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國內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國內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發布時間: 2023-08-21 21:56:57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理論 現代閱讀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和信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英語學習者要掌握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的完整的系統知識,閱讀是最重要的有效途徑。中小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在聽說讀寫全面訓練的基礎上,要「側重培養閱讀能力」。《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得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搭局力。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是在自下而上模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閱讀教學重視詞彙知識和語法的講解和傳授,輕視語用能力的培養,過分拘泥於字、詞、句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語篇層次的教學。課堂上過分強調教材及教師的權威,忽視學習者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學了十幾年英語仍然不能夠有效地閱讀外文書,很多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教學大綱的要求相差甚遠。現代閱讀理論對找出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對策,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大有裨益。

二、三種閱讀模式理論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閱讀理解過程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並且提出了一些較為正式的閱讀過程模式。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以下三種閱讀模式理論。

1自下而上模式(Down-up Model)
高夫(Gou小)於1972年提出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用以描述從看到文字元號到理解文字意義為止的整個閱讀過程。該模式強調把材料作為信息輸入,閱讀者從字母和單詞的辨認開始,不斷進行信息組合,完成閱讀活動;但是忽略了一系列影響閱讀過程的語境因素,把閱讀過程當作一種純粹的語言知識的應用活動。

2自上而下模式(Up-down Model)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Goodman(1967)和Smith(1971)提出了一個心理語言學的閱讀模式,稱為「自上而下模式」。該理論強調高層次閱讀過程對低層次閱讀過程的絕對指導作用。上世紀80年代後期,這一模式受到相互作用模式的挑戰。

3相互作用模式(Interactive Approach)
1977年,美國人工智慧專家魯梅哈特(D.E.Rumelhart)發表了「Towards all Interactive Modal of Reading」一文。這種閱讀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強調閱讀理解既是語言文字的處理過程,又是閱讀者已有背景知識的運用和處理過程。
此外,圖式閱讀理論(schema Theory)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圖式理論這一心理學的概念是由魯梅哈特等人提出的。該理論認為,圖式是人頭腦中存在的知識單位,是人們已有的各種知識的總和以及與此相聯系的認知格局和模式,是對過去體驗和反應的一種能動的結合。閱讀理解實質上就是閱讀者利用自己的圖式對閱讀材料進行的一種積極思維過程,是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被激活的背景知識與閱讀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圖式理論從認知的角度去探究閱讀過程的本質,從根本上改變了把閱讀教學視為單純的認詞釋義的傳統模式,對閱讀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閱讀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結合上述閱讀理論,反思目前的教學現狀,高中英語教師茄枝岩在閱讀教學中須將知識教學與篇顫御章結構、文化背景的教學融合在一起,並開展閱讀技巧、閱讀策略等方面的指導,用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加強詞彙教學,提高詞彙教學和詞彙學習效率
根據交際法的觀點,教師要教給學生相當數量的認知詞彙(recognition vocabMary)和應用詞彙(proction vocabulary)以保證學生能夠參加交際活動。要教給學生多少詞彙,新課程標准作了明確的規定。這兒談到的recognition vocabulary實際上就相當於我們所說的理解詞彙,proction vocabulary就是我們所說的掌握詞彙。分清要求,區別對待,有利於教師在詞彙教學上避免盲目性,加強針對性,既要學好基本詞彙以保證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也要學到認知詞彙以保證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和交際活動的需要。

2認知閱讀策略的重要性,開展閱讀策略教學
閱讀策略指閱讀者為了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採取的某種手段或方法。《英語課程標准》對閱讀策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能進行獨立閱讀,有選擇、有效地使用參考資源。此外還提出了「能根據閱讀目的和文段的不同,調整閱讀速度和方法」等基本要求。大量研究表明,運用閱讀策略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開展閱讀策略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採取不同的閱讀策略應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進行閱讀。常見的閱讀策略有:
(1)略讀(Skimming Reading)
略讀又稱大意閱讀,就是迅速閱讀以獲取全文的大意,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略讀時,只需要讀一些選擇的句子,以了解文章大意。也可以讀斜體詞、劃線詞、文章的標題或副標題、釋義等,無須讀每個句子。
(2)跳讀(Scanning Reading)
跳讀是另一種快速閱讀方法。我們通常採用瀏覽的方式以求迅速地查找出某一具體的細節或信息,如時間、日期、號碼、人名、事件等。為達到理想的瀏覽效果,我們事先應十分清楚自己所想要查找的是什麼或哪些東西,在瀏覽過程中,我們應把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這些搜尋目標上,不受無關內容的干擾。
(3)細讀(Careful Reading)
細讀由稱研讀(Study Reading),其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的細節。為了透徹領會文章的主旨,必須弄清有助於發展或論證中心思想的重要事實或細節。這些事實或細節能使我們更深刻地領會中心思想。它們可能證明一個論點或者表明各種觀點之間的關系。
(4)評讀(Critical Reading)
評讀要求我們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觀念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以及寫作技巧進行分析和評估。它實際上也是閱讀者的一種再創造的思維過程。

3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
所謂閱讀技巧,也就是在理解和鑒賞某一閱讀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Barter(1968)認為,閱讀技巧主要有五種:(1)理解字面的意義;(2)能對材料要旨進行重新組織;(3)推理能力;(4)評價;(5)欣賞。在這些閱讀技巧的培養中,開展某些需要創造性思維的閱讀活動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的培養尤為重要。如用英、美人的邏輯思維方式進行閱讀和思考,進行推測,猜測大意,總結文章中心主旨,進行改寫、重述,選擇概括性或細節性閱讀,寫讀書日誌等。提高閱讀速度則是以上深層閱讀技巧和方法的基礎和保證。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利用略讀和跳讀等閱讀策略,進行閱讀速度的訓練。

4加強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重視學生文化背景 知識的積累
文化背景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對信息的接受和對文章的理解。有的學生對英語知識掌握得很好,有時卻仍然看不懂文章。Alpteken(1993)認為英語學習中對英語文化掌握得越充分扎實,就越有利於學生把握英語語言技能。2001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准》明確了「把文化意識的培養作為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要求,充分肯定了文化教學在中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從而積累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非常必要和重要。實際教學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充分認識交際文化和文化差異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是教會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文化與人類社會活動的語言發展密不可分。同時,文化和語言有時相互聯系,離開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對一種自然語言所負載的文化意蘊及多層次背景有相當的了解,是成功習得這種語言的必要條件。
(2)加強課文閱讀教學中跨文化信息的輸入
要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就必須重視跨文化信息的輸入。教學過程要堅持介紹文章作者生平、故事和事件文化歷史背景及其他相關文化背景知識,解釋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理解困難的句子。這些努力會對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感受文化差異,消除閱讀障礙有很大的幫助。另外,我們現在的高中英語教材中就有大量的有關西方文化的內容,教這些課文就是一種直接跨文化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聯系,補充一些與課文相關而課文沒有提及到的知識,甚至可以與母語文化中相關內容進行比較,使學生對同一個主題文化有更全面、系統的認識。
(3)重視文化差異背景下台理邏輯思維的訓練
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在進行閱讀英語文章時,常常會不知不覺將本民族的文化或習慣套用或強加到所學語言當中,從而產生理解上的偏差。學生可能認識一篇文章中所有的詞語,也能夠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但是就是不解其意,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西方國家文化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應抓住一些典型閱讀材料進行分析,使學生適應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環境,培養正確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4)在閱讀教學中發掘詞彙文化意向和文化涵義
詞彙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足夠的詞彙量是成功閱讀的前提。詞彙的「量」固然重要,但對詞彙的「質」的要求不可忽視。漢英兩種語言有各自不同的語用功能和語義結構,閱讀中對一個詞僅憑字面理解產生的偏差可能會導致對文章某一個事實或現象的誤解。讓學生熟悉那些和漢語相應詞彙有不同文化內涵或外延的英語詞彙,這對於閱讀理解層次的提高大有好處。

