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問題式導入
① 如何上好閱讀導入課(Pre
如何上好閱讀導入課
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新語法和鞏固舊知識的主要載體。在英語科中,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尤為重要。相對於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以及相關閱讀興趣的激發而言,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是閱讀課的最終目標。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可用英語的平台多以閱讀為主。從考試的角度出發,我們也可以非常明確地知道,在現在的各類各級考試中,也都是考試的主要部分,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閱讀課,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由於英語各方面的能力也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也必須充分開發閱讀課的潛力,有效地利用閱讀課的資源。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把聽力、語法、發音、單詞等知識融入到文章中去,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在這方面知識的印象,也可以是學生對文章地理解更加深入。對於一些教學經驗不足和對英語教學理論沒有注重的老師來說,可能一節閱讀課與其他類型的課並沒有多大的不同,只是把重點單純地放在單詞、句子意思和語法等基本知識目標上,而對於其他方面,關繫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關繫到學生英語思考的能力,關繫到學生語感的培養,甚至可能關繫到學生這一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的能力目標方面,似乎並不是他們上好閱讀課的重點,而只是他們上課的一些副產品。事實上,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等,而不能把注意力僅僅放在知識目標上,它只是其中的一個,是一節課的基礎目標。
每位老師基本上都已認識到閱讀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操作才能達到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如何恰當地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其他方面的能力呢?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教學步驟和方法,大部分教師都比較了解,但是對於這些步驟的細節操作,如何調動學生各方面器官的積極性,實施這些步驟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達到的效果,而且從教育學的理論角度上為什麼這樣做,一些教師在腦海中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在此,我想結合我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學習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 復習
這是每節課的必要步驟,可以很好的檢查和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也可以很好的銜接上節課與本節課的內容。而且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一節課的開始,學生還未進入正式狀態,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進入新課的前奏,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時間,慢慢地進入到正式上課的狀態。如牛津英語9A第五單元是有關電影方面,可以在復習漫畫方面,Eddie想成為超級明星,從而引出與影視相關的話題。
二、讀前:新課導入
讀前活動有四個目的:一、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二、激活和提供必要背景;三、引出話題;四、為進一步閱讀解決理解上的語言障礙。這個步驟是整堂課的一個關鍵點,是使學生從平和達到興奮的轉折點。因為新課導入的好壞,關繫到學生在學習下一個步驟,也就是課文時,是否充滿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備興奮的狀態,關繫到這節課的整體效果。這也就是俗話說的,有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從教育藝術的角度來說,課堂氣氛一般氛圍兩種類型:熱情活躍型和冷漠沉悶型。我們當然追求熱情活躍型的教育氣氛,因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新課導入的話題,最好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同時也是教師感興趣或者了解的,這樣才能引起師生的共鳴,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為創造一個熱情的、活躍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因為以前那種教師以課堂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那麼這種影響的消除就缺乏基礎,勢必難以進行。
比如牛津八年級上學期英語第六單元的閱讀,這節課主要是描述有關地震的事,那麼這節課的導入話題,我們就可以選取與自然災害有關的話題,我想這個話題是學生比較願意談論的。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興奮狀態的達到,並不是只選取一個好的話題就可以了,這只是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我們老師需要對學生的談論進行引導,並且利用有效地方法和教學工具來促使學生的興奮狀態達到一個更高的程度。比如這節課我們可以給學生播放各種自然災害相關短片,讓學生有切身的感受,明白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樣接下來對於地震倖存者的描述就不會覺得突兀了。
三、讀中:課文理解
這個步驟是整堂課的主要部分,這部分內容操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這堂課的整體效果。我們要本著學生閱讀為課堂的主體,老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來實施這堂課的教學,而不能像以前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一樣,老師佔用大部分的時間而學生則成了一台單純的錄音機,只能錄不能放。在這,我想介紹幾個我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
