the exam briefly and report to the headmaster.
6. Sydney』s population _____________ rapidly in the 1960s.
7. He has a ____________ (曬黑的) face and bright eyes.
8. The plane _________ speed as it was approaching the airport.
9. The workers there worked _______ crazy, with only thirty minutes』 break at noon.
10. He __________ (耕作) the farm with great success.
Comprehending:Paraphrase these sentences.
1. At that time, hunger was a disturbing problem in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side
2.Using his hybrid rice, farmers are procing harvests twice as large as before.
3. Thanks to his research, the UN has more tools in the battle to rid the world of hunger.
4.He would much rahter keep time for his hobbies.
Consolidation Exercise;
1._____ your generous help, or I will not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A.Thanks to B. Because
C. Thanks for D. Thank to
2. It is so_______ that he is always making noises.
A. disturbed B. disturbing
C. disturb D. disturbs
3. He missed the bus, for ________ he came late for work..
A. whom B. that C.where D. which
4.你必須戒除掉自己吸煙的壞毛病。
5. 滿意於學生的成績,他如釋重負的笑了。
6. 他寧願在家裡看電視也不願意打 籃球 。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二
《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
一、教材分析
1.單元內容所體現的意義:本單元的主題為Celebration,主要是介紹了中外國家的一些主要節日,以及人們在一些重要節日的慶祝活動。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交際中的 文化 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2.課前的內容與本節內容的內在聯系:在Warm-up 環節部分,學生已了解一些關於「慶祝」的內容及相關詞彙,為本課的話題作了一些詞彙和內容的鋪墊。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年齡特點,和對學科學習的情感表現: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表現出多樣的學習技能和策略,喜歡把語言學習與自己的現實生活和興趣聯系起來。
2.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生對本課話題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s 已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經歷和 經驗 ;況且在Warm-up 環節,學生已了解了一些相關的內容及詞彙,這些都有助於語言活動的開展 。但是要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3.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其他技能:高一的學生已初步具備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但需進一步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目標:
A.詞彙和 短語
seasonal, journey, celebrate, traditional, including, Lantern Festival, origin, decorate, take part in, burn down, sweet mpling, culture, Zongzi
B.重點句子
1)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by Chinese people.
2)In the old days, dragon boat races were held in Chinese communities.
3)Lanterns were usually lit by candles and decorated with pictures of birds…
2.語言技能目標:
1)提高從文章中獲取主要信息,並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2)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3.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用英語簡單介紹中國的節假日。
2)進一步了解我國的一些主要的節日及其相關的歷史源源,從而尊重 傳統文化 ,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4.情感與人文素養目標:
1)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變化,引導學生形成樂於與他人合作,具有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2)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學會獨立獲取信息和資源,並能整理、分析和 總結 ,從而充實生活。
3)通過文化的了解,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5.重點與難點:
1)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獲取信息,理解全文。
2)在語言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設計理念與策略
1.教學設計理念:1)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
2)採用激發主體興趣的教學模式。
3)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
2.教學策略: 1)Fast reading to get general idea.
2) Careful reading to get detailed information.
3) Free-talk before reading to mak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will learn.
4) Group work after reading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etter.
五、教學用具
a recorder, a computer, and a projector
六、教學過程
Step1 Lead-in
T: 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at festivals happen ring your favorite season?
( 以問題的形式引入本課的主題: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 由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導入課題)
S1: I liker summer. There are Children』s Day, Dragon-boat Festival and Mother』s Day.
S2: My favorite season is winter. They are Spring Festival and Lantern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S3: ……
T:Well done. Thank you. Now, let』s enjoy some interesting pictures and guess what is happening and what is being celebrated.
(欣賞圖片和討論的同時,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與本課有關的三個節日上:
端午節 、 元宵節 和 中秋節 。並且通過圖片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節日和如何表達,如 清明 節, 母親節 等)
Step2 While-reading
1.Fast-reading
Read the texts quickly.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festivals.
Picture A Mid-Autumn Festival
Picture B Dragon Boat Festival
Picture C Lantern Festival
(快速閱讀環節中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 快速閱讀技巧 和獲取文章整體信息的能力,達到理解課文表層意思的目的。此類問題可提問一般的學生,增加他們 學習英語 的信心。)
1.Careful-reading
1)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irst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3 questions below.
(1)When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ed?
(2)What do people eat on this day?
(3)Why is this festival important?
