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原著閱讀匯報課

英語原著閱讀匯報課

發布時間: 2023-06-04 05:06:38

高中英語閱讀欣賞課教學設計【案例】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

一、案例實施背景

任何語言的習得和學習都離不開大量閱讀的實踐。許多教師也意識到高中閱讀對於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用盡各種辦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微技能。當然這樣做的目的確實也提高了學生測試性閱讀的能力。如閱讀前講解重點生詞或片語,閱讀中找main idea, 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幫助不同層次學生理解閱讀,呈現表格,運用復述,角色扮演,采訪等不同形式來開展閱讀任務。以上雖均衡了話題及功能兩方面,但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詞,句及其他細節的表層理解上。要想真正讓學生內化閱讀材料,除了表層的理解外,閱讀也要關注語言文字背後的深層理解和文化內涵。這點我們可以從語文學習上得到啟示。《英語新課程標准》就閱讀的知識性和欣賞性上提出了指導思想: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就是要關注說英語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從而加深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筆者認為高中英語閱讀課除了訓練測試性閱讀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賞性閱讀材料來補充教學。教師應該沖破詞彙,語法的束縛,在閱讀中突出技能滲透的同時,應將課文閱讀教學提高到欣賞性閱讀的美學高度,真正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為地震內容的閱讀補充材料,它是作家Jack London的筆下之作。以一個目擊者的身份,介紹了舊金山大地震的所見所聞所感。語言地道優美,描述性較強。重點是欣賞閱讀中訓練略讀和查讀兩大閱讀微技能,逐步加深對舊金山地震及細節理解,並對地震中發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情感態度,體會人們地震後表現出來的勇敢精神。本課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paraphrase 課文中的幾個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學生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較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發展,有著更強的求知慾。不滿足單一的課本教材學習,具備對於興趣的話題會去網上搜索知識來獲得信息的能力。半個學期的英語教學已經讓他們意識到高中英語閱讀不同於初中的手把手閱讀,更多的是他們自主思考,對疑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本次欣賞性閱讀材料是美國文學原著,他們也是第一次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較難,注意給學生學法上的指導。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逐層進行理解課文,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認知識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實施過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師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樂錄音,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賞.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後問問題: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現一張地球板塊分布圖,並讓學生說出舊金山位於哪兩個板塊交界處。(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師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於學生剛學過唐山大地震的相關知識,了解板塊運動會引起地震,圖片即或學生原由有背景知識,為下文的閱讀做好鋪墊。

(二)pre-reading:預測全文。

瀏覽題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現兩個問題幫助學生預測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視頻讓學生用幾個句子來描述所見所聞。

學生一般都這樣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劃出作者的所見所聞句子。

Skimming是訓練學生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種閱讀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後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可跳過某些細節,圍繞問題,加快閱讀速度。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引導讀讀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該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如何進行略讀。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稱掃讀或尋讀。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閱讀理解題所需要的事實及依據。在對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掃描中,迅速定位信息點,而和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的部分則可一帶而過。該閱讀材料文學性強,所描述的細節也很多,學生很難以找出一主線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兩個問題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這兩個問題十分有效地讓學生去思考人們在震中和震後的感受。通過第一個班的教學,筆者發現可以先將Q2提前解決。因為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人們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師順勢抓住學生的思維,馬上問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進一步提升問題的本質,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撐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個班級教學中說到人們為什麼很悲傷難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有人說他們失去了家人,親人,朋友;有人說他們失去了房子,無家可歸;由於課文中的一句話還能證明他們可能會由於失去財產和至愛而悲傷。我也趁機問學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導學生這樣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後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幾個形容詞來描述么?其實這也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是組織,參與和引導,重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能動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讓學生觀察以下句子結構,引導學生發現重復和排比的修辭現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讓學生文中找出並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能體會其中的情感並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Ⅱ 英美文學論文範文

英美文學,是指英國的文學和美國的文學代表作品,長期以來,英美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意義,也給現代文學的發展指引和引導了重要的方向。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英美文學論文 範文 一:多元化英美文學 教學 方法 及意義

我國自1953年開始在高校英語專業學生中開設英美文學課到現在已有近60年的歷史,英美文學課作為英語專業學生的高年級主幹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2000年 教育 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規定:文學課程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 文化 的了解。由此可見,文學課教學在提高學生的語言功底,全面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英美文學課對於學生的「內在」氣質培養是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的,需要學生在課上積極參與,課下靜心研讀經典並吸收其中的人文知識財富。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的觸角不斷深入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及其網路文化的迅速崛起,高校學生越來越重視諸如 英語口語 、 商務英語 、 旅遊英語 等實用性課程及其網路上的快餐文化,社會導向使得學生越來越不屑於花時間潛下心來認真研讀經典的文學作品。筆者曾在我省六所理工科院校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能在課余時間閱讀文學經典作品的學生只佔被調查學生總數的8%,而62%的學生將諸如 演講技巧 、交際能力、創業秘訣之類的書放在了課余閱讀的首位。在這種背景之下,文學課教學也遇到了諸多困難,甚至一些高校為了迎合社會上的這種趨勢竟壓縮英美文學課時,使得英美文學課呈現出被邊緣化了的趨勢。不少著名語言學者感慨:現在的語言專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很好,但內在修養素質欠佳,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風俗文化知之甚少,學生幾乎成為了一個個語言與翻譯的機器。為了有效激發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的興趣,充分發揮英美文學的教學及其育人作用,不少學者對高校英美文學的教學現狀做出過富有成效的調查,本文結合前期的英美文學教學調查 報告 成果,提出了多元、復合式的英美文學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的熱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思辨能力,並進一步探討了復合式英美文學教學方法的意義及與傳統「四段論」的教學方式作出了比較。

一、「四段論」的英美文學教學方式

南京師范大學英美文學學者程愛民教授曾對目前我國英美文學課的教學方法做出過一項調查,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英美文學課教師仍然沿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只注重教師的講解,對學生參與的要求不高。在講一個作家或一部作品時,先從時代背景、作家生平講起,接著是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這種「時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特點」式的四段論程序化教學方法基本是「以本為綱」,即以課本為主要教學素材,教師在課堂上主要根據英美文學史的發展過程,按照教學計劃安排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按照英美文學史的發展過程,將英國文學史和美國文學史劃分為幾個主要階段,上課時教師首先介紹某一歷史階段的文學時代背景、總體文學特徵,然後逐個介紹、講解作家的生平、創作經歷和主要文學作品。並對課本中作家代表作的摘選部分進行講解。在課堂上,教師也會對學生提問,但是提問次數不多,主要是教師在講台上講解、學生在座位上聽講。這種「填鴨式」而非「啟發式」的教學方式極易使課堂氣氛變得較為沉悶,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老師一個人在講台上唱獨角戲,而講台下的學生卻不能真正融入到老師的講解當中。用這種方式進行英美文學教學,很難對學生形成較大的影響。這種單一的「四段論」程序化教學有其形成的背景。在多媒體教學尚未在中國大學大面積鋪開的時刻,英美文學教學也依賴傳統的教室黑板教學,英美文學教師很難依賴教學硬體設備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相關信息。而鑒於英美文學課時較短,無法抽出太多的時間來進行課上的討論,所以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所難免。

二、多元復合式的英美文學教學方法

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李賦寧說:英美文學課屬於人文科學門類,它的目標是培養學習者的人文精神,提高其文化修養和素質,樹立社會責任感,造就德才兼備的外語人才。從本質上看,文學作品是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體驗、感受和思考的記錄,讀者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只有靠融入性的交流——將個人經歷融入到作者的世界中與作者進行交流時才能實現。因此,文學課教師應該多啟發和引導學生,喚起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參與熱情,而不僅僅是用透徹的講解來主宰課堂並且替代學生的思考。鑒於英美文學教學在 英語學習 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用英美文學名著中隨處可見的人文思想、智慧和魅力去吸引學生,充分發揮英美文學教學固有的優勢和內在的潛力,激活文學課的效力,運用各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法來實現其教學目的。基於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應當將以下元素融入到實際的英美文學教學中去,以實現一種多元復合式的英美文學教學。

