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高三英語如何閱讀

高三英語如何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1-05 14:08:51

❶ 高三英語閱讀理解不行,有什麼辦法

你好
1、做英語閱讀理解題的正確流程
1)其實做閱讀理解最正確的流程就是正確的閱讀習慣以及自己的做題習慣。有些同學的閱讀習慣是先看問題,再讀文章,然後做題,最後再次略讀文章。
這個順序就是帶著問題去讀文章,目標明確比較節省時間。第一次讀文章的時候大概了解一下文章內容以及問題的大概位置(看到問題的相關內容就標記一下,省的做題的時候又得找),做題的時候就不用再在文章中找了。做完閱讀理解的所有題以後,再略讀一下文章,看有沒有忽略的地方。
2)先讀文章,再做題目,最後再讀一遍文章。這時大部分同學做閱讀理解題的習慣。首先閱讀文章掌握全文脈絡,然後根據題目和選項排查信息,選出答案。這種方法做閱讀理解正確率比較高,但是比較浪費時間,因為大部分人的記憶都沒有好到讀一遍文章就清楚每個細節的地步,所以讀完文章以後做題的時候還要再次回頭去找。
具體的閱讀流程還得根據自己的做題習慣以及效率來決定。
2、找關鍵詞
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大家可以找一下題目中的關鍵詞,然後根據關鍵詞在文中找答案。再根據題目內容、以及選項確定出正確的答案。
1做英語閱讀理解有什麼方法
1主旨大意題
主旨大意題的提問方式主要有:
1)問文章標題,如:
?
Thebesttitleforthepassageis___.
2)問文章中心,如:
___
___
3)問作者的寫作目的或態度,如:
Theauthorwantstotell__
Thepurposeofthisarticleisto__
解題指導
找到主題句是解答該類問題的關鍵。主題句是歸納文章中心的句子,在許多情況下,尤其在說明文和議論文中,根據其篇章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尋找主題句來歸納出文章的主旨。主題句通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有時也會開頭結尾同時出現、首尾呼應)。
做主旨概括類試題我們要仔細閱讀文章或段落的首尾句。多採用瀏覽法,一般不需逐句瀏覽,只需選讀文章的首段,尾段或每段的首句和尾句,重點搜索主旨線索和主旨信息。有些文章或段落無明顯的主題句,只是暗示性地體現主題.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根據文中所敘述的事實或提供的線索來概括總結主旨大意.
做這類題同學們要注意容易選錯的干擾項是:
1.以偏概全乾擾項只說明了文章主旨的一部分或一個方面。
2.誇大了主題干擾項所概括歸納的主題,超過了文章所說明的實際內容。
3.把觀點強加給作者,是非文章事實的主觀臆斷。
我們往往根據自己的常識經驗對文章進行判斷而忽視了作者的見解。
細節理解題
細節理解題屬直接解答性問題,是閱讀理解題中最簡單的一種,多數屬中低難度的送分題。但由於考試所佔的比例很大,應特別引起注意。
本類試題主要考查我們對閱讀材料中的某一特定細節或文章的主要事實的理解能力。問題包括詢問人(who)、物(what)、時間(when)、地點(where)、原因(cause)、結果(effect)、文中的數據(data)等。 我們常見的提問形式有:
1./false?
2.Whichofthefollowingis(not)mentioned?
3.Accordingtothepassage,when(where,why,how,who,etc.)...
根據近幾年的設題來看,現在很少有直接用原文中的句子進行考查和測試的,而通常要進行一定的處理。比如:同義變換、概念解析、歸納事實等。
解題指導
做此類題,我們只要抓住解題的三個基本特性,就容易得到高分。
一、對應性正確答案應與文中的細節一一對應,即,找到對應點。
二、准確性此類題更多地傾向於將題目中的信息與原文有關細節信息進行語義上的轉換,在轉換過程中,做題時易犯的錯誤是未注意到轉換的准確性,常常將細節信息中的范圍、程度、語義色彩等改變,從而導致錯誤。
1如何提高英語閱讀理解的成績
1.選材很重要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訓練中,選材第一步。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適合來閱讀,太難或者太容易對你來說都沒有意義了,一定要選擇和自己書本難度想同的閱讀文章來訓練。
如果沒有,那就是從你的練習冊和模擬試卷里閱讀理解題目去下手,重讀或者重新做,還能溫故而知新。如果你覺得這些對你沒有誘惑力,那就讀你訂閱的英文報紙或者刊物之類的,泛讀有時候對你的高考閱讀理解也很有幫助的,多讀總是對的。
2.閱讀講究技巧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訓練中,閱讀要講究技巧。先給自己的英語閱讀設定一個時間點,看自己是否能在規定的時間里讀完做好題目,建議一個閱讀理解題目用十分鍾來完成,但是也不要拘泥於時間限定,因為材料有難易分別。
如果碰見難題,那就通過揣測來完成吧,不要拖延時間影響速度。要知道閱讀理解其實在中考中,分數比重很大,也很多,如果你在其中一道題目里時間太長,可能會無法按時完成試卷的進度。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❷ 高三如何應對英語閱讀理解才能拿高分

