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處理生單詞
一、當前高中閱讀課中詞彙教學的問題
詞彙教學是貫穿於整個中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對於詞彙處理的有效性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詞彙教學相對較少,很少受到重視或沒有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對高中英語30多節閱讀課的數據分析,發現其中只有兩節課直接涉及到了詞彙教學,連總數的10%都不到。
進行觀察後發現,課堂教學過程基本都是由以下環節構成:lead―in-+pre―reading---reading--post reading.幾乎所有的課堂都是直接進入reading環節,整個reading的過程基本不涉及到詞彙教學。這些課堂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而從課本後面的《各單元生詞和習慣用語》中,可以看出幾乎每篇閱讀材料都有超過20個生詞。在所有閱讀課堂所沒有涉及到詞彙教學的閱讀課型案例中,生詞在上閱讀課之前都經過「處理」。其中有25節也就是近90%的是通過「早讀學生預習」的:有2節,即7%的案例是在「第一課時wanning-up」中解決的。還有l節沒有做任何的處理,即3%的案例「是學生自己預習解決的」。
從觀察的結果看。大部分的老師都是通過早讀解決生詞的。「早讀解決生詞」的方式有如下幾種:一是老師或錄音材料領讀正音。然後學生自讀,記憶,佔71%;二是學生自己先試讀,然後老師或錄音材料領讀正音,然後學生自讀,記憶,佔ll%。三是老師領讀並講解部分單詞,佔4%;四是完全有學生自己預習。佔14%。
那麼,佔71%的第一種方法――學生自讀掌握生詞的效果如何呢?我們在某校高一年級的兩個班級做了如下實驗。實驗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4,reading: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課後詞彙表中涉及到本閱讀文章的生詞共有35個,包括打三角符號的詞三個(三角符號表示該詞不在大綱要求內)。這三個有三角符號的詞分別是:crack,survivor,miner,其實這三個詞都是高頻詞。該校早讀為20分鍾。在早讀開始時,先由老師領讀一遍,然後學生自主預習記憶。整個早讀20分鍾,教師都在教室觀察,以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2個小時之後,在英語課上,對這35個生詞進行了聽寫。聽寫的方式是由教師讀英語單詞,請學生寫出英語單詞並注出漢語詞義。兩個班級共96人。
二、 閱讀課中詞彙教學的有效策略
那麼,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將詞彙教學和閱讀教學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呢?教師可以把詞彙教學滲透於閱讀教學的三個階段:即讀前感知,讀中理解和讀後運用,從而達到結合閱讀教材使學生真正掌握和鞏固詞彙的教學目標。
1.讀前感知階段:適時呈現目標詞彙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可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出新詞彙,並進行解釋與領讀。在閱讀前用這種方式呈現詞彙,並加以解釋和領讀,學生對相關詞彙的關注程度就會比較高,詞彙教學效果相對比較好。
2.讀中理解階段:設計靈活多樣的詞彙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合理運用詞彙學習策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生詞。如果一遇到生詞就去查詞典則會打斷閱讀思路,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語境來猜詞的能力。但實際上,多數教師在讀中理解階段,對相關詞彙的處理很少涉及。那麼,筆者建議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注意相關詞彙,然後再運用下面幾種有效的詞彙教學方法。
(1)語境理解法。「如果脫離語境進行詞彙教學,即使學生記住了詞彙的形式和意義,也很難將其運用於實際交際活動中,因此,詞彙教學應融入到句子和語篇的教學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魏恆健,2007)。