1、聽課文:通過復習和新課導入這兩個步驟,學生的上課狀態已經達到了比較興奮的程度,我們必須利用好這種興奮狀態,把這種興奮有效地轉移到課文上,從而也可以使活躍的課堂溫度降下來。這時,可一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文,這樣可以在保持學生注意力的前提下,降低了課堂氣氛。而且,聽力的練習和能力的提高並不是只有集中練習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上其他類型的課時,通過聽課文的方式,既可以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又可以練習了聽力,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並且,從理論上來講,十個五分鍾的練習要遠遠比一個五十分鍾的練習的效果好的多。從教育節奏的角度來說,一堂課必須動與靜,張與馳相結合,一度地緊張和興奮,會使學生產生勞累感,效率降低;當然也不能一味地鬆弛和沉悶,這也會使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
2、速讀課文:在聽了一兩遍課文之後,讓學生打開課文自己去快速閱讀,了解沒聽懂的地方。同時設計相關習題,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大意。這樣無形之中對課文的印象會加深。老師最好給學生一個限定的時間,提高閱讀理解的速度。快速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學生在考試之中沒有寬余的時間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現在從各種各類考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快速閱讀,也就是fast reading,越來越受到青睞。所以我們必須不僅在平常的練習和考試中訓練他們的快速閱讀能力,而且在課堂當中也要潛移默化的培養他們這種閱讀能力。
3、精讀課文:精讀課文這個步驟是閱讀課的主體,是閱讀課的中心任務,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讀課文這個步驟似乎一直沒有一個定論。有些老師可能仍然在延續灌輸式教學模式中一句一句給學生翻譯課文,事無巨細地講解課文中語法的做法。似乎只有這樣,老師的心中才踏實,才認為學生學到了東西。但這只是最基本的知識目標,對於學生的英語語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認為似乎都是比較遙遠的事情,捨不得時間給學生鍛煉的機會。我們的老師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學生,恨不能學生能記住所有課本中甚至課本外的知識,這樣反而抹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不用說藉助學生的興趣來提高學習效率了。在精讀課文時,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當然不是放波逐流,而是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器官調動起來,提高各方面的英語能力。
精讀課文,我們要讓學生自己去仔細的閱讀課文,去理解課文,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最好在學生自己詳細閱讀之前領讀一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注意到朗讀課文時所應具有感情和正確的發音,否則在他們熟讀之後,再糾正他們的錯誤會更加困難,總的來說,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是現代閱讀課的一項重要指標,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主要途徑,也是保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方面。口語是學習一門語言的重要方面,是表現這門語言學地好與壞的兩大途徑之一,是想如果學生的發音不夠標准,不夠好聽,時間一長他們就會越來越感到自己沒有學好這門語言的希望和興趣,所以我們必須注重學生的朗讀方式。同時,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也要養成他們遇到問題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和向老師請教的方式來自己解決問題,這樣,老師可以及時歸結出在備課時沒有準備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給了學生動口的機會。
4、檢驗效果:精讀課文之後,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檢查閱讀效果,例如讓學生回答有關課文內容的一些問題,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復述課文,缺詞填空,判斷正誤等方式來檢驗。最好通過學生自願和老師提問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既給了積極性高的學生鍛煉的機會,又可以把大部分同學的緊張程度再次提起來。因為在前面過程中,雖然保持著較為活躍的氣氛,但是學生的緊張度已經降下來了,根據張與弛相結合的原則,這是有必要再次,也就是第二次提高學生的緊張度。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可以給與必要的提示和幫助,允許他們口頭上的一些小錯誤,不打擊、影響他們的積極性。
5、分析要點:重點和難點一般是學生在精讀課文時所遇到的語法方面困難。對於語法的講解,以前的老師一般大多從理論的角度去分析,這樣雖然對語法的道理學生非常明白,但他們在應用和考試當中很難把語法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效快速的結合起來,這是因為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脫離了語言環境。我們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瘋狂英語的方法,以句子的形式講解,以句子的形式鞏固,以句子的形式練習,讓學生始終在句子當中理解語法的使用。這一環節可放在第二課時進行處理。
四、讀後:拓展延伸
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各種思維活動,鼓勵學生將閱讀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聯系,將閱讀技能與其他技能進行整和,進行綜合語言訓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例如我在上牛津英語9A第二單元有關顏色閱讀時,就將顏色與人的心情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顏色所代表的意義。I』m feeling blue.讓學生猜測其意義及為什麼。又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尋找能代表圖中人物心情的合適顏色,還可以通過猜謎游戲來進行。這一環節也可以通過小組活動進行,如牛津英語9A第五單元閱讀有關奧黛麗·赫本之後,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是什麼讓她獲得如此成功,學生總結出她的漂亮,智慧,善良,運氣等等,接著再問我們能從她身上學到什麼,讓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觀點,從而有效的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五、布置作業
練習結束後,也已經接近下課了,在布置作業之前,老師最好可以帶領學生把這節課的內容快速瀏覽以下,從而對這節課的內容形成一個清晰的輪廓。
