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閱讀不同文體教學
『壹』 淺談幾種主要文體閱讀方法的能力培養
就讀、寫技能而言,《英語課程標准》特別關注對學生文體意識的培養。本文擬從專不同文體讀法能力屬培養的角度對中學英語閱讀方式作初步的探討,旨在拋磚引玉。一、問題的提出「因體讀文」是快速獲取文章信息和准確理解作者觀點、態度和寫作意圖的科學基礎,也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條件。不同的文體其特徵明顯不一樣,其讀法相應有所差異。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文章的文體一般有四種: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現行高中英語教材選用的文章的文體也多樣化。那麼,針對每一種類型的文章到底應該培養學生什麼樣的閱讀方式和思維習慣呢?二、不同文體的特徵、思維方向和讀法研究對於記敘文,作者首先可能交代整個事件及其人物、事件發生的地點和結果,然後記述事件所發生的過程,最後記述事件的影響或人們對它的評價。記人記事必定
『貳』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有哪些
1.老師角色的轉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英語新課程標准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探究、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為此要求老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滿堂灌,填鴨式的方法,進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老師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自己的理念,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首先,老師應該從知識傳授者的身份轉變為知識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把教師從「知識權威」的神壇上拉下來。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根據學生探究活動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幫助。
其次,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老師應具有多學科的、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新的英語閱讀涉及廣泛的科學內容和方法,教師必須對科學、知識等的本質有清楚的了解,對科學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統把握且作為學生學習活動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應該明白在教學中,自己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依靠本門學科知識就能解答的問題,知識的整合性要求教師應具備多學科的、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才能在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引導學生不斷深入。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力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還該明白學習活動的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來確定自己的工作重點。
2.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
新的時代,新的教學要求,不同的學習主題要求老師必須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教學理念,不斷的加強學習。改變過去的傳統的看法。新的,適合不同主體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一半。
(1)發現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從閱讀學的角度來看,積極思考是積極的閱讀必然具備的特徵。發現式思考是指在閱讀活動中極大地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去發現、挖掘,把握文章所傳達的各種信息,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理解。它強化對課文理解,注重學生對課文的自身感悟,使全體學生能夠更容易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啟發學生在閱讀內容中發現問題,並且能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2)運用歸納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達到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並歸納該類文章的特點。運用歸納教學法,更多地關注學生這個閱讀主體,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易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指導學生「讀」「寫」結合。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反之,寫作也必然要求學生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閱讀。將閱讀和寫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應用於寫作實踐中,突出了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措施。教師可指導學生採用閱讀擴寫法、閱讀仿寫法、閱讀續寫法、閱讀改寫法、閱讀縮寫法、寫讀後感及寫內容梗概等幾種方式。
(4)引導學生「讀」「說」結合。讓學生自選喜歡的優美文章或段落,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性閱讀,並在課堂上朗誦或講解。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提高口語水平,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學生的「讀」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體會到了駕馭語言的樂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
『叄』 英語閱讀文章體裁分析
高考英語考試中閱讀理解的文章一般有這樣幾種文體:即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應用文和論述文。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段落組織方式和脈絡層次。
記敘文往往按時間順序展開段落,文章有明顯表示時間先後的詞語。閱讀時抓住時間這條主線,弄清who、what、where、why與how。
描寫文通過細節的描寫以畫面的方式來反應事物的特徵、性質。對這種文章要迅速弄清其主題,主題詞往往出現在各個句子里,貫穿文章的始末;緊圍繞這個主題進行閱讀,找到文章與之有關的信息,並確定信息與主題的關系。
說明文多見於科普文章,用以解釋或揭示事物的狀態、特徵、演變、結果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這類文體的文章,首句往往是主題句,開門見山,說明文章的關注對象:弄清作者的思路和段落組織的方式;把握次要信息及其與主題的關系。
論述文的閱讀難在這種文章處處都滲透作者的個人觀點、態度。閱讀論述文應該從文體的寫作和結構特點入手。
文章的結構往往容易把握,用主題句開門見山。作者往往通過信號詞(signal words或transitional words)和關聯詞(referents)來組織段落、文章。對信號詞的迅速反應和對關聯詞的准確判斷是至關重要的;要特別注意區分作者的觀點與文章里所提到的人物的觀點,同時注意作者所使用的表示贊同、反對等感情色彩的詞彙。
Come on!
