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科閱讀規劃
① 如何制定英語閱讀計劃
學習英語最常遇到的問題,便是詞彙不足。詞彙不足的人在英文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都會受 到嚴重限制。所以詞彙量的多少在英語學習中佔有重要地位。
一般認為背單詞是件既吃力,又往往成效不彰的苦差事。實際上,若能採用適當的方法,是可以縮短 擴大詞彙量所需的時間,並且提高記憶單詞的質量的。下面將介紹五種單詞記憶法。
一、結合記憶法。
將比較生疏,不常用的單詞放入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中,結合句意來記憶單詞。遇到此單詞時, 若詞義忘記,則可通過回憶所在句子的意思來記憶單詞。例如:
slope
n. ①傾斜;坡度;斜度
There is always a certain slope in a ship『s deck.
船的甲板總有幾分傾斜。
②斜面;斜坡
We climbed the steep slope of the hill.
我們爬了那座陡峭的傾坡。
vi.傾斜。
The railroad slopes up slightsly at this point.
鐵路在此處有輕微的傾斜。
critical
adj. ①批評(性)的,吹毛求疵的
I don『t like people who are too critical about everything.
我不喜歡對每件事都太吹毛疵的人。
②緊要的,關鍵的;危急的
His condition is reported as being very critical.
據報告他的情況非常危急。
通過此法來掌握詞彙,既有助於記住單詞本身的拼寫、拼讀,又可同時熟悉詞的詞義、詞性、用法和 搭配,比孤立地背記單詞效果要好。
二、同類記憶法。
將同類詞彙收集在一起,同時背記。注意,同類詞彙與同義詞不同:同義詞是指意思相同,而同類詞 是指基本屬性相同、具體意義的層次,級別或范圍不同的一類詞彙。
如headmaster和principal是同義詞,都表示,「中小學校長」;president和chancellor是同義詞,都 表示大專院校「校長」。這兩組詞是同類詞彙,都表示「校長」,但具體級別不同,所以兩組詞不是同義 詞。
再如bachelor(學士)、master(碩士),doctor (博士)三個詞都表示學位授予的情況,「但具體級別不同,所以這三個詞也是一組同類詞彙。
這樣,將同類詞彙放在一起記憶,當遇到其中一個詞時,頭腦中出現的就是一組詞,效率大大提高了。
三、比較記憶法。
把同義詞或形似詞放在一起,加以區別、說明來掌握單詞的方法。記憶的過程是一組組,一對對單詞 同時記憶。這種記憶方法可以記住單詞拼寫的同時,還掌握了詞與詞的區別和各自特殊的用法,於是將平時極易混淆的單詞清楚地區別開。例如:
同義詞admit和confess均表示「承認」。
但confess,含有「坦白」,「懺悔」,的意思, 而admit卻無此意。admit除含有「承認」之意外, 還含有「允許,接納」的意思。
acquire、inquire、require是三個形似詞,拼寫很相似,但意思卻完全不同:acquire(取得,獲得)。 inquire(打聽,查詢)、require(需要,要求,命令)。
四、構詞法記憶法。
通過掌握構詞法來記憶單詞。英語主要有三種構詞法:
1)轉化,即由一個詞類轉化為另一個詞類。例如:
picture(n)畫-picture(v)描繪
water(N)水--water(v) 澆水
2)派生,即演過加前綴或後綴構成另一個詞,例如:
happy--unhappy(加前綴)happiness(加後綴)
3)合成,即由兩個或更多的詞合成一個詞。例如:
wood(木)+cut(刻)--woodcut(木刻)
pea(豌豆)+nuts(堅果)-- peanut(花生)
這種記憶法可以將具有同一基本意義的不同詞性或具有相反意義的一系列單詞同時記憶,使不同單詞的詞義、詞性不易混淆。
五、根義記憶法。
利用根義代替記憶多義,可以解決「沒有生詞」卻老讀不懂的問題。比如要問immediate(ly)是否已 記住,回答當然是肯定的。那麼就請看下面三個 「沒有生詞」的片段:
a) The woman immediately behind the car.
b) She is my immediate neighbour.
