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繪本與創新教學設計
『壹』 關於英語繪本教學方法有哪些
我們要思考:繪本教學除了給學生講解故事,並幫他們習得一些語言知識外,還可以帶給孩子們什麼?如何在孩子們已經用母語思維理解了文本的情況下幫他們實現意義和英語的關聯?帶著這樣的思考,我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方法。
關於英語繪本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引發學生好奇,激發閱讀慾望
好的繪本,故事情節中一般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節。老師可以挑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的圖片展示給學生,激發他們了解整體故事情節的慾望。也可以從繪本圖片中挑出與他們掌握的常識不符的圖片,進行提問,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閱讀興趣。比如My camel這個繪本。可以先從繪本中截取以下圖片,讓學生思考:這是什麼動物,怎麼脖子跟長頸鹿一樣長,又能游泳,又能飛?
二、整體讀圖,充分觀察、想像
很多優秀的繪本畫面信息非常豐富,遠遠超出了文字部分的內容。這也正符合低段孩子的閱讀特徵。他們的識字量有限,必須藉助文字和畫面的共同言說完成對故事的理解。如果一開始就聚焦文字,一方面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另一方面也會阻礙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所以,在進入文本前先帶領孩子讀圖,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視角,充分發揮想像,形成對故事的預設。
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按順序出示圖片,讓學生用英語描述他們所觀察到的內容。老師也可以在人物、地點、活動、感情等方面進行提示,再根據學生描述的內容,隨機互動。這個過程也是激發學生充分調用已有背景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和語言積累,為後面的深入對話做鋪墊。
三、欣賞故事,整體感受
在整體的讀圖過程中,學生會形成自己對故事的預設。不同的孩子甚至會有截然不同的預設。那麼作者書寫的故事是什麼樣的呢?跟自己的一樣嗎?在讀完圖後,孩子們一般會有這樣強烈的期待。此時是讓孩子靜靜地獨立欣賞故事的最佳時刻。有些老師喜歡在台前不停地講,生怕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是不合適的。一定要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靜靜地享受聽完整故事的美妙感覺。在此過程中,老師不要停下來提問,不要打擾學生。
讓學生欣賞故事時,一定要讓圖片和聲音同步。畫面和文字是相互印證或者相互補充的。兩者合一才是故事真正要表達的。這個過程可以是老師播放質量高的音頻(包括音質、發音、感情等),也可以是老師提前練習好發音和感情,現場講。讓學生充分享受故事本身的樂趣,同時感受自己的想像和別人的故事的差別。此時,學生有可能因不謀而合的默契而產生如遇知己的幸福感,也有可能因看到了新的視角,得到新的啟發而充滿成就感。
四、協助學生將圖片信息和文字信息關聯
低段繪本,其實不需要文字,孩子們就能把畫面中呈現出來的東西理解得很好。但是如何將圖片和文字結合起來?不僅僅是指著圖片教孩子與之對應的詞彙,還要盡可能 將核心詞彙橫向拓展,與孩子們熟悉的場景,意象聯系起來。比如在給孩子們講“My camel has a long neck like a giraffe”的時候,出示的是長頸鹿的脖子。那麼學生會認為“long neck”就是長頸鹿的脖子,而不是長脖子。所以此處需要給孩子們展示現實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讓孩子們真正理解“long neck”中long 和neck之間的關系。比如講了long neck之後,再出示short neck的實例,並問孩子們,是喜歡long neck 還是short neck,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充分體會和感受“long neck”和“short neck”這兩個短語的異同。同的部分就是身體部位“neck/脖子”,異的部分就是脖子的特徵“long/長”。
五、跳出繪本具體內容,引領學生思考
在故事的邏輯里走一圈之後,跳出來,思考:故事的整體邏輯是什麼?
還是以繪本故事My camel為例。 這個繪本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講解一遍,而不去思考主人公的這頭駱駝有什麼反常的地方,以及為什麼會反常,就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所講內容和孩子是隔的,無法引起他們的共鳴,也就無法讓孩子們真正理解。
前面幾個環節處理過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幾個問題:
1. Have you ever seen a real camel?
學生回答完後,給學生出示幾種不同體型,活動形態的駱駝,並讓學生嘗試用繪本中學到的語言描述現實生活中的駱駝。
2. Do camels have long ears?
3. Can camels fly? What animals can fly?
4. Can camels swim? What animals can swim?
5. Why can the boy's camel swim and fly?
以上幾個問題就可以讓孩子慢慢意識到故事中的camel只是男孩的一種願望。他用自己喜歡的動物特徵創造了一個超級寵物駱駝。
可以在以上基礎上進一步問學生喜歡哪些動物的特徵呢?
老師可以提供各種特徵突出的常見動物的視頻或圖片,包含動物名稱,和突出部位的名稱,最好和繪本中詞彙范圍保持一致,防止學生在詞彙方面遇到太多障礙。
六、拓展活動
將第五個環節中的最後一個問題設計成寫繪作業,印在單子上。
Step 1
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特徵。
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目的是趁機輸入可能用到的詞彙,為後面的語言輸出做准備。
Step 2
讓學生創作自己的寵物形象。這是在所學繪本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情感、想像。
Step 3
教學生如何將寫繪的作品做成小書。
有效的英語繪本教學方法
一、英文繪本教學的概念
我們所指的英文繪本是指集圖畫、英語文字(多以簡短、朗朗上口類似歌謠的韻文為主)為一體的故事書。
英文繪本教學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把英文繪本作為教材,為提升兒童英語閱讀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的教與學的全過程。
二、繪本教學的優點與好處
繪本沒有像課本那樣必須重點介紹或是復習某些語法功能或句型,而是在書中呈現一個完整(或是一直重復)的意念或是故事情節,讓孩子能很快聚精會神地融入故事情境,自然地進入由英文繪本提供的環境中去接觸、探索英語。
(1)提供優質的語言學習經驗。優質的英文繪本不只具有能啟發孩子想像的圖畫,其故事本身更是一個整體的語言應用實例。英文繪本提供給孩子學習英語的真實生活情境和豐富語匯,能協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
(2)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觸角與想像空間。英文繪本中所呈現的完整故事情節,能豐富孩子的學習經驗,進而引導孩子加深對於所處周遭環境和世界的了解。英文繪本所提供的多元文學風格與素材和充滿想像的世界,能滋養孩子的想像力。
(3)幫助奠定各方面能力發展的基礎。英文繪本預測的內容和重復的文句可增加兒童閱讀的自信心;透過繪本,學生可以有效認識英美文化,有益其英語學習。在教學中繪本的選擇應跟學生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智力因素和認知能力等。教師應該選擇那些原汁原味的經典趣味的、有重復韻律同時符合孩子認知結構的繪本,讓孩子愛上英語課。
三、在繪本教學中該如何建構
(1)准備與思考。在繪本教學中,教師應先對繪本進行充分的准備與思考:對繪本故事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什麼?還需要通過學習獲得什麼?在此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什麼?學生還需要哪些資源?他們有多少自主學習的空間?
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准備與思考:①學生生活經歷與閱讀材料之間的關系;②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智能因素和認知能力等;③學生的語言能力范圍;④預測學生在學習繪本內容時好的方面和可能出現的問題;⑤與學生閱讀材料相關的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學生學習了多少,掌握到什麼程度。
(2)制定教學目標。依據課程的總的教學目標,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閱讀教學的目的弄清楚,制定教學目標。由於各年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差異,繪本教學的目標定位也應該不同。
(3)如何進行有效的繪本教學設計。閱讀教學三階段為:
pre-reading, while-reading,post-reading.