(細讀環節則是對重要的段落進行細讀,加大信息量,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選取了文章的第一段,引導學生觀察和提取與中秋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
2)在老師示範完第一段提問後,把學生分成兩大組,然後兩組間針對此段文章內容互相提問(以小組競賽形式進行,既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拓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發問和回答的能力,也從而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3)Read the texts again and fill in the table.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三
《Scientists at work》
一、教學背景分析
1. 單元背景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新的發明和發現都層出不窮。生活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學生們更應用心去體會並感受科技和發明創造者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進而能聯想到他們平時所學的學科及知識,並用英語為媒介進行知識的整合與串聯。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科技進步的同時,我們的社會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與爭論,因此如何正確的看待或處理這些問題,也成為廣大學生應該了解並掌握的知識。
2.學生情況分析
本單元的設計與實施是建立在學生經過高一上半學期新教材學習基礎之上。學生已經逐步的適應了在活動與任務中學習英語以及如何處理語言知識與活動開展的關系。並且,他們也已經形成並培養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分析
語言技能
聽:在聽懂教師向學生講述實驗中注意事項基礎上,繼續學習並強化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以及確定全文主要話題的概括能力。
說:應能在了解一定的現代科技發明基礎上,思考並學習如何對一種新的事物進行描述。同時能與他人進行交流,敘述事物的利與弊端。
讀:強化略讀、查讀等閱讀微技能,訓練通過尋找關鍵詞,主題句等方式更快速並准確的確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繼續運用已經掌握的基本猜詞技巧猜測部分單詞,並在上下文體驗中感受某些佳句給讀者帶來的深層含義。
寫:學習在對事物進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運用恰當的句型與詞彙描述對事物正反面的不同觀點,同時更應注重掌握一些必要的過渡詞增加此類寫作的條理性與層次感,並應熟悉議論性 作文 的基本寫作框架。
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
(1)。進一步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調查、采訪、討論等活動完成任務,取長補短,加強團體協作意識。
(2)。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不同學科特點的思考,體會學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通過話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用批判的思維去接受新的事物,增強他們的 辯論 意識與能力。
(4)。意識到科技工作的艱苦以及所必需的個人品質與素質,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語言知識
詞彙:學習並使用一些與science 和scientists有關的詞彙。
語法:進一步了解一詞多義現象與合成詞的構成。
功能:學習如何就某一事物給予別人指導與說明。
話題:掌握有關實驗說明的話題表達以及如何從正反兩方面對某一話題進行分析討論。
學習策略
指導學生運用已學會的抓重點、做記號、摘筆記等方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並鼓勵學生增加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合作,繼續培養正確的 自我評價 與相互評價的習慣,從而總結交流學習所得,進一步形成有效的 學習方法 。並指導學生把 英語學習 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發揮已掌握的使用工具書,查找資料、上網等方式增加用英語思維與表達的能力,了解實驗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向上的 學習態度 ,形成具有批判性的看問題習慣。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science and scientists。話題依附於聽力、對話、閱讀與寫作等語言載體中。本單元的話題內容與學生的日常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應該說是以英語為媒體讓學生表達他們對平時理化生等理科課程,特別是相關實驗,所想到及感受到的內容。因此,盡管本單元的話題對學生而言有著一定的難度,但卻有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貼近學生生活而又富有時代氣息的特點。
Warming up設計了四幅與學生的理科課程有關的圖片,學生通過對日常熟悉的相干實驗工具及場地的識別,展開相關學科特點與學習的討論。同時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們在Listening部分能熟悉某些實驗室的規則及注意事項,掌握如何給予別人指導與說明,並能抓住文章的中心話題,捕捉相關細節內容,回答有關的問題。
Speaking則是一個極富時代氣息的討論練習。要求學生們能對現在熱門的尖端科技有所了解,(練習中提供了諸如Maglev train, cloning, nuclear energy, computer 與 space flight等內容)然後能就這些新的科學技術與工具進行理性的辨證的思考,既能感受到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利益,同時也能發現其中所存在的不足與弊端,並能通過討論、對話等形式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這一部分也應該是本單元寫作內容的一個鋪墊。
Reading講述的是科學家 Franklin的風箏實驗,從而證明Lighting and electricity are the same的 故事 。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能充分感受到實驗對於科學工作的重要性及科學家是如何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的。同時能落實材料中所出現的一些單詞與短語的使用。
Language Study是在本單元詞彙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並掌握一定的構詞法。主要是兼類詞、一詞多義現象及合成詞的構成。
Integrating skills 通過學生對科學家是否應利用動物進行實驗,從而達到發明新產品現象的討論,理性的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這一問題。同時在閱讀、思考與討論的基礎上,寫下一篇闡明自己觀點、立場與看法的短文。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能就某一話題進行合理的分析,並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展示一個物體的利與弊兩個方面。同時能在討論時學會運用哪些結構與單詞對事物進行評價,諸如「 It』s good / bad / harmful for… / It』s dangerous / expensive / important / unnecessary/ It brings people …/ It can help people…
(2)。掌握如何就某一話題給予別人指示與說明,能熟練運用 Don』t do… / Don』t forget to… / Make sure… / Remember that… / Do be careful of…等結構進行討論、對話與表演。
(3)。能進一步了解一詞多義及合成詞的知識。以便能更好的區別單詞詞義與猜測單詞詞義,利用構詞法知識擴充詞彙量,並能真正做到為閱讀服務。
㈧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有哪些