『肆』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步驟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步驟
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對廣大英語教學者和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英語閱讀課是整個中學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在英語閱讀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很好地掌握英語閱讀課的基本步驟,並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接受並理解素質教育的理念,並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認知水平。下面是我為大家准備的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步驟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步驟】
一、pre-reading
第一、採用brainstorming的方式。比如在外研社Book3的Mole3,閱讀課是關於自然災害的,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列舉出他們已知的自然災害種類,在學生將幾乎所有知曉的相關種類列舉出來之後,再補充一些他們知道中文但英文不是很清楚的自然災害,如Tsunami和hill slide。接著引入課文:Among all these natural disasters, two of them often happen in the USA, and 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在學生說出tornado和 hurricane之後,我們就開始文章理解的處理。
第二、採用make predications的形式。例如Book 3的Mole 4, 可以讓學生根據標題Sandstorms in Asian Countries進行推測文章講述的內容,學生說文章可能會從亞洲國家沙塵暴多發的國家、它的`危害以及它的預防措施和解決的方法這幾個方面展開,接著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然後討論文章是否和他們預測的一樣,如果他們給文章定一個標題,他們會定什麼標題。通過學生的討論,他們發現文章其實只講了中國沙塵暴的情況並沒有涉及到亞洲其他國家,所以他們認為標題應該定為Sandstorms in China。這從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他們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
第三、採用recognize text-structure和Activate background information的形式。如Book 3 的Mole1,學生根據文章的四個subtitle得知文章將講述歐洲的四個城市是:Paris, Barcelona, Florence和Athens,可以激活他們已知的四個城市的信息再導入文章本身。再如Book 3的Mole 2,討論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異以及發達國家分布的不均衡和發達國家如何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貧困問題,在學生討論如何幫助時導入文章:147個國家領導人開會同意幫助發展中國家脫離貧困,在這個會上提出了一個報告,那就是The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這樣將一些背景知識和文章有機結合,導入也比較自然。
二、while-reading
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根據老師設置不同的任務運用各種閱讀策略(skimming和 scanning)閱讀課文獲取文章主旨和細節,並且設置的這些任務通常和高考題型接軌。設置問題的思路應該是:由簡到難,先主旨後細節,先整體後段落。
常見的教學活動有選擇、判斷、問答、填空、連線、填表、排序、演講、辯論、討論、復述、畫思路圖、標句子結構等。例如在有些段落可以把它設置成語法填空的形式: Ren Jianbo described a terrible sandstorm _____________ he experienced _______ a child in the desert. He said, “ To have been caught in a sandstorm _____(be) a terrible experience.”對於大段的材料,可以設置討論,比如 discuss in groups and give a report to the class。
三、post-reading
通常採取的方式是:summary writing, discussion, interview和project。這個環節是對上面所學內容的一個鞏固,通過一些任務設置可以了解學生一節課下來對文章內容、一些短語搭配、句型和語法的掌握情況,也讓我們自己對於前面的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一個檢查。例如summary writing,有時會給學生一些提示詞讓他們自己寫summary,有時是採用填空的形式,將一些短語或句型挖空讓學生填寫,完成之後我一般會讓學生將這篇summary讀兩遍進一步熟悉文章內容和短語及句型。再如:在第一單元文章講完後,布置學生根據所學內容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挑選四個中國城市向外國人介紹,盡量採用文章中出現的短語和句型來組織自己的文章。學生認真准備,並申請給他們的作品一個展示的平台,讓他們的成果在英語科組學術園地的櫥窗中展示,這也給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學生也很開心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觀摩和欣賞!