一、選擇材料的技巧 要選擇有趣的、知識豐富、內容廣博、難度又不高的閱讀材料,這樣不僅可以學英語,還可以豐富知識面,一舉兩得. 許多人提倡以英文名著作為學習內容,是否合適呢?誠然,英文名著是很好的作品,然而這並不合適作為普通英語學習者閱讀. 首先,語言、內容與時代有距離;其次,英文名著語言精闢,文采太好,並且文中精彩的人物個性刻畫和人物心理描寫,其價值往往是超越語言本身的,對於初學者來說著實不易,也沒必要刻意讓其仔細揣摩當中的妙處,所以並不適合作為英語學習的材料;最後,名著往往較長,節奏太慢,作為欣賞當然可以,學習就並不適宜. 二、能力訓練的技巧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有效閱讀的基礎和保證,提高閱讀速度、增強理解能力需注意以下幾點:1.集中精力,一氣呵成. 一篇文章無論長短,要做到一口氣讀下來. 有的同學不注意這一點,閱讀時兼做其他事,左顧右盼,常常半途而廢,這樣便把文章的完整體系讀破了,更談不上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推測、歸納、綜合了. 2.靜讀. 很多人提出,做閱讀理解時不應是讀,而應是看,這不無道理. 閱讀時嘴動出聲,喉嚨里發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聲音,就會使閱讀速度和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克服吟讀的最好方法是快讀,這樣能使嘴跟不上閱讀速度;也可將手指放在嘴上,強迫它不要動. 3.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克服返讀. 合理的快速閱讀是一個人重要的閱讀品質,它可以使閱讀者思想集中,目的明確,在閱讀中不時進行歸納、演繹、對比、推測. 返讀是閱讀能力不好的表現,說明閱讀時沒有抓住中心意思,沒有積極動腦,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孤立的單詞上,而對整句、整段的意思把握不清. 閱讀時,切忌用手或筆領著去讀,這樣對提高閱讀速度沒有好處. 4.按思維單位來閱讀. 思維單位是指每次眼睛停頓時能閱讀的意群,一個思維單位可能是一個名詞短語或一個動詞短語,閱讀時不能逐詞閱讀,應當讓你的識別幅度(視幅)覆蓋一個完整的思維單位. 5.盡量擴大詞彙量. 充足的詞彙量是閱讀的物質基礎,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不僅不能很好理解閱讀材料,而且速度也難以提高。 三、「不求甚解」 這是閱讀上的一個重要技巧,指的是只要基本理解就可以了. 有人閱讀特別認真,碰上不認識的單詞都要查詞典. 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做,多數情況下,可以從上下文推出新詞的含義. 所以,除非關鍵詞,否則沒有必要經常查單詞,破壞閱讀興致. 盡量在不查詞典的基礎上讀懂文章,有助於把自己的英語語感訓練出來,沒有必要達到閱讀時每個詞都准確理解的地步. 在漢語中,有不少詞彙和漢字的准確含義我們並不很清楚,但並不妨礙我們對它的使用. 為什麼英語就要必須詞有出處呢?很多人所謂的准確理解英語,並非沒有理解含義,而是要求能用漢語翻譯出來,否則總覺得不踏實. 這樣實際妨礙了英語語感的形成,還影響閱讀速度. 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的一種「心譯」的不良習慣(即閱讀時先將短語譯成漢語,再通過譯出的漢語去理解內容),實則是外語水平低時較普通的不良閱讀習慣,心譯的速度遠遠低於正常的閱讀速度,並且逐詞逐句匆忙心譯出來的母語往往拙劣、別扭,難免歪曲原文大意,這樣,反而損害了對原文的理解. 直接通過原文正確理解其內容,是平時閱讀訓練非常必要的一步,盡管初學階段心譯在所難免,然而必須明確其弊端,並自覺努力加以克服和糾正. 另外,針對考試中閱讀理解的不同題目類型,有必要掌握一些實用的應對技巧: 1.細節題. 包括圖示理解和計算理解題. 此題型要求考生根據短文中所提供的直接信息選擇正確答案. 此題型難度較小,屬淺層理解題.,考生在通讀全文基礎上理順文章細節,一般可根據文中句子直接找出答案依據. 2.詞句理解題. 此題型要求考生正確理解短文中個別關鍵詞句的含義. 其中部分試題屬於用詞彙替換或句型轉換手段對短文原句釋義,難度較小,也屬淺層理解題. 在解答此類題時,要聯系全文意義來判斷有關詞的含義及寓義,不要以字面意義或以過去對該詞詞意的掌握來判斷意義. 3.推理判斷題. 此題要求考生縱觀全文,在匯集全文所給各項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邏輯推理,推斷作者的意向;揣測人物的動機、目的、性格特徵;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琢磨語言中的語氣、語態等. 此題型難度較大,屬深層理解題,做好此類題,必須透徹理解全文,認真探究句意,注意邏輯關系及有關的生活常識. 4.歸納概括題. 此題型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後歸納短文要點,概括主題(中心)思想. 此類題少數屬於淺層理解,但更多的是深層理解題,這就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歸納和概括能力,通過分析、對比,選出概括范圍最廣的符合全文主旨的答案.

❸ 怎樣快速提高英語閱讀水平,我是高三的

高三要學會總結,希望以下回答對你有幫助。
首先要摒棄不良的閱讀習慣。
1.「指讀」
2.「聲讀」
3.「譯讀」
4.「回讀」
5.「析讀」
6.「參照讀」
7.「視幅過窄」
8.「毛病」(bad habits): 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在閱讀時常做些不利於閱讀的壞動作。有的同學晃頭、顛腿、轉筆、聽音樂、咬指頭、趴在桌子上、揪頭發等等。
高考英語考試中閱讀理解的文章一般有這樣幾種文體,即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應用文和論述文。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段落組織方式和脈絡層次。
記敘文往往按時間順序展開段落,文章有明顯表示時間先後的詞語。閱讀時抓住時間這條主線,弄清who、what、where、why與how。