(一)構建「互動式」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

從上述分析中不難看出,傳統「四段論」英美文學教學模式的缺點就是缺少創造性和交互活動,整個教學過程是單向的,僅是由教師指向學生,師生之間很難形成有效互動,所以將「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引入英美文學課堂教學中勢在必行。互動式教學法最早是在1982年由美國教育學家Palincsar提出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和策略。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不同的是,互動式教學法始終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中心位置上,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同時,互動式教學方法還強調將教師放在教學的主導位置上,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雙向良性交流與互動。簡言之,互動式教學法就是以師生、生生互動為橋梁,摒棄教師「一言堂」所帶來的填鴨式教學,使英美文學教學中的教師、學生、教材和媒體幾大要素之間形成立體的信息交流和傳遞。由於課堂教學是以傳遞知識信息為主,所以使用交互教學法時,切不可為了課堂的活躍而忽略了教學目標。互動式教學法用於英美文學課堂教學中時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以教學重難點為中心原則。英美文學課作為專業主幹課程包含了許多學生理解不了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以教學重點為軸,以解答難點為線,師生、生生合作互動探究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始終把握課堂沿著既定設計進行,避免因為互動而忽略文學教學中重點和難點的處理。二是構建開放課堂原則。開放式課堂是可持續發展的課堂,教師通過富有策略的引導和興趣、情感的激發,使學生學習知識成為自身需求的表現,通過組織小組合作探究,體驗性學習,個性化學習等學習模式,使學生在融入性的氛圍中主動學習,這對學生體驗文學名著中作者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和作者之間融入性交流不足的問題。三是實踐性原則。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課堂教學實踐,設置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英語情景,讓學生在欣賞與分析英文原著的過程中提高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採用互動式英美文學教學方法能極大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得出自己的結論。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是開放性的,學生們不喜歡教師將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強加在自己頭上,他們更喜歡通過閱讀得出自己的理解和觀點。比如在學習福克納的短篇小說《致艾米麗的玫瑰花》時,筆者採用如下方式來實踐互動式教學法。首先,讓學生在課下來准備作家福克納的相關資料,課上予以展示。教師根據學生准備的相關資料,進一步深入挖掘學生一般不能洞察到的福克納作品的主題:對罪惡的懲罰總會以某種形式在後代人身上得以呈現。然後教師給出有關情節,人物和主題的幾道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閱讀整篇小說。最後,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對小說的看法,主要是圍繞著為什麼艾米麗小姐要殺死自己的情人,及其為什麼作者將題目命名為《致艾米麗的玫瑰花》,而全文並無玫瑰意象的出現。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一步 總結 該篇小說怎樣扣住福克納小說的一貫主題。在這個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對小說的理解比教師單獨講解要深刻得多。通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枯燥的文學課堂將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對文學課的興趣也將變的愈加濃厚。

(二)利用計算機網路環境輔助英美文學教學

從學習論的角度出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基於計算機網路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重要理論來源。建構主義提供了一種與傳統的客觀主義不同的學習理論。這種學習理論認為:認識並不是主體對於客體被動、簡單和膚淺意義上的反映,而是一個不斷深化、主動和從深層意義上進行建構的過程,即所有知識意義都是通過內在表徵過程主動建構出來的。同時,學習環境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為主體建構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這些思想都在基於計算機網路的英美文學教學實踐中有所體現。首先,計算機網路的圖像、聲音、視頻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各個器官,充分激發和挖掘了學生的直覺思維和參與意識。一幅圖片當中所容納的信息內容可以和上百甚至上千個文字想比較,而一部電影視頻中所包含的內容就更多,學生們只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了解完一整部小說中的所有內容。其次,信息媒體的一大特徵就是它的可延伸性和可交互性,學生可以通過網路進行超文本鏈接,搜索到很多與所學英美文學內容相關的信息,進一步加深理解。另外學生在進行選擇、提取信息及其發布信息的過程中能夠得到評估和反饋,這使得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發現、歸納文學中的內在規則,這種參與認知能夠積極調動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目前,英美文學課的課時有限,不允許教師包羅萬象的將教學內容呈現在課堂上,但是通過計算機網路等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將英美文學課堂有效延伸,以緩解目前英美文學教學內容龐雜而課時有限的矛盾,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也能得以有效培養。

(三)構建立體化的教學內容

多元復合式的英美文學教學方法也必將帶來教學內容上的一場革命。目前,許多學校的英美文學課採用「文學史」+「選段」模式,教師除了在課上依據「四段論」來講述文學史實外,還會增加一些文學選讀來作為一種補充,除此之外,基本沒有其他內容。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認為:如果能對同時期的文學及藝術發展有相互對照的了解,就會對該時期的文化精神從整體上掌握;如果能掌握不同時期的精神與不同藝術所呈現的符碼,便能進入作品形成的思辨過程,對人文精神的了解會更寬廣,就會不再拘於文字的層面。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文學教學中引入跨領域的內容對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英美文學課上,教師若能根據教學內容,不拘泥於純文學的領域,而將社會、藝術、文化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內容與文學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就能引起學生更多的學習意願,激發學生的潛能。例如,閱讀美國殖民地時期的文學作品,就必須了解宗教領域內的清教主義;如果不了解教義中的「原罪說」,就很難理解霍桑的小說《紅字》的主題;不了解西方的非理性主義哲學,就不會對西方文學作品如荒誕派文學等產生深入的理解;不了解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就很難深入理解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另外,為了構建立體化的教學內容,一定要注意將文學與歷史及其哲學結合起來。按當今的學科分類,文學和史學,共同構成了人文學科的主體,而哲學則是超乎一切學科之上的通學,故又有文史哲三位一體之說。雖然文史哲各有其特質,簡言之,哲學最為關注生與死,史學最當記述哀與榮,文學最宜抒發愛與恨,但三者又同根同源,因此,在學習文學作品時,完全可以將相關的歷史與哲學常識聯系起來,利用同學們對歷史和哲學已有的基礎知識激發學生對文學的學習興趣。

三、多元復合式英美文學教學方法的意義

通過對英美文學課的學習,實際上是使學生獲得對世界和人生的感悟與體驗,培養學生對任何生命主體的親近和敬畏。它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對世界的態度。通過教師使用多元復合式的教學方法,可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自由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英美文學課的教學,養成積極思考與表達的習慣,通過積極閱讀英美文學作品原著,理解英美文學與文化,提高文學批評鑒賞能力和英語水平,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學習英美文學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認知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道德觀和審美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因為文學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染力和教化作用,通過學習和分析作品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的世界、人生和價值觀,培養他們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助於大學生陶冶情操、開拓心智、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從這個意思上說,多元復合式的英美文學教學方式的確為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台,對於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英美文學論文範文二:英美文學教學與高校生素質鍛煉

由於受到當前社會上「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許多英語專業的學生對文學課程的設置懷有排斥態度,認為文學課程毫無實用價值,對自己將來找工作並無幫助,因而否定文學課程的意義。的確,文學教育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它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它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式的滋養。正如虞建華教授所言:「文學是一門‘致知’的學科。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作品,通過語言的藝術反饋 經驗 ,提供認識社會和人本身的觀察窗口,它的影響力不是直接的,而是深遠的;不是物質層面的,而是精神的;不是可以明顯感知的,而是潛移默化、無所不在的」。學校如果過分強調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就會導致學生思想貧乏,心靈閉鎖,缺乏 想像力 和創造力,學生的綜合素質必然滑坡。

一、文學教育及其重要意義

文學教育不同於語言教育,但又跟語言教育互為依託。語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具有很強的工具性特徵。英美文學教育是在英語語言能力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文學品味與健全的人格。文學具有撫慰心靈、陶冶情操、塑造偉大人格、開拓人類精神空間的內在價值。文學教育為學生提供有「意義」和有「韻味」的語言輸入,使學生耳濡目染於優美的英美文學語篇,從而幫助學生塑造獨特個性,培養文化寬容精神,提高鑒賞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認為,「人文文化具有重要的基礎地位,關繫到民族的存亡,關繫到國家的強弱,關繫到社會的進退,關繫到人格的高低,關繫到涵養的深淺,關繫到思維的智弱,關繫到事業的成敗。」我們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就是要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在文化與文明的傳承過程中,文學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文學涉獵廣泛的題材,在表達悟識、 反思 生活方面的價值是任何其他方面的學習難以取代的。就個人的長遠發展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來說,文學教育雖然費時、費力,不容易見成效,卻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旨在提高民族整體素質的人文工程。

二、英美文學教學改革途徑

現在的英美文學課程課時偏少,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系統,教學方法單一,要想通過文學教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素質,就必須探索英美文學教學改革的途徑。

1、調整授課學時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傳統上依靠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操練的語言技能課如聽力、口語和閱讀等課程,現在可以藉助計算機和 網路技術 減少課時,採取教師課堂指導、督促、檢查和學生自我操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這樣就為文學教學騰出了教學時間。可以將文學類課程提前到大學二年級,並貫穿整個大學後三年,這樣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英語基本功一定能有較大的提高。

