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案例上英語閱讀課
『壹』 小學英語閱讀理解教案
小學英語閱讀理解教案
在英語學習中,閱讀十分重要,無論是對於應試還是個人能力。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了小學英語閱讀理解的教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哦!
【小學英語閱讀理解教案】
新標准英語第十冊 Mole 7 Unit2 I will be home at seven o』 clock.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是根據新標准英語第十冊第七模塊第一單元Write your message.一課而設計的一堂英語閱讀課,通過這堂課讓學生通過電子郵件向朋友描述自己的現況和近期計劃,增強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五年級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本案例是Reading(精讀課),按照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堂課應當是「以任務貫穿讀、聽、說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來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基於此,其教學設計的落腳點有二:
1.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通過閱讀進行語音處理、單詞處理和句子處理;通過閱讀進行意義建構,在與文本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在理解、思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即說話能力和寫話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單詞和短語:busy, surprise, at the office, see you…
2.能運用本課所涉及到的I am working very hard at the office. I will be home at seven o』clock.這一重點句型進行自由交流。
3. 綜合本課所學知識與好友討論自己一天的生活。
4.正確理解和朗讀短文內容,能夠對本課內容進行適當的改寫。
(二)技能目標
1. 能初步掌握在短文中劃找信息和新知的閱讀方法。
2. 能利用關鍵詞,句對本課內容進行復述。
(三)情感目標
通過電子郵件向朋友描述自己的近況和近期打算,加強同學間的團結友愛。
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閱讀方法與技巧引導和滲透。
2.正確理解短文內容,能夠進行簡單的改寫。
五、課前准備
多媒體課件,單詞、短語卡片等。
六、課堂實錄
Stage I:
Pre-reading
1.Greetings
T:Class begins!Free talk----Good morning, 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Let』s play a 『Follow』game. I say and you say. Ok? Let』s try. I am 30 years old. I like noodles. I worked in an office. I have got a new dress. I have breakfast at 7 o』clock. My favourite season is spring. (I want nobody, nobody but you)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通過輕松愉快的真實交流,建立了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即為教學作了鋪墊,也鞏固了已學知識。)
2.Leading-in導入
a.T: Class, I am your new teacher, do you want to know me?
課件出示My information:
My name is sylvia.I』m thirty years old. I am a teacher from China- Singapore Bilingual school.Now, I am working very hard at school. I am very busy. I will be home at 6 o』clock.
Now, do you want to know another person? He is very famous in the world.
Look, 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him?奧巴x, 章紫怡
b.出示課本Part 2 圖片,now,work in pairs.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And show.
c.課件出示Mr Smart.Who is he? 問題引出文本教學
Stage II:
While-reading泛讀
1.Read and circle the answers: who is he? Where is he? What is he doing?
課件提示學生快速默讀文章,找出問題答案。
Check out.
(設計說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入第一次閱讀,回答問題)
2.精讀,Read and underline the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請學生朗讀全文,找出文中答案,並用筆劃出來。
Check out.選擇生肖所對應的'詞條
(設計說明:學生進入第二次閱讀,圈出重點內容。)
3.Listen and repeat.
Read in groups.(Task… fill in the blanks.)
(設計說明:聽錄音的同時讓學生整篇閱讀,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通過三個問題讓學生對語篇再一次進行細讀,串聯起整個語篇內容,為接下來的復述全文做好准備。)
4.Retell with the information. 兩句----整段
(設計說明:學生再次閱讀全文,通過問題「How to retell the passage?」,教師配合板書示範降低難度,讓學生了解復述整篇短文的主要思路。最後,通過學生的復述檢查學生對整個語篇的理解。)
Stage III:
Practice
Now, class, Ms Smart is very busy. Are you busy at school? Let』s stand up and chant our daily life at school. Follow me, ready?
Stage IV:
Consolidation
Now, class, i am your new friend, do you want to write an email to me? Let』s try ok?
(設計說明: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學生模仿語篇寫作,鞏固了課上所學知識的同時也將這一活動作為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結的橋梁。
Stage V:
Sum-up: we know computer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everyone. We can use a computer to… but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We should learn to use a computer, but don』t play too much computer games. Ok?
I really want to get an email from you ,can you write to me? You can also choose to send a short message to my phone. This is your homework.
Now, class is over.
Stage VI:
Blackboard__writing
Mole 7 Unit2 I will be home at seven o』 clock.
New words: New sentences: 評價台
(Divide into 4 groups)
busy When will you be home?
surprise I will be home at 7 o』clock.
