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英語閱讀真人秀
⑴ 有哪些很火的親子類綜藝節目
在早之前《爸爸去哪兒》大火之後,現在越來越多的綜藝開始親子類的節目了,那麼都有哪些很火的親子類節目呢?且聽我一一道來:1.爸爸去哪了:一檔引進韓綜的親子真人秀節目,節目通過幾位明星爸爸在有限的時間內,單獨照顧子女的飲食起居,共同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系列任務。節目有五季了,挺火的。第一季嘉賓爸爸和孩子有林志穎-小小志、郭濤-郭子睿、田亮-田雨橙、張亮-張悅軒、王岳倫-王詩齡。第二季嘉賓爸爸和孩子有吳鎮宇-吳費亂悄曼、黃磊-黃憶慈、陸毅-陸雨萱、楊威-楊文昌、曹格-曹塌賣三豐和曹華恩。
3.瘋狂的麥咭:一檔大型明星親子益智歷險闖關真人秀節目,節目蠻有意思,益智冒險、密室闖關都挺有看頭。節目一共有五季了,嘉賓太多了就不在此過多介紹了,像小女孩們喜歡的TFBOYS和當時很火的明星們都來過此節目。
⑵ 這英語到底該怎麼學——讀《親子英語原著教育真人秀》有感
學英語是一條蜿蜒曲折的路。
小時候,家裡有一個愛自學英語的表姐,《走遍美國》、《許國璋英語》都學過,還記得那時候她還在我家看走遍美國的教學電視,那時候電視台會放教學片,這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吧。她自覺學的不錯,因此非常積極的教我學英語,但是我卻非常的反感,一是她的教學方式就是那種講課文講語法,這都是我不感興趣的,二是喜歡帶我去公園的英語角跟外國人、中國人說英語,我本性內向,本來就不太愛和陌生人說話,也不是一個熱愛社交的人,何況是說英語,能說出來個啥來呢?所以我對於去英語角這件事情非常非常非常排斥的。
小學三年級,學校開了一年英語課,也算是有點基礎,貌似應該是學的還可以。上初中以後,開始正式學英語了,那會學習熱情很高,天天跟著復讀機聽、讀,成績也不錯,尤其是聽力。第一次考試考了滿分,給我高興的啊。整個初中英語底子還算可以,三年的課文、單詞幾乎都可以背下來。到了高中以後,各科成績一落千丈,英語也背不下來了。現在想想也許和身體越來越差不無關系。
到了大學,學渣,分數低,考了藝術類專業,結果沒想到我成為了班上英語最好的那一個,老師講課只有我能聽懂,回答問題也算流暢。第一次四級考了59分,第二次終於過了。六級就更慘了,分數越考越低,大學最後一個考六級的結果是424分。大學畢業前看見其他同學申請出國,也動了這個念頭,然後也跟著辦理相關手續,輾轉上海北京學雅思,兩個月突擊的結果是考了5.5,最後放棄了offer,在大學繼續讀了研究生,這一次雅思也沒有白學,記得華東師大的一個老師講作文,終於讓我對於寫作文有點明白了,讀研以後第一次考六級就順利通過,雖然也是低空飛過,但是我已經很滿足了。
一直到現在,這么多年過去了,英語書買了好多,考試參加了不少,但是我的英語還是渣。用過千萬別學英語,但是還是操作不便,最終放棄了。前幾年知道了原典英語,買了耳機音響、下了n多資料,結果也沒有成功,還買了書看,還說堅持一年(2017年),沒學成就放棄算了。結果又要考博了,還是得學英語,考博也考了這么多年,還是沒考上,畢竟沒有考研的時候認真。
今年,原典英語又出新書了,趁著搞活動,又入手了新書。看完以後覺得還是挺有用的,怎麼的還是要跟著寶寶一起再學一次英語才行。就算是為了自己的考試也是要再試一次。認真看完了這本書,做了標記,雖然之前看原典那本書也做了標記,不管是怎樣,就像上一篇讀書筆記,英語也好,靜坐也好,方法都是好方法,也都知道了,貴在堅持啊!
