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Ⅰ 英語教學中怎樣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而在人教新目標英語教材中,其教學內容設計,充分展示了豐富的英美文化,擴展了中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在這一階段,使用現有教材仍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充分挖掘教材,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使語言技能的教學和傳統文化意識的培養同步進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了解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也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發展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鑒於此,我將在本文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思考,簡要地做一些分析和探究。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6840016.htm
一、英語學科教學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滲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從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來看,傳統文化對於培育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審美和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視智能、強調文化藝術修養、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等思想,有利於新時期的人的思想素質的提高。而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中西兩種文化的相互滲透和對比,可以提升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進一步認識,避免對西方文化盲目接受的行為,使中西文化在相互聯系和相互吸收中實現融合,從而樹立一種進步的、創新的、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2)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現在的青年學生們對英美文化津津樂道,但對中華傳統文化卻隻字不提。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助於青年學生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有助於加強他們對異國文化的認識,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而對於一個價值觀和人生觀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年學生來說,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更要教會他們用英語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語言技巧,從而提高他們的中華文化意識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我們在教學中,通過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對比,還可以激發青年學生對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與責任心,並指明中華文化對現實社會的指導意義,這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多年的東方文明歷史,對西方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所以作為新生代的21世紀的青年學生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
(3)通過滲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學習英語是為了交流,這種交流不但包括普通的日常交際,而且包括信息和文化的雙向溝通。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其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的知識灌輸為主,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雙邊教學的體現不明顯。而在現代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其教學模式採用更適合於學生的多樣化的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在我們的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適時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我們教學的有效性。
在以上的內容中,我們簡單地分析和探討了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麼,我們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呢?
二、英語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對於一線的初中英語教師們來說,我們除了必須完成課標要求的知識傳授任務以外,還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們在備課環節就應特別注意設計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問題。因為只有不斷地熏陶、不斷地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從而達到一種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使我們所教的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就能潤物無聲地繼承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並通過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從而實現中西優秀文化的融合。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前提是我們教師自身需要不斷提高認識及專業素養,不斷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由此看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教師必須先要以身作則,只有教師重視了,才能無形中給予學生影響和熏陶,從而讓學生能認識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需要新時代的新人類去繼承和發揚,也才能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學習更多的中華文化。
(3)在英語學科教學內容安排上,我們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與時俱進即指能准確把握時代特徵,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開拓進取,在大膽探索中繼承和發展。因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以人為本,摒棄舊思想、舊文化以及傳播的舊途徑,即傳播傳統文化必須要體現進取性、時代性、開放性和創新性。
(4)在英語學科教學方法上,我們要寓教於樂,突出學科特色。在人教新目標英語的每個單元里,我們都可以找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題材,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前動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預先准備。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只有在自主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才能更有興趣的去接觸、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總之,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要注意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使我們的英語教學寓教於樂,突出本學科的特色。
綜上所述,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認真學習英美文化,掌握必要的英語基本知識,形成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外,還應讓學生更多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聖人為友,與經典同行,繼承、發揚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同時,也讓學生更加懂得自尊自立,不斷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使命感。
Ⅱ pep六年級英語有哪些和中國傳統文化
pep六年級英語有Spring Festival(春節)的中國傳統文化。英語閱讀課堂作為英語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在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仍停留在淺表層次上,實效性不強。
大家要實現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更好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pep課堂語言和文化的融合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語教學中若要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利用導學案在課前布置學生查詢相關文化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調動和運用已有的文化知識進行知識重構。
