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小學英語閱讀模式的研究

小學英語閱讀模式的研究

發布時間: 2023-07-21 22:03:13

㈠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選好合適的閱讀材料。

1、長短適中。課堂教學必須要考慮時間。文章太長,當堂課不能完成,課堂任務單調,學生容易倦怠。一般初一的學生限制在50詞左右,初二200詞左右,初三的 300詞左右。

2、難易適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可高估學生的水平,太難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銳氣和積極性。

3、可閱讀性。文章要貼近現實,符合學生的愛好。要有趣味性、科學性、知識性,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二、掌握關鍵詞,抓住中心意思。

1、默讀一遍,回答淺層問題。默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加快主要信息捕捉能力。例如,初三年級的閱讀文章《hand message》。學生默讀一遍大約需5分鍾時間。回答4個左右的淺層問題。「Where are the persons? What are they doing? How are they talking? Can they speak?」

2、大聲朗讀,回答深層問題。大聲朗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快形成語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這是第二遍閱讀這篇文章,可以問學生一些深層次的問題。「What is sign language? What is deaf person like? Can deaf people speak? Can all deaf people learn to speak?」

3、找出重點詞彙,理解並運用。由輸入到輸出關鍵在於基礎知識的扎實積累。對於關鍵詞的重點掌握及運用是知識輸出的資本。這篇文章中需要重點掌握的詞有: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notice/point to指向…,tell sb. sth. with one』s hand/shake hands握手,讓學生試著用這些短語造句,或編一個故事,在運用中掌握這些新詞。

4、概括文章,復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大意,是思考後成品輸出,是學習後的成果展示。先給文章分段,並找出關鍵句或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主要意思。這篇文章可分為三段。 Passage 1: show a scene Passage 2: sign language is a kind of languages which is often used by deaf people. Passage 3-4: deaf people can learn to speak if they aren』t born deaf .

三、深挖主題,拓寬思路。

1、仔細研究,找出文旨。文章是作者傳播信息或信念的載體,要體會到作者的深層含義,重在看門道,不是看熱鬧。作者想通過《hand language》讓人們了解聾啞人,理解他們,從而幫助他們,對聾啞人充滿愛心。

2、換位思考,別出新意。看問題要多角度,多方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會有不同的意義。如果你是一位聾啞人,你會有何想法。如果你寫一篇文章有關聾啞人,你會說什麼。

㈡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英語閱讀課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並不長,對英語這門學科也並不像語文和數學那麼重視,小學英語基礎不好,會直接影響學生今後英語的學習.英語閱讀教學可以鞏固和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學生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的重要途徑.所以目前,小學生英語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策略的實施,技巧的運用極為重要,它是培養學生閱讀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對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及對策的探究有著很高的價值和很深的意義.
下面我就淺談這幾年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儲備不足,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從而給理解能力帶來影響.在閱讀課學習中,盡管大多數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儲備了不少的詞彙量,但仍不能很好的讀懂課文.
2.學生在閱讀英語時,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大意,遇到生詞不會使用聯想法,而一一查字典,這樣就降低了閱讀的效率,不能很好的掌握全文.
3.學生閱讀習慣不好.目前,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普遍現象就是習慣逐字逐句去翻譯閱讀材料而不會找關鍵句子來加以理解,在遇到生詞很少主動聯想,這些不良的閱讀習慣直接影響了閱讀速度.
4.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隘,英語閱讀僅限於課本上,而沒其他的課外閱讀.
單純通過書本上的課堂教學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多閱讀,才能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
5.學生面對一大段文字,而沒有幾個是自己認識的單詞,頓時就信心大半,而且失了興趣.新課標提出,學習英語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聯系實際、引導小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見,興趣是多麼的重要,如何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呢,那麼教學就變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教師應採用多樣的靈活的機制來激勵學生,要善於創設氛圍,一旦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要能及時調動並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來一段小幽默等.閱讀的內容,可以採用另類的方式,不再是傳統的叫學生聽錄音,再朗讀的模式,可以試著叫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講小故事來把這內容演澤出來.既達到了閱讀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二.擴展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學生學習英語,僅僅限於教材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收集資料,為學生提供能夠增長見識、提高閱讀能力的語篇材料.如英語學習報,英語故事書等給學生進行傳閱.學習只有多閱讀,才能擴寬知識面,掌握更多的詞彙.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英語教師只有跳出英語教英語,跳出教材教教材,不斷開發與創新語篇,實現拓展化、實踐化和趣味化,才能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得以發展,使知識在被拓寬的同時,被接受、被消化和被吸收.
三.教學分層,降低難度.
六年級的學生英語知識積累少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六年級的閱讀材料或多或少會涉及到以前的知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加充分地開展好閱讀前的復習活動.帶領學生做單詞游戲,對話表演,認讀重點句式等,盡可能的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熟練本部分的主要句型和詞彙.在充分的復習活動之後,我再讓學生在閱讀材料中找出剛才復習的單詞、句型,並同桌進行認讀.然後,我提出一兩個在短文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開展閱讀活動.難度降低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了.讓學生完成以上活動之後,我再領著學生理解短文,鼓勵學生完成檢測題.
四、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至關重要.
1、養成整體閱讀的習慣 掌握文章大意.
整體閱讀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讀的句子盡可能分成意義較完整的組群,目光要盡可能少的停頓,要從整體把握句子的含義.而不是逐字逐句去翻譯閱讀材料.
2、學會猜測詞義,並對單詞的結構進行聯想.
英語閱讀的最大障礙就是詞彙量,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彙量,一篇英文只認識那麼幾個單詞是不行的,就感覺在看盲文,無厘頭.但完全沒有生詞的閱讀是不可能的,所以學生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語境,單詞結構等猜測詞義.
3、用英語思維
也許這一點在小學很難做到,但是要從小培養他們英語的語境,不要從母語轉變意思,也就是不能逐字逐句的譯成中文後,再把全文大意掌握,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學英語就要直接用英語理解,減少母語與英語間的互譯.盡可能的培養這種英語的語感.
4、 正確選擇閱讀材料.
教師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材料是很重要的,否則起不到英語閱讀教學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閱讀內容最好是原文,不要自己編寫,原汁原味更能貼進語言的真實性,;其次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與學生課本中的閱讀材料難易程度相當,如果把握不好,可以看看課本中用的是什麼句式等,與選擇的閱讀材料進行對比;再次,所選的閱讀內容生詞不宜太多,最多不能超過5個.因為太多的生詞會使學生的閱讀受阻,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閱讀後的成就感與積極性.
通過以上幾點, 小學英語教師應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潛力,積發學生的興趣,增強與學生的溝通,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英語教師,讓英語閱讀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感興趣的課程.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盡管閱讀教學有了轉變,但要達到閱讀的理想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學習.