1、閱讀的奧秘不在閱讀之中,而在於都之外,尤其在閱讀之前。
2、如何提前預測幼童未來的閱讀能力?最可靠的指標就是聆聽量,學齡前累積的聆聽量越大,學齡期閱讀能力越強,到3歲時不同家庭幼童的語言聆聽量差異就已高達3200萬個單詞。聆聽量不足被稱為閱讀教育的大災難。
決定閱讀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在聆聽。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閱讀的內功,閱讀的童子功,並不是閱讀訓練,而是聆聽。
3、提升聆聽量的普遍可行的方法是什麼?愛因斯坦早就說過了:多聽再多聽通話故事。
用一句話概括親子英語的操作奧秘:講聆聽最大化、將聆聽最優化。
我:其實中文也一樣吧,多聽就可以了。
4、練聽力最重要的是前三遍不要看文字。
總之,堅持聽原版的故事、動畫和小說,越小的孩子越容易進入裸聽的境界。
5、可見不必糾結幾歲開始學,重要的是要遵循語言學習規律,用正確的方法,累積足夠的聽讀量,特別是聆聽量。
6、從每天5分鍾進階到每天20分鍾,逐漸適應和接受每天固定時段固定量學習英語,讓英語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養成良好的習慣。
通過兒歌、動畫、日常對話或雙語幼兒園等方式完成最基礎的啟蒙,就不必花錢報培訓班了。
7、聽完後跟讀
8、經過一年半多的時間,習慣養成是我們最大的收獲
9、學習做記錄的好處。
10、兩個小技巧:
一是在家長指定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選擇
二是把大的目標分解成幾個小目標,然後一個一個完成。
11、設計出小游戲,讓孩子頭三遍能夠專注地聆聽,真的很有效。
12、321x原版素材裸聽3遍,閱讀兩遍,最後再聽一遍,x是指練習精聽、精讀 說 寫和譯。在耳朵打通之前,這一步可以暫時先放一放。
542聽5遍,跟讀講解一遍後再跟讀3遍,指讀2遍
13、真正對小石頭的英語水平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海量聆聽與每天堅持學習這兩者的結合。
14、頓悟:不停地浸潤 學習 鑽研和思考,才會靈光乍現 自然開悟的。只是大多數人的積累達不到足夠的量,從沒有體驗過,所以當作傳奇罷了。
15、在不同階段執行的流程分別是542、321和31-31-31(聽3讀1聽3讀1聽3看1)
16、建立一個流程,每天按流程去做,耐心等待骨架搭成的那一天。
17、kid's bos的操作流程:先聆聽和跟讀課文-看圖回答問題-熟讀課文,看文字問題答題-歌曲要會跟著唱,小短劇要熟讀-完成課本習題和活動手冊習題。
18、「溫故而知新」很重要
19、認識到學英語重要的人,就強迫自己聽,強迫自己限時限刻就必須聽懂。
想學好英語,想要聽力進步,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接受」兩個字。接受你的耳朵不靈,暫時還無法聽懂的現實,靜下心來,聆聽就好,不需要懂。時時提醒自己,聽的量還遠遠不夠,聽不懂很正常,一直聽下去,利用一切時間聆聽,才會有聽懂的一天。
不追求立馬聽懂,心態變了,自然就變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記住:聆聽的時候不要動腦子,聆聽的時候不要動腦子,聆聽的時候不要動腦子!
用耳朵去捕捉聲音,體會韻律的強弱張弛,欣賞噪音的豐富多彩,感受情緒的起伏變換。
2和X是「用腦子」學習的過程。2是閱讀理解,或泛讀學習,或邊聽邊讀或跟讀。X是精讀精練學習材料,當然也可以是精聽。
學齡前的孩子最好是學故事和動畫,上學後的孩子最好是泛讀小說並精學教材。
20、問:有什麼好方法讓家長堅持?