(2)運用構詞法。構詞法通常有派生法、轉化法和合成法等。
(3)英英釋義法(paraphrase)。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盡量用英語,可以通過近義詞、反義詞或英語語句解釋,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與表達的習慣。
(4)學會正確使用詞典。對於實在猜不出來的詞彙,要去查詞典。詞典中的例句為詞彙的釋義提供了必要的、最常見的語境,查閱詞典時應仔細閱讀,有利於理解、記憶和正確使用詞彙。
3.讀後運用階段:設計真實的交際任務,為學生提供運用詞彙的機會。例如,在學完 Mole 1Unit 4 Earthquakes後,可以設計以下幾種練習:
(1)完成句子。使學生能對所學的新詞彙學以致用,內心有成就感,並體會到在句子中運用詞彙的樂趣。
(2)填空。教師可以選出文中的關鍵詞,然後改寫課文內容,再對改寫後的短文設空,以考查所學的關鍵詞,使學生在語境中不僅能進一步領悟新詞彙的意義和用法,還可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3)課文的復述。復述課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相關詞彙,也可以提高語言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為使課文復述能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列出所學的關鍵詞、提綱,或出示圖片、圖表等,讓學生充實內容;或有時提一個大問題,有時提出幾個有關細節方面的小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提問進行口頭復述,然後進行書面復述。這樣,既能檢查學生的發音和對相關詞彙的運用情況,也可檢查其書面運用能力。(4)課內課外相結合。詞彙的掌握,僅靠學習課文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閱讀課外書籍進一步學習鞏固。閱讀課外書籍可以使學生接觸大量有用詞彙的復現,同時還使學生有機會運用已有的詞彙學習策略,把生詞和已知詞彙聯系起來。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盡可能多地閱讀英文原著,增加學生接收英語的信息量,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英語詞彙。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頭戲,而詞彙是閱讀理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只有把文章和詞彙及語言點的學習科學、合理地結合起來,才能以閱讀帶動詞彙,以詞彙促進閱讀,從而更容易獲得閱讀與詞彙的雙贏,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B. 在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中,應該先處理新單詞呢還是在閱讀中處理新單詞呢
如果新單詞不影響你對文章大意的理解,可以閱讀完之後在通過查字典了解該單詞的意思。
通常情況下在閱讀中處理單詞會好一些。
C. 如果在英語閱讀中遇見了生詞,要增加詞彙量的話,應該摘抄下來嗎應該怎麼做呢求詳細解答
我覺得應該摘抄下來,因為你做的閱讀理解肯定是適合你目前學習階段的模擬題,例如你是初三學生,你做的應該是初三的模擬題。初三的模擬題應該是根據初三的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詞彙表來出的(假如你買的是正規的模擬題的話),其中出現的詞彙應該是考試中的高頻詞。記憶這些詞彙比直接背字典應該更有針對性。
摘抄的時候根據字母排序,a打頭的放一起,b打頭的放一起,好像字典那樣排序,這是為了你自己將來查找方便。但是摘抄了一段時間後,應該對這些詞彙重新進行一下整理。把詞語按照意義范疇來分類,例如名詞一類,動詞一類,形容詞一類等;或者是按照詞根法來分類,例如lingual,bilingual,bilinguality等相同詞根的詞語放在一起;還可以按照拼法相似、容易混淆的詞語來分類,例如attitude和altitude放在一起;不管是按照那種方法分類,都是為了你記憶的方便。你可以選擇你最適應的一種,也可以多種方法綜合使用。總之不要光摘抄就完了,那是關動手不動腦,詞彙還是不會停留在你腦子里,只是從你頭頂上飛過去而已,沒什麼用的。一定要過一段時間就整理一次,並經常復習。
D. 英語教師該如何處理文本中生詞過多
您指的是教學課本的生詞量過多?
還是指作為老師您自己本身的課文閱讀過程中遇見太多生詞?
