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整合英語閱讀理解
⑴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與方法
英語閱讀教學策略與方法:
1. 首先可以指導學生將單元閱讀進行整合,找到各單元之間的共性和個性,總結閱讀思維。教師要重視語篇教學,教會學生了解語篇體裁,培養學生分析語篇結構,找准獲取語言信息的切入點,從關鍵詞中整合出語篇的內容、主旨、觀點、作者意圖和態度等閱讀能力。
2. 其次,教師應結合當地地域特色,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特長愛好,對語篇的資源進行拓展選擇。在規劃設計教學過程之中,把課內與課外的閱讀相結合。鼓勵學生通過圖書館、互聯網、報紙、雜志、廣播或電視等各種渠道查找語言學習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
5. 最後,要提倡自主閱讀與合作式閱讀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從自我閱讀中反省閱讀技能,從合作式閱讀中體會互動的樂趣、創新的新奇。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讓他們知道如何去收集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教會他們利用筆記、圖表、思維導圖等收集整理信息,根據篇章標題、圖片、圖表和關鍵詞等信息預測和理解篇章的主要內容。
⑵ 談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閱讀技能訓練
談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閱讀技能訓練 摘 要:英語閱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英語閱讀 閱讀技能 閱讀理解
一、 快速閱讀 培養科學的方法
快速閱讀或稱「速讀」。它是將被閱讀的文字以組或行、塊為單位進行大小不一的整合是一種讓我們能夠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閱讀法。速讀的要領是:要用眼睛讀,不要用聲音讀;在閱讀文章時,將所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腦中喚起意識。閱讀時要盡量攝入較大的文字信息量,每次眼停時不是感知一個字、一個詞,而是要感知整句話或整段文字。
二、 抓住主題句 掌握段落中心思想
我們在閱讀時要抓住主題句。因為英語段落的中心思想常用主題句表達。所謂主題句就是概括說明每一段落中心思想。因此,能迅速識別段落的主題句有助於讀者很好地理解段落的中心思想。主題句常出現在段落的開頭。如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Unit 1 A篇課文第三段:
At first , life was a bit difficult. I made mistakes in how I used my time. I spent too much time making friends. I also made some mistakes in how I chose my first friends in college.
第一句是主題句,說明一開始,並非一切順利。後三句則 做了具體說明。在識別主題句時一定要識別哪個句子是概括性的,哪些句子表達的是細節。
有時主題句沒有出現在段落的開頭,這是就要注意概括段落中心思想句子是否在段落的結尾。例如這段:
I have always wondered how my parents were attracted to each other. Their personalities, temperaments, and attitudes toward money are all opposites. The saying that opposites attract certainly holds true for them.段落結尾的一句話概括了這一段的中心思想
三、 劃分關鍵詞 正確理解原文
一篇文章重復特別多的詞,一定是表達主題必不可少的關鍵詞,閱讀時,注意詞的重復有助於快速閱讀和正確理解。但也不能忽視整個句子的含義,不然容易斷章取義。
如:
To understand what makes branding so different from the rest of marketing; one must first understand what a Brand is. A Brand is not just an eye-catching logo(圖標)nor does the name of a proct which is advertised frequently necessarily become a Brand. A Brand is an agreement with the customer.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brand』s name should arouse of expectations not only about the proct, its quality, and ease of use, etc., but about what the proct would do or would never do. A Brand can call numerous images to the mind.
單詞brand 反復出現,就可以斷定它就是關鍵詞。這篇文章和品牌有關。
四、 通過信號詞 了解文章發展思路
作者寫文章時按一定的思路或順序展開,領悟作者的思路有助於我們了解作者的.文章。英語中的信號詞能幫助我們了解文章思路的發展,了解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表示遞進關系的詞:and,also, first ,second, next, besides,in addition, what is more 等。I』ll always remember you were there when you were needed.I also remember that even after I grew bigger than you, you weren』t afraid to remind me who was in charge.前一句表示一件事,後一句表示另一件事。表示轉折關系的有:but, however, although, nevereless, otherwise 和yet.Not many kids know this, but a person can actually learn how to run faster.表示原因的詞語有:because, since, as, because of, thanks to等,表示結果的詞語有:so, consequently(因此,所以), thus, therefore, as a result等。 五、 通過上下文 猜生詞
閱讀中我們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生詞,如果我們能掌握一些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技能,無疑會有助於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例如,假定你不認識下面句子中knack這個詞,也可以猜測它的含義:
Some people seem to have a knack for learning languages. They can pick up new vocabulary, master rules of grammar, and learn to write in the new language more quickly than others. (Text C, Unit 8, Book 1)
我們就可以猜到knack的大致意思:knack = natural skill or ability。
利用上下文中的同義詞、反義詞、上義詞和下義詞關系,或利用上下文中的舉例、解釋、描述、定義等猜測生詞的詞義。請看下面的例句:
I had been young, healthy, and smug. She had been old, sick, and desperate. Wishing with all my heart that I had acted like a human being rather than a robot, I was saddened to realize how fragile a hold we have on our better instincts. (Text B, Unit 2)
通過對比,你就能猜出smug的大致的詞義:young — old, healthy — sick, smug — desperate(絕望的)。
你所掌握的構詞法知識也能幫助你猜測生詞的詞義。
un-否定 dis-否定 in-否定 re-重復
六、 按時間順序 預測作者的思路
作者往往會按故事發生的時間順序來敘述,並把自己覺得重要的細節告訴讀者。我們在閱讀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來「預測」作者的發展思路。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一直被認為是英語語言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傳授科學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從而能夠運用英語交流和獲取信息。
參考文獻:
1.胡暉.《大學英語閱讀探析》.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第1期.
2.王劍鋒.《報刊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實踐與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8期.
⑶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 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同時,閱讀理解試題在歷年高考中占很大比重。由此可見,在新課改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仍是擺在廣大中學英語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而在高三總復習過程中,更應注重提高閱讀理解的訓練效率。為此,筆者認為要注重以下幾點: 一、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 在高三總復習的過程中,雖然閱讀理解的訓練一直倍受教師的重視,但學生進步卻不明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後、方法守舊、忽視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只是單一地進行閱讀速度的測試及習題答案的講解是主要原因。教師必須加強英語閱讀教學理論的學習。首先必須認真鑽研《英語課程標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及新高考的閱讀理解命題特點。同時,要有效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自己要先做閱讀策略的學習者。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清楚應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對學生進行何種閱讀策略的訓練,幫助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對閱讀策略進行全面、正確地歸納,從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能力訓練的技巧,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有效閱讀的基礎和保證,提高閱讀速度、增強理解能力需注意以下幾點:
1.集中精力,一氣呵成。一篇文章無論長短,要做到一口氣讀下來。有的同學不注意這一點,閱讀時兼做其他事,左顧右盼,常常半途而廢,這樣便把文章的完整體系讀破了,更談不上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推測、歸納、綜合了。
2.靜讀。很多人提出,做閱讀理解時不應是讀,而應是看,這不無道理。閱讀時嘴動出聲,喉嚨里發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聲音,就會使閱讀速度和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克服吟讀的最好方法是快讀,這樣能使嘴跟不上閱讀速度;也可將手指放在嘴上,強迫它不要動。
3.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克服返讀。合理的快速閱讀是一個人重要的閱讀品質,它可以使閱讀者思想集中,目的明確,在閱讀中不時進行歸納、演繹、對比、推測。返讀是閱讀能力不好的表現,說明閱讀時沒有抓住中心意思,沒有積極動腦,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孤立的單詞上,而對整句、整段的意思把握不清。閱讀時,切忌用手或筆領著去讀,這樣對提高閱讀速度沒有好處。
4.按思維單位來閱讀。思維單位是指每次眼睛停頓時能閱讀的意群,一個思維單位可能是一個名詞短語或一個動詞短語,閱讀時不能逐詞閱讀,應當讓你的識別幅度(視幅)覆蓋一個完整的思維單位。
5.盡量擴大詞彙量。充足的詞彙量是閱讀的物質基礎,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不僅不能很好理解閱讀材料,而且速度也難以提高。
6 「不求甚解」。這是閱讀上的一個重要技巧,指的是只要基本理解就可以了。 有人閱讀特別認真,碰上不認識的單詞都要查詞典,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做,多數情況下,可以從上下文推出新詞的含義。所以,除非關鍵詞,否則沒有必要經常查單詞,破壞閱讀興致。盡量在不查詞典的基礎上讀懂文章,有助於把自己的英語語感訓練出來,沒有必要達到閱讀時每個詞都准確理解的地步。在漢語中,有不少詞彙和漢字的准確含義我們並不很清楚,但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使用,為什麼英語就要必須詞有出處呢?很多人所謂的准確理解英語,並非沒有理解含義,而是要求能用漢語翻譯出來,否則總覺得不踏實,這樣實際妨礙了英語語感的形成,還影響閱讀速度。
