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閱讀課學方法建議

英語閱讀課學方法建議

發布時間: 2023-07-17 21:59:39

1.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如何把握閱讀教學的方法不僅對於學生的能力培養很重要,成功的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給大家提供的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方法,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

一、階段整體目標: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入門階段、發展階段和提高階段。入門階段――1-4年級;發展階段――5年級;提高階段――6年級。

(一)發展階段(5年級):在這個年段的教材中主要通過Let』s talk進行基本句型的教學,通常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求學生聽懂、朗讀並進行交際性表演,而學生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原因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無法照顧到全面,因此有些學生產生問題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久而久之造成學習障礙。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藉助圖片、錄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慾望並將目標中心繼續放在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上,重點培養學生的精讀和熟讀能力,固定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並要求學生背誦對話內容,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和理解能力,使學生有了英語閱讀的'興趣,推動其自覺地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在五年級的教材中出現了read & write這個版塊,內容有對話或短篇的語言材料,而且在每篇後都有簡單的練習題,這就是編者正式提供給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語言材料,在這一部分我們的目標為:通過上下文,猜測單詞在句中的含義,對非重要的單詞跳過,讓學生明白在閱讀中遇到生詞很自然,做到不懼怕,敢讀下去。

(二)提高階段(6年級):通過兩年的訓練, 這個階段的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因此這時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養成用英語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個階段教師有必要多給予學生一定閱讀方法上的指導,指導他們對材料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培養他們簡單的略讀(skimming)、精讀(Intensive Reading)、查讀(scan),熟讀(Proficient reading)的能力。

二.具體操作方法:

眾所周知,對於一篇英語閱讀材料的課堂教學常常被人們分成三個階段,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讀後(post-reading)。

在讀前(pre-reading)階段,對學生的要求是只了解文章文章大意,並能回答出若干簡單wh-questions(who,what,when,where);

在讀中(while-reading)階段,則要求學生進行細微觀察,掌握文章中心,並從閱讀中學習到新的詞彙和語言表達法;

在讀後(post-reading)階段的做法通常是,根據前兩個階段所獲得的語言材料開展語言判斷、口頭表達、寫作等後繼性活動。

因此在每個年段進行閱讀教學時都要大體上遵循這三個階段的基本設計,再根據所教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效的融會貫通.

本學期我們進行的是下冊書的教學,因此就以下冊教材內容為例向大家做以介紹:

五年級:從這個年段開始教材中就為我們提供了專門的閱讀版塊,因此我們要從這時開始進行系統的閱讀教學.三、四年級實際上我們都是將閱讀教學融於對話教學中,但五年級起我們要將閱讀教學與對話教學區分開來,閱讀教學不同於對話教學,對話教學的特點是少,慢,精,需要字斟句酌,屬於精讀。而閱讀教學是以多,快,廣為教學特點,屬於泛讀。我想有很多老師抱怨閱讀教學時間不夠就是沒能很好地掌握兩者的區別。具體方法為:

(一)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主要以問答式、介紹、對話等形式引入)

(二) 分步進行語言項目訓練。

1、 藉助圖片、實物、教具等進行語言點的輸入,幫助學生解決閱讀難點並掌握重要詞彙。

2、 將新的語言功能句呈現給學生,分層設計小的任務予以訓練。

(三) 視聽入手,整體感知語言材料。

1、 藉助主題圖畫或多媒體課件呈現對話內容。

2、 帶著任務聽錄音,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發展聽力水平。

3、 以排序、判斷、選擇、連線等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四) 具體了解語篇內容,加強過程指導。

1、在教師的指導下聽音跟讀,加強語音語調培養,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深入理解語篇內容。

2、 關注閱讀習慣和方法等動態式學情。

(五) 以語篇為單位綜合訓練,強化綜合語言能力。

1、 用不同的方式復述課文,包括填空復述,看圖復述,根據段落大意復述等;

2、 學生根據各自掌握的情況和同伴合作,把它表演出來;

3、 完成教材中的相關練習,口頭匯報。

(六)布置作業:

強調:1、將四會句型作為重點。

2、布置預習作業。

六年級:我們重點要做的是教會學生方法和能力,其次是獲得信息,而且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獲得信息。基本做法為:

(一)導入——感知教材

這時我們一方面要對學生即將閱讀的語言結構要預熱,喚回他們對某一語言點相對生疏的語感,同時又要對學生即將閱讀的材料的主題內容進行預熱,這樣的預設就能使學生鋪墊出一層淺淡的印象,降低了閱讀的認知梯度,學生有了一定感性基礎,理解書本就比較容易。可以討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實物等。通過這些活動喚回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可放鬆閱讀前的緊張心理。也可以設置情境,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

