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能靜下心做英語閱讀
⑴ 做英語閱讀理解題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1、了解文章main idea(主要意思)。
做英語閱讀理解就好像做語文閱讀理解時一樣,要知道這篇文章的主旨或者說是中心思想,對文章所講的主旨內容和它的中心思想做到心裡有數。達到一種高度——只要一做英語閱讀理解題,腦子里就要條件反射地蹦出main idea,然後再去閱讀問題和文章。
2、先看問題,再粗讀文章。
帶著尋找main idea的思想,先去看一遍問題,把問題中的關鍵詞圈出來,然後再去粗略地讀一遍文章。在讀的時候,不用做到每個單詞都看懂,每句話都能翻譯出來。只要對文章大致上有一個了解就夠了,這樣文章的main idea也就出來了。
在讀到覺得跟所問問題有關聯的句子的時候,可以先用筆把句子勾出來,在上邊標記上有關聯的問題的題號,然後接著往下讀。
3、精讀問題和所標記的句子。
讀完通篇的同時,也把跟問題有關的的句子畫出來,這個時候再去精讀標記的句子,仔細研究問題和跟問題有關的句子,琢磨其意思,做到胸有成竹,然後再回答每一個問題。
4、靜下心來做題,合理安排時間。
初中閱讀理解所問的問題一般跟文章中的原話相差無幾,有時候會同義詞轉換一下,或者因果顛倒。只要打好基礎,認得一篇文章中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英語單詞,基本上就能做對題。在做題的時候,合理分配做題時間,一篇閱讀理解最多不能超過二十分鍾。
5、著重去看文章的標題,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話以及最後一句話,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快速了解並掌握每一段及全文的大體意思。
⑵ 最近做英語作業總是靜不下心來,尤其是在做閱讀解的時候,求幫助
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我一般都是先看題,帶著題去原文中找答案的,那樣比較快,出錯率低而且不用擔心中斷,做作業時找個安靜的環境,實在累了就找你最喜歡做的事情
⑶ 怎樣克服做英語閱讀理解的緊張心理
多做自然就不緊張了。還有就是再找模擬考場,這樣可以自動的評分,而不是自己花時間去對答案,會效率高些
⑷ 在做英語閱讀理解時,我總是靜不下心來讀那些單詞,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你好,很高興為你抄解答
對於答閱讀理解 不要全篇都讀既浪費時間 又浪費精力
做題時先看選項 根據選項去材料里找 一般都是告訴你在那一段 所以這樣既方便 又不浪費時間
也可以根據問題里某個片語或單詞 去材料里找 很快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做高三英語閱讀理解總不能靜下心來,怎麼辦
可以抽空聽一下交響曲,靜靜的的用心體會詞人的心情,聽幾分鍾之後再做做就很有效果,我試過。靜不下心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看懂這篇文章,要在平常多增加自己的詞彙量。
⑹ 如何讓自己靜下心來看書 尤其是英語
最主要方法是找出心不靜的原因,然後去解決它。
為自己營造一個好的看書的環境,有的人喜歡邊聽歌邊看書,有的人喜歡看書念出聲,有的人喜歡邊看邊劃重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的習慣,你也可以去發掘下。
每天不用非要都用來看一種類型的書,可以這個時候看點這本,然後下個時間段看別的。交叉著看不同的書。然後看書的間隙,可以起來走動下,喝杯茶,看看窗外,伸展下身體,不然久坐會疲勞。
還有就是,看書前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要好好看書,看完書,完成今天的任務,可以給自己適當的獎勵之類的。學習英語最好先從朗讀開始,可以跟磁帶等朗讀,因為在朗讀的時候同時用眼,耳,口這些器官,能最大限度集中你的注意力,並且同時練了聽力也糾正了發音.效率很高.但是要反復跟讀,不可只讀一遍敷衍了事。
⑺ 做英語閱讀理解的時候,我們怎麼才能使自己的心靜下來呢
深呼吸,假如是故事型的,盡量想像自己是主角,OK?還有,閱讀題一般每段第一專句話是中心句,如果屬是在靜不下心,乾脆學我的··先看閱讀題文章後面的題,再到文章里找答案·反正靜不下心,就只找答案,應該比較容易靜下心···
⑻ 做英語閱讀靜不下來怎麼辦
閱讀理解其實主要考的是「閱讀」之後的「理解」,所以,看得懂乃是第一項技巧。看懂任何一篇文章,若要能看懂它,至少需要兩個條件:認識單詞和看明白句子。單詞就像蓋房的磚瓦,考研詞彙大約為5500個,這不是一個小數字,也並非三兩天時間可以記住的,所以,考生必須先買一本考研英語詞彙書進行系統、長期的學習和記憶。(推薦《考研英語詞彙真題詞頻記憶法》,該書打破了傳統考研詞彙書按字母順序排序的做法,而是採用歷年真題作為單詞出現頻率的統計依據,將所有大綱單詞及超綱單詞按照歷年真題出現的頻率從高到低排列,而且全部按照考過的不同詞義配不同的真題例句。可以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好的學習效率)。