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品格培養論文
⑴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範文教案閱讀
作為一名教師,寫好教學教案是很重要的,也有助於教學的順利進行,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英語教學論文 範文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範文篇一
【摘要】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教學在吸收了傳統教學的優點的同時,還應融入任務型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來進一步完善英語學科教學體系,使英語課堂教學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快樂;學習興趣;英語課堂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有了興趣,他才會樂於學、主動學,學習過程才會輕松。所以,教師應努力創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平等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活動教學在吸收了傳統教學的優點的同時,還應融入任務型教學活動來進一步完善英語學科教學體系,使英語學科課堂教學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並且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課程理念。如何做到讓學生輕松、快樂、主動、有效地 學習英語 ,筆者認為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營造快樂氛圍,讓課堂充滿愛
任何一種 教育 都應該是滲透著愛的教育,在充滿愛的氛圍里,學生們才能快樂地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平等、和諧、快樂的氛圍。因此,我們不妨這樣去做: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如在進行口語訓練時,不能只關注優等生,應面向全體學生,要給後進生更多的鍛煉機會。其次教師的語言要自然親切,眉宇間發自內心地流露出對學生的喜愛,這樣學生情緒自然活躍,能最大限度地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樂學精神。
2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本
新課程帶給學生的是全新的面孔與 思維方式 ,而帶給教師的是全新的挑戰。教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的過程。面對素質教育的今天,這就勢必要求我們教師要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高效率的教學課堂,從而使學生學有所獲,形成學習英語的學習能力,興致勃勃地學習英語。
2.1逐步使課堂教學英語化,教學表情化、動作化、合作化。
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境,這就要求教師盡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每節課,筆者都使用英語教學,從簡單的課堂用語開始,並逐漸增加句數。經過日積月累,學生基本上適應了英語授課,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覺得聽說英語並不難,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堅持值日演講及每日一句等常規活動。
每天,筆者讓學生堅持做值日演講,內容從簡單到復雜,話題廣泛,形式多樣,有猜謎、講 故事 、 唱歌 、笑話、小品等等。生動形象又具有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通過上台演講體驗到交際目的後的成功感和愉快感,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學英語的興趣,逐步能夠輕松愉快地進行表達,增強了自信心和毅力。
2.3採用探究式合作型 學習 方法 , 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
學生在課堂中不只是傾聽者、接受者、被訓練者,還是作為一個主動參與者、實驗者、探索者加入進來的。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成為課堂活動中的真正一員,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
例如,筆者指導學生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 通過開展小組活動積極合作,相互學習,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來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一切可利用的 渠道 查找、製作並講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通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創設情景,“授之以漁”,讓學生自主學習。在這樣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校里不存在“差生”。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同時,每個人又都是出色的。我們的教育應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種方式去發現學生、培養學生,視學生為教學中的真正主人。這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縮短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在類似生活的情景中學習英語輕松愉快,學生聽說英語的整體素質也得到了較快的提高。
3課堂設趣,寓教於樂
古人雲:“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興趣是學生認識的需要,也是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越濃,注意力越集中,觀察也就越細致,反應越清晰,思維、記憶等各種智力活動也最有成效。
3.1快樂——動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很注意課堂紀律,課堂上學生靜靜地坐在那兒,人雲亦雲,這樣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採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做游戲、講故事、 繞口令 、猜 謎語 、唱歌、跳舞等形式,特別是游戲,因為游戲是小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90%以上的小學生喜歡課堂教學游戲,使他們的身心達到完全的投入,而且游戲會使枯燥、機械的句型操練變的生動、活潑、趣味無窮。
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如教一組顏色的單詞,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種游戲。每個學生拿一種不同顏色的紙牌,教師發出指令:red , red , red , sit? down? please ; yellow ,yellow, yellow,? touch? your? nose ; white , white , white , open? your? book。拿出相應顏色紙牌的學生就根據指令完成動作。這樣學生既掌握了各種顏色的單詞,又避免了反復誦讀記憶單詞的枯燥無味,又運用這些詞彙進行了交際練習。
3.2快樂——物
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知識和 經驗 , 抽象思維 不夠發達,但形象思維占優勢。所以,要經常利用圖片、實物、錄音機、多媒體等多種輔助工具和設置情景進行教學,這樣就能使英語課堂形象化和趣味化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接受知識。
如教apple、banana、orange等實物單詞時,可以把實物帶進課堂。雖然這些實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但教師把它們帶進課堂教學,學生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在 英語單詞 與實物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系,生詞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記住並說出,但對於一些不便於帶入教室的實物,我們可以用相應的圖片、卡片、多媒體展示,用玩具代替等。用實物激活學生言語活動的興趣,學生充滿好奇興奮,快樂地學習英語單詞。
3.3快樂——想
想像是創造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要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首先要培養學生的 想像力 ,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 簡筆畫 和教師的形體語言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例如在練習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句型時,教師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個餐廳,裡面畫有各種食物和飲料,讓學生想像他們去餐廳,兩人一問一答:Do you like chicken curry? Yes, I do .I like spicy food. Do you like pineapple juice? No, I don’t. I don’t like pineapple. 或者讓一個學生充當小記者,去采訪 其它 同學都喜歡什麼味道的食物,這時學生們都非常高興,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要做小記者,去了解其他同學的喜好。
3.4快樂——評
學習最大的快樂在於經過艱苦努力而獲得成功。成功的學習再受到教師的表揚,能推動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因此,在對任何一個學生進行評價時,切不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在評價中老師應用深情的贊許或是熱情的鼓勵,以鞏固提高學習興趣。根據學生表現的優劣,可以依次運用程度不一的話語:Ok / Good / Wonderful /Great等。當學生有了精彩的表演,我們可以說:”“ Great ! Boys and girls, Clap your hands !|接著引導全班同學鼓掌對其表揚,集體喊:“XXX, Very good ! ”有時教師也可以獎勵他們一些貼紙,或者送一些小禮物等。如果有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說好,則說:“Try again!”這樣的評價不會挫傷他的積極性,使他有勇氣,有興趣再試一次。
4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學英語
處理好語言知識與交際能力的關系。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知識,更是為了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能學以致用課堂上的知識到真實生活中,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會與日俱增,逐步養成用英語思維學習英語,從而可以輕鬆快樂地學習英語。
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在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大大增強,同時也促進了讀寫交際能力的發展,取得了學習英語的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以前被動的聽講者轉變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與強化,從而增強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造能力。這些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例如,學習了“天氣預報”後,筆者讓學生用所學句型自由對話,同時還找來China Daily和其他日報,讓學生參閱天氣預報這一版進行對話。學習和練習中要始終用英語進行思維,這樣學生在自由交談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擴大吸收了書本以外的相關知識。這樣,不僅在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他們聽、說、讀、寫和語言的交際能力,達到了多元培養目標,而且還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輕松、自如,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培養了用 英語學習 英語的學習習慣,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
實踐證明,教師設計與所教內容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片語和句型, 通過交際訓練,即培養學生用英語學英語,能夠幫助學生擺脫無從開口或無話可說的尷尬,從而迅速進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交際訓練。交際性練習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最高形式,設計得當,學生樂於參與,其語言交際能力的發揮達到高潮,課堂氣氛的活躍達到頂點。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快樂地練習,培養了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是最理想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效果。