2、增加「文學批評理論」教學

當前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中,很少出現「文學批評理論」的身影,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文學文本所涉及的話題是復雜的、深入的、豐富多彩的,並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答案。文學教學不是要去尋找各種權威的或正確的解釋,而是要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和思考的場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學會個性化的閱讀和培養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文學教學應該對學生的智慧產生影響,而文學批評理論的學習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20世紀各種新的文學批評理論不斷涌現,我們看到了馬克思主義批評、讀者反映批評、結構主義、結構主義、後殖民主義等。這些文學批評理論顛覆了傳統的文學「經典」教學內容和模式。文學理論可以使我們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閱讀經典作品,並使我們認識到經典作家要比我們過去對他們的認識復雜得多。

3、改革教學模式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專業知識的單向傳授,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動手能力不強。課堂教學應將教師的講授與指導、課前小組准備與課堂專題討論結合起來,有效地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通過布置開放性的研究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以協作學習的方式完成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對圖書館和網路資源進行查閱檢索,對所得資料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取捨、加工處理,這是一個努力探索、積極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即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利用多媒體設施與影視資源,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號召學生運用想像力,根據名著改編作品並進行舞台表演。

4、改革評價模式

傳統的學生評價模式主要是考察學生掌握的知識量,能力評價環節較薄弱。我們應注重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評價主體應該是多元的,包括教師、同伴和學生本人;考核方式應該是多樣的,包括試卷測試、課外學習、課堂匯報、小組答辯、PPT製作,課程論文寫作等。

英美文學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1. 英語文學類論文範文

2. 英美文學賞析論文

3. 英語畢業論文範文

4. 有關於文學素養論文範文

5. 文學類文學素養論文範文

Ⅲ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部分,也 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了一節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閱讀參考一下哦!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a) 學習掌握與地震相關的詞彙和短語,並掌握復雜數字的表達法。

2. 語言技能目標:

a)閱讀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克服生詞障礙,通過略讀,歸納出文章的大意;通過細讀,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通過查讀,捕捉文章的重要細節,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b) 讓學生復述課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c)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詞彙、知識,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創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目標:

a)學會有關地震的知識,並能通過學習討論懂得地震時的應急逃生,地震後如何科學救人和有關地震的形成和減少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等一般知識。

b)懂得地震無情人有情,即使發生了多麼可怕的災難,國家和解放軍官兵都會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培養學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友愛精神。

c)了解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後果,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d)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e)欣賞課文中優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語修辭手法,使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靈的愉悅和升華。

教學過程:

步驟一. Pre-reading activities

採用直觀教學法,引入話題,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

設計思路:先播放有關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畫面,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學生馬上就聯想到earthquake這一詞,這時教師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學生會不約而同地回答,地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緊接著引導學生「Can you fore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ce the damages?」通過圖片,學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識,為課文的閱讀作了很好的鋪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得出結論,教師進行一定的總結引導學生解讀文章標題、預測文章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處於主動認知狀態,學生可能一下子無法正確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層含義。但估計在前面所展示的畫面及圖片的啟發下,大部分同學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確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慮到文章生詞較多,且大部分學生對文章的背景知識了解較少。因此,在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的同時,有必要在討論「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這個問題時,引出單詞:injure、ruin、destroy、disaster、burst、rescue等。這樣既可向學生展示本環節的重點單詞,又可為閱讀掃清文化背景障礙和語言障礙,又可為突破本文的重難點作好准備。

步驟二.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採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1、通過限時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略讀(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設計思路:本環節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略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求學生在2分鍾之內,重點閱讀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快速歸納出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唐山大地震。該環節教師應通過限定閱讀時間,及時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等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2、精讀各個段落語段,側重培養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的能力和猜測生詞的能力,學會欣賞文章中的優美句子。

設計思路:本文的篇幅較長,生詞多。因此,採用分段細讀,根據段落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培養學生獲取主要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填寫唐山地震來臨之前所發生的奇怪現象,培養信息歸類能力。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出現很多的數詞。因此,以這些數據為依託,讓學生通過查讀方法迅速找出與之相關的信息。然後再以4人1小組為單位,討論這些數據給讀者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觀點。第四段,通過回答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地震後救護人員和解放軍官兵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體會地震無情人有情,感人至深。此外,在閱讀中教師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而非停下閱讀去查找單詞表。在這一環節中可適當處理一些語言難點(如:一些生詞、片語及定語從句),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體會這些片語的用法。每個段落剛好都有一個含有英語修辭手法的句子,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優美的句子並了解其中的英語修辭用法,學習理解並學會欣賞,提高學生的語言品位。

3.通讀全課文,理清文章的篇章結構,並歸納出各部分的大意。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挖掘文章的內涵。

設計思路:針對本文的結構較清晰,讓學生快速通讀全文,把文章分為三大部分,掌握文章的基本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和大意。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可讓學生先獨立完成任務,再用1分鍾的時間讓學生小組間互相交流各自的觀點。通過這樣的相互啟發、促進,學生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基礎較差學生也會得到不斷的激勵。最後教師可通過圖表展示文章基本脈絡及中心詞,一篇篇幅長的文章就轉化成一個非常清晰的圖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層內涵,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我設置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讓學生小組討論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步驟三.Post-reading activities

採用交際教學法和合作學習法,組織語言實踐活動,達到從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到知識的擴展與創新能力的形成。

設計思路:本環節共設置兩個任務,一是讓學生復述課文;指導學生以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後的時間線索展開復述,這樣把閱讀內容和所學的詞彙、句型有機地結合。二是采訪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地震的認識,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小組為單位,用英語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活動。

步驟四.Self-assessment: 反思學習成果的過程

設計思路: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旨在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並學會通過反思性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步驟五.Homework: 課文內容的鞏固、延伸與拓展

1.Language focus

設計思路:分組歸納出每個段落的語言點(引導學生通過上網、字典或參考書等渠道查找所需信息),下節課各組進行交流,教師協助歸納。旨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More language input

設計思路:本部分設計一篇閱讀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要求學生按老師所給的參考時間,進行限時訓練。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多與本主題相關的語言材料,通過限時訓練的'形式進一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Writing task:

設計思路:每個學習小組可根據自己采訪的結果,形成書面文字,盡可能多地用上所學的詞彙及句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2

高中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同時對於英語閱讀課文的學習既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然而,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追求語言形式的教學,這樣做既不利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也不利於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更談不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那麼,如何藉助閱讀課文來實現英語閱讀教學的多重目標呢?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不同的閱讀教學階段,應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以實現閱讀教學的多重目標。

一、跳讀和讀,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 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該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對學生語言基礎知 識的掌握不利, 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 然而, 由於強調整體篇章理解, 在閱讀時採取跳躍式搜索、 猜測等方法, 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速度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 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 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快速閱 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須建立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於陌生狀態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 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 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可採用設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可向學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 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二、精讀,側重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字母和單詞識別開始,逐步弄懂短語、分句、句子和 語篇的意義。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主要任務就是 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即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隨著學生對課文理 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 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 所以, 通過閱讀, 可以學習語言知識, 通過學習語言知識, 有助於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 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並發展成 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學習與運用則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 能力的必然要求。

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歸納知識。可引導學生按語言單位來分類歸納;也可按段落順序或情節內容 來歸納排列。

2、深化知識。可介紹一詞多義、詞與詞區別、長句分析和邏輯紐帶等拓展性知識。

3、運用知識。口頭上可採用命題發言、口述大意、復述課文、話題討論等准交 際或交際練習形式;筆頭上可採用改寫、縮寫、書面表達等准交際或交際練習形 式。

實踐證明,把閱讀課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不同閱讀活動階段採用不同閱 讀理論模式以實現閱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當的。這 種做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它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它有利於 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不同年 級應有不同閱讀達標要求,課堂上各階段的閱讀理解訓練也應隨之有所側重。

三、側重培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閱讀課教學既是一門閱讀課,也是一門語言課。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語言知識,有助於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並發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開展活動,培養自學能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對語篇內容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積極創設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條件和氛圍;給予學生明確的閱讀目標,並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動力和能力;鼓勵學生表達、交流閱讀體驗;讓學生讀有動力,讀有方法,讀有創造,讀有個性。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如搞「書訊交流」、寫「循環日記」、開展「讀書知識競賽」等等,指導學生閱讀英語簡易讀物,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閱讀潛能,最終達到提高閱讀速度及理解效率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吸收英語知識的能力、獨立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獨立解決英語問題能力的人。