描寫文通過細節的描寫以畫面的方式來反應事物的特徵、性質。對這種文章要迅速弄清其主題,主題詞往往出現在各個句子里,貫穿文章的始末;緊圍繞這個主題進行閱讀,找到文章與之有關的信息,並確定信息與主題的關系。
說明文多見於科普文章,用以解釋或揭示事物的狀態、特徵、演變、結果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這類文體的文章,首句往往是主題句,開門見山,說明文章的關注對象:弄清作者的思路和段落組織的方式;把握次要信息及其與主題的關系。
論述文的閱讀難在這種文章處處都滲透作者的個人觀點、態度。閱讀論述文應該從文體的寫作和結構特點入手.
文章的結構往往容易把握,用主題句開門見山。作者往往通過信號詞(signal words或transitional words)和關聯詞(referents來組織段落、文章.對信號詞的迅速反應和對關聯詞的准確判斷是至關重要的;要特別注意區分作者的觀點與文章里所提到的人物的觀點,同時注意作者所使用的表示贊同、反對等感情色彩的詞彙。
細節類問題的命題方式有以下幾種: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2) The author mention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 . .
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4)The writer mentions all of the items listed below except ______.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6) What is the example of . . . as described in the passage?
7) The reason for . . .is . . .
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 (where, why, how, who, etc. ) ...
9)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_.
10)In the passage, the author states that ______.
細節理解題:
細節理解題就是我們常見的wh-題,它們大多是根據 文章中的具體信息如事實、例證、原因、過程、論述等進行提問的。有些問題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有些則要我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將有關內容系統化才能找到,比如計算、排序、是非判斷、圖形比較等。做此類題的方法一般是先用尋讀法找出與問題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再對相關的部分進行細讀,找出正確答案。
1、是非題出題形式: a.三正一誤: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 b.三誤一正: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這種做題方法主要與三正一誤的下列問法相聯系: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entioned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這種問題的正確選項所包含的信息通常連續出現在同一段,而且往往無列舉標志詞,如first,second,third等。做題時只需閱讀有關段落,根據一個選項中的關鍵詞在其前後找其他兩個正確先項,剩下一個原文中未提到的,為正確答案
2、例證題
例子為高考閱讀理解的常見考點之一,這類題的基本結構為:
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或Paragraph…)an example in order to…
意思是問文中舉出某現象或例子的目的。
文章中舉出一些例子無非是為了說明一定的道理。關鍵在於這個例子在原文出現的位置,但不管如何,這個例子之前或之後不遠處通常都有一句總結說明性的話,這句話就是答案,即舉例的目的。如果例子與全文主題有關,則例證主題,答案為主題句。如果例子與段落主題有關,就例證段落主題,則答案為段落主題句;此外,答案為例子前後總結說明性的話。
3、年代與數字: 這個考點有幾種出題方式,但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只要題干問年代與數字,答案就對應於文章中的年代與數字。

4、比較: 比較考點的表現形式主要有: a.比較級與含有比較意義的詞彙手段和句型結構; b.表示絕對意義的字眼:
first(第一),least(最不),most(最)等; c.表示惟一性的詞彙:only, unique等; 閱讀最好能圈出表示最高級、惟一性和絕對意義的詞彙,便於做題時回原文定位。
Invited by Mr. Ye Huixian, host of the well received TV programme 「Stars Tonight」,Miss Luo Lin, Miss Asia of 1991,appeared as the guest hostess on the Shanghai TV screen last Sunday.

❹ 英語如何有耐心做閱讀,高三生求答

考試的時候其實閱讀你不用非得整篇的讀下來,你先要知道每一段的大概得意思版,還要對應閱權讀的問題去看整篇文章,一般考試的時候,問題是一段一個問題,然後是問你整篇文章的總結性問題,要是都讀下來的話,考試的時候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的
要是你平時讀閱讀的話,先讀一遍,不認識的詞先標一下,這是先不要去查字典,要根據前後文的意思去猜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一遍下來之後再去查字典,然後還要在讀一遍,去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有精力的話最好是能復述下來,這對學習英語有好處,你可以試試

❺ 高考英語閱讀如何提高猜的正確率

高考英語中閱讀和完形佔了70分,比重非常大,在短期內突破高考閱讀和完形是有技巧的,但是任何技巧都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那麼如何在短時間內從本質上提高高考閱讀能力呢?最有效的方法是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精讀,指的是對文章的每個句子咬文嚼字地大聲朗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適合精讀,現在離高考剩下五個多月時間,建議考生把歷年來考過的高考真題中的閱讀理解文章熟讀背誦,效果非常好。若還有時間,那麼新概念二和高三課本也用此方法吃透。泛讀,是指不需要咬文嚼字地泛泛而讀,目的是在最短的時間里抓住文章大意,提高閱讀理解速度。泛讀的材料可以是報刊雜志。但是現在時間太緊,高考考生可以直接把平時的高考模擬題作為泛讀材料。精讀和泛讀相結合堅持兩個月,高考閱讀水平定會有質的飛躍。
在高考閱讀中有很多可貴的技巧,在所有技巧中,最重要的是兩大理念的轉變,第一,閱讀的目的並不是要把所有的句子讀懂,而是作對題目。第二,閱讀理解時間有限,所以我們並不需要把文章讀完,只要找到與高考題目對應的那幾句話就可以了。根據這兩大轉變,可以得出高考閱讀理解比較科學的作題程序:一、快速閱讀題干,不讀選項。二、帶著問題查讀文章。三、排除干擾,得出答案。
高考閱讀文章根據文章結構可以分為五大類型:結論說明型,現象解釋型,問題回答型,事物發展型,組合型。高考題目可以分為四大題型:主題題,細節題,推理題,指代題。結構的五大類型和四大題型分別有自己的特點,所以解高考題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技巧。
高考完形填空一直是很多高考考生比較頭疼的,但是二十個空與原文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只要我們理解了高考完形的特點和測試點,就能從根本上突破完形。高考完形填空比較科學的做題程序是:一,重點讀首句和尾句。二,按句精讀,分析做題。三,查漏補缺。
高考閱讀和完形首先要從詞彙和長難句入手,高考詞彙只要掌握高一高二課本後的詞彙表就可,而長難句則需要高考考生在大聲朗讀並背頌一定量的這類句子,才能從根本上突破。
這樣我們就能讀懂文章了,但是高考閱讀理解每篇的長度在180到350字之間,再加上後面的題目,總的閱讀量在2000字左右,然而我們的時間最好控制在35分鍾之內,所以閱讀速度也非常關鍵。高考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步來訓練:一,培養對每一句話不回視的習慣。二,閱讀時,頭固定,用眼睛掃。三,用意群法閱讀,也就是以短語為單位快速往下掃。
要在高考閱讀和完形中得到高分其實並不難,每道題目的正確答案都是有根有據的,只要我們在短期內培養快速尋找答案的能力,就一定能取得高考高分。