c) the immediate cause
若沒有讀懂,那麼就請看immediaie(ly)根義
中間沒有間隔(地) ---代記---
1)(時間)立刻;
2)(空間)緊挨,通接,緊跟,
3)(關系)直接
② 四年級英語學科教學計劃範文模板
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支配感;鼓勵學生們將語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終的產品。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年級英語學科教學計劃,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四年級英語學科教學計劃範文一
一、指導思想
國家《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提倡任務型教學模式,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
二、學生情況
本學期我繼續任教四年級二個教學班,甲班19人,乙班15人。我運用了多種辦法,兢兢業業,但是四年級各班還都存在差生面的問題。對教師課堂上的操練和課後的培優輔差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然而,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還是存在很大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抓住這一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才能有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四會」能力外,還要注意對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培養。特別是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師還要對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小學新標准英語》第八冊共有10個模塊。在各模塊有兩個單元,每單元設計了以下幾個部分:首先是listen,point and find「I want」。在這部分學生會看到本單元的基本故事,書中的小朋友在用英語互相交流。學生要認真聽,認真看,理解他們在幹些什麼,說些什麼,然後努力去學著說。然後是Listen and say。這部分是對重點句型的練習與鞏固。接著是practise。這部分設計了一些課堂活動。學生可以按照書中的範例,運用前面學到的表達方法進行交流,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用英語聽、說、做、玩、演的技能。第二單元還專門設計了listen and say.then sing.在這里,同學們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內容,唱一唱,說一說,玩一玩,做一做,動動腦筋,使英語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這學期的教學內容,在繼續培養學生的聽、說、寫的基礎上,繼續側重學生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同時也繼續要求學生在寫能力方面進行要求,引導學生寫出簡單的小短文。比如書信,海報等。繼續對出現在每一個模塊中的語法點進行形象的,生動的講解。做好小學階段的復習工作。在復習階段,應該注意區別優秀生和學困生,加大練習量,讓學困生吃飽的同時,優秀生吃好,復習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復習重點:
復習框架如下:
1、單詞復習:總結歸納三年級上冊至六年級下冊的單詞,分為水果、蔬菜、顏色等二十七個版塊,根據內容的多少,平均每天復習兩個版塊,循環式復習。
2、語法串講:在語法串講中,重點講一下學生易混淆的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式,通過試題訓練讓學生對於英語中的時態又更深層的了解。
3、寫作練習:每兩周至少一篇英語作文,學生練習,教師認真批改並及時反饋給學生。
4、試題練習:態薯只有理論學習而無實踐不利於學生的掌握,精選幾套會考試題讓學生進行練習,通過做題找出學生容易出錯或難理解的題反復練習、講解讓大部分學生真正能掌握。
四、單元重點難點分析
1、復習一般將來時的運用。
2、復習鞏固過去時。
3、復習現在進行時。
4、復習鞏固特殊疑問句。
5、繼續學習動詞的過去時態。
6、學習簡單的一般將來時態的表示方法。
五、教學方法
1、提倡任務型教學,亮閉悄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支配感;鼓勵學生們將語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終的產品,讓學生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充滿合作和競爭意識的活動中,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等方式或者運用他們所能的語言(模仿、動作、關鍵詞、圖畫等)來交際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並匯報結果,從而敬渣達到「用英語做事情」的目的。
2、盡可能為學生學習語言創造情境。利用圖片、模型、實物、簡筆畫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勢、動作、表情等體態,利用CAI課件、錄音、錄像等現代教學設備,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提供各種教學語境和真實的交際場合,營造英語交際情境和氣氛。
3、實施趣味性教學,精心設計游戲、競賽、猜謎、音樂、詩歌、扮演角色等活動,使學情趣化,給學生以愉快的情緒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向著目標不斷進取。
六、學困生轉化措施
「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教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無論是多麼優秀的班級,都會存在「學困生」,英語課堂亦是如此,因此,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作為一名教師,要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他們,用真誠的愛心去理解、關心他們,用無比的耐心去幫助他們,從而使他們的學習不斷的提高。
四年級英語學科教學計劃範文二
一、指導思想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和書寫,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四年級學生共70人,通過半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入門,開始進入狀態,對英語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也有個別學生由於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學習效果較差,對於他們要因材施教,注重差異,找出優缺點,本學期及時改進,共同進步。
三、教學目的、任務
1、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書寫的習慣。
2、發音準確、朗讀流利,准確掌握書中的重點內容。
3、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用語的.交流。
4、能夠用簡單的句子進行寫作。
5、熟練掌握所學歌曲、chant等。
6、了解西方文化,初步知道課文的文化背景。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提高課堂效率。
(2)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
(3)發音清楚,語調正確,書寫工整。
2.難點:使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語成績。
五、方法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新標准英語》教材,進行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創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和TPR全身反應法,並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3、創設英語情景和環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里習得「第二語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語,英語中有生活」。
4、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肯定他們的進步(尤其是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朗讀和書寫的習慣。