當然,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解決教師的教學問題絕不是朝夕之舉,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但教師自身的努力是關鍵。外語教師需要從轉變觀念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以滿足現代英語教學的要求。

教師的發展是無止境的連續活動過程,因此教師之間要大力提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還要多讀一些有關教學法的書刊,以及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以便了解英語教學的新動向;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法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開闊自己的思路;要充分利用前人的經驗,爭取有所創新。

總之,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把上述教學設計運用於閱讀課文教學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3

一、案例實施背景

任何語言的習得和學習都離不開大量閱讀的實踐。許多教師也意識到高中閱讀對於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用盡各種辦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微技能。當然這樣做的目的確實也提高了學生測試性閱讀的能力。如閱讀前講解重點生詞或片語,閱讀中找main idea, 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幫助不同層次學生理解閱讀,呈現表格,運用復述,角色扮演,采訪等不同形式來開展閱讀任務。以上雖均衡了話題及功能兩方面,但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詞,句及其他細節的表層理解上。要想真正讓學生內化閱讀材料,除了表層的理解外,閱讀也要關注語言文字背後的深層理解和文化內涵。這點我們可以從語文學習上得到啟示。《英語新課程標准》就閱讀的知識性和欣賞性上提出了指導思想: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就是要關注說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從而加深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筆者認為高中英語閱讀課除了訓練測試性閱讀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賞性閱讀材料來補充教學。教師應該沖破詞彙,語法的束縛,在閱讀中突出技能滲透的同時,應將課文閱讀教學提高到欣賞性閱讀的美學高度,真正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為地震內容的閱讀補充材料,它是著名作家Jack London的筆下之作。以一個目擊者的身份,介紹了舊金山大地震的所見所聞所感。語言地道優美,描述性較強。重點是欣賞閱讀中訓練略讀和查讀兩大閱讀微技能,逐步加深對舊金山地震及細節理解,並對地震中發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情感態度,體會人們地震後表現出來的勇敢精神。本課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paraphrase 課文中的幾個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學生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較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發展,有著更強的求知慾。不滿足單一的課本教材學習,具備對於興趣的話題會去網上搜索知識來獲得信息的能力。半個學期的英語教學已經讓他們意識到高中英語閱讀不同於初中的手把手閱讀,更多的是他們自主思考,對疑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本次欣賞性閱讀材料是美國文學原著,他們也是第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較難,注意給學生學法上的指導。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逐層進行理解課文,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認知識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實施過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師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樂錄音,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賞.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後問問題: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現一張地球板塊分布圖,並讓學生說出舊金山位於哪兩個板塊交界處。(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師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於學生剛學過唐山大地震的相關知識,了解板塊運動會引起地震,圖片即或學生原由有背景知識,為下文的閱讀做好鋪墊。

(二)pre-reading:預測全文。

瀏覽題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現兩個問題幫助學生預測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視頻讓學生用幾個句子來描述所見所聞。

學生一般都這樣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predicting是一項重要的閱讀微技能,目的是讓學生猜測文章可能會講什麼。提前預測能夠更快激活學生腦中原有的圖式,幫助學生更快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唐山大地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地震前,中,後發生的有所了解,讓學生用句子或小篇來描述所見所聞符合有效的輸入---輸出的英語學習規律。當然直觀的視頻教學也更能激發學生說的興趣。這環節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找到作者在舊金山地震中的所見所聞。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劃出作者的所見所聞句子。

Skimming是訓練學生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種閱讀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後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可跳過某些細節,圍繞問題,加快閱讀速度。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引導讀讀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該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如何進行略讀。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稱掃讀或尋讀。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閱讀理解題所需要的事實及依據。在對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掃描中,迅速定位信息點,而和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的部分則可一帶而過。該閱讀材料文學性強,所描述的細節也很多,學生很難以找出一主線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兩個問題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這兩個問題十分有效地讓學生去思考人們在震中和震後的感受。通過第一個班的教學,筆者發現可以先將Q2提前解決。因為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人們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師順勢抓住學生的思維,馬上問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進一步提升問題的本質,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撐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個班級教學中說到人們為什麼很悲傷難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有人說他們失去了家人,親人,朋友;有人說他們失去了房子,無家可歸;由於課文中的一句話還能證明他們可能會由於失去財產和至愛而悲傷。我也趁機問學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導學生這樣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後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幾個形容詞來描述么?其實這也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是組織,參與和引導,重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能動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讓學生觀察以下句子結構,引導學生發現重復和排比的修辭現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讓學生文中找出並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能體會其中的情感並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讓學生第做意譯,先滲透一些paraphrase的技巧:可以使用句子中的同義詞、反義詞,注釋性說明,改換說法,倒換順序等。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brave, library, address等的同義來意譯。

3.Comparative reading

NSEFC Book 1 Unit 4中前後兩篇閱讀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和「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雖然都是描寫地震,但風格截然不同。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體裁風格,教師設計了一表格來進行對比閱讀。

Tangshan earthquake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Main idea

Details

Point of view

Response of people

Where the writer shows more feeling

(六)布置作業:寫一篇描寫台風之後的小短文the story after a typhoon。

本單元中心是自然災害及自我保護,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描寫家鄉最常見的災害台風之後情景。

五、課後反思

本課以任務型為教學原則,本案例的每一個任務都是圍繞學習者「學」的角度設計的。通過小組活動,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學生的每一個活動都具有明確的目的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較好地體現有效性的教學。教學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一步接一步從閱讀文章表層意思,到探討深層意思,使學生體會地震後人們相互幫助並勇敢面對的精神。引入部分達到預期效果,用自己准備了錄音和圖片自然銜接,時間短但有效能引起學生興趣,猜測舊金山地震的相關內容。在各個環節中能運用激勵評價和過程評價來鼓勵學生去說。

不足之處是在於很多設計問題難度過高,教師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直到第一個班級的教學發現諸如這樣的句子讓學生去意譯有很大困難,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問題給出後一片沉默,即使是程度比較好的同學也是難以入手。到了二次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的同義詞去替換解釋。In what kind of situation are they called brave people? What does 「library」 mean? 這兩個問題的鋪墊較好地處理了教學難點。在今後類似的教學過程中,我想可以提供幾個選擇項,降低難度,以便更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

教無定法,高中閱讀欣賞課也不例外。閱讀可分導入,快速閱讀,表層理解,深層理解,欣賞,拓展等步驟進行。但教學過程不能只將重點放在處理詞彙或講解句子上。閱讀欣賞課可對開設英語文學欣賞選修課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首先,閱讀欣賞課的文學作品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其次,閱讀中啟迪學生思維,由表層及深層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內涵,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

Ⅳ 英語名著的閱讀方法

英語名著的閱讀方法

學校要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下文是為大家精選的英語名著的閱讀方法,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我國新一代年輕人愛看中華經典名著的似乎越來越少,愛看英語名著的就更難說了。究其原因,無非以下三種:

[1]沒讀懂:所謂名著,皆是經過一代人或幾代人公認的文學作品,因此時間跨度大,多數名著所寫的都是舊社會的事兒了,與現代生活聯系的不緊密,也就缺少了現代生活的經驗做理解的基礎;另一方面,名著是萬里挑一的文學作品,其創作手法,思想內涵等等皆高人一等,要想把一部名著讀得透徹,確也決非易事。因此,讀起來也就很難懂。

[2]沒意思:名著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名著之所以稱得上是名著,就是因為它能夠深刻地體現出當時社會的典型現象、真實地記錄社會的方方面面、准確地反映當時的人們的價值追求等等。年輕人都愛向前看,願意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不願意向後看,不願意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深刻的哲學思考。因此,讀起來也就很沒意思。

[3]沒時間:名著篇幅大都很長,通讀一遍就需要耗費掉相當的時間,要想讀懂則需要更多的時間。而另一方面,現代的社會充滿了競爭,似乎每個人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因此,把寶貴的時間投到閱讀既沒意思也讀不懂的名著上面去,多數的年輕人會認為不值得,也沒意義。

現在我們來看硬幣的另一面,讀名著(英語名著)的好處:

[1]名著是文學的經典:能夠成為名著的作品首先得經過時間的檢驗,其深刻的內涵能夠引起各代讀者的共鳴,因此而成為名著。從這個角度看,瓊瑤的作品不是名著,木子美的作品也不是名著。也就是,名著雖然看起來記述的是過去了的某個時代的事,但它所要表達的思想則不受時代的限制,對現代人同樣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2]名著是文化的結晶:我們談人生,多半會源引孔子、老子、莊子等名著中的名言,因為中華的千古文化的根就扎在這些名著里;同樣,英語名著自然是歐美國家的文化結晶,我們透過英語名著能夠對歐美文化有更深的體會與理解,英語名著讀得越多,對現代歐美人的為人處事觀念認識得也就越深刻,在他們旁引博證時我們也就能泰然處之。

[3]名著是歷史的寫照:名著得到各時代人的推崇,自然說明各時代的人都能讀得懂。那麼我們為什麼讀不懂呢?因為名著所記錄的現實對我們而言多半已是很遙遠的事了。我們不是作品問世時代的讀者,因時空的限制而難於理解原作者想傳達的內容及思想,而外語名著又加了一層詞彙的限制,就更易讓人望而卻步了。但這並不是說名著根本就無法讀得懂,只不過需要採用一些正確的閱讀方法而已。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我覺得大家在開始閱讀英語原著之前應有的一種基本認識。如果你做不到這些最起碼的認識,那麼你讀起來就不會快樂,也就沒什麼意義可言,就不如不讀。

如果你的心態調整好了,就嘗試一下用下面的方法來閱讀你的第一本英語原著。

[1]從簡寫本起步(註:於成年人來說,簡寫本過於枯燥,損失了原著太多的韻味,可以選簡單的原著,可選擇的很多,兒童文學或者young alt的都很好看。)

英語原著由於篇幅長而詞彙量大,由於是文學作品而文字生僻者多。因此,在詞彙量不足的情況下不要冒然進行英語原著閱讀。而應當從名著的英語簡寫本著手,可以先挑一本牛津書蟲系列讀物或者新課標分級讀物等。對於大家目前的英語水平而言,應當是沒什麼問題。剛開始讀這樣簡易讀物時,你會感覺這些讀物並不簡易,有相當一部分詞彙你不認得,讀起來總是似懂非懂的。等你讀完三兩本以後,通常你就會很有自信心了,讀得也越來越快,越來越明白。等你讀完七八本時,無論是在詞彙上、速度上還是理解上,你都不會再有什麼問題。當你的閱讀量超過了十本時,你會開始有一種喝白開水的感覺,故事情節不錯就是看著不過癮,有了這種感覺就意味著你的詞彙量及語法知識體系已經超出了英語簡寫本的范圍,你已經不再是簡寫本的目標讀者,你該換書了。另外,在讀簡寫本期間,你要留意一下你對哪個名著所寫的內容感興趣,因為當你沖過了簡寫本閱讀階段之後,你要挑選的名著最好就是你曾讀過其簡寫本的且你特感興趣的那一部。

[2]英語原著的挑選:

挑選原著時首先要以興趣為出發點,即選擇你喜歡的'內容來讀。其次,要做一下試讀工作。比方說,你可以選試讀第一章,看自己能不能應付得來。頭一次讀英語原著的人大都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因此最好能以一整章為試讀內容,讀完這一章後再反思一下,是不是可以讀下去。

[3]英語原著的閱讀過程:

正式開始閱讀英語原著時應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進行整體閱讀,即不看正文,而是看看全書的封面封底,書名與作者,然後是目錄,作者序等等。第二件事情則是解決時代隔閡問題,即找到作者的背景資料(最好是漢語的)及本書的創作背景、內容介紹、寫作風格、故事主題等等。這兩件事情是進行原著閱讀必須做到的先期工作。完成了這些先期工作,你便可以開始你的原文閱讀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要隨時臨控自己的閱讀進程,不能隨心所欲;一方面要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及閱讀量,另一方面要時時作閱讀記錄,反思自己在閱讀中碰到的問題及汲取的經驗等等。

[4]英語原著的閱讀注意事項:

(1)可以使用該原著的漢譯本做原著的輔助讀物,但不可以進行英漢對照式的閱讀。讀英語版本時不要看漢語的,讀漢語時就不要看英語的。你可以先讀一遍漢語版然後再讀一遍英語版,或者反過來。我喜歡簡愛一書,漢語版的看了五遍,英語版的看了兩遍。

(2)可以使用詞典,但不可以逢詞必查。沒有詞典的幫助閱讀則顯得非常的困難,因此,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能夠藉助詞典來幫助理解原文,呵呵,那樣的話,看漢語版的不就得了?!記住,我們讀原著是為了讀它的意思,不是讀它的詞彙,更不是為了積累詞彙、學習英語。只有你把心思用在意義的解讀上時,你才能擺脫詞彙量的束縛,才會知道哪些詞該查,哪些詞不該查,哪些地方該詳細地看,哪些地方該跳過去;也只有你在拋開了積累詞彙學習英語等基本想法之後,你才能夠做到詞彙的高度積累,語法體系的高度完善,英語水平的高度發展。

(3)可以淺嘗則止,但不可以半途而廢。一旦你開始了英語原著的閱讀,就不要輕言放棄,哪怕是你整部書讀得一點兒也不理想,什麼都沒學到(其實讀完第一本原著的人通常都是這種感覺)。我不知道我到底讀過多少本小說,我給大家開列的這五十五部英語原著小說,要說簡寫本我差不多都讀過了,要說原著我倒沒有讀過那麼多,應該有十四五本吧。可是到現在我還是有著當時每讀過一本原著的那種強烈感覺:除了能記住幾個人名及精彩故事情節以外,啥都沒學到。閱讀就是這樣,在你感到啥都沒學到的時候,許多知識都潛移默化地進入了你的腦海,唯一能夠證明這種變化的可能是某次正規的英語測試你成績出奇的好,或者是你的同學對你連那麼孤僻的詞都認得而感到詫異。

;

Ⅳ 如何開展英文繪本閱讀教學

1.什麼是英文繪本閱讀

繪本一詞來自日本,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織,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通俗的說,繪本其實就是圖畫故事書。英文繪本,指的就是以英語為表述語言的圖畫故事書。英文繪本閱讀,是一種融合視覺與語言藝術的閱讀活動。

追溯英文繪本在我國英語教學中的發展情況,起步較早的是台灣,有人運用讀寫能力開發六年級繪本製作的學習方案,或是將生命化教育課程融入到國小高年級英文繪本教學,來探討學生自我概念、生命價值與生活態度影響。

在我國大陸地區,英文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探索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完善的教學方案,但英文繪本閱讀教學這個領域非常值得研究。

2.開展英文繪本閱讀的現實意義

在母語學習中,大家都有過這樣的切身體驗: 我們最早接觸的書本絕對不是一本正經的文本,而是畫滿了圖畫的繪本。同樣,較之白紙黑字的英文經典文本閱讀,學生更傾向於感官性的繪本閱讀材料。這是因為,低年級學段的學生積累的英語詞彙、語法相對較少,類似於教材的純文本閱讀會受到更大的阻礙,興趣容易泯滅。而英文繪本圖畫形象生動,語句簡潔流暢,更符合低年級學段學生的口味,更能激發他們的情緒,更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具體來說,低年級學段開展英文繪本閱讀具有如下現實意義:

1).課堂到課外的閱讀通道

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課堂學習英語,課外不聞不問。一則是因為我們缺少像母語一樣的語言氛圍,二是閱讀材料太少,大部分學生都固守學校下發的課本,缺乏課外英語閱讀材料的補充。而英文繪本閱讀恰恰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改變了閱讀方式,為學生課內外學習架起了橋梁。

2).提供完整的學習經驗

每一個繪本基本上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獨立的故事,而故事本身就是一個整體的語言應用實例,閱讀一個繪本故事,所收獲的不只是故事內容的了解,還包括詞彙、句子、語法的認識與運用,語意的辨析以及閱讀的良好策略等。

3).在西方文化中感受語言

英文繪本雖然也可以自行創編,或者用一些分級讀物,但原版的英文繪本,能更好地體驗原汁原味的語言魅力,通過聆聽純正的語音素材,培養學生的語感,潛移默化的體會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4).擴展學生的生活經驗

英文繪本一般作為教材的補充資源,但是繪本來源廣泛,種類繁多,每一個繪本都反映著某種生活經驗。這種多樣化的題材對成長中的學生來說,不僅是學會一種語言,同時豐富著他們的人生經歷。而且優質繪本精美的圖畫和內蘊豐富的故事情節能夠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改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5).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繪本中展示的很多詞彙和句子都是鮮活的、是學生很少在教材中接觸過的,這種潛移默化地學習可以不斷地豐厚學生的積累,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英文繪本閱讀通常還結合多元的教學活動展開,這能極大地促進他們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6).主旨激發學生的情感

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在於: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孩子的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兒喧鬧,卻能激起孩子的會心大笑。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一首詩中所說:「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通過英文閱讀繪本,學生不斷進行著情感的體驗,憑借著閱讀,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3.英文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建構

如何選擇繪本,拓展廣闊的學習資源?