❻ 高三閱讀表達英語公開課怎麼上

一、理性看待公開課
當前對公開課的定位有點錯位和異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領導和教師眼裡,英語公開課是「面子工程」,它所代表的是一個學校,甚至是一個地區的英語整體教學水平,容不得有半點差錯。
對於上課教師來說,公開課是一個嶄露頭角、獲得關注、贏得榮譽的好機會。於是就有個別上課教師想借公開課一鳴驚人,畢其功於一役,成為「一課成名天下知」的教育明星。
在這種背景下,公開課已不是教師個人的教學或教研行為,而是一場經過反復演練、精雕細琢的「樣板戲」,凝聚了當地專家、教學同行的集體智慧,體現著學校和當地行政領導的教育意志,教師和學生早被淪落為逢場作戲的演員。但是,作為青年英語教師,我們要對公開課要有客觀理性的認知。
1.正確定位,凸出研究意識。
雖然教育界對五花八門、精心包裝的公開課提出強烈質疑,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公開課作為評價和提高教師教學基本功的一個高效平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無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師正是汲取著公開課的營養,迅速成長起來的。
公開課具有展示和研究的雙重性質,既可以用來賽課評獎,展示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也可作為一種研討方式,用以同行之間切磋教學技藝,後者更有利於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那種過分強調公開課的展示選拔性質的風氣和做法,肯定會誘導和強化教師的外在動機,是造成公開課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我們要認識到,公開課的主要功能是探討教學規律,研究教學方法,推廣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質量。
青年英語教師要爭取多上研討課,強化對課堂的研究意識,彰顯個性探索;另外一方面,也呼籲公開課的主辦部門要淡化評估職能,不要把公開的課堂作為優秀教師選拔賽的舞台,作為考察教學的唯一依據,否則公開課就會流於形式,背離課堂教學研究的本身價值。
2.求真務實,體現教學本色。
公開課應該是教師平時教學智慧的一種凝練和提煉,而當前的公開課要麼太注重包裝,胭脂味太濃;要麼過於追求盡善盡美,教學環節做到滴水不漏,其中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綉腿」,很難被移植到日常教學實踐中去。
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重公開課與平時課的關聯,以自己的平時教學經驗和能力為基礎。如果公開課設計與平時的教學差異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上課教師也是很難「表演」到位的。因此,青年英語教師要樹立「只有注重平時教學智慧和經驗的積累,才能上好公開課」的觀念。
一節好課應該具有原生態的特徵。真實的課,就應該有缺憾,課堂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沒有問題。只有正視問題,才能回歸到教學的本真。唯有真實,課堂教學研究才能得出科學可信的結論。
3.積極主動,珍惜開課機會。
一項調查顯示[1],教齡(1—3年)與教齡(4—6年)上過公開課的人數要遠遠少於教齡(7—18年)和教齡(19—30年)的教師。青年教師上公開課機會不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其一、讓某位教師上公開課,是學校對他的一種認可。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老教師往往會獲得更多機會,而年輕教師上公開課的機會就相對較少。
其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條關於公開課評價標準的潛規則,讓不少青年老師擔心上課失敗而給自己和學校蒙羞,從而對公開課望而卻步。
如果把公開課的主要功能定位於展示,讓經驗豐富的教師上公開課自然是合清合理的。但考慮到公開課具有更為重要的研究功能,則應該給年輕教師更多的鍛煉機會。因為年輕教師正處於探索和嘗新階段,具有更強的發展動機,上公開課對於他們的專業發展起步更為重要。
名師的公開課要偏重它的示範、宣傳和學習功能,而年輕教師的公開課則重在研討和促進其專業發展。建議公開課主辦單位要合理設置這兩類公開課,並適當向年輕教師傾斜。另外,青年英語教師也要不怕苦不拍累,積極主動承擔公開課,不論公開課的級別是高是低,都要高質量高標准完成開課任務,絕不推諉。
二、做好課前的備課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寢食難安是所有老師在公開課之前的共同感受。對於開課經驗鮮少的青年教師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我們要學會冷靜思考,有條不紊的安排好公開課之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調節情緒,保持適度焦慮。
因為要把自己暴露在公眾視線中,所以在面對公開課任務時,很多教師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慮,如緊張、憂慮、恐懼、猶豫等。這是一種自然反應狀態,是教師自律性和責任心的表現。
每個人面臨重要任務時,都會有焦慮、恐懼的情緒出現,它源自個體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識。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焦慮可以有助於上課教師保持適度興奮度,提高注意力和反應速度,激發身體潛能,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