二、把握命題趨勢,制定復習計劃 新高考在對考生閱讀能力的考查方面,雖然在形式上有了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 出題還是有章可循的。總的特點是突出對考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加強試題的綜合性、實用性;文章題材多樣化,採用原版英文材料,語言更加地道,並滲透著英語國家一些典型的文化特色;試題提問方式靈活,重視考察學生讀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句子的復雜程度有所提高,重視詞彙量的擴大, 注意新增詞彙;更加重視閱讀量和閱讀速度。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要達到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兩個層次。從題型分析,閱讀主要有綜合概括題、猜詞義題、推理題、細節題和寓意題。認真分析高考命題特點,對於確立復習重點、選取復習材料、把握復習方向起到重要作用。教師應在訓練中讓學生熟悉各種文章體裁,結合不同文體的特點來分析文章的結構, 並注意定期系統地重溫不同文體的結構特點, 為有效地閱讀創造條件。
另外,要更好地完成復習任務,取得滿意的效果,教師應通盤考慮復習內容,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明確每階段復習的目標和採取的措施,盡量減少閱讀方法指導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所訂計劃主要包括「大計劃」和「小計劃」,即每一輪復習的側重點、選用材料及訓練方法,以及詳細至每節課的目標、內容、材料、方法等。 為此,筆者在第一輪復習時,側重對各種文章體裁進行語篇結構的分析、閱讀策略的歸納和運用,適當穿插一些詞彙知識和對帶有復雜的語法結構的句子的講解等,對閱讀速度要求較少,為第二輪復習打牢基礎;第二輪復習則提高讀速要求,要求學生爭取平均5 分鍾左右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及習題, 並保證一定的理解准確度;到了第三輪復習,則要求學生在讀速和理解上全面提高。 三、精心搜集素材,整合教學資料 不少教師在復習過程中抱怨書店裡的參考書五花八門,幾乎沒有一本書裡面的內容是完整的,通常是這本書裡面有幾點有用的東西,那本書里又有一些是這本書里沒有,卻又同樣有用的資料。的確,筆者認為光靠一本參考書就能完成整個高三復習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學的。
《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在茫茫書海中取各書之所長, 精心篩選復習資料, 把最精華的部分選出來展現給學生, 力求做到學生做一題, 教師已做了「十」題,這樣才能充當好學生的指路明燈,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提高復習效率,從而體現出教師的價值。通過綜合各種英語書籍,整理出要引起學生注意的閱讀策略主要有:一是根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式( 略讀、檢索讀、細讀、泛讀等),調整閱讀速度( 快讀、慢讀等);二是閱讀模式( 「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等);三是「phrase reading」的閱讀習慣;四是確立主旨;五是細節理解;六是推理判斷;七是詞義猜測;八是作者態度和文章語氣;九是信息匹配。 確立了各階段復習重心及主幹後,就需要為「骨」添加「肉」,尋找合適的閱讀材料。由於每階段復習的特點不同,選的材料也應不同。第一階段,為了突出各種閱讀策略,適宜選取短小、精悍、閱讀策略鮮明的文章;而第二階段起,要加強閱讀速度的訓練,參照高考命題趨勢,則應選取與高考難度相當,且閱讀量也相當的各種文體材料或近幾年的NMET閱讀理解題。為了培養學生進行大閱讀量、長時間閱讀的信心和毅力,還應准備好每周不少於一次組織學生在25 分鍾內完成平均詞數在300 至400 的三篇閱讀文章加一篇信息匹配的閱讀材料。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備,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忙而不亂。 當然,要選出最佳的材料,還應集中備課組中各老師的`力量,群策群力,合理分工, 提高備課效率。選擇材料的技巧要選擇有趣的、知識豐富、內容廣博、難度又不高的閱讀材料,這樣不僅可以學英語,還可以豐富知識面,一舉兩得。
⑷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閱讀
對於怎樣進行閱讀教學老師們都有自己的操作方式,特別是最近又舉行了全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討會,很多專家也作了點評,想必一些老師已經對閱讀教學有了一些想法。下面我們就來接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一)閱讀教學的方式
根據前面討論的閱讀教學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方式應該是兩種,第一種方式把閱讀材料放在每一單元的前面,作為一個單元學習的開始,在閱讀材料中包含了本單元的新詞和新句,如北師大版的「先鋒」教材和外研版「新標准」教材,在單元後面所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是圍繞故事來開展的,我們可以稱這種方式為「基於閱讀的教學」;第二種方式是把閱讀材料放在一個單元的後面,作為復習鞏固提高的一種素材,或者叫做一種閱讀學習的材料,來給學生提供一個進一步鞏固和補充的機會,幫助學生內化新知識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初步的閱讀能力。比如人教版的教材。這兩種形式的閱讀教學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是有些區別的。今天我們可能更多涉及的是第二種方式,將閱讀材料作為一種鞏固提高的素材。
(二)閱讀教學的准備工作
1. 分析教材(閱讀材料)
分析教材是進行閱讀教學的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目的是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分析教材的方面有:
(1)教材中對閱讀材料的要求是什麼?
(2)新詞和新句子有哪些?這些新詞句是否影響學生閱讀理解?
(3)通過閱讀材料的學習,比較適於學習或鞏固哪些語言知識,發展學生的哪方面技能等。
下面我們就PEP教材中閱讀板塊進行以下分析。
高年級閱讀板塊(Read and
write, Let's
read)是在每單元的A、B項的第五或第六個板塊,前面幾個板塊,如:Let's learn、Let's find
out、Let's try、Let's
talk.等的作用是學習新詞和新語句,練習新詞和新句。如果我們把這些稱作單項練習的話,Read and
write板塊就是綜合練習,把在前面幾個板塊中學到的新詞和新語句,放在一個情景里,通過一小篇閱讀文章,再一次呈現給學生,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和感知新語言的使用場景,這一板塊起著復習鞏固的作用。這一作用正好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閱讀教學的第二種方式,「把閱讀放在一個單元的後面,作為復習鞏固提高的一種素材,或者叫做一種閱讀學習的材料,來給學生提供一個進一步鞏固和補充的機會,幫助學生內化新知識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初步的閱讀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在學習這一板塊的時候,是為了讓學生對本單元的新語言知識學得更牢固和扎實。
教材中閱讀板塊的特點是什麼呢?
(1)有情景。舉例,在B5U1 part B中,兩人正在談論學校的新老師,在B7U1 part A中,兩人在談論怎樣去公園。
(2)絕大部分的語言是學生學習過的。
(3)有一些新的語言,這些新的語言是場景對話時所必需要的,這些新語言不太影響學生的理解。
(4)都有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和發展相應的技能。如:B5U1 part B:Describe Jim's new math
teacher. B7U1 part A:Answer the
questions. 閱讀理解的練習已經設計好了,教師可以利用,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在重新設計。
2. 分析學生
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基於學生發展,關於學生發展,為了學生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應該是我們所有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英語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發展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分析學生的方面有:
(1)學生生活經歷與閱讀材料之間的關系。
所謂生活經歷主要包括學生自身、家庭、社區等方面的經歷,是學生熟悉的,有親切感的內容,能夠反映他們的思想和感受,誘發他們行動的慾望。如果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熟悉的,有親切感的內容,設計出能夠反映他們思想和感受的課堂活動,將誘發他們參與活動的慾望。比如說新起點教材里有一篇介紹愛迪生的文章,在學習這篇文章前,老師要分析學生對愛迪生知道多少,知道的多少對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的理解有關系。特別是教材當中與文化有關的閱讀材料,更需要分析學生對文化部分掌握多少。再有,農村地區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也不一樣。
(2)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智能因素和認知能力等。
這個分析說的是不同年級的閱讀教學,因為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心理上的差別很大,所以了解兒童心理特點有助於閱讀活動設計的實效性。
(3)學生的語言能力范圍。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學生的語言能力是搞好閱讀教學的重要保證。同一篇閱讀材料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所處理的方式就不同,比如在課時比較多的學校,處理十分鍾,可能在農村校就要處理半個小時。
(4)預測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時的好的方面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為設計閱讀後的練習做准備。
(5)與學生閱讀材料相關的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學生學習了多少,掌握到什麼程度。
教育部在新課程設計中,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滿足個人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是為了用英語獲取各方面的信息,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科內容的橫向交叉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很多教材里都會有表示方向的閱讀文章,在閱讀這類文章之前就要考慮,學生學過東西南北的概念嗎?
還以PEP教材為例(高年級Read and write, Let's
read),進行學生分析:
(1)學生已經學習過了閱讀材料里的大部分語言,在文章的理解方面應該問題不大,也就是說不需要老師的幫助也可以把文章讀懂。
(2)文章中有些延伸的內容學生可能認識/不認識(具體列出來是哪些,是否影響學生理解文章大意)。
(3)學生的哪些學習技能還有欠缺,是單詞不熟練還是句型不熟練。
3. 制定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雖然我們前面討論了閱讀教學的目的,但是由於各地區的條件不同,在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還是有所區別的。比如發達地區的學生,素質較好,課時又多,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就不單單是為了鞏固提高。條件相對比較不好的地區,學生需要利用閱讀材料鞏固新知識。老師們一定要根據自己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閱讀教學的目的弄清楚,這樣才能談到怎樣進行閱讀教學。
我們先來看教材中給出的教學建議:
B4U1 part
A
Read and
write
1. 請學生觀察Read and
write部分的情景圖,預先空出來需要書寫的四會單詞,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充對話。
2. 強化練習拼讀單詞picture,可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
3. 練習書寫句型「Is this a ... ?」時可從陳述句「This is
....」中衍生問句。先請學生排列一組單詞成為新句子,然後改正新句中的錯誤,如:打頭單詞的第一個字母需要大寫;第二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不需要大寫;句末句號改為問號等。用這種形式可以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當中突破難點。
4. 讓學生聽錄音並跟讀,教師還可設計一些簡單問句檢查學生對於對話的理解程度。
5. 游戲。學生A從書包里拿出一件文具放在身後,問同桌:What's this? 同桌回答:Is this a ... ?