教學中通過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讓他們在這個舞台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輕鬆快樂、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與強化,從而增強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造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教師應運用各種 教學方法 ,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英語的快樂,讓學生在“樂”學,“樂”中練,變苦學為樂學,真正做到“樂而好學”。 在今後的教學中,筆者會深入探索,並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範文篇二一、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實現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
1.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無論是備課還是具體的教學活動,教師都需要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考慮與設計,要基於學生基礎、認知規律與接受水平,考慮到學生的興趣、 愛好 等來綜合設計教學活動,真正做到貼近學生的學情,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
2.給予學生主體參與的時間。
在教學時教師要合理分配教師講解與學生練思的時間,要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一言堂”成為師生的“群言堂”。
3.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空間。
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並不是單一地體現在時間上,還體現在自主選擇的權利上。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扶放有度,既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同時又要加強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在最恰當的時機進行自主選擇。
二、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實現從教材轉向多種資源的優化
以往的教學中視教材為經典、權威,教師在教學時不敢越雷池半步,嚴格地執行教材,這是典型的以教材為中心、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教材觀。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視野完全集中在教材上。現代教學提出生活即教育,這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只有這樣的教學才是“活”的教育,學生所學到的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以教材為中心,帶著教材走向學生,以教材為全部教學內容的教學觀,要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富有生活氣息,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此來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以達到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見識的效果。
1.立足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對教材進行全面掌握,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來掌控教材,而不是淪為教材的“奴隸”,要對教材的各個知識,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具體學情來合理調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學生的學情。
2.整合資源,開發校本課程資源。
對於英語學科來說,只有與生活場景結合起來,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語言的真諦。我們要將教學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將教學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結合起來,及時補充一些圖片、音頻與視頻資料,讓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這樣教學內容才能更豐富,才能真正將英語學習與 文化 背景結合起來,才能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從單一到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1.形象教學法。
小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形象直觀、新穎有趣的事物更為感興趣。傳統的教學手段枯燥無味,無法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採取形象教學法,這樣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更利於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圖片、簡筆畫、多媒體、實物等形象事物來進行教學,這樣大大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與趣味性,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熱情更高漲,整個課堂教學異常活躍,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單詞時,針對名詞類如apple、banana、ruler、desk等採用實物、圖片或簡筆畫,動詞類如jump、run、drink、eat等用多媒體來動態模擬或用簡筆畫來展現等。這樣的教學真正實現了寓教於樂,更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角色扮演法。
小學生有著極強的表演與模仿天賦,為學生提供劇本,讓學生進行表演,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從而使學生在表演中學到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將語言真正與運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學習語言,將有聲語言與無聲語言結合起來,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與交流能力。如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進行購物,扮演醫生和患者等等,從而將教室變成舞台,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主角,充分地展現著自己,從而使教室成為學生展現自我、展現個性的舞台,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
3.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最大的優勢在於圖文並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實現了由無形到有形、由靜止到動態、由抽象到形象的轉變,為學生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教學世界,更能吸引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進入學習與思維的最佳狀態。事實證明,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時進行教學,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整個學習過程也是愉悅而快樂的。
4.任務驅動教學法。
自主學習能力是現代社會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任務引發學生的探究動機,促進學生積極地調用所學知識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性學習。當學生個體無法解決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展開合作交流,發揮小組成員的集體力量,在小組間進行積極的交流與討論,從而掌握知識,學到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與能力。
總之,教無止境,我們要緊跟教育形勢的發展,認真學習新理念,研究新教法,樹立新觀念,加快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富有活力與趣味性的課堂,讓學生愉悅學習、主動學習,讓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激情,學有成效。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範文篇三一、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缺乏語境。
語言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創設相關語言的語境,從小到大我們生活在漢語普通話的語境下,即便沒有人對我們進行專業漢語的教學,我們也能夠用普通話和他人進行交流,這就是語境的作用。語境對於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也很重要,不過現階段,小學英語語法知識的教學中,老師並沒有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很多英語老師只採用漢語進行英語語法的教學,對於英語單詞也是讓學生記住漢語意思,而不注重英語單詞的運用,造成學生聽寫單詞時,老師負責報中文學生寫英文,很多學生卻寫不出相應的英文單詞。
2.老師不善於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
語法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密切注意學生動態,很多時候,老師在英語上的學習已經達到了十幾年,然而,小學生在英語方面卻是剛剛起步的階段。在英語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產生許多疑問,老師應該耐心細致地作出回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要因為學生的問題比較幼稚就隨意應付學生。同時很多老師在課堂上不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朋友,也沒有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反應,師生交流太少,英語語法教學氣氛沉悶。
二、英語語法教學理念和實踐
1.隱性原則的運用。
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有兩種教學方法,一種是顯性語法教學,主要側重於在課堂上直接講述語法規則,另外一種是隱性語法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則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避免直接談論所學的語法規則,而是創造相關的情景讓學生體驗語言,接著通過對語言的使用歸納出語法規則。英語課堂的枯燥性往往是因為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而通過隱性原則的運用,則可以幫助老師與學生進行交流。
2.語法教學與多媒體結合。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顯得比較乏味的原因,主要是老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只運用課堂的口頭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要求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多媒體設備開始進入現在的中小學課堂,英語語法教學除了採用一般的教學方式,還應該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特別是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3.故事學習法。
英語語法教學中通過故事的引用,可以讓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小學生正處於成長的過程,聽故事的興趣較為濃厚,在講解語法的同時,如果穿插進一兩個故事,學生會很樂意認真聽講的。
4.創設語境進行語法教學。
創設語境對於語言的學習十分重要,它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由於小學生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課堂教學全程英語,但是也應該採用雙語教學,幫助學生在英語的語境下學習英語語法知識。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展英語興趣小組,類似於大學“英語角”的模式,採用英語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互 相學 習,這種做法也彌補了師生之間缺乏交流、互動的弊端,使英語語法教學更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三、結束語
隨著英語在我國的普及,已經在小學開設了英語課程,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也被人們意識到,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更是受到人們的關注,英語老師在小學英語語法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故事的模式展開教學。善於利用包括多媒體在內的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注意創設相關的語境,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不斷地實踐,把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猜你喜歡:
1. 小學英語老師新學期計劃書範文6篇
2. 英語教案範文
3. 關於英語教學論文範文
4. 小學英語論文範文
