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教學中預測的作用
閱讀思抄維能力的訓練有5個方面。
1)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分析語法結構,推斷生詞的大意;
2)概括能力。讓學生通過意群來概括段落核心大意,總結出關鍵句;
3)辨析能力。讓學生正確判斷選項之間的細微差別,找出與原文相符的答案;
4)定位能力。讓學生找到問題選項的在原文中的還原點;
5)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閱讀文章後能體會、概括出作者的語氣、態度、觀點。
具體教學設計,圍繞著5方面針對性的找原文,改編,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具備獨立編寫閱讀題和設計選項的能力。
『貳』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新課程英語閱讀訓練
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高低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是目前高中生應有的英語基本技能。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高考對此項能力的測試日益加強,比例也日益增大。近幾年的英語高考題,閱讀量大,難度高,有些考生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因此,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然而,在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學生和教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制約和影響著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下面我在分析閱讀能力的制約和影響英語閱讀能力的因素的基礎上,探討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對策。
一、影響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因素
高中英語的詞彙、語法、寫作等教學都應為閱讀教學服務。教師通過閱讀技巧的指點,閱讀方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這一最終目的。判斷一個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高低,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需要很多因素綜合起來才能構成一個人的閱讀能力。因此,要想幫助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就要先分析他究竟是哪方面存在問題。
1、英語知識水平的束縛。英語知識水平是指學生對單詞、短語、句子、語言規則等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的能力。學生對詞語和語法意義的了解和掌握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先決條件。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英語知識水平影響英語閱讀能力形成的速度和質量。
2、缺乏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及相關知識。由於語言的束縛,中學生對於英美文化背景,社會習俗,思維習慣及特有的語言表達形式了解甚少,這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學生對所涉及的話題有一定了解,才能夠加快對文章的理解,反之,則會感覺「不知所雲」。除了文化背景知識以外,其它方面的知識也會促進閱讀能力提高。
3、不良的閱讀習慣。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個心理過程。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優秀的閱讀者在閱讀時眼球的運動是跳躍前進,並伴有不規則敬磨停頓的。大腦對句子信息的接收,至少是以短語為單位,而對於段落信息的接收則應以句子或句群為單位。而不少學生,似乎讀得很快,實際上讀到結尾已不知道前面在說什麼了。
4、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能力差。讀完一篇文章後,一些學生只能夠講出其中的人物和個別情節,但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以及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卻一無所知。
5、處理生單詞的能力。對於任何水平的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都會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或片語。但這些生單詞並不一定都對理解文章構成障礙,有些不重要的細節可以忽略不計,有些單詞可以根據上下文的含義進行推測。
二、提高高中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積極探索英語閱讀教學的途徑、方法與技巧,克服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的影響,使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訓練,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是目前應當重視和研究的問題。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可以採用以下對策。
1、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在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是知識的建構者,他們的知識建構活動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效果。教師的核心作用不在於給學生傳遞知識,而在於如何引發和促進蔽搭學生的知識建構活動,教師的英語閱讀教學要以學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主動參加活動為基礎。