1.老師角色的轉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英語新課程標准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探究、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為此要求老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滿堂灌,填鴨式的方法,進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老師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自己的理念,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首先,老師應該從知識傳授者的身份轉變為知識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把教師從「知識權威」的神壇上拉下來。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根據學生探究活動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幫助。
其次,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老師應具有多學科的、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新的英語閱讀涉及廣泛的科學內容和方法,教師必須對科學、知識等的本質有清楚的了解,對科學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統把握且作為學生學習活動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應該明白在教學中,自己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依靠本門學科知識就能解答的問題,知識的整合性要求教師應具備多學科的、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才能在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引導學生不斷深入。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力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還該明白學習活動的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來確定自己的工作重點。
2.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
新的時代,新的教學要求,不同的學習主題要求老師必須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教學理念,不斷的加強學習。改變過去的傳統的看法。新的,適合不同主體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一半。
(1)發現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從閱讀學的角度來看,積極思考是積極的閱讀必然具備的特徵。發現式思考是指在閱讀活動中極大地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去發現、挖掘,把握文章所傳達的各種信息,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理解。它強化對課文理解,注重學生對課文的自身感悟,使全體學生能夠更容易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啟發學生在閱讀內容中發現問題,並且能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2)運用歸納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達到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並歸納該類文章的特點。運用歸納教學法,更多地關注學生這個閱讀主體,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易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指導學生「讀」「寫」結合。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反之,寫作也必然要求學生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閱讀。將閱讀和寫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應用於寫作實踐中,突出了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措施。教師可指導學生採用閱讀擴寫法、閱讀仿寫法、閱讀續寫法、閱讀改寫法、閱讀縮寫法、寫讀後感及寫內容梗概等幾種方式。
(4)引導學生「讀」「說」結合。讓學生自選喜歡的優美文章或段落,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性閱讀,並在課堂上朗誦或講解。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提高口語水平,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學生的「讀」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體會到了駕馭語言的樂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
㈨ 2020高中英語備課教案優秀範文
2020高中英語備課教案優秀範文
教師要讓學生閱讀課文、運用文中相關詞彙進行說和寫的活動以提高學生讀、寫、說的能力。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中英語備課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高中英語備課教案範文一:《Unit1Art》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閱讀有缺纖關曼哈頓的藝術博物館加深對博物館的了解和認識。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學習有關介紹博物館的相關詞彙和表達,並能在特定語境中合理運用。
(2)通過扮演導游對感興趣的博物館進行介紹,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掌握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要求中的詞彙用法。
(3)通過提供相關詞彙進行對濰坊本地的博物館(濰坊風箏博物館、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寫一個宣傳廣告,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展現曼哈頓以及曼哈頓五個藝術館的相關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激發學生頭腦中相關的背景知識為節課做熱身。
(2)通過閱讀梁姿課文利用Skimming 和 Scanning閱讀技能找到每個藝術館的地理位置、藝術特色等相關信息,提高分析處理英文信息的能力。通過尋找描述每個藝術館的關鍵詞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信息的能力,同時為下一個扮演導游介紹藝術館的活動做鋪墊,提供相關的語言詞彙鋪墊。
(3)通過提供相關詞彙進行對濰坊本地的博物館(濰坊風箏博物館、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寫一個宣傳廣告,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的藝術館,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對藝術的興趣。同時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閱讀課文、運用文中相關詞彙進行說和寫的活動以提高學生讀、寫、說的能力。
教學難點:在說和寫的過程中如何運用相關詞彙和表達方式來正確、准確、有效的介紹各個藝術館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展示學習目標與小組評價規則
(二)「導入」
展示曼哈頓的相關圖片,展示課文中出現的5個藝術館的圖片及名字。
(三) Fast reading
快速掃讀課文
(四)Detailed Reading: 詳細閱讀
(五)Challenge your speaking(口語能力提升)
提供參考詞彙: Welcome to …
This museum is located in…
It displays(展出) art works in… centuries of …countries, including …
It will appeal to…
You shouldn』t miss…
(六)Challenge your writing (英語寫作能力提升)