5. 小學英語教師學術論文範文
⑵ 小學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小學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摘要] 閱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然而對廣大學習英語的小學生來說,目前還沒有很適合他們學習的閱讀資源,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英語閱讀資源進行了開發和利用,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 小學英語閱讀資源 開發與利用
一、 小學英語閱讀的重要性與現狀
「學習任何語言都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英語也需要大量閱讀。英語學得好的人,一般說來,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反之,也只有讀得比較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黃源深,2005)。
這段話是英語教學專家對英語閱讀重要性的認識,相信也是所有英語教學者的共識。
新課程標准規定小學階段英語閱讀量達到累計10—12萬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對於小學英語教學來說,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的聽、說能力,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聽、說基礎之後,就需要不失時機地加強閱讀教學。因為英語學習需要不斷地復現,需要大量的輸入來強化能聽、說的語言材料並加以拓展。簡單機械的復現和輸入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只有將所學的知識放到新的情景中,放到新的閱讀活動中才能吸引學生,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也需要大量的閱讀輸入。
然而,現在小學生所學的教材中,閱讀材料比較單一,很難滿足學生大量閱讀的需要。於是,廣大的教師和家長把眼光放到了教輔市場,但是目前,在林林總總的教輔市場中,也很難找到完全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
小學英語閱讀很重要,但事實上又很難找到現成的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閱讀材料。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想到了對於小學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二、 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為了滿足學生的英語閱讀需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和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閱讀資源進行了開發和利用,具體做法如下:
1.博覽群書,篩選閱讀材料
如今的小學英語教材種類很多,各有各的特點,但是在話題、結構、功能等方面的編排都比較相似。因此,在教學同一話題的時候,不同教材中的閱讀資源就可以相互補充。我校主要採用的是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和上海版的牛津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我往往還同時參考劍橋少兒英語、階梯英語、智能英語、靈通少兒英語等多種教材,根據實際需要,選用這些教材的.閱讀材料作為學生的補充閱讀內容。
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a let』s learn部分時,我選用了劍橋少兒英語第三級上冊unit 2 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中的一篇文章which season is it? 作為學生的課外補充閱讀材料,圖文並茂的閱讀材料直觀又生動,學生既鞏固了課內的語言,又學習了新的相關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2.結合教材,編寫閱讀材料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並不需要很費心地去尋找適合的閱讀材料,只要把教材中的語言材料進行簡單的加工,就可以成為很好的閱讀教材。
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 my home part a let』s learn部分時,我把study, bathroom, kitchen, living room, bedroom這五個單詞與let』s do部分的內容組合在一起,編成了這樣一個閱讀小短文:
look at my home! there are five rooms in my home. you can see a living room, a study, a bathroom, a bedroom and a kitchen. you can 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 or read a book in the study. you can take a shower in the bathroom and have a sleep in the bedroom. you can also have a snack in the kitchen.
my home is very nice. welcome to my home!
這樣的閱讀短文只是把原本零散的語言知識組成了一段完整的話,但是對學生來說意義卻不一般,因為他們能讀懂這么長的一段文字了,這會給他們帶來很強的成就感。同時這個短文也為學生練習表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3.引導學生,創作小短文
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並且表現慾望很強,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就能寫出很好的小短文。另一方面,學生寫的文章貼近他們自己的生活,符合其他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更具吸引
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引導學生仿寫、試寫小短文,並將寫得好的文章推薦給全班學生閱讀。
如在教完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my new room後,我讓學生仿寫一篇主題為my room的小作文,讓他們把自己的小房間介紹給好朋友,就這樣,好朋友之間為彼此創作出一篇閱讀短文。通過這種形式的交流,同學之間還能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學生都樂於寫,也樂於閱讀。
又如在教學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 i have a pen pal part b let』s read時,我讓學生試寫一篇題為my friend的小短文,其中有一名學生的小作文是這樣寫的:
my friend
i have a good friend. she is a girl. she is tall and thin. she has long hair. she is very active. she likes playing the piano and listening to music. s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her home is near our school. we are in the same class. we often play together after class. we like each other very much. who is she? can you guess?
這篇習作所用的語言知識比較普通,學生都能看得懂,而且裡面的每一個句子大多數學生也都能寫。而且這篇小短文幾乎把一個六年級學生所學過的關於描寫人物的所有語言都用上了,可謂是一篇典範之作。再者,這名學生在文章的結尾還拋給了讀者一個問題,讓讀者猜猜她的好朋友是誰,這也是學生所熱衷的事。於是,我就把這篇習作發到學生手中,學生邊讀邊猜,興趣盎然,在讀的過程中還學習了寫小文段的範例。
4.鼓勵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
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信息環境里,學生獲取閱讀資源的能力不可低估,如英語報、英語畫刊、英語故事書等,幾乎人人都有,再加上日新月異的互聯網資源,只要教師發動得當,措施得力,學生自身就能提供出大量的閱讀資源。一般學生推薦的閱讀材料都能適應大多數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且學生所接觸的閱讀材料也往往是他們所感興趣的話題,很有推廣價值。教師只要將這些閱讀材料稍作篩選,就能建成一個適合學生閱讀的資源庫。
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我還會請提供某一閱讀材料的學生負責他們所推薦的材料的過關和相關練習的批改,做得好的學生將被評為每月的閱讀之星;我把學生所推薦的閱讀資源放到校園網上,開展比賽看誰推薦的閱讀資源點擊率高,得到的肯定評價多;除此之外,我還讓推薦閱讀資源多,質量又高的學生當校園網英語論壇的版主,由他們輪流負責英語論壇的管理;另外,我還在學生當中開展課外英語閱讀量的評比,讓課外閱讀量大、閱讀習慣好並且英語成績優異的學生獲准期末英語免考。
通過這一系列的鼓勵措施,大多數學生都能主動推薦課外閱讀資源,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外閱讀活動中來。
5.發動教研組,開發校本閱讀課程資源
為了進一步滿足學生的英語閱讀需求,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使學生的閱讀資源更加系統化,筆者還發動教研組的教師共同開發校本閱讀課程——《校園英語》。
《校園英語》的編寫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a. 趣味性原則,即從學生的年齡特徵與興趣愛好出發,相關的閱讀話題必須是學生津津樂道的內容。b. 真實性原則,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語言情景需真實,主題需與學生的日常校園生活相關。c.實用性原則,所採用的語言必須有實際交際意義,學生通過閱讀所獲得的語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運用。
《校園英語》的編寫根據功能分成以下幾個方面:課堂英語、課外英語、餐廳英語、體育活動英語、游戲英語、禮儀交際英語。每個方面都有對話、小故事、說唱等不同形式組成。
《校園英語》作為每年校園英語等級考試的必考內容之一,學生都能認真進行閱讀,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收效良好。
三、 開發與利用英語閱讀資源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意義
1.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只學課本,學不好英語。由於教學的需要,「課本英語」多是一種「理想化」的語言材料,它與現實生活中以交流為目的的真實語言材料有一定的距離。通過英語閱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接觸到了地道的英語,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2.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由於所開發的英語閱讀資源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提供給學生的話題大多是他們喜歡的內容,學生的閱讀行為更加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加濃厚。豐富的閱讀資源給學生帶來了無窮的閱讀樂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課堂英語學習。
3.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通過大量的補充閱讀,學生的課內語言知識得以不斷地復現鞏固,進一步增長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了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閱讀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滿足了學生表現自我的慾望。閱讀之星的評比、免考和校園英語等級考試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夠不斷體驗成功,獲得成就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4.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在閱讀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有關閱讀技巧的指導,如教會學生抓關鍵詞閱讀、根據上下文猜生詞詞義等方法,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嘗試,不斷練習。大量有指導的閱讀訓練使得學生的閱讀速度大大提高,閱讀能力也獲得了長足發展
;⑶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一直以來是個難點,我們常常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大家不妨來看看我推送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准,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通過日常英語教學,我想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年級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
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單的短文,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首先,培養拼讀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我們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就嘗試採用了「直接拼音法」.