2、重視英語知識的教學。首先要夯實基礎,掌握詞彙,為閱讀掃除障礙。尤其要重視英語閱讀中的高頻詞彙的積累,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部分「攔路虎」。這樣學生先具備了相當的詞彙量,才能從辨認詞彙的基本技能提高到對抽象概念的掌握上,這樣也才能樹立學生成功閱讀的信心。二是提高分析復雜的句子結構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可通過以下途徑培養學生正確分析句子的能力:重視新學單元中所規定的語法項目的教學;重視閱讀材料中的典型例句的示範分析;教會學生獨立分析句子結構的方法。三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是指不通過反復思考就能感知語言含義的能力亮並斗。老師有必要通過詞的搭配、句的銜接、段的連貫等方面的大運動量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如果具有較強的語感能力,就不僅能快速而正確地理解讀物的內容,而且還能較准確地領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
3、讓學生多了解英美文化背景和社會知識。背景知識、風土人情、文化習俗是提高英語閱讀效率的非語言制約因素,教師應盡可能多地使學生通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使學生們了解到世界上最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動態。
4、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是引導學生進行意群閱讀。意群閱讀是以意群而不是單詞為最小閱讀單位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它不僅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有利於對句子的整體理解,而不是死摳字眼,逐詞理解。二是糾正學生「回視」的不良閱讀習慣。可以指導學生用手或卡片遮住已讀過的語句,使回視失去意義。三是增強和豐富學生閱讀時的思維預測定勢,培養學生的推斷能力。決定閱讀速度快的主要因素是迅速准確地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依賴對語言的熟練程度,另一方面依賴對人腦思維預測定勢的充分利用。老師如果能對學生進行推理技能的培養,再加上知識的長期積累、經驗的增加,使學生對閱讀材料中事物發展過程形成一個邏輯推理的定勢,必然能有效地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5、培養學生「語境悟義」的閱讀習慣。要求學生閱讀時,不要逐詞逐句地譯為漢語,而要努力去理解全文大意。如果遇到生疏的或意思把握不準的單詞,要盡量猜詞悟意,即運用上下文的線索推測生詞的字面意義,悟出詞語在句子或段落中的特定內涵。
『叄』 英語閱讀的技巧方法
關於英語閱讀的技巧方法
在閱讀教學研究當中,語言學家發現,一篇文章中不認識的單詞佔全文詞彙總量的比例只要控制在8%以內,是絕對不會影響到全文任何觀點的理解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英語閱讀的技巧方法,歡迎參考~
閱讀材料的選取
選用適合程度的語言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來看,如果所讀材料生詞過多,難免要不停地查閱字典,如果句子過分復雜,每句都須反復推敲,那麼學生必然很快失去閱讀興趣。因此所選材料應以熟悉的詞彙和語法結構為基礎。
遇到少量的生詞可以猜測其意義。猜測對提高外語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從文章的`體裁來看,所讀材料應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聯系社會生活,貼近學生實際。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閱讀策略的培養
在進行閱讀前後甚至同時,適當插入一些特殊的訓練對提高閱讀效果和培養閱讀能力大有好處。這些練習旨在幫助學生利用上下文揭示詞義,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和詞類形式,迅速抓住基本思想,並學會使用字典。學生必須逐步學會通過分析詞的結構以及上下文關系幫助理解詞義。閱讀短文還應遵循由整體到細節的原則,按「全文、段落、句子、詞語」的步驟閱讀文章。可採用通讀、細讀和復讀的方法找到最佳答案。
閱讀速度的提高
對閱讀的要求,首先是理解,其次是速度。讀得快,不理解等於沒讀,能夠理解而閱讀速度太慢,則效率太低,意味著閱讀能力不夠。因此學生在閱讀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在理解的前提下提高閱讀速度。速讀是一種找出文章大意的快速閱讀。通常在沒有時間仔細閱讀,或決定一篇文章是否值得細讀時,總是進行速讀。
;『肆』 英語閱讀教學活動
英語閱讀教學活動
閱讀理解是英語學習中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有助於鞏固和擴大詞彙、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下面我給大家准備了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的有效設計,一起來看一下吧!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讀前活動的有效設計】
目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已經成為小學英語教學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讓學生整體感知閱讀,有助於他們更好地理解閱讀中相關詞句的意義和用法,有助於提高他們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能力。步入高年級後,英語閱讀的篇幅變長,容量增大,閱讀中涉及到的大量的詞彙、句型、背景知識等讓大部分教師感到無從下手,難以把握。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成為了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師探討的熱門話題。
一、讀前活動的意義
讀前活動又稱為熱身活動,是英語閱讀教學的前奏和基礎。讀前活動的目的主要有:1.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2. 激活或提供背景知識;3. 引出話題;4. 為進一步理解閱讀掃清語言障礙。讀前活動對於建構閱讀文本的內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讀前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標題、猜測閱讀大概內容;也可以給學生介紹閱讀背景知識或進行關鍵詞的教學;還可以提出主旨性的問題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回答。
二、讀前活動的類型
1. 預測型語言准備活動