(二)讀——理解教材

第一步:略讀(Skimming):學生通讀全文,了解大意。文中的生詞能猜的鼓勵學生去猜,也可鼓勵學生在預習時查詞表或詞典解決,少數重點詞、片語和句子由教師寫在黑板上,加英語註解或圖解。

第二步:精讀(Intensive Reading):學生邊讀邊找出關鍵詞、句,進而掌握語篇的中心、情節,並進一步練習單元重點詞句。教師的引導手段有提出問題、閱讀理解題(判斷題、選擇題、填空等)。

第三步:熟讀(Proficient Reading):帶領或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朗讀過程中還要進行個別檢查,糾音、正調。

(三)練----語言輸出

閱讀完後,設置一些檢查的題目,例如考察信息與理解的選擇、判斷正誤等題型;根據關鍵詞復述、背誦或表演閱讀內容;仿寫等。


;

2. 如何有效實施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英語課程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優化英語學習的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感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對《英語課程標准》的這一建議,教師還需從理論上進行深層的追問,對具體實施策略的探尋還需更加深入。唯如此,當體驗感悟成為英語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的又一個著力點時,也將成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益、提升學生外語素養的新的增長極。 一、詮釋:體驗感悟的內涵與特點 體驗是在對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礎上對事物產生情感並生成有意義的活動。具體落實到閱讀任務,體驗是讓學生直接接觸閱讀材料,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內心需要出發,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動眼、動口、動手、動心,誦讀、聯想、想像,憑借直觀感覺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對英語材料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切身感受,仔細體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進作品的生命,親歷閱讀實踐活動。感悟,是領會的意思,感悟主要憑借經驗,而經驗是人們分析、提煉的感性認識的沉澱,特別是表象認識的結晶。人的感悟是高於感性認識的認識,但是感悟與感性認識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是表象認識的升華。 感悟既是感性的,又不排除理性的成分;感悟既是感性認識的終結點,也是理性認識的發端。它與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互相滲透,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交匯點。體驗是感悟的基礎,感悟是體驗的升華。 1.主體性。真正有效的閱讀,必須依靠閱讀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活動,才能通過對書面符號的感知和理解,直面文本,與文本展開平等對話,把握其反映的客觀事物及其意義,達到閱讀的目的。所以「感悟體驗」閱讀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特徵就是主體性。 2.形象性。閱讀時,體驗感悟的對象是文本描繪的社會生活、人物形象和文化風俗等,它們往往充滿了形象性。形象是引發聯想、觸發體驗的物質基礎。當閱讀主體面對文本,走進文本五彩繽紛的世界裡,與栩栩如生的形象進行親切「對話」,才能對文本內容感同身受。沒有形象,體驗感悟就成了無源之水。 3.情感性。體驗感悟的對象具有情感性,這種情感既有流露於字里行間的作者的喜怒哀樂,也有文本人物的酸甜苦辣。對象的情感性是體驗感悟的觸發劑,是體驗感悟的發動機。「在體驗的世界中,一切客體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滿著生命的意蘊和情調。」 4.直覺性。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多不需要經過明確的思維步驟,不需要經過嚴格的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演繹,不需要對語音、詞彙、語義、語法作過多的條分縷析,憑借已有的言語經驗,往往就能直接迅速地對文本的詞彙、句子乃至篇章的情意和表達技巧等進行直接的感受和領會。 5.多維性。體驗感悟所針對的教學目標從單一的認知目的走向兼顧方法、過程、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多維目標,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在全面育人過程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僅有助於學生有效地掌握英語語言這一交際的工具,而且有助於學生情感意志的發展、精神世界的開拓、多元文化的傳承、心理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的鑄造、行為習慣的養成等。 6.獨特性。閱讀是與文本的對話。由於每個讀者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文化背景、審美情趣千差萬別,所以,閱讀主體對文本的解釋過程稱為一種融注了讀者感知、想像、理解、感悟的發現性活動,閱讀的體驗、感悟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徵。 二、追問:體驗感悟何以能成為閱讀教學增長極 1.重體驗感悟顯現了英語的特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英語課程的基本特點。」現行英語教材特別是閱讀教學文本材料與以往教材則明顯不同,多數情況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場景、形象、意境、故事,這些需要通過體驗去感受,它們的意蘊需要通過感悟去獲取。在此活動中,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實現作品向讀者的移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形象的再現、意境的體驗、韻味的品評、情緒的感染的過程中,體察、玩味和領悟文本演繹的語言形式,積累英語語言經驗,學習表達技巧,掌握語言規律。 2.重體驗感悟是遵循英語學習規律的體現。英語學習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核心任務。能力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無知必無能,這是普遍的規律。

