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持續默讀
① 怎樣才能制止做英語閱讀時默讀的習慣
給自己錄音,錄完自己聽,也能找出哪裡的發音不標准。可以把設備放遠一點,自然而然的自己聲音就會變大。其實不必害怕自己發音不標准,不承認自己發音不標准才是問題所在。
② 持續默讀(SSR,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持續默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持續默讀不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操作簡單的教學活動。
持續默讀對發展學生的閱讀流暢讀、養成閱讀習慣、增長豐富的知識、推動個性化閱讀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持續默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為自己所閱讀的書目做好相關記錄,包括書名、作者、繪圖者、出版社等相關信息,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奠定基礎。
《中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王 薔,敖娜仁圖雅 《課程·教材·教法》
持續默讀是指教師和學生一起在每天特定的時間段 (通常是 5~15 分鍾),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而進行自主默讀,並且讀後不必進行相關閱讀測試或報告。
McCraken 提出了進行持續默讀的六條原則:①每個學生必須不出聲地讀。教師可以強調其對持續默讀的嚴肅態度。②教師也要默讀,而非來回巡視。為學生樹立閱讀榜樣,以身作則。③每個學生選擇一本書。學生自主選擇一本書,中途不可更換,以防止分心。④使用定時器。最好不要使用掛鍾,以免學生過多關注時間。⑤不需要學生交任何形式的讀書報告,否則會增加學生壓力而使他們對默讀抵觸。⑥全班或者群體進行。利用集體約束力,創造集體閱讀環境。
持續默讀就是本著提供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機會,讓他們接觸閱讀、喜歡閱讀,並逐漸養成閱讀習慣。
《英語閱讀教學新模式理論與實踐——以持續默讀促進學生自主閱讀》 羅少茜 張玉美 《基礎教育研究》
接觸大量可理解性的輸人材料是掌握第二語言的關鍵因素,自由自主的閱讀是讓外語能力獲得提高的好方法(Krashen,1985)。持續默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簡稱SSR)正是一種給學生提供自主閱讀機會的方式。
學生能夠自主選擇持續默讀中的閱讀材料是持續默讀成功的關鍵,而如何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至關重要。閱讀材料題材或難度不合適,都會讓學生失去閱讀興趣。一旦學生失去了閱讀興趣,持續默讀便難以獲得成功。
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教師需要對班級圖書館的閱讀材料按類別分級整理。我們建議教師首先將所有的閱讀材料依照主題進行分類,其次將同一主題內的不同閱讀材料標注難度等級。
教師在提倡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的同時,也應提醒他們考慮自己的閱讀水平。為了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閱讀水平的材料和檢測特定的閱讀材料是否符合自己的閱讀水平, 一種常見且易行的方法是「五指測試」(Five- finger Test)。具體做法為:讓學生翻到書的任何一頁開始閱讀;每碰到一個生詞就伸出一個手指; 當學生讀完該頁後,數一數他們總共伸出了多少個手指。對該書的難度判斷准則為:如果是1 個手指,那麼這本書太容易;如果是2個手指, 這本書的難度恰到好處;如果是3個手指,此書仍然適合閱讀,有一定的挑戰性;如果是4個手指,這本書可能會很難,你需要很努力;如果是5個或5個以上的手指,那麼這本書現階段自主閱讀會很困難,可安排以後再讀或在他人指導下閱讀。
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持續默讀,教師必須耐心向學生解釋持續默讀及其作用;教師還可以介紹其他國家和地區或學校實施持續默讀的經驗,或將自己平時默讀的經驗及體會與學生分享。這些都可以激發學生對於持續默讀的興趣。另外,教師應當制定開展持續默讀的規則。例如,必須在持續默讀前選擇好閱讀材料;閱讀英語課外閱讀材料時保持安靜等。教師可以將規則列印出來張貼在牆報中,提醒學生遵守規則。
持續默讀在課內實施的具體步驟如下:① 教師每天安排3~15分鍾的時間,供學生持續默讀(Botel, 1977 )。② 持續默讀開始前,學生挑選當天要閱讀的材料。教師示意開始後,學生即可進行閱讀。③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安靜閱讀,不能做其他事情,如做作業,閱讀課本,與同學交談, 或與教師交談。如果學生覺得所讀材料不適合自己,可以在不打擾別人的前提下去班級圖書館換書。④ 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必須與學生一起閱讀, 而不是批改作業,也不是在教室內巡視或是離開教室。⑤ 閱讀完成後學生不需要做閱讀報告。教師也不會針對學生所讀的內容提問。