;『伍』 【高中英語閱讀課操作】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語言教學,尤其是高中外語教學,不是單純講解單詞、語法的一種機械性的訓練活動,而應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高中英語閱讀課文涉及的題材廣泛、信息密度高、語言知識豐富。它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
一、閱讀教學――培養自學能力
(一)導讀(Pre-reading)
「導」體現的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適當講解與本課有關的背景知識;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進行導讀語言設計。通過"warm.up activities掃除文中可能出現的語言障礙(但有些生詞詞義應該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並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正式閱讀做准備。例如SEFC B 2A Unit 19,The Merchant of Venice。首先,我利用PowerPoint展示了一張莎士比亞的頭像,然後提出幾個問題:
1Who is this man?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3What nationality is he?
4When did he live?
5What did he write?
讓學生思考,對作者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導入課文。
(二)速讀(Fast-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是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搜索式閱讀和跳躍式閱讀(Skimming and Scanning),以獲取有關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然後讓學生回答有關問題,或讓學生做正誤判斷練習,以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察返銷度。
(三)細讀(Intensive 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細節,就課文情節內容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間的聯系或中心思想。對文中尚未教過的生詞和習慣用法、句式,可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猜測、去推斷。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例如:在細讀The Merchant of Venice之後提出問題:Who acted as the judge?Did Bassanio know this?告訴學生,讀的過程中要仔細分析字里行間的意思。
(四)復讀(Re-reading Actvity)
在速讀和細讀的基敗游礎上,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介面或作者評價,鞏固文章的內涵和語言知識點,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步驟既可在課上進行,也可在課後進行。目的是將課內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延伸到課外某個相似的話題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世正三的能力。
二、聽說活動――深化理解和運用
傳統的教學使大多數學生聽得懂、說不出。因此,應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一連串的聽說活動深化對語言的理解,然後開展運用語言的活動,把理解和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單人或雙人活動(Indivial or Pair Work)
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及時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速讀和細讀之後組織學生一人或兩人一組的活動,教師問,學生答,或學生一人問一人答。這能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事實和細節,還可鼓勵學生分析主題句,歸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二)小組討論與復述(Discussion & Retelling)
高中閱讀材料中,有些給出了一系列的數字信息,讓學生按小組圍繞主線的數詞開展討論並造句。有些內容圍繞閱讀課文話題安排了Pre-discussion,Discus-sion or Question。通過討論,教師可以弄清楚學生對有關話題的了解程度,學生也有機會彼此有目的地交談。自由討論會引起他們對即將學習的課文的興趣,還會促使他們猜測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細讀後的復述過程是一個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也是用英語思維的過程,還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細讀後的討論,引導學生就課文中的觀點展開討論,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並闡述理由。有些還可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經驗、看法和觀點,讓他們各抒己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交際活動。
例如:在學完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文後,提出了下面3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
1Why do you think it was not possible for Bassaniot marry Portia without money?
2Why do you think Shylock preferred to take hispound of flesh rather than to accept the money from Bas―sanio?
3What arc the two meanings of「I』11 pay him backwith all my heart」?