5、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幫助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提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
6、多教授chant和歌謠或小故事等促進學生多單詞和句型的記憶。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7、課堂盡量英語化,打好每名同學的英語基礎,重點提高差生的英語功底,同時適當地補充些課外內容,強化口語和應試能力,對每一單元的內容力爭人人過關。
8、練習形式多種多樣,手、腦、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結合,基本功操練與自由練習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結合。通過大量地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地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地基礎,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
四年級英語學科教學計劃範文三
一、學情分析:
今年我擔任四(1)、四(2)、四(3)、四(4)、四(5)和四(6)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四年級英語是小學英語學習的關鍵階段,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興趣會隨之減弱。尤其從這學期開始,對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聽、說、讀、寫的技能。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這一階段的核心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景對話,訓練學生的聽說技巧,提高其會話能力,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在情景中學,在情景中使用,引導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6個單詞和聽、說、讀、寫26個字母並且能聽、說、讀、寫36個單詞(包括教室、書包、同學、傢具、住宅結構、家庭成員、職業、數字、愛好、食品和飲料、餐具等幾個話題),和進行簡單的運用。
3、能聽、做7個「TPR」活動。
4、能學會2個小製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聽、說吟唱8首歌謠。
7、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范。
四、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鑽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
2、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3、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4、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5、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范、正確地書寫。
6、經常檢測,多種形式的測驗,從而使學生鞏固所學,並即使轉化後進生。
五、教學進度表
略
③ 英語閱讀課思維導圖
英語閱讀課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性思維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強記憶力、組織力與創造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語閱讀課中的思維導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參考一下!
【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摘 要】 本文以人教版英語教材“Go for It!”八年級上、下冊的若干閱讀教學設計片段為例,介紹了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如何以圖式理論為指導,運用思維導圖在讀前、讀中和讀後階段對英語閱讀課進行規劃設計,以促使學生在閱讀的整個過程中調用語言、內容和形式三種圖式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並通過閱讀發展說和寫的能力。
【關鍵詞】圖式;圖式理論;閱讀;閱讀教學;思維導圖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閱讀是一種語言技能,是一種理解的技能,是構成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結束時,學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並發展學生的說和寫的能力,而圖式理論的指導和思維導圖的運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圖式理論從圖式的角度解釋閱讀理解的過程(Carrell & Eisterhold, 1983)。圖式就是知識在大腦中的儲存單位,是人們已有的各種知識的總和以及與此聯系的認知格局和模式。人們處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調用大腦中的圖式,並依據圖式來解釋、預測、組織、吸收外界的信息。根據圖式理論,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決定,即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先前的語言知識,即關於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主題的熟悉程度,即狹義的背景知識。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體裁和篇章結構的了解程度,特定的內容需要特定的結構來進行有效的表達。因此閱讀理解不僅受到文章的語言和內容的影響,還受到文章結構的影響。如果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這三種圖式,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何廣鏗,2001)。而思維導圖是一種強有力的圖形技術,它可應用於閱讀、研究和學習等各方面,釋放出大腦的真正潛力(東尼·博贊,2009a)。
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依據大腦的放射性特點發明的一種可視性的、發散性的思維工具。它是一種將思想圖像化的技巧,也是將知識結構圖像化的過程,它利用色彩、圖畫、代碼和多維度層次等圖文並茂的形式來增強記憶效果(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思維導圖通常將某一主題置於中央位置,主題的主幹作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條分支上使用一個關鍵詞,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整個圖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經網路圖(東尼·博贊,2005)。網路圖可以充分體現文章的層次和脈絡結構,即形式圖式;位於中央位置的主題詞和主幹位置的關鍵詞體現了文章的內容話題,即內容圖式;分支下的關鍵詞信息體現了文章的細節,充分關注了文章的語言知識,即語言圖式。思維導圖的運用能發散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激發、豐富和鞏固閱讀過程中所需的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
二、圖式理論的指導與思維導圖的運用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筆者以圖式理論為指導,運用思維導圖對閱讀課的讀前、讀中和讀後三個階段進行規劃設計。下面以人教版英語教材“Go for It!”的三個閱讀教學設計片段為例對思維導圖在閱讀課中的運用進行介紹。
1. 讀前環節
讀前任務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搜集、了解與所要閱讀材料相關的信息,激活頭腦中的背景知識,預測文中將要涉及的內容等(祖瑞,2011)。學生對文章主題越熟悉,閱讀理解的難度就越小。現以八年級上冊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中Section B 2b閱讀教學的讀前設計為例展示思維導圖的運用。
筆者先在黑板上畫出圖1,並與學生展開對話,然後在對話的過程中繪制出圖2。師生對話如下(加下劃線的詞彙表示課文中的新詞彙或關鍵詞):
圖1
T: I've drawn a cartoon character on the blackboard. Do you know who it is?