如果答對,學生A給同桌敬個禮。
B5U1 Part B
Read and
write
1. 教師先讓學生仔細看本部分掛圖,請學生描述圖中女教師,敘述錯誤也沒關系,鼓勵學生盡量多說。
2. 學生閱讀對話,提出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子,教師解答或請其他學生嘗試解答。
3. 看掛圖、聽錄音帶跟讀對話,注意理解和體會,然後完成句子填空。
4. 教師指導書寫,讓學生在練習本上仿寫句子,可進行「看誰寫得好」的競賽活動。(通過這種方式發展學生「寫」的能力)
B8U3 part
A
Let's read
(說明:在做這個活動以前,教參建議先學習story
time)
1. 教師說:「Zoom had a busy weekend. Wu Yifan had a busy weekend,
too.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學生默讀或朗讀課文,獨立完成短文後的填空練習。
2. 挑戰記憶活動
教師板書Wu Yifan's
weekend,然後提問:「What did Wu Yifan
do last
weekend?」學生合上課本,仍記憶回答問題。教師板書相應的動詞短語,請學生分小組把短語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
3. 師生一起根據板書的提示描述Wu
Yifan's weekend。(復述練習,發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4. 教師放課文錄音,學生看書跟讀兩遍後齊讀。
5.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復述Wu Yifan's
weekend。(強化復述練習,面對全體學生。)
PEP教材培訓包對B8U3 part
A部分的建議:
1. 說一說Wu Yifan的周末(本單元part A 部分閱讀材料),引出張鵬的周末。
2. 學生閱讀短文。
3. 讀後做相應的練習。
(1)回答問題。(原則是要用到文中的句子,這種方式是通過閱讀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說明:閱讀課中回答問題的練習,都要盡量遵循這一原則。)
How did Zhang Peng go to
Mike's home?
What did Zhang Peng do at
Mike's home?
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What happened?
Who helped Mike get the
kite ?
How did he get the
kite?
(2)完成書上的練習Wu Yifan's
weekend。
(3)找出動詞的過去式,然後與原形連線(老師事先准備好練習紙)。(語法練習)
present
past
is,
am saw
walk flew
study was
fly studied
see swam
swim walked
(4)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復述。
(三)閱讀教學的基本過程
從以上的教學建議我們可以看出來,閱讀的基本環節是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那麼,每個環節的作用是什麼,我們又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更好地達成我們的教學目標呢?
1.
Pre-reading(閱讀前)
在pre-reading部分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背景上的介紹,它讓學生進入這個故事的發生的背景。另外做一些准備活動,像warming up,包括知識的准備和文化背景的准備。pre-reading部分是以准備為主,實際上就是為後面學習做些准備活動。一般沒有必要呈現所有的生詞,只呈現那些對閱讀理解形成重大障礙的生詞。因為學生會在課文的語境中判斷出生詞的含義(根據語境判斷課文中生詞的含義是閱讀策略)。
Pre-reading的活動設計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問答、討論、小測驗、游戲等,復習相關的詞彙和語言結構,或從標題和圖片入手,猜測故事的主題,使學生適度了解文章內容等。以B8U2 Part B Read and
write為例,可以設計一個發指令做動作的練習,復習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如果想滲透閱讀中的句子,也可以發指令:Walk east / north / south / west for two
steps。
Pre-reading在活動設計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高年級學生的活動最好是有思維能力的,有挑戰性的。
2. While-reading(閱讀中)
While-reading是學生自己閱讀的環節。這一環節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關鍵信息,去獲得關鍵信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完成一些任務,比如一邊讀一邊填寫表格、完成圖形或者摘錄信息等。這個時候重要的是訓練閱讀技能,當然也可以強化語言知識,比如一邊閱讀一邊在文章中找出某些類型的或者某些主題的詞彙,做成一組詞。有的老師會把語法也作為這個時候的一項內容,比方說一邊讀一邊把文章中的重點的某些句型找出來等。PEP教材中每篇閱讀材料後面都會有相應的練習,學生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完成這些練習。如果老師認為還不夠,可以再出相應的練習。
以下方式供參考:
1. 把相關圖片和文章的各個部分配對;
2. 把打亂順序的詞語句子和段落正確排序;
3. 完成不完整的句子和完型練習;
4. 通過完成清單、製表格等方式重新組織所讀內容;
5. 完成能反映閱讀內容的活動:繪圖、配對、識別、選擇、分類等。
這一環節注意的是,要給學生留有充分閱讀的時間,要讓學生有眼看、腦想的時間和過程。老師盡量少提問題或講解,可以在學生閱讀後再做這些事情。
3. Post-reading(閱讀後)
Post-reading是讀後理解性的檢測環節。以往的Post–reading活動僅限於知識層面的,如做一些閱讀理解題等。前面我們談到,閱讀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載體,還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載體,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按照現代教學理念來講,可以通過閱讀活動來發展學生的其他英語學習技能,這些讀後回答可以是一些小的任務。
比如:
1. 在圖片和詞語提示下復述故事,主要是為了鞏固和提高特別是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
2. 讀後聯系所讀的故事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做一些討論和思考。
3. 畫卡通,設計書簽,介紹該故事給其他人。
4. 組合式講故事——分小組的故事接龍。
5. 表演短劇或者木偶戲。
6. 講述類似的個人經歷。
下面還會舉一些讀後的活動實例供大家參考。
(四)具體實例介紹
PEP教材B5U3 Part B
Step 1:
Pre-reading
1. 課件呈現超市圖,包括蔬菜、水果、肉類、飲料。與學生對話並板書句型。
2. 小組討論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 food / drink?
並匯報。(語言:I like .... I don't like
.... )
3. 學習have to。
教師出示一個上邊寫著 beef 的食品袋,T: Who likes beef? Hands up.
准備把食品袋遞給某舉手的學生。教師從舉手的同學中點一名體型比較胖的同學說:
Oh. You're heavy. You have to eat vegetables.
把學生手裡的牛肉換成蔬菜。可以示範2-3次,然後讓學生猜一猜 have to 的意思。
Step 2: While-reading
1. 略讀,並作練習(√or ╳):
(1) Does Monkey like apples? (
)
(2) Does Rabbit like
grapes? ( )
(3) Does Zip like carrot
juice? ( )
(4) Does Zoom like beef? (
)
2. 細讀,並回答問題:
(1) Rabbit doesn't like
grapes. Why?
(2) Zip like carrot juice.
Why?
(3) Zoom likes beef. Can he
have it? Why?
3. 讀、寫(完成書上的練習)。
Step 3:
Post-reading
1. 看錄像或聽錄音。
2. 學生跟讀兩遍。
3. 角色朗讀和表演。
4. 調查好朋友對食品的喜好。
5. 完成短文填空練習。
I am ____. I like ___.
They're (It's) _____. I don't like ______. They're (It's) ______.My friend is
______. He (She) likes _____. They're (It's) _______.
6. 口頭匯報。
7. 互相閱讀。
⑸ 中學英語閱讀課程與思政元素整合背景以及原因
高中英語是必修課程,也是學生提高英語能力,拓展英語知識面的重要階段。通過英語閱讀教學課,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速度,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培養學生閱讀英語作品的興趣。。英語閱讀課程通過指定符合學生英語水平的簡單原著閱讀,形成閱讀報告,觀察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擴大學生的英語詞彙量,提高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拓展學校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加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和沉澱,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加入課程思政的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抵禦外來文化的沖擊,培養英語能力和道德素養全面提高的綜合人才。
⑹ 如何作英語閱讀以及作閱讀的技巧
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其實就是真正讀懂英文的能力,其中包括利用閱讀技能讀懂文章的能力,並不是運用某些所謂技巧應試的能力。如果只關注所謂的應試技巧,應試能力可能會有提高,但是,閱讀理解能力並不見得有質的提高。而如果具備了較高的、真正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真正讀懂文章,同時能夠運用某些應試技巧,則肯定可以考出好成績。英文閱讀理解涉及到語篇、段落、句子、詞彙四個 層次的理解問題,而其中最根本的是對詞彙的理解。詞彙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元素。如果掌握的詞彙量太小,讀一篇文章,處處是生詞,則會處處碰壁,文章不可能順利讀懂。英語閱讀理解的關鍵則在於真正讀懂文章。詞彙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元素,而句子則是表達意思的基本結構。讀懂每一句話表達的意思是真正讀懂一段話、一篇文章的基礎。要快速、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至少涉及到三個層次的問題。一是理解句中每個詞彙的意思和相關的詞法;二是理解句法結構;三是理解句子和上下文的關系。其中,理解詞法和句法結構則是句子水平閱讀理解的關鍵。詞彙是構成語言的基本元素,而語法則是詞彙構成語言的規則。掌握英語語法,並能把自己的英語語法知識熟練地應用到英語閱讀實踐中去,這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要真正快速地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關鍵還在於多讀,尤其是多讀一些難度較大的文章。利用語法知識解決閱讀中的困難,通過閱讀加深對語法知識的理解。只有在閱讀實踐中,有意識地學習、積累,應用閱讀過程中所需要的英文詞彙、語法知識,才能奠定提高英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閱讀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關鍵在於堅持。英文有一句話說得好:「One cannot succeed without perseverance.」。只要目標明確,堅持不懈,並運用成功的閱讀策略,英文閱讀理解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而具備了真實的閱讀理解能力,再掌握一些實用的應試技巧,任何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題目又怎麼能不得高分呢
⑺ 高難度英語閱讀理解整合
初中一年級英語閱讀 閱讀理解 一
David is eight. One day his friend Rose says to him, "This Sunday is my birthday. Can you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David says, "Yes."