3.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如下:

一、有效預習——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材料和預習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背景知識材料有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視野。

預習練習能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使預習有的放矢。課前預習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作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准備。

3.設計任務英語閱讀。教學必須在主體參與方面解決問題,增加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的機會和時間。英語閱讀教學形式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式」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式」。

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式活動,就是讓學生作為閱讀實踐活動的主角,並使閱讀活動作為一種主動的、探索式的認知體驗。在「任務式」活動中,教師應多層次,多形式設計閱讀活動。

4. 如何進行有效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

提高閱讀能力是我國 大學英語 教學的主要目的下面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如何進行有效的 大學英語 閱讀教學吧,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一下啊!

摘要: 提高閱讀能力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學生只有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才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得所需的專業信息。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直是廣大師生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試圖從任務教學法的理論著手,探討如何搞好閱讀前的准備階段、閱讀階段和讀後階段這些教學環節。

關鍵詞: 任務教學法; 大學英語; 閱讀教學

一、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及其不足

傳統的閱讀教學一般採用語法翻譯教學法,而且往往遵循如下模式:1•要求學生通過查生詞、聽課文錄音來預習新課。2•讓學生閱讀課文以檢查語音語調,通過提問來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3•教師解釋並舉例詳細講解生詞及規定的語法內容,在講授語音、翻譯、同義詞辨異和語言現象時,還伴有操練和練習。4•做課後的練習,總結概括、復述課文內容等。

一般認為傳統語法翻譯教學法有著如下的不足,即:1•過於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播,忽視語言技能的培養。2•誇大了語法和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3•教學過程比較機械,脫離實際意義;4•只重視筆語,不重視口語。用這種方法進行閱讀教學必然難以承擔培養現代社會所要求的聽說讀寫譯全面發展的外語人才的重擔。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許多很有見地的教學方法,其中包括任務教學法。

二、任務教學法概要

(一)語言理論

任務教學法是在交際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套教學方法。它是根據蘇聯心理語言學家Vygostky的語言和學習理論而提出來的。Vygostky強調學習的社會性以及教師和學習者對促進個體學習的重要作用。他認為,文化知識的獲得首先是人們相互作用的結果,然後轉變為自己的知識。

(二)特點

任務教學法強調通過師生共同完成語言任務,使外語學習者自然地習得語言,促進外語學習的進步。它一方面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務中提高交際語言能力,指導學生達到交際目標。另一方面,它注重探索知識體系本身的功能,特別是探索學習及運用語言之道。

(三)任務的含義

關於任務的定義,各家的說法不一。Willis(1996)認為:任務就是活動。學習者以交際為目的,通過使用目標語來達到某個結果(Tasks are always activities where target language is used bythe learnerfor a communicative purpose in order to achieve an outcome.)[3],而Nunan(1989)更明確地指出:任務就是在課堂上使用目的語做的一件事。它涉及到對語言的理解、操作、運用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義的表達上,而不是在形式上(A task is a piece of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the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manipulating,procing or interpret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le their attention is particularly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form)[4]。這些定義雖然表達各異,但都強調語言學習是在解決交際問題的過程中達到的,都強調交際的真實性和互動性,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主的。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

(四)Willis的任務實施模式

Willis將任務的實施分為三個階段,即:准備階段(Pre-task),任務實施階段(Task Cycle)和語言焦點(Language focus)。不同階段的側重點均有所不同。准備階段主要是起著熱身的作用,包括任務的導入,真實的材料提供。在任務實施階段,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採取不同的交互方式,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任務實施階段又由三個部分組成:任務(Task),設計(Planning)和匯報(Report)。語言焦點階段包括語言分析和語言練習,活動的重點將從語言意義轉向語言形式上。

三、任務教學法在大學 英語閱讀 教學的運用

Sperter和Wilson認為,語言交際是一種有目的、有意圖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傳達交際者的意圖。語言交際活動涉及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信息意圖指交際者向交際對象表達或進一步表達一組信息的意圖,相當於話語的字面意義。交際意圖指的是交際對象和交際者互明交際者有傳遞信息意圖的意圖。它指的是話語背後的意思。在語言交際過程中,交際對象首先由理解交際者的信息意圖,再透過信息意圖去捕捉交際者的交際意圖。另外,接受美學認為,一部作品的完成,離不開讀者對此作品的接受、理解、評價和補充。因此,我們認為,語篇的理解不僅僅涉及到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際,而且也應包括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以語篇作為平台的交際活動。從這個意義上看,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運用完全是可能的。