七、課後記
1.在英語學習中,閱讀十分重要,無論是對於應試還是個人能力。根據課文設計各種問題,問題的層次性和挑戰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加強合作意識。
2.英語的閱讀不僅是文字語言的學習,更是文化的熏陶和積淀。因此教學設計中閱讀是基礎,而核心在閱讀之後的討論、思考以及觀點的闡述和辯論,使學生處於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積極主動的狀態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問題情境課堂中部分學生參與不夠甚至被忽視是教學中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但是我想對這部分學生的關注和引導才能真正體現教育的意義。
;『貳』 小學英語閱讀案例
小學英語閱讀案例
引導語: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案例,謝謝您的閱讀。
案例一:
一、教學內容 : 新標准英語第十一冊Mole 4 Unit2
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學習Christmas,通過這堂課讓學生在進一步了解該節日的同時,增強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進一步提高六年級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 本案例是Reading(精讀課),按照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堂課應當是“以任務貫穿讀、聽、說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來增長知識,發展能力”。
基於此,其教學設計的落腳點有:
1.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通過合作閱讀進行語音處理、單詞處理、短語處理和句子處理;通過閱讀進行意義建構,在與文本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在理解、思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即說話能力和寫話能力。
三、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1. Enable to introce some important festivals of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2. Enable to grasp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3. To teach students to know more custom and cultur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t’ s good for their studying and using English.
能力目標:交流自己對節日的喜好。
情感目標:注重文化意識,讓學生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了解中西在節日文化上的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調動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積極性。
四、文化意識:簡單了解世界各國不同的節日文化.
五、教學重點 : 1. Enable to grasp the sentences of “It’s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
2. Enable to grasp the new words: present,
3. Enable to introce some important festivals of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六、教學難點 : 1. Enable to describe the customs of Christmas and other festivals. 2. To use the words of months to introce the festivals well.
七、教學資源 : 多媒體教學課件、卡片、圖片、CD-ROM、錄音機、
八、教學過程 :
(一)熱身導入: 1.師生通過問答進行口語交際,如:How are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ose your friend ?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設計說明:閱讀短文前先通過Greeting和師生問答,讓學生立刻融入到英語學習的氛圍中,無形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接下來的短文閱讀做好鋪墊。)
(二)課文閱讀:
1.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Listen and point to the correct pictures. Listen and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學習內容的大體意思,能夠迅速找出課文中的關鍵信息即key words。)
2.初讀課文,回答問題; Read the text by yourselves and answer questions. A. When is Christmas? B. What do people do? (設計意圖: 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思考並回答2個基礎問題,能進一步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記憶並為下一步合作學習打好基礎。)
3.合作閱讀,找出知識點。 A:Read in groups and find the useful expressions. B:Ask more questions in groups. (設計意圖:在合作中學習找出本文中的知識點能夠激發學生競爭意識與團隊精神,讓學生通過互相提問回答問題來加深對課文細節內容的理解,同時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
4.誦讀課文,積累語言。 (1)T: Now let’s listen again, then repeat. (Teacher plays the CD-ROMthe cassette).
(2)Read in groups then get ready for group show. (設計意圖: 讓學生整體感受對話,訓練其聽的能力,在大量聽的輸入後,為其輸出表達最好准備。將小組競爭機制納入本環節,通過小組展示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活動樹立自信心。) (3)More information about Christmas (設計意圖:由於本課內容較少只介紹了Christmas的基本信息,作為西方最盛大的節日,還有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針對以上情況作了適當補充,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拓寬了知識,圖文並茂,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group work: Retell Christmas (設計意圖: 教學手段要靈活多變,才能避免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枯燥感。用復述的形式結合板書的關鍵詞,操練所學內容,做到當堂學習、當堂鞏固。)
(三)拓展練習。
1.T:In China, what festival is the same as Christmas? Ss:Spring Festival. T:Super.Look at the screen and see what we do in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It’s in JanuaryorFebruary. People paste spring poems (貼春聯) and eat mplings. We shoot firecrekers(放鞭炮) at night. We get “Lucky money”(壓歲錢). We wear new clothes. We love it. (設計意圖: 讓學生觀看課件,進一步了解中國春節與聖誕節不同的文化習俗,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2.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ce the Spring Festival. (設計意圖:在語言操練足夠的條件下,讓學生在更為開放的模式下操練、使用所學過的內容。在任務型教學思想的指導下,讓學生在正式的情境中使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小練筆,有助於學生獨立表達自己的思想。)
3.Share in groups and help each other。 (設計意圖:組內分享合作互助能夠讓學生更大膽的表達,提高自信心。)
4.Read your passage. (設計意圖:通過個人展示幫助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學習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
案例二:
一、教學設計
『叄』 高中英語閱讀欣賞課教學設計【案例】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
一、案例實施背景