On Sunday, David asks his mother if he can go to the party. His mother says, "Yes, you can go, but you must be polite. Don't ask for any food. They will give you some." "All right, Mum." David answers and he goes to Rose's house on his bike.
There are lots of kids at the party. They play together for some time, and then Rose's mother gives them some food, but she forgets David. He waits and waits and then he takes his plate up and asks, "Do you want a nice clean plate?"埋枯鎮
( ) 1. Whose birthday is it? .
敗納A. Rose's B. David's C. Rose's mother's
( ) 2. The birthday party is in .
A. Rose's house B. David's house C. Rose's school
( ) 3. David goes to the party .
A. by car B. by bike C. by bus
( ) 4. David is Rose's .
A. friend B. classmate C. brother
( ) 5. Who gives David food at the party?
A. Rose B. Rose's mother C. No one
初中一年級英語閱讀 閱讀彎粗理解 二
The day was like any other day in his life, Tom walked past the shop on the street comer. He stopped to look at the front row of shoes, and he felt happy to see that the pair of shoes he wanted very much were still there. Looking down, he felt sorry for himself. He really wanted to have them for his birthday.
He sadly walked away and thought how to tell his mother about it. He knew she would give him anything he liked if she could. But he also knew very well she had little money. He decided not to go home at once, as he looked worried and his mother would notice (注意) it. So he went to the park and sat on the grass. Then he saw a boy in a wheel chair (輪椅) . He noticed that the boy moved the wheel with his hands. Tom looked at him carefully and was surprised to see the boy have no feet. He looked at his own feet. "It's much better to be without shoes than without feet, " he thought. There was no reason (理由) for him to feel so sorry and sad. He sent away and smiled, thinking he was happier.
1.Tom passed the shop______.
A.on foot B.by bus C.by bike D.in a car
2.Why did Tom stop in front of the shop? Because he wanted______. [ ]
A.to buy the shoes B.to look at the shoes he liked
C.to look at the shoes in the shop window
D.to look at the shoes on the front row
3.The pair of shoes he liked was ______.
A.too expensive B.quite cheap C.not there D.not sold yet
4.Tom went into the park because he______.
A.was thinking how to tell his mother about it B.wanted to see the boy
C.didn't want to make his mother worried D.he felt sad
5.From the story we can know that Tom______.
A.liked new shoes very much B.loved his mother best
C.didn't want to go to school D.didn't want to stay at home
小學六年級英語閱讀 閱讀理解一
There are forty-two students in our class. There are also two American boys. They are Jack and Mike.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 They like watching TV, but they don't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They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 And I often go to school on foot. There is one English girl in our class. Her name is Lucy. S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and she also likes swimming. She usually does he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She often watches TV on Saturday afternoons. She is my good friend. All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are Yong Pioneer.
根據短文內容,判斷正(T)誤(F)。
( )1、There are thirty-nine Chinese students in our class .
( )2、There are two American girls and one English boy in our class .
( )3、Jack and Mike are our good friends .
( )4、Jack and Mik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
( )5、Luck often does her homework on Saturday afternoons .
小學六年級英語閱讀 閱讀理解二
Bill is an English boy . he is twelve . He lives (住) with his family in China .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his family . they're his father Jack Clinton , his mother Catherine and his little sister Abby . He has a yellow dog . It's name is Barbi , His father is mending his bike . What is Bill doing ? Ah , he is doing Chinese homework . He can't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 but he loves Chinese very much . Bill's father works in middle school . He's an English teacher . His mother is in a TV factory(工廠) . Bill and his sister go to the same school .
根據短文內容,判斷正(T)誤(F)。
( )1、Bill's mother is a English teacher .
( )2、Bill's father is mending his car .
( )3、Barbi is a cat .
( )4、Bill and his sister are in the same school .
( )5、Bill's family is in China now .
小
小學六年級英語閱讀 閱讀理解三
Mrs. Jones is an American doctor. She is now in China. She works in a children's hospital in Shanghai. She likes the children and she likes to work for children. She works hard in the day time and learns Chinese in the evening school. She also learns Chinese from the Chinese doctors and her Chinese friends. Now she can speak some Chinese. She can read and write some Chinese, too. She says it's not easy to learn Chinese well. Mr. Jones, her husband is a teacher . He teaches English in the No.5 Middle School. He works from Monday to Friday. He teaches 3 classes every day.
根據短文內容,選擇正確答案 。
( )1、Mrs. Jones is _________ .
A. an English teacher B. an American teacher C. an American doctor
( )2、Mr. Jones are ____________ .
A. in a hospital B. in a middle school C. in China
( )3、Mrs. Jones learns __________ in an evening school .
A. math B. Chinese C. English
( )4、Mr. Jones works __________ every week .
A. five days B. six days C. three days
小學六年級英語閱讀 閱讀理解四
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the twins' family .They are the twins, their father and their mother.
The twins' names are Lucy and Lily. They are fourteen. They are in the same class in the NO.1 Middle School. They are very good students. They not only work very hard but also sing very well. They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Lucy wants to play the piano. Lily can play the guitar.
Their father, Mr. King, is a teacher. He teaches English in a school near his home. Their mother, Mrs. King, is a teacher ,too .She teaches Chinese . Mr. and Mrs. King are in different schools. But they have the same hobby-play the guitar(吉他).
根據短文內容,選擇正確答案。
( ) 1.Mr. King is a good ______ .
A. driver B. worker C. teacher D. farmer
( ) 2.Lily can ________ .
A. play the piano B. draw horses C. play the guitar D. play chess
( ) 3. Mrs. King is a __________ .
A. math teacher B. Chinese teacher C. English teacher D. doctor
( ) 4. Their parents work _________ .
A. in the same school B. in a different school C. English teacher D. in different school
( ) 5. The twins are in the _______ Middle School.
A. No.5 B. No.1 C. No.4 D. No.2
⑻ 英語高二閱讀怎麼做題