答:第一、家長自己也學;第二,選擇合適的聽讀材料;第三,家長不要期望值太高,一開始學習量要少一點,時間要短一點,5分鍾、10分鍾都很好,以養成習慣為目標。習慣養成了,才能長期堅持學習,才會有足夠的聽讀量的累積。
21、有不少典媽評論說,凡是爸爸親自操作原典法的,孩子進步得更快。
22、小朋友腦子記住的是「音」,把音跟詞義圖景直接關聯,中間省去了「認單詞拼寫」的環節。
23、保持孩子的興趣太重要了,其實就是堅持每天都聽,經常來論壇里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不要怕孩子起步晚,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獲。
24、推廣原典最好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三年級完全可以達到聽完Harry Potter的程度。
25、我覺得家長要拋棄急功近利的念頭,貴在每天的堅持,並盡量享受這個過程,黑貓英語是非常好的教材,然後再上哈利波特就游刃有餘了。
26、家長行動:三有三不。三有:有淡定有耐心有堅持;三不:不急躁不攀比不冒進。
27、所以我個人的看法:不需要過早訓練自然拼讀;海量先導聆聽之後,自然拼讀教學才有效且輕松;孩子自發自覺的猜詞拼寫訓練有助於更扎實的內化拼讀規則。
28、拼讀教學的有效性密切依賴一個必要前提:學童的聽力很好且口語嫻熟。
沒有足量的先導聆聽,學「自然」拼讀就不是自然。美國也有部分學校根本不實施拼讀教學。
簡潔的彈性標准:先導聆聽量累計達到1000小時之後再引入拼讀教學。同時,即便到了這個階段,鞏固兒童聽英語故事的習慣,增強其聽英語故事的愛好,比自然拼讀教學重要十倍。
自然拼讀的有效性完全建立在先導聆聽浸潤的基礎上。
29、寫作不是刷題,也不是捏句。寫作是創作。起步學寫作,最重要的是培育創作的熱情和想像力。本案例雖然還沒有設計實質的英文寫作,但興趣和熱情的種子已經開始發芽。
30、原典英語課堂:1、預習:反復聽音頻、查詞;2、課堂教學:老師展示內容相關的圖片和內容總結,包括關鍵詞解釋和背景介紹;3、回家復習;4、單詞理解與記憶:單詞尋根記憶魔法;5、語法運用:Jeff glauner撰寫的《essentials of grammar》;6、建立英語思維:海量聆聽打通了聲音與情景語義的直接通到,不需要再經過翻譯中轉,英語思維也就建立了;7、猜詞訓練;8、培養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大家用原典法聽讀經典名著時,在聽完、讀完和查詢完之後,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深入分析作者的思維流程。
31、543:聽5遍-查詞-閱讀4遍-聽3遍
32、在聽課之前,我都會給自己設計幾個問題,例如,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主題?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麼?帶著問題去聽課聽書,有助於更專注,把握重點。
課後自己按照原典法的「標准程序」,聽,閱讀且查詞,再聽,然後以口語復述,在畫出思維導圖,隨時聽讀後補充。
33、原典法推薦「伴隨聆聽」。吃飯 發呆和坐車等不需要專注的場合,把外語當作背景音樂聽很好。
34、原典法有兩大原則:第一,學習過程遵循人類語言獲得的本源程序,即:像小嬰兒一樣地大量的聽,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開口自然就會說話了。第二,學習素材選取人類語言的經典,即不要胡亂吸收,要選取自己有興趣的且富有智慧的經典素材,這樣學省時高效。
35、笛卡爾說過:「最有價值的紙是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36、他們聽媽媽唱搖籃曲,聽爸爸誦兒歌,從來沒有「可理解、即時理解」的糾結,不會因為暫時不理解而煩躁,完全憑由大腦天賦的潛意識去吸收(暫時不可能理解的)語音流,愉悅地聽、聽、聽,讓大腦神經自發生長,聽兩三年,就自然而然習得語言了,就自發輸出口語了。
37、阻礙我們聽力的魔鬼就是「想聽懂」
38、我會把被子疊成小方塊,坐在上面邊打坐邊聽英語,聽著聽著,後背還有額頭上冒了很多汗,據說這是真氣涌動,我真切體會到了。
39、主動練超過日常交流的口語。我經常在看紀錄片和電視劇,想像我是片中的主人或演員,模仿他們說話。我經常用自言自語的方式給自己總結今天的所見所聞。
我很確信的一件事是:對於聽不懂的東西,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去聆聽,我們的耳朵會越聽越清,等聽清了以後,我們之後的學習才能更有效果。
40、我自己用原典法學《走遍美國》,先聆聽3遍,再自己讀1遍,完成每課習題,最後看一遍配套視頻當做獎勵和享受。
41、今天在給每個班級上課時,我都花了一點時間讓學生們理解:他們現在的學習好比在步行走路,進程緩慢,怎麼也看不到終點和希望,很辛苦,是一種煎熬。但是,如果他們肯花時間把重點放在認真聆聽、打通耳朵這件事情上,就好比一天天在攢錢買車,等終於有一天,他們的耳朵打通了,學習就可以像駕駛汽車行駛一樣,舒適、快捷、自由,可以真正享受到樂趣了。如果他們的野心足夠,還可以乘坐火車和飛機,前途無量。
42、有人一年聽一百多部書,這台震撼了。人家說基本就聽一遍,也不看書,聽完就過,不管聽懂多少,但一年下來進步很快,這是典型的以量變求質變了。
43、聽典:不要有那麼多疑問,你只要一直聽一直聽,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聽,就能聽出自己的樂趣。
44、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為人父母者要堅持學習的艱辛。我的記憶力比我想像的要差,我的瑣事比我想像的要多,我的信念比我想像的要弱,我的行動比我想像的要慢,我的退縮比我想像的要早......
