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高三二輪英語閱讀講評課

高三二輪英語閱讀講評課

發布時間: 2023-08-18 01:35:12

A. 英語閱讀課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

英語閱讀課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如下:

1、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

2、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字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5、教師能按照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實現。

11、教師能有效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

12、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使接受與探究相輔相成,學生的學習境界更高,學習效果更好。

13、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既不形式化,又具體、誠懇。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能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指出糾正。

14、以新的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詮釋自己的教學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

B. 英語閱讀課公開課點評優缺點

亮點:

1.本節閱讀課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教學過程完整,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活動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具體表現在:

1) .通過提問的方式,用圖片視頻導入,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激活了學生已有的圖式,為閱讀教學進一步的鋪墊。

2).能設計多種題型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符合學生的實際。.

3).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利用已知信息構想和創設新的信息,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4) .情感教學的滲透,及時的小結和反饋是另一個亮點。

2.本節課符合本學科的教學要求及閱讀課型。老師結合學生的實際來設計及開展教學。以學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激起學習興趣,採取了分層教學,由淺入深,結構合理,面向全體學生並照顧差異,重難點突出,既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在本節課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踴躍回答問題。教學效果良好,目標達成。

C. 英語課聽課評價評語及建議

英語課聽課評價評語及建議如下:

我覺得這節課很成功,它較好地體現了課程的三維目標,具體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點評:

第一大點:教學目的。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明確,教學效果好。

1.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表達旅遊景點和名勝古跡,培養了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2.課文閱讀教學目標如scanning、skimming 都能很好地完成;

3.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

第二大點:教學過程和方法。

1.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符合高中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學各環節過渡自然,從開頭free talk導入課文,通過圖片啟發提問到quiz測試,再到詞彙paraphrase 和reading閱讀、dialogue對話、discussion討論,完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2.設計有層次、有深度,特別是反饋形式多樣,可見該教師花費了不少心思,如小測試、詞彙解釋、提問、填空、對話、預測等設計有坡度,並且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教學目標。

3.教學方法處處體現以學生為本,如注重對學生的語言只是檢測(詞彙學習時注重部分學生的單詞拼寫能力), 討論時分為上海組、灕江組、香港組、長城組,充分尊重學生意願和個性差異。

第三大點:學生學習情況。

因教師的教學設計有新意,學生始終保持良好學習心態。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我粗略統計了一下,該堂課中,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達2/3左右,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熱烈,參與面廣,體現出學生樂於探索、樂於參與的精神;

第四大點:教師素養方面。

1.教師口語流利,發音標准,語言基本功扎實,可見教師對教材吃的很透徹,備課充分;

2.教師教態自然,有時配合手勢,有親和力,教師指令明確、到位,善於啟發學生,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3.教學亮點:教師的教學機智,特別是善於抓住細節,處處體現二期課改目標,以學生為本,與學生「零」距離,如開始有一學生答不出,教師並未放棄,後經過反復啟發誘導,學生答出landscape一詞;

再如一學生說的英語諺語「he who doesn』t reach the great wallis not a true man.」極好,但很多學生並沒在意,教師故意裝作沒聽清楚,卻故意讓學生再復述一遍,還有一學生答出rainbow一詞,教師立刻表揚「imaginative」等等;

所有這些,都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和信心,這正是該教師最成功之處,非常值得廣大一線教師學習。所以說教師的理念十分重要,因為它決定了教學行為。

幾點商榷:

1.關於糾錯問題,一直是個難題,使糾還是不糾,何時糾錯,我覺得教師應該把握好時機,如有幾位學生都說he think, although…but….時,教師應該給予糾正。當然,糾錯一定要巧妙,要盡量不傷害學生的積極性;

2.各小組討論的不錯,作為教師應該有所評價,好的要表揚,需努力的要提出努力方向,且一定要對優缺點有具體的意見,如上海小組的亮點頗多,在小組合作、組長組織等方面教師應予以肯定推廣,使評價落到實處;

3.最後環節看圖介紹中prediction可否換成學生分發紙條學生朗讀,大家聽,這樣一舉兩得?我認為,課堂教學中,時間和機會可給老師也可給學生的,應優先考慮學生;