前面的自由復習、練習、瀏覽和作業,都是為了有效的鞏固學生的知識,我們要科學地知道學生鞏固知識,而不是自己一味地講解完後,再讓學生課後自己死記硬背。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原理,人類的遺忘速度是先快後慢,所以我們讓學生在課堂結束前,通過布置作業在當天晚上,這幾個比較關鍵的時間,有效的鞏固知識,這樣可以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其它的幾個關鍵時間包括一個星期後、一個月後和半年後)
總的來說,在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中,要本著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注重課堂氣氛和教育節奏的把握,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盡可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器官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有意識的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由於個人的經驗和知識的局限,可能所述有所缺點,以上僅是教學中的粗淺略見,希同行不吝指正。
② 淺論英語閱讀課中的有效導入_英語閱讀課導入
一、 教學現狀分析1. 閱讀課導入的常見問題不少教師只是把導入當成進入下一個環節Reading的跳板,沒有用足夠的時間去展開,甚至有的教師認為導入課是浪費時間,乾脆刪掉不告戚悔上。所以,本來是一個可以讓學生發揮想像和鍛煉口語並且為進入課文內容做好准備的好機會,卻被白白扔掉了。
2. 閱讀課導入在單元教學中的功能
(1) 是Reading的精彩序幕
導入課是一種讀前熱身,有利於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已有知識,對所學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也可以緩解後面的教學壓力,還可以使這一板塊的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為上好Reading部分做好鋪墊。
(2) 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閱讀課的導入通常會引用有趣的話題,生動的圖片等新穎多彩的形式,提供真實的情境,創設貼近生活的任務。激發學生對課文話題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學習的心理狀態,體會感悟學習新語言知識的樂趣。
(3) 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導入課教學中學生的關注度、參與性最高,是學生鍛煉和提高聽說能力的絕佳時期。教師可運用free talk, discussion等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參與到創設的活動中來。這樣,不僅能增添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而且能使學生學到靈活多樣的英語表達形式,增加理解和表達的渠道,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4) 幫助學生熟悉本單元的新詞彙
以模塊四Unit 1 Advertising為例,在這一版塊教學中,要求學生討論廣告方面的知識,並把廣告進行分類。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將會掌握advertise, promote, commercial, campaign等詞彙,緩解學生背單詞的壓力。
二、 閱讀課常見的導入方法
1. 圖片導入法
向學生展示與課堂主題相關的圖片是目前高中階段最為常見的導入形式。而且網路資源可以為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圖片庫。通過對這些圖片的提問和描述導入新課話題,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他們的求知慾。
2. 視聽導入法
視聽法是學生最感興趣,也是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手段之一。播放電影片斷或英文原版歌曲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牛津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可以用電影片斷作為導入。
3. 背景知識導入法
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盡可能地提供相應的主題平台,教師可事先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採用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點,把學生引入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開拓了學生的知識面,符合語言的輸入大於輸出襪正的原則。讓學生盡可能地接觸主題內容,進行知識的熱身。
4. 情景導入
情景導入就是提供與課文有密切聯系的案例、問題、情景等資料,激發學生興趣,啟動學生思維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以辨析、評估、辨認等多種有效手段,分析情景,讓學生經歷「過程」,讓學生對情景進行思索,主動學習。
5. 游戲競賽導入
現代學生爭強好勝,具有強烈的競爭與進取意識。游戲競賽導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激勵學生動腦筋,強化記憶,深入探討。上課之初,根據學生好奇、好勝的特點,立即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使學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高度集中,思維處於快速運轉狀態,必然會使課堂氣氛熱烈,並能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
三、 教學建議
1. 合理運用,靈活處理
設計課文的導入時,要充分體現英語課的整體性和靈活性,不可以生搬硬套,要力求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機銜接。將課堂教學過程視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過程,既保證基本知識的掌握,又能促進語言技能的進步;既引導學生濃厚的興趣,又能讓他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有效評價
開展這類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生往往被放得很散、很亂。他們在討論和交談時往往習慣用中文表達,仔橋且個別同學甚至可能會用中文討論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事情。課堂雖然熱熱鬧鬧,但內容空空洞洞,秩序亂七八糟,效果一塌糊塗。所以,這種情況要求我們的老師除了做到上面提到的使教學生動化、情趣化和對教學內容適當增減以外,還要注重對教學的反饋和落實。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類型,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啟發性和趣味性等原則加以運用。導入是「點睛」之筆,有效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教師應避免盲目追求表面花哨和熱鬧,不顧及導入內容而使導入流於形式的做法,以達到教學效果的優化和學習效果的優化。
③ 如何做好高中英語閱讀課導入環節
藉助與本單元課文有關的圖片,視頻材料,也可以之前留作業讓他們查找些相關資料,進行回答,老師整理。用讀前的問題也不錯,讓學生積極去思考,導入課文!