5擴大閱讀量,進行課外閱讀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僅靠課堂上的45分鍾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還得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其中比較好的方式就是閱讀英文報紙。英文報紙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有:(1)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2)培養學生英語審美能力;(3)培養學生對詞語的知覺;(4)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了確保課外閱讀的效果,可以要求學生閱讀後寫讀書筆記,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
總之,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養成每天閱讀英語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閱讀策略、技巧、方法,參照不同文化背景和語境中語言的運用,在潛移默化中,你會感覺到你的英語閱讀能力在逐漸地提高。

(責任編輯劉永慶)

㈡ 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英語閱讀課

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教英語閱讀課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大綱》 英語閱讀課 教學模式 進入高中以後,英語閱讀課是每個單元教學的重心。我們經常可以在教室中看到這樣的教學模式:先教生詞,再講語法,逐句講解,朗讀背誦,大量模仿,彷彿閱讀課文只是為了掌握詞彙和語法。新的高中大綱強調: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也就是說,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而且要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同時掌握一些閱讀的技能技巧。現在我們正在使用的牛津譯林版新教材閱讀文章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知識點多,用以往的老教法來教新教材,顯然是行不通的。那麼面臨著新課程改革下的更富有挑戰性的英語閱讀課,我們應該怎樣有效地組織教學呢?我根據一輪教過來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幾點教學體會。一、精心備課,並充分發動學生,做好課前的准備 1.尋找背景知識介紹等相關的補充素材。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篇文章總會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立場觀點。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的方式等各方面的知識了解,將有助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增強跨文化意識,減少閱讀障礙。2. 吃透課文,精心准備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教師在教完幾個單元後,便以為掌握了閱讀課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參,不查資料,不作教學設計,步步照搬老模式。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題材不同,體裁各異,閱讀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教法。我們同樣也可以發現,有不少有經驗的教師,教學過程銜接有序,教學目標明確,方法得當。有的在上課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設計一個表格,或畫一幅圖,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並以此為線索,組織學生復述或復習課文。雖然他們的課看似上得很輕松,但課前卻作了大量的准備。因此,在教課之前,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是教好閱讀課文的基礎。3. 預習指導。牛津譯林版教材閱讀文章考慮到中學階段的基礎性,為學生以後的閱讀作準備,所選擇的材料包括各種題材和體裁,具有內容新、時代感強,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指導學生預習課文,不僅有助於學生課前了解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而且能使他們發現問題,提高興趣。二、教學模式1.速讀(Fast-reading) 採用自上而下模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閱讀理論模式。按這個模式,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章,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由於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採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採用自上而下模式正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採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填圖表等檢測形式來檢測學生的理解。例如:牛津英語模塊八第三單元閱讀課文「Visiting the masters」,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後,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Which countries has Li Ming visited on his trip? 2. How many days did they spent in Paris? 3. Where are they going next?2. 細讀(Intensive 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細節,就課文內容情節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間的聯系或中心思想。對文中尚未學過的生詞和習慣用句式,可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猜測去推斷。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1)、細讀課文。可採用全文閱讀,逐段閱讀,合段閱讀等閱讀方式。(2)、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討論題、選擇題等檢測形式。(3)、閱讀析評。可採用學生發言、教師總結或師生一起討論歸納等雙邊活動形式。3.復讀(Re-reading activity)在速讀和細讀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或作者的思想,鞏固文章的內涵和語言點,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步驟既可在課上進行,也可在課後進行。目的是將課內所學到語言知識延伸到課外某個相似的話題中,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完成」Visiting the masters」閱讀後,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As students,what can we learn from Van Gogh』s life experience? 2.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shouldn』t we do while visiting the art museums? 三、強化練習,不斷鞏固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提高閱讀技能的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精心挑選和補充閱讀理解訓練題型對學生加以訓練,課外閱讀也是提高學生詞彙量和閱讀量的有效途徑,教師可為學生介紹一些英文方面的報刊和讀物,鼓勵學生用英語寫日記、辦簡報等活動。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閱讀技能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上好閱讀課,既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即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達到既定目標,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通過將閱讀策略與技能培訓、思維訓練相結合,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變得更聰明,同時又可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進行閱讀課文教學,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參考文獻:1.《高中英語教學大綱》2. 杜萍.「高中英語閱讀策略與教學方法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年第四期

㈢ 【高中英語閱讀課操作】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語言教學,尤其是高中外語教學,不是單純講解單詞、語法的一種機械性的訓練活動,而應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高中英語閱讀課文涉及的題材廣泛、信息密度高、語言知識豐富。它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

一、閱讀教學――培養自學能力

(一)導讀(Pre-reading)
「導」體現的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適當講解與本課有關的背景知識;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進行導讀語言設計。通過"warm.up activities掃除文中可能出現的語言障礙(但有些生詞詞義應該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並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正式閱讀做准備。例如SEFC B 2A Unit 19,The Merchant of Venice。首先,我利用PowerPoint展示了一張莎士比亞的頭像,然後提出幾個問題:

1Who is this man?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3What nationality is he?

4When did he live?

5What did he write?
讓學生思考,對作者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導入課文。

(二)速讀(Fast-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是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搜索式閱讀和跳躍式閱讀(Skimming and Scanning),以獲取有關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然後讓學生回答有關問題,或讓學生做正誤判斷練習,以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察返銷度。

(三)細讀(Intensive 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細節,就課文情節內容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間的聯系或中心思想。對文中尚未教過的生詞和習慣用法、句式,可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猜測、去推斷。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例如:在細讀The Merchant of Venice之後提出問題:Who acted as the judge?Did Bassanio know this?告訴學生,讀的過程中要仔細分析字里行間的意思。

(四)復讀(Re-reading Actvity)
在速讀和細讀的基敗游礎上,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介面或作者評價,鞏固文章的內涵和語言知識點,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步驟既可在課上進行,也可在課後進行。目的是將課內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延伸到課外某個相似的話題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世正三的能力。

二、聽說活動――深化理解和運用

傳統的教學使大多數學生聽得懂、說不出。因此,應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一連串的聽說活動深化對語言的理解,然後開展運用語言的活動,把理解和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單人或雙人活動(Indivial or Pair Work)
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及時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速讀和細讀之後組織學生一人或兩人一組的活動,教師問,學生答,或學生一人問一人答。這能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事實和細節,還可鼓勵學生分析主題句,歸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二)小組討論與復述(Discussion & Retelling)
高中閱讀材料中,有些給出了一系列的數字信息,讓學生按小組圍繞主線的數詞開展討論並造句。有些內容圍繞閱讀課文話題安排了Pre-discussion,Discus-sion or Question。通過討論,教師可以弄清楚學生對有關話題的了解程度,學生也有機會彼此有目的地交談。自由討論會引起他們對即將學習的課文的興趣,還會促使他們猜測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細讀後的復述過程是一個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也是用英語思維的過程,還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細讀後的討論,引導學生就課文中的觀點展開討論,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並闡述理由。有些還可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經驗、看法和觀點,讓他們各抒己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交際活動。
例如:在學完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文後,提出了下面3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

1Why do you think it was not possible for Bassaniot marry Portia without money?

2Why do you think Shylock preferred to take hispound of flesh rather than to accept the money from Bas―sanio?