任何語言的習得和學習都離不開大量閱讀的實踐。許多教師也意識到高中閱讀對於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用盡各種辦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微技能。當然這樣做的目的確實也提高了學生測試性閱讀的能力。如閱讀前講解重點生詞或片語,閱讀中找main idea, 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幫助不同層次學生理解閱讀,呈現表格,運用復述,角色扮演,采訪等不同形式來開展閱讀任務。以上雖均衡了話題及功能兩方面,但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詞,句及其他細節的表層理解上。要想真正讓學生內化閱讀材料,除了表層的理解外,閱讀也要關注語言文字背後的深層理解和文化內涵。這點我們可以從語文學習上得到啟示。《英語新課程標准》就閱讀的知識性和欣賞性上提出了指導思想: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就是要關注說英語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從而加深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筆者認為高中英語閱讀課除了訓練測試性閱讀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賞性閱讀材料來補充教學。教師應該沖破詞彙,語法的束縛,在閱讀中突出技能滲透的同時,應將課文閱讀教學提高到欣賞性閱讀的美學高度,真正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為地震內容的閱讀補充材料,它是作家Jack London的筆下之作。以一個目擊者的身份,介紹了舊金山大地震的所見所聞所感。語言地道優美,描述性較強。重點是欣賞閱讀中訓練略讀和查讀兩大閱讀微技能,逐步加深對舊金山地震及細節理解,並對地震中發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情感態度,體會人們地震後表現出來的勇敢精神。本課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paraphrase 課文中的幾個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學生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較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發展,有著更強的求知慾。不滿足單一的課本教材學習,具備對於興趣的話題會去網上搜索知識來獲得信息的能力。半個學期的英語教學已經讓他們意識到高中英語閱讀不同於初中的手把手閱讀,更多的是他們自主思考,對疑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本次欣賞性閱讀材料是美國文學原著,他們也是第一次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較難,注意給學生學法上的指導。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逐層進行理解課文,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認知識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實施過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師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樂錄音,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賞.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後問問題: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現一張地球板塊分布圖,並讓學生說出舊金山位於哪兩個板塊交界處。(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師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於學生剛學過唐山大地震的相關知識,了解板塊運動會引起地震,圖片即或學生原由有背景知識,為下文的閱讀做好鋪墊。
(二)pre-reading:預測全文。
瀏覽題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現兩個問題幫助學生預測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視頻讓學生用幾個句子來描述所見所聞。
學生一般都這樣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劃出作者的所見所聞句子。
Skimming是訓練學生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種閱讀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後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可跳過某些細節,圍繞問題,加快閱讀速度。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引導讀讀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該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如何進行略讀。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稱掃讀或尋讀。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閱讀理解題所需要的事實及依據。在對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掃描中,迅速定位信息點,而和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的部分則可一帶而過。該閱讀材料文學性強,所描述的細節也很多,學生很難以找出一主線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兩個問題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這兩個問題十分有效地讓學生去思考人們在震中和震後的感受。通過第一個班的教學,筆者發現可以先將Q2提前解決。因為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人們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師順勢抓住學生的思維,馬上問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進一步提升問題的本質,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撐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個班級教學中說到人們為什麼很悲傷難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有人說他們失去了家人,親人,朋友;有人說他們失去了房子,無家可歸;由於課文中的一句話還能證明他們可能會由於失去財產和至愛而悲傷。我也趁機問學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導學生這樣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後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幾個形容詞來描述么?其實這也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是組織,參與和引導,重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能動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讓學生觀察以下句子結構,引導學生發現重復和排比的修辭現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讓學生文中找出並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能體會其中的情感並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肆』 四年級英語閱讀課教案
教學設計思路: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在四年級的英語閱讀課中,聽、說、讀、寫的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僅有的課本已不能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此,探索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策略、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本節課我主要採取的教學策略如下:
1、利用課外書籍、報刊豐富學生的英語生活。
2、利用圖書室的現有資源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
3、通過閱讀歸納英語閱讀的意義和方法。
指導目的:
1.學生能正確合理利用圖書資源和網路資源,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並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3.在閱讀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指導重點:
歸納小學英語閱讀的作用和方法,並將其運用於實際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課前准備:
推薦學生多讀些課外英語短文。
指導過程:
一、讀短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入閱讀指導
1、1-2名學生讀自己搜集的小短文,並譯成漢語,介紹給同學們。
鼓勵學生學會閱讀。
2、導入課堂:通過三年多的學習,我們的英語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這離不開大家的辛勤努力。但英語閱讀一直是我們的一個難點,好多學生當看到一篇英語短文時不知如何下手去讀。
3、引導學生總結閱讀的方法:
T:在英語的閱讀過程中你知道的通常採用的讀書方法有哪些,請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S:….
