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學與英語閱讀
1. 支架式教學模式有哪些
五大教學模式概念:構建主義,元認知,支架式教學……
文字金銀島
2019年08月14日 · 國際市場營銷經理
學習是每個人一生必經歷的一件事情。它時時刻刻陪伴著我們。對於學習和教學的理念,作為好學的天才,我們也應該要做個明白,我們需要去認識這些模式的理念,幫助我們認識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正在使用額教學模式。有哪些教學模式呢?
一些關於學生和教育環境思想的專業名詞有:構建主義;元認知;支架式教學;任務與學生之間的最佳錯位性;形成目標時專家行為的角色。
構建主義:這個概念表述了教育是一種缺失方向的混合體,他一方面強調的是教學,另一方面強調如何讓學生共同學習重建當前的知識,學會探究並培養學習的能力。簡單地說,教師要直接傳授知識給學生,還要教他們如何學習知識。
構建主義有多重形式,其源於早期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開拓了關於自然知識以及人們如何去建構知識這些領域,杜威是20世紀這一項研究領域的主要代言人,俄國心理學家維果茨基也對此予以關注。
構建主義包含了兩個方面。首先,學習就是構建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大腦存儲信息,組織信息,同時修訂先前的思想。學習並不是簡單地吸收新知識,觀點和技能的過程,而是重新建構新材料的過程。其次,思想與生俱來。孩子們學習文化,尤其是存在於家庭和社會中的文化知識。構建主義者認為,知識和文化一樣,不僅可以由教師和家長傳輸給學生,而且兒童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信息的反饋也會獲得知識。
元認知理論:元認知與構建主義相關,連接點即為大多數有效學習者能夠逐漸意識到他們是如何學習的;他們拓展學習的方法,並對過程監控。換言之,他們在學習策略上強調「執行控制」而非被動地對環境做出反應。
支架理論--互動式的閱讀理解式教學:互動式教學主要針對於聽力和閱讀理解的教授過程,在這里,理解力被看成是一種探究者解決問題的過程。閱讀方面的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對課外知識思考和理解的能力,提高他們作為探究者合作學習的能力。
最近發展區:教學最具有挑戰的一個方面就是制定出讓學生通過努力達到又不超越學生實際掌握能力的目標極限。有時我們會遇到十分棘手的任務,而有時我們學習的課程則輕而易舉。因此教師面臨的挑戰就是創設一個能夠吸引學生前進而不是阻礙學習進程的環境。
確定一個班學生的平均智力和情感水平處於哪一個成長發展階段比尋找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更加困難。在對學生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有幾種理論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在構建主義中,維果茨基使用了「最近發展區」這個術語來表示對學生發展水平問題的理解,並根據學生的水平認知任務,創設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環境。我們還可以用皮亞傑的理論來了解學生的發展階段,創設一種既有利於學生成長又沒有負擔的環境,從而使學生充分活動。
選擇目標時專家行為的角色:所有課程領域的學習都可以利用專家行為幫助確立目標。例如:在閱讀方面我們可以研究專家型讀者怎樣理解文章,辨別單詞,深入理解主旨,構建詞彙,然後,通過課程安排來幫助學生形成這些能力;在寫作方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研究作者如何確立題目,介紹主題和安排人物角色,組織句子,等等,准備學習寫作的一年級可以利用圖畫書上的題目來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題目;在社會研究方面,學生可以利用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和其他社會學家所使用的方法收集和組織來自社會團體,鄰居和社區等渠道信息,還可以通過使用社會專家不同的概念來比較不同的群體。
總之,我們從構建主義出發,我們應該盡可能少地把學生當做信息的接收者,而應該盡可能多滴把它們看做知識的構建者;從元認知理論出發,我們應該把學生看做知道如何學習,如何創造更多學習策略以及如何運用學習策略意識的個體。從支架理論出發,我們將自己的工作理解成研究學生的反應,不斷提高他們各方面的技能,包括對行為的元認知理解。從最近發展區理論的視角出發,我們應該通過適度超前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工作去吸引他們向前發展。從專家行為概念的視角出發,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目標。
2. 對於大班繪本閱讀中支架式教學,怎麼做才好呢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是非常看重的,現在有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需要被迫接受到各種各樣的知識,而在孩子們還沒有一定能力去學習的時候,老師總會給他們進行一些繪本教育,通過有趣的繪本閱讀,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理解與認識了解到大人想讓他們知曉的東西。
其次,要給孩子看圖猜測的過程,孩子在看繪本的時候並沒有辦法直接理解到圖片中的含義,所以這個時候老師一定要給充分的表現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想一些東西,有一個可發揮的想像空間。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但是盡量少一些,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產生對自我的認可。
孩子的自主閱讀是一個自我建立的過程,所以一定要通過引導式的建立,而不是強迫性的,老師一定要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給予孩子適當的支持,同樣家長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