45、高年級的孩子們從歌中了解,麻煩就是人生的伴侶,消極的陰暗面也是正常情緒的一部分。能夠直面真實,是將麻煩轉換成動力的第一步。
低齡孩子,價值觀判斷還太早,只需讓孩子們了解,心情的起起伏伏猶如天氣的陰晴雨雪一樣有變化。今天不開心,明天會感覺不一樣。這都是正常的,一切都是自然發生而且剛剛好的。
46、英語故事,有口音好的家長講述最好。如果家長暫時難以勝任,就應該以學習者而非監督者的身份陪伴孩子一起聽錄音故事,營造溫暖感。
47、毫無疑問,學好英語有助於獲得個人競爭優勢和增加收入,它是躍升社會階層的途徑。然而,如果學習者有更高遠的初心,人生發展就會因嫻熟掌握英語而展現更遠大的前程。
48、外語學習的起步階段起碼要積累聆聽500小時以上。成人可以把英語學習當作一種禪修。
呂叔湘先生和葉聖陶先生都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
49、但我一直以為,當下的教育過於急功近利、揠苗助長、不願等待。當"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成為眾人的共識時,我覺著"累死在終點線上"的恐怕不僅僅是孩子。
50、猶太民族的教育理念之一:語言越早接觸越好,學著輕松且開發智力。
51、<積極心理學--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的演講中,我學到了MPS模式, M:meaning意義,P:pleasure樂趣,S:superiority優勢。我用著三個問題來自問,也請我所知道的青年教師們自問:
(1)什麼能帶給我意義?
(2)什麼能帶給我快樂?
(3)我的優勢是什麼?
52、中國家長熟悉的《朗讀手冊》一書里,就引用過這類科研數據:源於4歲之前的語言聆聽量差異,"到了小學一至三年級,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詞彙量比低收入家庭的多30%-50%。在閱讀理解和分析文字上的差距拉得更大。貧困家庭的孩子若要在五年級前追回落後的部分,每周必須在學校多學170個單詞,加上他原本就要學的功課,這變成了一個沉重的負擔。
53、剛起步學原典英語的家長常常會問:要不要讓孩子記單詞、學拼寫?回答是:在孩子八九歲之前,或故事聆聽量還不足時,不急著給這么多心智任務。
54、幼童可以用對話或圖畫完成反饋,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文本。
制定讀書或聽書計劃
55、親子英語的大道:必須做減法,只要三句話!第一句,動作兒歌;第二句,有聲故事;第三句,健康影視!
56、落實到操作,將聆聽最大化研究要達到什麼量呢?第一組是"青銅數據",累積聆聽1500小時;第二組是"鑽石數據",累積聆聽5000小時,平均每天聆聽3小時以上。提醒家長有耐心:這是約4年積累的聆聽量。
57、為人父母是重新學習的旅程。引導孩子學習首先是豐富自己的學習。
58、牧豕聽經
聽書的最大優勢是可以隨時隨地實施:不需要正襟危坐,隨時可以聽;無須整塊時間,善用碎片化時間,積少成多;解放眼睛;確保安全、保護生理聽力,盡量使用外放揚聲器,音量不要過高,少用耳機。
59、對幼童,從繪本起步,家長用雙語支持;對大齡童,堅持成習慣,就能入佳境;對素材形式,選擇基友影視又有小說的作品。
60、四個關鍵詞:有愛心、有耐心、邁小步和能堅持。執行力是關鍵。
1、《跟媽媽一起學英文pre-school English》
2、九洲音像出版公司原版英文故事
3、suoperkids教材
4、兒童偵探小說系列a to z mysteries
5、kid's box教材
6、《劍橋英語(青少版)》
7、《中學生網路英語》
8、《蘇斯博士》、usborne系列《圖書館3》、小屁孩日記《diary of a wimpy kid》、《奇怪的學校》、《老鼠記者》、《馴龍高手》、《波西 傑克遜》、《典範英語》、《美國學生文學讀本》、《哈利波特》、《可怕的科學》、夏洛的網、扁平人斯坦利、39條線索、納尼亞傳奇、飢餓游戲、移動迷宮
9、自然拼讀教材:神奇語音
10、小婦人床頭燈系列
11、泡泡劍橋兒童英語故事閱讀、培生兒童英語分級閱讀、體驗英語少兒閱讀、輕松英語名作欣賞小學版、書蟲美繪光碟版
12、火星救援、我,機器人、煉金術士、飢餓游戲、時空四部曲、銀河系漫遊指南、黃金羅盤、地底戰紀、哈利波特
