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閱讀慕課
A. 明年考六級,現在想提升一下閱讀能力,該如何提高
閱 讀 能 力 的 提 高 , 很 重 要 的 一 塊 兒 是 詞 匯 量 的 提 高 。 詞 匯 是 閱 讀 的 基 礎 。 所 以 你 要 先 豐 富 你 的 詞 匯 量 。 有 一 個 非 常 有遲凱搜 效 的 提 高 閱 讀 水 平 的 方 法 , 就 是 : 把 閱 讀 文 章 當 作 朗 讀 材 料 , 每 天 大 聲 朗 讀 一 兩 篇 。 記 住 , 大 聲 朗 讀 。 通 過 朗 讀 , 使 自 己 各 個 器 官 充 分 熟 悉 書 面 語 言 , 眼 睛 看 , 耳 朵 聽 , 嘴 巴 念 , 腦 袋 想 。 也 就 是 說 , 通 過 大 量 大 聲 朗 讀 , 你 就 能 說 出 那 些 閱 讀 中 書 面孫物 化 的 句 子 。 這 樣 , 再 在 紙 上 看 到 , 你 就 更 容 易 快 速 理 解 了 。 以 前 很 多 人 閱 讀 文 章 , 就 只 是 用 來 做 題 , 用 來 分 析 原 文 , 並 沒 有 把 它 當 作 朗 讀 材 料 來 讀 。 其 實 , 朗 讀 閱 讀 文 章 這 個 方 法 很 有 效 。 你 不 妨 試 試 。 當 初 我 第 一 次 考 六 級 閱 讀 也 是 一 塌 糊 塗 , 後 來 每 星 期 堅 持 三 天 朗 讀 讀 , 讀 了 三 個 月 左 右 , 第 二 次 很 輕 松 地 就 過 了 。 當 然 , 大 家 還 應 該 熟 悉 不 同 類 型 的 文 章 的 一 些 寫 作 手 法 。 然 後 搭 配 著 課 外 輔 導 班 一 塊 兒 學 習 效 果 會 更 好 , 北 京 新 東 方 的 六 級 強 化 班 就 很 不 錯 。 尤 其 是 要 去 參 加 考 試 的 同碼歷 學 , 需 要 學 習 一 些 此 類 考 試 中 閱 讀 文 章 寫 作 的 一 些 常 用 套 路 。 要 關 注 句 子 與 句 子 之 間 , 段 落 與 段 落 之 間 的 關 系 。 比 如 因 果 , 轉 折 , 比 較 等 。
B. 大學英語作文幕課(moocs) 1現在幕課很盛行2幕課有不少好處,也存在一些問題3我對此的建議
The sum of the online courses is through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of a disciplin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s a new manifestation of course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t includes teaching goals, teaching strategies to organ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network teaching support environment. The network teaching support environment refers to software tools to support online teaching, teaching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activities. Network courses h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ity, sharing, openness, collaboration and autonomy.
C. 幫幫我六級閱讀吧,怎麼提高准確率啊
暈~這個准確率也太低了~~加油吧,給你找點資料,希望能幫上你!