㈢ 講解小學英語閱讀的方法

講解小學英語閱讀的方法

講解小學英語閱讀的方法有哪些?現今的小學課本,都開始注重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但培養有方法,是小學英語老師絞盡腦汁要想的。那講解小學英語閱讀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可以一起來看看。

講解小學英語閱讀的方法1

1、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

閱讀主要指默讀,因為出聲閱讀受發音的影響,只能逐詞閱讀,速度慢,而且易疲勞,不能持久,且干擾他人。當閱讀一開始教師就應提醒學生不要以朗讀的方式進行,教室里應形成一種默讀的良好氛圍。

2、培養學生成組視讀的習慣

小學生在默讀時經常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認,這既影響閱讀速度,又阻礙對句子的理解。教師在一開始就應培養學生以意群為單位認讀,例如:Ben lives in / a tall building。 There are / twenty floors。 He lives on / the seventh floor。 Everyday / he takes the lift to go / up and down。 Sometimes / he walks upstairs。 / He likes walking。 / It does / a lot of good / to his body。 進而逐步擴大到整句認讀。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

3、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

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在閱讀時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而小學生一旦遇到生詞會急於查字典、問老師或同學,而不是通過上下文、文章背景知識等猜出詞義。長此以往,必會產生依賴思想,影響閱讀速度,也不利於智力的開發。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注意,經常引導學生做猜詞的練習,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閱讀。

4、培養學生閱讀限時的習慣

即教師在做閱讀訓練時先約定閱讀整篇文章的時間,並要求盡量在所限定的時間內閱讀完畢。這種習慣養成後,可以增強學生閱讀的時間觀念,提高閱讀速度。平時教學時我先規定學生閱讀的時間,然後分開小組,看哪個小組、哪位同學在規定時間內既讀得快又讀得准。對這類學生教師檢查過他的答案後給予獎勵,即給小組加分。學生在這種競爭的氛圍中會集中注意力而提高閱讀效率。

講解小學英語閱讀的方法2

1、擴大積累,豐富詞彙

閱讀材料中的詞彙和短語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磚瓦,沒有磚瓦無法建成高樓大廈,沒有相當量的英語詞彙,閱讀英語是無法進行的。所以要提高閱讀能力,就要培養學生學會積累詞語。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有目標地從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以免他們到了高段只會讀圖片上的東西,而不認識英語單詞。教師不能一味地只重聽說能力而忽視認讀能力的培養。除了課堂上必不可少的識記外,在課後閱讀遇到新詞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積累。比如,在閱讀後,我都要求學生把它們摘抄在一本小本子上,有空時就拿出小本子背誦記憶。教師還可經常幫助學生識記,可把新詞彙做成卡片,利用課前5分鍾進行復習。復習的形式有搶答、中英文翻譯、師說英文解釋生說出詞彙。5分鍾的復習詞彙量不應太多,最好每次5個單詞或短語。這樣既不給學生增加壓力,還使他們有了成功感,感覺自己每天都有所收獲。教師還可以半學期或一學期舉行一次新詞彙認讀比賽,將優勝者評為「記憶大王」或「記憶能手」。經過多次的強化復現,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這種熟悉感使他們在以後的閱讀文章中減少了畏懼。有些詞彙經過「滾雪球」似的記憶,學生已經很自然地認識和接受了。

2、多媒體課件,激發想像

小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要想喚起他們的無意注意,使他們樂學、愛學,多媒體課件是很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是多種媒體的集合,用多媒體製作的.圖片直觀形象,通過讓學生根據圖片進行預測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其求知慾望,促進對文章的理解並發展想像力。