Watch the videos and then write an advertisement to introce one of the museums in Weifang. within80 words
寫作參考詞彙: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Weifang World Kite Museum)
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Yangjiabu Folk Art Museum)
kite 風箏 wood-print new year pictures木板年畫 be located in 位於
…is famous/well-known for …因…而出名 it displays/shows…展出
Here you can enjoy… 在這里你可以欣賞到… artist 藝術家 appeal to 吸引 tourist 遊客 it』s well worth a visit 很值得參觀
(七)成果展示
個別學生優橡扮絕秀作文展示
(黑板展示)
展示作文評分細則
教師點評
課後習題
測評練習
測評一:
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短語和句子。(預習測評)
1.寧願做…
2.對…偏愛
3.值得一去
4.吸引
5.在於
6.不僅僅是
7.向…引進(介紹)
8.生活方式
9.貯存於
10. 入場費(門票)
11. 一個…的收藏
12.每兩年
13.健在的藝術家
14.亨利.克萊.弗利克是紐約的一位富豪,於1919年去世,把他的房子、傢具和藝術收藏品全部留給了美國人民。
15. 這家博物館展示的不只是看得見的藝術之美,它還向你介紹了古代的生活方式。
16. 館內沒有永久展出,展品都是隨時更換的。
測評二
Writing (寫作測評)
Write an advertisement to introce one of the museums in Weifang. within80 words
高中英語備課教案範文二:《Unit3AtasteofEnglishhumour》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Teaching Objectives
1. Students are able to learn more about nonverbal humour as well as Charlie Chaplin through network-based.
2. Students are able to get the gen eral idea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passage by skimming, scanning as well as interpreta tion and appreciation.
3. Students will learn to face difficulties in life with optimism and humour as well as learn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in groups.
教學重難點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search for and sort out related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assigned task through the Internet.
2. How to cu 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hrough teamwork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Help students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text effectively by skimming and scanning.
2. Help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Charlie Chaplin』s success by interpreting the key sentences and get them inspired.
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3 mins)
1.Students』 Activities:
2.The Purpose of Activities
Students are to appreciate a video clip performed by Mr. Bean.
Students will be guided to acquire the form of nonverbal humour in a vivid way,
thus eage r to learn about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text with interest.
Step 2
Network-based Interactive Learning(25 mins)
1.Students』 Activities
(1).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to search for and sorted out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assigned task online
(2)A representative of each group is to share the information with the others.
2.the Purpose of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effectively sort out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throug h group cooperation as well as feel a sense of achievement by their oral presentation.
Step3 Text-based Reading(17 mins)
Students』 Activities 1. Students are 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2. Read Paragraph 3 carefully,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Why did 「the little tramp」become Charlie Chaplin』 famous character ?3. Read Paragraph 4 and fill in the blanks
。4. Find out the sentences that can account for Charlie Chaplin』s success from the text.
2.The Purpose of Activities
(1)Students will get the general idea as well as the structu re of the text by skimming.
(2)Students will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 Students will get inspired while analyzing the secret to Charlie Chaplin』s success by interpre ting and appreciating some key sentences in the text.
課後習題
Step 5 Homework
1. Students are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gain and underline the phrases and sentence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fter class.
2. Write a summary (about 130 words).
高中英語備課教案範文三:《Unit2Workingtheland》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多地了解我國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影響。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進一步使用恰當地閱讀方式與技能,如略讀(skimming),快速閱讀(fast reading),細讀(close reading)等
(3)情感目標:讓學生不但學習袁隆平的科研精神,更要學習他不計較名利,踏踏實實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閱讀課文更多地了解我國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影響。
教學過程
1. 話題的引導。(Pre-reading)
1).開頭通過設計了一首熟悉的詩歌,讓學生知道話題---farming.