高二英語: 高二英語: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解題策略和技巧 一, 題型解讀 從英語科《考試大綱》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測試的要求看,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命題思路突 出"得體地使用英語的能力;用英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 及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按體裁劃分,英語的閱讀理解文章可分為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其中記敘文包括 新聞報道,人物傳記等,應用文包括廣告,通知,申請書,圖表文章等,說明文中科普類文章在 高考試題中出現的比較頻繁,議論文包括文化,歷史,教育,文學,還有社科類題材. 1.記敘文 記敘文 記敘文多以人物為中心,以時間或空間為線索,按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展開敘述.記敘文 的閱讀要注意: 1)注重對人物和事件的分析.了解記敘文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發展 和結果,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線索.記敘文都有一個貫穿全文的線索,以人物,事件,行蹤為線索,或以人物 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分析線索有利於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的結構 3)弄清文章的記敘順序 4)分析各種描寫的方法並理解不同方法對不同主題的表達作用 5)注意分析記敘文中的議論和抒情文字 2.議論文 議論文 議論文是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中必考的體裁,文章內容涉及人文類題材,如文化,歷史,教育, 風俗習慣,以及社會科學類,如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以及自然科學 ,生命科學等.在做這 類閱讀理解試題時要注意把握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議論文的文章一般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試題多為觀點辨認題,推理判斷題,寫作宗旨題和細節理解題,解題時要立足語篇,尋找與試題 有關的關鍵詞句,把握文章的內涵,不能主觀臆斷或憑空想像,更不能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 觀點. 3.應用文 應用文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內容更生活化,信息化,時代化,較多涉及廣告等應用文體.應用文是貼 近生活的文體,包括廣告,通知,申請書,圖表文章等,形式多樣,題材各異,是英語閱讀理解 中出現得較多的文體.從近年的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試題看,應用文的題材出現的比較多,比如學 術活動安排,大學介紹,旅遊觀光全品等. 廣告文章的閱讀一般可採用跳讀,略讀等快速閱讀方法,快速瀏覽信息,先了解文章的大致結 構內容,再看試題,帶著問題在文章中搜尋相關信息;做此類閱讀理解時,是先看試題還是先看 文章應視個人的閱讀習慣和具體語篇而定,但廣告文章比較長,不必記住所有信息,而要抓住文 章的主要線索,再看試題,帶著試題的問題到相關信息處尋找答案. 新聞報道與科普文 4.新聞報道與科普文 新聞報道的文章在高考試卷閱讀理解中佔有一定的比例,文章短,句子結構比較復雜,要注意 正確理解文章的含義. 科普類文章包括太空與海洋,環境保護,發明創造,動物世界等,是高考英語閱讀中必不可少 的體裁,一般來好所科普類文章的特點為: 1)結構嚴謹,邏輯性強,文章有明確的主題,論證主題的事實以及清晰的文章結構,一般由導 入,背景,主體和結尾這幾個部分,主題局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這種閱讀文章往往有比較 復雜的句子結構,長難句較多,句法分析比較困難,有時會使用多種語言現象,如被動與態,定 第1頁 共2頁 語匆遽,虛擬語氣等. 2)在處理科普類文章時要通讀短文,了解文章的主題,抓住體現主題的關鍵詞句,特別是長 難句的理解,這是理解文章和解題的關鍵. 5.高考閱讀理解還有海外風情類的文章,多為名勝古跡,地域特色,異域風光,英美國家節日 介紹等. 二,命題分析 從近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文章和試題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1.詞彙量保持穩定,並略有增長 .詞彙量保持穩定, 近幾年高考閱讀理解部分的閱讀量基本保持穩定,但自主命題省市新增加的其他閱讀理解考 查形式如閱讀填空,閱讀簡答題的出現使閱讀量略有上升,這增加意味著對閱讀速度的要求在提 高,因此我們要提醒和培養考生提高閱讀速度. 2.更加註重綜合理解能力的考查 . 閱讀理解能力測試的主要設題方式有:1)理解所讀材料的主旨和大意;2)理解文中用以說 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實和細節;3)根據上下文推斷詞,短語或句子的含義;4)根據文章的敘述, 作出簡單的推理判斷;5)理解文章的基本篇章結構;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 閱讀理解題型為:主旨大意題;分析推理題;細節理解題;猜測詞義題;以細節判斷試題為 主,並加大深層次理解試題和篇章結構試題的考查力度. 3.更加註重語言材料的真實性 . 高考閱讀理解文章的語言材料一般都出自英美國家閱讀材料原文或適當修改,體現原汁原味, 即 in English, about English (cultures, countries, etc.),不會出現反映中國的人或事的文章 4.選材多樣化 . 閱讀理解試題體裁廣泛,一般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題材涉及內容廣,在選 材方面,突出生態環保,人物傳記,名人軼事,社會風俗文化,大眾科普,廣告,文學作品,社 會熱點,時文報道等,這些題材能使考生擴大對異域文化的接觸. 5.閱讀速度要求每分鍾 60 單詞. . 單詞. 命題特點如下:閱讀材料的選擇盡量作到體裁分布均勻,題材多樣,語言地道,材料多為最 近幾年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具有時代性的原汁原味的文章.有很強的時代氣息. 三,應試技巧 常用解題方法(三遍閱讀法) 第一遍:瀏覽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遍:掃讀語塊,搜索有效信息 第三遍:查讀題項,定位正確答案 閱讀理解題目設置類型 1 淺層理解 細節題 細節轉述題 數字題 圖表題 排序題 2 深層理解 中心思想 最佳標題 作者意圖 推斷題 劃線句子和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閱讀理解應試技巧 閱讀理解應試技巧 1. 快速,准確地捕捉信息詞句,做好細節理解題 細節理解題 先瀏覽一遍題目,把題目的要求儲存在大腦中,帶著疑問去快速閱讀,然後找出與題目相關 的信息詞句加以理解分析,去偽存真.此種辦法能有效地避免做細節理解題時的失誤. 第2頁 共 2頁 【技巧總結】准確捕捉信息,注意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分清主次,真偽,避免受信息的干擾, 陷入高考題所設下的"陷阱",誤選干擾項,因為某些干擾選項在文章中也能找到"依據",具有很強 的迷惑性. 2. 進行推理判斷,做好推理判斷題全品高考網 推理判斷題全品高考網 推理判斷題 策略指導:深層含義通常是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延伸之意,弦外之音,如作者的意圖,傾向, 語氣,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故事的結局,事情的因果關系等.因此大家需調動自己的邏輯 思維能力,透過字里行間,去嚴密推理,合理想像. 【技巧總結】隱含信息並非"空穴來風", 而是"有源之水",即隱含信息也是以文章的語言為載 體.大家應准確捕捉信息,調動智力因素,嚴密推理,合理想像,忌"憑空想像 "或"斷章取義". 在閱讀理解中結合自己的常識進行判斷是必要的,但決不能以常識取代信息分析.推理判斷既要 嚴密,又要靈活. 3. 進行詞義的判斷,做好語意理解題 語意理解題 策略指導: 首先從詞彙所處的語境進行分析, 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系, 如果出現 that is, that 如: is to say 或破折號等, 我們可以斷定, 後面的內容是對前面內容的解釋; 如果出現轉折詞 but, however, yet 以及表示相反結果的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等,我們可以從所給內容相反的意義去考 慮. 【技巧總結】高考語意判斷題很多都是考查舊詞新義的理解.因此大家需把詞彙或短句的字 面意義與語境和上下文結合起來,選擇最切合文章內容,最符合上下文邏輯的意義,切忌望文生 義. 4. 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線,做好主旨大意題 主旨大意題 主旨大 策略指導:讀完一篇短文後應有意識地回味一下文章的大致內容,理一理文章的脈絡,體會 一下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 這樣做文章的中心一般都能概括出來, 涉及文章主旨大意方面的題目 自然會在頭腦中由模糊變清晰. 【技巧總結】我們在歸納文章主題時,一定要注意選項的內涵和外延必須能恰如其分地概括 文章的主題,既不能范圍過大,也不能把某一細節或側面誤當作主題.閱讀時我們還應注意捕捉 文章出現頻率較高的中心詞彙以及文章和段落的主題句.在選擇文章題目時,還應注意語言方面 的特點:文章題目往往具有凝練,醒目的特點. 5. 猜測詞義題 猜測詞義是從特定的角度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處理生詞的能力.猜測詞義包括對詞, 片語和句意的理解,是高考英語試題閱讀理解中的一類必考題.猜測詞義題常見的解題方法如下: (1)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 任何一篇文章中的句子在內容上都不是絕對孤立的,都跟句子所在的段落及整篇文章有關. 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線索,進行合乎邏輯的綜合分析而推測詞義,是閱讀過程中的一大關鍵, 也是高考的熱點. (2)根據定義或解釋猜測詞義 閱讀文章中的有些生詞尤其是新聞報導及科普類文章中的生詞,往往在其後有對該詞進行解 釋說明性的短語或句子,如 to be, that is , mean, stand for, namely, to refer to, to mean ,in other words 等,有時也以同位語,定語從句的形式出現,或用破折號,括弧來表示. (3)根據反義詞或反義關系 有的文章作者為了增強表達效果,會用一對反義詞揭示事物的不同點,形成鮮明的對比,這 時只要把握其中的一詞,就不難推出另一詞的含義. (4)根據同義詞或近義詞關系 常見的引出同義詞的標志性詞語有 or, like, similarly 等. (5)利用例證性線索 某些冷僻的詞彙後面會舉一個例子,使詞彙具體易懂.等連接性詞語往往用來舉例說明前面 較難理解的名詞. (6)根據構詞法猜測詞義 閱讀中常會遇到一些由所熟悉的單詞派生或合成的新詞,可利用構詞法知識來推測其意思. 6. 閱讀理解中的長難句理解 策略指導:閱讀理解中的結構復雜的句子一般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由復合句或並列句構成的長 復雜句子;第二類是省略句.對於第一類句子,大家應抓其主幹成分,理解其主體意思,其他的 成分都是對主體意思的修飾和補充.對於第二類句子,大家應通過上下文找出省略成分,把句子 補充完整. 【技巧總結】結構復雜的句子往往出現在說明文或議論文中,這是造成考生心理緊張的主要 原因.大家應冷靜下來,結合文章所說明或議論的中心話題,抓住主幹,層層理解. 四 閱讀理解的主要題型 1 主旨大意 (一)這種題型常見的提問方式: (1) The best title/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 (2) The passage (or the first paragraph)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 (3) What is the main idea/topic/purpose/subject of the passage?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itles best summariz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5)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es/deals with ________.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tate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7) What topic is treated in the passage? (8) The passage makes clear that ________. (二)怎樣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段落大意即是段落的中心思想.它體現了作者對文章段落的寫作意圖,是該段落所有句意的集中 體現.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有:① 尋找主題句,有些段落大意在主題句上.主題句有的在句首, 有的在段中,有的在段尾.② 尋找關鍵詞,有些段落大意就散落在關鍵詞上. ③ 用讀者自己的 語言概括段落大意. 中心思想即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掌握文章中心思想是英語閱讀的關鍵.概括中心思想主要有 三條要求:① 了解所閱讀文章的文體是說明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等.② 抓住文章的段落大意. 各段落大意的整體歸納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③ 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將文章的中心思想表達出來. (三)怎樣捕捉標題 文章的標題是段落中心思想的簡練的表達形式.它的特點是:短小精練,多為短語;涵蓋性強, 一般要求能覆蓋全文,其確定的范圍要恰當,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精確性強,不能隨便改 變語言表意的程度和色彩.那麼如何迅速地捕捉標題呢?首先要在閱讀原文的基礎上,仔細考慮 這句話或者短語與文章主題是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其次要看它對文章的概括性或者覆蓋面如何; 然後還要看標題是否過大或者過小. 2 細節事實 (一)這種題型常見的提問方式: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statements) is NOT true?