運用過程中,具體做法是:根據故事製作相關的系列圖片→將學生分成小組→教師展示第一幅圖片,組織學生根據圖片用英語進行故事發展的預測,同時允許英語表達有困難的學生用中文表達(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閱讀興趣)→展示第二幅圖片,學生根據圖片調整預測並對下文作進一步預測→以此方式繼續展示圖片,直至故事的結束→指導學生閱讀文字材料,對比與圖片預測的差別。有時,可以根據學生情況或故事特點,只將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通過圖片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這兩幅圖片對故事的細節進行預測,或只給出第一或最後一幅,組織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預測。

3、精泛結合,加深記憶

小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弱,詞彙量少,知識面較窄,語法知識欠缺,為此,需要教師在適當的閱讀課中對小學生進行課堂閱讀精讀指導。課堂精讀課我常採用下列模式進行:以聽→說為主線,並以分→總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㈣ 如何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

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的方法:
一、有效預習——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及時給學生提供有關課文內容的背景知識材料和預習練習,指導學生預習。背景知識材料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其視野。預習練習能使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使預習有的放矢。課前預習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准備。
二、有效練習——拓展閱讀能力的空間
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教師抓住小學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採用諸如Look and Say這一類的方法,藉助圖片、錄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對語言感知,對課文內容感知,使他們產生閱讀的慾望。在閱讀課後,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練習、鞏固和擴展在閱讀課中新學到的語言知識,還要發展其說和寫的能力。課後練習有多種多樣,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閱讀課而設計練習形式,如縮寫、改寫課文、復述故事等。在關注課後練習的同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能,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後閱讀,延伸課堂閱讀。閱讀後可以以手抄報或英語讀書筆記的形式展出,給學生搭建一座展示自己英語學習風采和獲得成功感的平台。
三、閱讀環境——營造閱讀活動的氛圍
閱讀環境是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閱讀的場所。在此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文字材料、書籍、英漢雙解詞典、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應按學生層次的不同因材施教,給予不同的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得到教師的幫助與支持,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協作和支持。閱讀應當被促進和支持而不應受到嚴格的控制與支配;閱讀環境則是一個支持和促進學習的場所。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活動意味著給學生更多的主動與自由,充分發揮學生使用工具和利用資源的自覺性、選擇性。
四、師生角色——有效閱讀的策略
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並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1)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2)培養學生根據意群認讀的習慣;(3)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可請學生做「老師」,解釋句子,分析文章結構和段落,綜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分析、綜合教材,難度比較大,教師有必要對其不足之處進行修正、補充和評議,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雖然學生未必能夠對課文中的句、段作出令人滿意的分析.但這一過程實踐卻鍛煉了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積極交流,使原來由教師來解決的問題在討論中共同求解,能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進一步激發,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體現。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在自導與互補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形成了學習的能力。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我們不斷去實踐,去研究。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㈤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點滴體會論文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點滴體會論文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作為一種培養小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嘗試,也要以此為依據,不僅要完成傳統閱讀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深化課文的內涵和拓展課文的外延,把課文空間范圍延伸到生活中的人和事,教會學生認識自己的生活,培養學生自信、自強、自立的品格,發展學生的人格。

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展過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漸進過程。閱讀教學也應遵循這種規律。我們可以通過「導入——朗讀——訓練」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一、導入——感知教材。

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類型和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不同的導入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使他們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

(1)設置情景,提出問題,使學生產生讀的需要,帶著目的去讀。閱讀是對書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再進入課文的閱讀,學生就感覺比較自然了,也有了親切感,學習起來自然更容易接受。

(2)談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畫面、實物等,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對閱讀對象背景的了解,同時也可放鬆讀前的緊張心理,

(3)幫助排除可能影響學生理解的生詞障礙。可以用舊聯新、為生詞創設情景、游戲等方法學習有關生詞、短語。

以上這些環節能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准備狀態,帶著目的和願望去讀,變被動式閱讀為主動式閱讀,也有助於形成閱讀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二、朗讀——理解教材。

1)質疑——導讀: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有有助於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又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培養其快速捕捉關鍵信息能力,同時產生的正確答案使其增強閱讀的自信心,不斷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任務——精讀:強烈的目標意識是閱讀成功的關鍵。為此,閱讀任務的設計必不可缺。Smith 和Elley 曾指出:「兒童只有在被給予難度與其能力和水平相當的任務時,才會學得最好。」這說明設計的任務必須要適度。精讀課文是一節課最關鍵環節,不僅要讀通課文,還要讀懂課文;不僅要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還要對語言、句式、篇章結構進行系統的學習。而以任務促讀,正好符合了精讀的要求,能使學生的閱讀思維更加活躍,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理解教材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辯證過程,學生對閱讀對象有了感性認識,給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礎。

閱讀理解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多層次的閱讀。一般分一下兩步:

(1)聽:在小學階段,這一過程是略讀的一種主要方式,學生通過聽,了解課文大意,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

(2)精讀: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先布置任務(抓細節/猜詞義等等),這些任務應該是分層次的,讓學生帶著具體任務去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求答案,由淺入深的進入學習,學生完成起來會更有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能適時的啟發學生根據上下文或運用構詞法知識來猜測詞義。

三、訓練——鞏固知識與運用知識。

閱讀與訓練是無法分割的。優化組合各種方式的訓練,往往能有效地指導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活課文,逐步培養其閱讀策略。