這是一種按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拼讀和拼寫單詞的方法,它既可以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又可以培養學生看見詞能讀出來和聽音能寫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等壞習慣的形成。其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方法和閱讀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六年級的學生對語音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起來不容易了。因此,應在實際教學中盡量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學生形成標准地道的.語音、語調。然後教師可以再輔以朗讀技巧的講解,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重音、意群與節奏。再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已是五六年級的學生了還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如:閱讀時唇動和低聲讀、用手指著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習慣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從而影響閱讀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再幫助學生掌握抓關鍵詞的能力,如在閱讀時,注意事物(what)、地點(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怎樣(how)、原因(why)等關鍵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
目前小學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於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標准一、二級的要求。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看圖識(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
二級中的的要求是:(1)能認讀所學詞語;(2)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3)能讀懂教材中的要求或指令;(4)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5)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因此根據課標和日常教學我認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分年級實施。(1)小學四年級以聽、說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能從總體上理解閱讀內容,從聽到說,循序漸進。(2)小學五年級先聽錄音看範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理解文章後,完成課後練習。(3)小學六年級也先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總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後,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作準備。在掌握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後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做進一步理解。再讓學生提筆改寫或仿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系的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並結合聽、說、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年級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針對四年級學生採取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於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先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並產生要閱讀的興趣。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片語的含義與用法。同樣可以設計一些Yes/No的問題或簡單的選擇題,讓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
四、閱讀教學的教學渠道
英語閱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通過實際教學我發現,英語閱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教師還能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這些閱讀技能的訓練對四年級孩子的閱讀學習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不過緊緊依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的。於是,課外閱讀就成了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因此我們要鼓勵五六年級的學生閱讀課外英語報刊和英語書籍,同時他們可以利用網路進行網上閱讀。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閱讀技巧才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鞏固,他們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復雜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我們教師應訓練學生從讀字母、讀單詞、讀句子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從拼讀、認讀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並要與聽、說有機結合,才會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⑷ 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小論文
隨著人們對英語的學習越來越重視,小學英語教學已成為一門主要學科。隨著對小學英語的重視,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個人的語言技能聽、說、讀、寫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在注重聽、說的同時也要兼顧到讀、寫能力。三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備了讀寫能力,如果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除了讓小學生大量聽說英語之外,同時注意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接受有用信息的數量和質量。而小學階段的英語課是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培養學生聽說能力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根據英語教育心理學研究顯示,影響閱讀理解主要有四個因素:(1)語言知識。一定的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學結構的知識是閱讀理解的基礎。(2)背景知識。一個人的背景知識和個人經驗影響語言信息的加工。(3)個人加工策略。包括識別、預測、猜意、判斷、推理等策略。(4)情感因素。興趣是影響小學生的重要因素。我針對以上四個因素在正常教學的基礎上,每個星期增加一節閱讀課。使小學生通過閱讀,更加理解已掌握的知識和拓展知識面,擴大視野,增加小學生的詞彙量。我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
二、小學英語閱讀的障礙因素
小學生在閱讀時普遍存在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與策略因素、智力因素。由於小學生在智力、情感、信息量等方面處於一個初始認知的階段,自我意識概念性不強,這就會影響其閱讀速度。
(一)語言因素。所謂的語言因素是指字母、單詞、習語、短語和語法規則等。在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往往側重聽說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了對詞彙的認讀和拼讀,這導致了學生到了高年級接觸一些篇章較長的閱讀材料時,一遇到單詞或新句式,立即產生了畏懼感,覺得束手無策,思路混亂,無從下手。
(二)閱讀方法不當。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方法單一,並沒有發揮應當具有的作用。一些教師不是把閱讀教學當成一般課文教學,講解生詞,補充片語,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厭其煩分析語法等,過分地重視了詞彙和語法教學,忽略閱讀訓練。小學生的閱讀意識薄弱,沒有正確的引導閱讀方法,則影響其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閱讀材料枯燥。由於小學生使用英語環境面狹小、利用頻率低、手頭資料少、課外補充閱讀難以控制,導致學生閱讀能力遠遠沒有得到提高。
三、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策略
(一)精心選擇閱讀材料
根據課本所學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編寫和收集小英文故事、小短文等。由於面對是小學生,所以材料內容要生動、有趣,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材料可選擇熟識的童話故事、日常生活情景、各地區各國生活文化介紹等內容。例如五年級上學期課本上小學生學了這一段話:We have a lot of toys.I have a bear.It has long hair.My brother has a panda.It』s fat.My sister has an elephant.It has big ears.Tom has a monkey.It』s thin.Tom』s sister has a doll.It can dance.Tom』s brothers have six dogs.They can jump and run.We all like our toys.小學生已掌握了have,has句法知識。我選擇了一篇《What am I?》的小短文做為閱讀教材,進一步鞏固have的用法。What am I?Please guess. I』m big just like a box.I have a big face without a nose or eyes.I don』t have any hands or legs.People,old and young,like to watch me.Do you know what I am? 然後用What is it?Please guess. It』s big just like a box.It has a big face without a nose or eyes.It doesn』t have any hands or legs.People,old and young,like to watch it.Do you know what is it?這篇閱讀材料(第三人稱)來表達鞏固has。是一篇猜謎的小文章,謎底是鍾。小文章非常有趣味,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中進行有意義的知識鞏固。
