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阅读 » 英语语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异同

英语语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异同

发布时间: 2023-07-28 20:23:18

A. 小学英语阅读课与词汇课的区别

小学英语阅读课与词汇课的区别在于,第一阅读课主要是讲解短文,第二词汇课主要是讲解单词。阅读课重在怼语篇的把握,而词汇课重在对基本词汇的一个掌握。

B. 高中英语教资面试中的语篇教学和阅读课设计有什么不同

一、类型不同

语篇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主要表现在对文章的背景知识、篇章知识、字词句知识和推理等方面的教学。语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和大意,然后在把握篇章整体结构和意义的基础上对难点进行讲解。

阅读课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范畴。要注意阅读模式的合理运用。面试试讲中可以说让同桌合作复述材料的内容并上台展示,将阅读与听说结合起来。

二、教学过程不同

语篇教学属于试讲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型。教学步骤要体现通过阅读,进一步学习句型、语法、文章结构和相关的话题内容,并在读的基础上,开展写作方面的训练。

阅读课设计一般使用问题、图片、视频,引入阅读的话题。可以在阅读前解决一些生词,和语法,以便更好进行阅读的活动。


三、侧重点不同

语篇课微观分析法侧重于词汇、语法等,指的是识别词义、句法结构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又不同于传统的逐词逐句分析的阅读教学法。

宏观分析包括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等,涉及面比较广,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两种研究方法相互融合于英语泛读教学中,便是阅读教学中的“语篇教学法"。



阅读课设计: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阅读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学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C.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过读思达吗

一、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关键概念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二)“读·思·达”教学法

“读·思·达”教学法(teaching method of “reading, thinking and expressing”)的内涵是: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步骤和流程。“读·思·达”教学法是指以读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以思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以达为导向的读思达模式。“读”是基础和前提,“思”是关键和核心,“达”是提升和巩固。“读思达”三者有机统一,保持和谐关系,缺失任何一个要素一个环节,都会使学习及其功能受损。

“读·思·达”教学法的英语学科性特性是:英语语感: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英语阅读+英语思考+英语表达=英语学习/教学。学生经过用英语进行阅读、用英语进行思考、用英语进行表达这三个相对完整的学习环节,把英语知识转化、内化为英语素养。“读·思·达”教学法以学生学习为本位,让英语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正落地。

(三)语篇教学

语篇(Discourse)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从功能上来说,它相当于一种交际行为。构成语篇的语段或句子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语篇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语篇能够确定语言运用的场景和具体的语境,体现语言的表意功能,同时又能反映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可以作为话题教学的背景。《标准》强调,“在开展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语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平台”。

语篇教学(Topic Discourse Teaching)是相对于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而言的,提倡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从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所学语言材料。语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包括文化背景、认知等方面的知识。语篇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与语篇教学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中,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对语篇功能和结构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在写作教学中,语篇教学通过写作活动巩固词汇语法,强调写作过程是一定情景下实现一定的交际功能的语篇创作过程。所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

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以特定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整体呈现的语言材料的教学,其核心思想在于创设有效高中英语话题语境,置教学于具体话题语篇语境中,置语言运用于具体话题语篇情境中。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是基于英语教材话题和语篇,指导学生解读体验学习话题语篇,发掘体验话题知识的交际意义与语篇意识,创设话题语言情境,结合学生的经验而有效开展的话题语篇教学活动,倡导教师基于语篇整合话题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是《标准》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认知理论和“窄式阅读”理论。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标准》基本理念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标准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认为教师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应用实践(Applying and Practising)、迁移创新(Transferring and Creating)等一系列容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Discourse)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认知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这种意义上也被称为“场的理论”。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信息的贮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来。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认知加工理论认为,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构成完整的认知过程。同样,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构成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两条主线相互对应,其中,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分别对应求知欲望、探究欲望、表现欲望,前者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显性要素,后者是“读·思·达”教学法的隐性要素。

(三)“窄式阅读”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1981年提出了窄式阅读的概念,窄式阅读指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风格、同一主题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来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reading on the same topic,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and/or in the same genre)。克拉申认为教师可以采取专题性原则引入窄式阅读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窄式阅读有利于增加学习者阅读的趣味性,使输入的语言材料既有趣又相关,有利于语言的习得与输出。窄式阅读的优越性表现在:同一主题的文章在词汇的使用上有不断地重复,能促进阅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习得句法结构并记忆词汇,并运用相关词汇进行写作。