④ 淺談英語泛讀教學中的導入技能 泛讀
摘 要:英語泛讀是英語專業的必修科目,也是一門需要大量閱讀實踐的課程。有效的泛讀教學是學生拓展視野,積淀文化,提升閱讀技巧的的重要途徑。巧妙的課堂導入是提高課堂效率不可小覷的環節。本文就泛讀教學中的導入技能作一探討,以期優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泛讀 課堂導入 優化教學
英語泛讀是高校英語專業基礎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其中的閱讀篇章一般都題材及風格各異,對於學生開闊視野、增強語感和進行文化內涵積淀都有很積極的作用。泛讀課程也是讓學生系統掌握快速閱讀的基本技能,提升閱讀速度,提高獲取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徑。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篇,導入在泛讀課堂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到好處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迅速調整心態,做好聽課准備,從而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
一、閱讀導哪舉入的要求
1. 趣味性。 興趣是入門的向導和知識的「生長點」。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趣味性的導入可以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2. 新穎性。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現在大學生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的能力不斷增強。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更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也會相應得到提升。作為語言學習者,我們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詞彙和表達。與時俱進、貼近生活的實例更能贏得大家的共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告譽3. 針對性。導入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導入的運用一定要符合教學內容的實際,為篇章而導入。切不可漫無邊際、牽強附會,更不可信口開河、胡編亂造,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入是為課堂主體內容的教學做鋪墊,因此也不可用時過長,喧賓奪主。准確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簡短而精準的導入新課,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4. 靈活性。課堂是師生共同的舞台,在課堂導入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切忌填鴨式教學和唱獨角戲。
二、導入技能的類型
1. 視聽導入法。
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比較普遍。它是現代科技與先進的教學理論相結合的成功範例。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並茂的特點,為學生播放一些喜歡的歌曲或影片,感染學生,同時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例如:以《泛讀教程3》(王守仁、姚媛編)為例,在講解「Unit 5 History」時,由於課文內容枯燥抽象,我就選用了兩首當時正熱播的穿越劇《宮》和《步步驚心》的主題曲做導入,用「若有機會穿越到古代,你會如何抉擇?現代較之古代,優劣有哪些?」等問題引出歷史發展的三種模式。在「Unit 14 Evolution」的導入時,我選取了生動的關於人類進化的Flash動畫,讓學生更清晰的了解到人類進化的歷程。
2. 時事導入法。
語言的鮮明特徵就是具有極強的時代性,因此語言學習者一定要關注時事。利用近期發生在身邊的事或國內外大事來導入課文,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你的課堂充滿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也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到一些新詞彙,而且通過這種模式記憶的詞彙通常保留的記憶痕跡都比較清晰。以《泛讀教程3》 「Unit 7 Space」為例,我們曾用「神5」和「神7」的發射,「火星500實驗」,「天宮一號」的發射等作為導入話題,進行「Unit 9 Cities」的講解時,2010年時,我們用悄然催生的「換城消費族」做導入。2011年,講解課文時正值「香港美酒佳餚月」,生動形象的圖片很快把襪緩段學生帶入了香港濃郁的文化氛圍中。在講《泛讀教程4》「Unit 3 Refugee」時,我們分別用利比亞和敘利亞戰爭做話題導入,引發同學們對難民問題的思考。這些貼近時事和生活的話題通常都能很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 情境導入法。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下出現的一種新模式,目前在課堂上被運用得越來越普遍。恰當情境的創設會極大的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講《泛讀教程3》 「Unit 3 Body Language」時,我們就用「誰知我心」的情境劇模式展現了豐富多彩的肢體語言對於表達人內心情感的積極意義。「Unit 10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我們創設了一個外國賓客來訪的情境,從學生的交流中找尋中西方語言表達的差異。
4. 對比導入法
對比法是跨語言交際教學中運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方法。在英漢文化中,存在著很多形式相似,實則內涵意義差距很大的詞句表達。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領會這些看似「貌合神離」的表達,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異問題。通過對比分析,在實現有效閱讀目標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獲得文化交際的敏感性。以《泛讀教程3》Unit 4 Animals為例,在進行文化導入時,我就選取了一些動物方面的帶有明顯文化差異性的例子。如:timid as a hare (膽小如鼠), ass in a lion』s skin (狐假虎威),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對牛彈琴),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羊補牢),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同學們對這些存在明顯文化差異的句子興趣濃厚,競相參與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Unit 6 Language 一文的導入中,則可以用英語中豐富的借入詞來體現其語言的多姿多彩。如來自漢語的借詞:kowtow, Peking opera, kung fu, Mao jacket. 來自日語的介詞:kimono,Hiroshima. 來自法語的介詞:champagne, liaison, repertoire 等。文化對比和文化背景知識的引入可以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教學效果良好。
5. 背景知識導入法
對於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可採用以介紹作者、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的方法來解決。例如,在《泛讀教程4》 「Unit 5 Immigrants」和 「Unit 8 Holocaust」的講解中就可採用此法。在「Immigrants」這一章的導入中,通過對美國文化昵稱變化的分析討論(「great melting pot」→ 「pot of stew」, 「salad bowl」, 「kaleidoscope」, 「symphony」, 「mosaic」),讓學生們了解到美國獨特的移民文化。在進行「Holocaust」的講解時,由於學生對於Hitler及他憎恨Jews的原因了解不多,在進行閱讀訓練之前必須補充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才會更順暢和高效。