拿到詞彙書之後,首先用大約一周的時間把這些單詞中你根本不認識的挑出來,如rear,tedious,deteriorate,plausible,jargon,isotope,……,(因為這些單詞你可能完全不認識,看到之後兩眼漆黑,所以稱之為「黑」字)。「黑」字是閱讀的頭一個障礙,單詞不認識,句子當然看不懂,所以,消滅「黑」字是當務之急。(爭取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消滅它們!)考研詞彙中,除「黑」字外,還有大量意思非常明白的所謂「白」字,如:able,benefit,culture,space,topic,……。此類單詞可一掠而過,除「黑」(完全不認識)和「白」(完全明白)字兩類外,還有許多似會不會的「灰」字,如:treaty,tutor,sample,saddle,fuss,……。甚至還有大量你覺得會但其實並非如此的「灰」字,如:spring 除了「春天」之外,還當「泉水」、「彈簧」講;account除了「帳戶」,還作「原因;理由;解釋;說明;報告;占……」解。 affect除了「愛,深情」之外,還有「做作……」之義;背誦單詞時,一定要多看詞彙書中所給的例句才能牢記其意義。除單詞外,有時句子太長也會對閱讀造成致命的傷害,如:If you add to this the effects of a sonar set mounted in the small nose of a torpedo rushing through the water at speeds up to 80 miles per hour with its consequent noise and vibration,plus hullborne vibrations from the power plant,it can be seen that only the most advanced electronic filtering gives any chance of success.看完此句,很多考生如墜雲里霧中,不知所雲。其實,看懂長難句有點像撒網捕魚,收網時應收緊網繩(叫綱),漁網自然會合攏。不要去亂抓網眼(那叫目)。看長難句亦應該做到「綱舉目張」,先找句子的骨架(主+謂+賓),再解決修飾成份(定、狀等)。此句it後為主句,但it不是其真正主語,叫形式主語,真正主語為後邊的that從句,一般來說,英語的「主+謂+賓」也應像漢語那樣按順序放好,主語放謂語前,即:「只有最先進的電子過濾器才有成功的可能這一點可以被看得很明白。」(形式主語it不必譯。)。但英譯漢中,應盡量少用被動句型。所以,此句可譯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只有最先進的電子過濾器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形式主語it不必譯出。)It前邊,不是句子的主要部分,而是一個由if 所引領的長長的狀語從句。(如果說主+謂+賓是樹乾的話,定、狀則象樹葉,要繁雜和麻煩得多。)在整個if...這樣一個句子構成的狀語中,if you(主語) add (謂)the effect to this(雙賓語)為基本框架;那第二個賓語為何要倒過來呢?因為第一個賓語effects 後面跟了那麼長那麼多的定語。(注意:英語常將定語寫在名詞後,這一點與中文大相徑庭:中文的定語一律放在名詞前)。第一個定語為介詞片語「of a sonar set 」,修飾effects,譯為:「一套聲納設施的效果」;第二個定語為「mounted in the small nose」,過去分詞當定語:「被安裝在一個小鼻子上的」;第三個定語「of a torpedo」;「一個魚雷的」;第四個定語「rushing...」譯為:「以每小時80英里速度穿行於水裡的」;後邊還有一個「with...」(「plus...」為兩逗號間的插入語) 。英文定語在名詞後,中文卻將定語放在名詞effects前邊。若定語不止一個,常採用倒著翻譯的方法,我們稱之為「倒解連環」。故整句意思為:「如果你把帶著巨大噪音和震動的,以每小時80英里速度穿過水中的一個魚雷的鼻尖部位上所安裝的一套聲納設備的效果也加進去考慮的話,再加上還有由電機部分所造成的外殼的震動,那麼,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最先進的電子過濾器才有可能獲得成功。」這就是考研英語的實情,怪不得每年的百萬考研大軍中,過60分者寥寥無幾,每年也只有18%左右,英語考得好的同學,前途自然也比其他人更為光明。大家切記,英語的句子中,「主+謂+賓」基本與中文一致,是按順序擺放的,而定、狀語經常倒著放,又長又多,比主、謂、賓要難很多。定、狀語放好了,句子才能看明白,想看懂閱讀理解中的長難句,語法基本功一定要扎實。
技巧二:選題
看懂文章之後,還有一個如何選題的問題,所以第二項技巧是選題問題。眾所周知,讀完文章之後就要對文章後面的問題作出選擇:是選A呢?還是選B、C?還是選D?許多考生說,文章有時看懂了,題就是選不對。其實選題也是大有技巧的,閱讀的問題基本上分為五大類:1.主旨題(又稱中心思想題):這類題基本上是問main idea, 或best title是什麼;也可以問作者寫此文章的purpose何在;或問此文的conclusion可總結為什麼。碰到這類題最簡單的方法是把文中每段的首句串起來考慮。若是僅問其中某一段的中心思想為何,則可將該段的首、尾句加起來考慮。2.詞彙題(又稱詞語釋義題):這類題常問考生一些不認識、從未見過的一些生詞或片語的意思是什麼。解題技巧為參考上、下文,尤其是下文。因為下文常常是對該詞的解釋、說明、舉例等等。3.