下面以《大學英語》第二冊第四單元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Qut(以下簡稱Lady)為例具體說明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運用。

(一)閱讀前階段

在閱讀前階段,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布置任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明白閱讀的要求和目的及要達到的結果。對於Lady一文,閱讀的目的是了解“購物袋女士”的生活及心理狀態,分析這一社會現象產生的原因,了解大都市人情的冷漠和社會工作者的職責。

1•激活圖式,為閱讀打好基礎

圖式理論認為,讀者的背景知識直接影響對文章內容理解的程度。因此,在明確閱讀任務之後,教師應有目的地組織讀前的准備活動,幫助學生激活他們頭腦中已有的與閱讀任務有關的圖式,包括語言圖式、內容圖式,結構圖式等。如教師課前介紹或者組織學生討論有關美國社會問題、美國夢及其價值觀念等話題,為即將開始的閱讀打好基礎。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著題目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

此項活動的目的在於通過比較自己思維成果和作家的思維成果,找出差異,幫助學生如何具體運用英語,培養他們的分析和創造技能。鑒於中國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有限,教師應隨時在語言方面提供幫助,他們也應學會從別的組員那裡得到幫助。

(二)閱讀階段

閱讀的目的在於獲得信息,而獲得信息的基礎是對語篇的理解,即弄懂原文。

對於一個語篇的理解至少同時涉及四種不同意義的理解:概念意義(conceptual meaning),命題意義(propositional meaning),語境意義(contextual meaning),語用意義(pragmatic meaning)。在閱讀階段,我們所關心的是語篇的意義,而不是語篇的形式。

在閱讀階段,教師的作用在這個階段扮演的角色是協調員、指導員和監督員。學生成為閱讀活動的主體。他們是作者—讀者和讀者—讀者交際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方,既是被評論者,又是評論者,既是被反饋者,又是反饋者。

5. 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對於很多學生而言,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非常重要。那麼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的學科特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每位英語教師都很關心的問題。在具體工作中,首先要充分熟悉教材,准確把握其理念和特點,做到駕馭自如,並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需求,明確其興趣所在,從而巧妙設計難度適宜的閱讀輔助題目,結合藝術的講解,不斷滿足學生的求知慾,由淺入深,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內容、形式產生興趣並長期保持。這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便有了前提和保證。當然,閱讀是以識字為基礎的,積極背單詞,擁有一定的詞彙量才能使閱讀成為可能。

二、擴大詞彙量

詞彙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和閱讀速度。擴大詞彙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對於每個英語學習者,都要熟練掌握一定量的詞,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詞彙量的獲得,首先是課本上的必須掌握。在記單詞時,不要單獨記生詞,那樣很容易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記憶。把單詞同整句話一起記,不僅記住了單詞的意思,也記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廣泛閱讀是擴大詞彙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讀時,不要求對內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進行簡單總結,能就所讀內容進行問答即可。廣泛閱讀可以是老師向學生指定閱讀材料,然後統一檢查、提問。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閱讀,老師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讀物選擇方面,老師應給予指導,做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比賽看書的多少、難易程度、詞彙量的大小來激發讀書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快閱讀速度

所謂習慣,就是一個人行為方式的自動化,是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努力的行為方式。一個好的習慣養成後,能使人終身受益。習慣不是天生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體現。英語教師應引導、督促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一)養成默讀習慣。有的學生閱讀時,習慣發出聲來讀或心裡默念,甚至用筆或手指一個詞一個詞地指著念,這些閱讀方式會大大降低閱讀速度。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字元號上,形成默讀的習慣,以提高閱讀速度。

(二)擴大視幅,減少回視。有些學生習慣於來回數次往返閱讀,或是一眼看一個單詞,這樣逐詞閱讀不僅速度慢,而且很難一下抓住全句意思,因為在一個句子中,一個詞往往不能獨立地表達一個具體的意思,如果逐詞讀,那看過之後腦子里留下的只有零散的單詞,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進而影響閱讀速度。而以意群為單位閱讀,不僅速度快,且能很快抓住全句的意思,因此教師應該訓練學生整句或成組視讀。