6.討論導入法。這在英語課堂中是應用的較為廣泛的一種導入方法。設問和討論,既是對學生知識存儲的考驗,又是對其表達能力的挑戰。巧妙的設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也能給學生足夠的活動和展示空間,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導入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巧妙的導入會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但導入並沒有固定的模式,方法千變萬化。教師應視材料內容和特點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領悟新知、提升能力、啟迪智慧。
參考文獻:
[1]丁明娟;談談大學英語泛讀的課堂導入[J];考試周刊 2012年20期
[2]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守仁、姚媛;泛讀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周婷頲;淺談英語閱讀教學[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作者簡介:周紅英(1984-),女,商丘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
⑤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方式
導語: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方式
一、利用背景知識,通過daily report和問答形式導入
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材料的課文。如八年級上冊Unit 3 A day out(Reading)這一課的導入,可利用課文中的背景知識和材料,對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課文、文中人物有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利用文中插圖,通過問答、討論的方式導入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圖文並茂,幾乎每一篇閱讀課文都配有與該內容相匹配插圖,有的是為了印證教材觀點,有的是為教材重點服務。通過對此畫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主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利用文中的插圖導入新課,能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並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信息的願望,為本節課教學鋪平道路。
三、利用媒體特點,通過聲音、動畫場景方式導入
1.直觀場景導入
如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5 Amazing things(Welcome to the unit)時,教者可先從網上找一些有關神奇事件的信息,製作成課件,使枯燥的文字變成學生感興趣的畫面,從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利用直觀的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比言語描述更清晰明了,更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2.音樂賞析導入
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歌曲,讓學生欣賞分析,因勢利導地組織學生討論音樂的作者、作品的主題等。如教學九年級上冊Unit 5 Art world(Reading:Tan Dun』s music)時,教者可先播放其最著名的、課文里提及的音樂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讓學生通過音樂走進人物,並通過對畫面和歌詞的討論,引出主題,進一步說明無邊界音樂的內容,並了解學習國內著名音樂人的成功之路的事跡,使學生興趣盎然。
3.背景知識導入
對於歷史題材課文,如教學九年級上冊Unit 7 Films(Reading: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時,讓學生事先通過網路等途徑找到Audrey Hepburn的資料和年代背景知識,以課文的時間為序製作成多媒體,以介紹主人公、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真實的語境中,既完成教學任務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遵循語言的輸入大於輸出的原則。
四、利用學生主體,通過談話、表演等方式導入
1.自由談話式
教師可讓學生進行a pair of students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話題後,讓學生各自發表看法,也可分組匯報,或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內容不限,或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常活動、新聞話題、社會熱點,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奧運會、足球賽等,即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所講內容,並適時地引入主題。
2.即興演講式
教師安排學生上台每生兩分鍾演講,內容根據演講者各自的差異進行安排。如學困生可進行課文復述,中等生可進行與將要學的主題或與課文相關的內容作演講,優秀生可以進行即興演講。教師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安排,確定有關人員及演講的主題,把鍛煉學生的演講、口語能力作為一節課的導入方式。
3.劇本表演式
如教學九年級上冊Unit 8 Detective stories.(Task:A detective story)時,教師可事先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將課文內容改編成簡單易懂的課本劇,再進行簡單的排練,在上課時通過表演導入。這樣導課,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使其他學生不知不覺地陶醉於英語學習。
英語課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選用適合自身教學特點的方法導入,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他們的心智,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樹立信心,認為英語易學,減少焦慮,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導入的方式
一、 初中英語教學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及要求
(一) 英語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導入是影響整個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良好的導入能夠為一堂課的教學營造良好的氣氛,促進學生自主地加入到課程的學習中。英語教學的課前導入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發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將精力放到課程中,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英語課堂導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在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使師生之間能夠更好地互動,從而活躍整個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下學習英語知識。