二、閱讀方法匯總並出示課件進行指導: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閱讀英語短文的步驟:
1、默讀
默讀是不出聲地讀書。是訓練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速度快,不互相影響,保證環境的安靜,便於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讀物的內容。默讀時要注意查找短文中的疑難點並做下標記,以理解短文的大體意思。讀得快而又理解得深,才是高水平的默讀。
2、寫讀
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說法。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查詞典,上網查閱,請教他人等)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陌生單詞和陌生句式,並做記錄。通過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獲取更多的知識,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3、朗讀
它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就英語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短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
4、精讀
熟讀而精思就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說,要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結合生活實際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了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可以說,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閱讀方法。
以上是英語閱讀中最常用的閱讀方法,下面我們按照這四個環節閱讀下面的短文。(出示短文)
三、學生運用讀書方法閱讀教師推薦的短文:
Woodpecker
There are many apple trees in a garden. They』re good friends. One day an old tree is ill. There are many pests in the tree. Leaves of the tree turn yellow. The old tree feels very sad and unwell. Another tree sends for a doctor for him. At first, they send for a pigeon, but she can』t treat the old tree well. Then they send for a woodpecker. She is a good doctor. She pecks a hole in the tree and eats lots of pests. At last the old tree becomes better and better. Leaves turn green and green.
學生利用圖書室的資源解決閱讀中的疑難,並能用漢語復述短文內容。最後熟讀短文。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任何人都不要奢望自己的'閱讀能力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達到高超的水平。閱讀能力決定於多方面,如詞彙量、語言知識積累程度、語法及句子結構分析的能力以及非語言知識的知識面等,甚至一個人當時當地的情緒有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閱讀水平的發揮。大量的、有良好方法的閱讀訓練能使你克服許多不足,從而提高你的閱讀水平。
四、課堂小結:
把握閱讀的各個步驟和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成功的關鍵。同學們能運用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從中受益,這是無比的榮幸,最後讓我們共勉一句:課內得法,課外活用。願大家暢游知識的海洋
『伍』 初中英語教學案例反思 [牛津初中英語Unit5閱讀教學案例反思]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在附錄8技能教學參考建議中對閱讀技能3-5級的目標描述是這樣的:「樂於閱讀,基本養成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詞義、預測故事情節等基本閱讀方法,基本掌握常用閱讀策略,初步形成語感。」筆者以牛津初中英語(譯林版)8 B Unit 5 Zhalong is a special place說明文為例,探討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運用多種方式實施閱讀教學,提高閱讀 教學設計 的有效性,培養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一、拍局教學過程
1.讀前階段
讀前活動的目的是為學生掃除生詞障礙,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相關經驗,使學生帶著興趣和期待,自然地進入閱讀主題。
Step1:創設語境,導入生詞
(1)問題語境
利用上個單元學習過的內容,通過提問與「大熊貓」有關的問題,以舊帶新,導出生詞。
如T:Are there many giant pandas in the world now?(導出rare)
T:Sowhat should we do?(導出actively take actions)
(2)圖片語桐虛境
展示幾幅圖片,帶領學生進入新的語境「扎龍自然保護區」,導出government,red-crowned crane,wetland,tourist這幾個生詞。此設計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有利於學生識記詞彙的意義。
Step2:大膽預測,激活圖式
預測就是激活學生頭腦中的圖式,讓學生根據文章題目預測文章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學生以Zhalongis a special place為中心,發散思維,做出了Where?Why?How?Who?等豐富的預測,形成了一個關於Zhalong的初步概念圖,使學生帶著期待展開閱局賀燃讀。
2.讀中階段
讀中階段,教師既要發展學生的閱讀技能,又要理清閱讀主線,烘托閱讀重點,使閱讀任務迎刃而解。
Stepl:巧設略讀任務,突出文章主旨大意
略讀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技巧,目的是通過快讀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本環節讓學生略讀整篇文章後,從四個選項中選出文中談論了哪三個內容,此任務化難為易,學生很快就輕松地找出了答案。
Step2:利用圖表分步尋讀,理清文章脈絡
說明文缺乏情節,內容抽象,學生在理解上有困難。採取圖表法可使抽象的內容視覺化、具體化,它展示的內容層次分明,能幫助學生理解、組織和記憶各種信息,從而降低閱讀的難度。
(1)思維導圖
讓學生尋讀文章第一部分paragraphl&2,根據思維導圖的主幹Zhalong is a special place,仔細閱讀文章第一部分,歸納總結出枝幹部分的關鍵詞和短語,如wetlands,provide food…red-crowned cranes。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概括了文章第一部分的主旨大意,使學生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不斷和文本互動,提高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流程圖
文章第二部分第3&4段設計為一個流程因果圖,學生根據問題Whyare birdsin danger?閱讀文章,完成圖表後,便能清晰地獲知文章第二部分的流程和因果關系,即People change thewetlands to make more space for rams and buildings,——There will beless and less space for wildlife。——Birds are in danger because of not having enough space。這種方法能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並保證了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3)表格
表格的形式使第三部分第5&6段的內容清晰、系統、有條理地展示在學生眼前,Who often/wiii go them?What do/will they do?這不僅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記憶,而且有助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讀後階段
Step1:電話詢問,在情境中交流合作
為學生創設一個貼近生活的情境,讓學生進行pairwork,一個學生扮演去扎龍的遊客,一個扮演遊客的朋友,通過打電話詢問扎龍的有關情況。這樣的讀後活動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使學生進行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從而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Step2:角色扮演,在情境中內化運用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用語言,學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內化已學習的內容,進一步實現從知識輸入到輸出,最終達到學會使用語言的目的。
Step3:拓展延伸,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
讀後的最後環節根據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主題,對教學進行拓展和延伸,設置小組討論活動,What should and shouldn』t we do toprotect wetlands and wildlife?讓學生聯系生活,積極思考,各抒己見。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啟發,真正實現了新課程標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反思和啟示
閱讀課教學的情境創設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置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真實性情境;創設多種活動,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體驗知識、內化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激發學生探究,合作、交流、參與的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清潭中學)
『陸』 初三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初三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以下是我為大家提供的初三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學習一下哦!