三、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

全国优秀教师余文森教授指出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三种。他在第九届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中指出“读·思·达”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认为“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是面向所有学科、学段的通式教学法、基本教学法,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学科学习/教学。余文森教授认为阅读的本质/功能是认知输入和信息吸收。从个体发展角度讲,阅读是一个人精神发展的根基,阅读决定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和发展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教育的根基性工作。思考的本质/功能是加工、建构,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知识或以知识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鉴赏力。使用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潜力。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能力。

其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读思达”教学法或“读思言”教学法。学者王福瑞探究“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建构与实践策略,从课程资源开发、整合与生成的角度,以“读思达”教材分析思想为指导,探索建构“读思达”教材分析模型,并探究运用这一模型分析教材的有效策略。学者黄远振、兰春寿探讨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指出英语读写教学的读思言指的是阅读、思维和书写,读思言教学流程包括读的互见、思的互见、言的互见;教学互见过程就是师生相互学习、互惠共生的过程。学者黄远振、黄睿进行英语深读教学读思言模型构念与实践研究,指出读思言构念具有简洁性、灵活性与可复制性优势。学者许华华进行“读—思—言”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反思与探究。

2.国内外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通过语篇可以实现语言的交际。系统功能语法指出语言是语义潜势系统网络,它能够实现概念、人际和谋篇三方面的功能;语言的交际是通过语篇而不是通过句子来实现。功能主义语篇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是语篇教学,它以篇章为中心。应该当代语言家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定义为具有功能的语言。有人认为,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第一阶段是建构话语范围知识,第二阶段是建立语篇模式,第三阶段是合作创造语篇,第四阶段是独立创作语篇。哈蒙德的语言模式为语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认为语篇是任何语言交际模式的最里层,是实现语义功能的手段。也有人指出,语言在本性上是语篇敏感的。

国内一些学者探索实施基于语篇的教学研究。学者何慧仙探讨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学者李莉进行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思维”教学实践研究,从“读解—探究—创生”三个环节设计教学,培育学生的批判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学者陈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语篇分析策略,从呈现、泛读、精读、复述等方面探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实施。学者吴圆圆探讨语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构建。学者曲国红从语篇层面谈高考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结合具体的读后续写教学实例,提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提供科学的阅读内容、重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培养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策略。学者姜丽萍探索通过英语语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学者邢文骏、张复海探讨基于主题和语篇的高三英语复习,指出有效提高高三英语课本复习,应做到基于学情,突出学生主体实践性;基于主题整合教学,巩固提高知识与能力;基于语篇,指向真实语言应用。学者刘红丽探索以语篇为依托,话题为载体的高三英语第一轮词汇复习策略。学者徐继田探究基于语篇与话题的词汇教学模式。这些研究合理设计具有情境性的语篇,从判断辨析、逻辑思维和拓展创新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英语教学要体现语篇意识,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教学有效达成的重要途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意识指导课堂,可为原本或有或无关联的高中英语语言点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英语话题语篇概念,通过有意义的英语话题语篇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英语话题语篇输出,从而把词言的习得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语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国内许多高中英语课堂存在走程序、教学不深入的现象,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不利于学生对语篇内容的思考与表达。因此,针对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传统的词篇教学方式和教学缺乏整合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英语语篇阅读、语篇思考、语篇表达,我们反复思考: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整合运用教材话题进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鉴于上述考虑,我们尝试实施课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思考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分析语篇教学的优势,整合运用话题语篇,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在语篇情境下进行话题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语篇与高中英语话题教学结合起来,在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学习语境、语用、语篇意义,帮助学生在交际中创造性地使用话题语篇,引导学生在语篇学习中掌握与运用话题知识,促进学生的语言习的和语言输出,从而达到话题语篇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整合运用教材话题进行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很有实践意义。

四、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努力探索在新高考、新要求、新对策背景下,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教学法,聚焦探索形成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的策略。