3What arc the two meanings of「I』11 pay him backwith all my heart」?
通過活動,學生們擁有了更多的談話交流的機會,在談話中,他們互相啟發、共同構思、暢所欲言,不僅使思想更開闊,也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主題寫作――閱讀課的延伸

寫作能力是語言功底的最集中的表現。我們都知道,「讀」是信息的輸入,「寫」就是信息的反饋與提取。「寫」要經過大腦思維的加工、提煉,只有信息的輸入達到一定的量時,信息輸出才成為可能。因此,它是最有效、最積極的學習心理過程。美國作家德爾文・G・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書所編的閱讀課文是寫作素材的散集地,是語言現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題材的示範本。」所以說,在側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應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語篇寫作訓練,即在對課文的內容、詞彙和句式有了較好的掌握以後布置一個稍加變化的主題進行寫作。
例如:我在處理完SEFC 3A Unit 1,That Must BeA Record一文後,讓學生寫有關自己喜歡的或親身經歷的一項極限運動。這種寫作使學生可以避免許多無任何借鑒時可能犯的語病。對學生將來完整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好處。這是孤立分散語言操練形式,如單句翻譯等,比不上的。這個活動可安排學生課後完成。
總之,「讀――聽說――寫」的教學模式符合認知規律。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時刻明確教師只是指導者(guide),不是主宰者(god)。應時刻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歸納,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開發學習能力,保持其學習興趣。當然,容量如此大的課文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合理安排時問,爭取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得到訓練,並促進「Information Transform」(信息轉換),逐步培養、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㈣ 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有哪些

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有哪些

談英語閱讀教學與寫作能力培養的結合:閱讀文教學側重於閱讀理解能力和英語文化素養的培養與提高。這與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並不是孤立分開的,將兩者結合,在閱讀中學習寫作,在學習寫作中掌握閱讀的有效方法。

一、介紹文章背景法

背景知識的介紹可加深對材料的領悟,也滲透了德育教育,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學生會更加明確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逐漸擺脫漢語思維的習慣。

二、整體教學法

是指從整體角度上抓住文章的結構、主旨、中心思想。實施時可以抓中心、標題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縱觀全文結構和內容,了解常見的寫作模式,從而應用到寫作訓練中。選取各類代表性的文章運用整體教學法讓學生掌握各種文章的結構,內容,主旨,這樣,學生會知道這類文章的寫作模式,如什麼樣的句子是表現主旨、結構、中心思想,通常放在什麼地方等,寫作時加以運用這點,寫出的文章便有了優秀文章的雛形。

三、段落提問教學法

是通過一些細節和整體的提問使學生掌握相關信息。把這種教學的成果可應用到寫作訓練中。不斷的提問能促使學生在寫作之前考慮相關知識,從而使文章內容更充實,細節更完整,重點更突出。

四、線索教學法

尤其針對於記敘文。其包括的內容有:個人經歷、文學傳記、新聞消息、歷史文獻及講述故事的小短文、小說之類。閱讀時應抓住幾個要素5w+h (who、when、where、why、what、how)或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順序。這時,可對相應的`寫作題進行訓練。多多對以5w+h 開頭的特殊疑問詞提問可以培養學生寫作時注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注意的問題。

五、討論教學法

老師要善於設疑並正確引導,讓學生分成組,站在不同的立場闡述觀點。運用這種方法,寫作時能開闊寫作視野,對問題的討論能更全面,當然寫出的文章更具有可讀性。如關於smoking,可以設立一些可討論的問題:Do you like smoking? Why orwhy not? 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辯證觀及自由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創造性。

同時,還要總結閱讀中的慣用法、成語、習語、口語表達,加強學生聽、讀課文,根據材料用自己所學進行總結、歸類、分析。

;

㈤ 怎樣進行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

怎樣進行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浪潮的興起,如何適應改革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閱讀課教學,是英語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從教學准備的有效性、教學實施的有效性、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以及教學反思的有效性四個方面,就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初步探討,以求更有效地運用閱讀這一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關鍵詞] 有效教學教學准備 教學實施 教學評價 教學反思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課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歷來受到重視。《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任務主要有兩個:第一,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訓練,培養其閱讀理解能力;第二,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的語言知識,提高其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發現在經過大量的閱讀教學之後,學生的閱讀水平依舊提高很慢,時間的投入與效果的產出不成正比。因此,教師們就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即: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 教學准備的有效性
教學准備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學准備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是一個決策者、創造者,而不僅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所以教師在教學准備時,必須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1.認真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准備的基礎。例如,在解讀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時,教師要把握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英語在世界上的發展情況。教材安排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僅在於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的發展,學習說明文的結構,更重要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2.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有效教學准備的核心。以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為例,教師在認真解讀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Teaching aims 教學目標
①Knowledge aims 知識目標
a.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include, international, native, modern,culture, actually, vocabulary, rapidly, play a role in
b.Important sentences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②Ability aims 能力目標
Develop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 .
③Emotional aims 情感目標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English language and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so as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學重點
①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②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教學難點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ummarizing an article.
此外,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是有效教學准備的另一個重點,其中的合作探究活動更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它可以引發學生對英語發展的一些思考,讓學生大膽發揮想像力,暢所欲言,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課前的教學准備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師在教學實施之前,必須要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有效地設計教學活動。
二、 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教學准備是基礎,而教學實施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亦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激活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大量研究表明,一個低效的閱讀者很難對所閱讀的材料產生興趣,更談不上喜歡,其結果就是閱讀量很小,閱讀量小反過來使其在今後的閱讀中很難理解相關材料,對材料的不理解又使他失去了繼續閱讀的興趣,這樣便形成惡性循環,反之則能形成良性循環。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還可以使其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這種知識的積累又為其以後閱讀活動中背景知識的激活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激活背景知識的策略有很多種,比如,使用網路視頻或圖片資料,敘述與主題相關的故事,辯論法,提問法,小組討論,預測課文內容等等。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1的閱讀文章摘自《安妮日記》,對於剛剛升上高中的中國學生來說,閱讀這樣一篇英文原著還是有相當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估計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困難。因此,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使用網路視頻和圖片資料向學生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及當時猶太人的悲慘命運,這樣學生就能從時代背景出發思考安妮所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再學習本課的文章,就不難理解安妮當時的心境和為什麼將日記視為自己的朋友,從而深刻地領悟安妮日記的內涵。
2.教學輔助工具的有效運用
①科學設計表格
閱讀是一個接收信息、加工信息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採用表格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提取具體信息、組織信息、整理信息,並讓學生發表見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表格:

Paragraphs

Main ideas

1The spread of English in the world

2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in spite of differences

3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4English is spoken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second language in Africa and Asia.