因此,學生非常有必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查閱、收集、整理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初步了解其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學生通過課前查詢相關傳統文化的資料,然後在課中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進行分享和講述。
Ⅲ 如何把國學融入英語的教學
一、國學文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與文化存在著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關系①。眾所周知,學習一門外語不可能脫離目的語所賴以生存的文化和社會土壤。但源語文化,也就是中國傳統國學文化對外語教學的重要作用卻一直未引起教學雙方的足夠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處於「失語」的弱勢地位。這一現象背離了外語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中國融入世界和提升中國「軟實力」的大背景下,外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習者掌握一門了解外部世界的工具,而且還負有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提升教學雙方的國學文化修養,不僅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而且是向世界傳播和發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需要②。同時,這種辯證的語言文化學習意識,使學生在了解和學習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同時,能夠更加深刻地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瑰麗多姿。
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現實是,目的語文化在教學過程中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外語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單一的西方文化的輸入。在跨文化交際中,學生用英語表達或闡釋中國文化所特有的事物、現象或觀念的能力極其欠缺,從而直接導致跨文化交際障礙。因此,筆者認為,中國的大學外語教學不應當僅僅止步於對西方語言文化的單向輸入,而是應當將其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環境和土壤,在承擔起學習和引進西方優秀文化的同時,擔負起向世界傳播和輸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使命,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能夠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性,抵禦西方文化的沖擊。
二、國學文化的教學現狀
高校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培養大學生使用外語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師也充分意識到了文化教學對語言教學的促進作用。然而目前的現實是,母語文化即中國傳統國學文化在外語教學中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存在「中國文化失語症」的嚴重問題。教學過程中片面單純地以西方文化的單向輸入為主。高校外語教材中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微乎其微,不僅學生使用外語表達中國文化所特有的事物、現象或觀念的能力極其欠缺,就連很多教師對中國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未給予充分重視。很多專業沒有開設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甚至在很多高校連最基本的大學語文課程也給取消了。中國文化處於「失聲」的弱勢地位③。
而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重要現實是,學習者是植根於中國文化的土壤和氛圍中,必須首先要熟悉和認同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努力培養用外語表達自己母語文化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目的語文化,強化自己的跨文化學習意識,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劉潤清曾經說過:「學習外語時,完全脫離母語是不可能的。語言之間有些普遍現象,不參考母語,不與母語對比,會造成莫大損失。④」
三、國學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大學英語教學的施教者和組織者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高校外語教學承擔著向世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中國國際政治經濟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擴大,應當伴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和中國文化的對外輸出。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國人所使用的英語應當體現中國的文化,而不是英美國家的文化。大學外語教學絕不能成為只偏重目的語語言和文化的教學,而應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對外輸出的一個重要平台。王宗炎曾經指出:「跨文化交際是雙方的交流,而不是單方面向一方面學習。⑤」而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外語教學中,可以使學生通過對兩種文化的比較,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筆者認為,將國學文化融入大學外語教學,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渠道:
1)拓展和豐富教學內容,將文化對比和文化多樣性體現在外語教學中。
大學外語教學應當改變目的語文化單項輸入的現狀,在教學內容中融入和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學習具體層面融入中國文化元素,增強學生用外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
2)在教材設計中體現對外文化交流的主題,積極主動地向世界介紹中國傳統優秀文化。
大學外語教材應當適當強化中國文化元素,改變目的語文化一家獨大的強勢地位。例如,可以在介紹西方文化的同時,將其與中國文化作一對比,或者將經典的英譯中國文化篇章編入教材,或者在課後作業中布置有關英譯中國文化的作業,推薦學生閱讀經典的英譯中國文化讀本,以強化中國文化的對外輸出和交流。
3)在大學課程設置中增加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強化學生的民族傳統文化意識。
可以通過開設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經典導讀、中西方文化對比等課程,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提升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加強高校外語教師的中國國學文化素養。
高校外語教師不僅是外語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而且是提升學生國學文化素養的重要引導者。因此,提升教師本身的國學文化素養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可以通過組織教師觀摩和交流等方式,多渠道拓寬高校外語教師的國學文化學習途徑。
5)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外語表達能力納入測試環節。
在測試環節強化對中國文化元素的考核,是督促學生主動學習國學文化的重要途徑。可以通過閱讀、翻譯、寫作等形式,將對中國文化元素外語表達和認知能力的考查融入其中。
6)通過第二課堂和選修課等方式,為學生拓寬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渠道。
外語教師可以和漢語言文化等專業的教師開展多渠道合作,引導學生閱讀中國文化的英譯讀本,或推薦相關題材的電影等方式,多渠道拓寬學生跨文化學習途徑。
總之,大學外語教學應當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教學中強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增強學生植根於中國文化土壤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教材編寫、課程設置、學業考核等多方面強化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Ⅳ 中國文化英語教程
中國傳統文化英語是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讀音:[ˌtʃaɪˈniːz trəˈdɪʃənlˈkʌltʃə(r)]
表達意思:中國傳統文化。
詞性:通常在句中作名詞,作為主語或賓語。
固定搭配:intro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中國傳統文化概論。
例句
1、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中國傳統文化有其自身的特點。
2、My manager and I sought inspiration from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
我的經紀人和我一直試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表演靈感。
3、This film is a combination motion picture techniques.