豐富多彩的讀後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從中觀測到學生持續閱讀的有效性。讀後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本文介紹如下三種:① 推薦閱讀材料。學生在選書過程中,教師和同學都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以便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同時,有的學生在閱讀了一本較好的材料時,會有分享的沖動和熱情。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班會或午休的時間,讓某位學生向同學們介紹他/她覺得精彩的閱讀材料及精彩之處或感悟。② 討論。在持續默讀進行一段時間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就閱讀的內容進行討論。討論的內容和形式不受限制,只要與閱讀的內容相關即可。教師可以先進行示範,與學生討論自己在持續默讀時閱讀的內容,比如朗讀書中的片段或就書中的話題談談感受。③ 寫作。教師應當鼓勵想要做筆記的學生做讀書筆記。但是讀書筆記的內容可以稍有變化。例如, 當學生閱讀了一本小說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喜歡書中的結局?如果自己是作者的話,會怎樣寫結局?並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全美最佳教師雷夫•艾斯奎斯(2011)在分享自己的閱讀教學經驗時說:我每天花90分鍾陪我的學生一起閱讀。我的學生閱讀做得很好,是因為他們讀得很多。閱讀是一種技巧,而技巧的學習都需要練習(Mork, 1972 )。
《持續默讀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羅少茜 李知醒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③ 英語閱讀,如何克服默讀,提高速度
呵呵, 樓主 你不必太過著急的. 你的問題在許多的同學身上很普遍的,
「光看不讀的版話,好像看過的都權記不住.僅僅是你自己的一種心理困惑,腦海在這個漩渦中不停的打轉,以致於你養成了對默讀的一種依賴性,難以改進, 心虛, 總覺得自己沒把文章的內容讀懂.嚴重的影響了你的閱讀速度.
其實啊,你想改掉默讀的習慣也很簡單的. 首先,你得克服自己的心理不良的情緒,因為啊,心理是影響語言學習的重要的環節,你一定要克服這種默讀的習慣,方法就是在初期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默讀, 即使有時讀一篇文章全然不知所雲,也不可改變方法, 刻意提醒自己.
再次,任何事情,都會經過 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你的困惑,歸根究底,還是閱讀量不夠,所以啊,你最好是能買一些閱讀的參考資料,多多的進行閱讀的訓練,不要在乎一時間的閱讀的正確率, 你只需在一定的時間多多的閱讀,相信上述問題你一定會在不知不覺之中解決的.
最後,每天堅持定量的翻譯一些簡單的句子 (英漢互譯), 試試吧, 如果你能堅持做到,效果一定會非常顯著.
Good luck!
④ 閱讀英文原版書,忍不住默讀,怎麼破
在我寫的閱讀英文原版系列文章的留言部分,和閱讀原版的微課提問環節,有幾個小夥伴問:「我在讀原版的時候,總是會默讀,這該怎麼辦?」
不管閱讀的是中文書還是英文原版,很多人在讀的時候或念哪多或少會默讀,只是程度不一樣。既然這是一個常見的情況,所以戚余不用過於糾結。
默讀的主要原因在於,你看到一個單詞或短語的時候,過分依賴聽覺,理解它們的意義。整個流程是這樣:
想一想,我們不是在背單詞或朗讀,「發音」這個環節真的有必要嗎?其實完全可以省略,我們直接通過視覺理解詞彙的意思:
略去一個環節,意味著理解和閱讀提升。從三個環節減少到兩個,需要你改變閱讀習慣,也許你以前一直喜歡默讀,那現在就要通過刻意的練習,強化視覺的作用,看到某個單詞、句子,就迅速領會它的含義。
另一個原因是你讀得太慢。閱讀速度慢和默讀互為因果,後者導致前者,大家很容易理解。前者為什麼會引起後者呢?如果你慢慢地看,看到的必然是一個一個的單詞,這時候你會忍不住默念它的讀音,因為你閱讀英文原版的目的通常包括積累詞彙量,潛意識里覺得應該掌握它,慢速也正好給了你時間去做這個動作。
假如你在能理仔仔碼解的基礎上,閱讀速度夠快,你根本沒時間顧及一個個單詞的發音,所以很少會出現默讀的現象。
由此看來,要避免默讀,提高速度也是一個破解方法。還要注意,即使你閱讀過程中默讀了,也不是什麼大事,不用煩躁或擔憂,馬上收回注意力,專注於你的目光和文字,繼續心平氣和地快速閱讀。如此習慣了一段時間,默讀現象出現的次數將越來越少,你的閱讀過程也將更加順暢。
我是白果William,和大家分享閱讀原版、英語精進、個人成長等方面的內容
希望對你有用!
⑤ 我做英語閱讀的時候總是會在心裡默讀,這要怎麼改正呢
閱讀理解其實很好做的可以先讀題,感覺還是讀懂最重要.大致的把這篇閱讀理解的版內容分權析下往往過去的考試會教一些什麼看重點詞的技巧,不過現在很多語言考試已經摸透考生的這種偷懶行為,而故意在重點詞彙上設計陷阱.