(一)如果是課本中生詞量過多,不知道從何處給孩子進行教學或者說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讓孩子理解新詞,克服閱讀、學習障礙,建議如下:
1)授課前,自行將生詞羅列出來並根據其常用性進行分類,或者根據詞意、用詞方法進行歸類;
2)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做好備注;隨身必備英漢大辭典
3)採用較簡單的方式讓學生慢慢理解此類詞彙並漸漸開始使用;
4)多讓孩子聽聽力,對於生詞的發音掌握也很重要。
(二)老師日常課文閱讀遇到太多生詞
如果一篇較短的文章中有三層的生詞時就不建議繼續閱讀,會浪費大量的時間。
可以從日常的英文版報紙開始訓練自己的認詞能力和記憶能力,另外可自己多聽BBC新聞來培養語言環境。
E. 到底應該如何在閱讀中進行詞彙的處理
高中英語閱讀中不同詞彙的處理
一、引言
我們知道,在高考試題中,閱讀佔有很大的比重。對高中學生來說,閱讀中最要緊的恐怕就是詞彙處理(lexical processing),即理解詞義。「現代英語詞彙教學崇尚突破原有的框架,著重探討詞彙在語篇中體現的語義特徵和語用特徵。要著重探討詞彙在語篇中體現的語義值(semantic value)和語用值(pragmatic value),進而研究詞彙銜接和語篇連貫之間的關系,最後引導讀者尋找兩者直接的語義介面,以達到對語篇整體意義的透徹理解。」我們在閱讀時目光游移在字里行間,首先需要處理的就是詞義。如果詞彙被認為是語言最基本的組件,那麼詞義當然就是語篇最基本的意義單位。這樣的話,閱讀中進行詞彙處理就是不可或缺的。可以這樣說,不理解語篇中的詞彙,無論對母語還是外語讀者來說,語篇理解都是不可能的。盡管詞彙處理不是閱讀的最終目的,但是成功的閱讀無論如何也離不了它。 二、閱讀中三種詞彙的分類
根據讀者對詞彙的掌握情況,我們通常把閱讀中處理的詞彙劃分為兩種:熟詞和生詞。這種劃分忽略了那種介於生熟詞彙之間的「半生詞」。根據學生學習詞彙的特點來看,生詞由生到熟通常不是「一學而就」的,往往需要經過反復接觸和運用,逐漸熟練,才能最後掌握。這期間就會出現一些對學生來說屬於「半生不熟」的詞彙。因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此我們將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詞彙分為三種比較合適:一是熟詞,二是半生詞(partially known vocabulary),三是生詞。第一種是指那些眼看即知,不需費力就能自動識別的詞彙,即所謂的詞形和詞義皆熟悉的詞。第二種是指那些學習者還沒有完全掌握,需要進一步地鞏固和學習的詞。第三種是指那些詞形和詞義皆陌生的詞。 三、英語閱讀的兩種基本目的與詞彙處理策略
knutson認為讀者的閱讀目的不可避免地決定了個人的閱讀方法、注意力和時間的分配以及閱讀重點的選擇。swanborn和de glopper的研究認為閱讀目的直接影響讀者對詞彙的處理方式和深度。所以我們有必要根據讀者的閱讀目的來探討閱讀中的詞彙處理策略。對於如今的高中生來說,進行英語閱讀,不外乎以下兩種目的:①為提高英語水平和鍛煉英語能力。②為獲取信息或知識為主的娛樂性閱讀。
1.對熟詞的處理策略
當閱讀是為提高英語水平和鍛煉英語能力時,對一目瞭然的熟詞的處理,應注意對其深度知識方面的學習和擴展,注意學習詞在拼寫、語法和意義等方面的知識,比如詞的搭配知識,內涵意義,情感本意義和社會意義等,詞的同義、反義關系的區別與比較等。當閱讀是為獲取信息或知識為主的娛樂性閱讀時,這時的閱讀主要是解讀語篇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熟詞的處理就不能「拖泥帶水」,而應該是「乾脆利落」。要盡可能地加快對熟詞詞義的提取速度,做到自動、自由地處理熟詞,以便騰出有限的認知資源(cognitive capacity),去進行其它的閱讀活動。
2.對半生不熟詞的處理策略
在為提高英語水平和鍛煉英語能力而進行的閱讀中,遇到半生不熟詞時,我們要善於抓住語境流露出的「蛛絲馬跡」的線索,在語境中激活對它們意義的再認和回憶,鞏固和加強原有的詞彙知識。特別要注意辨別那些「形相近義相遠」的詞,對一些固定片語,要結合語境去推斷。如果沒有語境線索可以利用,可以查詞典或詞表的話,就從詞典或詞表中找答案。還要注意結合語境對一詞多義詞的學習,尤其是要警惕那些常用詞,因為英語中的常用詞一般都是一詞多義。對半生不熟詞,我們只有在閱讀中不斷鞏固和加強已有的知識,才能最終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使其變為熟詞。在為獲取信息或知識為主的娛樂性閱讀時,要根據語篇理解的需要,對半生不熟詞的處理進行適當的取捨。對理解不可或缺的詞,就要認真加以處理,或利用語境猜測詞義,或藉助詞典或詞表查找詞義。對理解無關緊要的詞,就要大膽割捨,跳讀過去,以免在局部耗費過多認知資源,而損害到對語篇的整體理解。
F.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詞彙的處理