當然,焦慮也不能過度,否則,帶來的只是恐懼害怕、心煩意亂和士氣低落。焦慮就像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拉得太緊,它會斷掉;如果拉得不夠緊,張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要做好公開課的准備工作,我們就要學會找到平衡點,保持適度焦慮。
2.獨辟蹊徑,選准新切入點。
當前,公開課的授課內容有點固化,大部分老師都喜歡開設課文閱讀教學的課型;教學方法也老套,千人一面,不外乎讓學生略讀和掃讀,回答幾個問題,做一些True or False的練習,沒有新的突破。
如果有機會自選上課內容,我建議青年英語教師可以大膽嘗試,去探索一些無人問津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我市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活動中,一位青年老師敢為人先,選擇了無人問津的課文語言知識作為教學內容。通常情況下,老師都會迴避語言知識,原因是這種課型一般都以講解和機械操練為主,很難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氣氛易顯得沉悶。
但是,這節公開課由於教學內容選擇大膽和教學設計新穎,而出奇制勝。本堂課中所採用的語言知識語境化教學方式,受到聽課專家和老師的一致好評,以至於在本次活動過後,該上課老師還多次受邀到其他中學展示。應該說,這節課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同一個石頭激起千層浪,激起我市英語教師對語言知識教學的的積極思考和激烈辯論。
學校或教研單位在安排公開課的教學內容時,要統籌兼顧,做到有系統性和延續性。例如,蘇州市現在提倡一種單元系列公開課,即把某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多個課時,分別由不同的老師來授課,這些課受同一個話題所統領,前後之間互相銜接,較好的呈現了單元教學的全貌和不同課時之間的關聯性,這種系列公開課非常有利於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3.彰顯個性,汲取集體智慧。
公開課,一定要有值得「公開」的內容,要有上課教師的獨立思考,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原創思想,不能是平時課堂的簡單重復或再現。教師也不能逢場作戲,只會演繹現成的「教案劇本」。
教師在備課時,最好自己先獨立思考,再去參考網路資源,或聽取集體備課的意見。在整合資源和徵求意見時,要懂得取捨,最漂亮的未必就是最好的,要挑選最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否則,就容易出現以下三種大煞風景的失敗課型。
一是,「撞衫課」。在同題異構觀摩課活動中,常有一些上課老師的教學步驟存在雷同,甚至連圖片和問題都一模一樣。本來是相同的課題,由不同的老師從不同角度來解讀,結果變成「同題同構」,弄得聽課教師一片嘩然,不知道是誰抄襲誰的。課後一問才得知,他們參照了同一個網路資源。道理很簡單,你能輕易找的資源,別人也可以不費力氣的搜索到。
二是,「雜燴課」。在一些不恰當的集體備課中,年青教師由於人微言輕,言論主張不受到重視,被晾在一邊;到底採取什麼樣的教學設計,全部由資深教師說了算,你一言我一語,拼湊而成。這些主意單個看都很漂亮,但是它們之間沒有統一的靈魂主宰,無論怎麼看都別扭。這就好比用多個女明星最美的五官,拼湊成一張臉,那麼這張臉不但不漂亮,而且多半不協調。這種集體備課方式不可取,它扼殺了執教者的個性與創造性,執教者早就淪為一個照本宣科的傳聲筒。
三是,「模仿秀」。有的上課老師採取「拿來主義」,對照著名師現成的經典課堂案例,一筆一劃的學著做。但是,由於上課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名師的教案不相吻合,看起來像一個本來適合休閑穿茄克衫的人,結果穿上了一件筆挺的西裝,那麼怪異。或者由於上課教師個人能力有限,無法駕馭如此高深的教案,看起來好似一個小子,穿著尺碼大一號的衣服,那麼別扭。
4.挖掘資源,精心製作設計
對於一個教學主題,我們常能搜集到一大堆相關資料。這就需要上課教師獨具慧眼,篩選出最切題的材料,刪繁就簡,必要時,甚至要忍痛割愛。「課堂不是筐,什麼東西都往裡面裝。」我們要明白這一點,否則會造成材料堆積,學生得到的只是視覺和聽覺上的狂轟濫炸,一節課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繚亂,卻喪失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資源,我們要學會量體裁衣,設置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活動:有些材料適合於討論分析,有的適合角色扮演,有的適合觀看影視作品,有的適合於欣賞感悟。所選擇的教學活動還要符合上課班級學生的特點,有的班級善於表演,有的班級樂於思辨,這些都是上課教師要考慮的因素。活動設計要追求有效性,切忌為活動而活動。
製作課件時,我們要追求一種簡潔、典雅、明快的風格,力求注意以下幾點:⑴不盲目追求高級軟體,用ppt製作的課件就完全可以滿足公開課的需求;⑵但求有效實用,過於花哨的課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忽略教學內容;⑶課件流程要順暢,便於操作,不要做得,顛三倒四,一會兒往前翻,一會往後翻,影響教學的流暢性;⑷課件背景和文字要選擇反差較大的顏色,最好選定一兩種顏色,不要赤橙黃綠青藍紫一齊上,引起視覺疲勞;⑸一節課上使用課件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要把教學的全部過程和教學內容一字不漏的打在PPT上,把上課變成「看電影」。
5.好「課」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開課,要不要打磨?答案是肯定的,關鍵是要看怎麼個磨法。如果把一堂課當作研究課題,採取多種形式,應用科學方法,使課越磨越新,成為高水平的精品課,這種科研式的磨又有什麼不好呢?