4.重點詞彙和句型有些應該在黑板上寫出,更加方便學生記憶,否則全部用ppt給人有蜻蜓點水之感,反而影響了學習效果。

D. 怎樣評講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題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包括四種類型:主旨大意、詞義猜測、事實歸納和推理判斷。 一般情況下,對文章的主題、寓意、結論、作者寫作意圖、對某問題的看法和態度題類,是普遍學生的弱點。但是,各自老師的學生不一樣,評講前需要「做功課」,即對試題本身難度進行分析,更要對學生答題錯誤情況進行分析,並記載正確率低的題號,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力爭評講試題時有的放矢,在有限時間收到更好的效果。 閱讀理解不是教會怎麼做題,而是要學生學會怎麼做題。評講中,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方法的點撥。 第一,引導學生怎麼利用上下文的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以及相關的解釋性內容等提示性信息,推測詞義和語意。 第二,引導學生怎麼藉助意群來理解長句和難句。 第三,引導學生通過尋找主題句或理解首尾段把准文章脈絡,特別引導學生怎麼找到主題句。 要做好閱讀理解,懂得解題方法很重要。評講中,注意解題方法的點撥,指導學生各種題型的解題技巧。 第一,細節內容題,較簡單,一般在文章可以直接找到,或者稍加歸納就可解決,鼓勵學生爭取得滿分。 第二,主旨大意題,是考查學生全面理解文章和概括能力的題型,較難。解題方法,首先找到主題句,一般出現在首段、尾段、或段首、段尾。通讀全文,抓住關鍵詞或文章的論題來歸納。 第三,推理判斷題,難度大。要求理解文章陳述觀點或描述的事實--領悟作者的弦外之音---得出合理的結論。一般題干中出現infer,imply, suggest,conclude 或 probable mostly, likely 就屬於此類題型。 推理判斷題包括:細節推理和主題思想或作者意圖推斷。對於細節推斷,答題時找到文章中確定推理依據的位置和范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最佳結論;而主題思想或作者意圖推理:答題時要抓准文章的主題--分析句子的邏輯關系--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最佳結論。 評講中,注意引導學生從復雜的文章中獲得信息--最終篩選出最佳答案。提醒學生,把握文章的首尾段理解,答題時別有主觀色彩。

E. 高中英語試卷講評課該怎麼上

進入高三一來, 英語練習量逐漸加大, 師生很希望通過測試看是否掌握本單元或本科知識, 要點是否落實, 是否在能力上更上一層樓等等。總之,師生都有一個願望:把講評課的質量落到實處。然而,很多時候,講評課成了名副其實的「校對答案課」,學生毫無收獲可言,到頭來,學生只注重看一下分數多少,只關心分數的高低。這樣下去就失去了講評課的意義,不利於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具體表現為:1.教師們在研究教學方法時,大部分都把精力投入到講授新課上,或者投入到了某一單項的教學上。平常進行教學研究活動,教師之間互相聽課是一個重要手段。但是,聽課活動大多是在講授新課上進行。可見試卷講評課在日常教學中的地位是難以與新授課的地位相比的。2.有的教師將講評視為核對答案,於是蜻蜓點水地核對一下答案,甚至將答案抄在黑板上了事;習慣於把試題從頭至尾講一遍,『滿堂灌』式進行機械重復答題過程,不分輕重主次。3.有些教師專注於知識點的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缺乏思維過程,忽視了解題能力的培養;只注重詞彙,語法的講解,忽視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等綜合能力的培養。4.有些教師只注重分析失誤原因,忽視情感交流。 這些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地影響了試卷講評的效果。 一、試卷講評應遵循以下五點:1.試卷講評要及時 每次測試完畢,學生都有一種期待,迫切想了解自己的答題結果,且對自己的剛做出的反應記憶猶新,便於回顧試卷,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平時每進行一次測試,教師最好在當天擠出時間閱完試卷,盡可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陵賣的得失,同時也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測試情況,以便在講評前留有充分的時間探究,修正自己的問題。若不及時把信息反饋給學生,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使學生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式。2.試卷講評要有針對性 如果教師在講評試卷時面面俱到,逐題講評,這樣既造成時間上的浪費,又會使課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師在試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普遍性錯誤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數,選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問題進行重點備課和講評,並以此為突破口,進行舉一反三,從多個側面,多個角度進行合理發散,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錯誤率較低的題則只需蜻蜓點水或課後個別指導,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原則,這樣講評的時間也得到了保證,效果也更明顯。3.卷講評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講評過程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解題指導,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並盡可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4.試卷講評要重視對學生的啟發 講評試卷並不是教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地聽。在講解之前,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盡量先使學生自己歸納,這樣做不僅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更加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5.試卷講評要重視對知識的鞏固 講評試卷是查漏補缺、鞏固復現所學知識的大好時機。在試卷講評中,教師應就所講試題,針對學生知識薄弱點,聯系課本進行總結歸納和深化,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二、認真做好試卷講評課的准備 科學的講評要求教師在課前精心准備,一是對試題本尺耐逗身進行分析;二是對學生答題情況、錯誤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這樣做能夠加強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1.教師要提前做好試卷分析 教師在認真閱卷和改卷,必須要做到對試題的知識點和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判斷試題的難易度;分析試題的命題的思路、考查角度和意圖以及答題思路和技巧。2.教師要具體了解學生答題情況,並對其進行分析 教師通過改卷或藉助改卷機,要對學生的整體水平進行分析;逐項分析答題的錯誤及原因,以了解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掌畝鄭握程度;分析學生解題思路,正確的和錯誤的都要分析,以了解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的弱點。上述分析在備課中可藉助下表進行。題號命題角度考點解題思路得分率錯選率得分/失分原因考試後,老師應立即把一張錯誤統計表和答案發給學生,要求他們自我分析,匯總後交給老師。教師從旁指導,讓學生著重分析其錯誤原因和性質:1)知識性方面的錯誤;2)判斷理解方面的錯誤;3)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4)記憶方面的錯誤等。老師對統計表歸納分析,對症下葯,對於錯誤比例低的題目,採用個別指導的方法,或叫學生自己思考,個別質疑,精選精講。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把老師從繁重的試題中解脫出來,贏得了時間,減輕了勞動,可以集中精力去分析錯誤。另一方面,叫學生自己動手,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F. 課堂上怎樣評講英語閱讀題