Ss: Yes, it is Mickey.
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ckey?
S1: It is a black mouse with two large round ears.
T: Yes, it is easy to draw it on the blackboard. It is quite simple. 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him?
S2: I know that his girlfriend is Minnie, another cartoon character.
S3: I think he is very popular and I love him very much.
T: Me, too. Many people like him. He is popular and famous. Do you know who created Mickey?
Ss: Disney.
T: Yes, Walt Disney. He was a great man. Because of Mickey Mouse, a simple and little mouse, Walt Disney became rich and successful. Now we are going to read an article about Mickey. What will the writer talk about in the article? Can you guess?
S4: I think the writer will talk about why Mickey is so popular.
S5: I think the writer will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Walt Disney.
T: Maybe. Let's read the article and see if your predictions are right.
圖2
圖像可以自動地吸引眼睛和大腦的注意力,它可以觸發無數的聯想,是幫助記憶的有效方法(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教師通過米老鼠的簡筆圖,形象、生動地導出了文章的主題,激起了學生無限的想像。記憶時所用的想像越生動,記憶的效果就越好(東尼·博贊,2009b)。圖1有效地觸發了學生的聯想和回憶。教師緊接著通過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ckey?”讓學生說出米老鼠的相關信息,激活學生已有的內容圖式;在師生問答的話輪中引出會造成理解障礙的新詞彙cartoon character、simple、girlfriend、rich、successful,並添加到思維導圖上,同時把問答所用到的關鍵詞Mickey、Minnie、Walt Disney、popular、famous和a black mouse with two large round ears也添加到思維導圖上,這樣既呈現了新語言知識,也激活了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為他們提供了相應的語言圖式;最後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預測,激活學生有關米老鼠的背景知識,即內容圖式。讀前環節不僅讓學生熟悉了閱讀文章的主題,激活了學生的內容圖式,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語言圖式,也給予了學生新的語言圖式,而且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環節就能更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
2. 讀中環節
讀中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從篇章中獲取主要信息。教師應善於利用信息轉換手段,從整體理解的角度設計有效的任務和活動,以完整的視覺表象形式將課文的主要內容生動、清晰地呈現給學生(楊延從,2007)。下面以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Section B 2b讀中階段的三項任務為例進行說明:
[任務一]略讀
讓學生略讀文章,找出每個段落的主題句,並圈出主題句的關鍵詞或重要部分。同時告訴學生,主題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個句子,通過主題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該任務是訓練學生的略讀技能,教師要告訴學生略讀是眼睛看著閱讀材料上的某個預選部分,以獲得對所讀材料的整體性理解(東尼·博贊,2009a)。學生通過略讀很快找到了三個段落的主題句:Do you know what a resolution is?/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resolutions./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most resolution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並找出各主題句中的關鍵詞或重要部分,即resolution、different kinds of resolutions和most resolution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該任務為學生提供了每個段落的主要話題,即內容圖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文章涉及的話題是決心,每段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是決心、決心的種類和多數決心的相同之處,從而快速把握課文的大意。