Pre-reading: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做相關知識的激活或讓學生進行繪本封面的導讀。在學生閱讀前,教師作一些背景介紹,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使他們學習一些與課文有關的知識。教師可以跟學生談論繪本的題目、講述者、美工等,或對繪本內容進行預測。“預測”即學生在沒有閱讀繪本文本內容、只看到繪本標題的情況下,能夠通過想像,大致估計出這個繪本是關於什麼方面的內容的。可以說,學生都很喜歡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結局如何。
『貳』 如何利用繪本教材來教學小學英語
如何利用繪本教材來教學小學英語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立人》電子版 >> 第十期 >> 教海縱橫 >> 正文
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許瑾編輯:周建剛]
【內容摘要】本文闡述了英語繪本的定義以及英語繪本的特點,分析了英語繪本在運用時常見的誤區,並結合筆者的教學實例,探討了如何收集、創編英語繪本以及運用英語繪本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繪本有效性
「我的英語課堂上除了做游戲還靠什麼吸引學生?」這個疑問成為當前不少小學英語教師們熱議的話題。對於這一個問題的探究,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摘自《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浙江省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的兩段話:
《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英語課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的、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
「浙江省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第十條指出:盡可能選用純正地道、原汁原味、體現英語文化特色的視聽材料,給學生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量,發揮視聽媒體對小學生良好的語音語感形成的積極作用。
介於以上兩段話,有一種媒介脫穎而出,那就是——英語繪本,許多裝幀精美的繪本均為譯本,大多來自英語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中也談到,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的文化。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的我們,如果能使這些英語繪本以其純正的英語語言參與到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來,必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我們的課程資源,從而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英語繪本的定義
繪本一詞來自日本, 英文名稱為「PictureBook」,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是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是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織、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簡言之,英語繪本是指用英語來講述的繪本。
二、英語繪本的特點
1.精美裝幀
繪本中的圖畫部分,多數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畫家的作品,他們運用各種手法營造故事情節,不僅繪畫精美,而且在構圖、色彩上都能使閱讀者在視覺上引起愉悅,圖與圖之間也能呈現出獨特的敘事關系。教師在借鑒繪本上的圖片時,也只需要直接用相機拍攝下圖片,不需再做過多的修飾,便可復制粘貼於PowerPoint 的課件中使用了。
2.經典完整
優質的繪本大多有著深遠的主旨,其中所呈現的故事情節和意境能加深孩子對周遭環境和世界的了解,並涵養他們的生命,而且英語繪本故事本身是一個整體的語言應用實例,能夠給孩子們提供英語學習的完整學習經驗。
3.真實語境
英語繪本能夠提供給孩子學習英語的真實生活情境和豐富的詞彙,能協助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良好的語境創設也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4.復現強調
繪本的語言具有形象性、重復性及簡潔性的特點。由於繪本是給孩子們看的,裡面沒有特別華麗的辭藻和復雜的句型,基本句型在故事裡的復現率很高,句子也基本遵循押韻的方式展開。學生能更容易掌握英語詞句與發音的特性,這給孩子們掌握運用核心句型提供了良好的語言支架。
5.思維發散
繪本提供給學生和老師的思維空間很大,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驗機會。繪本裡面的故事常常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學生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使學生的創造力無限擴大。學生還可以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使想像力無限擴大。繪本同時也能很好地培養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等的能力。
三、英語繪本在運用時常見的誤區
教師不是教材的被動使用者,而應該是教材的積極開發者。而我們不少的小學英語教師拿到一本英語繪本之後,往往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繪本,常常會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產生以下的誤區:
誤區一:朗讀型
繪本,圖畫精美,語言精煉。在繪本閱讀教學中,一些老師往往利用繪本精簡的語言,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進行反復的朗讀訓練。在枯燥無味的朗讀要求壓力下,會讓英語繪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學生對其也將望而卻步。
誤區二:精讀型
一些老師往往會像初中語法課一樣引導孩子研讀繪本,字、詞、句、段、篇章結構,語法分析,面面俱到,精雕細琢,卻不知,這些項目的訓練早已使孩子們精疲力竭。繪本與孩子之間距離也被這些條條框框的語法知識活生生拽開了。
誤區三:提問型
好的英語繪本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在演繹著經久不衰的永恆的主題,蘊藏著深刻的內涵。一些老師在教學中,急功近利,為了讓孩子們在繪本閱讀中受到教育,常用不斷的提問來貫穿繪本教學的始終。殊不知,在一連串的「 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story?」, 「 How do you know?」的追問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已被蒸發。
誤區四:放羊型
在通過繪本展開教學的實踐中,一些老師依仗著「繪本是讀給孩子看的書」的理念,純粹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不啟發、不質疑、不點撥、不引導,使學生處於一種無助,無序的狀態。不少學生由於缺乏引導,只看圖不看文字,亦或是只讀文字不感受畫面,最終會使繪本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我的探索與實踐
1.收集繪本——使繪本資源系統化
常聽老師們抱怨,找不到合適的繪本展開教學。其實教師應該在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多收集、多整理、多歸納。讓自己手中、腦中的繪本資源逐漸系統化,條理化。例如,老師們收集到繪本之後,可以將繪本信息歸納如下表:
此外,教師還應建立相關文件夾,將相關繪本的圖片、音頻或視頻信息統一放入文件夾內,以便需要時及時的提取。教師在整理和收集過程中,繪本資源會產生量的變化,教師自己對於繪本的解讀能力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質的提升。教師對繪本理論、內涵的思考,以及對繪本資源的選取、教學策略的把握等方面也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逐步提高。
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學PEP 五年級上冊Unit5 時學生普遍反映,該單元教材的編寫比較枯燥,學習興趣不大。由於平時的積累比較多也比較系統,我很快鎖定了繪本《Rosie』s Walk》,故事中涉及到方位介詞「across, around, over, past, through, under」。我如果能通過《Rosie』s Walk》這本有趣的繪本對方位詞進行鞏固與拓展,應該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勁頭。帶著這種沖動,我就開始著手我這堂課的設計,導入故事之前,我設計了小蜜蜂出去采蜜時迷路了(圖1)。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小蜜蜂歷經了千難萬險(through the fence, around the pond,over the haystack,get in the beehive)終於回到自己的蜂巢了(圖2)。課前,我設計了精美的教具。課中,我適時附之以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繪本故事內容。課後,我讓學生來演一演Rosie 和Fox。為了讓學生准確掌握故事中介詞的含義及區別,我還設計了一個詞圖搭配的任務活動,讓學生對於方位詞的詞義理解更為透徹,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後,我請學生們用所掌握的方位介詞,試著續編這個《Rosie』s Walk》的故事,或者是自己也創編一個類似這樣的有趣故事。由於先前的課堂教學十分有效,無論是介詞的運用,還是故事內容的理解分析,學生都掌握得很不錯。因此,在課後完成此項任務時學生們都熱情高漲,紛紛開心地邊說、邊畫、邊寫。最後,學生們都編出了很精彩的故事(圖3)。