一、可根據不同文體先做閱讀文章的簡要分析,分析時可按照文章體裁用以下不同的步驟給予學生指導——
1.敘事文
閱讀敘事文要把握其中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和結果.閱讀過程中要注意各個要素的下列特點:
時間與地點 —— 一般在文章的開頭就有交代.
人物 —— 主要人物總是出現在文章的開始,其他陪襯人物一般散落在敘事過程中.注意任何事情都是由人去做的,人物是構成敘事文的主要要素之一.
原因 —— 所記敘事情的起因也會在文章開始的某段中有所交代,它是事情全過程的「頭」,是不可缺少的.
經過 —— 是構成敘事文的主體,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他會在文章中逐步展開,因此是閱讀過程中個最重要的環節.
結果 —— 在文章中舉足輕重,一般出現在文章的結尾,它是鑒別文章完整與否的顯著標志.
2.議論文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閱讀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文章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和解決問題(結論).
(2)議論文的分類:
a.縱式:
-- 「層層深入」式結構——文章開頭提出論點從消極方面論證,然後進一步從積極方面論述.
--「起承轉合」式——起:開頭破題,引出論述問題;承:接下來承接開頭,闡述所論述的問題;轉:從各個角度證明論點;合:文章結尾給予歸結.
b.橫式:
-- 並列展開的論述結構—— 1)可能是「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而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 2)可能是「總論——分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3)可能是「分論——總論」式,對所要論述的總是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
3.說明文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如下:
(1)整體把握說明點
說明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訴讀者某個事物或某個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識.而作者傳達的這個知識,就是說明點,也就是說明文的中心思想.方法主要有三點:
a)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因此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標題明確說明點.
b)抓住文章的結構歸納說明點.一般說明文往往都會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或內容進行說明,而有的說明文則需要我們把小的說明點歸納起來,構成全文的說明點.
c)抓住說明的順序弄清說明點.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順序的,人們認識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順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順序,也就有助於弄清說明的中心.
(2)細部研討方法點
抓住主要的說明方法,並搞清楚各種說明方法的聯系和作用,這樣才能比較准確地把握說明的內容和文章的結構.不妨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a)先從全文上提領各部分的說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覽無余.
b)抓住重點段落,簡要分析具體的說明方法.
二、接下來講授下述閱讀方法——
1.掃描全文: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把全文閱讀一遍,嘗試著跳過難懂的字句去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2.粗讀段落:帶著問題,以較慢的速度逐段讀懂每段的段落大意,同時標記影響理解的關鍵詞彙和重要的語句.
3.攻克難點:逐一弄懂已經標記過的難點,盡量通過上文猜測生詞的意思,實在不易解決的地方可以參考文章中的提示或者文後的注釋.
4.閱讀筆記:在閱讀過程中,用最簡單的語句或詞彙概括段落大意並記錄重要的詞語和語句.
5、選擇答案
三、結合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共同問題和典型問題按上述方法進行具體講評.