通過活動,學生們擁有了更多的談話交流的機會,在談話中,他們互相啟發、共同構思、暢所欲言,不僅使思想更開闊,也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主題寫作――閱讀課的延伸
寫作能力是語言功底的最集中的表現。我們都知道,「讀」是信息的輸入,「寫」就是信息的反饋與提取。「寫」要經過大腦思維的加工、提煉,只有信息的輸入達到一定的量時,信息輸出才成為可能。因此,它是最有效、最積極的學習心理過程。美國作家德爾文・G・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書所編的閱讀課文是寫作素材的散集地,是語言現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題材的示範本。」所以說,在側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應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語篇寫作訓練,即在對課文的內容、詞彙和句式有了較好的掌握以後布置一個稍加變化的主題進行寫作。
例如:我在處理完SEFC 3A Unit 1,That Must BeA Record一文後,讓學生寫有關自己喜歡的或親身經歷的一項極限運動。這種寫作使學生可以避免許多無任何借鑒時可能犯的語病。對學生將來完整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好處。這是孤立分散語言操練形式,如單句翻譯等,比不上的。這個活動可安排學生課後完成。
總之,「讀――聽說――寫」的教學模式符合認知規律。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時刻明確教師只是指導者(guide),不是主宰者(god)。應時刻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歸納,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開發學習能力,保持其學習興趣。當然,容量如此大的課文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合理安排時問,爭取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得到訓練,並促進「Information Transform」(信息轉換),逐步培養、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陸』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 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同時,閱讀理解試題在歷年高考中占很大比重。由此可見,在新課改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仍是擺在廣大中學英語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而在高三總復習過程中,更應注重提高閱讀理解的訓練效率。為此,筆者認為要注重以下幾點: 一、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 在高三總復習的過程中,雖然閱讀理解的訓練一直倍受教師的重視,但學生進步卻不明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後、方法守舊、忽視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只是單一地進行閱讀速度的測試及習題答案的講解是主要原因。教師必須加強英語閱讀教學理論的學習。首先必須認真鑽研《英語課程標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及新高考的閱讀理解命題特點。同時,要有效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策略,自己要先做閱讀策略的學習者。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清楚應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對學生進行何種閱讀策略的訓練,幫助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對閱讀策略進行全面、正確地歸納,從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能力訓練的技巧,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有效閱讀的基礎和保證,提高閱讀速度、增強理解能力需注意以下幾點:
1.集中精力,一氣呵成。一篇文章無論長短,要做到一口氣讀下來。有的同學不注意這一點,閱讀時兼做其他事,左顧右盼,常常半途而廢,這樣便把文章的完整體系讀破了,更談不上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推測、歸納、綜合了。