(二)訓練閱讀技能,提高閱讀速度
在英語閱讀過程中,不同的閱讀任務運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1)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小學生在閱讀中碰到生詞,可根據上下文的信息和句法去推斷詞義。例如這一段There are many mice in a house.The man of the house gets a cat.The cat kills many of the mice.其中kill是一個新單詞,但學生能猜出這詞的意思。(2)預測內容。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驗證和修正自己預測的過程。例如上文所提及《What am I?》這篇短文,開頭What am I?Please guess.就把小學生帶入文的猜想中。接著I』m big,just like a box..I have a big face without a nose or eyes.I don』t have any hands or legs.對要猜想的物品進行直接的描寫。使小學生的思路轉到類似的幾個物品中進行搜索推究。最後根據People,old and young,like to watch me.Do you know what I am?鎖定所要猜想的物品。小學生的思路從大到小到點到彈出答案,完成閱讀內容,達到閱讀目的。在這基礎上,進行大量難度相當或略加提高的閱讀。每周一節的閱讀課學習二、三篇短文。課外每天閱讀一篇短文。一個學期共閱讀一百二十篇短文。在量的積累時,質的飛躍是必然的。閱讀的速度自然加快。理解和速度是檢查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二個標志。
(三)針對實際,因材施教
由於各個小學生智力發展等多個方面原因,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差別很大,所以英語閱讀教學要針對實際因材施教,提高各層次小學生的的英語能力。把閱讀材料分A、B二個層次:A是基礎篇。B是發展篇。基礎篇是與課本內容相當的短文,是對課本知識的復習。而發展篇是在這個知識點的基礎上,從短文的內容、長度、難度略加高一些。例如五年級學現在分詞playing、singing、drinking、flying、swimming。我選擇基礎篇的一篇短文作為全班普及篇,人人適用。《In the park》Lin Ming and his friends are playing in the park.Some are playing football.Some are flying their kites.Where are Lin Ping and Jiang Tao?They are swimming in the river.There is a big tree in the park.Some 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tree.Under the tree there are children.They are drinking now.一系列的動作發生在公園里。幫助小學生再一次接觸要掌握的知識點,加固知識點。而英語能力強的小學生可選擇發展篇加大閱讀廣度和難度。
(四)改革閱讀課堂教學
在閱讀課中,我示範一些短文的閱讀技巧之後,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小學生自行閱讀,我在課堂上只是起到一個組織、引導、激勵學生的作用。由於多媒體電腦在課堂教學的運用,小學生在課堂上遇到不懂的單詞,只要運用滑鼠點擊一下,小學生的耳朵能聽到單詞的發音,眼睛能看到其中文意思,使小學生可以獨立閱讀。老師只是在小學生每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後,就文章的內容提出問題,了解小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老師也鼓勵小學生提問題,以小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使小學生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在課後,布置一些練習。
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目的是更好掌握理解英語知識,提高英語基本技能,有更好的運用英語語言交際的能力,了解跨國文化。所以通過提高閱讀能力,是為進一步使小學生聽、說、讀、寫得到全面的發展,並不是側重於某一方面,而偏廢另一面。(1)聽和說是緊密聯系的,聽是理解吸收信息的過程。說是通過口頭語言表達的思想、信息。在閱讀能力提高之後,由於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在閱讀中更加理解和提高,詞彙量進一步豐富,聽力肯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只要通過一系列聽的技能訓練,先聽後說。在聽的基礎上發展說的能力,由簡單的模仿重復說,到進一步大膽說。當積累到一定知識時,小學生就可以自由表達。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在閱讀Tom looked in the house for his bat and ball.They were not there.Then Tom went out of the house.He looked near a tree.There were his bat and ball.這篇短文後,老師會問關於這短文的問題。例如1)Where are Tom』s bat and ball?2)Is there a tree out of the house?3)What was Tom looking for?通過問和答訓練聽、說能力。最後要求小學生給這短文一題目,要求說明為什麼起這個題目,來練習說的能力。(2)寫是將自己的思想轉變成語言符號的過程。小學生開始只能由字母、單詞、簡單的句子進行仿寫。當聽、說、讀的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後,由老師用看圖寫話,進行簡單書寫表達。當達到一定程度後,老師按提示寫等一系列寫作訓練。最後達到自由表達的能力。例如五年級小學生剛學完《A new house》就能寫一篇關於自己房子的作文。並可以進一步引導到描寫自己的房間。《My room》This is my room. It is big.In the room there is a small bed,a desk,a chair and a computer.Th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The chair is near the desk..The computer is my good friend.I play with it everyday.Do you like it ?通過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將聽、說、讀、寫的活動聯系並有機地結合。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鼓勵學生堅持閱讀英語報刊雜志,並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及時復習和鞏固。英語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教師應經常指導學生的學習,並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匯報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朗讀、演講、表演、比賽等形式展示成果,使學生在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的同時進一步增強課外閱讀的興趣並提高能力。
⑸ 小學英語教育論文優秀範文
小學英語 教育 教學有其特殊性,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根據少年 兒童 的 興趣 愛好 選擇教學內容和 教學 方法 ,安排教學活動。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小學英語教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英語教育論文篇一
《論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有其特殊性,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根據少年兒童的興趣愛好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安排教學活動。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價形式應以形成性為主。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學類型;教學途徑;評價體系
英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隨著小學英語課的逐步推廣,關於小學英語教學方面的討論和研究正在不斷地深入。本文依據教育部新制訂的英語課程標准,結合對當地小學英語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就小學英語教學策略方面的有關問題作一探討。
一、對小學英語教學類型的認識
一個時期以來,關於“小學英語課怎麼開”的討論,很多問題歸結於英語教學在我國是外語教學(TEFL)還是二語教學(TESL)的分歧[1]。不弄清這兩種教學類型的區別,將會給英語課程標準的制定、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師的培養等一系列工作帶來混亂,使我們的英語教學走彎路。英語作為二語教學是指在有語言環境的條件下 學習英語 ,例如,中國人在英語國家 留學 、工作、生活,為了融入當地社會而學習英語。然而,我們的學生在國內學習英語,他們的語言環境是漢語而不是英語,所以,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的。根據心理語言學的原理,兒童學母語可以自然習得,借鑒兒童學習母語的 經驗 ,二語也能習得。
而我國學生把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缺少語言環境,這是事實。由於外語教學和二語教學類型的不同,必然導致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不同。但是,由於教學的內容都是英語,所以,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又是相通的,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搞清楚英語教學類型的區別,又要借鑒和吸收各種教法的長處,採取符合我國國情、適合不同教學對象的教學法。有人提出二語教學採用直接法,外語教學採用認知法,這種提法就存在片面性、簡單化的問題。直接法的特點是把學習外語和兒童學習母語的過程等同起來,認為外語要在自然情境中習得,教學中要求在外語和客觀事物之間建立直接聯系,廣泛利用實物、圖畫、動作、游戲等直觀手段,用外語講解,基本不用母語,少講語法。
直接法從口語入手,聽說領先,注重模仿、朗讀和熟記等實踐練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和聽說能力。聽說法、視聽法、交際法都源於直接法,這些教法對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以直接法為主的教學,要求有語言環境、高水平的師資和班額小等條件,由於目前我國多數小學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因此,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成效。認知法從學生已知的知識出發,重視人的思維作用,強調在理解語言知識和語言規則的基礎上操練外語,注重語法學習和利用母語,反對單純依靠機械操練來培養語言習慣。