G. 英語試卷講評課,講什麼評什麼

講評課是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主要課型之一.上好講評課,對強化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下面談談對上好講評課的一些想法及做法. 一,明確「三個特點」講評課是指在考完和練習之後對試卷和習題進行分析,講解和點評的課型.要想提高講評課的質量,就要把握其特點.作為講評課,一要講考察知識點,講解題策略,講答題思路;二要評試卷,評學生,三要練「疑點」練「誤區」,練「提高」.把握以上特點,增強講評課的目的性,就能使講評課成為培養學生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
二,堅持「三個認真」 講評課是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主要課型之一.上好講評課,對強化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下面談談對上好講評課的一些想法及做法. 一,明確「三個特點」 講評課是指在考完和練習之後對試卷和習題進行分析,講解和點評的課型.要想提高講評課的質量,就要把握其特點.作為講評課,一要講考察知識點,講解題策略,講答題思路;二要評試卷,評學生,三要練「疑點」練「誤區」,練「提高」.把握以上特點,增強講評課的目的性,就能使講評課成為培養學生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
二, 堅持「三個認真」 1.認真科學的分析試卷的內容及結構 講評前,一方面要認真分析試卷中的知識點的分布情況,並對考點所佔分數比例進行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要分析試卷中各題難易情況,明確各難、易點所佔分數的比例. 2.認真統計和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 一方面要掌握學生在各考點的得分、失分情況以及典型錯誤;另一方面還要按人按題統計好學生的得分情況和出錯人數,並建立學生知識及解題情況檔案. 3.在上述兩種分析的基礎上認真備好講評課 一備內容,講什麼,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哪些重點講,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二備方法,既要照顧成績好的學生,又要特別注意成績差的學生,要挖掘學生學習中的優點和長處. 三、抓住「三條思路」 1.要善於揣摩命題思路 考試時,如果學生能正確的揣摩出題人的考查意圖,就很可能把題做好.因此,講評中教師首先要交代試題考查知識內容和目標要求.目標要求涉及學生英語語言知識的識記、理解、分析、運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說,對於語法選擇題,教師就要說明每道題目的考查范圍,是考查時態、語態還是短語的習慣搭配,等等.這樣,學生就能夠明確解答問題所必備的知識,認清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確定今後的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 2.要努力掌握答題思路 講評中要給學生講解答題的基本思路,使學生逐步掌握答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閱讀理解題 常常考查學生對文章深層意義的理解,包括說出文章的主題、寓意、結論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和態度等,學生在做這類理解題時常犯錯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後,要進行歸納總結:抓文章的深層意義,不是瞎碰亂猜,也不能根據個人觀點、常識隨意而定;要善於發現文章中的「蛛絲馬跡」、「弦外之音」,按照文中的提示,考慮到上下文的聯系,通過概括、歸納和推理,理解文章的主旨,從而確定問題的真確答案. 此外,講評時,還要注意學生答題可能會產生的錯誤思路,要幫助學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並要求他們從中吸取教訓 3.要善於拓寬知識思路 為了讓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每道試題的相關內容,講評時,教師可以以這些題為題眼,從試題的深度和廣度上加以引申,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進行歸納,加大知識攝入量,以短語和慣用法為例,如考題是考turn on的搭配和用法,在廣度方面,教師就可進一步舉出以turn為中心詞的短語 turn against, turn in, turn off, turn to, turn down, turn up…. 這種歸納例舉便於學生集中記憶,在深度方面,教師既要講該短語的一般意義和用法,也要根據考綱的要求講它的引申意和用法.如對於turn to,教師要講它的一般意義「轉向」還要講它的引申義「求助於」,習慣搭配有turn to somebody for help(向某人求助).這樣有利於加強復習的系統性,強化做題的實際效果,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四、落實「三個環節」 1.落實好消化環節 講評後,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消化,要求學生認真分析試卷,整理並登記失分點,要求學生及時弄懂未掌握的知識. 2.落實好鞏固環節 講評中,教師要將試卷中失分率較高的知識點再變換角度設問、設疑或設題.講評後,還要選出試卷中出錯率較高的問題或知識點,有意識的放在平時的講練中,或有計劃的安排在下一次考試中,通過反復強化,提高鞏固率. 3.落實好差生的輔導環節 因為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盡管教師在課堂上已經講的很詳細,但可能還會有一些差生對某些問題仍搞不清.因此課後很有必要及時的進一步給予個別輔導,以幫助他們徹底弄清沒有弄懂的問題,強化講評效果,全面提高成績.1.認真科學的分析試卷的內容及結構 講評前,一方面要認真分析試卷中的知識點的分布情況,並對考點所佔分數比例進行分析和研究,另一方面要分析試卷中各題難易情況,明確各難、易點所佔分數的比例. 2.認真統計和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 一方面要掌握學生在各考點的得分、失分情況以及典型錯誤;另一方面還要按人按題統計好學生的得分情況和出錯人數,並建立學生知識及解題情況檔案. 3.在上述兩種分析的基礎上認真備好講評課 一備內容,講什麼,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哪些重點講,所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二備方法,既要照顧成績好的學生,又要特別注意成績差的學生,要挖掘學生學習中的優點和長處. 三、抓住「三條思路」 1.要善於揣摩命題思路 考試時,如果學生能正確的揣摩出題人的考查意圖,就很可能把題做好.因此,講評中教師首先要交代試題考查知識內容和目標要求.目標要求涉及學生英語語言知識的識記、理解、分析、運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說,對於語法選擇題,教師就要說明每道題目的考查范圍,是考查時態、語態還是短語的習慣搭配,等等.這樣,學生就能夠明確解答問題所必備的知識,認清自己學習中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確定今後的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 2.要努力掌握答題思路 講評中要給學生講解答題的基本思路,使學生逐步掌握答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閱讀理解題 常常考查學生對文章深層意義的理解,包括說出文章的主題、寓意、結論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和態度等,學生在做這類理解題時常犯錯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後,要進行歸納總結:抓文章的深層意義,不是瞎碰亂猜,也不能根據個人觀點、常識隨意而定;要善於發現文章中的「蛛絲馬跡」、「弦外之音」,按照文中的提示,考慮到上下文的聯系,通過概括、歸納和推理,理解文章的主旨,從而確定問題的真確答案. 此外,講評時,還要注意學生答題可能會產生的錯誤思路,要幫助學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並要求他們從中吸取教訓 3.要善於拓寬知識思路 為了讓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每道試題的相關內容,講評時,教師可以以這些題為題眼,從試題的深度和廣度上加以引申,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進行歸納,加大知識攝入量,以短語和慣用法為例,如考題是考turnon的搭配和用法,在廣度方面,教師就可進一步舉出以turn為中心詞的短語turnagainst,turnin,turnoff,turnto,turndown,turnup….這種歸納例舉便於學生集中記憶,在深度方面,教師既要講該短語的一般意義和用法,也要根據考綱的要求講它的引申意和用法.如對於turnto,教師要講它的一般意義「轉向」還要講它的引申義「求助於」,習慣搭配有turntosomebodyforhelp(向某人求助).這樣有利於加強復習的系統性,強化做題的實際效果,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四、落實「三個環節」 1.落實好消化環節 講評後,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消化,要求學生認真分析試卷,整理並登記失分點,要求學生及時弄懂未掌握的知識. 2.落實好鞏固環節 講評中,教師要將試卷中失分率較高的知識點再變換角度設問、設疑或設題.講評後,還要選出試卷中出錯率較高的問題或知識點,有意識的放在平時的講練中,或有計劃的安排在下一次考試中,通過反復強化,提高鞏固率. 3.落實好差生的輔導環節 因為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盡管教師在課堂上已經講的很詳細,但可能還會有一些差生對某些問題仍搞不清.因此課後很有必要及時的進一步給予個別輔導,以幫助他們徹底弄清沒有弄懂的問題,強化講評效果,全面提高成績.