在閱讀教學中詞彙教學也很重要。Reading板塊是每單元的重點,文章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是學生接受英語語言信息的重要環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感受真實、地道的英語,還可了解現實生活。由於篇幅長、閱讀中的大量詞彙給教學帶來了挑戰,如果詞彙、語法詳細講解,課時不夠;如跳過不講,又怕學生閱讀困難。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詞彙教學成為提高課堂實效的關鍵所在。平時閱讀課的詞彙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目前初中英語閱讀課詞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前,「領讀」教學詞彙——重「孤立講解」,輕「創設語境」
2、閱讀中,「舍棄」教學詞彙——重「閱讀教學」,輕「詞彙教學」
3、閱讀後,「集中」教學詞彙——重「詞彙教學」,輕「閱讀教學」
二、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詞彙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一定程度上弱化生詞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心理上解除對生詞的戒備,閱讀課中的詞彙教學應結合閱讀內容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活動,把詞彙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把詞彙學習貫穿於閱讀過程的各個環節。教師可以從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三個階段落實詞彙教學,從而達到結合閱讀有效教學詞彙的目的。
1、閱讀前:掃除閱讀障礙,巧學「讀前詞彙」
在備課時,教師將單詞根據「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要求分類區別處理。這里所謂的「讀前詞彙」是指影響課文理解且不可通過上下文推測其意的詞彙,或對理解文章起關鍵作用的重點短語。此類詞如不在讀前及時處理,會影響學生閱讀。處理此類詞彙時盡量呈現該詞彙在該課中的意思,避免引發歧義。另外,學習時間最好控制在8分鍾以內,以免影響閱讀課其他環節的實施。具體可採用以下兩種呈現方式。
1)、利用圖片,引出詞彙
2)、創設情景,教學詞彙
3)創設語境,品味詞義
2、閱讀中:點撥學習策略,教會猜詞悟義
閱讀的主要任務是理解文本,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即使是詞彙學習也應該為這個目標服務,可以在生詞自然出現時介紹詞彙的意思,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去感受詞彙,去體驗詞彙。
1)、借用構詞,推測詞義
2)、英英釋義,以舊帶新
3)依託語境,判斷詞義
3、閱讀後:設計不同題型 ,應用鞏固詞彙
對學生來說,知識從理解到掌握需要一個過程。讀後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閱讀成果,拓展語言知識運用;對教師來說,讀後活動設計可起到檢測前兩個教學步驟的教學效果,能了解學生對文章信息的理解程度以及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於學生可以依託文本語境理解的詞,在讀後教師應多設計不同的「產出型」(proctive)練習加以鞏固。把「語言操練和閱讀理解」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詞彙的理解和記憶,增強運用能力。常見的有效的詞彙鞏固練習有:
1)、藉助圖片或關鍵詞,復述課文
2)、挖空目標詞彙,理解填空
3)、利用相關文章,拓展閱讀
總之,在英語閱讀課詞彙教學中,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導」的原則,分讀前、讀中、讀後三個階段進行詞彙教學。這樣,既不會產生因強調閱讀而淡化詞彙教學的現象,也不會因詞彙學習而弱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地處理了閱讀教學與詞彙教學之間的關系。不僅積累了學生的詞彙,還陪養了其良好閱讀習慣,形成了正確的閱讀策略。當然,在閱讀中進行詞彙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敢於根據學生實際,選擇合適方法大膽實踐,化解學生詞彙學習的難度,提升學生詞彙學習的質量。願我們閱讀課的詞彙教學能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G.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怎樣進行詞彙教學
對於學生來說,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是外語學習的重要方面.研究表明,詞彙知識與閱讀理解高度相關.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對詞彙知識的教授給予高度重視.但從近年來的中考試卷來看,英語閱讀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所以,很多學生認為應該將更多的時間用於閱讀理解的解題上,從而放鬆了對詞彙的學習.這一點讓我們許多老師也相當困惑,從而也有些忽視詞彙教學.所以在詞彙教學上因循守舊,不求突破,而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培養閱讀能力和應試技巧上.