這部影片是中國傳統文化與電影技術的統一體。
Ⅳ 英語教師如何堅守中國傳統文化陣地
1.提高自身修養,提高漢語言文化素質
中國的英語教師不僅是英美文化的傳授者,更要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英語也是一門語言,在學習過程中,它和漢語言、漢文化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在教授語法上,比較英語語法和漢語語法,目前漢語學習在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都沒有語法內容,這是我們中國中學語文教學的軟肋,英語教師應該承擔起教授漢語語法的重任。把它和英語語法作比較,這不僅可以為學生補上一課,更能使學生容易地掌握語法知識。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不斷地加強自身漢語言和漢語文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漢語文化素養,增強自身中西文化方面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縱覽本民族文化,站在中西文化比較的高度上,把握英語教學。
2.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中西方文化平等的意識
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中西兩種文化的差異,在課堂上對其進行比較並講解,有意識地將課本中可以聯想到的內容與中國文化聯系起來。以儒學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和以基督教
Ⅵ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
教育 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語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一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更多地了解我國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影響。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進一步使用恰當地閱讀方式與技能,如略讀(skimming), 快速閱讀 (fast reading),細讀(close reading)等
(3)情感目標:讓學生不但學習袁隆平的科研精神,更要學習他不計較名利,踏踏實實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閱讀課文更多地了解我國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及其影響。
教學過程
1. 話題的引導。(Pre-reading)
1).開頭通過設計了一首熟悉的詩歌,讓學生知道話題---farming.
2).涉及到提高產量從而解決世界飢荒問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中心話題--偉大人物袁隆平。
2. 跟讀與閱讀 完成導學案練習
貫徹目的與困難策略,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 文章 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採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1)、通過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略讀(skimming)的 方法 把握文章的大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2)、精讀各個段落語段,側重培養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的能力和猜測生詞的能力,學會欣賞文章中的優美 句子 。
3: 閱讀過程--淺層次閱讀。(Reading I)
1). 其中關於人物的基本信息中,通過設計了一個信息表格的淺層次閱讀練習,對文中人物有了初步了解。
2). 關於他的夢想,書本上描寫得非常生動,我讓班裡有藝術特長的學生畫了一幅漫畫,利用畫面反映課文第四段所描述的內容,同時用第一人稱配了聲音效果。
4. 閱讀過程--深層次閱讀。(Reading II)
在處理了一些簡單信息之後,閱讀人物最重要的是要讀出人物不同於其他人的成就以及值得學生學習的一些可貴品質。就這兩方面的內容,設計了一棵樹的形象,引導學生去尋找袁隆平作出的成就以及他身上擁有的可貴品質。
5.知識點的處理:由句子的分析帶出語言點,記住句子,記住了單詞用法
課後習題
一、單詞拼寫
1. ____________ vt. & vi. 斗爭; n.努力
2. ____________ adj. 感到滿意的
3. ____________ n.自由; 自主
4. ____________ vt. & vi. 配備; 裝備
5. ____________ n. 產量, 輸出量
6. ____________vt. 輸出 n.出口
7. ____________vt. 搞亂, 使糊塗
8. ____________ n. 補給; vt.提供
9. ____________ adj. 適當的, 相配的
10. ___________vt. 使膨脹 vi. 發展
二、單詞運用
1.We had a ___________(努力) to stop the criminal.
2. The document will be _____________ (傳閱) to all members.
3. I』ll type your report if you』ll baby-sit in e_________.
4. Our farm ___________ the market with fruits and vegetables.
5. We should s__________ the results of the exam briefly and report to the headmaster.
6. Sydney』s population _____________ rapidly in the 1960s.
7. He has a ____________ (曬黑的) face and bright eyes.
8. The plane _________ speed as it was approaching the airport.
9. The workers there worked _______ crazy, with only thirty minutes』 break at noon.
10. He __________ (耕作) the farm with great success.
Comprehending:Paraphrase these sentences.
1. At that time, hunger was a disturbing problem in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side
2.Using his hybrid rice, farmers are procing harvests twice as large as before.
3. Thanks to his research, the UN has more tools in the battle to rid the world of hunger.
4.He would much rahter keep time for his hobbies.