H. 英語閱讀公開課評課稿

英語閱讀公開課評課稿

教師對教學充滿熱情,積極調動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通過師生間的相互作用和同學間的相互影響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群體心理狀態。以下是我整理的英語閱讀公開課評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這次我聽了xxx老師的一節公開課,結合所聽的課及和其他老師的交流,談一點我的個人看法。不當之處,望予以指正。

一、值得推介的幾點。

1.導入部分新穎自然,易讓學生接受。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教師在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際教學的前奏,起著「引子」的作用。組織好一堂課的開端,可以抓住學生,控制課堂,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作用。本課教師沒有以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出今天所講的主題,而是以當前的世界熱點問題展開熱身和討論活動來導入整堂課,從而引出單元的主題----WORKING LAND。

2.教學思路清晰,活動形式多樣。對於高中英語的閱讀課來講閱讀內容的落實是一個比較困難的環節,除了閱讀內容的設計還牽涉到一個過程式控制制的問題。在這方面,鄭老師充分利用了的課後的閱讀後活動,如判斷,回答大意等多種形式。在閱讀開始前,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里完成一項閱讀任務,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一些無效閱讀。

3.教師對教學充滿熱情,積極調動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通過師生間的.相互作用和同學間的相互影響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群體心理狀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優化課堂氣氛的重要條件之一。鄭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

4.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基礎的語言形式訓練上提升交際品位,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產生交際的願望和機會,使交際具有實際內容和實際意義。

二、值得探討之處

1.導入的題目設得過大,在一定程度上使課堂的閱讀時間顯得局促,不妨直接把引入縮小,變成與FARMING相關的問題,諸如ARE YOU FROM A FARMER』S FAMILY?WHAT DO YOU KNOW ABOUT WORKING THE LAND?等等。

2.時間的分配上顯得不夠科學。

;

I. 【高中英語閱讀課操作】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語言教學,尤其是高中外語教學,不是單純講解單詞、語法的一種機械性的訓練活動,而應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高中英語閱讀課文涉及的題材廣泛、信息密度高、語言知識豐富。它是各單元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

一、閱讀教學――培養自學能力

(一)導讀(Pre-reading)
「導」體現的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適當講解與本課有關的背景知識;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進行導讀語言設計。通過"warm.up activities掃除文中可能出現的語言障礙(但有些生詞詞義應該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並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正式閱讀做准備。例如SEFC B 2A Unit 19,The Merchant of Venice。首先,我利用PowerPoint展示了一張莎士比亞的頭像,然後提出幾個問題:

1Who is this man?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3What nationality is he?

4When did he live?