2.靜讀。很多人提出,做閱讀理解時不應是讀,而應是看,這不無道理。閱讀時嘴動出聲,喉嚨里發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聲音,就會使閱讀速度和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克服吟讀的最好方法是快讀,這樣能使嘴跟不上閱讀速度;也可將手指放在嘴上,強迫它不要動。
3.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克服返讀。合理的快速閱讀是一個人重要的閱讀品質,它可以使閱讀者思想集中,目的明確,在閱讀中不時進行歸納、演繹、對比、推測。返讀是閱讀能力不好的表現,說明閱讀時沒有抓住中心意思,沒有積極動腦,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孤立的單詞上,而對整句、整段的意思把握不清。閱讀時,切忌用手或筆領著去讀,這樣對提高閱讀速度沒有好處。
4.按思維單位來閱讀。思維單位是指每次眼睛停頓時能閱讀的意群,一個思維單位可能是一個名詞短語或一個動詞短語,閱讀時不能逐詞閱讀,應當讓你的識別幅度(視幅)覆蓋一個完整的思維單位。
5.盡量擴大詞彙量。充足的詞彙量是閱讀的物質基礎,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不僅不能很好理解閱讀材料,而且速度也難以提高。
6 「不求甚解」。這是閱讀上的一個重要技巧,指的是只要基本理解就可以了。 有人閱讀特別認真,碰上不認識的單詞都要查詞典,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做,多數情況下,可以從上下文推出新詞的含義。所以,除非關鍵詞,否則沒有必要經常查單詞,破壞閱讀興致。盡量在不查詞典的基礎上讀懂文章,有助於把自己的英語語感訓練出來,沒有必要達到閱讀時每個詞都准確理解的地步。在漢語中,有不少詞彙和漢字的准確含義我們並不很清楚,但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使用,為什麼英語就要必須詞有出處呢?很多人所謂的准確理解英語,並非沒有理解含義,而是要求能用漢語翻譯出來,否則總覺得不踏實,這樣實際妨礙了英語語感的形成,還影響閱讀速度。
二、把握命題趨勢,制定復習計劃 新高考在對考生閱讀能力的考查方面,雖然在形式上有了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 出題還是有章可循的。總的特點是突出對考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加強試題的綜合性、實用性;文章題材多樣化,採用原版英文材料,語言更加地道,並滲透著英語國家一些典型的文化特色;試題提問方式靈活,重視考察學生讀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句子的復雜程度有所提高,重視詞彙量的擴大, 注意新增詞彙;更加重視閱讀量和閱讀速度。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要達到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兩個層次。從題型分析,閱讀主要有綜合概括題、猜詞義題、推理題、細節題和寓意題。認真分析高考命題特點,對於確立復習重點、選取復習材料、把握復習方向起到重要作用。教師應在訓練中讓學生熟悉各種文章體裁,結合不同文體的特點來分析文章的結構, 並注意定期系統地重溫不同文體的結構特點, 為有效地閱讀創造條件。
另外,要更好地完成復習任務,取得滿意的效果,教師應通盤考慮復習內容,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明確每階段復習的目標和採取的措施,盡量減少閱讀方法指導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所訂計劃主要包括「大計劃」和「小計劃」,即每一輪復習的側重點、選用材料及訓練方法,以及詳細至每節課的目標、內容、材料、方法等。 為此,筆者在第一輪復習時,側重對各種文章體裁進行語篇結構的分析、閱讀策略的歸納和運用,適當穿插一些詞彙知識和對帶有復雜的語法結構的句子的講解等,對閱讀速度要求較少,為第二輪復習打牢基礎;第二輪復習則提高讀速要求,要求學生爭取平均5 分鍾左右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及習題, 並保證一定的理解准確度;到了第三輪復習,則要求學生在讀速和理解上全面提高。 三、精心搜集素材,整合教學資料 不少教師在復習過程中抱怨書店裡的參考書五花八門,幾乎沒有一本書裡面的內容是完整的,通常是這本書裡面有幾點有用的東西,那本書里又有一些是這本書里沒有,卻又同樣有用的資料。的確,筆者認為光靠一本參考書就能完成整個高三復習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學的。