(三)閱讀時遇到生詞時,要做到盡量少查詞典或是不查。有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一遇到生詞時便查字典,這樣會影響閱讀的速度和理解,因為人的瞬時記憶是很短暫的,查完生詞再往下看,會影響文章內容的連貫性,甚至忘記前面的內容。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遇到生詞時,利用上下文、構詞法等來猜測、判斷它的詞義。

(四)限定閱讀時間。為提高閱讀速度,在規定時間內要求學生有效地獲取信息,加快閱讀節奏,從而為高考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限定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重視閱讀技能的培養

讀書需要多種能力,需要語言能力、記憶能力、語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閱讀技能。閱讀能力也是閱讀方法。閱讀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閱讀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類的書需要不同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後,還要多練,做到熟能生巧,真正提高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技能

(一)尋找主題句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段落只有一個主題思想,每個段落都有一個句子表達這個段落的主題思想,這個句子叫做主題句。大多數主題句出現在段首,有些主題句出現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題句出現在該段中間。但一般文章的寫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這種原則。所以“首行”讀法對於學生讀自己不太熟悉的題材的文章時尤為適用,這樣可以幫助讀者先在頭腦里樹立整篇文章的內容框架,然後再補充框架,仔細閱讀。

(二)首末段落與各段首句讀法

每篇文章或章節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作者會在首段陳述他的寫作意圖,也可能會在末段對整個章節做出總結。因此,應十分重視首末段落。同時,還要重視各段的第一句,因為往往首段後的各個段落是對首段的展開。再有,重視各段首句可以彌補有時首段陳述不詳的缺陷,解決末段綜述性話語里的疑難問題。

(三)搜尋式閱讀,即跳讀

跳讀的目的是要從文章中查閱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採取豎視視向閱讀,即眼睛不橫向視讀,要豎向閱讀,對於每行的東西只讀關鍵詞,非關鍵詞不用注意。對關鍵詞也是一掃而過,因為豎視視向閱讀或者掃視關鍵詞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後,對其他部分的閱讀,速度必須快。關鍵詞是指主語、謂語、賓語;文章標題、引號部分、粗體字、黑體字、大寫字、斜體字、劃線部分;承接語、過渡詞;代詞、動詞、形容詞。

(四)正確判斷和推理

在讀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後,還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據作者使用的語言、敘述的事實、引用例證、人物的對話及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等推斷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麼,他想要說明什麼問題,表達什麼觀點及持有什麼樣的態度。這是一個通過表面文字推測文章深層結構含義的判斷、推理過程,它能推動學生積極地思考,培養較高的理解能力、准確的判斷能力和果斷的推理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有利於學生順利地閱讀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閱讀效率。

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

1.語言的基本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詞彙的問題,這是學習語言的基礎。如果詞彙量不大,閱讀過程中勢必遇到的生詞很多,不僅影響閱讀速度,也嚴重影響閱讀理解的質量。學好英語語法及習慣用法,在閱讀理解的文章中,也經常會遇結構復雜的句子及慣用法,而這些結構復雜的長句或慣用法又是解決某題的依據。

2.閱讀方法。在閱讀時,有的人總喜歡用鉛筆或手指在書上的每一行左右移動,生怕遺漏任何一個詞;有的人一邊讀一邊念出聲;有的人一邊讀一邊逐句翻譯;有的人擔心沒有讀懂,反復回頭閱讀;還有的人沒有耐心一目十行。以上都是不正確的閱讀習慣。基本的閱讀方法有三種:略讀、查讀和細讀。在一篇文章的閱讀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目的,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在正式考試中,閱讀理解部分可遵循下列步驟,先用“略讀”的方法瀏覽全文,以了解心中思想及大意;“查讀”的方法獲勝者某些特定的信息;用“細讀”的方法掌握確切內容或課入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為方便起見,可在文章畫出關健詞句,這樣有助於文章的回查,以此作為答題依據。回答全部問題後,如果時間允許,可再快讀一遍全文,以確定各題答案是否符合文章的精神。