雖然大學英語六級考試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的關注,但是六級考試的難度往往讓許多考生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我根據我個人對六級考試的了解,針對六級的閱讀部分給出一些復習備考的建議,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經過對歷年六級考試真題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六級閱讀理解題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1.直接題,比較簡單,往往在理解題乾的字面意思之後,就可直接從文章中找到答案;2.間接題,必須經過推理分析或概括總結才能得出答案。後一類題在六級考試中佔多數,這就是考試難度之一的所在。六級考試的難度還表現在以下三個大方面:1.受時間的限制,35分鍾要讀完1400個單詞的3~4篇文章,並答好20題,不容拖延;2.受單詞量以及某些長、難句的困擾;3.所讀文章題材多變,出處各異,文字風格不同,給閱讀造成一定的障礙。
既然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問題的症結所在,那隻要針對以上的問題,採取科學的方法逐個解決就萬事大吉了。
首先,先來解決詞彙及某些長、難句以及背景知識等的問題。我個人不太主張死背一本單詞書,因為我認為單詞必須結合上下文才有其實際的意義。死背一個單詞的7、8種中文注釋是件費力又勞神且效果並不是十分理想的苦差事。六級考試對很多單詞只要求認知即可,花許多時間在一些比較生僻的單詞上往往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我個人推薦邊閱讀文章邊記單詞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升閱讀量,而且可以在真實的語境中體會單詞的真正意思。至於某些長、難句,我個人認為的一個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一本小本子把六級真題中出現過的你認為的長、難句摘錄下來,仔細分析每一句句子,了解其結構。這樣堅持做下去,積累到30句句子左右的時候,我可以保證你閱讀長、難句的能力會有一個令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飛躍。
其次,來解決閱讀文章題材多樣,出處各異,文字風格不同所帶來的障礙。六級閱讀文章大致可以分為兩類:1.人文社會方面,尤以社會方面為主,如文化、歷史、婚姻、家庭、教育、交通、住房、環境、能源及其他社會現象。閱讀這類文章的關鍵是抓住作者所支持或反對的觀點,以及作者對文中所敘述的人文社會現象的態度;2.科學技術方面,如動植物、地址、海洋、遺傳、語言、空間、醫學、空間技術及其他最新科技理論與成果。閱讀此類文章的關鍵是抓住作者論述的中心以及作者對於理論或成果的優劣判斷。在人文社會方面的文章中,出題者主要通過長、難句給考生製造麻煩,所以考生必須有一定的長、難句閱讀能力;而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文章中,出題者主要試圖通過一些專業術語給考生設置障礙,因此,考生必須具備一定的對生詞的猜測能力。
最後,解決時間問題即為解決閱讀速度的問題。一方面,提高閱讀速度有賴於考生平時的多閱讀和多積累。另一方面,提高閱讀速度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六級考試的每篇閱讀文章長約500字左右,但這500字中並不是每一個單詞及沒一句話都包含有用信息的。因此,提高閱讀速度的一個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只讀那些包含有用信息的句子。有些同學馬上就會有這樣的疑問:我怎麼知道文章中哪句句子包含了有用的信息、哪句句子不包含有用的信息呢?這還是要靠考生平時多閱讀多積累多總結的。在此,我舉兩個例子,希望能夠有啟示作用。
像: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e.g.……; …,…,…,etc. 這種列舉的情況出現在文中,除非文章後有題目提及,否則往往可以忽略不讀。還有:文章中作者給出了某個觀點之後,再在觀點之後加上:survey,research,study……,這時survey,research,study等的內容也常常可以忽略不讀。道理很簡單,作者已經亮出了他的觀點,後面加上survey,research,study……只是為了進一步論證,使文章可信度更高一點罷了,而對文章中心沒有任何影響,因此可以不讀。
總而言之,以上所提的一些建議必須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去熟悉和掌握,在解決好上述問題後就為六級閱讀備考打下了一個扎實的基礎。
D.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台的網址是什麼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台(UMOOCs) (unipus.cn)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台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台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高校外語旦虛慕課聯盟的課程平台,是一個以外語特色為主的慕課平台,匯聚了國內外各大高校的優質外語課程。
它還提供了各種專題課程,例如: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漢語國際教育。
E. 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台如何退選課程
點入課程詳情頁,右上角有三個小圖標,如果已經加入課程,則小圖標從左至右分別為開啟課程提醒(鈴鐺標識)、分享、退出課程,點擊最右邊的圖標確認退選即可
F. 大學英語慕課答案在哪兒查找
你可以嘗試使用快答案app。靠它來搜大學英語慕課答案,相對方便,更為好用。
G. 英語六級閱讀如何提高(請軍師)
1、首先要擴大閱讀的范圍
在英語六級閱讀中前兩部分通常是實用性強的功能性短文,如菜單、產品說明、通知、住宿安排和廣告等,非常貼近西方的實際生活,但對我們國內絕大多數考生而言會很陌生。這就要求考生們爭取每天閱讀一定量的原版英文報刊、書籍,如time、reader's digest等,尤其注意其中的各種各樣的廣告。並非要讀懂每一個字,或完全理解,只要能理解其中大至含義既可。
英語閱讀中主要是關於歷史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發明和科學現象、學科最新動向、地理現象以及社會發展、經濟狀況等。其中大部分文章選自國外人文類、經濟類和科學類的知名報紙、雜志或各政府、組織的研究報告。如:new scientist、 financial times、 the economist、popular science、national geographic、scientific american 等。這些刊物在國內雖然不易看到,但考生們可以通過internet在網上進行閱讀,以熟悉它們的文風、常用的詞彙和句子結構。
2、其次要提高閱讀的速度
提高英語閱讀的速度,靠的不是一日之功,通常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及訓練。但過,加強英文基礎訓練、掌握必要的測試技巧和鄙棄一些壞習慣,都會有助於考生們閱讀文章是加快速度。