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but _____. (4) 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 第3頁 共4頁 第4頁 共 4頁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ps/diagrams gives the right position of…? (6) Which of the drawings below gives an idea of what …is like? (二) 怎樣找到細節事實 (1) 直接辨認 就是直接從文章中獲取信息,難度不大,但是要十分仔細. (2) 間接辨認 就是不僅要求考生從文章中獲取信息, 而且要將獲取的信息用同義或者近的形式復 述出來. 3 猜測詞義 (一)這種題型常見的提問方式: (1) The word "…"in the passage means______. (2) The word "…" could be best replaced by ______.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ear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 (4) The word "…" probably refers to _______. (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word "…" is known as ______. (6) From the context, we can infer that the word "…" means ______. (7) The phrase "…" is closest to _______. (8) By saying "…" the author means _______. (9) The passage uses the word "…" to refer to ______. (二) 猜測詞義的方法 ① 利用上下文,通過對應結構或者平行結構中的同義詞或者反義詞判斷. ② 利用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等. ③ 根據關聯詞,如:but, however, yet, unlike, like, not only…but also. at the same time 等. ④ 利用構詞法(包括轉化詞,合成詞和派生詞). (三)實例演習 ① 同義詞猜測 He replied quickly. But after he considered the problem more carefully, he regretted having made such a hasty decision. ② 反義詞猜測 Unlike his brother, who is truly handsome man, John is quite homely. ③ 定義猜測 Jim just hummed the tone of the song; he didn't sing the words. ④ 通過原因與結果關系猜測 A dog ran into the road, causing the cyclist to swerve. People need time to grieve after the death of a loved one. ⑤ 通過描述和例證猜測 At the first glance, I was struck by his shabbiness---his overcoat was worn, his shoes were in bad shape, and his trousers were dirty. 4 推理判斷 (一)這種題型常見的提問方式: (1) We can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2) We can infer from the (first/last) passage that ______. (3) The passage implies that ________. (4) The passage suggests that _________. 第5頁 共6頁 (5)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 (6) 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7)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______. (二)怎樣做出推理判斷 此題型是閱讀理解中較難的題型,多屬於深層次理解題.在試卷中數量不斷增多.它要求考生 根據上下文的內在聯系,充分挖掘文章的深層次內涵.做這類題時要注意:① 不要脫離原文只 憑自己的想像胡亂推理或只憑常識推理;答案一定要在文章中找到依據或理由,分析材料所提 供的全部事實.② 特別重視文章的主旨,所選答案的內容一定不能脫離主題大意. 注意:判斷,推理和結論的區別.判斷是對已知的事實做出合理的決定,而並非唯一的決 定.推理是從已知推理出未知(合理的猜測).而結論是以已知的事實為前提,得出的唯一合 理的決定.在做題時,注意題目中含有 know, what do you think/suppose…?的一般是判斷.含有 imply, suggest, infer, seem, appear, probably, most likely 等的一般是推理.有 conclude, draw the conclusion 的一般是結論. 5 作者意圖(態度) 作者意圖(態度) (一)這種題型常見的提問方式: (1) The author seems to be in favor of / against ______. (2)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_______. (3) The author may probably agree with/ support _______. (4)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_______? (5) How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________? (6) The author implies that _______. (7) The author gives the impression that ________. (8) In the author's opinion, ________. (9) The tone of the author may be _______.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describe the attitude towards ______? (二) 怎樣揣摩作者的意圖或態度 所謂作者的意圖,就是作者試圖在文章中要表達的思想,也就是其寫作目的.作者的意圖往往不 是擺在讀者面前的,它隱藏在字里行間,甚至文章之外,有的文章還有作者設置的種種假象.要 吃透文章,就要搜索文章的關鍵字眼和關鍵句子,要熟悉各種文體,尤其要把握作者的語氣,是 嚴肅或輕松,幽默或諷刺,平和或激動,樂觀或悲觀等等.此外,還要注意文章中一些細節性的 用詞,如 however, even though, but 等連接詞往往和作者的態度有關.在做題時,要時刻注意讀者 不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臆斷下結論,所得出的結論應符合原文作者的意圖. 五 閱讀篇目題材形式特徵以及解題技巧 (一) 科技環保類 這類文章在高考中出現的的頻率最高,難度最大,長難句太多, 它們一 般是說明文,但有時也夾雜著敘述和議論,並經常出現一些較新的科技名詞或術語.考生如果經 常閱讀英語報紙報刊,具備比較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一定量的新詞彙,對解這類文章會大有幫 助. (二)人物故事類 一般為記敘文,有時也穿插說明和議論.這類文章一般難度不大.但是為了 提高難度,命題者往往使用倒敘,插敘或補敘等手段故意打亂故事的陳述次序,使行文的跳躍性 增大,故事情節復雜化.注意這類文章往往出現較多的人名或地名,會使沒有閱讀經驗的考生大 大降低閱讀理解的速度. (三)新聞報道類 這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文體,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也很高.這類文章語言 第6頁 共 6頁 簡約,含義豐富,句子多用省略,常用倒敘和插敘,並經常插入人物訪談或評論,思維的跳躍性 也很大,較多人名或地名.讀這種文章時,一定要在第一句話即新聞的導語上多下功夫.因為導 語是文章的總體概括.以下的正文部分往往是對導語展開敘述,相對容易理解. (四) 廣告信息類 (五)歷史地理類 在每年高考中幾乎都會出現.這類文章也是文字簡約,多省略句,多用圖 一般為說明文,偶爾也出現記敘文.這類文章也會出現較多的人名,地名等 表,生詞術語多,冗餘信息多.但是設題相對簡單,多為細節考查.可以採用跳讀. 專有名詞.對於這類詞,只要知道他們是指人或地方就行了,不必深究.注意歷史題材文章會出 現一些時間表達法,地理文章會出現一些方位表達法,這些都要了解. (六) 教育心理類 這類文章一般篇幅較長,多採用說明加議論的寫法,句子結構復雜,內容 抽象難懂,設題相對較多,難度較高.屬於"高檔題".所以,做好這類題對取得高分有決定性的意 義.這類文章經常考查對文章主旨大意的歸納和推斷作者的觀點.所以,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題. 看每一段都說明了什麼問題,哪一句是文章的中心議題,以及哪些是作者用以說明這一議題的事 實,材料等.還要注意區分哪些是作者本人的觀點,哪些是作者引述別人的觀點等等. (七) 國外風情類 國外風情類的閱讀理解文章所涉及到過風俗人情的方法面面內容比較廣泛, 這類文章一般使用說明加記敘的寫法,趣味性較強,語言形象生動.考生若有類似的知識積累, 了解國外尤其是英美國家的一些文化習俗,對於理解這類文章非常有用. 困難,甚至理解不了.例如讓同學們閱讀一篇關於"水門汀事件"或"伊朗門事件"方面的英語文章, 如果同學們對這兩件事情的背景不清楚,閱讀起來就會摸不著頭腦.由此可見,文化背景知識是 進行閱讀理解的助手,考生一定要注意平時的積累. 八 生活經驗常識 閱讀理解的能力一般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而不斷提高.例如由於小孩還沒有成年人的知識和 經驗,他們還看不懂成年人的文章,他們自然也就不喜歡成年人的讀物;人們對於自己所經歷的 事情一看就能明白,讀起來也就有興趣,而對於陌生領域的文章就感到困難.因此,同學們在平 時要多積累生活經驗. 九 習語及固定搭配知識 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一般情況下,這些用語和固定搭配是不能單從 字面上來理解的,英語也是如此.如 eat one's words 的意思並不是"食言,說話不算數"而是"收回 前言, 為說錯話而道歉"; break one's words 的意思才是"食言, 失言". 又如, 如果把 have words with sb 理解為"跟某人談話",那麼就錯了,它的意思是"跟某人吵嘴";而 have a word / talk with sb 的 意思才是"跟某人談話".因此,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平日的英語學習中必須進行廣泛的閱讀,積累, 掌握英語中的習語及固定搭配. 十 學科綜合知識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方面的短文不僅包括社會生活,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方面的知識,而且 也包括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電腦技術 六 常見的閱讀方法 閱讀理解的正確作答,從整體上我們可以歸納為兩大思路: 第一,A→Q→A(A=Article,Q=Question),即先從整體去閱讀文章,後看問題,接著根據 文章去解答問題.對於這種解題思路多為考生在平時常用的練習方式,它可以幫助考生准確把握 文章的主旨大意及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意圖,因而對於解決綜合推理判斷的題目是非常好的方法, 但這種方法卻有其弊端:花費一定的時間,閱讀速度較慢.在考場上,時間對考生來說是極其寶 貴的,因而在考試中很多考生較少採用此種辦法. 第二,Q→A→Q,即先把整個問題快速看一遍,然後帶著問題在文章中找答案.此種方法最 大的特點就是節省時間,而且針對性很強,如果問題是事實性的和細節性的,那准確率也是比較 高的,但它的缺點就是在解決具有推理判斷或是綜合性的問題時效果就不太明顯了.所以考生應 該靈活應對,尋找適合自己的解題技巧.為此,筆者總結歸納出如下幾種方法: 1.直接法和排除法.所謂的直接法即為在文章中很容易找到的答案,類似這樣的題目大多設 計在開頭的小題目中,較為容易;排除法是根據你所閱讀的印象,可以發現這是虛假信息,在干 擾你的思維,有的干擾項在文章中隱藏得很深,需要你加倍留意. 2.相似法和跳讀法.考生可以根據題干中所出現的相關的重要的某幾個信息詞或句式,在文 章的某一處找到其相同或相似的詞及句式,然後根據此處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整合,最終提煉 出精華,實際上這一處理過程就包含了跳讀法,考生不需要逐字逐行地去查找,根據題乾的提示 跳讀找到相關的句子,加以分析推敲,從而找到正確的答案. 3.猜測法和推敲法.在高考的試題當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題目,即讓考生根據某一段話來猜 測某一生詞或句子的意思,對此考生只能在某一出處細細品味推敲上下文所包含的意思,從而找 到答案. 4.概括法和推理法.此種方法主要用來解決一組題目中的最後一二道綜合題目,這類題目難 度相對較大,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解題能力,運用概括推理法的前提條件是認真閱讀文章開頭一 段和最後的結尾,同時文章中每一段的第一句話. 快速提升英語閱讀, 快速提升英語閱讀,需要養成的十個好習慣 1.不要反復瀏覽.凡是科技讀物,一般只須順著讀一遍即可.如有必要,也要等整篇 讀完之後,再回過頭重復某項內容.避免眼睛不斷地來回轉動. 2.採用"篩選"式閱讀法.有意識地為涉獵專業所需的信息而讀. 3.要默讀,不要朗讀.發聲的閱讀是快速法的大敵. 4.閱讀時,視線應與讀物成垂直線,並充分發揮視線的"餘光"作用,多覽到一些內容. 5.要聚精會神地閱讀.快速閱讀必須有"強化"的注意力. 6.提倡有理解地閱讀.閱讀時,抓住實質性的關鍵詞.讀物的內容實質,正是閱讀時 應弄通的重點.理解,就是探索出讀物的思想意義. 7.在閱讀中,運用要領記憶的基本方法,有目的地去記.不必去記無關緊要的詞句, 卻要記住作者意圖及內容實質. 8.學會運用多種形式的學習法,不斷提高閱讀速度. 9.經常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便能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 10. 適當練習限時閱讀,提高閱讀速度.力爭 35 分鍾完成 5 篇文章. 七 文化背景知識 文化背景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天氣情況,地理環境,人物的性格特點及知識 水平等各個方面.如果背景知識豐富,閱讀起來輕而易舉;如果背景知識貧乏,閱讀起來就感到 第7頁 共8頁 第8頁 共 8頁