1)表演——活讀:在精讀課文後,為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組進行以表演+朗讀的方式,再次深入課文,通過表演來直觀表現課文的'內容,把課文讀活,提高了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2)比賽——速讀:培養學生速讀能力是閱讀教學一項不可缺少任務。雖然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速讀技能並沒有做要求,但作為一種技能、技巧的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利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按時間(在規定次數中所用的時間)或按數量(在規定時間里讀課文的次數)認讀課文,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記憶,也可為以後的閱讀學習做個鋪墊,這種競賽活動也正好迎合了學生的興趣,給他們兩、三分鍾的時間,使他們在比賽中讀出速度,讀出樂趣,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這是輸出階段,學生在理解教材後,為了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防止遺忘,需要做多種形式的訓練。這也是閱讀的延伸部分,我們要幫助學生觀察和提取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具體事實和信息,而後引導他們將這些信息重新組織,完成相關話題的表演和討論等,讓他們對知識點所適用的情景有初步感知。

閱讀是英語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閱讀技能,培養良好的習慣,我們只有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策略,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我們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必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時,開展多種生動活潑的活動,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會內容的語言想像,並結合這些語言現象,廣泛地向學生傳授文化、語言、認知等方面的知識,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聽、說、讀、寫要全面兼顧,整體訓練,即達到閱讀的教學目的,又使學生保持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為以後高層次的閱讀奠定基礎。

;

㈥ 小學英語課堂的個性化閱讀教學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理論依據新課標指出,英語教育的目的應著重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英語閱讀是學生學習英語,拓展英語知識和文化,積累和豐富英語詞彙量,獲取英語信息,增進對使用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的理解,發展英語的思維能力等的最主要的途徑。閱讀教學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特別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首先尊重學生閱讀的內心體驗,因為展現人的本性是教育智慧的理想境界。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於基礎教學階段英語新課標一、二級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褲遲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看圖識字;(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二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認讀所學詞語;(2)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3)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5)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然而,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更多地關注在閱讀的詞彙及語法講解,使得學生忽略了整體感知文章、分析文章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漠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剝奪了學生的閱讀權,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於是通過日常教育實踐,我發現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1.教師選擇的閱讀材料,往往內容單一,受到教師自身的英語水平、興趣的制約;或是直接從課外的閱讀材料中拿來主義。其實,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愛上英語閱讀,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博覽群書」,從其他版本的教材和課外閱讀材料中,選擇原汁原味的、生動有趣又能啟發學生思維的閱讀材料,而且根據學生原有的基礎進行有效地改編。閱讀材料需要有以下的共同特點:(1)內容有趣、可讀性強,激發孩子閱讀的慾望。這樣生動有趣的內容讓孩子讀著就放不下來了,避免閱讀成為孩子學習英語的負擔。(2)基於學生基礎,難度適中。想要讀、能夠讀的閱讀材料,才能不給學生造成過大的障礙。(3)拓展孩子的國際視野,同時豐富英語文化知識。原汁原味的材料能為豐富孩子的課外知識打開很多扇門和窗。只有具備以上這些特點的材料,才能讓學生產生想要讀的慾望,從而進行自主閱讀。
2.教師指導閱讀方法過於機械,基本上是解答題目,搞題海戰,學生始終在被動閱讀,失去了自主思考的動力;或者教師把閱讀材料孤立成一個個語言知識點進行語法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閱讀內容的人文性和整體性。
3.學生閱讀缺乏正確的閱讀技巧,很多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總是逐詞逐句、反反復復地閱讀,只重視獲取細節信息,而忽略了對閱讀內容的整體感悟和宏觀閱讀的能力。
4.學生閱讀缺乏主動的精神,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是被動地完成教師交給的螞姿閱讀任務,不會自覺地定時閱讀一些課外資料,以此來擴大知識面。
三、小學英語課堂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首先,要求教師把閱讀教學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做真正的「胡物李閱讀者」,還給他們閱讀、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筆者一般只示範閱讀技巧,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學生自行閱讀。教師只是在課堂上起到一個組織、引導、激勵學生的作用。面對一些生詞,教師應告訴學生要一口氣讀完整個閱讀內容,即便有不認識的詞阻礙閱讀,但只要不影響對整體內容的理解,就不必每次都停下來查詞典,弄清詞義。不要認為讀完一本書或是一篇文章沒有學會單詞,不能翻譯每句話就是一無所獲,閱讀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個別的詞彙和句子,而是對於吸收語言的「潛移默化」。學生可以通過大量閱讀獲得語感,因為只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產生學生的語言輸出。反之,如果經常停下來,學生會失去閱讀的興趣,不但影響了閱讀速度,而且破壞了他們思維的連續性。
其次,對於一般及以下水平的學生,教師在指導他們閱讀的過程中,還要起到組織引導的作用,指路徑,排障礙,適時提點、啟示、指導、鼓勵,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當解決閱讀中遇到的某些問題時,引導他們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並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為他們搭建起通向作者、文本的橋梁。另外,在當今網路信息環境下的課堂閱讀教學中,小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妨礙閱讀理解的詞,只要運用滑鼠點擊一下,便能聽到單詞的發音,看到其中文意思,就可以獨立閱讀。
再次,在學生自我閱讀的過程中,允許他們採取多種閱讀方法。他們可以做摘抄,旁邊作標注,圈點勾畫等,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個性心理特質充分綻放,從而實現內容解讀的多元性。教師要在小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後,就文章的內容提出問題,了解小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此外,也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在課後,再布置一些相關的練習進行總結和鞏固。
最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也是為了進一步使小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並不是側重於某一方面,而偏廢另一面。
(1)聽和說是緊密聯系的,聽是理解吸收信息的過程;說是通過口頭語言表達的思想、信息。在閱讀能力提高之後,由於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在閱讀中得到了增強和提高,詞彙量進一步豐富,聽力肯定會有很大的提高。只要通過一系列聽的技能訓練,先聽後說。在聽的基礎上發展說的能力,由簡單的模仿到重復說,再到進一步大膽的說。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小學生就可以自由表達,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2)寫是將自己的思想轉變成語言符號的過程。小學生開始只能對字母、單詞、簡單的句子進行仿寫。當聽、說、讀的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後,便可以由看圖寫話進行的簡單書寫表達。最後達到自由表達的能力。例如,四年級小學生剛學完《Open Day》就能寫一篇關於自己房間的作文
《My bed room》
This is my bedroom. It is big and nice. There is a small bed, a desk, a chair and a computer. 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The computer is my good friend. I like my bedroom. Do you like it?
總之,以學生為主體,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更好地進行英語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教師一定要採用激勵性評價,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進行客觀地評價,及時地對他們的成績給予肯定和激勵,充分打造各種平台讓他們展示自己,保持他們閱讀的興趣。此外,無論是從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考察方面,還是從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的角度來看,科研課題都是提高學校學科建設、提高教師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的非常重要的途徑和手段。因此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個性化研究能夠幫助廣大教師提高自身閱讀能力、英語閱讀教學能力和實施科研課題的能力。
(責編張亞莎)