2).涉及到提高產量從而解決世界飢荒問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中心話題--偉大人物袁隆平。
2. 跟讀與閱讀 完成導學案練習
貫徹目的與困難策略,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採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1)、通過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略讀(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2)、精讀各個段落語段,側重培養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的能力和猜測生詞的能力,學會欣賞文章中的優美句子。
3: 閱讀過程--淺層次閱讀。(Reading I)
1). 其中關於人物的基本信息中,通過設計了一個信息表格的淺層次閱讀練習,對文中人物有了初步了解。
2). 關於他的夢想,書本上描寫得非常生動,我讓班裡有藝術特長的學生畫了一幅漫畫,利用畫面反映課文第四段所描述的內容,同時用第一人稱配了聲音效果。
4. 閱讀過程--深層次閱讀。(Reading II)
在處理了一些簡單信息之後,閱讀人物最重要的是要讀出人物不同於其他人的成就以及值得學生學習的一些可貴品質。就這兩方面的內容,設計了一棵樹的形象,引導學生去尋找袁隆平作出的成就以及他身上擁有的可貴品質。
5.知識點的處理:由句子的分析帶出語言點,記住句子,記住了單詞用法
課後習題
一、單詞拼寫
1. ____________ vt. & vi. 斗爭; n.努力
2. ____________ adj. 感到滿意的
3. ____________ n.自由; 自主
4. ____________ vt. & vi. 配備; 裝備
5. ____________ n. 產量, 輸出量
6. ____________vt. 輸出 n.出口
7. ____________vt. 搞亂, 使糊塗
8. ____________ n. 補給; vt.提供
9. ____________ adj. 適當的, 相配的
10. ___________vt. 使膨脹 vi. 發展
二、單詞運用
1.We had a ___________(努力) to stop the criminal.
2. The document will be _____________ (傳閱) to all members.
3. I』ll type your report if you』ll baby-sit in e_________.
4. Our farm ___________ the market with fruits and vegetables.
5. We should s__________ the results of the exam briefly and report to the headmaster.
6. Sydney』s population _____________ rapidly in the 1960s.
7. He has a ____________ (曬黑的) face and bright eyes.
8. The plane _________ speed as it was approaching the airport.
9. The workers there worked _______ crazy, with only thirty minutes』 break at noon.
10. He __________ (耕作) the farm with great success.
Comprehending:Paraphrase these sentences.
1. At that time, hunger was a disturbing problem in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side
2.Using his hybrid rice, farmers are procing harvests twice as large as before.
3. Thanks to his research, the UN has more tools in the battle to rid the world of hunger.
4.He would much rahter keep time for his hobbies.
Consolidation Exercise;
1._____ your generous help, or I will not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A.Thanks to B. Because
C. Thanks for D. Thank to
2. It is so_______ that he is always making noises.
A. disturbed B. disturbing
C. disturb D. disturbs
3. He missed the bus, for ________ he came late for work..
A. whom B. that C.where D. which
4.你必須戒除掉自己吸煙的壞毛病。
5. 滿意於學生的成績,他如釋重負的笑了。
6. 他寧願在家裡看電視也不願意打籃球。
㈩ 高一年級英語教師說課稿
【 #高一# 導語】進入高中後,很多新生有這樣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績優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這是正常心理,但是應盡快進入學習狀態。 無 高一頻道為正在努力學習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級英語教師說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1.高一年級英語教師說課稿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一)知識背景及新課程、新教材
本單元圍繞考古這一主題開展聽、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旅遊作為當今社會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在英語學習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名勝古跡是旅遊的重點內容之一,名勝古跡中春模的許多發現都來自於考古工作。所以Archaeology也是一個非常貼近生活、具有時代性、可挖掘性的教學主題。
本單元所選的語言素材涉及中外名勝,有利於學生了解外國文化,增強世界意識褲滑。正如新課程標准中的教學建議所提:學習考古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觀看歷史教育片的過程中,"拓寬了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同時本單元的教學對教師本身歷史文化修養、廣闊的知識面等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體現了師生共同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的"與時俱進"的理念和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利用已有知識談論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漢朝、唐朝等時代人們的飲食起居、文化娛樂、生產工具等,為以後閱讀英國的《巨石王》和中華文明的起源奠定基礎。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他們利用表達好奇功能結構談論他們所感興趣話題。
3.聽力是這一課的難點。聽力材料介紹是古代法國人用來射箭的一種武器。材料長,對武器的結構的解釋比較復雜。但是學生聽過材料後能夠順利地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這里不要求學生理解細節,只要能完成練習就行。
二、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學會談論古代人的生產、生活;
2.學會表達對什麼東西的好奇,公元九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人大規模侵入英國北部。九世紀末,入侵者幾乎佔領了整個英國的東半部。斯堪的納維亞人說的是北日爾曼語。北日爾曼語和西日爾曼語的差別不是很懸殊。斯堪的納維亞人入侵的結果使大量斯堪的納維亞語(以古諾斯胡森臘語Old Norse為代表)的詞彙進入了古英語的詞彙。古諾斯語和古英語有很多同義詞彙,結果古諾斯語詞在英語詞彙里往往取古英語詞而代之。如:
I wonder what/ who… I really want to know…
I』m curious to… I』d love to know…
I wonder if/whether… What I』d really like to find out is…