(二)英語課堂導入的要求
1.滿足課程內容要求的科學性
英語教學需要通過教學內容來體現教學目的。因此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教師對其表述的正確性等都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為了正確地表現英語教學的內容,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引用事實,准備豐富的材料來體現英語教學的內容。而課程導入可以使教師在引用材料和進行課程內容講解之間巧妙銜接,使得課程教學的內容突出,觀點鮮明,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該課內容的重點。
2.課程導入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根據英語教學的發展規律,教學需要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實際情況。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導入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各種實際情況,如年齡特徵,知識水平等,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生活實際來進行教學,導出新課程的內容,從而帶動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慾,讓學生能夠在對導入知識迅速消化吸收的情況下學習新的課本知識。
3.有針對性和趣味性地進行課程導入
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慾望和興趣,英語課程的教學更是如此。由於背誦單詞、記憶語法等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枯燥性,因此教師需要有針對性的、趣味性的課程導入來調節整個課堂的氣氛,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放鬆和享受。在進行課程導入前,英語教師需要並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課程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式,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該階段的性格特點等,選擇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導入方式,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注意,從而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
二、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
英語教學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教材的內容等各方面來選擇合適的導入模式。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掌握課程教學導入的方法。
(一)興趣式導入
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成功的教學應該是將興趣融入到學生整個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起點,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地探求知識的無窮魅力。因此興趣式導入是一種能夠有效地帶動學生的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它主要包括音樂導入和實物導入兩種。
1.實物導入法,就是用實物來進行教學,然後聯系課程內容進行知識講解。比如,如果某英語課需要學習介紹人體各個器官的單詞和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塑料娃娃或人體模型等實物進行各器官單詞的介紹,如this is the head, nose, eye, ear等,這樣可以更生動地讓學生記住這些單詞,並且進行擴展。
2.音樂導入法。音樂導入的方式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想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適當運用歌曲,能使學生減少對語言的陌生感。如,教師用一首含有語法例句的歌曲,喚起學生的共鳴和好奇心,在講解該歌曲的歌詞意思時,順帶將該語法引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主體性導入
主體性導入的方式主要由課本劇表演和課前演講構成。
新編初中英語教材中許多內容都可以編成課本劇。教師可事先讓成績好的學生將課文改寫成簡單易懂的劇本,再由學生進行排練。如:九年級英語某一課中有一篇關於聖誕活動的介紹,教師在上課前可以讓四位學生編寫短劇介紹過聖誕節的各項活動。該劇可分為三幕:Act I Christmas preparation/ Act II Christmas Eve/ Act III Christmas Day。然後教師再從學生的表演中逐漸導入新課。這種導入方式一般適用於故事性很強的課文。
而對於課前演講,教師可以讓一位學生上台演講幾分鍾,演講的內容可以是話題報告,也可以是看圖說話。如在教九年級英語Unit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話題報告,如:How to make our city more beautiful? 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准備。由於此話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先安排成績較好的學生准備約一分鍾的演講稿;對於程度中等的學生,可以安排一個80字左右的看圖說話(同一主題);對於成績滯後的學生,則可以降低難度,要求他們根據前一課的內容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簡短地說一兩句話。然後,教師再從學生的演講中適時地導入新課。
英語課程導入藝術的修煉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不僅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同時也需要教師的發散思維,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導入方式,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⑥ 淺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如何藝術導入
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英語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義。英語教師除了要認真解讀、領悟新課程體系中蘊涵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還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改變教學行為,幫助學生建構知識,以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
這一點變化尤其體現在語篇閱讀教學上。筆者認為,一堂閱讀課教學,如同一首交響曲的演奏,扣人心弘的交響曲的前奏能引導觀眾步入意境,課堂成功的「導語」即「開場白」,能激發並加深學生聽課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所以說,要收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導入的設計和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導入恰當與否,直接關繫到教學效果的好差。