建議還是不要想要速成,加大閱讀量,大量閱讀英文雜志,網頁,瀏覽的時候不用每個詞彙,每個句子都能讀懂,大體意思能夠掌握就可以了.
久而久之,英語閱讀自然能夠提高~ 我相信你老師也說過,第一本讀題目,然後再去做,所以第二遍閱讀的時候,主要的還要看你的詞彙量,你要記住題目中的關鍵字,然後再去做,沒必要去默讀,這樣的確會慢很多的我做題的方式就是,先看一邊大概內容,然後在看下面的題目,記住題目的要求,一題題的找答案,這樣速度很快,但也容易放錯誤,完全看個人喜好了
⑥ 怎樣才能制止做英語閱讀時默讀的習慣
不用改。默讀是大腦根據當前文本難度自動做出的調整,避免不了也沒有必要避免。
詳見李笑來老師的一篇博文——
人們真正在意自己的閱讀速度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考試的時候,比如,在參加外語考試諸如國內的四六級考試或者國外的留學考試TOEFL、SAT、GRE、GMAT、LSAT的時候——大多數人的直接感受是閱讀速度太慢,乃至於時間不夠用。
為了解決「閱讀速度」問題,人們(包括老師與學生)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同時也定義了很多所謂的「惡習」,比如,「唇讀」、「指讀」、「回讀」、「譯讀」等等[1] 。很多學生在面臨問題的時候也難免「病急亂投醫」,相信「唇讀」、「指讀」等等方式真的是所謂的惡習[2] 。事實上,無論多麼荒謬的事情只要有人肯斬釘截鐵地說出來就會有人(很多人)不假思索地相信。
然而很多的時候,不能把「直接感受」當作解決問題的關鍵——要是那麼簡單,問題早就被解決了。解決問題之前,要正確地鎖定問題的根源,否則就無法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絕不能僅僅流於表面。崔健的《像一把刀子》裡面有這樣一句歌詞:「這時我的心就像一把刀子,它要穿過你的喉嚨去吻你的肺„„」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要用這樣的態度,往往要穿過問題的喉嚨去探它的肺才可以找到答案。 ——《把時間當作朋友》前言
幾乎所有的語言考試都有「閱讀部分」,這只是簡稱,全稱是「閱讀理解部分」(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閱讀理解」本質上是兩個過程的疊加:「輸入」與「理解」。「輸入」有很多種方法,「理解」是需要積累才能獲得的能力。要能夠理解已輸 入的信息,才能夠真正做到「閱讀理解」。如此看來,各種所謂的「建議」其實只把焦點鎖定在「輸入」過程了,而對「理解」過程隻字不提,即,以為問題的症結 在「輸入過程」上,而沒想到症結其實在「理解過程」上。
「輸入」的方式至少有以下常見的三種: 1. 掃讀:只用眼睛快速瀏覽文字(本質上來看是必然以遺漏一些信息為代價) 2. 默讀:在用眼睛瀏覽文字的同時腦子里有一個聲音在「說」這些文字,並不實際發聲 3. 唇讀:在用眼睛瀏覽文字的同時嘴唇翕動「說」出這些文字[3] 事實上,沒有人永遠只用以上三種輸入方式中的某一種[4] ——無論是在讀母語的時候,還是在讀外語的時候;相反,大家都是在不自覺地根據需要選擇輸入方式。閱讀內容對閱讀者來說相對簡單(即,閱讀者的理解能力在這方面相對很強)的時候,更多的情況下都是採取「掃讀」的方式;而內容難度高一點的時候,就會採用 「默讀」的方式;如果內容難度相對較高,那麼就會自然地採取「唇讀」的方式——因為這樣可以把速度放慢,以便有更多時間思考消化。所以說,「掃讀」也好, 「默讀」、「唇讀」也罷,都只是輸入方式,且是各有用處的輸入方式,根本不是什麼惡習。如果學生相信「讀」和「默讀」都是惡習的話,他們實際上已經相當於「三腳貓[5] 被砍掉了兩條腿」——境遇早已慘不忍睹。(他們這么做還有更嚴重的至少一個害處,後面會有詳細的解釋。)
也就是說,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真正需要時間的,或者說更需要時間的,是「理解過程」——輸入過程只是初步。無論用哪一種輸入方式,最終只不過是在「配合」理解過程而已。在無法理解的情況下,輸入得越快越沒用。所以,想要提高「閱讀速度」,真正要鍛煉的是自己的「理解能力」,而這並不是特別難以做到的——盡管需要很多篇幅才能講清楚。
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⑦ 快速閱讀英語的時候心裡總會不自禁默念,好還是不好會影響速度嗎
其實學任何語言都是相通的,你可以把英語比作中文,然後來想一想,比如說你快速閱讀中文的時候,心裡會不會默念,這其中又可以分成閱讀比較深奧的文章和閱讀小說,那速度絕對是不一樣的,然後把這種情況用英文來代入,對你這個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簡單聊一聊我的一些感想。
閱讀的階段