6. 英語閱讀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愉快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同時,在教學時,使學生進入語境,創造情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興趣活動。如:唱歌、游戲、饒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與快樂總是相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在教育中就應該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後進生,要多給予肯定評價。
2.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事物的印象,特別是教學一些字母、單詞時,利用實物、圖片、表情動作等創設大量的視覺情景,對兒童反復進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進行反復多遍的聽說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演示效果,而盡可能快的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理性階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質。例如:在學習字母時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單詞的時候可以用實物來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在新授的Isita...」時,可以直接利用學生手中的實物來進行對話,並且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加到學習中去,要以滿腔的熱情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們學習中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獎勵等,讓所有的學生在對自身學習的滿足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模仿練習法
學習英語模仿練習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學生要說得准確,首先必須看得准,聽得准。因此,教師在范讀字母、單詞或句子之前,要讓學生聽老師的讀音,看老師的口形,並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於大聲講英語,說錯了及時糾正,並注意將正確的音與錯誤的音進行比較,反復訓練,以免在語音上給學生留下後患。另外,應鼓勵學生課下盡量用所學過的常用表達方式進行相互對話。因為我們不是單純為學語言而教語言,而是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4.講授法
英語並不像我們的母語──漢語那樣從小就開始學說、理解和運用。而英語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就顯得特別難學。所以,教師進行一定的講解,講述和講讀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講授法並不是照本宣科,單板、生硬地向學生灌輸,而是講授要有一定的啟發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與之結合起來。

7.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

英語閱讀 時,很多同學都會遇到瀏覽速度過慢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了。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語閱讀 教學 方法 ,供大家參閱!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篇1

目前,在校的中學生在 學習英語 的過程中存在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在諸多的問題中最重要的是閱讀能力差,考試中失分嚴重,即學習英語的時間少,只限於課堂,平時很少有聽、說、讀、寫的機會。為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針對以上情況,經過認真 總結 和思考,為大家提供幾種教學方法以提高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

一、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七步教學法”

1、預學。在教學課文前,要求學生做好 課前預習 ,藉助詞典、單詞表或有關資料,能對 文章 內容有大概的了解,能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不懂的字詞句讓學生在預習時劃出來,留到課堂上或課後解決。把這一課前預習,作為提高閱讀課教學效率的第一步,不無原因,學生要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且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堅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預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效率。

2、導學。導學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導學部分,教師不能忽視,教師應精心設計,引人入勝,要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3、聽讀。學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內容後,讓學生進行聽的練習,在聽之前可以提一兩個問題,問題要有代表性,要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後才能得出答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如果文章比較長,可以選擇部分重點段落給學生聽。聽完後,核對答案,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可視學生理解情況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讀,也可以是學生集體朗讀或分組閱讀,或個體練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腦同時並用,提高記憶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語氣、神態,要通過朗讀做到心領神會。

4、設疑。學生聽讀後,已經對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要求學生默讀文章,解決教師精心設計或練習冊中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這幾點:①先易後難;②先理解後拓展;③先淺後深,兼顧兩頭。通過設疑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了解學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點。

5、復述。復述課文是閱讀課課堂教學的升華,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連貫表達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通過復述對所學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變文章中的語言為自己的語言。會說才會寫,堅持復述,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解難。所謂解難,就是指英語課堂教學中排憂解難的過程,是強化重點,突破難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後解答;另一種是學生將預習時或經過課堂教學後還有疑惑的問題提出來,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討論解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便於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7、查測。這一步驟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查測的內容一般是課文教學中的重要語言點,也可以是拓展性問題。查測的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筆試。用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些知識沒有完善需要補充或提高,進而盡量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督導學生課外閱讀

1、設定目標以引發閱讀動機

教師應當重視和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並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廣泛、

均衡的課外閱讀,努力使一部分課外閱讀時間成為課內閱讀訓練的延伸和補充。

2、跨越生詞障礙

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最頭痛的事也是影響閱讀速度的最大障礙莫過於生詞了。我們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來學,中學英語所涉及詞彙也有3800多個。這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常常聽到一些學生閱讀時抱怨:文章看不下去,生詞太多。

其實,一般人在閱讀時,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單詞,生詞是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猜測的(人名、地名、組織機構名除外)。詞義猜測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最基本的方式,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具體來說,有以下方法:

(1) 根據定義或解釋說明猜測詞義

(2) 根據對比關系猜測詞義

(3) 通過因果關系猜測詞義

(4) 根據語篇邏輯關系及常識猜測詞義

(5) 根據列舉的事例猜測詞義

(6) 根據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

3、克服閱讀的不良習慣

(1)慢讀(slow reading)。有許多中學生總認為讀得越慢,對文章信息了解得越多,理解程度也就越高,因而自覺不自覺地總把閱讀速度放慢,以求對文章更好的理解。閱讀速度與理解率幾乎沒有關系。

要糾正這種不良習慣,首先要改變那種認為閱讀越慢越好的錯誤觀念,平常注意提高閱讀速度。其次要經常進行限時閱讀訓練,在做閱讀理解練習時,不僅要注意准確率,而且要注意一定的速度,逐漸養成 快速閱讀 的習慣。