預測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預測型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標題或閱讀插圖後提出的主旨性的或涉及閱讀主要內容的問題,旨在激活學生的思維,為閱讀教學的展開進行鋪墊。
2. 鋪墊型語言訓練活動
讀前活動一方面能夠激活學生相關的背景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排除理解閱讀的障礙。在鋪墊型的讀前活動中,教師根據閱讀內容設置問題的目的不僅是尋求問題的解決,更是為了利用問題對閱讀中的語言點進行鋪墊,從而減輕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認知壓力,保證閱讀的整體性、連貫性和邏輯性。如教師在處理生詞時,應選擇學生較難理解的或是在上下文語境中不能解決的生詞,無需面面俱到,因為許多生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的語境來猜測、理解。
3. 導入型語言准備活動
話題導入是指教師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建立起閱讀文本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從而迅速自然地導入閱讀話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4. 背景知識滲透型語言活動
《英語課程標准》強調教學中要逐步滲透“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文化意識的滲透對學生的語言學習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讓學生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於他們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於加深他們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因此,教師要關注和挖掘語言文化的內涵。
總之,教師應把握閱讀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讀前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作好鋪墊。
;『伍』 閱讀預測的作用和意義
張悅群
所謂預測,有兩層意思,一是預,二是測。預,指預先或者事先,也可以指參與或干預。測,指測量或估計,也可以指推測、猜度、料想。因此可以這樣給預測下個定義:預測是人們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手段,預先推知和判斷事物未來或未知的結果。這種活動古已有之,早已存在,並且在今天進入了更高的發展階段。從哲學上看,它並不是看不見的、虛無的事物,而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事物,就是說: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預測活動,它都是客觀存在的。閱讀中有沒有預測?回答是肯定的。為什麼有人閱讀效率高而有人閱讀效率低?對於這個問題有一種饒有興趣的解釋,就是閱讀理解在本質上是一個假設過程,高效率的閱讀者更善於捕捉和利用文章的「線索」來對其意義和內容進行預測。
一、閱讀預測的主要機理
預測是一種推理性的認知技能。在具體閱讀過程中,預測指讀者根據對文章提供的各種線索(包括文字和非文字的)的察看和選擇,結合讀者已有的認知結構(亦稱圖式)和經驗,對文章的主題性質、內容、寫作方式等作出預先推斷。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認為讀者的背景知識是閱讀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這意味著閱讀理解有賴於讀者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只有當讀者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文章的信息發生相互作用時才能產生理解。預測可以激發和調動讀者的已有知識,使新信息變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前面的語詞被激活後把它的興奮擴到與之相關的概念和詞,閱讀者縮小了他認為下面可能出現的概念和詞的范圍,從而降低了提取這些概念和詞的閾限,很輕易地就聯想到應該出現的概念和詞。讀者對文章的思考已經注入了作者的思維流,與之同起伏,共運動。他幾乎不去仔細認識每一個字和每一個詞,只需掃視一下下面的句子里是否出現他預料將會出現的概念和詞就夠了。閱讀預測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果如所料,於是他的圖式就得到了強化,認知結構就得到進一步鞏固(即同化);一種是不如所料,閱讀對象在他的圖式中沒有出現過,於是他必須「回視」,必須檢查自己的預測思路,對自己的預測進行修正,對自己的認知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補充(即順應)。閱讀預測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這樣一個同化和順應的信息加工過程。
讀者對文章下文的預測能力不僅有助於加強對文章的理解,而且也是讀者是否理解文章的標志。預測能力越強,理解得就越好,閱讀效率就越高。因為高效率的讀者不僅知道文章中「哪些部分應該認真閱讀」,而且了解「哪些部分可以一帶而過」。這樣說來,閱讀中的預測行為也是一個決策行為。讀者每作出一個預測就是對自己的推理和判斷能力提出一次挑戰。這就使得閱讀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聚精會神地搜索文章提供的種種視覺信息,以證實或修正自己的假設。這就需要閱讀者在閱讀素質上具有必要的自我監控能力。換句話說,閱讀預測需要自我監控來保證,積極主動地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這種行為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讀者對自己閱讀預測的事先計劃和安排,比如多長時間速讀多少文字,精讀多少文字,是預測層次結構,還是預測語言內涵;二是對自己實際閱讀預測過程的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比如思想是否集中,意志是否堅強,與文意是否統一,與下文是否一致;三是對自己的閱讀預測行為進行必要的調節、校正和控制,比如有沒有抓主要線索,有沒有把握作者的思維流,是否閉起眼睛瞑想一下等。總之,閱讀預測的監控主要是指讀者對自己的動機、興趣、意志、方法等心理行為和操作行為進行必要的自我調控。成功的自我監控在於自我激勵習慣的養成和自我管理、自我組織能力的提高。
二、閱讀預測能力的培養