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經過討論、小組合作找出各段落的主題句,然後在各段中找出支持這些主題句的論據。或者也可以以填空題的方式讓學生完成該項任務。總之,學生在完成這張表格之後,就對文章的脈絡結構了如指掌了,對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可見,表格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於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思考、討論和其它相關活動,使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科學設計表格有助於提高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②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英語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呈現色彩繽紛的圖像和畫面的現象越來越多,甚至還呈現電影片斷等生動的動畫影像,產生了極其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NSEC Mole1 Unit1的閱讀文章《安妮日記》時,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將德國法西斯殘害猶太人的電影片段及圖片資料呈現給學生,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們便能牢牢地記住了這段歷史,在感受外國歷史的同時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的課堂教學怎麼會不高效呢?
③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增強閱讀教學效果
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沒有交流那我們學的就是「啞巴英語」。為此,教師在閱讀課堂上要給學生創造豐富的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做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同時也能增強閱讀的教學效果。那麼又該如何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呢?方法當然有很多種,比如說我們最常用的討論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學們的思維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時,在學習完課文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學生們分成四人一小組,討論該問題,討論結束後,由該小組的組長向全班同學呈現小組討論的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學生們把課文里學到的一些表達方式運用起來,加深了印象,並且在互相討論時,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盡最大努力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用各種方式,給學生多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④巧妙滲透情感教育,高效提高閱讀水平
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教於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是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4的閱讀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講述的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發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地震。教材設計的目的是在訓練學生閱讀技能的基礎上,讓他們了解地震的有關知識,學習在地震或突遇的災難中如何自救、救人。文章的主題有利於培養學生逃生的基本常識,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教師可以此為教育契機,組織學生討論「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What should we do ?」,引導他們談談地震前可能發生的一些異常現象及如何提前做好准備。這樣,融德育於教學之中,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逃生教育。
三、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評價是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構建課堂交互活動的重要保障。恰當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深受鼓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根據「新課程標准」的要求,教師在教學評價時要自始自終,要適時,要堅持公正、全面、科學的原則,堅持以正面表揚和激勵為主的原則,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要有益於保護並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護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交互活動有序地開展和進行。同時,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多彩,方式要多樣,可以用表情、手勢和眼神等來代表語言。當學生表現較好時,教師可以用以下評語:I think you deserve the highest praise. / 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 / Your presentation is wonderful. 當學生活動不太順利時,教師可以說:Don』t worry.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 That』s better than I could do./ There』s nothing to feel discouraged about. 當學生缺乏參與活動的勇氣時,教師應如此鼓勵:Cheer up, boy! / We feel you should go ahead. / You have our whole-hearted support.」 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此,注重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也是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教學反思的有效性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
一節課上完,總有成功之筆和失敗之處。教師可以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感受深刻的、達到預期效果的、好的做法及時地記錄下來,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而對於那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要分析其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地記錄下這些成功和失敗之處,進行取捨,使之成為日後教學的指導和借鑒。
總之,閱讀教學是整個高中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已經興起,如何適應改革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閱讀課教學的嘗試和探討,是廣大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待我們去實踐,去創新,去積累,長此以往,聚沙成塔,必有收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2、席玉虎 《名師說課》 山西太原書海出版社 2005年
3、高慎英 劉良華 《有效教學論》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中小學外語教學》 北京《中小學外語教學》編輯部 2006年

㈥ 怎樣上好高中英語閱讀公開課

怎樣上好高中英語閱讀公開課

一、 評價一節英語課是否一節優質課,本人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衡量:(一)課堂過程有沒有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和《英語課程標准》的原則.1.教學中有沒有體現到教師幫助學生學好「共同基礎」和滿足「不同需求」.2.有沒有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3.有沒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4.有沒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5.有沒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到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進步,學習態度和參與程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二)課堂有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CAI課件進行教學活動.《英語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而多媒體CAI 課件教學則有三點優越性:1.符合推行素質教育的要求.2.符合教學評價原則.3.符合教師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是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先行者,必須「與時俱進」.因此,一節優質的英語課應該科學合理地使用電腦課件.(三)課堂准備是否充足,內容是否充分,節奏感是否強,是否高效輕松.(四)教學與應試是否達到和諧統一,即學生專業上是否有收獲,能力上是否有提高.二. 怎樣備好一節優質課.1.「吃透」教材,蒐羅教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備課應是以每個Unit 為單位,在集備之前每個教師都應先自行通讀單元的全部內容,找出重點、難點.蒐羅同步的Language Power 練習,以及如《English Weekly》等教輔資料上的內容,以便做到集備時的心中有數,上課時就會胸有成竹,有的放2.集體備課,網羅篩選. 集體的智慧是驚人的,三個臭皮匠可賽諸葛亮,世界指明快餐業麥當勞和肯德基的成功和穩步發展是因為裡面有一批專門負責市場研究與拓展的智囊團出謀劃策的結果,一個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備課也一樣,必須有同備課組的成員一起動起來,眾說紛紜,各抒己見,自己才會括然開朗,如獲珍寶.但也必須對各教師的教學建議作出適當的篩選和整合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3.廣泛蒐集素材. 隨著時代的步伐,學科間的縱向橫向聯絡不斷緊密,對學生和老師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英語科的涉及范圍更是天文、地理、生活、工作、政治等各個領域.《高中英語標准》明確提出「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必須有一定的素材資訊蒐集能力,在課前廣泛蒐集相關的圖片、文字、動畫、錄音、視訊等資料,以便為學生創造學習條件,同時也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蒐集素材,以培養這方面的能力.4.突破重點、難點,研究教法. 每個單元每篇課文都有它的重難點,教師必須准確把握,並適時聯絡到高考題上面來,蒐集近幾年相關的高考題目讓學生高度重視起來,使學生不但看得見,還摸得著.由於英語課基本上是脫離了語言環境的外語教學課,那麼如何依託有限的教材和環境,最大化地讓學生受益,那就要在課文材料上不斷加工擴充套件,而這個加工的過程要求的是學生自己去探索、體驗,由學生去完成,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一個指導者、幫助者,而不是一個包辦者.所以創設的學生活動也必須大大多於老師活動,讓學生不但學會主動學習,而且能夠享受學習的樂趣和過程,正好這個過程就為老師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生成了條件.5.精心准備教具,精心設計課件. 作課件前先要就本節課的需求進行分析,因為多媒體課件並不是適合所有教學內容,因此選擇合適的課題相當重要.其次是素材收集,聲音、動畫和圖形這些基本素材是課件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既要學會從網際網路上收集素材,也要適當學習自製素材.根據英語專業CAI 課件製作原則,在課件設計時要有針對性、互動性、簡潔性、藝術性等四大原則.三. 如何上好一節優質課1.更新教法.要把過去的「五步教學法」(即Revision Presentation Drills Practice Exercises)轉向任務型教學法,所謂任務型教學法,就是以學習者完成某些任務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要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操作和執行哪些任務,就好象我們現在使用的北師大版新教材,一開始就是 Warming-up, 接著就是 Listening , Speaking 等,都要求學生完成一定的任務.這個任務型教學法突出了學生是主體;體現了主動的、積極的、參與式的、互動式的學習方式.2.創造開放、和諧、互動的語言氛圍. 教師應突破教學設計的程式化,採用互動的教學模式、開放的學習方式,更要放下權威的架子,以一顆寬容之心,一種多元的意識,向學生學習,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傾聽學生的獨特感受.其實,每個學生都是很豐富的資訊源,關鍵在於我們的老師如何挖掘、駕馭和利用.要讓學生時時感到他才是課堂上的主人,師生共同為外語課服務.3.展示真實、生動的教學情景.語言學習講求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因此教學情境的設計應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資訊,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感悟語言的功能.4.給學生創造參與交際的機會.語言習得研究的規律表明:學生參與程度與提高語言熟練程度成正比,當學生用英語積極地參與交際時,語言也被掌握了.因此,我們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發學生參與,促進學生參與,鞏固學生參與,並保證學生參與的時間(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應達到全堂課的三分之二或五分之四)和空間,使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進行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進而達到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學生主體能力,使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以交際為導向,同時又有明確的語法講解,學得與習得同在,要比只注重語法教學或迴避語法講解的沉浸式教學效果都好.5.培養文化意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德育和素質滲透.我們重知識輕能力,重成績輕素質的做法應該有所轉變.教學活動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做到如何依託教材的具體內容升華教育目的,擴大學生的視野,陶冶情操,增強責任心,培養能力,錘煉品格、修養等等,這樣才會最終體現教育的價值所在.還是那句話,教學的結果絕不能使我們的學生--- 有知識卻沒有文化,受教育但缺乏修養.6.課堂要有起伏的節奏,飛揚的 *** .教學節奏就是教的節奏與學的節奏有機整合而成的一種組織節奏.教師如果能出色地把握好課堂節奏,必定會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感染力,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我覺得除了教師的桑音要達到抑揚頓挫以外,教學活動節奏應達到動靜相生.教學中的「動」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保持注意力;「靜」則有利於學生思維深入.一節英語課若一直處於動態,缺乏教師適時和適當的引導和點拔,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的過程,就會造成教學瑣碎零亂和課堂無度無序的失控狀態.但如果一節英語課自始至終寂靜,課堂氣氛乏味、沉悶,學生則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勢必不如人意.因此要做到動靜結合、動靜有致,這樣既可以提高節奏感,減少「平」、「淡」、「直」、「淺」,又可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魅力.7.面向全體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後進生.在教學中如果多採用小組活動的學習方式,就能夠帶動落後生學習.在老師和全班同學面前他們不也發言,但在小組中還有發言的機會,他們會倍加珍惜.心中的壓力得到分解,他們自然就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交流中,從中受益,獲得進步.對落後生的的關注還體現在評價上,對落後生評價的目的不在於打擊他們,而在於鼓勵他們,讓他們重新獲得自尊心,獲得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和動力,更體現在為他們創造機會,去體會成功,增添自信.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他們的特長,擅長唱的讓他唱英語歌,擅長寫的,讓他寫英語句子.這樣,他展風采,老師得資源,其他同學得知識,師生一道構建知識,享受學習,享受平等.學生的潛力,就是我們老師教學的動力,更是直接豐富的課程資源.總之,要上好一節英語優質課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才能不斷地進步.