㈦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一直以來是個難點,我們常常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大家不妨來看看我推送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准,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通過日常英語教學,我想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年級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

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單的短文,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首先,培養拼讀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我們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就嘗試採用了「直接拼音法」.

這是一種按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拼讀和拼寫單詞的方法,它既可以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又可以培養學生看見詞能讀出來和聽音能寫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等壞習慣的形成。其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方法和閱讀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六年級的學生對語音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起來不容易了。因此,應在實際教學中盡量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學生形成標准地道的.語音、語調。然後教師可以再輔以朗讀技巧的講解,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重音、意群與節奏。再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已是五六年級的學生了還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如:閱讀時唇動和低聲讀、用手指著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習慣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從而影響閱讀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再幫助學生掌握抓關鍵詞的能力,如在閱讀時,注意事物(what)、地點(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怎樣(how)、原因(why)等關鍵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

目前小學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於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標准一、二級的要求。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看圖識(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

二級中的的要求是:(1)能認讀所學詞語;(2)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3)能讀懂教材中的要求或指令;(4)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5)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因此根據課標和日常教學我認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分年級實施。(1)小學四年級以聽、說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能從總體上理解閱讀內容,從聽到說,循序漸進。(2)小學五年級先聽錄音看範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理解文章後,完成課後練習。(3)小學六年級也先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總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後,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作準備。在掌握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後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做進一步理解。再讓學生提筆改寫或仿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系的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並結合聽、說、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年級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針對四年級學生採取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於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先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並產生要閱讀的興趣。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片語的含義與用法。同樣可以設計一些Yes/No的問題或簡單的選擇題,讓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

四、閱讀教學的教學渠道

英語閱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通過實際教學我發現,英語閱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教師還能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這些閱讀技能的訓練對四年級孩子的閱讀學習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不過緊緊依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的。於是,課外閱讀就成了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因此我們要鼓勵五六年級的學生閱讀課外英語報刊和英語書籍,同時他們可以利用網路進行網上閱讀。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閱讀技巧才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鞏固,他們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復雜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我們教師應訓練學生從讀字母、讀單詞、讀句子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從拼讀、認讀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並要與聽、說有機結合,才會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

㈧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小學英語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和策略