I』m curious about… I』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3.學習一些與考古有關單詞、短語和句式,如:archaeology及其派生詞,curiosity, bronze, dynasty,
decoration, artifact, unearth, spear, pot等。
(二)情感態度
1.讓學生了解本單元的總體學習目標,以便激發學習學習積極性。
2.從談論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漢朝、唐朝等時代人們的飲食起居、文化娛樂、生產工具等入手使學生到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愛國主義情操。增強學生學好英語自信心。
3.通過開展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積極與人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培養其團隊精神。
(三)學習策略
1.認知策略:通過-ology, -ological, -ologist等詞根的學習,掌握archaeology,
archaeologist, archae- ological等詞,同時掌握同類詞的學習方法。
2.調控策略:通過聽力讓學生了解到聽力有時很難,不可求全責備。可以材料調整聽力要求。有的要聽懂細節,有的甚至要推斷隱含內容,但有的只需要掌握大意。
3.交際策略:通過談論古代人的飲食起居、文化娛樂、生產工具和談論興趣等真實交際活動提高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同時讓學生了解表情、動作等非語言手段提高交際效果。
4.資源策略:讓學生了解博物館、名勝古跡和書籍資料一樣是學習的重要途徑。
(四)文化意識
1.了解英語國家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態度。
2.了解西方國家部分古代用具。
3.通過中外古代文化對比,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2.高一年級英語教師說課稿
1、 語言知識與技能
1) 熟練掌握與話題相關的常用詞彙與表達法
2)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
3) 使學生能就given topics較好地完成一些開放性話題
4) 培養學生使用圖書館、網路查閱資料的能力
2、 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
1) 在有趣的話題激勵下,誘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2) 在師生互動的活動中,加強教師的親和力,增進彼此的了解與溝通,充分發揮情感教學的優勢
3) 在共同完成一些調查、采訪、取長補短等任務的過程中,加強團體協作意識
4) 帶領學生領略世界風光之美的同時,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3、 學習策略
1) 興趣教學策略,其中包括對話、討論、表演等
2) 開放式教學策略,如:brainstorm, role play, given situations 等活動
3) 任務型活動策略,在做中學,在交際中進行真實運用
為了有效地達到以上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以下六個任務:
1)The students are to discuss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2)The students are to describe a place they know
3)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what an adventure travel is like
4) The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take a virtual travel
5) The students are to write a travel diary/letter
6) The students are to finish a proposal letter/make a survey report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倡導者認為,掌握語言的途徑是讓學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種任務。當學習者積極地參與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嘗試時,語言也被掌握了。當學習者所進行的任務使他們當前的語言能力發揮至極點時,習得也擴展到狀態。
3.高一年級英語教師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高一英語第十五單元的話題是「play」戲劇, 整個單元的設計圍繞「戲劇」展開聽、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內容涉及「編故事表演」、「讀劇本」、「如何寫劇本」等,讓學生初步熟悉戲劇, 學會劇本的欣賞、寫作和表演。我上的這節課本單元的第三節閱讀訓練課,是由法國19世紀後半期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改編的短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既要讓學生接觸、了解戲劇的一些特點,又要讓學生通過語言實踐活動來體驗語言,而提升自己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掌握有關戲劇的體裁,熟悉和體驗故事發生的典型環境和劇中人物的典型語言。
(2)在認知、理解劇情的基礎上,學會欣賞戲劇。
能力目標:
(1)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提高閱讀技巧,培養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2)能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同時能根據上下文線索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
(3)能根據所讀材料運用適當語言進行表演。
德育目標:通過本文激發學生對人生和命運的感悟,整體提高人文素質。
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
根據新課標要求,通過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此外,每一門課程都應該盡可能結合學科特點,把培養學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學中。
3、重點與難點:
(1)重點:了解戲劇的文體特點並以此指導閱讀;訓練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閱讀微技能;對戲劇深層次的理解及戲劇的欣賞,認識及分析主人公的人物特徵及人物性格。
(2)難點: 閱讀技能的訓練;對戲劇的欣賞及課本劇的表演。
4.教學輔助工具:
(1) 收音機;
(2)多媒體
(3)項鏈
二、教學流程:
1、新課導入
由前面兩節課編故事及表演引出戲劇和學生們所喜歡的不同戲劇類型(funny plays,serious plays or sad plays),然後通過brainstorm讓學生以個人活動的方式列舉出中外的劇作家,再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把作家、作品、國籍進行連線,以此引人法國作家莫泊桑及短劇《項鏈》。這樣通過師生互動,激活主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後面進行本文的閱讀做了鋪墊和准備。
2、新課的講解
(1)不同層次的閱讀技能訓練;
首先是Speed reading,a. skimming,讓學生進行跳躍式閱讀,找出本劇中三個場景涉及的人物、時間、地點、旁白及人物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英語戲劇體裁。b. skanning,快速默讀全文,了解課文大意,為下一步找出細節作好鋪墊,教師要求學生(work in pairs)給每一場景取一個標題, 以此培養他們找尋文章或段落的主題句和概括大意的技能。
然後是careful reading ,
a. 掃 讀 :用多媒體展示針對每個場景提出的2-3個問題,學生通過掃讀來獲取細節信息。在通讀全文梳理文章,理解主題基礎上,學生熟悉了故事內容,才能學會如何欣賞戲劇, 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
b .朗讀:讓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結構並從中得到自己的感受。這也為下一步學生分角色朗讀做好鋪墊,通過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學生能夠做到全身心的參與,學習積極性也得以充分發揮。