在我國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預測還沒有為大家所重視,還沒有被當作一種專門的閱讀技能來加以傳授和訓練。筆者認為應該採取「拿來主義」,引進和借鑒西方閱讀教學中的預測方法,系統地、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預測技能,提高學生的預測能力。 首先,豐富學生閱讀預測的「背景知識」。這個背景知識就是前文提到的圖式(schema),這個圖式就是閱讀預測的基石。認知結構理論按內容和作用將知識分為新知識和原知識,我們在此基礎上引進「後知識」這個概念,將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知識分為 新知識、原知識和後知識三類。在閱讀預測時,學生必須運用原知識(背景知識)和預測新知識(新材料),經過一定的信息加工形成後知識。這樣的後知識在下一次預測之中又轉化為原知識。良好的閱讀預測就在於促進原知識與後知識不斷轉化,循環往復,步步提高。原知識,既是上次預測所習得的結果,又是這次預測的新起點,在閱讀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對每一次閱讀預測做兩點工作。一是在每一次預測的時候,盡可能將其置於一個有意義的前後關系中,例如預測游記文章的游蹤,要把它安置於定點觀察和移步換形的關系中;預測別里科夫的戀愛故事,要把它安置於人物性格與人物行動的關系中。二是在閱讀預測活動後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對預測的結果,即獲得的後知識,進行歸類、編碼、貯存,以便以後閱讀預測時激活、提取和利用。另一個方面,引導學生注意和搜集來自教科書之外的周圍環境的各種經驗、來自各種大眾傳播媒介的知識,豐富他們閱讀預測的「背景知識」。其次,傳授一系列閱讀預測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捕捉視覺信息中有助於閱讀預測的「線索」。線索的外延比較廣泛,標題、插圖、圖表、中心句、過渡句、關鍵詞,以及體裁、題材、作者風格、時代背景等等。這些線索分別從不同側面為閱讀預測提供了一定的可以利用的條件。例如捕捉過渡句,預測下文內容:「五十年來的生活,一頁 一頁地展示在他面前」(《火刑》),可以預測下文是布魯諾一生中的主要事跡;「『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拿來主義》),可以預測下文是拿來主義應該怎樣做的方法和態度。讀者對文章的體裁和組織結構的了解以及熟悉程度,也會影響到對文章內容和信息組織方式的理解和預測。如果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窺視出文章的總體布局、作者的論證方法、思路的脈絡走向,就比較容易對下文作出預測。
展開全文閱讀 開始訓練學生預測,適宜選擇一些常見的共性比較明顯的文章。如選擇說明文和議論文的語篇和語段中常見的「演繹型」(即從概括到具體的表述過程),讓學生捕捉中心句、關鍵詞等線索進行學習理解,然後再向學生介紹一些其他類型的語篇、語段。具體閱讀時,應當鼓勵學生捕捉文章中的顯性線索,對文章的組織結構和展開方式等進行推斷,從而及時地把握語篇的整體意義和下文的基本內容。可以讓學生將第一段以後的內容用白紙蓋起來。在學生讀完第一段後,可以鼓勵學生根據第一段提供的信息對第二段內容進行預測,並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如果第一段是一個總體概述,那麼第二段是用具體事例來展開和支撐上文,抑或是對上文進行限定和修正呢?在學生對下文作出自己的預測和適當的討論後,讓他們讀第二段,驗證自己的預測是否正確。即使有的學生的猜測與文章大相徑庭,只要有道理,教師也應該鼓勵。讀第三段時,也可以重復上述教學過程。有投影儀設備的教室,可以將一段段文字分別投射進行預測訓練,可以設計多項選擇題。或者,在遇到便於訓練預測能力的典型的語段時,可以賣一個「關子」,故意留一段文字不讀、不講,讓學生說說這段文章的結構或內容。再次,培養學生在閱讀預測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向學生講清楚閱讀預測的重要性,樹立學生掌握預測技能的決心和信心,激發他們的動機和興趣。教給他們自我監控 的基本方法,使他們全神貫注地讀書,盡可能准確地預測,積極主動地檢查,耐心細致地修正。
不管科技如何發達,閱讀,對青少年來說,仍然是他們學習一切科學的最主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致力於培養高效率和高層次的閱讀者,而預測訓練正適合這樣的要求和目的。希望筆者提出的此課題能引起廣大同行的重視。
摘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7年第6期
『陸』 如何進行高中英語有效課堂閱讀教學
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 教學准備的有效性
教學准備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學准備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是一個決策者、創造者,而不僅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所以教師在教學准備時,必須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1.認真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准備的基礎。例如,在解讀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時,教師要把握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英語在世界上的發展情況。教材安排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僅在於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的發展,學習說明文的結構,更重要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2.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有效教學准備的核心。以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為例,教師在認真解讀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Teaching aims 教學目標
①Knowledge aims 知識目標
a.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include, international, native, modern,culture, actually, vocabulary, rapidly, play a role in
b.Important sentences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②Ability aims 能力目標