圖3:學生作品《Little Pet Cat》、《Who Can Playwith Me》、《Little Chick and Little Dog》
2.潛心思考——使繪本內容合理化
愛因斯坦曾說過:「思維決定視野」。也就是說,思維決定了你到底能看到什麼。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對於不同的師生,應有不同的話題形式。同一本繪本,對於不同教師,不同教學對象,也應該呈現出不同的教學設計。如果我們在接觸到每一本繪本的同時,都能聯系教材,聯系教學對象仔細地潛下心來思考,那麼,靈感便會在那一瞬間迸發,繪本的魅力也將在那一刻展露無疑。
2010 年的4 月,我被指派上一堂幼小銜接的英語課,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決定選擇《A LittleHungry Snake》這本繪本作為教學素材。由於教學的對象年齡比較小,所以我打算截取繪本中部分內容,通過
該繪本教學3個水果的單詞:apple,banana,pineapple。
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幼兒園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持續不長,如何讓孩子們的注意力持久保持呢?為此我整整琢磨了好幾個晚上。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周多的思索,驗證,再思索,我終於使得整堂課的設計顯得節奏鮮明,富有吸引力。
在課的呈現階段,我讓孩子們猜今天學習哪三種水果的英語單詞?為了讓每次的猜測都牢牢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我設計了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猜單詞apple 時,先看水果,再看水果吃進蛇肚子的樣子;猜單詞banana 的時候,先看水果被蛇吃進肚子的樣子,再讓學生根據蛇肚子,猜蛇吃進了什麼水果;最後猜pineapple 這個單詞的時候,是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看到蛇吃進這種水果之後的猙獰的表情,聽到蛇的大聲
的尖叫後,再讓學生猜,蛇吃進什麼水果會如此痛苦(圖4)?在這三個單詞的復習鞏固環節,我又利用Photoshop 技術,製作了一幅圖片,告訴學生,小蛇吃進去的東西在胃裡還沒有消化,思考一下,小蛇先後吃
進去了哪些水果(圖5)?對於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教學設計,無論從難度上,還是在趣味性上,都符合了他們的年齡特徵和思維發展的要求。
圖4:導入三個水果單詞時的課件演示圖
圖5:看一看小蛇的肚子,猜一猜小蛇先後吃下哪些水果呢?
3.創編繪本——使繪本文本教材化
正如有些老師提到的那樣,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找到合適的繪本,就如音標的教學,我久久沒有尋找到合適的繪本可以借鑒,於是我試著自己創編繪本,使繪本的文本更貼近教材,並為教材服務。
上海市英語教研專家朱浦認為,作為當代的英語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學會在教學中重新整理教材進行文本再構,再構的文本要達到完整性、真實性和情景性的要求。
圖6:創編繪本的文本內容
例如,字母i,o,u 的重讀閉音節發音教學分布在PEP 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三、四、五單元中。為了更好的
展開教學,我將這三部分內容整合為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圖6 中紅色標注字母i 的發音是母音字母i 在重讀閉音節中的發音[i],紅色標注字母o 的發音是母音字母o 在重讀閉音節中的發音[ c],紅色標注字母u 的發音是母音字母u 在重讀閉音節中的發音[Λ]。在故事的教學和演繹中,讓孩子體會他們的發音規律,由
於故事創編得很有趣,孩子們在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弄懂了其間的發音規律。使原本分散而枯燥的音標教學,變得更生動、有趣、有效。
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的英語教師應該多點思考,善於聯想,思維敏捷,讓自己的教學中多些新鮮的創意、多點值得學生回味的內容,努力用為人師者的獨特性點燃孩子們思維的火花。
4.傾聽童言——使繪本思維童趣化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傳授的是一種語言;作為一名小學的英語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為學生所想,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服務。我們要學會像孩子一樣懷揣著一顆童心,像孩子們一樣天馬行空地去想像,像孩子一樣感受著繪本所帶來的快樂與幸福。因為只有那些具有童趣的老師才能找到或創作出孩子們愛看的繪本,設計出孩子們喜歡的繪本教學方案。輔助繪本教學的教具設計上,也要力求充滿童趣。使有趣的繪本故事錦上添花。例如,在音標教學這堂課中,我不僅用cool edit 軟體處理了我自己的錄音,使繪本中的角色更分明,動畫效果更強烈。而且我也製作了一些教具輔助繪本教學,讓教學活動顯得「有聲有色」(圖7、8、9)。
圖7:一字開花圖。練習音標[i]與其他輔音音標的拼讀能力。
圖8:會變長的木頭。練習音標[ c]與其他輔音音標的拼讀能
力。
圖9:會變大的雨傘。念出繞口令後雨傘變大。練習音標[Λ]
與其他輔音音標的拼讀以及整句連讀能力。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之餘,應該多彎下腰來和孩子們聊聊天,了解現在孩子們的世界裡正在流行著什麼;關注如今的孩子們喜歡些什麼,不喜歡什麼;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也許有一天,我們就能從與孩子們的對話中找到繪本與教材的聯系點,亦或是得到創編新繪本的珍貴靈感。
5.分享繪本——使繪本讀物大眾化
我所在學校英語組的老師們經常會把自己在平常教學實踐中找到的合適繪本拿出來分享,教研組一起討論,哪本繪本更適合哪個板塊教學內容的學習;每本繪本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操作等等。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做到教研組內資源互補,資源共享,最終的受益者將會是我們的學生。以下便是我們學校教研組集體收集整理並已經嘗試教學過的,可以用於我們教材進行配套教學的繪本:
五、結束語
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缺少語言環境,他們從有限的教材中接觸不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做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讓孩子通過學習英語繪本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掌握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是一條值得我們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摸索前行的道路。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學生就像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的毛毛蟲》)中的那條毛毛
蟲一樣。他們的確很「餓」,他們亟需在繪本中汲取知識的養分。而作為小學英語教師的我們能做的,就是
給予孩子所需要的,不讓飢餓的「毛毛蟲們」再「餓著」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每一位孩子都會成為展翅飛揚的美麗蝴蝶。
『叄』 《奇幻之旅》——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與繪本融合教學案例
繪本英語閱讀是近一年來我一直在嘗試的閱讀教學模式。實踐證明,繪本教學對於小學生英語閱讀的水平有很大幫助與提高,不僅鍛煉了孩子的語感、興趣,更鍛煉了孩子的英語思維。現在跟大家分享一則教學案例:
PEP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Story time》故事講述了老鼠是如何利用智慧蛇口逃生的。故事簡單,語言也非常好掌握,學生們還進行了妙趣橫生角色表演。我看他們興趣正濃,馬上推出了我准備的繪本故事:The Lion & the Mouse 獅子和老鼠,並故弄玄虛:「這只聰明的老鼠不但戲耍了蛇,還跟森林之王獅子也交過鋒,你們想知道結果如何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一場繪本的奇幻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一 、邊欣賞圖邊聆聽階段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把小本的原版英語兒童繪本放大,做成了色彩絢麗,圖畫優美的超級大書,絕對是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見不到的形式。然後由我帶領學生一起讀故事,並播放繪本故事的原音音頻。我用誇張的語言和表情演繹,加上原聲抑揚頓挫的語調,把學生們徹底帶進故事當中。當我把幻燈片放給學生看時,學生們一下就被圖片所吸引,即使在聽的過程中孩子有些不認識的單詞,那也不會成為孩子閱讀理解文章的絆腳石。通過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可以自己去猜單詞,意會單詞,從而理解文章的意義。繪本的神奇就在於它的的畫面和它的語言,沒有任何語言上的障礙。在講到