《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在茫茫書海中取各書之所長, 精心篩選復習資料, 把最精華的部分選出來展現給學生, 力求做到學生做一題, 教師已做了「十」題,這樣才能充當好學生的指路明燈,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提高復習效率,從而體現出教師的價值。通過綜合各種英語書籍,整理出要引起學生注意的閱讀策略主要有:一是根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方式( 略讀、檢索讀、細讀、泛讀等),調整閱讀速度( 快讀、慢讀等);二是閱讀模式( 「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等);三是「phrase reading」的閱讀習慣;四是確立主旨;五是細節理解;六是推理判斷;七是詞義猜測;八是作者態度和文章語氣;九是信息匹配。 確立了各階段復習重心及主幹後,就需要為「骨」添加「肉」,尋找合適的閱讀材料。由於每階段復習的特點不同,選的材料也應不同。第一階段,為了突出各種閱讀策略,適宜選取短小、精悍、閱讀策略鮮明的文章;而第二階段起,要加強閱讀速度的訓練,參照高考命題趨勢,則應選取與高考難度相當,且閱讀量也相當的各種文體材料或近幾年的NMET閱讀理解題。為了培養學生進行大閱讀量、長時間閱讀的信心和毅力,還應准備好每周不少於一次組織學生在25 分鍾內完成平均詞數在300 至400 的三篇閱讀文章加一篇信息匹配的閱讀材料。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備,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忙而不亂。 當然,要選出最佳的材料,還應集中備課組中各老師的`力量,群策群力,合理分工, 提高備課效率。選擇材料的技巧要選擇有趣的、知識豐富、內容廣博、難度又不高的閱讀材料,這樣不僅可以學英語,還可以豐富知識面,一舉兩得。
『柒』 高考英語閱讀文章的文體分類
高考英語閱讀文章的文體分類
閱讀是一種理解、吸收、鑒賞、評價文章的思維過錯。完成這個思維過程,則需要經過認知、分析、綜合、理解、記憶、感受、判斷等程序。文體類別不同,決定著敘述風格的差異。掌握文體風格,識別文章敘述結構,對正確領悟文章主旨有極大的幫助。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語閱讀文章的文體分類以及答題技巧,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英語閱讀文體類型簡析
高考英語閱讀常見的文體類型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應用文。
[1]記敘文。
英語記敘文以描寫敘述為主,主要描寫人物、事件、地點、或過程。特點是,其主題往往潛伏在字里行間,沒有直接地表白出來;文章主旨要透過體察所揭示的人物、事件來進行提煉。描寫手法大多按時間跨度、空間順序、上下順序來展開。閱讀記敘文體應採取略讀和掃讀的方法,快速抓住文中描寫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去把握文章的連貫性,進而大體上揣測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情感主線。高考閱讀就記敘文設題大多以細節理解為主。
[2]議論文。
英語議論文通常為三段式,即“論點、論據、結論”三部份組成。首先藉助某一現象引出論點,然後通過一定論據從各個層面上加以推理論證,最後得出結論。議論文體主要考查學生對論點及論據的把握。因此,遇到議論文體時,應採取抓主題句的方法來把握文章主旨,弄清作者的觀點。一般來說,作者的論點通常在文章首段被引出,接著是對這一論點的邏輯推理和論證,最後為結論。還應注意的是:在對論點論證的過程中,每一段的首句都是該段的主題句。把握全文論點、弄清論證各段的主題句、理解文章層次、找出中心論點的位置是理解議論文的關鍵。
就議論文而言,其論證的常見結構方式有:
1,總分式 總---分;分----總;總----分---總;
2,並列式 幾個論據之間屬於平等關系;
3,遞進式 幾個論據之間屬於遞進關系;
4,對照式 把兩種事物加以對比,以彰顯其中一種。
[3]說明文。
英語說明文的總體結構通常為三部份,說明對象、說明過程和歸納總結。常見的說明方法:
1,定義與詮釋說明;
2,舉例與引用說明;
3,分類與圖表說明;
4,比較與比喻說明;
5,分析與綜合說明;
就高考英語說明文的閱讀而言,首先要抓住文章說明的要點,也就是要抓住被說明對象的實質性特徵;弄清作者從哪個角度、哪個層面開始說明;並明白文章最後的說明結論。高考說明文閱讀材料通常介紹最新科技、重大成就、生活時尚、流行現象等。了解說明文的寫作手法、說明方法,理清短文結構及段落中心思想是答題關鍵。
[4]應用文。
英語應用文屬於實用型文體,如書信、通知、日記、廣告等。應用文閱讀要注意文中具體細節的把握與理解,弄清作者所傳達的實際信息及表達的具體內容。閱讀時採取速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方法,力求快速精確地查出試題所設置的關鍵內容。
二、英語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高考閱讀理解常見的設題形式有:詞義猜測題、主旨大意題、細節理解題、推理題和推斷題。題型不同,答題技巧也就有差異。下面就不同題型的答題技巧作一點簡分析。
1、詞義猜測技巧。