其實,公開課的打磨過程,就是教師自身發展與再提高的過程。經常性的打磨,能更好地促進上課教師與研討人員的專業發展,使他們能聽到多方面的建設性意見,來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設計。我們要對「打磨」二字有正確的辯證性理解,要反思兩個問題:打磨什麼?怎麼打磨?

首先,上課教師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師本身和教學設計,而不是去「磨」學生,更不是上課老師與上課班級進行的課前「綵排」。相反,上課教師是通過打磨,對教材處理、板書設計、語言表達、課堂駕馭等方面有一個大概的預期和了解,必要時對教案做一些微調。
其次,公開課的打磨主要有試課和議課兩個過程。試課可以「一課多上」,但第二次試課要在不同的班上進行,而且不應是跟相同的學生進行「故伎重演」。要求每試講一次,在教法或學法上要有所改進或新的突破。而對於議課,可以由上課教師與聽課教師討論,挖掘出亮點、失誤及其原因,調控措施等。執教者虛心聽取別人的評議,總結經驗和教訓,有選擇性的吸納別人的建議。
三、做好課中的實施工作
在課堂上,上課教師就像一個能說會道的導游,把好山好水呈現給遊客。不同的解說方式會使遊客對同一個景點有著截然相反的感受,「家鄉美不美,全憑導游一張嘴。」所以說,公開課的實施階段,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最能體現出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個人魅力。
1.營造氣場
心理學研究發現[2],情緒無論好壞,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課堂上學生的喜怒哀樂,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上課教師的情緒所左右和支配著。所以說,我們無論多麼緊張,在進入上課教室前,都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拿捏好表情、動作和語氣。
有人說,要上好公開課,教師需要一種「人來瘋」的勁頭,不能畏手畏腳,顧慮太多。聽課教師越多,我們的展示慾望越強烈。家裡來了客人,小孩子喜歡撒歡,愛表現自我,以此來吸引客人的注意力,這就是所謂的「人來瘋」。
上大型公開課時,我們英語老師也需要這種「精氣神」,揮灑自如,魅力四射,營造出一個強大的氣場,去感染學生,讓他們進入「人課合一」的佳境,忽略旁邊聽課教師的存在。上課的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微笑,眼睛只盯著學生看,否則聽課教師不經意的一個哈欠,就能擾亂你高漲的心情和清晰的思路。
2.走近學生
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跟學生聊一聊輕松的話題或講英語笑話,緩解緊張情緒。跟學生交流時,多使用人稱代詞we,少使用讓人感覺生疏的you。如果有條件的話,要盡量使用遙控滑鼠,這樣教師就可以脫離有線滑鼠的束縛,從講台上走到學生當中去。
在課堂上,不要老是讓幾個優秀學生發言或回答問題,這樣容易排斥其他大部分學生,教師要事先了解到七八個英語水平中等、性格外向的學生,教師的提問應該從這些學生開始,來逐漸調動氣氛。
如果了解不到學生名單,我們也可以從學生的眼神來判斷,如果學生的眼睛主動迎合你,那表面他們已知道答案並且有發言的慾望,否者會顧左右而看其他。叫不認識的學生發言時,我們不可站在講台上用手指頭亂指,最好走到他們身邊,輕拍一下桌邊,這樣做顯得親切,還能聽清楚學生的發言。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外面特徵和上課表現,使用一些有趣的詞語來稱謂他們,取得幽默效果,例如,the smart boy, that handsome gentleman, the pretty girl, the girl with beautiful eyes.
在課堂上,如果有學生表現不錯,要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表揚和鼓勵他們,最好具體一點,煽情一點,例如,I love the end of your story. It is so surprising. 又如,You did a great job. I』m proud of you.
3.抖響「包袱」
抖包袱,是相聲、小品、獨腳戲、山東快書等曲種中組織笑料的方法,一個笑料在醞釀、組織時稱「系包袱」,迸發時稱「抖包袱」。同樣,我們的課堂也要有「包袱」,要有幽默,有懸念,有動人之處和點睛之筆。
上課老師要學會聲情並茂的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做好鋪墊,層層推進,把之前醞釀好的關鍵部分說出來,把包袱給抖出來,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包袱兒」能否抖響,靈活運用語言是關鍵,要悉心揣摩學生的心理狀況,適時適地耐心巧妙地運用語言,做到「鋪平墊穩」,才能取得驀然抖開、滿堂皆響的效果。
當然,這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例如沁人心脾的語音語調,隨心所欲的口語表達。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在公開課堂上的風采,都是來自於平時的修行和一點一滴的積累,靠臨時抱佛腳是行不通的。所以說,即使平時再忙,英語老師要注意語音語調的模仿和口語表達的操練,不可荒廢了口語。
4.發清指令
明晰的課堂指令,會給學生信心,讓他們更加願意配合。借班上課時,常有上課老師抱怨學生如何死氣沉沉,如何不配合。其實,很多時候,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是教師模糊不清的課堂指令讓學生無所適從。
在變換教學環節時,我們要用學生聽得懂的英語來發出指令,畢竟是借班上課,學生需要一點時間來磨合,來熟悉上課教師的表達方式、語速、語音和語調。
課堂指令不應過多,需要發的指令一定要簡明扼要,指令發出後要檢查落實。在布置一個較長任務時,英語教師的語言要具有邏輯性,前後信息要和諧連貫,並且可以在句子之間可以加入first, second這一類的表示順序的詞。這樣更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必要時,教師還可以藉助手勢、榜樣示範、重復指令、變換表達方式、放慢語速等手段來幫助理解。
5.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具有開放性和創造性,經常有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發生。如果處理不當,一堂精心設計的課就會功虧一簣,常見的突發事件有:
⑴學生在課堂上節外生枝,不按照規矩出牌,超出預設軌道之外,這時候教師不要墨守成規,要順水推舟,保護好這種「動態臨時生成」的知識,甚至允許學生走偏一小段路,再及時介入和干預;
⑵電腦等設備故障也要重視,教師要在上課前帶齊所有資料,調試好設備,主要檢查音頻、視頻和超鏈接的情況;並且要做好預案,以防萬一;
⑶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情不夠了解,設置的教學任務難度過大,教學進程不流暢,動不動就「卡殼」,這時老師要靈活機動,分解任務,降低難度。
凡事都有兩面性,一個小意外可以把苦心設計的課攪得一塌糊塗,但也可以帶來新的生機。所以,如何靈活妥當地處理偶發事件,是衡量一位教師教學機智的一個重要的標尺,它能反映出老師應變藝術的水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
四、做好課後總結
青年英語教師在公開課之後的自我剖析和反思十分重要,是總結經驗、優化課堂、探索規律和形成特色的快車道。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就曾經說過,「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
1.參與評課,聽懂弦外之音
評課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得失和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不過,在公開場合,聽課教師往往礙於情面,很難做到開誠布公的說出對這堂課的全部真實感受,一般都是盡挑好話說,即使有批評,也是輕描淡寫,婉轉的一帶而過。作為青年英語教師,我們要學會聽明白別人評價的言外之意。如果有機會,最好在私下裡有選擇性的跟聽課教師進行個別交流。
2.課後小結,厚積才能薄發
公開課凝聚著上課教師沉甸甸的付出,很有必要做一次總結,回顧這一節課是否成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進行認真而全面地分析、總結、判別。在寫課後小結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⑴寫的實,實事求是,記錄的內容要真實,不把它看成是一種形式;⑵寫的快,趁熱打鐵,時間一長,會有所遺忘;⑶寫的深,必要時要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等教學理論進行分析,從而發現和解決問題。課後小結是青年教師積累經驗和提升自我的最好辦法,既可以起到備忘錄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3.抓住亮點,寫成教學論文
公開課是教學論文的發源地,這一點是我最深刻的個人體會。每次開設或觀摩一次大型公開課過後,我都有一篇相關的教學論文發表。剛開始寫論文時,我們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住自己公開課的某一個亮點,哪怕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小環節。課堂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主題。例如,我早期曾對一次公開課的板書設計做一些思考,寫成一篇文章《英語課文教學的幾種板書設計》,發表於《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年第7期。
結束語
對青年英語教師來說,開設好一個公開課肯定是一項讓人心力交瘁的巨大工程。但是,每當上完一次公開課時,我們肯定會脫胎換骨的感覺:我又進步了!我的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

❼ 怎樣做好高三英語閱讀理解題

怎樣做好高三英語閱讀理解題
近幾年的高考閱讀理解題越來越重視對考生猜詞悟義能力的考查,一般有三個小題直接考查猜測詞義,再加上閱讀過程中碰到的生僻詞彙,使得許多同學對閱讀
理解產生畏懼心理。其實,閱讀理解中的許多「生詞」都是我們平時常見的熟詞通過合成、派生、轉化等而生成的,同學們只要熟知構詞法,完全能夠解決。另有個
別確屬生詞,同學們可靈活運用猜詞技巧,聯繫上下文猜出其意思。本文擬介紹一些常用的猜測詞義的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根據上下文解釋進行猜測

有時短文中出現一個需要猜測其意義的詞或短語,下面接著出現其定義或解釋,這就是判斷該詞或短語意義的主要依據。如:

1.(NMET2002, B篇) 62. What』s the meaning of「the organic trend」as the words are used in the text?