[任務二]跳讀
讓學生跳讀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找出支持這兩個段落主題句的細節。首先引導學生讀圖,確保學生了解圖片中的信息。如圖3(文章第一段)以決心為主題,從決心的含義、最常見的決心、何時下決心、為什麼下決心以及怎樣下決心五個方面介紹細節:
圖3
圖4(文章第二段)以各種不同的決心為主題,介紹有關身體健康、更好的計劃和自我完善三方面的決心,每個主幹繼續伸出分支,說明各種決心的'具體表現形式。然後告訴學生主題句之後通常是支持性的細節信息,讓學生找出相關的細節填寫在圖3和圖4中。在填圖之前,教師先告訴學生跳讀是眼睛為了尋找大腦所需的特定信息而對材料所做的掃視,是尋找特定信息的一種過程(東尼·博贊,2009a)。
圖4
學生不必從文章的首段開始閱讀,也不必讀完整篇文章,只要找到所需的文章信息就可以停止閱讀。學生從圖3和圖4的結構可以直觀地注意到每個段落的結構都是從概括到具體,即先總後分。在尋找細節信息的過程中,學生再次體會到文章的層次和脈絡。該任務以思維導圖的設計突顯了段落的脈絡結構,即形式圖式;圖中央的主題詞和關鍵詞突顯了該段落的內容,即內容圖式;分支下的細節信息突顯了語言知識,即語言圖式。思維導圖中的主題詞和關鍵詞是記憶的激發器,每個記憶激發器是揭露事實、思想和信息的關鍵(東尼·博贊,2009c),能有效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方便學生對信息進行儲存和回憶。該任務豐富了學生的形式、內容和語言圖式,使學生理解了段落的大意和細節,並把握其結構,有效地推動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任務三]細讀
讓學生細讀文章第三段,完成思維導圖。首先引導學生看圖5:
圖5
圖5以決心的相同之處為主題,分三個方面展開:(1)相同之處是什麼?為什麼?(2)人們對下決心的看法;(3)你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其中第一和第二個方面在課文中能找到答案,第三個方面需要學生仔細理解、體會文章後給出自己的觀點。
閱讀前向學生解釋如何進行細讀,提醒學生務必仔細閱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細讀策略獲取了文中的有效信息,並能夠通過推理和判斷來表達自己對下決心的觀點和看法,順利完成了圖5的填寫。該環節以思維導圖的設計突顯了第三段的結構,圖中央的主題句和關鍵詞突顯了該段落的內容,分支下的細節信息突顯了語言知識。在思維導圖中創造外形,會幫助你在一個更為容易回憶的形式里組織許多的數據(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圖5以樹狀形式把主題句和關鍵詞連接起來,幫助學生有組織、有條理地回憶信息。因此,該任務同樣豐富了學生的三種圖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以上三個任務的設計從易到難,呈階梯式層層深入,訓練了學生的略讀、跳讀與細讀技能,讓學生明白要了解文章大意時可採用略讀,要快速識別事實時可採用跳讀,要進行理解、推理和評價時可進行細讀,有時需要幾種策略結合使用。以上任務也激活了學生的語言、內容和形式圖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記憶效果,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 讀後環節
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讀後的任務設計不可或缺。這一部分的任務可以根據需要設計為口頭和書面兩種形式,下面以八年級下冊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中Section B 3a讀後階段的兩個任務為例展開說明:
[任務一]復述
讓學生利用圖6對文章進行復述:
圖6
圖6由一個中心話題“Ming十年後的生活”引出她的工作、居住地、寵物、運動和著裝等生活的五個方面,每個方面再細分,而且根據需要可以無窮盡地擴展下去。這樣,該課的主要內容都體現在圖6中。圖6用圖解和網狀的結構,加上關鍵詞,來儲存、組織、優化閱讀內容,讓學生把信息作為一個整體來吸收、分類、理解,幫助學生高效地管理信息。在學生復述之前,教師先作如下示範:In ten years, Ming will be a reporter. She will meet lots of interesting people. She'll live in Shanghai because she went there last ye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it. She . . . 學生利用圖6對文章進行復述時,運用了一般將來時描述Ming的未來生活,鞏固了所學的單詞、短語和語法,即語言圖式;運用思維導圖對短文的結構進行了梳理,把握短文的寫作脈絡,鞏固了形式圖式。復述任務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輸出的機會,實現了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同時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記憶能力,為下一個環節用思維導圖寫文章做好了准備。
[任務二]用思維導圖寫文章
讓學生繪制“自己十年後的生活”的思維導圖,並據此展開短文寫作。教師通過以下步驟指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和寫作:
步驟一:讓學生回答若干問題。如:What will you be in ten years? Where will you live? How will you go to work? What will you wear? What sports will you do? What pet will you keep? 由此導出六個關鍵詞job、places、transportation、clothes、sports和pets,為畫思維導圖做准備。
步驟二:通過PPT向學生展示與六個關鍵詞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用英語表達出對應的單詞或短語後,再通過PPT展示這些詞語。比如,表示寵物的詞有dog、rabbit、cat、mouse、goldfish、parrot、turtle等。該步驟以頭腦風暴的方式,調用並鞏固學生的語言圖式,繼續為下個環節做准備。
步驟三:向學生展示如何繪制思維導圖。先在中央位置畫一個圖像或寫一個主題詞,代表文章的主題;再選擇合適的基本分類概念,把它們當做主要分支或者主要的子項;然後放開思路,增加一些信息,或者提出自己想說明的觀點;最後,編輯並重新調整思維導圖,使其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基礎弱的學生對每個關鍵詞可以只擴展出一個分支,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擴展出兩個分支,基礎很好的學生可以擴展出盡可能多的分支(如圖7所示),以促進其能力發展,滿足其學習需求。並且,學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彩筆繪制線條或書寫單詞,色彩會增強記憶力和創造力,給圖像帶來活力,使其更為生動(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不同顏色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注意到分支的不同層次,充分發揮學生右腦的想像功能,提高學習效率。
圖7
步驟四:繪制思維導圖,並以思維導圖為框架來寫作文。學生繪制出了自己的思維導圖,形狀各不相同,色彩繽紛,層次清晰,主題鮮明,主幹與分支清楚,詞彙的選擇得當。
上述四個步驟使學生在寫作之前激活了相應的語言、內容和形式圖式,有效地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調用這三種圖式很好地完成了作文。基於圖式理論的指導和思維導圖的運用,學生克服了以往作文中內容空洞無味、結構安排不合理、脈絡不清晰、語法和詞彙表達錯誤等方面的問題。寫作任務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輸出的機會,鞏固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結束語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用現代的閱讀理論來武裝自己,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應根據閱讀課三個不同階段的特點設計思維導圖,通過主題詞、圖像、關鍵詞和網路結構,幫助學生把閱讀內容的主要精髓提取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語言、內容和形式圖式來促進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並對文章內容進行有效儲存和回憶。在讀前階段,利用思維導圖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已有的語言知識,即內容和語言圖式;在讀中階段,運用思維導圖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篇章結構和內容話題,即語言、形式和內容圖式;在讀後階段,通過思維導圖鞏固學生的內容、語言和形式圖式。同時注重對學生閱讀技能的訓練,讓學生通過略讀、跳讀、細讀獲取相關信息,並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有效地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提高,並通過閱讀發展學生說和寫的能力。
參考文獻
Carrell, P. & Eisterhold, J. 1983.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 TESOL Quarterly, 17(4): 553-573.
東尼·博贊(著),張鼎昆、徐克茹(譯). 2005. 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東尼·博贊(著),丁葉然(譯). 2009a. 快速閱讀[M]. 北京:中信出版社.
東尼·博贊(著),葉剛(譯). 2009b. 超級記憶[M]. 北京:中信出版社.
東尼·博贊(著),丁大岡、張相芬(譯). 2009c. 博贊學習技巧[M]. 北京:中信出版社.
東尼·博贊、巴利·博贊(著),葉剛(譯). 2009. 思維導圖[M]. 北京:中信出版社.
何廣鏗. 2001. 英語教學法基礎[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Go for It! 八年級下冊[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Go for It! 八年級上冊[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楊延從.2007.任務型閱讀的整體教學設計[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6):1-4.
祖瑞.2011.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設計的原則[J]. 英語教師,(4):8-13.