「The lion holds the mouse in his paws.」這句時,學生沒有學過hold, paw這兩個單詞,但是全班同學都理解了是獅子用自己的爪子抓住了小老鼠。
這一環節,讓學生們鍛煉了英語聽力,同時也鍛煉了理解能力。
二 、演繹模仿階段
每個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並強烈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贊美,我們根據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做出了強化閱讀英語繪本故事興趣的第二環節——角色表演階段,同時也是鍛煉兒童英語口語能力的階段。
表演要出色,就要模仿原版的英文發音和技巧。小學生是最善於模仿的,大家輪流模仿的時候,其他人已經差不多會背誦了。然後由老師分配同學們所表演的繪本角色,並戴上自製的簡單頭飾,配飾。通過角色表演,將整個繪本故事用英語演繹出來,排演出一部非常好看的繪本兒童劇。
三、 自己編故事結局
孩子的可貴之處在於天馬行空的想像,有了想像力,才有創造力。想像在續寫繪本中起重要作用,離開想像不可能續寫好的結尾,而想像的運用離不開生活經驗。
在教學繪本時候, 有時我會把原版結局減掉,讓孩子自己創編結尾。這個環節是學生們的最愛。他們乘著想像的翅膀,在自己的童話世界飛翔。
在The Lion & the Mouse 故事到了倒數第二張幻燈片時,我提出:「What will happen next? 」
學生展開了積極的討論,他們爭先恐後舉手發言。一個女生說:
「the mouse comes and say: Mr lion, I will help you . I 『ll ask my friends to come. Please wait.」(獅子先生,我將救你。我讓我的朋友們來, 你等著啊。)
另一個男生說:
」the mouse becomes a fairy , she saved the lion. 」(老鼠變成了仙女, 救了獅子)……
學生的發言五花八門,有的甚至把機器人也說了出來。我都一一對他們贊揚肯定。答案的正確性不那麼重要, 語法錯誤也沒有關系,只要學生們肯開動腦筋大聲表達,顯然比知識傳授重要得多。繪本閱讀正是通過學生高效閱讀達到會說英語的目的。
這一系列精心編排的環節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思維和語感、想像力、表現力等等……學生們通過這些環節感受到:閱讀可以帶給我們無限的的樂趣!這讓他們更加期待下一場美妙的繪本之旅!
『肆』 英語繪本教學的幾種方法
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讓孩子在自然的資源呈現中提高閱讀量,增加詞彙的積累。因此,英語繪本走進我們的視線。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英語繪本教學方法,歡迎借鑒參考。
中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近幾年學界提出了閱讀素養的概念,使人們對閱讀教學的意義有了新的理解。根據有關中小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論述,閱讀素養由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兩大要素構成。川團閱讀能力包含解碼能力、語言知識、閱讀理解和文化意識四個維度:解碼能力指讀者自下而上讀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具體包括文本概念、音素意識、拼讀能力和閱讀流暢度;語言知識指閱讀過程中所需的目標語知識,具體包括詞彙知識、語法知識和語篇知識;閱讀理解即讀者運用閱讀技巧與策略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提取、策略運用和多元思維;文化意識著重描述中國讀者對英美文化不同層次的理解,包括文化感知、文化理解、文化比較和文化鑒別。閱讀品格指閱讀習慣和體驗。閱讀習慣具體包含正確的閱讀行為、合理的閱讀頻率和足夠的閱讀量,而閱讀體驗則強調讀者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情感成就,包括態度、興趣和自我評估。閱讀素養各要素間聯系密切,相輔相成。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閱讀品格的形成,而閱讀品格越高,閱讀能力的發展空間也會越大,發展速度也會越快,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還沒有真正引起中小學英語教師的關注。閱讀課更強調對語言知識的處理、基本信息的提取或閱讀策略的應用,離閱讀素養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學生缺少文本概念、語篇知識、多元思維和文化鑒別能力,尤其是缺乏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這離閱讀素養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教科書一般都圍繞特定的語言知識編寫,內容不夠生動,語言不夠真實,缺乏生活情趣,缺少認知挑戰,難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2)教師多以應試為目的開展教學,較少花時間引導學生開展閱讀,且教材多以對話或短文為主,缺少完整的書本信息和生活語境、信息量小,無法為學生提供真正的閱讀體驗。(3)閱讀教學多以講解和檢查理解為主,很少激發學生的J情感參與和思維參與,教師對學科的人文價值認識不到位,沒意識到可以通過閱讀教學生做人、做事、思考和溝通。
英語繪本相對於教科書在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首先,英語繪本獨立成冊,包含完整的書本信息(如封皮、封底、扉頁、作者、插圖作者等),能為學生提供完整的閱讀體驗,有助於學生建構文本概念。其次,英語繪本選材豐富,富有情境、情節生動、語言鮮活、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像和思維空間,對學生形成語感、感知英語發音、習得常見詞彙、接觸和運用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聯系個人生活、表達個人觀點等都有積極的幫助。同時,繪本中生動的人物特徵、引人入勝的情節,及其所隱含的文化價值,都非常有利於學生感知文化差異,學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促進積極的閱讀體驗,激發內在的閱讀動機。最後,英語繪本通常以分級的方式編排,同級別包含多讀本,能夠體現該級別讀者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以及語言發展的規律,並能有機融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和社會背景知識,能夠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閱讀需求。顯然,英語繪本是對教材的有力補充,有助於教師實施分層教學,跟蹤學生的發展路徑,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分級繪本還能幫助學生對自身的閱讀水平形成客觀認識,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循序漸進。不難看出,開展繪本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包括構建文本概念,形成音素意識,學習語言知識,提高閱讀流暢度,促進有效閱讀策略的運用,感知文化異同,發展多元思維,創設積極的閱讀體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英語巧用繪本教學的妙招
What? 英語繪本的內涵及作用
英語繪本,又稱為“Picture Book”,是一種結合圖畫與文字,通過豐富的圖畫和簡單的文字敘述來表達特定的主題或情感的讀本。
英語繪本通過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的詞彙和真實的情境滲透語言知識,是對教材的有力補充。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有助於學生建構文化品格,發展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通過英語繪本學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發現繪本故事的價值取向,進而確定可以引導學生建構的價值。輔仁小學英語團隊嘗試對英語繪本與英語Join In教材相結合的探索。
How?英語繪本在教學中使用的有效途徑
輔仁小學的英語教師們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優勢與繪本內容,根據單元話題選擇適合的英文繪本,再推薦適合的繪本給學生閱讀,利用互聯網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1.巧用繪本作話題拓展,豐富教學內容
通過教研活動,給部分單元話題補充英語繪本,確定可教學內容,融繪本於單元教材中。根據學生的年齡段,找到符合學生年段特點且與教材內容相符的繪本資源。學生在學完教材內容後,能藉助教材中學過的單詞和句子看懂繪本,促進學生的閱讀體驗。
三年級學習顏色時,給學生推薦繪本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這個繪本既和顏色契合,同時營造了動物的情境,學生在一周的聽和模仿讀過程中,顏色和動物詞彙朗朗上口。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繪本中詞彙的選擇、句式的搭配有節奏感,語言結構重復,讀起來抑揚頓挫,增進學生的語言習得能力。
2.活用繪本作環節銜接,趣味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恰當地運用英文繪本作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不僅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具趣味性,同時還能夠達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像力,以及訓練語言能力的目的。