【初三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學內容:本課是一堂英語閱讀課,文章介紹了有關生肖和個性特徵的知識。通過本節課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相關的關於生肖的信息,讓學生學會對信息的處理和加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①知識目標:;了解生肖的知識,增加詞彙量。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聽、說、讀和寫的能力,尤其是閱讀方面的技巧。通過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的個性。
③情感目標:了解中國的文化,加深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重要的單詞和短語,充分利於關鍵詞復述課文。訓練學生的fast reading、careful reading等閱讀技能。
(4) 教學方法:問答式、演示法、任務型閱讀、競賽法。
二、教學手段:多媒體
三、教學過程
step 1: 讀前和熱身(pre---reading and warm up)
by asking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 teacher can rais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is topic.
what’s your animal sign?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animal signs?
do you often read your animal sign?
「設計說明」
為了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給出三個問題,讓他們來回答。既引出了話題,也可練習學生的英語口語和用英語發言的勇氣於膽量。
step 2:導入 (leading in)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animal sign?
what decides your animal sign?
what are the 12 animal signs?
「設計說明」
通過多媒體展示12生肖的圖片,初步熟悉生肖的英文名稱,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生肖,圖片和英文名稱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欣賞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step 3 讀中和快速閱讀 (while reading and fast reading)
firstly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som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these word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last lesson. before students end the text, ask som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hat subjects will be covered in the passage.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do people who share the same animal sign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does what the animal sign says match your characteristics?
「設計說明」
首先讓一些學生朗讀本課中的'單詞,其中有些是生詞,這些在上節課中已經領讀過了,再次讓學生的讀單詞,既復習了上一堂課的內容,又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膽量。培養了學生參與閱讀的動力,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出任務,帶著任務去閱讀,幫助學生預測話題,學生只要泛讀就能回答這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主要針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比較明顯的細節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由淺入深,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從而降低了閱讀難度,為進一步閱讀作好充分的准備.
step 4 精讀 (careful reading)
part one: read the details below and choose which ones are true(t),which ones are false(f).
my father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t. he should be active and sporty.
my mother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bbit. she should be kind but quiet.
my aunt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goat. she should always want people to care more about her.
my cousin raymond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snake. he should love telling jokes.
my cousin jane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ooster. she should be good at planning things.
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horse. i should be loyal and always support friends.
my cousin jim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pig. he should be clever and hard-working.
「設計說明」
通過判斷對錯題,旨在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發現特別信息的能力,加深對文章的整體與細節的理解,學生學到了這方面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step5: 競賽competition.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let students have a competition.. choose the best group. ask them to describe their friends.
「設計說明」
為了改變英語閱讀課堂的緊張而又枯燥的課堂氣氛,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來描述他人的特性,即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團體合作能力,讓學生體驗和感受集體主義精神。根據學生的反映,評出最佳小組,給於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step 5難點處理(difficult points)
write some difficult and 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ask students not to refer to the dictionary or ask me for an explanation every time they come across a new word. .encourage them to guess the meaning from the context..
「設計說明」
由於本課教學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文章中瑣碎的語言點我安排在下一課時。文中的新單詞和比較難理解的詞彙,我並沒要求學生查字典,也沒有直接說出他們的漢語意思。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具體語境來猜測詞的含義。特別要注意該詞所在的前後句子。
step 6 讀後( post reading):discussion
讓學生聯系自己分組討論星座、生肖和人的性格的相關話題。然後每組挑選一名代表描述自己。
try not to focus on their mistakes, as this will discourage students from speaking in front of the class.