如何將繪本與現行小學英語教材相結合,發展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如何針對各年級段的學生進行繪本教學,建立有梯度的繪本閱讀系統?

英文繪本閱讀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一種新形式,在納入與展開的過程中如要真正獲取質量尚須一定的策略。

01

優質:繪本資源的選擇策略

一個好的繪本材料是推動學生英文閱讀高質高效的基礎。繪本的選取最好是經典的、經過時間檢驗的故事材料。一個好的繪本材料除了呈現完整繪本故事圖片、英語文字外,還可以根據繪本故事內容擬定一些練習題目,檢測學生對於故事的理解程度,也能鍛煉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02

分層:繪本閱讀的目標設定策略

在英文閱讀繪本的過程中,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在認知學習、語言發展、人格涵養、美感與創造力的開展等方面都能有所成長,但不同年級的學生年齡特徵不同,因此繪本閱讀的目標不能統一一個標准,而需分層設定。

03

導讀:繪本閱讀的教師指導策略

對於剛接觸英語的低年級學段學生來說,繪本閱讀需要教師和家長的一定指導,即導讀,只有通過有效的導讀,學生的「繪本閱讀」才會較好地進入境界。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洛姆·布魯納這樣闡述閱讀指導:「一開始,教師得先為孩子讀故事,慢慢地,用比較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整個作品」。

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英文繪本時,要善於教給學生一定的策略,比如故事的呈現、講述過程應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尋找新舊知識的交接點,運用饒有趣味的形式——圖文互現、啟發猜想、設置懸念等,引導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感知、發現、收獲。同時注意導讀時的態度示範以及互動時的語氣和感情,讓學生感受到閱讀英文繪本是一件愉快而美好的事情。

04

自悟:繪本閱讀的學生學習策略

英文繪本具有畫面優美、情節簡單、句型反復、語言押韻、寓意豐富等優點,這些都是吸引學生的特性,能讓學生樂意去嘗試與接受英語的挑戰。

但開展繪本閱讀最關鍵的還是需要學生的自我參與和自行感悟。

都說閱讀是個性化的活動,即使同一個閱讀材料,每一個孩子也會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師要善於創設讓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舞台,比如採取提前閱讀、帶著問題閱讀、小組閱讀交流等方式,能讓孩子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展現個性的風采。

05

展示:繪本閱讀的交流策略

學習不僅是吸收知識、豐厚內蘊的過程,還應是釋放知識、展示才華的過程,繪本閱讀也不例外。有效的英文繪本閱讀,可通過學生的盡情展示來促進交流。讓學生將閱讀收獲釋放出來;比如可以編制閱讀小報,召開閱讀故事會等,以此展現學生積蓄在內心的閱讀張力。

06

多元:繪本閱讀的活動策略

為輔助英語繪本閱讀的展開,也為學生更好地利用閱讀英語繪本來提高自己的讀寫能力,繪本閱讀還可依託一系列活動。

在課堂上開展一些Role play等環節來檢驗學生對繪本的理解、掌握情況,也讓他們感受繪本中學到的詞句的實用性,以及英語繪本閱讀後的成就感。

07

合作:繪本閱讀的共建策略

英文繪本閱讀特別是初級階段,需要教師、家長等的共同支持,教師的策略引導、家長的環境創設等都是推進孩子閱讀的重要手段。學校可定期向家長匯報閱讀活動的構想和具體實施步驟、學生近期的英語繪本閱讀情況等,爭取家長們的一致支持。

當閱讀把快樂帶給孩子時,就把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帶給了他們,就為他們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間與心靈家園。孩子在與英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必定會提升興趣、提高能力、開闊眼界、豐富內心。

Ⅵ 怎樣進行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

怎樣進行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浪潮的興起,如何適應改革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閱讀課教學,是英語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從教學准備的有效性、教學實施的有效性、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以及教學反思的有效性四個方面,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初步探討,以求更有效地運用閱讀這一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關鍵詞] 有效教學教學准備 教學實施 教學評價 教學反思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課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歷來受到重視。《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任務主要有兩個:第一,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訓練,培養其閱讀理解能力;第二,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的語言知識,提高其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發現在經過大量的閱讀教學之後,學生的閱讀水平依舊提高很慢,時間的投入與效果的產出不成正比。因此,教師們就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即: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 教學准備的有效性
教學准備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學准備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是一個決策者、創造者,而不僅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所以教師在教學准備時,必須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1.認真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准備的基礎。例如,在解讀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時,教師要把握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英語在世界上的發展情況。教材安排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僅在於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的發展,學習說明文的結構,更重要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2.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有效教學准備的核心。以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為例,教師在認真解讀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Teaching aims 教學目標
①Knowledge aims 知識目標
a.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include, international, native, modern,culture, actually, vocabulary, rapidly, play a role in
b.Important sentences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②Ability aims 能力目標
Develop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 .
③Emotional aims 情感目標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English language and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so as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學重點
①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②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教學難點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ummarizing an article.
此外,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是有效教學准備的另一個重點,其中的合作探究活動更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它可以引發學生對英語發展的一些思考,讓學生大膽發揮想像力,暢所欲言,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課前的教學准備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師在教學實施之前,必須要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有效地設計教學活動。
二、 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教學准備是基礎,而教學實施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亦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激活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大量研究表明,一個低效的閱讀者很難對所閱讀的材料產生興趣,更談不上喜歡,其結果就是閱讀量很小,閱讀量小反過來使其在今後的閱讀中很難理解相關材料,對材料的不理解又使他失去了繼續閱讀的興趣,這樣便形成惡性循環,反之則能形成良性循環。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還可以使其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這種知識的積累又為其以後閱讀活動中背景知識的激活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激活背景知識的策略有很多種,比如,使用網路視頻或圖片資料,敘述與主題相關的故事,辯論法,提問法,小組討論,預測課文內容等等。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1的閱讀文章摘自《安妮日記》,對於剛剛升上高中的中國學生來說,閱讀這樣一篇英文原著還是有相當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估計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困難。因此,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使用網路視頻和圖片資料向學生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及當時猶太人的悲慘命運,這樣學生就能從時代背景出發思考安妮所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再學習本課的文章,就不難理解安妮當時的心境和為什麼將日記視為自己的朋友,從而深刻地領悟安妮日記的內涵。
2.教學輔助工具的有效運用
①科學設計表格
閱讀是一個接收信息、加工信息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採用表格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提取具體信息、組織信息、整理信息,並讓學生發表見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表格:

Paragraphs

Main ideas

1The spread of English in the world

2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in spite of differences

3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4English is spoken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second language in Africa and Asia.