在這里我先用中文來打比方,這樣的話更好理解,比如說我們小時候看書,最開始的時候都是一個人自言自語,對著書念出來這樣才可以理解。等到慢慢的閱讀量增加了就可以默念了。然後再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比如說像我們成人看小說的話,那絕對不會在心裡一個字一個字地念出來,基本上就算不能做到一目十行一目三行也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說這個要針對學習的目的不同來決定速度的,是為了快速理解,還是為了學習語法,詞彙那些,只要做到熟悉閱讀量大了,大腦處理信息能力強了,那速度自然就會上去的。
⑧ 真煩!做英語閱讀題目的時候,老是在心裡默念,然後要停頓會去理會句子意思
這篇文章很經典,其實閱讀都是這樣的,不管是4,6級還是考研
考研英語閱讀理解部分是4篇閱讀,每篇5道題,總分值是40分。這部分閱讀的基本分最少要得24分,才能保證達到及格線,高分同學能拿到32分——36分。其實閱讀的重要性不用再重復,就是整個英語試卷的半壁江山。這部分是平時要重點練習的。
單詞是閱讀的基礎,如果你的單詞量很小,那很可能成為你做閱讀時的瓶頸。雖然閱讀允許有少量的生詞,並且不知道詞義也不影響理解,但是如果因為單詞不認識影響了你的閱讀,我覺得這時首要的任務是加大單詞量。單詞是可以在短期內突擊的,花半個月集中突擊單詞,對後面加強閱讀訓練會有很大的好處。
每天保證一定的閱讀量是提高閱讀的好方法。這個閱讀量可以是做一些考研閱讀理解的題目,比如新東方的閱讀理解,人大張錦新的新教程,我覺得都不錯。另外,最好是多做真題,至少也要做3遍以上。真題里的生詞都要記住,常考題型都要熟悉,長難句都要弄清楚。每天可以做1單元的閱讀專項練習,一般4篇就夠了,數量不在多,關鍵在質量,每篇都要弄明白,包括結構、句型、中心思想等等;每一題都要明白選擇的原因、錯的原因。這樣才是有長進的,不能做完就擱置不管,那樣做再多也沒有效果。
除了做專項閱讀練習,最好是每天花1小時時間看看英文報紙、雜志,主要是為了增強語感、了解外國文化背景和擴大閱讀范圍。每年的閱讀真題都是從一些外國的報紙摘錄下來的,比如:經濟類文章主要來源:The Economist(經濟學家),Business Week(商業周刊),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雜志);科學技術類文章主要來源:Nature(自然),Discovery(探索),Science(科學),National Geographic(國家地理),Scientific American(科學美國人),New Scientists(新科學家);社會生活以及文化類文章主要來源:Newsweek(新聞周刊),Times(時代周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The 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USA Today(今日美國),The Times(泰晤士報),The Guardian(衛報),和www.usnews.com(美國新聞在線);其它來源:Independent(獨立日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國際先驅論壇),Telegraph(英國電信日報)。考研閱讀理解80%以上的文章來自於The Economist(經濟學家),Newsweek(新聞周刊),Times(時代周刊)以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四本雜志。所以這些都是最好的考研閱讀的課後閱讀材料。如果買不到這些雜志,可以經常看看國際廣播電台的英語新聞和一些外國網站。
考研閱讀里的句子都很長很拗口,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有時一句話里即使所有單詞都認識也不懂整句話是什麼意思。這主要是不清楚句子的結構,所以碰到長難句的時候,要分析清楚句子結構。先把從句劃分出去不管,找出主句來,再把主句里的修飾語劃分出去,找到最核心的主語、謂語、賓語。最後再把這些修飾語和從句放進去。這樣就能理解這個長句是什麼意思了。
閱讀理解題的出題也是有一些規律的,大致題型就是那幾類。做的時候要分清楚它的類型,有針對性地去解答。比如:對於句子理解題,返回原文找到這個句子,將原句的結構、語法、語義都好好分析分析,不僅僅看字面意思,還要看看這句的上下句,有時句子是有喻義的,聯繫上下文還能很好地明白;對於主旨題,主要是縱觀整體,理解文章整體的行文思路,對短文整體理解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對於態度題,那就要體會作者的觀點、態度,從文中一些細節的詞來體會,千萬不要攙雜自己的感情色彩。
考研英語閱讀有自己很明顯的特點,這些通過真題是可以了解的,而且真題也是最好的材料,多研究真題,再加上平時多訓練,一定能輕松過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