⑼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實現聽說讀寫的整合
1、如何進行聽說讀寫的整合教學。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只有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有機結合,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聽 精聽和泛聽相結合,將聽英語和語音教學有機結合。 (一)泛聽: 英語老師應該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英語的氛圍內學習語言。課堂用語屬於泛聽形式的內容,對學生沒有什麼硬性規定與要求,只要聽懂會做或簡單問答就可以了,因此對學生沒有什麼壓力。多聽會起到增加英語氣氛,培養語感的作用。在開始的一兩節課,可以英漢並用,說一句英語,重復一遍漢語,如Hello, boys and girls. 同學們好!Good morning/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早上/下午好,同學們!Is everyone here? 都到齊了嗎?Who's absent?誰缺席?What day is today? 今天星期幾?等等。有的話可以藉助表情、姿勢、動作、手勢幫助學生聽懂,如Sit down, please. 請坐。用雙手,手心向下擺動示意,表示讓坐下,或教師自己以起立、坐下的動作表示,邊說邊做便可清楚。用左手手心朝下,右手直立於左手心下,示意學生停止說話,邊說Stop talking, please. 或雙唇緊閉用右食指豎立雙唇前,也可示意"停止說話或別說話"。如果雙唇翹起,用食指豎唇前作發噓聲則可表示 Be quiet, please."請安靜"的意思等,另外如Come here. Go back to your seat, please. Turn to Page…. Think it over. 等都可用表情、動作或手勢表明意思。只要教師堅持每堂課都用,經常說,反復做,學生會慢慢習慣形成自然的反應,如老師一說Practise the dialogue. 用兩手指一示意說In pairs, please. 學生馬上就會意,兩人一組練習起來。長此以往形成習慣,師生配合越來越默契,教師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熟練程度,學生可以逐步養成聽英語並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不斷提高聽的能力,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 (二)精聽: 中學生愛模仿,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範發音,就急於開口模仿,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音欠准,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採用「手勢暗示法」,即教師隨著示範發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教師發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當手勢打「三」時,全班齊聲模仿。這樣,發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中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只滿足於「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使學生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 二、說 培養良好說的習慣的培養 中學英語教材為「說」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選內容均來源於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為學生所熟悉。這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又一個有利條件。因此,教師得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話的習慣。 首先,教師應十分注意發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 同時,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投影、錄像、錄音、指套、木偶等等)創設情景,寓教於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讀 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中學英語教材課文句短簡單,讀來朗朗上口。有些學生覺得這些句都已能講能背了,在朗讀時漫不經心,不是看著一句句朗讀,而是滑句,一古腦兒讀完,存在「假讀」現象。有的朗讀時語速、節奏掌握不好,過慢、拖沓,一字字頓著讀,或是過快,發音不到位,無停頓,混著讀。特別是在集體朗讀時,伴有拖音明顯,節奏較差,語速偏慢等現象。為此,教師要對症下葯,變換教法,隨時糾正學生朗讀的不良傾向,刻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的習慣 四、寫 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讓學生明白書寫坐姿、握筆方法不正確會影響身體健康,影響書寫質量與速度,對今後學習不利。啟發學生加強自我督促意識,保持正確坐姿,握筆方法。在書寫教學一開始,學寫字母時,教師就必須十分重視培養學生按照規范筆順書寫,在四線三格中位置正確。值得一提的是,要強調每個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學生由於寫漢字的習慣,豎直橫平,有稜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書寫英文時,常出現直、方、角現象。對此教師要運用「比較法」教學,及時指正。隨著學習的進展,教師要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單詞、句子、段、篇的書寫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切實做到英文書寫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的習慣。 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有意識培養形成的。中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是靠教師。教師必須十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學生,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在課堂中有機結合,才能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請按照讀前—讀中—讀後的過程,設計一個閱讀教學案例。(300字)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概述Do you believe…? We learn to read by reading.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your knowledge of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go and live among its speakers. The next best way is to read extensively in it. 閱讀是讀者從語篇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著名語言學家 Christine Nuttall認為,作者將自己頭腦中的信息編碼,形成語篇,讀者再把語篇解碼,獲取信息。閱讀活動各環節的設置應注重其心理效應、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語篇的整體性。閱讀是讀者與文章的交互過程。傳統觀點認為閱讀就是要從文章中獲取信息,了解文章的內容就是達到了閱讀的目的。然而現在語言學家們提出了新的看法。「 閱讀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 ( Goodman )。讀者在對語言層次的詞語進行解碼的同時,也在運用自己的知識(事實和社會文化方面的知識、有關閱讀材料話題的知識、文章結構組織的知識、情景上下文的知識等)對文章的下文進行預測,閱讀檢驗自己的預測、修訂自己的預測、進行新的預測…… 整個閱讀過程實際上就是讀者與文章的交互過程。字面閱讀( read the line )字面閱讀是對閱讀的最基本要求。低級層次( lower level skills of reading )推理閱讀 (read between the line) 指讀者能依據文章的細節材料推測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根據字面意思進行必要的推理、推論。閱讀的高級層次( higher level skills of reading )形象閱讀 (read beyond the line) 讀者能將閱讀材料與真實的生活聯系起來,特別是與讀者自身的經歷、知識、觀點聯系起來。只有當低層次閱讀和高層次閱讀共同作用時,才能實現流利閱讀的目的。這樣的閱讀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而這,也正是我們閱讀教學的目的。閱讀教學的定義《英語課程標准》指出:「 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英語課程標准》,第 9 頁)英語課程標准》閱讀五級要求:1 .能 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 的含義;2 .能理解段落中各 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3 .能找出 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 ;4 .能讀懂 常見體裁 的閱讀材料;5 .能根據 不同閱讀目的 運用簡單的 閱讀策略 獲取信息;6 .能利用 字典等工具書 進行學習;7 .除教材外, 課外 閱讀量達到 5 萬詞以上 ,累計 15萬字。閱讀教學的目的教師通過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獲取 信息,得到 感知語言的能力,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英語能力的目的。閱讀的基礎與建立途徑基礎途徑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學習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學習深度閱讀學習 廣度閱讀學習(相當於精讀) (相當於泛讀)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域界語言知識學習通過閱讀課文學習新的語言知識(通過教材學習)閱讀能力的深度學習精深閱讀,形成新的閱讀能力(通過教材學習)閱讀能力的廣度學習廣泛閱讀,強化深度學習獲得的新的閱讀能力(通過課外閱讀學習)閱讀教學的原則 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語篇教學法 (text approach),實際上就是從語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入手把語篇教學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要求學習者從其層次結構及內容上入手,最大量地獲取和掌握文章所傳遞的信息,同時逐步地培養其恰當使用語言的能力,即(口筆頭)交際能力。所以這種方法可以達到把語篇分析、打語言基礎以及交流能力的培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的目的。現代語言教學研究證明,人們的閱讀是一種主動的「猜測——證實」的過程,是一種心理語言的揣摩過程,是一種(作者與讀者)「相互交流的過程」。要進行語篇教學,將閱讀材料進行整體的理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要採用從整體到細節的「自上而下 (top down)」的模式,調用學習者的圖式知識 (schematic knowledge)。教課文必須從整體入手,一是學生的預習必須先整體理解內容;二是教師上課必須先從背景知識入手,要求學生說說與之有關的 background information,問幾個 global questions。然後,有重點地討論一下語法、詞彙等知識點。點面結合的原則閱讀理解的對象是整篇文章,而考查時命題卻絕大部分是詞、句、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始終要把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總體理解與句、段的理解分析緊密結合起來,把握「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規律。既要考慮全面,又要注重細節,做到點面結合。精泛結合的原則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個方面。英語課堂上的精讀應以「精雕細刻」「點滴不漏」 的「講深講透」英語知識為重;泛讀課應以「拓展視野」「培養習慣」「發展技巧」為主。精讀與泛讀相互結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它們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聽說讀寫統籌兼顧原則在教學中,我們只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有所側重,而不能採用簡單的方法,重視閱讀就不顧其他技能的發展。閱讀的作用與功能從高考的角度講,得閱讀者得天下從中考的角度講,得閱讀者得三分天下二、初中英語閱讀常用教法 閱讀教學模式 1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2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3 .