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各有千秋,在平時的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基本採用以下辦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 從趣味性表現入手,引導學生閱讀課文
趣味性表現法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一些具有較強趣味性的可操作性的活動,然後再講解學生要學習的具體內容。以新目標英語九上Unit 1 What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為例,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對problems這個話題一般都抱有極大的興趣。所以,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設計了富有戲劇性的導入手段:小品表演。一群學生模似了生活場景:他們相約周六去聽周傑倫的演唱會。誰知周五各科老師布置了很多作業,回到家後,爸媽又增加了新的任務。他們萬般無奈,同時又十分沮喪。這一做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們迅速進入上課狀態,並產生了共鳴。除了拚命做作業之外,還能怎麼樣呢?懸念產生了。這時,由一位學生扮演的Luck Fairy 出現了,她作了自我介紹,屏幕上適時出現了有Luck Fairy 文字的圖片。每個學生都問她:Luck Fairy? Can you help me? 她回答說:You are a good boy / girl. I』d like to give you a wish. 於是,小品的氣氛轉為活躍。孩子們的願望各種各樣:I wish no homework at all. / Jay Chou will come to see me . / I can have a robot to do many things for me …然後,Luck Fairy 又走到講台下的學生中,詢問他們生活學習上的煩惱。這次的導入打破了教學常規,以學生表演的形式第一時間抓住了學生的眼球,並因為生活氣息濃郁而獲得了全體學生的心理認可。Luck Fairy 這一導入自然、適時,在特定的環境中很快被全體學生掌握。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提出新的問題:What do we deal with them when we have problems?順勢引入學生要學習的課文內容。
2. 從文章的標題入手,引導學生探究課文
以新目標英語九上 Unit 2 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為例,先讓學生分析文章的標題,Who is he? What does he do? How old is Martin now? What made him change a lot? Did he use to give his mother many problems? Why did his mother have to work? What did his mother tell him on the phone? What changed Martin』s mind?
分析文章的標題,能夠使學生簡要快捷地弄清文章的中心主旨、寫作意圖或學習重點,從而深入具體地展開閱讀理解,讓學生真正地步入到學習佳境中。
如教讀新目標英語九年級 Unit 6 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一文時,我做過這么一個試驗:在所執教的兩個平行班中,採用不同的教法。甲班採取慣用的講授法。課堂上,從單詞的拼寫、含義到用法,從片語到句型,從句型又到語法、句法,一一進行詳細的講解。一節課下來,老師口乾舌燥,非常疲勞;學生們也是緊追急趕,氣喘吁吁。整整一節課的內容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的印象卻很少,對於那些乏味枯燥的語法條框,學生更是如墜雲霧之中。乙班則是給學生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去收集有關Food and Drink方面的資料。學生們非常積極,去圖書館查資料,上網搜索相關信息,向有關人士打聽、求教……課堂上,學生們踴躍發言,不僅用英語把課本上的內容表述出來,還補充了不少知識,甚至還有不少同學談到了東、西方不同的飲食文化,肯德基、麥當勞為什麼會風行中國等。接著我不失時機地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就如何健康飲食這一焦點問題進行辯論。經過一個時期的「擱置」,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用同一份試題對兩班學生測試,試題以課後習題為主。結果表明:甲班優秀答卷僅佔全班的38%,而乙班的優秀率達70%。究其原因:教者在乙班從課文的焦點問題切入,相機誘導,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所獲取的知識在學生潛意識中已深深地紮下了根,並逐漸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即使擱置了較長一段時間,學生仍能得心應手地去解答相關問題。而在甲班,學生僅僅依賴於老師講解的知識,即使當時心領神會,但未必能長期保存於大腦,更談不上轉化為學生的真正能力。同一個內容,同一位教師,兩個班竟出現了不同結果。為什麼呢?僅僅是由於教師的教法不同嗎?追根求源,學生的學習方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後一個班的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達到了更好的效果。
4. 從質疑入手導讀課文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疑,能促進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探索,從而提出問題或新的見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敢疑、善疑,使之養成敢於質疑的習慣。
如講授新目標英語八下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一文時,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選擇了如下教具:一張新加坡國家地圖,一段相關的影音設備。在教學一開始,我做了如下的導入:Today we』ll get to know a country, that is named … 然後播放了一小段Singapore的人文景觀,學生立刻被吸引住了,此時提出第一個問題:Who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Singapore? Or do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Singapore? 部分學生率先簡單地對新加坡做一些描述,而大多數提出了許多的疑問。於是我發出指示: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Singapore,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拿起課文,一氣呵成讀完。然後踴躍發言,爭先恐後地給出各種各樣的回答。一節課下來,老師輕松,學生心情舒暢,不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總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導讀方法多種多樣,導入切忌古板、單調。乾巴巴的導入不能引起學生充分的注意,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課堂氣氛就沉悶、乏味。教師應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靈活選擇、恰當運用,設置一些科學、合理、藝術的問題,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喚醒學生探求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牢牢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求知慾,教給學生閱讀的技能,讓課堂煥發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從而收到較好的效果。
⑦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英語教師該如何有效的設計讀前
首先:
簡化一下問題的意思:
英語教師如何設計課前導入?