在學習四年級上冊Free time單元時,學生學習了“What can you do? I can……”等句型,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繪本故事I have a robot。教材中的句型和繪本中的主要句型特別契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操練句型,繪本也為學生對簡短篇章的閱讀打下基礎和提升興趣。
3.信息技術助力精用繪本,延伸教學主題
《英語課程標准》中指出:“教師要充分發揮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的作用,使各種教育技術和手段都能科學、合理、恰當、簡約地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服務。” 在互聯網+時代的網路學習,教師把學生的英語學習拓展到課後,互聯網是不可缺少的平台。
五年級Unit5 A party以聚會為主題,呈現了有關食物的單詞和相關句型。學習這個單元時,推薦學生閱讀艾瑞克·卡爾繪本故事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課前,通過翻轉課堂模式,教師利用教育雲平台,將故事視頻等繪本資料分享給學生觀看、學習、提問、交流。並在教育雲平台發布2個任務:上傳語音和提出問題。
教師據此了解學生情況,以學定教。課中學練,通過網路答題,及時了解學生繪本的學習情況。課後拓展,學生登錄教育雲平台班級空間,走進繪本世界。
Who?學生教師家長是英語繪本學習的重要參與者
在漢口輔仁小學,學生、教師、家長,多維聚力。英語老師爭取家長的支持,開展與繪本相關的活動,比如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 “英語趣配音”活動,將優秀學生作品放在“掌通寶”平台,供師生觀看、點贊;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語感、培養閱讀素養,選擇三年級兩個班參加區級英語聽力實驗班活動,學生們堅持聽繪本、讀繪本、上傳語音、分享繪本配音。
『伍』 英語繪本教學設計
因為負責了英語興趣小組,所以我就想著正兒八經的給他們上一上繪本,讓他們知道繪本是什麼。
<Tiger is coming>教學設計
一、文本解讀與學情分析
1. 文本解讀
Tiger is Coming選自《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一級上》中的一個故事類讀物,講述了小動物們在老虎來襲時,如何智慧地躲藏和應對的故事。
(1)[What] 主題意義和主要內容
繪本主要講述了小動物們在老虎來襲時,如何智慧地躲藏和應對危險的故事。故事中,小動物在窗前看到老虎來了,紛紛根據自己的特點躲藏在房間的不同地方。老虎進入房間後,大吼一聲。這時,小動物們拿著蛋糕,跳了出來並對老虎說:「生日快樂!」從而化險為夷。
(2)[Why] 寫作意圖
作者通過描述小動物們在老虎來襲時,如何智慧地躲藏和應對的故事,讓小讀者們學會如何在危險來臨的時候,智慧應對。
(3)[How] 文體結構和語言修辭
本文使用一般現在時展開故事的敘述,可以分為Start,Problem,Solution三個部分。開始部分寫到小動物在窗前向外觀看,發現老虎來了,紛紛躲藏起來;中間部分寫到小動物根據自己的特點躲藏在房間的不同地方,特別是斑馬,躲藏在和自己條紋一樣的窗簾旁,體現出小動物的智慧;故事結尾,老虎闖進了房子,小動物們拿著蛋糕,跳了出來並對老虎說:「生日快樂!」從而化險為夷。故事以___ and ____ hide beside/ behind/by/... 結構呈現,在教學中可以用Who can you see? 和Where do they hide? 引導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本文出現的動物類單詞有:Cat and Bird,Fox and Panda,Dog and Monkey,Giraffe and Rat,Zebra。本文通過小動物躲藏的地方,引出方位詞:behind,under,by,beside,in,和房間物品的詞彙:chairs,bed,table,door,curtains。
2.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已學習了動物詞彙如:cat, dog, monkey, bird,學生思維活躍,善於思考,對英文閱讀有一定的興趣。但三年級學生的詞彙量比較少,對繪本中的方位介詞和傢具單詞的理解於他們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學生雖然樂於思考,但受到語言的限制,不能准確的表達個人的觀點。如何讓學生享受繪本閱讀的過程,並理解故事情節以及故事背後寓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 能通過繪本圖片認識動物新詞「giraffe, rat, fox, zebra」和傢具名詞「bed, table, curtain, door, chair」;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理解方位介詞「beside, behind, by, under」的意思。
2. 能夠理解繪本故事的大意,感受繪本傳達的感情;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用核心句形「... and .. hide ...」來表演繪本故事。
3. 基於已有的生活經驗,預測故事情節,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展開聯想和討論,發展閱讀技能;運用讀圖預測、小組討論等策略,引導學生理解繪本內容,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4. 通過繪本閱讀,讓學生學會如何在危險來臨的時候,智慧應對。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在圖片的幫助下,提取圖片主要信息,理解故事大意;能夠聯系生活,當危險來臨的時候,能夠隨機應變、智慧應對。
2.教學難點:理解四個方位介詞的含義;使用核心句型「... and .. hide ...」來復述繪本故事。
四、教學准備
故事書、多媒體課件、貼圖、故事角色頭飾等。
五、教學過程:
Step 1 Pre-reading
1. Sing a song
(1) 教師與學生齊唱歌曲:On, in, by, under。
(2) 並提問:What』s the song about?
【設計意圖:通過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讓學生初步感知方位介詞。】
2. View the cover: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封面,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1)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
(2) Where are they?
(3) What is the title?
(4) How do the animals feel?
(5) Guess: What will they do?
Step 2 While-reading
1. 師生共讀P2:
(1) 展示P2圖,讀圖提取信息:Who else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 驗證猜測:What do the animals do?
(3) 預測:Where may they hide? (小組活動)
【設計意圖:呈現繪本第二頁,讓學生認識故事的其它角色,並在驗證之前的讀圖猜測,並展開聯想:如果老虎來了,動物們會躲在什麼地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發展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
2. 學生自讀P2-8:
學生帶著問題「Where do the animals hide?」自行閱讀繪本P2-8。
【設計意圖: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繪本的時間,獲取繪本中的細節信息。】
3. 師生共讀P3-6:
(1) 教師帶著學生逐頁地細讀繪本P3-6,並通過提問引導學生關注重要的信息:
Who are they?
How do you know that?/Why?
Where do they hide?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移動板書,並通過板書及學生的體驗使其掌握4個介詞短語。
(2) 教師帶著學生讀P7-8,並提問:
There is no time for Zebra to hide. What can he do?
Why can he hide there?
4. 閱讀P9-11:
(1) 教師帶領學生讀P9並引導學生預測:
Tiger comes in. What will happen?
(2) 學生自行閱讀P9-11,並回答問題:
What do the animals do?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預測故事結局,發展學生想像能力。】
5. Think and share
小組討論:What do you think of Tiger?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nimals?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如何在危險來臨的時候,智慧應對。】
6. Listen and repeat
Step 3 Post-reading
1. Reader theater: 教師採取「讀者劇場」的形式,邀請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小組活動)
【設計意圖:回顧故事的整體結構,強化學生對文本的認知,同時從核心語言結構上進行運用,內化語言知識。】
2. Homework:
(1) Finish the reading log.
(2) Share what you learned from the story with your classmates.