一。自己口語要好
二。學生平時訓練好
三。形式都差不多,學生多說,老師少說。

如何才能上好高中英語閱讀課

要以大量的閱讀和聽力做基礎。要敢於說話,不要怕出錯誤,要請別人糾正錯誤。尤為重要的當別人確實為你糾正錯誤時,不要難為情,最重要的是培養了語感。

如何做好高中英語公開課?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和樓上想的一樣。

怎樣上好初中英語公開課?

怎樣上好初中英語公開課
課件使用不可過多,每出示一張幻燈片之前都需要一些匯入語或者是過渡的語言的。上好公開課重點在於抓好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來操練。教學重點要突出,重點的操練一定要到位,教學設計很重要,還有就是上課過程不要流於形式,操練好什麼都好。難點一定要突破。評課時不管你其他方面做的怎麼樣,只要你重點突出,就算成功了。

怎樣上好高中語文公開課?

要想上好語文公開課,得看你在一個什麼教風的學校。一般來說,依據新教學大綱,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與探究的能力,課堂上注重設計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集思廣益,教師做引導,牽引學生的思路。當然,必備的你都知道,目標要明確,整堂課要圍繞它展開。 *** 匯入,整體感知,集中分析,隨著一個個問題的集中解決,教師把最重要的思路板書在黑板上,板書一定醒目,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總之,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得活躍。師生配合好。

如何上好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

上好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需要循序漸進,從泛讀到精讀,從整體把握到細節處理,不可以一步到位。
首先需要有匯入。
引入與閱讀課文相關的話題,讓大家各抒已見,產生對即將進行的話題的興趣和思考。同時也是溫故而知新的好方法。
簡單的單詞處理,讓大家熟悉課文里要學習的關鍵單詞和片語,減輕閱讀障礙。當然可以結合多媒體形象生動地展示,利於記憶和加深印象。
泛讀。
讓學生通讀全文,在此之前提出幾個和課文有關的問題,一邊思考,一邊閱讀,找到答案的同時,了解文章的大意。可以的話一倆句話復述大意。
精讀。
了解了大意還不行,要深入了解文章的細節,這時可以通過不同的練習進行。如:做T or F練習,也就是判斷正誤練習;單選練習,根據文章內容選出最好的答案;做閱讀理解回答題,用簡略回答回答所在的題目。
重難點處理。
文章里出現的難點,需要幫助學生學習、分析和理解,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再一起探討「處理」。
最後,進行與文章有關的分組討論。

怎樣上好高中英語課

背單詞
背語法
上課好好聽
做筆記
課後要預習
自己多做練習
不懂問老師

㈦ 英語閱讀課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愉快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同時,在教學時,使學生進入語境,創造情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興趣活動。如:唱歌、游戲、饒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與快樂總是相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在教育中就應該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後進生,要多給予肯定評價。
2.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事物的印象,特別是教學一些字母、單詞時,利用實物、圖片、表情動作等創設大量的視覺情景,對兒童反復進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進行反復多遍的聽說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演示效果,而盡可能快的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理性階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質。例如:在學習字母時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單詞的時候可以用實物來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在新授的Isita...」時,可以直接利用學生手中的實物來進行對話,並且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加到學習中去,要以滿腔的熱情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們學習中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獎勵等,讓所有的學生在對自身學習的滿足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模仿練習法
學習英語模仿練習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學生要說得准確,首先必須看得准,聽得准。因此,教師在范讀字母、單詞或句子之前,要讓學生聽老師的讀音,看老師的口形,並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於大聲講英語,說錯了及時糾正,並注意將正確的音與錯誤的音進行比較,反復訓練,以免在語音上給學生留下後患。另外,應鼓勵學生課下盡量用所學過的常用表達方式進行相互對話。因為我們不是單純為學語言而教語言,而是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4.講授法
英語並不像我們的母語──漢語那樣從小就開始學說、理解和運用。而英語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就顯得特別難學。所以,教師進行一定的講解,講述和講讀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講授法並不是照本宣科,單板、生硬地向學生灌輸,而是講授要有一定的啟發性,更要穿插一些其他的教法與之結合起來。

㈧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有哪些

1.老師角色的轉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英語新課程標准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探究、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為此要求老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滿堂灌,填鴨式的方法,進而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老師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自己的理念,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首先,老師應該從知識傳授者的身份轉變為知識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把教師從「知識權威」的神壇上拉下來。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根據學生探究活動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幫助。

其次,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老師應具有多學科的、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新的英語閱讀涉及廣泛的科學內容和方法,教師必須對科學、知識等的本質有清楚的了解,對科學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統把握且作為學生學習活動有力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應該明白在教學中,自己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依靠本門學科知識就能解答的問題,知識的整合性要求教師應具備多學科的、豐富而淵博的知識,才能在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引導學生不斷深入。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力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還該明白學習活動的規律,並根據這些規律來確定自己的工作重點。

2.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

新的時代,新的教學要求,不同的學習主題要求老師必須改變過去一成不變的教學理念,不斷的加強學習。改變過去的傳統的看法。新的,適合不同主體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一半。

(1)發現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從閱讀學的角度來看,積極思考是積極的閱讀必然具備的特徵。發現式思考是指在閱讀活動中極大地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去發現、挖掘,把握文章所傳達的各種信息,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理解。它強化對課文理解,注重學生對課文的自身感悟,使全體學生能夠更容易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樣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提出不同的問題,啟發學生在閱讀內容中發現問題,並且能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2)運用歸納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達到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並歸納該類文章的特點。運用歸納教學法,更多地關注學生這個閱讀主體,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易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指導學生「讀」「寫」結合。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反之,寫作也必然要求學生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閱讀。將閱讀和寫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應用於寫作實踐中,突出了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措施。教師可指導學生採用閱讀擴寫法、閱讀仿寫法、閱讀續寫法、閱讀改寫法、閱讀縮寫法、寫讀後感及寫內容梗概等幾種方式。