「設計說明」
組織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或者他們能找到的生肖和星座關於性格的資料,在課堂上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學生是討論的主體,我給予適當的鼓勵,一定不要專注與學生的錯誤,因為他們可能喪失在課堂上發言的勇氣和信心。這側重與訓練學生的開口說的技能。
step 7 布置作業(homework)
do some exercises on the text to practise phrases
;『柒』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部分,也 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了一節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閱讀參考一下哦!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a) 學習掌握與地震相關的詞彙和短語,並掌握復雜數字的表達法。
2. 語言技能目標:
a)閱讀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克服生詞障礙,通過略讀,歸納出文章的大意;通過細讀,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通過查讀,捕捉文章的重要細節,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b) 讓學生復述課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c)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詞彙、知識,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創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目標:
a)學會有關地震的知識,並能通過學習討論懂得地震時的應急逃生,地震後如何科學救人和有關地震的形成和減少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等一般知識。
b)懂得地震無情人有情,即使發生了多麼可怕的災難,國家和解放軍官兵都會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培養學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友愛精神。
c)了解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後果,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d)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e)欣賞課文中優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語修辭手法,使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靈的愉悅和升華。
教學過程:
步驟一. Pre-reading activities
採用直觀教學法,引入話題,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
設計思路:先播放有關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畫面,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學生馬上就聯想到earthquake這一詞,這時教師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學生會不約而同地回答,地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緊接著引導學生「Can you fore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ce the damages?」通過圖片,學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識,為課文的閱讀作了很好的鋪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得出結論,教師進行一定的總結引導學生解讀文章標題、預測文章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處於主動認知狀態,學生可能一下子無法正確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層含義。但估計在前面所展示的畫面及圖片的啟發下,大部分同學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確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慮到文章生詞較多,且大部分學生對文章的背景知識了解較少。因此,在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的同時,有必要在討論「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這個問題時,引出單詞:injure、ruin、destroy、disaster、burst、rescue等。這樣既可向學生展示本環節的重點單詞,又可為閱讀掃清文化背景障礙和語言障礙,又可為突破本文的重難點作好准備。
步驟二.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採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1、通過限時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略讀(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設計思路:本環節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略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求學生在2分鍾之內,重點閱讀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快速歸納出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唐山大地震。該環節教師應通過限定閱讀時間,及時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等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2、精讀各個段落語段,側重培養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的能力和猜測生詞的能力,學會欣賞文章中的優美句子。
設計思路:本文的篇幅較長,生詞多。因此,採用分段細讀,根據段落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培養學生獲取主要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填寫唐山地震來臨之前所發生的奇怪現象,培養信息歸類能力。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出現很多的數詞。因此,以這些數據為依託,讓學生通過查讀方法迅速找出與之相關的信息。然後再以4人1小組為單位,討論這些數據給讀者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觀點。第四段,通過回答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地震後救護人員和解放軍官兵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體會地震無情人有情,感人至深。此外,在閱讀中教師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而非停下閱讀去查找單詞表。在這一環節中可適當處理一些語言難點(如:一些生詞、片語及定語從句),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體會這些片語的用法。每個段落剛好都有一個含有英語修辭手法的句子,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優美的句子並了解其中的英語修辭用法,學習理解並學會欣賞,提高學生的語言品位。
3.通讀全課文,理清文章的篇章結構,並歸納出各部分的大意。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挖掘文章的內涵。
設計思路:針對本文的結構較清晰,讓學生快速通讀全文,把文章分為三大部分,掌握文章的基本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和大意。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可讓學生先獨立完成任務,再用1分鍾的時間讓學生小組間互相交流各自的觀點。通過這樣的相互啟發、促進,學生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基礎較差學生也會得到不斷的激勵。最後教師可通過圖表展示文章基本脈絡及中心詞,一篇篇幅長的文章就轉化成一個非常清晰的圖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層內涵,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我設置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讓學生小組討論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步驟三.Post-reading activities
採用交際教學法和合作學習法,組織語言實踐活動,達到從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到知識的擴展與創新能力的形成。
設計思路:本環節共設置兩個任務,一是讓學生復述課文;指導學生以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後的時間線索展開復述,這樣把閱讀內容和所學的詞彙、句型有機地結合。二是采訪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地震的認識,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小組為單位,用英語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活動。
步驟四.Self-assessment: 反思學習成果的過程
設計思路: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旨在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並學會通過反思性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步驟五.Homework: 課文內容的鞏固、延伸與拓展
1.Language focus