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詞彙教學的方法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反復讀、拼單詞、反復默寫、做練習等方法佔了不小的比重.這種單一、枯燥的詞彙教學在短期內是能使學生強化記憶所學單詞,但是從長遠來看,必定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從而影響到整個英語的學習,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還有很多老師乾脆將詞彙完全放到課前教,在課堂上只用圖片、實物或者練習的方式.
那麼,閱讀課公開課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筆者聽了很多校內外閱讀課的公開課,發現教師在對閱讀課課堂環節安排上是各顯神通、各具特色.對於閱讀策略的指導方法上也竭盡所能,多有涉及.而對課堂中必不可少的詞彙教學這一板塊的處理就顯得有些千篇一律.有的教師是採用一些圖片或輔助教具教授新單詞,有的教師是在導入部分與學生的自由談論中引入一些新單詞並教授,還有些教師是採用詞彙復習,如首字母填空、將單詞與其正確的意思配對等形式,這些教學方式缺乏創新,學生容易對一成不變的模式缺乏興趣,從而對教學效果也有影響.另外,也不利於學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那麼,根據目前閱讀課的現狀再加上詞彙教學的重要性,「創新」就成了我們初中英語閱讀課詞彙教學的一劑良葯了.筆者曾聽過一位老師的公開課,她在對詞彙的處理上打破了傳統的教法:先為學生鋪設情境,讓學生進行一個體驗活動.活動的內容是:How will you feel if you』re blind?從而引出disabled people這一新詞,那麼disabled people 有哪些呢?學生們就習得了新詞deaf,從deaf people 為話題引入了手語教學.接下來這位教師就邊運用手語邊教授,這樣的方法比較新穎,學生們很感興趣.在跟著老師邊做手語邊讀單詞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習得了這些單詞,而且印象頗深.就因為這位老師的「創新」,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也使學生習得語言的過程在輕松愉快中進行,並加深了印象.由此可見,詞彙教學這一環節在課堂教學中起著吐故納新、承前啟後的作用.如果處理得當,不但能使學生牢牢掌握所要學習的詞彙,還能使其它環節開展順利,從而使整個課堂氣氛良好,節奏明快.
筆者翻閱各種雜志、書籍,找到兩種英語詞彙教學的理論方法:詞彙直接教學和詞彙間接教學.所謂的詞彙直接教學指的是明確地將詞彙作為教學的直接目標.通過對詞的語音、詞形、語義、用法等進行分析、講解和操練,從而使學習者掌握詞彙的一種教學方法.詞彙間接教學是指在進行聽、說、讀、寫等其他教學任務時使學生附帶習得單詞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在以交際為目的的學習活動中為了維持活動的順利進行而產生出來的副產品.教師可考慮在閱讀教學中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開展詞彙教學,內容應包括以下兩方面.