作者態度題:常問作者對某事是什麼態度:主觀(subjective)還是客觀(objecfive);肯定(positive)還是否定(negative);贊成(approval)還是反對(oppsition)等等。解題的關鍵是要看作者在文中用了什麼樣的口氣。若用褒義詞,顯然是贊成。若用貶義詞,顯然是反對。若客觀陳述,則是中性的立場,不偏不倚。注意:作者態度常常在轉折詞後表明出來。所以,but一詞至關重要(還有類似的yet,however,although,nevertheless等)。4.推理性問題:其典型詞有兩個:infer和imply。如: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story? 或What is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切記,推理性問題原文中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是你自己推想出來的,但不能憑空瞎想,必須以原文中某句話或某個詞語為依據去合理推測才能找到合適的答案。注意:以上四種題型頂多佔閱讀理解考試總分的1/4左右,而其他約30分的題都屬於以下提到的:細節性問題。5.細節性問題:(聲明:本書中沒有指出題型的,大多為細節題)此類題占閱讀總分40分中的30分左右,因此十分重要。注意,這類問題與推理性問題截然相反,都可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只不過為了迷惑考生,常常將原文進行改寫,換一種說法。所以,照抄原文,一字不改的不一定就是答案,而與原文意思相同的,才是正確的。
技巧三:速度和步驟
除了將文章看懂,把題目選對之外,閱讀理解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項:速度與步驟。速度:大家都知道,僅僅把題選對是不夠的,因為考試還有時間的限制。(你就算選對,每篇文章花一個小時那能行嗎?!)記住,考試總共180分鍾,四篇閱讀最多佔70~80分鍾(即17~20分鍾一篇),其餘時間還要寫作文、做翻譯、英語知識運用等。那麼,對於速度過慢的考生,郭老師有什麼建議呢?第一、加大詞彙量,這樣讀起來才會勢如破竹,一氣呵成。若生詞太多,自然會磕磕跘跘,走不了太快。第二、閱讀中最忌諱的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那樣又慢又差。正確的方法是用眼去抓句子的大致結構(意群閱讀法)。還記得前面那個長難句嗎?郭老師並沒有孤零零地去看每一個詞,而是先找到了it後面的主句,前頭的if句雖然很長,只不過是個狀語而已。而在主句中,我又抓住了它的主語that only the most advanced electronic filtering gives any chance of success和謂語can be seen。這種提綱挈領的讀法,不僅可以使速度加快,更可以使准確率提高。第三、考研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拼搏。考研英語又比四、六級要難,所以保持頭腦清醒和旺盛的鬥志也至關重要。因此,考試前一天晚上的充足睡眠十分重要,可以在考場上保持敏銳、清醒的頭腦,這對提高速度和專注精力大有裨益! 閱讀的步驟也十分重要。許多考生拿到文章之後從頭讀起,讀完再去一個一個選答案。這種方法十分傳統,叫整體閱讀法。其優點是可以有一種全局感或整體感。缺點是文章太長,讀後細節記不住,再去找答案又費勁又容易出錯,許多細節都混淆在一起了,得分經常不高。郭老師建議同學們用一下查找閱讀法:讀完第一段就做第一題。然後看第二個問題問的什麼,帶著這個問題去看第二段,然後是第三段、第四段,依此類推。(注意,有一種問題可能此方法不太適用,那就是:主旨性問題)。查找式閱讀法雖然把文章看得支離破碎,但得分往往很高,因為你剛看一段就去做一道題,這樣記得住細節,抓得很准。
⑼ 放假後很不想寫英語閱讀理解,怎麼才能讓自己靜下心來寫英語閱讀理解
英語中的閱讀是讀者利用自己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對讀物所進行的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培養並提高學生的所說讀寫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線;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當前中學教師對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大課題。筆者結合多年來的英語課堂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作如下分析:
一、要求學生了解閱讀理解的過程。閱讀是對書面信息進行認識構建的心理語言過程,了解這一過程對提高閱讀效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此過程至少可分為三大層次:
1、字面理解層(Literal comprehension Level):這一層是指讀者僅僅理解文章的字面意義,辨認和回想文章大意、細節、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特徵和因果關系等。
2、推論理解層(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這是讀者根據文章的結構,從字里行間推測詞義、文章大意、事件發生順序、細節和人物特徵的過程。