13、青少年網路全書、醫學解剖版人體、本草綱目、可怕的科學、元素檔案、中醫祖傳的那點東西、量子物理史話、玩不夠的天文、武器圖鑒。
14、《教你看星星》、《夜觀星空》、《尋找多重宇宙》
15、《走遍美國》
16、《新聞英語逐字攻克》
18、朗讀手冊
19、吳敏蘭玩具書單、廖彩杏繪本書單
20、0-5歲:父母自學英語英語童謠、動作兒歌;小故事;音樂短劇:wee sing系列、歡樂游戲、兒歌雨手指謠
2-8歲:童話類和寓言類繪本:不要隨便摸我、愛心樹
7-12歲:兒童聖經、輕松英語名著欣賞中學版、波西傑克遜、哈利波特、魔界、旅行探險故事、媽媽的紅沙發、我的爸爸叫焦尼、羽毛男孩
12-17歲:少兒大網路全書、紀錄片、萬物簡史、人類簡史
其他:being logical:a guide to good thinking、taking sides、風格的要素、夏洛特的網、on writing well
21、傲慢與偏見、粉紅豬小妹、神奇校車、忙碌鎮、納尼亞傳奇、福爾摩斯、愛麗絲夢遊仙境、悲慘世界
22、動畫片推薦:
迪士尼的英語教學動畫片、小豬佩奇、芝麻街、男孩亞瑟、瑪莎與熊、小烏龜學美語、馴龍高手、怪誕小鎮、辛普森一家、摩登原始人
23、兒歌排名P339-34;著名兒童讀物P348-357
24、積極心理學--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
25、分級閱讀讀物:牛津樹 海尼曼 哈考特 開心小讀者 麗聲英語 領先閱讀X計劃
1、www.edx.org
2、可汗學院、TED、NPR
1、不見不散mp3、帝爾復讀機、喜馬拉雅等
2、手機里預裝"有聲書+雲盤+軟體詞典",在配備音質好的藍牙小音響
1、堅持
2、多聽
3、堅持
方法是好的,貴在堅持!
一、《走遍美國》11月-19年1月
二、《新概念》3、4冊 19年2月-19年6月
三、《萬物簡史》
四、《哈利波特》
五、《飄》
六、跟著寶寶一起聽兒歌、小豬佩奇和繪本故事
⑶ 力智英語親子教育課程有哪些
力智英語親子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早教課程:早教課程是針對0-3歲嬰幼兒開設的,主要內容包括親子互動游戲、語言訓練、身體協調、感官體驗等,旨在提高嬰幼兒的感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
2. 幼兒英語課程:幼兒英返緩姿語課程是針對3-6歲兒童開設的,主要內容包括英語單詞、語音、語法等,通過游戲、歌曲等互動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3. 家長課程:家長課程是針哪陸對家長開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家庭教育、親子溝通、兒童心理等,通過培養家長的育兒能力,幫助家長更好地教育孩子。
4. 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力智英語親子漏絕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親子游戲、親子手工、親子閱讀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孩子開發想像力、創造力和社交能力。
以上就是力智英語親子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孩子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同時也可以與家長建立更緊密的親子關系。
⑷ 英語啟蒙,我為什麼一定要推崇親子共讀
先解決一個顧慮:英語不好的父母們,能堅持英語親子共讀嗎?
能,當然能!
身邊的朋友已經證明了這個問題!
親子共讀的目的是讓親子關系更緊密,營造家中英語氛圍與英語的聆聽環境,孩子會因為你的投入對英語故事閱讀產生興趣。
同時,在英語學習方式多樣化情境下,孩子英語學習的來源都不是單一由父母輸入的,而是同步有英文原版動畫片、網路視頻、英語啟蒙機器人伴讀,甚至是學校的英語老師等不同學習途徑加持,各種英文環境多方位刺激,和多途徑學習來源可以彌補父母英語欠佳的缺憾。
所以,父母們勿須對自己不熟練的語法或不流利的口語而焦慮。
看到這兒,我們應該能從信念和初衷上解決了以上顧慮。
那我接著說你更感興趣的,看完之後保證再無後顧之憂。
在學英語過程中我為什麼要推崇親子共讀?