1.選擇一些詞彙進行直接教學
詞彙選擇的總原則是選擇那些使用頻度較高而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的並且與閱讀文章的內容和主題相關的詞彙.所教授的內容應包括詞彙知識的各個方面,如:拼寫、發音、句法、相對詞頻、搭配、詞的使用限制、詞彙的組成部分(構詞法),及與其他詞的相關關系等.通過直接的詞彙教學,可以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詞的各種知識和具體用法,對提高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和用詞的准確性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2.教授一些詞彙學習策略
通過對詞彙的直接教授使學生掌握的詞彙量是非常有限的,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結合文章內容指導學生運用詞彙學習策略進行流暢的閱讀,並通過閱讀積累和擴展詞彙.如:(1)指導學生利用上下文推測詞義.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猜詞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詞彙知識的發展.(2)教授學生運用聯想策略擴大詞彙量.教師可在語音、詞形、詞義三方面運用聯想策略.語音方面既可以通過英語單詞讀音規則進行聯想,也可以通過母語詞彙的聲音與形象進行聯想.詞形方面可讓學生對相似詞形進行對比學習.詞義方面可以通過同義反義關系、上下義關系、部分與整體關系、語法關系等進行聯想.(3)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聯想將所學詞彙系統化.英語中大多數單詞都可以按照某種方式歸類,而且在一篇閱讀文章里,同類詞同時出現的概率較大.所以對同類詞用聯想方法歸類學習和記憶,效果更佳.
在這些方法的基礎上,如果又能在英語閱讀課上推陳出新,適時創新,那麼閱讀課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L.RonHubbar先生的教育學理論認為,影響理解和應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詞彙.確實,詞彙是語言最基本的單位,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不熟練掌握詞彙,就不可能掌握一種語言.一個人掌握詞彙的多寡和牢固與否,直接影響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他思想表達的豐富與准確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講,詞彙量的掌握就代表外語水平.
H.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詞彙的處理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詞彙的處理方式:
方式一:閱讀前先單獨教學詞彙。
很多教師利用早自修或課前十分鍾,先集中領讀與講解詞彙表中的單詞,要求學生抄寫與背誦,然後再聽寫,學生熟悉了詞彙之後再進行閱讀教學。這樣學生閱讀中的詞彙障礙就會減少,整體理解材料變得更容易。但在實際教學中會出現這種情況:每次聽寫總有部分同學成績不理想,有時需經幾次默寫才能過關,為此師生都覺得聽寫單詞既枯燥又費力。而單詞很容易遺忘,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畏懼和厭倦心理,甚至放棄英語學習。另外,如果課堂教學都是這樣先處理新詞彙再進入閱讀環節,那麼學生在獨立閱讀時遇到了新詞彙怎麼辦?學生沒有相應的策略來應對閱讀材料中的生詞,難道先把所有的新詞彙劃出來查了字典再閱讀?
方式二:通過語境引出教學詞彙。
通過分解課內材料創設語境,在語境中呈現新詞彙後讓學生跟讀,然後教師講解詞彙用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在具體的情景中呈現詞彙,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有助於學生理解;另外,把文章分解成小的片段也能降低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的難度。但是,學生在接觸整篇閱讀材料之前,教師先分段講解與分析,這樣是否會影響學生對整篇材料的感知?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方式三:在學生獨立閱讀文章後的檢測練習中教學詞彙。
在學生分段閱讀後,教師設計判斷正誤、填空或選擇題等各種練習,在練習中呈現詞彙。教師為生詞設置超級鏈接,在超級鏈接的幻燈片中用漢語對重點詞彙進行註解,並舉例說明生詞的不同用法。這種做法有助於全體學生理解與掌握新詞彙,面向全體學生,且注重基礎,訓練形式多樣。在各種練習中呈現詞彙再講解,讓學生感覺不是專門在學單詞,而是為了理解與表達的需要,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新詞彙。但是,如果不事先教學詞彙,學生在理解上就會產生障礙,這樣是否會影響閱讀的速度與效果?在練習中呈現是否也影響檢測的效果?