認知法認為,學生學習外語時,母語的知識、概念和規則必然會遷移到外語學習中去,從而促進外語學習,因此,教學中利用母語是理所當然的。認知法還認為口語和書面語同等重要,教學中不必聽說領先,而是聽說讀寫齊頭並進,全面訓練。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動機和 學習態度 ,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發展智力,掌握科學的 學習方法 ,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由於認知法有不少優點,加之我國的英語教學缺乏直接法教學的語言環境和教學條件,因此,認知法在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較為普遍。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無論是在大學、中學,還是小學都屬於外語教學類型,而不屬於二語教學類型。但就教學法而言,卻不能一概而論,同一類型的英語教學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教學法,這要因不同的教學對象而異。
例如,在高中、大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強,並且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基礎,採用以認知法為主的教學方法,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果忽視成年學生學習外語的特點,完全照搬兒童習得母語的方法,會給外語教學帶來不必要的困難。而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就有其特殊性,這一時期的學生還處在少年兒童時期,從生理和心理特徵看,他們年齡小,好說好動,模仿能力強,口齒伶俐,發音器官可塑性較大,因此,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借鑒幼兒習得母語的經驗,運用直接法。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使用直觀教具,盡量創造英語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重視語音、語調和口語教學,注重模仿、朗讀和熟記等實踐練習,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為他們今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對實施英語課程標準的認識
國家教育部於2001年制訂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該《標准》將中、小學英語課程目標設定為九個級別,其中規定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六年級結束時應達到二級要求。《標准》對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 文化 意識五個方面都提出了具體標准[2](P9-27)。如何貫徹執行《標准》,保證教學質量,是廣大小學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下面遵照《標准》的要求,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加以探討。
(一)培養學習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關鍵
《標准》中特別強調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對 英語學習 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初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對英語學習的好奇和興趣是他們學習的慾望和動力。因此,小學英語教學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根據少年兒童的興趣愛好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安排教學活動,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和學習環境,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標准》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方式設定教學目標要求,教師應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要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課堂教學要情景化、交際化,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各種直觀手段,如實物、模型、圖畫、錄音、錄像、動作、手勢、表情等進行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有助於幫助學生直接理解所學內容。要盡量多給學生提供參加語言交際的機會,只有交際化的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到所學內容有趣。課堂活動既要適合學生的年齡、能力、興趣,又要使他們感到一定的挑戰,滿足他們的競爭意識和成就感,維持學習的興奮點。要盡量採用“玩、演、視、聽、唱、畫”等活動形式,讓學生通過參與、感知、實踐、體驗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教師,一堂英語課的成功取決於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和組織,這對教師的專業基本功和教學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
教學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但目前的評價體系往往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優劣的惟一依據,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3](P7)。《標准》中注意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特殊性,提出小學英語教學評估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2](P39)。所謂形成性評價就是採用與平時教學活動相近的方式,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觀察以及與學生交流等方式,考查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這樣的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的持續評價,它伴隨著學習過程進行,目的是向師生提供學習狀態和過程的反饋信息,從而調節教與學的活動。形成性評價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它除了評價知識、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外,還可以評價興趣、態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可量化的品質,評價結果以等級加評語的形式來表達。這樣的評價可以在一種開放的、寬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環境中進行,是一種低焦慮的評價方式,有益於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有助於學生 反思 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那麼上述評價形式如何操作實施呢?以下方式僅供參考。
1.建立學習檔案。學習檔案是展示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進步,以及反映學習成果的一個集合體。在學習檔案里, 收藏 著每個學生具有代表性的學習成果(作業、作品)和反思 報告 。讓學生自主選出比較滿意的作品,可以督促學生經常檢查他們所完成的作業,反思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成果,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學習檔案里記錄著學生平時學習行為表現,如課堂參與朗讀、答問、會話表演、游戲、比賽等情況,以及平時測驗的評分和評語。學習檔案為教師、家長提供了學生進步的記錄,成為觀察學生學習情況的窗口。
2.問卷調查。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向師生提供反饋信息,以便調節教與學的活動,因此,在期中和期末,可以設計一些問卷調查表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設計出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問題。通過調查,教師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策略。
3.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每個單元結束後,對學習成績進行自評、互評和師評,並記入檔案。對每個單元教學內容分項列表,如單詞、會話、歌謠、做游戲等項目,採用等級制評價,先由學生自己逐項評價,然後在小組中進行評價,最後由教師評價。這種方式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有利於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
參考文獻:
[1]宋曉夢.“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N].光明日報,2001-03-29.
[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偉琴.“小學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初探”[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8)《天中學刊》
小學英語教育論文篇二
《論小學英語教育》
【摘 要】英語教學由於受種種條件的限制,大多數學生只是在課堂上接觸英語,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工作經驗,認為應從教師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和師生課堂教學的靈活互動上下功夫,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才能向學好英語邁進,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教學效率;音標教學法;興趣
教師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是搞好教學活動的基礎。但要搞好教學光靠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不行,對於教學來說,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非常重要,在課堂上師生的靈活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如何使教學效率提高呢?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發音永遠第一位!