5What did he write?
讓學生思考,對作者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導入課文。

(二)速讀(Fast-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是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搜索式閱讀和跳躍式閱讀(Skimming and Scanning),以獲取有關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然後讓學生回答有關問題,或讓學生做正誤判斷練習,以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察返銷度。

(三)細讀(Intensive 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細節,就課文情節內容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間的聯系或中心思想。對文中尚未教過的生詞和習慣用法、句式,可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猜測、去推斷。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例如:在細讀The Merchant of Venice之後提出問題:Who acted as the judge?Did Bassanio know this?告訴學生,讀的過程中要仔細分析字里行間的意思。

(四)復讀(Re-reading Actvity)
在速讀和細讀的基敗游礎上,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介面或作者評價,鞏固文章的內涵和語言知識點,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步驟既可在課上進行,也可在課後進行。目的是將課內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延伸到課外某個相似的話題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世正三的能力。

二、聽說活動――深化理解和運用

傳統的教學使大多數學生聽得懂、說不出。因此,應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一連串的聽說活動深化對語言的理解,然後開展運用語言的活動,把理解和運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單人或雙人活動(Indivial or Pair Work)
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及時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速讀和細讀之後組織學生一人或兩人一組的活動,教師問,學生答,或學生一人問一人答。這能使學生掌握文章的事實和細節,還可鼓勵學生分析主題句,歸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二)小組討論與復述(Discussion & Retelling)
高中閱讀材料中,有些給出了一系列的數字信息,讓學生按小組圍繞主線的數詞開展討論並造句。有些內容圍繞閱讀課文話題安排了Pre-discussion,Discus-sion or Question。通過討論,教師可以弄清楚學生對有關話題的了解程度,學生也有機會彼此有目的地交談。自由討論會引起他們對即將學習的課文的興趣,還會促使他們猜測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細讀後的復述過程是一個理解和記憶的過程,也是用英語思維的過程,還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細讀後的討論,引導學生就課文中的觀點展開討論,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並闡述理由。有些還可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經驗、看法和觀點,讓他們各抒己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交際活動。
例如:在學完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文後,提出了下面3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

1Why do you think it was not possible for Bassaniot marry Portia without money?

2Why do you think Shylock preferred to take hispound of flesh rather than to accept the money from Bas―sanio?

3What arc the two meanings of「I』11 pay him backwith all my heart」?
通過活動,學生們擁有了更多的談話交流的機會,在談話中,他們互相啟發、共同構思、暢所欲言,不僅使思想更開闊,也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主題寫作――閱讀課的延伸

寫作能力是語言功底的最集中的表現。我們都知道,「讀」是信息的輸入,「寫」就是信息的反饋與提取。「寫」要經過大腦思維的加工、提煉,只有信息的輸入達到一定的量時,信息輸出才成為可能。因此,它是最有效、最積極的學習心理過程。美國作家德爾文・G・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書所編的閱讀課文是寫作素材的散集地,是語言現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題材的示範本。」所以說,在側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應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語篇寫作訓練,即在對課文的內容、詞彙和句式有了較好的掌握以後布置一個稍加變化的主題進行寫作。
例如:我在處理完SEFC 3A Unit 1,That Must BeA Record一文後,讓學生寫有關自己喜歡的或親身經歷的一項極限運動。這種寫作使學生可以避免許多無任何借鑒時可能犯的語病。對學生將來完整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好處。這是孤立分散語言操練形式,如單句翻譯等,比不上的。這個活動可安排學生課後完成。
總之,「讀――聽說――寫」的教學模式符合認知規律。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時刻明確教師只是指導者(guide),不是主宰者(god)。應時刻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歸納,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習信心,開發學習能力,保持其學習興趣。當然,容量如此大的課文教學,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合理安排時問,爭取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得到訓練,並促進「Information Transform」(信息轉換),逐步培養、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J. 英語閱讀公開課評課稿

英語閱讀公開課評課稿 篇1

這次我聽了xxx老師的一節公開課,結合所聽的課及和其他老師的交流,談一點我的個人看法。不當之處,望予以指正。

一.值得推介的幾點。

1.導入部分新穎自然,易讓學生接受。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教師在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際教學的前奏,起著「引子」的作用。組織好一堂課的開端,可以抓住學生,控制課堂,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作用。本課教師沒有以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出今天所講的主題,而是以當前的世界熱點問題展開熱身和討論活動來導入整堂課,從而引出單元的主題----WORKING LAND。

2.教學思路清晰,活動形式多樣。對於高中英語的閱讀課來講閱讀內容的落實是一個比較困難的環節,除了閱讀內容的設計還牽涉到一個過程式控制制的問題。在這方面,鄭老師充分利用了的課後的閱讀後活動,如判斷,回答大意等多種形式。在閱讀開始前,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里完成一項閱讀任務,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一些無效閱讀。