學生通過以上活動,從基本框架到細節信息把握住了這篇戲劇。
接下來的環節是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幾幅圖片讓學生復述課文,這既是理解基礎上的表達,也是對理解的檢驗。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各種語用能力,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教學方法。復述課文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連貫表達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促進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
(2)、在情境中激思,培養創新思維:
在課文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思維訓練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根據教材的語言材料,巧設疑問,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
在careful reading的掃讀中,每個場景的2-3個問題之後給學生提出一些預測和發散性思維的問題,作一些開發創造性思維的四人一組的小組討論,如:「Pierre為什麼會接受邀請「Mathilde會借什麼樣的項鏈?「你丟失了項鏈,你會怎麼去處理?」,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參與熱情。這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又可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適時設問,是對學生進行多種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創造性也因此得到充分發揮。
其次課文復述完之後,給學生提出更為深層次的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Pierre、Jeanne and Mathilde? Why do you think so? 」,分析主人公尤其是Mathilde的人物特徵,培養學生分析能力。《項鏈》這篇文章一直以來被理解為批判資產階級虛榮心,我則鼓勵學生闡述各自不同的觀點及理由,學生認為她虛榮之外,還很傻,同時她也很誠實,很勇毅等。讓學生對此問題的各抒己見,學生批判性地看問題體現了新教材的精神。其中我從誠實談到到 「誠信」,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誠信的看法。通過課堂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熏陶,整體提高人文素質,而學生用英語表達這種思想感情,也是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4.高一年級英語教師說課稿
一、說課標
在英語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准,就是貫徹執行國家教育部關於課程改革的決定。新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觀,具體到英語學科就是要整合發展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素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才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本課的設計重點是: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掌握閱讀的一些基本技巧,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學有所得。
二、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高一必修模塊1第4單元的閱讀課型,這單元圍繞earthquakes這一主題開展聽、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由於本單元生詞量較大,並且Warming up可挖掘的東西較多,因此把Reading設計為本單元的第2課時。本課型是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環節,為學生的語言學習、語法學習提供了載體,並且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具體描寫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後。本篇文章詞彙量大,運用了大量的動詞、復雜的數字,出現許多定語從句,篇幅較長,並且採用一些修辭手法,對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文章的結構較明顯,較容易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關於閱讀課主要教學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具體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三個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a)使學生了解自然災害的相關詞彙,並掌握復雜數字的表達法。
b)學習掌握與地震相關的詞彙,如:shake,well,rise,smelly,pond,pipe,burst,canal,steam,ruin,injure,destroy,brick,dam,useless,steel,shock,quake,rescue,electricity,disaster,army,organize,bury,coal,mine,shelter,fresh,percent等,以及 right away, at an end, dig out, give out, thousands of以及一些優美句子的賞析。
2. 語言技能目標:
a)閱讀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克服生詞障礙,通過略讀,歸納出文章的大意;通過細讀,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通過查讀,捕捉文章的重要細節,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b) 讓學生復述課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c)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詞彙、知識,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創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目標:
a)學會有關地震的知識,並能通過學習討論懂得地震時的應急逃生,地震後如何科學救人和有關地震的形成和減少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等一般知識。
b)懂得地震無情人有情,即使發生了多麼可怕的災難,國家和解放軍官兵都會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培養學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友愛精神。
c)了解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後果,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d)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e)欣賞課文中優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語修辭手法,使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靈的愉悅和升華。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關於讀的技能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高一學生實際和對教材內容的科學分析,確定本環節的主要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1.重點
1)讓學生了解唐山大地震,了解地震的成因、預兆、地震造成的損失,地震時的應急救生以及震後的救援。
2)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側重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結構的把握和挖掘作者寫作的意圖,突出培養學生以下3個方面的能力:
a.文章段落中心詞把握能力。
b.根據主題快速捕捉文章重點細節的能力。
c.總結歸納能力。
3)重點掌握有關地震的詞彙,特別是shake, burst, ruin, injure, destroy, shock, quake, rescue, disaster, army, organize, bury, shelter。
4)欣賞並理解課文中優美句子,讓學生掌握一些英語修辭用法。
2.難點
1) 如何使學生養成科學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
2) 如何使學生學會提取、篩選和重組文章中的信息,並靈活運用於語言實踐中,達到語言實踐能力的擴展與提高。
三、教學方法
教學設備:多媒體設備
教法滲透:
根據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所倡導的教學原則及「第二語言習得論」和「整體語言教學理論」,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及學生的差異性,確定本節課主要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合作學習教學法(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整體語言教學法(Whole Language Teaching)、直觀教學法、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以及情感激勵教學法(Affective Motivation)等教學方法。具體採用「P—T—P」自主學習立體模式:(Pre-task Task-cycle Post-task)來組織教學。
1、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任務型語言教學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成各種各樣任務的過程。任務型學習強調通過「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本課組織學生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進行一次就地震後倖存者的訪問。該設計基於課文內容,但又不局限於課文的范疇,旨在貫徹「做中學」、「學中做」策略,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並通過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完成任務,體會、掌握語言的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直觀法(視聽教學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播放影視剪輯,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圖片、圖表等直觀手段,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降低學習難度,突破重難點。
3.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動活動。合作學習教學法有利於改善課堂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的發展,調整學生的語言焦慮感。因此,本課打破傳統的教師單向灌輸,採用「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的課堂教學結構,來組織教學,旨在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為積極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互相交流,降低語言焦慮感,獲得愉快的學習經歷,從而對學習本身和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感。
4.整體語言教學法
整體語言教學法要求按 「整體-部分-整體」的模式,進行語篇閱讀訓練,即從「整體」開始,以「整體」結束的「三段式」閱讀教學法。本課採用從整體略讀——分段細讀——通讀全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即是這種教學策略的體現。
5.情感激勵教學法
在教學中重視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充分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適時進行情感與策略調整,通過情感激勵,使教師與學生達到情感交融,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發展創新,體驗成功。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注意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貫徹動態真實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動態」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本課在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具體操作上都充分考慮到了策略的貫徹以及教學活動的靈活、有效的綜合運用。
2.重視學生個性與創新意識的培養,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
其餘的教學方法將結合「說程序」進行舉例說明。
四、學情分析
學習的對象是處於城鄉結合部的高一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較差,特別是由於詞彙量缺乏,閱讀習慣不好,導致閱讀速度慢、閱讀理解能力差。並且學生在初中已習慣了教師的單向灌輸,部分學生由於英語表達能力的欠缺對課堂的互動缺少積極性,不善於交際,學習不夠主動自主。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習策略的指導,灌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思想,同時注意調整活動任務設置的梯度,使每個學生通過學習活動,都能學有所成,體驗到成功。
5.高一年級英語教師說課稿
一、教學內容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高一英語第一冊上unit12 Art and Literature的reading部分。本單元是高一學生在掌握了本學期語言知識後的一個沉澱,主要講的是文化與藝術,在擴展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具有重要作用。而我所要講的閱讀harry potter小說(電影)是藝術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社會上很受歡迎。通過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能培養學生對文化和藝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我將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知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使學生了解到英國作家羅琳的系列小說《Harry Potter》的內容,同時學習in trouble, come across, fight against, succeed, share, believe in等短語和單詞。
2、情感目標
通過對主人公harry potter的生活,學習,性格和信念的了解,啟發學生如何面對困難,堅定信念從而最終克服困難。
3、技能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熟練地掌握運用略讀與精讀的技能,有效地提取信息。
以上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並分析used to do, be used to do, be used to doing 等短語。
2、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Where someone is born and what a person looks like is not as important as what he or she grows up to be.
四、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以問答方式幫助學生瀏覽整篇文章。以略讀,詳讀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細節。
五、教學手段
教學工具主要以ppt、圖片和教科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