――在課堂中巧妙運用音標教學和手勢教學
(一)把音標涉入課堂能使英語課堂活躍起來,尤其做到避免枯燥的單詞教學。課堂授課就生動,學生就肯學,願學。因為每個音標都讓人覺得生動有趣。如在教授音【i】時,我會給他取個好聽的外號為“經典收小腹減肥短‘衣’音,既經常出現的短母音。”手勢:手掌在空中,手背向外,手心向里,向自己的方向揮動。揮動的同時,小腹部向里收。【au】的外號為“‘鬼哭狼嚎’合口雙母音”,手勢:手臂向里畫一個大圈。
(二)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努力學習教學法。明白英語的五大發音規則:1.長母音要長;2.短母音要短,急促有力;3.雙母音要飽滿;4.省略;5.咬舌頭。它可以給教學帶來無窮的力量。
二、優化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中介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良好、協調、一致的師生關系是有效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必要條件。教師應一視同仁,做到嚴格要求優等生,提攜中等生,傾斜學困生,幫他們學會學習,樹立自信心。
三、通過開發學生的 創新思維 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營造氛圍、激發創新思維及想像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要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第二、在語言實踐的情景中創新。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語言實踐的情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型,精心設計練習,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及時把課文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教師可以利用插圖來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插圖是語言的形象再現,語言是插圖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練習句型“What is it like?”時,教師可以出示一幅圖,圖中有兩個小朋友在對話,其中一個手裡拿著一支長的、藍色的鉛筆。請學生根據圖畫的內容編一段對話。學生會運用所學過的知識,編成各種對話。反之,也可以讓學生根據一段對話或小短文來畫畫。
第三、在小組合作中創新。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採取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中動腦、動手、動口。通過小組學習,給愛動、愛玩的小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參與表現的機會,並且使學生拓展了思維,提高了創新能力。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激“活”教科書,讓學生更易理解接受。利用電教器材如TV、VCD、電腦、錄像等,讓教科書“活”起來、動起來、形象起來、發出聲來,讓“活”的教科書震撼學生的心靈、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和諧氣氛,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一是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願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二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英語的教學特色是充分發揮其語言功能,講究對話的藝術,這就要求全體主動參與,克服羞於開口的毛病,積極開展語言交際活動。三是發揚民主,營造和諧氣氛,讓學生動起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使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及動表情,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五、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一)良好的聽的習慣。要求認真聽示範發音,聽清後再模仿。學習英語是從"聽"起步的。“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准,說得好。
(二)良好的說的習慣。要求大膽開口說英語、音量適度、儀表大方。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大膽開口說英語,是英語學習所必需的。
(三)良好的寫的習慣。要求書寫姿勢、方法正確,斜體行書規范書寫,大小寫、筆順、標點符號和格式正確。教師要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單詞、 句子 、段、篇的書寫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切實做到英文書寫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的習慣。
六、扮演角色,進行會話表演
把表演帶進課堂或經常在課堂上把句型、對話、課文編成短劇,讓學生表演,把講台變成舞台,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或師生共同表演。盡量讓學生把所學內容,按設定的情景結構演出來,做到聲情結合,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聽說機會。做好會話表演教師應注意四點:1.要讓學生模仿原聲帶中的語音、語調。2.老師領讀時聲音、語調要有感情色彩,要把各個角色的性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3.隨著情節的發展,要有逼真表情和貼切的動作,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4.要做些頭飾之類的簡單道具;盡量使學生在表演時更有真實感。
【參考文獻】
[1]胡春洞,張思中.《教學法與交際法之差異》(上下).《中小學外語教學法》,1996年
[2]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1999年
[3]賈冠傑.《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李陽.《瘋狂英語》.口語教學
[5]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2002年
[6]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基礎教育研究.2006/02,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7]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憂與思.湖南教育.2004/19,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8]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做法.吉林教育.2005/04,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9]克服困難,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天津教育.1999/10,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小學英語教育論文篇三
《英語游戲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的運用》
一、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的特點
(一)游戲的競爭性
游戲教學一般具有競爭性,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可以相互競爭,相互學習,從而認識到自身學習上的不足,找到更科學的學習方法,以提升英語學習水平。教師在進行英語游戲時可以採用競賽的方式,以提升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在游戲中掌握更多英語知識,從而達到游戲課堂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可以採用英語詞彙接龍的游戲來增加學生的單詞儲備量,讓他們學習更多的英語詞彙,並在游戲競爭中享受背單詞的快樂,以滿足不同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
(二)游戲的愉悅性
游戲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因此具有一定的愉悅性。小學生他們一般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在游戲中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所以英語教師可以抓住孩子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制定出有效的游戲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如“pencil”、“ruler”、“pen”等單詞時,就可以採用舞台表演的游戲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這些事物,然後進行相應的對話,讓學生在游戲中提升 英語口語 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使其感受到游戲帶來的樂趣。在這樣的教學中可以使小學英語課堂更加豐富,激發孩子們參與英語課堂游戲的熱情,從而學習到更多英語知識,最終達到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目標。
(三)游戲的方法性
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游戲教學時應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這樣才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提高他們對英語知識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能夠運用靈活的方法來實現相關教學,同時也要具備較高水平的語言技巧,可以在課堂上抓住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從學生角度出發,使其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學生在參與英語游戲時,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配合老師與其他同學來完成游戲,在游戲中享受英語帶來的快樂。
二、英語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一)做好英語游戲課前准備
教師在進行英語游戲教學時,首先應該要做好准備工作,這樣才能使課堂效率更高,教師也可以及時應對游戲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標。游戲課堂設置時會涉及到比較多的內容,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這樣不僅能夠保障課堂教學質量,也可以帶動學生參與游戲的熱情,幫助學生找到 英語學習方法 。在進行准備時,教師要及時了解小學生們的知識水平,還要來掌握他們知識接受能力,並有針對性的制定游戲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做游戲准備時,教師還要積極從生活中尋找素材,使英語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制定更符合小學生的游戲方式
小學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較快,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應該要制定出更符合其學習的游戲方式,這樣可以提高他們對英語知識的認識,最終達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要想制定更符合小學生的游戲方式,首先需要教師從英語教材出發,結合教學內容來設計更合理的游戲,比如在講解英語介詞用法時,則可以採用歸納 總結 游戲方式進行,讓每一位學生都去搜集一些介詞的用法,然後大家相互交流、共同總結,從而加深介詞使用的印象,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其次教師要結合英語課程特點進行游戲設計,可以將英語課程分為不同階段,由簡到難,逐漸推進,使得課堂知識更加條理,降低學生的英語學習難度。最後教師要做好與學生的交流工作,及時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然後制定出更適合的游戲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三)創設相應的游戲教學情景
在進行游戲教學時,教師應該要為學生創建相應的教學情景,學生通過情景從而可以更好地認識和學習英語知識,降低他們的英語學習難度。在為學生創建游戲情景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狀況來進行,比如在學習有關水果的單詞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實際的水果,然後可以讓學生模擬商場的情景來詢問價格、賣水果。
(四)豐富英語課外活動形式
小學英語教師要想保證游戲課堂教學質量,還需要不斷豐富英語課外活動形式,引導學生認識到英語知識的重要性,並在課下積極練習,從而提升其英語學習效率。大多數小學生由於課下缺乏英語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英語應用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啞巴英語”,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應該要豐富學生的英語課外活動形式,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以達到英語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要將游戲融入其中,從而豐富英語課堂內容,讓小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在游戲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較為科學的方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從小學生角度出發,讓游戲更加生動富有情趣,同時也可以降低孩子們學習英語的難度。因此在今後的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要做好游戲教學准備,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滿足小學生實際學習需求。
參考文獻:
[1]謝小潔.淺析教育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3,02:161.
[2]尤南.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4,30:54~55.