英語考試的閱讀部分,都是同時測試考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精確度,考生們既不能為了在1小時的時間內答完考題而單一求快,也不能為了答題的准確性高而不得不放棄回答一些問題。
英語閱讀的速度可以通過加強自己快速閱讀的能力來提高。快速閱讀就是用掃描文章的方法對其結構有大致的了解,並把握其主旨。同時,在重點句子和詞彙上做出標記。這種方法對閱讀考試幫助極大,平時可多加練習。考生們應鄙棄逐詞閱讀的陋習,逐詞閱讀不但速度太慢,而且容易引起誤解。而學會詞彙組合閱讀。
另外,為了提高閱讀的速度還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能邊看邊用嘴跟著讀,眼、嘴並用必會降低讀速;一旦發現生詞(這種情況絕大多數考生都肯定要遇到),先不要緊張,要通過英語構詞法(前綴、詞根和後綴)來分析推測詞義,或結合上下文、前後詞語去猜測,如果根據上下文及前後詞語還是無法確切了解其真正含義,你可以再看一下這個詞對整個句子所構成的影響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實際上這對你理解作者的意圖已足夠了,實在不行就做上記號,將來看一看是否影響答題,如無影響就堅決忽略,切記不要戀戰。
H. 如何提高英文閱讀速度 英語閱讀速度提高方法
我之前看過一門課程,叫做《大學英語學術閱讀》(中國外語高校慕課平台上可以搜到),裡面講到很多閱讀方法。推薦幾種幫助你提高速度的閱讀方法:
1. The Top-down Approach
在閱讀前可以做預測,可以有選擇性地閱讀你最感興趣的部分,並且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文章在講什麼。
2.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通過文本之外的東西幫助理解,比如the expectations、the text、the author、the source、the publisher、the time of publication等等。
3. Reading with a Purpose
閱讀之前,你要先知道What are you reading for ?
如果是for specific information,比如讀新聞,那你就要scanning,找出需要的信息。
如果是for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nd memorization,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那就要intensive reading。
還要一些具體的閱讀技巧,比如怎樣skimming, scanning,怎麼搞懂圖表,遇到生詞怎麼處理啊,《大學英語學術閱讀》裡面都有示例,你可以去系統學習然後應用。
最後,重在多讀,多讀,多讀。需要書單的話可以追問。
I. 如何撰寫慕課下大學英語方面的教學論文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英語簡稱,「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課程動輒上萬人,多則十幾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為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這些平台上隨時與教授和其他學習者實現在線交流,並且依據平台提供的數據支持為自己定製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鍾甚至更小的「微課程」,學習的過程就像體驗游戲的通關設置,在學習之後還可以通過評估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通過考核之後,學生還可以拿到不同層次的證書。
慕課浪潮來襲,我國高校也紛紛加入國際MOOCs陣營,開始建設我國MOOCs課程。其迅速發展給傳統大學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與新機遇。MOOCs課程模式會對目前的大學外語教學有哪些貢獻?將給後者帶來哪些創新與變革?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如何乘著MOOCs的浪潮前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本期熱點聚焦邀請國內慕課研究前沿的幾位學界同仁從這幾個方面來分享他們的思考與探索。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課程內容和評價方式等一直飽受質疑。隨著MOOC浪潮席捲全球,大學英語教學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MOOC的最大優勢是使名校名師的名課程全球免費共享,學習者可自定步調學習課程內容;學有餘力的在校學生可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自主學習,完成限時作業(含同伴互評和測試),參與全球網路社區討論課程內容,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
在通用大學英語越來越難以受到學生重視的今天,我們可根據MOOC課程需要,適當調整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根據學習者MOOC學習情況,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激勵學生學好大學英語。通過國際MOOC的學習,我國學習者不但可以檢驗、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或人文素養。
當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語言學習需求,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們應該依據MOOC在某種程度上逐步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特點,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分別針對國家重點建設大學、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設置不同的MOOC類課程體系,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具體來講,MOOC給我們的啟示是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可以由專業教師和外語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負責開發課程,實施教學和在線答疑。教學團隊之間優勢互補。無論是國家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院校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創建自己的「微MOOC」課程,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每個人對學習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並不一定會適合每一個學生;另外。由於政策、技術、學籍、學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我們還要審慎、科學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參考文獻:馬武林、胡加聖,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沖擊與重構,外語電化教學,2014,(2):48-54。