A. growing interest in organic food

B. better quality of organic food

C. rising market for organic food

D. higher prices of organic food

原文:Gold is one of a growing number of shoppers buying into the organic
trend, and supermarkets across Britain are counting on more like him as
they grow their organic food business.由此可知,越來越多的人購買organic
food,所以全英國的超市才增加了organic food business,以期望有更多像Gold這樣的人前來購買。因此,「the
organic trend」就是指購買organic food這樣一種流行趨勢,所以,此題答案為A。

2.(NMET2001, A篇)56. the words「deluxe sedans」,「minivans」and「station wagons」used in the text refer to _________.

A. cars in the making

B. car rental firms

C. cars for rent

D. car makers

原文:Shanghai Bashi Tourism Car Rental Center offers a wide variety of
choices—deluxe sedans, minivans, station wagons, coaches. Santana sedans
are the big favorite.由此可知,car rental center是計程車公司,所以,這里應選擇的只能是cars for
rent(出租汽車)。

二、根據上下文的指代關系進行猜測

文章中的代詞it, that, he, him或them可以指上文提到的人或物,其中it和that還可以指一件事。有時代詞指代的對象相隔較遠,需要認真查找;有時也需要對前面提到的內容進行總結,才能找出代詞所指代的事物。如:

1.(NMET2002, A篇) 57.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it」(paragraph 2) refer to?

A. Discovering the moon』s inner space.

B. Using the earth』s inner space.

C. Meeting the「moon people」again.

D. Traveling to outer space.

原文:However, the question that「moon people」asked is still an
interesting one. A growing number of scientists are seriously thinking
about it.由此可以看出it指上句中的the question,而the
question又指第一段中「月球人」所提的問題。所以根據第一段中的問題「Why are you traveling to outer
space when you don』t even use your inner space?」就可以判斷出答案為B。

2. (NMET2002, D篇) 67. the underlined word「them」(paragraph 1) refers to _______.

A. red herrings B. treasure hunts

C. HenryⅧ』s six wives

D. readers of Masquerade

文中提到…but Williams put in a lot of「red herrings」, or false clues, to mislead them.意思是作者在書中用一些假線索誤導他們,顯然,他們(them)就是指書的讀者,故答案為D。

三、根據因果關系進行猜測

根據原因可以預測結果,根據結果也可以找出原因。如:

Biggest power failure in the city』s history…All of our ice-cream and
frozen foods
melted.後一句承接前一句,前一句的原因導致後一句的結果。根據因果關系,停電很可能導致冰淇淋和冷凍食品融化,所以melted的詞義應為「融
化」。

四、根據轉折或對比關系進行猜測

根據上下句的連接詞,如but, however, otherwise等就可以看到前後句在意義上的差別,從而根據某一句的含義,來確定另一句的含義。另外,分號也可以表示轉折、對比等意義。如:

(NMET2002, E篇)74.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hassle」(paragraph 1) probably mean?

A. a party designed by specialists

B. a plan requiring careful thought

C. a situation causing difficulty or trouble

D. a demand made by guests

通過上下句,A child』s birthday party doesn』t have to be a hassle; it can be a
basket of fun…可以看出,hassle和a basket of fun肯定是近乎相反的意義。所以不難判斷,答案為C。

五、根據同位關系進行猜測

閱讀中出現一些難詞,有時後面就是一個同位語,對前面的詞進行解釋,這種解釋有時也用or連接。如:

1.(NMET2001, D篇)…and other Germanic and Nordic peoples, who spoke what
we now call Anglo-Saxon (or Old English),a Germanic language.

Anglo-Saxon也就是古英語(Q吧)(Old English),是日耳曼語(a Germanic language)的一種。

2. (NMET2002, A篇) the「Chunnel」, a tunnel(隧道) connecting England and
France, is now complete.此句中a
tunnel是Chunnel的同位語。因此,The「Chunnel」就是英法之間的海底隧道。

六、根據構詞法(轉化、合成、派生等)進行猜測

在英語中,有很多詞可以在前面加前綴,在後面加後綴,從而構成一個詞,乍看起來,這個詞可能是生詞,但掌握了一定的構詞法知識,就不難猜出它的詞義。如:

1.(NMET2002, B篇) Market research shows that Gold and others who buy
organic food can generally give clear reasons for their preferences—but
their knowledge of organic food is far from complete.

我們知道,prefer的意思是「寧願、願意、喜愛」,根據上下文可以判斷prefer的名詞形式preference的含義應是「偏愛、愛好」。

2.(NMET2002, E篇)「Our parties are aimed for children 2 to 10,」Anaclerio
said,「and they』re very interactive(互動)and creative in that they build a
sense of drama based on a subject…」

文中interactive是由前綴inter-(相互的)和active(活動的、活躍的)而構成的,即使文中不給出其含義,根據上下文的意思也可以判斷,該詞的含義應是「互動的」。

七、根據生活常識猜測詞義

In old days, when girls from rich families were married to their
husbands, they expected to bring with themselves a large quantity of
dowry.

根據常識,在舊社會,有錢人家的姑娘出嫁當然要帶很多「嫁妝」。

總之,利用各種已知信息,靈活運用猜詞技巧,你就會在閱讀文章時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❽ 如何攻克高考英語閱讀三大難點