互動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反對逐字逐句閱讀,強調學生已有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主張調動學生對課文進行積極思考和擴展的主觀能動性。但這種模式忽視詞句結構,忽視語言知識等其他因素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容易導致學生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導致閱讀水平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下降。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該模式強調教師在閱讀教學前先為學生解決文中的生詞生句以及新的語法結構。認為學生只有掌握了英語語言、詞彙和句法的基本知識,就能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要求學生根據基本的英語知識逐句地閱讀和理解,已達到理解全篇的目的。該模式沒有重視語言篇章層次上的語言意義和閱讀理解必須有的分析、推斷等思維能力及有關的社會文化知識。互動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這種模式基本觀點:在閱讀中,底層面與高層面的加工方式對閱讀理解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底層面的加工需要高層面的參與,其加工結果為高層面的加工過程提供「材料」,信息的傳遞具有雙向性。強調讀者與讀物的相互作用,即強調讀者所掌握的詞、句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和有關題材的背景知識與讀物所傳遞的思想和情感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問式(問答式)閱讀教學模式。在提問式閱讀教學模式中,老師運用設問—引導—啟發—對話—交流交替模式,展開教學程序。通過設問、解答、幫助、指導等多元教學行為的綜合利用,促使課堂教學信息由單向活動,即教師向學生傳授,變成了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也會增多,從而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對話式閱讀教學,課堂教學就比較注重教學情景的設計與學生的參與,教學活動從師生的雙向交流轉向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問互答。教師較為自然地融入學生之中,並與他們建立起對話式夥伴關系。討論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由教師設計、布置討論、組織討論、討論總結四個前後緊密聯系的環節組成,在其具體實施過程堅持知識與能力並重、課上與課下並重、面向全體與照顧重點相統一和恰當性原則。」情景導入—設問—閱讀—疏通、理解—深層問題—討論、擴展—結合實際再討論—總結—布置口頭和筆頭作業、加強語言實踐。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閱讀教學三階段:pre-reading 主要目的:1 )激發學生閱讀的動機;2 )激活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引出話題;3 )為進一步閱讀解決理解上的語言障礙。活動形式可以有:問答、討論、小測驗、 游戲等。??Warming-up: 提出話題,激發學習興趣??Presentation: 提供文化背景知識 (根據需要安排 ) ??Revision: 回顧上節課所學語言要點注意:呈現那些對閱讀理解形成重大障礙的生詞。while-reading 1 .是學生自己閱讀的環節。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關鍵信息,去獲得關鍵信息。2 .要給學生留有充分閱讀的時間,要讓學生有眼睛看、用腦思考的時間和過程。老師盡量少提問題或講解。可以在學生閱讀後再做這些事情。3 .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能夠動手操作一些事情,如:瀏覽以了解文章大意、捕捉具體信息、將信息圖表化、記錄要點、回答各種問題等。注意:為了保證閱讀的有效性,必須交待清楚閱讀的任務。該階段所設計的活動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為目標。設計流程:General comprehension: 首次接觸閱讀材料,解決整體理解問題創設情景—確定理解目標—通過默讀解答所給問題(可伴有錄音)—討論問題答案(先小組後全班)2 .Detailed comprehension: 再次接觸閱讀材料,解決細節理解問題確定理解目標—通過默讀獲取所需信息—解答所給問題—討論問題答案(先小組後全班)3 .Target discussion: 通過掃讀發現教學重點和難點(包括詞彙和語法),並逐個加以解決過程:個人掃讀—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內容:研究情景—確立概念—熟悉結構4 .Mechanical practice: 替換練習、造句練習、朗讀訓練等5 .Meaningful practice: 復述、改寫等6 .Focus summary: 歸納總結所學語言(先小組後全班)閱讀任務建議Put these cut-up paragraphs back in the correct order 段落排序Find words in the text that mean the same as these 文中找同義詞Read the text and find the mistakes in these sentences 讀課文找句中錯誤Give headlines to each section of the article 寫段落標題Put this list of events in the correct order 事件排序Write a reply 寫出應答Discuss interpretations of, reactions to, feelings about the text 討論對課文的認識、反應和感受post-reading 主要目的:1 .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各種思維活動;鼓勵學生將所閱讀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聯系起來。2 .學習語言知識,並將閱讀技能與 其他語言技能進行整合,對學生進行綜合語言能力訓練。活動形式:Pre-task: 布置任務 (一般為筆頭任務 )(可根據學生水平提供不同任務)創設情景(完成任務的必要性) --布置任務—提供實例2. .While-task: 完成任務(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討論方法—制定方案—實施計劃—總結結果3 . Post-task: 展示評價小組展示—全班評價—確立榜樣—糾正不足注意:讀後理解性的檢測環節,重在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技能。 Homework適量的語言知識練習和對課堂內任務成果的完善三、初中英語閱讀案例分析 看光碟並評課 四、初中英語閱讀策略指導和案例分析 閱讀教學策略 1 .合作閱讀策略教師可首先提出閱讀要求,使學生帶著疑問閱讀,接著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檢查小組活動情況,請一個小組宣讀自己結果,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評論,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2 .交互閱讀策略閱讀教學前使學生了解閱讀過程所涉及的四種技能:概況技能 (summarizing),提問技能 (questioning),析疑技能 (clarifying),預測技能 (predicting)。教師鼓勵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進行提問,及師生輪流提問。3 .同伴閱讀策略一個問,一個讀。提問的同學根據對方的回答進一步發問,由此一直進行到無問題可問為止。注意,只有在聽到對方的問題時才可以閱讀,根據對方問題的種類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這樣可以訓練學生對閱讀技巧的運用。4 .質疑作者策略1 )布置閱讀任務時交代閱讀時應回答的問題:What is the author trying to tell you? Why is the author telling you that? Does the author say it clearly? How could the author have said things more clearly? What could you say instead? 2 ) 學生討論自己「質疑」過程中對問題的回答情況。3 ) 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評估。5 .圖片故事策略1 ) 根據故事製作相關的系列圖片;2 ) 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3 ) 展示第一幅圖片,組織學生根據圖片故事的發展進行預測;4 ) 以此方式依次展示圖片,直至故事結束;5 ) 圖片故事閱讀完後,指導學生閱讀文字材料,對比與圖片的差別。閱讀基本技能1 .略讀 (適用於判斷短文主旨大意及中心思想)2 .掃讀 (適用於細節搜索、捕捉、提取及理解 ) 3 .細讀 (適用於推理判斷、揣摩、理解作者意圖)略讀 (skimming ) 和掃讀 (scanning ) 「 Skimming 」 就是選取課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細節,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的理解。這一技巧可幫學生時時把注意力集中在課文的主要意思上,而不是與主題無關緊要的細節和個別單詞上。「 Scanning 」 是在學生查找特定信息時,通常無需認真閱讀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後認真閱讀,來了解課文細節。利用這一技巧進行閱讀時,應指導學生尋找課文的有關細節,幫助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與主題有關的段落中。閱讀策略指導課例(兩節)泛讀教學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閱讀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才能培養起來,閱讀能力的增強是與閱讀量的多少成正比的。所以《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特別要注意增加泛讀訓練。 」 泛讀教學的目的要求中學英語泛讀教學的任務是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理解主要內容,通過學生對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同時鞏固和擴大詞彙及英語知識,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興趣和習慣,擴大知識面,培養自學能力。英國學者弗蘭科斯·格雷里特( Francoise Grellet)認為:「泛讀是一種熟練活動,主要是解決對文章的綜合理解問題。進行泛讀訓練時,首先應該從綜合理解開始,然後再詳細理解過渡。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應該是綜合理解性的,同時,設計閱讀理解練習也應該從對選文的整體意義理解開始,而不是詞彙或較具體的內容。」中學英語泛讀訓練的目的更應掌握選文的基本思想,強調對選文的整體理解,而不應偏離這個方向,去要求過細、過精的理解。明確的泛讀教學的目標,我認為還應包括以下兩方面:第一,泛讀強調在單位時間內更多更好的獲取信息,所以泛讀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本內容和中心思想。在進行泛讀訓練時,教師不必講深、講細,對詞彙不做過高的要求,對語法不做過多的分析。第二,泛讀是為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進行泛讀教學時,對選文閱讀理解的程度,在不同年級有不同層次的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教師在進行泛讀訓練時,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理解層次不斷深入,逐漸實現由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進行泛讀訓練的方法很多,如: SQ3R法: Survey、 Question、 Recite、 Review、 Rewrite。Matching :分別給學生若干篇文章和若干個文章標題,讓學生迅速找出哪個標題應該是哪篇文章的。Skimming :略讀,只要求了解文章的大致梗概。Scanning :只為獲得個別信息,如年代、數據、事件等而閱讀。Task-reading :為了解決某個實際問題而閱讀。Authentic-reading :用實際生活中的資料,如廣告、時間表、商業信函等作為閱讀理解材料。Timed-reading :限時閱讀。在實際教學中,廣大教師要不拘形式,採用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一方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分析、綜合、推理、想像等思維能力的形成。鼓勵泛讀的建議
⑽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寫整合:鋪墊與輸出
P004
以閱讀為語言輸入形式,在寫作中運用輸出語言,所以,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必須保持一致。
緊扣閱讀的話題,設計寫作任務,能夠給學生足夠的支架或鋪墊,能夠保證閱讀文本中出現的重點詞彙的運用,即提現了輸入與輸出的一致性,在某種程度上給了學生更多的完成寫作任務的信心。
P005
輸入,需要在語言(詞彙,句式等)和文本信息(主題,結構,文體等)做好充分的鋪墊。
不是輸入越大越好?時間有限,需要有目標有系統地汲取有效信息和語言知識進行自我構建。
一,文本結構的剖析與模仿
二,話題語言(Story Word)的提煉與運用
三,情感態度的引導與內化
四,主題思維的激發與提升
文以載道。 藉助文本語言工具性來實現人文性的目的:在會閱讀的基礎上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得到心靈的滋養、情感的積淀和思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