MOOCs課程模式的貢獻
1.極大地促進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還是中國教育、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資源分布極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帶來的新的技術手段與新的教育思想,人類知識生產力、知識傳播力及人類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園的圍牆被推倒,貧富的藩籬被拆除,時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免費或廉價得到公平教育的機會,真正實現了人學機會的均等以及師生關系、教育活動、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的民主。
2.重構了高等教育基於技術的結構性生態架構
經過兩年的發展,MOOCs完善、優越的生態環境初步顯現。MOOCs已經形成了由「社會環境」(教育引領與社會參與)、「技術環境」(學習支持與技術支持)以及「教學環境」(學習模式與教學研究)等三套馬車協同驅動的結構性生態架構(王萍,2013;18)。
3.從「push」到「pull」的學習模式的演變
MOOCs具有自主性強、可重復和強調學習體驗與互動等基本特點,強調一個「學」字,反映的是以「學」(pull)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這些都從根本上沖擊了現行課堂以「授」(push)(鄒景平b,2013:54)為主的教學模式及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絕對話語權。在「pull」學習模式引發下,基於自主性強、可重復的特性,學習者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活動,根據自身興趣和需求選擇課程,通過有計劃或重復的視頻觀看、指導性的自覺閱讀、針對性的系統練習和個體參與互動帶來的思考,完成課程的學習過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現行課堂模式的滿堂灌;同樣,體驗和互動的教學取向強調的也是學生的學習。
4.社會化學習環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態化
基於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ra(1975)把社會因素引進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交互決定論」,即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人的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開演講中強調MOOCs所必備的社會屬性,即有效的學習需進入並藉助特定圈子,通過與小夥伴們交流探討,分享並獲取知識。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圈子」的角色,它匯攏一批有共同興趣的學習者,共同開展系統化的學習。學習從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學習環境中因為有了學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課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義的是,社會化學習環境還是學習交互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之一。
5.妙招不斷的教學設計
經過考察,我們發現MOOCs的教學設計可以說是創新不斷,西方一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常常會巧思不斷,且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MOOCs課程設計原理是將授課內容與交互分開,使內容順從碎片化的學習要求,交互則由社會化學習環境來完成。具體設計步驟一般包括內容設計、互動設計和作業設計三個主要環節。教學內容一般不多,視頻按知識點切割,通常不超過10分鍾,每周累計不超過一個小時,且拍攝、製作精良,教師大都善於取捨,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內容;互動設計無時無處不在,課前、課中、課後、視頻、社區討論和作業均有互動環節;作業構思則強調「做中學」及完成後的「成就感」和「自信感」。
6.大數據突破了個性化教學的難題
大規模、長期地測量、記錄、存儲、統計、分析這些數據,所獲得的海量數據就是大數據(big data)。基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綜合技術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產生的海量的學習過程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學習者個體真實的學習規律和學習行為及其之間的邏輯關系,教育不再是一個靠理念和經驗傳承的社會科學,而是數據支撐的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監控、跟蹤、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軌跡,即他們在哪個階段遇到困難以及花費時間較長、重復訪問的頁面、偏愛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最佳的時間段等,並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為每個學生行為建模,判斷他們在未來學習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導學和建議,從而突破個性化、差異化教學的難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一古老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外語電化教學,2014,(2):38-43。
新教育範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MOOCs環境下的「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對英語教師是挑戰,也應該是機遇。要想跟上時代步伐,英語教師就應該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外語教育技術素養,提升新範式下進行外語教學、課程設計和教學管理的能力。
1. "翻轉」自我,改變觀念,認識到自己已經不是權威的知識源,網路已經成了學生們的知識外存空間。
