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關於中國生活變化的英語閱讀

關於中國生活變化的英語閱讀

發布時間: 2023-06-19 14:51:11

⑴ 跪求英語作文 以中國的變化為題

近代民俗變遷是近代社會變遷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與近代社會轉型相始終。近代民俗變遷涉及到社會各個角落、各個層面。以下從禮儀、消費、服飾、飲食、居住、出行、節日、婚喪等八個方面進行概括,大致可以窺見近代民俗變遷的基本脈絡。

1.禮儀習俗的變化:在鴉片戰爭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傳統的社交禮俗和祭典禮俗,包括稱謂、見面禮等仍在社會上占據主導地位。人們見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請安等禮。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勢,但在封建時代成為敬重、臣服的一種禮節,以體現封建社會的等級尊卑,跪拜主要對尊長,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禮,平輩之間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與此相適應還有一套「大人」、「老爺」、「太太」、「老太太」等稱謂。然而,開國以後,在沿海通商地區,受西方平等觀念影響,先是在新式知識分子內部,逐漸採用握手、鞠躬等見面方式,並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稱謂。1912年民國成立後,明令祭孔時「除去拜跑之禮,改行三鞠躬,祭服則用便服。」(註:《丁祭除去拜跪》,〔上海〕《申報》1912年3月5日。)不久,又明令廢除社交中實行的叩拜、相揖、請安、拱手等舊禮節,改行鞠躬禮為主。同年8月17日,民國政府公布了《禮制》,用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新式禮節的合法地位(註:《東方雜志》第9卷第4號,1912年9月。)。行鞠躬禮,使用「先生」、「君」的稱呼,反映出近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總之,脫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禮俗逐漸成為中國通常的「文明儀式」、「文明禮」,反映出社會禮俗的進步趨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際舞的流行、生日聚會以及同事宴請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際習俗的新變化。

2.消費習俗的變化: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侵入以及中國新式商業的產生和迅速發展,對傳統消費習俗產生巨大沖擊,並直接導致了消費習俗的變遷。在鴉片戰爭後的道光年間,享用洋貨在上層社會已漸成時尚,不過開始僅限於通商口岸等少數地區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紀末,隨著通商口岸增加到70餘個,於是洋貨消費遍及各階層,即使在雲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裡,也可見到不少洋貨,包括各種哈剌呢、嗶嘰、羽紗、法蘭絨、鍾表、玻璃等,一應俱全,而且其售價「並非貴得驚人」(註:姚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106-1107頁。)許多「農民亦爭服洋布」,中產之家更是「出門則官紗紡綢不以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註:宋延齋:《蒲圻鄉士志》,轉引自嚴昌洪:《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頁。)。此外,賽馬、賽船、網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點心、西式飲料、業余劇社、公園、室內音樂會、電影、電燈、電話、自來水、郵政、電車等西式生活方式無不影響到中國人消費方式的改變,使中國人消費結構、消費內容均發生重大改變。此外,以上海為例,色情消費、游樂消費也成為商人、富人等消費方式中的重要內容。

3.服飾習俗的變化:中國服飾習俗源遠流長,各時代都有絢麗多彩的服飾。至清代中國服飾則多以長袍馬褂為主,女子則穿旗袍。民諺有「孔雀翎,馬蹄袖」之說。服飾具有體現等級森嚴、褒衣博帶特點,這些弊端與近代人的平等要求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很不協調。為此,部分中國人開始接受西式服飾。在19世紀50年代,香港、廣州即有人模仿洋人打扮,華商更多有穿洋裝者。戊戌時期康有為力倡「易服」。20世紀初,當時青年穿西服的人漸多起來。1903年胡漢民任教的廣西梧州中學允許學生可以在歲時年節「披洋衣揖孔孟」(註:《胡漢民自傳》,〔北京〕《近代史資料》1981年第2期。),可見在學生中穿洋服的人已不在少數。當時的出「洋」留學生更多著洋裝。清亡後,曾出現過「洋裝熱」,在通都大邑,人們「趨改洋服洋帽,其為數不知凡幾」(註:《潘月樵請用國貨》,〔上海〕《申報》1912年3月4日。),在偏遠小城,「文武禮服,冠用氈也,履用革也,短服用呢也,完全歐式」(註:民國《慈利縣志》卷17,風俗。)。此外,洋式襯衣、絨衣、針織衫、西褲、紗襪、膠鞋、皮鞋等都漸漸普及推廣,總之,中國服飾中的西方因素不斷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裝則是近代中西服飾合璧的最典型標志。