3.教師對教學充滿熱情,積極調動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通過師生間的相互作用和同學間的相互影響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群體心理狀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優化課堂氣氛的重要條件之一。鄭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

4.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基礎的語言形式訓練上提升交際品位,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產生交際的願望和機會,使交際具有實際內容和實際意義。

二.值得探討之處

1.導入的題目設得過大,在一定程度上使課堂的閱讀時間顯得局促,不妨直接把引入縮小,變成與FARMING相關的問題,諸如ARE YOU FROM A FARMER』S FAMILY?WHAT DO YOU KNOW ABOUT WORKING THE LAND?等等。

2.時間的分配上顯得不夠科學。

英語閱讀公開課評課稿 篇2

聽了黃水美老師的一堂七年級閱讀課,真是勝讀十年書啊。因為我對閱讀課的詞彙如何處理,一直比較糾結,如果詞彙、短語詳細講解,怕課時不夠;如跳過不講,又怕學生閱讀困難,所以總是將單詞進行課前或課後處理。今天黃老師的閱讀課無疑給我們指明了閱讀課詞彙教學的方向。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七年級上SectionB (2b-2c )的一節閱讀課,此篇文章由於篇幅長、詞彙量大(黑體單詞13個,白體3個),閱讀中的大量詞彙給教學帶來了挑戰,因此,如何在培養學生閱讀技能和閱讀習慣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詞彙教學,提高課堂實效是黃水美老師備課時頗具挑戰的問題。黃水美老師不愧為永嘉的英語名師,教壇名將,她的本節課課堂設計既要兼顧詞彙教學的有效性,又要滲透了閱讀策略。把閱讀課中的詞彙教學結合閱讀內容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活動,把詞彙教學與閱讀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把詞彙學習貫穿於閱讀過程的各個環節。今天,她把詞彙在閱讀前和閱讀中進行處理 ,閱讀後又設計了多個環節落實詞彙,從而達到詞彙教學和閱讀教學的最佳效果。那麼具體她是怎麼做的呢?

1、閱讀前她將一些較難單詞和重點詞彙進行處理,比如dragon boat festival./Boat race/zongzi ect/delicious/study/ American/ the United States。這些詞彙如果不在課前處理,將成為學生閱讀課文並理解課文的攔路虎,且不可通過上下文推測其意的詞彙。這些詞彙不處理,會影響閱讀課其他環節的實施。所以閱讀前,黃水美老師採用了課文圖片導出dragon boat festival./Boat race/zongzi delicious/study/ American/ the United States等詞彙,並及時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這些詞彙,以便及時檢查教學效果。

2、閱讀中:點撥學習策略,教會學生猜詞的能力

閱讀的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理解文本,獲取文本信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即使是詞彙教學也應該為這個目標服務,才使閱讀教學更有效。可以在生詞自然出現時介紹詞彙的意思,讓學生在不同語境中去感受詞彙,去體驗詞彙比簡單的介紹更為有效,黃老師在設計閱讀任務讓學生去完成時,學生在尋找文本信息時,在具體的情境中,教會學生猜測詞義。

如在完成任務二,It』s like any other night in New York. 在學生尋找what』s the mother doing 的信息時 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young /child/children等詞義。

在設計日任務三使,回答課文的兩個問題時,又讓學生在篇章中猜測miss/ wish/still 等詞義。這樣設計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又培養了學生的猜詞能力,還巧妙的處理了本課的重點詞彙。真是一箭三雕啊!她緊接著她又以問答形式引導學生運用並鞏固這些詞彙。達到學以致用的英語教學的終極目的。

3、閱讀後:設計不同題型 ,應用鞏固詞彙

1)、挖空目標詞彙,理解填空

在完成詞彙教學和篇章理解後,她對該閱讀材料進行改編,將目標詞彙挖空,讓學生進行理解填空,而且還十分注意學生的興趣培養,在完成這一環節時,她採取接龍閱讀的辦法讓學生進行填空。

2)、然後又讓學生藉助表格內容和關鍵詞,進行小組合作復述課文,既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又時本節閱讀課在學生極度興奮中落下帷幕。收到極好的檢測效果。

總而言之,黃老師是一個個人素養優秀,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的好老師。她的這堂閱讀目標明確,教材處理得當,重難點突出,課堂設計合理,環節齊全,思路清晰,學生參與面廣,真正是一堂實在有效的英語閱讀課。但人無完人。所以這堂課也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值得探討的.問題:

1、問題設計雖然已做到深入淺出,但由於是初三老師,忽略了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問題設計缺乏梯度性,應使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所得,效果更好。