2.「翻轉」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導學者、助學者、促學者、評學者,將傳統的指令性教學變成建設性的學習服務。
一是導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便是這個課堂的主角。翻轉課堂突出面對面的學習與線上學習的結合。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前先在網上學習教師授課的內容,而課堂則用於提問、進行互動討論。教師應該對教學活動進行重新設計,通過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因為授課時間的減少,就可以更多地參與學生的互動,或解答提問,或參與討論,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實現個別化指導。
二是助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意味著教師要將課堂時間充分用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轉課堂形成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一發現問題一教師引導解決問題」要求教師要成為適時幫助解決問題的助學者。
三是促學者角色。學習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活動之一,時間是所有學習活動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時間與高效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其關鍵之處在於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來完成「課堂時間」的高效化。此外,教師角色轉變的直接結果是促進學生角色的轉變。在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環境中,學生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反復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交互,以擴展和創造深度的知識。
四是評學者角色。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後,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評測還便於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進行基於績效的評價時,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參考文獻:程雲艷,直面挑戰 翻轉自我——新教育範式下大學外語教師的挑戰與機遇,2014,(2):44-47。
依託MOOCs理念,重構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MOOCs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MOOCs是信息化教育的新成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集中體現。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可以借鑒MOOC教學設計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對調整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大學英語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不能輕易進行變革,但可以根據需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逐步實現「國際MOOCs校本化」、「大學英語MOOCs化」,大學英語「選修化」,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化」(馬武林&張曉鵬2014:57 -5 9)
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原則
1)需求導向
各個高校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時必須注意重構後的課程體系是否能夠同時滿足國家戰略、社會和學生的多重需求。每個高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定位各不相同。建設什麼樣的課程,高校需要根據自己的特定情況決定。
2)因校制宜
高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辦學特色、學校資源(硬體、軟體、師資和學生素質)等因素結合MOOCs新理念,結合辦學定位,綜合分析大學英語課程在本校人才培養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3)量力而行
盡管MOOCs風靡全球,但是並不是任何一所高校都能夠做的,MOOCs一定是名校、名師的名課程,否則無法成為MOOCs。許多高校由於投資不到位,盡管把MOOCs建起來了,但只是「偽MOOCs",沒有學生去訪問,沒有形成規模,該MOOCs會逐漸變為網路上的垃圾,不能為了跟風、為建而建。
重構大學英語課程
1)國家重點建設大學
國家和省(市)重點建設大學(如「985 ,211工程」)肩負著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國家精英人才的重任,由於學生入校時英語基本功較好,學生對通用英語(General English )需求不高。結合國家、社會和學生三方需求,充分考慮大學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建議這些高校給大學一年級學生開設32-64學時的學術英語(必修)和32-64學時《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選修)。學術英語由聽、說、讀、寫、譯五大板塊組成,為培養世界一流復合型人才做鋪墊,也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國際MOOCs課程、雙語課程、全英語課程奠定基礎。
考慮到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依託中國高校聯盟,如「C9聯盟」,整合師資,聯合開設學術英語專項技能課,即《學術英語聽力》、《學術英語口語》、《學術英語閱讀》、《學術英語寫作》和《學術英語翻譯》以及不同的《跨文化交際》課程供學生選修,如《英國文化》、《美國文化》、《澳大利亞文化》等國家文化的MOOCs課程。
學習者也可以選擇世界其他國家著名高校開設的相關學術英語MOOCs(如英國雷丁大學的《A Beginners』 Guide to Writing in English for University Study》和美國華盛頓大學《Introction to Public Speaking》等)和跨文化交際MOOCs(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的《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學習者根據個人需要選修學術英語MOOCs課程和跨文化交際 MOOCs。