『陸』 小學四年級怎樣進行英語繪本教學設計
教資?
『柒』 淺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與繪本的融合》
英語繪本是指英語圖畫書,即picture book。在英語繪本中有英語文字描述和相對應的圖畫內容,圖文並茂,生動有趣。繪本以更為直觀、形象的圖畫形式講述故事,激發了小學生的好奇心,也調動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故事中的單詞和句型,同時鍛煉了思維,開闊了視野。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就教材講教材,缺少在純正英語背景下學習地道英語的氛圍。而英語繪本恰好給我們打開了一條了解外國文化,傾聽不同聲音,體驗多彩生活的一條通道。
繪本教學有諸多好處,但是不可能也不能夠作為獨立的一門課程向全體學生教授。因為這會無形中增加學生學業的負擔,所以要求教師把繪本教學當成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部分,與教材中的話題,故事或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學習,這樣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
以下是我對英語閱讀教學與繪本融合的一些觀點,和大家一同探討。
一、英語繪本的選擇
1、英語繪本的選擇是非常重要, 教師首先要了解英語PEP版教材的體系,再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運用繪本故事對其進行補充。教師運用繪本故事增加小學生的詞彙儲備,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最後達到輔助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所以選擇教材一定要考慮到小學生的閱讀水平,而通俗易懂的繪本故事是首選。
2、書中的圖與文有同等的重要性, 有時候圖畫甚至比文字還重要。繪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視覺方面的真實和唯美的體驗。繪本的故事情節都很簡單,有時候也會集中呈現某種簡單的意義和結構。押韻或是反復 的形式是英語繪本中最常出現的。這兩種方式最能讓小學生,尤其是低年齡段的學生察覺和掌握英語文字的。
3、三年段英語繪本的選擇要依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選擇一些顏色鮮艷,畫面有趣, 內容淺顯且文字簡單押韻的兒童英語繪本;四年級段,有一定的英語聽說基礎的學生,選擇的繪本還是依據低年段的選擇原則,只是在繪本的長度和語言的深度上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加以深化;五、六年級是高年段學生,選擇繪本可在中低年段的基礎上增強繪本的故事性, 留有學生思考想像的空間。
小學階段是學生們接觸英語的基礎階段, 一切都要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 選擇圖文並茂, 生動活潑, 能夠讓他們產生興趣的繪本材料。
二、 怎樣與英語課本有效融合
教學的手段再多樣,也會有令人乏味的時候,尤其是閱讀教學。如果在課堂上能看看有趣的圖畫書,聽聽老師講故事, 一邊欣賞美圖,一邊猜測故事情節,這應該是身心愉悅的事情。但是想讓學生們理解圖畫書中所承載的文化與內容必須經過一定量的學習訓練才行。
1、運用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當課本中的閱讀教學完畢,過渡到相應繪本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繪本的內容提出相關的問題。如「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Why does the dog cry?」等。也可以使用剛剛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這樣更能夠完美地銜接。
小學生會邊閱讀繪本邊進行思考。而課堂提問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加小學生的語言輸出。如果教師的問題設計得當,還可以促進小學生對繪本故事的深入思考,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繪本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根據圖畫猜想故事,對小學生進行精讀訓練
教師帶領小學生觀察圖畫內容,並猜想故事情節。小學生很喜歡編故事,如果自己編的故事與繪本中的情節一致,教師要贊揚他們和作者有同樣的思維,他們會如同中獎一樣高興。即使不同,教師也鼓勵學生們,他們寫出了故事的另一個版本,非常精彩。學生得到肯定,就會對後面的教學活動充滿期待。
當對繪本故事有了大概的理解後,教師精講繪本內容,使小學生掌握繪本中出現的重點單詞、短語,通過繪本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小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3、設計多彩的繪本閱讀活動,調動小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教師根據繪本的故事內容設計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演講比賽、角色表演、讀繪本,聽故事等。
如《Unit 3 We love animals 》這節課時,推薦繪本故事《Big bull》,這個繪本故事主要講的是大公牛欺負母雞、山羊等小動物的故事,生詞有:big bull 憤怒的大公牛、goats 山羊、crash 碰撞等。讓學生帶上公牛的頭飾表演特別憤怒的樣子,來理解big bull,再用行動演繹crash,體會公牛的霸道。通過角色表演,學生們明白欺負同學是不好的行為,在興趣盎然的同時,也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道理。
在教學設計中加入「讀繪本,說故事」 活動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 讓學生感受教師在讀繪本說故事時候的投入與專注的神情,學生會了解到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很有趣, 很有價值的活動。 如此一來, 學生也會變得願意讀書, 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同時也願意與人分享他們自己創作的繪本故事和融入故事 當中的真實生活經驗。
目前的繪本故事都創設一些真實生活情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情境當中提升自身語言應用能力,另外繪本故事大都會展現出完整故事情節,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對於周邊環境以及社會進行了解,引導學生體驗進而感受到周圍事物美好。
三、如果閱讀教學融合了繪本故事,課時適當延長為兩課時。有了時間的保障,閱讀教學會更細致,理解繪本也會水到渠成,還可以加入寫作訓練,讓學生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
總之,繪本中文字與圖片的美妙結合使孩子們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文化,見識了五彩的世界。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要加入到閱讀 繪本的行列,還要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和我們一起閱讀,一起欣賞,一起分享,在教學相長的環境中和學生共同成長。
『捌』 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小學英語的語篇教學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討論非常多的話題。小學三、四年級可以看做發展英語閱讀能力的准備階段,多涉及詞和句的認讀階段;到了五、六年級,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了顯性的閱讀語篇,怎樣施教閱讀課也開始為教師所關注,下面我給大家准備了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課的教學步驟】
一般來講,閱讀理解要經歷的心理過程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和自上而下的過程。前者針對詞句的理解,後者則更多地運用了背景知識及推論等閱讀技能。因此,對語言能力低的讀者而言,閱讀與其說是一個閱讀問題,到不如說是一個語言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小學高年級的英語閱讀中,可按照“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的三步教學模式,即閱讀前通過瀏覽預測語篇內容,而後從略讀到精讀多次閱讀,不斷確認或修訂預測,直到理解所讀語篇。其中閱讀中和閱讀後兩部分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柔和在一起,呈現出“閱讀---檢測---再閱讀---再檢測”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安排適當形式和難度的活動,即閱讀前判斷學生對語篇語言(詞彙、語法)的理解情況,利用導讀活動激活其原有的知識儲備,解決其最主要的語言困難;閱讀中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行為和習慣,引導學生使用基本的閱讀技巧,如運用背景知識,嘗試聯想、推論等;閱讀後檢測部分著眼於鞏固、拓展相關語言知識,並促進與其他語言技能的融合。
一.閱讀前的活動(pre-reading activities)
這一部分可被視為新課的“導入”(introction)。在這一部分,應充分鼓勵學生利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 首先構建全文的語義圖象,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圖,然後,再在教師的幫助下,用較高語言層面上的理解幫助較低語言層面的理解,如段落、句子、單詞等。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啟發手段,如問答、討論等引入本課的話題,讓學生適度了解話題內容,同時,應使用提問策略調動學生,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問答和討論旨在激活學生永久記憶中相關的知識網路,使他們產生閱讀的願望和心理准備。
指導性問題同樣可以“指導”學生了解課文的話題內容和梗概,讓其構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語義圖象,幫助學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機制。由於學生剛開始熟悉課文,並不具備運用課文中語言的能力, 因此,在設置指導性問題時應注意:
1)涉及課文的主題或最重要的事實。
2)回答的語言簡潔,無需贅述。
通常在閱讀前可以用一些設問來激發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或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等等,如:
a. Tom is a good student, he has n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 But, today, he is late. What happened?
b. Uncle John has a magic book, with this book, he has strong magic. But, the book is missing. Who stole the book?
c. Somebody wants to be a teacher, somebody wants to be a doctor, how about Jack? Let’s read.