Consolidation Exercise;
1._____ your generous help, or I will not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A.Thanks to B. Because
C. Thanks for D. Thank to
2. It is so_______ that he is always making noises.
A. disturbed B. disturbing
C. disturb D. disturbs
3. He missed the bus, for ________ he came late for work..
A. whom B. that C.where D. which
4.你必須戒除掉自己吸煙的壞毛病。
5. 滿意於學生的成績,他如釋重負的笑了。
6. 他寧願在家裡看電視也不願意打 籃球 。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二
《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
一、教材分析
1.單元內容所體現的意義:本單元的主題為Celebration,主要是介紹了中外國家的一些主要節日,以及人們在一些重要節日的慶祝活動。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交際中的 文化 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2.課前的內容與本節內容的內在聯系:在Warm-up 環節部分,學生已了解一些關於「慶祝」的內容及相關詞彙,為本課的話題作了一些詞彙和內容的鋪墊。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年齡特點,和對學科學習的情感表現: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表現出多樣的學習技能和策略,喜歡把語言學習與自己的現實生活和興趣聯系起來。
2.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生對本課話題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s 已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經歷和 經驗 ;況且在Warm-up 環節,學生已了解了一些相關的內容及詞彙,這些都有助於語言活動的開展 。但是要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3.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其他技能:高一的學生已初步具備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但需進一步的提高。
三、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目標:
A.詞彙和 短語
seasonal, journey, celebrate, traditional, including, Lantern Festival, origin, decorate, take part in, burn down, sweet mpling, culture, Zongzi
B.重點句子
1)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celebrated by Chinese people.
2)In the old days, dragon boat races were held in Chinese communities.
3)Lanterns were usually lit by candles and decorated with pictures of birds…
2.語言技能目標:
1)提高從文章中獲取主要信息,並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2)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3.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用英語簡單介紹中國的節假日。
2)進一步了解我國的一些主要的節日及其相關的歷史源源,從而尊重 傳統文化 ,增強愛國主義精神。
4.情感與人文素養目標:
1)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變化,引導學生形成樂於與他人合作,具有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2)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學會獨立獲取信息和資源,並能整理、分析和 總結 ,從而充實生活。
3)通過文化的了解,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5.重點與難點:
1)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獲取信息,理解全文。
2)在語言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有一定的難度。
四、教學設計理念與策略
1.教學設計理念:1)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
2)採用激發主體興趣的教學模式。
3)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
2.教學策略: 1)Fast reading to get general idea.
2) Careful reading to get detailed information.
3) Free-talk before reading to mak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will learn.
4) Group work after reading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etter.
五、教學用具
a recorder, a computer, and a projector
六、教學過程
Step1 Lead-in
T: 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at festivals happen ring your favorite season?
( 以問題的形式引入本課的主題:Chinese seasonal festival. 由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導入課題)
S1: I liker summer. There are Children』s Day, Dragon-boat Festival and Mother』s Day.
S2: My favorite season is winter. They are Spring Festival and Lantern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
S3: ……
T:Well done. Thank you. Now, let』s enjoy some interesting pictures and guess what is happening and what is being celebrated.
(欣賞圖片和討論的同時,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與本課有關的三個節日上:
端午節 、 元宵節 和 中秋節 。並且通過圖片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節日和如何表達,如 清明 節, 母親節 等)
Step2 While-reading
1.Fast-reading
Read the texts quickly.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festivals.
Picture A Mid-Autumn Festival
Picture B Dragon Boat Festival
Picture C Lantern Festival
(快速閱讀環節中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 快速閱讀技巧 和獲取文章整體信息的能力,達到理解課文表層意思的目的。此類問題可提問一般的學生,增加他們 學習英語 的信心。)
1.Careful-reading
1)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first passage carefully and answer 3 questions below.
(1)When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ed?
(2)What do people eat on this day?
(3)Why is this festival important?
(細讀環節則是對重要的段落進行細讀,加大信息量,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選取了文章的第一段,引導學生觀察和提取與中秋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
2)在老師示範完第一段提問後,把學生分成兩大組,然後兩組間針對此段文章內容互相提問(以小組競賽形式進行,既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拓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發問和回答的能力,也從而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3)Read the texts again and fill in the table.