對於非英語母語的中國孩子來說,閱讀英文原版繪本,是獲得真實自然的英語環境絕佳渠道。
英文原版繪本往往描繪的是一個個生動實用的英語語境,或是生活場景,或是童話故事,情境描繪真實准確,英語表達原汁原味,鍛煉孩子將畫面場景與語言對應,提高學習效率。
孩子能在閱讀中邊讀邊吸收,邊分析邊理解,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漸漸培養英語的語感。
孩子學習一種語言,要以足夠的輸入為前提,這種輸入,必須是能聽得懂的語言輸入,對於孩子來說,聽不懂的輸入無異於是一種雜訊。
親子共讀英語重在父母與孩子的互動,這種「互動」能夠對孩子理解語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父母在陪伴孩子閱讀的時候,會有繪本的引導閱讀、劇情講解,同時會有眼神、情緒等非語言方面的交流。
孩子會父母的眼神、情緒、肢體動作去試著將圖畫和語義聯繫到一起,從而達到英語啟蒙的目的。
華盛頓大學腦科學研究所的庫爾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把學習語言的孩子(9個月)分為2組,一組是真人和孩子一起讀英文繪本,另一組是孩子自己看讀書的錄像。
實驗結果表明:和真人一起讀英語的孩子學到了英語的發音,而看錄像的那一組卻沒有。
如果每天固定用上幾十分鍾進行親子閱讀,孩子們的內心能最直接的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孩子的情感遷移能力是比較強的,時間長了孩子會慢慢感覺到閱讀回本學習英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為了持續保持這種美好的感受,他會主動要求共讀,漸漸養成一種英文閱讀習慣,隨著閱讀量的增減,詞彙量的積累,親子共讀會慢慢過度到自主閱讀。
親子共讀英語繪本的過程,是家長與孩子親密互動的過程。父母溫柔的聲音和溫暖的懷抱,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滿滿的愛和安全感。
配合英語繪本中有趣的情節和優美的畫風,如果家長再將內容「演」出來,或者與孩子做一番肢體和語言上的互動,整個繪本閱讀的過程也會變得更加輕松有趣。
這種溫馨愉悅的氛圍,是孩子習得語言再好不過的「低壓力環境」。同時也能夠培養孩子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愛好。
親子共讀並不是讓父母讀,孩子聽,核心是在於共讀過程中的互動,互動方式多樣,有眼神的交流、肢體語言的互動、問答式的問題解決,一本經典的英文原版繪本一次性從頭讀到尾,對於整個過程來說缺少一些趣味性,可以用段落式的劇情猜測與驗證的方式,利用故事場景去理解語義,培養孩子的發散性英語思維。
不管是英文閱讀還是中文閱讀,親子共讀一定是閱讀啟蒙的最好方式,掌握多種共讀技巧,回歸啟蒙閱讀初衷,可以更好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會閱讀的孩子一定是會學習的。
是不是感覺以往度過了一段假的親子閱讀時光???
⑸ 各種親子類真人秀湧上熒幕,是否讓你應接不暇,談談你的看法
自從湖南衛視引進韓國的綜藝節目《爸爸,我們去哪兒》並改名《爸爸去哪兒》之後,收視率比較高,於是各類親子節目層出不窮,比如浙江衛視的《爸爸回來了》,湖南台的《媽媽是超人》還有一些叫《閃亮的爸爸》,《拜託了媽媽》等等。
這些節目都有一個特點,明星家長和可愛萌寶。無疑,這些節目在一定程度上拉進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讓明星宴仔家長有了帶孩子的經驗,但是也存在很多弊病。
1、孩子過早成名,過早接受外界的贊美和褒獎一定會,就會逗祥轎產生不正當的價值觀。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到哪都有掌聲和鮮花,會讓還沒有判斷力的孩子對自己的價值過度自信。
2.一般來山肆說上完這些節目的孩子還會接一些商演和廣告,這些本來是成年人的活動,但是孩子過早接觸,不但對她們的身體產生影響,也會讓他們覺得掙錢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3.節目之後,往往家長還會拿孩子出來炒作,蹭熱度。這樣消費孩子,對孩子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總之,我希望無論是明星的孩子,還是平凡人的孩子,都可以讓他們在適合自己的年齡做適合自己的事,而不是過早的踏入成人的世界。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在原本純真的年齡失去她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