Develop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 .
③Emotional aims 情感目標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English language and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so as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學重點
①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②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教學難點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ummarizing an article.
此外,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是有效教學准備的另一個重點,其中的合作探究活動更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它可以引發學生對英語發展的一些思考,讓學生大膽發揮想像力,暢所欲言,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課前的教學准備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師在教學實施之前,必須要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有效地設計教學活動。
二、 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教學准備是基礎,而教學實施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亦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激活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大量研究表明,一個低效的閱讀者很難對所閱讀的材料產生興趣,更談不上喜歡,其結果就是閱讀量很小,閱讀量小反過來使其在今後的閱讀中很難理解相關材料,對材料的不理解又使他失去了繼續閱讀的興趣,這樣便形成惡性循環,反之則能形成良性循環。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還可以使其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這種知識的積累又為其以後閱讀活動中背景知識的激活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激活背景知識的策略有很多種,比如,使用網路視頻或圖片資料,敘述與主題相關的故事,辯論法,提問法,小組討論,預測課文內容等等。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1的閱讀文章摘自《安妮日記》,對於剛剛升上高中的中國學生來說,閱讀這樣一篇英文原著還是有相當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估計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困難。因此,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使用網路視頻和圖片資料向學生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及當時猶太人的悲慘命運,這樣學生就能從時代背景出發思考安妮所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再學習本課的文章,就不難理解安妮當時的心境和為什麼將日記視為自己的朋友,從而深刻地領悟安妮日記的內涵。
2.教學輔助工具的有效運用
①科學設計表格
閱讀是一個接收信息、加工信息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採用表格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提取具體信息、組織信息、整理信息,並讓學生發表見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表格:
Paragraphs
Main ideas
1
The spread of English in the world
2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in spite of differences
3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4
English is spoken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second language in Africa and Asia.
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經過討論、小組合作找出各段落的主題句,然後在各段中找出支持這些主題句的論據。或者也可以以填空題的方式讓學生完成該項任務。總之,學生在完成這張表格之後,就對文章的脈絡結構了如指掌了,對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可見,表格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於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思考、討論和其它相關活動,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科學設計表格有助於提高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②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英語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呈現色彩繽紛的圖像和畫面的現象越來越多,甚至還呈現電影片斷等生動的動畫影像,產生了極其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NSEC Mole1 Unit1的閱讀文章《安妮日記》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將德國法西斯殘害猶太人的電影片段及圖片資料呈現給學生,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們便能牢牢地記住了這段歷史,在感受外國歷史的同時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的課堂教學怎麼會不高效呢?