(4)引導學生「讀」「說」結合。讓學生自選喜歡的優美文章或段落,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性閱讀,並在課堂上朗誦或講解。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提高口語水平,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學生的「讀」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體會到了駕馭語言的樂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

㈨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部分,也 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了一節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閱讀參考一下哦!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a) 學習掌握與地震相關的詞彙和短語,並掌握復雜數字的表達法。

2. 語言技能目標:

a)閱讀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克服生詞障礙,通過略讀,歸納出文章的大意;通過細讀,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通過查讀,捕捉文章的重要細節,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b) 讓學生復述課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c)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詞彙、知識,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創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目標:

a)學會有關地震的知識,並能通過學習討論懂得地震時的應急逃生,地震後如何科學救人和有關地震的形成和減少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等一般知識。

b)懂得地震無情人有情,即使發生了多麼可怕的災難,國家和解放軍官兵都會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培養學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友愛精神。

c)了解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後果,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d)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e)欣賞課文中優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語修辭手法,使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靈的愉悅和升華。

教學過程:

步驟一. Pre-reading activities

採用直觀教學法,引入話題,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

設計思路:先播放有關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畫面,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學生馬上就聯想到earthquake這一詞,這時教師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學生會不約而同地回答,地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緊接著引導學生「Can you fore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ce the damages?」通過圖片,學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識,為課文的閱讀作了很好的鋪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得出結論,教師進行一定的總結引導學生解讀文章標題、預測文章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處於主動認知狀態,學生可能一下子無法正確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層含義。但估計在前面所展示的畫面及圖片的啟發下,大部分同學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確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慮到文章生詞較多,且大部分學生對文章的背景知識了解較少。因此,在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的同時,有必要在討論「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這個問題時,引出單詞:injure、ruin、destroy、disaster、burst、rescue等。這樣既可向學生展示本環節的重點單詞,又可為閱讀掃清文化背景障礙和語言障礙,又可為突破本文的重難點作好准備。

步驟二.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採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1、通過限時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略讀(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設計思路:本環節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略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求學生在2分鍾之內,重點閱讀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快速歸納出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唐山大地震。該環節教師應通過限定閱讀時間,及時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等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2、精讀各個段落語段,側重培養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的能力和猜測生詞的能力,學會欣賞文章中的優美句子。

設計思路:本文的篇幅較長,生詞多。因此,採用分段細讀,根據段落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培養學生獲取主要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第一段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填寫唐山地震來臨之前所發生的奇怪現象,培養信息歸類能力。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出現很多的數詞。因此,以這些數據為依託,讓學生通過查讀方法迅速找出與之相關的信息。然後再以4人1小組為單位,討論這些數據給讀者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觀點。第四段,通過回答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地震後救護人員和解放軍官兵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體會地震無情人有情,感人至深。此外,在閱讀中教師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詞義,而非停下閱讀去查找單詞表。在這一環節中可適當處理一些語言難點(如:一些生詞、片語及定語從句),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體會這些片語的用法。每個段落剛好都有一個含有英語修辭手法的句子,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優美的句子並了解其中的英語修辭用法,學習理解並學會欣賞,提高學生的語言品位。

3.通讀全課文,理清文章的篇章結構,並歸納出各部分的大意。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挖掘文章的內涵。

設計思路:針對本文的結構較清晰,讓學生快速通讀全文,把文章分為三大部分,掌握文章的基本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和大意。在設計學生活動時,可讓學生先獨立完成任務,再用1分鍾的時間讓學生小組間互相交流各自的觀點。通過這樣的相互啟發、促進,學生能得出更全面的信息,基礎較差學生也會得到不斷的激勵。最後教師可通過圖表展示文章基本脈絡及中心詞,一篇篇幅長的文章就轉化成一個非常清晰的圖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層內涵,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我設置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讓學生小組討論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步驟三.Post-reading activities

採用交際教學法和合作學習法,組織語言實踐活動,達到從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到知識的擴展與創新能力的形成。

設計思路:本環節共設置兩個任務,一是讓學生復述課文;指導學生以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後的時間線索展開復述,這樣把閱讀內容和所學的詞彙、句型有機地結合。二是采訪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地震的認識,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小組為單位,用英語通過采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活動。

步驟四.Self-assessment: 反思學習成果的過程

設計思路: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旨在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並學會通過反思性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步驟五.Homework: 課文內容的鞏固、延伸與拓展

1.Language focus

設計思路:分組歸納出每個段落的語言點(引導學生通過上網、字典或參考書等渠道查找所需信息),下節課各組進行交流,教師協助歸納。旨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More language input

設計思路:本部分設計一篇閱讀理解和一篇完型填空,要求學生按老師所給的參考時間,進行限時訓練。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多與本主題相關的語言材料,通過限時訓練的'形式進一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Writing task:

設計思路:每個學習小組可根據自己采訪的結果,形成書面文字,盡可能多地用上所學的詞彙及句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2

高中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體裁各樣、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同時對於英語閱讀課文的學習既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然而,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追求語言形式的教學,這樣做既不利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也不利於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更談不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那麼,如何藉助閱讀課文來實現英語閱讀教學的多重目標呢?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不同的閱讀教學階段,應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以實現閱讀教學的多重目標。

一、跳讀和讀,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 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該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對學生語言基礎知 識的掌握不利, 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 然而, 由於強調整體篇章理解, 在閱讀時採取跳躍式搜索、 猜測等方法, 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速度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 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 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快速閱 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須建立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於陌生狀態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 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 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可採用設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可向學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 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二、精讀,側重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字母和單詞識別開始,逐步弄懂短語、分句、句子和 語篇的意義。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主要任務就是 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即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隨著學生對課文理 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 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 所以, 通過閱讀, 可以學習語言知識, 通過學習語言知識, 有助於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 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並發展成 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學習與運用則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 能力的必然要求。

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歸納知識。可引導學生按語言單位來分類歸納;也可按段落順序或情節內容 來歸納排列。

2、深化知識。可介紹一詞多義、詞與詞區別、長句分析和邏輯紐帶等拓展性知識。

3、運用知識。口頭上可採用命題發言、口述大意、復述課文、話題討論等准交 際或交際練習形式;筆頭上可採用改寫、縮寫、書面表達等准交際或交際練習形 式。

實踐證明,把閱讀課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不同閱讀活動階段採用不同閱 讀理論模式以實現閱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當的。這 種做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它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它有利於 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不同年 級應有不同閱讀達標要求,課堂上各階段的閱讀理解訓練也應隨之有所側重。

三、側重培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閱讀課教學既是一門閱讀課,也是一門語言課。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語言知識,有助於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並發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四、開展活動,培養自學能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對語篇內容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積極創設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條件和氛圍;給予學生明確的閱讀目標,並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動力和能力;鼓勵學生表達、交流閱讀體驗;讓學生讀有動力,讀有方法,讀有創造,讀有個性。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如搞「書訊交流」、寫「循環日記」、開展「讀書知識競賽」等等,指導學生閱讀英語簡易讀物,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閱讀潛能,最終達到提高閱讀速度及理解效率的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吸收英語知識的能力、獨立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獨立解決英語問題能力的人。

當然,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解決教師的教學問題絕不是朝夕之舉,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但教師自身的努力是關鍵。外語教師需要從轉變觀念入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以滿足現代英語教學的要求。

教師的發展是無止境的連續活動過程,因此教師之間要大力提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促進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還要多讀一些有關教學法的書刊,以及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以便了解英語教學的新動向;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法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開闊自己的思路;要充分利用前人的經驗,爭取有所創新。

總之,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把上述教學設計運用於閱讀課文教學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篇3