主要研究内容与重点: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话题语篇教学实践操作。

关键问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能否活化高中英语语篇教学?能否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假设: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能提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结合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根据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主要话题进行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语篇教学研究,把话题知识教学与相关话题的教材单元语篇或教材外语篇教学结合起来,使语篇教学不脱离教材,且能体验按话题教学的优势。围绕“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阅读、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思考、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表达”,采用“读·思·达”教学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力图构建一个学生乐学的话题语篇学习环境,使教、学、用三结合;突出语用、突出能力、突出学习英语话题语篇的目的——有效的应用。

创新之处:(1)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采用“读·思·达”教学法,教师整合话题语篇,指导学生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阅读、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思考、运用话题知识进行语篇表达,契合《标准》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倡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因此,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2)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具有如下优势:一是话题相关知识在不同语篇中多次复现,与记忆的规律相符合;二是采用“读·思·达”的话题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把话题知识运用到话题语篇阅读、话题语篇思考与话题语篇写作中,实现运用话题知识完成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和以思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注:本文为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放课题“基于‘读·思·达的高中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研究”(项目编号:KCZ2020094)研究成果。

D. 谈初中英语语篇教学

谈初中英语语篇教学

英语(英文: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最早被中世纪的英国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部落是后来迁移到大不列颠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之一,称为英格兰。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谈初中英语语篇教学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摘 要: 作为最重要的语言技巧之一,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有着突出的地位。以阅读为主的语篇教学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本文从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应把握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语篇教学 常见问题 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语篇教学,就是从语篇分析入手,引导学生克服译音、对译和逐词辨认习惯,直接进入篇章的理解分析,最大量地提取语篇所涵盖的信息,达到“先见林后见树,既见林又见树”的效果。

一、英语语篇教学应把握的教学思想

1.整体性。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整体教学为主,即使在起始阶段,教师也应以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的预测和证实能力的培养。对语篇的处理要遵循整体阅读、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整体理解、整体输出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活动安排、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这种思想。

2.综合性。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是综合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这四大技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语篇教学中,应力求在课上体现四个方面的技能训练。输入阶段,注重听读;输出阶段,说写为主。特别是八年级、九年级,应尽量在课上安排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全面性。语篇教学的全面性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全面训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英语语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重要基础,但语言知识本身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在语篇教学中,语言知识的学习要落实到听、说、读、写的实践上,要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二、语篇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

常见问题一: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在制定语篇的教学目标时,稀里糊涂,不知道如何把握,只好选几句模糊语言,泛而言之,广而告之。

改进建议:科学制定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的目标按照三维目标制定,要基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要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预设,明确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活动的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安排好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选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准确预测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心理历程。

常见问题二:合作学习效率低。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的需要,生硬安排小组活动,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把合作学习搞成了形式主义,变成了粉饰课堂的虚幻泡沫。

改进建议:切实开展合作学习。让群体里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是有效合作学习的目标。合作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在需要合作时合作,以适当的方式合作(pair work, group work, discuss),合作活动要以语言作为支撑,活动要基于有效的思考(think over),忌不经筛选的随意性讨论、无教师引导的无目的讨论、不提供足够时间的作秀式讨论、无完整结论的无意义讨论。 常见问题三:学法指导不到位。部分教师错误地理解任务型教学途径,认为只要给学生具体的习题任务就可以,学生完成了习题,教师就完成了教学,把语篇教学上成了习题课,没有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在习题任务的重压下,迷失了学习方向,丧失了学习兴趣。

改进建议:高度重视学法指导。只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是事倍功半的低效教学。任务型教学是基于学习方法指导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应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仅要有理论指导,更要有实际运用的训练。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是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学习活动的意义所在。

常见问题四:滥用多媒体。部分教师盲目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色彩斑斓、内容丰富、手段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却所获无几,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堪忧。

改进建议:合理利用媒体手段。科学地利用媒体,把文本可视化、视听化、生活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成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但是使用媒体的目的是服务课堂,过于华美的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难免出现哗众取宠的结果,也可能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偏移。教师要准确把握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把重点放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让多媒体服务于课堂教学。

常见问题五:评价机制作用小。部分教师不注重课堂评价的效果,对学生的课上表现要么冷漠视之,要么表扬泛滥,课堂评价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改进建议:努力改善评价机制。评价激励语言要适当,不能有太多廉价的表扬,同时也要回避否定性、批评性、指责性语言;评价的方式要适当,应努力遵循公平、公正的奖励原则,设计一个完整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进行系统的评价,以求长期的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卡锡(Carthy M.M.)《作为语篇的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北京大学出版社。