這種題型要求對文章中的劃線生詞進行詞義猜測。這類題型不僅要求具備一定構詞法,而且也要求對上下文具有比較全面的理解。做詞意猜測時,應注意劃線生詞後面的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通常用來解釋生詞的詞意。另外,還要應注意生詞後的標點符號,如逗號、破折號、引號、括弧都可用於提示詞意。有時,詞意隱藏在全文或某一段中,這就需要把握文段的意境來加以透知該詞的含義。
2、抓主旨大意的技巧。
一般來說,議論文的主旨大意要麼在首段,要麼在尾段。文章主旨位於首段時,其後的段落通常是演繹論證的過程;在段尾時,其前的段落通常是在擺事實、講道理,最後歸納出全文主旨。說明文的主旨也通常位於首段;記敘文的主旨有的位於開首段(如新聞報道、時事經緯等文章的主旨均置於開場白的位置,達到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的效果),但大多數記敘文的主旨隱藏在文章之中,需理清文章脈絡,挖掘文章內涵,把握作者意圖。
3、推斷題型答題技巧。
推理是在既有信息的基礎上得出合乎文章內容的內涵意義,即某一問題、某一觀點沒有直接表述,而寓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要求通過文中信息分析推出某種符合作者思想、符合文章邏輯的內涵意義。推斷則是指通過對文章進行符合邏輯的綜合分析,推出文章未直接陳述的言外之意。推斷題推斷得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正確把握作者潛隱在字里行間的語氣及觀點。
4、細節題型的答題技巧。
細節題型的解答通常是藉助對文中的具體信息的查尋來解決。答題時要採取略讀、掃讀、析讀和精讀的辦法從文中找出問題答案。細節題型多問及時間、地點、人物、數量和特徵等。
;『捌』 高中英語閱讀課有哪些類型怎樣實施
我認為英語閱讀課有這些類型:精讀、泛讀、任務型閱讀等或者按文體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類型.
實施方法:
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相對於記敘類文章而言,說明文比較質朴、平直,行文不會曲折,更不會故意製造懸念,或運用眾多的表現手法.說明文的命題角度和解讀方法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們只有熟悉其命題角度,掌握解讀方備戚法才能做好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說明文主要有以下四種題型:
一、詞義猜測題
說明文中通常會出現一些較新的科技名詞、術語或者較多的人名和地名,這大大增加了閱讀的難度.那麼要想做好詞義鏈扒猜測題,我們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解題技巧:1、返回原文,找出該詞彙出現的地方;2、注意結合上下文,理解該詞的意思;3、根據同一篇文章中的其他信息來幫助判斷.如:同位語、下定義、解釋、舉例、同義詞、反義詞以及標點符號(如破折號、冒號都表示解釋和說明)等.
二、細節理解題
說明文中的句子結構較復雜,但試題相對棚滾昌簡單,因此細節理解題是說明文的重要題型.
解題技巧:根據題干或選項中的線索詞回到原文中,找到相關句,與選項相比較來確定答案.
三、主旨大意題
考查考生對於文章基本觀點和闡述說明的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解題技巧:1、把握邏輯結構;2、抓准主題句:注意首段、各段第一句話以及全文末句等是主題句常出現的地方;3、概括段落大意.
四、推理判斷題
推理題有幾種類型,分別是知識推斷、數字推理和邏輯推理、它主要考查考生理清上下邏輯關系的能力,並進行有關的判斷、推理和引申,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或態度等.
解題技巧:最先排除選項中最不可能的答案,然後注意推理時把握就近原則.推理必須以文章內容為依據,千萬不能脫離原文,憑空臆斷.
記敘文的閱讀方法
記敘文是一種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記敘事件發生過程的文章形式.記敘文的種類很多,高考中多見故事、傳記、史地知識介紹、新聞報道等.對於前三者,應注意找出主要人物、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情節、最後結局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的含義.對於新聞報道,則要搞清時間、地點和數字.
記敘文的常見題型有細節理解題、主旨大意題、推理判斷題和詞義猜測題等.
議論文的閱讀方法
議論文命題方式多為觀點辯論題、細節理解題、推理判斷題等.做推理題時要注意:如果題目要求你推理,短文中已明確敘述的事實不能作為答案,答案必須是短文中沒有直接提到的,但根據短文內容,通過邏輯推斷可以得出的結論.
總之,做好議論文類的閱讀理解,把握文章的結構是關鍵.解題時一要抓住作者的觀點,二要理清說明論點的論據.特別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當問及作者的看法、觀點與態度時,不要誤以為是在問你的想法,不能把自己的觀點當作作者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