(2)指字(pointing)。讀者為了集中注意力而用手指、筆、尺等指著字行,並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手指或其他指字物體。實驗證明,這種方法反而會降低閱讀速度,而且往往使讀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書頁的字行上,而非文章的思想內容上。

對付這種毛病的方法不難,只要讀者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提醒、剋制甚至強迫自己將習慣用於指字的手或其他物體離開讀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可克服。

(3)聲讀(vocalising)。養成這種不良習慣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讀者缺乏默讀訓練或對文章中的文字不熟悉。實驗證明,聲讀比默讀慢得多(一般人默讀速度是他朗讀或講話速度的兩倍),而且不利於理解文章的內容。

要克服聲讀,一開始可採用閱讀時緊閉雙唇,用牙齒咬住舌頭或口裡含東西等辦法,然後多做快速閱讀訓練。

(4)心讀(sub-vocalising)。心讀是一種除本人外其他人覺察不出來的有聲閱讀方式。心讀時,讀者在心裡對自己清晰地發出某個詞的讀音並好象清楚地聽到自己在念一個詞。造成的主要原因和書面語言的性質有關。因為文字既代表意義又代表聲音,讀者自然地將文字聲音聯系在一起。但太多的心讀過分依賴言語而非語義,因而影響閱讀理解的廣度和深度,對閱讀效率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克服心讀惟一有效的辦法就是有意識地將閱讀速度加快到超過最快的講話速度,因為在這樣的快速閱讀中,讀者已經沒有時間去念出每個單詞的聲音了。

(5)心譯(mental translating)。心譯就是讀者在閱讀英文時,先將英文譯成母語,然後經過母語去理解所讀的內容。它是讀者在掌握母語後再去學習外語時常犯的一個毛病。由於這種閱讀方法必須經過多重的翻譯環節,必然影響閱讀速度和理解的准確性。

(6)過分復視(too many regressions)。復視是對已閱讀的內容感到不放心或沒看懂,再次倒回去讀的現象。每個讀者都需要復視,但復視次數太多會影響讀速。

要減少復視,首先要明白對某篇文章的理解是相對的,閱讀時並不是要你記住每一個單詞和每一個細節,而是只要理解文章大意,並建立起一遍就能讀懂的自信心。其次,除非在做閱讀理解題我們可根據問題稍作復視外,在一般的閱讀中堅持強迫自己的目光始終從左向右移動。

要消除這種毛病,首先讀者要認識到它的害處,認識到閱讀英文時用英文思考不僅必要而且可能,並在平時閱讀中自覺去克服才能有效。其次,這一習慣必須經過大量的快速閱讀訓練才能去掉,因為當沒有時間讓你重復多重翻譯環節時,你的腦子會逐漸自然而然地與英語建立直接的聯系。

4、進行快速閱讀訓練

教師應通過課文教學、補充閱讀量,對學生進行快速閱讀訓練,使他們掌握閱讀技巧,從而提高理解能力。以下是快速閱讀的幾種方法。

(1)養成泛讀的習慣

(2)養成“成組視讀”習慣

(3)養成計時閱讀習慣

三、以寫導讀

1、布置寫作任務,激發學生查閱資料

實踐證明,通過布置各類寫作任務,開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依託的課外泛讀訓練是行之有效的。布置寫作任務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導向。

2、以寫導讀常用的方法

以寫導讀最常用的方法當數縮寫。如果文章過長,也可選取其中的核心段落讓學生縮寫。設置這種縮寫練習的關鍵在於不能讓學生有機會摘錄原文語句,拼湊成文。教師可以規定縮寫文章的開頭、銜接部分和結尾,並要求學生使用原文中的關鍵詞語。

總之,閱讀,作為 英語學習 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方法是最基本的要素,但要提高英語閱讀水平,更主要的是在方法的指導下,閱讀盡可能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並逐漸積累自身閱讀 經驗 ,久而久之,在做題中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篇2

在閱讀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採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原則進行閱讀。

一、略讀策略

通過整體粗讀快速瀏覽全文,領略內容大意,抓住主題句,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找到文章的主題句,抓住中心論點的能力,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的關系,幫助理解為細讀做准備。

【案例】略讀技巧的巧妙運用

初三英語上冊Mole8 Unit 2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 .文章以攝影比賽為話題,介紹了Tony為參加攝影比賽而拍攝的經歷和上屆攝影比賽的結果公示,學習定語從句。攝影比賽這個話題,學生非常地熟悉也很感興趣。文章的結構是總—分—總,第一段是

中心段落,其中中心句出現在本段的最後一句There are four prizes ,so read on to find out who the winners are.這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依次介紹了4個獲勝者,最後一段總結這次攝影比賽的結果和意義。然後回答問題:

1. How many prizes are there in the photo competition?

2. 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prizes for the photo competition?