③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增強閱讀教學效果
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沒有交流那我們學的就是「啞巴英語」。為此,教師在閱讀課堂上要給學生創造豐富的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做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同時也能增強閱讀的教學效果。那麼又該如何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呢?方法當然有很多種,比如說我們最常用的討論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學們的思維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時,在學習完課文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學生們分成四人一小組,討論該問題,討論結束後,由該小組的組長向全班同學呈現小組討論的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學生們把課文里學到的一些表達方式運用起來,加深了印象,並且在互相討論時,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盡最大努力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用各種方式,給學生多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④巧妙滲透情感教育,高效提高閱讀水平
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教於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是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4的閱讀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講述的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發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教材設計的目的是在訓練學生閱讀技能的基礎上,讓他們了解地震的有關知識,學習在地震或突遇的災難中如何自救、救人。文章的主題有利於培養學生逃生的基本常識,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教師可以此為教育契機,組織學生討論「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What should we do ?」,引導他們談談地震前可能發生的一些異常現象及如何提前做好准備。這樣,融德育於教學之中,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逃生教育。
三、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評價是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構建課堂交互活動的重要保障。恰當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深受鼓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根據「新課程標准」的要求,教師在教學評價時要自始自終,要適時,要堅持公正、全面、科學的原則,堅持以正面表揚和激勵為主的原則,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要有益於保護並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交互活動有序地開展和進行。同時,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多彩,方式要多樣,可以用表情、手勢和眼神等來代表語言。當學生表現較好時,教師可以用以下評語:I think you deserve the highest praise. /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 Your presentation is wonderful. 當學生活動不太順利時,教師可以說:Don』t worry.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 That』s better than I could do./ There』s nothing to feel discouraged about. 當學生缺乏參與活動的勇氣時,教師應如此鼓勵:Cheer up, boy! / We feel you should go ahead. / You have our whole-hearted support.」 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此,注重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也是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教學反思的有效性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
一節課上完,總有成功之筆和失敗之處。教師可以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感受深刻的、達到預期效果的、好的做法及時地記錄下來,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而對於那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要分析其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地記錄下這些成功和失敗之處,進行取捨,使之成為日後教學的指導和借鑒。
總之,閱讀教學是整個高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已經興起,如何適應改革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閱讀課教學的嘗試和探討,是廣大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待我們去實踐,去創新,去積累,長此以往,聚沙成塔,必有收獲。
『柒』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如下:
一、有效預習——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材料和預習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背景知識材料有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視野。
預習練習能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使預習有的放矢。課前預習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作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准備。
3.設計任務英語閱讀。教學必須在主體參與方面解決問題,增加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的機會和時間。英語閱讀教學形式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式」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式」。
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式活動,就是讓學生作為閱讀實踐活動的主角,並使閱讀活動作為一種主動的、探索式的認知體驗。在「任務式」活動中,教師應多層次,多形式設計閱讀活動。
『捌』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學生實踐為基礎來引導學生多看、多讀、多練,通過一系列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的技能,提高其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英語閱讀的教學策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讀前活動:利用與話題相關的材料,激發學生大腦中已有的知識網路
1. 教師用與話題相關的關鍵詞、圖片、歌曲、錄像等導入,開展熱身活動,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使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狀態。例如,教魯教版八年級(上)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時,我先給學生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歌You and Me來導入課文,讓學生在歌聲中領悟到通過學唱英語歌曲也能提高英語水平。
再如,教魯教版九年級Unit 11 Reading It’s important to get enough sleep時,我針對中學生面臨中考,學業負擔重、睡眠不足的現狀,提出以下幾個問題: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 Is it enough for you? Do you often feel sleepy when you have a lesson? What will happen if people don’t have enough sleep?學生反映熱烈,他們有了想去了解課文的需求,產生了閱讀願望。可見,課前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內容,構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圖像。
2. 通過標題和插圖預測閱讀內容。這相當於閱讀前的熱身,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
標題:標題往往言簡意賅,提綱挈領。魯教版初中英語自八年級起,每單元的reading都有標題。標題與內容緊密相關,不要忽視標題的作用。通過解讀標題引領閱讀活動是一種實用的閱讀策略。標題有助於預測文章內容,成功的預測能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下一步閱讀和理解做好鋪墊,同時活躍課堂氣氛。一般說來,可引導學生對文章標題進行以下預測:
Read the title, guess what’s the passage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is about?