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經過討論、小組合作找出各段落的主題句,然後在各段中找出支持這些主題句的論據。或者也可以以填空題的方式讓學生完成該項任務。總之,學生在完成這張表格之後,就對文章的脈絡結構了如指掌了,對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可見,表格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於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思考、討論和其它相關活動,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科學設計表格有助於提高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②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英語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呈現色彩繽紛的圖像和畫面的現象越來越多,甚至還呈現電影片斷等生動的動畫影像,產生了極其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NSEC Mole1 Unit1的閱讀文章《安妮日記》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將德國法西斯殘害猶太人的電影片段及圖片資料呈現給學生,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們便能牢牢地記住了這段歷史,在感受外國歷史的同時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的課堂教學怎麼會不高效呢?
③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增強閱讀教學效果
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沒有交流那我們學的就是「啞巴英語」。為此,教師在閱讀課堂上要給學生創造豐富的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做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同時也能增強閱讀的教學效果。那麼又該如何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呢?方法當然有很多種,比如說我們最常用的討論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學們的思維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時,在學習完課文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學生們分成四人一小組,討論該問題,討論結束後,由該小組的組長向全班同學呈現小組討論的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學生們把課文里學到的一些表達方式運用起來,加深了印象,並且在互相討論時,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盡最大努力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用各種方式,給學生多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④巧妙滲透情感教育,高效提高閱讀水平
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教於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是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4的閱讀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講述的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發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教材設計的目的是在訓練學生閱讀技能的基礎上,讓他們了解地震的有關知識,學習在地震或突遇的災難中如何自救、救人。文章的主題有利於培養學生逃生的基本常識,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教師可以此為教育契機,組織學生討論「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What should we do ?」,引導他們談談地震前可能發生的一些異常現象及如何提前做好准備。這樣,融德育於教學之中,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逃生教育。
三、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評價是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構建課堂交互活動的重要保障。恰當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深受鼓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根據「新課程標准」的要求,教師在教學評價時要自始自終,要適時,要堅持公正、全面、科學的原則,堅持以正面表揚和激勵為主的原則,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要有益於保護並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交互活動有序地開展和進行。同時,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多彩,方式要多樣,可以用表情、手勢和眼神等來代表語言。當學生表現較好時,教師可以用以下評語:I think you deserve the highest praise. /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 Your presentation is wonderful. 當學生活動不太順利時,教師可以說:Don』t worry.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 That』s better than I could do./ There』s nothing to feel discouraged about. 當學生缺乏參與活動的勇氣時,教師應如此鼓勵:Cheer up, boy! / We feel you should go ahead. / You have our whole-hearted support.」 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此,注重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也是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教學反思的有效性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
一節課上完,總有成功之筆和失敗之處。教師可以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感受深刻的、達到預期效果的、好的做法及時地記錄下來,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而對於那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要分析其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地記錄下這些成功和失敗之處,進行取捨,使之成為日後教學的指導和借鑒。
總之,閱讀教學是整個高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已經興起,如何適應改革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閱讀課教學的嘗試和探討,是廣大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待我們去實踐,去創新,去積累,長此以往,聚沙成塔,必有收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2、席玉虎 《名師說課》 山西太原書海出版社 2005年
3、高慎英 劉良華 《有效教學論》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中小學外語教學》 北京《中小學外語教學》編輯部 2006年

Ⅶ 小學初中英語閱讀匯報哪個好

小學初中英語閱讀匯報哪個好初中英語閱讀哪個好-喜馬拉雅手機版
如果真的要看書,NCE或者書蟲。但如果追求提升,看哈利波特也就可以了
喜馬拉雅
適合小升初能力的英語閱讀有哪些?
可德>>現代小學英語日記>>浙教版,小學生就可以看了 提升英語能力,多看看電影小說什麼的比較有效率,還有樂趣 2022-04-25 08:06:12 車麗娜 其實小升初不必閱讀的,因為初中都是從ABC開始重新學...
芝士回答
適合初中閱讀的英語報刊
2頁 · 熱度44
適合初中閱讀的英語報刊 《英語周報》與課時化、學案型同步輔導類報紙鞏固所學基礎 知識跟課本配套會與中考考點相結合以題目為主。 《英語輔導報》想了解一些競賽試題的話可選用...
誇克文檔2022-05-26
其他人還搜了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100篇
初中英語閱讀題
小學初中英語下載安裝
小學初中英語單詞大全
小學初中英語app
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初中生英語分級閱讀哪個好?分級閱讀讀物應該怎麼選?hellokid兒童英語學習中心
HelloKid採用的朗文初中教材(第二版)是一套專為滿足中學生學習英語新的要求而設計的優質教材,適合孩子進行分級閱讀。教材特點如下:1.與時俱進的模塊主題。2.新單元主題及其拓展。3.新內容的...
hellokid兒童英語學2020-08-16
初中英語課本跟讀app排行榜前十名_十大有哪些哪個好用
初中英語課本跟讀app能輕松改變孩子對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孩子在沒有老師與家長的陪同下也能自動的學習英語,輕松的幫你搞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所有難題,同時還同步了最新的英語教材,哪裡...
https://m.pianwan.2022-12-30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品牌排行榜_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哪個牌子好|十大排名|推薦】第2頁-蘇寧易購移動版
蘇寧易購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品牌排行榜,為您精選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品牌銷量排行榜,提供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哪個牌子好、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十大排名,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多少錢、評價、圖片等品牌推薦...
蘇寧易購
初中/高中英語時文閱讀哪個版本好?英語閱讀理解看不懂,該怎麼辦?
1. 網路版「英語時文閱讀」平台365天每日更新,列印版每月出刊分年級,不同水平學員可進行分層閱讀,充分實現英語個性化閱讀,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成就感。
奇速優課2021-08-20
英語讀書報告範文大全怎麼寫
英語讀書 報告範文 篇1 Jane Austen's novel 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lighthearted tale of love and marriage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It centers on the elder sisters of the ...
學習啦
跟著我 愛上英語閱讀 第7篇(適合小學、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今日頭條
雨欣老師從事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三十多年,眼看就到了快退休的年齡了,想把自己收集的閱讀資料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常言道 得閱讀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高分,經常閱讀,堅持下去,你的英語成績...
今日頭條2021-12-08
英語閱讀活動課總結(含五篇)寫寫幫文庫
小組成員所表演的節目在每學期末的匯報中得到校領導的肯定;教師在新授課中,這些成員都能配合老師呈現新知識,新內容,使知識更清楚地呈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幫助同學們理解。他們在每一堂課中所...
寫寫幫文庫2019-05-13
相關搜索
初中英語閱讀
小學初中英語單詞
初中英語閱讀題20篇含答案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100篇及答案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小學到初中的英語語法大全
初中英語閱讀材料
小學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技巧

Ⅷ 英語原著讀物的300字讀書報告~各位~幫幫忙~

「」 READING REAPORT《麥克白》

"Macbeth" is the last of the four tragedies written by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depicted how Macbeth, who was once a powerful hero, sank into a tyrant bringing calamity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 That reflected his indivial ambition and lust for power, which destroyed human nature and showed us the essence of anti-humanity caused by the extreme indivialism.

First,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idea of 「Macbeth」. Macbeth, a Scottish general, on his way home after defeating the rebel, the merciless Mocdonwald , believed in three witches, who gave him some blurred predictions . As what he trusted, The prediction that Macbeth became 「thane of Cawdor」 was fulfilled. Macbeth was not sincerely grateful for that, but coveted with the highest prophecy----being the king of Scotland. With the instigation of Lady Macbeth, they plot together to murder Duncan, the king of Scotland, and put the blame on two housecarls. Unknowing the murderer, two princes escaped to England and Ireland to protect their safety. However, the nobilities believed the two princes is murders! On the other hand, Macbeth ordered three assassins to killed the insider, Banquo. No long later, what Macbeth done had been discovered. Two princes and Banquo』s son came back with England army. End up with Lady Macbeth』 suicide and Macbeth was killed by Banquo』s son.

Macbeth』s prospect should be bright, as what Duncan, the king of Scotland, said, 「thou art so far before that swiftest wing of recompense is slow to overtake thee. Would thou hadst less deserved, that the proportion both of thanks and payment might have been mine! Only I have left to say, more is thy e than more than all can pay.」 「I have begun to plant thee, and will labour to make thee full of growing. 」

Comparing with Banquo, facing to Duncan』s recognition, Banquo said that like this,

「There if I grow, the harvest is your own.」 However, when Duncan declared that established their estate upon he eldest, Malcolm, whom they named hereafter the Prince of Cumberland, Macbeth Aside that, 「The Prince of Cumberland! that is a step on which I must fall down, or else o'erleap, for in my way it lies. Stars, hide your fires; Let not light see my black and deep desires: The eye wink at the hand; yet let that be,which the eye fears, when it is done, to see.」

according to this contrast, Macbeth is very care about the prediction. However, Lady Macbeth gave a description of him like this,

「Glamis thou art, and Cawdor; and shalt be what thou art promised: yet do I fear thy nature; It is too full o'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 to catch the nearest way: thou wouldst be great; Art not without ambition, but without the illness should attend it: what thou wouldst highly, that wouldst thou holily; wouldst not play false, and yet wouldst wrongly win: thou'ldst have, great Glamis, that which cries 'Thus thou must do, if thou have it; and that which rather thou dost fear to do than wishest should be undone.」

These words were extremely apropos to Macbeth. Also, Lady Macbeth』s intensive analysis gave Mecbeth great courage to murder the king. Of course, what aroused Macbeth』s psychical devil was his innermost being. This was the inner factor. In term of external factor, I think mostly lied on Lady Macbeth』s urging.