一.「讀整本書」的意思
與「現代外語教學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理解真實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整本書」不同,現代外語教學以英語名著、小說等整本書為教材
「讀整本書」是基於一個「整」字,關注的是整體而不是局部,其內涵是整體的建構和整體的認識。
整體建構是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的綜合獲得整體認識是指學生對全書的思想內容、語言框架、各章之間的邏輯關系有整體的把握和全過程的意識。
二.讀本選擇和課程安排
學生的經驗、思想、價值觀都需要整體建構。
英語教材中的單篇文章反映了故事的某個片段或語言的某個節點; 整本書是故事全景式和語言體系的整體反映,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片斷闡釋和個別情節的淺顯閱讀。
因此,必須認真考慮讀本的選擇、上課時間的劃分等。
(一)讀本選擇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整本書」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因此,讀本的選擇應該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為指導,以下幾點可以作為參考標准。 (1)突出學生主體,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 )2)突出課程價值體凱困悉系,以蘊含豐富價值觀和人文信息的經典名著為主; )3)強調課程標準的關聯度,只有以課程標准為基礎,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讀本才更有意義和價值。
基於多年的實踐研究,筆者向學生推薦書目如下(見表1 )。
(二)課程安排
以The Little Prince的「閱讀整本書」為例。
該書共有27章,進行一學年整本書的閱讀,每學期約20周,每周1課時,一學年約40課時。
其中,導讀需要14課時(每課時導讀2章),剩餘時間用於師生共讀、研討、討論。
每周學生可以自讀1-2章,第一學期讀完整的書,第二學期重讀。
因此,每周都要安排完整的課程進行「整本書閱讀」,使學生能始終關注和思考「整本書閱讀」的內容。
平時的一篇課上,不能處理「整本書看」的內容。 這樣,學生就會過度關注、疲勞一篇課的內容,忽視「整本書」,導致「整本書」內容的支離破碎和知識碎片。
三、「讀整本書」四個階段
「整本書」的教學過程大致可分為「教師導讀」、「學生自讀」、「師生共讀」、「學生重讀」四個階段。
在此,以經典名作The Little Prince為例,分別說明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
(一)教師引領
教師的優勢在於能聚焦全書的結構、情節框架、語言特點、人文價值、閱讀方法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打開閱讀思路,做到「准備好」。
(二)學生自己學習
學生自讀是「讀整本書」的重要環節。
只有學生能自主閱讀,閱讀素養才能真正提高。
學生只有體驗自主盯乎閱讀,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透徹理解故事,填寫閱讀筆錄,整理閱讀體驗,才能形成「整本書」的閱讀能力和素養。
調查顯示,學生自主閱讀時面臨的最大困難尺茄是單詞多,不能抓住重點。
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傳授和培養閱讀的策略、技巧和方法。
(三)師生共讀
師生共讀是學生理解作品、體驗語言的重要途徑,可以加深學生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培養和發展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師生共讀的基本形式是從篇章文本共讀出發,設計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閱讀故事、掌握語言、形成能力。
(四)學生重讀
書讀一百遍,自有分曉。
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新觀點和發現,需要在重讀中進行印證和驗證。
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重新理解作品,構建新的認知,感受更細致的語氣,思考更深入。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

㈨ 小學英語閱讀方法

小學英語閱讀方法推薦

閱讀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彙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能為英語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那麼到底該如何閱讀?我提供了相關技巧希望你能喜歡。

小學英語閱讀方法推薦篇一

閱讀理解題在各類語言測試中都佔有很大的比重。一方面量大,佔去整個試卷文字量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單詞有相當的難度,個別單詞是一般詞典所查不到的;再者,分值高,一般在30%左右。可見,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決定著英語考試的成敗。

選材特點:題材多樣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閱讀內容更趨於信息化、時代化,突破了單一的故事、寓言等題材,內容涉及新聞、廣告、科普、醫療、教育等,文章的體裁從記敘擴大到產品說明、邏輯推理及實際應用等文體。

命題特點:不僅要理解一般性的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等方面的要點,而且要從深層挖掘,理解弦外之音,話外之意,要理解作者的意圖以及文章對讀者、社會產生的諸多影響;要求學生能迅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段落細節,並能准確選出正確答案。

閱讀要求:記敘文閱讀主要抓住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和起因(Why)、發展和結果,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表現,從中分析他們思想品質、性格特徵等;議論文是闡明作者對人或事的好壞的立場觀點,因此在閱讀時必須正確把握文章的論點和論據,理清論證思路,再進行邏輯推理得出結論;應用文是最貼近日常生活的文體,它包括通知、廣告、便條、申請書、個人簡歷,形式多樣,題材各異,如圖示、表格、地址、網址等,對這類文體的閱讀應簡明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理解文章內容。

閱讀理解是對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檢驗,它包括:

一、能力是運用語法、詞彙知識生成及理解語句的能力。要提高語言能力,擴大詞彙量是重要的一環。

二、擴大知識面:從近年的試題包羅萬象,品種有科普、政史、經濟、法律、教育等;體裁有議論文、敘述文、說明文等,如果考生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文化背景,不了解文章的結構特點,只靠閱讀技巧來讀一篇文章,仍然難以透徹理解原文。

三、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

對簡單易懂的文章可以先細讀全文,再回答問題;對難度適宜的文章可以先粗讀全文,瀏覽所有問題,再作答;對生詞較多、難度較大而題材有不熟悉的文章,可先瀏覽所有問題,再帶著問題找答案。可資借鑒的方法有:

1.略讀法:快速閱讀,了解大意,綜合主題句,找出全文的主題思想。主題句的位置一般在句首或句末,也有在句中的。這取決於文章是演繹性的或是歸納性的,演繹性的文章的主題句多在句首,而歸納性的文章多在句末。這里的「快速閱讀」指比平常快一倍的速度去閱讀。

2.查讀法:顧名思義是為查找某一特定信息而進行的閱讀,速度比略讀還要快。一旦找到答案,就立即停止閱讀。

3.研讀法:研讀即精讀主要用於學習和研究,耗時費力,應考不宜。

四、閱讀技巧:做題速度成為考場決勝的一道坎兒。要想提高閱讀速度,必須掌握閱讀技巧。它們是:

1.意群閱讀法:指以意群為單位進行閱讀,一個意群之內不得停頓。

2.擴大視距法:閱讀能力強的人一般可將一行文字分成3---4個注視點,視距越寬,閱讀速度越快。

3.信號詞法:信號詞在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們不僅標明前後文之間的聯系,同時還幫助你調整閱讀下文的速度。