回答如下:
對於導入而言,我們首先要明確導入的意義,那就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課中來,同時注意要盡量與本課相關,那麼這就要求我們設計的導入要有趣味 性。
我們常見的導入方式是溫故知新法和設置情境法,溫故知新法又包括課程復習法和作業復習法,設置情境法又包括教師語言,多媒體和現場模擬。
課程復習法和 作業復習法是比較保守的導入方式,不容易突出亮點,但是這兩種方法能夠突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所以這兩個導入方式也是很實用的。那麼相對應的設置情境 法能夠充分突出導入的亮點,也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剛才提到了教師語言,那麼教師語言可以展現什麼呢?我們可以講一些名人故事,名言警句和生活實例來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比如我們可以用奧黛麗赫本,最近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一舉成名的屠呦呦來導入名人的課,或者講一講自己的衣著服飾,喜歡的運動藉此來導入關 於顏色、服裝、運動的課程。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大家要學會把他們運用到課堂當中來,藉助教師語言的加工和潤色,變成為我們所用的導入。
關於第 二種,多媒體導入方法,可以分為視頻法,圖片法和音樂法,那麼既然考場上並沒有多媒體可供播放,那麼依舊需要老師進行描述,來讓大家知道你播放了什麼樣的 視頻,展示了什麼樣的圖片,這里重點談一下音樂導入。
這里給大家推薦幾首常用的可以用來導入的兒歌和歌謠:
1關於季節:summer winter spring and fall. Spring and fall.summer winter spring and fall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2關於水果:apple round apple red apple juicy apple sweet apple apple I love you .Apple sweet a love to eat.
3關於顏色:red is color for the tomato.yellow is color for the banana.blue is color for the sky and sea we are ,we are little kids little kids.
那麼歌曲導入我們該如何來操作呢?
在這里以季節為例,我們可以讓學生來欣賞一首歌,來猜一猜歌詞的意思。「Hello everyone,I will sing a song to all of you. Try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song OK?」然後就可以把歌曲唱出來,這樣既體現了課堂的生動有趣,也在面試中,展現了自己的多方面才華,突出自己的亮點。
最後: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⑧ 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方法有哪些
掌握主要的小學英語課堂導入方法,是每位小學英語老師都應該具備的技能。在課堂上靈活的使用一些生動導入方法,不僅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加順暢,還能提升上課效率,讓孩子喜歡上學習英語。
一、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法是小學英語課堂最為常用的導入方法,通過說故事的形式開始新的一課,不僅可以增加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讓同學們快速的進入上課狀態,提升上課效率。
二、猜想導入法
猜想導入法,是指通過提出問題讓同學們進行猜想的方式,導入新的課堂內容。要求同學們憑借自身的想像力和學過的知識,對問題進行發散思考,從而找出答案,開始新的上課內容。此方法,對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也很有幫助。
三、歌曲導入法
歌曲導入法也是比較常用的導入方法之一,老師應當在備課時選好適當的歌曲,在上課時,通過教同學們唱歌的方式,導入新的上課內容。利用這種方法,一方面可以讓同學們放鬆心態進入上課節奏,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習到歌曲中的單詞和句子,掌握新的知識。
四、詩歌導入法
詩歌導入法是指用詩詞歌賦的方式導入新課,可以選取一些英文詩歌或是名人名言,開始新的一課。這種方法很有意境,而且語言精練、節奏明快,可以讓孩子們在悠揚詩歌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是孩子比較喜歡的方式。
五、趣味情景表演活動導入,讓學生演起來
英語會話的特點具有交際性,而交際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在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形象,布置生動具體的場景,模擬真實的情景,創設接近生活的真實語言環境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