當前位置:首頁 > 學術科研 > 文獻選摘 > 詳細內容
慕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反思與創新
作者:張Andy 發布時間:2014-8-10 閱讀次數:6322 字體大小: 【小】 【中】【大】
導言: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英語簡稱,「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課程動輒上萬人,多則十幾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為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這些平台上隨時與教授和其他學習者實現在線交流,並且依據平台提供的數據支持為自己定製個性化的學習內容,視頻課程被切割成10分鍾甚至更小的「微課程」,學習的過程就像體驗游戲的通關設置,在學習之後還可以通過評估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通過考核之後,學生還可以拿到不同層次的證書。
慕課浪潮來襲,我國高校也紛紛加入國際MOOCs陣營,開始建設我國MOOCs課程。其迅速發展給傳統大學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與新機遇。MOOCs課程模式會對目前的大學外語教學有哪些貢獻?將給後者帶來哪些創新與變革?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如何乘著MOOCs的浪潮前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本期熱點聚焦邀請國內慕課研究前沿的幾位學界同仁從這幾個方面來分享他們的思考與探索。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課程內容和評價方式等一直飽受質疑。隨著MOOC浪潮席捲全球,大學英語教學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MOOC的最大優勢是使名校名師的名課程全球免費共享,學習者可自定步調學習課程內容;學有餘力的在校學生可選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自主學習,完成限時作業(含同伴互評和測試),參與全球網路社區討論課程內容,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
在通用大學英語越來越難以受到學生重視的今天,我們可根據MOOC課程需要,適當調整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根據學習者MOOC學習情況,適當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激勵學生學好大學英語。通過國際MOOC的學習,我國學習者不但可以檢驗、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同時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或人文素養。
當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語言學習需求,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我們應該依據MOOC在某種程度上逐步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特點,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分別針對國家重點建設大學、普通本科院校和一般尤其是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設置不同的MOOC類課程體系,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具體來講,MOOC給我們的啟示是專門用途英語和學術英語可以由專業教師和外語教師組成一個教學團隊,教學團隊負責開發課程,實施教學和在線答疑。教學團隊之間優勢互補。無論是國家重點大學、普通本科院校還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均可創建自己的「微MOOC」課程,重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每個人對學習方式的喜好不同,MOOC並不一定會適合每一個學生;另外。由於政策、技術、學籍、學分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我們還要審慎、科學地研究和利用MOOC。
參考文獻:馬武林、胡加聖,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沖擊與重構,外語電化教學,2014,(2):48-54。
MOOCs課程模式的貢獻
1.極大地促進教育的公平和民主
目前,不管世界教育還是中國教育、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資源分布極其不平等和不均衡,有了MOOCs帶來的新的技術手段與新的教育思想,人類知識生產力、知識傳播力及人類智力都得到了解放,校園的圍牆被推倒,貧富的藩籬被拆除,時空的界限被消融,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能免費或廉價得到公平教育的機會,真正實現了人學機會的均等以及師生關系、教育活動、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的民主。
2.重構了高等教育基於技術的結構性生態架構
經過兩年的發展,MOOCs完善、優越的生態環境初步顯現。MOOCs已經形成了由「社會環境」(教育引領與社會參與)、「技術環境」(學習支持與技術支持)以及「教學環境」(學習模式與教學研究)等三套馬車協同驅動的結構性生態架構(王萍,2013;18)。
3.從「push」到「pull」的學習模式的演變
MOOCs具有自主性強、可重復和強調學習體驗與互動等基本特點,強調一個「學」字,反映的是以「學」(pull)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這些都從根本上沖擊了現行課堂以「授」(push)(鄒景平b,2013:54)為主的教學模式及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絕對話語權。在「pull」學習模式引發下,基於自主性強、可重復的特性,學習者可以自主安排學習活動,根據自身興趣和需求選擇課程,通過有計劃或重復的視頻觀看、指導性的自覺閱讀、針對性的系統練習和個體參與互動帶來的思考,完成課程的學習過程(王萍,2013),有效地避免了現行課堂模式的滿堂灌;同樣,體驗和互動的教學取向強調的也是學生的學習。
4.社會化學習環境的形成和交互的常態化