(1)暗示同類性質的詞有:moreover, what is more, for instance等。

(2) 表示轉折意義的詞有:but, yet, however等。

(3)表示先後順序的詞有: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等。

(4)表示先因果關系的詞有:because, for等。

(5)表示結論的詞,有:as a result, in a word, so, therefore 等。

4.猜詞法,這是閱讀理解不可或缺的方法,它幫助你擺脫了離開了詞典這根手杖就走不好路的依賴心理。英語單詞有67萬之多,即使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的二戰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的詞彙量也不過7萬。至今還沒有哪一個人掌握了全部的英語單詞,每個人的詞彙量都是相對的,考試中總會碰到一些生詞,這是不足為奇的,也是測試中允許的,勸考生應以平常心處之,不必驚慌。這些生詞大體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它(們)的含義不會過於妨礙對文章的理解。即便是一個句子因生詞的阻礙而看不懂,有時並不影響具體測試部分的得分;一類是考生可根據上下文或必要的語法知識猜出這些詞的意義。後者需要扎實的語言基礎、高超的技巧性和准確的推理,才能保證猜詞的命中率。

(1)根據構詞法猜詞義

閱讀理解題中會出現若干較長的單詞,乍一看你也許會一愣神。但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它(們)是由詞干加前綴或(甚至)後綴構成的。一經拆解,接著便沒了唬人的架勢。

(2)根據上下文猜詞義

每個生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和前後文有著必然的聯系。把握作者的脈搏,理清邏輯鏈條,是有可能鎖定生詞的含義的。但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一根據整個句子來推斷生詞的含義,二要挖掘標點符號的功能來猜詞義,三學會認識語言情景,四認可生詞的模糊含義,不必太較真。要知道,不同的詞典就同一單詞所給的釋義(以及發音)也不盡相同。

常見題型:

一、主旨大意題

閱讀理解是對整個文章的目的、意圖、觀點、立場、態度以及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解,而不是斷章取義的一孔之見,所以統覽全篇和問題是很有必要的,這些問題會給你提供信息

或暗示文章中的一些重要細節。在統覽全篇的同時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捕捉主題 句,因為一些顯性的答案是可以從主題句中直接回答,而隱性的答案則是要通過對全篇的理解才能得出。主題句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1、概括全段思想。

2、一般位於段首、段尾或位於段中,它通常是用單詞、短語表達的。當然,有些短語沒有完整的主題句,其主題只好依據整篇文章及上下文的語境,不是某句話的表面意思。

3、解這種題目時,不能只憑文中的只言片語而斷章取義,比如涉及文章的標題(title)、主題(main idea)、結論(conclusion)、結局(end)等有關問題,都需要在細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所學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生活常識、科學專業知識進行邏輯思維、推理、判斷,從而獲取文章中內隱的信息。

主旨題常見的命題形式:

(1)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may be…….

(2)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3)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text…….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5) What』s the

topic of the text?

(6) The passage gives us is…...

二、推斷題

這種題目有一定難度,往往不能直接從文中找到答案,而必須根據上下文及其相互間的關系或對整篇文章進行深層理解後,才能找到答案。有時甚至還得聯系作者的態度、觀點、意圖、語氣等弦外之音、文外之意加以推理,這些題目一般都是深層意義的題目,他們沒有明示,大多數屬於模糊性的,甚至是模稜兩可。解答這類題時,要求同學予以高度重視注意從話題出發,充分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從文章的內在含義和字里行間中,從作者的態度和取向中獲取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應特別注意以下特徵。

1、吃透文章的表層意思,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礎;

2、推理的根據來自於上下文;

3、不能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

4、在提問中常用的詞有suggest,mean,infer(推斷),from the fact,indicate(暗示) conclusion,probably,likely,reason,because,according to"等。

推斷題常有的命題形式:

(1) It can be known from the text that ….

(2) From the text we know that ….

(3) The story implies that ….

(4) The paragraph following the passage will most probably be ….

(5) 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三、事實細節題

在閱讀理解題中,又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事實或細節題,下面僅就這類題的正確解法作簡要說明。首先是直接理解性題目,這種題目比較簡單,只要通讀全文,了解文中所敘述的重要事實或細節,就可以解答出來,有的甚至可以從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另外還有一些題目要求對文中個別難詞、關鍵詞、片語或句子作出解釋或需要對有關的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和信息、甚至對整篇文章的內容建立准確、立體的理解和判斷。

四、猜測詞意題

這類問題主要考察學生兩方面能力。根據上下文推測和判斷生詞、短語或句子在閱讀材料中的含義,即利用我們所熟悉的詞或短語和上下文中的`已知部分進行邏輯上的推理,有時還需依靠常識和經驗。猜詞的活動是閱讀中經常遇到的,閱讀理解題目中的作為干擾項出現的錯誤選項,一般多是學生比較熟悉、想當然的詞典意義,或者適應學生習慣的漢語思維方式;而正確的含義往往不只是詞典上的,而是要通過上下文內容的提示才能確定的,解這類題時應注意以下特點:

1、注意一些過渡詞語,如that is, this is, in other words等,它們直接引出了同義解釋;