2.龚亚夫 罗少茜《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丛书·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

E. 论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分析与外语阅读教学

论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分析与外语阅读教学

【论文关键词】话语分析语篇分析阅读教学

【论文摘要】 阅读是外语教学的关键,它既是运用外语的一种能力体现,又是学习外语的手段之一。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这一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本文将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分析作为应用外语阅读教学方法的补充,主要论述了语篇分析与应用外语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

阅读是外语教学基础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外语阅读教学开展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提高。然而,传统的外语阅读教学使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得不到体现,在此情况下,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实践为应用外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基本概念
1.1 话语分析:简单来说,即考虑到语言交际的参与者、语言情境,按照一定的对于词句语法等的分析原则与方法,对某一段话所作的连贯性的分析与解释。
1952年,美国哈里斯首先提出:“语言不是在零散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而是在连贯的话语中的”。此后,“话语分析”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并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研究,“语言分析”
不仅囊括了言语行为理论,甚至已经超出单一交际语言学范畴,与人类学、学等其他领域紧密相连。
1.2 语篇分析: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实际交际中一系列连贯的语段或句子所组成的语言整体。
语篇分析,就是从整个内容出发,分析段际、句际的关系,然后分段落找出其中心思想及重要信息,再将长句、难句放入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语法剖析,有些地方也可以等同于“话语分析”。随着现代语言学界以及教学界对于语篇分析的深入研究,其内容、内涵也在不断得到充实与丰富。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衔接、连贯、句际关系、语篇宏观结构分析及语篇的语境分析。
2 语篇分析与外语阅读教学的关系
2.1 语篇分析的要求:语篇分析,是将文章当做一个统一整体,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因此,运用语篇分析法,不能将理解只停留在文章的单个词或者句的表面意思上,而是要通过对文章结构、作者意图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主旨、内涵。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直接使用语言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阅读文章的信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加强阅读理解的能力。
传统外语阅读教学的模式是逐字逐句分析讲解,而语篇分析正好与此相反,反对逐词逐句理解法,提倡科学、系统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不仅要分析文章的语言形式特点,还要对句子以上层次进行分析,要弄清语言是在文章的哪个具体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如何产生意义,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模式以及表现这些结构模式的语言手段,发现其内在规律性的东西。
2.2 语篇分析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不管是人类的思维方式,还是交际表达方式,都是通过语篇来实现的。因此,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也是建立在对语篇的把握上的。因此,语篇分析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意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促使外语阅读教学课堂的结构更加严谨、清晰。
(2)语篇分析使教师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较多地采用一些分析讨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3)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由于教师给学生努力创造的各种表达自己想法以及提问、讨论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文章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把重点转移到了对于文章整体语言形式特点、总体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前后句、前后段落衔接方式的分析,使学生从文章整体感觉上了解其内容,并把握住文章的宏观结构,使学生学会文章的阅读方法以及把握方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提高了外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3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3.1 转变外语阅读教学观念,增强语篇分析意识:运用语篇分析理论,重点分析外语阅读篇章的衔接方式、结构形式,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对文章的话语分析的层面上来,强调文章各组成部分对于表现整个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从而加强阅读课上的语篇分析环节,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能力。
外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平台上,将文章的技巧、写作风格、表达手法以及深层含义全面教授给学生。因此,要提高外语阅读教学质量,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逐字逐句过细研究词汇、语法的教学方式,将着眼点放在文章整体上。其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直接使用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增强学生语篇分析的意识及能力。
2.3.2 重视文章语境,加强背景知识学习:加强文章语境的分析,也是加强学生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境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比如让学生参与文章的分析、、推理等构建文章中的语境,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文章语境的敏感度,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养成结合语境进行文章阅读分析的良好习惯。
同时,背景知识是连接文章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拥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目的都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于文章语言的理解以及使用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不断丰富与提高,以在课堂讲解中可以渗透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以及培养跨文化意识。
2.3.3 正确处理好语篇分析外语阅读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的关系:语言基础知识是语篇分析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在外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能力,也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文章的语言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篇分析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放弃对于文章词汇、语法的放弃,语篇分析离不开语言基础知识而独立存在,语篇分析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知识并促进语言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因此,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也不能忽视对于文章词汇、语法的讲解,但还是以语篇分析为主,同时将词汇、语习与文章语境相结合进行教学,对于一些较长的句段,也可以采用简明的句法分析方法。
2.3.4 分析语篇结构,文章阅读:文章的语篇体式不同,其教学方法也有所差别。例如,就文章的表达方式而言,有记叙、说明、抒情、描写等,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因此,表现在文章内容和风格上也就不同。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式,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文章体式的独特性,并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以及一定的规律性,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划分意义段并概括其中心意思,然后根据文章的引言等从整体上整理文章的结构层次,获得文章的完整信息。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对于不同篇章体式以及外语阅读文的表达特点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外语阅读与分析能力。
将以上几个步骤贯穿于外语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久而久之,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谢尧臣.语篇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学与,2009
[2] 马海英.语篇分析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3] 邓小亚.列文森话语分析理论的优缺点[J].科技信息,2010
[4] 周江林教授.“话语分析”课程教案及相关论著.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F. 语篇阅读教学都有哪些不同的模式及其看法