一、案例實施背景

任何語言的習得和學習都離不開大量閱讀的實踐。許多教師也意識到高中閱讀對於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用盡各種辦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微技能。當然這樣做的目的確實也提高了學生測試性閱讀的能力。如閱讀前講解重點生詞或片語,閱讀中找main idea, 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幫助不同層次學生理解閱讀,呈現表格,運用復述,角色扮演,采訪等不同形式來開展閱讀任務。以上雖均衡了話題及功能兩方面,但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詞,句及其他細節的表層理解上。要想真正讓學生內化閱讀材料,除了表層的理解外,閱讀也要關注語言文字背後的深層理解和文化內涵。這點我們可以從語文學習上得到啟示。《英語新課程標准》就閱讀的知識性和欣賞性上提出了指導思想: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就是要關注說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從而加深對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筆者認為高中英語閱讀課除了訓練測試性閱讀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賞性閱讀材料來補充教學。教師應該沖破詞彙,語法的束縛,在閱讀中突出技能滲透的同時,應將課文閱讀教學提高到欣賞性閱讀的美學高度,真正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為地震內容的閱讀補充材料,它是著名作家Jack London的筆下之作。以一個目擊者的身份,介紹了舊金山大地震的所見所聞所感。語言地道優美,描述性較強。重點是欣賞閱讀中訓練略讀和查讀兩大閱讀微技能,逐步加深對舊金山地震及細節理解,並對地震中發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和情感態度,體會人們地震後表現出來的勇敢精神。本課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paraphrase 課文中的幾個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三、學生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一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較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發展,有著更強的求知慾。不滿足單一的課本教材學習,具備對於興趣的話題會去網上搜索知識來獲得信息的能力。半個學期的英語教學已經讓他們意識到高中英語閱讀不同於初中的手把手閱讀,更多的是他們自主思考,對疑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本次欣賞性閱讀材料是美國文學原著,他們也是第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較難,注意給學生學法上的指導。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逐層進行理解課文,設計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認知識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實施過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師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樂錄音,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賞.

(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後問問題: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現一張地球板塊分布圖,並讓學生說出舊金山位於哪兩個板塊交界處。(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 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師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

由於學生剛學過唐山大地震的相關知識,了解板塊運動會引起地震,圖片即或學生原由有背景知識,為下文的閱讀做好鋪墊。

(二)pre-reading:預測全文。

瀏覽題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呈現兩個問題幫助學生預測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ss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ss,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視頻讓學生用幾個句子來描述所見所聞。

學生一般都這樣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predicting是一項重要的閱讀微技能,目的是讓學生猜測文章可能會講什麼。提前預測能夠更快激活學生腦中原有的圖式,幫助學生更快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唐山大地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地震前,中,後發生的有所了解,讓學生用句子或小篇來描述所見所聞符合有效的輸入---輸出的英語學習規律。當然直觀的視頻教學也更能激發學生說的興趣。這環節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找到作者在舊金山地震中的所見所聞。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劃出作者的所見所聞句子。

Skimming是訓練學生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種閱讀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後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可跳過某些細節,圍繞問題,加快閱讀速度。在閱讀時,有意識地引導讀讀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該環節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如何進行略讀。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稱掃讀或尋讀。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閱讀理解題所需要的事實及依據。在對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掃描中,迅速定位信息點,而和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的部分則可一帶而過。該閱讀材料文學性強,所描述的細節也很多,學生很難以找出一主線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兩個問題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這兩個問題十分有效地讓學生去思考人們在震中和震後的感受。通過第一個班的教學,筆者發現可以先將Q2提前解決。因為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人們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師順勢抓住學生的思維,馬上問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進一步提升問題的本質,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撐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 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 第二個班級教學中說到人們為什麼很悲傷難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有人說他們失去了家人,親人,朋友;有人說他們失去了房子,無家可歸;由於課文中的一句話還能證明他們可能會由於失去財產和至愛而悲傷。我也趁機問學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導學生這樣思考they may lose possess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後問學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幾個形容詞來描述么?其實這也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是組織,參與和引導,重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能動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讓學生觀察以下句子結構,引導學生發現重復和排比的修辭現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

2) Its businesses are gone.

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

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

讓學生文中找出並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能體會其中的情感並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sses.

讓學生第做意譯,先滲透一些paraphrase的技巧:可以使用句子中的同義詞、反義詞,注釋性說明,改換說法,倒換順序等。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brave, library, address等的同義來意譯。

3.Comparative reading

NSEFC Book 1 Unit 4中前後兩篇閱讀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和「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雖然都是描寫地震,但風格截然不同。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的體裁風格,教師設計了一表格來進行對比閱讀。

Tangshan earthquake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Main idea

Details

Point of view

Response of people

Where the writer shows more feeling

(六)布置作業:寫一篇描寫台風之後的小短文the story after a typhoon。

本單元中心是自然災害及自我保護,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描寫家鄉最常見的災害台風之後情景。

五、課後反思

本課以任務型為教學原則,本案例的每一個任務都是圍繞學習者「學」的角度設計的。通過小組活動,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學生的每一個活動都具有明確的目的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較好地體現有效性的教學。教學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一步接一步從閱讀文章表層意思,到探討深層意思,使學生體會地震後人們相互幫助並勇敢面對的精神。引入部分達到預期效果,用自己准備了錄音和圖片自然銜接,時間短但有效能引起學生興趣,猜測舊金山地震的相關內容。在各個環節中能運用激勵評價和過程評價來鼓勵學生去說。

不足之處是在於很多設計問題難度過高,教師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直到第一個班級的教學發現諸如這樣的句子讓學生去意譯有很大困難,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問題給出後一片沉默,即使是程度比較好的同學也是難以入手。到了二次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的同義詞去替換解釋。In what kind of situation are they called brave people? What does 「library」 mean? 這兩個問題的鋪墊較好地處理了教學難點。在今後類似的教學過程中,我想可以提供幾個選擇項,降低難度,以便更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

教無定法,高中閱讀欣賞課也不例外。閱讀可分導入,快速閱讀,表層理解,深層理解,欣賞,拓展等步驟進行。但教學過程不能只將重點放在處理詞彙或講解句子上。閱讀欣賞課可對開設英語文學欣賞選修課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首先,閱讀欣賞課的文學作品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其次,閱讀中啟迪學生思維,由表層及深層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內涵,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

㈩ 【實施高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理解100篇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分判頌析 通過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知道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存在各種不足之處,其具體表現如下:
(一)閱讀教學模式單一。閱讀教學拘泥於學生對所讀材料的表層理解,許多學生不能對所讀文章的要點進行有效的推斷,也不能正確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影響了理解的准確性和全面性。許多教師仍採用師生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被動,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高中階段的閱讀文章應當是題材豐富,體裁多樣,閱讀的目的也應有不同的側重,而千篇一律的閱讀教學模式難以實現不同的閱讀目的。
(二)閱讀教學中忽略了語法分析。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談語法色變」,未能引導學生藉助語法正確理解句子,尤其是缺乏對長句、難句、省略句及意思晦澀句的理解與分析,影響了學生對閱讀材料全面、正確的理解,阻礙了學生獲取文章的內含信息。
(三)閱讀教學中生詞處理不當。如何處理閱讀材料中出現的生詞和歧義詞使許多教師感到十分棘手和困惑。許多教師片面追求閱讀時的「整體理解」,舍棄了對詞彙的教學,只是在閱讀前將有關詞彙匆匆略講而過,而且只涉及詞彙的一般含義,忽視了詞彙在語篇中的特定含義。
(四)閱讀教學中濫用多媒體。雖然閱讀教學以多媒體來輔助詞彙教學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但是把本應通過文字解讀和推理歸納才能獲得的信息以直觀形式展示給學生,致使直觀教學替代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抹殺了學生的好
奇心,不利於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文字解碼能力。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定位分析及啟示