還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進行一些與閱讀材料相關的調查活動,將調查的結果帶到課堂上來,再與文中的內容進行比較,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生詞的處理則可在導入新課之前,也可在導入過程中帶出生詞。一般沒有必要呈現全部生詞,只需要呈現那些對閱讀理解形成重大障礙的生詞,因為學生很快會在課文的語境中判斷出生詞的准確含義並熟悉它們的用法。況且,通過上下文的線索和詞本身的構成線索確定詞義是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第一次閱讀之前提出指導性問題,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實現對閱讀過程的監控。
二、閱讀中活動
學生在課堂上需要從簡到精多次閱讀語篇,如能在每次閱讀前明確閱讀後完成什麼任務,則可以促使他們更為積極地閱讀,在確認和檢測答案的'過程中獲得有益的體驗。
以六年級下冊有關Zhang Peng’s weekend 的語篇為例,在安排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將課本上讀後檢測部分的“Finish the sentences.”及 “Number the sentences.” 分別作為閱讀任務讓學生讀後完成。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其他活動,如提出 What,Where,How,Who之類的問題讓學生讀後回答;或者要求學生在語篇中劃出有關周末活動的動詞;或者繪制Zhang Peng 當天活動的表格,讓學生重新組織所讀內容並填寫等。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閱讀任務,引導學生用基本的閱讀技能,如觀察語篇的配圖猜測主題並在閱讀中驗證,跳讀找出故事人物里的名字,或快速瀏覽確定故事發生的情景等。
設計閱讀任務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及語篇特點安排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方式,即是自主閱讀、同伴合作閱讀,還是小組合作閱讀;或是以其中一種閱讀方式為主,其他閱讀方式相配合。
將泛讀與精度相結合,尤其是對泛讀技巧加以指導,對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泛讀伴隨的行為是無聲默讀,要學會泛讀還需要了解有關默讀的規范。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強調學生朗讀課文時的語音語調,而忽視對默讀方法的指導,也未給學生留出默讀的時間。對初學閱讀的學生而言,聽錄音朗讀課文能使學生體會語篇的發音,掌握標準的重音和語調,使本文有真實的生活感;教師想強調某一小部分材料時,藉助朗讀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感。然而,朗讀畢竟不是日常交際中常用的語言交流形式,而且朗讀往往會鼓勵學生養成閱讀時出聲或唇讀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在閱讀的高級階段往往會影響閱讀速度。
三、 閱讀後的活動(post-reading activities)
此階段側重於對課文中語言形式的掌握和運用,對文章結構的分析以及文章的第二層次即意圖層次的理解。教師可先組織學生做一些語言形式的基本練習,如本課需重點掌握的詞彙、短語、結構等。練習的選擇和設置應注意語言形式與意義的聯系。然後教師可根據本階段的目的選擇下列口頭和書面的活動形式:
1)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歸納,以及對話題中心、寫作意圖、 作者觀點、態度等的討論。
2)對語篇結構的分析和討論。如是線性結構, 應注意該文的時空順序、主要情節及其發展等;如是層次結構,則可引導學生尋找主題句、分主題句、用於支撐主題的事實等。
3)圍繞課文內容的言語交際活動。如縮寫、改寫、 續寫課文或其中的一段,改寫後的短文聽寫或完形填空,涉及課文內容的記者采訪,課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圍繞作者觀點的正、反方辯論等。
;『玖』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1
一、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他們對英語仍然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對英語充滿了好奇心,也具備一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他們不僅活潑好動,愛聽愛說,而且善於口頭模仿。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對有趣的聽、說、唱、做、游戲、玩、演、視聽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更感興趣。然而,學生自主閱讀的訓練相對缺乏,學生靜下來閱讀的時間寥寥無幾,更沒有時間動筆寫作,當然也就談不上對閱讀或寫作技能、策略、方法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閱讀教學課,語言功能項目是Talking about abilities,話題是Housework(家務勞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water the flowers, sweep the floor, empty the trash,cook the meals,clean the bedroom等家務勞動的英語表達,學生能簡單陳述自己能幹什麼家務活,並詢問對方能幹什麼家務活。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實踐緊密相連,通過閱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行閱讀技能和策略的指導,突出信息的交流和互動,促進聽說技能,發展讀寫技能,在教學中以舊引新,降低學習難度,不斷循環復現,幫助學生積累鞏固,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夠聽、說、讀、寫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I can water the flowers等。
2、能夠聽、說、認讀句子:Mother Goat is ill. We can help her. Just do it.
能力目標:
1、能夠聽說讀寫本課重點詞彙和句型,並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
2、能理解課文大意,從文本中獲取信息,增強對文本的理解、分析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3、能夠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初步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情感態度目標:
1、激發學生勞動的熱情和自豪感,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家長的辛勞,學會在平時的生活中體貼和關心長輩。
2、懂得和同伴交流,合作互助,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文化意識目標:
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環保、洗滌的生活常識。
四、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採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多以理解,分析,判斷,辨析等教學活動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活動設計時本著體驗學習、合作學習、思維學習的教學理念,將語言學習和多種能力的培養滲透到課堂活動和教學任務中,努力為孩子們提供一個不斷感知、不斷探索、不斷提高的成長空間。
五、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flash cards
六、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本課對話內容,能夠聽,說,讀,寫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sweep the floor.
能夠聽,說,認讀句子:Mother goat is ill. We can help her. Just do it.
七、教學難點
1、能讀懂相當難度的文章,並寫出小文章。
2、ill ,just do it!單詞與片語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Warming up
1、Greetings
2、Sing the song
T:what can you do in your daily life? I can do many things, and you? Have you remember the song what can you do? Now Let』s sing the song what can you do.(教師用動作提示,鼓勵學生大聲唱出英語,增加趣味性。)
【設計意圖:簡單親切的問候和歌曲的吟唱,不僅幫助學生迅速地進入英語學習狀態,而且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站起來,運用TPR,使學生動起來,有效地組織英語課堂學習,活躍課堂氣氛,並讓學生復習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T: Great! You』re helpful!
)
(二)Pre-reading
Step 1:激趣啟思,預設鋪墊
① touch and say
教師示意同學任選圖片並用英語表述出來。如:water the flowers, sweep the floor, empty the trash,clean the bedroom.
Step 2:知識喚起,導入新知
① Ask and answer.
T:What can you do at home / at school?
S: ..... (學生可任意回答,如:do homework, study English, clean the blackboard等)
【設計意圖:通過聽指令做動作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師生問答,發散學生思維,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情感交流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為後面的閱讀預設問題做好鋪墊。】
(三)While-reading
Step 1:問題引領,預測信息
① Group work
T:If your mother is ill,what can you do?
If your teacher is ill,what can you do?