;④ 小學英語學科計劃怎麼寫
小學英語學習計劃:
(一)聽力:1、除周末外,每天晚上8:00——9:00聽寫一篇五分鍾左右的短文。著重聽力後的分析過程。2、早晚都隨身帶mp3,一有空閑時間就反復聽這篇短文,直到聽爛為止。3、周末看一部外國電影,復習內容,檢查一周來的學習計劃執行情況。4、重視精聽,聽無數遍。
(二)口語:1、朗讀並努力復述聽寫的短文。2、每天堅持張嘴說,每周參加英語角。3、注意在朗讀過程中糾正發音。
(三)閱讀:1、每周閱讀一份英語報紙。2、每次整理筆記。滿意請採納。
⑤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高中英語類屬於交際性語言學科,其學科核心素養中語言能力構成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中教師應該竭盡所能地通過一些教學途徑來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將英語學習獨特的魅力展現出來,將活力和生機帶進高中英語課堂之中。本文主要針對提升高中英語語言能力的策略進行了闡述,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 核心素養 語言能力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進行高中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成為當前英語教學研究的焦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會以更加主動、積極和富於創造性的方式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和發展自身的英語素質,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的學習策略。
一、學生核心素養概念分析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核心素養將為中學教育帶來六大變化,包括,育人導向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實踐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課業負擔,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基於此,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應該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理智感和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培養學生認真鑽研的意志力和毅力,使得學生具備基本的識別真善美、假惡丑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核心素養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在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更加重視課堂構建的重要意義。唯美的、優秀的課堂建構一方面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將教師將要講授的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之中,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接受英語教學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使得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從而持續性地開展英語學科學習。比如說教師進行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課文時,文章中涉及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等多種節日,教師可以重點選擇Spring Festival作為案例進行展示,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中國年的特色圖片,或者讓學生通過視頻形式感受到中國濃厚的年味兒,從而構建起唯美和生動的課堂,使得學生在其中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英語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信心感。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節日習俗介紹來鍛煉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使得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錘煉。在此之後,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後寫作作業,讓其以Spring is in March,April and May. In spring,its warm. We see …in spring. We …in spring.等形式寫出一段話,讓學生感受到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所具備的獨特魅力,使得學生持續不斷地獲得學習英語語言的動力和熱情。
(二)創設良好課堂情境
課堂情境的創設是好的課堂的必備要素,課堂教學唯有以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才會以更加聚精會神的態度參與其中,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才能獲得保證,當前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的位置上,教師的任務是通過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多個渠道、多種角度進行語言的運用和學習,使得學生的語言學習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讓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都能得到顯著的提升,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來。
例如,教師在教導wildlife protection可以為學生播放物種多樣性和當前地球物種保護的現狀,使得學生對自然界多種多樣的生物充滿著敬畏和愛意,讓學生在動物圖片的吸引之下逐步進入到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中,接下來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Do you know Top 10 most endangered animals in China?這樣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進行接下來的學習,並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不斷進行思考,當學生帶著疑慮和問題進入到相關的教學情境之中時,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會大大加深。學生在課上尋找到教師布置的問題之後,教師還可以接下來為其布置課後思考問題:What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wildlife should be ?學生在課後會認真思考這樣的問題,從而去積極地搜尋資料尋找答案,在無形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材料組織能力,自己創造語言空間來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
(三)提升英語課堂活力
高中生屬於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剛剛進入到青年期,人生也才剛剛開始,他們是充
⑥ 從布魯姆目標分類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福州屏東中學 鄢海珍