What question can you rais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What would you write about the title if you were the writer?
例如,教魯教版八年級(上)Unit 4 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時,通過對課文標題的預測,引領學生了解支教老師和貧困地區孩子的生活,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插圖:學生在閱讀之前,往往先看插圖。通過看插圖,可以對閱讀材料有個預先的認識。
例如,魯教版八年級(上)Unit 7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中講的是說英語國家的etiquette,文中的插圖畫的是在公共汽車上各種不文明的行為,在閱讀之前,先讓學生看圖分析,用英語說出不文明的地方在哪?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去認真閱讀。
再如,魯教版九年級Unit 7 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中的插圖簡單明了,一看就明白e-mail English 的兩種構成方法,即abbreviation和homophone。學生對這種插圖會過目不忘,同時也通過插圖對文章有了預測。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預測也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積極而有效的閱讀是讀者不斷地預測並且不斷驗證預測的過程。
二、讀中活動:運用整體閱讀的教學理念,對課文進行整體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速度
1. 英語閱讀教學應遵循語篇整體教學的原則。整體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一定詞彙量的基礎上,以較快的速度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獲取所讀文章最大信息量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只是把語言的基礎知識如詞彙、句型、語法結構進行簡單處理,學生理解的知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不利於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無助於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過程應是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通讀全文,藉助上下文等來揣測詞義,理解句子的`隱含意義,弄清全文的大意、層次結構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閱讀時,根據文章內容,提出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速讀全文,從整體上理解文章,找出問題的答案,找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每個段落的主題句。這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於學生日後寫作水平的提高。例如,教魯教版九年級Unit 9 Section B 3a 時,我提出兩個問題:
How many disast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reading?
When and where did they happened?
通過閱讀全文,才能正確回答出這兩個問題,並對全文有整體的了解。在第二遍閱讀時,我提出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
What happened to the water level in Fushun? Why?
Why did people stay in New Orleans ring the flood?
Which of the disasters in the reading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erious? Why?
2. 文章標題、篇首段、結尾段、每段的第一句往往體現著文章的主旨大意,篇首段會揭示主題,引出文章的核心問題;結尾段則會概括全文內容,再次闡述中心思想,與篇首段相呼應,使讀者對文章有更清晰的認識。
如魯教版八年級(下)Reading 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可以引導學生讀小標題來抓住文章的重點:By learning to forget, 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 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這三個小標題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抓住解決問題的三個主要方法,便於完整地理解課文。
此外,要培養學生找每段的主題句、關鍵詞(主題句往往在句首或句末)。如魯教版八年級(下)Section B 3a的郵件中,My family and I want to take a trip this summer somewhere in the east of China. I hope you can provide me with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kinds of vacations that your firm can offer…這一句就是文章的關鍵句,下面的內容就是圍繞此句來寫的。
三、讀後活動:通過完成各類習題,鞏固運用語言材料
1. 設計詞彙練習,引導學生歸納詞彙、結構的用法,也可以編選擇題、填空題、詞義配對題。
2. 利用圖表題可以使學生更具體、全面地獲取與文章相關的信息或細節,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3. 圍繞閱讀內容開展語言交際活動。如:復述整篇課文或片段,或進行改寫、續寫等,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就某一事件或人物展開,讓學生進一步熟練閱讀材料和內容,鞏固所學語言,理清結構層次和意圖,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總之,要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應該積極探討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採用語篇的整體教學法,結合任務型閱讀,有效地提問來貫穿整個閱讀過程。同時,要運用預測等方法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技能。如果能持之以恆地堅持閱讀,並成功地運用閱讀策略,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玖』 高中英語閱讀課讓學生對題目進行預測有什麼好處
可能會蒙到高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