I. 如何解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生詞障礙
(一)擴大知識面 閱讀速度與閱讀材料所涉及的話題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閱讀材料是自己熟悉的內容,那麼閱讀速度就會自然加快;反之,則影響閱讀速度。所以增加一些題材廣泛的泛讀,擴大知識面,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識,了解當今英語國家歷史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會知識對提高閱讀速度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積累 英語語言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三個要素:語音、詞彙和語法。 一、發音是根本,是培養學習英語興趣的關鍵,正確的發音可以讓高中生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所在。除了老師授業以外,平時也要多聽些英語廣播等,多加練習發音。 二、詞彙量偏低是制約閱讀速度的瓶頸。詞彙量的大小是進行英語閱讀的基石。很難想像沒有一定的詞彙量能完成好閱讀任務,閱讀速度就更不要談了。事實上,在單位單詞上停留的時間越少,就越能把握好整個句子,乃至整個文段。養成背記單詞的好習慣。學習構詞法,有助於快速高效的積累詞彙。從而達到擴大詞彙量的目的。 三、注重語法的學習。買一本適合自己水平的語法書,對語法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解一定的語法後,背誦大量課文,課文中蘊含了大量語法現象。實踐出真知,通過背誦培養對英語的語感,語法問題就迎刃而解。 (三)掌握閱讀技巧,加快閱讀速度,克服不良閱讀習慣 一、略讀法:又稱「瀏覽」,就是很快地瀏覽全文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要想利用略讀法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全文大意,就必須學會找主題句。主題句多數置於每段的開頭,也可能放在段落的結尾或段落的中間。找到了每段的主題句,那麼這些主題句的意思加起來就差不多是全文的中心思想了。 二、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在閱讀時,如果碰到生詞就查詞典,那樣耗時太多。因此學習如何利用上下文猜詞義會很有幫助的。一個好的讀者就是一個好的猜測者(A good reader is a good guesser)。 三、意群注視法:傳統的閱讀是一個一個字的看, 眼睛要做多次不必要的跳動和停頓。意群注視法即,在閱讀中不是一個一個字的讀而是把句中相關聯的詞連成一個一個較大的單位,一組一組的理解。擴大視覺間距,最終達到「一目十行」的理想狀態,並在閱讀領悟的過程中積極思維,盡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四、尋讀法:即在閱讀中帶著問題快速閱讀,以最快的速度從一篇文章中披沙揀金,尋找你所期望得到的某個細節,如查找一個人名、地名,某一件事發生的時間或其他類似的材料。 5、平時要進行大量的閱讀。任何一種技能的獲得都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正如游泳一樣,只知道游泳的要領,而不親自到水裡去去實踐,是不能學會游泳的。在平時的閱讀教學和閱讀訓練中,教師要引導高中生養成科學的閱讀方法,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有意識地計算自己的閱讀速度。 當然上述方法都不是萬能的。例如,要了解一篇文章的大意,可用略讀法;要獲取某些特定信息,可採用尋讀法;要掌握確切的內容,要求深入地理解,就要用細讀法。但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測試中,這些方法是綜合統一的。解答閱讀理解題的過程,就是綜合運用這些方法的實踐過程。 (四)進行有意義,有目的性的課堂活動 根據閱讀材料設置閱讀任務:針對閱讀材料的題材和體裁,語篇行文的風格,設置層層遞進的閱讀任務,提高高中生語言輸入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在學習新聞報紙文章,老師可以為每位學生的體驗活動精心准備閱讀材料,有目的地准備一些文章難度適中,內容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新報紙到課堂,在供學生分小組輪流閱讀,共同討論的同時,結合具體內容,精心設置一些問題,恰當的討論活動能使學生在認識、沖突中,激發其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從而調動高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