高中英語教案大全三
《Scientists at work》
一、教學背景分析
1. 單元背景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新的發明和發現都層出不窮。生活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學生們更應用心去體會並感受科技和發明創造者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進而能聯想到他們平時所學的學科及知識,並用英語為媒介進行知識的整合與串聯。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科技進步的同時,我們的社會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與爭論,因此如何正確的看待或處理這些問題,也成為廣大學生應該了解並掌握的知識。
2.學生情況分析
本單元的設計與實施是建立在學生經過高一上半學期新教材學習基礎之上。學生已經逐步的適應了在活動與任務中學習英語以及如何處理語言知識與活動開展的關系。並且,他們也已經形成並培養了一定的小組合作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分析
語言技能
聽:在聽懂教師向學生講述實驗中注意事項基礎上,繼續學習並強化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以及確定全文主要話題的概括能力。
說:應能在了解一定的現代科技發明基礎上,思考並學習如何對一種新的事物進行描述。同時能與他人進行交流,敘述事物的利與弊端。
讀:強化略讀、查讀等閱讀微技能,訓練通過尋找關鍵詞,主題句等方式更快速並准確的確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繼續運用已經掌握的基本猜詞技巧猜測部分單詞,並在上下文體驗中感受某些佳句給讀者帶來的深層含義。
寫:學習在對事物進行理性思考的基礎上,運用恰當的句型與詞彙描述對事物正反面的不同觀點,同時更應注重掌握一些必要的過渡詞增加此類寫作的條理性與層次感,並應熟悉議論性 作文 的基本寫作框架。
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
(1)。進一步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調查、采訪、討論等活動完成任務,取長補短,加強團體協作意識。
(2)。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不同學科特點的思考,體會學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通過話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指導學生用批判的思維去接受新的事物,增強他們的 辯論 意識與能力。
(4)。意識到科技工作的艱苦以及所必需的個人品質與素質,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語言知識
詞彙:學習並使用一些與science 和scientists有關的詞彙。
語法:進一步了解一詞多義現象與合成詞的構成。
功能:學習如何就某一事物給予別人指導與說明。
話題:掌握有關實驗說明的話題表達以及如何從正反兩方面對某一話題進行分析討論。
學習策略
指導學生運用已學會的抓重點、做記號、摘筆記等方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並鼓勵學生增加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合作,繼續培養正確的 自我評價 與相互評價的習慣,從而總結交流學習所得,進一步形成有效的 學習方法 。並指導學生把 英語學習 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發揮已掌握的使用工具書,查找資料、上網等方式增加用英語思維與表達的能力,了解實驗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向上的 學習態度 ,形成具有批判性的看問題習慣。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science and scientists。話題依附於聽力、對話、閱讀與寫作等語言載體中。本單元的話題內容與學生的日常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應該說是以英語為媒體讓學生表達他們對平時理化生等理科課程,特別是相關實驗,所想到及感受到的內容。因此,盡管本單元的話題對學生而言有著一定的難度,但卻有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中心,貼近學生生活而又富有時代氣息的特點。
Warming up設計了四幅與學生的理科課程有關的圖片,學生通過對日常熟悉的相干實驗工具及場地的識別,展開相關學科特點與學習的討論。同時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們在Listening部分能熟悉某些實驗室的規則及注意事項,掌握如何給予別人指導與說明,並能抓住文章的中心話題,捕捉相關細節內容,回答有關的問題。
Speaking則是一個極富時代氣息的討論練習。要求學生們能對現在熱門的尖端科技有所了解,(練習中提供了諸如Maglev train, cloning, nuclear energy, computer 與 space flight等內容)然後能就這些新的科學技術與工具進行理性的辨證的思考,既能感受到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利益,同時也能發現其中所存在的不足與弊端,並能通過討論、對話等形式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這一部分也應該是本單元寫作內容的一個鋪墊。
Reading講述的是科學家 Franklin的風箏實驗,從而證明Lighting and electricity are the same的 故事 。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能充分感受到實驗對於科學工作的重要性及科學家是如何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的。同時能落實材料中所出現的一些單詞與短語的使用。
Language Study是在本單元詞彙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並掌握一定的構詞法。主要是兼類詞、一詞多義現象及合成詞的構成。
Integrating skills 通過學生對科學家是否應利用動物進行實驗,從而達到發明新產品現象的討論,理性的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這一問題。同時在閱讀、思考與討論的基礎上,寫下一篇闡明自己觀點、立場與看法的短文。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能就某一話題進行合理的分析,並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展示一個物體的利與弊兩個方面。同時能在討論時學會運用哪些結構與單詞對事物進行評價,諸如「 It』s good / bad / harmful for… / It』s dangerous / expensive / important / unnecessary/ It brings people …/ It can help people…
(2)。掌握如何就某一話題給予別人指示與說明,能熟練運用 Don』t do… / Don』t forget to… / Make sure… / Remember that… / Do be careful of…等結構進行討論、對話與表演。
(3)。能進一步了解一詞多義及合成詞的知識。以便能更好的區別單詞詞義與猜測單詞詞義,利用構詞法知識擴充詞彙量,並能真正做到為閱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