少專家指出,閱讀准確率低、速度慢、理解能力弱是導致閱讀難以提高的三大根本原因。
高考要求英語詞彙量達到4000個,很多學生閱讀准確率低,是因為不少單詞不認識。英語特級教師陳錫麟指出,高考英語閱讀失分點之一是單詞量不夠。單詞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沒有一定的單詞量閱讀肯定成問題。拿到一篇文章十有八九是不認識的單詞,閱讀得分高不了。華東師范大學英語系教授、對高考英語卷命題深有研究的舒運祥補充說,不少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平時學一個單詞就記一個單詞,往往忽視該單詞的多種解釋。學過的單詞,一旦放在不同的語境中,經過上下文轉意後,反而成了最熟悉的攔路虎。歸跟結底,就是單詞關沒過。
其次,高考要求學生每分鍾閱讀60-70單詞,不少學生閱讀速度很慢,這就造成了英語閱讀無法過關。閱讀速度慢因其有不良的閱讀習慣。不少學生習慣出聲閱讀,往往藉助於朗讀,或者是小聲讀來看英語閱讀篇章,閱讀速度快不起來。有些學生則習慣在閱讀時擺頭。在閱讀過程中,他們會因為情緒緊張,或由於苦思苦索而不得其解,出現不自覺地頭部擺動現象;但這種多餘動作,不利於提高閱讀速度。有些學生則喜歡用手指指著讀,但用手指指著讀則無法增大識別間距,其結果必然嚴重影響閱讀速度。還有些學生養成了復視的毛病,順著一行字閱讀時,眼睛常常往回看。復視的出現,有時是由於學生遇到了一個生詞或不太懂的短語,需要回過頭來再看一眼,這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過分依賴復視,以致成為一種閱讀習慣,那就勢必大大影響閱讀速度。改正這些不良閱讀習慣,能使學生的閱讀速度有顯著提高。
再次,理解能力弱也是學生在中高考英語閱讀中失分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沒看懂文章就瞎蒙。推測上下文揣摩詞意是一種閱讀技巧。但是閱讀技巧要用得好也是需要一定基礎的。很多同學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到題目後浮光掠影般看一遍,還沒有完全理解句子含義、文章內涵就忙不迭地去做題,結果可想而知。事實上,要提高答題的效率和正確性,考生應該力求理解文章的每個句子,在這樣的基礎上,適當的猜測,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肚子里有墨水才去猜。此外,不少學生也很難看出句子、文章的言外之音。學生們常常無法在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的基礎上,歸納文章主題、推斷文章大意,揣摩作者要表達的話中話。不少題目的每一個選項在文章中都出現過,但有些選項比較片面,只是概括了其中的一段話。這就與考生語言能力息息相關,除了要有一定的詞彙量,還要能熟練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找出最合適的選項。

❾ 如何有效地做高三英語完形和閱讀

高三英語閱讀理解完形填空怎麼做可以正確率高又快?完型填空是一卷難度最大的題。它集閱讀理解、語法、詞法、句法於一體。是考查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的一道題。 解題的方法第一要帶著空,通讀文章,搞清事件發生的背景就行。如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或某個公共場合講的是主人公的經歷,還是觀點、看法。或整篇文章是說明文體的。 然後要將這篇300字左右的文章進行一下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的分析(與閱讀的文章分析基本相同)。然後進行填空的選擇,此時要注意利用上下文及段落和語句的邏輯關系,也就是語境來進行推敲選擇。同時要考慮要填空的句子主謂語的搭配,和動、賓及名詞和形容詞的搭配。這就需要我們有很堅實的語法、詞法的知識。 同時要能夠通過文章的語言描述對人物事件在時間、空間、位置、趨向關系的正確體會,從而確認一些介、副虛詞的選擇。另外要注意句中過渡關聯詞語的作用,是並列(類同)還是轉折(相反)。這都能夠決定你的選擇是否正確。總而言之,詞彙的變異很少通過它們語意上的細微差異來考查,多數是通過這些同意詞的不同用法來考查。 這就需要我們能夠熟練掌握所學單詞的搭配。就這一點來講,考前將學過的片語搭配(主謂、動賓、名形、動介、動副短語)熟讀熟記是非常必要的。完成選項之後將小文帶上填空讀一遍,體會語篇,這不僅是答題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平時練習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平時練習可將小文讀數遍,強化記憶所填入的詞彙。很有助於掌握類似完型填空的解題方法。 完型填空練習能有效地培養和考察學生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學生選出最佳答案,使補足後的短文意思通順,前後連貫,結構完整。在完型填空練習中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我總結原因有:學生不易抓住文章的主題進行邏輯判斷,不易理出文章的結構脈絡;忽視首句提示,或對首句句意把握不準,以致對理解整篇文章產生誤導作用;有些學生把完型填空題當作單項選擇填空題來做,形成解題方法的失誤;完型填空限時訓練不夠,以致影響答題時間和效果,等等。 我們總結出完型填空解題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語篇完型詞義,在具體的語境中選擇最佳答案。近三年的NMET完型填空,都要通過對語篇主題和文章結構的總體把握,根據文章內容整體推理判斷來確定答案,即「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孤立地看待某個句子和選項,都無法正確進行選擇。 2.重視完型填空的首句提示作用,以及首尾呼應對理解整篇文章的重要作用。 3.完型填空命題與問題設置的主導因素是閱讀理解問題,對上下文的理解是選出正確答案的關鍵,故理解把握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是平時進行訓練的關鍵。 4.重視限時訓練,提高完型填空答題效率。高考是硬史教育的結果,所以要用硬試的方法來解決!簡單歸納: 首先,必須要會背單詞.也就是說,要把單詞聯系起來背,把單詞分類. 第二,閱讀要有語感.可以多看點英文的東西,不需要有多麼難,只是在找語感. 第三,作題.這是什麼時候都不能少的事.通過量變來達到質變.作題不能只是單純的為作題而作題,我們的去分析.作題時要分析,做完也要分析,因為它的出題思路變化不大.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❿ 高三怎樣把英語完形和閱讀做好

二者相同的地方都需要有足夠的詞彙量和對句子結構的分析和句子意思的理專解。
詞彙量方面自己默默地記屬,去增加吧,不要信什麼速記,全扯淡的,死記硬背是唯一有效的途徑。
句子結構分析和句子意思理解,自己平時碰到長句子要主動去分析成分,試著翻譯,多做練習,自然就能攻克。
就完型 而言,有一部分是固定搭配,要在平時積累。
就閱讀 而言,做題之前,可以先看一下要答的題目的題干,讀的時候能有所側重。

熱點內容
等待他的兒子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04:20:56 瀏覽:302
實現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6 03:52:43 瀏覽:481
怎麼看待幸福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6 03:51:23 瀏覽:638
真的是太可愛了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03:50:04 瀏覽:628
他在游泳翻譯成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03:49:56 瀏覽:733
時間留下最真的人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03:48:42 瀏覽:719
想去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03:47:52 瀏覽:373
一切就有可能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03:42:16 瀏覽:250
表格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03:41:30 瀏覽:793
一個人的精彩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03:41:30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