⒈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作了分級定位,即「能根據閱讀目的使用不同閱讀策略」(六級),「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遲祥句和長句」(八級),「能通過上下文和句子結構猜測詞義」(六級),「能通過文章中的線索進行推理」(七級)等,從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閱讀教學的過程既是對詞彙語篇進行理解的過程,又是對句子進行系統歸納和概括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發掘閱讀材料內涵和正確使用閱讀策略能力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推理能力的過程。
⒉近年來的英語高考閱讀理解文章和試題也充分體現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和導向。高考閱讀文章的取材到問題的設置有以下特點:①文章體裁多樣,題材各異文章難度呈現一定梯度。②閱讀文章中出現的難句和長句等復雜句逐年增多。③根據語境推測生詞意義和對代詞指代意義的考查題增多。
⒊《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倡導任務型教學,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目標要求。教師應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感受成掘旦鄭功,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⒋語言學習的規律告訴我們:新的語言知識從輸入到運用有一個處理消化的過程,完成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理解語言的機會。
因此,我們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實施任務型教學。高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研究目的在於:通過完成閱讀過程中的環節相扣的小任務,指導學生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兼顧培養學生的聽、說、寫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的設計

所謂「任務」,簡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任務參與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是一種互動過程。
新編高中英語閱讀教材中的課文具有話題廣泛、信息密度高、語言知識豐富等特點,它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鑒於此,高中英語閱讀課的任務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趣味性原則:教師就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盡量採用真實的內容和方式,採取多變的教學活動形式和不同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2.啟發性原則:在設計閱讀課任務時,教師要在深入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抓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心理特徵,力爭做到設計的任務能激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參加語言實踐。
3.階梯性原則:閱讀課中任務的設計要注重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並形成由初級任務向高級任務過渡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在語言技能方面,應遵循先聽讀、後說寫的設計順序,使教學呈階梯式層層遞進。
4.滲透性原則:任務的設計不應該局限於課本教學,而要滲透到學習和生活中,以培養學生思維想像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
5.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在任務實踐過程中,學生應始終是主體,教師應努力做好教學中的鋪墊工作,通過引導、啟發和輔導等形式,使學生不斷思考、歸納和總結,最終獲取新的知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四、高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探索

根據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念和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高中英語閱讀課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任務前(Pre-task/Task before reading)。任務前活動包括教的活動、意識提升活動和計劃。教的活動與介紹新的語言知識和語言結構密切相關;意識提升活動只在提高學生對語言結構的意識;計劃就是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任務。這一段我們應完成以下任務:
1.了解背景知識,預測活動內容:學生課前通過各種媒體了解背景知識,教師適當補充,背景知識又稱非直觀信息,它儲存於學生的長時記憶中,是直接影響閱讀分析和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適當了解背景知識,可以幫助掃除可能出現的障礙,激發其閱讀的慾望。同時,也可讓學生根據文中圖片及標題等對閱讀內容進行預測,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興趣。
2.掃除語言障礙:要使閱讀有意義,不但需要非直觀信息,還需要直觀信息等。因此,掃除閱讀中可能出現的語言障礙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好生詞釋義的量,有的生詞詞義要讓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
3.明確閱讀目的:閱讀目的決定了閱讀的方式及速度。目前在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目的旨在通過規范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其中包括獲得課文大意的掃讀技能、獲得課文具體內容的跳讀、精讀技能以及培養語感、獲取樂趣的泛讀技能。教師應在閱讀教學前確定第一教學階段的閱讀目的及閱讀方法,呈現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並提出具體任務,比如,讓學生閱讀後填圖或表格等。
第二階段:任務環(Task-cycle/Task while reading)。任務環包括符號辨認和內容理解。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弄清課文的結構和具體內容,還要幫助學生弄清楚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可以設計數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採用下面四個環節來完成任務:
1.聽力理解:學生聽錄音,了解課文大意,完成1-2個聽力題,從而提高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有關信息的能力。
2.掃讀理解:該環節要求學生快速通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脈絡,理解課文大意,找出主題句、關鍵詞,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有一個整體印象。教師可用以下方法來檢測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
(1)課文主要信息正誤判斷;
(2)選出與課文內容相對應的標題或圖片;
(3)要求學生回答一些有關課文內容綜合性問題。
3.略讀質疑:在該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有關信息重點地進行略讀,找出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4.細讀賞析:在該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審美的觀點認真閱讀全文,了解文章的細節、段落大意及段落之間的聯系,促進對篇章結構的理解。教師可設計以下任務來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
(1)要求學生回答一些關於課文的細節問題;
(2)要求學生討論歸納各段大意;
(3)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寫各類圖表;
(4)要求學生藉助語法分析文章中句子與句子之間、句子中事與事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地理解閱讀材料,獲取作者所傳遞的信息,達成閱讀目標的有效方法;反之,脫離句法分析的閱讀往往是膚淺的,理解的偏差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長句和難句進行語法分析,既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又要增強學生的理解深度。
(5)要求學生正確理解特定語境中的詞彙,它是有效推敲作者意圖的關鍵和理解全文的前提。
在語境中學習詞彙,擴充詞彙,了解新詞,正確把握語篇的意義,發掘文章的內涵,也是閱讀理解的重要任務之一。例如,在一篇介紹數碼相機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They are very hot this year. The prices have come down and the quality has gone up. Who wants to travel with 30 rolls of film? With a large memory card to store pictures, you can shoot and shoot and never to worry about changing a roll.句中劃線詞彙均為多義詞,在上述特定的語境中才產生了它們的特定語意;學生只有了解了整篇文章的真實意義,才可能讀懂這段話的內容。
當然,在各環節的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提醒學生注意閱讀速度,並根據不同的閱讀方法和任務,向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速度。
第三階段:任務後(post-task/task after reading)
任務後活動包括討論、評價和操練。教師可設計以下任務:
1.展示: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通過表演、報告、復述、背誦、聽寫、默寫等方式向全班展示任務完成情況。
2.討論與評價:要求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興趣或觀點,完成一些交際任務。引導學生以討論的形式表達個人的觀點,例如:同意或不同意,喜歡或不喜歡,提出建議或解決問題,評論課文中的人物,想像故事的多種結局,等等。然後教師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作出評價,評價要具有激勵性。
3.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做相關內容的作業,如:課文的改寫、縮寫或續寫,采訪,報道,或做同樣題材的短文填空、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等等。

五、結束語

在任務型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學生大腦始終處於一種激活狀態,貼近學生生活的任務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學習任務的不斷深化,有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完成的結果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評價的標准,並使學生產生成就感。
總之,任務型閱讀教學強調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當然,我們全體師生還須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和完善任務型閱讀教學的基本操作模式。
(責任編輯:鄭 衛)

熱點內容
上課片語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30 14:47:19 瀏覽:837
我喜歡看喜劇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4:43:00 瀏覽:638
開太陽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30 14:35:43 瀏覽:57
玩具能的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翻譯 發布:2025-04-30 14:31:20 瀏覽:257
之前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4-30 14:30:32 瀏覽:537
葡萄英語怎麼讀翻譯成漢字 發布:2025-04-30 14:08:20 瀏覽:398
秋天你喜歡做的事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3:53:16 瀏覽:377
喜歡去遠足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3:38:07 瀏覽:209
我知道他也喜歡我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3:34:07 瀏覽:474
我媽媽不喜歡魚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30 13:22:28 瀏覽: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