設計思路:分組歸納出每個段落的語言點(引導學生通過上網、字典或參考書等渠道查找所需信息),下節課各組進行交流,教師協助歸納。旨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More language input
設計思路:本部分設計一篇閱讀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要求學生按老師所給的參考時間,進行限時訓練。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多與本主題相關的語言材料,通過限時訓練的'形式進一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Writing task:
設計思路:每個學習小組可根據自己采訪的結果,形成書面文字,盡可能多地用上所學的詞彙及句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2
高中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同時對於英語閱讀課文的學習既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然而,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追求語言形式的教學,這樣做既不利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也不利於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更談不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那麼,如何藉助閱讀課文來實現英語閱讀教學的多重目標呢?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不同的閱讀教學階段,應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以實現閱讀教學的多重目標。
一、跳讀和讀,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 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該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對學生語言基礎知 識的掌握不利, 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 然而, 由於強調整體篇章理解, 在閱讀時採取跳躍式搜索、 猜測等方法, 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速度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 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 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快速閱 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須建立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於陌生狀態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 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 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可採用設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可向學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 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二、精讀,側重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字母和單詞識別開始,逐步弄懂短語、分句、句子和 語篇的意義。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主要任務就是 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即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隨著學生對課文理 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 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 所以, 通過閱讀, 可以學習語言知識, 通過學習語言知識, 有助於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 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並發展成 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學習與運用則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 能力的必然要求。
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歸納知識。可引導學生按語言單位來分類歸納;也可按段落順序或情節內容 來歸納排列。
2、深化知識。可介紹一詞多義、詞與詞區別、長句分析和邏輯紐帶等拓展性知識。
3、運用知識。口頭上可採用命題發言、口述大意、復述課文、話題討論等准交 際或交際練習形式;筆頭上可採用改寫、縮寫、書面表達等准交際或交際練習形 式。
實踐證明,把閱讀課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不同閱讀活動階段採用不同閱 讀理論模式以實現閱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當的。這 種做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它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它有利於 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不同年 級應有不同閱讀達標要求,課堂上各階段的閱讀理解訓練也應隨之有所側重。
三、側重培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閱讀課教學既是一門閱讀課,也是一門語言課。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語言知識,有助於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並發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開展活動,培養自學能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對語篇內容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積極創設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條件和氛圍;給予學生明確的閱讀目標,並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動力和能力;鼓勵學生表達、交流閱讀體驗;讓學生讀有動力,讀有方法,讀有創造,讀有個性。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如搞「書訊交流」、寫「循環日記」、開展「讀書知識競賽」等等,指導學生閱讀英語簡易讀物,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閱讀潛能,最終達到提高閱讀速度及理解效率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吸收英語知識的能力、獨立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獨立解決英語問題能力的人。
當然,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解決教師的教學問題絕不是朝夕之舉,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但教師自身的努力是關鍵。外語教師需要從轉變觀念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以滿足現代英語教學的要求。
教師的發展是無止境的連續活動過程,因此教師之間要大力提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還要多讀一些有關教學法的書刊,以及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以便了解英語教學的新動向;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法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開闊自己的思路;要充分利用前人的經驗,爭取有所創新。
總之,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把上述教學設計運用於閱讀課文教學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3
一、案例實施背景
任何語言的習得和學習都離不開大量閱讀的實踐。許多教師也意識到高中閱讀對於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用盡各種辦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微技能。當然這樣做的目的確實也提高了學生測試性閱讀的能力。如閱讀前講解重點生詞或片語,閱讀中找main idea, 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幫助不同層次學生理解閱讀,呈現表格,運用復述,角色扮演,采訪等不同形式來開展閱讀任務。以上雖均衡了話題及功能兩方面,但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詞,句及其他細節的表層理解上。要想真正讓學生內化閱讀材料,除了表層的理解外,閱讀也要關注語言文字背後的深層理解和文化內涵。這點我們可以從語文學習上得到啟示。《英語新課程標准》就閱讀的知識性和欣賞性上提出了指導思想: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就是要關注說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從而加深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筆者認為高中英語閱讀課除了訓練測試性閱讀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賞性閱讀材料來補充教學。教師應該沖破詞彙,語法的束縛,在閱讀中突出技能滲透的同時,應將課文閱讀教學提高到欣賞性閱讀的美學高度,真正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為地震內容的閱讀補充材料,它是著名作家Jack London的筆下之作。以一個目擊者的身份,介紹了舊金山大地震的所見所聞所感。語言地道優美,描述性較強。