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了六個層次的教育目標分類:知道(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其中,知識、理解屬於低層次目標,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為高層次目標。高中英語新課標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思維品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閱讀課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課型。在此,我從布魯姆的目標分類來談談我在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兩次教學設計。
首先,以人教版選修六第三單元的Using language:HIV/AIDS: ARE YOU AT RISK?為例。我設計的是一堂讀寫結合課。課前,我先由兩個情景創設導入新課,一個是關於艾滋病的視頻情景導入,另一個是我校宣傳「世界艾滋病日」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在閱讀環節,我主要設置了知識理解類的問題,如讀第一段並回答:1. What』s HIV? 2. What』s AIDS?3.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V and AIDS ? 讀第二段回答:1. How is HIV spread? 2. Is there a cure for AIDS or HIV at the moment? 讀第三、四段找出How to stay safe? 讀第五段判斷正誤,請同學們正確對待艾滋病的誤解,學習哪些行為不會引起艾滋病的感染。讀後我設計了兩個思考題:1.Many people have prejudice against AIDS sufferers. However,Being looked down upon, people with AIDS will fee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 並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作答,這兩個問題的設計屬於應用,分析、綜合類。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在了解了艾滋病的知識後,應用所學的內容,分析艾滋病患者在遭受歧視的情況下會經歷怎樣的情感體驗?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如何幫助艾滋病患者?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討論後各抒己見,表明了看法。接著,我再次創設了情景:你從網上看到一篇關於一位叫莎莎的女孩,她因感染艾滋病病毒,受到歧視,沒法上學。請你寫一封信給當地的學校,幫助莎莎順利上學,過上正常的生活。這個任務的設計目的旨在 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實現從輸入到輸出的順利過渡。情景的創設幫助學生綜合所學,在語境中習得語言。學生寫作後,通過圖片展現學生作品,並讓學生從內容,語言兩個方面評價學生的作品。
這堂課的設計我認為做到了從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出發,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分成了從低到高的不同階段,展現了螺旋式的上升。由於文本簡單,遺憾的是沒能設計出體現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任務。高中英語閱讀課的另一個課型是readnig for thinking. 以這個學期選修七第三單元的閱讀Old Tom the killer Whale 為例,我設計了基於思維的閱讀教學。
導入環節,我用了知識競賽的方式,Quick response on whales,激發學生對海洋動物鯨的了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讀前環節,我設計了兩個任務,1.看書里提供的圖片,讓學生析圖說圖,2. 閱讀背景介紹,填表。這兩個任務屬於知識理解類,屬於低層次目標問題。讀中環節,任務一:整體閱讀,從宏觀把握文章的結構和大意,這個任務的設置屬於綜合類。任務二:事件發生先後排序,這個任務屬於知識理解類,任務三,細讀文章回答問題,通過問題鏈的設置,達到訓練學生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培養的目的。
1. What evidence was there that Old Tom was helping out the whalers?
2. What other animals did the author compare the killer whales with? Why do you think the killer whales behave like this?
3. Why did George think that the killer whales worked as a team?
4. Why did the whalers allow the killer whales to drag the whale away?
5. How did Old Tom help James? Why do you think he did this?
從問題的設置看,"what" 類的問題是文中可以找到答案的,屬於淺層問題,"why" "how"類的問題則屬於高階思維類的問題。尤其是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虎鯨會去救人類?學生通討論回答,得出了虎鯨與人類是朋友關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論。
讀後,讓學生思考並討論:Whether human being should be allowed to kill the whales and how to protect the whales? 這個任務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當今社會下人類是否允許捕鯨?如何保護鯨?這個任務屬於分析綜合和評價類。學生在理解文本後需要實現自己與自己 的對話,不同的社會背景,人類與鯨的關系發生了改變,新時代如何保護鯨,實現人類與動物的和諧發展是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提出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布魯姆的目標分類指向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在教學設計中更好地依託布魯姆目標分類理論,設計出符合新課標理念的高效課堂,值得更進一步的探討和實踐。
⑦ 英語閱讀策略包含哪些
英語閱讀策略包含以下內容:
一、擴大詞彙量,並學會猜測詞義和語義。
在詞彙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摸索和總結,向學生傳授規律性的知識,這樣就容易記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如:根據單詞的形、音、義構造、用法的縱橫聯系去掌握詞彙。
三、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提高閱讀能力。
直覺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總體觀察,迅速檢索儲存的信息,做出判斷的一種思維形式,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事實:有的學生在答題時往往會很快地對問題做出「毫無理由」的預測,在經過一番思考後才能說清道理或者根本就說不清楚;也有一學生會很輕松地回答出超出他所學知識范圍的問題。
⑧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有哪些
關於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有哪些有灶核仔如下回答:
1、首先可以指導學生將單元閱讀進行整合,找到各單元之間的共性和個性,總結閱讀思維。教師要重視語篇教學,教會學生了解語篇體裁,培養學生分析語篇結構,找准獲取語言信息的切入點,從關鍵詞中整合出語篇的內容、主旨、觀點、作者意圖和態度等閱讀能力。
4、教師要注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明白在哪裡都可以閱讀,在自己的座位上可以讀、在教室里可以讀、在校園的任一角落都可以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養成默讀的習慣,糾正唇讀、心讀、喉讀,以免分散精力,影響閱讀速度,克服指讀、回視、重讀等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