⑹ 如何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
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的方法:
一、有效預習——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材料和預習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背景知識材料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視野。預習練習能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使預習有的放矢。課前預習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准備。
二、有效練習——拓展閱讀能力的空間
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教師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採用諸如Look and Say這一類的方法,藉助圖片、錄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對語言感知,對課文內容感知,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慾望。在閱讀課後,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練習、鞏固和擴展在閱讀課中新學到的語言知識,還要發展其說和寫的能力。課後練習有多種多樣,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閱讀課而設計練習形式,如縮寫、改寫課文、復述故事等。在關注課後練習的同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能,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後閱讀,延伸課堂閱讀。閱讀後可以以手抄報或英語讀書筆記的形式展出,給學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語學習風采和獲得成功感的平台。
三、閱讀環境——營造閱讀活動的氛圍
閱讀環境是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閱讀的場所。在此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文字材料、書籍、英漢雙解詞典、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應按學生層次的不同因材施教,給予不同的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得到教師的幫助與支持,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協作和支持。閱讀應當被促進和支持而不應受到嚴格的控制與支配;閱讀環境則是一個支持和促進學習的場所。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活動意味著給學生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充分發揮學生使用工具和利用資源的自覺性、選擇性。
四、師生角色——有效閱讀的策略
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並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1)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2)培養學生根據意群認讀的習慣;(3)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請學生做「老師」,解釋句子,分析文章結構和段落,綜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分析、綜合教材,難度比較大,教師有必要對其不足之處進行修正、補充和評議,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雖然學生未必能夠對課文中的句、段作出令人滿意的分析.但這一過程實踐卻鍛煉了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交流,使原來由教師來解決的問題在討論中共同求解,能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體現。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在自導與互補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形成了學習的能力。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我們不斷去實踐,去研究。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⑺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小學生由於剛剛開始學習英語,所學知識內容的有限,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知識的發展。閱讀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彙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能為英語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使學生從英語閱讀中認識學習英語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那麼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呢?下面是我在英語閱讀上的一些具體做法和探究。 一、趣味教學,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閱讀能力更是直接受到閱讀興趣的影響,閱讀興趣高,閱讀動機就強。教師的任務就是引發學生天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這是順利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根本保證。對英語學習者來說,如果沒有詞彙,聽、說、讀、寫任何方面都談不上。掌握詞彙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更是進行閱讀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學生詞彙的學習和積累。單一的讀讀寫寫的學習方法激發不了學生認讀識記單詞的慾望,只有增加詞彙學習和識記的趣味性,才能使學生真正願意並樂意去積累詞彙。在平時的詞彙教學中,我將兒歌、游戲等多種形式帶進課堂,在學習的同時完成詞彙的積累。 二、精心設計閱讀教學,提高閱讀能力 對於英語學習入門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傳統的閱讀教學是比較乏味枯燥的,教師應改革過去的閱讀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方法,精心設計閱讀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嘗試和實踐。一是可以讓學生試著把文章轉變為對話,進行表演。通過編對話、表演,再回去朗讀那篇文章,就更有助於對材料的理解。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老師可以尋找一些語言材料和學生一起閱讀和理解,直接幫助學生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擴大學生的詞彙量,然後再和學生一起將這些小故事改編成小的短劇。一起來讀一讀,演一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我們也可以參照語文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一些圖片,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自編故事。還有就是老師要盡可能讓學生多接觸一些難度適中,詞彙量合適的文章或對話讓學生閱讀,這對今後也是有幫助的。 三、課外閱讀,豐富閱讀積累 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毫無捷徑,貴在堅持,重在積累。因此,我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脫離了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和靈活性。通過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接觸英語語料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語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了解了中外文化差異,從而提升了學生閱讀及理解的層次,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積小流而成江海,積硅步而至千里。 總之,我們在從小學高年級開始,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的語言項目進行交際訓練,更要注意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認真總結,積極探索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訓練方式,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
⑻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點滴體會論文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點滴體會論文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培養小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嘗試,也要以此為依據,不僅要完成傳統閱讀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深化課文的內涵和拓展課文的外延,把課文空間范圍延伸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教會學生認識自己的生活,培養學生自信、自強、自立的品格,發展學生的人格。
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展過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漸進過程。閱讀教學也應遵循這種規律。我們可以通過「導入——朗讀——訓練」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一、導入——感知教材。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類型和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不同的導入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使他們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
(1)設置情景,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閱讀是對書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再進入課文的閱讀,學生就感覺比較自然了,也有了親切感,學習起來自然更容易接受。
(2)談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畫面、實物等,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可放鬆讀前的緊張心理,
(3)幫助排除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生詞障礙。可以用舊聯新、為生詞創設情景、游戲等方法學習有關生詞、短語。
以上這些環節能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准備狀態,帶著目的和願望去讀,變被動式閱讀為主動式閱讀,也有助於形成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朗讀——理解教材。
1)質疑——導讀: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有有助於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又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培養其快速捕捉關鍵信息能力,同時產生的正確答案使其增強閱讀的自信心,不斷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任務——精讀:強烈的目標意識是閱讀成功的關鍵。為此,閱讀任務的設計必不可缺。Smith 和Elley 曾指出:「兒童只有在被給予難度與其能力和水平相當的任務時,才會學得最好。」這說明設計的任務必須要適度。精讀課文是一節課最關鍵環節,不僅要讀通課文,還要讀懂課文;不僅要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還要對語言、句式、篇章結構進行系統的學習。而以任務促讀,正好符合了精讀的要求,能使學生的閱讀思維更加活躍,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理解教材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辯證過程,學生對閱讀對象有了感性認識,給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礎。
閱讀理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多層次的閱讀。一般分一下兩步:
(1)聽:在小學階段,這一過程是略讀的一種主要方式,學生通過聽,了解課文大意,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
(2)精讀: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先布置任務(抓細節/猜詞義等等),這些任務應該是分層次的,讓學生帶著具體任務去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求答案,由淺入深的進入學習,學生完成起來會更有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能適時的啟發學生根據上下文或運用構詞法知識來猜測詞義。
三、訓練——鞏固知識與運用知識。
閱讀與訓練是無法分割的。優化組合各種方式的訓練,往往能有效地指導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活課文,逐步培養其閱讀策略。
1)表演——活讀:在精讀課文後,為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組進行以表演+朗讀的方式,再次深入課文,通過表演來直觀表現課文的'內容,把課文讀活,提高了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2)比賽——速讀:培養學生速讀能力是閱讀教學一項不可缺少任務。雖然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速讀技能並沒有做要求,但作為一種技能、技巧的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利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按時間(在規定次數中所用的時間)或按數量(在規定時間里讀課文的次數)認讀課文,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記憶,也可為以後的閱讀學習做個鋪墊,這種競賽活動也正好迎合了學生的興趣,給他們兩、三分鍾的時間,使他們在比賽中讀出速度,讀出樂趣,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這是輸出階段,學生在理解教材後,為了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需要做多種形式的訓練。這也是閱讀的延伸部分,我們要幫助學生觀察和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而後引導他們將這些信息重新組織,完成相關話題的表演和討論等,讓他們對知識點所適用的情景有初步感知。
閱讀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閱讀技能,培養良好的習慣,我們只有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策略,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我們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必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時,開展多種生動活潑的活動,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會內容的語言想像,並結合這些語言現象,廣泛地向學生傳授文化、語言、認知等方面的知識,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聽、說、讀、寫要全面兼顧,整體訓練,即達到閱讀的教學目的,又使學生保持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為以後高層次的閱讀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