「Hie thee hither, that I may pour my spirits in thine ear; and chastise with the valour of my tongue all that impedes thee from the golden round, which fate and metaphysical aid doth seem

to have thee crown'd withal. 」

Lady Macbeth was so fierce and antagonistic that , after Duncan was killed, she still kept calm to deal with problems arising from an accident. As what she said,

「I have given suck, and know how tender 'tis to love the babe that milks me: I would, while it was smiling in my face, have pluck'd my nipple from his boneless gums, and dash'd the brains out, had I so sworn as you have done to this. 」 proved that.

All of above was one of the tragedy. The second one was that, since Macbeth had killed Duncan, and had been the king himself, he killed Banquo, the unique insider, to consolidate his kingship. In fact, he had not necessary to do this. As a man of mark, he would work hard on government affairs, it was not far for kingship』s strengthening. Contrarily, he had done what he should not do. End up with implacable hatred between he and Macff , Malcolm, Donaln.

The third tragedy was Macbeth』s full conviction on the predictions. He was eager to know what would happen in the future, exactly, to nip an evil in the bud. So, he found out the witches and listened to them, 「Be bloody, bold, and resolute; laugh to scorn the power of man, for none of woman born shall harm Macbeth.」 「Be lion-mettled, proud; and take no care who chafes, who frets, or where conspirers are: Macbeth shall never vanquish'd be until great Birnam wood to high Dunsinane hill shall come against him. 」 Macbeth was smug and complacent for this, thinking that nobody could kill him.

However, the story developing was not like what he thought. Two princes, Malcolm and Donaln,

and Macff came back with England army. 「Let every soldier hew him down a bough and bear't before him: thereby shall we shadow the numbers of our host and make discovery err in report of us.」 Malcolm ordered.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castle, the messenger said, 「As I did stand my watch upon the hill, I look'd toward Birnam, and anon, methought, the wood began to move.」 And Macbeth said, 「If thou speak'st false, upon the next tree shalt thou hang alive, till famine cling thee: if thy speech be sooth, I care not if thou dost for me as much. I pull in resolution, and begin to doubt the equivocation of the fiend that lies like truth.」

When the army arrived the castle, the prediction 「none of woman born shall harm Macbeth」 as well as proved to be a lie.

In term of the witches』 predictions, 「That keep the word of promise to our ear, and break it to our hope. I'll not fight with thee.」 Macbeth caused his own tragedy. There exists inner certainty in Macbeth's tragedy, which is the ambitious desire, the sense of guilty for vicious circle and unfounded persistence and confidence. Macbeth's tragedy was not only the tragedy of disposition, but also the society. I have always felt that some of the real-life tragedy of our own making. We live in a world full of temptation, we are conscientious about the scale of swing, I would be a wrong step in life through the ages into hate.

Ⅸ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如何把握閱讀教學的方法不僅對於學生的能力培養很重要,成功的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給大家提供的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一、階段整體目標: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入門階段、發展階段和提高階段。入門階段――1-4年級;發展階段――5年級;提高階段――6年級。

(一)發展階段(5年級):在這個年段的教材中主要通過Let』s talk進行基本句型的教學,通常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求學生聽懂、朗讀並進行交際性表演,而學生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無法照顧到全面,因此有些學生產生問題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久而久之造成學習障礙。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藉助圖片、錄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慾望並將目標中心繼續放在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上,重點培養學生的精讀和熟讀能力,固定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並要求學生背誦對話內容,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和理解能力,使學生有了英語閱讀的'興趣,推動其自覺地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在五年級的教材中出現了read & write這個版塊,內容有對話或短篇的語言材料,而且在每篇後都有簡單的練習題,這就是編者正式提供給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語言材料,在這一部分我們的目標為:通過上下文,猜測單詞在句中的含義,對非重要的單詞跳過,讓學生明白在閱讀中遇到生詞很自然,做到不懼怕,敢讀下去。

(二)提高階段(6年級):通過兩年的訓練, 這個階段的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因此這時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養成用英語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個階段教師有必要多給予學生一定閱讀方法上的指導,指導他們對材料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培養他們簡單的略讀(skimming)、精讀(Intensive Reading)、查讀(scan),熟讀(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

二.具體操作方法:

眾所周知,對於一篇英語閱讀材料的課堂教學常常被人們分成三個階段,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讀後(post-reading)。

在讀前(pre-reading)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只了解文章文章大意,並能回答出若干簡單wh-questions(who,what,when,where);

在讀中(while-reading)階段,則要求學生進行細微觀察,掌握文章中心,並從閱讀中學習到新的詞彙和語言表達法;

在讀後(post-reading)階段的做法通常是,根據前兩個階段所獲得的語言材料開展語言判斷、口頭表達、寫作等後繼性活動。

因此在每個年段進行閱讀教學時都要大體上遵循這三個階段的基本設計,再根據所教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效的融會貫通.

本學期我們進行的是下冊書的教學,因此就以下冊教材內容為例向大家做以介紹:

五年級:從這個年段開始教材中就為我們提供了專門的閱讀版塊,因此我們要從這時開始進行系統的閱讀教學.三、四年級實際上我們都是將閱讀教學融於對話教學中,但五年級起我們要將閱讀教學與對話教學區分開來,閱讀教學不同於對話教學,對話教學的特點是少,慢,精,需要字斟句酌,屬於精讀。而閱讀教學是以多,快,廣為教學特點,屬於泛讀。我想有很多老師抱怨閱讀教學時間不夠就是沒能很好地掌握兩者的區別。具體方法為:

(一)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主要以問答式、介紹、對話等形式引入)

(二) 分步進行語言項目訓練。

1、 藉助圖片、實物、教具等進行語言點的輸入,幫助學生解決閱讀難點並掌握重要詞彙。

2、 將新的語言功能句呈現給學生,分層設計小的任務予以訓練。

(三) 視聽入手,整體感知語言材料。

1、 藉助主題圖畫或多媒體課件呈現對話內容。

2、 帶著任務聽錄音,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發展聽力水平。

3、 以排序、判斷、選擇、連線等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四) 具體了解語篇內容,加強過程指導。

1、在教師的指導下聽音跟讀,加強語音語調培養,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深入理解語篇內容。

2、 關注閱讀習慣和方法等動態式學情。

(五) 以語篇為單位綜合訓練,強化綜合語言能力。

1、 用不同的方式復述課文,包括填空復述,看圖復述,根據段落大意復述等;

2、 學生根據各自掌握的情況和同伴合作,把它表演出來;

3、 完成教材中的相關練習,口頭匯報。

(六)布置作業:

強調:1、將四會句型作為重點。

2、布置預習作業。

六年級:我們重點要做的是教會學生方法和能力,其次是獲得信息,而且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獲得信息。基本做法為:

(一)導入——感知教材

這時我們一方面要對學生即將閱讀的語言結構要預熱,喚回他們對某一語言點相對生疏的語感,同時又要對學生即將閱讀的材料的主題內容進行預熱,這樣的預設就能使學生鋪墊出一層淺淡的印象,降低了閱讀的認知梯度,學生有了一定感性基礎,理解書本就比較容易。可以討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實物等。通過這些活動喚回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可放鬆閱讀前的緊張心理。也可以設置情境,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

(二)讀——理解教材

第一步:略讀(Skimming):學生通讀全文,了解大意。文中的生詞能猜的鼓勵學生去猜,也可鼓勵學生在預習時查詞表或詞典解決,少數重點詞、片語和句子由教師寫在黑板上,加英語註解或圖解。

第二步:精讀(Intensive Reading):學生邊讀邊找出關鍵詞、句,進而掌握語篇的中心、情節,並進一步練習單元重點詞句。教師的引導手段有提出問題、閱讀理解題(判斷題、選擇題、填空等)。

第三步:熟讀(Proficient Reading):帶領或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朗讀過程中還要進行個別檢查,糾音、正調。

(三)練----語言輸出

閱讀完後,設置一些檢查的題目,例如考察信息與理解的選擇、判斷正誤等題型;根據關鍵詞復述、背誦或表演閱讀內容;仿寫等。


;
熱點內容
隨行件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2 10:00:11 瀏覽:836
我六點穿衣服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2 09:38:05 瀏覽:598
熊大熊二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2 09:38:04 瀏覽:837
除此之外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2 09:30:46 瀏覽:912
南湖用英語怎麼寫作文 發布:2025-09-12 09:29:18 瀏覽:72
讓某人留下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2 09:16:43 瀏覽:986
所不同的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2 09:13:39 瀏覽:243
穿漂亮衣服翻譯成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2 09:12:50 瀏覽:250
順風順水英語怎麼說翻譯 發布:2025-09-12 09:09:08 瀏覽:792
你的情況怎麼樣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2 09:09:05 瀏覽: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