语篇阅读教学都有什么不同的模式呢?并对每一种模式进行解释。 我们实际上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了三种模式。 一种叫bottom-up approach可以叫做自下而上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就是先解词,然后再帮着学生理解词组,然后解句子,最后才通篇理解,所以这样的话常常是把一篇文章给所有的生词和短语都放在最前面来单独进行学习。这是较为传统的语篇教学模式,; 第二种作为叫top-down approach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这种模式蕴含着一种语篇的理念,它认为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而且是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所以学生不是被动的,按着这个模式,这种阅读不必逐渐地解码,而是在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或构件,理解文字符号代表的真实意义,推断作者的所想意义。这个背景知识指读者的社会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认知策略,还包括生活经验及情感因素等,即所谓图式scheme,阅读者就调动一切这种语言或非言语的手段来进行信息译码加工过程,实际上是解码,作为一个开编码,读者是解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第三种是interactive approach就是互动模式。互动模式阅读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所谓的互动是指读者使用bottom-up approach和top-down approach这两种模式互动,所以是读者与文本,甚至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是这种阅读这头脑中各种知识之间的互动。你认为哪一种模式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三种模式融合互动进行教学比较适合训练小学生的阅读技能,并能有效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在教学中,我们用top-down approach就是自上而下的模式给孩子们创设学习语篇的情景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语篇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去了解文章的general idea主要的大意,并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使用bottom-up approach去理解一些词句或者细节,最后在理解和掌握语篇idea和词句的基础上,来进行有效的语篇知识的互动巩固。这三种模式融合互动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作为教师不要局限地只采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自已会教条,停滞不前,孩子们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G. 语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区别是什么

1、对话间的区别: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2、分析过程的区别: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阅读中的区别:阅读是允许任何书类报纸类阅读品味,而阅读教学则是要学生集体对某书章节作阅读,以熟悉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7)英语语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异同扩展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应统一起来。

传授知识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的纵向和横向环节。如低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联系,阅读、听、说、写之间的联系,课堂上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好处,古人云:“书有其金屋,书有其燕如玉。”由此可见,古人对读书有着特殊的爱好。其实,读书对任何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使有知识的人从中学习,使不懂的人变得博学。

读了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在粒子、生命和星星的状态中游弋,感受智慧的光彩,仿佛在攀登一座高山,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犹如一幅广阔视野的九折屏。

因此,正如李白在诗中所写:“庐山现南斗侧,幕九云锦,影落明湖青黛光”。

热点内容
日本名翻译成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15 18:54:05 浏览:897
初中上册英语单词怎么读 发布:2025-05-15 18:22:45 浏览:364
过酸的英语怎么说及英语单词 发布:2025-05-15 18:15:02 浏览:295
4植物种英语怎么说及英语单词 发布:2025-05-15 18:07:47 浏览:109
英语中的四季单词怎么写 发布:2025-05-15 18:07:36 浏览:528
整型变量英语怎么说及英语单词 发布:2025-05-15 17:52:25 浏览:126
什么什么什么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15 17:46:33 浏览:535
他的眼睛是棕色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15 17:45:46 浏览:424
考勤机英语怎么说及英文单词 发布:2025-05-15 17:44:16 浏览:539
我听好翻译成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15 17:38:17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