2、注意連接詞及被猜測的詞前後的因果,讓步,遞進,轉折,列舉及承上啟下等各種連接上下文的特殊功能。

3、注意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同位語、定語從句,相似或相反的結構等。

4、對於句中首字母或全部是大寫的單詞,應該猜出可能是專有名詞(人名、地名、組織等),因此拼讀有時是最合適的方法。

總之我們要根據不同體裁、不同類型的閱讀文章,採用不同的答題技巧,仔細斟酌核對答案。如果時間允許,再將原文讀一遍;用全文的主題思想統率各思考題,研究其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目的在於對所做答案進一步審查,推出未解答的題,以便減少失誤。

最後,當試題有一定難度或題量偏大時,考生往往會在閱讀理解題上花費太多的時間,這樣固然能提高該部分的准確度,得分多一點兒,但用時太多勢必擠壓其他題目的必要時間,比如作文,只得草草收工,甚至字跡不清,把本能得到的分又丟掉了,實在不該。在給定的時間內,應對各個題目的耗時應有一個戰略上的把握。畢竟,英語考試是一個全方位的綜合性考量。

小學英語閱讀方法推薦篇二

1.找出興趣點,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閱讀能力更是直接受到閱讀興趣的影響,閱讀興趣高,閱讀動機就強。教師的任務就是引發學生天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

1.1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辦,因此恰當的導入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現在的英語閱讀教材體裁廣泛,教師要根據閱讀材料的不同進行恰當的導入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成功的導入後,教師還應設計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以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來促進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1.2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的交際能力;通過和他們一起分析閱讀教材,探討其中的寓意,分析作者的意圖,並且立足和聯系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生活,使他們敞開思想,暢所欲言,流露出真實的感情,讓學生體會生觀,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2.科學指導,培養能。

剛剛學習英語的小學生談到閱讀肯定有一定的擔憂:我能不能進行閱讀;我能不能理解?因此我們首先要解決學生的懼怕心理。一定能樹立學生的信心。故教師可以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一定的閱讀技巧,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求學生先通讀全文再作細讀。通讀可以幫助學生抓住文章脈絡,捕捉文章大意,提高概述能力,讓學生直接感知語群句意,通讀時,讓學生快速閱讀開頭的段落,每段的首句和末句以及最後一段;注意文章里作者用來加以強調的一切:標題、黑體、斜體等。這些句子可以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總體的概念。了解了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後,我們再全面細讀整篇文章。在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英語閱讀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猜詞悟意的能力。在最初接觸英語閱讀時會遇到生詞,他們會問老師或者翻字典查生詞,認為不把生詞弄懂就無法理解全文。我們應該告訴學生:詞彙再豐富也會遇到生詞,但可以「殲滅」,要學會猜。在英語閱讀課上,我會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含有生詞或新表達法的文章,引導學生根據詞的構成、根據上下文進行猜測。在猜的過程中,只要學生猜測的意思相近就加以表揚。培養了他們猜詞悟意的能力,有利於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對文章的理解率。

3.精選題材,講究欣賞。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我從兩方面著手:

3.1 精心挑選閱讀材料。所選的文章難度上一定要適合或者稍高於我們學生的實際水平,忌深、忌偏、忌淺、忌濫。因此我們選用的閱讀材料難度應在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激勵學生「跳一跳才可以摘到果子」。

3.2 講究題材的多樣性。閱讀材料可以是名人軼事、歷史傳說、寓言、幽默小品,也可以是新聞報道、史地常識、時尚話題,靈活多樣、內涵豐富。例如我現在六年級選擇的閱讀材料有關於體育巨匠喬丹小時候故事的,有關於聖誕節風俗的,有關兒童眼中的上帝的,有關於外國小學生的課程的,有關於小孩如何與父母相處的,有關於三明治由來的,如何用英語寫信封及信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一些課外知識,比較一些不同體裁作品的特點,並向他們介紹一些寫作手法,提醒他們欣賞優美語句,了解一些國家的風土人情,讓學生感到閱讀是一種享受,不是呆板地「讀」文章,而是「欣賞」文章。長此以往,通過廣泛的閱讀,不僅有利於學生擴大詞彙量,豐富語言,開拓思路,增長見識,英語寫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4.課外閱讀,注重積累。

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毫無捷徑,貴在堅持,重在積累。因此,我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脫離了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和靈活性。例如我充分利用了學生訂的《時代英語報》,讓學生在讀完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後,寫一篇簡短的讀後感在閱讀課上交流,或者讓學生交流下學到的新單詞,有用的句型,有趣的諺語,大家一起讀一讀背一背。

總之,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閱讀能力的培養一定要以大量的閱讀實踐活動為依據,不僅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較高閱讀技巧,更要持之以恆,堅持了解。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認真總結,積極探索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訓練方式,注意消除閱讀技能的障礙,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

;
熱點內容
循環利用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5-16 19:19:09 瀏覽:559
英語性格單詞怎麼寫 發布:2025-05-16 19:11:38 瀏覽:386
我喜歡樹用英語怎麼讀 發布:2025-05-16 19:10:59 瀏覽:118
咖啡翻譯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5-16 19:10:57 瀏覽:11
你說英語單詞難記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6 19:04:50 瀏覽:728
豐裕地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2025-05-16 18:58:06 瀏覽:391
都要你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5-05-16 18:58:05 瀏覽:269
誰昨天穿著紅色衣服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5-16 18:57:59 瀏覽:330
把翻譯成英語短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6 18:56:23 瀏覽:447
我願長醉不復醒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5-16 18:55:06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