重點是欣賞閱讀中訓練略讀和查讀兩大閱讀微技能,逐步加深對舊金山地震及細節理解,並對地震中發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情感態度,體會人們地震後表現出來的勇敢精神。本課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paraphrase 課文中的幾個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學生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較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發展,有著更強的求知慾。不滿足單一的課本教材學習,具備對於興趣的話題會去網上搜索知識來獲得信息的能力。半個學期的英語教學已經讓他們意識到高中英語閱讀不同於初中的手把手閱讀,更多的是他們自主思考,對疑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本次欣賞性閱讀材料是美國文學原著,他們也是第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較難,注意給學生學法上的指導。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逐層進行理解課文,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認知識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實施過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師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樂錄音,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賞.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後問問題: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現一張地球板塊分布圖,並讓學生說出舊金山位於哪兩個板塊交界處。(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師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於學生剛學過唐山大地震的相關知識,了解板塊運動會引起地震,圖片即或學生原由有背景知識,為下文的閱讀做好鋪墊。
(二)pre-reading:預測全文。
瀏覽題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現兩個問題幫助學生預測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視頻讓學生用幾個句子來描述所見所聞。
學生一般都這樣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predicting是一項重要的閱讀微技能,目的是讓學生猜測文章可能會講什麼。提前預測能夠更快激活學生腦中原有的圖式,幫助學生更快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唐山大地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地震前,中,後發生的有所了解,讓學生用句子或小篇來描述所見所聞符合有效的輸入---輸出的英語學習規律。當然直觀的視頻教學也更能激發學生說的興趣。這環節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找到作者在舊金山地震中的所見所聞。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劃出作者的所見所聞句子。
Skimming是訓練學生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種閱讀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後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可跳過某些細節,圍繞問題,加快閱讀速度。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引導讀讀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該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如何進行略讀。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稱掃讀或尋讀。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閱讀理解題所需要的事實及依據。在對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掃描中,迅速定位信息點,而和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的部分則可一帶而過。該閱讀材料文學性強,所描述的細節也很多,學生很難以找出一主線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兩個問題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這兩個問題十分有效地讓學生去思考人們在震中和震後的感受。通過第一個班的教學,筆者發現可以先將Q2提前解決。因為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人們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師順勢抓住學生的思維,馬上問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進一步提升問題的本質,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撐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個班級教學中說到人們為什麼很悲傷難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有人說他們失去了家人,親人,朋友;有人說他們失去了房子,無家可歸;由於課文中的一句話還能證明他們可能會由於失去財產和至愛而悲傷。我也趁機問學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導學生這樣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後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幾個形容詞來描述么?其實這也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是組織,參與和引導,重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能動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讓學生觀察以下句子結構,引導學生發現重復和排比的修辭現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讓學生文中找出並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能體會其中的情感並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讓學生第做意譯,先滲透一些paraphrase的技巧:可以使用句子中的同義詞、反義詞,注釋性說明,改換說法,倒換順序等。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brave, library, address等的同義來意譯。
3.Comparative reading
NSEFC Book 1 Unit 4中前後兩篇閱讀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和「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雖然都是描寫地震,但風格截然不同。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體裁風格,教師設計了一表格來進行對比閱讀。
Tangshan earthquake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Main idea
Details
Point of view
Response of people
Where the writer shows more feeling
(六)布置作業:寫一篇描寫台風之後的小短文the story after a typhoon。
本單元中心是自然災害及自我保護,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描寫家鄉最常見的災害台風之後情景。
五、課後反思
本課以任務型為教學原則,本案例的每一個任務都是圍繞學習者「學」的角度設計的。通過小組活動,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學生的每一個活動都具有明確的目的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較好地體現有效性的教學。教學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一步接一步從閱讀文章表層意思,到探討深層意思,使學生體會地震後人們相互幫助並勇敢面對的精神。引入部分達到預期效果,用自己准備了錄音和圖片自然銜接,時間短但有效能引起學生興趣,猜測舊金山地震的相關內容。在各個環節中能運用激勵評價和過程評價來鼓勵學生去說。
不足之處是在於很多設計問題難度過高,教師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直到第一個班級的教學發現諸如這樣的句子讓學生去意譯有很大困難,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問題給出後一片沉默,即使是程度比較好的同學也是難以入手。到了二次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的同義詞去替換解釋。In what kind of situation are they called brave people? What does 「library」 mean? 這兩個問題的鋪墊較好地處理了教學難點。在今後類似的教學過程中,我想可以提供幾個選擇項,降低難度,以便更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
教無定法,高中閱讀欣賞課也不例外。閱讀可分導入,快速閱讀,表層理解,深層理解,欣賞,拓展等步驟進行。但教學過程不能只將重點放在處理詞彙或講解句子上。閱讀欣賞課可對開設英語文學欣賞選修課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首先,閱讀欣賞課的文學作品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其次,閱讀中啟迪學生思維,由表層及深層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內涵,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