3、評論理解層(evaluative comprehension level):這是讀者憑借自己的閱讀經驗和語言能力、分析、評價文章的優劣的過程。如評估信息的確切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證明事實的可信性等。
上述閱讀理解的三大層次有助於我們認識它們在閱讀過程中相互間的關系和作用。字面理解層主要依靠語法能力或語言能力完成;推論理解層主要依靠閱讀技巧和語言能力來完成;而評價理解層則是讀者與作者的觀點融合的過程。
二、向學生介紹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
1、不斷擴大詞彙量。語言的學習是語言知識積累的過程。要求學生進行詞彙的積累,能為今後的再學習奠定基礎。擴大詞彙量的具體方法有:①利用構詞法猜測生詞意義。常見的詞綴有com-,im-,un-,dis-等前綴及-or, --ist,-tion等後綴;同時,也可利用轉化法及合成法。這是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好方法。②利用語境,分析句子結構的關系,結合常識來推測詞的意義,如同位語關系、反義關系、因果關系等,對文章句子理解的基礎上猜測詞義,加強閱讀理解的能力。③運用歸納法,即把同一類詞歸納在一起,如把有關貨幣與金融的詞彙、文藝與體育的詞彙歸納在一起記憶。
2、鞏固掌握所學語法知識。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律,是關於詞形變化和組詞成句的規則。熟練掌握和運用語法知識,如時態、語態、語氣,從句等,這些都有助於提高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3、拓寬知識面,增加背景知識。我們要充分理解閱讀材料,准確把事因、動機、細節、寫作意圖和態度等運用常識及背景知識去理解文章所傳遞的信息,運用讀者頭腦里的知識去消化、吸收文章內容。如果對文章所涉及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宗教、風土人情等知識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讀懂文章的內涵,從而導致理解困難,背景知識的題材多樣,內容廣泛,涉及的背景知識包括天文地理、風土人情、政治歷史、文化教育、科學技術、交通環境、人物傳略等。這些知識要求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英語過程中,要善於積累,不斷地了解各國的情況,拓寬語言學習的知識面,增加自身的背景知識。
4、熟練掌握閱讀技巧。
①摒棄那種先看文章後看問題再看文章的作法,採用先讀問題後看文章。兩者比較,後者不僅少看一遍文章,節約了時間,而且後者這種有目的,閱讀效率更高。
②採用由下而上的閱讀方法(the bottom -upapproach to reading)。讀者通過從小的單位著手,如:單詞、片語、句子、段落,先理解他們的意思。再將它們連接成文章,而後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③採用由上而下的方法(the top -downapproachto reading)此方法先是讀者利用他對文章主題及題型的知識,對文章中所將包含的內容進行推測,然後通過自己的閱讀對所猜測的內容進行校對。
當今讀者將②③兩種方法結合來理解課文的內容,而且這種方法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我們今後不妨也可一試。
④採用瀏覽閱讀方式,即讀者很快瀏覽標題、付標題,從而對文章的大意有所了解,並且找出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信息。而並非仔細地閱讀,眼睛通常從文章的一頭迅速地移到另一頭,了解文章的大意中心,並且決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這種閱讀方式使讀者無需浪費太多的時間,從而查找出有用的內容,盡快地了解到文章的大意。
⑤採用掃描型閱讀方式。即快速地閱讀文章查找自己所需信息,如在電話簿中查一號碼,在字典中查找某一單詞的意思等,採用此方法的關鍵是讀者必需知道自己要找什麼,而不需逐詞逐句地進行閱讀。這種方法適用 於讀者在復習文章、研究文章、寫論文、列表格、查地圖時。
⑥採用細讀方式(read in detail)。這種方式要求讀者仔細地、深入地對文章中的字、詞句進行分析、研究。不僅要求讀者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求讀者把握文章細節,了解到文章所隱含的意思。
⑦採用評讀方式(critical reading)。即讀者對所讀文章進行評論,提出自己的觀點見解。這就要求讀者充分使用句法的邏輯的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識,對文章作深入細致的研究,從而更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見解。
三、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及閱讀方法。具體表現在:
1、慢讀許多學生誤認為讀得越慢,理解程度越高。然而,心理學與心理語言學研究表明,閱讀速度與理解率之間並無多少聯系。而且實驗表明,閱讀速度快的人把握文章大意優於閱讀速度慢的人。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改變這種觀念。要迫使學生自己經常進行限時閱讀,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2、指讀
這是在閱讀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學生為了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常用手指、筆、尺等工具指著單詞逐個地讀。這種習慣不僅減慢了閱讀速度,而且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書頁的字行上,使學生讀完了一篇文章還不知文章的主題內容是什麼。學生在閱讀時應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闡明的思想內容上,而非每個字的位置上。為了糾正這種不良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提醒自己,克制自己,不要使用那類工具。通過長時間的訓練,這種習慣會改掉的。
3、聲讀
聲讀是部分學生在閱讀時讀出聲來的一種不良習慣。其主要弊端是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受到了說話速度的約束。而實踐證明,讀者正常的默讀速度是他們說話速度的兩倍。養成這種不良習慣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缺乏系統的默讀訓練或對文章的單詞陌生的緣故。要克服這種不良習慣,教師要經常觀察學生的嘴唇、舌頭、喉頭和聲帶的振動,多做快速閱讀訓練。
4、心讀
這是一種最難以覺察的出聲閱讀形式。心讀時,人體的部位如唇、舌、聲帶沒有活動。但在學生內心深處自己卻清晰地發出並聽著每個單詞的音。這種讀法使文字首先轉化為聲音記號進入大腦,然後再轉化為文字思維,等於繞了一個彎,延緩了閱讀速度。克服心讀的有效方法就是有意識地讓學生將閱讀速度加快到超過最快的講話速度,使學生沒有時間去念每個單詞的音。
5、眼睛的運動
在閱讀過程中,有些學生每讀一個單詞,眼睛就會停頓一下,而閱讀速度的快慢並不於眼睛運轉的速度,而決定於眼睛停留時捕捉信息的多少,即視幅越大,閱讀速度越快,實驗證明:人在閱讀時最大幅度可一次識別20--29個字母,一般人可識別4個詞左右。克服這一壞習慣,可以推薦以一個意群為視幅,這樣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也有助於對文章、句子的理解,提高閱讀的效率。
6、回視
這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已經閱讀過的內容不放心,而倒過去復視的現象。每人都有復視的可能,但應指導學生減少回視的次數。實踐證明,回視的次數越多,閱讀的速度越慢。減少回視,一要向學生提供程度不同的閱讀材料,使他們覺得難度適中,樹立讀懂的信心。二要使學生不斷地自我提醒,克服這一壞習慣。
7、心譯
心譯就是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用非英語思維模式理解閱讀材料,即英語→母語→英語,也就是說學生在閱讀時先將英語譯成母語,然後再經過母語去理解所讀內容。在這一過程中,無形中多了一個心譯過程,這是學生在掌握母語後再去學外語時常犯的一個毛病。馬克思也曾說過在忘掉自己的母語,再去學外語,這是學好外語的一個重要方法。要矯正這種毛病,就要讓學生認識到它的害處,認識到閱讀英語時用英語思維模式(英語→英語)理解所閱讀內容的重要性,並在平時閱讀中自覺去克服方可奏效。
8、過多地依賴工具書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遇到不懂的單詞或短語就頻繁地使用工具書,這樣做不但影響了閱讀速度,而且因為查字典,使文章意思零亂,不利於理解其中信息,增加了閱讀障礙,降低閱讀效率。克服這一習慣的方法是讓學生學會猜測,掌握猜詞的技巧,利用上下文意思、構詞法、同義、反義、定義、解釋等技巧得到詞的意思。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內容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了解正確的閱讀策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克服不良的閱讀習慣,都有助於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提高閱讀效率。
祝你能夠成功!
⑽ 做英語閱讀理解有哪些做題技巧可以採用
做英語閱讀理解,首先要靜下心,心浮氣躁的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文章篇版幅較長,你可權以先把問題看一遍,帶著問題去看文章能提高效率和正確率,做題的時候劃出證據句,方便檢查,如果看了一遍沒看懂就繼續看第二遍,這樣對文章能有個大致了解,若時間充裕看第三遍也是可以的,但看太多遍就沒多大意思了,閱讀理解最主要的還是講究心細,還要有一定的課外積累,平時也要有適當的聯系,如果做到這些,那考試的時候做閱讀就能得心應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