【點評】

通過學習,不但清楚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而且容易地掌握了文章的結構。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這樣就了解了文章的概貌。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於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這種略讀的技巧,我們會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一點點地進行練習,然後進行綜合運用。

二、推讀策略

推測未直接寫明的含義、因果關系以及詞義猜測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新的單詞、表達或語法。初中英語課程標准規定,閱讀理解材料的生詞率不超過3%,並且考綱還要求學生具備分析判斷生詞詞義的能力,即猜詞的能力,這是閱讀能力的一種重要體現。猜測詞義要指導學生根據語法知識先猜測詞性,然後根據上下文判斷是哪個類別的詞,最後根據句意、文意推測它的大致意思。

【案例】詞義猜測的種類和應用

推測詞義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利用構詞法猜測詞義;通過對比猜測詞義;通過定義或解說猜測詞義;通過因果關系猜測詞義;通過上下文的語境及相互關聯猜測詞義;利用常識猜測詞義等。

猜測詞義閱讀題通常針對文章中某一個詞、 短語 或 句子 的含義而設置的問題,這類題型主要培養學生利用上下文的語言環境和舊的詞彙來理解和猜測生詞的閱讀理解能力。這類題型的設問方式通常有:What is the meaning of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例如,在教學初二下冊Mole 9 Heroes 的閱讀課文My hero-Dr Norman Bethune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來理解In 1938 he came to China to treat the Chinese soldiers in the mountain north of Yan’an中的“treat”的含義。根據下文中的相關詞語“few doctors, had to work hard, opened hospital to ”的意思,學生就能夠猜出它的含義。

【點評】

引導學生學會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這樣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又形成了一種

能力。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夠拓展學生的想像與思維。長期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高推測能力,學生的感知、體驗、實踐、參與等能力都將得到加強。當然,若遇到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尤其是在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則要提倡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三、細讀策略

細讀屬於精讀的范疇,又稱深讀或研讀,可以分段細讀。它是為了准確地尋找所需要的細節,並理解細節,抓住主要事實和關鍵信息所揭示文章結構內在的聯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於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8. 淺談怎樣上好英語閱讀課

如何上好英語閱讀課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閱讀是他們大量接觸英語的主要手段,又是提高英語能力的重要方面。那麼在課堂上我們應如何上好英語閱讀,更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善於提出導讀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閱讀文章之前,我們要善於提出引導性問題,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目的性。閱讀導入包括提出問題,引出主題和交待閱讀任務。在學生閱讀前,我們要根據文章的話題,採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閱讀導入。例如對於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文章,可以採用主題談話法導入文章。在閱讀前老師可間接引出文章的主題,提出一些有關問題,讓學生發表看法,使他們對問題既感興趣,又能正確回答。這樣就把文章由遠而近交給學生閱讀。對於學生一般了解的話題文章,在閱讀前我們可讓學生根據題目或圖片來推測文章的內容,然後讓學生進行簡短討論,以此指導他們帶著who,what,when,where,which,why,how等基本問題去閱讀。對於學生比較生疏的話題文章,老師可以直接明確地提出「導讀問題」,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讓他們在閱讀前帶著問題去讀。

二、第一次閱讀要限時閱讀,培養學生略讀和猜讀。

限時是保證學生快速閱讀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求學生在第一次閱讀文章時要限時快速默讀或略讀。例如老師在堂上可這樣提出:「I』ll give you~mintues根據文章的難度及長短適當給出相應的閱讀時間to read the text silently and quickly.Then you should decide which of the three titles is the best for the passage.You can start now.」在限定閱讀時間結束時,老師可向學生提示:「Time is up.Now tell me which one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然後讓學生整體回答或個別回答。在學生得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後,再讓他們回答導讀問題。

熱點內容
走近怎麼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27 13:29:28 瀏覽:842
男扮女裝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3:28:39 瀏覽:189
英語合作愉快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3:19:59 瀏覽:417
用自信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27 13:15:35 瀏覽:804
辛苦的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27 13:15:35 瀏覽:597
春天即將到來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57:01 瀏覽:686
你家有礦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56:59 瀏覽:470
你想成為一名什麼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32:25 瀏覽:705
你才有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7 12:06:23 瀏覽:913
垢層熱阻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8-27 12:04:49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