2、2c的任務應在課內完成,這是與課文緊密相連的內容,既可完成課文內容,不影響教學進度,又可以培養學生組詞成句和尋找文本信息的能力。

3、課文錄音至少讓學生聽一次,七年級學生正是純正語音語調的形成階段,盡量創造學生聽的環境,練習學生聽的能力。

英語閱讀公開課評課稿 篇3

王老師的本堂課可以說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英語課,她非常自然而流暢的完成了教學任務。這說明她的基本功非常的扎實,而且平時對課堂教學和教學的研究一定是深入的。這節課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分析、思考和討論,注重了教材內容的思想性、知識性和欣賞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做好前測,巧妙導入

前測是科學設計、有效教學的基礎,用好前測,教師既能了解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又能使學生客觀認識自己的知識儲備情況,這對整體的閱讀教學具有重大意義。王老師能巧妙設題:導入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你知道的工作名稱以及運用句型I'm going to be a teacher.使學生復習了已有知識,進一步復習鞏固與工作相關的詞彙,也為建構學習新知識做好准備。

2. 精心設計,培養閱讀能力。

在首次閱讀時,老師先設計了兩個簡單的問題:What is she going to be when she groups up? Where is Tiantian going? 然後在難度上有所提升,完成兩個填寫表格的教學任務。與此同時也引導學生關注使用一些連接詞,如first、then、next、finally等。這些詞不是難詞,但學生在平常寫作中不會有意識的去用,而王老師的處理就使文章的框架水到渠成。尤其是retell寫作策略,非常受用,學生可以根據板書的內容很清晰地復述課文,長期堅持,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節課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密度適中,效率高。講與練時間搭配合理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學生的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合理。總之,這是一堂設計到位、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課。

3.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縱觀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而且對課堂上的活動都是積極配合的。我想主要是因為王老師的課堂教學始終貫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在老師的指導和感染下,學生處於相對自然地狀態,他們不斷地習得並使用語言,學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全班同學積極合作,認真討論,動腦,動口、動手,真正體現了新課程使學生在合作中提升語言思維能力的理念,有效的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

4.教師的專業素質高,基本功扎實

王老師雖然是為年輕老師,但從這節課可以看出她扎實的基本功,這可以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

一、看語言:全英文授課,教師的課堂語言,准確清楚,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

二、看板書:雖然課程思路和重點在課件中體現得很充分,但是呂老師大氣的板書准確的表達了本課的知識要點。

三、看操作:教師運用教具,操作多媒體電腦等比較熟練。

四、看教態:王老師課堂上的教態明朗、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師生情感融洽。從課的開始到結束,教師始終是像一個大姐姐一樣,面帶微笑地和學生在交流,而學生也不因為有這么多老師聽課而拘束,與老師配合相當密切。

5. 教學效果好

本節課教學效率高,課堂容量很大,學生思維活躍,從上課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來看,准確率高,犯錯誤的不多見,實現了在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的達成。

6. 不足之處及改進建議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本節課也存在幾點不足之處:

(1)、整體時間安排有些前緊後松。沒有給個體學生留下足夠的機會去展現自我,比如說在復述課文與讀小作文時,每次活動只有一男一女。

(2)、整堂課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尤其是對後進生有所忽視。長期的全英語教學教學使得好學生越來越好,但基礎差的就很難跟上。

(3)、整堂課老師缺乏激情,顯得很平淡。

英語閱讀公開課評課稿 篇4

教師的備課重難點突出,層次性強,知識挖掘的有廣度、有深度、有梯度。下面我想談談這節課的優點:

一、教師素養

該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能夠正確使用英語進行教學,語言清晰,表達准確。教學態度真誠,師生關系融洽。在教學內容方面,也比較豐富,嘗試以學生為主體,寓學於樂。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讓學生或老師們記憶深刻,久久不忘。

二、教學特色

該老師執教的這一堂課是一堂清晰實在,扎實系統,動靜結合的英語課。教師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考慮初二學生的特點,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和組織上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創情景,激勵促參與

教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依靠多媒體技術,整合教學資源。充分運用電腦及網路資源,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將網路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融入到英語教學中。

3、課堂設計新穎,任務性強。《課程標准》中指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教者採用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方法相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堂課是一節不錯的任務型教學的嘗試。

我認為這節課是一節非常成功的閱讀課!

熱點內容
我喜歡吃年糕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1 12:23:43 瀏覽:94
我喜歡你的小貓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1 12:09:27 瀏覽:21
你也喜歡他們嗎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5-01 12:09:24 瀏覽:783
外國春節是怎麼過英語作文 發布:2025-05-01 12:00:07 瀏覽:566
我爸爸喜歡看新聞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1 12:00:07 瀏覽:94
這是我最喜歡的老師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1 11:40:43 瀏覽:64
章動錐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2025-05-01 11:32:37 瀏覽:377
大橋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1 11:25:24 瀏覽:205
幫助單詞英語怎麼發音 發布:2025-05-01 11:24:46 瀏覽:15
怎麼訓練提升英語作文水平 發布:2025-05-01 11:14:17 瀏覽:774