⑵ 關於中國家庭最近幾年生活變化的英語作文

Recent changes in Chinese family life.

With the economic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impact of the various cultures, a great many earth-shaking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ese family life ring these two generations.

In my parents』childhood, it was pretty common that four generations lived under the same roof. The alt children usually undertook the responsibility of taking care of their seniors.

The whole family dined together and shared the interesting incidents they encountered in the daily life, which prevents the family members, especially the old people from loneliness. They could feel the warm emotional support from one another.

And the three meals a day prepared by the children with great care were better than any other presents for their parents. At that time, people put the family in the first place.

On the contrary, nowadays more and more nuclear families and dink ones are mushrooming. The majority of the alt children live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from their parents, even in the different cities.

Everything becomes digital, they express their love and care to their parents by means of e-mails, telephones, chatting-on-line and electronic cards. People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ir career, fame and wealth, but where is the position of family in their hearts?

To my mind, the changes result fro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s and the impact of the various cultures. At any rate, w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 to find time for our family, for our parents. After all, they need us and are unique to us.

翻譯

最近中國家庭生活的變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種文化的影響,這兩代人的家庭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我父母的童年時代,四代同堂是很常見的。成年子女通常承擔照顧老年人的責任。

全家人一起吃飯,分享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這使家人,特別是老年人免於孤獨。他們可以感受到彼此溫暖的情感支持。

孩子們精心准備的一日三餐比其他任何禮物都要好。那時,人們把家庭放在首位。

相反,如今越來越多的核心家庭和丁克家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大多數成年兒童居住在離父母數千英里的地方,甚至在不同的城市。

一切都變得數字化,他們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在線聊天和電子賀卡向父母表達他們的愛和關懷。人們非常關注自己的事業、名利,但家庭在他們心中的位置在哪裡?

在我看來,這些變化是經濟快速發展和各種文化影響的結果。無論如何,我們應該努力為我們的家庭,為我們的父母找時間。畢竟,他們需要我們,而且對我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

⑶ 用英語介紹中國三十年來的變化。急啊啊……

Great changes have been taken place in China ring the last 30 years. In major cities such as Beijing and Shanghai, millions of people are having private cars nowadays. However, Bus and bicycle were the most commo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because very few people back then can afford a car.

就這么幾句 你估計夠用了

大意:
近30年來中國發生了大變化。北京和上海這樣專的大城市屬現在私家車都有百萬輛之多。可30年以前,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卻是公交和自行車,因為大多數人還負擔不起私家車的費用。

希望能幫到你

熱點內容
夢想是可能的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02 20:01:00 瀏覽:835
中國人怎麼翻譯英語的 發布:2025-09-02 20:00:27 瀏覽:72
長長的胡須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02 20:00:26 瀏覽:979
區別對待翻譯成英語該怎麼說 發布:2025-09-02 19:54:24 瀏覽:770
因為它沒有營養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02 19:46:56 瀏覽:924
你爸爸高嗎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9-02 19:46:54 瀏覽:850
我和他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02 19:25:34 瀏覽:627
沒有意識到英語怎麼樣翻譯 發布:2025-09-02 19:24:07 瀏覽:82
英語繪本掃描翻譯手機怎麼弄 發布:2025-09-02 19:16:20 瀏覽:734
是的你很漂亮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02 18:55:28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