基於操作性條件反射學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ra(1975)把社會因素引進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交互決定論」,即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人的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Gorge Siemens多次在公開演講中強調MOOCs所必備的社會屬性,即有效的學習需進入並藉助特定圈子,通過與小夥伴們交流探討,分享並獲取知識。MOOCs的聚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圈子」的角色,它匯攏一批有共同興趣的學習者,共同開展系統化的學習。學習從一個人變成了一群人,學習環境中因為有了學伴而不再寂寞和乏味,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課程的完成提供了黏性。更有意義的是,社會化學習環境還是學習交互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之一。
5.妙招不斷的教學設計
經過考察,我們發現MOOCs的教學設計可以說是創新不斷,西方一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常常會巧思不斷,且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MOOCs課程設計原理是將授課內容與交互分開,使內容順從碎片化的學習要求,交互則由社會化學習環境來完成。具體設計步驟一般包括內容設計、互動設計和作業設計三個主要環節。教學內容一般不多,視頻按知識點切割,通常不超過10分鍾,每周累計不超過一個小時,且拍攝、製作精良,教師大都善於取捨,只教「need to know ",而非"nice to know」的內容;互動設計無時無處不在,課前、課中、課後、視頻、社區討論和作業均有互動環節;作業構思則強調「做中學」及完成後的「成就感」和「自信感」。
6.大數據突破了個性化教學的難題
大規模、長期地測量、記錄、存儲、統計、分析這些數據,所獲得的海量數據就是大數據(big data)。基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綜合技術背景下的MOOCs,可以利用平台上產生的海量的學習過程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學習者個體真實的學習規律和學習行為及其之間的邏輯關系,教育不再是一個靠理念和經驗傳承的社會科學,而是數據支撐的實實在在的實證科學。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我們可以監控、跟蹤、記錄學習者的學習軌跡,即他們在哪個階段遇到困難以及花費時間較長、重復訪問的頁面、偏愛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效果最佳的時間段等,並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為每個學生行為建模,判斷他們在未來學習上的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導學和建議,從而突破個性化、差異化教學的難題,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一古老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外語電化教學,2014,(2):38-43。
新教育範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MOOCs環境下的「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形式,對英語教師是挑戰,也應該是機遇。要想跟上時代步伐,英語教師就應該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外語教育技術素養,提升新範式下進行外語教學、課程設計和教學管理的能力。
1. "翻轉」自我,改變觀念,認識到自己已經不是權威的知識源,網路已經成了學生們的知識外存空間。
2.「翻轉」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導學者、助學者、促學者、評學者,將傳統的指令性教學變成建設性的學習服務。
一是導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便是這個課堂的主角。翻轉課堂突出面對面的學習與線上學習的結合。翻轉課堂要求學生課前先在網上學習教師授課的內容,而課堂則用於提問、進行互動討論。教師應該對教學活動進行重新設計,通過讓學生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因為授課時間的減少,就可以更多地參與學生的互動,或解答提問,或參與討論,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實現個別化指導。
二是助學者角色。翻轉課堂意味著教師要將課堂時間充分用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翻轉課堂形成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一發現問題一教師引導解決問題」要求教師要成為適時幫助解決問題的助學者。
三是促學者角色。學習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活動之一,時間是所有學習活動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時間與高效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其關鍵之處在於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來完成「課堂時間」的高效化。此外,教師角色轉變的直接結果是促進學生角色的轉變。在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環境中,學生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反復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交互,以擴展和創造深度的知識。
四是評學者角色。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後,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評測還便於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在進行基於績效的評價時,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參考文獻:程雲艷,直面挑戰 翻轉自我——新教育範式下大學外語教師的挑戰與機遇,2014,(2):44-47。
依託MOOCs理念,重構我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J. 大學英語慕課成績怎麼算
慕課補修成績=完成全部視頻(佔70%)+測試題(佔20%)+學習表現(佔10%)。
補考僅在下學期在線進行敗迅補考考試即可,其構成包括本學期平時考核和補考成績兩部大跡分,即:課補修成績=完滾枯並成全部視頻(佔70%)+測試題(佔20%)+學習表現(佔10%)。
慕課(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英文直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