(板書句型:What can you do? 讓學生各抒己見)
② Praise and positive reinforcement(教師表揚並肯定學生的做法)
T:You are helpful. / Just do it. / Great!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在預測中鋪墊本課的句型,掃清閱讀的障礙,幫助學生減低閱讀難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起學生探究的慾望。】
Step 2:整體掃讀,捕捉信息
① Watching the video
T:What』s the matter with Mother Goat? Who can help her? Watch the video,please.
② Skimming
③ Sum-up
【設計意圖:觀看課文VCD,視聽結合。然後,預設問題,指導學生快速閱讀(skimming),在閱讀的過程中整體把握課文脈絡,了解本課內容梗概。】
Step 3:問題深入,推進閱讀
Scanning
T:Are the monkey, the rabbit, Zoom and Zip helpful? What can the monkey do? What can the rabbit do? What can Zoom do? What can Zip do? Read the dialogue again.
【設計意圖: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Scanning),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引導學生思考,進一步搜集並獲取具體信息,並劃出關鍵詞,回答相關問題,將閱讀推向深入。】
Step 4: 思維互動,質疑辨析
① Retell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T:Mother goat is ill. She is tired, she can』t do any housework. Who helped her? What can they do? Please retell what happened.
② Discuss in groups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在鞏固語言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關注了情感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關懷體貼身邊的人。】
Step 5:聽讀結合,演練鞏固
① Listen and repeat
② Act out the dialogue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聽錄音模仿朗讀,角色扮演,增強語感。】
(四)Post-reading
Step 1:提供素材,思維拓展
①課件出示poor children 引發學生深思what can you do?
②發揮想像,填寫相關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閱讀和討論,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基本的寫作框架,由填詞到寫句逐步提高,降低了寫作的難度。通過自身和貧苦學生的對比,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關心父母和家人的優良品質。】
(五)Summary
(六)Homework
七、課後反思
《課標》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鞏固語言知識的同時,進一步關注了情感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關懷體貼身邊的人。
為了保證閱讀的基本因素:「Reading for pleasure. 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language.」 我始終以激發學生真實的閱讀興趣和真實的學習動機為目標,通過知識的喚起,知識的獲取,知識的再生,知識的運用將閱讀教學推向深入。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採用不同的形式,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我預設鋪墊,設計「主題論壇」,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熱議,巧妙地帶領學生愉快地走入文章之中,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我引領學生快速閱讀,帶著自己猜測的可能答案去理解閱讀內容,把文字閱讀變為印證活動。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脈絡,理解課文大意,找出關鍵詞和中心句,使學生對文章內容、結構和寫作意圖有深入的了解。然後,我繼續引導學生細讀短文,通過聽、讀、演、練多種感官參與的方式達到鞏固語言的目的。為了提高閱讀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採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支撐,由填詞到寫句逐步提高,根據一定的句法和語言規則,讓學生進行短文再創造的訓練。
這節課的閱讀內容與句型教學部分較為相似,深度不夠,很容易會陷入「炒冷飯」的局面。學生說來說去都是圍繞書上出現的幾個片語打轉,枯燥無比。我設計情景「Mother Goat生病時,我們該干什麼,who can help her,使之能合理運用。
綜觀整節課,我自認為做到了思路清晰,環節緊湊,活動豐富,操練扎實。在情感教育這一塊,來不及呈現學生的作品,可以說是缺少了一點亮色,可謂遺憾。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2
Topic : My family
Teaching aims:
1、Learn these new words and phrases: university, nature, Beijing Opera, be fond of , be strict with,How happy we are!
2、Can understand and read this passage by themselves.
3、Can talk about their own families with these words and phrases.
Teaching Steps:
1、Sing a song:
『If you』re happy』(Ss sing the song and do some actions)
(藉助歌曲開始課堂教學,活躍氣氛。同時選用與本課內容緊密結合的歌曲,也為新知的呈現埋下伏筆,自然導出How happy we are! )
2、Free talk:
Hello,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 can you do?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I see , you are fond of…
Teach: be fond of ( on—fond---be fond of )
What are you fond of ?(I』m fond of…)
(採用Free talk的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以舊引新,在相互問候的同時,自然的引出新知,體現教學的無痕。)
3、Presentation:
(1)介紹father
①.Look , this is my father. Guess, what』s he fond of?
He』s fond of cars.(媒體呈現圖片及句子)
②.Every week he drives his car to Shanghai, because he works in a university in Shanghai. (媒體呈現圖片及句子)
Teach : university(unit---university),read the sentence.
③.He』s a teacher. He teaches English. (Ss read after the T) (媒體呈現圖片及句子)
④.I was his student. He was very strict with me. Now he』s also very strict with me.
Teach: strict(street---strict), read the sentence: He』s also very strict with me.(媒體呈現圖片及句子)
(由Free talk中的be fond of,來猜猜文中父親的喜好,並同時解決有關父親的背景材料,分解文章內容,降低學習難度,但又不打破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同時也不使教學內容零碎呈現,主線直穿文章。)
(2)分段教學
Paragraph 1
①.Now you know sth. about me and my father.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other people in my family? (Yes)
Look, 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show Family)
Qs: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Seven)
Who are they? (They are….)
②.I have a happy family. It』s…… (T make a model, Ss try to retell this paragraph)
Paragraph 2
①. You all have the picture of my family. Look at the passage, read paragraph 2 quickly by yourselves.
②. Let』s play the game: Who』s who? Are you ready?
(生根據每個人的特徵提示猜出文中人物)
③. You know sth. about my family members, but what are they fond of, do you know? Enjoy some video show, then tell me: their jobs and what they are fond of.
(生看錄像,了解每個家庭成員的信息)
④. Ok, let』s finish this form: What are their jobs? What are they fond of?
(生說出每個家庭成員的職業愛好,完成列表)
⑤Listening and comprehension:
You all did a good job. Now let』s listen to the passage, then we』ll make some choices. (生聽錄音,完成選擇)
Paragraph 3
(選擇題最後一題What do they all like?引出):nature
(欣賞大自然風光) nature(picture---nature)
The nature is very_________.
We all like nature, so we often go walking, swimming together.
(媒體呈現句子,生跟讀第三段內容)
We should protect nature. (滲透思想教育)
(對文章採用逐段分析,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圖片、錄像等輔助手段,形象直觀的展現文章內容,變枯燥乏味為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穿插各種題型,幫助學生鞏固理解。)
4、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in four.(以小組為單位自讀課文)
Let』s read groups by groups.(小組分段讀課文)
5、Consolidation:
(1)Here』s some information for you. This is GaoYue』s family. It』s a ….(T 示範)
(2)If you』re GaoYue, can you talk about your family?
(生上台表演,媒體用表格式提供高月一家的信息)
(3)Ok, it』s time for you. This is David』s family, this is Mike』s family. Group 1,2 are David; Group 3,4 are Mike. Try to finish the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y. (生看圖或表格中的信息完成寫作並展示)
(高年級學生有寫的能力,適當的對所學內容進行拓展訓練,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同時寫作也為提高學生對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搭建舞台。)
6、Summary:
Look at my family photo again. In my family, father and mother love me very much. I want to say: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Family
(這句話中的首字母組成了本課的標題,既是對學生思想教育的熏陶,又能對本節課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A family is full of love and joy.
How happy we are! (生跟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